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人資期末報告

--如何提升寄養家庭的數量
英語二 林雯榕
幼教二 陳玫汝
經管三 簡菱禛
經管三 李沛芠

一、什麼是寄養家庭
原生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或者家長親職不當行使對兒少身心造成嚴重疏失時,政
府與民間社福機構便會共同協助兒童進入「寄養家庭」,由寄養父母提供暫時性的安
置、照護服務。等到原生家庭功能健全或兒少具備自立生活能力時,再讓他們離開寄
養家庭,回歸原生家庭或展開自立生活。

相較於其他安置服務,寄養家庭重視以家庭為基礎的「家庭式照顧」,給予即時
性回應與家庭支持,並透過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正向互動,協助寄養兒童發展完整的自
我。
二、寄養家庭申請資格
(一) 雙親家庭: 

1. 寄養父母年齡均在25歲至65歲;皆具有國民中學以上教育程度者。

2. 結婚2年以上相處和諧者。

3. 家長及共同生活之家屬品性端正、健康良好,無不良素行且無家庭暴力、
性侵害、兒童及少年虐待等危害兒少身心健康者。

4. 住所安全整潔,有足夠活動及居住空間者。

(二) 單親家庭(除上述第二項外),其餘皆一致。

(三) 專業寄養家庭:符合雙親家庭條件之第一、三、四、五項者且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者。

1. 具有高中以上教育程度,年齡在25至50歲,曾任幼托園所教保(助
理)人員或安置教養機構保育(助理)人員,有2年經驗以上者。

2. 社會工作相關科系畢業,曾有2年以上社會工作實務經驗者。

三、哪些孩子需要寄養家庭?
政府針對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包括父母罹患重大疾病、入獄服刑、家庭經濟困
窘等,以致無法提供兒少照護;或者父母虐待、疏忽、遺棄兒少,不能提供兒少適切
成長環境時,經政府評估原生家庭功能困難下,會提供兒少安置於寄養家庭的服務。
四、寄養程序

根據政府明文法規規定,一個安置童最長的安置年限為2年,接著會視孩子的身心發
展狀況、原生家庭的復原和孩子的互動狀況,決定是否延長寄養,最多只能延長一次。

五、寄養與收養比較

寄養 收養(領養)
解釋 透過社工員之協助,提供 是非(直系)血親的雙
孩子一個短期的替代性家 方,經過法律認可的過
庭照顧,將孩子暫時安置 程,建立親子關係。
在政府核可的寄養家庭
中。

持久性 暫時的家 永久的家

家長權利 親生父母仍保留其父母的 收養人將擁有父母的所有


權利 權利,並承擔所有責任與
義務。親生父母放棄法定
親子關係。

六、現有個案探討:

案例一:

現年 52 歲的夫妻(下稱鵝爸媽),擔任寄養家庭年資 5 年 。他們雖然是雙
親家庭,但他們沒有生育,想投人寄養家庭是想試看看要不要收養小孩。鵝爸媽照顧
過兩個寄養童,第一個阿鵝是他們第一次照顧的中度身心障礙的兒童,鵝媽媽描述自
己是一個相當有責任心的媽媽,所以晚上都會起來看看孩子的狀況。有一次孩子突然
熱痙攣,也只能半夜趕快將孩子送急診再告訴社工。後來阿鵝出養國外,因為是第一
個孩子的,面對這次的分離,鵝爸媽久久不能釋懷。因此決定在照顧第二個鴨鴨。鴨
鴨大概三歲來到寄養家,相當聰明。各項發展都超過一般兒童的平均值,但很會作怪 。
例如曾經把衛生紙搓成球狀塞到鼻孔裡,平時都沒有異狀,但鴨鴨總是哭鬧,後來鵝
爸媽才發現原來鼻子有東西,讓她覺得不舒服。上了幼稚園的鴨鴨每天回來就是哭鬧
跟尖叫。鵝媽媽說自己真的擔心被警察找上門,之前只是隔壁鄰居管教孩子比較大聲 ,
就有人報警。讓鵝媽媽相當頭痛。鴨鴨出養之後,鵝爸媽最後還是決定退出寄養家。
鵝媽媽表示自己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不好;鵝爸爸與孩子分離就要沉澱很久的時間 。
看到國外疫情,就開始擔心阿鵝在國外的生活、鴨鴨的養父母不知道能不能接受鴨鴨
的調皮搗蛋 ,會不會退貨等問題。在多重的因素考量,最後還是決定退出。

案例二:

樹媽媽一身奉獻給教育,25 年前投身奇養家庭的行列,照顧過無數個寄養童。
樹媽媽感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教:除了經常出入復健診所之外,有時家裡的水龍
頭、冰箱都要經常更換,跟早年經濟家庭狀況不好的兒童越來越不一樣。現在自己的
老伴也經常出入醫院,自己的體力也大不如前。但如果要安置小孩,只要沒有年齡上
限,他也還是義不容辭。
案例三:

阿忠是一個高科技主管,年近 50 就已經退休。過去來不及參與孩子成長歷程的
他又看見鵝爸媽身邊的那位寄養童很可愛,所以懷著滿腔熱血想要投身寄養行列。但
社工在訪視的過程中,阿忠的太太對於要再照顧寄養童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分享
自己過去先生不再身邊的階段,獨自照顧過動的兒子,每天最擔心的是接到老師的電
話。對於這檬每天奔波於學校與公司之間的生活,自己現在比較想要好好照顧自己、
安排自己的時間,不想在被孩子的問題困擾。夫妻之間沒有得到共識和體力上的問題 ,
也是讓雙親家庭在做寄養家庭的決定中出現障礙的問題之一。

由上述的個案我們可以瞭解到,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寄養家庭的年齡普遍偏高。
因為體力不足和分別後的心理上的問題,導致這一些寄養家庭漸漸退出寄養圈。為了
維持寄養服務的運作,理論上應讓更多年輕一輩加入這個計劃,但卻不如預期理想。

七、年輕家庭為何不願加入?
1.社會結構改變

目前根據衛福部統計,40 歲以下寄養家庭占比僅不到一成,面對年輕新血不足
問題,主要來自於家的價值典範轉移,台灣社會快速變遷下,家庭結構也從傳統的大
家庭到雙薪小家庭,再從雙薪小家庭慢慢擴展為重視個人生活品質、不生不育的家庭 ,
這也造成婚育年齡普遍延後,40 歲以下族群多還正值生養照顧自己子女的時期,因而
無法成為寄養家庭。

2.寄養兒問題複雜化、照顧難度更高

多數寄養童的家庭變故原因是經濟困頓、父母吸毒或家暴,而這些都會造成孩
童們情緒不穩定可能生理及心理上的疏忽照顧或者是母親吸毒而導致腦傷等,所以孩
童可能會經常需要跑醫院做早療或是諮商,這樣的行程對於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真的是
很難配合,也可能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出現具攻擊性、個性畏縮、衛生習慣不好、偷
竊說謊等問題,諸多因素共業的結果,就是年輕人更難邁出成為寄養家庭的那一步。

3.時間與精力有限

社會結構改變除了上述說的組成構造變成重視個人生活品質、不生不育的家庭
外,現在的女性意識也越來越高,不再像以前一樣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印象,
許多女性也開始追求自己的事業,所以無論是單親、單身或是雙薪家庭擔任寄養家庭 ,
他們能照顧的孩子都是非常有限,「有限的意思是他們因為沒有另一半的協助,或是
白天都要上班,因此能媒合到的孩子年紀往往也都只能落在國小或國中階段,嬰幼兒
或特殊兒很難找到合適的家庭 」

4.費用低、配套缺,誘因和尊重度不足

國內寄養家庭多以「行善」、「愛心」為導向,缺乏專業尊重與配套,也存在
長期以來制度上的缺失,讓投入寄養家庭者意願受影響。依照現行的寄養費用,讓寄
養童基本溫飽沒問題,但有些寄養父母會送他們上才藝課或買東西,就不能光靠寄養
費;每個人的認知不同,花在孩子身上的費用也不盡相同。如果想讓大眾更願意投入
寄養家庭,寄養家庭的制度,要朝向讓參與者在照顧上更安心、有後盾,讓他們感受
各單位的支持,而不是早期只靠他們的「愛心」支撐。
儘管目前政府和社福團體不斷呼籲,希望有更多年輕新血能夠成為寄養家庭,
但年輕族群除了現實的生計問題外,還面臨著個人生涯規劃考量、不想生養子女等問
題,當不同的價值體系產生衝突,應該怎麼做才能吸引青壯年加入寄養行列呢?

八、對寄養家庭想法的分類
1.完全不在意
2.有興趣但是不了解(不知道怎麼帶小孩)
3.有興趣且了解

所以我們將結合上述的原因並針對第二類"有興趣但是不了解"的人進行分析給予建議。

九、建議
(一)推廣
1.YouTuber(蔡阿嘎)
Youtube 是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影音平台,若想要快速地讓資訊流動可以
善用廣告的部分,或是請一些本身以家庭內容作為頻道主題的 Youtuber 來做介紹,
讓更多人了解寄養家庭的具體內容,吸引更多人投入。

2.宣傳→醫院、戶政事務所

醫院可以在像是諮詢懷孕的樓層附近放置寄養家庭的資訊,有些人可能想要孩子但身
體負荷不了不能親生,此時就可以考慮擔任寄養家庭,用溫暖的心、為人父母的熱忱
去給需要幫助的孩子提供一個避風港。戶政事務所也是同樣的概念,在容易接觸到人
口的場所去釋放寄養相關訊息,相信也能讓真正有興趣擔任寄養家庭的人得到完整的
資訊。

