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2

台灣新創生態

關鍵 10 年及展望
Research Report
Picture | unsplash

出版單位
Timo Volz ・

支持單位
發行人的話

自 2011 年《 數 位 時 代 》 啟 動 Meet 創 同合作,期待能對台灣創業生態系提出 則。如果沒有很多敢於創新、顛覆體制


業小聚以來,轉眼已歷經了 11 個寒暑。 深度和廣度兼具的研究觀察。 的決策者,改變不會發生。此外,也感
由於創業小聚這個平台,我們有機會深 謝新創生態系中,創投、加速器、創育
回 想 11 年 前《 數 位 時 代 》 剛 啟 動
入參與台灣創業生態系的推動與發展, 機構、企業和所有熱心的協助者。不論
Meet 創 業 小 聚 時, 台 灣 新 世 代 的 創 業
讓《數位時代》不再只是一個旁觀的媒 是挹注資源或擔任啦啦隊,都帶給台灣
家們彷彿是社會的孤兒,既缺 乏 關 注 ,
體,更是台灣生態系中的一員。 的新創團隊莫大支持。最後,更要感謝
也 缺 乏 資 源 的 協 助。 時 光 荏 苒, 如 今
每 位 辛 苦 的 創 業 者, 縱 使 環 境 逐 漸 友
也因此,除了貼身觀察並報導台灣新創 關 注 創 新 創 業 的 人 已 經 明 顯 增 加, 整
善,創業仍是條艱辛的道路,如果沒有
的發展,我們更覺得有責任將台灣新創 體 大 環 境 也 對 新 創 更 加 友 善。 不 僅 政
陳素蘭 這些對未來懷抱夢想的創業者,不畏挫
生 態 系 10 年 來 的 發 展、 變 化 與 成 長, 府 投 入 了 大 量 資 源 和 政 策 支 持, 台 灣
數位時代 | 執行長 折與阻礙,前仆後繼持續投入,我們不
做一個系統性的研究與整理,為台灣這 創投和產業界挹注的資金也日益增
可能有今日的成果。
段歷程留下一個完整的紀錄,也作為台 加, 各 種 育 成 單 位 和 天 使 導 師 們 也 紛
灣新創邁向下一個階段的重要參考。 紛 加 入 協 助。 此 外, 企 業 也 探 索 出 與 立足現在、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是社
新 創 建 立 連 結 的 方 式, 與 新 創 團 隊 相 會發展必經的過程。誠摯期盼這份研究
於 是, 我 們 找 了 多 年 來 的 重 要 夥 伴
互 合 作, 截 長 補 短。 台 灣 新 創 生 態 系 報告能為台灣新創生態系的發展和變化
── AAMA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共
不 僅 有 了 新 的 活 水, 新 創 的 發 展 更 開 留下紀錄。同時,讓所有曾參與推動台
同 發 起 這 個「 台 灣 新 創 生 態 系 研 究 計
始 和 台 灣 企 業 轉 型 浪 潮 合 流, 讓 新 創 灣新創生態系萌芽的個人與組織,付出
畫 」。Meet 創 業 小 聚 長 期 在 第 一 線 參
生態系發展更加豐富和多元。 的努力能被看見。最後,期許本研究報
與台灣創業團隊與新創生態系的大小
告能成為有力的參考基礎,幫助每位創
事,AAMA 則是台灣成長期創業家最重 感 謝 過 去 10 年 裡, 每 位 勇 敢 的 政 策 決
業者,或有志協助新創的行動者,共同
要的協助者,深入陪伴創業家,對他們 策者。面對新的創業環境,諸多政策沒
構築台灣新創生態系的未來。
有最深刻的觀察和了解。因而,雙方共 有前例可循,甚至需要建立新的遊戲規

■ 發行人的話 | 2
發行人的話

1990 年代,台灣曾經在全球創業生態系 新創社群是新創生態系非常重要的部分, 者,包括政府單位、創育機構、資金提


扮演重要的角色,無論在科技製造、半 任何新創社群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新 供者、企業、學研單位及支持性組織,
導體產業的新創,以及創業投資,都曾 創生態系因為參與者而不同,因此不同 透過協同合作讓改變發生,為台灣新創
是全球關注的焦點。隨著 2000 年產業大 地方的新創生態系也無法複製。一個完 生態系發展建立很好的基礎,並逐漸被
幅西進、網路泡沫、2008 年金融危機, 善的國際化新創生態系至少需要 20 年的 國際市場看見。特別謝謝勇於冒險的一
以及錯失移動網路的機會,台灣幾乎在 發展,台灣過去 10 年新創生態系在創業 群創業者,因為你們一路的堅持及努力,
全 球 新 創 生 態 系 消 失 了。2000 至 2010 者、政府單位、創育機構、資金提供者、 讓台灣的創新創業看到曙光。
年,可以說是台灣新創失落的 10 年。 企業、學硏機構及支持性組織共同努力
展望台灣新創生態系未來的發展,我們
2011 年,我在國際專業事務所服務工作
下取得階段性的成果,但也面臨重要的
需要更多的參與者勇於投入及改變,並 顏漏有
轉折點,因此決定與《數位時代》共同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 | 董事長
近 30 年, 從 中 國 勤 業 眾 信 退 休 回 到 台 融入全球新創生態系,希望此研究報告 AAMA 台北搖籃計畫 | 校長
主持「台灣新創生態系研究計畫」,一
灣,因緣際會擔任《數位時代》創業小 提供一些方向上的參考,為台灣未來新
方面透過資料蒐集分析及訪談重要的關
聚舉辦 Neo Star30 的評審,從中看到台 創生態系的發展貢獻關鍵的力量,創造
係人,總結過去 10 年台灣新創生態系的
灣新創的潛力,也了解到台灣缺乏完善 一個共好的社會。
關鍵變革及發現;另一方面探索台灣新
的新創生態系。基於過去在北京成功推
創生態系未來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因 謝謝《數位時代》總編輯王志仁領導的
動新創社群的經驗,因此在 2012 年,邀
應之道。當深科技、Web3.0、軟硬整合 編輯團隊全力投入完成台灣第一份新創
請《數位時代》發行人詹宏志、社長陳
成為未來新創的主流,新創生態系勢必 生態系研究報告,特別感謝趨勢觀察家
素蘭,共同發起成立 AAMA 台北搖籃計
面臨調整。此外,台灣新創生態系的國 簡立峰擔任此份研究報告的總顧問,分
畫,一個協助邁入成長期創業者的共學
際化,意味著台灣新創市場必須透過連 享 他 過 去 10 年 對 台 灣 新 創 的 觀 察 及 洞
平台。因此我參與了台灣新創生態系過
結及整合,融入全球的新創生態系。 見。最後感謝每一位接受採訪的參與者,
去 10 年的發展,同時見證台灣從新創沙
分享經驗及觀點,以及國發會對此研究
漠逐步邁向雨林的過程。 感 謝 過 去 10 年 台 灣 新 創 生 態 系 的 參 與
報告的支持。

■ 發行人的話 | 3
發行人的話 2
Contents

目錄 4
研究緣起 5
引言:十年一刻的台灣新創地景變遷 6
本研究 9 大重要發現 8
一張圖表,看懂台灣 10 年新創圈 50 件大事 11
台灣重點新創公司募資與 IPO 進度 13
台灣新創生態如何演變 14
走過 10 多年低谷,6 個關鍵變革讓新創生態重開機 15
關鍵變革 1:政府角色轉型 17
關鍵變革 2:中介機構促成開放式創新 23
關鍵變革 3:資金量能回流與拓展 28
關鍵變革 4:企業參與新創成為趨勢 34
關鍵變革 5:國際鏈結的探索與深化 38
關鍵變革 6:新創再循環,驅動生態改變 42
新創代表模式與未來趨勢 45
台灣新創代表領域 46
軟體服務新創模式的共同特徵 47
前瞻趨勢 61
結語:台灣新創生態系成形之路與未來挑戰 67
研究方法 68
受訪名單 69
資料來源 70
調查團隊 71
研究緣起
朋友、家人和傻瓜之外
王志仁 數位時代 | 總編輯

新 創 事 業 要 蓬 勃 發 展, 除 了 新 創 公 這 樣 的 過 程 可 能 得 重 複 好 多 次, 即 以網路服務和軟體為主 : 半導體和 自 2011 年後在台灣的風起雲湧,也


司 自 己 努 力, 它 所 身 處 的 環 境, 起 使 不 是 按 順 序 每 一 步 都 走 過, 也 可 資 通 訊 等 硬 體 產 業, 在 台 灣 已 有 多 催 生 各 種 生 態 服 務 的 發 展, 彼 此 相
到 什 麼 作 用、 可 以 提 供 什 麼 樣 的 幫 能 加 入 新 的 步 驟, 像 是 去 拜 訪 客 戶 年 歷 史 和 規 模, 也 產 生 多 家 世 界 級 輔相成。
助?這是本項研究關心的主題。 爭 取 訂 單 回 來, 或 者 因 業 務 起 飛 而 影 響 力 企 業。 這 些 領 域 仍 不 斷 有 新
商 模 存 在 指 數 型 成 長 的 可 能: 高 風
必 須 增 設 多 地 甚 至 海 外 辦 公 室, 或 公 司 出 現, 但 多 半 先 以 事 業 部 的 形
傳 統 有「 朋 友、 家 人 和 傻 瓜 」 險 背 後 要 有 高 報 酬 的 期 待, 對 提 供
者產品商模不行,必須砍掉重來。 式 存 在 於 各 公 司, 後 再 獨 立 成 為 公
(Friends, Family, and Fools) 的 服 務 的 生 態 各 個 環 節, 才 具 有 持 續
司;或者一開始雖以獨立公司存在,
「3F」 說 法, 意 思 是 當 一 個 點 子 要 這 一 切, 必 須 由 創 業 者 和 新 創 團 隊 投 入 的 吸 引 力。 雖 然 初 期 有 不 少 服
但主要股東是原公司或行業內公
變 成 一 項 創 業 題 目 時, 最 先 也 最 可 親 身 經 歷, 但 這 一 切, 不 可 能 只 靠 務提供者是以無償非營利的方式運
司, 籌 資 和 發 展 過 程 所 需 資 源 從 內
能 得 到 的 協 助, 特 別 是 資 金 方 面, 創 業 者 和 新 創 團 隊 親 為。 就 像 一 顆 作, 但 要 往 下 滾 動 並 完 善 生 態, 被
部 或 特 定 管 道 內 取 得, 與 外 界 生 態
主要來自這三者。但這只是剛開始, 種 子 放 到 土 裡, 能 不 能 發 芽 成 長, 服 務 的 新 創 是 否 財 務 順 利 出 場( 被
鮮有交集。這類新公司一般稱為「供
接下來呢? 和 土 壤、 氣 候、 季 節, 以 及 是 否 適 收 購、 股 票 上 市 ), 仍 是 衡 量 成 功
應 鏈 題 目 」, 並 不 在 本 次 研 究 範 疇
時澆水施肥都有關係。 的 重 要 指 標。 因 此, 社 會 企 業 和 以
創 業 者 需 要 找 人 組 成 團 隊、 找 辦 公 內。 但 近 年 大 企 業 除 了 自 行 發 展 新
接 專 案 為 主 的 企 業, 暫 時 不 在 本 次
室 準 備 工 作、 想 好 公 司 名 稱 設 計 同 樣 的 種 子, 放 到 沙 漠 和 雨 林, 會 事 業 成 立 新 公 司 外, 也 增 加 設 立
研 究 範 疇 中; 但 當 日 後 新 創 生 態 更
Logo 去註冊登記、構思市場定位和 有 不 同 結 果。 物 種 的 多 樣 性 構 成 生 「企業創投」(Corporate Venture
成熟,這兩類企業也可能受益。
商 業 模 式、 設 想 目 標 市 場 和 客 戶、 態, 生 態 則 協 助 物 種 繁 衍。 在 本 項 Capital, CVC) 和「 企 業 垂 直 加 速
研 發 產 品 或 服 務 雛 型。 然 後, 付 諸 研 究 開 始 前, 我 們 看 到 新 創 公 司 和 器 」 這 兩 種 管 道, 來 對 接 外 部 的 新 創 業, 始 於 熱 情, 接 下 來 是 一 連 串
行 動。 再 來, 準 備 好 簡 報 和 一 套 像 新 創 生 態 系 也 存 在 類 似 關 係, 並 從 創 能 量, 這 兩 件 事 也 成 為 新 創 生 態 的 問 題 與 解 題, 就 像 考 試。 以 前 是
樣的衣服,開始去找 3F 以外的真正 2011 年之後開始清晰。 的一部分,並涵蓋在本次研究當中。 把 所 有 答 案 記 在 腦 子 裡, 碰 到 不 會
投 資 者, 因 為 看 到 商 業 機 會 和 投 資 的 跳 過 去 或 臨 場 發 揮, 一 切 靠 自
研 究 所 對 應 的 新 創 公 司, 並 非 泛 指 網路服務和軟體業在台灣的規模和
價 值, 而 寫 下 第 一 張 支 票。 在 那 之 己。 如 今 生 態 圈 把 考 試 變 成 Open
新成立的公司,而是和新科技有關, 基 礎 仍 小, 缺 少 同 類 大 企 業 內 部 支
前 創 業 者 還 得 先 想 好 股 權 結 構, 包 Book,不會的題目仍有,重點是找
且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持, 相 對 風 險 高, 從 籌 資 到 發 展 過
含自己和團隊占多少。 到有答案的那本書。
程 更 倚 賴 外 部 資 源 協 助。 這 類 新 創

■ 研究緣起 | 朋友、家人和傻瓜之外| 5
引言:十年一刻的台灣新創地景變遷

歷經多年蓄力,台灣新創生態系正準備迸發力量, 創新的正向循環,孕育出走向國際的新創團隊。 團隊,自 2010 年以來歷經的變化。回首來時路,


新創團隊也開始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2021 年, 當新創面臨挑戰與成長難題,新創生態系也成為 歸納整體生態系的獨特樣貌和現在進行式的變遷,
沛星互動科技(Appier)赴日上市,獲得可觀的市 最強大的後盾。各地的自然生態系,都有其獨一 最後站穩腳步,共同迎向未來的機會和挑戰。本研
場估值,成為台灣第一家新創獨角獸;同年 91APP 無二的風貌,與在地環境條件、物種特性息息相 究報告分為兩大部分:生態系篇,從六大關鍵現象
於台灣櫃買中心掛牌,成為台灣第一家上市的 SaaS 關,新創生態系也是如此。美國矽谷令人稱羨的 輔以專家觀點,考察台灣新創生態系重要的發展軌
(軟體即服務)公司。2022 年,睿能創意(Gogoro) 蓬勃新創生態系,一度在全球興起「複製矽谷」 跡與課題;新創與趨勢篇,透過指標領域和產業關
正式於美國 Nasdaq 交易所上市,大大提升台灣新 的風潮,但時間過去,證明任何生態系的成功經 鍵字,整理台灣具代表性的新創模式,並展望未來
創於全球市場的曝光度。與此同時,各領域的台灣 驗都無法完全複製。 的前瞻趨勢。
新創,愈來愈獲得國際上的關注。展望未來,包含
2010 年以來,台灣新創生態系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開 改變 1:新創生態系制度開始因地制宜
玩美移動在內,多家指標新創已宣布準備在可預見
拓歷程,從民間到政府,企業到學研單位,不同領
的未來陸續上市。 2020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研究拍賣理論及市場創
域的關鍵角色,戮力推動創新創業文化,活絡資源,
新創固然才是生態系主角,然而,人才、資金、技 也合作共創,逐漸走出自己的路,一步步建立台灣 新的經濟學家 Paul R. Milgrom 和 Robert B.Wilson

術、文化等條件越充沛的新創生態系,往往能造就 的獨特經驗和模式。各界 10 多年來的努力,事實 獲 得, 反 映 了 市 場 設 計 理 論(Market Design

上並未獲得應得的關注和考察。面對變動的未來, Theory)更進一步獲得經濟學界重視。市場設計理

除了參考他人的成功經驗,我們更應當探討的台灣 論認為,市場並非如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所言,純粹

在地發展歷程,尋找屬於台灣的未來解答。 以「看不見的手」的供需原則來決定——市場需要
設計出一套幫助交易有效進行的制度。此外,制度
那麼,台灣新創生態系的特色是什麼?如何從 2010 創新的力量時常來自市場之外,未必會在交易過程
年的貧瘠狀態,累積豐沛的創新能量?逐漸站穩腳 中自然而然出現。綜觀全世界的新創生態系,都依
步,邁向國際的台灣新創團隊,又正面臨哪些機 據其不同的社會及市場特徵,發展其獨特的制度。
會與挑戰?為了探究這些問題,《數位時代》與 即使是號稱市場至上的美國矽谷,也經歷了創投模
AAMA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共同主持「台灣新 式的多次創新,和加速器等組織型態的發明,大大
創生態系研究計畫」,考察台灣新創生態系及新創 提高整體新創生態系的效率。

■ 引言|十年一刻的台灣新創地景變遷| 6
此外,市場除了流通資源,社群與文化也相當重要。 網路連結與開放性的文化和資訊交流。因此,創新 業加速器及創育機構,成功扮演協調者角色,同樣
Techstars 聯 合 創 辦 人 Brad Feld 和 資 深 總 監 Ian 與創業雖長期被視為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但缺乏 功不可沒。
Hathaway 在《新創社群之道》一書中區分了「新 適當的社群與生態,並非一蹴可幾。這樣的發展困
創社群」(Startup Community)與「創業生態系」 境,需要新的社群連結型態,以及能妥當適配社群 生態改變後的下一步怎麼走?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兩項互相關聯, 文化與產業生態的「制度型態」。 相較於美國矽谷快速迭代的創業氛圍,使得矽谷生
卻不盡相同的概念。他們認為新創社群是創業生態 態系由連續創業家以及追逐風險報酬的投資者所構
本研究報告將指出,台灣新創生態系 10 多年來逐
系的核心,由信任網路組成,並由創業者領導,是 成;或以色列由政府高度主導,引導創投及跨國資
步茁壯的歷程中,具文化認同的新創社群,經由摸
「一群人透過互動、態度、興趣、目標、使命感、 金投入新創。台灣的新創生態系,呈現公私部門並
索與建立非正式的社群連結,一步步投入制度引
共同身分、夥伴關係、集體責任、地方管理、從根 行,以社群為基礎,鼓勵創新創業文化的特徵。
進、創新、建置,與同一時間摸索出路的新創團隊
本上致力幫助創業者成功」的群體。
發展,互為因果、交互作用。隨著生態網路浮現, 以社群和創業文化驅動的生態系特徵,雖然幫助台
另一方面,創業生態系則環繞著新創社群發展,和 各方行動者逐漸加入,社群與生態系也持續尋求適 灣度過了多年來的資源困境,點燃新創火苗,卻也
社群一樣重要,然而成功關鍵在於能否與位處核心 配,促使從民間到政府,都經歷一番轉型與創新。 可能有其限制。當台灣新創生態系走向下一個階
的新創社群達到適配。這是因為,創新創業是發生 段,面臨完善資本市場、增進國際能見度等課題,
其中,專業化中介機構的出現是構建社群網路的
於複雜系統中,具高度不確定性的活動。新創社群 單靠在地社群的凝聚力並不足夠。除了期待更多指
重要推手。由於 2010 年整體大環境的資源匱乏,
透過信任、認同與非正式規範,以人際網路運作, 標性台灣新創走向國際,幫助台灣新創爭取曝光,
第一批出現的「生態系服務提供者」,成為重要
比階層、中心化的組織,更能活用生態系資源,促 人才、資金、技術等因子的加速流動,愈加重要。
節點,與新創團隊之間形成相對緊密的網路。這
發創新。 對此,不僅需要更多專業的中介機構,也需要更加
樣的連結,背後未必由投資動機驅動,許多單位
一個具備良好效率的市場,需透過市場以外的力 常可見非營利的動機,以及推動台灣新創發展的 開放的制度環境,推動資源的活絡。而隨著台灣新

量,進行制度設計與創新;同時,創業生態系統的 使命感——在台灣新創生態系尚未出現明顯資金 創生態系逐步發展,台灣新創能否更迭換代,創造

成功關鍵,是讓具文化認同,由創業者領導的新創 循環之前,構成關鍵的原動力。台灣指標性的新 再次循環,甚至開始領導新創社群發展,也成為台

社群,能與生態系統達到適配——上述兩項觀點, 創團隊,雖然未必全然依靠生態系提供資源,在 灣新創生態系邁步向前的重要課題。

有助於我們理解台灣新創生態系的特徵與發展。 關鍵時刻常獲得來自生態系的幫助,也大多維持
與相關網路一定程度的聯繫。
改變 2:多方參與的台灣新創社群網路
2010 年以來,台灣新創生態系的各項重要轉型,也
台灣一直是社群連結相當緊密的社會,也大大影響 大多由社群網路中,透過具前瞻視野的關鍵人物、
著過去以中小企業型態為主的創業活動。然而,創 單位的對接所促成。例如,《創業拔萃方案》以降,
新 企 業(Innovation-Driven Enterprise,IDE) 和 政府各部會強化與民間社群協力,引入新觀念及做
中小企業(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ME) 法的各項政策。而台灣大型企業投入新創領域,雖
大不相同,也與過往台灣所擅長,重視供應鏈上下 有其自身面臨發展瓶頸的原因,從中穿針引線的企
游關係的資通訊產業有所差異。創新企業,更強調

■ 引言| 十年一刻的台灣新創地景變遷| 7
本研究 9 大重要發現

1 公私協力推動政府角色轉型,
資源統籌及銜接機制仍待確立

2014 年左右,以《創業拔萃方案》為重要
2 中介機構促成開放式創新,
探索永續經營可能

由 於 台 灣 新 創 環 境 尚 處 於 發 展 初 期, 市
3 企業參與新創成為趨勢,
媒合只是起點

台灣企業近年來大多面臨市場飽和與數位
分水嶺,「創新創業發展」開始被納入台 場 條 件 並 不 完 備, 常 態 性 協 助 媒 合 對 接 轉型課題,開始尋求與新創合作,以外部
灣政府跨部會的整體政策方向。除了各部 人 才 、 資 金、 技 術 等 資 源, 輔 導 新 創 成 創新引入活水。企業參與新創現象在 2015
會投入大量資源,創業育成、科技政策等 長 的「 中 介 機 構 」, 在 2 0 1 0 年 後 成 為 年後愈加顯著,並以加速器及投資新創為
既有政策體系,亦出現整合及轉化。 新創 常 見 的 機 構 型 態, 並 逐 漸 專 業 化。 新 創 主流。企業加速器由於成本較低且可近距
法規環境方面,2017 年後,陸續在產學鏈 加速器於 2 0 1 8 年前後,出現設立高峰, 離與新創互動,在 2016 年後蔚為顯學,目
結、人才延攬、新創募資等領域有較為密集 並與企業參與新創趨勢合流;另一方面, 前占總體加速器總數約 40 ~ 50%,並以委
的修法成果。此外,政府於新創生態系中 以 非 營 利 模 式 運 作 的 一 類 創 育 機 構, 更 外經營為常見模式。台灣企業投資科技新
並非如過往大型經建計畫般全面主導發展, 構 成 台 灣 新 創 生 態 系 的 一 項 特 色, 其 共 創,則從 2015 年後較為密集出現,大多為
而是以推動創業聚落,或引導市場資金共同 同 點 是 不 參 與 新 創 投 資, 並 擁 有 豐 厚 的 策略性投資。形態上仍以直接投資為主流,
投資新創等方式,轉型為媒合與引導角色。 人 脈 網 路 及 導 師 資 源 。 展 會 活 動、 公 協 投資外部創投或成立企業創投等形式,仍
民間行動者於相關政策研擬及執行過程, 會、 法 務 會 計 單 位 等 支 持 性 組 織 也 陸 續 有相當發展空間。
皆相當程度參與其中,共同形成公私協力 投 入, 發 展 出 多 元 緊 密 的 新 創 社 群, 並
的新關係。 創造常態性的交流。 新創與企業的合作是促成產業創新的契機,
然而,企業參與新創牽涉到企業自身的長
台灣至今仍舊未有統籌新創事務的常設機 在台灣企業數位轉型的大趨勢下,中介 期轉型,媒合往往只是起點。企業與新創
關,政策上對新創輔導對象的定義也並未統 機 構 有 機 會 以 第 三 方 角 色, 建 立 企 業 之間存在不小鴻溝,雙方在公司型態和組
一。未來應建立更全面、目標明確的政策 與新創的合作契機,推動開放式創新。 織文化上都有極大差異,合作過程需持續磨
統籌機制,並從新創發展歷程角度,聚焦 然而,中介機構若要永續發展,仍需針 合。此外,企業也需調整內部決策機制並梳
於階段轉換成效,而非純以總量作為指標。 對合作對象的核心需求,尋找適合的長 理經營策略。企業參與新創無法一步到位,
同時,應強化政府各部會上下游資源之間, 期 經 營 模 式。 經 營 視 野 也 應 當 全 球 布 應分階段逐步深化,第三方顧問與協調者
乃至政府與民間資源的銜接和分工。 局,才能吸引到各國的優秀團隊。 的適時協助,能使過程事半功倍。

