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2021.9.

25
决定要写点东西,或者是记录一些想法,是源于昨天罗辑思维公众号的一则关于写作课程的广告。
里面提到,一个上进的人,有几条悄悄超越别人的捷径,叫“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

早起
目前无法早起,我归因在晚睡,同时身体感觉还是需要通过睡眠补充能量。从执行上来说,调整早
起,我可以拆分目标,比如每天早起 10-20 分钟。

冥想
冥想对我来说最大的作用在于训练大脑专注力,防止脑萎缩。最早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个逻辑清晰,
脑子不错的人;后来碰到的人多了,也学习了九型人格,本能中心确实不太擅长用脑子。
以前把冥想和瑜伽联系在一起了,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主观上不喜欢,然后不接触。最近尝试过
几次还算清爽的冥想过后,开始系统了解和学习冥想,没想到好处很多。
在决定坚持冥想这件事情上,我明白了人只有在有足够强的自我驱动力时,才会想到坚持。我真的
有很强烈的需求,要让自己变好。这就是自我驱动力的来源。

阅读
这本应是个良好习惯,每天阅读的信息很多很杂,比如公众号文章,书本,还有社交软件里面或长
或短的文字。以后需要多花时间放在定时阅读上。
最近在看 Netflix 的工作手册,本来以为也是看完就算了,毕竟我没有团队,没有管理。昨天跟毕
总聊天忽然蹦出了一句话,说一个团队成功不是靠感情好,而是靠所有成员知道并为共同目标一起
努力。瞬间愣了一下,虽然纸上谈兵,但这本书没有白看。
因此我相信了,我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用的,也许现在看着是个 0,而我没有放弃找 1 呀。

写作
读小学的时候我对写作还是很有兴趣的,至于原因,我理解成天赋+阅读量。小学的时候被语文老师
妈妈培养了读书的好习惯,因此积累了很多素材,写文章很快而且灵感一到,质量就高。
后来懒下去了,也许是没有了夸奖,也许是没有了高分,更多是没有更多阅读,写作水平就下去了。
开这个文档的时候,我在犹豫,感觉在写一堆废话,这有用吗?今天写到这里,絮絮叨叨,我发现
这样的整理,会越来越有用,因为需要把我很多一时蹦出来的想法、念头记录下来,我就需要思考。
我能写的东西很多,目前也没有发表的压力,我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未来的我看到这里,就问
你一句你吹咩。

跑步
我真的不喜欢跑步。
为了身体健康,我可以改成每天 15 分钟椭圆机。

今天感悟:
这个 9 月,在找自己、爱自己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回过头去看,挺庆幸 30 岁的时候发现了要改变
自己。到现在,我依然是个会被人影响情绪、会不自觉焦虑、恐惧的人。爱自己的一个重要的点,
就是从表达自己的情绪开始吧。我可以把我的不满、愤怒、恐惧表达出来,甚至可以跟我妈说我需
要你们的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担心。
明天这个世界会不会更好我不知道,但我今天写下这些文字,确实内心也有了力量。

2021.9.30
看完了电影《红海龟》。

如果有一天,因为意外被送到了荒岛,会跟男主角做一样的选择吗?

出于求生本能,满足自己吃喝睡基本需求;出于对过往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选择离开荒岛,游
泳、一次一次做竹筏,希望得到救援,回到过去的生活。

而事与愿违的是,他游得精疲力尽,却游不出去;每次出去的竹筏也总是被不知道什么东西撞击而
散架。最后他放弃了这样的努力,然后沉睡了几天几夜。最后他发现,破坏竹筏的是一只红色的海
龟。
男主角对于“破坏者”的感受很复杂,有最开始的恐惧、被打破计划的恼怒、对抗后想要复仇,还
有后来对海龟的依赖和眷恋,最后为了海龟留在了荒岛。我归之于这是一个人自我认知、向内探索
的过程。

我们常说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临,面对变化的应对策略,也是常说的以不变应万变。我
理解的不变,是内在的稳定。在荒岛定居下来的男主角有了伴侣,也有了孩子。看起来平静安逸的
生活,也还是会迎来外界灾害、家庭成员的分离。

男主角在岛上度过的一生,与红海龟的一生仿佛是一个接一个的轮回,红海龟为了男主角来到了岛
上,男主角为了红海龟留在了荒岛,始终无法逃掉的还是人生常态,生老病死。

最后红海龟回归大海的时候,我知道新的轮回又开始了。

2021.10.5
花了两天把《鱿鱼游戏》追完。

在豆瓣上看到一句神总结,大致说的是:我们长大成人,不再玩孩提时代的游戏,但我们的胜负欲
依然强烈,因此充斥着各种内卷,暴力也变成了非暴力,语言、动作甚至表情,发生在现实生活的
每一天,这个世界没有公平。

