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中六 / 程度:深)      試卷一 閱讀能力(教師

版)

啟思出版社 班別:

姓名:
中學文憑考試
學號:
模擬試卷(121)

中國語文  試卷一
閱讀能力答題簿 甲部指定篇章:
《廉頗藺相如列傳》、《唐詩三首》、
一小時三十分鐘完卷 《宋詞三首》、《師說》、《始得西山宴
遊記》、《論仁、論孝、論君子》、《勸
(教師版) 學》、《逍遙遊》、《六國論》
年級:中六
程度:深
乙部考材:
考生須知: 季羨林《二月蘭》(節錄)(借物抒
(一) 考生須在本試題答題簿第 1 頁右上方填 情)、馮夢龍《智囊‧知微》(節錄)
寫班別、姓名、學號。 (敍事)
(二) 本試卷分甲、乙兩部。甲部根據「指定
閱讀篇章」設問,佔全卷 30%;乙部根
據另行派發的「閱讀能力考材」設問,
佔全卷 70%。
(三) 全部問題均須作答,考生須根據有關文
章回答問題。
(四) 各題答案必須寫在本試題答題簿指定位
置,寫於邊界以外的答案,將不予評
閱。漏答或錯答者,該題得 0 分。
(五) 本卷文字題宜用原子筆作答。為便於修 考生得分
正答案,多項選擇題宜用鉛筆作答。
(六) 作答選擇題時,請選出正確答案,然後
甲部 (30%) / 30 分
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每題限選一個
答案,多選者 0 分。
第一篇 / 50 分
乙部
(70%)
第二篇 / 20 分

總分 / 100 分

© 牛津大學出版社
版權所有,本試卷僅供採用《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的學校使用,如補習社或其他未獲授權的機構以任何形式複製、傳送本
卷,有可能觸犯香港法例第 528 章《版權條例》,本社將追究法律責任。一經定罪,違法者最高刑罰為監禁四年,以及每份
侵 權 物 品 罰 款 港 幣 五 萬 元 。 市 民 如 發 現 侵 權 活 動 , 可 向 香 港 海 關 舉 報
(http://www.customs.gov.hk/tc/contact_us/enforcement/)。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1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中六 / 程度:深)      試卷一 閱讀能力(教師
版)

甲部 指定閱讀篇章(30%)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4 分)【解釋】

(1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 因:
依靠/憑藉(1 分)
) 傳》)
(2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暝》) 歇:
凋謝 (1 分)
)
(3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師說》) 不齒:
不屑一提/看不起
)
(1 分)
(4 悠悠乎與顥氣俱。(《始得西山宴遊記》) 俱:
一起 (1 分)
)

(參考 2019 年閱讀題 4)


2 試根據《論君子》及《勸學》回答以下問題。【整合】

(1) 《論君子》屬於甚麼體裁?(2 分)
A 傳記
B 寓言
C 雜記
D 語錄 A B C D
   

(2) 《論君子》和《勸學》都提及君子的特點。試以自己的文句,說明兩
文中「君子」的兩項相似之處。(4 分)【整合】
 兩篇所形容的君子都重視學習。《論君子》指出君子必須莊重才能穩固
所學/君子會擔憂自己沒有才學,(1 分)《勸學》中的君子則會廣泛地學
習。(1 分) 兩篇中的君子都會自我反省。《論君子》中孔子說君子會自
我反省而問心無愧/君子會對自己有所要求,(1 分)《勸學》則指出君子
會每日檢查省察自己。(1 分) 兩篇中的君子都有合宜的行為。《論君
子》中,君子做事以合義為原則,依照禮節來實行/行為有了過錯,不會
害怕改正。(1 分)《勸學》中的君子行為不會有過錯。(1 分)(其中兩
項)

(參考 2018 年閱讀題 4)


