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KAN SIR 東晉及南朝之士族與寒門 中學文憑試中國歷史科 2013

參考:兩晉及南朝國祚表

朝代 國祚
西晉 公元 265 - 3 17
東晉 公元 317 - 4 20
宋 公元 420 – 47 9
齊 公元 479 - 5 02
梁 公元 502 – 55 7
陳 公元 557 - 5 89

一、士族與寒門升降之發展

階段 概況
1. 兩漢 西 漢 以 來,地 方 即 有 豪 強。東 漢 光 武 中 興,倚 重 南 陽 豪 族 起 家。
豪 強、豪 族 通 過 察 舉 制 的 經 學 洗 禮,逐 漸 演 變 為 士 族。到 東 漢
晚年,已形成強大的政治、社會力量。

2. 西晉 司馬氏本身為士族,亦得士族支持而篡奪曹魏政權,故得國
後,以 九 品 中 正 制、蔭 戶 制、佔 田 制 等 報 答、維 護 士 族 的 政 治 、
經濟權益,士庶之別越演越烈。

3. 東晉 司 馬 氏 政 權 南 遷 , 得 士 族 王 氏 ( 王 導 、 王 敦 )擁 戴 而 固 位 , 故
繼 續 重 用 士 族 。 此 外 , 北 方 士 族 ( 僑 姓 )南 來 後 , 亦 排 斥 南 方
士 族 ( 吳 姓 ) 1。 其 時 「 士 庶 天 隔 」 的 觀 念 已 深 入 人 心 。

4. 南朝初期 寒 族 出 身 的 君 主 雖 有 意 打 擊 士 族,但 士 族 勢 力 已 根 深 蒂 固,一


時 難 以 動 搖。士 族 力 量 不 斷 擴 張,是 門 閥 制 度 的 頂 峰。士 族 甚
至不屑與寒門通婚、交往,兩者之鴻溝更大。

5. 南朝後期 由於士族生活腐化,加上不理政事,令實權逐漸轉而寒門之
手。同 時,帝 王 亦 着 力 提 攜 寒 門,打 擊 士 族。此 外,侯 景 之 亂 ,
令士族沒落。由是士庶之對立才逐漸消失。

6. 隋唐 隋 唐 廢 九 品 而 興 科 舉,藉 以 打 擊 士 族。唐 太 宗 更 命 高 士 廉 編《 士
族 志 》, 企 圖 以 功 臣 世 胄 代 士 族 。 不 過 , 綜 觀 整 個 唐 代 , 士 族
憑 既 有 經 濟 力 量,依 然 領 先 科 場,控 制 政 治,享 有 崇 高 的 社 會
地位。

7. 宋 經 過 唐 末 黃 巢 之 亂 ,以 及 五 代 十 國 的 紛 亂 時 期,譜 牒 散 佚,士
族 大 為 沒 落。再 加 上 宋 初 壓 抑 士 族,甚 至 限 制 功 臣 子 弟 參 加 科
舉,防範新的士族出現,故宋代以後,再無高門大族。

1
東晉建立初期,採「僑寄」政策,容許北來僑民在南方成立原藉地區的流亡政府,只要北來僑民注冊戶口,即可豁
免賦役。
1

只作教育用途 不得翻印買賣
KAN SIR 東晉及南朝之士族與寒門 中學文憑試中國歷史科 2013

二、士族興起之背景

史料 分析
1. 漢代以來之豪強
西 漢 以 來,地 方 即 有 豪 強。東 漢 光 武 由 此 可 見,士 族 之 形 成 可 上 朔 兩 漢 。
中 興,倚 重 南 陽 豪 族 起 家。豪 族 通 過 他 們 憑 藉 社 會、經 濟 力 量,進 而 入 於
察 舉 制 度 (見下 文 )而逐 漸 轉 為 士 政 治,到 西 晉 時 期 皇 權 甚 至 與 士 族 結
族,西 晉 之 司 馬 氏,即 為 士 族 的 代 表。 合。 由 是 得 皇 帝 的 偏 袒,士 族 勢 力 如
日中天。