■ 本研究 9 大重要發現| 8
4 多元資金量能回流,擴大國
際參與專業分工是下一關鍵

相 較 於 2010 年 前 後 的 低 谷, 台 灣 新 創
生 態 系 的 資 金 環 境 已 相 對 獲 得 改 善。 早
5 新創啟動海外拓展,
國際鏈結基礎工程有待深化

2010 ~ 2014 年間,是海外創新創業模式引


進台灣的時期。2014 年後,各部會開始將
6 新創再循環,
驅動生態加速迭代

台灣新創在資金、經驗上都陸續出現世代
傳承的再循環現象。第一代的「老創」進
期 投 資 方 面: 除 了 創 投 的 早 期 投 資 比 例 國際鏈結列為政策目標,民間生態系也逐漸 入成長期後,開始與下一代台灣早期新創
明 顯 提 高, 國 發 基 金 透 過 創 業 天 使 方 案 往國際拓展。 2018 年左右,生態系出現建 進行投資與合作。由於多屬策略性合作及
等政策管道,也有效引入可觀資金。 資 立台灣新創生態系品牌,爭取國際曝光的呼 投資,老創往往更能提供下一代新創合適
金 來 源 也 逐 漸 多 元, 受 惠 於 法 規 放 寬, 聲。不僅國發會提出 Startup Island TAIWAN 的 商 業 建 議, 甚 至 是 國 際 市 場 的 落 地 經
2016 年後台灣創投產業獲得來自證券、 國家新創品牌計畫 ,民間單位也持續探索在 驗,為合作大大加值。此外,生態系中成
金 控 、 商 業 銀 行 等 金 融 部 門 資 金 挹 注。 區域內的角色。 功的創業家也大多積極參與社群,並出現
企業資金則透過直接投資及成立企業創 連續創業家,促成整體創業環境經驗的累
新創方面,2010 年之後出現的台灣新創,
投, 參 與 新 創 投 資, 天 使 投 資、 私 募 基 積和成熟。
於 2014 ~ 2015 年,開始進入國際拓展期,
金 等 投 資 者 也陸續浮現。
使新創出海議題浮上檯面。台灣新創出海, 然而台灣新創生態系中,經歷過完整創業
然而,台灣新創生態系仍尚未真正整合入 普遍面臨海外市場落地與當地文化適應等問 階段的創業者數量仍相當不足。究其原因,
全球投資者的視野中,有待吸引更多國際 題。 除了取得資金,新創應當建立有效的跨 在於台灣新創整體迭代速度仍不足夠快
參與。國際資金投入台灣新創生態系,目 國網路並調整組織文化,其中,海外或具國 速,甚至不少新創團隊選擇轉為以專案模
前大多限於個別新創募資案例。國際創投 際視野投資者的牽線,往往能帶來助益。 式經營,喪失進一步成長的動機。若要加
或 基 金 進 駐 台 灣 長 期 運 作 者, 仍 屈 指 可 快整體迭代速度,除了建立勇於失敗的創
深化國際鏈結是漫長的基礎工程,應當聚焦
數。 此 外, 隨 著 資 金 量 能 回 流, 如 何 進 業文化,制度設計上,則應當鼓勵新創團
於改善環境條件,以吸引國外技術、資金、
一步確保各階段的資金不中斷,並促使資 隊以合併、收購等方式進行退出,而非只
人才,避免過度依賴特定短期計畫。此外,
金提供者之間專業分工、相互銜接,成為 以上市為最終目標。搭配金融顧問等模式
政府及民間皆應持續投入資料及素材轉譯工
新的課題。 的引入,有助於加快整體新創環境的新陳
作,建立國家新創品牌的國際行銷策略。
代謝速度。

■ 本研究 9 大重要發現| 9
7 不同產業發展路徑各異,尋找
合適的國際化之路是共同關鍵

2015 年後,台灣持續熱門的新創產業關鍵字包
含:電子商務、區塊鏈、人工智慧、交通科技、
8 深科技新創與
變遷中的創業者圖像

科技新創團隊的性質,已較 2010 年代初


期 更 具 技 術 深 度。 一 方 面, 著 眼 前 瞻 技
9 生態系國際化成為
下一階段的機會與挑戰

台 灣 新 創 生 態 系 已 然 成 型, 相 關 生 態 系
角 色 陸 續 到 位, 新 創 也 與 台 灣 經 濟 發 展
物聯網、行銷科技、智慧醫療等。雖然政府在不 術 突 破 的 深 科 技 新 創, 在 全 球 範 圍 內 蔚 重 要 議 題 緊 密 扣 連。 台 灣 新 創 生 態 系 呈
同時間點提供支持,各產業發展路徑上,新創與 為 主 流, 台 灣 也 出 現 明 顯 趨 勢。 深 科 技 現 公 私 部 門 並 行, 以 社 群 為 基 礎, 鼓 勵
生態系往往走在政府前面。此外,台灣新創生態 新創的發展軌跡未必吻合傳統新創快速 創 新 創 業 文 化 的 特 徵, 社 群 及 資 源 網 路
系在許多產業上最初與國際同步,但後續發展則 募 資 擴 張 的 模 式, 更 需 要 長 期 投 資, 並 的 變 遷, 與 新 創 發 展 相 輔 相 成。 隨 著 全
結局不一。顯示台灣掌握趨勢不落人後,相關資 能 承 受 市 場 與 研 發 雙 重 風 險。 學 研 單 位 球 市 場 重 組 及 新 技 術 出 現, 數 家 台 灣 指
源條件卻未必能使新創團隊把握機會窗口。 與 政 府 計 劃 對 於 深 科 技 新 創 的 發 展, 將 標性新創也正準備進入上市及國際發展
扮 演 更 加 重 要 角 色。 此 外, 區 塊 鏈 等 深 階 段, 台 灣 新 創 生 態 系 正 處 於 難 得 的 機
以「軟體服務」及「軟硬整合」粗略劃分台灣成
科 技, 並 不 只 作 為 創 業 題 材, 也 可 能 回 會窗口。
功新創採取的商業模式,可發現雖然不同商業模
頭 改 變 新 創 生 態 系 的 運 作 方 式, 例 如 以
式對應的核心命題有所差異,尋找適合自身領域 然 而 ,如 何 讓 生 態 系 本 身 進 一 步 國 際 化 ,
Web 3.0 技 術 為 基 礎 的 募 資 方 法, 和 過
的國際化道路,卻是共同的成功關鍵。軟體服務 構 成 下 一 階 段 的 機 會 與 挑 戰。 新 創 生 態
往 有 明 顯 不 同, 也 促 使 包 含 投 資 者 在 內
新創由於開發與營運較不受時空限制,「立足台 系 的 國 際 化, 意 味 台 灣 要 能 多 面 向 鑲 嵌
的新創生態系發生轉變。
灣、放眼全球」的發展模式成為可能。 團隊應打 入 全 球 新 創 地 景 中。 除 了 指 標 新 創 驅 動
造國際化團隊文化,並及早進行海外探路,尋求 另一方面,台灣新創團隊的年齡分布,轉 的 國 際 曝 光, 更 涉 及 新 創 團 隊 和 生 態 系
當地可能的合作對像。軟硬整合新創則應善用台 變為以 31 ~ 45 歲為大宗,揮別過去學生 各 角 色 的 改 變, 需 要 從 法 規 制 度、 語 言
灣硬體優勢,以全球布局方式掌握利基市場。同 創業的刻板印象,且大多具有深厚工作經 環 境 、團 隊 思 維 等 多 面 向 投 入 環 境 改 革 ,
時藉由發展國際關鍵客戶合作或建立策略聯盟等 驗。如何鼓勵大器晚成的成熟創業者投入 才能放大效果,驅動生態系再次轉型。
方式,快速切入既有產業體系,推動市場變革 。 創新創業,甚至是大企業的內部創業,成
為台灣新創生態系未來的重要課題。

■ 本研究 9 大重要發現| 10
一張圖表,看懂台灣 10 年新創圈 50 件大事

創業台灣計畫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 創業拔萃方案 台灣新創競技場(TSS)


政府 啟動 成立
大學校院創新創業扎根計畫

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
金啟動

資金提供者 本善創投基金成立 心元資本成立

台灣矽谷科技基金成立

AppWorks(之初加速器)成立 AAMA 台北搖籃計畫成立


台灣雲谷雲豹育成計畫啟動
創育機構 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暨 三創育成成立
專利開發策略中心成立 Garage+ 實體空間開幕

企業 佳世達成立創投部門 緯創成立緯創新創整合
中心(IIC)

Meet 創業小聚成立 KPMG 安侯建業成立「 新創


企業服務團隊」
學研單位及
支持性組織 ALPHA Camp 成立

首屆 Meet Taipei 舉辦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 一張圖表,看懂台灣 10 年新創圈 50 件大事 | 11
林口新創園成立 亞灣新創園開幕

國家新創品牌 Startup NEXT BIG 新創明日之星計畫


Island TAIWAN 成立
亞洲・矽谷方案 《 科技基本法 》修正 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TA) 《 產業創新條例 》修正
政府 成立
台北創新中心(CIT)成立
創業天使投資方案正式啟動

台杉投資成立

資金提供者 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基金成立

識富天使會成立

SOSV-MOX 進駐台灣 緯創與時代基金會合作 國際創投 500 Startups x


創育機構 台大創創加速器成立 Sparklabs Taipei 成立
成立育成空間 Wistron TTA 在台加速器成立
StarFab 加速器成立 Lab@ Garage+

中華電信成立中華電信 5G 華碩與矽谷創投公司 比翼資本和秀傳醫院合


加速器 Fenox Venture Capital 合 作成立比翼秀傳聯名基
企業 作,設置 5,000 萬美元的 金和加速器 高通台灣創新中心成立
研華 WISE-PaaS 工業物聯
網平台成立 創投基金
微軟新創加速器成立

第一屆
InnoVEX
學研單位及 開辦
支持性組織

Appier 於日本上市 Gogoro 於美國 Nasdaq


新創里程碑 上市
91APP 於台灣上市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 一張圖表,看懂台灣 10 年新創圈 50 件大事| 12
台灣重點新創公司募資與 IPO 進度

A 輪以上 + B 輪 C 輪 + D輪 pre-IPO IPO

註:相關募資階段以媒體公開資料為準。由於各產業領
域及新創團隊成長曲線不同,且部分募資案並未公開,
本表僅以公開募資階段作為參考,不必然反映各公司實
際的發展階段。

■ 台灣重點新創公司募資與 IPO 進度| 13


台灣新創生態如何演變

台灣新創生態系從無到有,不僅構建初具雛形的資源網路,幫助新創團隊成長,同時也改變整體環
境,營造具台灣特色的創新創業文化。台灣的新創生態系,從 2010 年至今歷經了哪些重大變化?
此篇彙整政府轉型、中介機構專業化、資金量能回流、國際鏈結深化、企業參與新創、新創再循環
等六大關鍵現象,輔以專家觀點,勾勒重要的發展軌跡與課題。

Picture | unsplash ・ Andreas Brücker

| 14
走過 10 多年低谷,6 個關鍵變革讓新創生態重開機
台灣對中國投資總額歷年變化 也參與營造台灣的創業文化,進行創業行動推廣、政策倡
1990 年代,台灣曾經歷一波科技創業 議等工作。後續,企業等各方行動者陸續投入,台灣新創
浪 潮, 以 科 學 園 區 模 式 為 代 表 的 產 業 14M
生態系,從民間到政府經歷了一番制度轉化與創新。展望
聚落,吸引海外人才回流投入半導體、 12M 未來,台灣新創嶄露頭角之際,能否開始領導新創社群發
面 板 等 新 興 產 業, 後 續 發 展 出 世 界 上 10M 展,促成生態系再循環,最終走向國際,也成為下一步發
舉 足 輕 重 的 科 技 產 業 鏈。 然 而,2000 8M 展的重要課題。
年 網 路 泡 沫 之 後, 台 灣 並 未 跟 上 全 球

(單位:千美元)
台灣新創生態系在過去 10 年逐步成形,各自有其發展脈
6M

網 路 創 業 的 新 風 潮, 僅 有 少 數 零 星 的
4M

絡。報告中,將台灣新創生態系依據屬性分為六大角色作
創業案例。接著在 2008 年金融海嘯的
2M

為理解基礎。各大角色可再細分為不同行動者,生態系核
再次衝擊下,2010 年前後,成為台灣
0M

心則是新創企業(Startup)。生態系中的不同角色相互交
科 技 新 創 發 展 前 所 未 有 的 低 谷 期。 首

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資料來源: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織、演進,新創團隊可能在不同時間點與生態系各部分互
先, 人 才 及 資 金 快 速 外 流, 並 以 西 進
動,但不必然會全部發生關係。研究報告綜合受訪者觀點
中國為主。
即使環境一片荒蕪,台灣新創生態系網路仍從 2010 年開 與文獻分析,整理出這些生態系角色互動,所形成的六大
台灣對中國投資總額在 2010 年達到最 始,在有志者的努力下逐步萌芽、浮現。參與早期發展的 關鍵現象及重大議題。
高 峰, 達 到 146 億 美 元, 國 人 赴 中 國 受訪者,大多會提到草創時期,來自非正式連結甚至校友
工 作 人 數 的 高 峰, 則 在 2012 ~ 2013 連結,所提供的諸多資源。和矽谷發展成熟,以投資驅動
的天使(Angel)模式不同,台灣新創生態系在當時不僅 新創生態系要角
年達到高峰,共達 43 萬人,約占總海
外 地 區 工 作 人 數 的 60 %。 外 流 現 象, 高風險,更難有「高報酬」的預期。早期動能多半來自於
政府 企業
進一步導致台灣新創生態系的資源真 社群網路本身的強連結,以及對於新創文化與理念的認
空。 中 華 開 發 創 新 加 速 基 金 總 經 理 郭 同,行動者在沒有合理報酬預期,甚至沒有任何生態系圖
天使投資 ■ ■育成中心

像的情況下,分別投入不同生態系節點的創建。 資金 新創企業 創育
大經回憶到,2010 年左右,台灣的大 創投 ■
提供者 機構
■ 加速器
STARTUP
氛 圍 是 一 方 面 不 斷 感 受 到「 新 創 找 不 群募 ■ ■ 社群與課程

2014 ~ 2015 年,中介機構及生態系服務節點陸續出現,


到 錢 」, 另 一 方 面「 去 中 國 投 資 」 成
彼此的連結也日益縝密,政府也大約在此時將新創發展納 媒體 支持性 學研
為 風 潮。 台 灣 資 金 動 能 不 足 的 情 況, 組織 單位

入整體政策方針。相關節點既「媒合資源」也「建構社群 法務與會計 ■

至少持續到 2015 年,成為限制台灣新 展會與活動


與文化」:一方面幫助新創團隊成長及取得資源,一方面

共同工作空間
創發展的緊箍咒。

■ 走過 10 多年低谷,6 個關鍵變革讓新創生態重開機| 15
初見雛形、持續演化:台灣新創生態系概況
若以創業階段比喻,台灣新創生態系歷經 10 年蓄力,克服了 0 到 1 的艱辛歷程,如今初見雛形。2018 年,國際性創業評比
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Report(GSER)首次將台灣(以台北為代表)列入新興創業生態系名單之中。根據該評比在 2020 年
報告中的定義,台灣的新創生態系目前位處萌芽期(Activation Phase),已有略具規模,但仍有所受限的新創數量及相關資源。
如何增加早期資金和新創產出,將是幫助台灣生態系持續演化的重要目標。

S T A R T U P

新創生態系 新創每年獲 創育 新創家


總估值 投金額 機構數量 數量

2020 年 2020 年 2021 年 2020 年

育成中心 創業園區與基地

38 8.7
億美元 億美元
127 91
加速器

91 73 49

共同工作空間


協會與社群


4279 家

( 資料來源:GSER 2020 ) ( 資料來源:FINDIT 平台 ) ( 資料來源:資誠 2021 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FINDIT 平台 ) ( 資料來源:FINDIT 平台 )

■走過 10 多年低谷,6 個關鍵變革讓新創生態重開機 | 16


從全面主導到公私協力的新創政策

1
關鍵變革
2010 年以前,政府的相關創業資源以兩大體系
為代表:中央層次的科技政策體系,著重協助技
術移轉、補助研發,以及部會層級的創業育成體
系, 著 重 育 成 中 小 企 業, 鼓 勵 青 年 創 業。2014
年左右,「創新創業發展」開始被納入整體政策
・矽谷 2.0 方案」(2021)等跨部會的大型產業
政策,其中創新創業發展均為政策核心,儼然已
形成新的政策體系。

在推動創新創業氛圍下,既有政策模式出現轉
化。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例,原有的育成中心
政策多集中於產學政策面向,並以 2013 年啟動
的「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為代表。該計
畫主要徵集有創業需求之各領域學生,提供商業
培訓、天使資金、人脈鏈結等資源。截至 2020
年底,已輔導 560 組團隊,共成立 190 家新創公
政府角色轉型

的重要方針。其中,2014 年核定通過的「創業 司。2017 年開始,科技部陸續針對產學法規進


體系,陸續透過「新興產業加速器計畫」、「中
拔萃方案」被認為是重要分水嶺,為後續政策立 行鬆綁,並啟動多項人才培育、國際連結計畫和
小企業創育機構發展計畫」,逐步轉型、整合入
下基調。國發會產發處處長詹方冠指出,「創業 新型態產學研鏈結計畫,大力鼓勵學界技術商業
「創育機構」的新範疇,不再如過往侷限於校園
拔萃方案」面向廣泛,並包含法規環境、國際連 化,並提供學研創業團隊協助。
場域中,並更加強調與國際鏈結及拓展。而經濟
結、新創基地等過去政策較少觸及的面向,並由
部技術處,過往透過科技專案等形式協助產業技 總體而言,政府在 2010 年後的新創政策中,並
國發會首次擔任跨部會的協調角色。該方案於政
術發展,也陸續透過「產學研價值創造計畫」和 非如過往大型經建計畫般全面主導,新創生態
策形成期間,即邀請民間新創生態系各界人士提
「科研成果價值創造計畫」,轉型為強調研發成 系中的不同行動者,愈來愈在法規制定過程與
供意見,建立密切諮詢和溝通管道。其後,政府
果商業化,促成新創公司的政策目標。 執行過程,扮演起重要角色,逐漸形成公私協
陸續推出「亞洲・矽谷方案」(2016)、「優化
力的新關係。
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2018)、「亞洲 科技部(國科會)方面,在 2014 年以前,相關

歷年中央層級統籌性新創政策

創業台灣計畫 青年創業方案 創業拔萃方案 亞洲・矽谷方案、亞洲・矽谷 2.0 方案

執行期間 2012 2015 2014 2016 2014 2018 2016 2023(2017 開始執行)
主責單位 經濟部 經濟部 國發會 國發會

1. 推動諮詢、創業輔導工作 1. 統合各部會創業資源 1. 三大方向:法規調適、協助取得早期資金、 1. 推動物聯網產業創新研發


主要內容 2. 輔導育成中心特色化發展、建置「育成加速器」 2. 以「創夢啟發」、「圓夢輔導」、「投資融資」、 建立國際鏈結 2. 健全創新創業生態系
3. 建構國際創業育成合作網絡 「創新研發」分階段支持新創

■ 成立創新創業諮詢委員會 ■ 產創條例修訂
■ 建置創業圓夢網 ■ 成立創新創業會報
■ 台灣新創競技場(TSS) ■ 金融創新與無人機等法令
相關大事記 ■ 邀請全球創業週來台
■ 延攬國外人才法規、公司法修法、產創條例修正 ■ TTA、金融創新園區、林口新創園等新創園區
■ 創業天使投資方案 ■ 新創法規調適平台

■ 從全面主導到公私協力的新創政策| 17
從直接提供資源,到媒合與引導
關鍵變革 1:政府角色轉型

2010 年後的另一項重要轉變,則是政府逐漸 創業聚落與基地紛紛成立 Startup Stadium),透過帶領台灣新創前往


轉 型 為 媒 合 與 引 導 角 色。 根 據 科 技 部 發 布 的 海外參展、募資,和提供跨領域業師、課程等
創業聚落與創業基地由於兼具輔導新創和空
「109 年全國科技動態調查」,台灣民間研發 方式,幫助台灣新創出海。科技部則於 2015
間活化的兩項效益,成為台灣中央及地方政府
費用為 5,982 億元,是政府部門 1,206 億元的 年 設 立 台 灣 創 新 創 業 中 心, 分 別 在 台 灣 端 與
重 要 的 新 創 政 策 手 段。 根 據 台 經 院 統 計, 截
近 5 倍。 面 對 變 遷 快 速 的 新 興 產 業, 政 府 已 矽 谷 端 設 立 辦 公 室, 策 略 性 建 構 台 矽 資 源 網
至 2021 年底,全國由政府所支持的新創基地
不 再 能 如 過 去 完 全 領 導 產 業 發 展。 相 較 於 過 絡,鏈結資源。2018 年,科技部更進一步設
或園區共有 91 處,其中 90 處為 2010 年後設
去直接提供資金或以國家力量發展新興技術, 立台灣科技基地(Taiwan Tech Arena),期
立。若依成立年份分析,主要集中於 2015 年
面 對 快 速 變 遷 的 新 創 生 態, 政 策 方 針 愈 加 轉 望 構 建 國 際 級 的 海 內 外 新 創 資 源 鏈 結 樞 紐。
之後,又以 2018 年為高峰。中央層級上,國
向 為 營 造 聚 落, 或 運 用 資 源, 鼓 勵 及 引 導 市 2018 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啟動「林口新創
發會於 2015 年成立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場共同投入資金。 園 」 計 畫: 活 化 世 大 運 部 分 空 間, 轉 型 為 台
灣 最 大 的 國 際 創 業 聚 落, 吸 引 新 創 及 國 內 外
創 育 機 構 進 駐。 在 林 口 新 創 園 之 後, 更 嘗 試
2010 年後政府支持之新創基地 - 延續經驗,於 2021 年分別啟動「亞灣新創園」
園區成立概況 和「 沙 崙 新 創 園 」。 地 方 層 級 上, 以 台 北 市
政府設立的創業空間,在數量上最具代表性。

