You are on page 1of 13

第二篇

刑部侍郎辛亶,嘗衣緋褌○ 1 ,俗云利於官。上○2 以為厭○


3 蠱○
4 ,將斬之。綽○ 5 曰:「據法
不當死,臣不敢奉詔○6 。」上怒甚,謂綽曰: 「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僕射高熲將綽斬
之。綽曰:「陛下寧可殺臣,不得殺辛亶。」至朝堂,解衣當斬,上使人謂綽曰:「竟何如?」
對曰:「執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釋之。明日,謝○ 7 綽,勞勉之,賜物三

百段。
《隋書‧趙綽傳》
(節錄)

註釋

1 緋褌:緋,紅色。褌,褲子的舊稱。這裏指紅色的褲子。

2 上:君主,這裏指隋文帝。


3 厭:即名為厭勝的巫術,這裏指用法術令別人遭受災禍。


4 蠱:蠱毒,一種操縱毒蟲,用作懲罰違規的人或詛咒害人的巫術。


5 綽:即趙綽,隋朝大理少卿,掌管刑獄、審理案件之事。


6 詔:詔令,即君主所發的文書命令。


7 謝:這裏指道歉、認錯。

第二篇
9. 解釋以下句子中的粗體字,把答案寫在橫線上。(6 分)
(1) 嘗衣緋褌。 衣:

(2) 將斬之。 將:○ 把 / ○ 打算 / ○ 送行

(3) 上使人謂綽曰:「竟何如?」 何如:

10. 根據文意,把以下的句子語譯為白話文。(3 分)

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釋之。

11. 本文開首提到辛亶的衣着打扮,試根據相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4 分)
(1) 辛亶為甚麼穿着紅色的褲子?(2 分)
因為:
A 他喜歡紅色。 A B C D
B 他藉此施行巫術。 ○ ○ ○ ○
C 他希望官運亨通。

第 1 頁,共 13 頁
D 這是他的家鄉習俗。

(2) 承上題,辛亶為甚麼因此而招致殺身之禍?(2 分)

12. 就隋文帝斬殺辛亶一事,判斷以下陳述,選出正確答案,塗滿相應的圓圈。
(每分題限選一
個答案,多選者 0 分)(4 分)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趙綽為了公正執法而拯救辛亶。 ○ ○ ○
(2) 隋文帝認為趙綽幫助辛亶的做法是顛倒是非,所以要把他處死。 ○ ○ ○

13. 根據以下引文,回答問題。(5 分)

至朝堂,解衣當斬,上使人謂綽曰:「竟何如?」對曰:「執法一心,不敢惜死。」

(1) 就引文所見,趙綽被處死前的表現是怎樣的?原因是甚麼?(3 分)

趙綽被處死前表現○
1 ,因為他認為○
2

比○
3 更重要。

(2) 引文運用了哪種人物描寫手法來刻畫趙綽這方面的表現?(2 分)
A 肖像描寫 A B C D
B 語言描寫 ○ ○ ○ ○
C 行動描寫
D 心理描寫

14. 對於趙綽阻止處死辛亶,隋文帝的反應有何轉變?由此反映他怎樣的性格特點?(5 分)
反應 性格特點

初期 感到憤怒,打算處死趙綽。 ○
1

聽到趙綽的回應後,再三思量,最終決定釋放他,
後期 ○
3
並向他○
2 。

15. 綜合全文,以下哪個詞語最適合形容趙綽的為人?(3 分)
A 重情重義 A B C D
B 深謀遠慮 ○ ○ ○ ○

第 2 頁,共 13 頁
C 機智聰明
D 剛正不阿

2023 第三篇
1 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
帝引為大將軍從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殺母者,籍曰:「嘻!殺父乃可,至殺母乎!」坐者怪其
失言。帝曰:「殺父,天下之極惡,而以為可乎?」籍曰: 「禽獸知母而不知父,殺父,禽獸之
類也。殺母,禽獸之不若。」眾乃悅服。
2 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
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升。及將葬,食一蒸肫(1),飲二斗酒,然後臨訣,
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裴楷往吊之,籍散發箕踞(2),醉
而直視,楷弔唁畢便去。或問楷:「凡吊者,主哭,客乃為禮。籍既不哭,君何為哭?」楷曰:
「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軌(3)儀自居。」時人歎為兩得其中。
《晉書‧阮籍傳》(節錄)
注釋:
(1) 肫:這裏指小豬。
(2) 箕踞:兩腳張開,兩膝微曲地坐着,一種不拘禮節、傲慢不敬的坐法。
(3) 軌:依照。