3.家庭體驗日(企業贊助)

家扶中心或是一些相關機構可以舉辦家庭體驗日的活動,書面上的資訊有時候跟實際
操作起來還是不太一樣,所以舉辦實體活動讓有興趣的人參加看看,真正體驗過才會
感覺到底有沒有興趣繼續做下去。而這個活動的話我們會希望能找尋企業贊助,因為
家扶機構的資金沒有那麼富裕,而企業贊助的話,一方面家扶可以省錢,另一方面企
業可以推廣有關社會責任方面的努力。

4.溝通→建立寄養家庭之間的社群,可以互相協助交流

寄養家庭彼此之間可以建立社群或是社團,讓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因為如果只是跟相
關機構去做聯繫或是詢問,可能會得到比較制式化的 sop,或是回復訊息的速度沒那
麼快,但若是寄養家庭間有分享資訊的地方,當孩子遇到什麼情況,而別的家庭也剛
好曾經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就可以參考看看對方是怎麼處理的,能更彈性的去應對問
題,不同家庭也能互相學習,一起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環境。
(二)福利
1.職場講座宣導(社會責任-公司點數)

現今很多企業越來越重視社會責任、社會回饋,因此也大大的鼓勵員工可以擔任志工
做一些社會服務,而家扶中心可以透過這點跟企業合作,在職場舉辦相關宣導講座,
讓更多符合申請條件的人認識到相關資訊,去觸及潛在擔任寄養家庭的人選,那公司
可以給參加講座的員工一些點數機制,這些點數可以用來兌換員工餐或是假期等等,
去吸引更多人接觸到資訊,有興趣的話再慢慢深入了解。

2.寄養獎勵→需完整照顧完後才可領取(金幣、禮卷)

可以跟政府合作,如果一個寄養家庭有完整照顧一個週期,看看政府是否可以提供紀
念幣或是商場禮券,透過些許的心意來感謝寄養家庭為這個社會出的心力,給孩子一
個溫暖的中繼站。

十、總結
寄養家庭為原生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或者家長親職不當行使對兒少身心造成嚴
重疏失等問題的兒童提供一個和諧而穩定的住處,直到原生家庭功能健全或兒少具備
自立生活能力時,再讓他們離開寄養家庭,回歸原生家庭或展開自立生活。可是台灣
目前的寄養家庭計劃由於寄養家庭的年齡普遍偏高,出現體力不足和分別後的心理上
的問題,導致這一些寄養家庭漸漸退出計劃。因此,我們建議透過推廣和增設福利兩
大原則入手,吸引相對年輕的新力軍來當寄養家庭的一分子。以社交媒體 ( YouTub
e),在不同的機關如醫院和戶政事務所加強推廣,安排家庭體驗日和建立寄養家庭之
間的社群的方式,使大眾更了解寄養家庭的運作和服務內容。也希望通過職場講座宣
導和寄養獎勵等福利,吸引合適的民眾參與寄養家庭的服務。

十一、資料來源

1.親子天下(2021)。寄養家庭真實心聲:最怕一退休,孩子就沒有家。檢索日期:2021
年 12 月 9 號。取自於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1619
2.報導者(2020)。【寄養家庭缺新血】為何青壯世代卻步?聽年輕救援老爸怎麼說。
檢索日期:2021 年 12 年 14 號。取自於 https://www.twreporter.org/a/foster-care-
system-new-blood
3.寄養家庭申請資格-兒童少年家庭寄養服務- 家扶基金會。取自於 https://www.ccf.
org.tw/23/service/Mzc1
4.Yahoo 奇摩新聞(2022)。寄養家庭條件是什麼?單身者也能成為寄養家庭嗎?寄養
家庭申請流程為何?有補助嗎?檢索日期:2022 年 11 月 2 號。取自於 https://tw.new
s.yahoo.com/%E5%AF%84%E9%A4%8A%E5%AE%B6%E5%BA%AD%E6%A2%9D%E4%BB%B6-%E5%AF%8
4%E9%A4%8A%E5%AE%B6%E5%BA%AD%E8%A3%9C%E5%8A%A9-%E5%AF%84%E9%A4%8A%E5%AE%B6%
E5%BA%AD%E6%A2%9D%E4%BB%B6%E5%96%AE%E8%BA%AB-%E5%AF%84%E9%A4%8A%E5%AE%B6%E5
%BA%AD%E7%94%B3%E8%AB%8B-%E5%AF%84%E9%A4%8A%E5%AE%B6%E5%BA%AD%E6%8B%9B%E5%8
B%9F-004833168.html
5.出養與寄養-兩條線的青春。取自於 https://www.betweentwolines.org/Adoption
AndFosterage.html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