2. 累世經學、累世公卿
漢 武 帝 後,以 經 學 取 士。經 師 藉 其 學 通 過 察 舉 制 的 推 薦 機 制 ,門 生 報 恩 ,
術 優 勢,逐 漸 形 成「 累 世 經 學 2」 、「累 推 薦 經 師 之 子 孫,如 是 者 不 斷 循 環 ,
世 公 卿 」。 袁 氏 家 族 的 「 四 世 五 公 3」 令 他 們 取 得 崇 高 的 政 治、社 會 地 位 ,
即為代表。 形成士族。

3. 九品中正制
九 品 中 正 制 立 於 三 國 曹 魏 時 期,其 法 西晉司馬氏得其他士族支持而剷除
乃由中正官查察、品評人才。西晉 曹 魏 ,故 藉 九 品 中 正 制 回 報 士 族,由
時,士 族 壟 斷 中 正 之 職,不 問 才 德 , 是 「 上 品 無 寒 門 , 下 品 無 世 族 」, 令
只重家世。 士族壟斷政治。

4. 經濟優勢
西 晉 頒 佈 「 蔭 戶 制 」 和 「 佔 田 制 」。 此 兩 項 措 施,令 士 族 的 蔭 戶 和 私 佔 的
前 者 容 許 士 族 庇 蔭 親 屬、佃 客,享 免 田 地 合 法 化 , 鞏 固 了「 莊 園 經 濟 」的
稅 特 權;後 者 則 承 認 士 族 私 佔 土 地 的 發展,令他們得以繼續擴張經濟力
權益。 量。

三、士族對東晉、南朝之影響
A. 政 治
史料 分析
1. 鞏固政權
永 嘉 之 亂 後,司 馬 氏 政 權 南 遷,建 立 由 此 可 見,東 晉 倚 靠 士 族 才 能 立 國 ,
東 晉。初 期 借 助 士 族 王 氏 而 固 位,後 士 族 力 量 對 穩 定 南 方 的 局 勢,維 持 南
期,在 淝 水 之 戰 中,又 靠 謝 氏 擊 敗 前 北 對 峙 的 均 勢、偏 安 局 面,發 揮 了 很
秦符堅。 大的作用。

2. 制衡皇權
東 晉 政 權 固 然 是「 王 與 馬,共 天 下 」; 故 士 族 在 皇 帝 與 百 姓 中 間,發 生 一 種
南 朝 之 國 祚 則 甚 短,不 過 幾 十 年,士 串 連 和 平 衡 的 作 用,自 身 對 政 治 保 持
族 卻 有 過 百 年 之 久,政 治、社 會 地 位 了 相 當 的 人 格,並 不 變 為 某 一 朝 廷 的
反極高。 寄生物。

3. 內亂頻生
元 帝 晚 期,王 敦 舉 兵 攻 入 建 康,令 元 由於士族控制了軍政大權,臣強君

2 例如。伏勝傳授《古文尚書》 ,代代相繼,歷兩漢四百年。古代學術往往為家族傳承,如西漢司馬談、司馬遷父子;
東漢班彪(父)、班固(子)、班昭(女)一門。
3 東漢末年的袁氏家族:祖袁安,父叔輩袁敝、袁京,子袁湯,孫袁逢、袁隗,四世五公,還未計其後的袁紹、袁術。

只作教育用途 不得翻印買賣
KAN SIR 東晉及南朝之士族與寒門 中學文憑試中國歷史科 2013

帝 憂 憤 而 死 。 成 帝 朝 , 又 有「 蘇 峻 之 弱,士 族 將 相 挑 戰 皇 權,導 致 內 亂 頻
亂 」; 安 帝 朝 , 則 有「 桓 玄 之 亂 」, 一 生。劉裕助平桓玄之亂,更乘機奪
度自立。 位,建立宋朝。