14 試解釋下列帶點字詞的意思。(4 分)

(1) 遂酣飲為常 酣:
‧‧
(2) 口不臧否人物 臧否:

15 試根據文意把下列句子譯成白話文。
(3 分)
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

16 為甚麼阮籍說出「殺父乃可,至殺母乎」?他是否有違倫常?試加以說明。(4 分)

第 3 頁,共 13 頁
17 阮籍為人孝順,試從文中摘錄句子以證。(2 分)

18 作者怎樣運用間接描寫手法,突顯阮籍不拘禮教的個性?試加以說明。(4 分)

19 試分辨下列帶點字詞的意思?把答案寫在橫線上。(4 分)

字詞 意思

而以為可乎?

坐者怪其失言

2021 第二篇
1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震少好學,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
。常客居於湖,不答州郡禮命(1)數十年,眾人謂之晚暮,而震志愈篤。後有冠雀銜三
子楊伯起」
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2)取魚進曰:
「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數三者,法三台(3)也。先生
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2 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
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
也?」密曰:
「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
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
「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後漢書‧楊震傳》(節錄)
注釋︰
(1) 禮命:禮聘、任命。
(2) 都講:學舍內的主講儒生。
(3) 三台:尚書、謁者、御史三個官名的合稱。

第 4 頁,共 13 頁

9 試解釋下列帶點字詞的意思。(6 分)

(1) 人謂之晚暮,而震志愈篤。(第 1 段) 篤:

(2) 當之郡……(第 2 段) 之:

(3) 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第 2 段) 遺:

10 文中敍述了數件可反映楊震性情或為人的事。試根據有關內容把答案填寫在下表之內。
(6
分)

事件 性情或為人

(1)
少年時愛學習,通曉經術,博覽羣書,專心探究。

數十年來不答允別人的禮聘,即使年紀大了,仍然 (2)
堅決不當官。

(3) (答案不得多於 20 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公正清廉

11 作者以王密突顯楊震的人物形象,這是運用了甚麼寫作手法?試略加說明。(4 分)

(1) (答案須是兩個字)

(2) 說明:

12 楊震為甚麼不為子孫置產業?(2 分)
A 因為楊震俸祿不多
B 因為置產業十分困難
C 因為錢財總有花光的一日 A B C D
D 因為名聲比錢財更重要 ¡ ¡ ¡ ¡

第 5 頁,共 13 頁
13 下列帶點的字詞屬於甚麼詞性?意思是甚麼?試填寫下表。(4 分)

字詞 詞性 意思


何也? (1) (2)

不亦厚乎! (3) (4)

第二篇
後(1)之為人君者不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
盡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始而慚焉,
久而安焉,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漢高帝(2)所謂「某業所就,孰與仲多」
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於辭矣。此無他,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
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
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
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
「此我產業之花息(3)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
各得自利也。嗚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節錄)

注釋︰
(1) 後:這裏指夏、商、周三代以後的朝代。傳說夏、商、周君主是以「天下為公」為治國
原則的時期。
(2) 漢高帝:指漢高祖劉邦。《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登上帝位後,曾對其父親說:
「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其兄劉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
多?」
(3) 花息:利息。

3 試解釋下列帶點字詞的意思。(8 分)

(1)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 使:

(2) 始而慚焉 慚:
‧‧
(3) 向使無君 向使:

(4) 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 固:

4 文中敍述了當今君主的行事作風,反映了這些君主的甚麼特質?試根據有關內容把答案填
寫在下表之內。(6 分)

第 6 頁,共 13 頁
當今君主的行事作風 反映的特質

(1)
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

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 (2) _______________


(3) (引錄原文,答案不得多於 20 字,標點符號計
算在內。) 將天下視為個人擁
有,追求權力永續。

5 下列引文中,作者運用了甚麼說理手法?(2 分)
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
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
A 對比說理。
B 比喻說理。
C 舉例說理。 A B C D
D 借古諷今。 ○ ○ ○ ○

