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2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高中中國語文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淺)
試卷一 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考材

【教師版】

甲部:指定閱讀篇章(30%)
《魚我所欲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節錄) 、《勸學》 (節錄) 、李白《月下獨酌》、
《出師表》、《青玉案.元夕》、《逍遙遊》(節錄)和《始得西山宴遊記》

乙部:閱讀理解(70%)
戴建業《人生難道只是一場賽跑》(節錄)和高啟《遊靈巖記》(節錄)

考生須知:

(一) 「閱讀能力考材」為本試卷乙部設題的依據。

(二) 為便於設題,「閱讀能力考材」文章或曾經刪改。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閱讀材料
第一篇
段落
(1) 鄰居一個正在讀高二的男孩,今年期末考試門門成績在班裏都名列前茅。放假頭
一天,他就要求爸爸媽媽犒勞他一下 —— 讓他和同學們一起到黃山玩幾天。

(2) 沒有想到他爸爸聽到這種「非分之請」,笑臉馬上就變成嚴肅:「你明年就要高
考,現在正是你人生的關鍵時期,才考好了這一次,尾巴就翹到天上去了……吃完就
到書房用功,別胡思亂想。」媽媽也在一旁幫丈夫說話:「等你明年考上了名牌大
學,我們喜上加喜,一起慶祝!」

(3) 鄰居父母與兒子的這則對話,大概不是特例,對話內容藴含了我們長期信奉的生
活準則 —— 即使有了樂事也不能馬上行樂;一個人要到功成名就的時候,才能大張
旗鼓地慶祝勝利,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快樂,才能悠然自得地品味。

(4) 這兩點既有緊密的聯繫,又各自強調了不同的側面:第一點是從消極方面進行禁
止,提醒人們不應該如何,譬如,不能一有機會就去享受;第二點是從積極方面進行
鼓勵,告訴大家應該如何,譬如,應當儘量推遲自己逍遙快樂的時間。

(5) 我的很多痛苦經歷都與這種病態的人生態度有關。也正是由於信奉這種人生態
度,我也讓我的兒子沒有享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6) 小時候父親告訴我說:「披一張狗皮易,披一張人皮難。」父親一生甚麼事都沒
有幹成,只有這句話說得相當漂亮,它形象地揭示了人生殘酷的真相。父親不僅希望
他的兒子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還希望他們能夠幹出點名堂,他一直相信苦幹可以改變
命運,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流了多少汗水便能換來多少收成,因此,他是「持之
以恆」的鐵桿擁護者 —— 當然,他是要求我和弟弟持之以恆,事實上他自己並沒有
貫徹到底。

(7) 要有尊嚴地生活,要幹出點甚麼名堂,這些積極的人生態度都沒有甚麼錯。對於
我們這些普通人,好像也是人生的「硬道理」,可就是這些積極態度和硬道理,把我
花季雨季的青少年歲月熬成了一鍋黃連湯。

(8) 我從來沒有懷疑過父親對我的「好意」,也從來不認為「過有尊嚴的生活」和
「幹出點名堂」有甚麼問題,但他的「好意」卻結出苦果,「沒有問題」的生活目標
最終在每一個生活環節中都成了問題。

(9) 我們的父母全都把人生當成一場賽跑,過程毫無意義,一切努力都是為了第一個
衝到終點。很多人其實一生就是在為最後那一刻做準備,他們沒有真正「生活」而只
是在「準備生活」,他們從來沒有「享受幸福」而只是在「儲蓄幸福」。

(10) 德國哲人海德格爾提出過一個有趣的觀點:人類的時間與宇宙的時間恰好相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反,宇宙時間是「過去 —— 現在 —— 未來」的線性綿延,人類時間則是「未來
—— 現在 —— 過去」的逆向行程,人總是着眼於「未來」,立足於「現在」,再
參考「過去」。

(11) 這麼說來,一生中,我們從來都是「倒着走」的,是「未來」在指揮「現在」,
「現在」的每一個行動都是服從於「未來」:幾歲的小孩為了將來有「遠大前程」,
被迫中止與同伴快樂的遊戲,而去背誦那些枯燥乏味的英語單詞;二十歲的年輕小伙
就開始節衣縮食,攢錢為自己買「養老保險」;一個學者為了自己幾千年後的「永垂
不朽」,捨棄了現在人生所有的世俗幸福;一個創業者為了將來的富有,寧願承受眼
前非人的折磨……總之,這一切都是用現在的痛苦,換取未來的幸福,我們的一生都
是在「為了……而……」這個句式中度過的。為了達到自己理想的終點,一生都在
衝、衝、衝。

(12) 我們一生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志向,我們行為都有自己或多或少的目的。學生立
志拿諾貝爾獎,士兵立志當將軍,商人立志發大財,這些人生志向都很宏大,人生的
目標也很積極,可一旦走向極端,這些志向和目的就成了人生的桎梏。人生的志向和
目標,本來是為了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人在追求它們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的滿足和快
樂,可一旦我們完全忽視生命過程的滿足和快樂,只把最後目標看成生命中的「惟
一」,我們就成了爭名奪利的奴隸。原本是人生快樂源泉的東西,很快就成了讓我們
痛苦的禍根。

(13) 但要我們完全放棄人生的志向,既不可能更不可取 —— 人們的志向有遠大與渺


小之分,有高尚與卑微之別,但幾乎沒有誰毫無志向。假如真的已經沒有任何志向,
他必定情無所寄、力無所施,他人生的惟一任務就是消遣人生,打發一生的漫長時
光,人生就成了他沉重的負擔,他就會感受到蒼白、乏味、無聊,那樣的生活更別說
甚麼幸福和快樂了。

(14) 有人生目標,我們可能要為實現這些目標做苦役;沒有人生目標,我們人生必然
煩悶而無聊。

(15) 人生難道只是兩堆草料之間的驢子?如何化解人生這種兩難的宿命?

(16) 我自己是一個人生的困惑者,困惑之餘便偶發奇想:我們何不拋棄「人生是一場
賽跑」的荒謬觀念,把人生當作一次漫長的旅遊?

(17) 旅遊中大家雖然有一個目的地,但到達目的地既非旅遊的惟一目的,也非重要目
的,因為旅遊真正的目的就是尋找快樂,放鬆心情,感受新奇。只要能獲得這些體
驗,人們並不太在乎是否到達了原定的旅遊目的地,有時原定的目的地你可能覺得
「不過如此」,反倒是而往返途中領略到的景象倒讓你終生難忘。

(18) 以愛情為例,一個滿臉皺紋的老人,無法體驗青年人愛情的歡樂。有些人在花季
雨季時壓抑了愛情的萌動,到青年時期又忙着讀本科、碩士和博士,直到三十多歲還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3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沒有談過戀愛,甚至錯過了一生的幸福。一生既沒有愛過別人,又沒有被別人愛過,
這是一種遺憾和殘缺不全,而且是任何事業也不能彌補的。「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
相思明月樓」,青年的戀情能讓你感到生活充滿陽光,能讓你品味人生的美酒,也
能激起你的奮鬥熱情。可我們的父母總勸後代「以事業為重」,好像愛情是事業的天
然仇敵,一旦有了愛情,必定丟了事業 —— 要麼吃魚,要麼吃熊掌,命運不可能讓
你享受了美好的愛情,又讓你有成功的事業。

(19) 其實那些會玩的人極有可能也是會幹的人,事業與愛情並非「勢不兩立」。只把
最後的結果看成人生惟一目的,把人生看成一場激烈賽跑,恰恰可能實現不了自己的
人生目的。

(20) 把人生當作一次漫遊,時時都有應接不暇的美景,處處都有新的刺激,不僅可以
從容到達自己預定的勝地,還能悠閒地飽嘗生命旅程中的快樂。不把人生視為一場賽
跑」,而把人生當作一次漫遊,不過是換一個角度看待人生,妙境只在自己意念的一
轉換間。

