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第 2- 7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爸爸有一个星期没有来送汤了。真搞不懂他,已经退休了,又没事做,只是煮点汤拿过
来,路途也不远,最近好像也变成很麻烦的事,总是三四天才能喝到一点汤水。说汤水真的
不过分,清清白白的,一看就知道是即煮即成的汤,不是那种下工夫熬几个小时入味的“好
东西”,有时汤里连块肉都省了。是这样煮汤的吗?和从前比起来,真是相距太远了! 

  我已经习惯喝他煮的汤了,贝母北杏煲西洋菜汤也好,槐花番茄鸡汤也好,是清热还是
降血我都不在乎,以我这个还是年轻人的年纪,几时轮到病会来找我? 

  爸总是说身体一定要照顾,不要等到出毛病时想补救都来不及,我就嫌他啰嗦。虽然家
里只有两个人,我还是坚持要搬出来住,当然我这样做也是为了凯恩,那个我刚喜欢上的男
人。  

爸爸第一次煮汤给我喝,是在妈妈离开我们那一天开始。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出去了就
永远没有回来。等到长大一点,才明白她是认为爸爸没出息,只会窝在药材店里当伙计才不
要我们的。为什么她要这么残忍,她可以不要爸爸,难道我就不值得她留恋吗?我从此有点
恨爸爸,又可怜他。

  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照顾着我,无微不至。我也习惯了被宠的感觉,没有他,我就好像
失去了什么,心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慌!

  凯恩第一次来我家吃饭后这样对我说:“汤是很好喝,不过……一个煮汤的男人会有什
么用?”他和妈妈一样瞧不起爸爸。于是我就听话地搬了出来,不过说什么我也不愿意搬得
太远,因为我还需要老树遮阴。

  说也奇怪,自从搬了出来,家里就常来一个叫双姨的女人,她是爸爸常去的诊疗所的护
士,听说是个老处女。凯恩笑说或许爸爸早就该有第二春了,是我的存在阻碍了他的发展,
现在好啦,搬了出来成全了他,我也算做了件“孝顺”的事。 

  爸爸爱往诊疗所去也是最近的事,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总是摇摇头,他问我想喝什么汤,
他去煮。“我不是刚说要喝胡椒猪肚汤吗,怎么你忘了?”他不应该忘记我爱喝这种汤的,
一个星期,已经七天了,七天没有汤喝,那是不可能的事,难道因为有了“他爱”,他把煮
汤给我喝的“责任”都忘了?!  

  我打了个电话回家,没想到接电话的就是“他爱”。“我要找爸爸。”心里的一股妒意
使我的语气冷漠。

  “你爸爸不是给你送汤去了吗?”对方温婉地说。“送汤?他已经一个星期没有给我送
汤了!”我近乎叫起来。

  对方一阵沉默,停了良久,“……有些事情我不知道该不该跟你说……”难道他们要
宣布结婚,然后告诉我以后都不会来送汤了?我控制着自己易发怒的情绪。

  “有什么你就说吧!”“你爸爸不久前检查出来,证实得了老年痴呆症,他说过不能跟
你说的……下午他煮了汤说要给你送去,我叫他不要去的,他说你喜欢喝西洋菜汤……他说
你的家他一定会记得……”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奔下楼的,撞到人了没有,我只知道自己在拼命地跑,无头绪地
乱跑,寻找一个已经越来越失去记忆的老人,他或许正找不到要去他女儿家的路!

  双程交通的分界堤上,一个老人满头大汗地走来走去,手里提着一个汤罐,彷徨焦急得
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我认出那就是我的爸爸。汤罐里的汤已经凉了,双姨说爸爸傍晚出门
了,就为了我可以有热汤喝,而现在已经快半夜。我一口一口地喝着汤,感觉它一点也没凉,
还透着暖暖的热气。

  “爸,这汤真好喝!”“好喝,我明天煮,再帮你送……”爸爸眼光里闪过一种茫然,
好像极力寻思着他记忆里有关我的资料,然后遍寻不获般地焦急颤抖。“不用了,爸,我以
后不要再叫你送汤了!”我坚决地说。

   “你……你不要喝我的……汤了?”

  “不是,我决定搬回家跟你一起住,好吗?”爸爸怔怔地望着我,我知道总有一天,他
连我是谁都要忘记。不过,我已经决定要自己学着煮汤,我要煮一辈子的汤给爸爸喝。

( 艾禺 《送汤》)

是这样煮汤的吗?和从前比起来,真是相距太远了! 