3 根據以下引文,回答所附問題。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
其側,逍遙乎寢卧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逍遙遊》)
(1) 引文怎樣展現莊子超脫世俗的思想?(4 分)【引申】
在引文中,莊子認為惠施的樗樹樹幹上有很多贅瘤,樹枝蜷縮彎曲,不適
宜用來製作器具或建築材料,是世俗眼中的「無用」,(1 分)但他認為
應該摒棄這種淺陋的觀念,(1 分)把樗樹種在寬曠的郊野,讓人可以在
旁邊無所事事地徘徊,或在樹下逍遙自在地躺卧,(1 分)樗樹便不會被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2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中六 / 程度:深)      試卷一 閱讀能力(教師
版)

人砍伐、損害而得以保全生命,這才是它的「大用」,(1 分)展現出莊
子打破世俗固有觀念、超然物外的思想。

(2) 在《月下獨酌》「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兩句中,也流露出超脫世
俗的情懷。試以自己的文句略加說明。(3 分)【引申】
在這兩句中,作者與月亮、影子永遠結為好友,相約一同在遙遠的天上仙
境同遊。(1 分)作者孤獨鬱悶,卻希望與沒有感情的月亮和影子為伴以
自我開解,(1 分)可見他鄙棄世俗、曠達超脫的情懷。(1 分)

(參考 2018 年閱讀題 2)


4 《月下獨酌》怎樣以反襯手法來抒發感情?試摘錄有關詩句,(2 分)並略
加說明,完成下表。(5 分)

詩句 說明
(3) 作者身處花間,當晚明月當空,( 1 分),但
花間一壼酒,獨酌無相親。 他卻孤獨一人,獨酌無味,( 1 分)藉良辰美景反
襯孤獨心情。

作者邀請月亮、影子作伴,彷佛一同飲酒
(1)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1 分) 作樂,作者實際上還是孤獨一人,更凸顯
孤獨寂寞的心情。

(4) 明知月亮、影子只是死物,( 1 分)而且歡樂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只是暫時,( 1 分)但仍堅持要一同行樂,聊作慰
暫伴月將影,行樂雖及春。
藉,反襯出作者孤獨苦悶的心情。(1 分)

(2)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與月亮、影子同歌共舞,渲染熱鬧的氛


(1 分) 圍,更反襯出作者獨自作樂的孤獨。

(參考 2018 年閱讀題 4)


5 在《六國論》中,蘇洵論及齊國遷滅的原因,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2
分)【整合】
 設問
 駁論
 類比論證
 引用論證

A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3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中六 / 程度:深)      試卷一 閱讀能力(教師
版)

B 、
C 、、 A B C D
D 、、    

(參考閱讀樣本試卷題 5)
6 據《六國論》「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一句,說明作者怎樣通過「借古諷今」來表達個人政見。(4 分)【引申】
作者在前文先指出六國破亡的主因在於賂秦(1 分),在這裏,他又以擁
有「天下之大」的北宋與只屬諸侯的六國作對比(1 分),指出兩者明明都
有「可以不賂而勝」的形勢(1 分),如果北宋統治者犯下與六國相同的錯
誤,那就連六國也比不上,警誡北宋統治者不要對外族輸幣求和,重蹈六
國賂秦而亡的覆轍。/藉此激勵北宋統治者發奮圖強,不要再對外族卑躬
屈膝。(1 分)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4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中六 / 程度:深)      試卷一 閱讀能力(教師
版)

乙部:閱讀能力考材(70%)
第一篇
(參考 2017 年閱讀題 1)
7 第一篇共有 17 個自然段落,按內容大意可分成五個部分,試指出第一至第
四部分分別由哪些段落組成(4 分);然後概述第一、三、四部分的內容大
意,並把答案填寫在下表內。(9 分)【整合】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 描寫住處二月蘭盛開的景象,( 2 分)
 第 1 段至第 4 段 引 入 作 者 與 二 月 蘭 有 聯 繫 的 回 憶 。 ( 1
第一部分
(1 分) 分)

