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35

修訂二版

着 H
衣 十 %
特 人 典
水野弘元
劉欣如

^表 土 圏 古
o 來 於 悝 河 流 域 南 北 兩 岸 ,釋 尊 以 當 時 民 眾
$ 的 日 常 用 語 ,展 開 其 畏 達 四 十 五 年 的 傳 法
教 仆 。經 由 師 徒 問 的 代 代 相 承 ,終 使 佛 教 廣 布 四
方 ,佛 經 也 紛 紛 課 為 各 地 的 文 字 。可 以 銳 ,佛教
的 歷 史 ,就 是 經 典 的 傳 播 史 輿 翻 譯 史 。
本 書 先 從 經 典 的 成 立 談 起 ,综 合 解 說 經 典 的
意 義 、原 始 佛 經 的 成 立 過 程 ,识 及 佛 經 真 偽 判 定
的 依 楗 ;繼 而 探 尊 書 寫 經 典 的 不 同 語 文 及 其 傳
承 ,具 體 觀 察 鴻 摩 蘿 什 、法 顔 、玄 奘 等 為 求 正 法
而 蝎 盡 心 力 的 嬅 經 大 家 們 ,漢 課 佛 經 之 經 過 ;最
後 並 綸 及 在 中 國 輿 日 本 ,抄 寫 、刊 行 《大 藏 經 》
的情狀。
本 書 作 者 水 野 弘 元 博 士 ,精 通 中 、日 、印三
國 之 佛 教 經 典 ,乃 國 際 知 名 之 南 傳 佛 教 楢 威 。本
書 為 其 小 品 之 作 ,内 容 豐 畜 詳 實 ,論
出 ,遶合一般 潛 俅 佛 學 之 人 士 參 考

ISBN 978-957-19-2881-4

il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溢目資料

诔典成立史水野私元:^劉欣如譯-一脩訂二版::
刷.^一畜北市:庚大,2009
面; 公分

ISBN 978-957-19-2881-4 (平裝>


i .a 线一歷史

221.03 % 0107(J9

© 佛 典 成 立 史
著作人 水野弘亓
譯 者
責任编輯 转忠穎
美術奴計 林韻怡
發行人 剿仲文
著作財產椹人 朿大圖* 殴份有阳公同
發行所 说大圚鬌殴份有限公同
地 址 S ;l ヒ市復興北路3桃號
重括( 02丨
25006600
郵播帳轚010717
門市部 (後北店)#;11: 市復興北路386號
(t 南店〉#北市重慶南路一№61號
出版曰期 初 版一刷 19%年1IH
脩訂二版一刷2007年7S
修訂二晞二刷2009庄1月
编 號 E 220430
行政院新聞局登が谗层辟夸t 字第◦ 一九七虢
有著作權•不准侵害
IS B N 9 7 8 - 9 5 7 - 1 9 - 2 8 8 1 - 4 (平 裝 )
http ; // wwwsanmm .com.tw
※本書如有缺頁、破 捐 威 裝 訂 錯 誤 ,
請寄回本公司更摘。
Kvoden: Sono Seirilsu to Tenkai
First Published in Japan by Kosei Publishing C o ..Tokvo. Jap.m in 1990
«' KogenMi /uno 1990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1996 The Grand E u m Book.C o .. U <1.
修訂二臓明
原著!i :
版迄今, 已柢十五載, 由於内容赍實、說解精詳,在學

拊界迭有好評,歷久而不衰。

作者水野弘元博士,以纪實精飒的學風著稱,柃原始谛教、 巴
釗佛敎、南傅佛教芩鍺多領成,皆有摘關的研究a 水野博士自學成、
展開著述';古韌以東,麽時已七十五栽,其聞不忮曾参與V ?,
怖學孓

ゐ 热 順 次 郎 博 士 監 修 南 博 《大藏經》的工程,其持續不拔的譯經論
通 , 免確主了邯敎南博昀實際情形,無後•為當今 a 本佛教研究之踢

適值本書中文版再版之際,我捫涂了重新設计敝良外, 免修玉
了舊版譯文中的妣珙疏滿之處,相信對讀者在間讀的使利、 句■適’
以及對原著锫神的掌握,部有很大的助益。

誠努邀讀讀者諸君,一 P !呔著水野博士的指51,逾边於碎與
立的歷史長河之中。

謹識
東 大 圖 書 公 苟编輯#
中文版序
佛教可説是怫,法、僧三食';怫是怫教的教主,法是彿陀說的

敎法,而憎是怖陀的弟子,代替1弗f E む世人說法的人。
三寶的法寶包括經、俥、 淦荨三藏。 通常所謂經典,指的是三
成屮的經蚨,但在各當裡,經典不僅指經藏中的經典,而是指三氟
的所有法寶。 因此,經典是泛指所有佛教的理論學說與信仰實踐 a
我出身於地方的宗門中學,在校學習揮與彿教, 專攻佛教的俱
舍與唯識。 進入表京大學,始 知西 方 學者瓜在趼尤緝閘、 緬 &丨
、泰

阀等地的南缚彿教, 梵文和巴利文;我又讀到有關南博彿教敘理细
要的其譯本,兔發現有些池方類似供舍與唯識說,讓我吃了一驚。

於是,我有意了解詳情, 才開始攻凟巴利文。
d 本從明治時代到今天(西 元 一 八 六 七 〜 ),就有一群學者注意

西洋人、印度人和踢闡人對於怫教、免文和巴列文的研究。本言只談
西洋和日本的研究,立參照雙方的研尤概況〇這些内容邹曾發表在怫

教的通俗雜誌上,之後.編成方出版0 其中不少專門性的内容,母寧說,

這是站在蝥粃性的立場來觀察彿敎的知識。本方有其譯本了,就是:
Buddhisi Sumss, Origin, Development, Tt ommisaion,
by Kogen Mizuno, Kosei Publishing Co ., Tokyo 1982.
很高興拙作能譯成中文出版,沸教徒理應互助合作, 向世人法.

揚正確彿法。

水野弘元識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八日
佛牧㈤ もれ元九三 目前已有四百多年

的悠久歷史了。

其間,彿敎給予日本的思想與文化有重大的影響,也祆為許多
母 本 人 的 _ 讀 ,朗 触 葶 實 。

在曰本彿教的形成遇程裡, 有些布教僧侶來自中國和朝鮮,也
有 曰 ‘憎 u _]誠 4 求法,彼此來往頻繁,也從中國和朝鮮帶回經典,
荨於形形 色色的人的求法經歷,我們絶對不能忘懷此事。

三故法師是後世無數人所尊敬的唐玄奘,他曾從印度 帶 回 五 百

二十葙,六百五十七部的經4 , 之 後 漢 譯 《大般若缦》等主要經典,

咮不知他當年出國未經准許, 不得不混入雖民蛘裡出去。

法顯也曾以六十多氟高齡去印度伐尋成•律經典,在亂辛遙遠的

沙漠上, 目睹合骨散釓, 不知方む,可說歷盡無限苦難才完祆求法

的话的。

冬靠先設經與的祅立,之後造尋洚縵流谗昀痕林。 固為這樣才

能看見沸教史上許多高憎大德的求法實;尤。
本 書 曾 以 「經典故事」 烏題,在 《伎成雜誌》迷栽兩年多。在

編-言時, 為了方便起I , 才分軋經典成立及其閑展兩大部分。


仔細說來,起釦兩幸是經典的综合解說,例如何謂經典呢? 原

始彿經怎樣成立的呢? 大乘怫教也■有經典,但是, 大乘經所說是佛

說的呢?遲是胙佛說的11尼? 佛說是指什麽呢? 怎樣朽定經典的真偽


呢? 來 6 印度的經典語言是怎麼切事呢? 怎樣才寫成•蛵典1c ? 睪驾
2 I 怫典成立史

的文字有些什麼呢?抄寫的付料是什麼呢?
在以後兩章裡,便從各方面具體觀察a 本佛學者最熟患的漢譯

佛經的由来。 先說漢譯佛經的翱譯年代不同,再追湘各烟年代, 看

看譯經的經逷怎樣。 漢 譯 佈 經 以 前 叫 做 《一切經》五十餘卷, 而今

卸増加纠一倍半以上,可說麇然大物了,而遑些漢鐸是始自二世紀

的 I 漢纠元代,一千多年的譯作。這些•經典怎樣來自印度,之後漢

譯出來呢? 每個時代有那些人,花費通多少苦心咙? 中國人怎樣研


究和理解這些彿經< ? 逐漸累積的漢譯彿經怎樣搜集, 整理並作成

目鉾的呢?怎 慄 歸 納 成 《一切經>,之後怎樣杪驾來出刊呢? 故後談

到 日 本 也 繼 續 出 刊 《大藏經》的情狀。

本言做為一般讀物,記述以平易為旨,所以, 沒有仔細附述犖

術性的資料和典糈。 這項構想乃是筆者長期的賴望。

本書在整理編集之際,適宜地插入照片年表,和索ヰ丨等, 才能

組成完整的體裁, 而這些都承t 諸位編輯的格助,我待地在此表示


由哀的感激。

水野弘元
佛典成立史
目 次

•修訂二版説明
•中文版序
•自序
•第一章經典的成立
一 、 經 典 的 意 義 ............................

定 義 的 困 難 / 「經J 的 意 義 / 廣 義 的 「經」

二、 經 典 的 成 立 ......................................9

經 典 的 形 式 /第 一 次 經 典 編 輯 會 議 / 經典的敍述者

三、 大 乘 非 佛 說 論 ................................... 15

大乘經典是佛說的嗎? / 德川時代的大乘非佛說論

四、 明 治 以 後 的 經 典 觀 .............................. 23

村 上 專 精 的 經 典 觀 / 前 田 慧 雲 的 佛 說 論 /兩 人 以 後 的 佛

說論

五 、 真 經 與 偽 經 ......................... 30

真 實 的 經 典 /偽 經 的 出 現 /寘 經 的 意 義
傅典成立史

• 第 二 章 經 典 的 語言與文字
— 、 經 典 的 語 言 ............. ........................ 41

經 典 輿 語 言 /印 度 的 語 言 狀 況 / 擇 賴 說 法 用 語 / 諸 部

派的經典語言

二 、 e 利............................................ .

西方 人 研 究 B 利 鞛 丈 /曰 本 對 巴 利 佛 教 的 研 究 / 巴利語

文的研究

三 、 《阿 含 經 》........................................ 52

怫 教 的 「法」與 「律J ノ經典的傳承與語言的燙化/印度

諸 語 輿 佛 教 經 典 /規 存 的 邱 度 語 佛 經 / 現 存 的 《阿含經》

四 、 佛 陀 傳 與 《法句 經 》............................. 60

a 利語外的原始經典葎/ 佛 陀 傅 /諸 部 派 的 《法句鰹》/

柏 特 那 《法句經> / 肯連拉語 《法旬經》/ 諸 種 《法句經》

的前後關係

五 、 主 要 的 大 乘 經 典 ................................ ..

大 乘 佛 教 的 典 籍 /初 期 大 乘 佛 教 / 中 期 大 乗 怫 教 /後 期

大乘佛教

六 、 規 存 的 梵 女 佛 經 H 其 發 現 經 過 .................. .

尼 泊 爾 的 梵 文 佛 經 / 日 本 保 存 的 梵 文 抄 寫 本 / 中亞發振

的 梵 文 佛 經 / 基 爾 吉 特 出 土 的 抄 寫 本 /西 藏 發 規 的 抄 寫

七 、 經 典 的 抄 寫 ..................................... .
經 典 的 傳 承 方 法 /佛 經 的 抄 寫 / 抄寫經典的功德

八 、經 典 與 女 宇 ...................................... .

印 度 文 字 /印 度 佛 經 的 文 字 /抄 寫 經 典 的 材 料

• 第 三章經典的流通狀況

— 、經 典 的 翻 譯 ...................................... .

翻譁的狀i兄 /最早期的 漢镡 怫 經

二、 經 典 的 理 解 .................................... .

古代的 譯經/ 道安輿經典

三、正式0 經....................................... 105


四大譯經家之一的鸠摩羅什/鴂摩羅什來中國

四、 法 顯 求 法 與 譯 經 ............................... 112

族 行 求 法 的 中 国 人 /法 顯 的 印 度 之 族 /經 典 的 搜 集 輿 歸

五 > 經 典 的 整 理 ...................................... H 9

中期大乘經典的潢鐸/ 佛 陀 跋 陀 羅 / 暴無載

六、 南 北 朝 時 代 的 佛 經 漢 課 及 其 目 錄 ............... 125

暁 統 一 南 北 朝 /經 典 漢 譯 輿 目 錄 製 作 /製 作 《歴代三寶

七、 佛 教 的 危 機 與 經 典 的 保 存 ...................... 132

排 佛 法 巔 輿 苍 經 / 佛 教 教 團 的 溫 亂 輿 經 典 的 編 輯 /佛 教

在錫蘭蒙難
4 I 佛典成立史

八 、 經 典 的 锚 究 與 教 相 判 釋 ......................... 139

漢 嫌 經 典 的 理 解 /對 怫 理 的 觀 點 / 判斷教理基準的變化

九 、 經 典 的 解 説 .....................................144
数相判釋輿經典解釋/ 經典的 正 確 解 釋 / 三階教

+ 、 宗 派 成 * 與 教 相 判 釋 .............................
中M 十 三 宗 輿 铿典的I 係 /教 相 判 釋 與 宗 派 的 谩 劣 /天

台东的經典解稞

十 一 、 玄 獎 求 佛 法 .................................. .
玄 奘 在 譯 經 史 上 的 地 位 /玄 奘 的 出 身 與 出 家 修 學 /西

域求法之旅

十 二 、 玄 獎 取 經 回 國 ................................ .

玄奘在印度的研究狀沉/玄类的返固

十 三 . 玄 獎 的 譯 經 事 業 .............................. .

痒 經 的 開 始 /譯 經 高 峰 期

十 四 、印 度 語 經 典 的 漢 課 ............................ .

經典 的 翻 譯 / 淇 譯 梵 文 的 困 艱 / 古譯、舊揮、 新譯

十五' 翻 譯 事 業 與 目 錄 製 作 ......................... .

翻 譯 事 業 的 實 況 / 玄奘坟後的嬅經輿目錄製作

• 第 四 章 《大藏經》的抄寫與刊行
一、寫 ..................................... --•
•••)9i

《大藏經》輿 經 與 的 抄 寫 / 日本的經典抄寫/ 金字舆銀字

經典
目 次 I 5

二 、 經 典 的 刊 行 .................................... 197

最 早 出 刊 的 《大藏經》 / 北 宋 宫 版 糸 《大藏經》出 刊 / 福

州 東 撣 寺 版 的 《大藏經》

三 、 曰 本 出 刊 《大 藏 經 》............................ 203

中國後代輿明治以前在日本出刊的《大藏經》/ 明治以後

的 《大藏經》 刊行

• 附 録 佛 教 史 年 表 ......................... 2〇
9
CHAPTER I 第一章

經典的成立
第一聿經典的成立丨
3

一 、 經典的意義

定義的困難

經典,不用說,就是指佛教的經,但若談到經典或經,乍聽下,

好像誰都能理解它的梗概,殊不知一旦要下個明確的定義,卻不那
麽簡單了。
通常,許多人對於世間的事都表現淡泊,不太關心,如果問他
們那是什麽? 幾乎都會榷頭不知。 H 隹具體地被人們耳聞目睹得到
的東西,總比抽象概念要容易知暁。

所謂柚象存在,例 如 「宗教是什麽?」這悃問題會因為定義不同,
而出現許多不同宗教。譬如宗教裡包括原始人的宗教與高級宗教,
其間的種類既多又榷雜,單 #离 級 宗 教 裡 ,就有世界性宗教—
— 基
督教、回救和佛教等。而在佛教裡也有各種不同宗派與學派,不但

對宗教或佛教的想法不一致,而且大家對宗教的理解與信仰的深淺
也是千差萬別,奠衷一是。
因此,學者們對宗教所下的定義也有好幾+ 種。 凡是以偏概全
的判斷,叫 做 「睹子模象」。這則有名的故事,出 自 《自說經》

這則喻言説某位國王B 集一群天生的瞎子,他們從來沒有看過
象長得什麽様子。 於是,特地牽出一頭大象來,先譲那群瞎子權横
看 ,之後再問他們象是個什麽標子的〇£?有人只摸到象頭,就答說
象彷彿一個大缸;有人模到象的耳朵,就銳象好像畚箕;有人模到

象牙,就答說象好像鋤頭尖那樣既尖又硬;有人撗到条腳,就答説
I 佛典成立史

象彷彿一根大柱子;其他人說肇彷彿一根長柄;彷彿臼檣,彷彿杵
子 ,也彷彿掃帚,大家紛紛依攄自己撗觸的部分作筲,執蒈自己的
観 點 ,爭謫不休。
釋尊用瞎子摟象的黉晡,開示弟子們有闊怛界與人生的問題,
也因為一群佛教以外的哲學家和宗教家,科自成立—套销靜的學說

爭 論不休,而這種情狀根本無法孴見真理,只是以偏概全羅了。
外教人士沒肯觀察到整個世界和人生,就斷定埴是正確的世界
觀或人生觀,彼此相爭不下,殊不知逭埭踉瞎子撗象一様,没有一
個人完全正確,所 以 ,釋尊教誨弟子們一定要有正確的世界觀與人
生觀。
宗教學者們的定義縱使如瞎子祺象,我們對宗教和佛教的認識

卻不能偉瞎子横条,反之,一定要有圖滿正確的觀點才行。 由此可
見 ,抽象概念很難了解正確,也很難下定義;相比之下,凡能貪接
用我們的五官來梭觸的具體存在,反而可以了解得比較消楚,也比
較能正確下定義。
然 而 ,那些具體的存在也會由於見仁見智和欲求等因素不同,
而後產生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方式。例 如 佛 教 談 到 「一水四見」,惫指
同樣一池水,餓 鬼 、魚、天、人等不同有情的看法不一,就能看到
四種情狀。喉頭乾燥,極想喝水的餓鬼看見水時,由於過去有過惡
業 ,頃刻間,那些水便會變成腯和血,結果,餓鬼跟中的水,便是
血和驥了。在魚的眼裡,水是自己的住家,可以自由來往,生活自
在 ,就不認為那是水了。據悉天神把水看作瑠璃、寶石等物裝飾的
邊 所 ,因為從天界向下眺望湖沼的水,便 會發規水紋的美麗光輝,
彷彿水晶和寳石一般。而對人類來說,水就是我們平時所見的様子。
第一章經典的成立丨

逭即是一水四見,即使人類會把水看作水,殊不知水在人類的

酿 中 也 有 許 多 意 思 。例 如 化 學 家 以 為 水 是 H p ,在 物 理 學 家 的 跟 裡 ,
水 只 是 水 齄 無 、 雲 、 冰 和 雪 。 那 些 口 渴 的 人 ,會 把 水 看 作 甘 露 。 水

不 僅 是 一 種 徵 料 ,也 能 用 在 沐 浴 、 冼 农 服 、滅 火 、灌 溉 、 發 電 、 エ

業 、滴 紫 和 運 輸 等 方 面 ,人 生 不 能 一 天 缺水,它 的 重 要 性 非 同 小 可 ,

诅 在 另 一 方 面 , 它 也 會 變 成 洪 水 ,波 浪 汹 湧 、 祀 濫 成 災 等 慘 狀 。

由此可見, 眼前的水應該要從各方面來觀察, 而導致各種不同

的定義和解說的產生。

靠五官可以認識的跟前事物仔細觀寮的話尚且如此,更別說爝

要 更 複 雜 的 事 物 了 。佛 教 用 語 比 起 水 來 ,顯 然 就 抽 象 多 了 ;乍 見 下 ,

遺 有 極 多 不 僅 的 m 語 存 在 。 尤 其 , 有 些 用 語 挹 到 嫌 験 的 事 實 ,腦 海

裡 好 僧 能 夠 概 念 性 地 了 解 , 寅 際 上 ,等 到 要 蛻 明 或 活 用 階 段 , 便一

鴒 奠 展 了 。 道 畤 有 必 要 魏 驗 理 解 ,也 不 能 忽 視 闲 語 和 概 念 方 面 的 正

確掌提,以及嚴饉的定義。

「經」 的意義

所 諝 經 典 威 經 的 意 思 ,例 如 《法 華 經 》或 《般 若 經 》,巧 是 我 們

平 時 裉 常 聽 到 威 看 到 的 東 西 ,乍 見 下 ,也 是 不 難 理 解 的 東 西 ,侣若

從 整 嫌 方 面 來 看 , 可 就 不 那 麼 簡 單 了 。 在 此 , 我 們 不 妨 先 從 「經 」

這個字來思考一下。

通 常 一 提 到 經 , 例 如 有 《妙 法 蓮 華 經 》。 《法 華 經 》 在 印 度 梵 文

福 ,叫 做 Saddharma (妙 法 )、Pundarika (速 華 )、SOtra ( 經 > ,司 特


拉 (Siitra) 即 「經 」的 梵 文 。此 字 存 在 佛 教 出 規 以 前 ,例 如 婆 羅 門 教 ,

和顧始佛教時 代 的 音 那 教 ,以及後來印度哲學詰派也都採用埴個司
I 佛典成立史

特拉字。

煊 悃 字 的 本 意 是 線 ,所 以 ,司 特 拉 也 課 作 「線 經 」。至 於 為 什 麽

把 經 典 叫 做 線 呢 ? 原 來 , 斫 諝 司 特 拉 音 ,猶 如 一 根 線 穿 透 各 枚 美 麗

的 柁 朵 ,造 成 花 環 戴 在 頭 上 一 樣 , 那 些 重 要 侵 美 的 短 句 轡 喃 為 花 ,

將 它 們 綴 合 起 來 , 便 叫 做 司 特 拉 。 所 以 , 司 特 拉 的 本 意 ,是 把 若 干

散 文 的 簡 短 要 語 聚 集 起 來 ,而 其 中 並 沒 有 包 括 韻 文 式 的 詩 偈 在 內 ^

M 就 是 佛 教 以 前 的 婆 羅 門 教 所 説 的 司 特 拉 的 形 式 。 今 天, 婆羅
門教也沿襲傳統 , 保 存 司特拉這種東西, 那 就 是 由 《天 啟 經 》、 《家
庭經》和 《法經》等 組 成 的 ^《天啟經》是舉起三杷祭火,由専門的
祭 宫 ,公 然 進 行 祭 祠 祈 禱 儀 式 時 所 説 的 東 西 ;《家 庭 經 》是 舉 起 一 把

祭 火 ,家 長 自 己 在 私 下進 行 祭 祀 時 所 說 的 東 西 ;《祛 經 》是 說 明 國 家

法 #規 則 ,和社會階级制度的東西。 每一種經都聚集一些條文,簡

短扼要的 句 子 , 似 乎 便 於 記 楢 和 傳 持 。
佛 教 也 採 用 婆 羅 鬥 教 的 司 特 拉 樣 式 a 因 此 ,佛教起 先 所謂經 者 ,

只 是 指 由 敗 文組成的 簡 單 經 銳 而 已 , 但 在 佛陀說 法 的 教 義 方 面 , 好

傈 八 萬 四千法門一様,多彩 多 妾 ,種 類 繁 雑 ,煊 就 是 從 他 的 蛻 祛 形

式 與 内容上 分 類 有 「九 分 教」 威 「+ 二 分 教 」 之 分。 原 來 的 「經 J

只 不 通 属 於 迆 種 分 類 之 一 ,而 以 外 的 東 西 不 叫 做 經 ,但 這 種 情 況 的

經 ,乃 是 上 述 狹 義 及 原 先的經 ,那 是 由 簡 單 散 文 形 成 的 「要 頡 集 」。

今 天 所 說 的 經 ,就 不 太 採 用 以 上 狹 義 與 嚴 饉 的 意 思 。 凡是佛陀

所 說 的 法,我們今 天 都 稱 它 為 經 了 。 這 時 候 , 所 有 九分 教 和 + 二 分

教 等 統 統 叫 做 經 。佛 陀 說 法 可 以 综 合 成 五 部 、四 《阿 含 》;也 统 統 叫

做 《网 含 經 》, 後 世 稱 呼 這 些 為 「經 藏 J 。 所 謂 經 藏 , 意 謂 經 典 的 集

錄。
第一幸經典的成立丨7

因此,經藏所含的内容都叫做經。 大乘經典是更後期形成的東
西 , 不 過 , 大 乘 經 也 和 《阿 含 經 》 一 檷 擁 有 同 樣 的 經 典 組 織 ; 有人

杷 它 看 作 傳 說 ,但 也 稱 它 為 經 。

遺 有 佛 教 的 法 寶 裡 ,除 了 經 蔵 以 外 ,尚 包 含 許 多 戒 律 ,戒律是

敘 述 出 家 教 團 的 生 活 規 則 。戒 律 在 後 來 叫 做 「律 藏 」,跟 經 藏 相 提 並

論 ,也 同 時 存 在 。 佛 陀 圓 寂 後 , 有 些 佛 學 專 窜 開 始 研 究 經 典 ,杷 佛

說 加 以 組 織 和 整 理 , 分 成 神 學 與 哲 學 雨 方 面 , 而 後 完 成 所 謂 「阿毗

達 磨 」 之 類 的 哲 學 書 , 這 叫 做 「論 藏 」 (阿 毗 達 磨 藏 )。

由 此 着 來 ,經 過 原 始 佛 教 時 代 ,魷 到 了 部 派 佛 教 (小 乘 佛 教 )

時 代 ,而 經 赭 、律 藏 和 論 藏 三 種 被 當 作 佛 教 法 寳 ,也 叫 做 「三 藏 」,

其 中 ,經 藏裡的經典,通常叫做經或經典。

廣 義 的 「經」

經 埴 個 字 不 僅 存 在 印 度 梵 文 裡 , 中 國 儒 家 在 佛 教 輸 入 以 前 ,也

有五經— 《詩 經 》、《害 经 》、《易 經 》、 《春 秋 》 和 《櫓 記 》 等 存 在

了。 當 時 的 潘 字 經 是 以 「經 線 」 做 連 串 。 例 如 《詩 經 》 和 《易 絰 》

等 , 都 是 把 竹 H和 木 H上 寫 的 文 句用經線連_ 起 來 ,遣叫做經。 印

度 經 與 中 國 經 不 一 樣 , 印 度 經 是 用 繩 子 貫 穿 花 環 譬 喻 取 名 ,而 中 國

經 是 把 寫 上 聖 句 的 竹 H 埋 串 ,藉 用 經 線 才 叫 做 經 , 反 正 雙 方 所 謂 經

者 ,都 含 有 繩 子 的 意 思 , 也 許 是 一 種 巧 合 也 銳 不 定 ,但 煊 一 點 倒 是

很 有 趣 >>

因 為 孔 夫 子 反 薄 讀 了 幾 十 編 《易 經 》, 璩 說 逋 經 線 部 斷 過 三 次

了 , 故 有 章 編 三 絕 之 稱 , 意 指 那 條 串 連 竹 簡 的 「經 線 」 箪 繩 也 斷 了

二■遍。
丨佛典成± 史

由 此 可 見 ,儒 家 早 就 有 經 的 存 在 ,所 以 , 佛 經 漢 譯 時 也 叫 做 經

了。 至 於 人 關 翻 獅 細 ,綱 不 維 是 不 是 M 、律 、 論
等三藏組成。 繼 ,他 腹 僻 H 細 婦 _ _ 五 經 —樣 ,

不 僅 有 經 藏 而 已 ,凡颺於律藏與論藏的東西也都叫做經。

例 如 《毘 Jg 毋 經 》 或 《三 千 威 儀 經 》都 屬 ⑽ 藏 ,而 (阿 留 g

五 法 行 經 》和 《九 + 八 鈷 經 》 等 膈 於 論 M , 等 於 論 藏 裡 的 東 西 。

但 是 ,許 多 聖 典 逐 漸 被 譯 成 溝 文 以 後 , 大 家 也 憎 慢 知 道 印 度 佛

教 的 情 狀 了 , 只 有 * 於 經 藏 的 車 西 才 建 叫 做 經 ,律 藏 和 論 馘 的 《十

誦 律 》、《四 分 律 》、《五 分 律 》, 或 《成 寶 論 》、《鹿 婆 沙 論 》、《大 智 度

論 》等 ,都 跟 經 典 有 明 確 的 區 分 。

還有經藏的 内 容 , 襖譯畤都 冠 以 經 的名稱 , 事 宵 上 , 有 些 在 印


度 原 典 並 不 叫 做 經 。例 如 著 名 的 《法 句 經 》,原 本 只 有 「法 句 丄 而

投有經字, 到 了翻譯 畤 卻 都 統 銥 加 上 經 字 。 諸 如 此 例 , 為 數 不 少 ,
寅 際上,被 收 錄 在 經 藏 的 内 容 , 也 都 是 佛 陀 說 的 東 西 , 所 以 , 我們

叫 它 為 經 亦無妨。

當 澳 _ 的 大 、 小 乘 經 、 律 、 論 逐 漸 增 加 時 ,有 人 杷 它 搜 集 成 目

錄 ,也有人在寺廟的書庫裡整理和收存。
那 噱 ,所 有 佛 教 聖 典 都 叫 做 什 麽 呢 ?我 們 叫 它 《一 切 經 》或 《大

藏 經 》,書 庫 叫 做 經 藏 ,目 銪 叫 做 經 錄 。煊 種 經 不 是 只 有 經 藏 中 的 經

典 ,凡 是 律 藏 中 的 律 耆 和 論 藏 中 的 綸 書 ,也 全 都 歸 纳 在 經 的 名 義 下 。

那 麽 ,《一 切 經 》或 《大 藏 經 》到 底 是 什 麽 内 容 呢 ? 煊 要 留 待 以
後 再 說 , 不 過 ,在 《― 切 經 》 裡 不 僅 有 上 述 大 、 小 乘 的 經 、 律 、 論

H 藏 ,遺 有 印 度 高 僧 的 筈 作 也 在 内 ,可 謂 聖 賢 群 集 , 其 他 像 是 佛 教
以 外 的 數 論 、勝 論 等 外 道 的 作 品 也 都 被 故 進 去 。 不 僅 包 括 印 度 文 翻
第一章經典的成立I

譯 出 來 的 上 述 典 籍 ,連 在 中 國 完 成 的 名 作 、 註 釋 畲 、 史 害 和 目 録 等

也 統 統 被 放 進 《一 切 經 》裡 。 由 此 看 來 ,《一 切 經 》裡 的 典 籍 可 銳 全

部 是 經 ,也可見廣義的經的内容多麽榷雜。 曰本佛教所鑌的經典,

又 包 括 自 己 宗 派 祖 師 們 的 著 作 ; 就 癀 義 來 說 ,逭 又 何 嘗 不 能 說 是 經
re *?

我 在 下 面 所 要 探 討 的 經 典 ,主 要 如 《阿 含 經 》或 《法 華 經 》,都

圉 於經藏部分,有時也談到廣義的經。

二、經典的成立

經典的形式

通常 所 謂 佛 教 經 典 是 有 一 定 的 形 式 。 鍺 經 的 開 始 都 有 「如 是 我
聞,一時佛住 … … 」而 最 後 都 是 「聞 佛 所 說 ,皆 大 歡 喜,信受 奉 行 」

威 「皆大歡喜,受 持 佛 語 , 作 楢 而 去 」, 這 是 經 典 的 形 式 之 一 。

我 們 先 談 誠 經 開 頭 那 旬 「如是我聞」。 「如 是 」即 r 就 像 這 樣 」,
以下是佛陀的蛻法,酶到煊裡就得無條件 相 信 不 疑 。
其 次 是 「我 聞」 的 「我」 字, 也 有 人 懷 疑 此 字 不 怡 當 , 因 為 佛

教主張無我。甚於這 項 觀 點 , 才 有 不 少 漢 驛 佛 經 乾 赌 不 用 「如 是 我
聞」,而 改 闲 「聞 如是」■■尤其 ,不 少 古 代 翻 譯 的 佛 經 都 用 「間 如 是 」。
《法華經》的 古 譯 為 《正 法 華 經 》, 也 採 用 「聞 如 是 」。 不 過 ,「如 是

我聞」的我,並 不 是 佛 教 那 悃 否 定 常 住 實 髏 的 我 (
Atman) , 而 是 常 識
上 所說的g 己 , 當 然 , 沒 有 必 要 逋 這 悃 常 識 的 我 也 都 要 否 定 。
經典不 僅 指 理 解 體 悟 這 項 教 法 , 到 了 大 乘 佛 教 時 代 ,連 經 典 的
I 佛典成立史

誦 繽 也 看 作 一 大 功 德 ,所 以 , 也 有 不 少 人 在 誧 鲼 經 典 了 。 這 一 來 ,

就 需 要 有 一 套 ? ^ 易 鑌 , 又 很 順 口 的 經 典 才 行 。 因 此 ,偉 翻 繹 過 包

括 《法 華 經 》 在 内 的 許 多 重 要 經 籍 的 鳩 摩 羅 什 ,在 譯 經 時 也 不 得 不

考 慮 誦 鲼 的 問 題 。 於 是 , 除 了 正 確 傅達 意 義 以 外 , 也 很 注 意 順 口 易

讀和文章方面的整理修飾。

基 於 逭 個 绦 故 ,以 前 翻 譯 的 「聞 如 是 」,諳 起 來 音 調 欠 佳 ,顯 然

不 如 「如 是 我 聞 ,〜 時 佛 住 … … 皆 大 歡 喜 ,受 抟 佛 語 ,作 榷 而 去 J ,

散 文 部 分 用 四 字 成 句 , 反 而 能 鑌 出 好 音 調 來 。 五 世 紀 初 窠 ,鳩 摩 羅

什 首 創 瑋 種 卓 越 的 譯 例 ,致 使 後 代 的 潘 譯 佛 經 也 似 乎 全 都 學 習 這 種

模式了。

遺 有 「如 是 我 聞 」也 比 「聞 如 是 」,更 能 正 確 表 逹 印 度 原 文 的 意

思。

且 說 「如 是 我 聞 ,一 時 佛 住 … … 爾 時 」, 意指 「我 好 像 醸 佛 煊 様

親 ,那 時 佛 住 在 … … J 。接著談到 佛 陀 被 法 的 場 面 ,和 說 法 的 内 容 。

至 於 「如 是 我 聞 」 遺 句 話 是 雏 說 的 呢 ? 依 彌 俥 統 解 釋 ,大 家 都 以 為

是 阿 難 的 話 。 原 因 是 ,佛 陀 入 滅 後 舉 行 第 一 結 集 時 , 阿 難 根 據 自 己

的 記 慊 ,杷 佛 銳 的 所 有 經 典 都 用 「如 是 我 聞 J ,在 大 庭 廣 眾 前 誦 出 来 ,

經過全骸同惫 ,才 能 被 看 作 經 典 。
因 此 ,我們要再耆一看第一結集的情狀。

第一次經典編辑會議

煊裡所諝結集,就是指佛經的編輯會議,而那些留傅到今夭的

佛 經 ,就是歷經幾次结集,加以整理完成的内容。第一次結集是釋

尊 人 搣 後 不 久 , 由 一 群 僵 秀 的 弟 子 召 間 ,趁 機 把 佛 陀 的 說 法 编 隼 起
第一章經典的成立丨

來。那 麼 ,當時 為 柯 要 舉 行 埴 種 會 譲 明 ? 由 於 以 下 的 情 況 引 起 的 :
當 釋 尊 高 齡 八 十 歳 ,摩 詞 迦 策 ® 想 釋 尊 可 法 缺 近 涅 槃 ,便 緊 緊

迫 隨 釋 尊 ,從南方的摩伽陀,率領五百位比丘, 一直朝北方走。 那

時 候 ,在 稼 尊 睡 中 最 有 份 置 的 兩 位 弟 子 — 舍 利 弗 和 目 犍 連 ,都 在

前 年 相 继 去 世 ,釋 尊 頓 然 覺 得 元 氣 大 損 , 自 知 圖 寂 曰 期 不 遠 。 在 舍

利 弗 和 目 犍 連 之 後 ,首 推 摩 割 迦 榮 為 佛 弟 子 的 領 袖 。

且說摩詞迦葉一面掄心釋尊的安危, 一靣匆匆迫到婆瓦村,正
好 缠 時 有 — 名 邪 命 外 道 從 北 方 來 到 缜 裡 ,迦 策 立 刻 向 他 打 聽 釋 尊 的

消息。 這 個邪命派的出家人說,希達摩早在一週前於拘P 那羅圓寂

了, 自己手上逭朵花正是祭供他的遺键以後,向佛弟子索取來恭奉

的。

摩訶 迦 窠 和 一 群 比 丘 們 聽 了 不禁非常悲傷,凡 是 已 經 開 悟 的
人,都知暁喆行無常和有生必有死的事亩,才勉強忍得住哀慟,而
尚未開牾的人卻怎麽也忍不住悲從中來,痛哭失聲了。

— 位 老僧目醏埴惘様子,便對他 們 說 :「這有什麼好傷痛0E ? 那
個 囉 嗦 一 大 堆 的 大 沙 門 (釋 尊 ) 毎次看 到 我 例 做什麼 事 ,總 會說煊

個 不 能 做 , 那 樣 不 能 做 ,把 我 們 束 縛 得 很 緊 。 而 今 他 死 了 , 我們可
以無拘 無 束, 凡 事 能 桉 照 自 己 的 意 思 去 做 , 與 其 傷 痛 不 已 , 不 如 說

髙 興 都 來不及 呢。」

摩訶迦_ _ 了,心 裡 暗 忖 ,倘若任由煊穐破戒且無慚愧心的惡


比 丘 猖 *下 去 ,簡直無法 無 天,連 糖 尊的正確教法也很 袂 會 消 失 。
若 要阻止惡比丘不斷增加,寊在有必要確立正確的教法,於 是 , 他

就決心召開正法的結集。

摩 訶迦紫 自 費 貴 任 重 大 , 待釋尊的葬儀舉行宪畢,便 立 刻 H 集
I 佛典成立史

大眾 ,提 繕要擧 行 正 袪 結 集 。在 得
到 大 眾 的 同意後,他 便 從 大 眾 中 挑
選 五 百 名 優 秀 的 阿 羅 漢 (得 最 高 堉

界 者 )為 代 表 ,在 三 個 月 後 的 雨 季

裡 ,選 在 摩 伽陀國的王 舍 铖 舉 行 結

集 會議。

在 逭五百入 之 中,除 了阿難以

外 ,全 都 是 阿 羅 漢 ,因 為 他 堰 沒 有

到 達 最 高 的 覺 怊 墙 界 。但 是 阿 難 經
常 侍候釋 尊 ,在 釋 尊 後 半 生 的 二 +

五 年 期 間 ,從 沒 有 離 藺 過 佛 陀 ,其

問 不 論 佛 陀 說 遇 什 麽 法 ,他 全 都 記 阿 難 哀 傷 择萼入滅一

許 不 如 其 他 一 群 大 弟 子 , 不 過 ,他 被 稱 為 多 閜 第 一 ,在 記 樯 力 方面

無 出 其 右 ,在 尚 来 抽 任 釋 尊 的 侍 者 前 二 + 年 , 凡 是 佛 陀 的 說 法 , 也

能從其他同修們口中聽到後記住,倘若沒有阿難參與結集,那 麼 ,

佛 陀 四 + 五 年 的 說 法 也 無 法 完 全 保 存 的 。 總 之 ,如 果 沒 有 阿 難 , 顯

熟 就 不 能 完 成 結集 的 目 的 了, 雖 然 還 有 其 他 有 學 (佛 弟 子 雖 能 知 見

佛 法 , 然 尚 有 煩 惱 来 斷 , 必 須 有待悔 行 , 學 習 戒 、 定 、 魅 等 怯 , 以

斷 盡 煩 惱 , 證 得 渥 盡 ) 的 聖 者 ,但 也 不 得 不 續 他 加 人 結 集 裡 。

若 照 阿 難 的 條 件 來 說 ,他 既 非 阿 羅 潢 , 就 沒 有 資 格 參 加 會 議 ,

所 以 , 在 間 會 以 前 ,他 一 定 要 閙 到 了 間 會 的 前 一 天 晩 上 , 他遺

為 了 再 怎 麼 努 力 也 無 法 得 悟 而 煩 惱 。據 說 他 在 無 奈 下 ,正 要 睡 ® 時 ,

— 將 頭 放 在 枕 頭 上 ,便 突 然 開 悟 , 證 得 了 阿 羅 漢 果 。
第 一 章 經 典 的 成 立 丨 13

當 五 百 位 比 丘 們 聚 集 在 王舍域郊 外 的 七 窠 窟 時 ,會 議 即 刻 開

始 ,由 摩 訶 迦 窠 (大 迦 裝 )當 主 席 ,阿 難 _ 出 佛 陀 所 說 的 法 (即 經 ) ,

教围規則屬於律,便由持律第一的優婆醮誦出來。 大庭廣眾前面設

有 佛 的 座 位 ,阿 難 坐 在 上 面 說 :「如 是 我 聞 ,一 時 佛 住 在 … … J 依 照

自 己 的 記 檍 ,逐 一 說 出 釋 尊 的 說 法 。 大 家 每 次 醵 了 都 說 正 是 埴 樣 ,

一 點 兒 也 沒 錯 , 同 意 阿 難 的 誦 出 ,這様 一 来 , 佛 陀 說 法 得 到 大 家 的

認 同 ,便 成 了 經 典 。 當 時 ,阿 難 總 會 說 「我 好 像 聽 到 佛 嬙 様 說 J , 便

成 r 如 是 我 聞 」 的 句 子 , 捕 説 所 有 經 典 便 因此 以 此 句 為 首 了 。

經典的救述者

我 們 先 看 《阿 含 經 》 這 部 原 始 佛 經 ,便 會 發 覺 如 前 所 述 ,雖 然

太部分都出自釋尊之〇 , 但也有不少是由其他著名的弟子們代替佛

陀說出的東西。

例 如 有 一 次 釋 尊 向 眾 弟 子 講 解 四聖諦 , 同 時 很 稱 讀 在 塌 的 舍 利

弗 與 目 犍 連 兩 位 弟 子 。 釋 尊 說 舍 利 弗 好 像 生 母 , 目 犍連好 像 養 母 ,

所 以 , 詰 位 比 丘 不 妬 多 多 親 近 他 們 兩 位 。 接 蒈 ,釋 尊 耍 舍 利 弗 把 剛

才 講 完 的 四 聖 諦 ,再 向 大 眾 詳 述 一 遍 , 便 先 一 步 離 去 。 舎 利 弗 即 向

其 他 比 丘 們 詳 述 四 聖 諦 和 八 正 道 。逭 就 是 留 傳 下 來 的 《分別 聖 諦 經 》

(對 四 詰 的 註 釋 經 )。又 有 一 次 釋 尊 說 自 己 脊 梁 痛 要 休 息 ,舍 利 弗 便

代 替 釋 尊 講 述 各種 哲 學 教 理 Q

有 一 位 名 叫 法 樂 的 比 丘 后 , 本 來 是 王 舍 城 一 名 賢 _ 的 主 婦 ,她

的丈 夫 威 薩 卡 是 很 虔 誠 的 佛 教 徒 ,經 常 去 鷗 聞 釋 尊 蛻 法 ,不久證了

斯 陀 含 (一 來 ) 的 悟 境 。 雖 然 他 對 妻 子 很 艚 貼 ,侣 由 於 自 己 開 悟 成

了 聖 者 , 性 欲 自 然 逐 漸 淡 泊 , 妻 子 覺 得 很 奇 怪 ,追 問 之 下 , 丈 夫 才
I 佛典成立史

透 露 自 己 佶 了 佛 法 ,對 世 俗 的 性 生 活 比 較 冷 淡 ,妻 子 知 道 煊 個 原 委 ,

終於在丈夫 允 許 下 ,也出家去參加比丘启的教團。 因為她很専心修

行 、努 力 精 進 , 結 果 反 而 比 丈 夫 先 證 得 更 高 的 阿 羅 瀵 果 ,她 想 丈 夫

不 知 道 佛 法 如 此 殊 勝 ,便 去 拜 魴 丈 夫 , 並 對 他 闡 述 各 種 妙 法 ,這就

是 箸 名 的 《法 樂 比 丘 后 經 》, 她 在 眾 比 丘 后 裡 被 尊 稱 為 說 祛 第 - ^

在家徒眾裡,有一位質多居士被稱為智慧第一,他精通佛理不

亞 於 出 家 人 , 雖 然 算 在 家 身 分 ,卻 也 熱 心 宏 法 活 動 , 不 斷 接 引 自 己

的 親 戚 朋 友 信 仰 佛 教 ,同 時 向 一 群 外 教 人 士 說 法 ,讓 他 們 改 變 信 仰 ,

傾 向 佛 法 。他 也 曾 跟 一 群 比 丘 討 論 教 義 ,有 時 也 用 説 法 來 答 M 對 方 。

由 此 珂 知 ,許 多 銳 法 與 問 答 也 以 經 典 的 性 質 留 傳 下 來 。

此 外 ,也有經典是以梵天、帝 耀 、夜叉和鬼神跟佛陀的問答,

威他們自己的說法為内容。

因 此 , 除 了 佛 陀 以 外 , 也 通 有 些 人 和 非 人 (人 以 外 的 存 在 )所
說 的 東 西 , 有 人 傖 疑 這 些 内 容 怎 能 算 是 佛 說 的 呢 ? 原 來 ,佛 陀 以 外

的 人 與 非 人 所 說 的 東 西 ,別 人 聽 了 便 向 釋 尊 報 告 ,釋 尊 確 認 他 們 說

得 沒 鰌 , 也 就 被 看 作 經 典 留 俥 下 來 。 意 諝 不 是 直 接 的 佛 說 ,但 卻 不

雜 佛教的精髄,而得到佛陀的認同證明,也 就視同佛說,以後自然

成了經典。

在 原 始佛典裡,也有相當多數是佛陀入滅後,佛弟子們所說的

東 西 。 遣 些 在 佛 滅 後 的 第 一 結 集 裡 不 曽 被 人 誦 出 來 , 那 麽 , 它怎麽

可以放在現存的經典裡用? 侬 我 孴 ,也許在第二次以後的結集裡,

才被當作經典誦出來。 那時候, 因為那些内容含有佛教的精髄,符

合 法 義 ,才被大家 認 同 為 佛 蛻 的 東 西 。

佛 減 後 的 經 典 都 用 「如 是 我 聞 」 做 開 頭 , 在 第 二 次 結 集 之 後 ,
第 一 章 經 典 的 成 立 丨 15

那 些 誦 經 的 人 也 照 權 唱 出 埴 句 話 。由 此 看 來 ,「如 是 我 聞 」這 句 話 不

僅 是 阿 難 在 第 一 結 集 誦 出 經 典 時 所 用 ,在 第 二 結 集 以 後 , 那 些 誦 出

者也照櫟_ 唸逍句話。

原 始 經 典 留 傳 到 今 天 , 雖 然 被 看 作 釋 尊 的 直 接 説 法 ,殊不知那

也 不 是 釋 尊 原 來 的 齬 氣 。 即 使 今 天 有 人 當 埸 聽 湞 講 或 說 祛 , 若 不闲

錄音帶威速記趕袂保留下來,也照様不太可能記住說法者的原來齬

氣 。 依 我 看 ,關 於 佛 陀 說 法 的 情 形 也 一 様 , 事 寶 上 極 難 保 留 得 住 他

的厣來語氣。

埋 有 説 法 内 容 也 不 例 外 , 由 於 醵 聞 者 的 智 慧 機 根 不 同 ,理解力

千 差 萬 別 , 當 然 也 影 響 到 接 受 的 深 淺 不 同 。 所 以 ,佛 陀 說 法 的 内 容

不 可 能 原 0 本 本 保 留 下 來 。 今 天 沒 有 一 本 經 典 是 用 釋 尊 #初 那 種 語

言 所 寫 出 來 的 ,都 是 其 他 地 方 和 後 代 印 度 韹 文 寫 下 來 的 東 西 。 由 此

可 見 ,幾 百 年 間 ,依 靠 不 斷 口 誦 和 記 植 的 方 式 傳 承 ,钤 使 佛 的 說 法

有意無意受到相當程度的變化。還有原始經典中包括佛陀以外的人

的說法,當然也不是怫說的原來語氣了。

依 據 埴 些 理 由 看 來 ,現 存 最 古 老 的 原 始 經 典 , 嚴 格 上 說 , 也不

可 能 是 佛 說 的 東 西 。 話 雖 如 此 , 那 麼 , 我們 為 何 又 認 為 逭 一 切 都 是

佛 說 的 呢 ? 原 來 ,熇 跟 大 乘 經 典 被 看 作 佛 說 也 有 關 係 。

三 、 大 乘 非 佛 說 論

大乘經典是彿說的'1馬?

