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本月企劃 會計師懲戒的相關規定與審計失敗

會計師審計風險
──財報不實之交易因果
及損害因果關係
CPA Audit Risk-Transaction Caus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許柏參 Bo-Shen Hsu*

壹、前 言 定1。故予增訂會計師辦理財務報告或財務
業務文件之簽證,如有不正當行為或違反
2006年1月11日修正公布證券交易法 或廢弛其業務上應盡之義務,致有價證券
(下稱證交法),增訂第20條之1條第3項 之善意取得人、出賣人或持有人因而所受
規定,觀其意旨為確保公開發行公司財務 之損害發生者,負賠償責任。
業務資訊之正確性,以維護證券市場之公 財報不實除未允當表達企業之財務狀
正性並保障投資人權益,有必要強化公司 況、經營績效及財務狀況之變動外,還須
財務報告與相關文件製作之管理及會計師 足致誤導財報使用者之判斷決策,此即為
查核之民事賠償責任。另鑒於修法時證交 證交法第20條之1第1項所稱財務報告之
法第20條第2項有關財務報告及財務業務 「主要內容」2。揆諸證交法之目的,係在
文件內容虛偽、隱匿情事,相關人員所應 確保投資人得有公平且公正從事證券交易
負擔之賠償責任,有其特殊性,爰就業務 機會,及排除妨礙投資人依其自由判斷及
文件之範圍、賠償責任之主體、過失責任 責任進行證券交易之不當行為,即「保障
及其舉證責任之倒置與會計師責任予以明 投資」為證交法之直接具體目的3。從而公

20 會計師審計風險
月旦會計實務研究 第33期

司舞弊或虛偽不實,會計師查核簽證財務 或持有人就其因而所受之損害,得依同法
報表未能偵測財報重大不實表達,以致投 第20條之1第1~3項之規定,向應負賠償
資人誤信財務狀況,是否存有買賣投資行 責任之發行人、負責人、曾於財務報告或
為與不實財報間之因果關係?損失與財報 財務業務文件上簽名或蓋章之發行人職員
不實之因果關係?及損害賠償責任之計 及簽證會計師請求賠償,其性質為侵權行
算?本文藉由下列問題的提出,探討會計 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人原應證明因信賴不
師執行業務所遇之相關爭議。 實財報而陷於錯誤,因此誤信而為投資之
決定(買進、賣出或持續持有),並因該
貳、案例舉隅 投資決定而受有損害。關於買賣投資行為
與不實財報間之因果關係,基於股票價值
一、問題提出
之認定與一般商品不同,無從依外觀認定
甲科技公司因逢營運不佳,管理階層 其價值,往往須參酌公司過往經營績效、
遂行不當做法隱匿及遞延損失之認列,美 公司資產負債、市場狀況等資訊之揭露,
化財務報表淨損結果,簽證會計師未予查 使市場上理性之投資人得以形成判斷;於
核揭露而簽訂無保留意見查核報告,公開 投資人買進或賣出時,此不實消息已有效
財務資訊後至投資人誤信財務狀況良好, 反應於股價上,故依詐欺市場理論,不論
陸續買進及繼續持有甲公司股票。 投資人是否閱讀此不實財報均推定其信賴
本件會計師於損害賠償之訴訟是否適 此財報而有交易因果關係,固無待舉證4。
用詐欺市場理論?係爭財報與交易受損害 此舉建構於詐欺市場理論,認於一有效率
間有無交易因果關係?有無損害因果關 之市場中,公司所發布之公開資訊均會反
係? 映在股價上。
從而故意製 作虛偽之財 報申報或公
二、實務判決見解
告,既足使投資人誤以該企業之業績將有
(一) 財報不實是否足已影響投資判斷 成長或有所轉機,而做出買賣股票之決
之因果關係? 定,……就受害之投資人交易因果關係之
1. 詐欺市場理論 舉證責任,自應依民事訴訟法第277條但
按依證交法應公告或申報之財務報告 書之規定予以減輕(降低證明度),俾符
及財務文件或依同法第36條第1項公告申 合資本市場之本質,並達成發展國民經
報之財務報告,其主要內容有虛偽或隱匿 濟,保障投資之目的5。
之情事,有價證券之善意取得人、出賣人