戴建業《人生難道只是一場賽跑》(節錄)
註釋:
 犒 勞 : 本 指 以 酒 肉 慰 勞 有 功 勞 的 人 員 , 這 裏 指 獎 勵 兒 子 的 成 績 名 列 前 茅 。 犒 kào , 粵 音 耗
(hou3)。
 花季雨季:語出自中國當代作家郁秀的《花季.雨季》,內容記述一羣十六歲深圳青少年的成長經
歷。文中以花季雨季比喻十六、七歲的青少年。
 黃連湯:中藥,味道苦澀,用於治療嘔吐、腹痛等腸胃病。黃連,一種中藥藥材,味苦。
 海德格爾: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
 兩堆草料之間的驢子:典出自法國哲學家布里丹的「布里丹之驢」。布里丹認為,當一隻驢子站在
兩堆草堆之間,牠會因為不停思考該吃哪一方的草堆而不知該怎樣抉擇,導致甚麼也沒吃而餓
死。
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語出自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春江花月夜》。

補充註釋
 高二:中國內地高中二年級,相當於香港中學五年級。
 黃山:山脈名,位於安徽黃山,是著名的遊覽地區。
 非分:不合本分、非本分應有。
 高考:全名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主要讓中國內地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
的國內外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
 尾巴就翹到天上去:方言,形容一個人驕傲自大,自以為了不起。
 特例:特殊、特別例子。
 鐵桿:比喻為死心塌地。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4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 桎梏:束縛。桎梏本指腳鐐和手銬,是古代用作拘繫犯人的刑具,後來引申為比喻束縛着人們的
事物。桎梏 zhìgù,粵音窒谷(dzɐt9guk7)。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5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第二篇
段落
(1) 吳城東無山,惟西為有山,其峯聯嶺屬, 紛紛靡靡,或起或伏,而靈巖居其
間,拔奇挺秀,若不肯與眾峯列。望之者,咸知其有異也。

(2)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蓋以節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又其上則有
草堂,可以容棲遲;有閣以瞰具區之波,曰「涵空」,虛明動盪,用號奇觀。蓋
專此郡之美者,山;而專此山之美者,閣也。

(3) 啟,吳人,遊此雖甚亟,然山每匿幽閟勝,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
春,饒公與客十人復來遊。升於高,則山之佳者悠然來。幽顯巨細,爭獻厥狀,
披豁呈露,無有隱遁。然後知於此山為始著於今而素昧於昔也。

(4) 夫山之異於眾者,尚能待人而自見,而況人之異於眾者哉!公顧瞻有得,而屬啟
為之記。啟謂:「天於詭奇之地不多設,人於登臨之樂不常遇。今靈巖為名山,諸公
為名士,蓋必相須而適相值,夫豈偶然哉?宜其目領而心解,景會而理得也。若啟之
陋,而亦與其有得焉,顧非幸也歟?」

高啟《遊靈巖記》(節錄)
註釋:
 吳城:蘇州,春秋時吳國在這裏建都,故被稱為吳城。
 棲遲:遊玩休息。
 具區之波:太湖的水波。具區,太湖的古稱,位於江蘇西邊。太湖,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橫跨江蘇
和浙江,自古以來便是遊覽名勝。
 鄙:鄙視。
 饒公:即饒介,元末明初的著名詩人、書法家。
 厥狀:它們的狀態。厥,代詞,其,這裏指靈巖山的山景。

補充註釋
 紛紛靡靡:眾多而散亂的樣子。靡 mǐ,粵音美(mei5)。
 蓋:連詞,承接上文,說明原因、理由,可譯作「因為」、「由於」。
 草堂:以茅草搭蓋的堂屋。古代隱士會自稱自己居住的地方為「草堂」,不少文人亦會以「草
堂」命名自己的居所,突顯自己風操高雅。
 虛明動盪:形容太湖水波蕩漾,廣闊又明亮。
 用:因此、於是。
 號:稱。
 專:專有、獨有。
 啟:即本文作者高啟。
 亟:多次、屢次。亟 qì,粵音冀(kei3)。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6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 閟:閉塞、封閉。閟 bì,粵音祕(bei3)。
 搜剔:搜,尋求、搜尋。剔,挑剔,引申為品評。
 著:明白、懂得。
 見:通「現」,顯現、顯露。
 須:等待。
 理:理趣、意趣。

乙部第二篇語譯
高啟《遊靈巖記》(節錄)
段落
(1) 蘇州城的東面沒有山,只有(蘇州城的)西面才有山,山峯一個連着一個,眾多
而散亂,有的高有的低,靈巖山身處在這些(山峯)的中間,挺拔奇特,秀麗出眾,
好像不願和眾山並列一起。遠望着它(靈巖山)的人,都知道它有(與其他山峯)不
同的地方。

(2) 迎着山向上走,有(一座)亭子,位於山的一半(山腰)上,因為用來節省路人
的體力,到這裏(亭子)能夠稍事休息。又它(亭子)的上方有(一個)草堂,可以
供(人)遊玩休息;有閣樓可以俯視太湖的水波,稱為「涵空」,動蕩的水波又廣闊
又明亮,因此(被)稱為奇觀。獨佔這個郡(蘇州城)的美麗之處,(就是這座)
山,而獨佔這座山的美麗之處,(是涵空)閣。

(3) 我(高啟),是蘇州人,雖然遊覽這座山很多次,但這座山常常把它的幽境美景
隱藏起來,不能尋求和仔細品評(山上的勝景),好像鄙視我的見識淺陋。今年春
天,饒公和他的幕僚十人又來(這裏)遊覽。(我們)登上高處,山的美景便自然出
現。(無論是)隱藏的(還是)顯露的、大的(還是)小的,(都)爭相呈獻出它們
的形狀,顯現出來,沒有隱蔽躲藏。然後知道(自己)對於這座山是今天才開始明
白,而在過去一直不了解(它)。

(4) 與眾不同的山,還能夠等待人(來欣賞)而自己顯現出來,更何況是與眾不同的
人呢!饒公觀賞(景色)深有體會,因此囑咐我作這篇文章(來)記下(這次遊
歷)。我(高啟)說:「上天沒有多設下奇異的地方,人(也)不常遇上登臨的快
樂。現在靈巖是名山,諸位大人是名士,一定是相互等待並且恰好相互遇上了,難道
是偶然的嗎?當然是他們的眼睛看到並且心裏理解,景物被領會到並且理趣被體會
到。像我(這樣)見識淺陋,也和他們(饒公和他的幕僚)一起有所體會,(這)難
道不是幸運嗎?」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7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高中中國語文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中六‧淺)
試卷一 閱讀能力
評分參考
評估重點
甲部:《魚我所欲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節錄) 、《勸學》 (節錄) 、李白《月下獨
酌》、《出師表》、《青玉案.元夕》、《逍遙遊》(節錄)和《始得西山宴遊記》
1. 能掌握文言字詞的解釋
2. 能掌握文言句子的解釋
3. 能理解、分析、評價篇章內容
4. 能欣賞詞的寫作方法 —— 反襯
5. 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6. 能因應篇章的內容,提出個人看法

乙部:戴建業《人生難道只是一場賽跑》(節錄)和高啟《遊靈巖記》(節錄)
1. 能分析篇章結構,扼要概括篇章內容
2. 能理解和分析篇章內容
3. 能體會和評價作者思想感情
4. 能分析篇章深層意思
5. 能分析篇章寫作方法 —— 引號
6. 能分析作者主要觀點
7. 能分析篇章結構 ―― 承上啟下
8. 能因應篇章內容,提出個人看法
9. 能分析篇章的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10. 能分析篇章主旨
11. 能掌握文言字詞的解釋