誡 如 上 述 , 原 始 經 典 的 《阿 含 經 》 也 在 佛 滅 後 , 歷 經 三 、 四百

6 I 佛典成立史

年 才 整 理 成 現 在 的 形 式 ,簾 格 銳 來 ,並 不 是 怫 説 的 南 西 。由此引申,

镇 比 《阿 含 經 》 更 晚 才 完 成 的 大 乘 經 典 也 豳 該 不 能 算 佛 說 的 了 。 詰

雖 如 此 ,現 在 形 式 的 原 始 經 典 棍 歴 史 上 看 , 仍 然 淵 源 於 佛 的 設 法 ;

■(旦大乗經典從歷史上看, 卻 是 佛 滅 後 五 百 年 才 出 現 的 , 瞄 理 說 , 更

不能算是佛陀直接說出來的東西。
在 大 乘 經 典 裡 ,雖 熟 經 常 談 到 惡 麂 化 身 一 位 比 丘 , 巌 厲 指 資 大

索 非 怫 銳 , 認 為 只 有 原 始 經 典 才 箅 佛 銳 ,侣 也 許 煊 是 小 乘 部 派 佛 教

徒的指賫也說不定。鹄 如 煊 些 指責的例子,可從初期大乘經典那部

《大 品 锒 若 經 》 裡 看 出 端 倪 :

惡魔化身一名比丘,披著法衣, 來訪菩薩,並告訴菩瘙說:
「你以前聽到的邹不是佛法,也不是怫教,統統是修辟聚合
武的東西, K 有我說的才是真么佛法。 j

又如:

惡魔來到菩隨的住處,困棱他的心,並且說:「
....你所聽纠
的阿轉多羅三疣三菩提, 全部部是麾事, 孓是彿說,你應該
放 棄 這 榷 大 乘 的 顇 , 你不要 在 這 漫 長 黑 夜 裡 忍 受 不 安 的 憂
苦, 堕べ惡道裡去。 J

廉 樹 • 的 《大智瑄論》 曾經註解逭部經,其 中有一句蛞紹.

〇 西无-五〇~ 二五〇年前後。用理路方式W 般若經》的空觀加以㈣

化,4 X 絲 條 縣 峨 ,料切期大東的思想家。他維是 找 珠的祖


第一章經典的耗立I 17

「弟 子 誦 料 叫 說 ,而 財 贼 大 驗 4 , 錢 ,愚人不
斷在毁緣說:「這不是佛說,这 是 魔 王 和 魔 民 所 速 的 中 西 A
む是斯滅邪見之軍的手筆。」」

墦 有 一 部 《大 寶 稂 經 > 的 大 乘 經 典 上 也 有 — 句 話 是 :

邪a夸,魔王波旬看見這種情形,便想誑惑對方, 乃化身一名

比丘來到那裡,成且這樣說:「這呰經典全是世間舞文弄黑之
徒所搆穷的轧西,根本不是如來的說法,如 果要受持它,也

得不到經上所說的功德利益。」

其他經典也談到同様的情狀。

反之,大乘佛教徒卻主張惟有大乗才是真佛教,並強調那才是

真 正 的 佛 銳 , 他 們 叫 那 批 厣 先 的 部 派 佛 教 為 骜 聞 乘 或 小 乘 ,而 自 稱

為 菩 鏟 乘 或 大 乘 , 並 很 醮 不 起 部 派 佛 教 ,滿 懷 信 心 地 表 示 菩 薩 的 大

乘教法进為殊勝。

有 一 部 註 釋 《般 若 經 》的 書 叫 做 《金 剛 仙 論 》,書 上 銳 大 乗 的 意

義 有 四 種 ------是 體 大 , 二 是 大 人 所 乘 , 二 是 大 人 所 證 , 四 是 善 成

大義。所謂體大,是指大乘之懲包 含 萬 徳 ,顯然會生出五乘因果5
所謂大人闲乘,是指菩薩大士乘這大乘之地,颥然行趣佛果;所溝

大人 所 證 ,意 藹 諸 佛 如 來 以 窮 極方 式 ,體 得 大 乘 之祛;所謂善成大

一—ん 怛是,孓乘7弗 派 也 以 他 為 開 山 祖 師 ,故有八京之徂的稱譽"


主要著作有{中論> * 《十二门論》
、《过讀為^,《十住民婆次論》和 《八
甘度掄> 苳。
18 I 佛典成立史

義 , 意 謂喆佛已經證得常果, 也常常化益眾生,顳 然施大恩大義 予


眾生。

除此以外,在 哲 學 性 的 _述 袖 ,也提到大乘小乘有五種區別,
大乘有七種大義,成立大乘有八種因,論證十種因指出大乘為佛說。
由此可見眾說纷紜,非 常雜亂,恕不再贅述了。
上述印埴閼於大乘為佛銳與非佛說的情形,中國一開始便主張

以大乘佛教為中心, 際上只信仰大乘,宣搏大乘經典才是寘正佛
説 ,而小乘贓於低下之物,社會上普遍存在道種論調。 因此,中國

佛教幾乎沒有大乘和小乗之爭。
奈因中國人不太了解大乘經,初期似乎有人因為不太僧真正意
思 ,而大加指貴。例 如 魅 導 懷 疑 《大品般若》 K 於真正佛蛻;骚樂
指 貴 《法華經》;僧 淵 誹 謗 《大般涅槃經》;那些大乘經典都曾飽受

一群佛教大德的 攻 擊 。
僧截是鳩摩羅什的四大弟子之一,他說大乘經和小乘絰,都是

佛教經典,也都十分必要:

三 藏 (小乘)祛其染滯,《般 若 》除其虚妄,《法華》 閛一究


竟,《泥浯》(
《涅槃》
) 聞其實化。……怛 優 劣 #斗 人 ,深ル

在其.f吾。 任分而行,無所减石。…… (正法) 失之由人。 由

人之失,乃有非跋真言斧戟實化。

而且,以上三人的態度失之褊狹:

慧 導 之 非 《大品:K 而尊重三藏,亦不肖以為照,不同也。曇
第一章缦 典的成ぷI 19

樂 之 非 《法華》,憑陵其氣, 自以為是天下悠悠,唯己一人言
其 意 ,亦無所與讓。今 疑 《大般尼洹》者 (
憎淵),遠而求之,
正當以一切荩生皆有怖性為不 通 真 照 ,真照自可照其虚妄。

事實的確如此。

到 了 五 世 紀 畤 , 有 一 個 出 身 外 國 商 家 ,生 在中國的大德叫做竺

法 度 。 他 後 來 跟 隨 噩 摩 郎 舍 造 位 翻 輝 和 尚 出 家 了 。 依 他 看 , 只有小

乘 才 算 是 佛 的 真 正 銳 法 , 大 乘 經 並 非 佛 說 , 故 叫 人 不 要 鑛 它 , 也禁

止大 家 採 用 ,致使小乘法酿行一時。 有幾位出身貴族的后姑紛紛響

應 ,據 說 一 時 蟲 動 起 來 。

關 於 煊 一 點 ,梁 朝 的 僧 祐 銳 :

1 法度的錯誤,無異叫人喝毒藥。 通常,女人生性是智力校
弱,信仰心校強,一旦接受偽 教 , 會馬上被它迷惑。 所 以 ,

京師有幾家寺廟遂受到異法的汙染, 連東現的 A I 眾也曾經被


此賊戌染。 邪路容易開拓, 深恐混雜狀韻。 'f l ,這悃魔為了

斷阶大象,竟先去侮辱女人了。

德川時代的大乘非佛說 論

因 為 日 本 佛 教 一 向 受 到 中 國 佛 教 的 影 響 ,所 以 ,一 開 始 便 認 同 大

乘 佛 典 是 佛 陀 的 寘 正 教 說 ,而 沒 有 人 會 否 認 這 一 點 。但 是 ,到 了 德 川

時 代 中 期 以 後 ,從 佛 教 以 外 湧 人 不 同 意 見 ,才 紛 紛 討 論 大 乘 非 佛 說 。

埴 方 面 的 始 作 俑 肯 , 便 是 富 永 仲 基 (西 元 一 七 一 五 〜 一 七 四 六
2 0 丨 佛典成立史

年 ), 那 麽 , 我 們 看 看 他 為 什 麽 會 倡 導 大 乘 非 佛 說 呢 ?

富 永 仲 基 生 在 大 阪 一 個 商 人 家 庭 ,排 行 老 三 ,世 代 酿 造 蘧 油 ,

直 到 祖 父 那一代 ,生 意 還 很 興 隆 ;到 了 父 親 那 一 代 , 由於父母部很

熱 心 做 學 問 ,致 使 仲 基 青 年 時 代 ,家 運 開 始 走 下 坡 了 。

在 父 母 親 的 薷 陶 下 , 仲 基 從 小 便 熟 讀 四 會 五 經 , 到 了 + 嵗 ,他

進 入 父 親 創 辧 的 私 塾 ---- 瞭 德 堂 , 竝 跟 隨 〜 位 叫 三 宅 石 庵 的 儒 者 ,

努 力 學 習 王 暍 明 的 學 說 。 由 於 仲 基 天 生 記 性 極 佳 ,所以到了十五嵗

左 右 ,他 便 寫 一 本 香 叫 《說 M 》,指 貴 所 有 關 於 懦 教 與 _ 子 百 家 的 學

說統統不對。

可 惜 ,道 本 霣 沒 有 留 存 下 來 , 不 遇 , 該 書 的 旨 趣 是 , 僑 家 與 諸

子 百 家 等 學 問 ,無 一 不 是 改 善 前 人 的 内 容 ,來 顯 現 後 人 的 存 在 , 也

是 跟 隨 歴 史 的 思 想 潮 流 所 開 展 出 來 的 内 容 ; 只 有 孔 子 出 乎 其 類 ,而
其他所有學蛻都是邪說0 當時的儒教等於忽視歷史事實的謬論。若

以 今 天 的 覼 點 來 說 ,他 的 論 點 倒 不 失 為 理 性 。 無 奈 ,當畤的爭者都

認為他的主張等於異端邪說9

年 僅 十五 歳 , 便 飽 覽 儒 學 和 喆 子 百 家 奪 所 有 文 献 , 而 且 能 把 逍

些 學 說 間 的 褸 雜 關 係 ,導 引 到 思 想 史 的 正 確 方 面 , 實 在 值 得 鑽 嗔 和

騭訝。 可 惜 ,這 種 新 論 點 無 法 立 足 在 當 時 的 懦 學 風 潮 裡 ,所 以 ,他

便 被 人 逐 出 懷 德 堂 了 。 之 後 ,他 便 到 弟 弟 的 養 子 在 攝 津 池 田 的 家 去

> 研究漢詩。

他 在 二 十 歳 便 结 婚 成 家 ,為 了 養 家 活 a , 他到京都萬福寺去貧

寅 《貧 檗 版 大 藏 經 》的 板 木 印 刷 ,藉 此 養 育 妻 兒 。 所 謂 「黃 樂 版 」,

便 是 蒈 名 的 鐵 明 禪 師 在 五 + 多 年 前 ,依 照 中 國 < 萬 曆 版 大 藏 經 》,干

宰萬苦製作出來的東西。 由大約六萬m的木板組成—千 六 百 餘 部 ,
第 一 幸 經 典 的 成 立 I

六 千 二 百 餘 卷 木 版 的 《一 切 經 》。 這 是 一 種 將 一 木 板 塗 上 黑 墨 ,

再於紙上印刷的方法。

因 為 投 身 填 頂 作 業 ,使 得 镌 學 素 養 + 分 豐 富 的 仲 基有機會間謓

《一 切 經 》; 而 且 不 僅 僅 鲼 經 而 已 , 他 更 能 了 解 裡 面 的 内 容 , 並 認 真

地把其中每一句話和事物寫在字條上。把遣些思想、語句和事物等

逐 一 比 較 之 後 ,才發現佛教經典有前後的發展解面,意餹從單純逐

漸 發 展 到 複 雑 ,附 加 了 不 少 内 容 ,他 把 這 些 歸 納 起 來 成 一 本 書 , 叫

做 《出 定 後 語 》。

所 謂 《出 定 後 語 》, 意 指 仲 基 丙 進 入 禪 定 ,得 知 經 典 成 立 方 面 的

宵 情 ,待 離 開 襌 定 以 後 ,便 談 論 逭 件 事 , 因此得名。 煊本害在他三

+ 二齒去世的前一年才出版。 他在那本書上採用一種極似近代學者

的 研 究 方 法 , 從 《阿 含 經 》 的 成 立 開 始 討 論 , 直 到 大 乘 諸 經 典 的 出

現 為 止 。侬 他 看 ,大 乘 經 典 是 佛 滅 後 五 百 年 才 逐 漸 形 成 ,所以絕對

不是佛說。 即使是侬今天的求學觀點來說,他立論的摘密和正確,

都是令人敬佩的。

雖 然 ,逍 本 大 乘 非 佛 說 的 論 點 出 現 丫 ,當畤也似乎沒有什麼佛

教 徒 和 佛 學 者 提 出 反 駁 。 煊 本 書 不 僅 用 卓 越 的 漢 文 撰 寫 ,連内容也

不 是 一 般 泛 泛 學 者 能 夠 繽 得 惟 ,也 許 才 沒 有 引 起 墦 秀 的 佛 學 者 注

意 。直到該書出版頗久以後,才出現佛教界的反駁普作,然而 ,遒

&也 墦 談 不 上 對 等 的 反 駁 , 而 只 是 組 淺 的 反 對 論 調 蓮 了 。

但 是 ,埴 本 書 反 而 給 予 佛 教 外 的 人 極 大 影 響 。例如有一位叫服

部 天 游 的 學 者 , 在 讀 完 《出 定 後 語 》 以 後 , 感 動 之 餘 , 忍 不 住 也 去

研 究 經 典 ;之 後 寫 了 一 本 《赤 裸 裸 》,簡 單 介 紹 《出 定 後 語 》的 g 趣,
而且他所使用的文字也相當线顯易權。
丨佛典成立史

例如當時有人說:

雖 然 稱 《一切經》 皆佛說,殊不知其間邹是後人假託, 大東
請 經 當然不在話下,速小乘緒經也是彿減後由天兰僧人所造
作 , 而又假託釋迦之名。

對 於 這 一 點 ,作者表示如下的意見:

在 人 天 小 乘 的 教 法 和 四 《阿會》等中,應該有一、 二種真正
出自佛的金口, 而請大乘經大概■郇是後人的假託,這—點是
沒有疑問。何以會迻樣呢? 大概是小乘說是事實, 大乘說是
空理的緣故。

他再列舉具體例子加以說明,詳述天台五時的銳法也跟史亩不符。
又 強 調 「小 乘 原 本 是 大 乘 教 徒 的 貶 調 ,小 乘 教 徒 不 以 為 自 己 是 小
乘ム

有一位 國學者叫本居宣長,在 《玉 勝 間 》一 書 裡 ,也 介 紹 《出
定後 語 》的内涵。 平田篤胤謫到他的介绍,才 好 不 容 易 找 到 《山定
後 語 》,讅完後+ 分 讚 _ ,之 後 也 寫 了 七 卷 《出定笑語》
^平 田 篤 樹
是一位國 學 告 ,也是一位神道家,非常 酎 厭 佛 教 ,依 他 看 來 ,《出定
後 語 》攻 撃 佛 教 ,寫盡佛教的 墙話,倒不失為景好的參考書。他寫

那 本 《出定笑語》的書名本身,就意 謂 佛 教不是好東西,竭盡嘲笑
鳗罵 之 能 事 ,内容充澜挖苦僧恨,不 像 《出定後齬》那様轎於學術
書籍。 日本各地方在明治維新以後,掀 起 廢 佛 毀 釋 (
排斥佛教) 的
弟 一 章 經 典 的 成 立 I 23

運 動 ,也是由平田綣胤的一群徒眾引起的,他們都受到老師厭恨佛
教的影當,才如火如荼掀起排佛風潮。

富 永 仲 基 那 本 《出定後語》成了排佛的庫動力,佛教界裡也有
人捐他的大乘非佛設論,為破垴佛教的大敵;殊不知煊本書的搢寫

動 機 ,絕非出自輕蔑與嘲笑佛教,只是要發揮歷史的真狀而已。富
永仲基對儒家與佛教都存有相當敬意,比起道教,他銳懦佛兩者才
是了不起的。

不 過 ,他不信佛教,也說儒家與佛教在富時不必要存在。他的
± 張 的 界阳是只看到懦家與佛教的表面,而沒有看到它們的內涵與

精髄。 這種態度跟基督教的西方學者一櫟,只知従外面用學術围光
來研究佛教,這 種 #淺 的 研 究 當然看 不 出 佛 教 的 真 正 價值。佛教經
典不僅值得做科學性的研究,也钜透過信仰和號験目賭它的内涵。

四、 明治以後的經典觀

村上專精的經典觀

到了明治時代, B 本的佛學者也深受西方學術研突的影链,想
要從事寶的觀點,把佛教的教理與經典成立的發連情狀,做一套歷
史性研究 a 即使提起佛陀,也不是從觀念上以價值觀點來看待他,

而是以他是在兩千五百年前真正出生在印度的人的觀點來看他。 同
樣 地 ,經典也是歷史上的釋尊實際所說的内容,完全不同於後世成

立的經典。 這種態度和方法大體上跟德川時代富永仲基那套研究一

樣。
I 佛典成立夫

這種嘗試到明治以後由許多學者們帶動起來了,其 中 ,以村上
專 精 (西 元 一 八 五 一 ^ 九 二 九 年 )和 前 田 慧 雲 (西元一八五三〜
—九 三 〇年)雨位最替名。 這雨位學音都足以代表明治時代的佛學
界 ,其中村上隷羼東本願寺,前田則是隸鼷西本願寺的僧侶,後 來 ,

他們都各自成為本宗大學的校長。村上曾任東京大學印度哲學科講
師 ,該科獨立後,他 檐任教授,掻為活躍。前田也曾在東京大學反

其他大學任教,並 出 版 邋 俗 稱 《卍 宇藏綁 》的 《大 H 本校訂藏經》


正 > 嫡三千多部,數置相當龐大。

然而,大乘非佛說等問題在佛教稈鬧哄哄的時間,係在明治三
+ 四年(
西元一九〇一年)七 月 村 上 那 本 《佛教統一論》第一編出
版的時傾。

大約在此睿出版前+ 年前起,村上博士便認為佛教必須屬於歷
史性的事亩研究,為了提播當時一群年輕學者,他 一 面 出 版 叫 做 《佛

教 史 林 》的雜誌,一面著述自己在歴史方面的研究心得和年表。 另
外 ,他 又 把 以 往 在 東京大學的授課内容 整 理 成 《佛教統一論》五編
準備發表,第 一 編 《大網論》最先出版。
其中,佛教大鋼是在新的研究方式下謙纳出來的。他斷定歴史
上的佛陀只是釋尊,而淨土宗信奉的阿彌陀佛只不通是以報美的角
色出 現 ,團於理想境界的抽象形容,而不是具體的實存人物。依他
看 ,大乘非佛說固然缺乏積極性證據,但同樣地也無明確證棟顯示

大乘為佛說,惝若從歷史的觀點看,就不得不賛成大乘非佛說了。
村上博士隸属東本願寺派,他 們 皈 依 的 經 典 是 《無量赛經》舆
《阿彌陀經》,都是大乘經典,都不是佛說的經典,逋絕對皈依對象

— 阿彌挖佛也不是具賭的存在,只不過是架空性成理想境界的抽
第一章縵典的成立丨

象 形 容 。 果 真 如 此 , 倘 若 依 照 虜 淺 的 解 釋 , 那 麼 ,淨 土 系 統 的 佛 教

也 都 不 能 成 立 了 。 同 様 地 ,靥 於 大 乘 的 所 有 教 派 也 都 不 是 釋 尊 的 教

祛了。

《佛 教 統 一 論 》 間 世 以 後 , 馬 上 引 起 佛 教 稈 正 反 雨 種 論 調 。 東

本 願 寺 認 為 鴆 種 言 論 表 現 無 異 否 定 宗 門 立 場 ,引 起 許 多 人 指 贵 , 而

作 者 自 己 也 擔 心 引 起 無 _ 的 曄 撺 與 騒 動 ,便 退 遺 僧 籍 ,竝 脫 離 鬮 係 ,

劃清彼此的界限。

當 時 ,各 種 報 章 雜 誌 紛 紛 刊 載 正 反 雙 方 的 批 判 和 意 見 ,連作者

自己手頭上的許多批判威想都被引發出來。 出 版 C佛 教 統 一 論 》 的
金 港 堂 出 版 社 ,把 正 反 的 批 判 和 退 堰 僧 貉 等 倩 形 歸 纳 起 來 , 不到半

年 便 出 版 一 本 《佛 教 統 一 論 批 判 集 》 (明 治 三 + 四 年 + 二 月 )。 至 於

悃 人 的 批 判 書 籍 ,則 有 江 村 秀 山 著 《佛 教 統 一 論 始 誘 》、伊 藤 哲 英 著

《佛 教 統 一 論 評 論 》 等 。 由 此 可 見 , 那 本 書 引 起 多 大 的 騷 動 。

村 上 博 士 不 是 為 了 攻 擊 和 破 壞 佛 教 才 倡 導 大 乘 非 佛 銳 ,而是要

用 歷 史 観 點 釐 清 佛 教 的 一 切 疑 點 , 即 使 不 是 歷 史 上 .佛 陀 直 接 說 的

話 , 正 確 的 佛 教 也 應 該 能 跟 佛 陀 的 精 驄 打 成 一 所 以 ,他 站 在 這

種 立 場 希 望 將 佛 教 的 一 切 阖 遢 給 歴 史 上 的 釋 尊 ,也 酚 望 曰 本 佛 教 的

各 宗 各 派 聯 合 起 來 ,讓 整 個 佛 教 界 融 合 , 才 執 筆 寫 逭 本 《佛 教 級 一

論 》。 他 完 全 為 了 熱 愛 佛 教 , 出 乎 一 片 熱 忱 , 而 不 是 有 其 他 居 心 。

村 上 博 士 的 大 乘 非 佛 說 有 三 項 根 捕 :第 一 , 大 乘 經 典 和 論 害 中

出 現 的 釋 尊 , 不 是 歷 史 上 的 釋 尊 ,而 是 以 法 性 爵 這 種 角 色 , 表 現 一

種 超 脫 人 格 的 存 在 。 第 二 ,在 大 乘 經 典 中 出 規 的 箨 _ 們 , 都 是 聆 廳

釋 尊 銳 法 的 對 象 ,除 了 彌 勒 以 外 ,包 括 普 賢 、 文 殊 、 智 首 、 賢首和

其 他 喆 菩蕕在內,全 都 是 理 想 概念人物化出來的岛分,既 熟 如 此 ,
I 佛典成立史

佛 也 應 賅 不 是 那 位 具 艚 舆 肉 身 的 釋 尊 。第 三 ,不 乏 替 名 的 大 乘 經 典 ,
都 提 到 某 某 來 自 蘸 宫 或 出 自 南 印 度 鐵 塔 , 燋 些 來 歷 參 雜 神 話 悝 談 _,

顯飩缺乏歷史事亩的參考價值。所以,大乘經典其亩不是釋尊說法

的紀錄。
然 而 ,除了上述的歴史立塌以外,村上博士還表明了一項更重
要的教理立塌。依 他看來,所謂大乘非佛説不—定意諝大乘非佛教
或大乘非佛倉。談到大乘是否為佛說,可以從歷史與教理闲種立煬
來探究;所諝大乘非佛說,只從歷史觀點來討論,倘若從教理觀點
來探紂的話,®怕 就 要 主 張 大 乘 是 佛 說 不 可 了 。
如果再從理論上看,大乘是佛教,也比小乘更能傅達佛陀旨意。
依村上博士的意見,若由於大乗經不是歴史上的佛陀所銳,而迫使
佛教信仰的崩液,顯然是缺乏寘誠的倍仰。 大乘非佛說的論點對於
信仰的確立來說並無直接的關係,而是純紳 M 於學術的研究範鴯。

前田慧雲的佛說論

前田博士曾費畤多年研究,想 從 《一切經》裡找尋大乘教理是
佛陀宣接說出來的謙明;結 果 ,他寫了一本馳笞的《大乘佛教史輪》。
瑄本書比村上 (X 那 本 《佛教 統 一論 》晩雨年出版,雖然,該書反應
不 如 《佛教統一論》熱烈,但從學術覼點來 看 , 評價 卻 很 髙 ,堪稱
劃時代的作品。前田博士在該書的例言中有一段話是逭 様 :

本書讀者雖終•不會說我是個大乘非怫說論者,但是,我也未
必4 歡大乘非佛說論。 今天,我沒有能力考證大乘經典是釋
尊親口的說法。其 資 ,本書依上面的考證,雖叛邋不能远遂
第一幸經典的成立丨

逹 到 目 的 ,但 却 能 證 明 大 乘 教 理 早 在 釋 尊 在 世 的 時 候 使 已 經

胡芽。 換 句 話 說 ,我 在 大 乘 經 典 與 怖 說 研 究 的 途 中 威 到 非 常

彷 往 , 就 如 同 % 歇 拎 遑 中 三 百 由 旬 處 的 化 城 , 所待一乘之'里

樂尚炸真實。 啊 , 寶清還有遙遠的二百 由旬前景, 寬宏雅量

的大士, M代 替 我 窮究它的奥秘, 給 予 本 代 求 生開示彿的知

見吧!

誠 如 上 述 , 前 田 博 士 很 努 力 想 從 《一 切 經 》 裡 ,找 尋 典 篛 證 捕

來銳明大乘經典和大乘教法是佛陀親口說的《

依 照 前 田 博 士 的 見 解 , 第 一 ,釋 尊 在 修 行 時 代 , 曾 向 雨 位 仙 人

學 禪 定 , 而那闲位仙人靨於桑伽耶派,該派學說類似大乘理論; 也

許 受 到 煊 個 影 響 ,致 使 釋 尊 早 有 了 大 乘 方 面 的 想 法 。 不 過 , 桑 伽 那

說與大乘即使表面上有若千類似,根本立場卻完全不同。

第 二 ,佛 的 蛻 法 非 常 臃 泛 , 堪 稱 浩 瀚 無 捱 , 為 了 譲 聽 眾 不 論 高

低 身 分 , 知 識 裸 淺 都 能 觀 權 ,在 同 一 種 佛 教 裡 , 也 出 現 大 小 權 宵 的

各 種 法 門 ,而 逭 些 不 是 佛 滅 後 才 有 此 分 別 , 完 全 是 怫 陀 在 世 , 在許

多徒眾之中便已經萌穿存在,所 以 ,不能說釋尊不曾提到大乘。 這

一 點 當 然 可 以 理 解 ,像 現 在 《阿 含 經 》 裡 也 能 發 現 不 少 大 乘 說 的 穿

種 ,煽 個 可 說 是 根 本 佛 教 , 也 是 大 小 乘 未 分 的 情 況 。

第 三 , 在 漢 譁 《增 一 阿 含 》 裡 , 經 常 提 到 大 乘 的 話 , 威 大 乗 性

質 的 教 理 。 此 外 ,在 《序 品 結 集 說 》(佛 滅 以 後 第 一 结 集 )裡 ,也有

「世 尊 所 說 各 個 不 同 ,菩 薩 發 善 提 心 傾 向 大 乘 ,如 來 每 次 說 到 馆 此

不 同 類 別 , 大 家 都 尊 敬 才 銳 六 波 羅 密 J 、 「方 等 大 乘 義 理 的 玄 妙 , 以

反 諸 契 經 把 塙 些 成 就 雜 藏 」 等 話 。 在 其 他 結 集 傅 中 ,遛 幾 次 被 到 祖
28 I 佛典成立史

一結集聚合了 呪 藏 和 菩 1 藏 等大乘經典,所 以 ,那些就是釋尊有:


大 乘 說 法 的 證 捕 。 然 而 , 漢 譯 《増 一 阿 含 》 到 後 代 經 由 大 乘 系 紙 的

人 士 加 油 添 醋 , 加 上 第 一 結 集 累 積 了 大 乗 喆 傅 ,也 很 難 認 同 它 們 是

原原本本的歷史事實。

雖 然 ,前田博士有意要站在史寊的立場,來論證釋藓有過大乘

的 說 法 ,只可惜最後得不到滿意的結果。 不消銳, 前田博士非常明

白在教理價值的意義方面,大乘為佛說也。

德川末期的佛學者,豐山的戒定主張佛說不是指歷史上那位釋

迦 佛 所 説 , 而 是 凡 悟 解 真 理 的 人 所 說 的 話 ,都 是 佛 説 無 疑 。 這 種 說

法 跟 大 乘 非 佛 說 站 在 不 同 立 場 ,所 以 不 能 採 用 它 的 覷 點 。

若 想 從 《一 切 經 》裡 找 到 大 乘 經 典 是 歷 史 上 的 釋 尊 的 真 正 說 法 ,

是絕對不可能的。 因為要論證大乘為佛說,誠如前述, 則得渴足以

下 兩 點 : 第 一 ,即 使 大 乘 經 不 是 歷 史 上 釋 尊 的 說 法 , 因 為 其 中 也 含

有 佛 教 的 真 理 , 所 以 也 可 以 把 它 看 作 佛 說 。 第 二 , 在 佛 銳 的 《阿含

經 》 中 ,其 實 含 有 許 多 尚 未 萌 芽 的 大 乘 說 的 種 子 , 大 乘 經 典 不 外 是

把 《阿 含 經 》 裡 簡 述 的 東 西 更 清 楚 明 白 地 詳 加 說 明 而 B 。
闢 於 第 二 點 , 雖 然 在 現 存 的 《阿 含 經 》 中 可 看 出 它 並 未 包 含 佛

陀 的 一 切 說 法 , 重 大 教 理 又 已 散 失 ,甚 至 變 得 低 俗 , 伹 是 因 為 它 含

有 許 多 到 後 世 才 曰 漸 發 展 的 大 乘 思 想 ,能 夠 銳 明 大 乗 思 想 在 原 始 經

典 中 的 萌 穿 情 形 ,對 於 大 乘 佛 說 的 論 證 也 因 此 具 有 極 大 的 用 處 。 除

此 之 外 ,恐 怕 就 沒 有 令 人 信 服 的 事 寶 可 以 證 明 了 肥 。

兩 人 以後的佛說論

自從村上和前田雨位博士以後, 曰本佛教界就不太討論大乘經
第一章經典的成i 丨 29

是佛說或非佛説的問題了。原因有雨點,第— ,大家知道事實不能
證明大乘是歷史的釋尊所說;第二,大乘經典雖然成立於佛滅後五
百多年,其中卻含有佛教原來的思想,而 旦 逋 比 《阿含經》等更能

代表禪尊那套深妙的教法,所以才杷它當作佛銳無疑,佛學者已經

默認了逭項傅統看法。
今 夭 ,許多佛學旮正想從各方面,研究大乘經典在歴史上成立

起乘的過程。同時,研 究 大 乘 經 典 跟 《阿含經》、根本佛教等密切思
想 的 逋 繫 也 很 重 要 ,而盡心竭力 在 煊 方 面 的 學 者 是 姉 崎 圧 治 博 士
(西元一八七三〜一九四九年)。

砷崎博士也是一位詩人,號稱嘲風,困高山樗牛來往頻繁,都
很醉心日蓮主義。他在東京大學文學部間設宗教學科,這門學科癍

泛從事印度宗教、佛教和基督教,以 反 日本天主教的探討,闞於佛
教方面,也 首 先 開 辦 巴 利 五 部 與 潘 譯 《阿 含 》的比較研究,逭些在
世界上都很出名,也很有成就。

除了鴆方面的内容,還 有 《現 &佛 與 法 身 佛 》、《根 本 佛 教 》等


箸述。尤其,後者探究般若空觀係吸收原始佛教須菩提的空觀思想,

法華諸法實相與開示悟入的思想,都來自相本佛教的法思想輿釋薄
的人格;阿彌陀佛與彌勒的傕仰雖然都是旁系,不是主流,但也從
根本佛教的生天思想裡開展出來的。例 如 闕 於 《法 華 經 》,他 設:

《法華經》並非談綸那位柚彖久遠的如來,而足從頻到足依
據現世出現的佛陀,糈他永恆的本性弄明臼, 冏時, 壤這套
本性在一切眾生中問顯出來。
I 佛典成立史

而且,只有根本佛教才能在無常流轉中看到諳法貪相。

五、寘經輿偽經

真實的經典

由 此 看 來 ,在 現 存 的 佛 經 裡 ,《阿 含 經 》算 是 最 古 老 的 ,其 中 除

了 佛 說 的 東 西 ,遛 有 些 内 容 被 看 作 出 家 在 家 徒 眾 、 梵 夭 、 帝 釋 、 夜

叉 或 鬼 神 所 銳 ,甚 至 有 些 是 佛 滅 以 後 才 添 補 的 東 西 。 縱 使 是 佛 銳 的

東 西 , 也 絕 不 是 原 原 本 本 的 佛 説 , 而 是 依 據 幾 百 年 間 的 記 憶 , 口誦

傅 承 ,其 間 難 免 有 極 大 的 改 變 。

還 有 佛 經 裡 ,早 自 佛 陀 在 世 開 始 , 有 些 似 乎 以 經 典 方 式 在 一 群

徙 眾 間 唱 誦 。例 如 現 存 的 原 始 經 典 中 ,《義 品 經 》被 看 作 最 早 成 立 的

一 種 ,而 今 它 被 收 存 在 著 名 的 《經 集 》裡 ,灌 譯 為 《義 足 經 》。 大小

雨 的 各 種 經 典 與 輪 書 中 也 引 用 了 煊 邮 經 , 它 也 介 紹 《自 蛻 經 》 和 律

藏中掲載的故事。

在 一 群 佛 弟 子 裡 , 鼎 鼎 大 名 的 摩 訶 迦 旃 延 被 尊 稱 論 譫 第 一 ,他

出身西印度阿槃提國一位大臣家庭, 當釋尊這位偉大宗教家的聲望

如 日 中 天 ,傳 墦 到 阿 槃 提 國 時 , 國 王 也 想 邀 讀 釋 尊 來 說 法 , 便 派 逋

以 迦 旃 延 為 首 的 七 位 大 臣 到 東 方 的 摩 伽 陀 國 去 。 迦 施 延 聽 了 釋 尊的

說 法 ,咸佩之餘, 忍不住去出家當比丘了。

迦 旃 延 認 真 脩 行 , 不 久 便 證 得 阿 羅 漢 果 ,伹 他 居 然 忘 了 自 己 的

任 務 是 要 迎 接 釋 尊 去 西 方 。 後 來 ,他 雖 然 也 邀 請 釋 尊 , 不 過 ,釋 尊

仳乎始終沒有要去阿繫提國的樣子,因為迦旃延證了羅灌果位, 媒
第 一 幸 經 典 的 成 立 I 31

尊便派他代替自己到西方去。

不 久 》迦 旃 延 回 到 祖 國 , 並 譲 國 王 和 一 群 臣 子 皈 依 佛 教 ,其 他

西 印 度 各 國 似 乎 也 信 奉 佛 教 , 佛 滅 以 後 ,阿 槃 提 國 的 首 都 离 鳩 g 成

了 佛 教 的 一 大 中 心 ,這 都 是 迦 旃 延 熱 心 布 教 的 成 果 。

然 而 ,當 他 剛 剛 返 國 時 ,0 須 薛 自 己 一 個 人 宏 法 ,非 常 不 方 便 。

曾受五戒的在家信徒僅有一人,而受具足戒的出家人卻一個也沒

有 。 所 謂三師七證,意謂一定要有十位比丘僧伽在場才行。

阿 槃 提 國 有 一 位 在 家 信 徒 叫 梭 fg , 他 擔 玨 迦 旃 延 的 侍 者 , 十 分

盼 望 早 些 出 家 受 戒 ,奈 因 地 方 偏 僻 , 找 不 到 必 須 湊 足 的 比 丘 來 替 他

舉行具足戒的儀式。 迦橘延費盡心機,足 足费時三年,到處找齊十

位 比 丘 , 才 好 不 容 易 授 予 梭 启 具 足 戒。

梭 尼 當 了 比 丘 後 , 精 進 脩 持 ,他 心 想 自 己 當 了 佛 弟 子 , 巴不得

早 白 去親近釋尊,當他把自己的想法璁告迦旃延時,迦旃延欣然允

諾 ,並將他的意思轉告釋尊。

梭 尼 前 柱拘薩 羅 國 去 找尋釋尊,結 果 在 舍 衛 城 的 祇園精舎 見 到


釋 尊 ,* 刻 向 釋 尊 表 明 來意。釋尊大 軎 遍 望 , 當 晩 想 跟 梭 尼 在同一

寢 室 過 夜 , 便吩咐阿難準備寢具。 梭 尼 當 晩 在 屋外跟釋尊— 起 打坐

到 深夜,之 後 , 才進入寢室跟釋尊一起過夜。

攻 M 起 來 ,釋 尊 把 梭 ® 叫 來 問 話 :「你 有 沒 有 興 趣 向 埴 裡 的 比 丘

們 銳 法 呢 ?J 梭 后 一 口 答 應 • 便 向 眾 比 丘 從 S 到 尾 講 由 + 六 經 组 成 的

— 部 《義 品 經 》, 之 後 得 到 釋 葬 的 稱 讀 。

由 此 看 來 ,C義品 經 》早 在 釋 尊 在 世 的 時候 便 已 經 有 了,而 旦 遢

讓徙眾學習呢。 原 来 ,煊部經是把釋 尊 的 銳 法 ,用詩偈形式歸纳起

來 , 成 為 一 套 + 六 經 二 百 一 + 偈 。 遭 有 一 部 不 亞 於 《義 品 經 》 的 舊
I 佛典成立史

許 多 佛 經 裡 常 常 被 引 用 , 逭 雨 部 經 的 偈 語 甚 至 也 出 現 在 《雜 阿 含 》

和 《增 一 阿 含 》 等 舊 經 裡 ,佛 陀 說 法 時 不 斷 痗 到 它 的 經 名 。 從 這 —

點看來,煊兩部經堪稱佛教最古老的經典。

這 些 古 老 經 典 也 ®怕 不 是 佛 說 的 原 來 語 氣 或 形 式 ,何 祝 大 乘 經

典 等 更 不 是 佛 銳 的 原 來 饀 氣 了 ,然 而 ,我 們 還 一 直 杷 嫿 些 看 作 佛 銳

無 疑 , 原 因 是 , 其 間 含 有 佛 教 的 轎 髓 與 原 意 ,這 一 點 也 在 上 面 提 過

了。
逭 一 來 ,來 自 印 度 語 文 的 爾 課 本 ,包 括 原 始 經 典 與 大 乘 經 典 等

統統被看作佛說,也被當作真經來信受奉行。

偽經的出現

但 是 ,在 中 國 佛 教 裡 , 卻 出 現 若 干 中 國 人 自 己 創 作 的 經 典 , 而
第一章經典的成立I

非 譯 自 印 度 語 文 。 這 些 中 國 人 造 作 的 經 典 也 有 雨 類 ,一 類 被 認 同 為

正 確 經 典 , 另 一 類 被 看 作 偽 造 經 典 ,根 本 不 是 真 正 的 佛 經 。

那 麼 ,第一類經是怎樣造作的呢? 原 來 ,中國人翻譯印度經典

畤 ,有 時 難 免 在 思 考 舆 理 解 上 遇 到 降 礙 ,怎 麽 也 想 不 出 来 ,或因翻

譯 者 心 目 中 理 想 的 佛 教 說 法 , 不 曾 出 現 在 翻 譯 經 裡 ,而 為 了 要 讅 某

時 代 、某 地 區 的 人 更 明 白 佛 教 才 劍 造 這 種 經 典 。 這 種 惰 狀 跟 印 度 一

樣 , 雖 然 不 知 作 者 為 何 許 人 ,但 是 他 相 本 無 意 偽 造 經 典 , 也許目的

是想把佛教說得更好更精確才造出煊種經典。

其 間 , 完 全 沒 有 違 反 或 跟 佛 教 的 精 黯 互 相 矛 盾 的 思 想 , 縱使イ衣

照 三法 印 來 審 查 , 也 絲 毫 沒 有 不 怡 當 之 處 。 雖 然 , 有 些 佛 教 徒 或 佛

學 者 也 許 知 道 它 不 是 翻 譯 經 ,但 為 了 要 讓 世 人 更 明 白 佛 理 ,而 實 在

有 必 要 用 這 些 經 , 斩 以 , 才 不 把 它 看 作 偽 經 而 加 以 排 斥 ,反 而 把 它

踉 翻 譯 經 等 量 齊 觀 ,看 作 正 確 的 經 典 , 努 力 流 通 ,而 且 有 不 少 高 僧

大德為它們寫了蛀櫸書籍。

在 中 國 ,侬 照 這 悃 涵 義 所 措 述 的 經 典 ,例 如 《梵 網 經 》、《菩睹

瓔 珞 本 業 經 》、 《仁 王 般 转 經 》 等 ,這 些 經 綜 合 銳 明 菩 薩 的 四 十 二 位

與五+ 二位的佟行階位,而逭些内容在印度都遺沒有整理得很完

善 ; 另 有 専 門 覼 察 阿 彌 陀 佛 淨 土 的 《觀 無 量 赛 經 》 ® , 被 看 作 《袪

蓽 經 》的 序 經 那 部 《無 雷 義 經 》,以 及 關 於 襌 方 面 的 《金 剛 三 昧 經 》、

《圓 覺 經 》 與 《酋 楞 嚴 經 》 等 。

其 中 ,《梵 網 經 》除 了 射 論 菩 薩 階 位 以 外 ,不 論 在 中 國 或 曰 本 ,

❷ 簡 坫 <觀绖》
。i 土三部經之—。遠遏H 闇世王的母貌t 提希夫人的故
事,解說怎樣觀想阿彌哎怫、覲音和大勢至兩位菩隨的西方淨土的轺
嚴。
I 傅典成立史

佛 教 各 宗 派 郁 很 重 視 它 , 它 是 談 論 大 乘 戒 的 主 要 經 典 ,而 比 較 通 用

的 是 鳩 摩 羅 什 的 譁 本 。不 消 說 ,這 些 經 典 都 算 是 真 經 ,被 收 存 在 《―

切 經 》裡留傳到現在。

煽 些 經 不 是 翻 譯 經 , 而 是 存 在 中 國 佛 教 界 的 偽 經 , 雖 然 , 大部

分 都 由 曰 本 明 治 、大 正 時 代 以 後 的 佛 學 者 指 摘 出 來 ,不 過 , 卻無人

否定這些教理内容是佛說的。

除 了 上 述 經 典 以 外 ,顯 然 ,在 中 國 出 現 的 偽 經 不 在 少 數 。當 然 ,

其 間 種 類 也 很 多 , 大 醴 上 分 成 下 列 幾 種 ,例 如 有 人 用 神 明 附 身 的 狀

態 , 自稱是佛說而誦出它的内容; 有人為了某種目的,想用佛教造

作 造 些 東 西 ;有 人 把 民 間 的 通 俗 信 仰 薛 佛 說 的 名 義 ,企 圖 廣 為 流 傅 ,

才偽造煊些内容; 因為翻譯經有些很難權、複 雑 ,童 複之處又多,

便 把 它 簡 略 成 寫 經 (抄 經 ) 等 。

在 這 些 偽 經 裡 ,顳 然 有 很 多 都 缺 乏 佛 教 的 寘 正 粬 神 ,甚 至 跟 佛

說 相 反 與 矛 曈 ,而不是真正的經典。 雖 然 ,寫經不能不看作佛說,

奈 因 它 跟 完 整 的 雇 典 混 亂 , 也 只 好 當 作 偽 經 ,但 禁 止 使 用 和 流 通 。

中國人開始翻譯印度女的經典時,威者翻譯不久,也許最先把

佛 教 當 作 老 驻 思 想 來 解 釋 , 企 圖 把 它 們 融 合 一 起 ,偽 經 也 許 是 依 捕

煊 種 善 意 創 作 出 来 ,雖 然 鴆 是 對 佛 教 的 誤 解 , 但 也 只 能 把 它 看 作 偽

經。 之 後 ,有各種偽經逐漸開展,歷經各個時代,便累積不少偽經

了。
中 國 佛 教 徒 把 各 時 代 的 佛 經 搜 集 起 來 , 同 時 整 理 成 《― 切 經 》

威 《大 藏 經 》,並 編 造 目 錄 ,直 到 今 夭 ,煊 些 讎 目 錄 仍 留 下 幾 + 種 。
其 間 , 除 了 真 經 的 分 類 和 掲 示 以 外 ,也 附 有 偽 經 目 錄 , 旨 在 防 止 它

跟 离 經 据 紊 , 因 解 些 是 偽 經 ,所 以 才 明 乐 大 家 要 注 意 這 些 目 錄 。
第 一 章 經 典 的 成 立 丨 35

現 在 ,不妨列舉一則偽經的例子。例如一位名叫僧法的女尼,

出 身 學 者 家 庭 ,打 從 幼 年 起 , 也 就 是 出 家 以 前 ,她 只 要 閉 目 靜 坐 ,

便 進 人 神 明 附 身 的 狀 態 , 好 像 在 鑌 以 前 早 就 熟 悉 的 經 典 一 様 , 竟然

很 流 暢 地 誦 出 各 種 經 典 。 別 人 把 這 些 #寫 下 來 ,經 過 一 個 月 或 半 個

月 , 又 叫 她 復 誦 這 些 經 文 畤 ,她 居 熟 一 句 一 字 都 没 錯 , 完 全 跟 秒 下

夾 的 原 文 一 様 ,大 家 對 此 都 威 到 非 常 驚 異 ,也 對 她 讃 不 絕 口 。當 時 ,

梁武帝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乍聞此事,也在宮中召見她。

就 埴 様 ,僧 法 在 皇 宮 的 華 光 殿 裡 ,從 九 歲 開 始 誦 讀 《寶 頂 經 》、

《淨 土 經 》、《正 頂 經 》和 《法 華 經 》各 一 卷 ;+ 歳 誦 讀 《藥 草 經 》、

《太 子 經 》、 《伽 耶 波 經 》; + 二 歲 誦 《波 羅 奈 經 》、《優 婁 頻 經 》; +

三 歲 誦 出 《益 意 經 》、《般 若 得 經 》、《華 嚴 理 培 經 》;一 直 到 天 監 四 年

(西 元 五 〇 五 年 ) 她 十 六 歳 , 誦 讀 《踰 陀 衛 經 》 為 止 , 所 得 的 經 典

已達二十一種,共計三十五卷之多。

至 於 寫 經 的 例 子 , 都 是 一 群 虔 誡 佛 教 徒 的 作 為 ,齊 文 宣 王 為 了

要 謫 經 典 易 謫 易 僅 , 曾 經 支 獲 許 多 佛 學 者 抄 齋 《華 嚴 經 》 十 四 卷 、

《方 等 大 集 經 》十 二 卷 、《菩 薩 地 經 》十 二 卷 、《法 華 藥 王 品 》一 卷 、

《普 g 觀 懺 梅 法 》 一 卷 等 ,總 兵 杪 寫 了 三 十 六 部 一 百 二 十 二 卷 。 雖

然 , 他 捫 為 了 宣 揭 佛 法 ,其 志 可 嘉 , 只 可 惜 有 些 跟 真 經 混 紊 , 才不

得 不 當 怍 偽 經 ,禁止大家採用。

《開 元 錄 》 党 成 於 唐 代 中 期 , 算 是 經 典 目 錄 的 權 威 ,其 中 提到

偽 經 有 三 百 九 + 二 部 一 千 零 五 + 五 卷 , 可 疑 部 分 有 + 四 部 十 九 卷*

各個都有詳細說明。 當 時 ,真經多逹一千零 七 + 六部五千零四十八

卷 ,相 比 之 下 ,偽 經 雖 然 為 數 不 多 ,但 在 部 數 方 面 也 佔 三 分 之 一 強 ,

而 卷 數 佔 五 分 之 -.強 , 由 此 可 見 偽 經 有 多 少 流 入 民 間 , 泰 害 真 正 的
36 1 怫典成立史

佛法。

真經的意義

關於真經與偽 經 的 逼 別 ,依 捕 上 面的說明,大體上不難理解才

對 , 在 鎌 倉 時 代 , 日 本 酋 洞 宗 的 開 山 始 祖 道 元 襌 師 (西 元 ー ニ 〇〇

〜 ー ニ 五 三 年 ),對 於 經 典 的 真 偽 問 題 有 獨 到 的 見 解 , 不 姑 簡 述 於

下。

道 元 揷 師 為 了 找 尋 真 费 佛 法 , 千 里 迢 姐 在 宋 朝 到 了 中 國 ,二十

A 歲 那 年 ,他 終 於 找 到 一 位 良 師 叫 如 淨 , 萦 他 傳 授 佛 法 , 自 己 曰 夜
修 行 , 力 求 精 進 ,一 有 疑 問 便 請 教 師 父 。 有 一 次 , 道 元 走 到 師 父 房

間問 道 :

許 多 在 釔 信 徒 郇 在 讀 《首愣珉經■
》 和 《凹 覺經》❸ ,以為那

是印度傅來的彿敎真髄,但 是 ,我讀了這兩部經,仔細觀嗒
那呰文幸,即覺得兩部經都有些地方很峻昧, 不同於一般大

乘經典, 内容低劣,看似六師外道的綸點, 不知師父以為如


1
何,尼?

