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閱讀理解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單元 7 閱讀理解工作紙 1

余光中《木棉花》 評分參考
閱讀焦點
余光中《木棉花》一詩描寫了木棉花在清明春暖時驟然齊放的景象,令全城瞬時變得一片嫣紅,
並藉着對飄落的木棉花的想像,表達對身在遠方的「她」含蓄的愛意與思念。本詩與單元 7
導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同樣是抒情詩,徐志摩通過描繪康橋美麗如畫的景物,表達對康橋
生活的誠摯眷戀,抒發雖要別離卻又難以割捨的矛盾之情。

篇章探究

1. 《木棉花》的內容結構可分為兩個層次,試寫出各層次的詩節及其大意。(7 分)

層次 詩節 內容大意
: :

一 描寫 清明(1分) 時節天氣暖和, 全城的木棉花(1


第 1-2 節(1分)
分) 皆驟然齊放的美景。
: :
想像木棉花飄落在「她」的髮上(1分)
,藉此向遠方的「她」

第 3 節(1分) 表達含蓄的愛意與思念(2分)。

考核能力:綜合
配合學習能力:理清層次大意
答案分析:(題、如答案錯誤或漏空,題、可不給予評分)
作者描寫了木棉花在清明春暖時驟然齊放的景象,令全城瞬時變得一片嫣紅,並藉着對飄
落的木棉花的想像,表達對身在遠方的「她」含蓄的愛意與思念。
第一層(第 1 至 2 節)
:作者描寫了木棉花開的範圍之大,數量之多,並寫到木棉花的瞬
間盛開對於全城市景的影響,描摹了木棉花生動的美。
第二層(第 3 節):作者描述自己想像木棉花落在「她」的髮上,又以暖紅的木棉花默默
寄託自己對「她」的思念和關愛。

評分原則:
 先判斷各層次的詩節劃分是否正確,若題、的詩節錯誤,有關部分的內容大意不
給分。
 考生漏空題、,不用評改題、的內容大意。
 題如能準確概括描述內容,給 1 分;能準確指出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給 2 分。每
道分題最高給 3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1 頁,共 10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閱讀理解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2. 根據本詩,判斷以下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答案一個,多選者 0 分。(4 分)
無從
作者在開篇形容清明雨是「醒目的」,目的是: 正確 錯誤
判斷
 說明清明節是提醒木棉花開花的時節。 ○ ● ○

 說明清明雨令人感覺耳目一新,點出時節的變化。 ● ○ ○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能力:賞析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分析:(4 分,每分題 2 分;每題限選答案一個,多選者 0 分。)
 錯誤: 作者在第 1 節寫到清明雨過後,木棉花逐漸甦醒,一下子開滿全城。由此可見
清明節有提醒木棉花開花的寓意,但這跟作者形容清明雨是「醒目的」沒有關
係,故陳述錯誤。
 正確:作者在第 1 節先以醒目的清明雨點題,提示季節的變化更替,並為後文埋下伏
筆,然後在第 2 節談及早春的到來,藉以描述大自然萌發生機的各種景象,故
陳述正確。

3. 作者在第 1 節中以「像太陽無意間說了個笑話/就笑開城南到城北/那一串接一串鑲黑的
紅葩」描寫木棉樹花開的景象,當中抒發了甚麼感情?(2 分)

A 因木棉花開而驚愕 A B C D
B 因木棉花開而感慨 ○ ○ ○ ●
C 對太陽終於出來的喜悅
D 對木棉花盛放的喜愛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能力:賞析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分析:
A 錯誤: 作者在第 1 節描寫清明時節木棉花開的盛景,木棉花的盛開放為全城帶來無限
生機,作者對此感到驚喜而非驚愕,故選項 A 錯誤。
B 錯誤: 第 1 節集中描寫木棉花驟然齊放的美景,作者以「笑話」、「笑開」等詞形容木
棉花盛放,可見作者面對美景時的欣喜之情而非感慨,故選項 B 錯誤。
C 錯誤: 詩人想像木棉花回應太陽的笑話而盛開美麗的花朵,主要的描寫對象是木棉花
而非太陽,故選項 C 錯誤。
D 正確: 作者把木棉花開的景象想像成木棉花聽到太陽的笑話而歡笑,塑造了木棉花活
潑生動的鮮明形象,可見作者對木棉花的喜愛,故選項 D 正確。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2 頁,共 10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閱讀理解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4. 第 1 節中,「烘熟黃昏的街景」是甚麼意思?(2 分)句中的「烘熟」如果以「裝飾」代
替,你認為更合適嗎?為甚麼?(3 分)

 意思:紅豔的木棉花在道旁盛開,火紅的顏色與黃昏暖橘的天色交相輝映,彷彿火焰

在烘烤着街道。(2 分)

