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4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單元 13 道家思想(人與自然)
選篇三 《始得西山宴遊記》
課本練習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邊問題】(見《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第四冊,頁 13.37~13.39)
1. 柳宗元被貶永州後的心情是怎樣的?

2. 柳宗元在空閒時會做甚麼?他曾跟同伴遊覽過哪些地方?

3. 柳宗元發現西山的經過是怎樣的?他又命令僕人做甚麼?

4. 柳宗元和同伴登上西山山頂後有甚麼活動?

5. 柳宗元以「垤」和「穴」比喻甚麼?

6. 柳宗元在西山上喝酒後,有甚麼表現?

7. 柳宗元為甚麼會記述這次宴遊經歷?

【古漢語知識】(見《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第四冊,頁 13.40~13.41)
試找出以下句子中「為」字的意義。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1. 自余為僇人。(第 1 段) 意義:○ 與╱ ○ 給╱ ○ 成為╱ ○ 使

2. 不與培塿為類。(第 2 段) 意義:○ 被╱ ○ 與╱ ○ 作為╱ ○ 使

3. 故為之文以志。(第 2 段) 意義:○ 被╱ ○ 給╱ ○ 成為╱ ○ 使

試找出以下句子中「莫」字的意義。

1. 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第 2 段)

意義: ○ 不╱ ○ 不要╱ ○ 沒有誰╱ ○ 沒有甚麼

2.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第 2 段)

意義: ○ 不╱ ○ 不要╱ ○ 沒有誰╱ ○ 沒有甚麼

試指出以下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和意義。

1. 覺而起,起而歸。(第 1 段) 用法: 意義:

2.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 1 段) 用法: 意義:

3. 窮山之高而止。(第 2 段) 用法: 意義:

4. 至 無 所 見 , 而 猶 不 欲 歸 。 ( 第 2 用法: 意義:
段)

試解釋以下句子中「始」字的意義。

1.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 1 段) 意義:

2. 始指異之。(第 2 段) 意義:

3.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第 2 段) 意義:

4. 遊於是乎始。(第 2 段) 意義:

【篇章探究】(見《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第四冊,頁 13.41~13.44)
詞句語譯
1. 試指出下列句子中粗體字的意思。

(1)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第 1 段) 是: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2) 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更:
(第 1 段)
(3)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第 1 段)
異:○ 不同的╱○ 奇特的 ╱ ○ 怪異的

(4)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第 2 段) 就:

(5) 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第 2 段)
故:○ 所以 ╱○ 特地 ╱○ 原因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寫為白話文。

(1)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第 2 段)

(我)才知道 ,不與(那些) 。

(2)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第 2 段)

內容與作法
1. 本文共有兩段,按內容大意可分成四個部分,試寫出第二至四部分的首句與末句,
並寫出第一、二和四部分的內容大意。

部分 句子 內容大意
:
由「自余為僇人」至「而未始

知西山之怪特」

: :

二 由「今年九月二十八日」 記述柳宗元

至「 」 的經過。

:
三 由「 」 描寫柳宗元登上西山山頂後見到的景色,

至「 」 並抒發他感覺好像與天地同遊的感受。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3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 :

由「 」

至「是歲元和四年也」

2. 第 1 段中,柳宗元記述自己被貶永州後,每天都與同伴遊覽永州各處的山水。他
們遊玩的情形是怎樣的?
 會喝酒至醉倒  玩投壺的遊戲
 撥開草堆就坐下來  醉了後會互相枕着睡覺
A  B  A B C D
C  D  ○ ○ ○ ○

3. 在第 2 段,柳宗元描寫在西山山頂上,以不同的角度觀賞四周景物。他從哪些角
度觀賞四周景物?又分別看到哪些景物?
觀賞角度 景色

遙望遠處  。

 西山周圍的地勢高低起伏,像
 ,又像蟻蟲的洞穴;實際上有千里之大的土地,在眼前看來

只有 。

環視四周  青山、白水 。

4. 柳宗元在文中提到「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第 2 段),試根據相
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柳宗元形容西山「特立」。試從外觀、山勢和高度三方面舉出一例,並說明
為甚麼從這些方面可見西山的「特立」。
 外觀:柳宗元遊遍永州,但仍被西山的外觀吸引,引起登山的興致,
可見西山 。

 山勢:柳宗元先與僕人過江緣溪,並命令 ,然後他和同伴要

,才能登上西山之巔,可見西山

又 。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4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 高度:

(2) 柳宗元通過描寫西山的「特立」和「不與培塿為類」,寄託了怎樣的個人感
情?