2. 作者为什么会对父亲如此不满/有此抱怨? [5 分]

因为她习惯父亲煮给她喝的汤,可是近来发现父亲的汤里总是少了一些东西/汤变了味,
认为父亲不再像以前那么细心/那么无微不至,心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慌。(3)其实她
不在乎汤,她怀疑是双姨的出现,改变了父亲,心里有一股嫉意。(2)

凯恩第一次来我家吃饭后这样对我说:“汤是很好喝,不过……一个煮
汤的男人会有什么用?”他和妈妈一样瞧不起爸爸。

3. 根据上面的句子, 凯恩第一次到作者家就对她的父亲作出此评语。你对这种态度有什么
看法? [4 分]
凯恩是无礼,不懂尊重长辈的年轻人,(1)但是我认为他的态度来自作者本身对父亲的不
敬。子女倘若对自己父母不敬或鄙视父母,外人也不会尊重你的父母,甚至有过之而无
不及。(3)或
凯恩是无礼,不懂尊重长辈的年轻人。(1)其实别人对我们父母的尊重来自我们对父母的
尊重与孝行。(3)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奔下楼的,撞到人了没有,我只知道自己在拼命地跑,无
  头绪地乱跑,寻找一个已经越来越失去记忆的老人,他或许正找不到要去他女
儿家的路!

4. 根据上面的句子,你认为作者当时有何心理感受?试说出你的理由。 [5 分]
作者当时心里是着急、懊恼/充满歉意和内疚的(2)。因为她除了担心父亲可能会迷路
或发生危险,也自责自己竟然不知道父亲得了老人失智症,还埋怨父亲的汤变了味道
(3)。
我一口一口地喝着汤,感觉它一点也没凉,还透着暖暖的热气。

5. 上面的句子采用了烘托手法,作用何在? [3 分]
用以衬托(1)作者当时心里感受到父亲深切的爱,被父亲的真诚感动了。父亲患上
失智症后也不曾忘记她,坚持为她送汤,让她心里感到极其温馨。(2)

6. 作者对双姨前后抱着怎样的态度?试举例说明。 [5 分]

起初作者对她冷漠不敬,称双姨为“老处女”,或以“他爱”称呼,对他说话语气几
乎是叫起来等的态度。后来知道父亲患上失智症后,双姨出现在父亲身边,心里感动,
后称她为“双姨”,反映出她不再抗拒“双姨”,也对她表示敬意。

凯恩笑说或许爸爸早就该有第二春了,是我的存在阻碍了他的发展,现在好啦,
搬了出来成全了他,我也算做了件“孝顺”的事。 

7. 为什么上面句子的“孝顺”二字要加引号? [4 分]
这里的“孝顺”加上引号,说明并不是作者真的对父母有孝心,反而是不孝的行为。她
从家里搬出来,并不是诚心要成全父亲与双姨,是她想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8.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希望读者有何借鉴? [5 分]
作者希望借此警示读者行孝要趁早,要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所谓“树欲静而风不
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别等到他们老去,失智了,或不在我们身边了,才悲痛后悔。

难道他们要宣布结婚,然后告诉我以后都不会来送汤了?我控制着自己易发怒
的情绪。

9. 上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分]
设问
第 7-12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
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
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
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 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
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
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
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
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
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
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
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
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 余年造林 5 万多亩。来访的记者
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
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
“精神绿洲”吧。

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
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
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
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
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
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
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
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
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 无裨
益。

(鲁云《培养自己的“静能量”》有删改)

1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分]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11. 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 分]
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大学》的内容,诸葛亮的告诫,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
“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评分标准:(2 分)论证方法 2 分,作用 2 分。

12. 作者在第四段中举例杨善洲的“自找苦吃”,目的何在? [4
分]

为了论证安静是一种能量,它能让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使内心产生强大力量忍受精神
考验,坚持完成艰难任务。/做起事来,必有更大的收获。
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
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13. 上面的说明是反映年轻人的哪种心境? [ 4
分]
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
忙于扩大人脉,希望借助外在力量瞬间成就事业,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

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14. 上面句子中的“初衷”指的是什么?你认为为何人在得意时必须静下来想想初衷?[5
分]
初衷指当初追求的理想/当初最纯真、最真实的梦想/ 最初的愿望/理想/ 本心。

一个人若有所成就,容易被利益诱惑/被利益熏心/掌控,如果不静下心来自省,就易于随
波逐流,忘记自己当初的理想,而以利益为目标,而改变初衷。 /

当一个人成功时,就会迷失自己,追逐名利地位/ 争权夺利,不择手段,丧失纯真的本
性/ 丢失本性,离自己最初的愿望/心愿越来越远。

15. 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5 分]

用平常心看待事物,就如苏轼说的“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有一天“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带极端心态看事物,心就不会随境而迁,总保持静
态,情绪不随情波动,就能形成头脑清醒的力量。/

遇到难题时,先静下心来思考,不莽撞,理清头绪,找出问题的原由/ 失败的原因,然
后再想办法一一克服。/

每天给自己腾出一点时间好好阅读,让自己静静享受安宁/ 安静的时刻,让自己的心能
沉静下来,思路更清楚,心灵/精神更富足。
( 合理答案皆可接受。)

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
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6. 上面的句子是什么复句? [2 分]
条件复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