 看法:以「裝飾」代替「烘熟」並不更為合適(1 分),「裝飾」雖然表達了木棉花令

街道變得更為美觀,但並不如「烘熟」般能突出木棉花紅豔的顏色,而且失去

木棉花豐富了街景的效果。(2 分)

考核能力:分析、評價
配合學習能力:欣賞詩歌的語言特點
評分原則:
 能準確理解「烘熟黃昏的街景」的意思,最高給 2 分;
 能明確指出以「裝飾」代替「烘熟」非更為合適,給 1 分;
 能詳細說明不合適的原因,最高給 2 分;
 具比較意識。
 定品準則:
- 上品(5 分)
能準確理解「烘熟黃昏的街景」的意思,明確指出以「裝飾」代替「烘熟」非
更為合適,並詳細說明不合適的原因,具比較意識,論說飽滿。
-中品(3-4 分)
尚能理解「烘熟黃昏的街景」的意思,指出以「裝飾」代替「烘熟」非更為合
適,尚能說明不合適的原因,論說尚具條理。
- 下品(0-2 分)
未能準確理解「烘熟黃昏的街景」的意思,未能明確指出以「裝飾」代替「烘
熟」非更為合適,未能說明原因,比較意識薄弱,論說粗疏或冗贅。
(考生須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重錯不
加扣。)

5. 本詩第 2 節中,作者把早春形容為「就亮起台北的千盞紅燈,也怎能擋他得住?」他運用
了甚麼修辭手法?試指出其中一種。
(1 分)又這種修辭手法對內容表達營造了甚麼效果?
試加以說明。(2 分)

 修辭手法: 誇張/反問 (1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3 頁,共 10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閱讀理解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 效果:詩句的意思是即使台北的上千盞紅燈都亮起來,也不能阻擋早春的到來,當中

極言紅燈之多和早春到來的急速。
(2 分)/此句運用了反問來加強句子的否定

語氣,說明早春的來勢迅速,勢不可擋。(2 分)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能力:分析篇章的修辭手法—誇張、反問
答案分析:
 誇張是指用言過其實的說法對表達的事物加以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手法。
 反問是指用疑問形式來表達與確定意思的修辭手法。
評分原則:
 能詳細說明詩句如何運用誇張或反問手法,最高給 2 分。
(考生須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重錯不
加扣。)

6. 作者在最後一節詩中指自己授意木棉花落在「她」的髮上但又不想讓「她」知道,原因何
在?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6 分)

作者希望通過木棉花的落下 (1) 引起「她」的注意(1 分) ,向「她」表達 (2) 單

純美好而又含蓄的思念與愛意(1 分)
。但同時又為表達自己對「她」的感情而感到

○ 慚愧

● 害羞
(3) (2 分)
。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 (4) 藉此委婉地表達自己對「她」含蓄的思
○ 驚惶

○ 後悔

念和愛慕,令感情表達更加真切(2 分)。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能力:賞析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分析:
作者在第 3 節把木棉花當作傳情的信物,通過想像木棉花落在「她」的髮上表達思念之情。
作者沒有直截了當地大膽表白,反而以隱晦的詩句抒寫情感,可見作者的害羞。古今詩人
多愛託事物以寄情,希望對方能夠了解自己的情意,但作者則願「不要跟她講」 ,使「她」
不受作者的驚擾,表現了作者為「她」着想,為「她」多作考慮,使作者的感情愈加誠摰
真切。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4 頁,共 10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閱讀理解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7. 本詩描寫了多處景物,試用自己的文字寫出各景物的特點(答案字數不得多於 20 字)
,並
分辨屬於哪種多感官描寫手法(每道分題可選多於一項)。(14 分)

視覺 聽覺 觸覺
景物 特點
描寫 描寫 描寫

清明雨  令人感覺醒目而又温潤。 ● ○ ●

:

木棉樹 佈 滿 街 道 , 鑲 黑 的 紅 花 ● ○ ○

墜 滿 枝 頭 。
:

鵓鴣 在 野 地 裏 發 出 嘀 嘀 咕 咕 ○ ● ○

的 叫 聲 。
:
另一座
城的木 橘 紅 的 顏 色 使 人 感 覺 暖 ● ○ ●
棉花 烘 烘 。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能力:賞析詩歌的內容、分析詩歌的寫作手法 —多感官描寫
答案分析: (14 分,題2 分;題-文字題 2 分,選擇題每題 2 分,可選多於一個答案,
分題全選對才給分。)
 詩歌第 1 及第 2 節分別提到「醒目的清明雨」及「雨水温潤的木棉花季」,從中可知
清明雨的特點為令人感到醒目和温潤,分別屬於視覺和觸覺描寫。
 詩中第 1 節指「滿街的木棉樹」在清明雨過後一同開花, 「那一串接一串鑲黑的紅葩」
增添了街道的色彩,從中可知木棉樹的特點為佈滿街道,而且枝頭上開滿了紅豔的木
棉花,屬於視覺描寫。
 第 2 節描寫鵓鴣在「野地裏」發出「咕咕又嘀嘀」的「腹語」,從中可知鵓鴣的特點
為發出嘀嘀咕咕的叫聲,屬於聽覺描寫。
 第 3 節形容在「另一座城裏」,「橘紅紅暖烘烘的木棉花下/該有個行人走過」,從中
可知另一座城的木棉花的特點為橘紅色和使人感覺暖烘烘,分別屬於視覺和觸覺描
寫。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5 頁,共 10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閱讀理解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8. 本詩第 3 節反覆出現「也不要跟她講」一句,這對抒發感情有甚麼作用?(4 分)

