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

中五級 中國語文
2015-2016 暑期功課 閱讀理解練習

1 上大學時,常常當我在燈下聚精會神讀書時,燈突然滅了。這是全宿舍同
學針對我一致作出的決議:遵守校規,按時熄燈。我多麼恨那隻拉開關的手,咔
嚓一聲,又從我的生命線上割走了一天。怔怔地坐在黑暗裏,凝望著月色朦朧的
窗外,我委屈得淚眼汪汪。
2 年齡愈大,光陰流逝愈快,但我好像愈麻木了。一天又一天,日子無聲無
息地消失,就像水滴消失於大海。驀然回首,我在世上活了一萬多個晝夜,它們
都已經不知去向。
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其實,光陰何嘗是這樣一條河,
可以讓我們佇立其上,河水從身邊流過,而我卻依然故我?時間不是某種從我身
邊流過的東西,而就是我的生命。棄我而去的不是日曆上的一個個日子,而是我
生命中的歲月;甚至也不僅僅是我的歲月,而就是我自己。我不但找不回逝去的
年華,而且也找不回從前的我了。
4 當我回想很久以前的我,譬如說,回想大學宿舍裏那個淚眼汪汪的我的時
候,在我眼前出現的總是一個孤兒的影子,他被無情地遺棄在過去的歲月裏了。
他孑然一身,舉目無親,徒勞地盼望回到活人的世界上來,而事實上卻不可阻擋
地被過去的歲月帶往更遠的遠方。我伸出手去,但是我無法觸及他並把他領回。
我大聲呼喚,但是我的聲音到達不了他的耳中。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死亡,從
前的我已經成為一個死者,我對他的懷念與對一個死者的懷念有著相同的性質。
5 自古以來,不知多少人問過:時間是甚麼?它在哪裏?人們在時間中追問
和苦思,得不到回答,又被時間永遠地帶走了。
6 時間在哪裏?被時間帶走的人在哪裏?
7 為了度量時間,我們的祖先發明了日曆,於是人類有歷史,個人有年齡。
年齡代表一個人從出生到現在所擁有的時間。真的擁有嗎?它們在哪裏?
8 總是這樣:因為失去童年,我們才知道自己長大;因為失去歲月,我們才
知道自己活著;因為失去,我們才知道時間。
9 我們把已經失去的稱作過去,尚未得到的稱作未來,停留在手上的稱作現
在。但時間何嘗停留,現在轉瞬成為過去,我們究竟有甚麼?
10 多少個深夜,我守在燈下,不甘心一天就此結束。然而,即使我通宵不眠,
一天還是結束了。我們沒有任何辦法能留住時間。
11 我們永遠不能佔有時間,時間卻掌握著我們的命運。在它寬大無邊的手掌
裏,我們短暫的一生同時呈現,無所謂過去、現在、未來,我們的生和死、幸福
和災禍早已記錄在案。
12 可是,既然過去不復存在,現在稍縱即逝,未來尚不存在,世上真有時間
嗎?這個操世間一切生靈生殺之權的隱身者究竟是誰?
13 我想像自己是草地上的一座雕像,目睹一代又一代孩子嬉鬧著從遠處走來,
漸漸長大,在我身旁談情說愛,尋歡作樂,又慢慢衰老,蹣跚著向遠處走去。我
在他們中間認出了我自己的身影,他走著和大家一樣的路程。我焦急地朝他瞪眼,
示意他停下來,但他毫不理會。現在他已經越過我,繼續向前走去了。我悲哀地
看著他無可挽救地走向衰老和死亡。
14 許多年以後,我回到我出生的那個城市,一位小學時的老同學陪伴我穿越
面貌依舊的老街。他突然指著坐在街沿屋門口的一個醜女人悄悄告訴我,她就是
我們的同班同學某某。我趕緊轉過臉去,不敢相信我昔日心目中的偶像竟是這般
模樣。我的心中保存著許多美麗的面影,然而一旦邂逅重逢,沒有不立即破滅的。
15 我們總是覺得兒時嘗過的某樣點心最香甜,兒時聽過的某支曲子最美妙,
兒時見過的某片風景最秀麗。「幸福的歲月是那失去的歲月。」你可以找回那點
心、曲子、風景,可是找不回歲月。所以,同一樣點心不再那麼香甜,同一支曲
子不再那麼美妙,同一片風景不再那麼秀麗。
16 當我坐在電影院裏看電影時,我明明知道,人類的彩色攝影技術已經有了
非凡的長進,但我還是找不回像幼時看的幻燈片那麼鮮亮的色彩了。失去的歲月
便如同那些幻燈片一樣,在記憶中閃爍著永遠不可企及的幸福的光華。
17 每次回母校,我都要久久徘徊在我過去住的那間宿舍的窗外。窗前仍是那
株木槿,隔了這麼些年居然既沒有死去,也沒有長大。我很想進屋去,看看從前
那個我是否還在那裏。從那時到現在,我到過許多地方,有過許多遭遇,可是這
一切會不會是幻覺呢?也許,我仍然是那個我,只不過走了一會兒神?也許,根
本沒有時間,只有許多個我同時存在,說不定會在哪裏突然相遇?但我終於沒有