憶述樓旁小土山和附近植物當年茂盛生長
第 5 段至 的情況,指出植物順其自然地生長,而人
第二部分 卻移情於花,表明自己把悲歡與二月蘭連
第 7 段(1 分) 繫起來。

 描述以往親人和貓兒在二月蘭盛開時的
第 8 段至 活動情景,以及當前他們離開後寂寥淒涼
第三部分
第 10 段(1 分) 而二月蘭依然盛開的境況,( 2 分)指出
二月蘭不理世事滄桑依然盛開。(1 分)

 憶述文革時期遭受迫害而幸有家人、貓
兒安慰,( 1 分)如今終於否極泰來受人
第 11 段至
第四部分 尊重,但至愛的親人卻已不在身邊,( 1
第 16 段(1 分)
分)由此體會到兩種悲歡交集的複雜心
情。(1 分)

作者寫自己到了應無牽掛的高齡卻猶有悲
歡難辨的疑惑,而二月蘭兀自盛放,藉此
第五部分 第 17 段 抒發其對人生境遇無常、親情難捨的感
慨, 以及表達泰然面對人生的態度。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5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中六 / 程度:深)      試卷一 閱讀能力(教師
版)

8 作者在第 4 段寫「原來認為十分平常的瑣事,現在顯得十分不平常了。」
試根據文意,回答以下問題。
(1) 「瑣事」是指甚麼?(2 分)【整合】
A 花開花落的自然規律
B 生離死別的無常世事
C 與親人、貓兒日常的相處 A B C D
D 有餘暇欣賞花、樹的閒適生活    
(2) 承上題,試說明瑣事「現在顯得十分不平常了」的原因。(4 分)【整
合】
因為從前陪伴在側的人和貓,有部分已離世,也有些已離開作者。(2 分)
儘管記憶中的都是尋常生活瑣事,如今已不可復再,剩下的回憶極其珍貴 ,
故此現在不再顯得平常。(2 分)
(3) 試從第 5 至第 8 段中摘錄另一個表達作者這種想法的句子。(2 分)
午靜攜侶尋野菜,黃昏抱貓向夕陽,當時只道是尋常。(2 分)【複述】

(參考 2018 年閱讀樣本試卷題 11)


9 試根據以下引文,回答所附問題。
「回憶這些往事,如雲如煙,原來是近在眼前,如今卻如蓬萊靈山,可望
而不可即了。」(第 9 段)
(1) 引文中運用了以下哪一種修辭手法?(2 分)【整合】
A 借代
B 象徵
C 襯托 A B C D
D 比喻    
D。作者以「雲」、「煙」和「蓬萊靈山」比喻往事,有喻詞「如」。
(2) 引文中的「蓬萊靈山」是指:(2 分)【整合】
A 目不暇給的景象
B 年代久遠的往事
C 人死後所到之處 A B C D
D 作者嚮往的世界    
(參考 2017 年閱讀題 4)
10 綜合文中有關二月蘭的內容,判斷以下陳述。(4 分)【整合】
A 正確 B 錯誤 C 無從
判斷
(1) 作者不喜歡二月蘭,因為他覺得二月蘭嘲笑   
他的慘痛遭遇。
(2) 作者羨慕二月蘭,希望自己也能不被周遭的   
事牽動情緒。
(1) B。作者在第 11 段憶述文革時,提及二月蘭在自己經歷慘痛遭遇時盛開,「好像是在
嘲笑我」,但沒有因而不喜歡二月蘭,他在文中一再強調二月蘭沒有感情,只是順其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6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中六 / 程度:深)      試卷一 閱讀能力(教師
版)

自然地盛放。
(2) A。作者在第 11 段寫「我想學習二月蘭,然而辦不到」,所指的是二月蘭對世事變化
無動於衷,而作者則被它牽動情緒,可知他羨慕二月蘭能視世事如浮雲。
11 文中第 3 段和第 10 段都運用了相同的文句描寫二月蘭,這是甚麼修辭手法?
(1 分)對表達感情有何作用?試加以說明。(4 分)【評價】