5. 第 2 段中,柳宗元遊西山而「不知日之入」和「猶不欲歸」,以下哪一項不是當
中原因?
A 柳宗元已進入與自然暗合的境界。 A B C D
B 柳宗元的精神已超越了時空的限制。 ○ ○ ○ ○
C 柳宗元被貶後意志消沉,精神恍惚。
D 柳宗元不願面對現實生活。

5. 柳宗元在文章末部抒發遊覽西山後的感受和宴遊之樂。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
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
釋,與萬化冥合。(第 2 段)

(1) 柳宗元對於「宴遊西山」有甚麼感想?
 如同跟天地一起出遊
 與萬物融合為一體
 身體的束縛得到解除
 自我價值十分渺小
A  B  A B C D
C  D  ○ ○ ○ ○

(2) 承上題,柳宗元如何運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抒發個人情感?試綜合有關內容說
明。
提示 甚麼是「情景交融」?柳宗元描繪了哪些景物?他看見這些景物後有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5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甚麼反應?這些反應反映他內心的感受是怎樣的?

7. 以下兩段引文寫柳宗元在「得西山」前後的不同心境。試從「醉」和「歸」兩方
面比較他遊覽前後的心境有甚麼分別。
甲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
趣。覺而起,起而歸。(第 1 段)

乙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
不欲歸。(第 2 段)

得西山前 得西山後
 柳宗元遊西山時「引觴滿酌,頹
 柳宗元在這時「傾壺而醉」是
然就醉」,因為他
醉 的行為,只為排解內心的

鬱悶。

 柳宗元在這時期的遊山水 只為  「 」

。「覺而起,起而歸」兩句說明 這兩句正好證明柳宗元

,即使日落了,他仍

。 然不捨得離去。

8. 柳宗元先寫自己遊遍永州山水,而不直接寫遊西山的經歷,用意是甚麼?這裏運
用了哪種寫作手法?

 用 意 : 柳 宗 元 先 寫 永 州 一 般 山 水 , 表 示 自 己 認 為 凡 是

他都遊遍,但從來不知道西山是這般奇特卓絕,正面

和自己發現西山的 ,帶出主題「

」的可貴。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6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 寫作手法: (答案不多於四個字)

【進階思考】(見《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第四冊,頁 13.45~13.46)
1. 本文名為《始得西山宴遊記》,其中「始」、「得」、「宴」、「遊」四字詞貫
穿全文,試回答下列各題,以理清全文的脈絡。
(1) 文中多次出現「始」字,試解釋以下三段引文中「始」字的意思,並指出對
柳宗元交代遊覽西山經過的作用。
甲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第 1 段)
乙 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第 2 段)

丙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第 2 段)

甲句: 「始」字的意思:
 作用:交代柳宗元 。
乙句: 「始」字的意思:
 作用:交代柳宗元當下 。
丙句: 「始」字的意思:
 作用:

(2) 綜合全文,柳宗元遊覽西山前後的「宴飲」情況有甚麼不同?試從「宴遊動
機」、「宴飲情況」和「心情」三方面比較。

遊覽西山前 遊覽西山後
 柳宗元希望藉宴遊排解被貶後  柳宗元欣賞了西山的奇景,
宴遊 渾然忘我,所以想以宴飲來
內心的鬱悶,從而
動機
。 。

 柳宗元和同伴 

,並且喝酒直至醉倒,睡醒後
宴飲

情況

心情  柳宗元仍然會感到 

,滿懷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7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的鬱悶。

(3) 柳宗元在篇首提及自己終日「施施而行,漫漫而遊」,但為甚麼又在篇末說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試略加說明。

(4) 綜觀全文,柳宗元遊西山後「得」到了甚麼?試略加說明。

2. 在第 1 段中,柳宗元提到在永州遊山玩水的情況是「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
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
歸。」這段引文在句式上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這種手法對於記述遊覽西山一事
起了怎樣的效果?