參考答案

甲部:指定閱讀篇章(30%)
試就你對《魚我所欲也》、《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勸學》(節錄)、李白《月下獨
酌》、《出師表》、《青玉案.元夕》、《逍遙遊》(節錄)和(《始得西山宴遊記》所學,
回答以下問題。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4 分)
 誠 宜 開 張聖 聽, 以 光先 帝遺 德 , 恢弘 志士 之 氣 。 ( 《出 師 光: 發揚光大

表》)

 夫子固拙於用大矣!(《逍遙遊》(節錄)) 固: 確實、實在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8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考核能力:解釋
配合學習重點:掌握文言字詞的解釋
答案分析:(4 分,每分題 2 分)
「光」本是名詞,這裏活用作動詞,解作「發揚光大」。這句話的意思是(陛下)實
在應該廣泛地聽取(羣臣的)意見,用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激勵有
志之士的士氣。
 「固」於句中為副詞,解作「確實、實在」。這句話的意思是您實在不善於把東西用
在大的方面啊!
評分原則:
 答對給 2 分;概念欠準確、表達欠清晰的不完備答案給 1 分;錯誤答案給 0 分。
 答案多於一個,如包含錯誤答案,給 0 分;不包含錯誤答案,則選取得分較高的答
案。
 每個錯別字扣 1 分,最多只扣一個錯別字。

2. 以下哪一句不是倒裝句?(2 分)
A. 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遊》(節錄)) A B C D
B. 故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遊記》) ○ ● ○ ○
C. 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仁論孝論君子》)
D.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考核能力:解釋
配合學習重點:掌握文言句子的解釋
答案分析:(2 分)
A 錯誤:全句意思是在它的旁邊隨意地不做事。引句是「(於)其側彷徨乎無為」的倒
裝句,可見引句是倒裝句,故選項 A 錯誤。
B 正確:全句意思是所以作這篇文章來記述(這次宴遊經歷)。句子陳述柳宗元寫作這
篇文章的原因,可見引句是陳述句,故選項 B 正確。
C 錯誤:全句意思是(父母)死去後,依照禮節來埋葬他們,依照禮節來祭祀他們。引
句是「以禮葬之,以禮祭之」的倒裝句,可見引句是倒裝句,故選項 C 錯誤。
D 錯誤:全句意思是不知道斷句,不能解決疑難。引句是「不知句讀」的倒裝句,故選
項 D 錯誤。

3. 「之」是常見的文言虛詞,以下哪一句中的「之」字,與「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
之然也」《勸學》(節錄)一句中,「之」字的用法最接近?(2 分)
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遊記》) A B C D
B. 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逍遙遊》節錄) ○ ○ ○ ●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9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C. 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D.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魚我所欲
也》)

考核能力:解釋
配合學習重點:掌握文言字詞的解釋
答案分析:(2 分)
引文中的「之」字為代詞,解作它。全句意思是即使再次枯乾日曬,也不會回復挺直,
(這是因為)用火烘烤使它(變成)這樣。
A 錯誤:「之」於句中為助詞,解作的。全句意思是卻不曾知道西山的奇怪特別。這與
引句中「之」字的用法不接近,故選項 A 錯誤。
B 錯誤:「之」於句中為助詞,解作的。全句意思是你好像蓬草的心(閉塞不通)啊!
這與引句中「之」字的用法不接近,故選項 B 錯誤。
C 錯誤:「之」於句中為助詞,解作的。全句意思是想不給,就擔心秦國軍隊的進犯。
這與引句中「之」字的用法不接近,故選項 C 錯誤。
D 正確:「之」於句中為代詞,解作它。全句意思是不僅僅賢能的人有這種本性,人人
都有它(這種本性),(只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這種本性)罷了。這與引
句中「之」字的用法接近,故選項 D 正確。

4. 在《月下獨酌》中,李白如何藉「月」和「影」的意象帶出自己的寂寞?(3 分)
詩句開首李白寫自己在花間獨自飲酒,身邊沒有親近的人,因此感到寂寞。於是他想到

邀請明月和自己的影子共舞,以排解寂寞。(1 分)明月和影子跟隨李白跳舞,表面上感

染了李白的歡樂,但實際上兩者都不是真實、長久的。(1 分)李白根本不能擺脫愁苦,

只是以樂寫哀,以月和影相伴的情況反襯自己的孤獨。(1 分)

考核能力:伸展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內容

5. 根據《青玉案.元夕》的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詞的下片記敍辛棄疾幾經努力,終於覓得意中人。試摘錄有關句子。(2 分)

眾 裏 尋 他 千 百 度 ; 驀 然 迴 首 ,

那 人 卻 在 、 燈 火 闌 珊 處 。

考核能力:復述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0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配合學習重點:理解篇章內容
評分原則:
 考生須摘錄原文,答對給 2 分;
 每處錯字、缺字、增字扣 1 分,最多扣 2 分。

(2) 辛棄疾描述意中人時,除了通過記述尋覓她的情況外,還怎樣運用反襯法刻畫她的
形象?(2 分)

辛棄疾先描述於元夕燈市中仕女們都盛裝打扮,而他的意中人卻是獨自站在稀疏零

落的燈火中,不為眼前的繁華所動( 1 分),藉此反襯出意中人不慕繁華、自甘淡 泊

的形象(1 分)。

考核能力:伸展
配合學習重點:欣賞詞的寫作方法 —— 反襯

(3) 有論者認為意中人象徵辛棄疾的理想人格。試從意中人的意象作說明。(3 分)

詞中的意中人與其他悉心打扮、結伴賞燈的仕女不同,她獨自站立在燈火稀疏的地

方,以此表現出意中人的孤高和甘於淡 泊。(1 分)而辛棄疾與當時甘於苟且偏南的

南宋君臣不同,他對南宋苟安圖存、沉醉偏南繁華的現況感到不滿( 1 分),他借尋

覓「那人」,寄寓了個人脫俗不羣,孤高耿介的人格(1 分)。

考核能力:伸展
配合學習重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6. 根據《魚我所欲也》和《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回答所附問題。

(1) 《魚我所欲也》,孟子提出「舍生取義」的觀點,試解釋這句話的意思。(2 分)
這句話指的是當人面臨義與生命兩難的 境界時( 1 分) ,應捨去生命成全義( 1

分)。

考核能力:重整
配合學習重點:理解篇章內容

(2) 根據《廉頗藺相如列傳》 (節錄)一文,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中的表現是否符合「舍生


取義」的說法?試加以說明。(4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1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符合。「舍生取義」指的是當人面臨義與生命兩難的境界時,應捨去生命成全義。

(1 分)在澠池之會中,當秦王藉要求趙王彈奏瑟來貶低和羞辱趙王後,藺相如甘願

豁出性命,以死逼迫秦王擊缻(1 分),以此保存了趙王聲譽和維護趙國的面子( 1

分)。可見藺相如願意為了維護趙國體面和利益這國家大義而捨棄性命( 1 分),符

合「舍生取義」的說法。

考核能力:評鑒
配合學習重點:評價篇章的內容
評分原則:
 能準確理解「舍生取義」的說法,得 1 分;
 能準確說明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中的表現,最高給 2 分;
 能具體闡述藺相如的表現如何符合「舍生取義」的說法,給 1 分。
【表列得分】
參考答案 評分說明
符合。「舍生取義」指的是當人面臨義與生命兩難的 準確理解「舍生取義」
境界時,應捨去生命成全義。(1 分) 的說法。(1 分)
在澠池之會中,當秦王藉要求趙王彈奏瑟來貶低和羞 準確說明藺相如在澠池
辱趙王後,藺相如甘願豁出性命,以死逼迫秦王擊缻 之會中的表現。(最高
(1 分), 給 2 分)
以此保存了趙王聲譽和維護趙國的面子(1 分)。
可見藺相如願意為了維護趙國體面和利益這國家大義 具體闡述藺相如的表現
而捨棄性命(1 分),符合「舍生取義」的說法。 如何符合「舍生取義」
的說法。(1 分)
 定品準則:
品第 「舍生取義」的說法 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中的表現 闡述
上品
具體 飽滿
(4 分)
準確理解
中上品
恰當 清晰
(3 分)
中下品
尚能理解 零碎 一般
(2 分)
下品 粗疏/
尚能理解 欠缺
(1 分) 欠缺
不入品
欠缺 欠缺/錯誤 紊亂
(0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2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7. 根據《逍遙遊》(節錄)回答下列問題。