20
相關案例如:台北創新中心 CIT(Center for
Innovation Taipei)、DigiBlock、N24 台 北
方舟(ARK.TPE)等。其他各縣市政府亦成立
15 許多相關空間或基地。

新創聚落的設立,標誌各政府單位,從提供諮
10 詢、輔導、補助等,以個別新創團隊為對象的
政策,轉變為建構實證場域與聚落生態系等,

5 更 全 面 性 的 政 策 作 為。 除 了 創 造 聚 落 效 應,
幫 助 資 源 媒 合, 聚 落 及 場 域 也 往 往 成 為 新 創

面 向 國 際 的 重 要 介 面, 同 時 鏈 結 國 內 外 大 廠

家數 )

0 及投資者,建立企業與新創實證的先期合作。
2011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 ) ■ 從直接提供資源,到媒合與引導| 18
引導資金共同投資新創 新創取得早期資金,一方面也與創投共 國發基金歷年投資創投金額及家數
同承擔投資風險,協助民間創投發展。 ■ 總投資金額(億元)- 總投資家數(家) ( 資料來源:國發基金歷年年報 )
政府引導民間資金投入新創生態系,以
國發基金所具有的「國家背書」意涵,
國 發 基 金 為 代 表 案 例。2006 年 改 組 成
往往能提高民間創投投資早期新創意
立的「國發基金」,持續針對中小企業
願。
25 10
投資,並入股創業投資公司。2012 年,
國發基金開始強化針對新創企業的投 國 發 基 金 投 資 新 創 的 方 式, 大 致 20 8

資,透過「創業天使投資計畫」(2012) 可 分 為 三 類: 直 接 投 資(Direct
直接投資新創,後續更以「創業天使投 Investment)、 共 同 投 資(Co-
15 6

資 方 案 」(2018) 媒 合 民 間 創 投、 天 investment)、 引 導 基 金(Fund of 10 4


使投資人,共同投資新創。一方面幫助 funds)。直接投資方面,若以國發基
金年報所列直接投資「新興事業」的投 5 2

國發基金創業天使投資方案 : 資 總 金 額 計 算,2010 ~ 2020 年, 國

投資金額及家數 發 基 金 共 直 接 投 入 181.52 億 元。 共 同
0 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投資方面,以 2018 年開始陸續執行的
「創業天使投資方案」為例:「創業天 引導基金方面,主要指國發基金投資創業投資公司,
間接提供新創企業資金。國發基金投資創投產業由來
10 80
使投資方案」最初匡列 10 億元,後續
因反應熱烈,2019 年加碼到 20 億元, 已久,1986 年投資漢通創投後,第一波高峰集中於
2021 年配合紓困 4.0 計畫,匡列到 50 2000 ~ 2005 年,參與投資的創投,以半導體、ICT 產
業領域為主。後續引資力道逐漸下滑,2009 ~ 2011
8
60 億 元。 可 能 因 審 核 作 業 需 時 較 久, 創
業 天 使 投 資 方 案 的 實 際 投 資 認 列, 遞 年甚至沒有投資創投的紀錄。2011 年後,國發基金重
6 延 到 2019 年 陸 續 浮 現。 截 至 2021 年 新開始投資創投,2012 ~ 2020 年的投資總金額約為
底,國發基金創業天使投資方案已投資 111 億元,高峰期落在 2015 年(27.5 億元)。此外,
超過 150 家新創,總金額約 20 億元; 新一波投資的創投,領域廣泛,網路、軟體、綠能、
40

雲端技術等新興產業比例大幅增加。

並誘發天使投資人共同挹注新創事業約
投資金額(億元) - 投資公司(家)

4
12 億元,帶動民間投資約 38 億元。以
若搭配台灣創投產業的歷年增資金額,可推論國發基
案件數計算產業別,則以電子科技為大
金挹注對於台灣創投產業 2014 年後的復甦有一定幫
20
2 宗,生技醫療、電子商務次之。此外,
助。以 2015 年為例,根據創投公會統計,當年度台灣
國發基金也透過專案投資,和專業管理
創投產業增資金額約為 104.6 億元,若以同年度 27.5
公司共同進行投資。若以「加強投資中
億元的國發基金挹注金額推估,約占 1/4。此外,國
0 0
小企業方案」金額估算,2012 ~ 2020
2018 2019 2020 2021 發基金也運用資金和科技部共同成立台矽科技基金
年,該方案共投資約 61 億元。
( 資料來源:國發基金歷年年報 ) (2015)和台杉投資公司(2017),擴大資金運用彈性。

■ 從直接提供資源,到媒合與引導| 19
法規環境大架構已確立,
關鍵變革 1:政府角色轉型

應持續深化改革
台灣 2010 年後重要新創法規年表

主責 /
年份 項目
相關單位

台 灣 創 業 相 關 法 規 環 境 的 改 善, 大 新創生態系關切的台灣資本市場環 2014 創櫃板成立 櫃買中心


約從 2014 年開始啟動。相關議題同 境 改 革, 由 於 推 動 較 為 緩 慢, 是 檢
時 也 是「 創 業 拔 萃 方 案 」 的 目 標 之 視政府新創政策下一步能否成功深
一, 開 啟 了 如《 外 國 專 業 人 才 延 攬 化 環 境 面 改 革 的 指 標。 受 訪 者 普 遍
2015 創業家簽證開辦 國發會

及 僱 用 法 》 等 法 規 的 訂 定, 國 發 會 認 為 在 資 本 市 場 方 面, 政 府 的 任 務
同時也建立了跨部會的法規調適機 應 該 是 降 低 投 資 風 險、 引 導 資 金、 2015 《 有限合夥法 》通過 立法院
制。 法 規 環 境 的 調 整, 需 經 過 較 長 確 保 資 金 循 環 順 暢。 例 如 國 發 基 金
的溝通及協商過程,2017 年開始, 透 過 國 家 背 書, 降 低 創 投 投 資 新 創
隨 著 立 法 流 程 逐 步 完 成, 加 上 時 任 所需要承擔的風險,提高投資意願,
2017 《 科技基本法 》修正 科技部

科技部部長陳良基大力推動產學法 並 協 助 新 設 立 的 創 投 公 司, 跨 過 初
規 鬆 綁, 陸 續 在 產 學 鏈 結、 人 才 延 期 募 資 障 礙。 中 華 開 發 創 新 加 速 基 2017
《 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
金管會
攬、 新 創 募 資 等 領 域 有 較 為 密 集 的 金 總 經 理 郭 大 經 認 為, 政 府 的 關 鍵
驗條例 》

修法成果。 角 色, 是 對 於 市 場 普 遍 仍 不 具 信 心
的 領 域 和 標 的, 率 先 跳 出 來 引 導 資 2018 《 公司法 》大規模修正 經濟部
勤業眾信新創事業服務團隊負責人
金。 陳 良 基 則 引 用 過 去 科 技 部 設 立
張鼎聲認為,和 2010 年相比,台灣
TTA(Taiwan Tech Arena)時,參
新 創 法 規 在 大 架 構 上 已 大 致 確 立。 2018 《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 國發會
考 以 色 列 經 驗, 政 府 透 過 投 資 加 速
但由於基層公務人員未必對新創業
器間接取得新創股權,並設下上限,
務 熟 悉, 可 能 解 讀 有 誤, 法 規 的 實
藉 以 提 高 效 率, 並 槓 桿 國 外 資 金。 2019
際 執 行 面 仍 容 易 遇 到 困 難。 科 技 部
《 產業創新條例 》修正 經濟部
張 鼎 聲 則 從 資 金 活 絡 的 角 度, 提 到
前 部 長 陳 良 基 則 觀 察, 台 灣 政 府 公
台 灣 投 審 會 等 相 關 門 檻 仍 過 高, 降
務 體 系 中, 具 有 創 業 概 念 以 及 國 際
低 國 外 資 金 投 資 台 灣 新 創 的 意 願。
2021 創新板、戰略新板開板 證交所、櫃買中心
化、 產 業 等 經 驗 的 人 才 不 足。 他
此 外, 企 業 租 稅 獎 勵 的 優 化, 也 能
更 進 一 步 借 用 以 色 列 經 驗, 認 為 台
鼓 勵 企 業, 特 別 是 中 小 型 企 業, 更
促進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產業
灣公私部門間應該有適度的人才流
2021 輔導管理要點
國發會
願意投入資源到新創生態系中。
動,協助觀念溝通及制度活化。

■ 法規環境大架構已確立,應持續深化改革 | 20
■ 觀點 1
建立更全面、目標明確的
政策統籌機制
2010 年後,台灣的新創政策從過去由經濟部主責, Enterprise,IDE);這和過往支持以內需市場為
轉變為各部會皆有相關新創政策的狀態,中央層 主, 擔 任 台 灣 經 濟 中 堅 角 色 的 中 小 企 業(Small
級的資源分配,也發展出有別於過往的政策形成 and Medium Enterprise,SME),或鼓勵青年創
機制。雖然國發會在 2014 年後,開始扮演重要的 業以擴大整體就業率為主要目標的政策模式,並
跨部會溝通角色,台灣至今仍舊未有統籌新創事 不完全相容。
務的常設部會或機關,各部會工作難免產生重疊。
各項政策對於「新創」的定義,直接影響政策對
由於國發會和其他部會並沒有實際從屬關係,橫
象和資源引導方向。台灣目前相關的創業計畫大
向的部會協調,仍高度仰賴部會首長與單位之間
多以成立年限、重點策略產業等認定標準,不同
的溝通能力。
主管機關之間存在差異,背後有著催生「科技新
一項重要的機制嘗試,是 2014 年設立的「創新創 創」、扶植「中小企業」、發展「策略性產業」
業政策會報」,當時由行政院副院長擔任召集人, 等不同的政策想像。其中,由經濟部頒布的《具
統籌創新創業政策方向,將相關部會依組別分工。 創新能力之新創事業認定原則》是較為常見的新
然而,該項會報已於 2017 年後終止運作。其後, 創認定原則,該原則以成立未滿五年,搭配曾獲
大型產業政策(例如「亞洲・矽谷方案」)等涉 代表性投資、專利、獎項,或進駐相關育成機構
及跨部會的計畫或專案,扮演起政策協調平台的 及園區為認定標準。
角色。部會之間的分工未明及欠缺統籌機制,直
勤業眾信新創事業服務團隊負責人張鼎聲提到,
接導致各部會的政策部分重疊,例如國發會、科
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的新創認定共通點是:「須
技部、經濟部均設有廣義的新創園區,科技部和
具備新的商業模式」,同時「一定要取得創投等
教育部在創業教育推動計畫上,也多所重疊。
投資」。由主管機關召集委員會,透過行政裁量
除了缺乏更全面的政策統籌機制,台灣對於新創 權加以處理是可能作法,但存在難以跟上產業快 鄭博仁|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
輔導對象的定義,也到了重新釐清的關鍵時刻: 速更迭的風險。除了對象上的差異,多位受訪者
若能集中資源催生幾個成功案例,
新 創 政 策 的 目 標 是 培 育 台 灣 的 下 一 隻 獨 角 獸, 也認為集中資源培育出幾個指標性新創,更能起
還 是 支 持 廣 泛 的 中 小 企 業 創 業? 多 位 受 訪 者 提 到帶頭作用。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鄭博仁便
將比雨露均霑式的補助,帶來更大影響力。
到,培育台灣獨角獸,需要的是追求快速成長、 認為,若能集中資源催生出幾個成功案例,將比
拓 展 國 際 市 場 的 創 新 企 業(Innovation-Driven 起雨露均霑式的資源補助,帶來更大的影響力。
■ 觀點 1:建立更全面、目標明確的政策統籌機制| 21
■ 觀點 2
注重上下游 從天使到上市,

與政府民間資源對接
政府各部會「一條龍」扶植新創

大專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計畫
教育部
U-start 創新創業計畫

SparkLabs Taipei 共同創辦人暨管 方 面 投 入 龐 大 資 源, 奠 定 良 好 的 新


理 合 夥 人 邱 彥 錡 認 為, 政 府 角 色 除 創 發 展 環 境, 創 業 輔 導 資 源 與 機 制
科技部科研創業計畫
了 廣 撒 資 金 種 子, 更 重 要 的 是 要 有 已 來 到 轉 型 升 級 的 關 鍵 點。 調 查 進 科技部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
對 接 概 念。 從 新 創 成 長 過 程 中, 取 一 步 指 出, 政 府 可 積 極 從 角 色 責
得初始資金到市場驗證等不同階段 任、 適 任 性、 參 與 程 度 等 面 向, 重
思 考, 設 法 讓 新 創 更 有 效 率 地 移 動 新 定 位 政 府 與 民 間 的 角 色 關 係。 適 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

到 下 個 創 業 階 段, 使「 水 流 能 夠 更 時 與 民 間 機 構 攜 手, 調 度 資 源 對 接 科研成果價值創造計畫

經濟部 SBIR 創業概念海選計畫


順 暢 」, 新 創 種 子 就 能 更 好 的 環 境 新 創 需 求, 並 於 法 規 機 制 和 環 境 建
SBIR 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
下 發 芽。 這 需 要 從 各 類 型 的 政 府 資 構 上, 逐 步 收 斂 出 台 灣 具 優 勢 的 目 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專案貸款
源 與 單 位, 重 新 定 位 每 個 階 段 之 間 標產業領域。
的 輔 導 者 和 後 續 接 手 者。 相 關 成 果
各 部 會 創 業 資 源 從 2010 年 發 展 至
指 標, 則 更 應 該 以 階 段 轉 換 成 效, 國發基金創業天使投資方案
今,雖然作法和對象有差異,相關資
來衡量新創是否有在不同階段獲得 國發會 國發基金
源已相對豐沛。展望未來,應當避免 亞洲.矽谷 2.0 推動方案
成 長, 而 非 單 純 計 算 參 與 新 創 家 數
純從「資源提供」角度,試圖以專案
等 總 量 指 標。 此 外, 也 應 當 重 視 扶
計畫或補助資源挹注的方式扶植台
植 加 速 器 等, 在 新 創 不 同 階 段 重 要
灣新創。如此不僅可能難以確認新創 金管會 新創上市新板塊:
的媒合、協調角色。 戰略新板、創新板
是否成功進入下一階段,甚至造成資
除了從新創發展歷程強化上下游政 源依賴,或與民間相關服務重疊。反
府 資 源 的 對 接, 政 府 與 民 間 的 對 接 之,應當從制度和環境設計的角度, 創意萌芽 新創啟動 創業成長 上市

和分工,也愈加重要。資誠 PwC 發 協助新創盡快邁入下一階段,並引導


布 的《2020 台 灣 新 創 生 態 圈 大 調 民間機構投入,對接公私部門的上下
查 》, 曾 指 出 台 灣 政 府 近 年 來 從 各 游資源,共同深化新創生態系發展。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新創圓夢網、整理:陳君毅

■ 觀點 2:注重上下游與政府民間資源對接| 22
加速器成長快速,帶動企業參與新創風潮
2

各類型加速器發展脈絡
根據台經院徐慶柏研究員的統計,截至 2020 年 9 月,台灣的新創加 ■ 政 府 / 學 研 型: 學 研 型 加 速 器 的 指 標 案 例 包 含 2013 年 成 立 的
關鍵變革 速器總數為 61 家,加速器的成立高峰,出現在 2018 年。作為一種 IAPS 陽明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和 2017 年從台大創創中心整合成立
空間營運的產業模式,2018 年以前,加速器(Accelerator)在台灣 的「台大創創加速器」。部分加速器可找到明確的政策背景,例如
中介機構促成開放式創新

並不像創業投資公司、育成中心、新創企業等,具有明確的法規身份 女創加速器對應中企處「女性創業飛雁計畫」、TAcc+ 則由中企處


和相關補助。2013 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曾嘗試透過「新興產業加 委託工研院執行。
速育成計畫」加以輔導,然而受限於制度障礙,從後見之明來看,並
■ 企業加速器:根據《2021 臺灣創育產業關鍵報告》,在各類方式中,
沒有明顯帶動加速器設立風潮。2018 年,中小企業推出以育成加速
台灣企業參與新創最傾向透過設立企業加速器的方式。同時在經濟部
為主軸的《中小企業創育機構發展計劃》,再加上同一時間,大型政
中小企業處輔導創育機構的背景下,2018 年後台灣出現企業加速器設
府新創園區如林口新創園、TTA 設立,企業界也掀起設立企業垂直加
立的風潮。指標案例如:中華電信 5G 加速器、萬達鴻、緯創加速器,
速器風潮,多重因素造就了 2018 年的加速器創設高峰。
均在 2018 年後設立。根據資策會分析台灣企業參與新創加速器,又可
再區分為三種。分別是自行經營(例如邁特電子成立 Mighty Net)、
委託經營(例如緯創委託 AppWorks 成立 Wistron Accelerator)、參
台灣加速器歷年成立家數 與加速器活動(參與 Demo Day 活動、擔任導師、贊助等)。

■ 投資型:投資型加速器在台灣發展脈絡多元,但大致在 2016 年
2020 6 家
才 開 始 出 現。 相 關 指 標 案 例 如: 自 行 募 集 資 金 成 立 的 SparkLabs
12 家
20
2019
Taipei。其他投資型加速器的資金,有的源自投資單位(例如:識
2018 家
富天使新創加速計畫),有的來自企業或集團(例如:創夢市集、T
2017
7 家
Lab Incubator 創新創業加速器)。
2016
7 家
2015
3家 ■ 國外加速器:海外加速器進駐台灣,大約從 2016 年開始,同時大多
2014
2家 透過大型創業園區/基地的中介。例如 2016 年進駐台灣的 SOSV-MOX
2013 1 家 加速器位於台灣新創競技場(TSS)中,而 2018 年進駐台灣的亞馬遜
2012 1家 聯合創新中心和微軟新創加速器,則都落腳於林口新創園。在相關單
2009 1家 位的積極運作下,台灣開始吸引國外的知名加速器進駐,2021 年 500
2003 1家 Startups 與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TA)合作進駐台灣,便是重要里程碑。
5 10 15 20

■ 加速器成長快速,帶動企業參與新創風潮| 23
中介機構專業化,
關鍵變革 2:中介機構促成開放式創新 留存率不一的問題,團隊在活動後能否 運作方針,幫助 Garage+ 發展大型企業
順利繼續發展,也逐漸受到質疑。2010 的連結時,避免產生利益衝突,營運上

促成開放式創新
年後,創業競賽活躍度不若以往,部分 也更有彈性。
競賽停辦或轉為不定期舉辦。另一方面,
即使是投資機構,也常具有長期陪伴新創
輔導新創成長、提供專業媒合的「中介
團隊等「類創育」特徵。例如天使投資機
機構」,因為更能長久經營,逐漸取得
構心元資本及國際新創加速器 SparkLabs
優勢。中介機構也在市場淘汰與制度試
Taipei,均提到自身機構,不論在時間或
誤過程中,出現專業化趨勢,成為台灣
資源上,都大於典型天使投資或加速器的
創業競賽等活動,曾是台灣培育新創團隊、媒合相關 培育新創較有成效的機構型態。
投注程度,幾乎以「陪伴新創成長」的使
資源的重要場域。以 1999 年研華文教基金會主辦「Tic
其中,以非營利組織運作的一類創育機 命感,長期協助團隊。這樣的型態,與一
100 創業競賽」為濫觴,2000 ~ 2010 年之間台灣曾
構如:AAMA(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 般印象中強調快速競爭與淘汰的創業生
密集出現多項創業競賽。其中,由資策會舉辦,借鏡
Garage+,構成台灣新創生態系的一項特 態系印象,明顯不同。反映了台灣的相關
美國新創展會「DEMO Conference」的「創新服務網
色。雖然著眼的新創階段各有不同,相 機構雖然更加專業化,卻也保留新創社
路創意展 IDEAS Show」最具規模。除了累積輔導超過
關機構的共同點是不參與新創投資,並 群的信任及認同等非正式的連結特性。
300 家新創,促成超過 80 億元的投資,更參與培育、
擁有豐厚的人脈網路及導師資源。例如
投資了地圖日記、活動通、Vpon、Gogolook、阿瑪科 台大 EMBA 前執行長李吉仁觀察,台灣新
以「協助成長期創業家的學習平台」為
技等知名台灣新創。 創環境尚處於早期階段,市場條件並不完
目標的 AAMA,自 2012 年成立以來,以
備,因而第三方的中介機構如同「利他賦
隨著時間演進,純粹促進交流的媒合活動,開始出現 創業導師制度為核心,透過工作坊、課
能者」一般,能幫助市場中人才、技術等
程、營隊,協助創業家之間的經驗傳承,
資源的媒合及流通。再加上台灣企業面臨
同時在具緊密凝聚力的社群環境中,讓
轉型課題,追求外部創新機會,最終在台
新創間的合作與媒合常態發生。
灣催生出管理學者 Henry Chesbrough 所
當台灣的大環境,還不足以讓新創團隊 謂「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
建立在市場中快速募資、驗證、失敗, 的現象:透過外部的第三方機構和社群,
爾後重起爐灶的反覆循環,創育機構提 建立企業與新創的合作,帶動創新。對企
供眾多新創團隊另一種成長路徑成長, 業而言,這樣的機制使過往在企業內部難
磨練自身的商業模式,更降低了團隊對 以產生的創新,成為可能。而對新創而
外媒合資源的難度。對於機構而言,非 言,透過中介機構更容易連結大型企業,
營利型態也帶來營運優勢。時代基金會 取得市場驗證機會,並在過程中獲得輔
執行長趙如媛受訪時便指出,非營利的 導及成長。