「眼光所到之處,無不有二月蘭在。宅旁、籬下、林中、山頭、土坡、
湖邊,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團紫氣,間以白霧,小花開得淋漓盡
致,氣勢非凡,紫氣直沖雲霄,連宇宙都彷彿變成紫色的了。」(第 3
段、第 10 段)
(1) 手法:反復 / 間隔反復(1 分)
(2) 作用:有深化感情的作用。在第 3 段,作者以這段文字描述前年初次
察覺到二月蘭開花時的景象;( 1 分)第 10 段承接作者在前文憶述當年身
邊的人和貓跟二月蘭有關的往事,在如今他們都離開後,(1 分)再用這段
文字寫眼前二月蘭一如既往,以一模一樣的姿態開花,(1 分)強調二月蘭
沒有悲歡離合的感情,對於作者的遭遇和心情無動於衷,更凸顯作者孤苦
伶仃、寂寞淒涼的感情。(1 分)

12 文中第 14 段和第 16 段均指自己同時感覺到「悲」和「歡」,當中的「悲」


和「歡」各有甚麼原因?試根據文意,完成下表。(8 分)【整合】

「悲」的原因 「歡」的原因

 作者在文革中遭迫害,要做

拔 草 、 撿 破 磚 碎 瓦 等 勞 動 工  家人對作者不離不棄,以有
作,還要被紅衞兵押去拳打腳 限的金錢盡力改善他的飲食,

第 14 段 踢,( 1 分)成了「不可接觸 盡量抽時間回家陪他,盡力使


者」,很多人和他斷絕來往, 他寬心( 1 分),而貓兒也仍
( 1 分)令他身體和精神都飽 視他為好友陪伴他,使他感受
受折磨。 到温暖。(1 分)

 他的際遇否極泰來(1
 因親人、貓兒相繼逝世或離
分),得到平反,成為「極可
第 16 段 去( 1 分),使他感到寂寞與
接觸者」,再次獲朋友尊重欣
淒涼。(1 分)
賞。(1 分)

(參考 2018 年閱讀題 19)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7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中六 / 程度:深)      試卷一 閱讀能力(教師
版)

13 作者以《二月蘭》為文章標題,二月蘭對作者而言有甚麼意義?試綜合全
文分析說明。(6 分)【引申】
二月蘭觸發作者想起很多與它有聯繫的回憶。(1 分)作者目睹二月蘭開花
的盛況,憶起以往親人和貓兒的活動情景,以及文革的倒霉慘況,(1 分)
引發作者世事變化無常、物是人非的感慨。(1 分)此外,二月蘭也寄寓了
作者所嚮往、曠達超脫的人生態度。(1 分)文中寫道不論作者境遇好壞、
親人聚散,眼前二月蘭仍自顧自以不變的姿態迎風怒放,(1 分)作者明確
表示想學習二月蘭,在文末悲喜交集時又向二月蘭討教,可見作者藉二月
蘭寄託自己嚮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達自在的境界。(1 分)

(參考 2016 年閱讀題 12)


14 以下哪些陳述正確描述本文的佈局?(2 分)【整合】
 以二月蘭貫串全文,主線分明。
 藉二月蘭幾次盛開引入抒情,層層深入。
 結合二月蘭花開花落,訴說作者的悲歡。
 以「歡」引入,以「悲」收結,對比強
烈。
A 、
B 、
C 、、 A B C D
D 、、    
 本文緊扣二月蘭,寫二月蘭勾起作者不同時期的回憶,主線分明。
 本文以前年、早年作者家人在世時、文革期間,以及當時二月蘭盛開的
情景引入,抒發感情,由平淡到濃烈,層層遞進。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8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中六 / 程度:深)      試卷一 閱讀能力(教師
版)

第二篇
(參考 2019 年閱讀題 17)
15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4 分)【解釋】
(1) 其人悍然不遜。 悍:
蠻横/兇狠(2 分)