(1) 根據《逍遙遊》(節錄)一文,惠子和莊子均認為樗樹「無用」。兩人對樗樹「無
用」分別持甚麼看法?(2 分)

對樗樹「無用」的看法
:
惠子 不能用作木材,對人無用。(1 分)

:
莊子 因對人無用而能避免被砍伐,能盡享壽數,「無用」方為有用。( 1
分)

考核能力:重整
配合學習重點:理解篇章內容

(2) 現今部分學生學習時偏重實際功用,引發不少問題。莊子對「無用」的看法,強調
「無用之用」,對青少年帶來甚麼提醒?試以學生的學習生活為例說明。(4 分)
部分學生學習偏重實際功用,學習只為了達到考入大學的目的,平時只專注學習

「有用」的應試內容和技巧,而忽略與考試無關的、認為是「無用」的知識。(1

分)例如把時間全部放在操練試題之上,卻不願花時間學習運動或音樂這些不太影

響升讀大學的「無用」知識,最終令自己精神緊綳,學習效果大打折扣。(1 分)而

莊子認為世俗視為「無用」的事物,實則可使人得享天年,保全自己。(1 分)莊子

對「無用」的看法可以提醒青少年不要被世俗的價值觀和成見局限,認真學習「無

用」的知識反而可以使人放鬆神經,得到精神上的逍遙。(1 分)

考核能力:創新
配合學習重點:因應篇章的內容,提出個人看法
評分準則:
 能舉出一個具體生活例子,說明青少年學習偏重實際功用所帶來的問題,最高
給 2 分;
 能準確理解莊子對「無用」的看法,給 1 分;
 能清楚說明莊子對「無用」的看法對青少年所帶來的提醒,給 1 分;
【表列得分】
參考答案 評分說明
部分學生學習偏重實際功用,學習只為了達到考入大學 舉 出 一 個 具 體 生 活 例
的目的,平時只專注學習「有用」的應試內容和技巧, 子,青少年學習偏重實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3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而忽略與考試無關的、認為是「無用」的知識。(1 際功用所帶來的問題。
分) (最高給 2 分)
例如把時間全部放在操練試題之上,卻不願花時間學習
運動或音樂這些不太影響升讀大學的「無用」知識,最
終令自己精神緊綳,學習效果大打折扣。(1 分)
而莊子認為世俗視為「無用」的事物,實則可使人得享 準 確 理 解 莊 子 對 「 無
天年,保全自己。(1 分) 用」的看法。(1 分)
莊子對「無用」的看法可以提醒青少年不要被世俗的價 清 楚 說 明 莊 子 對 「 無
值觀和成見局限,認真學習「無用」的知識反而可以使 用」的看法對青少年所
人放鬆神經,得到精神上的逍遙。(1 分) 帶來的提醒。(1 分)
 定品準則:
品第 莊子對「無用」的看法 例子 提醒 闡述
上品
具體恰當 飽滿
(4 分)
準確 準確
中上品
恰當 清晰
(3 分)
中下品
尚算準確 零碎 大致準確 一般
(2 分)
下品
欠準確 欠缺 粗略/欠缺 粗疏
(1 分)
不入品
錯誤 欠缺 欠缺 紊亂
(0 分)

乙部:閱讀理解(70%)
第一篇
1. 第一篇共有 20 個段落,如按內容大意可分成六個部分。試指出第二至五部分由哪些段落
組成(4 分),然後概述第二、五和六部分的內容大意,並把答案填寫在下表內(5 分)。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一 以鄰居一家的對話帶出現代人長期信奉的生活準則,並引
第1至 4段
入主題。
:
:
作者以自己的經歷(1 分)為例,論證把人生視為賽跑的生
二 第5至 9段
(1 分) 活準則(1 分)為人帶來苦果。

三 : 作者談論人類時間和宇宙時間的不同,論證人類慣常生活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4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第 10 至 11 段
方式的弊端。
(1 分)
:
作者論證人生目標對人們的影響,並提出有關人生態度的
四 第 12 至 15 段
疑問。
(1 分)
: :
五 第 16 至 19 段 作者提出人應該把人生視為漫遊(1 分),並說明其好處。
(1 分)
:
作 者總 結全文, 重申把人生看 作是「漫遊」的好處( 1
六 第 20 段
分),並呼籲人們不應把人生看作是賽跑(1 分)。

考核能力:重整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結構,扼要概括篇章內容
答案分析:(題至如答案錯誤或未有做,題至仍須評分)
本文作者藉引述鄰人一家的對話,帶出主流社會信奉把人生視為「賽跑」,事事追求結
果的生活準則,使得人一生只顧追趕目標而享受不到生活的快樂。因此作者提出應該改
變看法,把人生視為一場重視過程的「漫遊」,並論證這種生活取態的好處。最後,作
者呼籲人們應改變心態,以「漫遊」的方式過活,讓自己能悠閒地飽嘗生命旅程中的快
樂。
第一部分(第 1 至 4 段):作者先記述鄰居一家的對話,記述父母要求兒子要為未來高考
奮鬥,阻止他在期考考得好後便享樂,帶出主流社會信奉要以結果為目標的生活準則,
導致人們享受不到眼前的快樂,並引入下文,探討人生態度。
第二部分(第 5 至 9 段):作者舉出自己的經歷為例,指出自小被父親要求以追求結果為
目標的方式生活,結果作者和他的孩子因此感受不到快樂,生活過得毫無意義,論證視
人生為「賽跑」的觀點並不可取。
第三部分(第 10 至 11 段):作者舉出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觀點為例子,論證人着眼於
「未來」,立足於「現在」,再參考「過去」的人生觀,然後作者舉出不同階層的人,
包括小孩、年輕小子、學者和創業者為例,證明他們都為未來而犧牲現在,不斷追趕目
標,使自己活得痛苦,論證一味為達成人生目標的生活態度會使志向、目標成為束縛人
生的桎梏。
第四部分(第 12 至 15 段):承接上文,作者認為人不可能放棄人生目標,因為一旦人失
去生活目標,便會感到蒼白、乏味、無聊。作者慨歎不論有沒有人生目標,也會為人帶
來煩惱,從而思考擺脫上述兩難窘局的方法。
第五部分(第 16 至 19 段):承接上文,作者提出人應該改變想法,把人生視為「漫遊」。
作者先說明「漫遊」的定義是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並以愛情為例,論證重視過程的做
法如何使人得到快樂,把生活變得有意義,突顯這種人生態度比起視人生為「賽跑」的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5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取態更好。
第六部分(第 20 段):作者總結全文,重申把人生視為「漫遊」能讓人時刻享受到人生
不同時候的美景,得到快樂,並呼籲讀者改變心態,一起享受人生。
評分原則:
 題能準確概括內容,給 1 分;能指出所表達的主題,給 1 分;
 題能準確概括內容,給 1 分;
 題能指出所表達的主題,最高給 2 分;

2. 作者在第 1 至 4 段藉記述鄰居一家的對話引入主題。根據有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第 1 段中,為甚麼鄰居一家的爸爸形容孩子要求犒勞是「非分之請」?(2 分)
A 犒勞所費不菲,父母難以負擔。 A B C D
B 兒子未有盡力,不值父母犒勞。 ○ ○ ● ○
C 最終目標未達,兒子要求無理。
D 擔心兒子怠惰,不敢犒勞兒子。
考核能力:重整
配合學習重點:理解篇章內容
答案分析:(2 分)
第 1 段,當鄰居男孩因自己期末考試的成績名列前茅,要求父親犒勞後,父親反對,
指他明年準備高考,他現在只是才考好一次就想要獎勵,反映他變得驕傲。可見父
親認為高考成績遠比期末考試成績重要,男孩只因期末考試成績名列前茅便要求犒
勞是不合理、不安分的。加上母親補充說要等待兒子考過高考,升讀名牌大學後才
慶祝,可見父親認為男孩要達到高考成績理想,升讀名牌大學這個最終目標後,才
應該獲得犒勞而不是現在,故選項 C 正確。