進屋,因為我知道我的宿舍已被陌生人佔據,他們會把我看作入侵者,儘管在我
眼中,他們才是我的神聖的青春歲月的入侵者。
18 在回憶的引導下,我們尋訪舊友,重遊故地,企圖找回當年的感覺,然而
徒勞。我們終於悵然發現,與時光一起消逝的不僅是我們的童年和青春,而且是
由當年的人、樹木、房屋、街道、天空組成的一個完整的世界,其中也包括我們
當年的愛和憂愁,感覺和心情,我們當年的整個心靈世界。
19 可是,我仍然不相信時間帶走了一切。逝去的年華,我們最珍貴的童年和
青春歲月,我們必定以某種方式把它們保存在一個安全的地方了。我們遺忘了藏
寶的地點,但必定有這麼一個地方,否則我們不會這樣苦苦地追尋。或者說,有
一間心靈的密室,其中藏著我們過去的全部珍寶,只是我們竭盡全力也回想不起
開鎖的密碼了。然而,可能會有一次純屬偶然,我們漫不經心地碰對了這密碼,
於是密室開啟,我們重新置身於從前的歲月。
20 當普魯斯特的主人公口含一塊泡過茶水的瑪德萊娜小點心,突然感覺到一
種奇特的快感和震顫的時候,便是碰對了密碼。一種當下的感覺,也許是一種滋
味,一陣氣息,一個旋律,石板上的一片陽光,與早已遺忘的那個感覺巧合,因
而混合進了和這感覺聯結在一起的昔日的心境,於是昔日的生活情境便從這心境
中湧現出來。
21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不乏這種普魯斯特式幸福的機緣,在此機緣觸發
下,我們會產生一種對某樣東西似曾相識又若有所失的感覺。但是,很少有人像
普魯斯特那樣抓住這種機緣,促使韶光重現。我們總是生活在眼前,忙碌著外在
的事務。我們的日子是斷裂的,缺乏內在的連續性。逝去的歲月如同一張張未經
顯影的底片,雜亂堆積在暗室裏。它們仍在那裏,但和我們永遠失去了它們又有
甚麼區別?
22 詩人之為詩人,就在於他對時光的流逝比一般人更加敏感,詩便是他為逃
脫這流逝自築的避難所。擺脫時間有三種方式:活在回憶中,把過去永恆化;活
在當下的激情中,把現在永恆化;活在期待中,把未來永恆化。然而,想像中的
永恆並不能阻止事實上的時光流逝。所以,回憶是憂傷的,期待是迷惘的,當下
的激情混合著狂喜和絕望。難怪一個最樂觀的詩人也如此喊道:
「時針指示著瞬息,但甚麼能指示永恆呢?」
23 詩人承擔著悲壯的使命:把瞬間變成永恆,在時間之中擺脫時間。
24 誰能生活在時間之外,真正擁有永恆呢?
25 孩子和上帝。
26 孩子不在乎時光流逝。在孩子眼裏,歲月是無窮無盡的。童年之所以令人
懷念,是因為我們在童年曾經一度擁有永恆。可是,孩子會長大,我們終將失去
童年。我們的童年是在我們明白自己必將死去的那一天結束的。自從失去了童年,
我們也就失去了永恆。
27 從那以後,我所知道的惟一的永恆便是我死後時間的無限綿延,我的永恆
的不存在。
28 還有上帝呢?我多麼願意和聖奧古斯丁一起歌頌上帝:「你的歲月無往無
來,永是現在,我們的昨天和明天都在你的今天之中過去和到來。」我多麼希望
世上真有一面永恆的鏡子,其中映照著被時間劫走的我的一切珍寶,包括我的生
命。可是,我知道,上帝也只是詩人的一個避難所!
29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自己偷偷寫起了日記。一開始的日記極幼稚,只是寫
些今天吃了甚麼好東西之類。我彷彿本能地意識到那好滋味容易消逝,於是想用
文字把它留住。年歲漸大,我用文字留住了許多好滋味:愛,友誼,孤獨,歡樂,
痛苦……在青年時代的一次劫難中,我燒掉了全部日記。後來我才知道此舉的嚴
重性,為我的過去歲月的真正死亡痛哭不止。但是,寫作的習慣延續下來了。我
不斷把自己最好的部分轉移到我的文字中去,到最後,羅馬不在羅馬了,我借此
逃脫了時光的流逝。
30 仍是想像中的?可是,在一個已經失去童年而又不相信上帝的人,此外還
能怎樣呢?
(周國平《失去的歲月》)
1 第一篇共有 30 個段落,按結構可分成五個部分。試概述(很多同學大包圍!)
各部分的內容大意,並把答案填在下表內。(16 分)(參考 2012 年文憑試卷
題 1)【整合】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記述大學生活的點滴(2 分),抒發對時間的感悟。
 錯字 -0.5
第_1 段
第一  語意不清, 不能全取 2 分, 看表達
至第 4 段
部分  須特指「大學」生活,泛指過往回憶只得 1 分
(1 分)
 不接受答案(動賓配搭)未能突顯重點︰「記述」大學時的我 /「記
述」大學的時侯 >未能強調讀書情況