(2) 其人得二件,嘿然而去。 嘿:
沉默(2 分)

(參考 2018 年閱讀題 21)


16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語體文。(2 分)【解釋】
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寧肯相犯!」
夏翁說:「這只是因為他不知道是我罷了,如果知道是我,他怎會想冒犯
我呢?」
(參考 2018 年閱讀題 23)
17 夏翁和尤翁分別遭遇甚麼事情?(2 分)他們分別用甚麼辦法處理?(3
分)試把答案填在下表內。【整合】

夏翁 尤翁

(1) 典當了衣物的人欲取回物品,卻
有人潑糞弄污了夏翁的衣
事情 服,發現是熟人。下人想毆 沒有帶錢來贖回,(1 分)還口出惡
打他。
言,橫蠻無禮。(1 分)

(2) 夏翁勸阻下人,並好言打發了

那熟人離去。(1 分)回家翻查賬
尤翁好言相勸,讓他取回禦寒
處理辦法 冊,發現熟人因無力還債而一心求 和拜年的衣物,只留下幾件不
急需的衣物。
死,(1 分)便免去他的債務。(1

分)

18 試根據判斷以下陳述:(4 分)【整合】
A 正確 B 錯誤 C 無從
判斷
(1) 尤翁認為要求取回典當衣物的人吵鬧只是因   
為需要衣物過新年。
(2) 從夏翁和尤翁的處事手段,可見二人都寬容   
忍讓。
(1) 那人吵鬧並不是為了過新年,而尤翁早察覺他「必有所恃」,故陳述錯誤。

(參考 2018 年閱讀題 22)


19 尤翁說:「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則禍立至矣。」這句話跟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9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中六 / 程度:深)      試卷一 閱讀能力(教師
版)

文中記述的事情有甚麼關係?(3 分)【整合】
文中記述 那個想取回典當衣物的人不付錢贖回反而口出惡言,正是「非理
相加」,不講道理的表現。(1 分)後來發現這人因無力還債早已服毒求死,
正符合了尤翁認為這人「必有所恃」的推測;(1 分)這人後來死在別人家
裏,使住戶打了整年官司,證實了尤翁認為如果不對他忍讓就會立即招致
災禍的推測。(1 分)

(參考 2019 年閱讀題 21)


20 這兩則故事有何寓意?試以自己的文句略加說明。(2 分)【引申】
作者希望藉夏翁和尤翁寬容、忍讓對待無理取鬧的滋事者的做法,(1 分)
帶出在小事上寬容忍讓可以避免禍患的道理。(1 分)

-試卷完-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10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中六 / 程度:深)      試卷一 閱讀能力(教師
版)

啟思出版社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

中國語文  試卷一
乙部 閱讀理解
閱讀能力考材
(教師版)
年級:中六
程度:深

考生須知:
(一) 「閱讀能力考材」乃本試卷設問依據。
(二) 為便於設題,「閱讀能力考材」的文章或曾經刪改。
(三) 考試結束後,無須交回「閱讀能力考材」。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11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中六 / 程度:深)      試卷一 閱讀能力(教師
版)

第一篇

1 轉眼,不知怎樣一來,整個燕園竟成了二月蘭的天下。

2 二月蘭是一種常見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間。花形和顏色都沒有甚麼
特異之處。如果只有一兩棵,在百花叢中,決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它
卻以多勝,每到春天,和風一吹拂,便綻開了小花;最初只有一朵,兩朵,幾
朵。但是一轉眼,在一夜間,就能變成百朵,千朵,萬朵。大有凌駕百花之上
的勢頭了。

3 我在燕園裏已經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並沒有特別注意到這種小花。直到
前年,也許正是二月蘭開花的大年[1]。我驀地發現,從我住的樓旁小土山開始,
走遍了全園,眼光所到之處,無不有二月蘭在。宅旁、籬下、林中、山頭、土
坡、湖邊,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團紫氣,間以白霧,小花開得淋漓盡致,
氣勢非凡,紫氣直沖雲霄,連宇宙都彷彿變成紫色的了。