(2) 根據第 5 段的內容,作者對鄰居父親所信奉的生活準則抱持甚麼立場?答案不多於


四個字。(2 分)
立場:不敢苟同/不認同(2 分)

考核能力:伸展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內容
答案分析:(2 分)
作者在第 5 段清楚指出自己「有很痛苦經歷都與這種病態的人生態度有關」,同時
又指出「由於信奉這種人生態度,我也讓我的兒子沒有享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從
作者形容鄰居父親信奉的生活準則為「病態」,即心理上不正常的狀態,加上作者
認為這種態度使自己和兒子都痛苦、沒有快樂童年,可見作者並不認同男孩父親信
奉的生活態度。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6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3. 作者在第 6 至 9 段藉記述自身經歷論述他對人生態度的看法。閱讀以下引文,並回答所附
問題。
甲 他(作者的父親)一直相信苦幹可以改變命運,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流了多少
汗水便能換來多少收成,因此,他是「持之以恆」的鐵桿擁護者 —— 當然,他是
要求我和弟弟持之以恆,事實上他自己並沒有貫徹到底。(第 6 段)

乙 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好像也是人生的「硬道理」,可就是這些積極態度和硬道
理,把我花季雨季的青少年歲月熬成了一鍋黃連湯。(第 7 段)

丙 很多人其實一生就是在為最後那一刻做準備,他們沒有真正「生活」而只是在「準
備」生活,他們從來沒有「享受幸福」而只是在「儲蓄幸福」。(第 9 段)

(1) 根據引文甲的內容,作者對父親要求他持之以恆地苦幹一事有甚麼感受?(2 分)
A 憐憫 B 諒解 A B C D
C 無奈 D 不滿 ○ ○ ○ ●

考核能力:伸展
配合學習重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答案分析:(2 分)
引文甲指出父親相信苦幹改變命運,於是他要求作者和作者的弟弟持之以恆地苦幹 ,
從而改變命運。但作者同時指出父親「要求我和弟弟持之以恆,事實上他自己並沒
有貫徹到底」,這反映出父親只會要求兒子一直苦幹,但自己卻沒有以身作則。可
見作者藉「要求我和弟弟持之以恆,事實上他自己並沒有貫徹到底 」這一句暗中批
評父親待人以嚴,律己以寬,流露出作者的不滿,故選項 D 正確。

(2) 作者在引文乙中指出「這些積極態度和硬道理,把我花季雨季的青少年歲月熬成了
一鍋黃連湯」。這句話反映出作者認為自己的青少年歲月是怎樣的?(2 分)
答案:苦澀/不快樂(2 分)

考核能力:伸展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深層意思
答案分析:(2 分)
作者指「積極態度和硬道理」把他的青少年歲月「熬成了一鍋黃連湯」。黃連湯是
一味苦澀的中藥。作者以此比喻青少年歲月,是用來形容他按照父親的要求 —— 持
之以恆地苦幹,結果使自己的青少年歲月過得猶如黃連湯般苦澀,缺乏快樂。

4. 作者在第 9 段指很多人一生只是在「準備生活」、「儲存幸福」。承題 3(2),試說明上述


觀點如何令作者對青少年歲月產生這樣的感受。(4 分)
作者指出很多人一生只為成就而努力、準備,其實沒有認真享受生活、享受幸福。這個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7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價值觀使人的生活變得毫無意義。(1 分)作者的父親信奉這種想法,要求作者「持之以

恆地努力」,追求將來的收成,改變一家命運。(1 分)結果作者只顧為將來努力奮發,

卻沒有認為享受青少年的成長過程,失去青少年時期的快樂。(1 分)因此作者認為自己

的青少年歲月備受努力的煎熬,過得很苦澀。(1 分)

考核能力:伸展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內容
 能依據文本,準確闡述「準備生活」、「儲存幸福」的意涵,給 1 分;
 能依據文本,準確指出父親的人生態度與一般人「準備生活」、「儲存幸福」的做
法的關係,給 1 分;
 能依據文本,準確說明「準備生活」、「儲存幸福」的人生觀如何使作者感到青少
年歲月充滿苦澀,最高給 2 分。
【表列得分】
參考答案 評分說明
作者指出很多人一生只為成就而努力、準備,其實 依據文本,準確闡述「準備
沒有認真享受生活、享受幸福。這個價值觀使人的 生活」、「儲存幸福」的意
生活變得毫無意義。(1 分) 涵。(1 分)
作者的父親信奉這種想法,要求作者「持之以恆地 依據文本,準確指出父親的
努力」,追求將來的收成,改變一家命運。( 1 人生態度與一般人「準備生
分) 活」、「儲存幸福」的做法
的關係。(1 分)
結果作者只顧為將來努力奮發,卻沒有認為享受青 依據文本,準確說明「準備
少年的成長過程 ,失去青少年時期的快樂 。(1 生活」、「儲存幸福」的人
分)因此作者認為自己的青少年歲月備受努力的煎 生觀如何使作者感到青少年
熬,過得很苦澀。(1 分) 歲月充滿苦澀。(最高給 2
分)
 定品準則:
如何使作者感到
品第 意涵 父親的人生態度 闡述
青少年歲月充滿苦澀
上品
準確 準確說明 飽滿
(4 分)
準確
中上品
準確 尚能說明 清晰
(3 分)
中下品 尚能闡述 尚能闡述 粗略/缺乏 一般
(2 分) 粗略/缺乏 尚能闡述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8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下品 粗疏/
粗略/缺乏 粗略/缺乏
(1 分) 欠缺
不入品
錯誤 錯誤 錯誤 紊亂
(0 分)

5. 作者在第 8 段中把「好意」和「沒有問題」這兩個詞語加上引號有何用意?試根據文意
略加說明。(3 分)
作者在文中的「好意」和「沒有問題」這兩個詞語加上引號,目的是強調這兩個詞語的

反諷效果(1 分)。作者指父親對自己的要求是「好意」,是要諷刺父親以為自己的想法

是為孩子好,其實作者不認同這對自己有好處( 1 分);而他指生活目標「沒有問題」,

則是諷刺父親本來沒有錯的想法卻讓作者痛苦,在成長階段造成很多問題(1 分)。

考核能力:伸展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寫作方法 —— 引號
評分原則:
 能準確指出引號的作用,給 1 分;
 能依據文本,準確說明「好意」的含意,給 1 分;
 能依據文本,準確說明「沒有問題」的含意,給 1 分。

6. 第 11 段,作者指出「我們的一生都是在『為了……而……』這個句式中度過的」。綜合
整段內容,以自己的文字,補上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2 分)

答案:「我們的一生都是在『為了     (答案不多於兩個字)而     (答案不
成 果 犧 牲

多於兩個字)』這個句式中度過的」。     

考核能力:伸展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深層意思
答案分析:(2 分)
第 11 段,作者指出「幾歲的小孩為了將來有『遠大前程』,被迫中止與同伴快樂的遊戲,
而去背誦那些枯燥乏味的英語單詞;二十歲的年輕小伙就開始節衣縮食,攢錢為自己買
『養老保險』;一個學者為了自己幾千年後的『永垂不朽』,捨棄了現在人生所有的世
俗幸福;一個創業者為了將來的富有,寧願承受眼前非人的折磨……總之,這一切都是
用現在的痛苦,換取未來的幸福」。從作者所舉出的例子可見,小孩、年輕人、學者和
創業者都為了在將來得到想要的事物而作出犧牲,承受痛苦,即是為了成果而犧牲。因
此答案是「成果」和「犧牲」。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19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7. 根據第 12 至 14 段的內容,判斷以下陳述。(4 分)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作者舉出學生、士兵和商人為例,論證確立目標有助人 ○ ● ○
們取得成功。