4. 北伐失敗
東 晉 立 國 後,曾 進 行 多 次 北 伐,企 圖 士 族 只 顧 門 第 的 利 益 , 缺 乏 愛 國 情
扳 回 失 地。初 年,有 祖 逖 北 伐;中 期, 操 。 他 們 貪 圖 安 逸 , 亦 不 願 晉 室 南
又 有 桓 溫 北 伐;後 期,則 有 劉 裕 北 伐。 遷。由 於 他 們 並 不 支 持 北 伐,故 令 統
一無法成功。

5. 人才不振
藉 着 九 品 中 正 制 的 維 護,朝 廷 上 的 高 由 於 官 位 被 少 數 士 族 控 制,寒 門 無 法
職,全 由 士 族 把 持。南 朝 前 期,士 族 上 進,造 成 階 級 的 凝 滯。朝 廷 無 法 在
子 弟 甚 至 擁 有 任 官 的 優 先 權,壟 斷 政 民 間 吸 收 新 血,由 是 人 才 不 振,政 治
治。 日壞。

B. 經 濟
6. 壟斷經濟
士 族 憑 藉 政 治 地 位,享 有 免 稅 特 權 , 士 族 壟 斷 了 經 濟 權 益,甚 至 可 以 與 朝
擁 有 廣 大 的 莊 園,以 及 大 量 的 奴 婢 、 廷 爭 奪 戶 口。另 一 方 面,他 們 富 可 敵
佃 客。然 後 再 憑 既 有 的 資 本,繼 續 兼 國,寒 門 則 只 有 少 量 田 土,形 成 貧 富
併土地。 懸殊。

C. 社會
7. 士庶天別
見下節士族與寒門關係:婚姻、交往、生活
8. 譜牒興起
「 譜 」指 家 譜 、 族 譜 , 記 載 家 族 的 世 由 於 血 統 關 係 政 治、社 會 地 位,士 族
系 承 傳;
「 牒 」則 為 個 人 的 身 份 證 明 。 為 維 持 門 弟 的 優 越,防 止 寒 門 假 冒 ,
南 朝 宋、齊 政 府 甚 至 設 立 專 門 的 譜 局 故 極 之 重 視 譜 牒,由 是 發 展 出 專 門 之
管理。 學。

D. 學 術
9. 清談玄學興起
士 族 沉 迷 於 談 玄 說 理 的 「 玄 學 」, 以 士族享有政治與經濟特權,無所事
為學問、身份的象徵。由是「清談」 事 , 思 想 空 虛 , 遂 轉 而 追 求 道 家「 虛
成為世族日常生活與社交活動的主 無 」、「 逍 遙 」之 境 界 , 清 談 玄 學 由 是
要 方 式 4。 大盛。

4清談是玄學的表現形式,玄學是清談的內容。玄學以「三玄」,即《易經》、《老子》和《莊子》為主要探討對象。
清談最主要的是主客問難式,先由主家提出內容及個人見解,稱為「豎義」
、「立義」
,然後再由客方問難,稱為「咨疑」。
經過主客往返問辯對答而能厘清問題者,謂「送一難」或「通一義」;若雙方爭持不下,則由第三者調解、融和。習慣
上,由豎義的主家擔當主持,他們必手執塵尾( 貎似羽扇,形如樹葉,底部靠柄處較平直 )為道具,藉以助談或顯示
身份。
3

只作教育用途 不得翻印買賣
KAN SIR 東晉及南朝之士族與寒門 中學文憑試中國歷史科 2013

四、士族與寒門之關係 / 分別

比較項 士族 寒門
1. 政治 高 門 子 弟 十 幾 歲 即 可 以 做 寒門只能充任低級官吏,稱之
官,即使人無才幹,只要不短 謂濁流,又鮮有升遷之機會。
壽,照樣可以升大官。而且, 但是,他們卻擔負實際職務,
不必理會實務工作。若孜孜政 受高門出身的大官指揮。
事,反為其他士族所訕笑。