提出對時間這個概念的種種質疑(5.1 段),抒發(6 段以後)對時間流逝(1)


第 5 至 13 段 卻無法阻止的無奈(1)。(2 分)
(1 分)  「抒發」須配情感
第二
 對時間流逝 / 時間不停留 (1 分) (12 段)
部分
 我們不能佔有時間,時間卻掌握著我們的命運(直接抄錄,意思擦邊,
卻未能觸及「時間流逝」重點 0.5 分 我們不能佔有時間?為什
麼?因為於客觀層面,時間是會流逝的。

記述尋訪舊友,重遊故地,慨歎物是人非(1)(3 件往事),逝去的歲月不
第三
第 14 至 18 段 僅帶走了童年和青春,也帶走了當年純淨的心靈世界(1)。(2 分)
部分
 失去一切/帶走了一切,而沒有特指童年,青春,心靈, 只得 0.5 分

提出只要遇上適當的時機,人們就能夠重新體味逝去的歲月。(2 分)(19.5
第 19 至 21 段 段)
第四 同時,期望人們反思現在/不要只忙於眼前的生活(21.3 段) (1),珍惜時
部分 間。(1)(展望)(2 分)
 很多同學寫了抓緊「普魯斯特式的幸福機緣」(但上文已述「適當
的時機」,同時,期望人們之後應是另一內容。

