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閱讀‧練習電子檔

中三單元四
情感的寄託──詞曲欣賞
講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討論與練習
詞解語譯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有▲號的字。

(1) 把酒問青天。 把:     



(2) 高處不勝寒。 勝:      
 ▲
(3) 此事古難全。 全: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句子譯為白話文。
(1)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2)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能力訓練
3 本詞是作者被調任密州知州時寫的。作者在中秋良夜歡飲大醉,並想起已分
別七年的弟弟子由,於是寫下這首詞。試根據本詞的寫作背景,指出一些詞
句的深層意思。
(1) 以下出現在詞的上片中的事物分別指甚麼?試完成下表。
瓊樓玉宇  明指   
 暗指   

高處不勝寒  明指                  
 暗指                 

人間  與高處相對,指作者現時      的處境。

(2) 作者說「人有悲歡離合」,指出        是人之常情,實際是


表達自己在現實中       的境況。

©牛津大學出版社 1
閱讀‧練習電子檔

4 作者受中秋明月所觸動,寫成《水調歌頭》,既抒發感慨,並作自我排解。
試據本詞內容完成下表。

(1) 作者抒情時抓緊了月亮的特徵:   和   。

(2) 表達矛盾:欲乘風回到   ,因為
擔心    ,最後選擇留在   。

(3) 深層意義:
上片所抒之情  

(4) 自我排解︰
                  
                  

(5) 抒發感受:
                  

(6) 深層意義:感歎月亮在人離別的時候
下片所抒之情 又圓又亮,喚起
                  

(7) 表達願望:
                  

5 試簡要說明本詞中情與景的關係,把答案填寫在下表內。
情景關係(用表 說明
示)
上片 (1)  觸景生情 (2)  
 緣情寫景

下片 (3)  觸景生情 (4)


 緣情寫景

©牛津大學出版社 2
閱讀‧練習電子檔

理解分析
6 以下是一個分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寫作手法的段落,請在橫線上填
上答案。

作者在下片沒有直接寫思念弟弟,而是運用了  的修辭手法,寫
月亮的光鍥而不捨地照着  的他;然後運用擬人和  的修辭手法,
說月亮明明不應該對他懷有怨恨,卻總要在離別的時候  ,把思念之
情寫得  。

              

              

        

進階思考
7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分離是人生中必會經歷的事情,你會以
甚麼態度面對?試舉例加以說明。

比較閱讀
8 細閱下面的一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蘇幕遮‧碧雲天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
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1]鄉魂[2],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1] 黯:陰暗,情緒低落,這裏指令人黯然神傷。
[2] 鄉魂:思鄉情緒。
(1) 試比較《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蘇幕遮‧碧雲天》抒發的感情,完
成以下題目。(可選多於一項)
思念 思念 有志
故鄉 親人 難伸
(1)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  
(2) 《蘇幕遮‧碧雲天》   

(2) 試解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蘇幕遮‧碧雲天》怎樣運用觸景生
情的抒情手法。

©牛津大學出版社 3
閱讀‧練習電子檔

中三單元四
情感的寄託──詞曲欣賞
講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討論與練習(35 分)
詞解語譯
設題目標:掌握文言字詞的意思。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有▲號的字。(3 分)【解釋】

(1) 把酒問青天。 把:端起



(2) 高處不勝寒。 勝:抵受、承受
 ▲
(3) 此事古難全。 全:完滿、完美無缺

設題目標:掌握文言句子的意思。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句子譯為白話文。(4分)【解釋】
(1)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清朗的影子隨着人舞動,哪裏像是在人間呢!
(2)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願我們能永遠平安地生活着,雖然相隔很遠,卻能共享這美麗的月
色。

能力訓練
設題目標:體會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本詞是作者被調任密州知州時寫的。作者在中秋良夜歡飲大醉,並想起已分
別七年的弟弟子由,於是寫下這首詞。試根據本詞的寫作背景,指出一些詞
句的深層意思。【整合】
(1) 以下出現在詞的上片中的事物分別指甚麼?試完成下表。(5分)
瓊樓玉宇  明指月宮。
 暗指朝廷。