4 自從意識到二月蘭存在以後,一些同二月蘭有聯繫的回憶立即湧上心頭。
原來很少想到的或根本沒有想到的事情,現在想到了;原來認為十分平常的瑣
事,現在顯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識到,原來這種十分平凡的野
花竟在我的生命中佔有這樣重要的地位。我自己也有點吃驚了。

5 我回憶的絲縷是從樓旁的小土山開始的。這一座小土山,最初毫無驚人之
處,只不過二三米高,上面長滿了野草。當年歪風狂吹 [2]時,每次「打掃衞
生」,全樓住的人都被召喚出來拔草,不是「綠化」,而是「黃化」。我每次
都在心中暗恨這小山野草之多。後來不知由於甚麼原因,把山堆高了一兩米。
這樣一來,山就頗有一點山勢了。東頭的蒼松,西頭的翠柏,都彷彿恢復了青
春,一年四季,鬱鬱蔥蔥。中間一棵榆樹,從樹齡來看,只能算是松柏的曾孫,
然而也枝幹繁茂,高枝直刺入蔚藍的晴空。

6 東坡的詞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是花們
好像是沒有甚麼悲歡離合。應該開時,它們就開;該消失時,它們就消失。它
們是「縱浪大化中」,一切順其自然,自己無所謂甚麼悲與喜。我的二月蘭就
是這個樣子。

7 然而,人這個萬物之靈卻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歡。這真是多
此一舉,然而沒有法子。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淚眼問花花不語」,
花當然「不語」了。如果花真「語」起來,豈不嚇壞了人!這些道理我十分明
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歡掛到了二月蘭上。

8 當年老祖[3]還活着的時候,每到春天二月蘭開花的時候,她往往拿一把小
鏟,帶一個黑書包,到成片的二月蘭旁青草叢裏去搜挖薺菜。當婉如[4]還活着
的時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蘭正在開花,她離開時,她總穿過左手是二月
蘭的紫霧,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綠煙,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帶到湖對
岸的拐彎處。當小保姆楊瑩還在我家時,她也同小山和二月蘭結上了緣。我曾
套宋詞寫過三句話,「午靜攜侶尋野菜,黃昏抱貓向夕陽,當時只道是尋
常。」我的小貓虎子和咪咪還在世的時候,我也往往在二月蘭叢裏看到她們:
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顯眼。

9 所有這些瑣事都是尋常到不能再尋常了。然而,曾幾何時,到了今天,老
祖和婉如已經永遠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小瑩也回了山東老家。至於虎子和咪咪
也各自遵循貓的規律,不知鑽到了燕園中哪一個幽暗的角落裏,等待死亡的到
來。老祖和婉如的走,把我的心都帶走了,虎子和咪咪我也憶念難忘。如今,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12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中六 / 程度:深)      試卷一 閱讀能力(教師
版)

天地雖寬,陽光雖照樣普照,我卻感到無邊的寂寥與淒涼。回憶這些往事,如
雲如煙,原來是近在眼前,如今卻如蓬萊靈山,可望而不可即了。

10 對於我這樣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蘭一點也無動於衷,照樣自
己開花。今年又是二月蘭開花的大年。在校園裏,眼光所到之處,無不有二月
蘭在。宅旁、籬下、林中、山頭、土坡、湖邊,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團
紫氣,間以白霧,小花開得淋漓盡致,氣勢非凡,紫氣直沖霄漢,連宇宙都彷
彿變成紫色的了。