提出擺脫時間的三種方式(不必再述)及對永恆的看法︰只有上帝和孩
第 22 至 30 段 子才能擁有永恆(2 分)(24-25 段),很多同學寫「活在回憶中」
、「活在當
第五
下」、「活在期待中」>>但想像(主觀)不能弱止時間客觀流走的事實。
部分
也交代了寄情寫作的緣由︰作者借寫作來擺脫時光流逝。(2 分)(29.6
段) 記錄生活 (0 分) 寫作的確可記錄生活,但非作者強調,
2 作者在第 3 段引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一句,抒發了甚麼感慨?(2
分)【整合】
A 萬物終逝,何苦執著。 A B C D
B 時間永恆,人事常變。    
C 時間無情,一去不回。
D 自然浩瀚,人如螻蟻。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語句出自《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有兩種解
釋:其一,指時間好像流水一般,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變換之快,有惜時
之意。其二,指自然、人世間的事物,如權力和財富,莫不如流水一般,一去不
復返,故此應克制一切貪心妄念,不必互相爭奪。選項 A,屬第二種解釋,然非
作者的感慨,故誤。選項 B、D 與「逝者如斯夫」兩個解釋相距甚遠,亦誤。)

3. 作者在第 4 段指「過去的自己」和「死者」無異,表達了他怎樣的一種心情?
(2 分)【整合】
 懷緬
 憤恨
 無奈
 沮喪
A 、 A B C D
B 、    
C 、
D 、
(作者在第 4 段指「很久以前的我」「徒勞地盼望回到活人的世界上來,而事實
上卻不可阻擋地被過去的歲月帶往更遠的遠方」。可見作者極渴望回到過去,卻
深知此願不可能實現,因此感到極為無奈和沮喪。)

4 根據作者對「時間」的說明,判斷以下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
答案,多選者 0 分。(4 分)【整合】

 作者認為歷史和年齡是人類擁有時間最好的證   
明。(陳述錯誤,作者在第 7 段以「真的擁有嗎?
它們(時間)在哪裏?」兩個問句質疑「年齡代
表個人從出生到現在所擁有的時間」這個說法。
作者在第 8 段補充「因為失去,我們才知道時
間」。)
 作者認為時間並不存在。(陳述無從判斷,作者   
在第 12 段提出「世上真有時間嗎?這個操世間
一切生靈生殺之權的隱身者究竟是誰?」的疑
問,既沒說明他的看法,亦沒有否定時間的存
在。) 段 17 「也許」

5. 作者再次踏足自己的出生地,到過電影院,重回母校,而踏足每個地方,作
者也有不同的感受。試指出以下哪一個選項最能描述作者那刻(3 件往事)的
感受(同學看錯題目,選 6 個),把圓圈塗黑,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
【整合】(6 分)
感受 重遊出生地的老街 在電影院看電影 在母校宿舍窗外徘徊
(第 14 段寫作者在重遊出 第 17 段作者在母校宿舍窗
生地的老街時,看見同班 (第 16 段作者把失去的歲 外徘徊時,窗前的木槿依
某位女同學,昔日貌美如 月比作幻燈片,他覺得幻 舊,但窗內人面全非,看
偶像,現在卻變成「醜女 燈片的色彩比現在的先進 見眼前景物不禁想起過去
人」,作者直言「一旦邂 的攝影技術還要鮮亮,「記 的自己,興物是人非之
逅重逢,沒有不立即破滅 憶中閃爍著永遠不可企及 悲,故答案是 E。)
的」,表達了人面全非的 的幸福的光華」一句可知
震撼,故答案是 B。) 他對逝去的美好光陰,懷
念非常,故答案是 D。)
A 幻想破滅的哀痛   

B 人面全非的震撼   
C 韶光荏苒的無奈   
D 逝去光陰的緬懷   
E 感今懷昔的唏噓   
F 事過境遷的悵然   

6. 根據第 21 段作者對「普魯斯特式幸福的機緣」的說明,判斷以下各題陳述,
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4 分)【整合】

