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指定文言篇章增益試題 (2021 更新版) 始得西山宴遊記

6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詞解
解釋(參考 2021 年閱讀題 1)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5 分)

(1)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始得西山宴遊記》) 極: 至 / 達到
(1 分)
(2) 攢蹙累積,莫得遯隱。(《始得西山宴遊記》) 攢: 聚攏(1 分)

(3) 外與天際,四望如一。(《始得西山宴遊記》) 際: 交接 / 會合
(1 分)
(4)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始得西山宴 涯: 邊際(1 分)
遊記》)
(5)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始得西山宴遊記》) 嚮: 以前(1 分)

語譯
解釋(參考 2020 年閱讀題 2)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語體文。
(1) 居是州,恆惴慄。(《始得西山宴遊記》)(2 分)
居住在這個州,(1 分)心中常常憂懼不安。(1 分)

(2)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始得西山宴遊記》)(2 分)
精神凝聚安定,形體得到解脫,(1 分)和大自然暗暗相合。(1 分)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1 1
指定文言篇章增益試題 (2021 更新版) 始得西山宴遊記

內容
整合 (參考 2018 年閱讀題 5)
3 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中,柳宗元描寫遊西山前和遊西山時的宴遊情況。
試以自己的文句分別說明。(4 分)
(1) 遊西山前的宴遊情況:作者撥開雜草坐下,喝盡壺裏的酒直至醉倒,與
友人互相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夢,夢醒了便起來,然後回家。
(2 分)                           
(2) 遊西山時的宴遊情況:作者與友人斟滿酒杯暢飲醉倒,不知不覺已日落
西山。夜色從遠處襲來,直到四周一片漆黑,仍未想歸去。(2 分)

內容 見解
整合 引申
4 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柳宗元兩次提到遊山飲醉,以下為有關片段。

甲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而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
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乙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
而猶不欲歸。

你認為在這兩段文字中,柳宗元分別流露了甚麼感情?試就個人對文章的
體會,略加說明。(6 分)
宴遊的情況 流露的感情

到達後喝醉便睡,睡醒便離 苦悶抑鬱,借助遊山玩水來
引文甲 開,並不留戀山上的景色。 排遣內心的憂懼,但不成
功。(2 分)       

在山上喝酒至大醉,直到 陶醉和留戀,在西山所見壯

引文乙 天色漸漸黑暗,看不見任何 闊的大自然景色下,他的精


景物,仍不想離去。(2 神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和解
分)  脫。(2 分)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1 2
指定文言篇章增益試題 (2021 更新版) 始得西山宴遊記

內容 作法
整合 (參考 2018 年閱讀題 2)
5 試分析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中「始」字的含意,並以自己的文句完成
下表。(4 分)
階段 說明
發現西山前: 這個「始」字的意思是「曾」、「嘗」。作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者以為自己已遊遍永州的山水,以「始」字
點出自己過往不知道西山的奇異獨特。
在法華西亭發現西山: 這個「始」字的意思是「才」。作者遙望西
望西山,始指異之。 山,才有人指着西山說其特異之處,以
「始」字強調作者這才得知西山的存在。
(2 分)
遊覽西山後: 這兩個「始」字的意思是「開始」。作者因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 遊西山而感到自己與大自然融合,得以從被
遊,遊於是乎始。 貶後不安的心情之中解脫,遊西山後發現自
己過往不曾真正遊覽過,這次遊覽才是真正
遊覽的開始。(2 分)      

修辭
整合 評價(參考 2018 年閱讀題 8)
6 試根據《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回答下列問題。
(1) 柳宗元初到永州及遊西山後,分別有甚麼感受?試摘錄有關句子作答。
(2 分)
 初到永州:恆惴慄。(1 分)  
 遊西山後: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1 分)  
(2) 柳宗元在文中先後抒發了這兩種感受,運用了甚麼寫作手法?運用這種
手法有甚麼好處?(4 分)
柳宗元運用了反襯手法來抒述這兩種感受。( 1 分)他以初到永州時心
中常常憂懼不安的心情,( 1 分)反襯遊西山後精神凝聚安定、形體解
脫、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愉快、超脫心情( 1 分)。運用反襯手法,能
使他遊西山後得以消除不安、精神得以解脫的心情轉變更為鮮明、突出 。
(1 分)

內容
複述 引申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1 3
指定文言篇章增益試題 (2021 更新版) 始得西山宴遊記