11 這一切都告訴我,二月蘭是不會變的,世事滄桑,於它如浮雲。然而我卻
是在變的,月月變,年年變。我想以不變應萬變,然而辦不到。我想學習二月
蘭,然而辦不到。不但如此,它還硬把我的記憶牽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時候。
在十年浩劫[5]中,正是在二月蘭開花的時候,我被管制勞動改造。有很長一段
時間,我每天到一個地方去撿破磚碎瓦,還隨時準備着被紅衞兵押解到甚麼地
方去「批鬥」,還要挨上一頓揍,打得鼻青臉腫。可是在磚瓦縫裏二月蘭依然
開放,怡然自得,笑對春風,好像是在嘲笑我。

12 我當時日子實在非常難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成了「不可接觸者」,
幾年沒接到過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個招呼。我雖處人世,實為異類。

13 然而我一回到家裏,老祖、德華[6]她們,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賜十幾元
錢生活費的情況下,殫思竭慮,弄一點好吃的東西,希望能給我增加點營養;
更重要的恐怕還是,希望能給我增添點生趣。婉如和延宗[7]也盡可能地多回家
來。我的小貓憨態可掬,偎依在我的身旁。她們不懂哲學,分不清兩類不同性
質的矛盾。人視我為異類,她們視我為好友,從來沒有表態,要同我劃清界限。
所有這一些極其平常的瑣事,都給我帶來了無量的安慰。窗外儘管千里冰封,
室內卻是暖氣融融。我覺得,在世態炎涼中,還有不炎涼者在。這一點暖氣支
撐着我,走過了人生最艱難的一段路,沒有墮入深澗,一直到今天。

14 我感覺到悲,又感覺到歡。

15 到了今天,天運轉動,否極泰來,不知怎麼一來,我一下子成為「極可接
觸者」。到處聽到的是美好的言詞,到處見到的是和悅的笑容。我從內心裏感
激我這些新老朋友,他們絕對是真誠的。他們鼓勵了我,他們啟發了我。然而,
一回到家裏,雖然德華還在,延宗還在,可我的老祖到哪裏去了呢?我的婉如
到哪裏去了呢?還有我的虎子和咪咪一世到哪裏去了呢?世界雖照樣朗朗,陽
光雖照樣明媚,我卻感覺異樣的寂寞與淒涼。

16 我感覺到歡,又感覺到悲。

17 我年屆耄耋,前面的路有限了。按說我早已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年
齡,應該超脫一點了。然而在離開這個世界以前,我還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
楚,甚麼叫「悲」?甚麼又叫「歡」?是我成為「不可接觸者」時悲呢?還是
成為「極可接觸者」時歡?如果沒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這問題本來是一清二
白的。現在卻是悲歡難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覆。我走上了每天必登臨幾次的
小山,我問蒼松,蒼松不語;我問翠柏,翠柏不答。我問三十多年來親眼目睹
我這些悲歡離合的二月蘭,它也沉默不語,兀自萬朵怒放,笑對春風,紫氣直
沖霄漢。

(季羨林《二月蘭》(節錄))

注釋: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13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中六 / 程度:深)      試卷一 閱讀能力(教師
版)

[1] 大年:農業豐收年。相對小年。
[2] 歪風狂吹:暗指文化大革命,作者當時被列為反革命分子,遭受迫害。
[3] 老祖:作者的嬸母。作者六歲起到濟南投奔叔父,由叔父、嬸母撫養長大。
[4] 婉如:季婉如(1933-1992),作者的女兒。
[5] 十年浩劫:指文化大革命,1966 年至 1976 年由毛澤東發動和領導的政治運
動,文化、教育受輕視,知識分子受到殘酷的凌辱。
[6] 德華:彭德華(1907-1994),作者的妻子。
[7] 延宗:季承(1935- ),作者的兒子。

補充注釋
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語出蘇軾《水調歌頭》。原
詞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 縱浪大化中:語出陶淵明《形影神‧神釋》。大化指宇宙萬物的自然變化,
也指人的生死禍福。這句意思是縱身於大化之中,順其自然。
 淚眼問花花不語:語出歐陽修《蝶戀花》。
 憨態可掬:形容天真傻氣的情態十分明顯。
 耄耋:耄,約八、九十歲。耋,七十歲。泛指年紀很大的人。耄耋 mào
dié,粵音務秩 mou6 dit9。
 悲歡離合總無情:語出蔣捷《虞美人》。