 這種機緣可遇不可求。(陳述正確,作者指這種   
機緣「純屬偶然」 (第 19.5 段)
,是「當下的感覺」
(第 20.2 段),不可強求,只可偶得(21.1 段)。)
 失去這種機緣不甚可惜。 (陳述錯誤,作者以「未   
經顯影的底片」
(第 21 段)作喻,暗示我們若果
因為生活的營役而忘了回味從前、體味過去,如
同喪失過去般可惜。)
7 作者在第 22 段引用了某位詩人的語句,用意是說明文字是締造永恆(欠動詞
只給 1 分)的可行途徑。(2 分)【整合】 擺脫時間流逝/保留時間 (只給
一分)須回應題目「引用詩人的語句」22.5 >>> 特指永恆!
(作者指詩人藉其作品「把瞬間變成永恆,在時
間之中擺脫時間(第 23 段),可見作者認為寫作
某程度上可以留住時間,締造永恆。)

8. 以下兩段文字分別描寫光陰和逝去的年華,兩段文字運用的修辭手法有甚麼
不同(有同學寫了相同,0 分)?試略加說明(說明這種修辭/如何表現光陰和逝
去的年華)。(4 分)(參考 2012 年文憑試卷題 6)【評價】

第一段文字用了暗喻手法。把光陰比喻做河水,一去不返卻又永不止息。此
段文字中喻體(河水)和本體(光陰)完備,獨欠喻詞,並以「是」字取代
之,故用了暗喻手法。(2 分)第二段文字用了借喻手法。把「童年和青春
歲月」比喻為「珍寶」;把能喚起回憶的事物比喻為「開鎖的密碼」。此段
文字著力描繪喻體,這種以喻體取代本體的寫作技巧,正是借喻手法。(2
分)

1st 段︰暗喻/引用/排比 ( x 引例 x 解釋說明, 只得 0.5 , 有修辭,又引例,


欠說明 只得 1 分) 比喻而沒有特指暗喻, 最高只得 1.5 x 層遞
2nd 段︰借喻/擬物 (心靈密室) 比喻而沒有特指借喻, 最高只得 1.5

9 本文末段在全文內容上起了甚麼作用?試略加說明。
(5 分)(參考 2012 年文
憑試卷題 8)【評價】
本文末段在全文內容上,起著深化文章主題的作用/重申/呼應 (內容)。(1 分)
主題︰本文慨歎「失去的歲月」一去不返,無從挽回,藉此希望讀者珍惜光陰。
(1 分)
末段作用︰末段承接上文(1 分)把自己「歸納」為「沒有資格擁有永恆」的人(因
他已失去童年,又不相信上期),再配合疑問句(1 分) >>> 反思空間,深化了作者
對時間流逝「無能為力」之惆悵和惋惜。(1 分)

很多同學寫了總結 (末段沒有總結/概括全文的意味) 反而是提出問題, 言有盡,


意無窮…x 自嘲 同學多無里頭地覆述內容/抄錄一大段 (沒有回應末段在全文
內容上起了甚麼作用?)


1 ○
2


3


4

(蘇轍《武昌九曲亭記》)

1 子瞻︰即蘇軾,子瞻是他的字。

2 齊安︰南齊設齊安郡和齊安縣,隋後廢郡,省縣歸入黄岡。故址在湖北 黄岡西北。

3 浮圖精舍︰浮圖,又作「浮屠」,指佛塔。精舍,僧人說法、修道、居住的地方。

4 幅巾︰古代男子的頭巾,以絹全幅所做,稱為「幅巾」,這裏指儒雅而不拘禮節。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標有號的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7 分)
(參考 2012 年閱讀卷題 11)解釋

(1) 子瞻遷於齊安,廬於江上。 廬: 興建廬舍 / 居住



(2) 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 杖: 持着 / 拿着

(3) 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 策: 手杖 / 枴杖

(4) 掃葉席草,酌酒相勞。 席: 坐

(5) 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 輒: 總是 / 每每 / 就

(6) 斥其所據,亭得以廣。 斥: 開拓

(7) 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褰: 撩起 / 提起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3 分)(參考 2012 年閱讀卷題 12)解釋