 修辭手法: (答案須是兩個字)

 效果:

3. 柳宗元被貶永州後,一直借遊山玩水來排解內心的鬱悶。遊山玩水真的能讓他得
到解脫嗎?試談談你的看法。
提示 為甚麼柳宗元會感到鬱悶?他在「得西山」前後有甚麼感受?這些感受反映他
能得到解脫,忘記內心鬱悶嗎?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8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4. 有清代學者指出《始得西山宴遊記》是「中多寓言,不惟寫物之工」,意思是文
章不僅描寫景物細緻,當中更有所寄託和比喻。綜合全文內容,你同意這個評價
嗎?試加以說明。
提示 柳宗元描寫的景物有甚麼特色?這些特色跟柳宗元個人遭遇有甚麼相似的地方?
他在文章末部表達了甚麼感受?

【跨篇閱讀】(見《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第四冊,頁 13.47~13.48)
1. 根據《莊子‧逍遙遊》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回答以下問題。
(1) 在《莊子‧逍遙遊》(節錄)中,惠子認為樗樹無用的最主要原因是甚麼?
又莊子對樗樹無用這個觀點有甚麽看法?
 惠子認為樗樹無用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樗樹樹幹長滿木瘤。 A B C D
B 樗樹樹枝彎曲。 ○ ○ ○ ○
C 樗樹不符木匠取材的需要。
D 樗樹長在路邊。

 莊子的看法:莊子提出把樗樹種在曠野裏,讓人們躺在樹下,樗樹就

。莊子認為樗樹的「無用」正是 ,因

為 。

(2) 有人認為,柳宗元被貶永州屬於「無用」的表現。根據《逍遙遊》 (節錄)


的內容,你認為莊子會怎樣評價這看法?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9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提示 在《莊子.逍遙遊》(節錄)中,莊子怎樣看待「有用」和「無用」?
在莊子眼中,被貶後的生活為柳宗元帶來甚麼好處?

2. 范仲淹《岳陽樓記》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都是寫於作者被貶謫地方的時
間,同屬貶謫文學。在《岳陽樓記》中,范仲淹寫到「遷客騷人」登上岳陽樓時
有以下兩種感受:
甲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乙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1) 引文甲中的「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是甚麼意思?(答案可選多於一項)
A 擔心被誹謗 A B C D
B 到別的國家 ○ ○ ○ ○
C 擔心君主被欺騙
D 懷念家鄉

(2) 根據《始得西山宴遊記》的內容,你認為柳宗元屬於范仲淹眼中的「遷客騷
人」嗎?試說明理由。

(3) 柳宗元和范仲淹同樣仕途失意,兩人在文中各自表現的人生態度有甚麼不同?
試比較說明。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0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提示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提及自己追求甚麼志向?柳宗元被貶後做了
甚麽事情?他的收穫跟范仲淹追求的志向相同嗎?

3. 袁宏道《滿井遊記》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都在遊玩後提到「始」字。試
根據以下引文,回答所附問題。
甲 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遊將自此始,惡能無紀?(袁宏道《滿井遊記》)
乙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第 2 段)

(1) 引文甲和乙中的「始」字同樣是甚麽意思?
○ 開始╱ ○ 才╱ ○ 曾經╱ ○ 首先

(2)以上引文分別是《滿井遊記》和《始得西山宴遊記》的結語。這兩段結語
分別寄寓了袁宏道和柳宗元的甚麼思想感情?試加以說明。
提示 兩位作者各自因甚麼理由遊覽?兩人從旅程中得到甚麼感悟,讓他
們作出「余之遊將自此始」或「遊於是乎始」的感歎?上述感受反映
出他們抱有甚麼想法?

4. 閱讀陶潛《歸園田居》 (其一)和《飲酒》(其五),並結合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
記》的引文,回答以下問題。

甲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乙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1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潛《飲酒》(其
五))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陶潛《歸園田居》(其一))

丙 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
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第 2 段)

(1) 試指出三段引文分別描寫哪個地方的景色。

(2) 陶潛和柳宗元如何運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抒發感情?試以引文加以說明。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2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單元 13 道家思想(人與自然)
選篇三 《始得西山宴遊記》
課本練習 參考答案

【版邊問題】(見《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第四冊,頁 13.37~13.39)
1. 柳宗元被貶永州後的心情是怎樣的?

柳宗元被貶後經常感到恐懼、顫慄。

2. 柳宗元在空閒時會做甚麼?他曾跟同伴遊覽過哪些地方?

柳宗元在空閒時會慢慢地步行,不經意地四處遊覽。他曾跟同伴遊覽過高山、深

林、偏遠的泉水、奇怪的石頭等。

3. 柳宗元發現西山的經過是怎樣的?他又命令僕人做甚麼?