第二篇

1 夏翁,江陰巨族。嘗舟行過市橋,一人擔糞,傾入其舟,濺及翁衣。其人
舊識也,僮輩怒,欲毆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寧肯相犯!」因好語遣
之。及歸,閱債籍,此人乃負三十金無償,欲因以求死。翁為之折券[1]。

2 長洲尤翁開錢典[2]。歲底,聞外哄聲,出視,則鄰人也。司典者前訴曰:
「某將衣質[3]錢,今空手來取,反出詈語,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遜,翁徐
諭之曰:「我知汝意,不過為過新年計耳。此小事,何以爭為?」命檢原質,
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禦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與汝為拜年
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嘿然而去。是夜竟死於他家,涉
訟經年。蓋此人因負債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詐,既不獲,則移於他家耳。或
問尤翁:「何以預知而忍之?」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
則禍立至矣。」人服其識。

(馮夢龍《智囊‧知微》(節錄))

注釋:
[1] 折券:撕毀借據,代表免去債務。
[2] 錢典:當鋪。
[3] 質:以人或財物作抵押。質 zhì,粵音至 dzi3。

補充注釋
遣:打發
司典者:當鋪中負責典當的伙計。
詈語:罵人的說話。詈 lì,粵音利 lei6。
悍然不遜:悍然:蠻橫。不遜:傲慢無禮。
諭:告訴、使人知道,一般用於上級對下級。
得衣帷四五事:衣帷,即惟裳,可指古代朝祭的服裝或下裳,此處泛指衣物;
事,古代衣服的量詞,即現今的「件」。
絮衣:棉衣。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14
中學文憑考試 模擬試卷(121)(中六 / 程度:深)      試卷一 閱讀能力(教師
版)

嘿然:沉默無言的樣子。
加:欺凌。參《論語‧公治長》:「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
人。」
恃:依靠、憑藉。

語譯:馮夢龍《智囊‧知微》(節錄)
1 夏翁是江陰縣的大族人家。有一次坐船經過市橋,有一個人挑着糞,倒進
他的船裏,濺到了夏翁的衣裳。這個人還是夏翁的舊相識,他的僮僕很生氣,
想打他一頓。但是夏翁說:「這只是因為他不知道是我罷了,如果知道是我,
他怎會想冒犯我呢?」然後就用好話把他打發走了。回家後,夏翁翻閱債務賬
冊,原來這個人欠了他們家三十金還沒有償還,想借這件事來求死。夏翁為這
件事把借據撕毀了。

2 長洲的尤翁是開當鋪的。年末,聽到門外有吵鬧聲,出來一看,原來是他的
鄰居。負責典當的伙計上前對尤翁說:「這個人拿衣服來典押借錢,現在卻空
手前來贖取,還要出口罵人,有這種道理嗎?」這個人還是一副橫蠻無禮的樣
子。尤翁慢慢地對他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你不過是為了過新年而打算罷了。
有必要為這種小事爭吵嗎?」隨後命令伙計檢查他原本抵押的物品,清點出來
一共有四、五件衣物。尤翁指着棉衣道:「這件是禦寒不可缺少的。」又指着
長袍說:「這件給你拜年用,其他不是急需的衣物,就可以先留下來。」那人
拿了兩件衣服,默默地離開了。當夜他竟然死在別人的家裏,官司足足打了一
年。原來這個人負債太多,早已服下毒藥,知道尤翁富有,可以成為詐騙對象,
後來不成功,就轉移到別人的家去。有人問尤翁:「為甚麼你事先知道卻忍着
不揭穿?」尤翁說:「凡是別人不講道理、對你橫加欺侮,必定有他所憑藉的
緣由。小事不能忍,災禍便會立刻降臨。」人人都佩服他的見識。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