如 淨 表 示 肯 定 ,並 笞 說 : 自 古 以 來 , 大 家 都 懷 疑 《首 楞 嚴 經 》 是 —

部 偽 經 ,而 《圓 覺 經 》 的 文 髋 也 — 樣 很 可 疑 。

由 此 # 來 ,年 輕 的 道 元 獨 具 慈 ® ,黃 能 看 出 這 雨 部 經 都 是 偽 經 Q

且 說 《囲 覺 經 》,那 是 唐 朝 一 位 卓 越 的 禪 學 家 宗 密 〇 所 寫 的 鉉 釋 書 ,

❸ 原 稱 "T大方廣闽钯伶?鑲了我經>〇來列中®以後,-:采受徉京的重視,
以 宗 密即本《大疏> 為有的許多註釋待別有名。
第 一 幸 經 典 的 成 立 I 37

此經也是敘述佛教理論與實踐的最好經典。 所 以 ,宋朝襌學家常常

依 賴 《阍 膂 經 》和 《首 楞 嚴 經 》, 也 不 斷 引 用 其 中 的 經 文 。

俄 照 道 元 禪 師 的 看 法 , 倘 若 寘 正 領 牾 佛 教 的 人 ,引 用 迆 些 偽 經

的 文 章 , 那 麽 ,他 們 是 為 了 要 解 說 真 正 的 佛 教 才 採 闲 的 , 所 以 , 遣

些 引 苗 不 姑 眷 作 真 實 的 佛 說 。依 他 看 :「縱 使 是 偽 經 ,只 要 列 擧 佛 祖 ,

也能成真個佛經祖經。 J

遺 有 那 些 悟 解 觀 念 ,通 情 達 理 的 人 ,不 僅 會 用 佛 經 或 世 俗 典 籍 ,

甚 至 從 大 自 然 的 日 月 星 辰 ,直 到 山 水 木 石 ,也 不 時 說 成 真 宵 的 經 典 ,

把 它 們 脅 作 經 典 内 容 。關 於 這 一 點 ,《正 法 眼 藏 》銳 得 不 少 ,例 如 〈佛

經〉卷上銳:

看見桃花就悟道, 聽免竹紫-就悟道, 見到明星也恃道, 而這


些 全 都 能 生 長 經 卷 (大自然) 的知識……所謂經春,便是盡
十方界,經卷不會沒有時處……以山河大地來理解和消化經

典, 用日月星辰來理解和消化經典。

我 捫 只 要 睜 眼 看 經 典 ,不 論 從 日 常 人 事 或 自 然 現 象 裡 ,都 能 藉 此 悟

出經典,也能聽到佛的蛻法。

倘能極端擴大經典與佛說的 意 義 , 我 想 也結成 為 這種 様 子 。 最
重 要 的 是 ,我們 要 能 從 周 圍 一切寧物中聽到佛說,那就是杷周遭的

一切事物看作佛的存在诚佛的留規。

〇 西元七へ〇〜へ四一年。中g 筝获宗的第五植。站合華嚴與禪,提倡教
撣合一。著 有 (徉尨站诠集:)、(原人論》
、(新華嚴合經論》
、<圓覺經大
疏》尊不少作品。
CH A PTER 丨第二章
第二章缦 典的語言與文字I

一、經典的語言

經典與汸言

不 論 用 CJ說 或 紙 寫 的 經 典 , 反 正 一 定 要 用 某 種 言 語 來 表 示 。 為

了徹底理解經典的意思,我們最希望那些經典語言都能以受持者的

語言來說明。意謂經典傳播到愈多民族舆社會,就會轉為愈多民族

與 社 會 的 語 言 。 今 天 的 佛 經 起 白 印 度 語 , 再 轉 為 車 方 各 國 的 語 #,

到了近代遺被暉作西方各國的語言,就是遣個道理。

今 天 在 世 桿 各 地 的 宗 教 裡 ,被 翻 譯 成 最 多 語 言 的 聖 典 ,不綸怎

麼 說 ,恶 怕 普 推 基 督 教 的 《聖 經 》 了。捸 説 基 督 教 的 { 聖 經 》,在 全

世 界二千五百多種言齬裡,到 今天為止,大約被翻譯成一千雨百五

十 種 的 言 語 , 佔 了 半 數 , 光 是 昭 和 四 + 年 ,就 有 一 百 五 十 悃 國 家 的

四 百 十 七 種 言 語 或 方 言 的 《聖 經 》 在 流 通 , 而 + 八 種 語 言 的 翻 譯 本

是司空見檟的。

従 前 , 佛 教 也 從 百 般 困 難 中 他 印 度 傳 到 中 亞 ,當 然 , 經 典 也 被

那裡許多民族翻譯成他們的詰言,斶 於 續 一 點 ,可從蚯代探險家先

後 到 中 亞 發 掘 的 資 料 中 舂 出 來 。 在 諸 多 佛 經 裡 ,在 世 界 上 被 譯 成 最

多 國 語 言 ,也 捸 有 最 多 黷 杏 ,首 推 巴 利 文 《法 句 經 》。 光 是 英 、 曰文

本 ,就 有 過 七 、八 次 以 上 的 翻 課 ,此 外 也 被 譯 成 德 文 、法 文 、俄 文 、

義 大 利 文 和 其 他 多 國 湧 言 0 因 此 ,西 方 人 甚 至 杷 《法 句 經 》 看 作 闲

有佛經的代表了。

其 # ,《法 句 經 》只 是 小 乘 的 經 典 ,僅 僅 談 些 佛 教 入 門 的 淺 顯 教
I 佛典成立史

理 而 已 。祺 譯 本 也 有 四 種 《法 句 經 》,但 是 ,中 國 和 日 本 佛 教 都 以 大

乘為主體,早 在明治以前,兩國幾乎都沒有什麼人去研究和閲讀。

自 從 西 方 人 不 斷 讚 嘆 巴 利 文 《法 句 經 》 以 後 , 影 響 所 反 , 似 乎 也 帶

動日本佛教界,而出規愈來愈多讀者和解説書了。

儘 管 如 此 , 恨 在 佛 教 經 典 裡 , 大 乗 經 典 的 内 涵 和 教 理 遺 比 《法

句 經 》 更 高 深 ,而 且 種 類 又 多 , 外 國 的 翻 譯 反 而 罕 見 ,致 使 佛 教 的

真 髓 遲 遲 不 能 普 遍 流 通 ,真 是 遣 慽 。

姑 且 再 往 前 說 ,不 妨 眷 一 下 原 始 佛 教 時 代 的 經 典 語 言 。 釋 尊 起

初恐怕無意留下經典當作說法的資料或根據,只是靠弟子們自然地

記 惊 和 捜 集 , 才 成 就 鲆 多 經 典 。 那 麼 ,最 先 的 經 典 龉 言 是 用 什 麼 話

呢? 依 我 看 , 那 是 釋 骐 說 法 所 用 的 摩 伽 陀 話 。

今 天 ,在 印 度 語 的 經 典 中 5 被 看 作 佛 教 原 典 的 東 西 ,被 遺 留 最

多 是 錫 蘭 、緬 甸 、 泰 國 等 南 傅 佛 教 諸 地 普 遍 採 用 的 巴 利 文 經 典 。 如

果 侬 撻 南 傳 佛教的傅銃說法, 只有他們經典上的巴利語, 才是釋尊


當年使用的語言,而巴利語就叫做摩伽陀語或裉本語D 但苕依照近

代 的 學 術 研 究 味 看 , 那 種 觀 點 是 不 對 的 ,縱 使 釋 尊 所 說 的 摩 伽 陀 話
遢 有 苕 干 痕 跡 和 影 響 , 其 實 ,從 語 言 形 式 的 特 徵 來 看 , 巴 利 語 跟 摩

伽陀齬並不一様。

印度的語言狀況

印 度語言有雨種最重要的系統一一印度雅利安諸語,和原住民

的特拍威達語,這也是形成印度文化的主流。 其中,傳承佛經的印

瘡話都是雅利安系的語言。

所 謂 雅 刺 安 系 的 印 度 話 ,在 整 個 印 度 這 樣 遼 闊 的 地 方 , 三 、 四
第 二 章 經 典 的 語 t 與•文字I

千 年 的 悠 久 歲 月 裡 ,也 呈 現 各 種 發 展 和 分 化 ,理 顧 今 天 的 印 度 , 凡

M 這 支 系 統 的 語 言 ,包 括 東 西 的 希 特 語 、 巴 幹 爾 語 、 比 哈 魯 語 、瑪
拉 特 語 和 旁 逋 普 語 等 , 大 醴 上 分 成 + 幾 種 ,如 果 要 細 分 , 則 會 多 達

數百種方言。

今 天 ,印度有+ 四種公用齬亩。 就好比在一楝巨大的住宅裡,

有 一 大 群 出 身 不 同 地 方 的 偁 傭 與 家 M, 因為 他 們 都 講 自 3 的 齬 言 ,

所 以 在 同 一 楝 屋 霣 下 魷 會 聽 到 + 幾 種 諾 言 的 « 音 。 由 此 可 見 , 印度

的語言多麽複雜, 即使現在沒那麽複雑,殊不知古印度時代卻有各

種方言和語言在流行。

今試 舉 一 個 例 子 來 說 ,印 度 自 古 以来便有戯劇存在, 而劇中人

物 會 依 棟 自 B 的 地 位 和 職業來使用不同的語言。像 國 王 、 大臣和僧

侶 等 都 會 用 最 高 級 、 又 符 合 文 法 的 梵 語 交 談 ; 王 妃 、公 主 、 e 姑 以

反高鈒的風塵女人,也會使用優雅的休蘭塞那語;還有商人和技工

等 老 百 姓 , 習 價 用 摩 伽 陀 語 ; 至 於 盗 賊 和 惡 漢 等 人 用 比 夏 賈 諾 (晚

鬼 語 ):好 像 甜 蜜 情 歌 之 類 的 抒 情 詩 ,似 乎 規 定 用 稅 耳 的 瑪 哈 拉休特

拉 語 。 因 此 , 覼 賞 印 度 戯 劇 時 , 只 要 聽 到 那 些 人 物 的 銳 話 ,便徒判

知他們的地位、 身分與瞄業了。

上 速 五 種戯剷語言,原是淵源於印度各個地方的語言。釋尊畤

代 的 語 言 , 雖 遠 比 這 些 戲 劇 的 闲 語 更 古 老 ,伹 當 時 也 已 經 存 在 各 種

不同地方的龉言了,因為那些龉言都含有當地的特色。

關 於 這 一 點 ,我 們 只 要 目 睹 那 些 比 釋 尊 晩 兩 百 年 左 右 的 阿 脔 王

法 勅 文 便 知 分 曉 。原 來 ,阿 育 王 在 印 度 各 地 和 國 外 發 布 許 多 法 勅 文 ,

將 它 嵌 刻 在 大 岩 石 和 石 柱 上 , 今 天 發 規 不 少 煊 些 古 老 的 資 料 。 曾在

七 、 八 個 地 方 發 現 法 勅 文 裡 , 以 同 様 丈 童 表 示 十 三 章 法 勅 ,那 些 語
4 4 丨 佛典成立史

言也是各地方都不相同。

有 些 法 勅 文 出 現 於 印 度 境 内 , 在 地 區 上 也 能 細 分 成 四 或 五 1固

群 ,而在同一地方使用相同語言。 也許那些就是當時各地民眾的公

用 語 言 了 。 法 勅 女 的 五 個 地 區 語 亩 , 成 為 後 代 的 五 種 戲 劇 餹 言 ,再

往 後 演 變 ,便 成 了 阿 帕 曾 朗 夏 地 方 的 諸 種 語 言 , 它 也 展 関 成 為 近 代

印度雅利安的鲒語。

釋尊的說法用語

但 是 ,釋 尊 說 法 的 語 言 , 好 像 是 恆 河 中 游 所 説 的 公 用 語 言 , 因
為 釋 尊 在 那 一 帶 活 動 最 頻 繁 。 因 為 那 個 地 逼 在 後 代 叫 做 摩 伽 陀 ,那

裡的語言便叫摩伽陀語。 由於阿育王的法勅文在那一帶保存不少,

所以,我們大邇上可以推測釋尊用的摩伽陀話是怎麽個情形。

在 釋 肆 時 代 ,正統婆羅門教的聖典叫畎陀,它 用 畎陀語傳播,

而狀陀語卻成了梵文的起源。 吠陀語與梵語都是一種僑雅語言,也

是 符 合 文 法 的 高 級 語 言 。畎 陀 聖 典 只 流 通 在 上 盾 的 知 雄 階 級 ,反 之 ,

下 ®的 奴 隸 階 级 一 祐 子 也 休 想 有 機 會 說 和 聽 , 塙 是 印 度 自 古 至 今 的

老習慣。
但依釋尊看來,為了要向各個階盾平等與癀泛地宣掲自己的教

理 ,筈惱的下層階級才是更應該救濟的對象,希望再低劣的階级都

缝播得自己的教理,由此才用當地民眾的日常用語— 摩伽陀語,

來説明佛教的教法。 由此可見佛教所以大眾化和普遍化的理由了。

凡 是 薄 聞 佛 的 教理, 不 論 地 位 多 麽 岽 高 的 國 王 、 大 臣 或 婆 羅 門 , 也

都 能 信 受 佛 教 。 此 外 , 遽 以 往 不 可 能 得 救 的 賄 民 , 所 有 宗教 都 救 不

了 他 們 , 現 在 只 要 聽 信 佛 的 教 義 ,也 都 隹 皈 依 佛 教 了 。
第二章經典的緒言與 文 字 I

原 則 上 ,佛 的 教 理 都 用 深 入 淺 出 , 人 人 易 懂 的 日 常 用 語 。 好 像

亞美和特庫拉兄弟, 出身离貴的婆羅門家庭,教養極佳,一聽到佛

的教 理 , 不 禁 法 喜 充 渴 , 立 刻 出家去 當 比 丘 ,但 是 , 他 們 央 求 釋 尊
說 ,埴 樣 殊 勝 的 教 理 , 用 不 合 文 法 的 大 眾 語 言 來 解 銳 ,未 免 會 傷 害

佛 教 的 尊 嚴 , 以 後 不 如 倣 效 婆 鼷 門 教 的 聖 典 , 採 用 格 綢 較 髙 , 又符

合文法的畎陀語來說明比較妥當。

不料,慈悲的釋尊念念不忘救度天下眾生,聽到遣雨名比丘的

央求, 立刻呵斥他們豈有此理,若用明陀語來解釋佛教,將會受到

相 當 的 處 罰 , 同 時 ,嚴 格 規 定 所 有 比 丘 都 要 撇 底 用 大 眾 化 、 通 俗 化

的語言說明教理。

這 一 來 , 佛 教 遍 布 印 度 各 地 ,佛 經 也 都 採 用 當 地 大 眾 化 的 語 言

了。 誡 如 上 述 ,從釋尊在坦時彳疾起, 就 有 些 弟 子 們 從 遠 地 跑 來 出 家

修 行 ,直到開悟後才坻鄉,之後也在當地一輩子宏揭佛教,詰如此

類的人為數不少。

例如說法第一的富榷那, 曾在印度西海岸宏法,也收了許多弟

子 ,遛 有 廣 說 第 一 的 摩 訶 迦 旃 砥 , 也 以 西 印 度 的 阴 槃 提 國 首 都 偏 鳩

尼 為 中 心 ,在 西 部 宣 掃 佛 陀 的 教理。因 此 ,佛 M 後 , 西印 度 成 為 佛

教 的 一 大 中 心 ,佛 法 似 乎 非 常 興 旺 。 例 如 桑 吉 和 帕 魯 夫 特 等 地 的 巨

塔 、 阿 姜 特 和 埃 洛 拉 的 洞 窟 寺 廟 等 ,都 保 存 不 少 悠 久 的 佛 教 古 跡 ,

堳有埴些方面的故事。 不消說,那些地方的佛經也採闲常地的大眾

化語言了。

諸部派的經典語言

釋尊八十歳 入 诚 時 ,_ 伽陀國的王舍城郊外有五百位傑出的阴
4 6 丨佛典成立史

羅 漢 ,召 開 第 一 回 結 集 (佛 經 編 輯 會 鳝 ) ,依 我 看 ,當 時 的 經 典 應 該

是 用 摩 伽 陀 語 才 對 。 佛M後 ,佛 教 逐 漸 傅 播 各 地 , 由於阿育王皈依

佛 教 , 並 在 他 的 大 力 協 助 下 ,佛 教 才 擴 展 到 印 度 以 外 的 世 界 各 地 。

由 於 佛 教 逐 漸 傳 播 ,經 典 也 開 始 由 摩 伽 陀 語 轉 變 為 各 地 方 的 大

眾 化 語 言 。 佛 教 教 團 從 阿 育 王 前 後 開 始 分 裂 ,不 久 開 展 為 十 八 部 ,

甚 至 二 + 部 的 部 派 佛 教 。 部 派 的 差 異 ,起 因 於 他 們 對 經 典 、 戒律的

理 解 反解釋不同,有 些 地方很遼闊,彼此連絡不便,旦因經典都用

當 地 的 大眾化語言,這 一 来 ,當然每一部派的經典與語言也有差異

了。

在部M 佛教的經典裡,現存者僅有三、四種部派,他們的語言
也各不相同。

二、 巴利語經典

西方人研究巴利語文

上 画 提 到 印 度 語 寫 的 佛 經 裡 ,首 推 錫 籣 、 緬 甸 和 泰 國 等 南 俦 佛

教 的 巴 利 語 經 典 留 下 最 多 。在 印 度 ,小 乘 佛 教 有 + 八 部 到 二 + 部的

部 派 , 大 乘 佛 教 也 有 許 多 學 派 , 而 在 這 些 大 小 乗 裡 ,各 自 信 奉 的 經

典沒有留下一部,完整的經典僅有上座部的南傅佛教而巳。

原 來 ,在 阿 育 王 時 代 , 他 的 長 子 瑪 希 達 出 家 為 僧 , 因 為他以一

位傳道使音的身分,率領教團到錫餺。阿育王曾經派通傳道師到印

度 國 内 外 九 個 地 方 去 , 從 那 以 後 ,佛 教 才 正 式 傳 入 錫 藺 ,但 也 經 過

兩 千 雨 百 多 年 了。 接 著 ,又批 鴒 蘭 傳 到緬甸 、 泰 國 、商 棉 、 寮 國 等
第 二 幸 經 典 的 語 言 與 文 字 I 47

中 南 半 鷗 地 區 ,直 到 今 天 ,當 地 的 佛 教 徒 仍 很 虚 誠 , 經 典 也 沿 鶬 巴

利文與印度語文,少銳有兩千年以上的傅承。 若從中國與□本的佛

教 觀 點 來 銳 , 那 些 不 過 是 小 乘 佛 教 _ 了 , 如 果 在 明 治 以 前 , 曰 本佛

教徒很輕裼小乗佛教,到了明治時代, 曰本大量吸收西方知識, 由

於 西 方 人 熱 衷 研 究 巴 利 文 的 佛 教 ,致 使 這 悃 風 氣 也 傳 進 日 本 了 。

徙 + 五 世 紀 以 來 ,西 方 人 開 始 進 出 東 方 ,似 乎 也 接 觸 印 度 與 錫

蔺 , 不 久 ,英 國 人 和 法 國 人 大 約 從 一 百 五 十 年 前 開 始 , 就 逐 渐 注 意

到南方地區很興旺的上座部佛教了。 他們研究佛教的動禰,主要是

—群 基 督 教 的 傳 教 士 , 為 了 要 來 煊 裡 宣 掲 基 齊 福 音 , 企 圖 論 證 佛 教

是 多 麽 低 级 與 野 蠻 的 宗 教 才 闋 始 研 究 佛 教 。 總 之 ,他 們 的 目 的 是 想

消滅佛教,才調査佛教經典的出處與內涵。 不料,西方人對研究學

問 的 好 奇 心 禰 強 ,很 快 就 對 巴 利 文 的 研 弈 產 生 興 趣 , 有些 人 甚 至也

對 佛 教的教理、歴史關楝,以反巴利藷經典做學術性探討了。

在 英 國 、 法 國 ,铕 國 和 丹 麥 等 地 , 都 競 相 到 南 傅 佛 敎 地 方 搜 集

巴 利 文 經 典 的 #本 。 一 八 一 五 年 ,錫 餺 成 為 英 國 殖 民 地 , 為了統治

上 的 需 要 ,也 大 力 研 究 巴 利 齬 文 。 一 八 二 四 年 , 一 群 荚 國 傅 教 士 在

當 地 出 版 了 奥 齬 寫 的 巴 利 文 文 法 與 辭 典 。 一 八 二 六 年 ,一 位 祛國的

年 輕 學 音 畢 魯 奴 夫 , 和 當 時 正 在 法 國 留 學 的 挪 威 箱 拉 塞 雨 人 , 共同

發 表 〈關 於 巴 利 語 的 論 文 〉。雖 然 ,當 畤 的 歜 洲 入 埋 巴 利 語 文 遺 個 名

詞 都 不 太 懂 ,但 是 煊 篇 卓 越 的 論 文 似 乎 在 學 術 界 引 起 極 大 的 欝 搣 。

之 後 , 不論在錫蔺威歐洲,也都逐漸掀起巴利語文和佛教方面的研

究了,具醴的成果有一八五五年的丹麥學者_ 斯貝爾出版的巴利語

《法 句 經 》。

嫿位年輕學者曾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圖書館服務,而那座圖害
4 8 丨佛典成立史

館 裡 擁 有 不 少 前 人 留 下 的 巴 利 語 的 抄 本 ◊ 其 中 有 本 經 典 叫 《本 生

談 》,華 斯 貝 爾 有 意 研 究 這 樣豐 富 的 故 事 ,才 去 接 觸 巴 利 語 女 。最 先

出 版 的 研 究 成 果 ,就 是 上 述 巴 利 語 《法 句 經 》
。它 在 巴 利 文 原 文 上 面

加 上 拉 丁 語 翻 譯 ,經 過 嚴 格 偵 窖 的 校 訂 ,箅 是 非 常 卓 越 的 學 術 蒈 作 。

後 來 , 他 也 花 了 巨 大 心 血 研 究 《本 生 燄 》 的 巴 利 文 原 本 , 費時
二+ 多年才出版六大冊的作品。

從 一 八 七 ◦ 年 代 末 期 開 始 , 不 僅 丹 麥 有 巴 利 文 原 本 ,連 德 國 、

荚 _ 等 地 也 都 似 乎 有 巴 利 文 原 本 的 出 版 。 一 八 八 二 年 以 後 ,倫 敦 巴

利 聖 典 協 會 得 到 全 球 學 者 的 協 助 和 合 作 ,很 有 組 織 地 出 版 所 有 巴 利

文 聖典。 直 到 今 天 , 那 些 出 版 的 巴利 原 典 多 達 一 百 五 + 冊 ,並 有 不

少 詳 盡 的 巴 利 文 辭 典 ,以 反 佛 經 翻 譯 品 等 。

幸 虧 有 逍 - ■群西方學者的通力合作, 才 能 _ 巴 利 語 女 及 巴 利 文

佛教的研究在全球各地輕易地閧展出来。

日本對巴利佛教的研究

日本佛教辑深受上述西方人研究學問的影響,從明治以後,似
乎也間始研究巴利語文和巴利佛教了。
接 普 ,巴利文經典與漢蟫經典的比較研究,由於西方人不懂澳
女,反而仰賴曰本佛學者的功勞。規 在 ,巴 利 語 《阿含經》中所謂
幾午部經典,毎一部相當於癀譚的那些部分都完全調查清楚,嫿様
—來,經典的正確意義才會更明確,更清楚。
由此可知,在明治以前,一直被看作小乘,也不曾被人注意的
《阿含 經 》终於暍光了。《阿含經》是小乘部派佛教的傅承,雖然有
些部分失去真寶的教義,或者被扭曲誤解,但其間仍然保存釋尊的
第二章經典的語言與文字I

言 行 ;後來洧變為大乘而孕育出的卓越教理, 它的源泉也幾乎可從

《阿 含 經 》 中 看 出 端 悦 。

因此,若想研弈和正確理解大乗佛教,就一定要弄僅它的源宗

— 原 始 佛 教 舆 根本佛 教 , 而 曰 本佛 學 铒 通 常 都 肯 定 逭 穐 論 點 。 反

之 , 若 不 馑 原 始 佛 教 與 根 本 佛 教 ,就 不 易 研 究 大 乘 佛 教 。

依捸這一點,可知巴利文的經典研究無疑扮浦幾項重大的功

能 : 第 一 ,譲 世 人 能 正 確 了 解 佛 教 的 起 點 為 原 始 佛 教 和 根 本 佛 教 ;

第 二 , 大 乘 佛 教 諸 宗 派 全 都 淵 源 於 同 一 來 源 ,那 就 是 原 始 佛 教 和 根

本 佛 教 ,所 以 , 日 本 的 佛 教 諳 京 喆 派 不 要 再 像 昔 日 那 般 爭 吵 不 休 ,

反 之 ,彼 此 要 和 諸 才 好 ; 第 三 , 日 本 的 大 乘 佛 教 別 再 輕 視 南 馎 佛 教

為 小 乘 , 彼 此 都 以 釋 尊 為 教 祖 ,那 是 世 界 的 佛 教 ,理 應 互 相 合 作 。

關 於 巴 利 文 經 典 , 除 丫 倫 敦 有 羅 馬 宇 的 贳 課 出 版 ,很 容 易 買 得

到 以 外 ,遢有鋦蘭、 泰國、緬甸等地也以該國文宇出版不少巴利原

典 。有 些 人 不 僅 巴 利 文 和 英 文 耆 ,幸 好 《南 傳 大 藏 經 》亦 有 曰 文 版 ,

所 以 , 不 難 了 解 巴 利 語 《阿 含 經 》 的 内 容 才 對 。

《南 傳 人 藏 經 》 可 說 是 高 楠 順 攻 郎 (西 元 一 八 六 六 ^-一 九 四 五

年) 的 功 勞 , 因 為 他 首 先 介 紹 巴 利 佛 教 、 近 代 西 方 佛 學 的 研 究 狀 況

和 印 度 哲 學 到 曰 本 ,功 不 可 沒 。 為 了 他 設 立 的 r 高 楠 博 士 功 績 紀 念

會 」,不 僅 翻 繹 經 典 ,也 把 律 藏 、論 藏 反 其 他 重 要 的 巴 利 聖 典 統 統 譯

成日本女。 從昭和+ 年四月起到十六年一目的六年裡,總共譯出六

十 五 卷 七 十 冊 ,由四+ 餘也日本佛學 者 分 別 翻 譯 ,之 後 順 利 出 版 ,

嬙些對於日本人研究巴利佛教有極大的方便。
5 0 丨佛典成立史

巴利語文的研究

所 圈 巴 利 語 , 在 印 ®並 非 一 種 語 言 學 的 名 詞 ,在 語 言 學 方 面 ,

可以俗稱為中期印度雅利安語的一種。 用中期印度雅利安語寫的文

獻 中 ,以巴利語文獻留傳最多。 其 次 ,則以賨那教聖典的文獻留下

最 多 ; 它 不 姑 稱 為 半 摩 伽 陀 語 ,很 接 近 B 利 語 。

會那教跟佛教起於相同時期和地域,它的興旺程度僅次於佛

教 ,並 有 不 少 内 容 類 似 佛 教 ;起 初 , 西 方 人 還 以 為 畲 那 教 跟 佛 教 是

同一M ,因為雙方的聖典内容和用龉都有不少類似。 怛若進一步研

究 ,才會發現兩舎是不同宗教。 因為眚那教沒有三袪印的說法,所

以 在 本 !!上 跟 佛 教 完 全 不 一 様 。

而 今 啬 那 教 仍 然 在 印 度 本 土 一 脈 相 傅 , 細 水 長 流 ,捕 說 约 有 一

百 五 + 萬 虔 馘 的 信 徒 。 他 們 以 孟 買 為 中 心 , 分 布 在 西 印 度 一 帶 ,吸

收 不 少 商 人 階 级 ,掩 有 氆 固 的 地 盤 。

巴 利 語 的 成 立 比 耆 那 教 的 半 摩 伽 陀 語 更 悠 久 ,而 且 比 半 曄伽陀

語保留更多俗語。

在 目 前 著 名 的 研 究 資 料 裡 , 除 了 最 古 老 的 巴 利 語 ,和 大 乘 經 典

所 用 的 佛 教 梵 語 以 外 , 巴 利 語 無 疑 最 接 近 正 規 梵 語 。在 巴 利 語 裡 ,

沒 有 正 規 梵 語 (古 典 梵 語 ),好 像 只 有 狀 陀 語 那 種 古 老 的 語 形 而 已 。

巴利語的來源很悠久,它的經典也是古老的故事内容。

若 站 在 語 言 學 的 立 場 上 看 ,上 述 巴 利 語 崗 於 西 印 度 大 眾 語 —

比賣賈語之一,它也恐柏跟阿育王的兒子瑪希達把巴利佛教傅到銲

蘭有關係。

當 阴 育 王 是 一 位 年 輕 太 子 的 時 候 ,曾 到 印 度 西 部 的 腓 基 M 就 任
第 二 章 經 典 的 語 言 與 文 字 丨 51

總 督 , 踉 當 地 一 家 富 豪 的 姑 诚 生 下 瑀 希 逹 ^阿 育 王 當 國 王 時 ,便 返

回 首 都 華 氐 域 , 而 留 下 瑪 希 逯 和 他 的 母 親 在 西 印 度 ,後 來 他 也 在 那

裡 長 大 。 因 此 ,他 的 母 語 是 比 夏 贾 齬 ,而 他 俦 到 錫 蘭 的 佛 教 亦 是 以

® 印 度 為 中 心 的 上 座 部 佛 教 , 那 一 帶 的 上 座 部 佛 教 非 常 輿 ®。

一 個 有 趣 的 問 題 是 , 到 底 上 座 部 佛 經 的 用 語 從 幾 時 開 始 , 或它

怎 會 被 人 稱 為 巴 利 饀 呢 ? 巴 利 即 是 聖 典 的 意 思 。®在 原 始 經 典 裡 卻

找不到巴利這個名飼。 後 來 ,在錫蘭出現的經典註解裡,才把經律

論 等 三 藏 聖 典 叫 做 巴 利 。總 之 ,巴 利 語 就 是 「聖 典 語 」。伹 在 蛀 釋 裡

沒 有 巴 利 語 一 飼 ,卻 叫 做 摩伽陀

那 麼 , 幾 時 開 始 才 有 「巴 利 語 」 一 飼 昵 ? 詳 情 不 太 清 楚 。 很 可

能 從 十 坦 紀 以 後 ,上 座 部 佛 教 從 鋦 蘭 傅 到 緬 甸 、 泰國等 地 ,當這些

國 與 國 之 間 來 往 熱 絡 , 為 了 灌 通 意 思 才 用 遣 穐 語 言 ,所 謂 聖 典 語 的

巴利語也許就煊樣開始了。

錫 蘭人用印度雅利安語系的錫蘭語,缅甸入說西藏語系的缅甸

話,泰國人郤銳中國語系的泰國語,而煊些國家的比丘們都屑於不

同 語 系 , 通 訊 或 交 談 時 ,與 其 說 出 自 己 國 家 的 齬 言 , 不 如 採 用 兵 同

信 仰 的 經 典 語 言 ,也就是用巴利語比較方便。

由 此 可 見 , 巴 利 語 文 可 作 文 畲 通 訊 或 會 話 之 用 , 他 們 稱 它 (巴

利 語 )為 「聖 典 語 」。而 今 燋 些 地 區 的 僧 侶 們 都 可 犇 巴 利 語 自 由 交 談 ,

也 能 藉 此 跟 別 國 比 丘 們 打 交 道 了 。 因 此 ,他 們 之 間 甚 至 也 出 現 新 造

的 巴 利 語 名 詞 ,例 如 香 煙 、 火 車 、 汽 車 、 飛 機 等 ,都 是 古 老 巴 利 語

裡沒有的字彙。

在 + 四 世 紀 以 巴 利 語 窖 寫 的 歷 史 記 事 { 小 史 》 一 害 中 , 推 述了

巴 利 語 《本 生 經 》 被 翻 繹 為 鋦 閫 語 的 過 程 ,遒 可 能 是 「巴 利 語 」 第
丨佛典成立史

— 汝 出 現 在 文 字 紀 錄 中 ;由 此 也 可 知 在 + 四 世 紀 時 ,「巴 利 語 」的名

稱 已ま為一般人使用了。 而西方人於+ 六 世 紀 到 來 後 ,或許從佛教

徒 那 裡 聽 聞 南 方 佛 教 聖 典 的 語 言 是 巴 利 語 , 於 是 便 將 「巴 利 語 」 的

名稱傅回西方去了。

三、《阿含經》

怫 教 的 「法」 與 「律」

一 般 人 以 為 釋 尊 以 佛 陀 的 身 分 活 躍 了 四 十 五 年 ,其 間 所 說 的 教

理 不 外 「法 」 與 「律 」。 所 餹 「法 」,就 是 佛 說 的 教 法 , 後 來 歸 纳 成

《阿 含 經 》
。 所 以 ,「法 」 即 是 佛 說 的 經 典 。 其 次 燄 到 「律 」,那 是 佛

陀制定的規則一 有 關 佛 教 出家教围的生活規定,它後來歸纳成律
藏 。 律 中 多 少 含 有 佛 的 說 法 , 因 為 在 經 典 中 也 有 ,所 以 , 釋 尊 的 銳

法 以 經 典 形 式 出 現 者 ,主 要 放 在 《阿 含 經 》裡 面 。然 而 ,現 存 的 《阿

含 經 》倒 不 一 定 把 佛 的 説 法 原 障 本 本 地 傳 承 下 來 。

佛 的 教 理 是 佛 滅 後 三 〇 〇 〜 四 〇 0 年 間 , 口 耳 相 傳 下 來 ,而 不

是以經典方式鲁寫。 因為全都依靠記檍傳承下來,所 以 ,其間難免

在 有 意 無 意 之 間 , 發 生 若 干 變 化 。 誠 如 前 述 ,佛 陀 用 古 代 的 摩 伽 呢

語 , 也 就 是 用 恆 河 中 游 的 民 眾 曰 常 用 語 來 說 法 ,伯 是 當 佛 教 擴 張 到

整 個 印 度 地 m 時 , 經 典 也 跟 箸 _變 為 各 個 不 同 地 區 的 民 眾 齬 言 了 。

經 典 的 傅 承 與 語 言 的 變 化

由 此 可 見 ,摩 伽 陀 語 轉 化 為 其 他 地 m 的 語 言 時 , 它 的 語 形 和 語
第 二 聿 經 典 的 語 言 與 文 字 I 53

義 等 ,也跟原來的形式意思有若干不同了。 還有語句的省略與增加

也 是 ,例 如 巴 利 語 本 來 很 接 近 根 源 ,傳 達 本 來 的 形 態 , 但 是 , 當它

轉 化 為 其 他 俗 話 和 梵 語 時 ,難 免 使 語 形 起 了 變 化 , 語 義 有 了 不 同 ,

以致失去原來的形態。諸 如 此 事 , 多得不潘枚舉。

再 舉 例 來 說 , 雖 然 相 同 名 稱 的 經 典 來 自 同 一 個 泉 源 ,但 闲 各 地

不 同 的 印 度 話 傳 承 下 來 ,致 使 漢 譯 佛 經 也 出 規 三 、 四 蒱 不 囘 版 本 。

若 將 它 們 跟 巴 利 文 經 典 一 比 較 ,便 發 現 有 極 類 似 、 若 干 不 同 ,和 差

別 甚 大 等 情 形 ,而 且 經 典 長 短 也 有 各 式 各 樣 , 不 盡 相 同 。 它本來是

—種 銳 法 , 由 於 不 同 的 地 區 語 言 和 時 代 傳 承 的 緣 故 , 才 會 逐 漸 產 生

逭些變化。

印度緒語與彿教經典

凡用各種印度語傳承的佛經, 那種語言全是印度雅利安語,而

不 是 南 印 度 的 塔 米 魯 語 (德 朗 特 語 ) 系 統 的 佛 經 。

印度雅利安語的系統形成印度文化的主流,廣義上叫做印欧語

族 , B 於 印 度 語 、 伊 朗 語 、 歐 洲 諸 種 語 言 (希 臞 語 、 拉 丁 語 、 格 爾

曼 語 、斯 拉 夫 語 等 ) 的 語 言 學 同 類 語 。

印 度 雅 利 安 語 的 源 泉 ,乃 是 正 統 派 婆 羅 門 教 聖 典 的 吠 陀 ,和 《奥

義 畲 》上 所 用 的 梵 文 。 古 代 的 叫 做 畎 陀 語 , 中 期 整 理 出 來 的 叫 做 古

典梵文,而這個時代印度各地的大眾語言叫做俗語。 印度話的佛經

語言屬於廣義的俗語。

埴 種 俗 語在印度也因地區不同而產生不同, 大體上看,印度可

以 分 成 東 西 南 北 和 中 央 等 五 悃 區 域 。 自 古 以 来 ,所 辋 四 天 竺 或 五 天

竺 ,也 正 是 指 這 四 、五 個 區 域 。唐 初 玄 奘 三 藏 所 寫 的 《大 唐 西 域 記 》,
I 佛典成立史

鲜述自己旅行了整個印度地方。其 貪 ,那些地方也不姑分為北印度、
中印度、東印度、南印度和西印度。其 間 ,北 印 磨 (印度西北部,
和今天巴基斯坦)才是正統婆羅門教的發源地,也是梵語的源泉地0
它傳到各地之後,才 成 為 地 方 性 俗 ®。地方性諾言代表—
— 北部用
梵語,中部用休蘭塞那語,西部用比更賈語,東部用摩伽陀藷,而

南部人說瑪咍拉休特拉語(
俗語的代表)。
佛教在印度各地展開之際,產生所調 + 八部派,意謂部派十分
繁雜。遣時候,各部派都傳承自己獨有的經和俥等佛經,而煊些佛
經 饀 言 也 轉 變 為 各 個 不 同 地 方 的 俗 話 (一般民眾藷言) 了。
如侬照西藏的傅承,一般人認為小乘邮派佛教在十八部中,最
具代表性的四 M 是說一切有部、正量部、上座部和大眾部,而它們
都用不同的印度語傳承三藏聖典。那就是印度西北部盛行的銳一切
有部用梵語,起於中印度的正量郎用阿帕普朗 g語 (意謂休蘭塞那
語可以代表阿帕普朗賈語),南 印 度 的 大 眾 部 用 俗 語 (
意調瑪始拉休
特拉語可以代表俗語)來傳承三藏經典的意思。塬有南印度的大眾

部 也 用 俗 語 署 作 《般若經》哩!

現存的印度語彿經

在 今 天 碩 果 僅 存 的 印 度 語 言 的 佛 經 裡 ,有 關 大 眾 部 (
說出世
部)、說一切有部,和大乘佛教方面的文獻,全都是梵文和佛教梵文
(俗語化的梵文)。所謂俗語,就是巴利語文和肯達拉語文等文献。
巴利語就是錫蘭,缅 甸 和 泰 圃 等 南 俾 佛 教 (
上座部)的聖典語言。
誠如前述,上座部本來盛行於西印度,他們所用的經典語言,就是

當地人曰常生栝的語言一 比夏賈齬。從語言學上説, 巴利語是比


第 二 章 绶 典 的 語 言 與 文 字 丨 55

霣買語的一種,一般人以為西藏的傳承上,上座部所以能用比夏賈
語來傅承聖典,就是因為有巴利語文的緣故。
在現存印度語的佛敎文獻裡,巴利語文獻為數最多,不僅三藏

聖典而已,甚至有這方面的註釋書、重複蛀解、雙重註解,和其他
史書、詩書和文法書等,應有盡有,純粹的傳承了下來。 雖然,梵

文和佛教梵語的文獻也有相當多的數量,但也有不少殘缺,而不能
像 E 利頡文那樣完備和騖富。
除了巴利語以外,遢有印度俗語的佛教文獻將會在'卜面介绍,
例 如 肯達拍 龉的《法句經》,和最近用接近巴利語中的佛教梵語所寫
的 《法句經》等 ,可惜數量都很有限。

現 存 的 《阿含經》

至 於 傳 承原始佛教方靣的《阿含 經 》,今天頃果僅存者,當以巴
利語與癯譯的資料為主。在梵語與藏語譯本中,雖然也有若干屬於

《阿含經》的内容,然而也只是部分性質。 巴 利 語 文 與 漢 譯 的 《阿

含锊》,計 有 五 部 (五 《阿 含 》
)和 四 《阿含》,情狀如下,諸位不妨
多加参考。

^\, 巴 利 五 部 (上座部) 漢 譯 四 《門含》 1 所屬部派


一卜長部》 丨三®經 《長珂佘》 |^三〇經 j(法故部)
二 《中部》 丨一五二經 《中阿含》 1ニニニ綬 .(舊說一切有部)
三 o目應部》 五六相應 《雜 會 》 1—三六二經 (斩說--切有部)
抑'(螬支部 >
1一法乃至一一法 《增一 H含》 一 法 乃 至 一 一 法 (不8片、 大乘的)
五1《小部》 : 一五篇 (雜藏) !
丨佛典成立史

上 座 部 的 巴 利 五 部 完 全 齊 愒 ,谨 譯 的 四 《阿 含 》 則 不 是 單 一 部

派 的 東 西 , 而 是 毎 一 《阿 含 》 團 於 各 個 不 同 的 部 派 , 四 《阿 含 》 不

坶是偶然譯出的存在而B 。 其間也看不出像巴利五部那樣相互關係

的 連 繫 。 還 有 現 存 的 灌 譯 《雜 阿 含 經 》 五 + 卷 , 不 是 原 原 本 本 澳 譁

出 來 的 内 容 , 而 是 繹 出 後 的 卷 數 順 序 很 漼 亂 ,其 中 有 二 卷 遺 失 , 只

好 補 充 《阿 含 》 以 外 的 其 他 經 典 , 完 全 不 像 巴 利 《相 應 部 》 那 樣 组

織完整。

熠 有 五 十 一 卷 《增 一 阿 含 經 》 含 有 很 多 大 乘 思 想 ;每 卷 經 典 也

不 乏 跟 巴 利 《增 支 部 》 不 隹 對 應 的 内 容 。 舉 凡 其 他 《阿 含 經 》 看 不

到 的 榷 數 經 的 組 合 ,還 是 好 像 出 自 巴 利 《增 支 部 》 註 釋 書 的 釋 尊 和

徒眾的故事, 或是譬喻與本生等過去世的故事、製作佛像的故事,

或 預 言 佛 滅 後 有 關 佛 教 狀 態 的 經 典 等 , 包 括 不 少 後 代 所 成 *的 經

典 ,根 本 讓 人 無 法 推 定 它 所 隸 W 的 部 派 。
在 漢 譯 裡 , 除 了 上 表 列 出 的 《阿 含 經 } 以 外 , 尚 有 小 集 録 性 質

的 《別 譯 雜 阿 含 經 》+ 六 卷 (三 百 六 十 四 經 ) ,又 有 由 二 + 七 經 組 成

的 《一 卷 雜 阿 含 經 》,和 由 四 十 七 經 組 成 的 {七 處 三 観 經 》等 ,還 有

跟 四 《阿 含 》 的 每 一 部 經 相 對 應 的 單 獨 經 也 有 一 百 數 + 經 。

總 之 ,在 四 部 和 四 《阿 含 》裡 ,《長 部 》和 《長 阿 含 》捜 隼 了 大

約 三 + 部 比 較 長 的 經 典 。《中 部 》和 《中 阿 含 》聚 集 若 干 中 等 程 度 長

短 的 經 典 。 其 中 灌 譯 大 約 比 巴 利 多 出 七 + 經 ,這 七 + 經 多 半 在 《增

支部 > 裡 ,只 有 一 部 分 放 在 {長 部 》裡 面 。

其 次 是 《相 應 部 》和 《雜 阿 含 》,它 們 捜 集 佛 教 各 種 基 本 教 理 和

有 關 窗 踐 修 行 的 内 容 , 加 以 分 類 和 整 理 。 漢 譯 雖 然 缺 乏 组 織 ,伯在

巴 利 語 方 面 ,卻 將 全 體 分 成 五 種 之 後 加 以 細 分 , 成 為 五 六 相 應 , 在
第 二 章 經 典 的 語 言 與 文 字 丨 57

毎一相應(
部 類 ) 裡 , 同 類 經 典 捜 集 了 + 經、 二 + 經 、 五十經和一

百 經 ,最 多 收 纳 二 百 零 七 經 。 由 此 可 見 , 敘 述 佛 教 基 本 教 理 和 修 持

法等經典,為數極多,也加以分類歸纳,所 以 ,若要研究原始佛教
的中心思想,《相應部》是非常重要的資料。誠如上述,漢 譁 《雜阿
含 》有缺失,組織馮亂,但 在 内 容 上 有 很 多 可 以 跟 巴 利 《栢濂部》
的經典相互對應,因此,燋也是研究教理不可缺少的資料。

另外,转說在長、中 和 增 一 等 其 他 《阿 含 》裡 ,沒有燄到思想
信仰興教理實踐的問題,殊不知其間也有詳述教理與梅行方法、註

解和特殊教說等資料分敗在行列之間,全都很貴重。尤其,在 《長
部 》和 《長阿含》裡 ,有很多經典提到釋尊和佛教的卓越部分,因
此 ,有 人 說 《長部》是最威人,也最能表現佛教特微的東西。不過,

《相應部》和 《雜阿合》在基本資料的!
!纳收集方面掻有特色。
再 說 《蝤支部》和 《增一阿 含 》在佛陀的說法裡,搜集有關法
數的經典,從敘述一法的經典開始,一貪到二法、三法的敘述,循
序漸進,直到十一'法的敘逑,依據法數的順序,搜 集 了 不 少 (巴利
有二八九八經,漢譯有四七三經)經典。 誠如前述,漢 譯 《増一阿
含》雖然也有些古老層面跟巴利對應,彳目它含有不少大乘思想,以
反後代新成立的經典,所 以 ,從原始佛教的研究苜料來看,它也有
無法令人信賴的層面。

如果概括性地看待 煊 些 巴 利 和 漢 譯 的 四 部 和 四 《阿含》的話,
那麽,就 會 發 現 《長 部 》、《長阿含》跟 《相應部 》、《雜 阿 含》大體
上含有不少古老的盾面,而 《中部》、《中阿含》和 《增 支 部 》
、《增
一阿含》裡 ,就含有簡單經典的詳述與註釋,教理學說的整理之類
的新層經典。但 是 ,灌 譯 《增 一阿 含》的惰況钜掻端,應該可以看
58 I 佛典成立史

作例外。

以 上 介 紹 了 四 部 和 四 《阿 含 》,之 後 再 簡 略 地 看 一 下 巴 利 第 五 部

的 《小 部 經 》
。 《小 部 》 搜 集 了 + 五 篇 特 殊 的 經 , 而 那 些 經 無 法 被 歸

納 在 前 四 部 的 分 類 裡 面 。 其 中 包 括 詩 偈 的 集 鋳 , 遺 比 四 《阿 含 》 成

立 得 更 早 ,遺 包 括 四 《阿 含 》 中 的 詩 愒 , 和 同 時 代 成 立 的 偈 齬 。 例

如 《經 集 》、 《法 句 經 》、《自 銳 經 》パ 長 老 偈 》、《長 老 尼 偈 》和 《本

生 經 偈 》 等 。 其 中 《經 集 》 裡 有 所 謂 《義 品 》和 《彼 岸 道 品 》 等 詩

偈 集 ,早 在 釋 尊 在 怛 的 時 候 就 已 經 成 立 了 ,好 像 深 受 眾 比 丘 的 愛 誦 ,

所 以 , 也 在 《阿 含 經 》和 律 藏 等 經 典 中 引 用 它 的 名 稱 。 以 上 各 種 爵

偈 集 的 類 別 在 其 他 部 派 裡 ,好 像 也 被 搜 存 在 第 五 《阿 含 } , 和 《阿 含 》

以 外 的 《雑 阿 含 》這 播 部 類 的 聖 典 屮 ,不 遇 ,缺 乏 詳 細 的 具 體 紀 錄 。

總 之 ,在 四 《阿 含 》 以 外 的 古 老 詩 偈 集 所 以 能 俦 承 下 來 , 就如

同下面所要介紹的情形那様,從 鲒 部 派 的 印 度 語 《祛句經》大概知
道有五種類,上 述 《經集》裡 那 篇 《義品》的斷 H 也可以發現其他
部派的東西,威在大小乘的誥多文獻中,找出引用這些詩偈集名稱
的詩偈等,都能推知其中的情狀。

《小部經》+ 五篇,在上述詩偈集以外的資斛中,含有比四部
和 四 《阿含》更新,在 部 派 成 *以 後 ,曾於巴利佛教内所完成的東

西。這些都是各種修行故事,包 括 所 謂 《替喻經》—
— 佛弟子們的
前生故事,和 所 謂 的 《本生經》—
— 釋尊過去世的菩醢行:同時,

以 形 式 性 來 鲵 明 《阿含經》的文句,並給予明確的定義:遺用全體

性方式來整理 》 和組織經典所銳的教理,與修行法,而這些都是阿
昆達磨(
研究佛法性質的佛敦哲學) 的先驅性文獻。可 惜 ,這些早
B 銳離原始佛教,可以說傾向部派佛教的領域了。
第 二 聿 經 典 的 語 言 與 文 字 丨 59

逭瀹謂普,濱譯佛經裡可以看出不少 部 派 形 成 後 所 成 立 的 《餐
喻經》
、《本生經》的佛弟子,釋尊的現世與過去世的各種故事,以
反釋尊傳記方靣的佛傳文學等。這 些 是 《阿含經> 以外的東西,被