■ 中介機構專業化,促成開放式創新 | 24
新創社群多元而緊密,
關鍵變革 2:中介機構促成開放式創新

促成交流與曝光
2010 年後,台灣發展出多元而緊密的新創 Edition 等方式,幫助台灣與國際連結。 加強調創業社群的營造,常可見連續創業家
社群,促成常態性的交流,並協助新創團隊 等具有新創背景的成員。
除了媒體之外,民間社群也可能結合創業課
曝光。其中,支持性組織是構建新創社群的
程 及 交 流 活 動, 如:WorkFace Taipei, 或 聚焦特定產業領域的協會,則與特定新興產
重要推手。支持性組織定義以「提供新創發
結合共同工作空間或創育機構運作,如: 業及政策演變的時序有關。例如台灣與物聯
展支持性資源」為主要目的,不參與新創內
Impact Hub Taipei、三創育成基金會等。各 網相關的產業型協會,大多成立於 2011 年
部經營之民間或半官方單位,例如:媒體、
大學校園內於 2010 年後所成立創新創業社 後, 而 區 塊 鏈、AI 領 域 相 關 的 協 會, 則 出
法務與會計服務、公協會、展會活動、共同
群或社團組織,更不勝枚舉,在創業課程之 現於 2015 年後。不論是民間自發或政府引
工作空間等。
外,將創新創業文化於校園扎根。總體而言, 導發起,協會成員大多橫跨公私部門,不僅
社群組織雖未必直接參與新創團隊運作,卻 承辦政府相關產業推動計畫,也匯集產業聲
媒體與社群
透過曝光、連結、交流,加速了新創之間的 音,進行政策遊說與法規協調。並協助推動
媒體有助於新創團隊曝光、傳播資訊,國 資訊及網絡的流通,更營造整體台灣創新創 國際市場開拓、國內法規調適等新興產業常
外案例如 Techcrunch、The Verge,多年來 業的文化氛圍。 見的議題。
都是新創生態系中推波助瀾的重要角色。
公協會 新創服務類型的協會,主要提供相關服務並
台灣關注創新創業議題的相關媒體,大多
協助議題推動。以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
於 2009 年後成立,例如《INSIDE 硬塞的網 2010 年後與台灣新創發展相關的協會,大致 業公會(創投公會)為例,創投公會於 1992
路趨勢觀察》、《Technews 科技新報》、 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以(青年)創業輔導 年成立,當時的角色是台灣引進創業投資事
《TechOrange 科 技 報 橘 》 等。《 數 位 時 為主要目標,第二類則聚焦特定產業領域, 業後,提供新興業者交流、聯繫平台。其他
代 》2011 年 成 立 Meet 創 業 小 聚 品 牌, 第 第三類則由新創服務業者組成。創業輔導型 案例如台灣天使投資協會、台灣共用工作空
一線採訪新創團隊,成為許多團隊首次曝光 協會方面,除了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 間協會,成立時間點也大多略晚於相關服務
的見證。而在媒體角色之外,更以搭建平台 等既有單位, 2010 年後陸續有新的創業輔 在台灣的出現時間。相關協會不僅協助引進
為理念,持續以創業午餐會、創業小聚、創 導型協會出現。例如:台灣紫牛創業協會 各類新創服務,讓生態系更加完整,也對於
新媒合沙龍等活動,經營新創社群。更透過 (2015)、台灣矽谷創業家協會(2016)等。 重要的法規議題,貢獻民間聲音。
帶領新創團隊出海參訪,經營 Meet Global 以創業課程、培訓和輔導為重要特色,也更

■ 新創社群多元而緊密,促成交流與曝光| 25
新創展會
相較於強調團隊競爭的創業競賽,新創展會提供更為廣大的曝光機會,同時也促進社群間的交流。2010 年後,台灣新創生態系中較為指標
性的展會活動包含 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數位時代》主辦)和 InnoVEX(台北電腦公會主辦)。數位時代自 2011 年成立 Meet 創
業小聚,持續以創業午餐會、創業小聚等常態採訪及活動,經營新創社群。同時,於 2011 年開始舉辦 Meet Neo Star Demo Show,從創
業午餐會訪談累積的團隊名單精選 30 強,提供新創舞台。過程中,因為感受到新創對於實體展會和曝光機會的需求,2014 年開始,舉辦
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展,並於 2015 年擴大舉辦,轉型為 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至今已是全亞洲最大的國際級創新創業盛會。

另一方面,由台北電腦公會主辦之 COMPUTEX 展會,於 2016 年成立 InnoVEX 子品牌,希望打造「亞洲指標國際新創平台」。除了促進新


創企業的創新動能,也於展會中媒合供應鏈廠商進行採購與投資。

法務與會計
台 灣 的 法 務 與 會 計 產 業 投 入 新 創 生 態 系 發 展 , 大 約 在 2 0 1 5 年 左 右 , 四 大 會 計 事 務 所 陸 續 從 2 0 1 4 ~ 20 1 8 年 成 立 相 關 服 務 團 隊
及加速器。不同事務所各有其發展軌跡,然而大多基於業種特性,逐漸將重心放在擔任「 中 介 者 」角 色 ,為 新 創 媒 合 大 型 企 業 、
投 資 機 構、 學 術 單 位 等 資 源 , 並 以 Demo Day 或 Pitch 活 動 為 常 見 形 式。 各 大 會 計 事 務 所 均 有 持 續 舉 行 相 關 活 動, 幫 助 新 創 與
企 業、 潛 在 投 資 者 進 行 媒 合。 由 於 各 大 會 計 事 務 所 早 已 有 許 多 大 型 企 業 簽 證 客 戶, 相 關 企 業 客 戶 成 為 新 創 活 動 的 重 要 參 與 者,
同 時 也 降 低 企 業 與 新 創 之 間 的 媒 合 門 檻。 勤 業 眾 信 新 創 事 業 服 務 團 隊 負 責 人 張 鼎 聲 表 示, 相較於大型企業,新創公司在審計和稅
務、法務等領域需求並不大,勤業眾信服務團隊因而將服務重心放在顧問與諮詢方面。針對財務及風險諮詢收費,甚至針對新創產業
簽約分潤,是會計事務所目前服務新創主要的收入來源。

| 26
■ 觀點
探索永續經營模式,走向國際

和新創團隊一樣,中介組織與創育機構若要永 策 引 導, 加 速 器、 新 創 基 地 數 量 快 速 增 加 。 然
續發展,同樣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長期經營模 而, 有 能 力 輔 導 新 創 的 中 高 階 管 理 人 才 卻 未 必
式。 相 關 機 構 雖 然 有 程 度 不 一 的 政 府 資 源、 投 足 夠; 資 源 重 複 投 入, 也 導 致 個 別 創 育 機 構 規
資 收 益 或 企 業 支 持 , 要 長 期 永 續 經 營, 仍 相 當 模 偏 小, 難 以 發 展 自 身 的 生 態 系。 台 灣 的 創 育
困 難 。 尋 找 可 永 續 經 營 的 商 業 模 式, 成 為 台 灣 機 構 應 當 嘗 試 整 合, 啟 動 再 一 次 升 級 。 此 外 ,
相關機構的一大挑戰。 徐慶柏認為,後疫情時代,遠距協 作 成 為 常 態 ,
創育機構的經營團隊與提供的專業內容,比起
在 探 索 永 續 經 營 模 式 的 過 程 中, 機 構 應 定 位 出
硬 體、 設 備 等 更 加 重 要。 呼 應 企 業 對 外 尋 找 加
自身主要對接的對象(例如:企業、投資者),
速 器 合 作 的 趨 勢, 不 論 是 發 展 企 業 創 新 諮 詢 服
找 出 其 需 求 所 在 。 相 關 經 營 絕 非 易 事, 例 如 時
務, 協 助 新 創 出 海 或 行 銷, 或 導 入 數 位 化 解 決
代 基 金 會 執 行 長 趙 如 媛 便 指 出,Garage + 雖 然
方案,都是可能的經營模式選項。
採非營利模式運作,內部從建構質化與量化指
標,績效評估,到預算編列,相關業務及財務 最 後, 機 構 的 經 營 視 野, 也 應 當 走 向 國 際。
標準均為高規格,才能有效說服提供支持的各 本 研 究 報 告 中 的 受 訪 者 如 AppWorks、
大 企 業 。 此 外 , 幫 助 企 業 理 解 新 創 團 隊 潛 力, Garage+ 、SparkLabs Taipei, 不 僅 從 全 球 尺 徐慶柏|台灣經濟研究院 副研究員

同 時 輔 導 新 創 做 好 與 企 業 對 接 的 準 備, 都 是 需 度 招 募 團 隊, 在 區 域 內 也 逐 漸 形 成 自 己 的 生 態
資源重複投入,導致個別創育機構規模偏小,
要時間累積經驗的艱難工作。 系。 這 除 了 需 要 長 期 建 立 單 位 與 機 構 的 國 際 知
難以發展生態系,台灣的創育機構應嘗試整合。
名 度, 更 需 要 走 遍 各 國 實 地 投 入 宣 傳 , 或 建 立
台 灣 經 濟 研 究 院 副 研 究 員 徐 慶 柏 指 出, 近 年 台
跨 國 校 友 社 群 及 單 位 合 作 關 係。 全 球 布 局 , 持
灣 育 成 中 心 轉 型 加 速 器 趨 勢 明 顯, 加 上 政 府 政
續經營,才能吸引到各國的優秀團 隊 。

■ 觀點:探索永續經營模式,走向國際| 27
熱錢回台,創投投資早期案件增加
3
關鍵變革
2010 年左右,台灣資金環境相當匱
乏, 新 創 獲 投 難 度 相 當 高, 是 各 界
受訪者的普遍共識。究其背景原因,
主 要 有 二: 同 一 時 間, 中 國 經 濟 快
資公司於 1990 ~ 2000 年經歷發展
黃金期,2000 年後受到租稅減免取
消、 金 融 海 嘯 等 法 規 調 整 和 大 環 境
因 素 影 響, 發 展 持 續 萎 縮。 以 營 運
均 逐 步 回 升。 以 台 灣 創 投 產 業 為
例, 資 金 回 流 反 映 在 投 資 早 期 新 創
( 種 子 期、 創 建 期 ) 比 例 的 變 化。
根 據 歷 年 的《 創 業 投 資 年 鑑 》 資
資金量能回流與拓展

速 崛 起, 導 致 風 險 資 本 快 速 往 中 國 家 數 和 新 設 立 創 投 家 數 評 估, 台 灣 料, 台 灣 創 投 投 資 早 期 階 段 案 件 比
轉 移, 此 外, 台 灣 新 創 並 未 有 效 跟 創 投 產 業 的 發 展 低 潮 期, 大 致 落 在 例 從 2001 年 的 46 % 高 峰, 一 度 下
上 行 動 裝 置 帶 動 的 產 業 轉 型 浪 潮, 2009 ~ 2012 年。 滑 到 2009 年 的 最 低 9.61 %, 隨 後
導 致 國 內 缺 乏 吸 引 投 資 者 的 標 的。 在 2012 年後爬升至 30%左右波動。
近年來新創生態系的資金量能在資
對照台灣創投數據,也確實在 2010 其中「種子期」的比例,更於 2019
金 來 源、 投 資 早 期 新 創 比 例 等 指 標
年 左 右 出 現 資 金 低 潮。 台 灣 創 業 投 年成長到 8.2%。

台灣創投早期投資比例變化 ( 資料來源:歷年創業投資年鑑 )

50%

46% 39.2%
40%

32.4%
28.75% 29.4%
31.9% 31.6% 29.9%
30.4%
25.6%
30% 24.11%
23.25%
17.63%
20% 15%
15.72% 16.31%
12.3%
11.31%
9.61%
10%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 熱錢回台,創投投資早期案件增加| 28
各類投資人參與新創投資件數變化
■ C/CVC ■ VC ■ NDF ■ Foreign Investors(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 FINDIT 資料庫 )

200
175 180

若 從 新 創 獲 投 的 角 度 觀 察, 根 據 台
163
150
灣 經 濟 研 究 院 自 2015 年 開 始 收 集
的 台 灣 新 創 獲 投 數 據, 可 明 顯 看 出 114 115 121
100
2 015 年 起 , 台 灣 新 創 獲 投 件 數 及
96 100 92
87 84 82
金 額 逐 步 回 溫。 其 中 企 業 直 投 與 企
76
58
業 創 投 資 金(C/CVC) 來 源 成 長 最
50 50
44

為明顯。
22 29 35 31
27
16 25
12
0
此 外,2018 年 後, 國 發 基 金 透 過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創 業 天 使 方 案 等 政 策 管 道, 也 有 效
引 入 可 觀 資 金。 國 發 會 不 僅 透 過 台灣早期投資總額變化
「 創 業 天 使 投 資 計 畫 」(2012) ■ Amount Deals(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 FINDIT 資料庫 )

直 接 投 資 新 創, 後 續 以「 創 業 天 使
投 資 方 案 」(2018) 媒 合 民 間 創 1,400 400
投、天使投資人,共同投資新創。
355
311
1,200 350

一 方 面 幫 助 新 創 取 得 早 期 資 金, 一 1,000 300
方 面 也 與 創 投 共 同 承 擔 投 資 風 險,
221
800 250
協助民間創投發展。
203
189
600 200

143
( 位:百萬美元

400 150

200 100
417.6 434.3 822.5 805.1 698.6 1,173.5
0 50
)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 熱錢回台,創投投資早期案件增加 | 29
政策鬆綁,金融業成創投資金活水
關鍵變革 3:資金量能回流與拓展

2012 年開始,政府陸續放寬證券業、商業銀行等金融機 財政部率領六大公股金控和銀行推出「百億創投方案」,


構投資創投產業的持股限制,金管會並於 2017 年經過函 並於 2021 年結合民間資金募集至少 100 億元,挹注六大
釋,將創投事業認定為「金融相關事業」,進而放寬金 核心產業,也成為全新的創投資金來源。台灣創投的資
融控股公司投資創投的部分限制。從創投公會的統計數 金來源多元化,是現在進行式。邱德成觀察,中美貿易
據可明顯看出法規帶來的影響,證券業及商業銀行分別 戰帶來的台商資金回流,也有一定助益。然而,台灣的
在 2016、2019 年出現投資創投的高峰。創投公會理事 退休基金和保險業坐擁龐大資金,仍受到相關法規限制,
長邱德成指出,金融機構投資創投,由於較無投資生命 未能以創投形式投入新創,也是未來新創生態系資金潛
周期限制,目前已成為創投公會的中堅成員。2019 年, 能的所在。

歷年國內創投事業股東結構變化 ■ 一般產業法人 ■ 科技產業法人 ■ 一般投資公司 ■ 保險公司 ■ 證券公司


■ 金融控股公司 ■ 商業銀行 ■ 個人投資 ■ 政府機構 ( 資料來源:2020 創投年鑑 )

100%

80%

60%

40%

20%

0%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 政策鬆綁,金融業成創投資金活水| 30
天使投資
台 灣 的 天 使 投 資 生 態 發 展 較 晚,2012 年 以 前 大 多 以 個 人 形 式
運作,機構化的傾向不明顯。除了因為法規環境,導致以有限
合夥形式成立私募基金在台灣發展較晚,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
夥人鄭博仁觀察,台灣過去整體投資環境不佳,國際上重要的
基金投資人從 2000 年開始,大多選擇將資金移往中國。

台 灣 的 天 使 投 資 發 展 的 轉 折 點 出 現 在 2012 年 左 右, 從 校 園 網
路出發,個人天使投資人開始逐漸組織,並促使上一代科技企
業 家 願 意 將 資 金 投 注 台 灣 的 早 期 新 創。 台 灣 各 大 學 也 陸 續 從
2012 年開始,成立天使投資機構,鼓勵學生及校友創業。

從早期「共同發掘、個人投資」的天使投資社群型態,台灣也
逐漸發展出募集天使基金,以機構化基金身分投資早期新創的
型 態。 例 如 2014 年 原 為 個 人 天 使 投 資 者 的 鄭 博 仁 成 立 心 元 資
本, 至 今 已 募 集 五 支 基 金。2017 年 成 立 的 識 富 天 使 會, 至 今
則已有三檔基金。然而,整體來說,台灣以基金型態運作的天
使 基 金(Angel Fund) 仍 非 常 少。 究 其 原 因, 一 方 面 是 許 多
台灣的傳統創投尚未轉向關注早期新創,此外,私募基金在台
灣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

企業投資新創
2018 年 左 右, 另 一 項 發 展 是 新 型 態 企 業 資 金 的 進 入。 除 了 傳
統 成 為 創 投 有 限 合 夥 人(LP) 之 外, 也 開 始 與 創 投 共 同 組 成
邱德成|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GP( 一 般 合 夥 人 ), 成 為 特 定 創 投 或 基 金 的 策 略 性 股 東。 例
如 益 鼎 創 投 2021 年 成 立 的 半 導 體 基 金「 益 創 一 」, 股 東 名 單
大型企業加入成為 GP 並不只有股權模式,
就包含了 IC 設計公司。邱德成提到,大型企業加入成為 GP 並
更可能是採策略合作目標,布局特定產業。
不只有股權模式,更可能是採策略合作目標,布局特定產業。
企業投資新創的趨勢,將於後續章節詳細介紹。

■ 政策鬆綁,金融業成創投資金活水| 31
■ 觀點 1
創投資金本土化明顯,
但國際參與者仍不足
從數據上來看,台灣新創生態系尚未全面整合入 在 2000 年代初期,錯失了網路、行動產業等關
全球的投資視野中,相關資金提供者本土化現象 鍵創新,導致台灣普遍不在國際級 LP(Limited
相當明顯,平均規模也相對小。從創投公會的數 Partner)的雷達中。這樣的狀況,固然隨著台
據觀察,台灣創投股東結構中的國外投資者占比 灣指標性新創的出現逐漸改變,台灣新創的國際
仍相當低落,顯示台灣創投經過發展高峰期後, 能見度也日益增加,但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國外資金的占比持續低迷。2000 年台灣創投股 國際資金與台灣新創生態系產生關聯,目前大多
東結構中,國外投資者的資金占比約為 6%, 限於個別新創募資案中參與投資。從整體環境觀
2011 年降至約 3.2%,2019 年則僅占 1.69%。 察,國際創投或基金進駐台灣長期運作的案例,
仍屈指可數。
此外,隨著台灣新創生態系發展,新創團隊在資
金需求上的焦點,除了「早期資金」,也包含「規 台灣新創生態系如何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台灣
模化與成長期資金」。從案例觀察,成功新創面 有著緊密的新創社群文化,然而資本市場在商言
臨成長期的資金缺口時,大多透過獲得國際資本 商,是最難單靠社群文化連結發展的領域。受訪
挹注,才得以跨過發展障礙,並拓展國際鏈結。 者普遍認為,台灣需要更多成功吸引國外投資者
雖然台灣的早期新創相較於 2010 年的低谷,已 的指標案例,或知名企業與資本的加入,作為突
能獲得更加豐沛的投資,當進到量體規模更大的 破契機。透過建立典範式的重要案例,拓展台灣
成長期階段,仍有賴更多國際資本參與。心元資 新創團隊在國際資本市場的曝光度,藉以引導資
本創始執行合夥人鄭博仁指出,台灣新創市場在 本浪潮,活絡整體資金環境。而除了期望指標案
國際投資者視野中普遍能見度不足,國外資金進 例推升台灣新創生態系的國際形象,資本市場的
入台灣投資圈仍相對不明顯。鄭博仁觀察,台灣 相關法規環境及退出機制,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 觀點 1:整體資金環境有待更多國際參與 | 32
■ 觀點 2
資金提供者應進一步分工與銜接
2010 年後,如何吸引各方資金提供者投資新 2009 ~ 2019 年間台灣創業投資公司的平均
創,是台灣新創生態系的重要議題。然而, 資本額,大致維持在新台幣 6 億元波動,遠
隨著資金量能逐漸回流,如何進一步確保各 小於美國創投產業每支創投基金平均 1.79 億
階段的資金不中斷,資金提供者之間能相互 美元的募資金額。資本額直接影響創投的投
銜接,則成為新的課題。SparkLabs Taipei 資能量。根據創投公會年鑑的統計,2009 ~
共同創辦人暨管理合夥人邱彥錡指出,從新 2019 年間,平均每家台灣創投每年投資案件
創 發 展 階 段 觀 察, 台 灣 在 兩 個 階 段 存 在 資 數皆在 1 ~ 2 件之間,每家台灣創投的每年
金或資源缺口:第一是極早期(天使、種子 平均投資金額大約落在 4000 ~ 7000 萬元之
輪),欠缺輔導及相關資源;第二則是 B 輪、 間。考量到創投公司規模的差異,甚至可推
C 輪等追求規模擴張的成長期階段。 論有部分創投公司可能有某些年度未有投資
案產生。
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鄭博仁也有相似觀
察,他指出,台灣在新創成長期階段(如 A 創投公會邱德成理事長特別提到,在這樣的
輪之後)缺少純財務型的投資者。企業 CVC 環境條件下,台灣創投應當走向專業分工,
的加入雖然相當程度補足了資金缺口,然而 並對接企業 CVC 進行後續投資。他認為,大
企業多屬於策略型投資人,有特定的產業方 型創投才較有能力不預設產業的廣泛募資,
向,仍需要更多的財務型投資者,為希望更 相對的,利基導向的中小型創投或基金,往
自由發展的新創,提供不同的資金選擇。 往 需 要 明 確 設 定 產 業 別。 若 投 資 後 有 企 業
CVC 能接手,既能滿足新創團隊在後續階段
投資者之間適當的分工與銜接,也有助於克
更加大量的資金需求,也能同時克服創投公 邱彥錡| SparkLabs Taipei
服台灣資金規模相對較小的課題。根據創投
司一般 5 ~ 7 年的委託管理時限。 共同創辦人暨管理合夥人
公 會 資 料, 台 灣 創 投 平 均 規 模 相 對 較 小,
台灣在兩個階段存在資金缺口:第一是天使、
種子輪,第二則是 B 輪、C 輪等追求規模擴
張的成長期階段。

■ 觀點 2:資金提供者應進一步專業分工與銜接 | 33
4
關鍵變革
企業找外部新創合作的三個動機
企業參與新創成為趨勢

企業參與新創是台灣新創生態系的重要發展, 的合作。第二波則出現在 1990 年代後期,台灣


相關案例在 2015 年後,有愈加增長的現象。台 硬體產業鏈逐步拓展,早期企業如台積電、聯
灣企業參與新創,和企業轉型議題息息相關。 電,開始發展與聯發科、瑞昱等掌握關鍵新技
台大 EMBA 前執行長李吉仁教授觀察,台灣大 術新創公司的合作。目前台灣發生的風潮屬於
型企業近年來大多面臨市場飽和與數位轉型的 第三波,主要由硬體產業公司,與軟體、雲端
課題。當營運成長陷入瓶頸,內部創新又受到 技術為主的新創公司,發展合作。李昌鴻進一
組織科層限制而遭遇不順,企業普遍開始尋求 步強調,「如何進一步提高單位人均產值」是
與新創合作,透過外部創新方式,引入發展活 當前台灣企業面對的下一步課題,也是積極尋
水。從早期嘗試提供量產及試製機制,到 2018 找機會參與新創的背後原因。
年左右出現的企業加速器、企業創投(CVC)風
企業內部創業固然也是企業轉型的方法之一, 也就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選項。
潮,台灣大型企業逐漸摸索出一套更有效的參
在台灣 ICT 產業中也已行之有年。例如緯創資
與新創模式:由大型企業提供客戶及市場作為 企業參與或投資新創的動機相當多元,李吉仁
通 2012 年成立子公司緯穎科技,目前已成為
應用驗證場域,並給予新創資金協助。從數據 從過去於台大創創中心的經營經驗歸納,企業
雲端伺服器大廠。然而,相關內部創業案例,
觀察,企業投資新創的能量,已與傳統創投等 的動機至少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透過與新創
仍多位於相近產業鏈中。透過內部創業衍生軟
量齊觀,甚有超越之勢。 合作,面對數位轉型等新課題,偏向嘗鮮與公
體新創,跨足全新領域的案例,在台灣相對稀
由於企業投資大多為策略性投資,新創與企業 少。影音軟體大廠訊連科技於 2015 年將內部 益協助性質;第二類則是以投資新創作為外部

的合作,也將更有機會連帶促成台灣既有產業 團 隊 分 拆 成 立「 玩 美 移 動 」 品 牌, 是 極 少 數 創新的機會探索,解決集團量體過大導致的創

的轉型。佳世達智能方案事業群總經理李昌鴻 代 表 案 例。 玩 美 移 動 運 用 AI 及 AR 等 數 位 科 新障礙;第三類則是在為公司累積的數據、資

指出,成熟公司與新創合作並非新鮮事,台灣 技,提供美妝時尚雲端服務,成功走向國際, 料庫等資產,尋找創新應用的機會。甚至隨著

歷史上就至少出現三波風潮。第一波是 1980 ~ 並已準備赴美上市。案例難得,恰好說明企業 企業愈來愈關注新創,在企業 CVC 之外,成熟

1990 年代傳統財團如台塑、東元,針對當時新 欲透過內部創業推動轉型,事實上困難重重。 企業家的加入和家族辦公室,有機會成為下一

興的半導體產業進行投資及上下游設備、材料 透過外部創新,建立與新創團隊的合作機會, 波投資新創的動力。

■ 企業找外部新創合作的三個動機 | 34
成本與風險都低,企業加速器蔚為顯學
關鍵變革 4:企業參與新創成為趨勢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 FINDIT 的統計來看,台 節 省 摸 索 成 本。 相 較 於 投 資 入 股 或 收 購, 成 雖 然 設 立 企 業 加 速 器 蔚 為 風 潮, 經 營 加 速 器