7 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如何以西山自喻?試從文中摘錄有關的句
子,並略加說明。(4 分)
(1) 句子: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1 分)    
另一答案: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 說明:柳宗元寫西山山勢高聳獨特,不與小土丘相類,(1 分)以西
山的高聳象徵品格高潔,於羣山中卓然獨立,象徵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1 分)藉此寄寓自己正是品格高尚,特立獨行,不混同世俗。(1
分) 
另一答案:柳宗元被貶永州,空閒時遊山玩水,以為自己已遊遍當地所有奇山異
水,但後來發現獨特的西山,好不容易才登上西山山頂飽覽美景。(1 分)他以西
山象徵人才,必須待有識之士慧眼發掘,(1 分)寄寓自己被貶,不為時用,就正
如被埋沒在永州一隅的西山,有待他人賞識。(1 分)

內容
整合 引申(參考 2020 年閱讀題 5(ii))
8 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柳宗元藉記敍發現西山的經過,寄託了甚麼感
情?試以自己的文句說明。(3 分)
作者本以為自己已遊遍永州的奇山異水,後來因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西山 ,
登山時更要清除野草雜樹,才能看見優美獨特的景象,( 1 分)作者以鮮為
人知,乏人問津的西山象徵不為時用的人才,( 1 分)寄託了自己與西山一
樣有待賞識,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1 分)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1 4
指定文言篇章增益試題 (2021 更新版) 始得西山宴遊記

內容
整合
9 《始得西山宴遊記》中作者多次記述自己的感受。試根據有關內容,概括作
者在不同階段的感受。(每道分題的答案不得多於 20 字,標點符號包括在
內。)(4 分)

階段 作者的感受

遊西山前 (1)
被 貶 永 州 , 心 中 時 常 憂

慮 不 安 , 才 寄 情 山 水 。

登西山後 (2)
精 神 凝 穩 安 定 , 形 體 得

到 解 脫 , 與 自 然 結 合 。

作記緣由 覺得這次才是真正的遊覽,要把遊歷記下來。

作法
整合
10 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中,柳宗元說「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
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試以自己的文句說明以上引文對本文結
構有甚麼作用。(3 分)
這段引文有承上啟下的作用。(1 分)文章開首記作者被貶到永州後經常遊
山玩水、尋幽探祕,「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總結他
發現西山前的旅遊體驗,承接上文;(1 分)然後才以「未始知西山之怪
特」引出下文,下文寫作者發現西山、登上西山,最後得到感悟的經過。
(1 分)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1 5
指定文言篇章增益試題 (2021 更新版) 始得西山宴遊記

修辭
整合 評價
11 試根據《始得西山宴遊記》的引文,回答所附問題。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
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而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
起,起而歸。
引文在句式方面有甚麼特點?(2 分)這些句式特點怎樣加強文章的表達效
果?(2 分)
引文多用排比句、對偶句和頂真句,大部分是三字句或四字句,(2 分)造
成節奏短促、互相扣連的特點。這些特點使文氣連貫,有助 表現作者登山
時熱切的心情 ,一氣呵成地描寫登山、遊賞,以及在所到之處宴遊醉倒,
醒來便離去的過程;(1 分)讀者可以快速掠過這部分內容,使這些作者遊
西山前到過的地方顯得平淡、毫不留戀,以加強反襯效果, 強調西山之獨
特。(1 分)                           

內容
引申(參考 2018 年閱讀題 3)
12 《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中,柳宗元說「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
類」,試以自己的文句說明作者在此寄寓了甚麼含意。(2 分)
柳宗元寫西山山勢高聳獨特,不與小土丘相類,以西山象徵品格高尚的人,
(1 分)寄寓自己品格高尚,特立獨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1 分)  

內容 作法
整合 評價
13 有人認為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應刪去記述遊西山前的經歷,你同意嗎?
試談談你的看法。(3 分)
我不同意。文章的標題《始得西山宴遊記》點明描寫對象是西山,開首卻不
寫西山,能製造懸念,吸引讀者閱讀下文。( 1 分)此外,首段記述以過往
遊永州其他山水後離開時沒有不捨的心情,反襯遊覽西山後不願離去的心情 ,
突出遊西山的所見所感可貴;( 1 分)以及以過往的遊覽經驗,反襯西山之
遊是真正遊覽的開始。(1 分)     

內容 比較
整合 引申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1 6
指定文言篇章增益試題 (2021 更新版) 始得西山宴遊記