羊腸九曲而獲少平。遊者至此必息。
(走過)像羊腸一樣狹小彎曲的山路,(1 分)才有稍為平坦的地方,(1 分)來遊
覽的人到這裏必定會休息。(1 分)

3 根據第 1 段所述,蘇軾居於齊安時的心情是怎樣的?為甚麼他會「不知其久」?(4
分)
蘇軾居於齊安時,心情暢適。(1 分)他之所以「不知其久」,因為齊安不僅風光
優美,(1 分)而且有山中良友相伴,飲酒同遊,(1 分)令他快樂得忘卻時日,
所以「不知其久」。(1 分)整合

4 綜合第 2 段內容,以下哪一項不是蘇軾修建九曲亭而感到快樂的理由?(請塗滿與
答案相應的圓圈)(2 分)(參考 2012 年閱讀卷題 13)整合

A 九曲亭是著名歷史古迹,值得修建保存。 A B C D
B 九曲亭修建後可容納更多遊客。    
C 古樹被風雨吹倒方能修建九曲亭,彷彿天意。
D 九曲亭修建後,西山的勝景才算得上完備。
說明:
A:只有此項沒有提及,所以此項是答案。
B:文中先寫「不足以席眾客」,後寫「亭得以廣」,所以此項正確。
C:文中寫樹被風雨吹倒後,寫蘇軾笑言「茲欲以成吾亭耶」,所以此項正確。
D:文中寫「西山之勝始具」,所以此項正確。
5 綜合全文,作者在描寫齊安景物時,運用了下列哪種(些)描寫手法?(請塗滿與
答案相應的圓圈)(2 分)(參考 2012 年閱讀卷題 15)整合

 步移法
 定點描寫法
 隨時推移法
A  A B C D
B     
C 、
D 、
說明:
 「然將適西山,行於松柏之間」到「不可加以斤斧」一節,按照觀察者位置改
變依次描寫了景物。
 「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雲變化,林麓向背,皆效於左右」一節,
是在一個固定的觀察位置,俯仰旁矚四周左右之景。

6 作者以飲食作為譬喻,說明甚麼道理?(請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2 分)
(參考 2012 年閱讀卷題 13)整合
A 不應追求奢侈的生活。 A B C D
B 遊山玩水遠勝於在朝廷為官,俗務纏身。    
C 不必計較事情得失,只要自己喜歡合意便可。
D 達憂樂兩忘的境界才能使心境自由平靜。
說明:
「譬之飲食,雜陳於前,要之一飽而同委於臭腐。」 ,意謂食物最重要的是能吃飽,
而食物本身全都歸於腐臭,並不用在意。正如不必在意事情得失,只要自己感到喜
歡合意便可。故正確答案為 C。

7 根據課文內容,判斷以下陳述,選出正確答案。(請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4
分)
(參考 2012 年閱讀卷題 5)整合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文中提及蘇軾身在齊安時生活適意,旁人以為他是神仙。   
(2) 蘇轍贊同蘇軾面對貶謫時的態度。   
(1) 錯誤
說明:
陳述錯誤。蘇轍在第 3 段寫「見者以為仙也」,是追述年少時與蘇軾同遊的往
事,並非居齊安時。
(2) 正確
說明:
陳述正確。蘇轍先寫蘇軾在遊山時「意適忘反」,再寫蘇軾修建九曲亭而感快
樂,以及往昔出遊時如神仙般逍遙,闡發蘇軾「適意為悅」的人生態度,可見
蘇轍欣賞兄長蘇軾的整個人生態度(包括貶謫時) 。整合
8 作者在第 3 段提起少年時與兄長同遊,與表達主旨有甚麼關係?(2 分)
作者在第 3 段提起少年時與兄長同遊,以此帶出兄長蘇軾在被貶處身齊安時跟年少
時都抱持相同的人生態度, (1 分)從而闡發蘇軾「適意為悅」的思想——只求自己
合意自在、無愧於心、不被指責,不計較成敗得失,也即本文的主旨所在。(1 分)
整合