Angle Accounting Magazine SEP. 2020 21


2. 損害交易因果關係 被害人不會買進股票,也就不會因之後發
侵權行為之成立,須行為人因故意過 生之其他因素而加重損害,在此種故意情
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亦即行為人須具備 形中,此行為主控權在行為人,因此之後
歸責性、違法性,並不法行為與損害間有 的市場風險應由其承擔,不該令被害人承
因果關係始能成立,且主張侵權行為損害 擔9。
賠償請求權之人,對於侵權行為之成立要 (三) 合夥會計師事務所之責任
6
件應負舉證責任 。財報不實應由交易人舉
合夥人因經營共同事業,須有合夥代
證不實資料與股價間之因果關係,惟因致
表、一定之組織、財產及活動管理機制,
使股價變動因素甚眾,交由投資人舉證不
故於契約之外,亦同時表現團體之性質,
易,難達保護投資人目的,因此援引詐欺
與法人之本質並無軒輊。是以,合夥人若
市場理論,惟損害及其金額與不實財報間
因執行合夥事務,侵害他人權利而成立侵
之因果關係所需舉證之責任,仍未由此免
權行為者,與法人之有代表權人,因執行
除。另有判決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之規
職務加損害於他人之情形相類,其所生之
定,認證交法第20條第2項規定,係屬保
法效應等量齊觀,被害人自可類推適用民
護他人法律,受推定因果關係存在,舉證
法第28條之規定,請求合夥與該合夥人連
責任轉換由簽證會計師須舉證不實財報與
帶負賠償責任10。
授權投資人損害無因果關係,始能免責之
結論7。
參、評 析
(二) 損害賠償之計算依據
證交法尚未 明文規定其 損害計算方
一、財報不實案件之交易因果
式,則回歸民法第216~218條損害賠償法 證交法第20條之1雖明文規定財報虛
則,又以對會計師請求賠償,性質為侵權 偽或隱匿,對所發行有價證券之善意取得
行為損害賠償,惟損害賠償之目的在填補 人、出賣人或持有人因而所受之損害,應
所生之損害,其應回復為應有狀態而非原 負賠償責任,惟持有人是否得為請求主體
8
有狀態 ,自應將非可歸則於債務人之變動 似有正當性之疑。詐欺市場理論植基於一
狀態加以考慮,僅認應有狀態之損失,始 個有效率的證券交易市場,有價證券之價
與財報間有因果關係。實務上,其他法院 格會對詐欺行為有所反應。一般而言,投
判決見解亦認為,於證券詐欺案件之損害 資人因信賴公平、公開及誠實的證券交易
賠償計算中,若無行為人之故意行為,則 市場,從不懷疑有價證券適正價格的形成

22 會計師審計風險
月旦會計實務研究 第33期

過程會遭受不法行為影響,進而願意進場 託人或利害關係人受有損害時,應負賠償
為「買或賣」之交易行為。今被告對於重 責任。證交法第36條規定,依該法發行有
大影響證券價格之事項為不實之陳述或隱 價證券之公司,除情形特殊,應依規定公
匿,使得股價為反映該重大不實之陳述或 告並向主管機關申報經會計師查核簽證、
虛偽隱匿,立即於證券交易市場呈現出不 董事會通過及監察人承認之年度財務報告
適正的價格,造成許多因信賴價格為適正 等,又於同法第37條規定會計師辦理該項
而無辜交易的投資人經濟上的損失(鄭博 簽證,發生錯誤或疏漏者,主管機關得視
11
仁,2008,頁1640) 。惟持有人於不實 情節之輕重予以處分,是以公權力強制公
財報公告後未有明確作為,僅以無形損失 開經營結果及財務資訊予使用者,應可認
而要求有形損害賠償,應無交易因果關係 該公開資訊係一般投資大眾對公司現況了
之基礎。 解與評估未來可能之參考資料,但絕非作
損害賠償之債,以有損害之發生及有 成投資決策之唯一依據。尚因投資行為時
責任原因之事實,並二者之間,有相當因 整體政經因素、產業類別時下榮景、報章
果關係為成立要件。故原告所主張損害賠 雜誌甚是投資人生活環境之投資資訊獲取
償之債,如不合於此項成立要件者,即難 來源紛亂,如將投資損失認盡因信財務報
12
謂有損害賠償請求權存在 。又證券法律 表,則有轉嫁投資決策可能損失予會計師
所規定之損害賠償,固在嚇阻欺騙行為, 承擔,且其等風險非因財報相關議題所衍
以維護投資人信心,但亦僅止於賠償投資 生,而有擴大會計師執業風險之可能,顯
人因欺騙所受之經濟損失,而不能將之轉 然不成比例。因此於計算損害賠償時,應
13
化為填補交易損失之投資保險 。故不實 考量投資綜合因素及各方條件。亦有法院
財報公布前已買入且繼續持有之投資人, 判決實務見解認為,因財報不實資訊公告
因買入時不實財報並未公布,應無適用詐 後,營業淨利修正為淨損,其股價並未因
欺市場理論而據推持有之股票與財報存在 此變動者而難認重要關聯、股價漲跌,並
因果關係,依此,仍應負交易因果關係之 未背離同期間大盤指數及同類股指數走
舉證責任。 勢,而難認因此受有股價下跌之損 14 而應
由簽證會計師賠償。
二、損害賠償計算方法 損失之計算,有認被告所應全部承擔
會計師不得對於指定或委託事件,有 而以毛損益法計算,有僅需賠償詐欺行為
不正當行為或違反或廢弛其業務上應盡之 所造成之部分損害,採行淨損益差額法
義務,如會計師有前述情事致指定人、委 者。前項毛損益法計算之案例有大立農