14 《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柳宗元登上西山遊覽飲酒的心情,與《月下獨酌》中
李白在花間飲酒的心情有甚麼不同?試加以說明。(5 分)
柳宗元原本感到憂懼不安,但與同伴登上西山後,因西山壯闊的景色得以
紓解內心愁苦,繼而暢飲而醉,自此感到精神凝聚安定,形體得到解脫;
(2 分)李白的心情起伏不定,他在花間飲酒,感到獨酌無味,接着想像
有月亮、影子作伴,變得熱鬧,但隨即感到月、影不解人意,更感孤單,
但仍希望與月和影永遠為伴,抒發內心鄙棄世俗,高潔自持的情懷。(2
分)前者得到精神解脫,後者情感幾經起伏,但終能自我開解,在孤獨愁
悶中不失曠達。(1 分)                     

修辭 比較
評價
15 以下兩段引文運用了哪一種相同的修辭手法?(1 分)又這種修辭手法有甚
麼好處?試以引文為例,略加說明。(2 分)

甲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岳陽樓記》)
乙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始得西山宴遊記》)

(1) 修辭手法:借代(1 分)
甲句「錦鱗」是以魚鱗借代魚;乙句「青」借代青山,「白」借代白
水。
(2) 好處:甲句的作者不直接說出「魚」,而借用「魚鱗」代替;乙句的
作者則不直接說出「山」、「水」,而借用「青」、「白」代替;這
樣寫能引起讀者聯想,使語言新鮮別致、具含蓄之美,形象也更為生
動。(2 分)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1 7
指定文言篇章增益試題 (2021 更新版) 始得西山宴遊記

內容 比較
整合
16 《始得西山宴遊記》和《岳陽樓記》文體同屬「記」,試比較以下兩段文字
在表達內容及文章結構兩方面的作用。(4 分)
甲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遊記》)
乙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
之。(《岳陽樓記》)
甲、乙兩段文字在表達內容方面作用相同,都是說明作記緣由,(1 分)
甲段說明《始得西山宴遊記》是因柳宗元有感於遊西山之旅才是真正遊覽
的開始而作記,乙段說明范仲淹是因滕子京被貶後重建岳陽樓而作記。
(1 分)在文章結構方面,則兩段文字的作用相反,甲段是《始得西山宴
遊記》文末收結的句子,在描述西山之遊及抒發個人感受後,以有感過去
未曾真正遊覽、現在才是遊覽的開始來總結全文;(1 分)乙段是《岳陽
樓記》第一段的句子,在描述岳陽樓景色及抒發個人感悟前,說明作記的
緣由,以開啟下文。(1 分)                   

內容 比較
複述 評價
17 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遊記》開首,表露了怎樣的心情?試從文中摘錄有關
句子。(1 分)有人批評柳宗元在被貶後寄情山水,不如《岳陽樓記》中
提及的「古仁人」值得今人學習。你同意嗎?試談談你的看法。(3 分)
(1) 句子:「恆惴慄」。(1 分)
(2) 看法:不同意。柳宗元雖然被貶永州,仕途失意,但他只是在公務閑暇
時才會出遊,可見他沒有自暴自棄,沒有放棄作為下級官吏的責任;
(1 分)他被貶後的憂懼不安是人之常情,寄情山水以排解愁緒,是在
難以改變現實環境的情況下,自我調適以面對逆境的表現。(1 分)我
認為《岳陽樓記》中的古仁人不會被個人際遇影響情緒,時刻心繫天下 ,
雖然高尚,但陳義過高,今人未必能理解,(1 分)柳宗元的想法和表
現更貼近常人,因此更值得學習。(答案只供參考,言之成理即可。)
另一立場答案:同意。柳宗元因被貶而憂懼不安,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沒有提及
公務,也沒有表現對政事的憂慮,可見他被貶後更關注個人情緒及際遇,而不是百姓
或君王。(1 分)《岳陽樓記》中的古仁人不會被個人際遇影響情緒,不論身處怎樣
的環境,也優先關心天下的憂樂,更為偉大和高尚。(1 分)我認為今人大多懂得關
注和保護自己,卻未必人人懂得都關心別人,古仁人的精神正好提醒今人應多留意社
會上的事,即使做不到像古仁人一樣偉大,也可以作為楷模。(1 分)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1 8
指定文言篇章增益試題 (2021 更新版) 始得西山宴遊記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1 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