柳宗元有一天坐在法華寺西亭,遠望西山,驚覺西山的奇怪特別。他命令僕人渡

過湘江,沿着染溪,砍去叢生的草木,燒掉茂密的茅草。

4. 柳宗元和同伴登上西山山頂後有甚麼活動?

柳宗元和同伴登上西山山頂後,像簸箕般張開兩腿坐下,並隨意眺望四周景色。

5. 柳宗元以「垤」和「穴」比喻甚麼?

比喻西山四周高低起伏的地勢。

6. 柳宗元在西山上喝酒後,有甚麼表現?

他喝得醉了,幾乎要倒下來,連太陽落下也不知道。

7. 柳宗元為甚麼會記述這次宴遊經歷?

柳宗元認為自己真正的遊歷是從西山之遊才開始的,所以寫作本文記述這次宴遊

經歷。

【古漢語知識】(見《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第四冊,頁 13.40~13.41)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3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試找出以下句子中「為」字的意義。

1. 自余為僇人。(第 1 段) 意義:○ 與╱ ○ 給╱ ● 成為╱ ○ 使

2. 不與培塿為類。(第 2 段) 意義:○ 被╱ ○ 與╱ ● 作為╱ ○ 使

3. 故為之文以志。(第 2 段) 意義:○ 被╱ ● 給╱ ○ 成為╱ ○ 使

試找出以下句子中「莫」字的意義。

1. 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第 2 段)

意義: ○ 不╱ ○ 不要╱ ○ 沒有誰╱ ● 沒有甚麼

2.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第 2 段)

意義: ● 不╱ ○ 不要╱ ○ 沒有誰╱ ○ 沒有甚麼

試指出以下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和意義。

2. 覺而起,起而歸。(第 1 段) 用法: 表示承接關係 意義: 就

3.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 1 段) 用法: 表示轉折關係 意義: 卻

4. 窮山之高而止。(第 2 段) 用法: 表示承接關係 意義: 才

5. 至 無 所 見 , 而 猶 不 欲 歸 。 ( 第 2 用法: 表示轉折關係 意義: 卻


段)

試解釋以下句子中「始」字的意義。

1.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 1 段) 意義: 曾經

2. 始指異之。(第 2 段) 意義: 才

3.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第 2 段) 意義: 算不上

4. 遊於是乎始。(第 2 段) 意義: 開始

【篇章探究】(見《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第四冊,頁 13.41~13.44)
詞句語譯
1. 試指出下列句子中粗體字的意思。(5 分,每分題 1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4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1)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第 1 段) 是:這╱這個(1

分)

(2) 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更: 輪流(1 分)


(第 1 段)
(3)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第 1 段)
異:○ 不同的╱ ● 奇特的(1 分)╱ ○ 怪異的

(4)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第 2 段) 就: 接近(1 分)

(5) 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第 2 段)
故:● 所以(1 分) ╱○ 特地 ╱○ 原因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寫為白話文。(6 分,每分題 3 分)

(1)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第 2 段)

這樣而後(1 分)(我)才知道這山卓絕獨立(1 分),不與(那些)小土

丘同為一類(1 分)。

(2)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第 2 段)

深沉的暮色,從遠處而來(1 分),直至看不到四周的東西(1 分),但是

(我)還不想回去。(1 分)

內容與作法
1. 本文共有兩段,按內容大意可分成四個部分,試寫出第二至四部分的首句與末句,
並寫出第一、二和四部分的內容大意。(3 分,5 分)

部分 句子 內容大意
:
由「自余為僇人」至「而未始
一 記述柳宗元被貶永州後的心境(1 分)和
知西山之怪特」
他在永州遊山玩水的情形。(1 分)

:(1 分) :

二 由「今年九月二十八日」 記述柳宗元發現西山和準備登上西山( 1

至「窮山之高而止」 分)的經過。

三 :(1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5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描寫柳宗元登上西山山頂後見到的景色,
由「攀援而登」
並抒發他感覺好像與天地同遊的感受。
至「而不知其所窮」

:(1 分) :

由「引觴滿酌」 記述柳宗元與同伴在西山喝酒到日落還不

至「是歲元和四年也」 想離開( 1 分),並交代他寫作本文的緣

由和時間(1 分)。

2. 第 1 段中,柳宗元記述自己被貶永州後,每天都與同伴遊覽永州各處的山水。他
們遊玩的情形是怎樣的?(2 分)
 會喝酒至醉倒  玩投壺的遊戲
 撥開草堆就坐下來  醉了後會互相枕着睡覺
A  B  A B C D
C  D  ○ ○ ○ ●