收 存 在 《大正藏經》中阿含部以下的本緣部裡面。依我看,逭是第
五 《阿含》性 質 的 《小部》(
雜邮)在 M 邮派裡,以雜藏的角色所展
閙出來的東西。
由 此 看 來 ,《阿 含 經 》是 以 佛 陀 的 說 法 為 骨 幹 ,被 搜 集 在 四 《阿

含 》威 五 部 裡 ,而 佛 陀 的 思 想 佶 仰 和 教 理 亩 谶 也 主 要 留 存 在 逭 部 《阿

含 經 》裡 。不 過 ,稱 傳 到 後 世 的 《阿 含 經 》,在 經 、律 、輪 等 三 藏 裡 ,

以 經 藏 的 島 分 ,一 宣 由 諸 部 派 獨 自 保 持 起 來 , 其 間 加 上 部 派 思 想 傳

承 下 來 ,而不是佛陀原來的說法内容,煊一點已經在上面提過了。

不 過 ,它 遺 保 有 基 本 的 佛 教 立 塌 ,倘 若 餘 掉 些 徽 的 部 派 色 彩 ,那 麽 ,

也不難看到佛教的正璀理論與寊跦。

在 中 國 和 曰 本 , 明 治 以 前 一 直 蔑 視 (阿 含 經 》 為 小 乘 ,對 於 真

正的佛教有害無益,致 使 被 佛教徒排除,不太被人誦讀或研宑。 其

霣在三藏裡能讓 人 稱 為小乘者,或名副其實為小乘吉,乃是佛滅後

成立的鰌部派的論M (哲 學 書 ), 而 它 可 以 說 把 佛 陀 的 銳 法 矮 小 化

了。 就 這 一 點 來 說 , 稱 《阿 含 經 》 為 小 乘 無 疑 是 不 對 的 , 而 應 該 叫

做根本佛教才對。在印度所以會發生大乘,乃是要除掉小乘對論藏

的 矮 小 化 , 希 望 恢 復 釋 尊 的 真 實 精 神 。 a 項 离 窗 精 神 的 飯 依 , 即是

大 乗 諸 人 所 期 待 , 也 是 《阿 含 經 》 的 佛 說 了 。 不 输 是 大 乘 般 若 的 空

思 想 , 或 菩 薩 波 羅 蜜 的 脩 持 法 , 它 們 的 源 泉 都 在 《阿 含 經 》 裡 。 只

有 掮 大 與 深 入 去 解 釋 《阿 含 》的 佛 說 ,才 能 成 立 大 乘 的 佛 銳 。所 以 ,

印 度 有 幾 位 大 乘 佛 教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祖 師 , 包 括 龍 樹 與 世 親 0 , * 5把
I 佛典成立史

《阿 含 》 的 經 銳 跟 大 乘 的 經 說 相 提 並 論 ,在 他 們 的 蒈 述 裡 經 常 杷 它

們當作權威典籍來引闲。

到 了明治時代, 由於深受西方人研贫佛教的影轚,才使曰本佛

學 者 開 始 锚 究 巴 利 佛 教 。他 們 再 三 比 較 巴 利 《阿 含 》與 灌 譯 《网 含 》,

精 南 《阿 含 經 》的 内 容 ,似 乎 看 出 佛 銳 的 本 來 面 貌 ,而 且 明 白 了 《阿

含 經 》 所 說 的 佛 教 基 本 立 場 ,跟 印 度 正 M 派 與 非 正 統 派 的 宗 教 和 哲

學所不同的佛教特質等;在 各 方 面開展之餘,讓我們進一步了解部

派佛教和大乘佛教。

《阿 含 經 》的 佛 說 所 以 能 夠 鮮 明 ,係 因為 完全具 備 巴 利 文的 《阿

含 經 》反 其 註 釋 害 籍 。南 傳 上 座 部 的 巴 利 《阿 含 》》比 現 存 的 其 他 部

M 《阿 含 》 都 退 要 古 老 , 陡 夠 忠 寊 地 傳 承 佛 陀 的 說 法 。

四、佛 陀 傳 輿 《法句經》

巴利語外的原始經典語

原 始 經 典 用 的 印 度 龉 , 現 在 除 了 上 述 巴 利 語 以 外 ,還 有 四 種 :

(一)是近乎鈍粹的梵 ffi; ㈡ 是 梵 語 性 的 俗 語 ; ㈢ 是 近 似 於 巴 利 語 的 佛
教 梵 齬 ;(
四 )是 比 巴 利 語 更 不 完 整 , 威 更 散 亂 的 一 種 俗 語 , 即 是 肯 建

粒語。

• 〇 通元三二〇 3 0 0 年 ,成み元四〇〇〜四ベ0 年前後。狀 叫 收 華 斯


巴德,譯名叫世就。站在經量郤的立場來批剡大乘体技,但受纠哥哥無
著的彩響,反而傾向大乘谇教,集唯識教學之大成。
第 二 章 經 典 的 語 言 與 文 字 丨 61

H 接 近 純 粹 梵 語 的 語 言 是 指 「銳一切有部」這個部派經典所用
的語言,®有 不 少 大 乘 經 典 亦 用 它 來 抄 窝 。所謂蛻一切有郞,就是

在印度西北部很興旺的部派,以喀什米爾、肯 達 拉 (
今天的巴基斯
坦)等地為中心,因為那裡是梵語的發源地,所 以 ,當地人都說梵
齬性俗韶,佛經亦用那種語言寫出來。之後,純粹梵語似乎應用在
印度一般學術、宗教和文學方面,所以,蛻—切 有 部和大乘佛教也

改用純綷梵語來寫佛經了。

總之,說一切有部能者輩出,其教理在小乘部派佛教中可謂+
分完備,蛻它是小乘佛教的代表也不為過。在其他部派與大乘佛教
中,它也都直接或間接的給予了相窩的影響。在傳入中國的小乘佛

教中,也有許多是屬於說一切有部的教派。
在印度、E 泊爾和中亞等地發現不少這個部派的梵語原典,但
很少有完整的東西,多半很幸碎和 H 段性。
㈡是接近梵語的俗語,印 t 西北的佛教在古代就採闲它了。如
同前述,說一切有部的經典很早就用煊種語言。 最早的大乘經典也
用同類的俗齬抄寫,後來,純衅梵語成了一般教養和學術語言,所

以,才改用純粹梵語乘寫佛經。
在逭種情況下,有些經典散文画然不難改用梵語寫作,但有些

韻文因為押韻的關係,若想改用紬粹梵語來寫,就會增碱宇數,或
迫使長短韻的形式解體,而再也成不了韻文。在萬般無奈下,韻文
部分只好保留古代的俗語形式傳承下来。
現在若干初期大乘經典的梵文原本,例 如 《妙 法 蓮 華經 》或 《無
貴壽經》裡 的 偈 頌 (韻女),仍保留俗語形式,_然 不 同 於 散 文 的 純

粹梵語形式,其原因就在於此。 因為這種俗齬形式是佛經採用的梵
62 I 佛典成立史

語式語言,故稱它為佛教梵語。在大乘經典的偈頌裡也常見到俗語,
有些 學 者 稱 它 為偈頌方言。

目前,仍有部派佛教的經典照樣沿赛俗語式的佛教梵語,那戟
是大眾部中所諝說出世部逭個部派的佛陀傳,蛘惰留在稍候敘述。

㈢抵似於巴利語的佛教梵語,遣比(-—彳更近乎巴利語,可以說介
乎 W 與巴利語之間,是近年來才開始被人介紹出來,而以前從來無
人知暁的。逭 種 餒 言 的 《法句經》抄窝本在西藏寺廟裡被人發現,
S 前,印度帕特那的寶雅斯瓦魯研究所保管它的影印本,不姑稱它
為 「帕特 那 《法句經》」。關於煊一點,我想留在後面來蛻明。
最後, ㈣的 所 謂 肯 埭 #語 ,驕於印度西 it部的語言,距離梵齬
相當進遠。關 於 煊 種 語 言 所 窝 的 《法句經》,所知不多,只有 H 段而
已,不 妨 叫 它 為 「诸達 拉 語 《法句練》
」。關於逭一點,也留待下面

來敘述。

彿陀傳

除了佛教梵文的佛陀傳,不姑也看一看一般佛陀傅。 關於釋尊

的 傳 記 , 在 《阿 含 經 》 等 睜 始 經 典 裡 , 根 本 看 不 刭 佛 陀 傅 之 類 的 東

西。 在 釋 尊 時 代 ,佛就在弟子們面前,沒有必要強調佛的事跡, 只

燄 佛 的 說 法 ,弟 子 們 的 關 心 , 以 及 所 有 信 仰 與 實 踐 等 事 ,而 根 本 不

提事跡方面的歷史事實。

因 此 ,沒 有 一 部 原 始 經 典 提 到 釋 尊 的 事 跡 ,只 談 釋 尊 開 悟 以 後 ,

閧始宏掲教法,以及佛陀人M 前後的情形, 由於這方面有不少童要

說法,所以才依捸這些說法看到相當詳盡的佛陀事跡。

另 外 ,若 在 佛 陀 說 法 的 場 合 有 第 些 特 殊 事 件 的 發 生 , 也 能 夠 將
第 二 章 經 典 的 諸 言 舆 文 字 I 63

其視為佛陀傅記的一部分,而加以考量。 諸如此事在原始經典裡為

數 極 多 ,若 要 整 理 起 來 , 即 使 不 很 完 全 , 但 也 多 少 能 寫 出 佛 陀 傅 。

而 且 ,這 些 原 始 經 典 的 記 述 , 目 的 不 在 寫 佛 陀 傅 ,所 以 , 它 既 不 歪

曲 佛 的 事 跡 ,尤 其 不 刻 意 把 佛 說 成 偉 大 超 人 , 不 是 後 來 懷 有 目 的 的

佛 陀 傳 ,而 是 可 以 信 賴 的 内 容 。

佛 滅 後 兩 、 三 百 年 , 因 為 世 人 對 釋 尊 的 追 憶 逐 漸 淡 薄 ,佛 教 徒

都想把佛陀的傳記綜合起來,於 是 ,各部派開始擁有自己的一套佛

陀傅了。 a 樣一 來 ,佛陀傅的種類繁多,光是灌譯就有+ 幾種,而


近乎梵語的原典佛陀傳也有兩種,一種是巴利語,其 他埋有鋦籣、

緬甸等地流通的佛陀傅。

在 煊 些 現 存 的 喆種佛 陀 傳 裡 ,大家認為巌古老的一 種 , 應餞是

那本近 乎 佛 敦 梵 饀 的 《大 率 》,它 的 若 干 類 似 内 容 ,不 難 從 漢 譯 《怫
本行集經》裡看出來。 目前,埴本梵文佛陀傅也有茧譯,可讓那些

不權佛教梵語的人也知曉它的内容。

如 要 以 歷 史 方 法 做 一 蒱 正 確 的 研 究 ,那 麼 , 就 一 定 要比較 一 下

各部派傳承的 佛 陀 傳 ,並參照 原 始 經 典 的 簧 料 ,從中遛取那些沒有


動 過 手 腳 掩 飾 和 矛 盾 的 舊 素材。

在 逭 些 佛 陀 俥 裡 ,都提到釋尊前生的脩行經過, 那即是菩薩的

六波羅蜜和+ 地 之 說 ;從 彼 處 ,也展開了大乘佛教教理的發展a

諸 部 派 的 《法句經 》

介 绍 俗 語 的 《法 句 經 》之 前 ,不 妨 先 看 看 現 存 的 各 類 《法 句 經 》。

誠 如 上 述 , 巴 利 語 的 《法 句 經 》 在 大 小 乘 的 佛 教 經 典 裡 ,似 乎

是 西 方 人 最 熟 悉 ,也 最 愛 鲼 的 佛 經 了 。所 謂 《法 句 經 》,就 是 匯 集 佛
I 佛典成立史

陀 説 法 的 《阿 含 經 》裡 所 搜 集 的 教 示 詩 的 合 集 。 闢 於 這 一 點 , 不妨

看看•灌譯《法 句 經 》 的 序 文 ,其 中 有 一 段 蛞 說 :

《法句》 的偈是眾經的要義……這是彿陀看見事情而作的,
而不是一時之言。 各首偶語的教示郇有其因緣,並散見在各
種經典中…… 自從佛陀人減後,各 部 派 邮 從 眾 經 《阿舍經》

裡 ,找出四句與六句的偈,技加以分類編輯, 才 忒 禹 《法句
經》

寅 際 上 ,《法 句經》好 偉 是 小 乘 諸 部 派 各 有 自 己 的 傳 承 。大 約 在

— 千 七 百 五 + 多年前,漢 譁 《袪句經》出現時,針 有 三 十 九 品 (章 )

七 百 五 十 二 愒 ,追 本 C 法 句 骚 》 其 賓 是 從 當 時 的 五 百 偈 、七 百 愒 和

九 百 偈 等 三 種 《法 句 經 》 中 找 出 來 的 蟫 經 。 它 的 主 體 為 二 + 六 品 ,

譯 自 巴 利 《法 句 經 》系 統 (五 百 偈 )的 内 容 。這 是 從 說 _ 切 有 部 《法

句 經 》— 九 百 偈 找 出 来 的 補 譯 ,再 加 上 以 前 就 有 的 七 百 偈 的 一 部

分 , 才 完 成 現 在 的 漢 譯 《法 句 經 》。

所 謂 漢 譯 , 就 是 後 來 譯 出 三 次 踉 《法 句 經 》 有 關 的 經 典 ,除 此

之 外 , 還 有 三 種 裁 文 本 。 這 些 只 有 《法 句 經 》 的 偈 的 部 分 ,也 包 括

它 的 註 釋 ,多 半 B 於 說 一 切 有 部 的 《法 句 經 》。這 叫 做 《韋 陀 那 品 > ,

包 括 三 + 三品 九 百 餘 偈 。

逭 些 《韋 陀 那 品 》 的 片 段 梵 語 , 係 在 本 世 紀 初 由 西 方 採 險 家 在

中 亞 發 現 的 ,規 存 於 英 國 、 法 國 和 德 國 ,但 在 奥 、 法 的 部 分 早 已 發

表 了 ,只有在德國那部分到最近才顯露全貌。 然 而 ,它的全貌已存

在 灌 譯 與 藏 譯 本 裡 , 所 以 , 世 人 早 知 它 的 内 容 了。
第二幸經典的語言與文字I

如 上 所 述 , 其 他 佛 典 也 常 常 引 用 《法 句 經 》 的 名 稱 ,以 ;
g 其中

的 偈 語 , 煊 表 示 各 個 部 派 都 知 道 《法 句 經 > 的 存 在 。 在 佛 教 梵 語 那

本 佛 陀 傳 《大 事 》裡 ,也 引 用 好 幾 攻 大 眾 邮 的 《法 句 經 》,甚 至 有 出

規 一 品 中 所 有 偈 語 的 情 形 。在 這 些 《法 句 經 》裡 ,無 疑 以 帕 特 那 《法

句 經 》 和 肯 達 拉 語 《法 句 經 》 廉 可 责 * 最 難 得 。

中白特那《法句經》

—九 三 五年左右, 印度佛教僧人喿庫利特雅牙纳在西藏寺痼,

發 現 各 蒱 梵 女 佛 經 的 #寫 本 ,他 杷 它 照 相 下 來 帶 冋 帕 特 那 ,而其中

包 括 谊 種 語 言 的 《法 句 經 》原 本 。 這 種 抄 窝 本 係 用 + — 世 紀 左 右 的

古老巴爾幹文字所寫的東西。
近 年 來 , 有 印 度 籍 的 休 庫 拉 和 德 國 箱 的 洛 特 兩 位 學 者 ,分 別 解

讀 這 些抄寫本, 之後在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〇年 ,分別用羅馬字本

相 繼 在 印度 和 德 國 發 表 了 在 雨 人 的 解 讀 裡 , 有 些 部 分 彼 此 不 盡 相

同 。 詩 偈 數 有 二 + 二 品 四 百 一 十 四 句 偈 , 比 巴 利 《法 句 經 》 短 少 若

干 , 侣 若 依 ® 本 書 的 毀 文 上 說 ,原 來 好 像 有 五 百 零 二 偈 ,而 現 在 版

本大約少了八十八偈。 我 想 ,大約失散了四品左右。

這 種 語 言 既 非 巴 利 語 *也 不 是 一 般 的 佛 教 梵 語 , 而 是 介 乎 巴 利

簡與佛教梵語 之 間 的 語 言 ,也是最接近巴利語的一種陌生的俗語。
從 它 的 特質 看 來 ,它相 當 於 印度 西 部 的 巴 利 語 , 跟 印 度 西 i t 部 佛 教

梵語之間,算是印度中西部一帶的語言。 至於它所隸磨的部派, 除
了 埴 些 以 外 ,始 終 找 不 到 絲 奄 有 園 煊 種 語 言 的 文 獻 資 料 。
66 I 佛典成立史

肯 遠 拉 語 《法句經》

大 約 在 一 百 年 前 , 法 國 人 和 俄 國 人 在 中 亞 得 到 俗 語 的 《法 句

經 》。雙 方 各 特 三 分 之 一 ,餘 下 三 分 之 一 失 散 ,導 致 它 内 容 上 不 完 整 。

煊 部 經 典 是 在 二 、 三世 紀 前 後 , 佛 教 + 分 興 盛 的 中 亞 國 家 子 阗

的寺庸遣跡裡所控堀出來的,整部書以咱拉修特文字軎寫在樺揭皮

上。這種文字是當時代印度西;
It 部 所 使 用 的 獨 特 文 宇 , 無 疑 是 相 當

珍 貴 的 域 產 。 而 經 典 使 用 的 樺 樹 皮 , 則 是 外 皮 強 韌 ,槇 式 接 合 ,毎

片 長 約 五 公 尺 左 右 ,表 裡 都 寫 耮 佛 經 。

當 地 的 土 著 發 規 這 部 經 時 ,把 它 撕 破 成 幾 塊 細 H , 一 片 一 H 賣

給 旅 行 的 遊 客 。 一 八 九 二年 , 一 位 名 叫 朗 氏 的 法 國 探 險 家 買 了 幾 埦

斷 裂 的 細 H 寄 回 法 國 。 雖 然 煊 部 經 典 安 然 到 了 祛 國 ,但 朗 氐 卻 在 後

來 進入西藏時, 不 幸 被 人 殺死了。

當時,中亞和西藏從南部和北部起,都分別屬於英國與俄國的

勢力範圃,雙方為了禳張勢力,不時引起爭端,俄國勢力興盛時,
便採取南進政策。後 来 ,英國跟日本締結軍事同盟,也是為了要祖
止 俄 國 南 下 的 陰課。

中亞的俄國勢力曰漸發展,終於在疏勒設立總領事館。 當 時 ,

那位總領事名叫佩脫洛夫斯基,曾在子閬看見土箸們把古老的佛經

寫 本 ,撕 成 一 H — 片 資 給 遊 害 ,他 怕 這 些 失 敗 ,便 把 它 全 部 賈 下 来 ,

寄 回首都列寧格勒。 只可惜,約占總數三分之一的份量早已流人旅

客 之 手 ,成為永遠 敗 佚 的部分。
一 位 箸 名 的 東 方 學 者 叫 做 司 纳 魯 ,把 寄 回 法 國 的 部 分 認 真 ®

究 ,而 俄 國 的 部 分 由 一 位 名 叫 歐 酋 登 普 魯 格 的 學 者 整 理 研 究 >> 一八
第 二 章 縵 典 的 語 言 與 大 字 丨 67

九七年秋季在巴黎召開第+ 一 固 國 際 東 方 學 會 ,適 達 雙 方 的 研 究 同

畤 發 表 ,世 人 始知雨 者 原 來 都 是 同一 本 經 典 的 一 部 分 。 煊 一 來 , 司

纳 魯 便 把 俄 國 發 表 那 部 分 借 來 ,雨 杳 湊 合 起 來 ,便 成 了 诗 達 拉 齬 《法

句 經 》,並 在 次 年 發 表 在 法 國 的 《東 方 學 術 雜 誌 》上 ,深 受 世 人 的 注

然 而 ,在 俄 國 發 表 的 部 分 , 也 僅 是 俄 國 存 在 的 一 部 分 而 不 是 全

部 ,其 他 部 分 並 沒 有 發 表 。 熘 有 《法 句 經 》 的 龉 言 也 臑 於 極 散 亂 的

俗 語 , 無 法 給 予 正 確 的 定 位 ,直 到 後 乘 跟 新 發 現 的 刻 文 與 文 書 等 做

各種比較研资時,始知那是印疽西北部肯達拉地區使用的俗語,所

以 ,才特地取名為肯達拉語。

最 先 對 肯 達 拉 語 《法 句 經 》 做 了 徹 底 的 研 究 並 出 版 (西 元 一 九

六 二 年 )的 ,是 倫 敦 大 學 的 普 拉 夫 教 授 。他 搜 集 俄 國 與 法 國 的 原 本 ,

藉 此 推 測 欠 缺 的 部 分 ,讓 全 貌 明 朗 化 。埴 部 原 本 跟 巴 利 文 《法 句 經 》

一 様 ,都 有 二 + 六 品 ,偈 齬 數 量 似 乎 比 巴 利 文 的 多 出 一 百 二 十 幾 首 。

他 說 這 部 《袪 句 經 》 也 許 是 法 藏 郎 遣 個 部 派 的 也 說 不 定 。

諸 種 《法句經》 的前後關係

從 上 述 情 狀 看 來 ,現 存 印 度 語 的 《法 句 經 》,加 上 部 分 的 資 料 ,

共有下面五種:

(一)叫做《韋 陀那 品 》,是 銳 一切 有 部 所 属 的 梵 頡 《法 句經》


。 共-

有 三十三 品 , 一 干省 偈 左 右 。 從 中 亞 各地 發 現 幾 + _ 斷 片 ,接 箸 整

理出版。後代出現的偈數在増加中。

㈡ 是 贓 於 大 眾 邮 的 銳 出 世 部 ,《大 事 》嫿 本 梵 文 的 釋 尊 傳 記 所 引

用 的 資 料 , 也 是 煊 一 派 的 《法 句 經 》 斷 其 中 有 所 謂 く 千 品 〉 煊
68 I 佛典成立史

— 章 , 包 括 二 + 四 偈 ,其 他 三 處 有 另 外 三 偈 。

㈢ 是 帕 特 那 《法 句 經 》。現 在 只 有 二 + 二 品 ,四 百 一 十 四 愒 ,療

來好像有五百零二偈,大 概缺失四品,八十八偈左右。

㈣ 是 诲 達 拉 語 《法 句 經 》。原 來 好 像 有 二 + 六 品 ,而 今 全 文 缺 少

八 品 , 部 分 缺 少 二 品 ,佔 整 個 的 三 分 之 二 左 右 , 由 三 百 四 十 偈 左 右

的斷片形成,原來好像有五百四十偈左右。

㈤ 是 巴 利 語 《法 句 經 》。 全 本 有 二 十 六 品 ,四百二 + 三 偈。

在 以 上 五 種 裡 ,把 詩 偈 思 想 、偈 的 齬 亩 和 語 形 做 一 番 比 較 之 後 ,

再 從 偈 數 的 增 加 狀 '况 看 來 ,才 發 現 E 利 語 的 《法 句 經 》是 最 早 期 的 ,

緊 接 的 是 帕 特 那 《法 句 經 》,而 肯 連 拉 龉 《法 句 經 》也 很 接 近 ,其 :
:欠

好 像 是 梵 文 《大 事 》所 引 用 的 資 料 。 依 我 看 ,最 後 成 立 的 是 說 一 切

有 部 的 《韋 陀 那 品 》,逭 一 部 派 曾 在 西 元 一 世 紀 左 右 ,由 一 位 名 叫 法

救 的 僧 人 補 充 了 三 + 三 品 ,把 原 來 的 《法 句 經 》改 名 為 《韋 陀 那 品 》;

在 此 以 前 ,也 跟 其 他 邮 派 一 椟 叫 做 ぐ 法 句 經 》,品 數 和 偈 數 也 好 像 沒

有 那 麽 多 。 初 期 也 發 現 近 乎 《法 句 經 》 的 部 分 , 其 中 有 些 語 形 也 接

近巴利語。

五、主要的大乘經典

大乘彿教的典藉

大乘佛教可以依照間展的年代,而分為初期、 中期和後期。 初

期大乗從西亓前一世紀左右開始,到西元後三〇〇年左右為止; 中

期 可 從 二 五 〇 年 左 右 開 始 ,到 七 〇 〇 年 左 右 為 止 ; 後 期 從 六 五 〇 年
弟 二 章 經 典 的 锊 言 與 文 字 丨 69

左 右 閬 始 ,直 到 一 二 〇 〇 年 左 右 ,佛 教 在 印 度 衰 想 為 止 。 依 我 看 ,

在 這 三 個 時 期 裡 ,先 後 成 立 不 同 的 經 典 、 論 書 , 以 反 埴 些 方 面 的 註

釋 書 等 。 不 消 說 , 小 乘 部 派 佛 教 也 跟 大 乘 佛 教 同 時 存 在 和 發 展 ,鴆

— 點 可 以 從 法 顧 (西 元 五 世 紀 前 半 )、 玄 奘 (西 元 七 世 紀 前 半 > * 義

淨 (西 元 七 世 紀 末 ) 等 幾 位 中 國 到 印 度 求 法 的 高 僧 旅 遊 記 裡 獲 悉 。

切期大象彿教

初期的大乘佛經有般若諸 經 (
《小 品 》、 《大 品 》、《金 剛 般 轻 》、

《大 本 般 若 》 等 )、《法 華 經 》、《華 思 經 》 ❷ 、《維 摩 經 》 ❸ 和 《無 量

壽經》 〇等 。 最 早 成 立 的般若 經 中 , 以 《小 品 》 (《八 千 頌 般 若 >)、


《大品》(《雨 萬 五 千 頌 般 若 》
)和 《金 剛 般 若 } 等 最 悠 久 ,我 想 《大

本 般 若 》(
《十 萬 頌 般若》
)和 《理趣 般 若 》等 成 立 於 中 期 時 代 〇在 般
若 經 裡 , 所 謂 六 百 卷 《大 般若 經 》 者 ,就 是 綜 合 般 若 鍺 經 二 + 萬 頌

® 原 名 叫 做 《大方廣彿華狹經》。說明全世界是昆盧舍邪佛糊現的一枝壯
觀的佛 S 土思想。全譯本有怫陀跋陀羅譯的六十4 本,和 t 又難!
1£ 譯的
八十春本。集 《十地經》
,《如來性起品》
, 和 < 入法界品》荨單行蛵典

之大式,推測它在®世紀左右,已& 中亞成立了現在的形式〇
❸ 速邊一位大富籴兼在家彿教徒練摩居士,跟文蛛師利的辯論,來說明大
乘彿敎的在泉主義。除了鸠摩羅什鐸《維摩姑听說經> 以外,尚有支諫
譯 I淹摩經> fe掩經> 六春。
兩春,卜 玄 靶 译 《說無;
〇 淨土三部經之一,阿蛹陀彿的前身,凸蕺法藏菩铋的ra十八願,講解芸
芸眾生怎樣前往阿谰陀的西方淨土。自古以來,有許多不H 譯本,所謂
鋒 { 大M
五存七欠,除了濛憎級譯以外,尚有:)〇*: S 陀缦> , 欠婁迦汍
譯 《無 f 清淨平等覺經》,笄提迫支繹《無量各如來會> , 法 賢 譯 (無量
去 St欲蝮》,以ム鄯有说存4 -
I 佛典成立史

的 東 西 ,在 佛 教 經 典 中 最 為 瘺 大 ◊ 反 之 ,《般 若 心 經 》的 梵 文 只 有 +
四 頌 強 , 卻 很 圓 滿 地 敘 述 般 若 經 的 要 點 。 如 果 跟 《大 般 若 經 》 做〜

比 較 , 那 麼 ,《大 般 若 經 》 多 達 《般 若 心 經 》 的 一 萬 幾 千 倍 。

不 僅 般 若 經 如 此 ,連 《華 鼹 經 》、《法 華 經 》等 也 歷 經 兩 三 百 年 ,

曽 在 好 幾 階 段 展 開 和 增 添 ,才 形 成 今 天 的 様子。《華 嚴 經 》的 每 個 郎

分 從 二 世 紀 起 , 到 四 世 紀 漢 譚 了 不 少 數 置 , 例 如 五 世 紀 初 期 搜 集 7\-
《六 十 華 麗 》) ,七 世 紀 末 澳 譁 八 + 卷 《華 嚴 經 》(
+ 卷 《華 嚴 經 》( 《八
+ 寧 紫 》) , 可 知 從 最 前 面 部 分 的 漢 譁 到 最 後 邮 分 為 止 , 也 經 過 了 五

百年。 熠 有 《無 量 奏 經 》也 一様, 以 法 藏 菩 薩 的 誓 願 方式 敘 述 二 十
四 願 、 三 十 六 願 、 四 十 八 願 ,諸 如 此 類 的 經 典 也 在 瀵 譯 與 梵 女 本 裡

顧 見 不 鮮 ,絕 過 長 時 間 開 展 出 來 的 成 果 。

初 期 大 乘 的 論 書 ,就 是歸納 初 期 大 乘 的 思 想 , 或 註 釋 初 期 經 典
的 東 西 , 被 世 人 尊 稱為大 乘 佛 教 之 祖 的 龍 福 , 著 有 { 中 論 》、《+ 二

門論》、《迴靜論》、《大智 度 論 》、 《+ 住 里 婆 沙 論 》 等 書 , 他 的 弟 子
提 婆 , 也 箸 有 《百 論》、《四 百 論 》等書, 墦 有 從 初 期 到 中 期 的 大 乘
經 典 , 則 有 《黉 積經》、 《大 集鏗》等 叢 書 。

中期大乘怫教

中 朗的大 乘 佛 經 多半敘 述 哲 學 理論,這可以說以哲學方式 開展

初期大乘的思想,並用經典形式 來 銳 明。那就是探究我們内心的锉
惑與覺牾,其中包括:H 輪迴主髄的心,也就是心相蛻。 乍 見 下 ,
心 是 一 蒱 生滅變化的 現 象 存 在 。 ㈡ 在 現象性質的心底下,含有佛性

§5如 來 馘 之 類 的 餐 捂 特 性 , 埴 即 是 心 性 說 。 ㈢ 综 合 説 明 以 上 雨 音 ,
而 形 成 第 三 種 立 埸 。 在 此 ,我 要 笳 軍 地 透 過 中 期 的 經 典 與 論 替 來 介
第 二 章 蛵 典 的 語 言 與 文 字 I 71

鋁迆三種内容。

い)心相之心的主體為「阿賴耶識」,説明 埴 個 問 題 的經 典 以 《解
深密經》 ❻ 為 主,更進一步以哲 學 性 論 箸 來敘述 者 ,計 有 《瑜伽師
地論》
、《攝 大乘論》、《大乘莊嚴論》
、《唯 撤 論 》等,H 其 鮏 釋 書 籍 ,

凡 主 漲 這 種 論 調 香 , 叫做瑜伽行派威 唯 鹹 論 者 。 玄 奘 到 印度 留 學 ,
之後帶回中國的資料,就是以煊類思想為主,後來成為法相宗。

㈡ 那 些 講 解 心性性質的佛性或 如 來藏之類的經典,計 有 《大般


涅槃經》、 《如 來 藏經》、《勝 鬉 經 》 等 ,將 它 歸 納 成 哲 學 # 舎 ,計 有

《寶 性 論 》、《佛 性 論 》 等^

㈢ 同時銳明心相與心性 雨 者 的 經 典 有 《稍伽經,》
。壤 譯 過 三次,
分別 禪 出 四卷 本 、 + 卷 本 和 七 卷 本 ,它也有梵文 本 。 埴 類 思 想 傾 向

的 論 普 有 《大 乘 起 佶 諭 》,值 是 ,這 部 書 到 底 譯 自 梵 文 本 哫 ?遒 是 在

中國完 成 的 呢 ? 至 今 仍 不 清 楚 。 不 過 ,本 書 既 無 葳 文 譯 本 ,亦無梵

文 本。
在 中 期 大 乘佛教方面,除了上述有閾心的主體等各類竹學觀察

以 外 , 遺 盛 行 -.種 研 究 — 初 期 大 乘 採 射 籠 樹 的 《中 論 》。 《中 論 》

講 述 空 的 概 念 ,世 人 也 把 它 看 作 各 種 哲 學 性 観 察 。《中 論 》上 說 一 切

存 在 都 是 空 ,無 自 性 (不 是 固 定 性 之 物 )。所 謂 空 性 ,可 以 分 成 雨 派

— (一)空 即 是 空 , 到 哪 裡 也 是 空 ,始 終 不 能 定 箸 。 (
二丨在理想的棵準

下能夠定著的東西。爝有前城的瑜 伽 唯 識 說 ,也有站在較低立場的

这 是 派 (法相宗)的根本典藉,钛述唯識說、呵栩邓識說和三性
三無性說。不 H 譯表頗多,例如菩提流1 譯 《深密解晛經》五卷;部分
洚 本 方 *,有 其 諦 譯 < 解》經> 一春,求那跋陀 羅 譯 《相鲼朴脫經> 二

秦。
I 佛典成立史

有 相 唯 識 和 站 在 較 髙 *場 的 無 相 唯 識 等 ,各 自 倡 導 各 種 不 同 的 主

張0

諸 如 埴 種 中 期 大 乘 的 哲 學 思 想 都 極 為 細 密 和 賴 緻 ,在 佛 教 哲 學

方 面 ,燋 個 畤 代 可 銳 是 最 盛 時 期 。 然 而 , 這 些 學 說 跟 一 般 民 眾 的 佛
教信仰,和實踐倬行沒有直接關係。 那些能幹的佛教徒只顧研究佛

學 ,反而不努力去指導民眾的信仰與修行,结果才使佛教的宗教勢

力逐漸衰退下來。

後期大乘彿教

後期大乘是為了要挽回 衰 退 的 情 勢 而 興 起 的 。 當 時 ,由於印度

到 處 盛 行 象 徴 主 義 , 才 以 条 徵 形 式 表 現 佛 教 深 遺 的 哲 學 思 想 ;藉著

一面保持佛教的根本要點,一面深入淺出地向民間信仰下工夫,结

巢才使佛教復興到相當程度。

尤 其 ,從 初 期 大 乘 經 出 現 以 來 , 佛 教 早 已 採 用 条 徵 性 寘 言 和 陀

羅 尼 ,佛 教 徒 # 受 埴 些 之 後 又 加 以 擴 充 , 例 如 在 身 業 方 面 , 雙 手 結

成 印 契 :条徵性表示理綸與實踐;在語業方面,喵裡唸唱象徵性真

言 和 陀 羅 尼 ; 意 業 方 面 , 用 心 唸 唱 _ 種 象 徴 佛 菩 瞎 的 種 子 (標 示 每

種 佛 葚 薩 特質 的 文 字 ),透 過 這 些 來 跟 佛 菩 薩 打 成 一 H ,才能達 到 佛

教的理想。 曼陀羅就是象擻性表規逭種理想狀態的東西。 曼陀羅有

胎藏界— 表 示 佛 的 慈 悲 行 ,和 金 剛 界 — 表示佛的智慧德行。 象

微 後 期 大 乘 經 的 是 《大 日 經 》, 它 在 敘 述 胎 藏 界 ,而 《金 剛 頂 經 》銳

明 金 剛 界 ,再 加 上 《籙 悉 地 經 > , 就 是 密 教 三 部 經 。其 他 許 多 經 典 和

真 言 陀 羅 尼 ,以及若干儀軌說明怎樣襪拜與祈念佛菩薩的儀式等也

完成了不少。
第 二 章 經 典 的 語 言 與 文 字 I 73

在印疸的密教方面,曾把印度諸神拉進佛教裡,企圖使佛教大

眾 化 , 然 而 , 结 様 接 受 印 度 民 間 信 仰 的 弊 害 ,反 而 使 佛 教 塱 落 了 。

當 然 ,傅 入 中 國 和 西 藏 的 密 教 , 算 是 穩 健 和 純 粹 的 密 教 。 通 俗 密 教

雖 然 堕 落 了 ,反 之 ,正 統 派 的 印 度 教卻採用佛教的優點,整理一下

教 理 ,努 力 鼓 炚 信 仰 與 實 踐 ,結 果 是 佛 教 衰 弱 ,印 度 教 興 盛 起 來 了 。

另 一 方 面 , 從 八 世 紀 以 後 ,伊 斯 阇 教 從 印 度 西 北 部 侵 入 ,逐 漸

從 中 部 擴 展 到 東 部 ,佛 教 受 到 伊 斯 鏑 教 徹 底 的 攻 華 ,在 一 二 〇 〇 年

左 右 ,终於使佛教在印度本土接近衰滅的逋緣了。 有些經典之所以

能 免 於 燒 毀 , 是 由 於 一 群 比 丘 搁 行 逃 往 喜 馬 拉 雅 山 麓 的 尼 泊 爾 ,甚

至 更 稞 入 西 葳 谆 地 去 避 維 。® 了 近 世 ,在 尼 泊 爾 發 視 許 多 梵 文 佛 經 。

我 想 ,那些多半是從印度搬來的東西。

也許由於上述的情況,才使后泊爾的梵文佛經多半圃於中期和

後期大乘佛教的東西,只有極少數是原始佛教與邰派佛敦的典籍。

造一點也跟藏譯佛锫彳昆類似

現 在 ,我們不姑在漢譯佛經、藏譯佛經和尼泊爾發現的梵文佛

經 裡 , 比 較 一 下 大 乘 經 典 跟 其 他 資 料 。 很 概 括 地 説 ,在 濯 譚 裡 , 跟

大乘有關的典籍數量約佔全體的三分之二,侣跟原始佛敎反部派佛

教 有 關 者 ,大約只佔三分之一 左右。在 藏 譲 與現存的梵文佛經裡,

凡跟大乘有關者約佔五分之四,跟原始佛教反部派佛教有關者楢有

五分之一左右。 由此可見,梵文佛經留下不少中朝以後以大乘佛教

為中心的資料^
7 4 丨佛典成i 史

六、現存的梵文佛經及其發現經過

尼 泊 爾 的 梵 文彿經

西 方 人 早 就 知 暁 有 南 傅 佛 教 的 巴 利 葫 佛 經 、漢 譯 和 藏 譯 本 的 佛

經 了 , 不 遇 ,他 們 對 於 祺 譯 與 藏 譯 的 原 本 — 有關梵文的印度語佛

經 ,除 了 巴 利 語 的 資 料 以 外 ,就 非 常 陌 生 ,簡 直 不 知 道 它 們 的 存 在 。

西 方學界最先知曉梵文佛經的存在,得力於一位舆國外交官賀

吉 遜 (两 元 一 八 〇〇•----八 九 四 年 ),他 在 一 八 二 六 年 到 启 泊 爾 上 任

時 ,發 規 后 泊 爾 有 許 多 梵 文 的 大 乘 佛 經 ,於 是 , 他 將 那 些 資 料 在 印

度 的 英 文 雜 詰 《亞 洲 研 究 》上 面 做 了 介 绍 。 後 來 , 他 搶 玨 后 泊 爾 的

公 使 ,相 當 活 躍 , 退 休 後 留 在 印 度 繼 續 各 種 研 究 工 作 。

他在后泊爾得到的梵文佛經,包括重複的在内,多撞三百八+

一 部 , 其 中 有 些 寫 在 貝 窠 上 面 , 而 有 些 寫 在 紙 張 上 ,算 是 新 年 代 的

作 品 ;書 寫 的 文 字 則 有 新 有 酋 。 他 把 重 榷 的 資 料 分 贈 給 加 爾 各 答 、

倫 敦 、 巴 黎 的 亞 洲 協 會 ,和 牛 津 大 學 等 鹵 , 另 外 遺 特 別 送 给 一 位 年

輕有為的法國籍學者— 畢 酋 奴 夫 ,他 是 東 方 語 言 學 者 , 贺 吉 遜 給

他 三 分 之 一 以 上 的 資 料 ,要 他 做 研 究 。

最 先 發 規 和 解 謫 佛 教 梵 語 的 人 ,就 是 這 位 畢 魯 奴 夫 。在 遺 以 前 ,

他 曾 在 學 界 發 表 過 巴 利 語 方 面 的 研 究 , 阿 育 王 法 勅 文 的 解 繽 ,最古

老的梵龍— 吠陀語,以反跟這方画閼係顧深的波斯的拜火教聖典

一 《阿 華 斯 達 》上 的 伊 朗 古 話 (阿 華 斯 達 語 ) 等 ,都 有 過 開 創 性

的 研 究 。 例 如 他 介 紹 了 后 泊 爾 梵 文 佛 經 的 内 容 , 也 曾 把 梵 女 的 《法
第二幸經典的語言與大字I 75

華 經 》 翻 譯 成 法 文 , 於 一 八 五 二 年出版。 他 是 第 一 位 將 梵 文 大 乘 佛

經 介 紹 和翻譁給 西 方 社 會 的 人 ,垴 值 日 本 明 治 以 前 的 幕 末 時 代 ^

緊 接 在 資 吉 遜 之 後 ,還有 一 也 公 使 館 的 醫 官 名 叫 塔 启 埃 爾 • 賴

特 ,也在 尼 泊 爾 搜 集 過梵文 的 抄 寫 本。原來 , 他 有 一 位 哥 哥 在 劍 橋

大 學 當 教 授 ,在 明 治 初年 左 右 , 他 的哥 哥 要 他 幫 忙 找 尋 梵 文 的 抄 寫

本 ,結 果 , 他 發 現 的 東 西 不 論 質 與 量 都 遠 比 資 吉 遜 搜 集 的 更 出 色 ,

之後在劍橋大學經過一番整理,終於在一八八三年發表一本替名的
《目爾德魯目銪》

後 来 , 尼 泊 爾 的 梵 文 佛 經 依 靠 法 國 箱 的 西 爾 華 * 雷 維 ,和 曰 本

籍 的 河 口 慧 海 、 高捕丨噴次郎、榊 壳 三 郎 等 人 的 努 力 , 也 搜 集 了 不 少

資料。 從 雷 維 發 現 的 賣 料 裡 ,不 乏 聞 所 未 聞 的 珍 貴 梵 文 本 ,例 如 跟

《雉 識 二+ 論 》、《唯 識 こ+ 頌 安 慧 釋 > 、« 大 乘 笛 豔 资 論 》 等 瑜 伽 雎
轍 有 關 的 書 籍 ,也 先 後 被介紹和 出 版 了。 曰本 方 面 的 匯 集 分 成 雨 部

分 , 前 雨 人 的 東 西 保 存 在 東 京 大 學 圖 書 館 裡 , 而 後 者 的東 西 保 存 在

京 都 大 學 圖 畲 館 內 。 東 京 大學圖害鲔的 資 料 包 括 重 複 部 分 在内 ,酷

然 多 埭 五 百 一 + 七 部 ,但 並 不 算 非 常 罕 見 的 珍 貴 資 料 。

尼 泊 爾 的 梵 文 佛 經 的 杪 寫 本 ,經 過 東 西 方 學 者 的 研 究 , 才在英

國 ,徳 國 和 祛 國 等 地 出 版 梵 文 本 ,還 曾 在 俄 國 的 「佛 教 文 庫 J 、印度

的 「印度 文 庫 」 裡 出 版 。 在 日 本 的 東 京 、 京 都 和名 古 屋等地都先後
出 版 煽 各 種 作 品 ,不 過 ,戰後卻 在 印 度 各 地 出 現 許 多 煊 方面的 作 品 。

曰本保存的梵文抄寫本

在 梵 文佛經方面,則有 舊 的 孙 寫本傳 到 曰 本 來 。這些 早 在褲川

時 代 ,便 有 日本人做 過 研 究 , 也 闬 悉 # 文 字 抄 寫 了 。 在日 本 留學僧
1 佛典成立史

侶南條文雄法師的央杀下,明 治初年,由窠國送來一批抄寫本。其
中 牛津大學於一八八一年送來《金剛般若經》,一 八 八 三 年 有 《阿 彌

陀經》和 后 泊 爾 本 的 《大_ 量奏 經 》,一八八四年有磨、略 雨 種 《般

若心經》和 《普賢行願婿》等,皆由謁克斯•米勒教授和南條文雄
法師共同編輯出版。 日 本 傳 持 的 梵 文 #寫 本 比 E 泊爾本更悠久,字

句的錯誤也更少,非常艱得。
除了上述英國出版的資料以外, 曰本也有若干斷H 性的梵文抄
寫本。雖然在日本為數不多,幸讶能憤重保存一些來自中國的目葉。
中國一千多年來的漢譁佛經,珉存接近一千七百部,可惜,原本幾

乎都失落了。尤 其 ,玄奘從印度千辛萬苦帶回六百五十八部大小乘
的梵文佛經,也將它們慎重地放在長安大雁塔裡保存起來,奈因戰
亂頻仍,以致散失殆盡,非常可楢。撻銳玄挞以後的新梵文杪寫本

僅楢留下一、兩件而已。

中亞發掘的梵文彿經

在一九 00 年前後,由於西方人先後到中亞去採險, 才陸纗發


規不少梵文佛經的斷片等資料。例如一八九一年,英國人在龜茲發

頊若干寫在樺樹樹 皮 上 的 古 老 #寫 本 ;一八九二年有法國人在于闐
發現若干資料。 有一位俄國外交官佩脱洛夫斯基也曾發現跟後靑相
同的抄寫本。後來,俄國有靼登堡等人從于闐,和東土耳其斯坦的

髙昌地區找到梵文本;德國有古留維徳爾和魯可庫等人,在敦煌西

北一帶的高昌地區,探險過兩次,終於得到頗多梵文本和抄寫本的
斷 H 等。 荚國籍的斯坦因曾經從中 亞 各 地 到 阿 富 汗 各 地 探 險 過 四

次;法國箱的培里歐緊跟在斯坦因之後,也從教煌窠离窟得到許多
第二章經典的語言與文字I

抄 寫 本 之 類 的 東 西 。 白 本 的 大 谷 光 瑞 探 險 隊 曽 於 一 九 〇二 * 九 —

四年之間,旅行熥三次,主要在敦煌及其西北离昌—帶 探 險 ,也搜

集到各種佛經等物。

經過各國探險家的努力,才能在中亞地方獲得最多梵文秒寫

本 ,靠 近 中 國 的 地 區 有 數 瑝 ,及 其 西 北 部 的 髙 昌 和 龜 茲 等 地 。 靠近

印度的地區有子閩和晡什哨爾等地。在梵文本方面,前者多半是部

浓 (銳 一 切 有 部 等 ) 佛 教 的 《阿 含 》 等 , 而 後 者 多 半 是 跟 大 乘 有 關

的資料。 除了梵文本以外, 東方有潢文,藏文和西夏語等;在陌生

的西域語方面,則有脫卡拉語的阿古启語— 隸 ®於 雅 利 安 語 系 和

龜 茲 語 ;除了雅利安語以外,尚有古代土耳其語系的語言。 因為煊

些 陌 生 的 語 言 跟 梵 語 同 時 記 述 , 才 會 形 成 相 同 的 經 典 ,煊 一 來 ,西

方 學 者 們 才 似 乎 能 從 梵 女 推 測 ,逐 潮 解 鶬 搏 出 来 。

基爾吉待出土的抄窝本

一九三一年,有人從喀什米爾北方的基爾吉特附近的舊塔中,

發 現 許 多 大 小 乘 的 梵 文 佛 經 抄 寫 本 。 其 中 有 《法 華 經 》、 《金 剛 般 若

經 》、 《鵪 師 蹓 璃 光 經 》、 《月 燈 三 昧 經 》 等 大 乘 經 典 , 和 一 部 分 根 本

銳 一 切 有 部 的 律 藏 , 而 這 些 都 比 后 泊 爾 的 #寫 本 更 悠 久 。 雖 娣 絕 大

部 分 在 印 度 出 版 ,但 在 日 本 也 出 版 有 基 爾 吉 特 的 《法 _ 經 》 (渡 邊 照

宏 , 西 元 一 九 七 五 年 )。

西 藏 發 現 的 抄 寫 本

自 一 九 三 四 年 以 來 , 印 度 籍 的 佛 教 僧 侶 拉 夫 拉 .桑 庫 利 特 雅 牙

纳 到 西 錶 去 ,發 現 寺 豳 保 存 有 大 小 乗 的 梵 文 佛 經 , 其 中 的鎺篇多達
I 佛典成立史

三 百 部 以 上 ,他把煊些拍照帶回印度去。 目前,煊些保存在帕特那

的 比 哈 魯 研究協會裡,也曾由賈雅斯瓦魯研究所研究出版了。在這

個 研 究 所 裡 ,有許多學者 在 解 鲭 ,並用近代的印度文宇繼續出版,

至今H 經出版了十幾冊— 在 印 度 ,不論梵 文 或 巴 利 文 ,凡是佛經

的 出 版 全 用 拿 卡 利 文 宇 ;在 西 方 威 曰 本 也 用 逭 個 出 版 。

在 西 藏 發 現 的 梵 文 本 裡 ,已經出版的有小乘部M 所 覊 的 經 典 ,

包 括 說 一 切 有 部 的 《俱 舍 論 世 親 釋 》、《阿 毘 埭 唐 燈 論 》;在 大 眾 部 中

的 說 出 世 部 律 蔵 方 面 ,則 有 比 丘 律 中 的 「威 儀 法 」,和 全 部 比 丘 ) g 律 ,

以 反 《戒 本 》、 《羯 磨 本 》等 。 另 在 上 述 所 贓 部 派 不 清 楚 的 巴 利 語 方

面 , 也 有 以 極 近 佛 教 梵 語 所 寫 的 《法 句 經

大 乘 佛 經 方 面 ,有 很 多 瑜 伽 行 添 的 論 書 ,其 間 有 漢 譯 《瑜 伽 師
地 論 》— 百 卷 ,相 當 於 其 前 半 〈本 地 分 〉五 十 卷 的 原 本 是 梵 文 本 (分