灣 企 業 加 速 器 目 前 佔 總 體 加 速 器 總 數 約 40- 立企業加速器所需成本和風險都更低。 事 實 上 並 非 易 事, 經 營 團 隊 中 需 具 備 同 時 了
50%, 其 成 立 年 份 集 中 於 2016 年 之 後, 說 解 新 創 和 企 業 業 務 領 域 的 人 才。 由 於 新 創 需
企業加速器型態上大多為聚焦特定領域的「垂直
明 企 業 加 速 器 在 2016 年 後 快 速 蔚 為 顯 學。 要 和 企 業 內 部 資 源 對 接, 企 業 也 需 要 對 於 自
加速器」,並可分為「自主經營」、「委託經營」
《2021 臺灣創育產業關鍵報告》分析,成立 己 的 內 部 資 源 配 置 和 業 務 發 展 相 當 了 解。 台
和「參與其他加速器」等型態。由於企業本身
「新創加速器」是台灣企業最為偏好的企業 大 創 創 執 行 長 曾 正 忠 便 認 為, 許 多 企 業 目 前
大多不具有經營加速器經驗,台灣企業加速器
參 與 新 創 模 式。 報 告 推 測 其 背 後 原 因, 在 於 需 要 的 事 實 上 是 顧 問 服 務, 學 習 如 何 調 整 內
委託經營的現象相當明顯,知名委外經營者如:
新 創 加 速 器 兼 具 近 距 離 觀 察 新 創、 協 助 新 創 部 組 織, 規 劃 成 長 策 略, 最 終 透 過 加 速 器 等
台 大 創 創 中 心、AppWorks、StarFab、 比 翼 資
短 期 快 速 成 長、 鏈 結 資 源 等 集 大 成 功 能, 能 外部創新工具,加速成長。
本等,佔了總體數量相當比例。
幫 助 企 業 系 統 性 尋 找 符 合 需 求 的 新 創 標 的,

2010-2021 年台灣企業加速器大事記
緯創、嘉新兆福文化基
金會、時代基金會共同
比翼資本和秀傳醫院共同 規劃成立 Wistron Lab@
合作加速器計畫 Garage+ 新創空間

研華成立研華 x StarFab 高通成立高通台灣創新


物聯網加速器 中心

飛捷科技成立飛捷 x 三泰電子委託台大創創
StarFab 加速器 中心成立垂直加速器
中華電信成立中華電信
5G 加速器 晟德科技推出晟德創創 北醫大成立北醫生醫加
專案 速器
HTC 成立 HTC VIVE | 亞太電信成立亞太電信 資誠成立 PwC's Scale-up 聯合報成立 UDN 垂直 緯創與 AppWorks 合作打
VIVE X 加速器 5G 創育加速器 創業成長加速器 加速器 造 Wistron Accelerator

緯創成立緯創新創整合 邁特電子成立邁特電子 亞馬遜 AWS 聯合創新中 微軟成立微軟新創加速器 佳世達成立 AI 加速器 遠傳成立 5G 元宇宙加
中心(IIC) 創新基地 心成立 速器

2015 2016 2018 2019 2020 2021


■ 成本與風險都低,企業加速器蔚為顯學 | 35
企業投資外部創投機制仍在發展中
關鍵變革 4:企業參與新創成為趨勢

台 灣 科 技 企 業 參 與 創 業 投 資 行 之 有 年, 在 台 業的投資目的在於財務性投資以及尋求新事
灣 創 投 發 展 高 峰 期, 許 多 大 型 企 業 成 立 旗 下 業機會。相較於國際主流,台灣企業 CVC 從
創 投( 例 如 聯 電 與 宏 誠 創 投、 華 碩 與 華 誠 創 無 到 有, 具 有 高 度 的「Top Down」 的 發 展
投 ) 從 事 創 業 投 資。 然 而, 過 去 台 灣 企 業 成 特 性。 根 據《2020 台 灣 產 業 新 創 投 資 白 皮
立 的 創 投, 主 要 投 資 有 明 確 供 應 鏈 關 係 的 上 書 》, 台 灣 企 業 的 新 創 投 資 相 關 事 務, 大 多
下 游 廠 商, 藉 以 擴 大 本 業, 大 多 投 資 階 段 也 由 董 事 長 / 執 行 長 / 總 經 理 主 導。 緯 創 資 通
多屬中晚期。2000 年左右,台灣大型企業旗 董事長林憲銘曾於「2020 台灣產業新創投資
下 創 投 開 始 轉 往 投 資 科 技 新 創, 然 而 初 期 多 論壇」中提到,由於企業 CVC 在台灣多屬內
以 海 外 標 的 為 主, 例 如 鴻 海 集 團 透 過 旗 下 創 部 部 門, 不 若 外 部 創 投 具 有 管 理 費 等 業 務 誘
投入股阿里巴巴等海外新創。 因,推行上大多需要採行 Top Down 的決策
機制。此外,企業主管對於新創也未必熟悉,
台 灣 科 技 企 業 投 資 本 地 科 技 新 創 的 現 象, 大
企業文化的轉型仍需要時間。
致從 2015 年才開始較為密集出現。趨勢上,
符 合 同 一 個 時 間 點, 國 際 上 蓬 勃 發 展 的 企 業 由 於 投 資 新 創 無 法 獲 得 立 即 的 財 務 回 報, 甚
投 資 新 創 浪 潮。 然 而, 根 據《2020 台 灣 產 至 可 能 在 初 期 呈 現 虧 損, 如 何 管 理 對 於 母 公
業 新 創 投 資 白 皮 書 》 調 查, 台 灣 目 前 仍 有 約 司 財 報 的 影 響, 是 企 業 投 資 新 創 的 重 要 挑
70%企業尚未與國內外新創圈有合作,顯示 戰。此外,台灣近年來雖設立「台灣創新板」
不論是企業參與新創或 CVC 投資,都還有很 和 」、「 戰 略 新 板 」 等 新 創 公 開 募 資 機 制,
大的發展空間。 成 效 及 規 模 仍 不 顯 著。 根 據 勤 業 眾 信 新 創 事
業 服 務 團 隊 負 責 人 張 鼎 聲 觀 察, 主 管 機 關 實
根 據 勤 業 眾 信 2021 年 發 布 的《 創 新 生 態 發
際 審 核 上 仍 有 許 多 細 節 需 調 整, 此 外, 也 普
展 鼓 勵 企 業 投 資 新 創 》 研 究 報 告, 台 灣 企 業
遍 存 在 流 動 性 疑 慮。 資 本 市 場 中 出 場 預 期 的
投 資 新 創, 型 態 上 仍 多 屬 於「 公 司 直 接 投
不明朗,間接影響了企業投資新創的意願。
資 」, 相 對 之 下, 投 資 外 部 創 投 或 另 成 立 企
業 創 投 的 形 式, 仍 在 發 展 中。 同 時, 多 數 企

■ 企業投資外部創投機制仍在發展中| 36
■ 觀點
企業參與新創是馬拉松,
媒合只是起點
風潮嘗鮮

企業參與新創的歷程
企業參與新創方式眾多,從企業 CVC 到成立加 之有年。不論是投資、購併或成立加速器,都需

速器,或擔任新創業師等。多位受訪者都觀察, 整合企業自身的發展藍圖,才能在對的時間點,

公益協助
台灣企業參與新創的意願已有明顯提高,但大多 以合適策略針對適當標的來執行。
仍停留在「看看、認識」階段。事實上,企業參 ■
由於企業參與新創的動機及樣態相當多元,台大
與新創牽涉到企業自身的深刻轉型,進行內部決
創創中心執行長曾正忠從營運台大創創中心的經

嘗試探索
策機制和部門分工的重新盤點與調整。此外,企
驗指出,由於涉及不同管理階層的內部教育, ■
業與新創之間存在不小鴻溝,雙方在公司經營、
需要多年的學習時間,媒合往往只是企業參與新
組織文化、成效衡量上都有很大的差異。佳世達

聚焦深化
創的起點,後續的顧問與企業管理培力,需要分
智能方案事業群總經理李昌鴻提到,投資成熟企
階段逐步深化。透過梳理經營策略及內部需求, ■
業與新創,兩者之間存在差異,企業投資新創
進入到聚焦深化的階段。這段過程中,企業參與
時,若想沿用過往購併策略,全面主導新創團隊
新創需要更多媒合與溝通者的協助,已是普遍共
經營,未必是好事。企業內部要需建立適當評量
識。台大 EMBA 前執行長李吉仁認為,這時需要
指標,評估投資新創所涉及的各類風險。
作為賦能顧問(Enabling Consultant)的角色加
成立企業加速器近年來蔚為風潮,AppWorks 創 入,協助企業與新創之間的合作。然而,從生態
辦人林之晨卻認為,企業參與新創應循序漸進, 系發展的角度,台灣在企業加速器領域的經營團
成立垂直加速器,很可能反而是當企業釐清自身 隊,事實上非常缺乏更多具有產業經驗的管理人
創新目標的後期階段。長遠而言,企業應配置高 才加入。中介與顧問角色,並非人人都做得來,
階主管的「策略部門」或「新事業部門」來常態 相關人才的缺乏課題,值得更多關注。
化新創相關業務。類似模式在國外科技公司已行

■ 企業參與新創是馬拉松,媒合只是起點 | 37
5
關鍵變革
從引進創業模式,到新創登上國際曝光
2010 ~ 2014 年, 在 新 創 社 群 萌 芽 的 同 時,
也是海外創新創業模式的密集引進台灣的時
另 一 方 面, 民 間 的 創 業 能 量 經 過 多 年 醞 釀,
也進一步往國際發展。2015 年,Meet Taipei
國際鏈結的探索與深化

期。 加 速 器、 群 眾 募 資、 天 使 投 資、 創 業 教 擴 大 舉 辦, 逐 年 積 累 與 海 外 新 創 的 連 結。 在
育 等 制 度 或 觀 念, 大 多 集 中 在 這 個 時 間 進 入 台 灣 國 際 鏈 結 的 發 展 早 期 階 段, 不 論 政 府 或
台 灣。 在 多 位 受 訪 者 的 回 顧 中, 台 灣 針 對 相 民 間, 都 可 看 出 以「 發 展 社 群 」 再 到「 媒 合
關 制 度 與 作 法 的 引 入, 並 非 照 搬 複 製, 而 是 資 源 」 的 現 象。 當 國 際 尚 不 熟 悉 台 灣 的 新 創
經 過 在 地 化 歷 程。 例 如 台 大 創 創 中 心 從 創 業 生 態, 運 用 非 投 資 導 向 的 政 府 計 劃 與 媒 體 活
學 程 到 企 業 加 速 器 的 演 變, 反 映 了 主 事 者 一 動, 先 建 立 社 群 連 結, 成 為 後 續 實 際 投 資 與
方 面 學 習 國 外 經 驗, 卻 也 從 在 地 的 營 運 經 驗 合作的基礎。
不 斷 修 正 與 轉 型, 最 終 找 到 更 適 合 台 灣 對 接
2018 年左右,各生態系節點除了持續推動新
校 園 及 企 業 資 源 的 運 作 模 式。 因 而, 台 灣 新
創 對 接 海 外 資 源, 也 開 始 出 現 為 整 體 台 灣 新
創 生 態 系 的 運 作 模 式, 並 非 市 場 力 量 自 然 推
創 生 態 系 爭 取 國 際 曝 光 的 呼 聲, 期 望 能 藉 此
動的結果,而是個別行動者透過摸索、說服、
幫 助 台 灣 新 創 出 海, 鏈 結 國 際。 不 僅 國 發 會
試誤,各方努力的產物。許多制度的引進尚在
於 2019 年提出 Startup Island TAIWAN 國家
進行中,例如海外盛行的私募股權基金模式,
新 創 品 牌 計 畫, 民 間 單 位 如 AppWorks 等,
目 前 台 灣 相 關 法 規 尚 未 完 備, 創 投 公 會 等 倡
在 營 運 方 針 上 也 將 台 灣 納 入 東 南 亞 視 野, 探
議者,仍持續努力推進相關制度。
索台灣新創能在區域內所能扮演的角色。
2014 年開始,國際鏈結的焦點,開始從「制
度 」 轉 移 到「 新 創 」。 一 方 面, 國 發 會 在 該
年 開 始 投 入 創 業 推 動, 以 國 際 鏈 結 為 核 心 目
標之一,直接促成台灣新創競技場(TSS)的
創 設。 從「 創 業 拔 萃 方 案 」 到「 亞 洲・ 矽 谷
計 劃 」, 幫 助 新 創 建 立 國 際 鏈 結 成 為 各 部 會
創 業 政 策 的 重 要 方 針 之 一。 經 濟 部、 科 技 部
等 單 位, 也 分 別 從 國 際 貿 易、 人 才 及 技 術 鏈
結 等 不 同 面 向, 協 助 新 創 團 隊 出 海 參 展 及 招
募人才和業務。
■ 從引進創業模式,到新創登上國際曝光 | 38
台灣新創出海的持續探索歷程
關鍵變革 5:國際鏈結的探索與深化

2010 年 之 後 出 現 的 台 灣 新 創, 經 過 醞 釀 與 發 展, 在 日本成為台灣新創重要的出海選項,有其內外部因素。對
2014 ~ 15 年間,普遍開始進入成長期與國際拓展期。台 內而言,由於大型企業和商社壟斷資源,日本中小企業相
灣 新 創 出 海 的 指 摽 性 案 例 如:KKday、Pinkoi、Vpon, 對於台灣較不活躍,連帶也影響新創發展。相關的新創投
大多在這個時間前進國際市場,促使新創出海議題備受關 資 者 如 Cool Japan Fund、Soft Bank、Infinity Ventures
注。雖然終於邁出步伐,台灣新創出海可謂步步艱辛,普 Partners,轉而將投資重心移至海外,與日本存在地緣及
遍面臨海外市場落地與當地文化適應等問題。少數成功落 文化連結的台灣,自然成為選項之一。日本投資者投資台
地的新創,縱使創立第一天便有國際化的野心,大多等到 灣新創,對於台灣新創後續前進日本市場,提供相當助益。
在台灣業務穩定後,透過調整內部組織文化或找到當地合 例如 Pinkoi 於 2013 年獲得 IVP 投資,後續於 2015 年左
作夥伴,才在海外市場獲得階段性成果。其中,海外或具 右才逐步啟動日本市場的探索。
國際視野投資者的牽線,往往帶來不小助益。整體來說,
台灣新創在日本市場嶄露頭角甚至上市的過程,對於後進
台灣新創出海的困難點不在於資金,而在於如何建立有效
赴日發展的台灣新創,已有諸多前輩可供學習。然而,文
的網路連結與組織文化。
化轉譯及建立當地市場連結仍是台灣新創落地日本的重要
課題。品牌是否足夠熟悉日本文化及社群特性,不僅大大
日本
影響日本消費者的品牌認同,也直接影響業務拓展機會。
2010 年至今,日本是台灣新創漸有斬獲的市場。市場拓 不論是透過投資人牽線、自行尋找甚至購併,新創若能建
展上,台灣新創如 Vpon、KKday、Pinkoi 等,均陸續打 立日本當地的合作夥伴,將可加速市場開拓。
入日本市場。2021 年,Appier 於東京上市,更吸引了日
本投資人對更多台灣新創的關注。 東南亞
受惠於人口紅利及新興市場發展,東南亞各國經濟多處於
快速成長階段,東南亞新創更屢創佳績,2021 年,達 10
億美元估值的東南亞獨角獸新創便高達 15 家。在市場動
機驅使下,比鄰東南亞的台灣自然將東南亞視為重要的出
海選項。2016 年台灣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也進一步
使東南亞成為新創生態系的熱門關鍵字。然而,東南亞事
實上並非單一市場,雖然可能同屬東協,不同國家在人口
數、市場、文化特性,平均規模更只有印尼超過一億人門

■ 台灣新創出海的持續探索歷程 | 39
檻。碎裂的市場特性,構成了進入門檻,對於追求快速增 這樣的鴻溝,能否在台灣具優勢的電動車、AI 產業發生變
長的新創而言,也更容易遭遇市場飽和的課題。 化,將是未來值得關注的重要趨勢。就現況而言,台灣新
創大多不會將美國視為首要發展的市場,而更傾向以跨國
產業面而言,電子商務、共享經濟、App 等軟體新創類型
架構下的分工布局,定位台灣與美國的不同角色。例如耐
是東南亞新創生態系的主流,對台灣新創同時構成機會與
能智慧將研發總部設於美國,台灣作為核心製造基地,中
挑戰。一方面市場願意給予軟體新創更高的估值和資金,
國則作為應用場景及市場試驗場域。
軟體工程師也具有更多發展機會;另一方面,台灣新創可
能面臨更強烈的本地新創競爭,後者不論在資本或文化適 資金面上,美國作為全球金融重鎮,於美國上市能大大提
應度上,均大大高於遠道而來的台灣新創。從投資面向觀 高國際能見度。然而,爭取赴美上市,並非代表美國就是
察,東南亞投資者過去 10 年較少投資台灣新創的紀錄。 台灣新創的首要市場。例如,2022 年成功於那斯達克上市
綜觀台灣近年知名的新創海外獲投來源,仍多以美國、日 的 Gogoro,便先以印度、中國市場為海外拓展重點。由
本為主,少數的東南亞投資者則集中於新加坡。因而,和 於資金具有國際流通特性,市場則有其地域屬性,相較於
日本市場不同,台灣新創較難透過投資人關係深入東南亞 鄰近的日本及東南亞,美國對於台灣新創來說,或許爭取
市場,或發展連結。 投資的誘因,大過於實際拓展海外市場的意義。

普遍來說,台灣新創面對東南亞市場,仍處於極早期的探 受到 COVID19 疫情影響,幾位代表性的台裔矽谷創業家


索和設立前哨站階段。與此同時,東南亞市場卻是不停下 如:YouTube 創 辦 人 陳 士 駿(Steve Chen)、Twitch 共
腳步的快速變遷,如何加快文化適應,掌握市場的高速成 同創辦人 Kevin Lin 相繼回台,也成為台灣重新與矽谷產
長,是台灣新創前進東南亞市場的重要課題。 生鏈結的契機,除了就業金卡等,便利專業人才回台就業
及生活的措施,仍有賴相關單位建立更多常態機制,引介
美國 台美跨國的人才及經驗交流。

台灣 ICT 產業多年來與美國矽谷存在深厚的產業連結,政
府近年因而出現「重新鏈結矽谷」的呼聲,2016 年提出「亞
洲・矽谷」計畫,希望能連結亞洲與矽谷的創新能量,強
化台灣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然而,就產業面而言,台灣過
去 20 年並未跟上矽谷的產業變遷,從 Mobile 到 Web 2.0
都錯失良機。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基金總經理郭大經便指
出,對矽谷當前的主流產業而言,台灣和矽谷之間仍存在
巨大鴻溝,來自印度、愛沙尼亞的工程師人才,對矽谷新
創公司可能更具吸引力。從投資角度而言,包含矽谷在內
等美國各大創業生態系,潛力標的層出不窮,台灣新創也
未必足夠吸引美國創投青睞。

■ 台灣新創出海的持續探索歷程 | 40
■ 觀點
從國際鏈結到台灣新創品牌,
基礎工程有待深化
台灣政府至今已投入相當資源,嘗試深化新創的國際鏈 創生態系未具足夠權威的政府機構,能出面統籌台灣整
結,相關作為散見於各項政策中,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體對外的曝光形象,乃至長期有系統地彙整、轉譯台灣
新創資訊,因而出現多頭馬車的現象。另一方面,台灣新
1. 鬆綁國外人才法規或給予制度誘因:例如《外國專業
創相關準備普遍不足,在語言及行銷資訊上,國際化程度
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就業金卡等。
都不足。台經院徐慶柏副研究員觀察,台灣新創生態系的
2. 運用創業空間作為中介,媒合國外新創單位和資源:例 國際化,仍有許多應做的前期工作,尚待努力。例如以多
如台灣新創競技場(TSS)、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TA)。 語言方式,整合台灣新創生態系各項資訊的基礎工程。

3. 個 別 計 畫 鏈 結: 例 如 科 技 部 博 士 創 新 之 星 計 畫 國外成熟市場有許多大型早期投資相關協會或是數據公
(LEAP)、台矽科技基金。 司如:美國天使資本協會(ACA)、歐洲創業天使網路協
會(EBAN),PitchBook、CrunchBase、CB Insights、
4. 透過媒體內容、社群鏈結、出海參展等,拓展台灣新 StartupBlink、Startup Genome 全 球 新 創 生 態 系 報 告
創的國際曝光機會。
(GSER)等,針對不同領域長年發布相關調查與報告。
總體而言,相關作為集中於人才為主,對於系統性消除國
台灣不僅對於自身生態系發展了解不足,也需要長期
外技術或資金進入台灣新創圈門檻,著墨較少。此外,相
持續投入資料收集與分析工作。此外,從品牌經營角
關國際鏈結資源往往依存於單點式的特定計畫、空間,導
度來說,2019 年啟動的國家新創品牌 Startup Island
致資源集中,也可能受限於專案運作,而難以永續。欲推
TAIWAN 在立意良善的號召後,尚需導入系統性的操作
動台灣新創生態系的整體國際曝光,除了點狀連結,更需
與制度設計:精準定位希望傳遞的資訊,以及國際露出
要改善長期性的環境條件。
的行銷策略。也更需要持續針對重要市場進行差異化的
有待深化的基礎工程,也面臨許多挑戰。一方面,台灣新 內容投放。

■ 觀點:從國際鏈結到台灣新創品牌,基礎工程有待深化 | 41
老創投資新創,讓資金與經驗都能傳承
6
關鍵變革
2010 年 代 初 期, 由 於 台 灣 新 創 生 態 系 未 完 全
成形,尚未站穩腳的新創,大多是資源的接受
者。而隨著新創日漸壯大,如今,台灣的「老
創」也開始與下一代台灣新創進行投資與合
體應用新創的策略合作對象。投資方面,則大
多 屬 於「 策 略 性 投 資 」, 例 如 Pinkoi 透 過 成
立創投基金,幫助較少被其他創投關注的設計
新創取得資金,同時也發展合作關係;iCHEF
創,時間點則趨向一致。統整台灣「老創」投
資 國 內 外 新 創 的 時 間 點, 大 多 落 於 公 司 成 立
後 7 ~ 10 年,並且都發生於 B 輪募資階段之
後。雖然老創挺新創現象的出現,對台灣新創
新創再循環,驅動生態改變