3. 在第 2 段,柳宗元描寫在西山山頂上,以不同的角度觀賞四周景物。他從哪些角
度觀賞四周景物?又分別看到哪些景物?(2 分,5 分)
觀賞角度 景色

遙望遠處  永州附近幾個州的土地,都在柳宗元的卧席之下(1 分)。

 西山周圍的地勢高低起伏,像蟻穴外積起的小土堆( 1 分) ,
 俯視山下 又像蟻蟲的洞穴;實際上有千里之大的土地,在眼前看來只有尺寸
(2 分)
那麼小(1 分)。

環視四周  青山、白水互相纏繞(1 分),與天空相連(1 分) 。

4. 柳宗元在文中提到「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第 2 段),試根據相
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柳宗元形容西山「特立」。試從外觀、山勢和高度三方面舉出一例,並說明
為甚麼從這些方面可見西山的「特立」。(2 分,4 分,4 分)
 外觀:柳宗元遊遍永州,但仍被西山的外觀吸引,引起登山的興致,
可見西山奇特卓絕(2 分)。

 山勢:柳宗元先與僕人過江緣溪,並命令焚草伐木(1 分),然後他和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6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同伴要攀樹援石(1 分),才能登上西山之巔,可見西山幽僻(1

分)又陡峭(1 分)。

 高度:柳宗元登上西山後,視野遠及數州的土地( 1 分),四周青山白

水互相縈繞(1 分),可見西山高聳入雲(2 分)。

(2) 柳宗元通過描寫西山的「特立」和「不與培塿為類」,寄託了怎樣的個人感
情?(3 分)
柳宗元以西山的奇特、幽僻、高聳,不與其他小山丘同為一類作自喻( 1

分),暗示自己的才華和人格與眾不同(1 分),寄託了自己孤高傲世,不

與世俗同流的高尚品格(1 分)

5. 第 2 段中,柳宗元遊西山而「不知日之入」和「猶不欲歸」,以下哪一項不是當
中原因?(2 分)
A 柳宗元已進入與自然暗合的境界。 A B C D
B 柳宗元的精神已超越了時空的限制。 ○ ○ ● ○
C 柳宗元被貶後意志消沉,精神恍惚。
D 柳宗元不願面對現實生活。

6. 柳宗元在文章末部抒發遊覽西山後的感受和宴遊之樂。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
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
釋,與萬化冥合。(第 2 段)

(1) 柳宗元對於「宴遊西山」有甚麼感想?(2 分)
 如同跟天地一起出遊
 與萬物融合為一體
 身體的束縛得到解除
 自我價值十分渺小
A  B  A B C D
C  D  ○ ○ ● ○

(2) 承上題,柳宗元如何運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抒發個人情感?試綜合有關內容說
明。(6 分)
提示 甚麼是「情景交融」?柳宗元描繪了哪些景物?他看見這些景物後有
甚麼反應?這些反應反映他內心的感受是怎樣的?
在引文中,柳宗元看到西山浩渺久遠,好像與天地自然在一起,而不知道它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7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的邊際的景色後(1 分),就喝醉酒而不知道日落( 1 分),可見他陶醉於西

山廣闊的景色中( 1 分)。而當暮色來臨,快要日落的時候,柳宗元依然不

想回去,更感到自己心神凝聚,身體得以釋放,與萬物暗合為一體( 1 分),

可見西山景色令他身心得到釋放( 1 分),甚至忘卻自身被貶的鬱悶和恐懼

(1 分)。

7. 以下兩段引文寫柳宗元在「得西山」前後的不同心境。試從「醉」和「歸」兩方
面比較他遊覽前後的心境有甚麼分別。(2 分,4 分)
甲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
趣。覺而起,起而歸。(第 1 段)

乙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
不欲歸。(第 2 段)

得西山前 得西山後
 柳宗元遊西山時「引觴滿酌,頹
 柳宗元在這時「傾壺而醉」是借
然就醉」,因為他沉醉於西山的
醉 酒澆愁( 1 分) 的行為,只為排
景色中,達到渾然忘我的狀況。
解內心的鬱悶。
(1 分)