故事的开头,因为罢工运动失业的成奇勋啃老 10 年,欠债几亿,在地铁站偶遇了奇怪的要跟他玩游
戏的神秘人,只要能用自己的画片把对方的画片打翻过来,就可以获得 10 万,做不到,那就吃一巴
掌吧。人性之贪,在这里体现为底层人民的侥幸心理。

以为玩游戏就可以获得巨额奖金的人,一共 456 个,每个人代表了一个亿的奖金。初来乍到的大家


都不知道要玩什么游戏,以及最后的结果。第一个游戏很简单,一二三木头人,巨型机器人娃娃双
眼是灵敏的检测器,只要转过头来有参赛者在动,立马被枪杀。惊慌失措的参赛者内心瞬间充满了
恐惧,完全没有意料,觉得主办方没人性。在这样信息不对称下结束了游戏,剩下的一半参赛者决
定投票来选择是否继续游戏,有趣的是选择离开的人,仅以一票胜出。

接下来花了一集的时间来展示回到现实世界中的参赛者,依然高企的负债、无法面对的困境、生病
却无钱医治的母亲,仿佛这才是真正的地狱,回到游戏中,也许还有拿到奖金的机会。这样目标明
确回去游戏的参赛者,和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就死于非命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接下来五个
游戏的争斗埋下了伏笔。

游戏看似简单,却把人性贪生怕死的一面展露无疑。看似善良正直的成奇勋为了活命也逐渐暴露了
自己的伪善,每一集里面都有各种各样的符号,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方形代表管理者,拥有最高权
力,无法质疑;三角形代表士兵,执行枪杀命令,维持所谓公平秩序;圆形代表劳工,负责后勤工
作。还有游戏的制定者、观众、参赛者,这座荒岛本就是一个社会,口口声声喊着要公平的人,就
是在最上层的人。人在高处的孤独,大 boss 001 号用“无聊”来形容,他说最富有和最贫穷的人都
是无聊的。不同的是策划和被参与。

也许在这个世界的某一座荒岛里,真实存在这样的游乐场。

2021.10.6
今天想写一下内在小孩。

有人把内在比喻成一座花园,或是一片海,it is beautiful。而我最近经常把内在比喻成一个小孩,
单纯、天真烂漫的小孩。

前阵子的一个想法,人是个有意思的物种。我们生下来,很快就学会走路,而到三四十岁的时候很
容易会发现自己不太会好好走路,觉察到了又会开始重新学习。原来这个世界很多知识和道理,我
们只是“以为”自己晓得了。更有趣的是,我们没有参透而不自知的时候,身体或者是外在环境都
会给我们提示,要修正了。

在大半年前,开始认真学习身心灵模块知识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理解何为觉察自己的内
在。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很清晰地知道内在的声音在引导着我去做点什么。在最近的冥想或者是情
绪觉察的时候,我忽然会有一种挺强烈的感受,我觉得心里面有一个小孩,我可以看到他坐在那里。
他难过了,委屈了,不耐烦了,我想去抱抱他。这种时候我一般处于低落的情绪,或在焦虑、或在
恐惧,但是我看到这个小孩了。这一句简单的“我看到了”,就足矣。慢慢我就能感受到内心开始
平静了。

能看见这个小孩,我感到愉快。我希望以后见到他的时候,更多的是积极正向的,而不仅仅是抱住
蜷起的双膝,把头埋在双腿间的样子。然而,我写到这里,想跟他说一句,无论他是仰起头的,还
是低下头的,我都看到了。这都是他在经历的一切,我看到了,并且陪着他。

2021.10.7
最近为了心理咨询师的电话面试重温了课程。课件里面的重点很多都可以代入现实生活中的人,或
多或少都有不同的表现。

对我来说,这大半年的学习最有益的用处就是要学会找平衡感,比如不卑不亢,是一种平衡感,面
对强势的来访者、面对过分配合的来访者,我还是同样的心态;比如觉察自己的模式和防御机制,
也是一种平衡感,首先放下评判,然后才能共情。共情也分弱化和强化共情,弱化就是缺了点什么,
不太进得去;强化就是自己加戏,过于入戏,孰好孰坏没有标准,只有时机是否适合,这也需要一
种平衡感。

这么看来,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几千年前就告诉你阴阳平衡才是王道。人究竟基于什么机制会
把自己看的这么重要?因为活在了二元对立里面?快是好的,慢是差的;积极是被推崇的,消极是
不被接受的。

我想,在这个宇宙中,在这个地球上,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然而放下执念,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潜
意识不允许,也许就是在内部还有未被看见、未被解决的问题。

看见即穿越。

2021.10.10
习惯性把聊天当成了心理咨询。而跟认识或者是有一定了解的人聊天,多少会带着点预设或者是评
判,影响分析,一不小心状态不好,还容易引起自己的防御机制,而且不一定马上发作。

