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中四級 中國語文
單元二 自習篇章及練習四
參考答案

1 (參考 2012 年閱讀卷題 11)解釋


(1) 興建廬舍 / 居住
(2) 持着 / 拿着
(3) 手杖 / 枴杖
(4) 坐
(5) 總是 / 每每 / 就
(6) 開拓
(7) 撩起 / 提起

2 (參考 2012 年閱讀卷題 12)解釋


(走過)像羊腸一樣狹小彎曲的山路,(1 分)才有稍為平坦的地方,(1 分)來遊覽的人到這裏
必定會休息。(1 分)

3 蘇軾居於齊安時,心情暢適。
(1 分)他之所以「不知其久」
,因為齊安不僅風光優美,
(1 分)而
且有山中良友相伴,飲酒同遊,(1 分)令他快樂得忘卻時日,所以「不知其久」。(1 分)整合

4 A (參考 2012 年閱讀卷題 13)整合


說明:
A:只有此項沒有提及,所以此項是答案。
B:文中先寫「不足以席眾客」,後寫「亭得以廣」,所以此項正確。
C:文中寫樹被風雨吹倒後,寫蘇軾笑言「茲欲以成吾亭耶」,所以此項正確。
D:文中寫「西山之勝始具」,所以此項正確。

5 C (參考 2012 年閱讀卷題 15)整合


說明:
 「然將適西山,行於松柏之間」到「不可加以斤斧」一節,按照觀察者位置改變依次描寫了
景物。
 「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雲變化,林麓向背,皆效於左右」一節,是在一個固
定的觀察位置,俯仰旁矚四周左右之景。

1
6 C (參考 2012 年閱讀卷題 13)整合
說明:
「譬之飲食,雜陳於前,要之一飽而同委於臭腐。」,意謂食物最重要的是能吃飽,而食物本身
全都歸於腐臭,並不用在意。正如不必在意事情得失,只要自己感到喜歡合意便可。故正確答案
為 C。

7 (參考 2012 年閱讀卷題 5)整合


(1) 錯誤
說明:
陳述錯誤。蘇轍在第 3 段寫「見者以為仙也」,是追述年少時與蘇軾同遊的往事,並非居齊
安時。
(2) 正確
說明:
陳述正確。蘇轍先寫蘇軾在遊山時「意適忘反」,再寫蘇軾修建九曲亭而感快樂,以及往昔
出遊時如神仙般逍遙,闡發蘇軾「適意為悅」的人生態度,可見蘇轍欣賞兄長蘇軾的整個人
生態度(包括貶謫時)。整合

8 作者在第 3 段提起少年時與兄長同遊,以此帶出兄長蘇軾在被貶處身齊安時跟年少時都抱持相同
的人生態度,(1 分)從而闡發蘇軾「適意為悅」的思想—— 只求自己合意自在、無愧於心、不
被指責,不計較成敗得失,也即本文的主旨所在。(1 分)整合

9 (參考 2012 年閱讀卷題 19)


補充注釋
椽:椽子,放在橫木上支撐屋頂的木條。【椽,粵音全 tsyn4】
刳:剖開。【刳,粵音夫 fu1】
子城:城門外用以防護的半圓形城牆。
雉堞:城上的矮牆。【雉堞,粵音自碟 dzi6 dip9】
圮毀:倒塌崩壞。【圮,粵音鄙 pei2】
蓁莽:雜亂叢生的樹木和野草。【蓁,粵音遵 dzœn1】
挹:舀取,這裏引申指盡收眼底。【挹,粵音泣 jɐp7】
幽闃:指寂靜。【闃,粵音隙 gwik7】
鶴氅:用鳥的羽毛製成的裘衣。【氅,粵音廠 tsɔŋ2】