 柳宗元在這時期的遊山水只為逃  「 至 無 所 見 , 而 猶 不 欲 歸 ( 1

避現實 ( 1 分) 。「覺而起,起而 分)」這兩句正好證明柳宗元 全

歸 歸」兩句說明他回去時恍如行屍走 心全意享受遊西山的樂趣(1

肉,處於渾渾噩噩的精神狀態 ( 1 分),即使日落了,他仍然不捨

分)。 得離去。

8. 柳宗元先寫自己遊遍永州山水,而不直接寫遊西山的經歷,用意是甚麼?這裏運
用了哪種寫作手法?(4 分,2 分)

 用意:柳宗元先寫永州一般山水,表示自己認為凡是永州有特色的山水(1 分)

他都遊遍,但從來不知道西山是這般奇特卓絕,正面襯托西山的「怪

特」(1 分)和自己發現西山的驚異和喜悅(1 分),帶出主題「始得西

山(1 分)」的可貴。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8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 寫作手法:襯托法/正襯法(2 分)(答案不多於四個字)

【進階思考】(見《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第四冊,頁 13.45~13.46)
1. 本文名為《始得西山宴遊記》,其中「始」、「得」、「宴」、「遊」四字詞貫
穿全文,試回答下列各題,以理清全文的脈絡。
(1) 文中多次出現「始」字,試解釋以下三段引文中「始」字的意思,並指出對
柳宗元交代遊覽西山經過的作用。(3 分,3 分)
甲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第 1 段)
乙 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第 2 段)

丙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第 2 段)

甲句: 「始」字的意思:曾經(1 分)
 作用:交代柳宗元 未曾知道西山的奇特景色(1 分)。
乙句: 「始」字的意思:才(1 分)
 作用:交代柳宗元當下才察覺西山奇特的地方(1 分)。
丙句: 「始」字的意思:開始(1 分)
 作用:交代柳宗元認為真正的遊覽是從遊西山開始(1 分)。

(2) 綜合全文,柳宗元遊覽西山前後的「宴飲」情況有甚麼不同?試從「宴遊動
機」、「宴飲情況」和「心情」三方面比較。(2 分,4 分,3 分)
遊覽西山前 遊覽西山後
 柳宗元希望藉宴遊排解被貶後  柳宗元欣賞了西山的奇景,渾
宴遊 內心的鬱悶,從而麻醉自 然忘我,所以想以宴飲來享
動機
己,忘卻現實(1 分)。 受快樂(1 分)。

 柳宗元和同伴漫無目的地四  柳宗元和同伴在西山山頂上舉

處遊覽(1 分),並且喝酒直 杯喝酒,直至醉倒地上(1


宴飲 至醉倒,睡醒後便回去(1 分) ,即使醒來發覺深沉暮
情況
分)。 色已經籠罩四周,仍不想歸

去(1 分)。

 柳宗元仍然會感到 憂懼不安  柳宗元感悟到萬物融為一體,

心情 ( 0.5 分 ) , 滿 懷 貶 謫 失 意 物我兩忘(1 分),心境變得

(1 分)的鬱悶。 平靜(0.5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9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3) 柳宗元在篇首提及自己終日「施施而行,漫漫而遊」,但為甚麼又在篇末說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試略加說明。(4 分)
柳宗元從前遊山玩水,未嘗得到真正的山水之樂。(1 分)而遊歷西山後,

他才感悟到自然的偉大,心神返璞歸真,形體得到解脫,和大自然相融合

領略到與萬物自然為一的逍遙境界。(1 分)這種人生體會都是前所未有的

(1 分),所以柳宗元才認為自己過去算不上真正遊覽過。(1 分)

(4) 綜觀全文,柳宗元遊西山後「得」到了甚麼?試略加說明。(3 分)
作者能欣賞到西山卓然獨立、曠遠浩渺的奇異景象(1 分),又盡得宴遊之

樂(1 分),並得到精神解脫,領略到物我兩忘,逍遙自由的境界(1 分)。

2. 在第 1 段中,柳宗元提到在永州遊山玩水的情況是「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
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
歸。」這段引文在句式上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這種手法對於記述遊覽西山一事
起了怎樣的效果?(2 分,2 分)

 修辭手法: 頂 真 (答案須是兩個字)(2 分)

 效果:運用頂真手法刻畫遊覽西山的過程和意趣,不但能使內容上下連貫( 1

分),同時能交代柳宗元和同伴之前一連串遊覽永州其他山水的持續性 ,

造成循環連貫的效果(1 分)。

3. 柳宗元被貶永州後,一直借遊山玩水來排解內心的鬱悶。遊山玩水真的能讓他得
到解脫嗎?試談談你的看法。(4 分)
提示 為甚麼柳宗元會感到鬱悶?他在「得西山」前後有甚麼感受?這些感受反映他
能得到解脫,忘記內心鬱悶嗎?