把聊天当成咨询,本身就是一种执念,也罢,还是放下的课题。

提醒自己觉察,除了帮助更好远离模式,理清思路,也有助于解决过去以为无法解决的问题。

比如我提醒椰子,小椰果知道也感受到妈妈照顾她的一切,哪怕她没有意识,哪怕当时自己手忙脚
乱。

这个事情放到自己身上,我妈怎么会不了解我,不知道我想怎么样?她没有做,或者是做不出来的
事情,也许是她的课题,她也需要去克服。

知道这点,不代表我就不会对抗,不会否定,我只是更好理解她了。不是每个问题都要被解决,不
是每件事情都必须有定论,如果有,那就是这都是不确定的。

2021.10.16
内耗常常源于自我责备,自我责备的重要原因是对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的不准确。

今天发生了一件小确幸的事情,这两天常出现的情绪是愤怒,以及和愤怒斗智斗勇。在我无法处理
情绪,又无法轻易抽离的情况下,看到了 KY 的文章推送,“内疚有时候源于恶性自恋”。在和低自
尊对抗的日子里,这句话已经帮我解决了 80%的不安和负面情绪。这是值得感恩的事情。

2021.10.20
今日二狗抽签签文:心细胆粗,可胜上将之任,勇往前行成败何必在心,胸中把持得定,敌人自能
受困。
此签寓意至明。

2021.10.31
重庆课程结束,尽管过程并不容易,很多的负面情绪都一下子涌上来了,焦虑、恐惧,还有面对这
些的无力。感恩身边有支持的人,老马、鹏爷、艺恬、大葱、大哥,有了找回自己,提升能量的力
量。

感恩艺恬告诉我,父母很多时候不是不想理解孩子,而是真的没有这个能力。感觉释怀了好多。

2021.11.7
今天重读了周保松老师的书,《走进生命的学问》。第一章里面写给学生的信,有几句话很有共鸣,
摘抄下来。
1)大学教育,理应好好培养学生成为独立而有个性的自由人,积累知识沉淀智能,拓阔视野建立自
信,从而在步入社会后不至于那么容易被击倒,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社会改良,活出
丰盛而有价值的人生。
2)我们必须先意识到“我”的存在,并在浩瀚宇宙中为“我”找到一个立足点,意义问题才会浮现。
所以,即使我是一颗松子,也不必因为看到身边还有无数更大更美的松子而顾影自怜,更不必因为
默默无闻而觉一生枉度。我真实经历了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见证一己容颜的变迁,并用自己的眼
睛和心灵,体味生命赋予的一切。这份体味,是别人夺不走也替代不了的。
3)一方面,从主观的观点看,我们意识到自我的独特和不可替代,以及一己生命对于自身绝对的重
要性。另一方面,转从客观的观点看,我们将意识到,如果我的生命对我无比重要,那么他或她的
生命,也将对他或她同样重要。我们都是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要过,都渴望过得好。我们推己及人,
既看到人的差异,也看到人作为人共享的可贵人性,因而努力在群体生活中实践平等尊严的政治。

哲学真是神奇的学科,难怪是所有学科之王。十年前读的这些内容已经没有任何记忆,再读又有了
新的感悟和力量。这个宇宙也许是真的有规律存在,读的每个字,走的每步路,都作数。

2021.11.13
今天看了《梅艳芳》。之前看了不少文章和评论,大部分都是不看好。确实啊,一个传奇人物,不
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怎么能用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来讲完这不平凡的一生。

可能是因为没有期待,所以看完也没有觉得很差,觉得导演能把这部片子拍出来很不容易,其中也
有很多无法出现的情节或是人物,在今天这样的时代,看到这样的电影,更多是唏嘘。

正如苏孝良说的,慢歌不是唱伤感,而是唏嘘;快歌不是唱兴奋,而是反叛。梅姐的一生正好可以
用这两个字来形容,唏嘘,反叛。唏嘘,在于一个大姐大,有名誉、有社会地位、也有很多人的爱,
可是到最后,她还是孤独,孤独地离开。反叛,在于她没有被不好的经历打倒,面对外界的质疑与
批评,仍然保持自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哪怕与当时的社会背道而驰。在低迷的 SARS 时期想的还
是为香港做点什么,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整部电影的高潮,在我看来是最后一个挥手说 bye bye 的镜头,人生最后的 45 天,知道自己命数已


尽,仍然中气十足,确实是无法超越的。

电影中,在梅爱芳的葬礼时梅姐跟哥哥说,不知道 James Dean 还在的话,会怎么样,都 60 多岁了。


哥哥说,也许每个人都希望在最美好的时间离开。你说的,不正是你们俩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