作,為生態系提供資源,也象徵台灣新創在資 透 過 投 資 QLiEER, 則 幫 助 開 展 更 多 與 餐 飲 相 生 態 系 有 指 標 意 義, 這 樣 的「 資 金 循 環 」 週
金、經驗上都開始出現世代傳承。老創挺新創 關的延伸應用。 期 相 比 美 國 矽 谷 仍 慢 上 許 多。 例 如:1998 年
的現象,大致可分為合作與投資兩類。合作方 成 立 的 Google, 從 2001 年 開 始 便 開 始 收 購
由於多屬於策略性合作及投資,老創往往更能
面,「老創」運用自身服務,創造與其他新創 行 為,2004 年 成 立 的 Facebook( 現 更 名 為
提 供 下 一 代 新 創 合 適 的 商 業 建 議, 甚 至 是 國
業務合作的機會,共享價值,創建新的商業生 Meta),第一筆收購案則發生於 2007 年,皆
際市場的落地經驗,為合作大大加值。業務上
態 系。 例 如:91APP 以 自 身 的 CRM 工 具, 延 為公司成立 3-4 年後。新創換代與循環的節奏,
的策略合作,由於產業差異,新創各有不同的
伸 出 許 多 與 新 創 的 合 作 機 會;iKala 也 善 用 社 也間接反映台灣資金豐沛與流通速度,仍有許
時 間 點。 然 而, 台 灣 新 創 投 資 或 收 購 其 他 新
群數據分析產業龍頭的優勢,積極尋找社群媒 多進步空間。

「老創」成立創投或策略性投資,攜手後進者一起打天下

成立 天使輪 種子輪 收購 iichi 成立創投基金

成立 A輪 B輪 C 輪 / 成立威朋創投

成立 A 輪 / A+ 輪 B 輪 / B+ 輪 C輪 投資 FunNow

成立 A輪 B輪 投資 QLiEER

成立 A輪 B輪 B+ 輪 C輪 收購 D 輪 / 收購 IPO / 收購
QGraph Emotion Intelligence BotBonnie

2008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 老創投資新創,讓資金與經驗都能傳承| 42
連續創業家浮現,
關鍵變革 6:新創再循環,驅動生態改變

帶動新創進入再循環階段

台 灣 的 科 技 新 創 已 非 初 生 之 犢, 在 世 代 意 義 創 業 家 或 有 重 要 創 業 經 驗 的 員 工, 轉 型 成 投
上, 進 入 再 循 環 階 段, 其 中 一 項 指 標 即 是 連 資 者、 天 使 或 持 續 投 入 創 業, 將 可 促 成 典 範
續 創 業 家 的 出 現。 例 如 本 研 究 報 告 受 訪 者 中 經驗的交流。
的 91APP 董 事 長 何 英 圻、XREX 創 辦 人 黃 耀
台 灣 過 去 多 以 新 創 公 司 數 目、 國 內 外 募 資 金
文、KKday 創辦人陳明明,均為連續創業家。
額或新創估值等指標衡量生態系的發展程度,
雖 然 相 較 於 美 國 矽 谷, 連 續 創 業 家 的 占 比 仍
然 而, 簡 立 峰 指 出, 隨 著 新 創 生 態 系 日 漸 成
有 成 長 空 間, 連 續 創 業 家 的 浮 現, 仍 象 徵 著
熟,營收成長、上市家數與市值,甚至國內外
整體創業環境的經驗逐漸累積,愈加成熟。
企 業 購 併 新 創 的 數 量, 也 應 當 成 為 衡 量 生 態
此 外, 不 論 是 否 為 連 續 創 業, 台 灣 成 功 的 創 系 健 康 度 的 新 指 標。 後 者 不 僅 衡 量 規 模, 也
業 家 大 多 積 極 參 與 社 群, 不 僅 僅 是 商 業 層 面 衡 量 資 金、 人 才、 技 術 的 活 絡 程 度。 產 業 發
上 的 合 作, 老 創 挺 新 創 也 有 助 於 創 業 文 化 的 展 有 階 段 性, 需 要 透 過 企 業 積 極 參 與, 在 其
經 驗 傳 承, 或 共 同 推 動, 改 變 不 同 領 域 產 業 中扮演不同角色,才能蓬勃發展。例如宏碁、
的生態。Google 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以 台 積 電、 聯 電 等 企 業, 都 曾 於 台 灣 資 通 訊 產
職 棒 教 練 團 中 退 休 球 員 的 經 驗 傳 承 為 比 喻, 業 演 進 過 程, 帶 動 新 技 術 與 公 司 出 現, 成 為
指 出 對 於 新 創 生 態 系 而 言, 若 能 加 速 讓 成 功 重要推手。
簡立峰| Google 台灣前董事總經理

若能讓成功創業家轉型成投資者、天使或持
續投入創業,將可促成典範經驗的交流。

■ 連續創業家浮現,帶動新創進入再循環階段 | 43
■ 觀點
新創環境應當
加快迭代與試誤速度
台灣新創生態系雖然逐漸出現「新創再循環」 若要加快台灣整體新創環境迭代與試誤的速度,
的現象,經歷過完整創業階段的創業者數量仍 不論是新創或投資者,都應該建立樂於從錯誤
不足,難以加速經驗傳承。究其原因,在於台 中學習的文化思維。避免害怕失敗。創業失敗
灣新創整體迭代速度仍不足夠快速:多位受訪 的經驗,將可能促成下一次嘗試的成功。而在
者都提到台灣新創成功率不高,但存活率很高 制度設計上,則應當鼓勵新創團隊以合併、收
的 現 象。 不 少 新 創 最 終 轉 為 以 專 案 模 式 經 營 購等方式進行退出,而非只以上市為最終目標,
(Project Base),而喪失進一步成長的動機。 加快整體新創環境的新陳代謝速度。

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鄭博仁認為,新創團 過往台灣新創較少合併與收購案例,除了因為
隊選擇轉為專案模式,可能是因為市場條件受 創辦人希望一手掌握公司的「老闆心態」,也
限,為了維持團隊存活所做出的選擇。如果市 由於環境中缺乏足夠了解新創的收購方。鄭博
場及資金規模足夠,新創團隊迅速試誤後,宣 仁指出,台灣相較於美國、中國,在生態系中
告失敗另起爐灶的難度相對較低。勤業眾信新 較少金融顧問(Financial Advisor)等相關機構。
創事業服務團隊負責人張鼎聲則提到,一方面 例如中國的華興資本,幫助國外創投了解中國
台灣從人事、地租到生產的各項成本都偏低, 新創,同時協助本地新創募資。良好運作的金
降低了維持團隊存活的機會成本,另一方面政 融顧問,可成為搭橋者,幫助新創建構有效的
府提供充沛的創業資源,也意外間接助長了這 募資和退出策略,同時協助投資者評估新創團
樣的現象。 隊價值,加速整體資本市場的成熟。

張鼎聲|勤業眾信新創事業服務團隊 負責人

台灣從人事、地租到生產的各項成本都偏低,
降低了維持團隊存活的機會成本。

■ 關鍵變革 6:新創再循環,驅動生態改變 | 觀點:新創環境應當加快迭代與試誤速度


■ 新創環境應當加快迭代與試誤速度|| 44
新創代表模式與未來趨勢
Picture | unsplash ・ Meriç Dali

台灣新創團隊克服早期的發展困境,逐步與國際接軌,甚至綻放亮眼成績。一
路走來,台灣的新創歷經哪些重大的產業及模式變化?此篇將盤點台灣過去新
創熱門產業的變遷,以及亮點產業的大事紀。並彙整出台灣四大指標領域中,
具代表性的新創發展模式。最後,從團隊、人才、資金、市場、科技等五大議
題,展望未來的前瞻趨勢與挑戰。

| 45
台灣新創代表領域 2C

由 於 台 灣 從 半 導 體 產 業 以 降 的 硬 體 創 業, 自
90 年 代 以 來 已 自 成 一 套 體 系, 和 矽 谷 發 源
的 新 創 生 態 系 不 完 全 相 同。 本 研 究 計 畫 將 研
究 對 象 聚 焦 在 廣 義 的「 軟 體 產 業 」 新 創, 並
透 過「 軟 體 服 務 - 軟 硬 整 合 」 和 「 2B - 2C」
兩 條 商 業 模 式 光 譜, 劃 分 出 四 個 象 限, 討 論
具潛 力 的 台 灣 新創發展模式。
軟硬
軟體
整合

2B

■ 新創與趨勢篇|台灣新創代表領域 | 46
軟體服務新創模式的共同特徵

相較於 2010 年左右的發展低潮,軟體新創 入 App 領域多年,不斷調整發展模式,並


在過去這端時間,逐漸在海內外重新取得成 以穩健步伐尋求海內外投資。
績。「快速迭代與適應」是台灣新一代軟
不論是選擇 B2C(B2B2C)或 B2B 等不同
體新創的成功關鍵:一方面要能不斷適應
的商業發展路徑,發展海外新市場都構成重
產業模式和技術變遷,另一方面在尋求海
要機會與挑戰。一方面海外市場提供大量
外發展時,要能快速調整以適應當地環境。
新用戶與數據,幫助規模成長與技術創新;
因而在成功案例中,常可見連續創業家或
另一方面,海外落地仍需克服當地文化、用
具備網路 1.0 時代經驗創辦人的身影。
戶習慣等「在地化課題」,對於 2C 模式的
由於軟體開發與營運較不受時空限制,「立 軟體新創影響更大。而能否取得足夠資金,
足台灣、布局全球」的發展模式更加可能。 往往影響軟體新創出海的步調與策略,也
成功的軟體新創可能在 Day One 就進行國 可能運用資金以收購等方式,加速在地化
際布局,但也可能依據不同的資源運用策 與外部創新過程。因而,在台灣資本市場
略,選擇先在台灣站穩腳步,再往台灣鄰 尚不成熟的條件下,募集海外資金,甚至
近市場發展,後者則常以日本為首要目標。 挑戰出海上市,都是可能選項。軟體新創
台灣市場規模適中,文化多元,具相當消 雖然沒有硬體新創等海外設廠的門檻,仍
費實力,同時也鄰近亞洲各國市場。不論 需在資源許可下,及早進行海外探路,乃
對於國內外新創,都是適合作為實驗場, 至在尋找熟悉當地文化的合作對象與人才,
或作為前進亞洲發展的跳板。例如,91APP 分階段發展。就內部來說,高度國際化的團
便善用台灣高度競爭的電商市場,以及中 隊也構成此類型新創的成功要素。新創內部
小企業為主的經濟型態發展,發展出 SaaS 需具備開放多元、包容的組織文化,並能
服務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凱鈿行動科技投 善用數位工具克服時差與遠距協作等困難。

■ 軟體服務新創模式的共同特徵 | 47
軟體 / 2C 模式:
適應當地文化、
對接海外市場
案例:Pinkoi、KKday

對於 B2C 或 B2B2C 模式的軟體新創,用戶 的市場下手。因而選擇優先善用台灣的優良 40%的編制。


量體是擴大業務規模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形 象, 發 展 日 韓 市 場。Pinkoi 執 行 長 顏 君
除了掌握客群及文化適應,經營
客觀而言,台灣的網路用戶人口數並不足 庭則表示,雖然 Pinkoi 在成立第一天就立
團隊也需經歷一段適應及落地的
夠形成 Home Market,尋找海外市場對接 志成為國際性企業,前進日本仍是段辛苦的
歷 程。 在 落 地 日 本 的 過 程 中,
勢在必行。美國軟體服務領域競爭劇烈, 歷程。相較於 2B 公司,2C 模式的新創需要
KKday 對於經營團隊的安排,經
且大多被科技巨頭壟斷,而中國網路市場 面對龐大的人口量體,同時應對當地的重要
歷一段試誤過程,從嘗試外派人
經過快速發展,如今自成格局,台灣軟體 競爭者。對此,Pinkoi 在資金量能較為充裕
力,在當地安排地區負責人,最
新創西進中國的美夢近乎破滅;近年來, 後,於 2016 年購併潛在競爭者 iichi,從中
終摸索出在當地尋找地區負責人,
發展 2C 模式的台灣軟體新創不約而同,將 學習日本文化及商業運作方式,並整頓日本
並另由台灣總部派駐主管協助對
日本市場視為重要的出海選項。 團隊,成為加速在地化的重要轉折。
接、溝通等團隊型態。組織型態
國際化是所有軟體新創的目標,對接海外市 2C 模式的軟體新創,同時需要發展出能有 未必有絕佳的正確答案,卻是避
場時,作為外來的軟體服務提供者,如何成 效掌握客群輪廓及需求的方法。專注文化 不開的重要課題。新創需要從自
功在地化,適應當地文化及用戶習慣,是 體驗的 KKday,經由繁複的設計及溝通歷 身業務形態和海外市場文化,多
2C 模式的軟體新創海外落地的成功關鍵。 程,才得以發展出細膩到位的在地體驗。 方面思考策略。台灣軟體新創的
而能否取得足夠的資金能量,也往往影響軟 而 Pinkoi 以 AI 技 術, 分 析 平 台 所 累 積 的 案例證明了,不論選擇何時出發,
體新創出海的步調與策略。KKday 營銷長 大量數據,幫助了解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前進海外市場都是段漫長過程。
黃昭瑛便坦言,由於資源有限,即使投資 也開發出能讓來自不同國家的設計師,都 即使尚未邁出步伐,事前設立前
人大多鼓勵公司盡快拓展國際業務,KKday 能 快 速 上 手, 解 決 物 流、 金 流 等 問 題。 哨站或派員進行海外田野調查,
仍選擇較為務實的發展策略,從勝算較高 相 關 技 術 的 開 發 團 隊, 約 占 Pinkoi 團 隊 都是必要手段。

■ 軟體/ 2C 模式:適應當地文化、對接海外市場 | 48
軟體 / 2B 模式:
以國際架構善用在地優勢,
創造新模式
案例:XREX、Appier、91APP、凱鈿、iKala

2B 模式的軟體新創,發展核心在於提供 驗證的場域,台灣雖然市場規模小,卻 就感。新創若想在人才全球競爭


關鍵技術或解決方案。台灣在這項次領 可能存在獨特的在地優勢,有待新創發 的時代,打造優秀技術團隊,創
域的成功新創,往往能以國際視野和團 掘。91APP 董事長何英圻便指出,對電 辦人必須以身作則,讓員工願意
隊架構,讓關鍵的技術找到合適的商業 商領域經驗而言,台灣市場規模適中、 為團隊付出,成功凝聚團隊的使
模式,演進出優勢的軟體服務。由於軟 消費力足夠,一直是海外電商公司的重 命感。也需要營造國際化、開放、
體服務變遷快速,以 2B 模式為主的台 要實驗場。 唯能力是問的團隊文化。Appier
灣成功軟體新創,大多歷經了多次的商 執行長游直翰便指出,Appier 招
當軟體開發無疆界,於全球尺度爭取高
業模式和核心產品的調整。例如 Appier 募人才,從來不問背景,而是以
階的軟體人才,成為重中之重。對於 2B
和 iKala 分別從廣告及直播服務為基礎, 技術能力為首要條件。目前在 17
模式的軟體新創,台灣環境的限制與挑
轉型為 AI 技術為核心的商業模式。 個城市的據點中,負責人大多為
戰,不在於用戶數多寡,而在於是否能
當地人,辦公室團隊也可見到各
同樣是 2B 商業模式,軟體產業和硬體 吸引頂尖人才。多位創辦人均提到,台
式各樣的國籍及性別組合。
產業的發展邏輯存在根本性的不同。由 灣相當缺乏各領域的軟體產業人才,同
於軟體服務可全球部署及開發,團隊的 時軟體新創也需要和國內科技大廠競爭
國 家 界 線 也 日 漸 模 糊, 不 論 公 司 所 在 人 才, 而 國 外 優 秀 人 才 媒 合 的 完 善 機
地的市場大小,只要能做出足夠好的產 制,也有待建立。
品,都有一定成功機會。Appier 執行長
回到新創團隊本身,招募人才若只以薪
游直翰認為,相較於硬體產業著眼於打
酬作為誘因,將面臨重重困難。XREX 創
造供應鏈,軟體新創的理想狀態是帶動
辦人黃耀文比喻道,軟體公司像是經營
出全新的「模式」,說服市場接受新的
一個「職業球隊」,球員所追求的不只
成長方式。也因為母國市場之於 2B 領
是薪水,而可能包含獲得冠軍背後的成
域軟體新創的意義,是作為產品開發及

■ 軟體/ 2B 模式:以國際架構善用在地優勢,創造新模式| 49
軟硬整合新創的共同特徵

台灣的半導體製造和 IC 設計能力居於世界領 除了嘗試與台灣既有的硬體產業供應鏈合


先 地 位, 也 有 得 天 獨 厚, 高 度 密 集 的 半 導 體 作, 新 創 若 能 及 早 設 立 海 外 架 構, 以 全 球 布
產 業 生 態 系。 新 創 若 能 從 事 相 關 硬 體 技 術 創 局 方 式 掌 握 利 基 市 場, 也 較 容 易 取 得 海 外 資
新, 比 起 同 產 業 的 國 外 新 創, 更 具 生 產 與 成 金, 進 而 加 快 發 展 腳 步。 從 台 灣 在 軟 硬 整 合
本 優 勢。 乍 看 之 下, 軟 硬 整 合 新 創, 應 當 容 領 域 的 成 功 新 創 案 例 觀 察, 新 創 不 論 在 市 場
易在找到台灣找到發展利基。然而,Google 開 發、 資 金 籌 募 與 組 織 團 隊, 都 不 應 限 制 在
台 灣 前 董 事 總 經 理 簡 立 峰 卻 指 出, 軟 體 及 硬 台灣本土,而應當以國際團隊架構經營。
體 產 業 模 式 在 台 灣 可 能 存 在「 脫 鉤 」 隱 憂,
如 何 定 位 台 灣 市 場 的 價 值, 則 取 決 團 隊 發 展
為新創的軟硬整合之路布下諸多挑戰。
希 望 善 用 台 灣 的 何 項 優 勢。 例 如, 耐 能 智 慧
一 方 面, 台 灣 既 有 的 硬 體 大 廠 與 新 創 團 隊 合 創 立 初 期, 便 在 美 中 台 設 立 分 部, 結 合 三 地
作 時, 往 往 受 限 於 既 有 思 維 及 過 大 的 生 產 量 在 人 才 與 市 場 上 的 不 同 優 勢, 其 中 美 國 作
體,時常導致對接不順。此外,簡立峰認為, 為 研 發 基 地、 台 灣 作 為 製 造 基 地, 中 國 則 為
由 於 台 灣 新 創 生 態 發 展 較 晚, 具 有 硬 體 經 重 要 的 應 用 驗 證 場 域。 而 物 聯 網 新 創 聯 齊 科
驗 並 希 望 投 入 軟 體 創 業 的 創 業 家, 在 世 代 上 技, 在 2017 年 設 立 日 本 分 公 司, 深 耕 當 地
已 大 多 脫 離 創 業 階 段, 而 新 興 的 軟 體 新 創 團 市 場, 與 東 京 電 力 公 司 等 重 要 客 戶 合 作, 近
隊,卻未必具有足夠的硬體生產經驗。因而, 年 則 開 始 發 展 台 灣 市 場。Gogoro 則 從 台 灣
適 合 台 灣 的 軟 硬 整 合 產 業 發 展 路 徑, 可 能 是 特 色 的 機 車 生 態, 發 展 出 電 動 機 車 的 產 品 原
透 過 大 量 引 入 軟 體 人 才 進 入 硬 體 產 業, 帶 動 型, 進 一 步 切 入 能 源 系 統 市 場, 成 為 新 技 術
產 業 思 維 轉 型; 或 者, 以 全 新 商 業 或 產 品 概 典 範 的 制 定 者, 最 後 成 功 赴 美 上 市, 以 尋 求
念,另闢蹊徑。 更大的資金支持。

■ 軟硬整合新創的共同特徵徵 | 50
軟硬整合 / 2C 模式:
策略聯盟,開啟全新用戶市場
案例:Gogoro、CoolBitX

不論是何種領域,2C 模式的商業市場往往 盟, 成 員 可 運 用 Gogoro 的 系 統 技 術 及 換


大者恆大,導致新加入的新創團隊面臨強 電站,開發屬於自己的電動車輛。此類具
烈競爭。然而,物聯網、區塊鏈等前沿技 開 放 性 的 技 術 平 台, 讓 2C 商 業 模 式 在 軟
術創新,不斷開啟新的終端應用市場機會, 硬整合領域不再是爭奪市占的零和遊戲,
也 為 台 灣 以 2C 模 式 為 出 發 點 的 軟 硬 整 合 而能共同推廣新的使用習慣及用戶市場。
新創,找到全新的突破口。台灣成功的 2C
軟硬整合跨足軟體服務及硬體應用領域,
模式軟硬整合新創,往往不只販售產品,
相較於純軟體服務,涉及更多產業規範和
而是以主力產品為開路先鋒,取得全球市
產業鏈關係。在拓展市場過程中,積極洽
占率後,進一步搭建系統,甚至參與建立
談相關企業合作,甚至參與制定規範,提
相 關 技 術 規 範。 例 如 Gogoro 從 電 動 機 車
供合規的解決方案,相當重要。以區塊鏈
切入,藉此拓展合作對象,進行反覆市場
新創庫幣科技為例:作為全球前三大的冷
驗證,最終成為全球電池交換生態系統的
錢包製造商,庫幣科技至今已於全球全球
技術領導者。
超 過 10 家 虛 擬 貨 幣 交 易 所 簽 訂 合 作 備 忘
由 於 以 搭 建 新 系 統 為 目 標, 在 拓 展 用 戶 錄,並推出符合聯合國防制洗錢金融行動
市 場 時, 和 其 他 業 者 存 在 複 雜 的 競 合 關 工作組織(FATF)規範的虛擬資產服務供
係, 並 可 能 透 過 策 略 聯 盟 進 行 合 作。 例 應商聯盟 Sygna Alliance。透過大量洽談
如,2019 年 YAMAHA、 宏 佳 騰、PGO、 合作,制定規範、加入業界聯盟團體,將
eReady、eMOVING 等 廠 商 共 同 加 入 有助於將團隊及產品對接國際規格,開啟
PBGN(Power by Gogoro Network) 聯 全球市場的可能性。

■ 軟硬整合/ 2C 模式:策略聯盟,開啟全新用戶市場 | 51
軟硬整合 / 2B 模式:
克服技術創新困難,顛覆既有體系
案例:耐能智慧、聯齊科技、雲象科技

相較於純軟體服務,軟硬整合新創的資 2B 模 式 的 軟 硬 整 合 新 創, 著 眼 於 透 過 然而,劉峻誠也觀察,相較於台灣,美
金門檻更高;而 2B 模式的技術開發成 技 術 創 新, 顛 覆 特 定 技 術 體 系 的 運 作 國學界與業界的連結,整體還是強上許
果,也比 2C 模式收成時間更長,沒有 方 式。 藉 由 與 關 鍵 企 業 客 戶 合 作, 切 多。美國不僅教授創業風氣高,制度上
用戶數等成效數據可供印證,導致此領 入既有體系,除了能突破性的快速拓展 也允許教授或學生的研究計畫資金來源
域 新 創, 往 往 面 臨 較 高 的 募 資 難 度。 市場,也可爭取曝光與話語權,是此類 來自業界,大大強化合作機會,而非如
總體來說,軟硬整合新創在台灣發展的 新 創 成 功 的 共 同 特 徵。 例 如 聯 齊 科 技 台灣以科技部專案為主要資金來源。由
資金瓶頸,最容易發生早期技術開發階 2015 年於台北國際電腦展和日本電信 於軟硬整合涉及大量前沿技術,新創發
段,以及規模擴大的成長階段。數位病 公司成功媒合,開啟合作機會,後續把 展也與整體學術環境氛圍、產學鏈結的
理 及 醫 療 影 像 AI 領 域 新 創, 雲 象 科 技 握日本電力自由化的契機,與日本東京 改善,密切相關。
創辦人葉肇元便回憶,草創時期欲將影 電力集團、東京瓦斯公司,在區域能源
像 系 統 結 合 AI 技 術, 卻 因 為 技 術 尚 未 管理系統上合作,成功在日本市場站穩
成功商業化,而難以找到合作對象。最 腳步。
後靠自己學習 AI 技術,並獲得科技部、
由於切入 AIoT 等高度技術密集領域,
醫界人脈等相關資源,才跨過創業初期
相關技術開發難度高,因而,強化產學
的死亡低谷。耐能智慧創辦人劉峻誠也
連 結, 積 極 培 育 相 關 人 才, 成 為 幫 助
提到,美國矽谷創投更關切技術前景,
此類新創的重要課題。例如耐能智慧創
願意投資高風險的早期技術新創,相較
辦人劉峻誠和雲象科技創辦人葉肇元,
之下,台灣的企業或投資人時常要等看
均透過在大學授課或撰寫教材,教育後
到合作有了具體成果,才較能放心進一
進,也期望能在學界延攬新一代人才。
步投資及合作。