柳宗元被貶永州後,一直借遊山玩水排解內心的鬱悶,然而遊山玩水未能真正讓

他得到解脫。本文第 1 段寫到他被貶永州後每天都與同伴遊山玩水,喝酒至醉倒

便睡覺,醒來便離開。( 1 分)柳宗元天天遊玩只為借酒澆愁,希望脫離現實。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0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1 分)第 2 段寫即使他在真正遊覽西山後能夠感受到與「萬化冥合」,心境平靜 ,

但他離開西山時「猶不欲歸」,依依不捨( 1 分),可見他在酒醒後又再次覺察自

己依然要回到現實中,內心鬱悶的心情並未真正消除( 1 分)。(答案言之成理即

可)

4. 有清代學者指出《始得西山宴遊記》是「中多寓言,不惟寫物之工」,意思是文
章不僅描寫景物細緻,當中更有所寄託和比喻。綜合全文內容,你同意這個評價
嗎?試加以說明。(6 分)
提示 柳宗元描寫的景物有甚麼特色?這些特色跟柳宗元個人遭遇有甚麼相似的地方?
他在文章末部表達了甚麼感受?

我同意。柳宗元在文中細緻描述西山的勝景,包括西山的奇特卓絕、高聳入雲和

陡峭,又強調西山「不與培塿為類」,跟普通的小山丘完全不同( 1 分),這正是

他不屑跟世俗同類,擁有卓爾不羣的高潔情操的寫照( 2 分)。而柳宗元登上西山

前要「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反映西山人跡罕至,因此它的美景

根本乏人問津(1 分),這跟柳宗元擁有才學,卻被貶至永州,得不到賞識重用的

處境一致(2 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跨篇閱讀】(見《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第四冊,頁 13.47~13.48)
1. 根據《莊子‧逍遙遊》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回答以下問題。
(1) 在《莊子‧逍遙遊》(節錄)中,惠子認為樗樹無用的最主要原因是甚麼?
又莊子對樗樹無用這個觀點有甚麽看法?(2 分,2 分)
 惠子認為樗樹無用的最主要原因是:(2 分)
A 樗樹樹幹長滿木瘤。 A B C D
B 樗樹樹枝彎曲。 ○ ○ ● ○
C 樗樹不符木匠取材的需要。
D 樗樹長在路邊。

 莊子的看法:莊子提出把樗樹種在曠野裏,讓人們躺在樹下,樗樹就不

會遭到斧頭砍伐 ( 0.5 分) 。莊子認為樗樹的「無用」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1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是它「有用」的地方 ( 0.5 分) ,因為樗樹依靠自己的

「無用」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1 分)。

(2) 有人認為,柳宗元被貶永州屬於「無用」的表現。根據《逍遙遊》 (節錄)


的內容,你認為莊子會怎樣評價這看法?(4 分)
提示 在《莊子.逍遙遊》(節錄)中,莊子怎樣看待「有用」和「無用」?
在莊子眼中,被貶後的生活為柳宗元帶來甚麼好處?

在莊子眼中,「無用之用」是指放棄世俗標準和價值,順着事物的本性加以

使用,從而發揮它的作用。( 1 分)雖然柳宗元因被貶而流放地方,但由於

遠離朝廷,難以被捲入朝廷鬥爭中,因此不需擔心自己隨時被政敵謀害或遭

皇帝處罰。( 1 分)此外,柳宗元不斷遊山玩水,登上西山後更感到心凝形

釋,心中的鬱悶得以紓解。( 1 分)因此他被貶的「無用」不但能保全他的

性命,更讓他獲得山水之樂,和明白了「萬物齊一」的道理,實在是莊子眼

中的「有用」。(1 分)

2. 范仲淹《岳陽樓記》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都是寫於作者被貶謫地方的時
間,同屬貶謫文學。在《岳陽樓記》中,范仲淹寫到「遷客騷人」登上岳陽樓時
有以下兩種感受:
甲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乙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1) 引文甲中的「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是甚麼意思?(答案可選多於一項)
(1 分)
A 擔心被誹謗 A B C D
B 到別的國家 ● ○ ○ ●
C 擔心君主被欺騙
D 懷念家鄉