(1) 王禹偁謫居黃岡後,餘暇時會焚香、閱讀《周易》
,(2 分)又會品茶飲酒,欣賞風中之帆、
沙上水鳥、雲霞煙嵐、修竹樹木、日落月出等自然景色。(2 分)
整合
(2)  他經常拄着手杖,乘漁舟到山中,訪尋儒者一起遊山玩水,對飲盡歡,樂而忘返,
(1 分)
2
可見他的心境適意愉悅。(1 分)
 他獨自在家讀書賞景,品茶喝酒,忘卻俗慮,怡然自得,(1 分)可見他的心境恬靜。(1
分)引申
(3) 首先,王禹偁《黃岡竹樓記》描寫小樓景色除了通過視覺刻畫景物外,還着力通過聽覺描
寫,刻畫夏天的雨聲像瀑布聲,冬天的雪聲像碎玉聲,彈琴時琴聲虛暢,吟詠詩歌的聲音清
絕,下棋時有丁丁聲,投壺時箭入壺中的聲音錚錚然。(2 分)蘇轍在《武昌九曲亭記》描
寫九曲亭及前往途中的景物時着重通過視覺刻畫,例如寫俯視大江時、風雲變化和山中樹木
向着不同方向。(2 分)
其次,王禹偁《黃岡竹樓記》運用了隨時推移法,描寫了小樓在冬天和夏天時不同的天氣變
化和聲音。
(2 分)蘇轍在《武昌九曲亭記》則運用了步移法描寫前往九曲亭途中要走過松樹
和柏樹之間的道路、如羊腸般曲折的小徑等才到達被數十棵古樹包圍、狹小荒廢的九曲亭。
又運用了定點描寫法,描寫在稍為平坦的地方作為固定的觀察點,望向不同方向見所見的景
物。(2 分)評價

主旨
作者藉追述九曲亭重建的始末,表達對兄長蘇軾襟懷坦蕩的欣賞,闡發「適意為悅」的思想,以此與
兄長共勉。

語譯
1 子瞻貶官至齊安,在江邊結廬而居。齊安沒有聞名的山,但江的南面武昌的羣山,山勢起伏不平
而延綿不斷,山澗與山谷隱閉,當中有佛塔寺院,西邊的名叫西山寺,東邊的名叫寒谿寺,依着山谷
而建,隱蔽於松樹和櫪樹之中,空寂而隔絕於塵俗,車馬不能到達。每逢風停了,太陽出來,江面波
浪平靜,子瞻就會持着手杖帶着酒,乘坐漁船橫渡江水往南方。山中有兩三個儒生,他們好客而且喜
歡出遊,聽聞子瞻到臨,以幅巾束起頭髮,笑臉相迎,自由自在的攜手登山,窮盡山之深處,氣力用
盡就休息,撥開樹葉坐在草地上,互相斟酒傾談,心意適暢,樂而忘返,往往在山上留宿。就這樣子
瞻在齊安居住三年,而不覺得日子長久。
2 然而前往西山,要走在松樹、柏樹之間。走過像羊腸一樣狹小彎曲的山路,才有稍為平坦的地方。
來遊覽的人到這裏必定會休息,倚靠着怪石,躲在茂盛的樹蔭下,低頭觀看大江,抬頭可仰望山陵,
向旁邊可見溪澗山谷,風與雲的變化,林木的向背,都一一在身旁顯現。這個地方有一座荒廢了的亭
子,它的遺址很狹小,不足以讓眾多的遊客坐下。它旁邊有數十株古樹,它們都粗百圍、高千尺,無
法以斧頭砍伐。子瞻每到樹下,總是厭惡地斜視它們。有一天刮起大風、雷雨大作,其中一株大樹被
連根拔起,子瞻於是開拓、平整了它本來所佔據的地方,亭子得以(有空間)擴建。子瞻與眾朋友入
山,見到這情況,便笑着說:「這是(上天)希望成就我修建亭子啊!」於是一起動手營建。亭子修
建成了,而西山的勝景才算是完備,子瞻因此事極為快樂。
3 從前我年少的時候,跟隨子瞻出遊,攀登山峯,浮舟過水,子瞻沒有一次不是撩起衣裳走在前面。
如果有走不到的地方,就會為此而惆悵終日。及至他輕快地獨個兒前往,在泉石上逍遙自在漫遊,採
摘林中花卉,撿拾溪中果實,勺溪水而飲,旁人看見以為他是神仙。

3
4 大概天下間的樂事多得不能窮盡,但能夠令心意暢適的才能令人喜悅。當他稱心如意時,萬物都
無法取代它,及至他厭倦時,沒有不驚奇地嘲笑自己。譬如飲食,食物紛雜陳列於眼前,都是為求一
飽,吃掉後它們都同樣會變成腐臭的東西。誰會知道食物的益處和壞處?只要無愧於心,不受外人責
難,就姑且把心意寄託於山林吧。這就是子瞻在這裏感到快樂的緣故。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