作者重複說「也不要跟她講」
,目的是強調自己雖然關心思念「她」
,但這份心意不必讓遠

方的「她」知道(2 分),使這份感情顯得含蓄真摯,表現了作者的害羞靦腆(2 分)。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能力:分析詩歌的抒情方法 ── 反覆詠歎
答案分析:
 反覆詠歎是指重複使用某個詞語或句子以加強語氣的抒情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能讓人
感覺到心意深重,情感真摯。
 詩歌最後一節,作者表達思念遠方的「她」,希望借木棉花飄落在「她」的髮上表達
自己的心意,但又不想直接表露自己的愛意,以免驚擾對方,怕被對方知道自己的愛
慕之情,充分表現了作者既含蓄又靦腆的情感。

9. 試分析本詩如何體現音樂美和繪畫美。(6 分)
 音樂美:本詩運用了「咕咕」、
「嘀嘀」
、「橘紅紅」和「暖烘烘」等疊字(1 分),以重

疊的音節模擬聲音、加強節奏,從而增強詩歌的音樂感(2 分)。

 繪畫美:本詩運用的詞藻如「鑲黑的紅葩」、「揮霍顏彩的花童」、「橘紅紅」和「暖紅

紅」等繪聲繪色(1 分)
,具體、傳神地描繪了清明雨後木棉花開、早春到來,

和木棉花落於「她」髮上的豐富動人圖畫,符合「繪畫美」的條件(2 分)。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能力:賞析詩歌的形式美
評分原則:
 能準確指出本詩體現音樂美的部分,給 1 分;
 能詳細說明本詩如何體現音樂美,最高給 2 分;
 能準確指出本詩體現繪畫美的部分,給 1 分;
 能詳細說明本詩如何體現繪畫美,最高給 2 分。
 定品準則:
- 上品(5-6 分)
能準確指出本詩體現音樂美和繪畫美的部分,並詳細說明其如何體現音樂美和
繪畫美,論說飽滿。
- 中品(3-4 分)
尚能指出本詩體現音樂美和繪畫美的部分,尚能說明其如何體現音樂美和繪畫
美,論說尚具條理。
- 下品(0-2 分)
未能指出本詩體現音樂美和繪畫美的部分,未能說明其如何體現音樂美和繪畫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6 頁,共 10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閱讀理解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美,論說粗疏或冗贅。
(考生須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重錯不
加扣。)

10. 綜合全詩,作者眼中的木棉花是怎樣的?他對木棉花寄託了甚麼感情?試說明之。
(5 分)

作者眼中的木棉花是鑲黑的紅色花朵,美麗鮮豔卻不驕傲(1 分),在路邊盛開給人帶來

暖意,提醒人們早春的到來(1 分)。作者欣賞木棉花的美,讚賞它作為早春的使者,將

温暖傳遍全城(2 分),並藉木棉花向遠方的「她」傳達關愛之情(1 分)。

考核能力:綜合
配合學習能力:分析詩歌的主旨
評分原則:
 能準確描述作者眼中木棉花的形象,最高給 2 分;
 能準確理解作者對木棉花的讚賞之情,最高給 2 分;
 能明確指出作者以木棉花傳情,給 1 分。
 定品準則:
- 上品(5 分)
能準確描述作者眼中木棉花的形象,準確理解作者對木棉花的讚賞之情,並明
確指出作者以木棉花傳情,論說簡明扼要。
- 中品(3-4 分)
尚能描述作者眼中木棉花的形象,尚能理解作者對木棉花的讚賞之情,並指出
作者以木棉花傳情,論說尚具條理。
- 下品(0-2 分)
未能描述作者眼中木棉花的形象,未能理解作者對木棉花的讚賞之情,未能指
出作者以木棉花傳情,論說粗疏或冗贅。
(考生須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重錯不
加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7 頁,共 10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閱讀理解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比較閱讀

11. 根據以下節錄自單元 7 導讀《再別康橋》的引文和本文,比較徐志摩對康橋的不捨與余光


中對「她」的思念,兩者在情感表達上有何不同之處?(6 分)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徐志摩《再別康橋》(節錄)