9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參考 2012 年閱讀卷題 19)

 月波樓:王禹偁在黃岡修建的另一城樓。
補充注釋
椽:椽子,放在橫木上支撐屋頂的木條。【椽,粵音全 tsyn4】
刳:剖開。【刳,粵音夫 fu1】
子城:城門外用以防護的半圓形城牆。
雉堞:城上的矮牆。【雉堞,粵音自碟 dzi6 dip9】
圮毀:倒塌崩壞。【圮,粵音鄙 pei2】
蓁莽:雜亂叢生的樹木和野草。【蓁,粵音遵 dzœn1】
挹:舀取,這裏引申指盡收眼底。【挹,粵音泣 jɐp7】
幽闃:指寂靜。【闃,粵音隙 gwik7】
鶴氅:用鳥的羽毛製成的裘衣。【氅,粵音廠 tsɔŋ2】

(1) 王禹偁謫居黃岡後,餘暇會做甚麼?(2 分)
王禹偁謫居黃岡後,餘暇時會焚香、閱讀《周易》 ,(2 分)又會品茶飲酒,欣
賞風中之帆、沙上水鳥、雲霞煙嵐、修竹樹木、日落月出等自然景色。 (2 分)
整合
(2) 承上題,根據日常生活情況推測,蘇軾與王禹偁在謫居時心境分別是怎樣的?
(4 分)

 蘇軾:他經常拄着手杖,乘漁舟到山中,訪尋儒者一起遊山玩水,對飲盡
歡,樂而忘返, (1 分)可見他的心境適意愉悅。
(1 分)
 王禹偁:他獨自在家讀書賞景,品茶喝酒,忘卻俗慮,怡然自得,(1 分)
可見他的心境恬靜。 (1 分)引申
(3) 王禹偁《黃岡竹樓記》描寫小樓景色運用的描寫手法,跟蘇轍在《武昌九曲亭
記》描寫九曲亭及前往途中的景物運用的描寫手法,有甚麼不同?試略加說明。
(8 分)
首先,王禹偁《黃岡竹樓記》描寫小樓景色除了通過視覺刻畫景物外,還着
力通過聽覺描寫,刻畫夏天的雨聲像瀑布聲,冬天的雪聲像碎玉聲,彈琴時琴
聲虛暢,吟詠詩歌的聲音清絕,下棋時有丁丁聲,投壺時箭入壺中的聲音錚錚
然。(2 分)蘇轍在《武昌九曲亭記》描寫九曲亭及前往途中的景物時着重通
過視覺刻畫,例如寫俯視大江時、風雲變化和山中樹木向着不同方向。 (2 分)
其次,王禹偁《黃岡竹樓記》運用了隨時推移法,描寫了小樓在冬天和夏天時
不同的天氣變化和聲音。(2 分)蘇轍在《武昌九曲亭記》則運用了步移法描
寫前往九曲亭途中要走過松樹和柏樹之間的道路、如羊腸般曲折的小徑等才到
達被數十棵古樹包圍、狹小荒廢的九曲亭。又運用了定點描寫法,描寫在稍為
平坦的地方作為固定的觀察點,望向不同方向見所見的景物。(2 分)評價

補充注釋
陂陁:傾斜不平的山坡。【陂陁,粵音頗駝 pɔ1 tɔ4】
櫪:同「櫟」,一種落葉喬木。【櫪,粵音礫 lik7】
亂流:橫渡江河。
睥睨:斜視,有厭惡的意思。【睥睨,粵音批 5 藝 pɐi5 ŋɐi6】
褰裳︰提起衣服。【褰,粵音牽 hin1】

主旨
作者藉追述九曲亭重建的始末,表達對兄長蘇軾襟懷坦蕩的欣賞,闡發「適意為悅」的
思想,以此與兄長共勉。

語譯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