■ 軟硬整合/ 2B 模式:克服技術創新困難,顛覆既有體系 | 52
深入解讀 10 年來熱門的新創產業
台灣新創熱門產業變遷快速,透過 2010 年來不同產 戲新創中國及韓國競爭下,處境艱難,關注度進而 的產業類別。說明台灣新創生態系並未自外於產業
業關鍵字群組所獲得的網路聲量分析,展現了台灣新 難以維繫。而串流及雲端產業則屬於典型大者恆大 模式的變動,維持一定關注熱度。
創團隊不斷尋找抓緊產業趨勢,持續尋找創業標的 的產業類別,台灣雖有零星新創出現,然而相關服
較為特別的兩類產業,分別是 App 與物聯網產業。
軌跡。雖然政府在不同時間點提供支持,各產業發 務最終仍由國外企業掌握主要市占率。
App 產業從 2011 年後就高居前兩名,這並未代表
展路徑上,新創與生態系時常走在政府前面。此外,
2015 年後才出現的熱門產業,則有人工智慧、交通 App 新創始終是台灣新創的題目首選,而代表隨著
台灣新創生態系在許多產業上最初與國際同步,但
科技、區塊鏈等。這三項產業的共同點是,除了純 App 成為新一代主流服務應用,各產業新創都已脫
後續發展則結局不一。顯示台灣掌握趨勢不落人後,
軟體服務形式之外,也存在軟硬整合的可能性,並 離不了 App。物聯網也有異曲同工的現象,2014 年,
相關資源條件卻未必能使新創團隊把握機會窗口。
各有指標新創(如:耐能智慧、Gogoro、XREX)出現, 「物聯網」概念開始被大量討論,物聯網因而躍上
從歷年前六名的熱門產業進行彙整,2015 年成為重 故獲得相當關注度。此外,這三項也都是 5+2 等重 熱門產業關鍵字的排行榜。然而,隨著物聯網技術
要的產業變動分界,2015 年前討論熱烈,但後續台 大政府產業政策的關注重點。過去 10 年中熱門產業 及應用逐漸普及,相關聲量擴散至智慧製造、智慧
灣新創發展較不理想的產業分別為:遊戲、串流、 的常客如行銷科技(MarTech)、社群服務(Social)、 醫療、智慧交通等次領域,物聯網成為新一代軟硬
雲端產業。2010 年隨著遊戲轉為行動端,台灣的遊 電子商務,則屬於過去 10 年經歷多次商業模式變化 整合新創的共同特徵。

歷年各產業關鍵字聲量熱力圖 註:「顏色代表該年份不同產業的相對聲量熱度。」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年)

App
電子商務
人工智慧
物聯網
智慧醫療
金融科技
遊戲
虛擬 / 擴增實境
交通科技
區塊鏈
行銷科技
資訊安全
能源
硬體創新
雲端服務
社群服務
串流

■ 深入解讀 10 年來熱門的新創產業 | 53
台灣的電子商務產業在 2010 年以前便已 許多海外電商紛紛進入台灣,例如:旋轉 則是大型企業如全家便利商店、全聯福

1
有相當發展,代表公司如 PChome 線上 拍 賣(2014)、 蝦 皮 拍 賣(2015), 開 利中心,都開始發展自身電子支付等數
購 物(2000)、 露 天 拍 賣(2006), 然 啟台灣電商的戰國時代。 位化服務,進一步推升台灣電子商務領
而多以網站為主要營運形式。2010 年左 域的競爭。
2013 ~ 2015 年,行動支付、線上儲值相
右,行動裝置、行動上網開始普及,連帶
關技術逐漸成熟,同時也是台灣處理法規 整體而言,台灣的電商產業轉型雖比海外
帶動行動購物模式出現。同一時間,中國
問題的主要階段。2013 年信託服務管理 稍晚開始,發展與商業模式演進卻都不落
電子商務市場快速成長,2011 年中國網
平臺 TSM 上路,同年全面開放國內銀行 人後。然而,台灣電商新創與公司具有高
路消費金額突破一兆元台幣,代表品牌淘
開辦手機信用卡業務。2015 年金管會正 度的本土色彩,直到近幾年才開始發展海
寶,更於 2010 年便早早進入台灣市場。
式通過《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讓代 外市場。相對的,台灣則是海外電商偏愛
亮點產業
電子商務

海外業者的進入,促使了台灣政府和民 收代付、儲值等多元支付形式成為可能。 的實驗性市場,各大代表電商均選擇進駐


間的加速轉型。2012 年《數位時代》的 隨著電子支付普及,2016 年,電子商務 台灣。此外,電商產業的特性,也造成大
Web100 強調查中,出現電子商務占比提 產業進入 O2O 乃至 OMO 等「虛實融合」 者恆大的現象,新進的團隊數量,不若其
高的關鍵現象。2010 年後的台灣代表電 的時期。代表事件如 2016 年馬雲提出「新 他產業熱絡。除了 2010 年後的新創之外,
商新創多由連續創業家成立,或具有新創 零售」概念,在這方面,91APP 的提前 目前台灣本地的電商品牌,大多是過去線
背景,包含夠麻吉(2010)、生活市集 布局,說明了台灣電商在商業模式創新 上購物品牌轉型而來,例如 PChome、
(2013)、91APP(2013)。2014 年後, 上並未落於人後。2017 年後的重要現象, momo、博客來等。

近 10 年電子商務網路聲量

2000

1500
註: 設 定 產 業 關 鍵 字 群 組,
以 資 料 探 勘 方 式, 爬 梳
1000 2010/1/1 至 2021/10/15《 數
位時代》Meet 創業小聚網站
文章內容,統計產業關鍵字出

( 路聲量

500 現頻率,並依據該年度文章總
量進行數據標準化,藉以探討
新創產業討論聲量的歷年變
化。以下其他產業同。
0
)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年 )

■ 亮點產業 1:電子商務| 54
2010 年,全世界首家比特幣交易所成立, 成 立。 新 創 方 面, 根 據 AppWorks 整 理 約簽署、藝術品交易等,也促使 2018 年
2012 年國外開始發展區塊鏈相關技術及 的台灣區塊鏈新創生態系地圖,顯示台 後,台灣不論政府、新創、財團法人、

2
應用的可能性,代表性的加密貨幣交易 灣新創在區塊鏈領域迅速成長。以 2017 企業各領域都積極投入。行政院於 2018
所如 Coinbase 也於同一時期成立。2016 年 成 立 的 區 塊 鏈 金 融 新 創 XREX 為 例, 年正式同意將區塊鏈納入 2025 智慧政府
年 Google 、IBM、Amazon、Microsoft XREX 陸續於 2019、2021 年完成種子輪 的規劃,然而截至目前,相關法規環境
等大型企業開始測試區塊鏈服務,引領 融資,Pre-A 輪投資,並積極在全球各地 仍未有具體進展。金管會曾於 2020 年推
發展,喚起人們對區塊鏈的重視。台灣 推動法遵,獲得眾多國家的市場許可。不 出的台灣 STO 法規、DeFi 法律議題等,
也於 2014 年陸續成立加密貨幣交易所如 僅 AppWorks、心元資本等加速器及投資 其中仍存在諸多限制,間接影響了台灣
Maicoin 團隊所創立的 Max、BitoEx 幣託 機構將區塊鏈視為發展重心之一,台灣 區塊鏈產業的發展速度。相較之下,台
亮點產業 等。從加密貨幣到智能合約、NFT(非同 第一間聚焦區塊鏈的加速器「ABA(Asia 灣民間社群走出獨特的國際社群之路。
區塊鏈

質化代幣),相關技術不斷經歷革新,促 Blockchain Accelerator)」也於 2018 年 不 僅 投 資 機 構 如 AppWorks、 心 元 資


成無數創業機會。 宣布成立。顯示台灣從創投、加速器到新 本、Headline Asia 積極投資台灣區塊鏈
創團隊,都逐漸與全球發展趨勢同步。 新創,帶領新創走向國際市場,台灣本
2017 年左右,雖然經歷加密貨幣市場崩
土的區塊鏈技術社群如台北以太坊社群
跌的動盪,隨著區塊鏈技術應用逐漸發 區塊鏈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特
(Taipei Etheruem Meetup) 也 相 當 活
展成熟,全球區塊鏈新創仍蓬勃發展。 性,開啟各領域的應用機會,如金融體
躍,促成台灣與全球區塊鏈社群的人才、
台灣首家區塊鏈創投紅樓資本於 2017 年 系的去中心化、政府資料整合、智能合
技術交流。

近 10 年區塊鏈網路聲量

2000

1500

1000

( 路聲量

500

0
)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年 )

■ 亮點產業 2:區塊鏈| 55
AI 概 念 最 早 於 1950 年 代 便 被 提 出, 然 獲得投資者關注。 開發的合作備忘錄,並設立相關研發中
而 一 直 到 2010 年 代 才 重 新 成 為 新 創 焦 心。

3
相較於民間企業的先發探索,各國政府
點。行動裝置普及創造龐大數據來源,
布 局 國 家 AI 產 業 發 展 藍 圖, 時 序 上 較 民間組織對於推動台灣 AI 產業發展和相
再加上關鍵技術及演算法的突破,促成
晚,大多發生於 2016 ~ 2017 年。美國 關政策討論,扮演格外重要的角色。例
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等技術創新突破。
於 2016 年連番公布三份重要的 AI 報告 如,由財團法人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
在世界各國,AI 產業大多呈現民間企業
書,宣示對於 AI 產業的重視;中國國務 會 於 2018 年 設 立 的「 台 灣 人 工 智 慧 學
發展早於政府的現象,美國科技巨頭如
院則於 2017 年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 校」,結合產官學能量,幫助台灣產業
Google、 蘋 果, 相 當 早 期 便 投 入 AI 研
展規劃》,成為國家性的指導原則。台 人工智慧化,並透過培訓及課程,培育
究,2014 年開始,更興起大量收購 AI 新
灣政府也順應潮流:2017 年,科技部以 未來的台灣 AI 人才。對台灣 AI 新創而言,
亮點產業 創的風潮。從產業熱力圖觀察,AI 產業
人工智慧

「小國大戰略」為思維,提出台灣的 AI 企業擴大 AI 應用規模以及 AI 人才培育,


從 2015 年開始在台灣快速獲得關注度。
產業發展政策,後續於 2018 年發布半導 是兩項值得關注的未來課題。根據《台
而根據台經院 FINDIT 資料庫,2015 年至
體射月計畫,並設立 AI 創新研究中心等, 灣 AI 產業趨勢報告 2022》,台灣企業導
2019 年, 台 灣 AI 領 域 新 創 獲 投 金 額 也
從技術研發及人才培育等面向,積極發 入 AI 應用的規模快速進入成熟期,適合
同樣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指標新創如
展台灣 AI 產業。2017 年開始,台灣的 AI 新創從中尋找與企業合作等市場機會。
Appier、iKala, 大 約 在 2014 ~ 2015 年
產業生態系逐漸獲得國際目光,在民間 此外,AI 人才全球性的短缺,是所有 AI
歷經探索與轉型,逐步將 AI 技術納入商
與政府力量的促成下,微軟、亞馬遜、 新創的共同難題,強化與大學及學研單
業模式核心,同時,團隊也進入成長期,
輝達等國際大廠陸續簽署 AI 及雲端技術 位的對接,積極培育人才,刻不容緩。

近 10 年人工智慧網路聲量

2000

1500

1000

( 路聲量

500

0
)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年 )

■ 亮點產業 3:人工智慧| 56
交通科技新創在台灣,屬於典型的新創 受 到 關 注。2018 ~ 2019 年, 政 府 陸 續 廠運用產業鏈優勢,透過衍生子公司方
發展驅動法規推進的產業類型。以共享 通過《無人載具創新科技條例》,並於 式快速切入市場,也成為新創的競爭對
平 台 次 領 域 為 例, 台 灣 新 創 團 隊 中 的 台南沙崙成立台灣第一個國際級自駕車 手。例如聚焦於車載數據平台的華鈺科

4
領先者如:WeMo Scooter 及國外新創 測試示範場域「台灣智駕測試實驗室」。 技,為主機板大廠華擎科技的子公司。
Uber,於 2015 年以前便陸續成立及進 推動電動車自主研發的鴻華科技,則由
電動車及廣義的汽車科技次領域,是交
駐。 然 而,2017 年 前 後, 台 灣 陸 續 發 鴻海與裕隆集團合資設立。
通科技新創在台灣的另一大潛力市場。
生共享汽車及共享單車等法規爭議,後
傳統燃油車相比,電動車需要更多創新 台灣交通科技新創雖然關注度自 2015 年
續修訂《公路法》條文並制定相關共享
零組件及軟體方案,創造大量市場需求。 開始便持續升溫,然而在資金面上,尚
載具自治條例後,市場發展才逐步恢復
2020 年,Tesla 電動車進入量產爆發期, 處於早期階段。根據台經院 FINDIT 資料
正常化。
台灣受惠於半導體及電子零組件的硬體 庫,台灣交通科技新創獲投呈現 2017 出
亮點產業
交通科技

無人駕駛領域同樣有著新創發展與法規 技術優勢,電動車產業頓時受到龐大關 現高峰,近年來逐步下滑的趨勢,且仍


亦步亦趨的軌跡:2017 年,由 7Starlake 注。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與台灣先進車 大多集中於早期階段,和國外趨勢集中
團 隊 引 進, 全 台 第 一 輛 無 人 駕 駛 巴 士 用技術發展協會相繼於 2020、2021 年成 於 後 期 並 不 相 同。2022 年,Gogoro 成
EZ10 在台灣大學進行測試,並推動相關 立,產業聯盟儼然成型。台灣新創在電 功赴美上市,振奮台灣新創生態系,卻
產學合作,民間新創如台灣智慧駕駛公 動車領域,正以發展核心關鍵技術或軟 也反應台灣資本市場尚難以留住處於快
司也於 2018 年成立,智慧交通概念開始 體服務,搶占先機。然而,國內科技大 速發展階段的國際級新創。

近 10 年交通科技網路聲量

2500

2000

1500

1000

( 路聲量

500

0
)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年 )

■ 亮點產業 4:交通科技| 57
5
物 聯 網 科 技 大 約 在 2012 年 開 始 受 到 糊概念,逐漸落地,聚焦於具體應用。 產業」和「創新創業生態系」為主軸,
全 球 關 注, 根 據 CB Insight 的 調 查, 成為台灣政府具高度宣示意義的政策作
2017 年 開 始, 結 合 AI 技 術 與 物 聯 網
2012 ~ 2015 年 全 球 物 聯 網 領 域 投 資 為。爾後,陸續結合民間力量成立物聯
IoT 科技的「AIoT」(智慧物聯網)概
件 數 與 金 額 快 速 成 長, 特 別 2014 年 網產業大聯盟,強化產官學交流;並於
念, 開 始 被 提 出。 由 於 AIoT 強 調 大 量
投 資 金 額 成 長 53 %。 中 國 政 府 更 早 於 林口成立物聯網實驗室,推動智慧城市
數據運算及整合,相關感測元件、AI 晶
2011 年,便將物聯網發展納入「十二五 示範場域驗證等。整體而言,台灣的物
片及聯網設備,成為台灣的優勢所在。
計畫」中。就台灣本地的關注度而言, 聯網產業政策,並非直接針對物聯網新
台灣代表性的物聯網新創如聯齊科技、
物 聯 網 關 鍵 字 的 熱 潮 出 現 在 2014 ~ 創培育,而是著眼於物聯網跨產業、跨
亮點產業 耐 能 智 慧, 便 分 別 以 AI 能 源 管 理 系 統
物聯網

2015 年, 達 到 高 峰 後 便 逐 步 下 降。 然 領域的特性,協調資源、籌組國家隊、
和 AI 運算晶片等關鍵技術,開創新局。
而,從最早的穿戴式裝置開始,到後來 建構示範場域,協助企業和新創發展新
的智慧製造、智慧醫療,乃至電動車應 台 灣 政 府 的 相 關 計 畫, 略 晚 於 民 間 新 型 態 的 商 業 模 式。2018 年, 國 發 會 發
用,各項此領域持續蓬勃發展。顯示新 創 的 發 展 風 潮。2016 年, 國 發 會 提 出 布數據指出台灣物聯網整體產值已突破
創對於物聯網科技的關注,從早期的模 《亞洲・矽谷方案》,以發展「物聯網 兆元。

近 10 年物聯網網路聲量

1500

1000

500

( 路聲量

0
)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年 )

■ 亮點產業 5:物聯網| 58
行 銷 科 技(MarTech) 一 詞 在 2011 年 時 間 點, 此 外, 根 據《2017 年 台 灣 媒 馬 來 西 亞 後, 獲 得 亮 眼 成 績, 而 早 於
由被譽為行銷科技之父的 Scott Brinker 體 白 皮 書 》,2016 年 台 灣 數 位 媒 體 年 2018 年便落地日本的 awoo 阿物科技,

6
提 出, 可 分 為 六 大 領 域: 廣 告 與 推 廣 度廣告量首度超越電視廣告量,象徵數 也持續深化日本市場。整體而言,台灣
(Advertising & Promotion)、內容與 位行銷成為市場主流。目前台灣大多數 的行銷科技新創有後來居上之勢,在國
體驗 (Content & Experience)、社群 的行銷科技新創團隊,均於 2015 年後 際上已具有一定能見度。
關 係 (Social & Relationships)、 商 成立。而在 2015 年之前成立的新創公
規範及技術的變革,為台灣行銷科技新
業銷售 (Commerce & Sales)、數據 司如 cacaFly、Appier、iKala,則陸續
創 開 啟 諸 多 機 會 與 挑 戰。2018 年 臉 書
應 用 與 管 理 (Data Management)。 轉 型, 善 用 AI 等 前 沿 技 術, 掌 握 新 的
劍橋分析事件爆發、歐盟通過 GDPR 法
根據 Scott Brinker 從 2011 年開始的統 商業模式利基,就發展階段而言,大多
規, 2020 年 Google 宣 布 將 陸 續 淘 汰
計, 行 銷 科 技 在 2015 ~ 2016 年 左 右 已來到 pre-IPO 甚至 IPO 階段。
亮點產業 第三方 Cookie 機制,在廣告行銷界投
邁入第一個黃金期,全球行銷科技新創
行銷科技

2018 年 開 始, 台 灣 行 銷 科 技 新 創 開 始 下震撼彈。隨著隱私權意識抬頭,使用
數量出現爆發性成長,其背後原因包含
出 現 購 併 及 整 合 的 趨 勢。 指 標 新 創 如 者 數 據 不 再 唾 手 可 得, 運 用 MarTech
電子商務普及,以及 AI 技術逐漸成熟,
Appier 自 2018 年開始陸續收購三家國 技術提供解決方案,掌握企業內外部數
推動行銷科技快速轉型。
內 外 新 創, 酷 訊 搜 索 也 分 別 在 2018、 據,更加顯得重要。而近年來 No Code
台 灣 行 銷 科 技 新 創 發 展 也 大 致 以 2015 2020 年購併兩家新創公司。2020 年全 / Low Code 工具的興起,也進一步幫
年 為 分 水 嶺, 國 內 大 環 境 方 面,2015 球疫情爆發,台灣行銷科技新創卻沒有 助 企 業 善 用 MarTech 工 具, 推 動 內 部
年正值台灣新創生態系環境大幅改善的 停 下 海 外 發 展 的 腳 步。 酷 訊 搜 索 落 地 的數位轉型。

近 10 年行銷科技網路聲量
2500

2000

1500

1000

( 路聲量

500

0
)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年 )

■ 亮點產業 6:行銷科技| 59
智慧醫療或數位醫療,意指結合數位、 期望結合生醫與 ICT 領域,驅動創新, 團隊獲得破億募資。資金提供者方面,
AI 等技術的醫療健康應用。由於台灣具 智慧醫療因而成為政策焦點。相關計畫, 2020 年後,包含中華開發資本、台杉投
有資通訊技術優勢及健保體系的龐大醫 整合科技部等部會的產學研發與人才培 資等,都陸續成立生技基金,並將智慧

7
療數據,智慧醫療產業被視為未來的「第 育資源,加速早期團隊的技術商業化。 醫療列為重要投資領域。顯示智慧醫療
二座護國神山」。台灣科技大廠相當早期 醫療體系也開始主動出擊,2019 年,秀 新創發展成果開始浮現,並逐漸獲得資
便布局智慧醫療領域,方式多元:除了 傳醫院與比翼生醫創投合作推出創投基 本青睞。
投資購併新創,也可能成立子公司或事 金,針對醫療新創團隊進行投資。2020
總體而言,台灣智慧醫療產業由醫療體
業群,投入相關業務。例如緯創於 2016 年,台北醫學大學成立北醫生醫加速器,
系、政府、科技大廠、新創團隊多方發
年 成 立 緯 創 醫 學 科 技, 廣 達 則 於 2015 數位醫療也是其中的重要主題。
動。跨產業、跨領域背景下,如何在技
年成立 BU12 事業群,專注發展智慧醫
台 灣 智 慧 醫 療 新 創 於 2015 年 後 顯 著 增 術開發與應用上有效溝通,成為新創發
亮點產業 療業務。再來,則是與醫療體系進行合
智慧醫療

加。2017 年左右,智慧醫療關鍵字聲量 展的重要課題。而遠距醫療、數據隱私


作。根據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統計,
開始攀升。根據 FINDIT 資料庫,獲投件 等法規環境議題,也直接影響新創團隊
2017 ~ 2022 年,台灣至少有 15 家大型
數也在同一時期明顯成長。然而,智慧 能否有效應用台灣醫療數據優勢。最後,
醫院與近 20 家科技大廠合作發展數位醫
醫療新創在台灣仍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 雖然台灣具有資通訊硬體產業的技術優
療應用。
且獲投規模較小。這樣的現象近來出現 勢,軟體人才的普遍缺乏,對於數位醫
台灣政府 2017 年在 5+2 產業創新計畫架 轉機:2020 年,接連有炳碩生醫、安智 療應用也構成潛在挑戰。
構下發布《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 生醫、雲象科技、聿信醫療、Deep01 等

近 10 年智慧醫療網路聲量

800

600

400

( 路聲量

200

0
)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年 )

