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實驗二、雙性雜交

實驗目的:藉由果蠅的雙性雜交試驗,產生第一子代與第二子代,觀察其表現
型比例,是否符合孟德爾的遺傳學第二定律─獨立分配律。
實驗原理:
獨立分配律:形成配子時,一對基因的分離不會影響另一對基因的分離。
形成配子時,非等位基因間會彼此組合至同一配子中。
實驗對象:

Fig.1 M10 褐眼果蠅 Fig.2 M11 黑身果蠅


(感謝第四組提供) (感謝第四組提供)

實驗結果:

Fig.3 實驗 2-1 親代交配 M10♀ x M11♂圖譜


Fig.4 實驗 2-2 親代交配 M11♀ x M10♂圖譜

Fig.5 實驗 2-1-1 F1 自交 F1♀ x F1♂圖譜


Fig.6 實驗 2-2-1 F1 自交 F1♀ x F1♂圖譜

2 2
2-1-1 卡方分析 G2 的 X = 全班的 X =
G2 預期比例 o e o-e d2 d2/e
紅眼灰身 0.5625 173 167.625 5.375 28.89063 0.172352
褐眼灰身 0.1875 77 55.875 21.125 446.2656 7.986856
紅眼黑身 0.1875 38 55.875 -17.875 319.5156 5.7184
褐眼黑身 0.0625 10 18.625 -18.5625 344.5664 18.50021

全班 預期比例 o e o-e d2 d2/e


紅眼灰身 0.5625 994 1079.436 -85.436 7299.310 6.762152
褐眼灰身 0.1875 480 359.8125 120.1875 14445.06 40.14608
紅眼黑身 0.1875 322 359.8125 -37.8125 1429.785 3.973695
褐眼黑身 0.0625 123 119.9375 3.0625 9.378906 0.078198
2 2
2-2-1 卡方分析 G2 的 X = 全班的 X =
G2 預期比例 o e o-e d2 d2/e
紅眼灰身 0.5625 125 144 -19 361 2.506944
褐眼灰身 0.1875 70 48 22 484 10.08333
紅眼黑身 0.1875 51 48 3 9 0.1875
褐眼黑身 0.0625 10 16 -6 36 2.25

全班 預期比例 o e o-e d2 d2/e


紅眼灰身 0.5625 810 884.25 -74.25 5513.063 6.234733
褐眼灰身 0.1875 394 294.75 99.25 9850.563 33.42006
紅眼黑身 0.1875 296 294.75 1.25 1.5625 0.005301
褐眼黑身 0.0625 72 98.25 -26.25 689.0625 7.013359

實驗組別 理論表現型比例 實際表現型比例 P值 虛無假設


2-1 F1 代 皆為野生型(紅眼) 皆為野生型(紅眼) 1 符合
2-1-1 F2 代 紅眼灰身:褐眼灰身:紅眼黑身: 紅眼灰身:褐眼灰 4.35663E-07 不符合
褐眼黑身=9:3:3:1 身:紅眼黑身:褐眼
黑身=173:77:38:
10
2-2 F1 代 皆為野生型(紅眼) 皆為野生型(紅眼) 1 符合
2-2-1 F2 代 紅眼灰身:褐眼灰身:紅眼黑身: 紅眼灰身:褐眼灰 0.001793067 不符合
褐眼黑身=9:3:3:1 身:紅眼黑身:褐眼
黑身=125:70:51:
10

Fig.7 G2 的理論型比例、表現型比例與 P 值
實驗組別 理論表現型比例 實際表現型比例 P值 虛無假設
2-1 F1 代 皆為野生型(紅眼) 皆為野生型(紅眼) 1 符合
2-1-1 F2 代 紅眼灰身:褐眼灰身:紅眼黑身: 紅眼灰身:褐眼灰 4.98872E-11 不符合
褐眼黑身=9:3:3:1 身:紅眼黑身:褐眼
黑身=994:480:
322:123
2-2 F1 代 皆為野生型(紅眼) 皆為野生型(紅眼) 1 符合
2-2-1 F2 代 紅眼灰身:褐眼灰身:紅眼黑身: 紅眼灰身:褐眼灰 4.07837E-10 不符合
褐眼黑身=9:3:3:1 身:紅眼黑身:褐眼
黑身=810:394:
296:72

Fig.8 全班的理論型比例、表現型比例與 P 值

討論:
1.實驗中有遭遇何問題?有無解決?怎樣解決?
問題一:在 F1 算子代數量時,我們這組出現了疑似褐眼灰身、紅眼黑
身、褐眼黑身的個體,因為我們那時候不太確定,但還是有
把數量寫上去,但現在回去看應該只是看錯了,因為依照理
論是不太可能出現紅眼灰身以外的個體,所以在計算數據時
沒有把那些數量算進去。
問題二:我們在這實驗常常因為用太多乙醚導致果蠅昏睡太久,有點
浪費我們的時間,所以我們收完蟲後,讓那些管子倒著放,
這樣子就不用等他們醒來再放回去了,大幅增加我們的睡眠
時間。

2.實驗結果是否皆符合獨立分配律,如何判斷?
根據計算出來的 P 值,可以發現全部都小於 0.05,代表觀察值與理論
值不相符,因此這次實驗不符合獨立分配律。

3.在孟德爾的雙性雜交實驗中,F2 性狀比例為 9:3:3:1,試問本次實驗的


F2 性狀比例與孟德爾當時的結果相同嗎?原因為何?若不相同,原因為何?
不相同,而且是 F2 的每個數據都不符合虛無假設,推測是因為這次需
要判斷兩種性狀的果蠅,總共有四種不同表現型,導致大家在分果蠅時
難免會有誤差產生,而且在過程中因為果蠅數量太多,時常會有飛走的
情形,因此此次實驗結果才會不符合獨立分配律,
心得:
看到這個實驗時,我心想真的好累,光是分 F1 果蠅時就有上百隻,然後
F2 時又是上百隻,然後有更多的性狀要分,看得實在是眼花撩亂,不只眼睛累
心也好累,這個果蠅地獄還要持續到學期末,真的不敢想像 ,還好助教都很
有耐心,真的是太水了拉。
然後我之前忘了拍照片,感謝第四組的提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