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高中互動中國語文 單元 2 練習答案

高中互動中國語文
單元 2 物我關係 觸景生情
講讀《始得西山宴遊記》
練習及答案

基礎練習

1 作者被貶永州後,為甚麼到處遊山玩水?試根據本文的寫作背景和第 1 段的內容,加以說明。

作者被貶永州後,因仕途失意,心情抑鬱沮喪,且經常惶恐不安,所以藉遊山玩水來消除不安情
緒。此外,作者任職司馬這個閑職,工餘時借遊山玩水消磨時間。再者,永州的景色奇特,而且
人跡罕至,很多勝境尚未為人所知,引起作者尋幽探勝的興致。

2 本文以記西山之遊為中心,作者在文首卻先寫永州山水,這是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
這種手法有甚麼效果?掌握襯托法

作者先寫永州山水,是運用了襯托法。作者在文首先寫自己以為已遊遍永州的奇山異水,以此作為
鋪墊,用以襯托後來發現西山的驚異、喜悅的心情和遊覽的情趣。作者藉着比較前後遊歷所見的不
同景色,突顯西山的奇特和與別不同。

3 根據課文內容,判斷下列陳述,然後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作者遊覽西山前,已遊遍永州所有奇山異水。  ● 
(2) 西山景色優美獨特,令作者留連忘返,最終在山上過了一   ●
晚。

4 第 1 段結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一句,在文章結構上有何作用?試略加說明。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一句,在文中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句句子承接上文對永州一帶山水景色
的描寫,以襯托西山之奇特,同時下啟第 2 段記述發現西山的經過,以及描述西山奇異突出的景色。

5 作者記述遊西山的經過時,怎樣藉描寫所見景色,突出西山的「特立」?試摘錄相關的句子,並略
加說明。掌握敍事寫景的手法

(1) 從西山往外望:「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指附近幾個州的土地都在坐席之下,
突出西山是永州一帶最高的山。

(2) 從西山俯視:「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以
俯視所見景物的細小,例如高山就像小土堆、山谷就像洞穴,襯托西山的高峻。

(3) 從西山環顧四周:「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在西山環看四周時,青山和白水連
綿不斷,與天相接,天邊景象一望無際,突出西山視野的遼闊。

6 細閱下列引文,然後回答問題。

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
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
高中互動中國語文 單元 2 練習答案
(1) 引文中運用了靜態描寫還是動態描寫?試加以說明。複習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

作者在引文中同時運用了靜態與動態描寫手法。作者登上西山山頂後,從高處眺望四周景色,
描述附近幾個州的土地,就像在坐席下面,山勢高低不平,有的隆起像蟻穴旁的小土堆,有
的山谷就像洞穴;千里般遼闊的景物,看起來只有尺寸般大;而環看四周,青山和白水相互
繚繞,與天空交接,這些都是靜態描寫。作者描述遠處的山「攢蹙累積」,把靜止不動的山,
寫成緊緊聚攏、擁擠在一起的生物,這是動態描寫。

(2) 作者運用了主觀描寫還是客觀描寫,抑或兩者兼備?這種寫法有甚麼好處?試略加說明。
複習主觀描寫與客觀描寫

作者寫西山的獨特出眾,與其他小土丘絕不相同,是將主觀感受寄寓在西山上,認為它就像
自己遺世獨立,屬於主觀描寫。至於描 寫西山山勢的高峻 和四周所見景色,作者並沒有加入
個人的思想感情,屬於客觀描寫。作者描寫西山所見的景色時,綜合運用主觀描寫和客觀描
寫手法,使描寫對象更全面、逼真和立體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加強文章的感染力。

(3) 引文中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描寫西山的獨特之處?試略加說明。掌握襯托法

引文運用了襯托法突出西山的獨特。作者描寫登西山所見時,藉描述四周地形低矮,眼前所
見景物十分渺小,襯托出西山的高聳和獨特。

7 作者在文中曾兩次敍述宴遊醉倒的情況,兩次情況有甚麼不同?掌握對照與映襯;理解課文內容

(1) 第一次宴遊醉倒的情況:作者和朋友到處遊覽,到了山水勝地就撥開野草坐下,倒出壺中的
酒喝至醉倒,醉了便互相枕着,躺在地上睡覺。睡醒了便回家,並沒有不捨的心情,也沒有
特別的感受。

(2) 第二次宴遊醉倒的情況:作者和朋友隨意坐在西山山頂上,遊目四顧,拿起酒杯斟滿了酒,
喝至醉倒,連太陽下山也不知道,直至天黑還不想回去。可見西山之遊為作者帶來獨特的感
受,心情隨之變得舒暢,所以留連忘返。