■ 亮點產業 7:智慧醫療| 60
前瞻趨勢

創業者不再是小夥子,青壯族群占大宗

科 技 新 創 創 業 者 的 主 要 臉 譜, 早 2018-2021 年台灣創業者年齡變化( 數位時代創業大調查 ) ■ 41 歲以上


■ 36-40 歲
已非 20 初頭的年輕小夥子。根據
■ 31-35 歲
一 項 由 MIT 史 隆 管 理 學 院、 華 頓 50% ■ 26-30 歲

商 學 院、 美 國 全 國 經 濟 研 究 所 與 ■ 23-25 歲

美 國 普 查 局 在 2018 年 共 同 推 出 40% ■ 22 歲以下

的 調 查 報 告 指 出, 美 國 新 創 創 辦
人 的 平 均 年 齡 為 45 歲。 台 灣 新
30%

創 創 業 者, 同 樣 出 現 成 熟 化 的 現 20%
象。 依 據 數 位 時 代 2018 ~ 2021
年 的 創 業 大 調 查 數 據 分 析,41 歲 10%

以 上 的 創 業 者 占 比, 從 25 % 增 加
至 41 %,30 ~ 40 歲 的 創 業 者 約
0%
2018 2019 2020 2021
占 50%,而過去刻板印象中,30
歲 以 下 的「 年 輕 創 業 者 」 比 例, 與創業者年齡變化相關的另一項趨勢, 業建立更加深度的合作關係,可以想見
則 連 年 下 滑,2021 年 僅 總 占 約 是台灣創業者學歷和產業背景的變化。 具有深厚工作經驗的創業者,更能取得
10 %。 資 誠 歷 年 發 布 的「 台 灣 新 根據資誠《2021 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 優勢。如何鼓勵大器晚成的成熟創業者
創生態圈大調查」也反映相同現 查》,台灣創業者中平均的工作資歷為 投入新創生態系,甚至是大企業的內部
象,2021 年台灣創業者的年齡分 11.9 年,且 90%以上具有大學學歷。隨 創業,都是台灣新創生態系未來的重要
布,以 31 ~ 45 歲為大宗。 著科技創業愈加強調技術累積,並與企 趨勢和課題。

■ 前瞻趨勢 | 創業者不再是小夥子,青壯族群占大宗| 61
前瞻趨勢

「深科技」成主流,將改變新創及生態系
深科技(Deep Technology)泛指為運用科學或工程方法, 深科技新創成為主流,對新創生態系發展既是契機也是挑
解決世界重大問題的深度技術。由於初始出發點並非為消 戰。世界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深科技新創的發展軌
費者提供應用服務,而是尋求困難的前瞻技術突破,相 跡未必吻合傳統創投按募資階段劃分的線性模式,更需要
較於傳統新創,需要更龐大的資金和發展時間,投資風險 從「研發階段」(Development Stage)角度出發,建構
也更大。深科技並沒有明確的產業定義,目前常見的產業 更有利於長期投資,能承受市場與研發雙重風險的募資模
主題,大致涵蓋人工智慧及大數據分析、先進製造與機器 式。其中,政府計畫、大學及研究機構在早期階段的參與,
人、區塊鏈、量子運算、生物科技與新農業等領域。深科 更顯重要。此外,對深科技而言,投資標的也不再是個別
技新創在全球範圍內已蔚為主流,根據 Startup Genome 專案(Project)而是針對全球尺度課題的技術解決方案
的研究,2017 ~ 2018 年深科技新創的數量成長約 2 倍, (Solution)。
已有約 45%的新創題目與深科技有關。

Financing of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search for viable economic model continue across stages

Technology First Commercial Scale-up / Exit


Identifying the Finding Product- Early
Validation / Contracts & Technology and Mergers &
Technology Market Fit Commercialization
First Pilot Improvements Acquisitions

University-Affiliated Programs
Government Programs
Blended Finance
Accelerators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 Corporate Partnerships
Traditional Venture Capital Funds
Alternative Fund Structures (e.g., Evergreen Funds)
Venture Debt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igh-Net-Worth Individuals
Project Finance (Credit Funds, Partnerships)
Acquisitions

資料來源:World Bank IPOS

■ 前瞻趨勢 |「深科技」成主流,將改變新創及生態系| 62
波士頓顧問集團(BCG)歸結了 科技新創的重要動能。
深科技新創的四大特徵:問題導
此外,區塊鏈等深科技,並不只
向、 科 技 整 合、 更 偏 向 實 體 產
作為創業題材,也可能回頭改變
品、位於學研生態系核心。從而
新 創 生 態 系 的 運 作 方 式。 以 創
看出,學研單位與政府計畫對於
投 為 例, 隨 著 代 幣(Token)、
深科技新創的發展,將扮演更加
智能合約等區塊鏈技術逐漸成
重要的角色。常被提及的重要議
熟,傳統創投開始混合使用股份
題包含:基礎研究的長期投入與
及 Token 作 為 投 資 手 段, 美 國
深化,更順暢的技術商業化和驗
針對股權通證的相關法規也逐漸
證管道,構築以深科技新創為核
成 熟, 甚 至 出 現 稱 為 加 密 創 投
心的學研生態系等。對此,台灣
(Crypto VC)的新型態創投。從
已有一定的發展基礎。政府的相
專案特性到更快的公開發行速度,
關計畫從早期的創新創業激勵計
Web 3.0 的募資模式和過往新創有
畫, 到 科 研 創 業 計 畫 與 價 創 計
明顯不同,也促使包含投資者在
畫,逐步建立常態的學術研發成
內的新創生態系發生轉變。
果商業化機制,成為台灣發展深

■ 前瞻趨勢 |「深科技」成主流,將改變新創及生態系|
■ 新創與趨勢篇 | 新創產業大事記:七大亮點產業 | 63
台灣新創生態系的 4 大人才問題
台灣新創生態系的人才問題,不僅是現在進行式, 活絡,人才也就越有誘因進入相關單位工作。
在可預見的未來更將日益嚴重。歸結台灣新創生
態系未來可能浮現的人才問題,可分為四大面向: 3. 國內科技產業間的人才競爭

近年來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缺工問題,積極爭取
1. 前沿產業人才不足
科技人才投入,回過頭加劇了台灣內部的科技人
人才育成需要漫長時間,各項前沿產業如 AI、 才競爭。而隨著創業者的平均年齡轉變為 30 歲
生醫科技,技術門檻高且市場快速擴大,進而 以上,科技新創的潛在創業者,事實上和科技產
導致相關人才難以銜接、供不應求的現象。對 業中堅的工作者,處於相同年齡段。對於個人來
此,台灣新創開始積極與學界合作,從源頭尋 說,究竟要選擇有穩定薪資報酬的科技公司工
找潛力人才,例如耐能智慧創辦人劉峻誠和雲 作,還是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新創創業之路,成為
象科技創辦人葉肇元,透過在大學授課,不僅 機會成本考量的難題。然而,產業間的人才競爭
教育後進,也期望能在學界延攬新一代人才。 未必是零和賽局,Google 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
Appier 則透過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計畫、獎學金 立峰便認為,台灣少子化的問題難以從內部解
等方式,吸引未來的 AI 頂尖人才。 決,對外積極吸引國際人才既是解方,也是不得
不為的策略。
2. 中階管理人才及生態系服務人才斷層
4. 跨國人才競逐
相關生態系服務提供者如加速器、創投、創育機
構的受訪者,都指出台灣相當缺乏具有產業或創 當台灣新創逐漸走上國際舞台,勢必面臨愈加激
業經驗的中階人才,進而導致許多機構的核心營 烈的國際人才競逐。例如 Appier 執行長游直翰
運,仍難以接棒,甚至常得由創辦人親力親為。 便自承,Google、Meta 等跨國科技巨頭,早已
具產業或創業經驗的中階人才,在團隊輔導、投 成為 Appier 目前爭取人才的對手之一。優秀人
資標的分析、人脈連結等各面向,都能帶來更大 才於國際間流動為常態,後疫情時期的遠距工作
助益。而中階人才存在斷層,代表台灣新創生態 趨勢,更降低了跨國工作的門檻。國際人才競逐,
系尚未成功營造「人才的循環」,讓上一個世代 也挑戰著台灣新創在薪酬、組織文化上,能否跟
的新創創業者或企業主,重新進入生態系中,貢 上國際趨勢。後者則又與台灣新創能否在台灣取
獻視野與傳承經驗。服務提供者的商業模式能否 得足夠資金(資本市場願意給予多少本益比及估
永續,與新創成敗息息相關,台灣新創環境越是 值)有所關聯,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 台灣新創生態系的 4 大人才問題 | 64
台灣獨角獸走向世界,投資環境仍待完備
2020 年後,台灣新創團隊出現明顯的海外上市 當海內外的投資者,開始將目光投向台灣新創團
風潮。先行者如 Appier、Gogoro,已於海外市 隊,台灣整體的投資環境是否準備好了?法規環
場嶄露頭角,後續另有玩美移動等數家台灣新 境方面,台灣雖陸續通過《公司法》、《產業創
創,將於可預見的未來,進行海外上市。國內 新條例》修正,在組織和募資法規上取得突破,
方面,也有如 91APP 等指標案例上市。新創上 並於 2021 年成立創新板及戰略新板,以吸引資
市案例的輪番出現,除了象徵台灣新創的多年 金投資新創。新創團隊實際運用相關法規,乃至
發展積累,也意味著台灣新創開始吸引資本市 成功於相關板塊上市的案例,仍相當稀少。究其
場的普遍關注。 原因,在於相關細部規範仍相對保守,整體法規
環境也有待跟上國際潮流。例如,近年來相當火
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基金總經理郭大經指出,資
熱的 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模式,台
本逐利而居,投資環境的成熟,是一項漸進變
灣的監管機構仍未見相關適法性的規劃。當退出
化的過程。當合適標的逐漸增加,直到產生資
階段的制度彈性及流動性受到限制,國際資本投
金動能,自然而然就會產生群聚效應;台灣因
資台灣新創的意願也會受到影響。
而有機會從「高風險、低報酬」的環境,轉變
為更有利於新創發展的「高風險、高報酬」投 除此之外,承銷商等中介者,也有許多改善空
資環境。其中一項改變,是過去較傾向風險趨 間。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指出,承銷商本身
避的國內傳統創投及企業,開始願意以股價營 對新創公司的估值能力、對新創公司 promote
收比(PS ratio)而非傳統的本益比(PE ratio) 的能力、他們風險的承受度,這三個深深影響
評估尚未進入全面獲利階段的新創估值。而台 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以及新創團隊掛牌地點
灣新創赴海外獲得投資的案例逐步累積,也漸 的選擇。然而,台灣許多證券承銷商,仍不夠
漸為台灣新創立下估值基準(Benchmark), 了解新創團隊及新創投資者,也就難以吸引優
有利於國際資本更加認識台灣的新創生態系。 秀的新創案源在台灣落地。

■ 台灣獨角獸走向世界,投資環境仍待完備| 65
面對技術及政經變局,
台灣新創國際化勢在必行
新創發展無法自外於國際政治經濟局勢 趨 勢, 仍 普 遍 缺 乏 國 際 行 銷 人 才, 許 多
的 變 動。 全 球 市 場 環 境 的 結 構 及 分 工, 新 創 的 網 站 也 不 夠 國 際 化, 甚 至 缺 乏 英
近 年 經 歷 劇 烈 變 化, 重 新 定 位 : 中 美 兩 文介紹等資料。
國 的 大 國 角 力, 引 發 全 球 產 業 鏈 重 組,
整 體 而 言, 政 府 或 民 間 創 育 機 構 在 協 助
東 南 亞、 非 洲 等 新 興 市 場 崛 起 , 更 開 啟
台 灣 新 創 發 展 時, 應 當 國 際 鏈 結 從 單
龐 大 成 長 潛 能。 另 一 方 面,5G、AI、
點, 拓 展 到 線、 面 的 深 化 發 展。 時 代 基
區 塊 鏈 等 技 術 創 新, 提 供 台 灣 新 創 全 新
金 會 執 行 長 趙 如 媛 指 出, 台 灣 過 往 聚 焦
的 發 展 優 勢。 除 了 個 別 團 隊 的 出 海 及 探
在 矽 谷 連 結, 但 即 使 以 美 國 而 言, 華 盛
路,台灣的新創生態系如何「 打群架」:
頓、 波 士 頓 等 地, 乃 至 美 國 各 州, 都 有
在 快 速 變 動 的 世 界 局 勢 中, 找 到 屬 於 自
許 多 發 展 機 會。 台 灣 應 以 更 宏 觀 視 野,
己 的 產 業 定 位 及 特 色, 將 是 台 灣 新 創 團
全 面 盤 點 各 地 國 際 鏈 結 的 基 礎 建 設。 此
隊的未來挑戰。
外, 新 創 團 隊 也 可 從 台 灣 企 業 在 國 際 貿
然 而, 要 打 造 國 際 化 的 新 創, 台 灣 新 創 易 上 的 特 殊 脈 絡, 尋 找 適 合 的 合 作 路
在 語 言 工 具 和 國 際 視 野 方 面, 都 存 在 相 徑。 例 如 台 灣 有 許 多 長 期 耕 耘 跨 國 供 應
當 大 的 進 步 空 間。S parkLabs Taipei 鏈 的 大 企 業, 散 布 在 美 國 各 州, 甚 至 世
共 同 創 辦 人 暨 管 理 合 夥 人 邱 彥 錡 觀 察, 界 各 國, 嘗 試 與 相 關 企 業 結 合, 會 比 單
台灣的新創團隊目前進入到對接國際資 槍 匹 馬 到 海 外 拓 點, 更 有 成 功 機 會。 創
源, 爭 取 國 際 曝 光 的 關 鍵 期。 新 創 團 隊 育 機 構 等 中 介 組 織 若 能 提 供 協 助, 能 大
雖然在近年來有逐步跟上國際創業資訊 大幫助台灣新創的國際化之路。

■ 面對技術及政經變局,台灣新創國際化勢在必行| 66
結語:台灣新創生態系成形之路與未來挑戰

歷經多年蓄力,台灣新創生態系已然 段,人才、資金、市場對接陸續成為 (GSER)將各國新創生態系所劃分的 需要加速國際參與,晉升國際重要的


成型,創育機構、企業、創投等生態 重要需求,生態系也隨之演化。個別 四個發展階段,台灣正處於「萌芽期」 新創投資市場,幫助資金活絡;台灣
系角色陸續到位,新創團隊不再如過 團隊的成功,雖然未必能直接歸因於 階段,其特徵是略具規模但有限的新 的創育機構應當將招募視野放眼全球,
去苦無資源或無人聞問。雖然諸多面 生態系提供的資源,蓬勃的生態系, 創數量、經驗及資源。若要邁向下一 幫助企業及投資者找到更好的投資標
向都有待更多資源投入,運作上也尚 卻能提高了整體新創團隊的萌芽機會。 個「國際化」階段,則需要持續充實 的;加速開放本地市場,吸引國際人
有媒合不順或效率不彰的問題,台灣 而如同自然生態一般,新創的發展也 早期資金和新創團隊數量,並聚焦具 才,更是克服台灣新創未來人才短缺
新創生態系仍可謂初見雛形。此外, 會回頭改變環境條件。 優勢的產業領域,加速生態系成長。 問題的關鍵。指標性新創出海案例所
新創發展逐漸被融入台灣經濟體系 而 國 際 化 期 與 萌 芽 期 最 大 的 不 同, 帶來的國際曝光與投資動能,固然構
任何生態系都有其長處及短處。緊密
中,更與政府產業政策、企業轉型、 在於能讓指標性的新創案例成為誘因 成重要驅動力,然而要邁向新創生態
的社群生態,幫助台灣新創生態系形
資本市場發展等重要的經濟發展議 (Trigger),吸引國際資源,促使生 系的國際化,需要從法規制度、語言
成遠較 2010 年以前蓬勃的樣貌,卻
題,緊密扣連。 態系進一步成長。 環境、團隊思維等多面向投入環境改
仍與既有大型產業如能源、電動車產
革,才能放大效果,帶來永久改變。
當代科技新創,有別過往依循產業供 業較缺乏有效的合作或融合機制,獲 萌芽之後,生態系如何進一步國際化?
應鏈上下游發展的創業體系,已轉變 得大型企業投資的金額差異巨大,交 台灣正處於讓新創生態系邁向國際化
這與本研究報告中關於啟動新創再循
為生態系的網路創業型態:如何整合 流管道亦有待活絡。此外,雖然台灣 的 絕 佳 時 機: 隨 著 全 球 市 場 重 新 洗
環、深化國際鏈結的觀察,不謀而合。
各方資源,快速規模化,成為新創團 新創出海成為趨勢,與中美兩大經濟 牌,以及 5G、AIoT、區塊鏈等技術
在生態系初步成型後,如何讓生態系
隊的成功關鍵。本研究報告發現,台 體的市場關聯程度,遠遠不及國際各 創新的出現,曾錯失 2010 年後網路
本身進一步國際化,是台灣下一階段
灣新創生態系中,社群及資源網路的 地的其他新創生態系競爭者。這些隱 及行動產業爆發的台灣,正迎來多年
的重要發展目標。過往談論國際化,
變遷與新創團隊發展相輔相成。早期 憂,代表台灣新創生態系,不僅應持 未曾有過的機會窗口。而經過漫長醞
常聚焦於單向的新創出海或海外資源
創業資源匱乏時,生態系網路建立起 續吸引更多產業領域的行動者參與及 釀,數家指標性新創也正準備進入上
進駐,然而,新創生態系的國際化,
中 介 節 點, 幫 助 資 源 集 中 及 媒 合, 融入,更應當有戰略地連結全球各地 市及國際發展階段,大幅提高台灣的
意味著台灣本地市場,要能夠多面向
給予新創團隊克服瓶頸的臨門一腳, 的重要經濟體,迎接國際挑戰。 國際能見度。然而,台灣的新創生態
整合、鑲嵌入全球新創生態系中。所
並吸引更多行動者投入新創發展。而 系是否已準備好,掌握現在進行式的
根據 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Report 涉及的改變,與新創團隊和生態系各
隨著台灣本地的新創團隊進入不同階 國際轉型契機?
角色都相關。例如:台灣的資金環境

■ 結語:台灣新創生態系成形之路與未來挑戰| 67
研究方法
《 研究對象 》 《 研究方法 》
研究時間段:以 2010 年~ 2021 年為主要研究 分 為 深 度 訪 談、 文 獻 分 析、 數 據
時間段。 分析三類研究方法。

生態系定義:台灣新創生態系在過去 10 年逐 深 度 訪 談: 自 2021 年 3 月 至
步成形,不同環節都有其獨特的發展脈絡。本 2022 年 2 月, 共 訪 談 22 位 台 灣
研究報告將台灣新創生態系,區分為六大角色: 新創生態系及新創企業代表人物
政府、企業、學研單位、資金提供者、創育機 ( 含 1 位 書 面 受 訪 ), 選 擇 對 象
構、支持性組織。為便於資料串連及掌握發展 涵蓋六大生態系角色,以求觀點
脈絡,各生態系角色以「單位類型」分類,而 平衡。
非「行為」。例如:企業加速器雖為從事創育
文獻分析:主要資料來源包含政
輔導,但發起者為企業,因此歸於「企業」類
府公開政策資料、政府及民間各
別。育成中心雖然也可能提供支持服務如活動
單 位 年 報、 國 內 外 單 位 歷 年 出
和會計諮詢,但發起單位為育成中心,因此歸
版之調查報告、台灣經濟研究院
於「創育機構」類別。
FINDIT 資料庫、媒體新聞報導等
新 創 對 象 界 定: 位 於 生 態 系 核 心 的 新 創 企 業 文獻素材。
(Startup)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在不同時間點
數據分析:設定產業關鍵字群組,
與生態系各部分互動,但不必然會全部發生關
以資料探勘方式,爬梳 2010/1/1
係。台灣從半導體產業以降的硬體創業,自 90
至 2021/10/15 間《 數 位 時 代 》
年代以來已自成一套透過產業鏈上下游的創新
Meet 創業小聚網站文章內容,統
模式,和以廣義軟體新創及網路創業型態的新
計產業關鍵字出現頻率,並依據
創生態系模式不完全相同。本研究計畫將新創
該年度文章總量進行數據標準化,
團隊以廣義的「軟體產業」作為區分,並聚焦
藉以探討新創產業討論聲量的歷
於高度成長,面向國際的新創團隊,討論具潛
年變化。
力的台灣新創發展模式。

■ 研究方法| 68
受訪名單 (按姓名筆畫排序)

何英圻| 91APP 董事長 曾正忠|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

李吉仁|前台大 EMBA 執行長 游直翰| Appier 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
黃昭瑛| KKday 營銷長
李昌鴻|佳世達智能方案事業群總經理
黃耀文| XREX 創辦人
林之晨| AppWorks 董事長暨合夥人
葉肇元|雲象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邱彥錡| SparkLabs Taipei 共同創辦人暨管理合夥人
詹方冠|國發會產發處處長
邱德成|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趙如媛 | 時代基金會執行長
徐慶柏 |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劉峻誠|耐能智慧創辦人兼董事長
張鼎聲|勤業眾信新創事業服務團隊負責人
鄭博仁|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
郭大經|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基金總經理
簡立峰 | Google 台灣前董事總經理
陳良基|科技部前部長、台大教授
顏君庭| Pinkoi 創辦人
陳明明| KKday 創辦人(書面受訪)

■ 受訪名單| 69
資料來源
資料庫: 政府文獻:

台灣經濟研究院 FINDIT 資料庫。 歷年《中小企業白皮書》、歷年《科技部年報》、歷年《國發基金年報》、


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統計,行政院主計總處。 歷年《產業技術白皮書》。

對中國大陸投資總額統計,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文章:
歷年《數位時代》雜誌及網站資料。
Anastasia Nedayvoda, Fannie Delavelle, Hoi Ying So, Lana Graf, Louise
調查報告與年鑑: Taupin(2021)/《Financing Deep Tech》/EMCompass;Special Note 1.
World Bank
Startup Genome(2019)/《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Report 2019》
BCG(2021~03-11)/《Deep Tech and the Great Wave of
Startup Genome(2020)/《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Report 2020》 Innovation》。https://www.bcg.com/publications/2021/deep-tech-innovation
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2013)/《2012 台灣創業投資年鑑》
王琬昀(2021/6/4)《善用新創加速器模式攜手新創外部創新》。
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2021)/《2020 台灣創業投資年鑑》 https://mic.iii.org.tw/industry.aspx?id=418&list=6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21)/《2021 臺灣創育產業關鍵報告》
徐 慶 柏(2021/4/28)/《【 臺 灣 新 創 圈 熱 點 -2022 No.1】 新 創 生 態
台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2017)/《2017 年台灣媒體白皮書》 系盤點:深度認識我國新創基地》。https://findit.org.tw/researchPageV2.
aspx?pageId=1930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台杉投資(2020)/《2020 台灣產業新創投資白皮書》

科技部(2021)/《109 年全國科技動態調查結果》 背景素材:


勤業眾信(2021)/《創新生態發展 鼓勵企業投資新創》研究報告 unsplash
蜂行資本(2022)/《台灣 AI 產業趨勢報告 2022》

資誠、台灣經濟研究院(2020)/《2020 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
資誠、台灣經濟研究院(2021)/《2021 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

■ 資料來源 | 70
調查團隊
出版單位|數位時代、Meet 創業小聚、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

支持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

發行人|陳素蘭、顏漏有
總編輯|王志仁
編輯顧問|陳素蘭、顏漏有、林蓓茹、簡立峰、徐慶柏、陳凱爾
專案經理|謝爾庭
編輯|陳永信
攝影|蔡仁譯
美術|周怡汝

專案實習生|張舒萍

前期資料搜集協助|劉珈玟、侯靜穎

■ 調查團隊 | 71
台灣新創生態關鍵十年及展望 -2022 研究報告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