(2) 作者認為人生目標對人的影響是利大於弊。 ○ ○ ●

考核能力:伸展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作者主要觀點
答案分析:(4 分,每分題 2 分)
(1) 錯誤:第 12 段,作者舉出學生立志拿諾貝爾獎、士兵立志當將軍,以及商人立志發
大財這三個例子,論證不論任何人也有自己的志向,而不是要指出確立目標有
助人們取得成功,故陳述錯誤。
(2) 無從判斷:作者在第 13 至 14 段只是論述人生目標為人們帶來的利弊,然後在第 14
段提出「有人生目標,我們可能要為實現這些目標做苦役;沒有人生目標,
我們人生必然煩悶而無聊」,從而帶出有沒有人生目標都同樣會產生負面
影響,但作者並沒有比較兩者的利弊,因此無從得知作者是否認為有人生
目標對人的影響是利大於弊。陳述與內容沒有矛盾,故屬無從判斷。

8. 第 15 段對本文的結構起了甚麼作用?試加以說明。(2 分,3 分)
承 上 啟 下
 對本文結構所起的作用:           /過渡(答案不多於四個字)(2 分)

 說明:第 15 段承接第 14 段作者感慨不論有沒有人生目標都同樣對人帶來弊端,使人

有如兩堆草料之間的驢子般不知該怎麼辦。( 1 分)然後作者提出該怎樣扭轉

上述兩難的宿命,讓人不再受困的疑問, 接着在第 16 段提出應把人生看作是漫

遊而不是賽跑,並論述當中的好處。( 1 分)可見作者以第 15 段先總結人生為

目標而活的討論,然後下啟把人生視作漫遊,化解人生兩難宿命的論述( 1

分)。

考核能力:重整、伸展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結構 ―― 承上啟下
評分原則:
:
 能準確指出第 15 段對本文的結構所起的作用,給 2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0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 若答案多於四個字,不給分。
:
 能依據文本,準確闡述第 15 段的內容與第 14 段的關係,給 1 分;
 能依據文本,準確闡述第 15 段的內容與第 16 段的關係,給 1 分;
 能準確指出第 15 段如何對本文的結構起了題 7所指的作用,給 1 分。
 若題 7答錯或沒有作答,不給分。
【表列得分】
參考答案 評分說明
第 15 段承接第 14 段作者感慨不論有沒有人生目 依據文本,準確闡述第 15 段
標都同樣對人帶來弊端,使人有如兩堆草料之 的 內 容 與 第 14 段 的 關 係 。
間的驢子般不知該怎麼辦。(1 分) (1 分)
然後作者提出該怎樣扭轉上述兩難的宿命,讓 依據文本,準確闡述第 15 段
人不再受困的疑問,接着在第 16 段提出應把人 的 內 容 與 第 16 段 的 關 係 。
生 看 作 是 漫 遊 而 不 是 賽 跑 , 並 論 述 當 中 的 好 (1 分)
處。(1 分)
可見作者以第 15 段先總結人生為目標而活的討 準確指出第 15 段如何對本文
論,然後下啟把人生視作漫遊,化解人生兩難 的 結 構 起 了 題 7 所 指 的 作
宿命的論述(1 分)。 用。(1 分)
 定品準則:
品第 第 14 段 第 16 段 對本文結構起的作用 闡述
上品
準確 準確 準確 飽滿
(3 分)
中品
準確 準確 粗略/缺乏 一般
(2 分)
下品 粗略/缺乏 尚能闡述 粗疏/
粗略/缺乏
(1 分) 尚能闡述 粗略/缺乏 欠缺
不入品
錯誤 錯誤 錯誤 紊亂
(0 分)

9. 第 16 段,作者主張不應把人生看作是一場「賽跑」,而是看作是一次「漫遊」。「賽
跑」和「漫遊」有何分別?試以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為例,說明兩者的分別。(3 分)
兩者分別在於「賽跑」是追求結果,而「漫遊」旨在享受過程,從過程中感受快樂。( 1

分)以學生參與繪畫班為例,抱着「賽跑」心態的學生往往只為了鍛煉技藝,獲得獎項 ,

為將來的升學或工作鋪路而參與課外活動(1 分);而抱着「漫遊」心態的學生參與繪畫

班,則是為了滿足自己對繪畫的好奇心和興趣,讓自己有更多機會享受畫畫的過程、接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1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觸不同的畫作,陶冶性情(1 分)。

考核能力:創新
配合學習重點:因應篇章內容,提出個人看法
評分原則:
 能依據文本,準確指出「賽跑」和「漫遊」的分別,給 1 分;
 就課外活動的特點,準確說明「賽跑」和「漫遊」的分別,最高給 2 分。
【表列得分】
參考答案 評分說明
兩者分別在於「賽跑」是追求結果,而「漫遊」旨 依 據 文 本 , 準 確 指 出 「 賽
在享受過程,從過程中感受快樂。(1 分) 跑」和「漫遊」的分別。(1
分)
以學生參與繪畫班為例,抱着「賽跑」心態的學生 就課外活動的特點,準確說
往往只為了鍛煉技藝,獲得獎項,為將來的升學或 明「賽跑」和「漫遊」的分
工作鋪路而參與課外活動(1 分); 別。(最高給 2 分)
而抱着「漫遊」心態的學生參與繪畫班,則是為了
滿足自己對繪畫的好奇心和興趣,讓自己有更多機
會享受畫畫的過程、接觸不同的畫作,陶冶性情(1
分)。
 定品準則:
品第 「賽跑」和「漫遊」的分別 例子 說明 闡述
上品
準確 飽滿
(3 分)
準確 準確
中品
粗略/缺乏 一般
(2 分)
下品 粗疏/
尚能闡述 錯誤 錯誤/缺乏
(1 分) 欠缺
不入品
錯誤 錯誤 錯誤 紊亂
(0 分)

10. 綜合全文,作者運用了不同的論證方法。以下引文分別運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
比論證,還是三者皆非?(6 分)
比喻 舉例 對比 三者
論證 論證 論證 皆非
(1) 德國哲人海德格爾提出過一個有趣的觀點……人總是着 ○ ● ○ ○
眼於「未來」,立足於「現在」,再參考「過去」。
(第 10 段)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2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2) 這些人生志向都很宏大,人生的目標也很積極,可一旦 ● ○ ○ ○
走向極端,這些志向和目的就成了人生的桎梏。(第 12
段)

(3) 有人生目標,我們可能要為實現這些目標做苦役;沒有 ○ ○ ● ○
人生目標,我們人生必然煩悶而無聊。(第 14 段)

考核能力:重整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的論證方法 —— 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答案分析:(6 分,每分題 2 分)
(1) 舉例論證是舉出事例、語例、史例或設例作論據,用以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引句
引用德國哲人海德格爾提出的觀點,論證人的生活方式跟宇宙時間不同,人們重視
未來,帶出人在一生中是以未來目標來決定現在行動的觀點,故答案是舉例論證。
(2) 比喻論證是指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論證抽象的道理。引句指出某些人生志向宏大、人
生目標積極,對推動一個人前進很有作用。但當人們過於強調這些志向、目標,它
們便會成為「人生的桎梏」。可見引句把被極端強調的人生目標和志向比喻人生的
桎梏,說明人一旦走向極端,只顧實現人生目標,便會被追求人生目標所束縛,失
去很多快樂,故答案是比喻論證。
(3) 對比論證指將兩種性質完全對立的事物或截然相反的觀點作比較,突出兩者的差異
之處,使被論證的事物或觀點更加鮮明突出。引句先指出人有了人生目標後,便有
可能為達到目標而做苦役,論證擁有人生目標對人帶來的弊端;然後指出沒有人生
目標,人的生活會變得煩悶無聊,論證沒有人生目標的弊端。結合兩者,突顯無論
人有沒有人生目標,都同樣會受到負面影響,論證應否追求人生目標對人而言是一
個兩難窘局的觀點,故答案是對比論證。