8 試語譯下列句子。掌握文言詞句的意義

(1) 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第 2 段)

眼前看來只有尺寸般大的景物,實際上有千里那麼遼闊,遠處羣山聚攏、堆積在一起,全都
逃不出我們的視野。

(2)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第 2 段)

我們拿起酒杯斟滿了酒,一直喝到醉倒在地上,連太陽下山也不知道。

進階練習

1 作者為甚麼在文題「西山宴遊記」前加上「始得」二字?試加以說明。

作者在「西山宴遊記」前加上「始得」二字,代表作者首次發現和遊覽西山。此外,作者在遊西
山前,自以為已經遊遍永州的奇山異水,及至發現西山,才感到以往的遊歷並不配稱為「遊」,
西山之遊才是真正遊歷的開始。再者,西山壯麗、奇特的景色,讓作者第一次感受到與大自然融
為一體,對人生亦有更深刻的體會。
高中互動中國語文 單元 2 練習答案
2 試根據本文的寫作背景,回答下列問題。

(1) 在第 2 段開首,作者為甚麼詳寫發現西山的經過?他有甚麼寄意?

作者詳寫發現及登西山的經過,是以西山自況,跟自己被貶永州、懷才不遇的情況相比。西山
奇特的景色不為人知,直至作者尋訪才被發現,暗示自己就像奇山異水,才華滿溢卻有待執政
者發現和賞識。

(2) 為甚麼作者描述西山時,說「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他藉此抒發了甚麼感情?

作者指出西山與一般的小山丘不同,是高聳而獨特的,藉此寄寓自己清高的品格,以
及孤高不羣、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3 作者在遊覽西山前後的心情有甚麼不同?為甚麼會出現這樣的轉變?試加以說明。

作者遊覽西山前的經常感到恐懼不安,遊覽西山後變得豁然開朗,不再感到驚懼。作者的心情出現
轉變,是因為西山壯麗奇特的景色,使作者體會到大自然的偉大,與萬物融合為一體,達到忘
我境界,於是 忘卻 得失榮辱,心中鬱悶亦一掃而空。

4 細閱下列一段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囀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
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吳均《與宋元思書》

以下是一段分析及比較《與宋元思書》和《始得西山宴遊記》的文章,試根據指示作答:
 在填充部分,填寫正確答案;
 在選擇題中,每題選出一個最適合的答案,然後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

《與宋元思書》和《始得西山宴遊記》描寫的對象各有不同,前者着重描寫自富陽至桐廬沿
水路百多里的(1)山水景色,其中 (2)「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兩句,是全文的總綱;後者則着重記
述發現及登上西山的經過,以及描述山上所見景色。兩文在描寫奇山時,都用上(3)誇張的修辭手
法,例如《與宋元思書》一文的 (4)「千百成峯」極言山峯之多,而《始得西山宴遊記》的「則凡
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則突出西山的高度。吳均描寫奇山時,「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爭高直指」幾句,更用了(5)比擬/擬人的修辭手法,

● A 動態描寫
屬於 (6) ,使描寫對象更 (7)生動/傳神/活靈活現。
○ B 靜態描寫

文末,「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等句,

○ A 有志難伸
○ B 爭名逐利
寄寓了吳均 (8) 的心情,與柳宗元在
● C 嚮往隱居
○ D 隨遇而安

《始得西山宴遊記》中 (9)「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兩句所抒發的忘我之情並不相同。
高中互動中國語文 單元 2 練習答案
語譯

沒有風跟雲霧,天空、山巒都是同一顏色。坐在船上,隨流水任意漂流。從富陽到桐廬約一百里,沿
途的奇山異水,是天下間獨一無二的。
水色一片青綠,連千丈深的水底都看得見;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子,可以毫無阻礙地看見。急湍的
水流,比飛箭還快;洶湧的波浪,就像奔馳的馬羣。
兩岸的高山,都生長着耐寒常青的樹木。山巒與樹木依仗地勢,競相向上,互爭高遠,千百聚集,蔚
成羣峯。
泉水衝擊着石頭,發出清脆的聲響。美麗的鳥兒互相鳴叫,和諧悅耳,自成韻律。蟬不斷地的嘶鳴,
猿不停地啼叫。一心追求飛黃騰達的人,仰望山峯而停止追求名利的慾望;處理政事的人,因窺探山谷
而流連忘返。橫生的樹枝遮蔽天空,雖然是白天,但卻像是黃昏;只有在枝條稀疏、交相掩映的地方,
才能見到陽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