高處不勝寒  明指在月宮中難以抵受寒意。
 暗指朝廷中政治鬥爭激烈,令人難以承受。

©牛津大學出版社 4
閱讀‧練習電子檔

人間  與高處相對,指作者現時不在朝廷的處境。

(2) 作者說「人有悲歡離合」,指出悲與喜、相聚與離散是人之常情,實際
是表達自己在現實中與弟弟分離的境況。(2 分)

設題目標: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 作者受中秋明月所觸動,寫成《水調歌頭》,既抒發感慨,並作自我排解。
試據本詞內容完成下表。(7 分)【整合】

(1) 作者抒情時抓緊了月亮的特徵:明亮和圓。

(2) 表達矛盾:欲乘風回到天宮,因為擔
心高處不勝寒,最後選擇留在人間。

(3) 深層意義:感慨仕途失意,欲回到朝
上片所抒之情 廷,又害怕黨爭劇烈,無處容身。

(4) 自我排解︰在月下起舞自娛,感覺人
間猶勝天上。

(5) 抒發感受:悲歡離合無常,人月難兩
圓。

(6) 深層意義:感歎月亮在人離別的時候
下片所抒之情 又圓又亮,喚起對身處遠方的弟弟的
思念。

(7) 表達願望:永遠平安地生活着,雖然
相隔很遠,卻能共享美麗的月色。

©牛津大學出版社 5
閱讀‧練習電子檔

設題目標:認識借景抒情手法中的情景關係。
5 試簡要說明本詞中情與景的關係,把答案填寫在下表內。(4 分)【整合】
情景關係(用表 說明
示)
上片 (1)  觸景生情 (2) 作 者 受 天 上 又 圓 又 大 的 月 亮 所 觸
 緣情寫景 動,生起對仕途失意的感慨,並自
我開解。
下片 (3)  觸景生情 (4) 作者把主觀感情投入景物當中,質
 緣情寫景 問月亮為甚麼總是在人們分離時顯
得又圓又亮,照着不能入睡的人。

理解分析
設題目標:分析及評價寫作手法。
6 以下是一個分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寫作手法的段落,請在橫線上填
寫答案。(5 分)【整合】

作者在下片沒有直接寫思念弟弟,而是運用了  的修辭手法,寫
月亮的光鍥而不捨地照着  的他;然後運用擬人和  的修辭手法,
說月亮明明不應該對他懷有怨恨,卻總要在離別的時候  ,把思念之
情寫得  。

 排比      難以入眠

 反問/呼告   顯得又圓又亮

 含蓄深刻/婉轉深刻

進階思考
設題目標:體會詞曲表達的思想感情。
7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分離是人生中必會經歷的事情,你會以
甚麼態度面對?試舉例加以說明。(3 分)【創意】
學生可自由作答,以下答案僅供參考:我會更加珍惜與親友相處的日子,
好讓大家留有美好的回憶。(1 分)例如我有一位要好的小學同學將要移民
短期內都不會回港,我們一眾好友知道後便自發安排各種聚會,又準備了
不少禮物送給他,希望他身處遠方也能記住大家共同度過的歡樂時光。 (2
分)
(若學生只說出態度,但沒有說出理據,或理據不能支持立場,全題不給
分)

©牛津大學出版社 6
閱讀‧練習電子檔

比較閱讀
設題目標:體會詞表達的思想感情;比較不同作品的內容和作法。
8 細閱下面的一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蘇幕遮‧碧雲天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
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1]鄉魂[2],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1] 黯:陰暗,情緒低落,這裏指令人黯然神傷。
[2] 鄉魂:思鄉情緒。
(1) 試比較《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蘇幕遮‧碧雲天》抒發的感情,完
成以下題目。(可選多於一項)(2 分)【整合】
思念 思念 有志
故鄉 親人 難伸
(1)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  
(2) 《蘇幕遮‧碧雲天》   

(2) 試解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蘇幕遮‧碧雲天》怎樣運用觸景生
情的抒情手法。(2 分)【引申】
《水調歌頭》寫詞人因看到明月而受到觸動,盼望回到朝廷,但又怕在
當中難以安身立命(1 分);《蘇幕遮》寫詞人因看到水天一色,青山
映照夕陽,想到芳草無情,生長到斜陽之外那遙不可及的地方。因而生
起令人黯然神傷的鄉愁。(1 分)

©牛津大學出版社 7
閱讀‧練習電子檔

©牛津大學出版社 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