13 文中「屠毒天下之肝腦,……敲剝天下之骨髓」中的「肝腦」和「骨髓」
,分是指:
(2 分)
A 「肝腦」是指人民的財產;「骨髓」是指人民的生
命。
B 「肝腦」是指人民的生命;「骨髓」是指人民的財
產。
C 「肝腦」是指人民的生命;「骨髓」是指人民的財 A B C D
產。人民的尊嚴。 ○ ○ ○ ○
D 「肝腦」是指人民的財產;「骨髓」是指人民的智
慧。

14 試引錄原文,指出本文的中心句,並說明作者藉此要說明的道理。

(1) 本文的中心句:「__ ___」

(2) 作者要說明的道理:(2 分)

第 7 頁,共 13 頁
第三篇
1 世之為臣者昧於此義,以謂臣為君而設者也。君分吾以天下而後治之,君授吾以人民而
後牧之,視天下人民為人君橐(1)中之私物。今以四方之勞擾,民生之憔悴,足以危吾君也,
不得不講治之牧之之術。茍無係於社稷之存亡,則四方之勞擾,民生之憔悴,雖有誠臣,亦
以為纖芥(2)之疾也。夫古之為臣者,於此乎,於彼乎?
2 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是故桀、紂之亡,乃所以為治也:
秦政、蒙古之興,乃所以為亂也;晉、宋、齊、梁之興亡,無與於治亂者也。為臣者輕視斯
民之水火,即能輔君而興,從君而亡,其於臣道固未嘗不背也。夫治天下猶曳(3)大木然,前
者唱邪,後者唱許。君與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執紼,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娛笑於曳木
者之前,從曳木者以為良,而曳木之職荒矣。
3 嗟乎!後世驕君自恣,不以天下萬民為事。其所求乎草野(4)者,不過欲得奔走服役之
人。乃使草野之應於上者,亦不出夫奔走服役,一時免於寒餓、遂感在上之知遇,不復計其
禮之備與不備,躋之僕妾之間而以為當然。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臣》(節錄)
注釋:
(1) 橐:口袋。
(2) 纖芥:細微。
(3) 曳:拖拉。
(4) 草野:民間。

15 試把下列句子譯寫成白話文。(3 分)
晉、宋、齊、梁之興亡,無與於治亂者也。

16 根據第 1 段,作者認為當今臣子,在甚麼情況下才會用心治理國家,避免民生困苦?(3
分)

第 8 頁,共 13 頁
17 根據本文內容,判斷下列陳述。(4 分)
正確 錯誤 無從
判斷
(1) 現今的臣子自認為應該無條遵從君主命令。 ¡ ¡ ¡
(2) 作者認為人民是君主的私人財產。 ¡ ¡ ¡

18 作者在第 2 段寫「夫治天下猶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後者唱許。」句中運用了甚麼說理手
法?試析述之。(3 分)

19 以下陳述何者符合黃宗羲對為臣之道的看法?(2 分)
(1) 臣子應看重君主對自己表現出合宜的禮節
(2) 能夠令國家強盛的臣子,便是良臣
(3) 臣子的身分與僕妾一樣
(4) 臣下只需要向君主負責
A (1)
B (1) (2)
C (2) (3) (4) A B C D
D (1) (2) (3) (4) ○ ○ ○ ○

20 以下何者與〈原君〉、〈原臣〉兩文所論述的君臣之道相符?(2 分)
(1) 從道不從君(《荀子.子道》)
(2) 君使臣以禮。(《論語.八佾》)
(3)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
(4) 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
(《西遊記.第七十八回》)
A (1) (3)
B (2) (4)
C (1) (2) (3) A B C D
D (2) (3) (4) ○ ○ ○ ○

21 本文題為〈原臣〉
,即探求為臣之道的意思。但文中卻有不少篇幅探討君主的行事作為。你

第 9 頁,共 13 頁
認為這是否偏離主題?試說明你的看法。(4 分)

第二篇
晏子○1 辭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2 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 3 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與市租○
4 ,請以奉