三 冊 ),和 《中 邊 分 別 論 釋 》(在 曰 本 出 版 ),《阿 毘 連 磨 集 論 釋 》等 ,

跟 如 來 藏 有 關 的 《寶 性 論 釋 》,以 辰 跟 中 論 有 關 的 《迴 諍 論 》等 ,在

煊 些 大 小 乘 的 梵 文 本 中 , 居 然 有 若 干 在 尼 泊 爾 ,和 基 爾 吉 特 等 梵 文

中 未 筲 有 的 東 西 ,甚 至 遛 有 灌 譯 和 藏 譯 中 所 沒 有 的 佛 經 。

七、經典的抄寫

經典的傅承方法

之 前 , 雖 然 從 印 度 語 佛 經 的 語 言 暦 面 來 探 究 ,殊 不 知 缜 些 經 典

從 釋 尊 時 代 以 來 ,都 一 貪 侬 靠 口 耳 和 記 憶 方 式 相 俥 , 而 不 曾 把 它 用

文字寫下來。 經典靠口誦傳承的習俗, 並非始自佛教,而是古代印


第 二 章 經 典 的 語 言 與 文 字 I

度 社 會 的 普 遁 狀 況 。 好 像 婆 羅 門 教 的 聖 典 ,遠 比 佛 教 早 出 規 一 千 多

年 , 直 到 近 代 ,在 逭 幾 千 年 間 , 也 都 依 犇 記 憶 來 傳 承 ■
>
依照婆羅門教徒看來,用文字寫的東西,不如頭腦記憶的東西

確 實 。 深怕文字寫的東西一旦被偷, 或遇到水火炎難就會消 失 ,而

記 憶 的 内 容 就 沒 有 煊 種 憂 慮 了 。 依 照 婆 羅 門 教 徒 想 法 ,認 為 煊 種 教

理絕不能浊露給下盾階鈒的奴隸。 倘 若 經典用害寫, 不僅容易被低

階 暦 的 賤 民 們 閲 讀 到 ,也 難 免 被 一 般 人 的 腳 踐 踏 侮 辱 ,使 經 典 慘 遭

冒濱,所 以 ,經典不應該抄寫才對。

當 然 ,佛 教 也 採 用 經 典 口 誦 的 嵐 俗 。 佛 經 編 輯 委 員 會 的 結 集 方

式 ,並非如今日般搜集書籍,加 以比鲼訂正,而是杷所有記檍的內
容 共 同 口 誦 出 來 。结 集 在 印 度 叫 做 桑 基 特 ,意 指 「合 誦 」,威 一 齊 口

誦。

伹 是 , 有 人 認為釋尊 時 代 沒 有 文 字 才 不 能 抄 寫 , 其 寅文 宇 曰 經

存 在 了 。原 始 經典提 到 釋 尊 時 代 有 一 種 遊 戲 ,叫 做 r 文 字 判 別 」,那

就 是 在 對 方 的 脊梁上寫字 謅 他 猜 。 燻 可 以 說 明當時 印 度 人 已 經 知 道

文字了。

釋 尊 入 滅 後 兩 百 年 主 右 , 有 一 位 鼎 鼎 大 名 的 阿育王, 在 印度國

内 外 各 地 頒 布 法 動 文 ,用 優 美 的 文 字 刻 在 岩 石 與 石 柱 上 面 。 大體上

説 ,阿 育 王 的 法 勑 文 字 可 以 分 成 兩 類 , 就 是 梵 文 字 與 驢 奮 字 , 其 間

的 梵 文 宇 雖 然 寫 法 相 同 ,但 也 會 因 為 地 方 不 同 而 有 所 區 別 , 由此可

見 ,若非長期間一直使用文字,就一定不可能有煊種現象。

關 於埴一點,也能從以前的貨幣刻字習價裡知确。 好像商業往

來 的 紀 錄 、 書 信 或 指 環 印 章 等 實 務 需 要 ,都 很 早 就 使 用 文 宇 了 , 反

而 只 在 神 聖 經 典 等 方 面 不 用 而 曰 。佛 經 開 頭 都 用 「如 是 我 聞 J ,意 謂
I 佛典成立史

口 耳 相 傅 , 遛 有 經 典 裡 不 時 鑌 到 定 型 的 文 句 反 覆 出 現 ,也 是 為 了 方

便 記 憶 的 原 因 。 語 調 優 美 的 偈 頌 (韻 文 ) 也 意 味 容 易 記 憶 的 理 由 。

儘 苷 煊 樣 ,但在 印 度 各 類 宗 教 裡 ,也 仍 酱 是 佛 教 最 先 用 文 字 寫

經 典 。就 這 一 點 來 說 ,佛 教 可 蛻 相 當 進 步 。佛 教 的 目 的 在宏揚 法 義 ,

不 承 認 階 鈒 差 異 , 眾 生 一 律 平 等 , 連 最 低 鈒 的 瞜 民也 能 領 受 佛 法 ,

而 絕 不 慊 婆 羅 門 教那様 在 乎 把 抄 寫 的 東 西 鳊 別 人 看 到 或看僅。

但 是 ,從 原 始 佛 教 到 部 派 (小 乘 ) 佛 教 出 現 期 間 , 經 典 R 是出

家 人 専 門 在 傅 授 ,依 照 印 度 方 式 由 老 師 口 語 相 傅 , 親 口 教 導 弟 子 背

誦 和 學 習 經 典 , 他 們 認 為 不 必 將 經 典 一 五 一 + 地 教 示 大 眾 ,所 以 才

不想書寫。 然 而 ,當經典傳到不同語言的地方,若不改換為當地語

言 ,那 就 很 難 記 惊 了 。 為 了 想 把 經 典 正 確 地 留 给 後 代 人 ,也 許 才 出

現抄寫的事亩。

怫經的抄寫

西 元前一世紀左右,鋦蘭最先傳 承 佛 經 的抄寫。錫 蘭 佛 教 在 阿

育 王 時代便由印度傅人上座 部 , 其經典是以巴利 文 書 雖然巴利


語 女 跟鋦蘭語文不一樣,但 佛 經 照 様以巴利語文俦承到今 天 。
依 據 古 代 傳 承 的 錫 蘭 佛 教 史 上 說 ,當 佛 教 在 阿 育 王 時 代 從 印 度

傅 到 錫 蘭兩百 多 年 ,當 時 的 鋦 蘭 圆王崇 奉 佛 教 , 除 了 今 天 仍為錫蘭


佛 教 大本 營 的 驻嚴 大 寺 廟 外 , 還 建 造 了 一 座 新 廟 叫 無 畏 山 寺 。 那座

寺 廟 住 持 善 於 交 際 , 跟 一 群 在 家 信 徒 來 柱 熱 絡 , 使 他們也能自由進

出寺廟。

因 為古老莊嚴的大寺廟自古以來便要嚴守戒律, 自然跟無畏山

寺 的 人 意 見 不 合 ,於 是 ,兩 寺 對 立 ,紛 爭 迭 起 ,之 後 持 缠 一 千 多 年 。
第 二 幸 經 典 的 語 言 與 文 字 I

保守的大寺派所傅承的佛教,即是今天獨存的南傅佛教了。

大 寺 的 比 丘 們 深 怕 異 城 似 的 無 畏 山 寺 歪 曲 了 正 確 的 教 法 , 為了

把 佛 經 正 確 地 傅 給 後 代 , 才窝出 來 留 存 。 當 時 的 情 狀 , 史 書 上 有 一

段解說:

以前, 大智慧的比 A 們以口誦來傅承經典及其註釋書, 那時


候 , 眾比丘目睹眾生從正法裡退堕, 為了彿法的久住起見,

便將它集合起來記錄在書上。

北方佛教直到很晩期,才有經典的杪寫。那是在二世紀後半的

迦膩色迦王時彳欠,他 學 習 阿 育 壬, 輋 奉 佛 教 、 镇 極 課 法 ,依 賴 說 一

切 有 部 進 行佛典結集,把當時所編的哲學書— 《大 毘 婆 沙 論 》 刻

在銅板 上 , 之後 故在王宮 裡 保 管 。

在印度西北部一帶,我想很早就有經典杪寫的風俗了。 不過,
在 《阿含 經 》這部原始經典裡,卻 根本沒有揭到經典抄寫的事。到
了大乘经典出現時,一開始就提到經典捗寫的功徳,不僅最古老的

大乘經典一 ■般若鹄經如此,連 以 後 的 《法華經》,及其他幾乎所有


的大乘經典,也都根強調經典抄寫的功德。例 如 鳩 摩 羅 什 翻譯的 《小
品般若經 》i 說 :

谈 尸 迦 (帝 釋 尺) 。
可! 喜 男子善女 人 , 若 能 受 持 讀 誦 般 若 波

羅 蜜,依照經上所說去做, 那就應該抄寫經卷, 用好 的 華 香

……娛 樂 , 來供奏、 恭敬、尊重和請,。


8 2 丨佛典成立史

尤 其 ,將 它 布 施 給 別 人 , 會 有 更 大 功 德 。 同 樣 意 思 的 表 示 ,也出現

在其他般若請經裡。

再 看 看 《法 華 經 》的 〈法 師 功 德 品 > , 也 掁 到 受 持 、閱 _ 、口 誦 ,

解 說 和 抄 寫 等 五 種 法 師 功 德 。 〈常 不 輕 菩 薩 品 〉 上 說 :

因此,諸菩薩摩訶薩在如來減後,應該要常常受持,諸誦,

解說和抄劳這部經。

<如 来 神 力 品 〉 上 也 說 受 持 、 繽 誦 、 解 說 、 抄 寫 和 如 說 修 行 ; 而 〈普

賢勸發品> 上亦有一句話說:

若有人肯受持、讀誧、 正谗念、 修習和抄寫,邓麼,他無異


見糾釋迎牟見怖。

總 之 ,大 乘 佛 教 認 為 經 典 秒 寫 是 受 持 、讀 誦 、解 說 、如 說脩行

等 ,都 是 非 常 不 可 忽 裉 的 。

抄 寫經典的功德

既然逭様,那麼,為什麼經典秒窝的功德在原始經典上根本不

掁 ,反而由 大 乘 經 典 來 強 調 呢 ? 依 我 看 ,那根可能出自出家佛教與

在家佛教之間的國係。

如 眾 所 周 知 ,在 原 始 佛 教 與 部 派 佛 教 時 代 ,出 家 與 在 家 的 區 別

明 而 出 家 人 算 是 佛 教 的 專 家 ,専門 用 心 在 經 典 記 憶 、讀 蛹 、解

說和修行方面,並譲下一代继承;只要有出家人煊群専業存在,那
第 二 幸 經 典 的 語 言 與 大 字 丨 83

麼 ,就 能 把 經 典 為 首 的 佛 教 正 確 地 傅 授 紿 後 代 原 始 經 典 便 是 如 此
地靠出家敦團傅承下來,只要教團健全地存鏑著,那麼,經典抄寫

就沒有必要了。
五世紀初前後,法顳三藏到印度求佛法,曾從印度西北部到達
中部地方,雖然在佛教寺廟掩觸過許多僧侶,熟而始终看不到經典
的寫本;到了中印度的摩伽陀和南方的錫蘭, 才好不容易找到抄寫
的經典。那時候,經典侬舊由出家的専業人士口誦俥承。在埴前後

的灌譯經典中,也有不少是由印度和尚犇記憶傳來的。
不過,在印度和中亞到了大乘經典出現時,似 乎 有 很 多 #寫 的
現象。西元二百年前後的龍榭,擄說從龍官得到大乘經典的寫本。

二世紀中葉,中國籍的朱士行到印度去找經典,鈷巣也在中亞得到
《放光般若縄》的寫本。這就表示 R 有大乘經典才從成立一開始,
便有抄寫的風氣了,
為 什 麽 會 塙 様 原 因 是 ,大乗佛教如同小乘邮添的佛教一樣
没有出家的専業人士。 大乘佛教槱枏在家佛教,而他們覺得最大的
困播,就是教法的存緬。 因為大乘沒有専業人士,所有信徒都是各
行各業的在家眾,所以不可徒專心去研究教法。 雖然,其間也有一

位卓越的在家信徒—
— 維摩居士,但是大乘佛教既沒有培赛繼承者
的機構,就難免楢心指導人才會斷絕了。
後來,大乗也有出家的専業人才,必須撺負經典的研究、教理

的解銳,學蛻的组缴與指導教化等任務,目的也在補救上地的缺陷。
鼎_ 大名的領袖人物如龍樹、提 婆 © 、無 箸 ® 、世親等都是出家眾。

❾ 西 元一七〇〜二七〇年前後,.堪承能樹思想的中覲派辩綸師,著 有 《四
-s ■染>、《百涂>、 字論》尊-及。
84 I 佛典成立史

可 是 ,在這群專業入才出現以前,大乘佛教並沒有這樣傑出的
指導人物與後继者。

在逭種情況下,便要被迫去面對—個 大 問 題 ,那就是怎樣把卓
越的大乘教法留傅到後代,並普反刭旖大的民間明?
結 果 ,所想出的辦法是,竭力強調經典的抄寫、讀脯和解銳的

功德。依他們看,光 長 #寫 經 典 ,便有無量功徳,甚至只要齿信仰,
縱使無人指導,只有經典也照様能留傳到後代。
闥 於 經 典 的 #寫 與 尊 重 問 題 ,大乘經典從根本上就很強調這方
面 ,我們已經在上面談過婕些惻證了。不 過 ,有一點還要再三強調,
只要有經的地方便有佛,而經典就代表佛的存在。《金剛般若經》等

也攉到道一點,遛 有 《祛_ 經》也這様說:

儿是這部經典所在—
— 不淪在囡中, 森休、 樹下,僧坊、在
家人家袒、殿堂, 甚至在山谷、畴野 一 這些 j也方郇荨於沸

開悟、 轉法輪、 人涅槃的崎在, 故宜达塔供養。

這個跟秒寫擗典一檷,旨在令法夂住,也就是要存缅正法,而

擅也可銳是大乘經典的特徴之 一 。

© 西 元 三 九 五 〜 四 七 〇年前後,• 行 派 _ 檢 師 ,續承钱勒的思想,著

有 (攝大乘論》,i l 過 料 說 ,将 大 象 佛 _ 料 系 統 化 。還 著 有 《大
乘阿rt■逹磨論集》
、《順中為>' { 期 揭 等 。
第 二 幸 經 典 的 語 言 與 文 字 I

八、經典輿文字

印度文字

誠 如 上 述 ,從 阿 肓 王 的 法 勅 文 開 始 ,抄 寫 佛 經 的 印 度 古 老 文 字 ,

大體上可分為梵文字與驢唇字兩種。 那麼,塙些文字是不是印度人

自己創作的明? 不是,而是受到外國影響而衍生出来的。

語言輿女丰並沒有必然關係。 自從有人類以来,就有了各種語

言 ,而 文 字 的 發 明 與 使 用 是 到 了 相 當 晚 期 以 後 。 曰 本 也 不 例 外 ,即

使 早 在 幾 千 年 前 就 有 了 日 本 語 ,但 是 ,文 字 卻 遲 到 四 、五 世 紀 前 後 ,

跟 中 國 來 往 ,輸 入 漢 字 之 後 才 有 的 。曰 本 社 會 普 遁 使 用 文 字 的 現 象 ,

也待平假名與 H假 名 發 明 以 後 才 出 現 。
在 印 度 ,早 在 幾 千 年 前 便 有 了 印 度 語 (印 度 雅 利 安 語 ) ,而 文 宇

的 使 用 郤 遲 到 佛 教 出 現 前 三 、四 百 年 才 有 。

因此,印度語與印度文字之間,並無必然關係。

在 印 度 雨 種 文 字 裡 ,有 一 種 叫 喀 拉 脩 特 字 ,只 在 印 度 西 it邮 (和
接 近 中 亞 一 帶 ) 垴 用 ,並 只 有 在 西 元 前 五 世 紀 起 到 西 元 後 三 世 紀 的

七百年之間使用而已。 西元前六世紀来,印度西北部遒到波斯帝國

大 流 士 一 世 的 征 服 ,深 受 波 斯 文 宇 與 梵 文 字 的 影 響 ,當地人似乎才

重新造作自己的文字,而逭就是喀拉脩特字的起源。埴種文字跟今

夫 的 阿 拉 伯 與 伊 朗 文 字 一 様 ,都 是 從 右 進 向 左 遑 橫 寫 過 去 。

今夭 ,印度各地有三十幾處發現到阿育王的法勅文,其中印度

西 北 部 有 雨 處 採 用 這 種 喀 拉 修 特 字 寫 的 。 退 有 上 述 肯 達 拉 語 《法 句
I 佛典成立史

經 》寫本也用嫿種文字寫的。 雖 然 ,煊種文字抄寫的佛經也在別處

發 現 ,伹 是 那 只限於某個地方與某個時期的產物,若比起梵文字的

經 典 , 真是微不足道。 印 度 西 北 部 從 三 、四 世 紀 以 後 , 才似乎開始

使 用 梵 文 宇 ,煊 就 迫 使 睹 拉 脩 特 字 消 失 殆 盡 了 。

其 次 燄到梵文字,若 侬照印度人一向的傳說,那是一位名叫梵

天 的 創 世 神 所 造 作 , 用 來 教 化 世 人 的 東 西 。 到 了 近 代 ,依 據 各 種 研

究 結 果 ,始 知 印 度 的 古 老 梵 文 字 跟 美 索 布 逋 米 亞 和 小 亞 細 亞 一 帶 的

古 宇 有 密 切 關 係 。 至 於 它 的 起 源 , 則 眾 說 紛 紜 ,今 天 , 大家推測印

度 的 梵 文 字 是 在 西 元 前 八 百 年 左 右 ,受 到 腓 后 基 文 字 的 影 響 所 造 作

出來的。

初 期 的 印 度 梵 女 宇 很 類 似 腓 后 基 文 字 ,都 是 從 右 邊 向 左 邊 柚
寫,而阿育王祛勅文上的梵文字,只有接近印度西北部一帶才用埴

種方式,其他地方全部踉西方的文字一樣,從左邊向右邊椹寫過去。
用梵文字 H 其後來文字所寫的佛經,也統統從左向右橘替寫。
不 通 ,世 人 認 為 巴 比 倫 的 腓 尼 甚 文 字 雖 然 孕 育 出 梵 文 字 ,伹它

自己卻淵源於埃反文字。 道 一 來 ,以埃及文字到排后基文字為起源

的 文 字 ,卻 佔 今 天 全 世 界 文 字 的 大 部 分 。 為 何 會 這 樣 呢 ? 原 來 ,從

昔 日 的 楔 形 文 字 、 猶 太 教 、基 督 教 和 回 教 經 典 的 文 字 開 始 , 宣 到 近
代 中 東 和 遣 東 等 鲒 種 文 字 ,不 僅 直 接 延 續 腓 E 基 文 学 的 系 統 ,還有

東 方 的 梵 文 字 跟 喀 拉 脩 特 字 ,以 反 淵 源 於 梵 文 字 的 東 南 亞 各 地 方 的

文 字 , 西 方 則 從 希 躐 、羅 薦 的 文 字 , 直 到 近 代 的 西 祥 女 宇 都 跟 它 們

有 關 係 。 總 之 , 除 了 東 亞 各 地 跟 漢 字 有 闞 的 文 字 以 外 ,世 界 上 的 文

字可說全都來自埃反文字和眺巨基文字。
系二章經典的語言與文字I

印度彿經 的 文 字

阿 育 王 採 用 的 梵 文 字 ,随 普 時 代 的 推 移 , 也 因 地 區 不 同 而 展 開

各 種 不 同 變 化 。 西 元 初 期 ,這 種 女 字 在 南 北 雨 地 呈 現 若 干 差 異 , 隨
胃 年 代 ft)通 通 ,這 種 差 異 蒐 加 顯 箸 了 。 例 如 南 印 度 系 呈 0 形 文 字 ,

反 之 ,北 印 度 系 的 丈 宇 呈 角 形 , 兩 啬 顯 然 不 一 様 。

大 乘 經 典 和 北 方 小 乘 經 典 ,語 亩 方 面 用 梵 語 和 佛 教 梵 齬 ,但 文

字 全 郁 以 北 方 系 的 梵 文 字 抄 寫 。 后 泊 爾 發 規 一 批 佛 經 的 寫 本 , 全用


It 方 系 諸 種 梵 文 宇 抄 寫 。 雖 然 其 中 以 后 泊 爾 文 字 寫 得 嵌 多 , 但 埴 也

是+ 世紀以後才在g 泊爾使用的文字。最古老的文字叫做悉S 文

宇 ,煽 是 從 六 世 紀 到 + 二 世 紀 在 北 印 度 使 用 的 宇 通 。
唐 _傳 人 中 國 的 經 典 寫 本 ,因 為 多 半 闬 悉 卺 文 字 抻 寫 , 所 以 ,

當 畤 中 國 和 日 本 所 諝 梵 文 字 ,其 捭 是 指 悉 恩 文 字 。 在 陀 羅 尼 和 塔 婆

上 寫 的 印 度 字 ,納 缺 是 悉 暴 文 宇 。

在巵泊爾發現的經典寫本中,最新的是用德巴那加利文字寫的

東 西 。遺 ®文 字 曾 在 十 二 、三 怛 紀 以 後 躅 於 it方 系 ,若 徙 梵 文 字 的

角度看,逭算是蕺完整的了。今 天 ,印 度 的雅利安齬所用的文字,

由 於 地 域 不 同 而 呈 頊 若 干 變 化 ,•
!目 也 多 半 是 德 巴 那 加 利 文 字 。

梵 語 的 典 籍 , 包 括 婆 羅 門 教 等 正 統 派 的 經 典 與 哲 學 書 , 印度文

學 與 科 學 文 獻 , 還 有 佛 教 梵 語 反 其 經 典 ,在 今 天 都 用 那 加 利 字 書 寫

和 印 刷 。 為 了 易 於 閲 鏞 ,便 針 對 外 國 讀 者 而 採 用 羅 禹 字 印 刷 ; 對印

度人來銳,這種文字的作品也許最容易閲讀不過了。 西洋和曰本出

版的梵語大乘經典等, 有些用那加利字寫,也有些 用 羅 馬字寫的。

北 方 系的梵文字, 由於時代與地區不同,而 呈 規 許 多 様 式 ,且
88 I 佛典成立史

西藏文字也受到它的影響。原來,從七世紀後起,西藏就格受了大
乘佛教,一方面用西藏語翻譯佛經,另一方面也開始用西赭文字#
寫經典了。
熗種文字就是七世紀前後在北印度所用的北方系梵文字。就這
方面來說,西鏟女字無疑全從印度字衍生出來。後來,蒙古和中國
東北等地接受西藏佛教(
喇嘛教),受到西M 文字的影響,他們才造
作蒙古文字和滿族文字來寫佛經。還有韓國的假名文字為諺文,也
是受到西藏文字的影轚才造怍出來的。
雖然,悔錫蘭、緬甸、奉國、高棉等南傅佛教地區,都採用巴
利文經典,殊不知在錫蘭用鋦籣文字,在緬甸用緬甸文字,在泰國
用奉國文字,在离棉用高棉文字,各地方都使用自己的文字了。
不輪如何,埴些文字都是深受南印度圓形梵文字的影響而来的
產物。錫蘭一開始用阿育王文字,之後逐漸受到對岸南印度的影響,
才改變成01形文字。通有缅甸等地的文字,受到南印度和獨蘭文字
的影響後,才慢慢進出自己的文字。
今天,南傳佛教諸國無不使用自己的文字來抄寫和印刷巴利語
女的經典。因此,若要閲讀這些巴利文經典,就非轎通他們各國的
文字不可,造樣實在不冇便。因此,西右人學習巴利語文,企®出
版巴利聖典時,似乎全都把它改成羅馬宇來做紋一 性研究。日本在
垴方面也採取同様作法。所以,要讀通梵語經典,與其喊得羅馬字,
不如學好德巴那加利字;反之,要懂得巴利聖典通常都要學雜禹宇,
原因誠如上述,別無其他。
系二章绞典的锗言與夂字I

抄寫經典的材料

依我 看 ,不論南方或西方社會,文字的抄寫所以 會如此普遁,
無疑是發明了輕便的紙張以後。
印度人間始寫佛經時,到底用什麽東西呢?原 來 ,他們採用貝

窠,那 是 一 種 棕 櫊 科 植 物 (多羅樹)的禁子。這種植物為熱帶產物,
無法生長在寒冷的北方地區,在印度西北部和中亞等地,似乎都使
用類似樺榭皮那種様子的樹皮,和布帛、獸皮等物。 比較高級的方
法是,粑經典刻在銅板上。
待紙喪出現時,也開始用來寫佛經了。我彳円目睹巨泊爾的寫本,
全 是 古 代 用 悉 ®文 字 所 寫 的 内 容 ,全部使用目窠;而那加利的新寫
本郫探 m 紙張& 紙嗫的窝冬抵式是,杷 紙 權 切 威 缌 長 重 #,中奂雨
處打小孔,用繩穿過結為經典,純粹模做貝禁。縱使不穿過绳帶,
而 萑 下 孔 ®部 分 ,也表示能用紙漲來代替貝絮的意思。
貝禁就是貝多羅窠的簡寫,而 貝 多 羅 是 印 度 字 「窠 j 的音譁,
指的就是貝禁榇的榷葉。在锡蘭、緬甸和奉國等南部地區很容易找
到貝窠,而且 策 H 也方便處理,所 以 ,南傳佛教直到今天也都闲目
葉鬵做經典寫本。

南印度和 鋦蘭都盛產目窠的多羅檀^玄奘在七世紀中期到過印
度旅行,依據他的記載,南印度有一個肯卡納國,有— )={阔園十五

公里的大多羅樹林,樹窠既長又貧,並有光澤,使別國的人前來剪
取做抄寫之用。
錫蘭有各種多羅樹,其中能用做杪寫的窠片有兩種— 帕魯米
拉和塔里帕特。前者只能當作一般信紙用,因為不是太僵硬,所 以 ,
I 佛典成立史

才 用 比 較 堅 韌 的 塔 里 帕 特 來 寫 經 典 ,以 便 長 期 保 存 。 塔 里 帕 特 鯆 於

錫 蘭 最 大 的 多 羅 樹 , 樹 齡 長 達 一 百 年 ,樹 的 离 度 也 有 二 + 五 公 尺 左

右。

不過,當作貝窠的多羅樹要年輕,成束生芽的嫩窠才能剪下來

用。這種嫌禁有三公尺到六公尺長度,一束好像有八十到一百片窠
子黏筈。煸種 葉 H 柔軟強韌, 呈乳脔色。 窠東剛要開放前剪下的蒱

H , — 片一片剝下來,用大鍋销微煮一會兒,再 放在暗處乾燥,之
後 把籀 H 雨面都摩棟發光。
這 些 長 禁 有 寬 幅 較 大 和 狭 窄 部 分 ,依 照 它 的 特 性 裁 剪 成 細 長 禁

H , 長 度 可 從 二 + 五 公 分 到 八十 公 分 ,而 寬 度 可 從 五 公 分 到 八 公 分 。

較 小 的 絮 H 用 來 抄 寫 短 經 ,較 大 禁 片 可 以 寫 上 長 經 。 瘛 大 的 經 典 要

重 疊 幾十威幾百H 同 樣 形狀的貝禁H ,而且兩面都要寫。

拙 古 代 大 乘 經 典 的 貝 窠 寫 本 看 到 字 體 ,都 用 筆 尖 沾 上 墨 汁 寫 出

來 ,其 典 ,北 方 樺 樹 皮 的 窝 本 ,和 後 代 紙 張 的 寫 本 也 同 様 如 此 。

不過,南俥佛教巴利經典的貝窠寫本,全都用鐵筆刻上文宇,

塗 上 黑 墨 之 後 ,再 搏 掉 表 面 , 鑪 宇 體 浮 現 出 來 。
CHAPTER I 第三聿
第三幸蛭典的流通狀況 I 93

一、經典的翻譯

鉬譯的狀況

釋 尊 希 望 所 有 群 眾 都 能 了 解 自 己 的 教 法 ,便 吩 咐 弟 子 們 要 用 各

地的大眾語亩來宏揚教法。 道一來,經典才能用各個地區的通俗印

度 語 流 通 出 去 。 由 於 阿 育 王 派 遣 布 教 師 到 各 地 ,致 使 怫 教 才 能 傳 墦

到 印 度 以 外 的 各 個 地 區 ,經 典 當 然 也 要 被 翻 譯 成 印 度 語 以 外 的 藷 言 。

然 而 , 南 俾 佛 教 很 保 守 , 印 度 的 上 座 部 傳 到 錫 蘭 ,錫 鼷 信 徒 仍

舊流通巴利語煽種印瑄語的經典;即使有的經典有翻譯為錫蘭語,

•(目使用巴利語的經典還是較為正統的作法。 而 它 雖 然 也 傅 到 麵 甸 、
泰 國 、寮 國 和 髙 棉 等 地 , 當 地 依 然 採 困 巴 利 齬 文 的 經 典 。 關 於 這 一

點 , 若 # 某 方 面 看 來 , 固 熟 違 背 釋 尊 的 旨 趣 ,但 是 ,他 們 能 為 這 樣

才 不 會 誤 傳 教 法 , 不 僅 铯 使 那 些 ®家 揄 負 宏 法 専 業 和 領 袖 的 出 家

眾 , 有 機 會 訓 練 自 己 從 巴 利 文 原 典 裡 理 解 經 典 的 意 義 ,甚 至 逋 被 指

導的廣大群眾也能學到巴利語文與佛教來當作教餐性的常識。所

以 , 若想用傅統方式信受奉行傳統的教法,毋 寧 說 , 照様沿璩巴利

語文的經典比較好。

反 之 ,當佛敦越過印度國墻,遠播到西北部的阿富汗和中亞各

地 時 ,好 像 都 被 譯 作 當 地 各 個 民 族 的 語 言 了 。 尤 其 , 大 乘 佛教的目

的 在 傅 潘 佛 教 的 精 髄 , 更 是 不 拘 泥 於 文 字 ,我 想 ,這 就 是 它 建很容

易的被譯為其他語言的原因。

近 代 以 後 , 由 於 中 亞 地 方 不 斷 進 行 裸 險 發 掘 的 作 業 ,發 規 了 m
I 佛典成立史

形色色的佛經窝本。 其 中 ,除了梵文、通 俗 印 度 語 、漢鱒和藏頦等

_ 作 以 外 ,也有不少是 聞 斩 未聞的各種語言杪寫的經典。例如土耳

其 語 系 的 鳥 古 魯 語 ,伊 朗 (波 斯 ) 齬 系 的 梭 古 德 語 、 薩 卡 語 ; 印歐
語 系 的 龜 玆 語 和 阿 古 后 語 等 均 是 。 由 此 可 知 ,佛 教 在 傳 到 中 亞 時 ,

經 典 也 纷 紛 被 譯 為 當 地 的 m 言 。 這些 中 亞 各 種 語 言 的 經 典 和 印 度 諸

類 語 言 的 經 典 ,不少在後來到了中國都被譯成漢女。
大 部 分 漠 譯 佛 經 都 是 經 由 中 亞 的 絲 路 來 到 中 國 , 當 然 ,其中也

有 些 經 南 方 海 路 , 從 印 度 和 錫 鼢 等 地 俦 進 來 。 雖然 , 陸 路 有 沙 漠 、

峡 谷 、高 峰 險 竣 等 種 種 危 險 , 但 也 比 海 路 來 得 近些 , 危 險 比 率 也 要

少些,所 以 ,經典從陸路進來似乎比海路進來要多一些。在現存的

灌 譁 經 典 裡 , 凡 來 自 北 方 陸 路 的 部 分 ,似 乎 以 二 世 紀 中 窠 的 譯 作 最
古老;而來自 南 方 海 路 的 部 分 ,似 乎 遲 到 七 + 年 後 , 即 三 世 紀 的 譯

作最古老。
根 撺 傳 銳 , 佛 教 傳 到 中 國 , 最 先 翻 譯 佛 經 的 時 代 ,似 乎 在 秦 始
皇 畤 期 (西 元前二 四 六 〜 前 二 一 〇年 )。捕 銳 當 時 秦 始 皇 聽 聞 釋 利 防

等 十 八 位 霣 人 要 從 印 度 帶 經 典 來 , 便 允 許 他 們 來 宏 法 ,接 受 佛 教 的

信仰。

可惜,不久以後,秦始自焚書坑儒,致使許多書籍失落。而佛
經則幸好被偷藏在« 壁 裡 ,才能悻免於難。

其 實 , 這 個 俦 說 完 全 忽 裉 了 史 賁。 沒 _ ,秦 始 皇 的 年 代 比 阿育

王 要 晚 , 照 理 說 ,他 也 能 接 受 阿 育 王 的 傅 道 派 遣 團 。 不 過 , 當 時 中

印 兩 國 的 交 通 幾 乎 是 隔 絕 的 , 因 為 當 年 中 國 西北 逋 境 有 野 蠻 兇 悍 的

匈 奴人居住,限礙了中亞與中國的交通往来。

自古以來,句奴經常侵人中國,造成相當大的威脅,致使歴代
第 三 章 經 典 的 流 通 状 況 丨 95

諸 王 只 好 在 國 境 建 第 很 高 的 壁 睹 來 預 防 ^秦 始 皇 更 進 一 步 大 力 去 整

脩 , 才 造 成 完 整 又 長 達 幾 千 里 的 防 衛 ,俗 稱 萬 里 長 城 。

秦始皇以後一 百年左右,也就是漢武帝 (西 元 前 一 四 一 〜 前 八

七 年 ) 時 代 ,匈 奴 的 力 量 衰 弱 , 中 國 與 中 亞 的 女 通 似 乎 才 逐 漸 開 展 。
權武帝為 了要結盟西方的 強國大月氏來夾擊匈 奴 , 便派遣一位武將

張寮 率 軍 向西方去 ; 不料 , 漲騫兵敗被俘,留在匈奴與當地女 子 結

婚 生 了 孩 子 。 然 而 ,他 始 終 不 忘 初 衷 , 有 一 夭 , 趁 機 脫 逃 , 遺 到 巴
克 脫 利 亞 的 大 3 氏, 力 勸 對 方 跟 横 朝 結 盟 , 可 惜 對 方 不 願 意 , 迫 使

他 只 好 遺 証 + 幾 年 後 再 度 返 國 (西 元 前 ー ニ ニ 年 ) 。

他的使命雖然失敗了,但也因為這趟遺遊,才使中國知道中亞

的m 況。 在 經 過第二次以後的交涉,不僅逐渐跟中亞各國締交,也

間 拓 了 東 西 的 交 通 。 ®他 初 次 到 巴 克 脫 利 亞 時 ,便 聽 銳 印 度 有 浮 屠

(佛 教 ) 的 教 法 。 遣 也 許 是 因 為 中 亞 接近 印 度 , 早 已 知 曉 佛 教 的 存

在 ,而 H 很可隹已經傳到那裡了。

若 依 以 上 的 史 實 ,中 國 獲 悉 佛 教 的 存 在 ,應 在 西 元 前 二 世 紀 末 ;

因此上述百年以前的秦始崑時代便有佛教與經典傳到中國的說法,

可知完全是一套虚構。

據 説 佛 教 開 始 傅 入 中 國 的 年 代 ,是 在 東 瀵 永 平 十 年 (西 元 六 十

七 年 );悒 窗 際 上 比 這 個 遺 早 ,似 乎 在 西 元 紀 元 前 後 就 傅 人 了 。不 過 ,

初期的漢人信徒很少,主要是來自中亞的移民和商人。 在那種情況
下 ,佛經不需要漢譯,我想只要依席他們的母語, 也就是中亞語言

的經典就行了〇但 到 了 他 們的第二代、第 三 代 ,可能是因為母語遂

漸 被 适 忘 了 , 才使得佛經的漢課成為必要。 那 時 候 ,漢人也逐漸信

奉佛教,對 於癯蟫佛經的黑要就更為迫切了。
I 佛典成立史

那麽,什麽時候才開始翻譯佛婭呢? 一般人認為佛教正式傅入

中國在東漢明帝永平+ 年。 明 帝 夢 見 金 人 (
佛像)以 後 ,便派堉使
者到西古去。結果,徙 印 度 帶 回 (
也從中亞)迦窠摩騰和竺法蘭等

人,讓 他 們 住 在 格 暍 白 馬 寺 澳 譚 《四+ 二章經》等,時間在永平+

年 ,橼蛻這是最初的漢擇佛經。
現 存 的 《四十二 章 經 》,依據上面 的 傳 説 ,為 姻 窠 摩 騰 和 竺 法 蘭

的 共 同 譯作。 因 為 這 是 傳 蛻 ,他 們是否 真 的 繹 出 《四 + 二章經》其

寳是 無 從 確 定 的 。 現 今 留 存 的 《四 + 二 章經》 雖 然 相 當 古老,伯 也
看 不 出 是 車 漢 時 代 的 譯 作 , 也 有 可 能 是稍 後 三 國 時 代 前 後 的譯作。

因 為 我們只能根撺潢譯 經 典 的 譯 鍚 和 翻 譯 凰 格 等 搮 準, 大 概 推 測 它
完成於什麼 時 代 。
第 三 章 經 典 的 流 通 狀 況 I

現存最古老的瘅譯佛經,首推二世紀中策來到中國的安世高和

支 婁 迦 識 等 A 的譯作。 安 世 离 是 安 息 國 (
現 在 伊朗 北 部 ) 的 王 子 ,

父王死後,不 愛繼承王位,反而譲位給叔父, 自己跑去出家了。 逭

威 許 是 因 為 當 畤 , 安 息 國深受 東 鄰 大 月 氏 的 壓 迫 , 致 使 安 世 髙 威 到
世 事 無 常 , 才 跑 去 出 家 也 說 不 定 。 他 修 學 … 段 時 間 ,便 來 到 中 國 宏

掲 教 法 。 他 通 晓 漢 語 , 翻 譯 了 三 十 五 部 四 + — 卷 經 典 ;其 中 ,現存

的二+ 餘 卷 ,多半K 於小乘經典。


遣些經典的譁鲔,風格都非常古老,偈 文也不具詩形,只呈散

文 形式。 因為是首攻翻譯,佛教用語等不確定,若以今天的檷準來

看 , 亦 不乏相 當 難 得 的 譯 句 繹 語。 例 如色、受 、 想 、 行 、 織 等五蘊


譁 語,他們譁作色、痛 痒 、思想、生死和識;八 正 道 譯 作 八 正 行 ,

其 中 包括 諦 罠 (正 見 )、諦 念 (正 ® 惟 )、誘 藷 (正額 U 謫 行 (正行 ) 、


諦 受 (正 命 〉* 諦 治 (正 精 進 )、諦 意 (正 念 )、諦 定 (正 定 ) 等 。 逭

些翻譯也是相當不錯的。

跟 安 世 高 同 時 期 來 中 國 的 支 婁 迦 讖 (戋 讖 ) ,出鼻大月氐蔵!。該

圆勢力範圍很寬闊,以阿姆河為中心,從中亞延伸到 印 度 西 北 部 ,

無 疑 是當時最大、最強的國家。 鼎鼎大名的迦腻色迦王就是當時的

大 月 氐 國 王 。 為 了 要 將 中 亞 盛 行 的 佛 教 虜 為 傳 布 , 支谶毅然來到中

國,留在洛賜杷十二部二+ 七卷經典譯成潢文。

其 中 現 存 的 R 剩九部二十卷 , 多 半屬於大乗經 典 , 包 括 最早期

的 《般若經》 和 念 佛 先 驅 的 《般舟三昧經》 他的譯語跟以後的

用 語 相 當 接 近 。 色、 痛 痒 、 思想、 生 死 和識等用飼跟 安 世 高 的 翻 譁

• 般舟三味是指禪定中看纠諸佈在眼请。在此指出/枝方法,可以看んH
涌陀佛的面钇,是故半故述H 袖陀的親相念体的姪典s
卯丨佛典成立史

相 同 ,熠 有 不 少 可 貴 的 音 譯 名 詞 ,例 如 怛 薩 阿 竭 (如 来 )、阿 羅 軻 (應

褀 > 、 三 那 三 佛 (正 偏 知 )、 般 逋 甸 (五 相 〉 等 。 在 這 些 音 譯 用 語 或

名 詞 裡 ,也 有 些 跟 正 璀 的 梵 文 不 符 ; 或 許 支 纖 課 的 原 本 不 是 梵 文 ,

而 是 來 自 印 度 俗 語 或 中 亞 語 言 的 經 典 。不 過 ,他 的 翻 譯 仍 相 當 紮 宵 。

安 世 高 的 譯經以 小 乘 為 中心,反 之 , 支 讖 的 譯 作 以 大 乘 為 主 ,

我 想 可 能 是 因 為 前者的祖國安息盛 行 小 乘 , 而 後 者 的 祖 國 卻 流行大
乘佛教所致。

安 坦 高 的 「安」字是安息的簡稱,意味安息出身的世高;而支
婁 迦 讖 的 「支」字,)
う是大月支 (
跟月氏相同) 的支字,也意味大
3 支出身的婁迦讖。因為古代的中國佛教習慣把人的出身地當作姓
氏來稱呼。
例 如 姓 安 的 人 ,除 了 安 世 高 以 外 ,堰 有 安 玄 、安 袪 欽 、安 文 惠 ,

安 法 賢 等 幾 位 譁 經 者 。 姓 支 的 人 除 了 支 讖 以 外 , 也 遛 有 支 曜 、 支法

度 、支 彊 梁 接 、 支 施 裾 、 支 敏 疫 和 去 暹 等 人 , 尚 有 大 目 氏 出 身 的 支

姓僧侶的第二代、 第三代弟子如支亮、支謙等人。

其 他 的 姓 也 有 同 様 的 情 形 。康 姓 意 味 他 出 身 康 居 ,例 如 康 孟 詳 、

康 僧 會 、 康 僧 銷 、 康 巨 等 幾 位 譯 經 者 。 白 (或 帛 ) 姓 則 意 味 他 出 身

® 玆 的 王 族 ,例如白延、 白法相、帛P 梨蜜多羅等人。

由 此 可 見 , 初 期 的 佛 經 翻 課 家 和 佛 教 徒 , 不 乏 出 身 中 亞 , 因為

在 安 息 、 月 支 、 康 居 、® 玆 等 中 亞 諸 國 ,佛 教 很 興 盛 ; 但 也 因 為 佛

經 被 譯 成 當 地 各 民 族 的 齬 言 ,搆 鐸 時 的 版 本 便 是 從 當 地 語 言 而 來 。

如竺佛朔、竺將炎、竺法豳、竺叔蘭等 人 , 都姓竺 字 , 看 起 來
似 乎 意 味 他 們 出 身 天 竺 (印度);實際上,他們並非出身印度,而是
從中亞到 印 度 留學,才號稱竺 宇 ,例如竺法 護 便 是 。在那種 情 況 下 ,
第 三 幸 經 典 的 流 通 狀 浞 丨 99

我想他們的漢鐸原本可能來自梵女和通俗的印度語經典。

二、經典的理解

古代的譯經

誠 如 上 述 , 從 二 世 紀 的 東 漢 時 代 到 三 世 紀 的 三 國 時 代 ,漢 譯 的

佛經間始時都出自外人— 來自中亞和歸化中國的人。
依 照 純 粹 中 國 人 的 看 法 ,佛 教 睡 於 異 質 文 化 ,淵 源 於 印 度 思 想 ,

它們的用語與教法鲔直無法理解。

好像 今 夭在 日 本 對 那 些 奄 _ 佛 法 觀 念 的 人 們 談 論 色 、 受 、 想 、
行 、 讖 等 五 蘊 , 或 四 諦 八 正 道 、 + 二 因 缘 等 一 連 串 術 語 輿 教 理 ,對

方也 許 聽 了 莫 芭 其 妙 。 我 想 , 剛 鬩 始 瀵 譯 佛 經 的 情 況 也 類 似 如 此 。

雖 然 ,有 許 多 人 對 經 典 頗 感 興 趣 , 也 充 滿 好 奇 心 ,而 有 意 研 究

它,奈因對佛教教理與學說方面幾乎難以掊受,起初只能讅些沒有

與 門 術 語 和 教 理 的 故 事 , 以 及 含 有 普 通 教 訓 性 質 的 教理。因 為 這 些

可 用 日 常 語 言 敘 述 , 讀 起 來 容 易 理 解 ,也 有 趣 味 和 益 處 。

這一 類 的 經 典 為 數 不 少 。 例 如 中 國 最 初 翻 譯 的 《四 十 二 章 經 >
便 是 。 這 部 具 備 佛 教 初 步 說 明 的 經 典 ,以 深 人 淺 出 的 方 式 將 佛 教 的

教育 法 理 , 综合成四+ 二項目。這些項目是先讓中國人明白佛教的
大 概 内 涵 ,才從各 類 經典中 搜 集 些 初 步 的 敦 法。

例如其中一、二項的内容 是 迆 様 :
丨佛典成立史

彿說,離開說人去出家修道,便取名為;少門Q 平時要修行二

百五十成•
•••
••。

彿說, 眾生要以十事為善,也要以十事為惡。 那就是身三、


口四、意三。 所謂身三者,就是殺、 盜、 涅; 所謂口四者,

就是兩舌、 惡罵、妄言、埼钱5 所謂意三者,就是妹、 恚、


-礙... 。

彿說,惡ん客賢者,谲仰天而嘈,噠而不汙天,遘會汙械肖

己的彳骰;逆風纷人,塵不會け秩對方,還坊拎己舟, 賢者
不可毁,逷必減己也。

镩部經典若用現代的觀點解釋,我想今天也仍然很有用,一點
兒也不離諸。
遢 有 銳 故 事 的 經 典 也 包 括 釋 尊 傳 的 {修 行 本 起 經 》、《中本起

經 》,《太子瑞雎本起經》和 《替曜經》奪。遣些内容都深入淺出,
從縴尊過去世修行開始詳細地談到他怎樣出生於印度迦厓羅城,王
宫的家庭生活,以及出家、修行、成道和成佛以後的宏法情狀,即
使富作普通謅物也蠘有趣味,_ 人在閲繽畤自然而鱿也能體會佛祛

的要旨。
而主要敘述釋尊的過去世,也是菩薩時代修行故事的《本生
也有幾種,例 如 《tV 度集經>、《生經》和 (菩藤本綠經》等。熠耷

搜律不少因果業報—
— 善因善果、惡因惡果—
— 具 耱 故 事 的 《轚喻
經 >, 含有豐富的 S 言玉齬,教 訓 世 人 的 《法句經》等。
第三章缦典的流通狀況 I

以上都在三世紀以前有了祺譯本,我 想 ,從表面上看,這些對
於通俗性地理解佛敦有很大的助益。但一談論根本又有組織性的教
理,或要表示愈高境界,從日常思考方式與中國式思想的觀點看,
就顯得極難理解了。 由於在中國本有思想裡的老莊思想跟佛教的想
法有若干類似,許多人於是紛紛從老莊思想來解釋佛教。這就是所
謂 的 「格義」。

同畤,還有一種惰形是,有些人覬老子與釋尊不是雨個不同的
人,釋尊其赏是老子投胎到印度的人。《老子化胡經》便是如此脫離

佛教而產生的偽經,是為求佛教中國化的方便而造作的。
後來,佛教逐漸興盛,似乎有駕凌老驻銳與道教的情勢畤,就
發生佛道雨教的勢力爭耷。道教依1 《老子化胡經》,表示釋迦是老
子的轉世,而道教是古老的本家,佛教不埏是斩輿的分家§1 了,藉
此抬命攻荦佛教。
話雖如此,企圖用老莊思想來解糅佛教,無 異扭曲佛教,並非

正確的佛教。 因此,等到大家稍微了解佛教時,便自然地視格義佛
教為邪道,而加以排斥了。

然而,在 此之前,在佛教研究者之間,遺是有箸花费耕多苦心
的人。二世紀中葉,大 乘 般 若 經 的 《道行般苕》出現潘譯,中國人
怎麼也不僅它的妙義。於 是 ,他們打算找尋最容易僧的好經典,結
果 ,有一位叫朱士行的佛教徒毅然到西方取铿。當他到達中亞的于
閬國時,終於找到般若經的絕佳寫本。

於 是 * 朱士行央求國王當阑他煊部寫經。 當畤,該國盛行小乘
佛教,而不是大乘佛教,因此小乘教徒不信大乘佛教,總把它看成
邪說,若把大乘經典送給中國,無異宏掲邪說;所 以 ,他們百银勸
I 佛典成立史

觫國王千萬別把般若經的窝本送給中國使舎。

國 王 _ 了 猶 豫 不 決 , 不 知 怎 様 才 好 。 朱 士 行 央 求 說 ,倘 轾 煊 部

經 典 敘 述 邪 説 ,何 不 丟 進 火 裡 燒 毀 ? 如 果 是 正 確 的 佛 說 , 它一定不

會 被 蟯 毀 。 倘 若 是 猛 火 燒 不 毀 的 經 典 , 那 麽 ,就 把 它 賜 給 我 吧 ! 國

王 立 刻 同 意 ,便 在 王 宫 前 面 的 廣 場 堆 稽 柴 薪 ,再 把 寫 本 故 在 上 面 ,

間 始 點 火 燃 燒 了 。誰 知 柴 薪 著 火 燃 燒 ,經 典 只 有 邊 緣 部 分 被 火 簸 彌 ,

而 中間一點兒也不曾燒到,遷保持很完整的内容。

這 一 來 ,朱士行總算得到了埴部經典,之後帶回中國翻譯;逭

部 經 就 是 《放 光 般 若 經 》。 另 外 ,中 國 習 價 在 貧 纽 上 寫 經 典 ,槠 說 也

是 為 了 紀 念 這 部 《放 光 般 若 經 》 的 寫 本 被 薰 成 酋 色 的 因 緣 。

道安與經典

在 杻 轉 歪 曲 的 中 國 佛 教 方 面 , 首 推 道 安 (西 元 三 一 二 〜 二 八 五
第三幸經典的流通犾況 I 103

年 ) 的 功 勞 最 大 , 他是努力排斥■格義佛教的人。 他 不 斷 尋 思 怎 様 了

解 佛 教 的 正 確 教 法 。 當 畴 ,不 少 憎 侶 從 印 度 與 中 亞 到 中 國 來 翻 譯 經

典 ,增 安 也 向 他 們 打 聽 印 度 佛 教 的 事 情 , 並 諸 教 有 闞 教 理 的 問 題 ,

卻始終得不到滿意的回答。

那 時 候 ,他 耳 聞 中 亞 有 一 位 傑 出 的 佛 學 者 叫 做 鳩 摩 羅 什 , 仔 細

打 聽 後 ,道 安 便 央 求 當 畤 的 皇 帝 (前 秦 苻 堅 ),務 必 要 把 鳩 摩 羅 什 邀

績 到 中 画 來 。 不 料 ,當 時 的 中 國 i t 方 剛 巧 有 五 胡 十 六 國 之 亂 , 紛爭

不休,根本不可能派人前行。

雖 然 苻 堅 最 終 添 逭 了 將 軍 呂 光 前 柱 ,沒 多 久 就 因 肥 水 之 戰 的 慘

敗 ,導致國破身亡。 耱聞此事的呂光只好停留當地, 也會見了鳩摩

羅 什 。奈 因 陣 礙 太 多 ,直 到 遒 安 死 後 + 五 年 ,鳩 摩 羅 什 才 到 達 長 安 。

鳩 摩 羅 什 聽 過 道 安 的 大 名 , 而 且 也 很 想 見 他 , 可 惜 ,戰 亂 阻 絕 了 這

個機缘。

道 安 對 中 國 佛 教 功 不 可 沒 。 在 此 前 的 僧 侶 都 冠 上 安 、 康 、 支威

竺 之 類 的 姓 ,而 道 安 以 為 所 有 僧 侶 (和 尚 )都 是 釋 尊 的 弟 子 (釋 子 ),

應 該 姓 釋 才 對 ;所 以 ,他 自 稱 釋 道 安 , 以 後 所 有 的 出 家 人 也 都 用 釋

為姓。

其 寊 , 這 種 見 解 並 非 道 安 的 獨 斷 獨 行 , 早 在 《阿 含 經 》 裡 就 有

說 , 就 好 像 印 度 四 條 大 河 的 水 都 注 入 大 海 , 全 都 是 一 様 鹹 海 水 ,根

本 不 需 要 「河 」 的 名 稱 , 身 爲 佛 弟 子 不 論 出 身 印 度 四 個 階 级 的 任 何

—種 , 只 要 出 家 當 了 和 尚 , 就 得 捨 棄 原 來 階 級 與 種 姓 , 大 家 一 律 平

等都是釋尊的弟子。 一般認為這是佛所說的。

在道安以前,出家和尚的威儀與生活跟在家俗人役有什麼雨

様 ,而 道 安 便 規 定 法 衣 要 按 照 碱 律 , 偉 印 度 本 土 的 様 式 。 在 逭 種 規
〗〇 4 丨 佛 典 成 立 史

律 下 ,才培養出許多弟子,並费盡苦心地,將他自己所知的正確佛

教傾囊相授。
首 先 ,他派弟子到各地搜尋敵失的所有經典,結果得到五、六

百部之多,他將它們統統加以整理,作 成 經 典 目 録 ^埴 就 是 佛 經 目
錄的第一個版本。雖然它並未留存至今,但從後代對它的介绍文中,

我們仍得以一窺當年他們搜集經典的過程。
在道安搜集的經典裡,不乏沒有經名的資料。原 來 ,印度經典
寫本的開頭不寫經名,反而寫在最後面;倘若遣失,無異也尖去經

名。 若遇到無名的經典,道安便俄捕内容重新冠予經名。
印度經典與漢譯經不同,沒有區分一卷、二卷。例 如 現 在 的 《法

華經》有八卷二+ 八品,印 f i 語經典雖然也有品的區分,诅沒有卷

的區分。我想,也許中國人把經典寫在長紙上,為了要將它捲起來 t
威在張開時方便查尋,才以遄當長度分別切成一卷、二巻。雖熟以
現在的害籍形式而言,燄卷數似乎沒有什麼意義;但苕沿襲昔曰的

原様,銳不定我們也是使用卷數呢。
在道安時代,曾經譯了極多新的經典。《阿含經》方 面 有 《中阿
含 》與 《增一阿含》等 澳 譯 ,他大喜熥望,便窝下翻譯的字文。當
時 ,漢譯哲學 書 有 《神赛沙輪:K 《八犍度論》;律 藏 方 面 有 《鼻 奈 郎 》
及其作品,来知的經典逐一曝露了全貌。道安便以指導者的身分,

為許多經典為丈作序。
道安對經典也寫爝不少註釋,而今尚有若干留存蒈。可 惜 ,在

難僅的教理尚来充分了解之前,便輿世長辭了。 本来,他希望有—
天能构撤底弄饉佛教,也打算去鎗教鳩摩羅什,结果都未克如願,
寶在遣慽極了。
第 三 幸 經 典 的 流 速 状 況 I

道安一直酚望死後能碰到彌勒佛,直接從祂口中顧到不曾僅的

教法。 因此,他希望往生到菊勒佛所在的兜率天。
道安的弟子有驚人的三千人之多。後來 ,鳩摩羅什好不容易來

到 中 國 ,而 且 翻 揮 過 許 多 部 重 要 佛 經 ,也 幸 網 得 力 於 道 安 生 前 培 養

的 那 批 弟 子 。繃 使 鳩 摩 羅 什 終 能 完 成 偉 大 的 功 業 ,倘 若缺少那批優

秀 弟 子 們 的 協 助 ,恐 怕 也 極 難 在 + 年 左 右 的 短 時 間 內 , 成 就這樣卓

越的纊效肥?