11. 本文以《人生難道只是一場賽跑》為篇名。試結合作者對人生的看法和「難道」一詞的
意義,分析作者以此為篇名的用意。(4 分)
作者發現社會主流信奉把人生視為 「賽跑」,以追求結果為目標的人生價值觀,結果人

們只顧追求目標而失去很多快樂。(1 分)於是作者提出轉換角度,把人生視作重視過程

的「漫遊」,學會享受生活,得到快樂,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義。(1 分)作者以「人

生難道只是一場賽跑」這句帶反問語氣的標題命名,既是藉反問句表達自己不認同人生

只是一場「賽跑」的觀點(1 分);亦是引導讀者反思應否把人生視作「賽跑」,從而一

起改變這種只把人生視為「賽跑」的社會風氣(1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3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考核能力:伸展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主旨
評分原則:
 能依據文本,準確闡述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最高給 2 分;
 能依據文本,準確闡述「難道」一詞與表達篇章主旨的關係,最高給 2 分。
【表列得分】
參考答案 評分說明
作者發現社會主流信奉把人生視為「賽跑」,以追 依據文本,準確闡述作者對
求結果為目標的人生價值觀,結果人們只顧追求目 人 生 的 看 法 。 ( 最 高 給 2
標而失去很多快樂。(1 分) 分)
於是作者提出轉換角度,把人生視作重視過程的
「漫遊」,學會享受生活,得到快樂,讓自己的人
生變得有意義。(1 分)
作者以「人生難道只是一場賽跑」這句帶反問語氣 依 據 文 本 , 準 確 闡 述 「 難
的標題命名,既是藉反問句表達自己不認同人生只 道」一詞與表達篇章主旨的
是一場「賽跑」的觀點(1 分); 關係。(最高給 2 分)
亦是引導讀者反思應否把人生視作「賽跑」,從而
一起改變這種只把人生視為「賽跑」的社會風氣(1
分)。
 定品準則:
品第 作者對人生的看法 「難道」一詞與表達篇章主旨的關係 闡述
上品
準確闡述 飽滿
(4 分)
準確闡述
中上品
尚能闡述 清晰
(3 分)
中下品
尚能闡述 一般
(2 分)
尚能闡述
下品 粗疏/
欠缺
(1 分) 欠缺
不入品
欠缺 欠缺/錯誤 紊亂
(0 分)

第二篇
12. 試指出「望之者,咸知其有異也」(第 1 段)一句中,「咸」和「異」兩字的意思。(2
分)
A 「咸」解作「都」;「異」解作「不同」。 A B C D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4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B 「咸」解作「都」;「異」解作「其他」。 ● ○ ○ ○
C 「咸」解作「普遍」;「異」解作「不同」。
D 「咸」解作「普遍」;「異」解作「其他」。
考核能力:解釋
配合學習重點:掌握文言字詞的解釋
答案分析:(2 分)
「咸」於句中為副詞,解作都、皆。「異」於句中為名詞,解作不同、奇異。這句話的
意思是望着它(靈巖山)的人,都知道它有(與其他山峯)不同的地方。故選項 A 正確。

13. 下列哪一句中的「 屬」字,和「公顧瞻有得,而屬啟為之記。」(第 2 段)一句中


「屬」字的語意相同?(2 分)
A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A B C D
B 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 ○ ○ ●
C 天下屬安定,何故反乎?
D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考核能力:解釋
配合學習重點:掌握文言字詞的解釋
答案分析:(2 分)
「屬」同「囑」,於句中為動詞,解作囑咐、委託。這句話的意思是饒公觀賞(景色)
深有體會,因此囑咐我作這篇文章(來)記下(這次遊歷)。
A 錯誤: 句子出自《左傳.曹劌論戰》,「屬」於句中為名詞,解作一類、類別。這
句話的意思是這是為百姓盡力的一類表現,可以憑藉這一點應戰。可見兩句
中「屬」字的語意不同,故選項 A 錯誤。
B 錯誤: 句子出自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屬」於句中為動詞,解作跟隨。這
句話的意思是項王渡過淮河,能夠跟隨的騎兵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可見兩句
中「屬」字的語意不同,故選項 B 錯誤。
C 錯誤: 句子出自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屬」於句中為副詞,解作方才、適
才。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方才安定,為甚麼還要謀反呢。可見兩句中「屬」
字的語意不同,故選項 C 錯誤。
D 正確: 句子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屬」同「囑」,於句中為動詞,解作囑
咐、委託。這句話的意思是把唐代才德出眾的人、當代人寫的詩歌和辭賦刻
在岳陽樓上;(滕子京)委託我寫一篇文章記敍這件事。可見兩句中「屬」
字的語意相同,故選項 D 正確。

14. 第 1 至 2 段,作者描述靈巖山和山上所見。試根據有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第 1 段,作者指看見靈巖山的人「咸知其有異」。靈巖山「異」在哪裏?(2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5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A 靈巖山的峯巒延綿不斷。 A B C D
B 靈巖山的山峯眾多而散亂。 ○ ○ ● ○
C 靈巖山比其他山峯奇異秀麗。
D 靈巖山看上跟其他山峯融為一體。

考核能力:重整
配合學習重點:理解篇章內容
答案分析:(2 分)
作者在第 1 段描述靈巖山「居其間,拔奇挺秀,若不肯與眾峯列屬」,意思是靈巖
山位處於這些山峯中間,挺拔奇特,秀麗出眾,好像不願和眾山並列一起似的。可
見靈巖山比其他山峯奇異秀麗,因此令看見靈巖山的人知道它的「異」,即不同之
處,故選項 C 正確。

(2) 第 2 段,作者如何突顯在涵空閣所見的景色之美?(2 分)
作者先指出在涵空閣觀賞到被人稱為奇觀的太湖水波(1 分),然後描述靈巖山獨佔

了整個郡的美景,正襯出 涵空閣獨佔了整座山的美景( 1 分),來突顯在涵空閣所見

的景色之美。

考核能力:重整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內容
評分原則:
 能準確指出閣的特點,給 1 分。
 能準確說明作者如何突顯在涵空閣所見的景色,給 1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6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15. 綜合第 3 至 4 段的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作者跟隨饒公等人登上靈巖山後,為甚麼對這座山產生 「始著於今而素昧於昔」的
感慨?(3 分)
作者指自己是吳城人,曾多次遊覽靈巖山,但自己未曾欣賞到山上的美景(1 分)。

後來作者跟隨饒公等名士登上靈巖山,發覺靈巖山向眾人呈現出自己未曾見過的美

景(1 分),使作者覺得自己以往因見識淺陋才未能領略到山上景色的優美之處( 1

分),所以他對這座山產生「始著於今而素昧於昔」的感慨。

考核能力:伸展
配合學習重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評分原則:
 能準確指出作者過去遊靈巖山的情況,給 1 分;
 能準確指出作者跟隨饒公遊靈巖山的情況,給 1 分;
 能準確指出作者對這座山產生「始著於今而素昧於昔」感慨的原因,給 1 分。

(2) 承上題,作者在文末形容自己在這次遊歷中是幸運的。試結合作者的經歷,說明為
甚麼作者會感到自己幸運。(4 分)
作者認為與眾不同的山會等待懂得欣賞自己的人,而人亦會等待遇上值得欣賞的山 。