賓客○
5 。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

金壺○
6 丹書

景公遊於紀○
7 ,得金壺,乃發○ 8 視之,中有丹書○ 9 ,曰:「食魚無反○ 10 ,勿乘駑○
11 馬。」

公曰:「善哉!知苦言○ 12 ,食魚無反,則惡其鱢○ 13 也;勿乘駑馬,惡其取道不遠也。」晏子對

曰:
「不然。食魚無反,毋盡民力乎!勿乘駑馬,則無置不肖○ 14 於側乎!」公曰: 「紀有書,何
以亡也?」晏子對曰:「有以亡也。嬰聞之,君子有道,懸於閭○ 15 ;紀有此言,注之壺,不亡

何待乎?」
《晏子春秋.雜篇》

註釋

1 晏子:晏嬰,春秋時期齊國的宰相。


2 景公:齊景公,春秋時期齊國的君主。


3 寡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4 市租:商人出售貨物時所交的稅款。


5 賓客:即門客。當時的貴族子弟會招攬各國人材,供養他們,以供自己差遣。


6 金壺:古代的酒器。


7 紀:紀國。商朝東方的諸侯國,位於齊國東面。


8 發:打開。


9 丹書:丹,丹砂、朱砂,紅色的顏料。書,這裏指書寫的文字。


10 反:這裏指翻動、翻轉。

第 10 頁,共 13 頁

11 駑:劣質的馬。


12 苦:應作「知」
,這。

13 鱢:同「臊」
,腥臭的氣味。

14 不肖:形容人的品行不好、不成材。


15 閭:門閭,里巷的大門。

第二篇
10. 解釋以下句子中的粗體字,把答案寫在橫線上。(6 分)
(1) 晏子方食。(《晏子辭千金》) 方:

(2) 使者反。
(《晏子辭千金》) 反:○ 反對/○ 回去/○ 翻轉

(3) 毋盡民力乎!(《金壺丹書》) 盡:

11. 根據文意,把以下的句子語譯為白話文。(3 分)

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
《晏子辭千金》)

12. 《晏子辭千金》開首記述齊景公的使者前往晏子的家,試回答以下問題。(6 分)
(1) 使者在晏子的家有甚麼遭遇?(2 分)
A 使者發現晏子正在捱餓。 A B C D
B 使者吃了晏子的食物後感到不適。 ○ ○ ○ ○
C 晏子不願意跟使者分享食物。
D 晏子沒有足夠的糧食物招呼使者。

(2) 齊景公得知上述的事情後,有甚麼感受和行動?(4 分)
齊景公對此感到 ,並為自己不知道晏子 的情況
而表達 。其後,他多次 ,希
望讓晏子可以 。

13. 承上題,晏子如何回應齊景公的行動?(2 分)

第 11 頁,共 13 頁
14. 《金壺丹書》記述齊景公到紀國遊覽,以下哪項有關金壺的陳述屬不正確?(2 分)
A 齊景公在紀國發現金壺。 A B C D
B 齊景公只發現了一個金壺。 ○ ○ ○ ○
C 金壺裏盛着美酒。
D 金壺裏有朱砂所寫的文字。

15. 就齊景公和晏子對「丹書」的理解,回答以下問題。(8 分)
(1) 齊景公認為「食魚無反,勿乘駑馬」是甚麼意思?(2 分)
齊景公認為那是指吃魚時不要翻轉魚的背面來吃,是因為○
1 ;而
不要騎劣質的馬,是因為○
2 。

(2) 晏子如何從「食魚無反,勿乘駑馬」帶出為君之道?(6 分)
比喻對象 為君之道

2 以吃魚時不要翻轉吃盡,說明君主為政時

1 把
「食魚無反」 要 ,讓百姓
比作耗用民力


4 以不要騎劣質的馬,說明君主應

3 把騎馬比作
「勿乘駑馬」 ,不要

16. 晏子在文末提到紀國滅亡的原因,藉此說明甚麼道理?(3 分)
A 君主應任用賢德的君子,有助治國。 A B C D
B 君主應有危機意識,及早改善治國問題。 ○ ○ ○ ○
C 良好的國策應以百姓的福祉為先。
D 良好的國策要付諸實行,才會有成效。

17. 在「分食事件」和「金壺事件」中,同樣反映了晏子的哪一個性格特點?試塗滿相應的
圓圈,並舉出例子作說明。(4 分)
 性格特點:○ 節儉 / ○ 口若懸河 /○ 堅守原則
‚ 例子:
「分食事件」:

「金壺事件」:

第 12 頁,共 13 頁
第 13 頁,共 13 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