三、正式譯經

四大譯經家之一的咚摩羅什

在 中 國 ,歷 經 一千幾百年從印度語灌譯出的經典多逹六、 七千

卷 , 而 #與 翻 譯 的 人 員 接 近 雨 百 人 。 其 中 , 最 儍 秀 的 翻 譯 家 有 五 世

紀 初 窠 的 鳩 摩 羅 什 , 六 世 紀 中 葉 的 真 諦 ,七 世 紀 中 窠 的 玄 奘 ,和八

世 紀 中 禁 的 不 空 等 四 入 ,世 人 通 常 稱 他 們 為 四 大翻靜家 。 雖 然 ,在

翻_ 的部數與卷數方面,以玄费和不空最多,然而,若論在翻譯上

對 中 、 曰 雨 國 佛 教 最 有 影 響 的 人 ,首 推 鳩 摩 羅 什 。

幸賴他的翻譁,才能把佛教的寘正意篛介鋁到中國來。雖然 ,

在 他 以 前 也 有 過 數 百 部 潘 譯 佛 經 ,奈 因 中 國 人 不 太 後 明 臼 ,而 那 些

漢譯也不能傳達佛教的真誦,致使中國人無祛完全接受佛教的正確

教理與學說。幸賴他的翻譯、調解和註釋,オ闌始鑲大家理解到正

確 的 佛 教 。 這 就 是 說 鳩 摩 羅 什 在 鍺 多 翻 譚 人 員 裡 ,對 中 、 曰雨國的

佛教介紹與宏掲居功最俥。
1 佛典成立史

巍 茲 (今摩束)之妹巴什古城遣址

因 此 ,我 不 姑 在 雌 微 介 紹 -下 鳩 摩 _ 十的生平。 鳩 摩 羅 什 是

印 度 宇 Kumarajiva的 音譯,意 譯 為 輋 秦 , 其名也可簡寫成羅什。

傳 銳 中 ,鳩 摩 羅 什 (西 元 三 五 〇〜四〇九年) 出生在中亞龜 茲

國 。 他 的 父 親 叫 做 鳩 摩羅 炎 , 原 本 是 印度的貴族門第;祖父叫做達

多 , 在 大 臣 中 有 很 高的聲 望 。 羅什的父親 鳩 摩羅炎也是絕頂聽明,

不 亞 於 祖父,就在要譲他接替祖父的職位時,他卻因對世俗生活威

到厭煩,而毅然出家 了。 之後,他到處修行遊歴,在偶然間來到了
龜玆國。
該國的國王有一位姊妹,年僅二十歳,才貌雙全。如 前 所 述 ,
龜茲國的王族都姓白,逭或許跟他們因為福於雅利安人種,齒色較
白有閼也說不定。公主的身上長有紅痣,這表示她以後會生下—個
驗明的兒子。 周阐諳國的國王和王子們紛紛來向她求婚,不料,统
第 三 章 經 典 的 流 通 狀 況 I

統遭到她的拒絕。
誰知這位從印度來的年輕出家人鳩摩羅炎,卻辕她一見傾心,
向王兄表示無論如何都要嫁給他。國王大喜,便強迫鳩摩羅炎答應,
讓雨人成了娟。 之後生下的孩子,便從父系取姓為鳩摩羅,徙母系
取名為什,叫做鳩摩羅什。
據說他母親憤孕期間,智魅比平時更為出色,光是在参魴佛寺
時聽到印度語的經典,使自然通嘵了印度語。一位名叫埵摩翟沙的
高僧目睹她的異常表現,十分敬佩,便說她一定會生下傑出的兒子。
據銳佛弟子中以智憝第一出名的舍利弗,他母親在懷孕期間也一様
表現不同往常的智魅。

羅什出生後,他的母親不知怎地忽然想去出家,但 是 ,羅炎卻
不允許。直到第二個兒子出生,也就是在羅什七歲時,她才因深威
世事無常,不顧—切出家去,並得到小牾,證得須陀洹果了。 據說

羅什也陪箸母親出家,脩學經典,由於他的記憶力非比尋常,竟能
每夭背誦一千句詩偈(
三萬兩千宇〉。
到了羅什九歲那年,母子俩去印度,向一位鼎鼎大名的法師盤
頭 達 多 學 習 小 乘 《雑菌》、《長阿含》與 《中 阿 含 } 等 ,而且不時跟

外道辯論◊ 羅什幾乎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羅什十二歲返國,遍
遊中亞各地。 有一次,大月氏有—位阿羅灌舂到羅什,威 觸 之 餘 ,
便 向 他的母親預言:「如果這個孩子隹在三十五歲以前不破戒,將來
會 大 力 宏揭佛法,救 度 無數眾生。如果不簏守戒,就只能成為一名
聰 明 的 法師。」

羅什在疏勒研修佛教哲學的阿毗達磨諸謅鲁,和 4播 —阿含 》
等,回到龜茲國以後,又脩習吠陀和世俗各種學問。 不久,他向—
I 佛典成立史

位名叫佛陀耶 舍 的 高 僧 學 習 《十誦律》,也向莎車國的王子須利那蘇
摩 睾 習 《中論》、《百 論 》、《十二門論》等大乘,好像也獲得不少大
乘諸經。

捸 說 他 學 完 大 乘 之 後 ,表 承 心 中 的 威 想 :「我不權大乘教理以
前,總以為 小 乘 最 好 ,好像一個人不知道黄金,便以為黃銅最好一
楊。」
二十歲那年,他受具足戒正式成為一位比丘,而他的母親已經

脩 行有成,諸得阿那含果,獨自去印度了。擄説母子臨別時,母親
勸羅什務必要把正確的佛教傳去中國。
由於羅什從事各種教化活動,也不時跟外埴們辯論,致使他的
菁 名 大著,附近一帶的人都知道他。就迪曾在印度教授堝羅什小乘
佛法的盥頭達多,而今聽到羅什的聲望遠播,也跑來向羅什求教,

羅什也向他講述了許多大乘的教理。本 來 ,盤頭逹多堅持小乘最好,

等到他終於領悟大乘教理之後,卻向羅什行師父之禮了。
羅什每年都舉辦講座,遠近各國的國王都來參與,聽他坐在高

高 的 座 位 上 高 燄 闊 論 他 的 聲 望 愈 來 愈 響 亮 ,甚至遺播到中國。道
安久蓽羅什的大名,也是在這個時期。

鳴摩羅什來中國

前秦國 E 符堅一向辟敬道安,他 聽 到 道 安 的 *求 , 自己也見到

奇妙的前兆,致使他也有意邀鲭羅什來中國,故 在 建 元 十 八 年 (
西

元 三八二年),派遣呂光將軍率領七萬大兵去討伐西方諳國。
羅什力勸龜玆國王,面對中國軍隊的來襄,龜玆貪無廉算,因此
不如投降為上。可惜國王力戰到底,最 終 是 被 呂 光 的 軍 隊 所 捕 殺 。
第 三 章 經 典 的 流 地 炚 況 丨 109

吕 光 進 細 目 的 就 是 要 找 羅 什 ,錐 知 他 - 看 雜 聲 名 翻 的 离 僧 ,竟
然這樣年輕,僅有三十多歲,根本是凡夫一個。於是,他惡作劇地強
迫羅什跟龜玆國王的公主成婚,羅什當然怎麼也不肯,呂光便強迫他
喝下醇酒,杷他和公主關在一起。幸而羅什始終不曾犯被。
呂 光 對 羅 什 很 威輿趣,伹也想盡辦袪要戲弄他,而羅什百般容

H 。在朝ク相處中,呂光慢播地發規羅什果非常人,他並不時接受
對方的預言,使自己幾汝都悻免於難。

在呂光窟I 旋回國途中,到了涼州卻乍聞自己的主子前秦苻堅已
然槭 亡 ,他便自行獨立稱為後涼王,同畴不讓羅什繼镝到中國。 雖
然羅什希望去中國,但被現實所迫,只好待在涼州生活+ 幾年。 其

間,有不少僧侶仰慕他而跑來錆教,讓他對灌語也更為通瞜,這對
於他以後翻譯經典的事業大有勖益。
由於戰亂和呂氐 家 族 的纷爭不 息 , 致使 涼 州也不平靜了 。 在 中

國的長 安 ,前秦滅亡後,由 姚 萇 稱 王 建 *了 後 秦 ;他是一位佛 教 徒 ,


也久 慕 _ 什的大 合 , 一 直懇切 地 想 邀 請 羅 什 前 來 。 但 因 姚 萇 亡 故 ,

便 由 他 的 兒 子 姚 與 ,埴使 迎 來 羅 什 。 羅 什 在 弘 治 三 年 (西 元 四 〇一

年 )+ 二 月 二 十 日 終 於 如願 進 入 長 安,那 時 候 ,他 已 經 過 了 五 十 嵗 。

姚 興 以 画 師 之 禮 對待羅 什 , 誠 他 住 在長 安 的 西 明 閬 和 趟 遙 圍 翻

譯佛經。許多 經 典 羅 什 不 僅 幾乎都能背誦出來 ,其 義理 他 也能 通 睡。
他 身 邊聚集 替 許 多 道 安培養出來的 俊 秀 , 羅 什 一 面 教 導 他 們 正 確 的

教 理 , 一 面由 他 們協助經典的翻譯。

因為羅什自己也備得灌文,倘遇以前的譯作有錯誤,跟原作不
符合 時 ,都铯隨時隨地推正出來。凡是以前不清楚的地方,也都透
竭 羅 什的譯文明朗起來了。 最 先 翻 譁 《大品般若》時 ,姚興親臨譯
HO I 佛典成i 史

而姚興卻手持舊譯經典,
埸* 只見羅什手持原本,順口譯出漢丈
兩相比較,同 時 正 錐 誤 。
逭一來,從弘治三年到十一年
的整整八年裡,他們翻鐸了《大品
稱若》、
《4、
品般若}和《金剛般若》
等般若鍺經;蓽嚴的《十住(
十地)
經》© 、《法拳經》,< 缒摩 經 K 《焚
天思益涟X 《首 楞 截 經 } ❸ 、《阿

彌 陀 經 》 © 、《菊 勒 下 生 經 》、《彌

勒 成 佛 經 》、{坐 禅 S 味 經 >、《揮 法

要 解 》、《大 智 度 論 》、{中 論 》、《+

二門論》
、《百論>、{十住毙婆沙
論》
、《成貪綸》
.《十蛹律》等三十
五部二©九十四巻。 受记於草堂年(
後秦時边遙之鸣
逭些全邊佛教的重要經典,
幸 摩!!什像
賴羅什來到中國,才能鑲中國佛教

"i " 又S T ♦ 将菩蓰的佟u 分久十軲仗> 從叫始れ故後


《華嚴經•十比品》
開悟。有 人認 岛《華篏經> 聚集的諸經中,以く十地品〉式立故早。世
親 炷 释 科 本 (十地經袅》,被看作中®地論•宗的核本典择。
首传较J 意 謂 「勇铱锫進J,指出菩暖救度
❸ 原 來 叫 《首探珉三味經>,「
苯 主 的 姿 ®。
〇 淨 土 三 #经 之 —。因為枨圯文的經题《無量壽綬> 相 !^故 也 叫 《■卜缦K
《小無曼壽缦 >。敌速阿满汔洚及4 由方淨土的葙嚴,鲂ん念陣.傅名的
蛙典。除了鳩摩羅什的饪作外,尚有t 獒 譯的 i稱讀淨土彿攝受褛> —
卷,求邓跋陀S 譯 的 {小 無 爹壽绶》< 岐块不全)。
第 三 章 經 典 的 流 通 狀 況 I in

進入真 寅 的佛教裡 。 透 過 羅 什 的 翻 譯 , 才 帶 來 麄 樹 教 學 的 三論 宗 與
四 論宗;柒朝時,除 ア 研 究 《法華經 > , 遺出現 成 捃 茚 陳 朝 時 ,從

《法 華 經 》、《智 度 論》 與 《中論》等譯作裡 衍 生 夭 台 法 華 宗 ; 在戒
律 方 面 , 羅什的 翻 譯 也 成 了 先 驅 者 。

國王姚輿非常實織他卓越的學識與人格,但也揄憂在羅什熥世
之後,便後繼無人,為了_ 他能延鑛後代,便挑塯十名美女,強迫
她們接近羅什,羅什 R 有百般無奈地接受。 為此,國王又在別處建
造官邸譲羅什居住,並誠他享受 a 富的物質生活。
每 逢 經 典 翻 譯 和 上 課 , 羅什都習■頃從官邸出來, 在 上 課 前 總 是

向 徒 弟 們 説 :r 你 們 要 像 生 於 汗 垢 中 的 美 麗 建 花 ,不 見 汙 泥 ,_ 見 蓮

花 自 身 。」

羅什身為法師,卻不住在寺廟,因為他要過世俗生活,難怪深
受外國來華那些和尚們的嫌惡迴通,而埴種齟齡甚至波反到雙方的
徒弟們之間。例 如 佛 陀 跋 陀 羅 (
覺贽)翻!
?《華鬏經》,持戒甚龌,
根酎顧羅什的徙弟,排斥長安,便 去 中 國 南 方 親 近 癱 山 的 慧 遠 (西
元 三 三 四 ~四 一 六 年 )。
慧遠在教理方面經常以書信謫教羅什 ,戒 行 極 鼷 ,不乏羅什的
弟子也去他那裡。 慧遺是道安的高徒,後半輩子都住在廬山,二 +
多年不下山,只跟一百二+ 多位同志結為白蓮社,熱衷打坐,希望

念佛往生。
他遵照釋尊的進嗎, 曰常生活一直匾守戒律。 即使在他年遇病
童 時 ,仍拒絕檐蚤他病情的僧徒所準愒的藥洒和米汁;就算是稀釋
遒的蜜水,他也要求徙眾先行調查是否違反戒律。 然査閱来畢,慧
遼已溘然辭世。
I 佛典成± 史

四、法顯求法輿譯經

旅行求法的中國人

大部分翻讀佛 經 的入都來自印度或中亞。他們捕帶經典原本到
中國,從事灌讖或向廣大民眾宏掲佛教。 但在譯經僧裡,也不乏中
國人親自去求法,遍遊中亞和印度,並帶回佛經來翻譯。這群求法
僧人以法顯、 玄與和義淨三人最著名。

法 顯 寫 過 《法顯傅》(
《佛國 記 》
)一卷,記鈴自己遒遊印度的經
歷 ;玄奘也 窝過十二卷著名的《大唐西域記》,詳載自己旅遊中亞和
印度各地的實況。透過這些紀錄,中國人始知七世紀中紫印度各地

的風情民俗,地理歴史,佛教及其他宗教狀況,可説是十分貴重的

黄料。義 淨 也 寫 了 四 卷 《南海寄歸内祛俾 X 它與其說是旅遊記,不


如銳是對在印度佛教寺廟裡的僧眾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禮作法的
具體介紹。序文裡也掁及當時印度佛教的情形,因此也是價值菲浅。
羅什尚未到中國以前,幸賴道安的努力,稍微充宵和介紹了佛

教。但在戒律方面,即對僧侶日常生活的規矩,卻 一無所知,因此
法顧認為非去一趟印度了解亩情不可。於是,為了找尋戒律,他便
在三九九年到印度去求法了。
雒知袪顯出發後第二年,不伹羅什來到長安,甚至連羅什在故
鄉研傩戒律的老師—
— 卑摩羅 X 和佛陀郎舍雨位戒律權威,也前後

來到中國。而旦羅什逍偕同其他學者們在西元四〇四年翻譯六十一
卷 《+ 舗律》 0 ,而佛陀那舍也在西元四—二 年 翻 譯 六 十 卷 《四分
第 三 幸 經 典 的 流 通 狀 况 I

律 》 © ,倘若法鼯能遲砥幾 年 ,也許就不必去一趟印 度 了 ^ 然而,

不論對他自己,或對中圃佛教來說,法顯去印度一遊絕不會白跑,
毋寧說都大有幫助。
在法顯時代,不少印度和中亞的憎侶來到中國,但也不乏中國人
到那裡去求法取經。依照ぐ法顙傳》說 ,除了跟自己结伴同行的慧景、
道整、慧應和慧嵬以外,遺有比自己更早期去的智踝、慧簡、僧绍、
寳雲和僧景等人。其中,智嚴和寳雲回到中國後,便全心投入佛經翻
譯 ,成就插多,尤其,智思被稱為當時中國翻譯界的第一人。
除了上述人物以外,尚有法勇、僧猛、曇朗等二+ 五人,都比
法顧遲約二+ 年左右才去求法。 其中,雖有法勇等五人如願以儅達
到目的,返國從事翻譯工作,奈因都缺乏旅行紀鎵,故不太知晡他
們的鲜情。
除了法顯、玄奘和券淨三人留下旅遊記外,比袪顯遲約 一 百年

左右的惠生、 宋 雲 等 人也去印度旅遊,惠生的旅遊記雖嫌簡略,描
述不鉤詳盡,但也保存了下來。後 來 ,有人將他們的旅遊記錄整理
S 己於《洛闼伽藍記》第五卷中。依據該害記載,曽有一位道榮遠比

他們更早去印度求法,也似乎寫遇旅遊記,可惜沒有留傅下來。
由此可見,我們不難推測中國到印度和中亞旅行的人,不僅各

0 說一切有部傅持的作成。因為内容分為十章,才這樣稱サ。維然,如期
的屮阄佛教對它的翱譯和研宄很盛行,但也逐漸讓俅給《四 分作》了。
©這是上座部系統法滅部所付■持的悻故。從六世紀以後,中 61研究61•れ恨
盛,南山宗也因道宣著有《四分律行事鈔》而興吐了起來0 相部宗之祖
— 法 勋 (西元五六九〜六三五年)著有{四分作疏》;東塔宗之組—
懷素 <西元六二五〜六九八年)窍有 < 開宗记>,可是,兩派不久邹褎
I 佛典成立史

時 代 都 有 , 而 且 為 數 不 少 。 其 中 , 可 說 以 法 顯 、玄奘和 義 淨 等 三 人

最 有 成 就 ,也 最 為 成 功 。

法顯的印度 之 旅

法 顧 跟 上 述 四 人 一 齊 去 求 法 ,途 中 卻 前 後 悄 同 別 處 來 的 同 伴 繼

續 旅 遊 。 至 於 法 顯 幾 嵗 去 印 度 ,雖 沒 有 紀 錄 可 査 , 但 若 從 各 頊 資 料

來 椎 測 , 當 他 動 身 時 好 偉 已 經 六 十 歲 左 右 了 。 以 他 如 此 髙 齡 ,卻能

克 服百般困難,费時十四年才返國,也真夠侓大。 若 非 為法獻身,

可能也無法做到。

玄 奘 去 印 度 旅 遊 , 適 值 三 十 歲 到 四 十 幾 歲 , 精 力 玨 盛 ,況 且 他

的身軀高大、相貌堂堂,光從外表上看,就绽讓人肅然起敬。 除了
埴些優點以外,不論記植力、理解力和語言學習能力等各方面都非
比尋常,所 以 ,他不論去那裡都似乎通行無阻。
相比之下,法顯的身觼顯然接近衰老,頭 腦也僵化,銳蛞亦不
方便。 雖然,他 曾 在 摩 伽 陀 _帶 待 過 幾 年 ,稍僅些當地韜言,但也

似乎不頂通味。
我 們 可 從 《法顯俦》裡 獲 悉祛顯的確在旅行期間,遇到不少困

難。 他從長安出發,進 人中亞畤,便經由敦嫱, 目赌西孃有一 H 消


瀚的大戈壁沙漠。他在紀銪上說:

沙漠上有許多惡皂熱風,只要不幸遇上,就必死i 無疑,旗也

不能得救。 天空既無飛鳥,腳底下也無軔物走動 a 四周什麽

邹沒有,甚至遑東西南北方向■郎不知造。 只見糾處郇有散劣し
的乇人臼骨,我只有理頭前進。
第 二 章 經 典 的 液 通 狀 浞 丨 】15

因為途中喆國有很多都信奉佛教,所以他能很方便地借宿於當
地的寺虡。 之後,好不容易到達喜馬拉雅山,越 過 帕 米 爾 高 原 〈恝

嶺他也有一段描 M:
惠嶺上 面 不 論 冬 夏 #有 積 雪 ,還■有泰龍悽息1* 苦孓小心蹢怒
他,毒竑會.も上口吐毒狀,釗起大雪、 飛沙走る•'心遇H は

呰災難的ん,一萬ん中也錐有一人得救 0

雖 然 逐 漸 進 人 印 度 境 内 ,仍 然 不 乏 險 峻 山 區 。

播著山領向兩南走十五天,逍路銀汾,群山環繞,山間杯是

峭 壁 干 切 ,一 走 攻 便 凳 頭 暈 艰 抡 ,若 欲 前 進 , 又 無 主 足 之 地

水源叫做新頭何。 前人穿右開路,搭造梯子, 大約有七¥ 之


丨佛典成立史

多,爬逊 梯 子 , 又要 走系 橋 渡 河 , 河水兩岸栢去八十步。

倘 苕 再 說 得 清 楚 些 ,就 是 路 上 有 幾 千 丈 的 岩 石 峭 莹 , 只 要 站 在

那 裡 ,便 覺 得 頭 暈 眼 花 ,腳 跟 浮 動 。那 裡 沒 有 平 地 ,在 直 * 懸 崖 上 ,

横 有 間 隅 三 + 公 分 的 小 孔 ,行 人 各 自 準 備 兩 相 短 棒 ,得 把 榨 子 穿 過

小 孔 當 立 足 點 , 一 面 把 後 榫 向 前 移 , 一 面 慢 步 前 進 。 這 一 來 , 才能

通 過 七 百 個 小 孔 的 梯 子 ,倘 若 不 小 心 腳 下 滑 了 一 步 ,便 會 堕 下 千 仞

谷底。

通過危險的梯道,便 有 幾十公尺深,寬面六+ 公 尺 的 河 流 ,水

勢淌急,河面上掛一條大綱造作的吊橋, 只能一人一人击過去。 R

要 前 面 人 --走 過 ,就 提 起 烽 火 示 意 , 接 著 讓 下 一 個 人 走 去 。 R 要一

班 走 滑 ,便 會 * 下 谷 底 , 性 命 難 保 。

走 完 上 述 各 種 險 路 ,才 能 進 入 印 度 西 北 部 。在 一 行 人 裡 ,碧 達 、

寶 雲 、僧 费 三 人 都 從 丈 夫 城 先 行 返 國 了 。

剩 下 法 顯 、慧 景 和 道 整 三 人 繼 鏞 前 進 ,其 中 ,慧 景 在 途 中 病 故 ,

而 法 顯 與 道 整 再 到 中 印 度 的 瑪 特 拉 ,從 那 裡 轉 往 构 薩 羅 國 的 衹 園 精

舎 、釋 迦 國 的 迦 留 羅 城 和 露 昆 尼 園 , 之 後 至 陀 入 滅 的 抅 P 那 羅 ,

再 渡 過 恆 河 ,到 埭 摩 伽 陀 國 首 都 巴 連 弗 邑 (即 華 氏 城 〉。從 中 國 出 發

以 來 ,整整過了六個年頭。

他們倆遍遊摩伽陀國境内的王舍城、靈轤山、苦行林和佛陀成

道 的 菩 提 迦 即 , 之 後 回 到 巴 連 弗 邑 ,再 到 恆 河 上 游 去 參 訪 波 羅 奈 城

北埋初轉法輪的鹿野苑,甚至從上游的柯桑闺到南方雜多亞山地

區 , 旨在訪問佛教遺跡。

當 時 , 印 度 各 地 的 大 小 乘 佛 教 都 很 興 班 ,佛 教 四 大 道 堳 包 括 佛
第三章經典的流遇狀況丨

拘尸那羅涅帑寺之釋荨涅槃像
陀 出 生 的 露 陡 11, 成 麵 離 綱 ,_ 細 軸 贿 ,人滅的

枸户那胃城’ 都 是 佛 敎 徒 參 細 地 點 ,也 似 乎 都 很 解 。 到了兩百

_ 佩 才 翻 雜 ,能 肺 献 小 乘 佛 教 寺
廟竟成了荒涼所在。

經典的搜集與歸國

法 顯 再 回 到 摩 伽 陀 國 首 府 巴 連 弗 邑 住 了 三 年 (西元四〇六〜四

〇八年), 目的在荸習梵書梵文,抄寫經典。

印 度 西 北 部 沒 有 經 典 禽 本 ,到 了 中 印 度 也 只 有 若 干 窝 本 ,直到

來到摩伽陀國才好不容易找到更多經、律 、 論。 一直結伴同行的道

整 , 因 為 無 法 在 中 國 造 樣 遗 僻 組 野 的 地 方 求 得 正 確 的 佛 法 ,故 打 算

留在這佛教的赓產地,不想回國去。

然 而 ,法顧的看法怡好相反,他認為把正確 的 佛 教 帶 回 中 國 ,
I 怫典成立史

向芸芸眾生講經宏法才是自己的使命,故毅然離開道整,獨自繼續

旅行。 他沿蒈板河南下,曾 在 河 口 附 近 的 塔 姆 扣 里 普 提 (
今加爾各
達)待了兩年,#寓 經 典 和 佛 傕 等 。

之 後 ,他躑蛻錫蘭島上的佛教也很旺盛,便搭船到鋦蘭去。他
在那裡待了兩年(
西元四 一 一 〜四ーニ年),獲 得 《五分律》、《長阿
含》、《雜阿含》、《雜 魅 》等經典。 我 們 可 以 從 《法顯傳》裡獲悉錫
蔺佛教在五世紀初禁的詳細狀況。
鋦 蘭 首 都 阿 奴 #逹 城 有 一 座 無 畏 山 寺 ,是全國首屈一指,規模

最宏偉的寺廟。寺中住有五千名和尚,兼學大小乘,法顯好偉也到
這裡待過一段曰子。埴座寺潮裡有一幅高約三丈的碧玉怫像,用七
齊裝飾,M 現箸壯觀威德。 那天,他目睹一名商人拿一把中國製的

白絲扇來供養熗座佛像。
法顯離開祖國以來,匆匆經過+ 二、三年,結伴同行的人,有

些曰經離去,有些已經死了,與道整分手也已過了雨年以上。他一

路上所見所聞全是異圃的情調,不銳言語各異,連山川箄木都跟祖
國不同。而今目睹一把久遑+ 多年的中國白絲扇,「不覺棲紳捩下滿

目」。

舷學的東西都學到,能拿到的經典也都拿到手了,法顯終於啟

程返國。這時,他沿替南方海路回去。
他把經典、佛 像 、佛具和器物等堆滿一大船,幸運地乘風東航。

只是過沒多久就遇上了暴風雨,大水掩入船裡,船客紛紛杷行李丢
進海 裡 ;法顯除了保留經典與佛像,其 他一切也都丟棄* 慌亂中猛

唸觀咅菩薩,才好不容易平安無事。
三個月後,他來到耶 婆 提 (
今籙門答唯),造裡的婆羅門教頗盛,
第 三 章 經 典 的 流 通 状 況 丨 119

反而少見佛教的宏揚。到三百年後的義淨時代,此 地 首 府 巴 鄰 旁(

巨潜)竟成為佛教的最大中心,而義淨也曾在這兒修習梵文與佛教,
真是不可同曰而藷了
祛鼯在此待了五個多月, 才在西元四一三年四月+ 六曰格船向

中國 航 行 , 不 料 又 遭 逢 一 陣 狂 嵐 暴 兩 , 經 八 + 多 天 , 竞 遺 逭 超 過 g
的地廣 東 , 反 而 柢 速 北方 山 東 省 長 廣 邵 (青 島附 近 ) 了。
法顳只好前往南方的 建 康 (
南 京 ),並 在那裡會 晤 了 佛 陀践陀
羅 ;幸萦他的協助,才能譯出自己帶回的一部分經典和律藏。其中
大 乘 的 《大般泥 m 經》六 卷 和 《摩割僧衹律》四+ 卷 ,在後來也有

其他人進行翻課。

五、 經典的整理

中期大乘經典的漢譯

從 七 世 紀 玄 奘 以 後 才 出 齊 灌 譯 經 典 ,再 經 過 百 年 以 後 的 中 唐 時

期 ,也 終 於 具 備 了 密 教 的 經 典 ,诅 大 小 乘 的 重 要 佛 锱 卻 遲 到 羅 什 以
後 二 、四 十 年 ,即五世紀中檗才大體出齊了。

當 時 ,小 乘 經 典 的 《阿 含 經 》,計 有 羅 什 以 前 譯 出 的 《中 阿 含 》

和 《增 一 轲 含 》,接 箸 在 羅 什 以 後 ,又 譯 出 { 長 阿 含 》和 《雜 阿 含 》,

绝 算 把 四 { 阿 含 》全 部 出 齊 了 。小 乘 律 M 則 以 羅 什 翻 譁 的 《十 誦 律 》

為 首 ,加 上 後 來 翻 擇 的 《四 分 律 》、《五 分 獐 》〇 和 詞 僧 祇 律 》,

❼ 上 座 部 系 純 化 部 傳 杵 的 忭 ,原 來 叫 (M i 少塞部和堪五ォ汴>,姅忙什
扣道生共譯,有三十春 0
120 I 佛典成立史

稱 成 了 完 整 的 「四 律 」;後 兩 者 的 原 本 為 法 顯 渐 帶 回 。

大乘經典在 羅 什 以 前雖然就有不少的譯作,但重要的部分還是

在 他 手 上 譯 就 的 ; 羅 什 以 後 的 翻 譯 則 以 《華 嚴 經 》 最 重 要 。 至 此 為

止 的 大 乘 經 典 ,包 括 般 转 詒 經 、《法 箏 經 》、《維 摩 經 》、《無 量 # 經 》,

甚 至 是 《華 嚴 經 》 等 , 全 都 稱 為 初 期 的 大 乘 經 典 , 都 是 三 世 紀 以 前

便在印瑄完成的。

不 過 ,從 羅 什 死 後 不 久 ,中 國 才 開 始 翻 禪 中 期 大 乘 經 典 。首 先 ,

由 法 顯 跟 佛 陀 跋 陀 薩 共 譯 六 卷 《大 般 泥 洹 經 》、佛 陀 毁 陀 羅 譁 出 《大

方 等 如 來 藏 經 》,同 時 朗 又 有 暴 無 _ 譯 出 大 乘 的 《大 般 涅 藥 經 》、《大

集 經 》、《大 雲 無 想 經 》 和 《甚 薩 地 持 經 》 等 ; 稍 後 到 五 世 紀 中 葉 ,

則 有 求 那 毀 陀 羅 譯 出 《勝 鬉 經 》、《楞 伽 經 》、《大 法 鼓 ® 》,《央 掘 摩

羅 經 》 和 《相 續 解 脫 經 》等 。 其 中 , 不 乏 中 期 大 乘 經 的 重 要 部 分 。

此 時 適 值 羅 什 死 後 不 久 ,傑 出 的 翻 摆 家 有 佛 陀 殿 陀 羅 和 S 無 讖

雨位。現 在 ,不妨談談他們的事跡。佛陀践陀羅在華中地區的長a

流 域 一 帶 活 躍 , 而 妞 無 讖 在 長 安 以 西 的 甘 镦 省 ' 河 西 ヒ 涼 ) —帶 ,

即五胡十六國戰亂不息的地區度過一生。 雨人都有過崎嶇不平的命

運。

彿陀跋陀羅

佛 陀 硪 陀 羅 (西 元 三 五 九 〜 四 二 九 年 )是 B u d d h a b h a d r a 字 的 音

耀 , 意 譯 做 甍 霣 或 佛 賢 。撺 說 他 是 迦 昆 羅 诚 釋 迦 族 的 後 裔 , 出島

貿 易 商 家 庭 。 他 出 生 在 此 印 度 , 也 在 那 兒 度 過 一 段 歳 月 。 但 是 ,佛

陀 跋 陀 羅 三 歲 喪 父 , 五 歲 喪 母 ,後 來 被 親 戚 接 去 扶 養 長 大 。

佛 陀 践 陀 羅 + 七 歲 就 出 家 成 了 僧 侶 。他 的 記 憶 力 非 比 尋 常 , 一
第 三 旁 硿 典 的 流 通 狀 況 丨 121

般人霈要一個冃學習的内容,他只須一天便能丰記起來。他不僅努

力 求 學 ,也 熱 衷 於 打 坐 等 條 行 ,似 乎 在 年 輕 時 便 在 坐 禪 和 戒 律 方 面

聞 名 於 世 了 。 當 時 ,他 投 拜 印 度 西 北 部 一 位 署 名 學 者 佛 大 先 為 師 。

侮 行 告 一 段 落 ,便 證 得 阿 那 含 果 。 於 是 ,他 有 意 出 國 宏 掲 佛 法 , 觀

訝各地的戻倩風俗。

剛 巧 此 時 有 一 位 中 國 僧 人 智 嚴 來 到 埴 裡 ,他 目 睹 此 地 佛 教 教 團
極 認 真 修 行 , 也 很 賣 力 宏 法 ,便 想 將 此 種 作 風 帶 回 祖 國 。 於 是 ,他

積 極 物 色 這 方 面 的 適 當 人 才 ,教 團 便 向 他 推 M 佛 陀 毁 陀 羅 5 遛 有 住

在 別 遗 的 佛 大 先 也 告 訴 智 嚴 銳 , 若 要 領 導 或 振 作 僧 侶 的 風 氣 , 佛密

毀陀蕹無疑是最逋當的人遺。於是,智鼹便很誠挚地央求佛陀跋陀

羅 去 中 國 一 趟 。佛 驼 跑 陀 羅 當 下 慨 然 應 允 ,隨 智 紫 從 南 方 海 路 出 發 ,
歷 盡 艱 辛 ,终 於 柢 連 山 嵬 省 海 岸 。

當 時 ,羅 什 正 在 長 安 大 力 講 經 宏 法 ,佛 陀 殿 陀 羅 久 薜 他 的 大 名 ,

便 來 到 了 長 安 。 羅 什 喜 出 望 外 ,雨 人 經 常 討 論 教 學 , 研 究 佛 教 的 真

髓 , 雙 方 志 同 道 合 。 對 於 佛 教 的 體 捂 與 理 解 ,佛 陀 遇 陀 羅 甚 至 棋 髙
— 箸 , 有時 羅什反而得到啟 發 。

有 一 次 ,佛 陀 戡 陀 羅 問 羅 什 銳 :r 你 說 的 内 容 並 無 什 麽 特 色 ,為

什 麼 會 聲 望 逭 麼 好 明 ?」 羅 什 答 道 : 「因 為 我 年 老 被 人 尊 敬 , 其 宙 ,

我 並 無 什 麽 卓 越 ± 處 。」缠 也 許 是 羅 什 的 謙 虚 ,但 也 意 味 他 所 以 名 震

喆 國 ,無疑由於他的离尚人品與聰明。
國王姚興非常尊敬佛教, 平時極厚待羅什等三千多名僧侶。 無

如 , 廣 守 戒 律 的 佛 陀 跑 陀 羅 卻 拒 絕 國 王 的 供 養 ,反 而 獨 自 在 市 街 托

鉢 , 一 直 過 箸 三 衣 一 鉢 的 日 子 。 他 的 内 心 也 鋅 對 羅 什 過 的 那 種 奢侈

生 活 ,不 守 戒 律 的 表 現 滿 懷 反 臧 也 銳 不 定 ;但 是 ,他 身 塘 的 人 對 佛
I 佛典成立史

陀践陀羅煊種看似有點刻意獨特的態度卻頗不以為然。
佛陀跋陀羅不僅佛畢高人一等,寅際修行也令人敬佩,尤其在
打坐指導方面逐漸受到肯定與重視,致使他身邊經常聚集一大群弟
子。

有一次,佛陀踉陀羅向弟子們預言:「印度有五條船隻會到中國
来。」風聲傳出去,立刻被羅什的弟子們攻擊,說他用道句預言继惑
群眾,指貴他是囅子 D 其宫,佛陀践陀羅的修行到家,從以前開始
就不時展現不可思議的神通,後來也證明他的預言都成了事宵。
佛陀毀陀羅的弟子們逋受羅什的弟子們到處攻擊,指指點點,
覺得有生命的危險,便四敗離去了。佛陀毀陀羅知道自己在長安沒
有容身之處,命該如此,便率領慧觀等心腹弟子四+ 餘人去南方。

捸說有千餘名俗眾對他們的離去威到傷悲,紛紛給他們送行,逋國
王也深威惋惜和懊梅。
佛 陀 跋 陀 羅 拜 詁 廬 山 的 慧 遺 ,煊兩 位 嚴 守 戒 律 的 大 徳 惫 氣 投
合,暫且居住一起,佛 陀 践 陀 羅 也 趁 此 為 慧 遺 翻 譁 了 《建摩多羅禪
經 》等坐禅書。後 來 ,宋武帝獲悉此事,便 迎 接 他 到 都 城 建 業 (南
京 ),安排他住在道場寺。他在那裡也很賨力指導坐禪,被稱為道場

襌師或佛陀禪師。其宵,他指導的禪坐是小乘禪,境界比後來的天
台禪和達摩禪遛要低。
祛顯從印度回到建業,在佛陀踉陀羅的協助下,翻譯自己帶回
的 《摩對僧衹律》和 六 卷 《大般垢洹經》等。不過,佛陀殿陀羅在
翻譯界成名,卻是因為他譯出六+ 巻 《華嚴經》
。這 部 《華嚴經》的

原本,是一位名叫支法領的人從中亞的于閬獲得的。 不論學識和才
能都出乎其類,也在翻譯界深受尊敬的佛陀跋陀羅,费時三年多才
第三章經典的流通狀況丨

在 西 亓 四 二 一 年 譯 完 《華 嚴 經 》。幫 助 他 湯 _ 了 其 他 十 幾 部 佛 經 的 弟

子 慧 觀 ,在 當 時 佛 教 教 學 方 面 也 + 分 活 躍 , 聲 名 遺 播 。

曇無識

暴 無 纖 (西 元 三 八 五 〜 四 三 三 年 )是 Dharmak§ema的 音 譯 ,中
印 度 人 。 他 六 歳 喪 父 , 寡 母 在 毛 織 煬 做 エ ,生 活 貧 困 。 當 時 有 一 位

佛 教 出 家 人 叫 做 達 摩 耶 舍 , 學 德 卓 越 , 深 受 大 家 的 尊 敬 ,平 時 也 受

到 優 厚 的 供 養 ,S 無 讖 的 母 親 看 在 眼 裡 , 也 盼 望 自 己 的 兒 子 將 來 能

夠 擁 有 那 種 身 分 地 位 ;所 以 ,她 便 央 求 達 摩 耶 舍 能 收 受 自 己 的 兒 子

為徒弟。

十歳左右,暴無讖便鋒芒畢露,不僅通暁小乘佛教,也精通當

時 的 一 般 學 問 , 不 論 經 典 講 授 、教 學 辖 論 都 無 出 其 右 。 伹 不 久 ,他

食 唔 了 白 頭 禪 師 ,始 知 有 大 乘 佛 教 , 因 此 間 始 了 對 大 乘 的 研 究 。 二

+ 歲 畤 , 他 學 會 大 小 乘 經 典 二 百 餘 萬 言 。 不 僅 學 問 領 袖 群 倫 ,實 際

修 行 方 面 也 極 有 功 力 , 能 顯 現 不 可 思 議 的 神 通 ,被 人 稱 為 大 闱 師 。

後 來 ,他 揣 帶 大 乘 經 的 原 本 到 印 度 西 北 部 ,始 知 那 裡 只 有 小 乘 ,

不 能 接 受 大 乘 。於 是 ,他 越 遇 帕 米 爾 高 原 ,前 柱 中 亞 ,並 經 由 龜 玆 ,

進 入 甘 肅 #涼 州 首 府 的 姑 嘁 ,宿 泊 於 旅 舍 中 。 由 於 當 地 戰 亂 不 息 ,

浇 賊 横 行 ,他 権 心 重 要 的 經 典 被 人 偷 走 , 便 毎 夜 把 經 典 當 作 枕 頭 睡

覺。

不 料 ,深 夜 不 知 是 誰 把 經 典 從 枕 頭 下 拉 出 來 放 在 地 面 上 。 他 暗

忖 一 定 是 小 倫 的 惡 作 劇 。然 而 卻 連 續 三 晚 如 此 ,並 從 空 中 傅 來 聲 音 :

「怎 麽 可 把 如 來 講 逑 的 解 脫 經 典 當 枕 頭 睡 燹 n e ? 」他 顆 了 非 常 備 愧 ,

以後睡覺便把經典放在离處了。 有一次小偷進來想倫竊,卻怎麽也
124 I 怫典成立史

拿 不 動 沉 重 的 經 典 。 次 M , 小 偷 目 睹 他居然輕易地 提 起 經 典 , 不禁

大 吃 一 锔 , 晻 忖 他 一 定 是 位 聖 者 , 便襦拜他離去。

在 當 地 建 國 的 北 淖 王 祖 渠 萦 墦 也 是 一位虔馘佛教徒。 平時久仰

S 無 譏 的 大 名 ,便 召 來 摩 待 他 , 並 要 求 他 把 身 逋 的 經 典 翻 譯 出 来 。

當 地 一 群 高 僧 知 曉 他 的 學 德 非 比 尋 常 ,也 紛紛 協 助 他 譯 出 《大 般 涅

槃 經 》、《大 集 經 》、《大 雲 無 想 經 》、《金 光 明 經 》 ❻ 、《優 婆 塞 戒 經 >

和 《菩 鰱 地 持 經 》 等 。 其 中 不 乏 當 時 中 國 人 都 不 知 道 的 新 經 。

其 中 ,最 曼 他 重 視 的 是 < 大 般 涅 槃 經 》。這 部 經 典 是 在 他 年 輕 畤 ,

由 中 印 度 的 白 頭 襌 師 所 俦 授 的 ,是 寫 在 樹 皮 上 的 梵 文 本 ,非 常 珍 貴 ,

而 他 也 最 先 翻 銲 這 部 經 。 伹 是 , 這 部 《涅 紫 經 》僅 有 初 分 + 卷 , 並

不完整。

因 此 ,他 讓 新 返 回 印 度 去 找 尋 經 典 ; 其 間 ,他 竝 遭 遇 母 喪 1 過
了 一 年 多 , 好 不 容 易 在 于 闐 找 到 《涅 槃 經 》 中 分 回 來 , 並 將 它 譯 成