(1 分)靈巖是名山,而饒公等人是名士,現在名山遇上名士,是上天安排他們相遇

的絕配。(1 分)作者自認見識淺陋,但由於他跟隨饒公一行人登山,使他有機會觀

賞到未曾見過的美景(1 分),使他感到自己有幸得饒公幫助,終於領略到靈巖山的

美,所以是幸運的(1 分)。

考核能力:伸展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主旨
評分原則:
 能準確闡述山和名士的關係,最高給 2 分;
 能依據文本,準確指出作者能觀賞到靈巖山的原因,給 1 分;
 能依據文本,準確指出作者能觀賞到靈巖山的原因與幸運的關係,給 1 分。
【表列得分】
參考答案 評分說明
作者認為與眾不同的山會等待懂得欣賞自己的 準確闡述山和名士的關係。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7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人,而人亦會等待遇上值得欣賞的山。(1 分) (最高給 2 分)
靈巖是名山,而饒公等人是名士,現在名山遇
上名士,是上天安排 們相遇的絕配。(1 分)
作者自認見識淺陋,但由於他跟隨饒公一行人 依據文本,準確指出作者能
登山,使他有機會觀賞到未曾見過的美景(1 觀 賞到 靈巖 山的 原因 。( 1
分), 分)
使他感到自己有幸得饒公幫助,終於領略到靈 依據文本,準確指出作者能
巖山的美,所以是幸運的(1 分)。 觀賞到靈巖山的原因與幸運
的關係。(1 分)
 定品準則:
品第 山和名士的關係 觀賞到靈巖山的原因 與幸運的關係 闡述
上品
準確指出 飽滿
(4 分)
準確 準確
中上品 平穩
大致指出
(3 分) 飽滿
中下品
概略指出 概略 概略 一般
(2 分)
下品 粗略 欠缺 粗疏/
欠缺
(1 分) 欠缺 粗略 欠缺
不入品
闡述與文本內容有矛盾 紊亂
(0 分)

16. 《始得西山宴遊記》和本文的作者同樣在再次登山觀景後抒發了感悟。兩者的感悟有沒
有相通之處?試比較說明。(4 分)
兩者同樣在再次登山後領略到遊歷的真諦。(1 分)本文作者跟隨饒公一行人再次登上曾

多次遊歷的靈巖山,欣賞到從未見過的美景,因此為見識淺陋的自己有幸得見靈巖山的

美景而感到幸運。(1 分)而柳宗元登西山後感到心神凝聚,身體得以釋放,並與萬物為

一體(1 分),然後感悟到自己以前的遊歷並不算是真正遊覽,真正的遊歷在遊覽西山後

才開始(1 分)。可見兩人均從再次登山明白到遊歷的真諦。

其他答案:
兩人再次登山的感悟沒有相通之處。本文作者通過再次登上靈巖山,明白到與眾不同的
景色需要等待人的欣賞,才會顯露自己的美景,現今能真正欣賞到美景,顯示出饒公的
賢能(1 分);而柳宗元看見西山不與其他小山丘同為一類,其實是自喻才華和人格與眾
不同(1 分),寄託了自己孤高傲世,不與世俗同流的高尚品格( 1 分)。前者藉遊歷抒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8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發對別人的讚頌,後者則藉遊歷抒述個人心志。(1 分)

考核能力:評鑒
配合學習重點:評價作者思想感情
評分原則:
 具比較意識,準確說明《始得西山宴遊記》和本文的作者在再次登山後的感悟的相
通或不相通之處,給 1 分;
 能依據文本,準確說明本文作者在再次登山後的感悟,給 1 分;
 準確說明《始得西山宴遊記》的作者在再次登山後的感悟,最高給 2 分;
 欠缺比較意識,僅說明《始得西山宴遊記》或本文作者在再次登山後所抒發的感悟 ,
全題不給分;
 具比較意識,但未能準確說明《始得西山宴遊記》或本文作者在再次登山後所抒發
的感悟,該重點不給分。
【表列得分】
參考答案 評分說明
兩者同樣在再次登山後領略到遊歷的真諦。(1 分) 具比較意識,準確說明《始
得西山宴遊記》和本文的作
者在再次登山後的感悟的相
通或不相通之處。(1 分)
本文作者跟隨饒公一行人再次登上曾多次遊歷的靈 依據文本,準確說明本文作
巖山,欣賞到從未見過的美景,因此為見識淺陋的 者在再次登山後的感悟。(1
自己有幸得見靈巖山的美景而感到幸運。(1 分) 分)
而柳宗元登西山後感到心神凝聚,身體得以釋放, 準 確 說 明 《 始 得 西 山 宴 遊
並與萬物為一體(1 分), 記》的作者在再次登山後的
然後感悟到自己以前的遊歷並不算是真正遊覽,真 感悟。(最高給 2 分)
正的遊歷在遊覽西山後才開始(1 分)。可見兩人均
從再次登山明白到遊歷的真諦。
 定品準則:
品第 相通或不相通之處 本文 《始得西山宴遊記》 闡述
上品
準確 準確 飽滿
(4 分)
準確
中上品 準確 大致說明 平穩
(3 分) 大致說明 準確 飽滿
中下品
尚能說明 尚能說明 一般
(2 分)
尚能說明
下品 尚能說明 未能說明 粗疏/
(1 分) 未能說明 尚能說明 欠缺
不入品 闡述與文本內容有矛盾 紊亂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29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0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30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評估學習重點佔分比例表

(甲部)評估學習重點 題號 佔分比例 得分
1. 能掌握文言字詞的解釋 1、3 6/30(20%) /6
2. 能掌握文言句子的解釋 2 2/30 (7%) /2
4、5(1)、6、7(
3. 能理解、分析和評價篇章的內容 13/30 (43%) /13
1)
4. 能欣賞詞的寫作方法 —— 反襯 5(2) 2/30 (7%) /2
5. 能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5(3) 3/30 (10%) /3
6. 能因應篇章內容,提出個人看法 7(2) 4/30 (13%) /4
得分: /30

(乙部)評估學習重點 題號 佔分比例 得分
1. 能分析篇章結構,扼要概括篇章內容 1 9/67 (12%) /9
2. 能理解和分析篇章內容 2、4、14 12/67 (12%) /12
3. 能體會和評價作者思想感情 3(1)、15(1)、1
9/67 (52%) /9
6
4. 能分析篇章深層意思 3(2)、6 4/67 (6%) /4
5. 能分析篇章寫作方法 —— 引號 3 3/67 (6%) /3
6. 能分析作者主要觀點 7 4/67 (6%) /4
7. 能分析篇章結構 ―― 承上啟下 8 5/67 (6%) /5
8. 能因應篇章內容,提出個人看法 9 3/67 (6%) /3
9. 能分析篇章的論證方法 ―― 舉例論
10 6/67 (6%) /6
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10. 能分析篇章主旨 11、15(2) 8/67 (6%) /8
11. 能掌握文言字詞的解釋 12、13 4/67 (6%) /4
得分 /67

考核能力佔分比例表

(甲部)考核能力 題號 得分 佔分比例 得分
復述 5(1) /2 2/30 (78%) /2
1 /4
解釋 2 /2 8/30 (27%) /8
3 /2
重整 6(1) /2 4/30(13%) /4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31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第三版 模擬試卷 131 中六 卷一 閱讀能力

7(1) /2
4 /3
伸展 5(2) /2 8/30(27%) /8
5(3) /3
評鑒 6(2) /4 4/30 (13%) /4
創新 7(2) /4 4/30 (13%) /4
得分: /30

(乙部)考核能力 題號 得分 佔分比例 得分
12 /2
解釋 4/67 (6%) /4
13 /2
1 /9
2(1) /2
重整 21/67 (26%) /21
10 /6
14 /4
2(2) /2
3 /4
4 /4
5 /3
伸展 6 /2 35/67 (62%) /35
7 /4
8 /5
11 /4
15 /7
創新 9 /3 3/67 (62%) /3
評鑒 16 /4 4/67 (6%) /4
得分: /67

成績:甲部(得分______/30)x 30%=______分
乙部(得分______/67)x 70%=______分
總分__________/100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三版) 第 32 頁,共 32 頁 © 2022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