(2) 根據《始得西山宴遊記》的內容,你認為柳宗元屬於范仲淹眼中的「遷客騷
人」嗎?試說明理由。(4 分)
屬於。范仲淹眼中的「遷客騷人」在不同時候登樓,會有懷念故鄉、擔憂害

怕的心情,也會有愉快、心曠神怡的心情。( 1 分)而柳宗元登西山前,遊

山水後仍感到惴慄不安,要借酒澆愁( 1 分);登西山後,柳宗元受西山奇

偉卓絕之景影響,精神得到解脫,心情豁然開朗( 1 分)。可見柳宗元與遷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2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客騷人一樣,面對不同景致時會產生不同感受( 1 分),可見柳宗元是范仲

淹眼中的「遷客騷人」。(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3) 柳宗元和范仲淹同樣仕途失意,兩人在文中各自表現的人生態度有甚麼不同?
試比較說明。(4 分)
提示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提及自己追求甚麼志向?柳宗元被貶後做了
甚麽事情?他的收穫跟范仲淹追求的志向相同嗎?

柳宗元因仕途失意而鬱鬱不平,終日縱情山水,逃避現實,及後得遊西山而

感悟「萬物為一」的逍遙境界。( 1 分)可見他重視個人的精神自由,嘗試

放下世俗思想。( 1 分)范仲淹被貶後,抒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襟懷( 1 分),可見他依然關心國

事,重視百姓的福祉。(1 分)

3. 袁宏道《滿井遊記》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都在遊玩後提到「始」字。試
根據以下引文,回答所附問題。
甲 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遊將自此始,惡能無紀?(袁宏道《滿井遊記》)
乙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第 2 段)

(1) 引文甲和乙中的「始」字同樣是甚麽意思?(2 分)
●開始╱ ○才╱ ○╱曾經╱ ○首先
(2)以上引文分別是《滿井遊記》和《始得西山宴遊記》的結語。這兩段結語
分別寄寓了袁宏道和柳宗元的甚麼思想感情?試加以說明。(6 分)
提示兩位作者各自因甚麼理由遊覽?兩人從旅程中得到甚麼感悟,讓他
們作出「余之遊將自此始」或「遊於是乎始」的感歎?上述感受反映
出他們抱有甚麼想法?
袁宏道在《滿井遊記》中,從滿井之遊感悟到春天其實已臨郊外( 1 分),

只是城裏的人因長期蟄居城內而感受不到早春氣息( 1 分),並寄意自己擺

脫塵俗,嚮往大自然的美好情懷( 1 分)。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 ,

認為這次西山之遊是真正遊歷之始( 1 分),是因為西山之景終於能令他擺

脫官場失意的恐懼之情,而真正能感受天地的浩瀚( 1 分),寄寓作者能暫

時放下過去的不如意際遇,投入大自然的心態(1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3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課本練習 配合單元 13 選篇三使用
5. 閱讀陶潛《歸園田居》 (其一)和《飲酒》(其五),並結合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
記》的引文,回答以下問題。

甲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乙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陶潛《飲酒》(其
五))
(陶潛《歸園田居》(其一))

丙 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
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第 2 段)

(3) 試指出三段引文分別描寫哪個地方的景色。(3 分)
引文甲:陶潛身處附近的田園景色和居室( 1 分)引文乙:南山景色( 1

分)

引文丙:西山一帶的景色(1 分)。

(4) 陶潛和柳宗元如何運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抒發感情?試以引文加以說明。(6
分)
陶潛在引文甲藉描述住處附近一帶的田園景色,渲染鄉間恬靜安逸的氣氛 ,

抒發他對鄉居生活的喜愛。(1 分)此外,空虛的居室暗示作者擺脫世俗塵

務,由此抒發作者得以解除官場束縛的愉快。(1 分)而引文乙中,陶潛藉

描述自己悠然地看到南山和看見飛鳥歸巢的情況(1 分),抒發自己隱居猶

如飛鳥回巢般,感到閒適自在,安於隱逸的心志(1 分)。柳宗元在引文丙

中,藉對比西山跟附近的山丘和地勢,突出西山的高和不凡( 1 分),寄寓

自己不跟世俗同流的情感(1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4 頁,共 24 頁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