十 卷 。之 後 ,他 聽 說 仍 然 不 完 整 ,便 派 使 者 到 于 圃 找 回 後 分 。如 此 ,

打 從 西 元 四 一 四 年 開 始 動 筆 , 費 時 七 年 , 直 到 四 ニ ー 年 才 擇 完 《涅

槃 經 》三分三十卷。

可 是 , 结 樣 還 是 不 完 備 , 因 為 全 部 内 容 有 三 萬 五 千 首 偈 語 ,而

他 僅 擇 出 一 萬 餘 偈 而 巳 。< 涅 紫 經 》也 許 是 當 時 遂 漸 增 補 出 來 的 ? 不

論 如 何 ,法 顔 最 初 只 帶 回 六 卷 小 本 , 而 S 無 識 卻 譁 出三十 卷 ,增加

不 少 。 後 來 , 朱 朝 的 慧 鼹 等 人把法顯和曇無讖所譯的,綜合整理成

© rni 'g 經:K 《仁王般若經^共為護國三部經之一。相信可以遠遇四天


i 來後衛國家和現世利益P a 冬也■依據此部經定改西分寺和四天玉寺-
釜無孰 釋 《金光明絰》四春,f 贪荨糅 編 《合部食先明絰》へ参,我i争
譯 < 食先明鈦哧£蛭> 十春等。
第三章蛵典的流通狀況I
J25

三 + 六 卷 本 ,遣 叫 做 《南 本 涅 槃 經 》,而 曇 無 讖 繹 的 部 分 叫 做 《北 本

涅 槃 經 》。
當 時 ,;
it:魏 拓 跋 氏 搣 亡 姚 桊 之 後 ,在 長 安 擁 有 強 大 勢 力 ,經 常

去 攻打北澝。 北魏拓践氐知道曇無譲的聲望卓箸,霸次派使者央求

他到長安來,無 奈 ,北涼不肯放行。 因為他們深怕對方會利用ft無

議 深 妙 的 道 術 ,讓 自 己 遭 受 亡 國 之 苦 。

後 來 ,酱 無 譏 又 想 找 尋 完 整 的 《涅 槃 經 》,便 央 求 國 王 蒙 遜 讓 自

己到西方一趟。 國 王假裝欣然答應,並围予不少旅黄,卻欲藉此機

會 派 人 在 半 路 上 理 伏 ,殺 害 思 無 亂 >

雖 然 曇 無 讖 已 預 知 自 己 被 騙 , 思 將 慘 遭 殺 害 ,無 奈 ,他 悟 解 篤

是自己逃不掉的命連,也就故意在受騙中出遊了。 他遇害時年僅四

十 九 歳 。 以 前 , 佛 陀 跋 陀 羅 在 長 安 被 迫 得 無 立 足 之 地 ,而 今 鬱 無 謙

又萦受災雛,也許都難逃命運的安棑。

S 無讖多少會衮弄些策術,雖不知他是否偉佛陀践陀羅那樣認
真侬道,但 他 將 《涅槃經》究全譯出的執著,著 t 令人讚_ 。熠 有 ,
他最先把大乘戒傅到中國也值得紀念,後人由此才得知他的認真態

度。

六、 南北朝時代的佛經漢譯及其目錄

隋統一南北朝

在 中 國 让 方 , 五 胡 +六 _從 四 世 紀 初 閛 始 ,迆續百餡年戰亂不

息 ,直 到 西 元 四 三 九 年 才 由 北 魏 統 一 北 方 。 東 晉 是 圧 统 朝 廷 , 為了
丨佛典成立■史

避 免 北 方 的 戰 亂 ,在 四 世 紀 初 遷 移 到 長 江 流 域 ,建 都 於 建 業 (南 京 ),

統轄中國的中部和南部。

東 晉 統 治 一 百 多 年 告 終 ,之 後 有 宋 、 齊、 梁、 陳 等 四 朝 ,這些

叫 做 南 朝 , 而 統 治 北 方 的 北 魏 以 下 叫 做 北 ^^

北 魏 持 續 一 百 餘 年 左 右 , 國 力 與 文 化 都 很 壯 大 繁 榮 ,但 不 久 分

成 東 魏 與 西 拽 ,東 魏 變 為 i ヒ齊, 西 魏 聳 為 北 周 , 北周攻破; It 濟 後 统

一:It 方 ,诅 也 因 此 國 力 衰 弱 , 又 排 斥 佛 教 , 失 去 人 心 ,終 於 被 隋 減

亡 了 ;隋 並 在 西 元 五 八 九 年 統 一 南 北 兩 朝 。在 南 北 朝 一 百 五 十 年 間 ,

佛 教 興 盛 ,南 it兩 地 鄱 在 翻 譯 佛 經 。

從 五 胡 + 六 國 以 來 ,直 到 北 朝 各 代 ,他 們 都 是 來 自 中 亞 的 夷 狄 。

中 亞 各 地 本 來 很 早 就 接 受 佛 教 , 遠 比 漢 人 更 能 信 仰 佛 教 。 因 此 ,他

們 在 中 國 北 方 得 到 政 權 後 , 依 菌 信 仰 佛 教 ,優 待 出 家 僧 眾 , 廣 建 寺

滴 ,並 獎 勵 經 典 的 翻 譁 。

南朝齊國王族的文宣王深信佛法,也 很獎勵研究,為了使教理

深 入 淺 出 , 普 及 大 眾 ,便 作 了 三 十 六 部 著 名 的 經 典 抄 錄 , 同 時 結 哓

不 少 傑 出 的 出 家 僧 萊 。 由 於 他 們 得 到 支 援 和 栽 培 ,致 使 佛 教 愈 來 愈

興 盛 ,而逭些出家僧眾到了以後的梁朝,就更加活躍了。

到 了 躲 朝 , 梁 武 帝 和 他 的 兒 子 昭 明 太 子 ,都 是 既 虔 誠 又 執 心 的

佛 教 徒 ,平 時 廣 建 寺 廟 , 榷 遇 出 家 僧 眾 ,致 使 佛 教 更 加 興 旺 , 也更

普 及 到 民 間 。 但 從 m 末 到 陳 朝 ,南 北 兩 地 的 政 情 都 很 混 亂 , 而 北 方

不久後就遇到北周武帝排佛的事情。

排 佛 的 原 因 出 在 佛 道 兩 教 互 相 爭 奪 勢 力 ,與 佛 教 出 家 憎 眾 的 墮

落 ,據 說 當 時 佛 道 雨 教 被 淘 汰 遺 俗 的 僧 后 ,在 西 方 的 長 安 與 洛 陽 附

近 ,便 多 逹 雨 百 萬 人 ,以 東 方 的 鄴 為 中 心 的 地 域 ,也 多 達 三 百 萬 人 。
第三章經典的流通狀況丨丨2フ

當 時 , 南 北 雨 國 的 治 安 惡 劣 ,佛 教 認 為 是 末 法 時 期 來 到 一 在

中 國 , 大 家 依 阐 正 法 千 年 ,像 法 有 五 百 年 的 論 調 , 而 肯 定 佛 陀 減 後

一 千 五 百 年 便 是 末 法 來 臨 。 在 排 佛 (西 元 五 七 四 〜 五 七 七 年 ) 稍 早

以 前 ,適 達 佛 滅 一 千 五 百 年 。 曰 本 採 用 正法一千年,像祛也有一千

年 的 論 調 ,故 認 定 佛 滅 後 兩 千 年 才 會 進 入 末 法 時 期 , 而 平 安 時 代 的

永 承 七 年 (西 元 一 〇 五 二 年 ) 為 末 法 第 一 年 。 怛 不 久 由 隋 朝 统 一 天

下 ,為 了 維 持 治 安 ,穩 定 民 心 ,也 就 採 用 佛 教 了 。

捕 説 隋 朝 在 恢 復 因 為 排 佛 被 廢 除 的 寺 廟 以 外 ,也 建 造 新 廟 ,譲

五 十 萬 僧 眾 出 家 。 隋 朝 用 佛 教 建 國 的 方 法 ,也 深 深 地 影 辑 到 H 本 。

當 時 , 日 本 聖 徳 太 子 跟 屮 國 缔 交 , 似 乎 也 依 犇 佛 教 建 立 政 治 、 物貿
和 精 神 等 一 切 文 化 。 為 了 要 跟 粜 尚 佛 教 的 中 國 有 對 等 的 來 往 , 或想

提 髙 曰 本 文 化 ,都 必 須 要 岽 尚 佛 教 。尤 其 ,聖 德 太 子 除 了 信 佛 虔 誠 ,

理解正確信仰以外,也有一項遠大的目楝一 靠 佛 教 精 神 (佛 法 )

確 立 日 本 國 家 的 基 礒 ,策 劃 全 鳙 國 民 的 統 一 與 和 諧 。

經 典 漢 譯 與 目 錄 製 作

誠 如 前 述 , 中 國 南 北 朝 時 代 ,南 北 都 信 奉 佛 教 ,所 以 ,當時也

出現過傑出 的 佛 經 翻 譯 家 。 在 北 方 , 六 世 紀 前 半 窠 ,不乏出家僧眾

來自印度和中亞,據説當時長安或洛暍的外籍僧眾就多達一萬人以

上 ,可 見 其 盛 況 一 斑 了 。

當 時 ,最 傑 出 的 佛 經 翻 譯 家 ,針 有 北 印 度 的 菩 提 流 支 、勒那摩

提 ,和 中 印 度 的 佛 陀 扇 多 三 人 ;其 中 ,替 提 渝 支 譁 出 《金 剛 經 》、《深

密 解 脫 經 》、 《入 楞 伽 經 》和 《不 增 不 減 經 》 等 重 要 經 典 ,以 及 《+

地 經 論 》、 《法 華 經 論 》、 《無 置 壽 經 論 》 等 優 良 論 書 , 共 計 三 十 部 百
128 I 佛典成立史

餘卷的譯作。

南 朝 首屈 一 指 的 譯 經 者 , 就 是 中 國 四 大 翻 譯 家 之 — 的 真 諦 。 真

詰 出 身 西 印 度 , 在 完 成 佛 法 的 脩 習後 , 經 由 海 路 到 中 國 來 , 抵 逯 梁

朝 的 都 域 金 陵 (南 京 ),可 楢 不 夂 後 梁 朝 即 陷 入 戰 亂 ,使 得 他 不 能 安

心翻譯經典。 由於目的無 法 連 成 ,真諮在南行避難的過程中即萌生

返 _ 的 念 頭 ;幸 賴 弟 子 們 懇 切 的 央 求 , 他 才 留 了 下 來 。 梁 朝 亡 後 ,

變 成 陳 朝 ,雖 然 真 諦 依 然 居 無 定 斫 ,偕 同 幾 個 弟 子 , 四 海 為 家 , 到

處 親 屬 ,但 也 照 様 在 僚 倒 中 進 行 經 典 的 翻 譯 工 作 。 倘 转 他 能 像 羅 什
或 玄 供 那 樣 得 到 極 佳 的 境 塌 , 安 心 翻 譯 的 話 ,便很可 能 有 數 倍 的 成

纊出現。

他 在 梁 、陳 兩 代 擇出的 作 品 ,除 了 《金 光 明 經 >、《無 上 依 經 >、

《仁 王 般 若 經 》、《金 剛 經 》、《解 節 經 》等 經 典 ,還 有 《十 七 地 論 》、

《决 定藏論》、《攝 大 乗 論 釋 》© 、《佛 性 論 》、《中邊分別論 K 《唯識


論X 《三無性論》> 《俱舍 論 》© > 《部 執 異 論 》等—
— 大多不為當時
中國所知的新論害—
— 共計五十 餘 部 、一百二+ 餘 卷 。他每攻翻譁
經 與 論 時 ,對弟子們進行解説的講義蛀釋書也多達二+ 幾 部 ,可 借 ,

這些統紈失落了。他的譁作多半 是 中 期 大 乘 的 作 品 ,是研究佛理非
常珍貴的資料。

❾ 《攝大象掄》是無著的著作。這是一種R 瑜伽行派的立場,對大乘沸教
的全盤課題進行有系统地論■述的彿教概論。其中,沸陀扇多譯兩卷、具
諦譯三卷、玄类譯八卷s 搞淪宗的興起,係依據真諦的擇各。世親與無
住部有註釋,也郎有漢譯本a
•世就的作品。集®說一切有#教學之大成的 <大瓦婆沙掄> » 從經量郤
的觐點,批列性比解說迠部这著。玄奘譯《H 毘这磨俱舍為》
、(付*て遠
凉俱舍論本頌》
,真 諦 了 范 達 磨 俱 舍 释 論
第 三 章 經 典 的 流 通 ! 兄 丨 129

由 此 可 見 ,南 北 朝 時 代 有 不 少 翻 _ 家 ,經 典 數 置 也 逐 漸 增 加 了 。

逋 一 來 , 南;It 兩 地 都 在 進 行 經 典 目 錄 的 製 作 。 誠 如 上 述 ,在 經 典 目

錄 方 面 ,早 在 羅 什 以 前 ,道 安 便 作 過 《綜 理 眾 經 目 録 》(
《道 安 錄 》) ,

列 出 東 漢 時 代 起 到 西 晉 時 *K (西 元 四 世 紀 初 )所 譯 的 五 百 多 部 佛 經 。

據 我 所 知 ,在 南 北 朝 時 代 所 作 的 經 典 目 録 裡 ,南 朝 有 末 代 的 《眾

經 別 錄 》雨 卷 ,同 樣 在 齊 代 有 兩 卷 釋 王 宗 的 《眾 經 目 録 》,到 了 以 後

的 梁 代 , 則 有 僧 绍 的 《華 林 佛 殿 通 !經 目 錄 》 四 卷 , 和 W 唱 的 《梁 代

眾 經 目 録 》 四 卷 , 然 而 埴 些 都 已 經 散 失 了。 與 m 代 以 上 雨 書 同 一 時

期 ,也 出 現 + 五 卷 僧 祐 的 《出 三 藏 記 集 》,其 中 不 僅 有 經 典 目 錄 ,也

包 括 所 有 鬮 於 經 典 翻 譯 的 經 序 ,和 若 干 蒈 名 的 譯 舎 傳 記 , 經 典 目 錄

的 數 量 也 比 兩 書 更 多 ,是 部 相 當 優 秀 的 编 集 。

傅 承 到 現 在 的 經 典 目 錄 , 以 《出 三 藏 記 集 》 最 悠 久 , 也 是 最 可
靠 與 最 好 的 參 考 書 。 其 中 ,記 載 雨 千 餘 部 、 四 千 五 百 餘 卷 的 經 典 ,

都是調査古代經典翻譯與譯者所不可缺少的資料。

至 於 北 朝 方 面 , 在 北 魏 的 菩 提 流 支 時 代 有 李 廓 的 《元 魏 眾 經 目

錄 》 一 卷 , 四 十 年 後 又 出 現 法 上 的 《高 齊 眾 經 目 録 》 一 卷 , 而 造 些

現在都失落了。

上 述 南 it朝 時 代 ,在 南 北 雙 方 不 太 來 往 的 情 況 下 ,仍 有 經 典翻

譯 和 目 錄 製 作 ,待 隋 朝 銳 一 南 北 ,並 用 佛 教 精 神 治 國 畤 , 將 南 ;
!ヒ各

地 的 經 典 聚 集 起 來 ,便 是 一 項 國 家 性 的 大 事 。 為 達 此 目 的 , 酋 先 要

對 迄 今 為 止 南 北 朝 所 箸 有 的 經 典 目 録 作 總 合 性 的 研 究 ,構 作 出 製 作

總 合 經 典 目 錄 的 藍 圖 ; 煊 就 是 法 經 等 二 十 位 大 德 在 開 皇 + 四 年 (西

亓 五 九 四 年 ) 所 撰 的 七 卷 《眾 經 目 錄 》 (
《法 經 錄 >)。 其 中 記 載 有 二

千二百五+ 七部、五千三百—+ 卷的經卷被整理和组織起来。


I 伸典成立史

然 而 , 逭 些 都 R 是 預 測 得 到 , 可 以 放 在 桌 上 的 經 典 數 目 , 之後

才 開 始 到 南北 各 地 去 搜 集 能 真 正 得 到 的 經 典 , 並 依 捕 造 些 搜 集 到 的

經典進行抄寫整理。

如 此 搜 集 而来的 窗 際 經 典 目 錄 在 八 年 後 , 經 由 ま 琮 等 人 的 整

理 , 才 完 成 五 卷 《眾 經 目 錄 》 (
《潦 琮 錄 》、 《仁 者 錄 》)。 其 中 , 記 載
了二 千 一 百 零 九 部 、 五 千 零 五 十 九 卷 的 經 典 , 而 當 畤 的 現 存 經 有 六

百 八 十 八 部 , 二 千 玉 百 三 十 三 #。

舆 二 百 多 年 後 在 唐 代 《間 元 錄 》 所 記 載 , 現 存 經 的 總 數 有 一 千

零 七 + A 部 、五 千 零 四 + 八 卷 相 比 ,《眾 經 目 錄 》所 記 之 現 存 經 典 遷

未 S 其 六 成 ,可見闲百多年 間 對 古 經 的 翻 譯 甚 多 。

製 作 《歴 代 三 寶 纪 》

隋代 完 成 上 述 兩種經 典 目 錄 , 乃 是 國 家 的一大事 黹 ,但 在 逭 兩
書 中 間 的 時 期 ,也有個人性 的 一 部 目 鋳 ,那 就 是 《歷代 H 窗 紀 》(
《長
爵 錄 》) , 逭是由 十 五 卷 所 構 成 的 龐 大 怍 品 。 前 面 三 卷 為怫教年表,

而後面十二卷為經典目録。

賅 書 作 者 不 是 出 家 僧 侶 ,而 是 一 位 g 叫 費 長 房 的 百 姓 , 道跟當

時 翻 課 經 典 的 國 家 大 事 不 無 關 係 。 费 長 房 曾 當 過 出 家 和 尚 ,在北周

排 佛 時 被 迫 熠 俗 ,譲 他 非 常 烕 哦 佛 教 受 到 逭 樣 致 命 的 打 擊 。 因為塙

攻 祛 難 起 自 道教向 朝 廷 埋 怨 佛 教 不 對 ,讒 訴 佛 教 的 缺 失 ,所 以 , 他

很 僧 根 道 教 ,澜 恼 護 法 的 念 頭 ,企 晒 論 證 佛 教 遠 比 道 教 遛 要 殊 勝 ,

便 傾 畢 生 的 努 力 ,寫 作這本畜了。

本書的巻頭有一份年表— 堪 稱 最 早 的 佛 教 年 表 ,記 載 赛鞸尊

比 老 子 出 生 得 匿 早 ,其 旨 在 破 解 道 教 的 論 點 , 因 為 道 教 蛻 老 子 正 是
第三章經典的流通狀況 I

出生在印度的釋醇;年表並有意誇耀佛教經典自東漢明帝描代以來

就 已 經 譯 出 不 少 了 ^ 可 惜 ,他 太 熱 心 護 法 , 反 而 有 意 無 意 把 佛 M 年

代 說 搏 更 久 遠 , 也 増 加 太 多 經 典 翻 譯 的 數 量 了 。 比 方 銳 ,他 所 提 出

的 依 捕 雖 看 似 正 確 ,卻 有 將 同 一 部 經 典 記 載 於 書 中 不 同 地 冇 這 樓 的

缺夫。

更 有 甚 者 , 他 還 在 被 以 前 的 經 錄 記 讖 為 譚 者 不 詳 的 經 典 上 ,任

意 添 加 課 者 姓 名 ; 不 少 譯 本 還 被 他 當 作 是 年 代 更 久 逋 前的 作 品 。 例

如 佛 教 嵌 早 傅 人 中 國 公 認 是 在 東 漢 明 帝 時 代 ,當 時 似 乎 浚 有 什 麼 佛

經 鏵 作 , 充 其 量 僅 有 《四 + 二 章 經 》 而 已 , 不 料 , 費 長 房 卻 說 當 時

通 有 五 部 十 六 卷 譯 作 。 現 存 經 典 最 早 的 譯 者 是 東 漢 安 世 高 ,可 靠 的

經 錄 有 三 十 四 部 四 + 卷 譯 經 , 而 費 長 房 卻 銳 有 一 百 七 十 六 部 一 百九

十七卷,隨便增加五倍之多。

我 想 , 當 時 的 佛 學 界 很 清 楚 他 這 種 杜 措 的 作 法 , 只 因 念 H 他鑊

法 心 切 , 才默默不語。 到 了 五 、六 + 年後的唐三藏時代, 甚至將古

柱今來一百數十位譁經者的姓名及其課作名稱,繪製於大慈恩寺譯

經院的脑壁上。這種作法與其說是為了_ 示歷來正確的譯經數目,

毋寧說是像費長房一様,只是為了要以譁經數量的眾多,顧示其威
勢而已。
天 下 譯 經 院 的 壁 畫 是 國 家 大 事 ,上 面 記 載 繫 多 ,似 乎 也 接 受 《歷

代三 寶 紀 》的錯誤,煽種作法影響到後來的經典目錄◊ 曾有一位靖

遒 把 壁 畫 的 譯 經 圖 紀 鋳 , 當 作 經 典 目 鋳 ,而 富 出 《古 今 譯 經 圖 紀 》

(《靖 邁 錄 》)。

最 稱 準 且 被 後 代 看 作 槇 範 的 《開元錄》(
西 元 七 三 〇年 ),雖也
增加不少修訂,奈因它接受费長房原有的錯誤内容,致使相本錯誤
I 佛典成; i 史

依蓠保留下来。

以 後 的 經 典 目 錄 ,甚 至 今 天 的 《大 藏 經 也 全 都 依 撺 《開 元 錄 > ,

結 果 留 下 虚 偽 杜 搂 的 經 典 譯 咅 , 有 些 到 今 天 尚 未 訂 正 ,甚 至 逋 國 内

外學脅也照様採用它。

七、 佛教的危機輿經典的保存

排彿法難與石經

中 國 朝 廷 造 成 的 排 佛 事 件 ,一 般 人 稱 它 為 「三 武 一 宗 法 難 i 。那
是指北魏大武帝、北闺武帝與唐武宗為二武,加上後周世宗的排佛

事件。

iヒ 魏 太 武 帝 最 先 排 佛 (西 元 四 四 六 年 〉 是 在 一 位 大 臣 崔 浩 ,和

道 士 寇 謙 之 兩 人 策 劃 下 引 發出來 , 跟 佛 教 徒 的 堕 落 _ 關 , 而 是 因 為

佛 教 在當時中國北方民間,已相當普反之故。 此出於崔梏野心的棑

佛 行 動 ,银 本 就 缺 乏 正 當 的 理 由 , 因 而 沒 有 幾 年 , 排 佛 的 首 謀 者 便

— — 被 殺 害 , 之 後 ,佛 教 反 而 比 以 前 更 興 盛 ; 大 同 雲 岡 有 一 座 壯 觀

雄 偉 的 石 佛 ,便在這時候開鑿完成。

比 起 北 魏 太 武 帝 的 排 佛 , 北 罔 武 帝 的 排 佛 (西 元 五 七 四 年 ) 則

颥 得 更 鼹 童 、 更 徹 底 。 佛 教 徒 難 免 在 痛 苦 之 餘 ,以 為 末 法 來 到 而 憂

虑 佛 法 會 從 此 減 亡 ,惝 若 排 佛 狀 態 持 續 下 去 ,那 麼 ,佛 經 也 爵 會 喪

失 殆 盡 了 , 於 是 , 他 們 想 留 给 後 代 一 些 法 賨 ,便 想 到 把 佛 經 刻 在 石

頚 上 來 保 存 。 因 此 ,中 國 造 作 石 經 的 最 大 動 機 ,可 以 說 是 出 自 it周

排佛的事件。
弟 二 幸 經 典 的 流 边 狀 況 I 133

;可北省房山縣含括寺之6 到 《大乘阿疋遠磨雜集&>

現 在 ,留 在 中 國 北 方 的 石 刻 經 典 ,包 括 自 然 岩 石 磨 平 後 的 刻 經 ,

岩 窟 石 壁 上 的 刻 經 ,和 石 板 上 的 離 刻 等 。 例 如 巨 大 塵 告 上 的 刻 經 在
北 方 的 山 車 *山 西 省 内 有 好 幾 處 ,包 栝 《大 般 苕 經 》、《金 剛 般 若 經 》、

《華 嚴 經 》、《大 集 經 》、 《勝 鬍 經 》、《法 華 經 》 和 《涅 槃 經 》 等 ,這

些 都 是 北 周 武 帝 排 佛 前 後 ,佛 教 危 機 時 代 的 產 物 。

同 期 在 岩 窟 壁 面 雕 刻 的 箸 名 石 經 , 有 河 南 省 北 響 堂 山 (鼓 山 )

的 石 刻 經 。 那 裡 有 《維 摩 經 》、 《隨 S 經 》 和 《彌 勒 成 佛 經 》 等 , 依

據它的發願文内容,可知他們刻經的動機是要永遺留傳法斑。

在 中 圓 發 現 的 石 刻 經 裡 , 以 河 北 省 房 山 的 石 經 規 椹 ® 大 。 邵裡

也 叫 做 石 經 山 ,最 初 是 在 陏 朝 大 業 年 間 (
西 元 六 〇 五 〜 六 一 六 年 〉,

~ 位 靜 琬 和 尚 發 願 , 為 了 免 遭 法 難 ,便 開 鑿 山 岩 為 石 室 。 在 壁 上 的

一 面 刻 經 ,把 表 裡 南 面 刻 經 的 石 板 收 藏 於 室 内 封 銷 起 來 , 便 是 他 設
丨佛典成 i史

想 出 來 的 方 法 。據 說 陳 揚 帝 的 妃 子 很 赞 成 這 個 計 書 ,給 予 大 力 支 援 ;

遺有不少民間信徒也紛紛贊助金錢。雖然靜琬於造作四室後死去,

但 是 , 工 程 仍 然 持 續 ; 到 了 唐 貞 觀 (西 亓 六 二 七 〜 六 四 九 年 ) 年間

完 成 七 室 ,刻 有 《正 法 念 處 經 》七 + 卷 、《大 般 涅 槃 經 》四 十 卷 、《華

皤 經 》 八 十 卷 和 《大 般 若 經 > 五 百 二 + 巻。

之 後 , 石 刻 作 業 持 繽 進 行 , 其 中 刻 有 《大 般 若 經 》 剩 餘 部 分 、

《大 寶 稽 經 》一 百 二 十 卷 、《+ 住 斷 結 經 >、《菩 薩 善 戒 經 》、《心 地 覼

經 》、《大 智 度 論 》、 《成 唯 識 論 》和 《阿 厓 壤 磨 集 論 》 等 八 十 五 部 。

自從靜琬開始難刻石經起,到 遼 太 安 + 年 (
西 元 一 O 九四年) 間,

長 達 四 百 八 十 年 都 沒 有 間 斷 ,堪 稱 一 項 偉 大 事 業 。 到 那 時 為 止 , 經

歷 過 唐 武 宗 排 佛 (西 亓 八 四 二 年 ),和 後 罔 世 宗 排 佛 (西 元 九 五 五

年 ) ,我 想 ,人 們 面 對 這 些 法 難 ,仍 然 本 著 護 持 佛 法 的 心 願 ,強 自 忍

耐替將石刻工作持鏑進行下去吧。

佛敦教團的混釓與經典的,編輯

自 古 以 來 ,對 佛 教 而 言 最 重 要 的 一 件 事 ,就 是 怎 樣 護 持 佛 說 的

精髄一 經 典 。 不 幸 逋 遇 法 難 ,便 把 經 典 刻 在 堅 固 的 石 頭 上 , 希 望

永 适 褅 傅 ,純 粹 基 於 佛 教 徒 一 H 護 法 熱 忱 。

南傅佛教也有同様的表現。 但在說明a 件史實以前,不妨談一


下 經 典 鉑 集 的 過 程 。經 典 結 集 (編 輯 會 鳒 > 也 是 因 為 遇 到 佛 教 危 機 ,

想把正確的佛銳留到後世,才貧行的作為。

依 照 南 傅 佛 教 的 說 法 : 經 典 结 «從 佛 人 滅 後 的 第 一 结 集 開 始 >

宣到二十幾年前在緬甸舉行的结集為止,已經有過六攻經驗了。其

中多半出在佛教或宗派有危機的時代。
第三幸經典的流迫炚x 丨 135

旯舍離之竹怵精舍遺址
M 如 上 譃 ,第一次結集是因在釋尊入滅時, 屆然有些弟子慶幸

以 後 再 也 不 必 像 以 前 那 様 豔 從 許 多 無 ®的 命 令 却 戒 律 , 可 以 随 心 所

欲 ,愛 怎 樣 就 怎 ,
様 ,有 意 破 壞 佛 蛇 的 教 法 ; 於 是 , 有些佛弟 子 為 了
正 確 傳 承 佛 教 ,才 聚 集 五 百 位 阿 羅 漢 ,在 大 家 同 聲 贊 成 下 編 輯 經 典 。

佛 滅 後 一 百 年 , 曽 在 ! !舍 雖 域 舉 行 第 二 次 結 集 , M 諭 釋 尊 制 定

的戒律問題,不 料 , 竞然出現革新派與保守派;前者主張自由解釋
戒 律 , 而 後 舎 主 顎 忠 窗 遵 守 一 向 的 教 法 , 闲 添 發 生 意 見 衝 突 。 保守

派 企 圖 將 歷 來 的 教 法 純 粹 的 傅 承 下 去 ,便 召 集 七 百 位 阿 羅 漢 舉 行 結

集 會 議 ;反 之 ,自 由 派 另 外 開 會 编 輯 自 己 的 經 典 。保 守 派 是 上 座 部 ,

自由派則為大眾部。

侬 照 南 傳 上 座 部 的 說 法 , 從 第 二 結 集 以 後 — 百 多 年 , 有 — 位人

名 翻 痛 的 阿 育 王 ,信 奉 上 座 部 佛 教 ,専 心 以 佛 '法 治 阈 ,並 推 展 佛 教 *
I 佛典成立史

在 全 印 度 建 造 八 萬 四 午 座 的 佛 舎 利 塔 。 因 為 國 王 優 待 佛 教 ,致 使 教

團 裡 不 少 成 貝, 並 非 信 仰 虔 M ,而 是 為 了 解 決 衣 食 生 活 才 人 團 , 结
果 ,佛 教 教 團 的 統 制 開 始 混 亂 ,在 教 理 學 說 方 面 也 出 現 異 端 邪 見 了 '。

為 了 消 除 亂 条 , 鞏 固 正 確 的 佛 教 ,便 有 一 千 位 网 藩 漢 在 首 都 華
氐 城 舉 行 第三 结 _ 。 這 次 結 集 制 定 了 純 正 的 經 典 , 在 阿 育 王 時 代 ,

通 過 王 太 子 瑪 希 達 等 上 座 部 教 團 的 努 力 ,傳 到 錫 蘭 島 , 才 成 就 今 夭

的南 傅 佛 教 。 在 錫 餺 島 上 , 歷 代 國 王和 民 衆 都 很 虔 _ 倍 仰 逭 種 純 梓
佛 教 ,從 + 二 世 紀 以 後 , 再 傅 往 缅 甸 、 泰 國 和 高 棉 等 地 。 然 而 在 煊

期 間 , 鋦籣的 上 座 部 佛 教 也 不 穩 定 。 因 為 有 其 他 小 乘 各 添 和 大 乘 佛

教 俾 入 ,甚 至 迪 真 言 密 教 也 進 來 , 興 旺 一 時 。

同樣 在 錫 蘭 上 座 部 裡 , 曾 於 西 元 前 一 世 紀 , 除 了 骷 來 純 正 的 大
寺 以 外 , 又 建造一 座 自由主義作風 的 無 畏 山 寺 , 雙 方 意 見 衝 突 , 結

果 , 大 寺 M 為 了 保存 正 確 的 教 法 ,便 開 始 # 寫 經 典 , 煊 一 點 已 在 上
面談 過 了。

到了四世紀,大寺派與無畏山寺派的衝突達到最高潮,踏實的
大寺派受到無畏山寺派的壓 迫 。 在後來五、六百年間, 無 畏 山 寺 派
佔 優 勢 ,大寺派只好靜靜的守 著 純正的傳統。
到了+ 二世紀,錫蘭出現一位帕拉卡瑀王,不僅在政治上統一

國内, 也 不時侵擾外國 , 聲 勢 大 振 ,在 經濟與文化上得到空前的發


展 ,也 在 佛 教的肅正方面功不可沒。
無畏山寺派的僧圑 表 面 上 很莊盛,但在戒律與學問方面 卻 很 朦
落 ,國王知 琥 他 們 紳蛑 為 了 解 決 衣食才來出家,所以,迫 使 他 們 還
俗 ,給予官員待遇,這一來 , 自 然 只剩下踏 寅 純正的大寺派教團成

為國家宗教 了0
第三章經典的流通狀況丨

在 佛 教 肅 正 方 面 ,棟 說 大 寺 派 透 過 — 千 位 网 羅 漢 舉 行 結 奉 , 把

傳 承 的 純 正 經 典 和 註 釋 書 籍 加 以 處 理 。 那 就 是 第 四 次 結 集 了 。 今天

南 傳 佛 教 的 經 典 與 註 釋 畲 籍 , 便 是 當 時 編 集 的 。 它 傅 承 至 今 , 成為

南方鎗國的佛經0

從 十 六 世 紀 西 方 進 出 印 度 以 來 ,直 到 近 代 的 四 百 五 十 年 間 , 南

方 各 地 都 慘 遭 西 方 人 的 攻 擊 佔 領 ,也 備 受 基 督 教 的 迫 害 , 致使佛教

榮受的災難持鏑到現在。 為 了 應付危櫟,永 造 保 存 佛 經 ,也曾製作

不少石經。

石經存在+ 九世紀的緬甸。當畤,與國攻佔印度,也人侵鄰國
緬甸,他們利用緬甸國内的政治抗爭,逐漸培植自己的勢力,一八
八六年佔領整個缅甸。根早以乘,緬 甸人就開始憂慮了,因為佛教
救團在英國控制下,也拚會讓佛教被毀滅。 為了永遠傳承正確的佛
教 ,便從一八六八年起花費四年,在當時缅甸首都曼德雷舉行结集,
之後把所有巴利經典雕刻在石頭上,並 建造四百五+ 座佛塔來收藏

石經。» 叫做第五次結律。這些石經現在全部保存得很好。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以 後 ,從 一 九 五 四 年 起 三 年 期 間 ,南 傳 佛 教 的

各 國 比 較 有 代 表 性 的 優 秀 學 僧 ,都 聚 集 在 緬 甸 首 都 仰 光 , g 開第六

二欠經典結集會議, 將 巴 利 三 藏 與 註 釋 書 以 緬 甸 語 出 版 。 當 時 垴 值 佛

槭 後 二千五百年,我 想 ,以上活動也是為了紀念南方各國的戰後獨

立。

彿 教在賜蘭t 難

因 為 细 甸 人 有 強 悍 的 國 民 性 , 和 虔 誠 的 佛 教 信 仰 ,佛 教 教 團 頗

能 控 制 民 心 ,所 以 , 才 能 舉 行 第 五 、 第 六 攻 的 經 典 結 集 ;侣 在 錫 蘭
J3 8 丨佛典成立史

就 不一 樣 了,國家 權 力 與 佛 教 教 國 都不 稷 固 , 長期受制於藥有力的

西方人,既無法充分反抗他們,也不能 偉 緬 甸 人 一 樣 S 開結集,或
睢 刻石經 。 一 八 一 五年,錫 蘭 全島 終 於 成 了 萁國鼷地。 後 代 的錫 蘭

佛教反而從緬甸輪入經 典 ,教團也來自缅甸和泰國 ,原 因 就是 煊 樣 。
英 國 佔 領錫蘭 以 後 , 雙管 齊 下 , 表 面 束 縛 信 教 自 由 , 暗 地 又 在

島 内 各 地 興 建 新 蘐 基 督 教 的 教 會 ,教 會 學 校 得 到 國 民 稅 金 的 維 持 ,

凡 是 基 督 教 式 的 教 育 都 得 到 補 助 , 同 時 梢命 鼓 吹 西 方 文 明 、基 督 敎

的優 點 和 佛 教 的 低 俗 野 掛 , 來 欺 騙 錫蘭 人 民。 另 外 ,在 教會布教、
浪 講 、報紙、 雜 鲒 、 宣 傅 品 等 刊物方面, 全 都 不 停 地 宣 榻 基 督 教 ,

攻 擊 佛教 。 不 知 實情的 錫 蘭 年 輕 人,無不相 信 教 會 和 荸 校的宣傅,

以 致 對 佛 教 喪失信賴與尊敬 了。 縱使不 至 於 此 , 若 想 幹 公 務 員 , 獲

得社會 地 位 , 也必須有擔任學 校 校 長 的神 父 域牧師,給 予 基督教 徒


的 證 明 文 件才 行 。

基 督 教 式 的 學 校 教 育 長 期 煊 樣 下 去 ,畢 業 生 長 大 成 人 時 , 當 然

會 忘 記 佛 教 ,而 佛 教 也 會 因 此 消 減 了 。 在 塙 種 危 機 下 , 有 一 位 名 叫

庫那難達的年輕英雄出現了。 他對學校教師抬命攻擊佛教的表現十

分 不 渴 , 不 禁 懷 疑 :佛 教 果 真笾 樣 差 勁 嗎 ?

之 後 ,他 目 睹 若 干 専 業 僧 眾 學 佛 的 表 現 ,在 货 訝 之 餘 ,始 知 佛

教遠比基督教更合理, 更殊勝。 於是他拾回了對佛教的信心,出家

為僧,挺 身 面 對 基 督 教 的 攻 擊 。 一 八 七 〇 年 , 他 藉 一 家 中 立 的 英 文

報 社 ,企 割 向 基 督 教 的論害 展 開 挑戰;經 週 了 二 天 的 論 戰 ,他 終 於
駁 倒了對 方 。 藉逭個契機,總 算 把 鋦 蘭 佛 教 埤 向 後 活的路子。
第三章經典的流通狀況丨139

八、經典的研究輿教相判釋

漢譯經典的理解

佛經開始譯成灌文時,因為含有不少中國前所来有的新術語和

新 概 念 ,楢 成 教 理 時 , 令 人 幾 乎 無 法 理 解 。 例 如 今 天 許 多 完 全 不 明

佛 教 的 人 ,聽 到 色 、 受 、想、行 、 識 等 五 縫 , 也 會 莫 名 其 妙 。 逭有

對 問 題 或 事 物 的 想 袪 ,例 如 空 、 無 我 或 不 生 不 滅 等 , 跟 世 間 一 般 人

的觀點完全不同,所以也照様很難理解。

現 在 ,日 本 人 都 知 道 佛 教 了 ,關 於 佛 教 的 辭 典 與 參 考 咨 也 不 少 ,

若要理解佛教也比較容易。

但 是 , 當 佛 教 剛 剛 傅 入 中 國 ,經 典 開 始 瀵 譯 時 , 完 全 沒 有 煽 樣

便 利 , 當 然 就 極 難 理 解 佛 教 的 想 法 和 教 理 了。誠 如 上 述 ,老 驻 學 說

踉 佛 理 有 若 干 類 似 ,中 國 人 藉 此 來 閩 釋 的 佛 教 ,就 是 「格 義 的 佛 救 」;

殊不知佛教跟老莊在思考上根本不同,若 依 賴雙方的比較舆類推,

顧然不能理解佛教的。

自 從 佛 經 開 始 濱 譯 ,經 過 兩 百 多 年 , 到 了 釋 道 安 時 代 , 那 怕 他

竭 盡 所 能 , 也 有 卓 越 的 頭 脳 , 也 照 樣 不 能 正 確 地 理 解 佛 教 ^他 念 念

不 忘 要 去 鲭 教 鼎 鼎 大 名 的 鳩 摩 羅 什 ,卻 不 能 如 願 ,致 使 自 己 一 蜚 子

都 無 法 證 得 佛 果 , 所 以 ,他 希 望 來 世 能 出 生 到 彌 勒 菩 薩 的 兜 率 天 ,

以便在那裡S 接向彌勒甚薩求教正確的佛理。

據說他偕同八位弟子站在彌勒菩繭像前發皙;希望出生兜率

夭 ,結 果 看 到 異 象 , 也 聽 到 天 宮 的 伎 樂 , 不 到 幾 天 便 往 生 下 填 叫
I 佛典成立史

做兜率往生。彌勒菩薩是继釋尊之後成佛的朵來佛,當他在兜率天
的 啬 命 结 束 (五十六傖七キ萬年)時 ,必定會降生到娑婆世界成就

正費。
不論在印度、中國或曰本,信仰彌勒菩薩的習俗很普遍,大家
0 希望:向這位菩睬求教正確的佛法。

在中國佛教方面,自從鸠摩羅什來到中國以後,中國人才真正
理 解 佛 教 的 教 學 理 論 。儘 管 這 樣 ,事 實 上 能 钩 充 分 理 解 的 人 也 不 多 ,

在羅什門 下 所 調 三 千 位 弟 -了 -裡 , 也 許 僅 有 四 傑 或 八 俊 。 其 中 ,々?像

僧 肇 ❶ 和 道 生 ®理 解 最 為 深 刻 。

道 安 有 一 位 名 叫 憝 遺 的 弟 子 ,住 在 中 國 中 部 的 嫌 山 , 曾 經 靠 書

信 跟 長安的羅什討論教理,诅卻沒有去見面討論過一次。

總 之 ,在 羅 什 來 到 中 國 後 , 中 國 人 才 隹 真 正 理 解 佛 教 , 各 類 優
券 的 經 典 才 真 正 被 漢 譯 出 來 ,埴 都 是 不 爭 的 事 實 。 例 如 上 述 羅 什 以

種 ,在 南 it朝 時 代 漢 譯 了 前 m 来 有 的 中 期 大 乘 經 ,各方 面 的 經 典 與

哲學書籍等也都出齊了。

這些經典提到各種教理與學說,其中也不乏互相矛盾舆相反的

内容。 既然同為佛教, 為什麽大、小乘經典對佛陀的說法會有矛圖

一 ®西 元 三 べ 四 〜 四 一 四 年 。他是鴣摩耀什門下的學者。 當羅什住在姑喊
時,他只是一名十べ成的弟子,在長安協助钸又辑經。在•羅卄的洗弟祖,
他的理解力故優越。他著有 <肇綸》一卷、《註維摩》十卷,對後來屮
國佛软有很大的影奪e
©西 元 三 五 五 〜 四 三 四 年 。汉槃宗的學者。他是中國南方人,先在竺沾汰
n 下,後來師事礙山的慧遠,和鳩摩羅什。他依據法頫譯«涅繁經》六
春,而主張顇语軋怫,結果造到佛軚荞的排斥,只好琀居在廬山,後朱,
俅 浓 蚤無沐譯《涅热經> 四十春,來设明自己的見解•正確。
第三拿經典的流通狀浞丨

的記 栽 明 ? 又 該 怎 樣 解 決 這 些 矛 盾 與 差 異 呢 ? 燋 是 當 畤 佛 教 界 的 一

大問題。

為 了 解 決 遣 項 髁 題 ,便 設 想 出 所 鲷 「教 相 判 釋 」(簡 稱 「教 判 」)

的 名 稱 。 嫌!之,教 相 判 釋 就 是 對 經 典 所 拔 的 教 理 觀 點 ,進 行 眞通和

融 合 異 說 的 方 法 。然 而 ,這 項 敦 相 判 釋 後 艰 在 性 質 上 也 產 生 _ 化了°

誠 如 上 述 ,南 北 朝 時 代 的 教 相 判 釋 是 , 以 統 一 而 不 矛 貭 的 鹳 點

去 判 斷 和 解 釋 釋 蓉 那 — 代 的 — 切 經 典 内容。 诅 到 了 隋 唐 以 後 , 教相

判 釋 卻 變 成 對 經 典 與 哲 學 書 上 的 教 理 學 説 進 行 價 值 批 判 ,努 力 論 證

自己販依的經典,巧是所有佛教中最至高無上的東西。

例 如 天 台 宗 「五 時 八 教 J 的 教 判 ,蓽 槩 宗 「五 教 + 宗 」的 教 判 ,

日 本 真 言 宗 「十 住 心 」 的 教 判 等 , 全 都 W 於 後 者 的 教 相 判 釋 。

在 此 ,我 們 先 談 談 南 北 朝 時 代 的 敦 相 判 鞸 。

對彿理的觀點

佛經中對於各種相反與矛盾的教法,大觼上有兩種看法。

第 一 ,釋 尊 的 教 理 係 依 照 對 方 的 智 慧 優 劣 和 機 根 利 鈍 , 而銳出

一 套 最 能 逾 合 對 方 的 教 諭 ,彷 彿 醫 生 依 捕 病 惝 而 開 出 有 效 的 藥 方

般 ,依 據 對 方 的苦惱與爾隶 ,而 說 出 一 套 最 有 效 的 教 法 來 解 救 對 方 。
對 應 八 萬 四 千 糧煩 惱 , 就 有 八 萬 四 千 袪 門。此為其 一 。

第二,釋尊雖然對所有聽眾說明 一 件 事 情 , 殊 不 知 每 個 鷗 眾 的
智 慧 、 機 根 和 經 驗 都 不 一 樣 , 聽 聞 同 檨 的 敦 法 , 卻 不 會 有 相 同 的受

用,有人以為這是淺顯的教諭, 而 有人 覺 得 很 深 輿 。 彷 彿 螃蟹仿 造
自己的 甲 殼 補 洞 - 樣 ,即 使 麵 同 一 種 教 法 ,聽 _ 會 侬 據 自己的

理 解 能 力 來 受 用 ; 結 果 , 每個聽眾所受用的 教 理 ,便 有 离 低 深浅的
丨佛典成立史

不同了。

《維摩經》有一句話:「佛以—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正是煊種情狀。 這 樣 解 說 經 典 無 異 成 立 了 「一音教的教判」。
在許 多 掲 合 中 , 輝 尊 自 己 依 捕 眾 生 不 同 的 理 解 能 力 , 為 了 方 便
設 計 各 種 說 法 畤 ,便 採 用 第 — 種 解 釋 。 佛 向 飩 裉 劣 櫧 的 人 銳 明 所 謂
小 乘 的 半 字 教 ,而向一群 利 裉 滕 桷 者 講 解 所 韻 大 乘 的 禰 字 教 , 這 些

叫 做 「半 滿 二 教 」 的 教 判 ;埋 有 向 利 根 者 說 明 頓 教 , 而 向 鈍 根 者 深

人 淺 出 地 講 解 漸 教 , 這 些 就 是 「頓 漸 二 救 」 的 教 判 D 此 外 , 在 南 北

朝 時 代 也 倡 導 「三 時 敦 」、 「五 時 教 」 及 其 他 複 雑 的 教 相 判 釋 。

跟 燋 些 有 闢 的 是 , 龍 榭 在 《大 智 度 論 》中介 紹佛陀判定 教 法 的

棵準— 四悉植。從四 悉 植 可 以舂出 經 典 對 教 理 解 釋 的 四 項標準。


第 一 是 世 界 想 榷 ,第二 是 各 各 為 人 悉 檀 , 第 三 是 對 治 悉 植 , 第 四 是

第一義悉檀。

先 談 第 一種世界悉檀。 有些人抅 垢 世 間 式 的 想 法 , 而搔難接受


佛 教 式 的 具 艚 論 點 , 於 是 , 釋 尊 便先 為 他們 說 些 世 間 的 事 。 例 如 談

到 佛 法 以 前 , 先 說 些 一 般 世 間 所 網 因 果 黹 報 說 。 即 使 世 俗 性 事物 在

佛 教 價 值 方 面 比 較 低 俗 ,但 對 於 對 方 來 銳 ,通 些 反 而 非 常 必 要 , 並

頗有價值。

第 二 種 各 各 為 人 患 楂 , 是 依 捕 對 方 的 不 同 智 慧 、梢 根 、性 格 和

欲 求 ,而 採 用 不 同 教 法 。 為 了 引 導 每 個 人 得 到 真 正 的 正 確 信 仰 ,像

這 樣 子 細 心 的 注 意 是 有 必 要 的 ,*如 此 , 才 能 鑲 芸 芸 眾 生 得 到 自 己 所

能接受的信仰。

第 三 種 對 治 悉 植 ,是 為 了 除 去 和 對 治 眾 生 的 頊 惱 , 断 採 取 的 對

症 治 療 法 。 有 人 執 著 「有 」,便 向 他 說 「無 J ; 有 人 執 普 「無 」,便 向
第 三 幸 經 典 的 流 通 狀 況 I

他 說 明 非 有 非 無 的 「中 道 」,讓 他 能 捨 棄 「無 」。 因 此 , 在 同 樣 的 佛

教 裡 , 便 出 現 剛 巧 相 反 的 教 法 。 煊 種 情 形 跟 醫 生 看 病 — 樣 , 有時用

冷 法 ,而 有 時 也 用 溫 法 。
第 四 種 第 一 義 # 檀 ,是 對 於 深 佶 不 疑 的 利 根 者 ,講 解 佛 教 最 根

本的深遠教理。 雖然煊是佛教的最後目的,但是這些對於初學者和

鈍 根 者 等 於 白 說 ,因 為 他 們 鸛 不 僅 ,對 他 們 也 就 奄 無 懼 值 了 。

從以上的四悉櫟看來,不難明白佛經有各蒱不同觀點的教法。

若 要 順 利 地 教 導 芸 芸 眾 生 ,就 不 得 不 說 些 好 像 矛 盾 與 不 同 性 質 的 窳

雜 教 理 。 埴 就 彷 拂 今 夭 的 學 校 教 育 一 様 ,有 小 學 、 中 學 、高 中 、大
學和研究所等各種階段,每個階段又有六年、三 年 、三年和四年等