2. 經濟 如上述 由於經濟資源為高門壟斷,加
上難以藉入仕而改善生活環
境,所以,一般寒門都是家境
清貧,勉強維持生計。

3. 婚姻 為了維持高尚的社會地位,士 既不能與士族結合,自然只可
族只會相互間通婚。即使寒門 跟同等階層通婚。例外者,如
的位高權重人物,亦難以高 發跡寒門以大量財貸賄賂求
攀,如侯景求通婚王謝被拒。 婚,或士族將族中殘疾之女下
嫁。

4. 交往 士族十分輕視寒門,不願交 由此可見,其時等級觀念異常
往。例如,宋武帝后族路瓊之 強烈,士族不屑與寒門結交;
拜訪高門王僧達,王遂加奚 寒門亦不敢與士族交往,乃至
落,事後把路坐過的床燒毁。 相坐亦不相語,士庶之隔,有
若天別。

5. 生活 士族生活腐化,喜塗粉抹紅着 寒門既無經濟背景支持,故生
高鞋;又縱情聲色,冶遊放 活甚為簡樸,刻苦自給。唯望
蕩,服五石散;只關心玄學清 通過軍功或苦讀,提昇自己的
談,以為學問、身份的象徵。 社會階層。

五、南朝中晚期士族寒門升降之原因

史料 分析
1. 南朝皇權興起
南 朝 諸 帝 皆 出 自 寒 門:宋 之 劉 裕;齊 君 主 一 方 面 削 減 大 族 的 經 濟 資 源,一
之 蕭 道 成;梁 之 蕭 衍;陳 之 陳 霸 先 , 方 面 提 升 寒 族 在 政 治 和 社 會 中 地
故 積 極 打 擊 士 族 的 勢 力,鞏 固 皇 權 。 位。經 過 多 年 的 努 力,終 減 低 了 士 族
的影響力。

2. 土斷政策
土斷政策是將南來的北方人與南方 土 斷 政 策 減 少 了 士 族 的 經 濟 特 權,削
的 土 著 合 編 戶 籍,負 擔 相 同 賦 役。東 弱 了 他 們 的 勢 力。而 且,藉 重 新 編 製
晉 至 南 朝,政 府 多 次 推 行 土 斷,逐 步 戶 籍 ,寒 門 乘 機 假 冒 士 族,提 升 社 會
打擊士族。 地位。

只作教育用途 不得翻印買賣
KAN SIR 東晉及南朝之士族與寒門 中學文憑試中國歷史科 2013

3. 士族之腐化
士族享有政治與經濟特權,生活腐 他們因自高身價,不願擔負政治實
化,喜塗粉抹紅服五石散;崇尚清 務,交 由 寒 門 處 理。結 果 反 讓 寒 門 有
談,不 重 實 務,尸 位 素 餐,甚 至 以 建 機 可 乘,積 聚 勢 力,寒 門 由 是 逐 漸 超
功立業為恥, 昇。

4. 侯景之亂
梁 武 帝 時 , 侯 景 叛 變 , 攻 入 建 康 , 縱 經 過 侯 景 之 亂,到 陳 朝 建 立 時,江 南
兵 屠 殺 士 族,大 肆 劫 掠 莊 園,令 到 以 士 族 數 量 大 減,東 晉 以 來 權 傾 朝 野 的
建 康 一 帶 為 根 據 地 的 士 族 毁 於 一 旦。 王 氏、謝 氏 幾 乎 絕 跡,士 族 勢 力 不 復
舊時。

5. 寒族上昇
出身寒門的劉裕憑軍旅之力而至帝 不 少 士 族 貪 生 怕 死,不 肯 從 軍;寒 門
王,其 他 寒 門 亦 循 之 路 而 得 以 提 升 社 既 無 法 在 政 治 上 與 士 族 對 抗,轉 而 投
會 地 位,例 如 蒯 恩 官 至 三 公;劉 彥 之 身 軍 隊,反 另 闢 蹊 徑,提 升 社 會 地 位。
亦位至將軍。

只作教育用途 不得翻印買賣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