Angle Accounting Magazine SEP. 2020 23


畜 15 等見解。另採淨損差額法者,需以一 同賠償責任18。
擬制之真實價格為計算基礎,並以受損害
者之買進價格及擬制真實價格之差額,作 肆、結 論
為求償之金額。採毛損益法未排除前述環
境等非因詐欺因素導致之損失,被告承擔 會計師執行財務報表簽證工作,本於
之風險似未以損害因果為前提,僅因交易 職責應盡專業義務,維護投資人所獲取正
因果推定結論而由被告所承擔,惟出於保 確資訊,亦被投資大眾賦予公平、公正之
護投資人及證交法立法目的係為保障投 期待,惟審計尚有先天限制,難達絕對之
資,此法亦有損害預防、懲罰制裁等合理 結論,甚或各人風險評估之依據不同獲有
目的。 不同結論。惟簽證結果致使財報使用者做
出錯誤決策,並依證交法而受賠償之訟,
三、比例責任之認定 在現有判決依詐欺市場理論及損害因果關
證交法第20條之1第5項規定,會計師 係,其所承受之風險可能範圍難以評估。
因侵權行為致他人遭受侵害負賠償責任比 於損害賠償之計算,雖肯定毛損益法計算
例,並依其於該事件中所應負擔之責任, 之存在必要得以保護投資大眾,惟採行淨
而認其應負損害賠償之比;至於該比例認 損益差額法得排除詐欺行為以外之風險,
定,由該審依事實行為及證據等為判決之 擬制真實價格計算,方符合損害賠償之目
依據,以其心證及職權與判例就上開事實 的係在填補所生之損害應有狀態而非原有
證據論以一定相當之比例認定之。睽諸判 狀態,此法得保障報表使用者求償權、明
決審酌責任比例案例,有因公司隱匿資訊 確會計師責任。又責任比例之認定,斟酌
16
而難逕認會計師有過失之責者 、有認定 立法政策、社會價值及法律整體精神,應
會計師雖未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惟 係合乎事物本質及公平原則,為價值判斷
屬外部監督單位而應負二十分之一之責任 上本然或應然之理。對於該條文增訂前,
比例者 17 。如會計師簽證倘因疏失肇致財 股票之善意取得人因會計師辦理財務報告
務報告等文件有虛偽或隱匿之情事,而由 或財務業務文件之簽證,過失肇致財務報
會計師負全部賠償責任,顯然過苛,故基 告等文件有虛偽或隱匿情事所生之損害,
於責任衡平,法院認定應負責任時,尤須 而依同法第20條第3項規定請求賠償時,
考量導致或可歸屬於被害人損失之每一違 自可將之引為法理而予適用,以平衡其賠
法人員之行為特性,及損害間因果關係之 償責任,庶期公允19。
性質與程度,依其責任比例之不同定其不

24 會計師審計風險
月旦會計實務研究 第33期

附註
* 中山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

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97年度金字第5號民事判決參照。

2. 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金上字第14號民事判決參照。

3.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3年度重附民字第21號刑事判決參照。

4.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25號民事判決參照。

5.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49號民事判決參照。

6.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6年度再字第3號民事判決參照。

7.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8年度金上字第1號民事判決參照。

8. 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72號民事判決參照。

9.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3年度金上字第2號民事判決參照。

10.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695號民事判決參照。

11. 鄭博仁(2008)。詐欺市場理論適用於我國之探討。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47期學員法學研究報
告,臺北市,1640頁。

12. 最高法院48年度臺上字第481號判例參照。

13.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2218號判決。

14.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06年金字第4號民事判決參照。

15.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91年度重訴字第447號判決參照。

16.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2年度金字第11號民事判決:管理階層刻意隱匿相關資料,被告會計師實
難發現系爭財報有何重大不實之處;況原告所指摘被告會計師查核缺失事項,諸多與系爭財報
不實無涉,甚難逕以與系爭財報不實無關之查核疏失事項採認被告會計師有本件過失責任。故
原告主張依證交法第20條之1第3項規定,請求被告會計師負損害賠償責任,其未能積極證明被
告會計師辦理科風公司系爭財報之核閱簽證過程中,有何不正當行為或違反或廢弛其業務上應
盡之義務,而致授權人發生本件損害,其依證交法第20條之1第3項規定訴請渠等賠償,並無理
由,不能准許。

17. 臺灣高等法院104年金上字第8號民事判決:參酌渠等辦理○○公司財報之查核簽證,並無證據
證明渠等因簽證不實財報,而獲得其執行業務報酬之額外利益,且渠等雖未盡善良管理人之注
意義務,惟尚屬外部監督單位,所能獲得之查核之相關資訊不如○○公司董事、監察人及內部
會計員工,本院認渠等對授權人因財報不實所受之損害,應負二十分之一賠償責任。

18. 最高法院101年台上字第2037號民事判決。

Angle Accounting Magazine SEP. 2020 25


19. 最高法院101年台上字第1695號民事判決。

關鍵詞:交易因果關係、責任比例、詐欺市場理
論、損害因果關係、損害賠償責任

DOI:10.3966/252260962020090033002

本單元內容獲月旦會計財稅網、月旦知識庫收錄

■相關學者專家精彩論辯實錄,歡迎至「月旦講座」觀看:

◎財報不實罪的法庭攻防焦點探討
│陳俊仁
(http://qr.angle.tw/4b2)

26 會計師審計風險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