 徐志摩:寫自己對康橋的不捨,感情外露,態度明確。(1 分)他說自己甘心做康河裏

的一條水草,長在康河,永不分離,抒發了對康橋的眷戀。(2 分)

 余光中:寫自己對「她」的思念與愛慕,表達委婉,情感含蓄。
(1 分)他說自己授意

木棉花給「她」送上温暖,但卻不願讓「她」知道,只想默默地付出心意,

抒發了對遠方的「她」含蓄的愛慕和思念。(2 分)
考核能力:比較
配合學習能力:比較作者的思想感情
評分原則:
 能準確理解《再別康橋》中徐志摩情感表達的方式,並結合詩歌內容說明,最高給 3
分;
 能準確理解《木棉花》中余光中情感表達的方式,並結合詩歌內容說明,最高給 3
分;
 如只能分別指出兩文作者情感表達方式的不同之處,最高給 2 分;
 具比較意識。
 定品準則:
- 上品(5-6 分):
能準確理解兩文作者情感表達方式的不同之處,並結合詩歌內容說明,具比較
意識,論述飽滿。
- 中品(3-4 分):
尚能理解兩文作者情感表達方式的不同之處,尚能結合詩歌內容說明,論述具
條理。
- 下品(0-2 分):
未能理解兩文作者情感表達方式的不同之處,亦未能結合詩歌內容說明,比較
意識薄弱,論述冗贅或粗糙。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8 頁,共 10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閱讀理解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考生須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重錯不


加扣。)

12. 細閱以下謝大光《落花枝頭》的引文和本詩,兩文作者對「落花」的看法有何不同?試結
合文章內容說明。(6 分)

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像是這般壯麗,一種內在的美好情操震顫着我的心。昨天,它
也許還在枝頭上為花蕊擋風遮雨,那豔麗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來蜂蝶,傳送花粉,孕
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開始生長了,為了讓果實得到更多的陽光和養料,毫不留戀枝頭
的繁華,毫不誇耀自己的功績,在斜風細雨中翩然飄落。躺在地上,它還翹望枝頭,看到
萌生的果實代替了它原來的位置,依然顯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無憾。它放心
了,卻沒有忘記自己的歸宿。秋風秋雨中,它將自己和樸實的大地融為一體,又在準備滋
養明年的花了。
(謝大光《落花枝頭》(節錄))

謝大光認為「落花」是新生命的標誌(1 分),他描述花瓣在枝頭上為花蕊擋風遮雨,孕

育新生,當植物結果時便落下,不與果實爭奪陽光和養料,而且與大地融為一體,滋養

下一年的花(2 分)
。余光中則視「落花」為他傳情達意的信物(1 分)
,他把自己對遠方

的「她」的思念寄託在落下的花瓣上,希望向「她」表達含蓄的愛意(2 分)。
考核能力:比較
配合學習能力:比較作者的思想感情
評分原則:
 能明確指出兩文作者對「落花」的看法,各給 1 分;
 能具體說明兩文作者對「落花」看法的理據,最高各給 2 分;
 具比較意識。
 定品準則:
- 上品(5-6 分):
能明確指出兩文作者對「落花」的看法,並具體說明兩文作者對「落花」看法
的理據,具比較意識,論述飽滿。
- 中品(3-4 分):
尚能指出兩文作者對「落花」的看法,尚能說明兩文作者對「落花」看法的理
據,論述尚具條理。
- 下品(0-2 分):
未能指出兩文作者對「落花」的看法,亦未能說明兩文作者對「落花」看法的
理據,比較意識薄弱,論述冗贅或粗糙。
(考生須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重
錯不加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9 頁,共 10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閱讀理解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評估學習重點佔分比例表

評估學習重點 題號 佔分比例 得分
1. 能理清層次大意 1 7/68 (10%) /7
2. 能賞析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 2、3、6
12/68 (17%) /12
的思想感情
3. 能欣賞詩歌的語言特點 4 5/68 (7%) /5
4. 能分析詩歌的修辭手法 ──
5 3/68 (4%) /3
誇張、反問
5. 能分析詩歌的寫作手法 —
7 14/68 (22%) /14
多感觀描寫
6. 能分析詩歌的抒情方法 ──
8 4/68 (6%) /4
反覆詠歎
7. 能賞析詩歌的形式美 9 6/68 (9%) /6
8. 能分析詩歌的主旨 10 5/68 (7%) /5
9. 能比較作者的思想感情 11、12 12/68 (18%) /12
總分: /68
評估能力佔分比例表

評估能力 題號 佔分比例 得分
分析 2、3、4、5、6、7、8、9 41/68 (60%) /41
綜合 1、10 12/68 (18%) /12
比較 11、12 12/68 (18%) /12
評價 4 3/68 (4%) /3
總分: /68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10 頁,共 10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