年 限 ,教 科 書 也 因 此 分 成 十 幾 種 不 同 程 度 的 差 別 ; 遺 有 一 般 課 程 和

理 工 、 醸 林 、商 業 等 專 門 諜 程 之 分 ,也 都 需 要 千 差 萬 别 的 教 科 書 。

因為佛經與哲學會是涉反信仰舆精神問題的教科書,所以,為

了適應每個人的信仰與精神進展的程度,也得有各種不同類別的版

本。透 過教相判釋的研究法,才徙充分理解經典中若干教理的差別

和矛盾的理由,也才會重新評價佛教的殊勝偉大。

列斷教理基準的變化

閲 讀 佛 經 或 教 理 時 , 必 須 注 意 的 是 ,有些 地 方 跟 西方 哲 學 、科

學 ,舆曰常常識的立場有極大不同。 科學方面有一種真理性質的楢
準 ,而依捕煽 項 棵 準 可 以 判 定 裒 假 • ,此 判 定 的 表 現 形 式 即 三 段 論 法

等形式遛輯的應用。 日常生活方面的常識性判斷也與此相近。

但 在 佛 經 裡 卻 含 有 不 少 形 式 邏 輯 不 能 解 決 的 矛 盾 與 差 異 。 原因

是 ,佛 教 不 但 是 耥 神 的 提 舁 , 也 在 具 體 說 明 费 化 中 的 各 稀 立 埸 , 而
丨佛典成立史

那 些 是 無法 以 某 種 * 場 或 某 項 標 準 來 加 以 定 論 的 ; 因 此 ,形 式 邏 賴

並 不 垴 用 總 之 ,佛 教 的 經 典 和 哲 學 書 籍 的 論 她 是 具 有 立 艚 性 的 多

方 面 覼 點 的 。 如 果 從 科 學 或 形 式 遛 輯 的 單 方面 楝 準 來 舂 ,它們 確 赏

顯得非常的混亂,既缺乏秩序也沒有邏輯;只是為了把握生命的心

境 動 戀 ,佛 經 埴 樣 的 觀 點 仍 是 有 必 要 的 。

例 如 站 在 世 俗 的 欲 樂 立 塌 上 銳 , 人 間 可 以 看 作 是 淨 、 樂 、 我、

常 的 歡樂輝 煌 之 處 , 但 若 以 佛 教 理 想 的 覺 齷 立 場 _ 之 , 把 世 間 看 成

淨 、樂 、 我 、 常 的 情 狀 , 乃 是 因 無 明 煩 惱 而 產 生 的 顛 倒 妄 見 , 必 須

說明世間的真货樣貌是不淨、苦、無我和無常才行。

再 進 一 步 説 ,厭 僧 遣 個 世 界 的 不 淨 、 宵 、 無 我 和 無 常 而 起 逃 避

之 心 , 乃 是 獨 善 性 的 小 乘 觀 點 ,而 大 乘 則 是 要 把 理 想 的 自 我 擴 大 到

天 下 蒼 生 ,真 正 實 孭 常 、樂 、我 和 淨 的 理 想 境 W 。逑 界 中 的 常 、樂 、

我、 淨 , 是 四 項 顛 倒 妄 見 , 悟 界 的 常、 樂 、 我 、 淨 則 是 大 乘 的 四 波
羅密 , 名 稱固然 相 同 , 内 裡 卻 有 如 天 壊 之 別 。 由 此 可 見 佛 教 的 難 處
與殊勝了《

九、經典的解說

教相列釋與經典解釋

如 前 所 逑 ,從 南 北 朝 時 代 到 隋 朝 時 代 , 潘 譯 了 不 少 大 小 乘 的 佛

經 , 由 於 這 些 經 典 的 論 點 有 很 多地 方 互 相 矛 盾 或 相 反 , 為 了 要 合 理

的說明為什麼同一位釋尊的教理會有煊様的情形,便出現了教相判

糴的風氣。
第 三 章 絰 典 的 流 通 狀 浞 I

為 了 要 教 導賢愚利鈍等各類不同禰根的芸芸眾生,就必須對應

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教法;這就是釋尊所使用的方便法門。因為釋

尊 了 解 世 間 的 一 切 情 狀 ,所 以 又 稱 為 「世 間 解 」。倘 若 沒 有 埴 些 善 權

方 便 ,佛 陀 也 不 會 成 為 三 界 的 大 導 師 。 南 北 朝 時 代 的 佛 學 者 研 究 過

所 有 經 典 以 後 ,始 知 釋 尊 的 善 權 方 便 。

因 此 , 若 要 研 究 或 解 故 一 郜 經 典 ,不 法 只 酎 掄 那 部 經 典 , 一定

要 了 解 它 跟 其 他 所 有 經 典 的 関 係 ,心 存 釋 尊 的 説 法 與 佛 教 的 教 學 體

系 ,以 宏觀的角度, 來考察逭部經典在它們之中所佔的地位, 以H

在佛教中所具有的意義與價值。

以 研 究 與 解 釋 《袪 華 經 》 為 例 ,譁 者 鳩 摩 羅 什 和 韵 多 弟 子 雖 熟

早 就 展 聞 對 它 的 研 究 ,但 一 直 到 梁 朝 才 真 正 蔚 為 風 氣 。 其 中 , 梁朝

二 大 法 師 之 ------光 宅 寺 的 法 雲 法 師 (西 元 四 六 七 〜 五 二 九 年 ) 在

進 方 面 的 研 究 最 為 傑 出 ,他 的 《法 華 義 記 》 八 卷 是 真 正 出 自 中 國 人

執 筆 的 註 釋 書 ,也 是 道 生 以 後 現 存 最 古 老 的 註 釋 書 , 據 說 日 本 聖 德

太 子 的 《法 華 義 疏 》 也 是 參 考 它 才 寫 出 来 的 。

法 雲 的 這 部 《義記 》 也 能 從 教 相 判 釋 上 看 到 《法 華 》 的 内 涵 。
雖然當時在經典覼方面有各種教相判釋,法雲卻接受宋朝慧觀的教

相 判 釋 。 慧 觀 是 一 位 佛 學 者 , 早 年 在 建 業 (南 京 ) 的 道 場 寺 皈 依 佛

吃跋陀羅(
膂 資 ) ,之 後 到 北 方 的 長 安 親 近 羅 什 。 他 把 整 個 佛 教 分 成

頓 教 與 漸 教 , 而 漸 教 又 進 一 步 分 成 有 相 教 (《阿 含 》
) , 無 相 教 (《般

若 》) 、 抑 掲 教 (《維 摩 》>、 同 歸 教 (
《法 華 》) 、 常 住 教 (
《捏 繋 》) 等

五 畤 ,《法 華 經 》羼 於 第 四 時 ;夭 台 宗 的 五 時 八 教 敎 判 即 是 由 此 改 善
而來。

到 了 隋 朝 , 經 典 的 解 轉 與 觀 點 也 更 精 密 了 。 尤 其 ,像 「玄 義 」
I 佛典成立史

和 「玄論」等 獨 *註 釋 正 是 從 宏 觀 的 角 度 執 筆 的 。《法華經》有天 f
智 者 大 師 (西元五三八〜五九七年) ® 的 《法華玄義》二十卷,二

論 宗 嘉 祥 大 師 吉 鏟 (西元五四九〜六二三年) ® 的 《法華玄論》+
卷等。天 台 大 師 不 僅 在 《法華經》方面顔有成就,他 也 採 用 「五重
玄義 J 法來概觀一切經典。
五重玄義是指釋名、辨體、明宗、論用和判教等五種。 第一種
釋 名 是 考 察 和 註 釋 經 典 的 名 稱 ;第 二 種 辨 體 是 辨 明 經 典 的 實 相 正
鬅 ;第 H 種明宗是探射經典的根本要義;第四種論用是蛻明經典功
德和利益的效果;第五 種判教是指出經典在一切聖教中的地位,也
就是教相判釋。
解釋經典在南北朝時代主要放在知讖與學問的探究,而不把它
當作寳踐信仰的指針,也不以為開悟是主要目的。 包 括 法 雲 的 《法
華 義 記 》 和 隋 代 吉 藏 的 《法 華玄 論 》 也 不 例 外。 但 是 , 日本聖德太

子 的 《法 華義 疏 》不 僅 出 自 知識的興趣,而是從貪踐信仰的暦面,
想進一 步 把 它 活用在統治國家的 理 念 上 ,才採 用 《法 華 經 》

例如「
今 此三 辑,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惑是 吾 子 」 熗句括,
不堪在宗教上指由佛陀與眾生間的關 係 , 也 在 政治 上 指 出天皇 與國

❶ 天台宗的偉大成就者,法铖叫智绳。十八歲出冢後,先在大蘇山向慧思
修智襌覲,體脍纠法華三昧,之 後 在 金 陵 (南京)的凡官寺譆述《大智
度决》
、《次第襌門》,後來隱居天台山,建立天台教學。接著,以天台
山為中心,並纠佥陵和荊川玉泉寺尊地,講述法華三大部《法择文句》、
《法華玄義》
、《摩訶止觀》
,留下許多著作,包括弟子消頂的筆錄。
© 三 論 宗 的 集 大 成 者 。徂 X 是安息.人。生 柃 金 陕 (南京)。出家後,句法
朗 (西元五〇七〜五八一年)修習三論,隋朝統一中國後,住在會松的
备祥夺。 留 下 《三財 義 > 、《“ 玄 奶 、{ 法 華 玄 财 專 許 多 作 品 。
第三章經冉的流通狀況I

民間的關係。又 如 「唯 一 佛 乘 ,無 二 無 三 」,可 見 不 僅 夭 無 二 曰 ,國

也無二主,國家 應 誃 由 天 皇 — 人 來 統 治 。

經典的正確解釋

上述南:1ヒ朝時代的經典解釋,主要 放 在 知 _ 上 的 理解。今 天 ,
日本佛學界的研究 方 向 , 主 要 也 出 自 知 織 的 興 趣 。 尤 其 , 現 在 的 曰

本 佛 學 研 究 ,不 像 南 北 朝 時 代 探 討 某 部 經 典 跟 整 個 佛 教 的 闊 達 , 熥

於偏重一隅,只知極撒小部分,而不 從 宏 觀 的 立場來考置^埴 一 來 ,

既 不 廉 以 宗 教 眼光來看待佛教與經典, 也 對生话沒有助益。

南北朝時代的學術佛教正因陷入如此的弊端,使得對佛學的研

究卽使再發達,佛教的信仰衮踐卻反商衰箱了。於是在南北報時代

也掀起一種動向,企圖燏正上述的缺失或弊妯。

由菩提達摩傳至中國,並於 其 後 彬 成 的 禪 宗 ,便 是 遣 棟 的 例 子。
裸 分 成 小 乘 禪 與 大 乘 襌 ,遠 在 逹 摩 未 来 到 中 國 以 前 ,從 東 潘 時 代 開

始 , 就 有 禪 經 的 褅 傳 了 。 例 如 小 乘 的 禪 經 有 《修 行 道 地 經 》、《禪祕

要 法 經 》、《襌 法 要 解 》、《達 摩 多 羅 襌 經 》 等 , 小 乘 禪 加 上 大 乘 禪 以

後 的 《坐 禪 三 昧 經 》、《思 惟 略 要 法 》等 。《思 惟 略 要 法 》上 提 到 法 身

觀 法 、 + 方 諸 佛 觀 、 觀 無 量 # 佛 法 、諸 法 赏 相 觀 法 、 法 華 三 昧 觀 法
等。 另外又傳承首楞鼹三昧、 月镫三昧和金剛三昧等大乘禪。

然 而 ,這 些 只 篚 算 是 形 式 禪 , 只 熱 衷 做 學 問 ,缺 少 實 際 修 行 ,

更不能開悟證 道 。 只 有 慧 思 、 智 顗 等 天 台 宗 的 相 師 們 , 透 過 法 華 三
昧 和 中 道 觀 等 坐 禪 觀 法 , 得到殊勝 的 髏 驗 。 天 台 大 師 在 實 踐 體 驗 和

哲學理論兩方面,成就非凡,他的 後 繼 者 卻 H 會 埋 首 榷 雜 教 理 和 學
說等學術研究,不去坐禪脩行,實蹯方面 也 就衰 退 下 來 了。
I 佛典成立史

與菩提这哼淵;原深厚的少室山少怵寺
在 那 個 時 代 ,就出現一種只重視坐禪的襌宗。 埭 瘅 到 中 ®時 ,

中 國 佛 教 界 正 如 上 逑 以 研 究 佛 學 為 主 ,體 驗 實 踴 方 面 極 差 ;試 圖 矯

正 這 種 缺 陷 的 ,就 是 「達 摩 禪 J 。依 建 摩 襌 脅 來 ,凡 從 經 典 或 哲 學 宵

來 研 究 理 論 學 說 等 教 學 的 人 , 都 叫 做 教 家 或 教 宗 ; 反 之 ,凡 肯 貪 踐

襌坐的人都叫做禪家威襌宗。

達 瘅 的 作 品 《二 人 四 行 論 》主 領 禪 的 立 場 就 是 「藉 教 悟 宗 」,表

面上看是說要從鎪典找出佛教的根本皆趣,其貪是晻指當時的尊家

縱 使 翻 間 經 典 ,也 仍 舊 不 味 掌 握 經 典 的 宗 旨 (根 本 旨 趣 〉。

達 摩 這 種 態 度 引 起 專 家 的 反 威 , 若 侬 照 後 代 的 俜 銳 ,當 時 北 魏

佛 教 界 首 屈 一 指 的 菩 提 流 支 和 慧 光 (西 元 四 六 八 〜 五 三 七 年 ) 等人

很 痛 很 建 摩 , 故 把 他 毒 死 了 。 至 於 連 摩 的 弟 子 _ 珂 和 曇 林 ,被 賊 子

削去肩膀* 也許也是他們的険謀鎗計。

從 陏 唐 到 宋 代 ,禪 所 以 會 風 靡 佛 教 稈 , 原 因 是 禪 咅 的 經 典 覿 很
系 三 章 經 典 的 流 通 狀 況 丨 1 49

正 確 。唐 代 中 期 ,禪 宗 第 六 代 的 六

祖 慧 能 (西 亓 六 三 八 〜 七 一 三 年 ),
本 是 一 名 不 識 一 字 的 樵 夫 ,竟 能离

人 一 等 地 領 悟 經 典 的 真 髓 。原 寐 ,

有 一 夭 ,當 他 在 故 鄉 街 上 轚 柴 ,乍

聞 托 鉢 和 尚 讀 《金 剛 經 》,便 有 所

覺 悒 ,決 心 出 家 。

不 久 ,他 到 五 祖 弘 忍 (西 元 六

〇 二 〜 六 七 五 年 )門 下 修 行 ,那裡

有 七 > 八 百 位 同 脩 ,其 中 不 乏 通 晡
諸 經 和 學 問 淵 博 的 修 行 僧 。但 是 ,

五祖反而把佛法傳授給不識字的

慧 能 ,因為他能章握經典的真締,心眼開敏。後 來 ,一位名叫法達

的 和 尚 ,前 來 質 問 六 祖 ; 法 達 以 誦 讀 《法 華 經 》 為 能 事 , 雖 然 熟 鑌

了 三 千 部 ,但 其 寶 對 經 意 並 不 甚 了 解 。結 果 慧 能 n _ 他 鑌 了 — 部 分 ,

便 能 禹 上 掌 握 《法 華 》 的 精 髓 , 反 而 進 一 步 來 教 誨 法 建 。

不 僅 禪 宗 如 此 , 念 佛 也 是 從 南 北 朝 末 期 聞 始 流 行 。 以 曇 爾 (西

元 四 七 六 〜 五 四 二 年 ) 為 首 , 與 唐 朝 的 道 綽 (西 元 五 六 二 〜 六 四 五

年 )、善 導 (西 元 六 一 三 〜 六 八 一 年 )等 人 為 代 表 ;他 們 不 拘 泥 經 典

文 句 , 而 能 理 解 真 寅 意 思 ,得 到 信 仰 的 骼 驗 。 在 中 國 佛 教 方 面 ,直

到 今 天 仍 以 禪 與 念 佛 為 主 ,就 是 因 為 他 侧 能 钩 鼈 察 經 典 的 真 諦 。

三階教

如前所逑,中國漢譯了不少經典,也很認真的進行研究,奈因
i 佛典成立史

來 自 印 度 的經 典 有 些 地方 不 能 完 全 符 合 中 國 人 的 想 法 , 他 們 因 此 而

劊作出較為適用的經典。在禪與念佛方面,倒沒有新的經典創作,
只有 任 意 解 説 既 存 ®經 典 而 已 。 然 而 ,這 不 代 表 就 能 夠 獨 斷 専 行 ,
不齲佛教真髄而妄加諸釋。

南 北 朝 初 期 ,從 印 度 來 了 一 位 求 那 毀 摩 (西 元 三 七 七 〜 四 三 —

年>, 他 留 下 一 首 偈 鲵 :

諸掄各異端, 修行理無二, 偏執有是非,達者無逢許

(經典中雜有大.1.指 #尊 各 項 為 說 , t e 錄 仰 料 革 修 行 …
理 方 的 蕪 不 H 。雖 絲 辤 者 偏 執 晚 ,綠 是 非 ^
通咬沸軚真諦的人,印不會有錚論。) ,一

事實的確這様。
第 三 章 經 典 的 流 通 狀 況 丨 151

伹 有 些 潘 譯 經 典 的 確 不 逋 合 新 時 代 ,所 以 ,才 寫 出 另 外 的 經 典 ;

造 就 叫 做 偽 經 。 誠 如 上 述 ,偽 經 裡 不 乏 出 自 邪 惡 的 動 櫟 ,或懷有某

種 企 圖 ,但 也 不 乏 動 機 正 確 , 有 意 表 現 佛 教 的 真 諸 。

關 於 後 者 的 偽 經 , 最 著 名 的 是 陏 代 信 行 (西 元 五 四 〇 〜 五 九 四

年 ) 閼 於 三 階 教 的 喆 類 典 箱。 信 行 被 認 為 是 觸 於 前 述 梁 朝 光 宅 寺法

雲 一 派 ,踉 達 摩 禪 的 三 祖 僧 璨 、天 台 初 祖 慧 文 、淨 土 教 的 ® 鸞 一 般 ,

歷 經 北 阉 的 破 佛 ,深 知 佛 教 所 以 會 镌 受 如 此 迫 害 , 不 外 當 時 佛 教 界

太 堕 落 ,遠 離 了 真 正 佛 祛 之 故 ; 為 了 復 興 佛 教 , 與 其 去 研 究 學 問 ,

埋 酋 於 佛 學 ,不如偏重認真侉行、 贫踐信仰。 因而俏行在坐禪與念

佛等方面都相當括躍。

信 行 也 被 人 稱 為 揮 師 ,他 認 為 時 逢 末 法 時 代 , 若 沒 有 相 應 對 的

侑 法 ,便 不 能 拯 救 坦 人 , 所以オヰI 倡 三 階 佛 祛 。 他 説 , 在 正 法 時 代

適 合 用 第 一 階 的 一 乘 教 法 ; 像 法 時 代 解 要 第 二 階 的 三 乘 教 法 ; 而佛

滅 後 一千五百年的末法時代,由於太多純根劣機之徒,既 無 正 見 ,

也 無 戒 律 ,就 非 用 第 三 階 的 普 法 教 理 不 可 了 。

後 來 ,他 也 捨 棄 具 足 戒 , 以 在 家 人 身 分 去 勞 作 ,過 一 天 吃 一 餐

的 簡 樸 生 活 , 並 做 效 常 不 輕 菩 薩 的 作 風 ,朝 路 上 行 走 的 男 女 禮 拜 。

因為他的生活非常構宵,論銳又符合正確的佛法, 不久就吸引不少

信 徒 ,包 括 著 名 的 鑊 法 者 , 為 他 建 迆 真 寂 寺 等 鲔 多 寺 廟 。 他遢箸有

《對 根 機 行 法 》、《三 階 佛 法 》、<七 階 佛 名 經 》 等 四 十 餘 卷 經 典 , 流

傳於世。

只 是 ,信 行 弟 子 中 的 末 流 竟 極 端 地 主 漲 《祛 華 經 》和 《無 量 毒

經 》等 大 乘 經 ,在 籴 祛 時 代 都 是 有 害 無 益 的 經 典 ,如 果 誦 讀 它 們 ,

便 會堕人十方的無間地獄,故要匾禁去讀逍些經典;如此的主萑導
152 I 佛典成立夫

致三階教受到各敎派的 群 起 圍攻,並 被視為邪教',雖 热 有 一 陣 子 三


階教 經 典 也 被 放進正規的 《大藏經》裡 ,到 了 唐 代 未 期 便 壇 人 全面

排 斥 ,以至於滅亡。

十、 宗派成立輿教相判釋

中 國 十 三 宗 與 經 典 的 闊 係

日本鎌倉時代有一位東大寺的凝熟禪師,寫 過 一 本 《三國佛祛
傅通缘起 > 的佛教史,探討印度、中國和日本的佛教發展。依他看,

曰本在平安時代以前存在八宗,而中國有十三宗。煊是指從中國南
北朝時代到唐代的佛教宗派。在填+ 三宗裡,除了以佛教教學理論

為主的學問宗以外,也有以宗教信仰為主的窗踐宗。大體的傾向是,
南北朝時代可銳為學問宗,而陏唐時代多半為寶踐宗。 由此看來,
這一點跟上述教相判嗶的闲種特性有閫。
在南北朝時代,教相判釋的最大特性是,從學術觀點去研究每
部經典與哲學書 籍 ,在佛敦教理與學覩中佔據什麼地位。在這方面,

南北朝時代的囯曇宗、成寶宗、程槃宗、地論 宗 、撮 論 宗 等 ,皆是
對於當畤的重要哲學書籍與經典,在佛教教理中建立哪些學說做詳
細研究的學問宗。即 ,圉嗇宗研究主張存在論近似乎常識說的阿固
連麼巷學•,批 判 它 的 !
:成有論》屬於成貪宗的研究主題;涅销宗研
究 《大般涅槃經》,主張芸芸眾生皆有佛性,埋一向被看作敗根劣種
的 一 閩 提 (失去一切善根者)也能成佛作祖;依 撺 《+ 地經論》與
《摄大乘論》所 建 *的 地 論 宗 和 撮 論 宗 ,皆在敘述大乘的推雜埋論。
第三章經典的流政狀泥l t53

這種學術性的研究立塌持續到唐代,玄奘三藏依撺印度輸入的

《成 唯 識 論 》 而 成 立 法 相 索 , 便 是 W 於 逭 個 範 疇 。 塯 有 隋 代 的 三 論

宗 、唐代的華嚴宗等,雖也包括不少哲學理論,殊不知它們的基礎

建 *在 實 践 鼷 面 。 到 了 夭 舍 宗 時 , 又 進 一 步 強 鲷 寅 踐 圃 面 ,縱使有

少 許 哲 學 理 論 等 教 理 ,信 仰 寅 踐 卻 已 佔 了 優 先 的 地 位 。

倘 若 只 論 哲 學 道 理 ,縱 使 學 說 掻 為 出 色 ,卻 因 為 很 雜 用 在 實 踐

方 面 ,結果也不能發展為宗派。 所有傳到後代依然不衰的宗派,也

全 長 重 視 信 仰 ft踐 ,更 甚 於 學 術 理 論 。

在 + 三 宗 裡 , 依 哲 學 書 為 主 所 建 立 的 宗 派 , 計 有 :(
一)禺 8 宗 ;
㈡ 成寅 宗 ; ㈢ 地 論 宗 ; ㈣ 攝 論 宗 ; ㈤ 三 論 宗 ; ㈥ 法 相 宗 — 都是從

哲 學 理 論 方 面 來 論 究 佛 教 的 學 問 宗 ;遷 有 ㈦ 涅 槃 宗 是 侬 捕 經 典 而 來

的宗派, 只有在早期比較強韻哲學性的學親。

反 之 , 在 陏 唐 時 代 以 絰 典 為 主 的 宗 派 , 計 有 :(
A )天 台 宗 ; W 華

巌 宗 ;出 真 言 宗 一 部 是 兼 愒 學 理與信仰的宗教宗派;還有比起研

讀 經 典 ,更 加 重 視 信 仰 寅 踐 的 (±)念 佛 宗 ; 以 及 不 建 * 特 定 經 典 ,企

圖 在 賁 踐 上 發 揮 佛 銳 的 真 諦 的 (主 )禅 宗 等 , 郁 可 說 是 以 信 仰 為 中 心 。

降 了 上 述 以 外 , 尚 有 以 戒 律 為 中 心 的 (S )律 宗 , 完 全 依 戒 來 納 一

佛 教 ,算 是 很 特 殊 的 宗 派 。

在 煊 十 三 宗 裡 ,祛 相 宗 (包 括 俱 舍 宗 ) ,成 實 宗 、三 論 宗 、華 嚴

宗 和 律 宗 ,都曾在奈良時 代 傳 入 曰 本 ,成 了南都六宗;天台宗和真
言 宗 在 平 安 時 代 傳 入 ,故成了平安二 宗 ;念佛宗與襌宗則是在鎌倉

時 代 開 始 輿 盛 起 來 。 日 本 整 個 佛 教 便 以 奈 良 六 宗 與 平 安 二 索 ,合 稱

八 宗 為 代 表 ,再加上禪與念 佛 二 宗 為 + 宗 ,逭是凝然禪師的看法。

從 以 上 的 顴 寮 裡 ,可 知 佛 教 若 要 成 為 輿 盛 的 宗 教 信 仰 ,光研究
丨佛典成立史

哲 學 理 論 是 不 行 的 ,倘 若 沒 有 寅 踐 的 表 現 , 那 麽 ,便 不 能 成 為 活 潑

生 動 的宗教信仰,逭 一 點 ,歴 史 S 為明證。

教相列釋與宗派的優劣

由 此 可 見 隋 唐 時 代 的 佛 教 鲔 宗 ,採 用 教 相 判 釋 , 努 力 論 證 自 己

的宗派在整悃佛教界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換 句 話 說 ,他們為了判定
教理學說與信仰食蹯的優劣,才利闬教相判釋。在印度佛教已經多

少 可 以 看 出 這 種 情 狀 了 。例 如 法 相 宗 (瑜 伽 行 派 ),在 釋 尊 的 說 法 :

有的立場一 「一 切 都 是 寊 在 」、 空 的 立 塌 — 「一 切 皆 空 」, 和 揚

棄有與空的中道立場— 「非 有 非 空 」 中 ,採 用 第 三 的 中 道 主 張 。

在 中 國 ,法 相 宗 把 印 度 所 有 佛 教 歸 納 成 下 列 八 宗 , 而 以 自 己 為

最高。八宗是指以下各宗:

㈠ 我法俱有宗— 本宗主張個人的自我是由五蘊和合而成,個

人與世界環境形成的要素則是五蕴之法,而兩者都是賣際存在。 煊

悃 國 於 犢 子 部 的 論 調 , 認 同 世 間 一 般 想 法 ,和 部 浪 佛 教 中 的 「我 」

煊個輪迴主钃。

㈡ 法有我無宗— 主 張 個 人 的 自 我 是 假 的 存 在 ,雖 熟 不 承 認 這

個 賁 在 ,®是 卻 承 認 形 成 個 人 與 世 界 的 五 M 之法。 主 張 一 切 皆 有 的
說 一 切 有 部 (俱 舍 宗 ) 属 於 這 種 立 場 。

(司法無去來宗—
— 前 面 的 論 點 部 主 張 五 蕴 之 法 , 權 貫 過 去 、現

在 和 未 来 三 世 , 也 是 永 恆 的 存 在 ;但 在 大 眾 部 一 派 主 張 法 的 存 在 只

有現在,而過去與来來的法並不存在◊ 因為所有具難的經驗只有現

在 , 過 去 已 經 消 失 ,早 已 不 存 在 了 ; 未 來 尚 未 來 到 , 也 不 存 在 。 這

叫 做 「現 在 有 赌 ,過 未 無 髏 」。
第三耷經典的流通狀況丨

㈣ 現通假實宗一 現 在 經 驗 的 事 物 , 全 都 不 是 實 在 ,其 間 存 在

寅 法 與 假 法 雨 種 。 在 物質 要 素 和 精 神 要 素 裡 ,都 有 甚 本性 的 寅 法 ,

不 熥 , 從 寅 法 衍 生 的 部 分 ,和 寅 法 概 念 化 的 部 分 都 贓 於 假 法 。 批判

說 一 切 有 部 的 立 塌 的 經 黌 部 (《成 賣論 》 等 ) ,正 是 贓 於 逭 一宗。
㈤ 俗妄真访宗— 在眼前經驗的寅法中,若從價值的觀點看,

其 間 有 真 妄 之 別 。 輪 迴 流 W 的 凡 夫 世 俗 法 , 正 是 虚 妄 不 亩 之 物 ;而

邁 向 理 想 那 種 遛 槭 的 聖 者 無 漏 祛 (清 淨 袪 ) 才 是 不 妄 真 實 之 物 。 逭

是 大 眾 部 中 說 出 世 部 (主 張 只 有 出 世 間 才 屬 寘 貪 ) 等 的 主 張 。

内詰法伹名宗— 不論虚妄之法或真實之法,全是一辖名目與

概 念 羅 了 。 煊 倒 很 類 似 西 洋 哲 學 的 唯 名 論 與 觀 念 論 ,伹 在 佛 教 裡 並

不像西洋哲學那櫟杷名目與概念當作貪體存在。 大眾部中的說假部

(一 切 不 過 是 世 間 性 的 假 言 説 ) 便 是 這 樣 主 張 。 以 上 A 宗 都 S 於 小

乘部派的佛教。

旧一切皆空宗— 煊 是 主 張 一 切 皆 空 的 《般 若 經 》立 場 。《般 若

經 》上 說 ,一 切 存 在 都 是 空 無 自 性 (没 有 固 定 性 )、空 無 所 得 (不 執

著 ) 、空 無 礙 (必 須 依 法 自 由 活 用 ),《中 論 》等 把 般 若 論 點 歸 纳 起 来 ,

而 印 度 的 中 覿 學 浪 和 中 國 的 三 論 宗 都 以 它 為 依 歸 ,故 ®於 迆 一 宗

派。

真徳不空宗— 部 派 佛 教 的 小 乘 談 到 「有 」,初 期 大 乘 的 《般

若 經 》和 《中 論 》等 都 絲 到 「空」, 然 而 ,中 期 大 乗 的 瑜 伽 行 派 (法

相 宗 等 )卻 揭 棄 有 和 空 ,從 「真 空 」進 入 「妙 有 」,達 致 佛 教 的 極 意 。

主 張 佛 性 威 如 來 藏 兼 備 常 樂 我 淨 的 真 德 的 《大 般 涅 槳 經 》、 《勝 轚

經 》、《楞 伽 經 》和 《起 信 論 》 等 , 都 羼 於 结 一 宗 。

由 此 可 見 ,不 管什麽理由,法相宗始終以為本宗的立場在整個
丨佛典成立史

佛 教 界 是 至 高 無 上 。 到 了 以 後 的 華 嚴 宗 時 ,再 加 上 兩 宗 ,便 成 了 十

宗教判了。附上的兩京如下:

⑻相想俱絕宗— 他 們 不 用 設 「相 」 或 「概 念 」 (想 ),主 張 宣

接 超 脱 而 髄 驗 言 亡 逋 絕 (言 語 思 考 皆 不 可 集 ) 的 絕 對 境 界 。 提 倡 不

* 女 宇 , 重 視 對 悟 境 的 純 粹 體 驗 的 中 國 禪 南 等 , 篇 於 這 個 範 《^

出圓明具德宗— 這 項 教 法 圓 滿 無 缺 ,連 貫 無 窮 盡 的 緣 起 ,通

達殊勝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以 事事無礙為理想而活蹓的華嚴宗,廳

於 這 種 立 場 。 乍 見 之 下 ,此 理 論 學 銳 的 確 有 其 殊 灌 之 處 , 伹 因 華 嚴

宗 缺 少 # 踐 性 ,終 究 通 是 屬 於 學 問 性 的 宗 派 。

天台宗的經典解釋

夭台京五時八救的教判竑不

比華嚴宗五教+ 宗的教判來褥遜

色 ,也 有 其 殊 勝 之 處 ;而 且 天 台 宗

遒 同 時 重 視 理 論 和 實 踐 。尤 其 曰 本

天 台 宗 含 有 寊 際 性 的 密 教 要 素 ,成

為 曰 本 佛 教 中 一 般 巨 大 力 量 ,從平

安時代到現在,它的分支如念佛

宗 、禪 宗 和 曰 蓮 宗 等 都 一 直 根 興

K , 我想原因就在M — 點。

但 是 ,由 於 天 台 宗 的 智 者 大 師

天資過人,在教學上綜合以前舗

說 ,極 端 複 雑 ,連 專 家 也 難 僅 ,難 祭祀智者大師的其梵寺肉身塔
免 陷 入 學 術 佛 教 的 嫌 疑 。以 智 者 大
第三章經典的流通狀況I

師 對 經 典 的 解 釋 態 度 為 例 ,雖 然 用 意 闽 密 ,佴 卻 使 之 過 於 複 雑 繫 瑣 。

我 們 若 從 智 者 大 師 逐 句 解 釋 《法 華 經 》 的 《法 華 文 句 》 人 手 ,

便會發現各個語句都從四悃方面觀寮,而遣四個方面又再細分為十

三 個 方 面 ;例 如 談 到 「佛 」 宇 , 他 就 從 + 三 個 方 面 仔 細 覼 察 。 俏 若

站在學問立塌搜集有關佛的解銳,當然非常精彩,但從珑踐的立埸

番 來 ,_ 邾 不 必 要 了 ;巨 對 一 般 人 來 說 ,恐 怕 會 因 為 容 易 陷 入 混 亂 ,

而 對 其 產 生 ®懼 感 。

僅 就 煊 一 點 而 言 ,燄 到 「佛 J 的 内 涵 ,若 從 理 論 與 窗 踐 來 解 說 ,

我想,只要兼顧四個方面就已經足夠了。其内容如下:

(—)純 粹 杷 佛 看 作 信 仰 的 對 条 。 佛 是 救 苦 救 難 , 能 遂 我 們 心 願 的
救 濟 者 、父 母 和 教 主 ,應該真誠與無條件地飯依和禮拜佛。一般初

學佛的人特有這種佛陀觀。

㈡ 若 是 理 論 性 的 人 , 就 要 考 察 佛 的 本 質 。 佛 以 法 為 本 質 , 而祛

不 外 是 普 遍 與 妥 善 的 宇 宙 寘 理 , 人 倫 墓 礎 的 正 義 與 善 良 ,救 濟 原 理

的 神聖慈悲,故食冷靜客覼地觀察和思考佛陀。

㈢ 因為光憑以上的理論不能成就活潑的信仰,故宜使這套理論

與第一項信仰融合一致,兼備理論與宵際;逭是看待佛的第三種立

埸。

㈣ 若 要 進 一 步 信 仰 , 那 麼 ,上 述 圓 祸 無 缺 的 佛 陀 ,縦 使 意 讖 不

到 ,但 也 不 時 包 容 自 己 , 跟 自 5 結 為 一 體 , 使 自 己 融 合 於 佛 的 懷 抱

裡 。 自 己 早 已 跟 佛 相 同 , 凡 所 接 觸 的 人 與 物 皆 以 佛 的 #分 出 現 , 也

以佛的身分櫓拜他們。 這一來,才能成就佛國土。
I 佛典成立史

十一、 玄奘求佛法

玄 奘 在 譯 經 史 上 的 地 位

中 國 從 二 世 紀 間 始 漢 譯 佛 經 , 直 到 + 三 世 紀 的 一 千 多 年 裡 ,漢

譯 出 塵雜的佛經,辑街人數超塌雨百人以上,而最具代表性者有鳩

摩 _ 什 、真 辅 、 玄奘和不空等四人。

鳩 摩 羅 什 課 出 不 少 重 要 佛 經 與 哲 學 書 ,對 中 、曰 兩 國 的 佛 教 有 極

大 影 響 ,靠 他 的 力 量 也 才 能 _ 中 國 人 理 解 到 佛 教 的 精 确 。就 這 一 點 來

說 ,羅 什在譯經史上的功勞,從品質方面來考置,無人能出其右。

僅:
:欠於羅什, 對 後 代 佛 教 最 有 影 響 的 人 , 應 該 要 算 玄 奘 了 。 若

從 譯 經 數 置 來 說 ,比 起 其 他 譯 經 者 ,玄 奘 無 疑 出 乎 其 類 ,技 乎 其 萃 。

例 如 目 前 漢 譯 經 典 的 總 數 都 放 人 {大 藏 經 > 三 十 二 冊 裡 ,而其中約

有七冊是玄奘的譯作,等於全部漢譯佛經的五分之一以上。 逭些比

起羅什的翻譯量多出四倍左右。

遛 有 在 前 述 四 大 翻 譯 家 裡 ,玄 奘 以 外 的 三 人 , 全 都 是 原 本 就 通

暁 印 度 語 文 的 印 度 或 中 亞 地 區 人 士 , 只 有 玄 奘 是 純 粹 的 中 國 人 ,但

是 他 所 _ 出 的 佛 經 數 量 之 多 ,郤 令 其 他 三 人 難 以 望 其 項 背 ,這寅在
是 —件 非 常 了 不 起 的 功 鏑 。

鳩 摩 _ 什傳入的佛 經 與 哲 學 書 ,主要是 初 期 大 乗 ,它燄綸的是

以信仰實踐為主的佛法精随。我們發規初期的大乘佛教始自羅什的

— 群 弟 子 ,到 南 北 朝 時 代 深 人 研 究 , 隋 代 的 天 台 宗 與 三 論 宗 發 揚 它
的楢華, 才大體上有一番成就。
添三章經典的流通狀浞I l 59

中期大乗佛教,則是要到羅什之後的南北朝時代才有擇作。 這

種 佛 教 以 研 究 哲 學 理 論 為 主 , 而 非 信 仰 實 踐 ,悒 中 期 的 大 乘 經 典 與

哲 學 軎 ,潘 尚 来 完 全 傅 到 陏 代 , 研 究 也 不 充 分 。

以 中 期 大 乘 的 瑜 伽 唯 識 教 學 為 例 , 因 為 在 印 度 有 若 千 流 浓 ,加

上 南 北 朝 時 代 的 中 國 唯 識 學 者 裡 , 本 每 的 解 釋 也 不 相 同 ,结 杲 眾 說

纷 纭 ,互 相 爭 執 起 來 。

在 南 北 朝 時 代 , 以 输 入 中 期 大 乘 經 典 和 哲 學 害 為 主 的 代 表 ,就

是 梁 、 陳 時 代 的 真 締 。 如 前 所 述 , 真 謙 在 戰 i ■中到處流浪, 境 遇 多

乖 , 仍 不 停 翻 譯 佛 經 ,捎 述 解 說 , 不 愧 為 一 位 優 秀 學 者 ;無 奈 , 他

在翻譯與講述方面卻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被看作瑜伽唯識根

本 聖 典 的 C 十 七 地 論 》(即 《瑜 伽師地 論 } 的 前 丰 部 く 本地 分 ) ),也

出 自 他 的 譯 筆 ,奈 因 戰 亂 不 怠 ,致 使 該 部 譯 作 尖 落 ,投 有 留 傳 下 來 ^

由 此 看 來 ,陏 朝 統 一 南 北 朝 ,幾 乎 完 成 了 初 期 大 乘 佛 教 的 研 究 ,

但對於中期大乘佛教的研究與資料捜集尚不完整。玄奘正好出生於

逭 個 時 代 (西 元 六 〇 〇 年 )。

玄奘的出 鋒 與 出 家 修 學

玄獎的 祖 先 住 在 中 國 西北 的 洛 賜 地 區 ,祖 父 曾 f t 北齊的國 子博

士 , 父 親 似 乎 早 就 通 皞 懦 學 ,可 見 長 一 個 學 者 家 系 。 撺 銳 他 的 父 親

和哥 哥 都 長 得 一 表 人才, 眉 清 目 秀 ,也 威 嵐 ) 乘凜,玄 奘 的 身 親 和 相
貌 長 得 比 他 們 熘 要 出色。

父親曾在隋煬帝来年被任命為中國中部红陵的知事, 但因他不

貪 戀 官 場 , 便 辭 職 過 釅 居 生 活 。 想 一 來 , 收 人 中 斷 , 生 活 窮 困 ,致

使玄獎 的 哥 哥 出 家 , 住 在 洛 賜 淨 土 寺 , 法 名 叫 長 捷 。 撺 銳 他 對 解 說
160 I 佛典成立史

經典非常拿手。

由 於 玄 奘的家庭愈來愈貧苦,長捷終於將幼小的玄奘帶到寺廟

來住。 由此可見镩兩兄弟出家的動櫟,不 是因為有真正的求道心,

而是為生活所迫才住進廟裡。儘 管 煊 樣 ,玄奘對經典的 興 趣 盎 然 ,

+ — 歳 便 能 間 請 《維 摩 經 》 和 《法 華 經 》 等 經 典 了 。 睸 見 其 他 一 群

小 抄 彌 在 談 笑 玩 樂 , 玄 奘 卻 不 為 所 動 ,反 而 熱 衷 於 經 典 與 哲 學 的 研

究。 若遇到格暍的慧日寺有講經宏法的日子,年輕的玄奘必然不會

錯 失 機 會 ,一定去廳講。

+ 五 歳 時 ,玄 鹄 正 式 研 究 經 典 ^ 他 那 不 尋 常 的 理 解 力 頗 獲 好 評 ,

甚 至 遠 近 馳 名 Q 因 為 洛 暍 投 有 傑 出 的 學 者 ,他 便 前 去 長 安 的 莊 嚴 寺 ;

然 而 , 那裡也沒有優秀的佛學者能夠教導他 。 當 時 ,長安因為戰亂

與 饑 饉 不 斷 , 玄 奘 便 偕 同 哥 哥 一 齊 避 難 ,遠 去 四 川 的 深 山 。 剛 巧 那

裡 的 佛 教 發 逹 ,研 究 和 講 經 都 很 盛 行 ,正 好 適 合 他 們 的 需 要 。

不 過 , 當 地 的 佛 教 研 究 都 屬 於 小 乘 佛 教 的 哲 學 理 論 ,例如阿固

曇 或 囯 婆 沙 。玄 奘 於 是 對 大 、小 乘 佛 教 的 舒 學 理 論 ,都 能 + 分 上 手 。

後 來 ,他 到 印 度 求 學 , 帶 回 原 典 翻 繹 的 内 容 , 多 半 也 跟 大 、 小 乘 的

哲 學理論有關。他所學的大乘哲學以中期大乘的瑜伽唯識為中心,

他對這些方面的輿趣與研究,很可能是從這時候開始萌穿的。

玄 獎 在 四 川 居 住 幾 年 ,把 當 地 的 佛 學 大 體 上 你 習 了 一 番 。他不

是 隨 便 饋 一 遍 而 已 ,撺 說 他 對 於 聽 聞 或 間 讀 過 的 東 西 絕 不 會 忘 記 ,

且 不 是 死 板 的 記 憶 , 而 是 能 深 刻 地 理 解 内 容 ,甚 至 連 沒 有 提 到 的 部

分 也 能 推 測 出 來 ,對 它 們 進 行 有 組 織 的 研 究 ; 當 地 的 高 僧 大 德 都 辯

不過玄奘博閛強記和理路清晰的論點。

因 為 沒 有 什 麼 東 西 好 學 , 玄 裝 便 在 二 十 一歳離開 四 川 , 通遊荊
第三拿經典的流通状況 I I6 J

州 、 掲 州 等 中 部 地 方 。 但 那 裡 也 沒 有 佛 學 淵 博 的 學 杳 , 於 是 , 他只

好 向 北 方 走 ,結 果 在 趙 州 向 一 位 成 實 綸 學 者 道 深 修 學 + 悃 冃 ;之 後 ,

又去鄴向高僧慧休脩習大小乘八悃月。 慧休發覺玄奘聰明過人,便

拒 絕 接 受 師 禮 , 反 而 多 方 去 啟 發 玄奘。

像 煊 樣 , 玄 奘 在 中 國 各 地 四 處 訪 問 高 僧 大 徳 ,請 教 各 類 佛 學 ,

鈷果幾乎找不到比他更离明的老師。 然而,他覺得自己在佛學上的

造 詣 仍 嫌 不 足 ; 因 此 ,儘 管 年 僅 二 十 九 歲 就 接 到 讓 他 主 持 長 安 驻 鬏

寺 的 勑 命 ,他 仍 毅 然 的 拒 絕 。

玄 奘 認 為 ,要 探 究 佛 法 的 蕴 奧 除 了 直 接 前 往 印 度 求 學 之 外 ,別無

他 法 ,因 此 便 向 唐 太 宗 再 三 諸 奏 ,希 望 去 西 域 求 法 ;侣 是 當 時 唐 朝 和

西域各國的關係並不和睦,禁止國人前往,玄奘也就得不到許可。

貞 觀 三 年 (西 元 六 二 九 年 ),適 逢 玄 奘 三 十 歳 ,因 有 多 處 輦 受 霜

雪 災 害 , 致 使 饑 饉 迭 起 , 長 安 、 洛 陽 等 地 _ 食 不 足 ,朝 廷 才 允 許 百

姓 到 域 外 去 謀 食 ;玄 獎 便 趁 機 混 雜 到 一 群 災 民 裡 ,不 理 朝 廷 的 命 令 ,

毅然去了西域。

西域求法之旅

玄 奘 從 二 十 歲 起 到 四 十 六 歳 , 足 足 有 + 七 年 都 在 印 度 旅 行 ,迆

也 是 玄 奘 艚 力 、 頭 腦 和 精 力 最 旺 盛 的 時 候 。 正 因 為 這 樣 ,他 才 铯 百

般 忍 受 沙 漠 、 峻 嶺 的 寒 蜃 ,和 飢 渴 疲 勞 的 辛 苦 級 難 ; 再 加 上 他 權 得

中亞、印度各地的語言,才有辦法修得各穐佛學知識。他健壯的身

體 、 感 人 的 長 者 風 疸 、 虔M 的 信 仰 和 豐 富 的 學 識 等 , 無 不 令 外 國 學

僧 和 國 王 敬 佩 , 由 此 可 見 他 為 法 捐 驅 的 氣 概 , 何 等 踏 亩 偉大。

玄 奘 在 途 中 結 識 的 高 昌 國 王 ,非 常 賞 識 他 的 才 華 , 百 般 央 求 他
佛典成立史

吐 魯番岛S 古城遺址

留 在 此 地 宏 祛 , 但 是 , 玄 奘 * 志 求 法 ,仍 堅 持 繼 續 前 進 。 國 王 依 依

不捨的與玄奘结為兄弟,並親自幸軍送行,更送给他許多護衛和金

銀 財 寶 、糧 食 、介 绍 信 等 , 方 便 他 一 路 上 使 用 。

— 路 上 ,玄 獎 常 常 得 到 這 樣 谩 厚 的 待 遇 , 他 的 旅 行 比 起 二 百 多

年 前 祛 颥 以 六 + 幾 歳 离 齡 ,言 語 不 通 的 前 去 旅 遊 ,不 知 妤 堝 多 少 倍 。

雖 然 玄 奘 的 離 國 遣 反 了 禁 令 ,伹 在 他 回 國 之 際 , 仍 先 於 途 中 向

唐 太 宽 奏 明 自 己 帶 回 多 少 佛 像 、佛 經 。 捕 蛻 太 岽 大 官 過 望 , 便 偉 迎

接 凱 能 回 國 的 將 軍 一 樣 , 數 十 萬 圍 觀 的 民 眾 連 綿 + 幾 公 里 , 路上 簡

直難以通行。 太宗並且逍拃常欣 賞 玄 獎 的 風 度 和 人 格 ,不僅向他表

示 高 庚 的 敬 意 ,更 不 時 勸 _ 他 能 夠 還 俗 來 輔 佐 自 己 ; 只 是 玄 獎 毅 然

拒 絕 , 表 示 自 己 的 最 大 心 願 ,仍 是 繼 續 譯 經 事 紫 。
但 因 為 太 宗 想 要 明 _ 西 域 的 情 狀 ,遛 是 一 直 纏 替 玄 奘 不 放 。 玄

奘 在 回 國 第 二 年 七 目 寫 完 + 二 卷 《大 唐 西 域 記 》 呈 獻 給 皇 帝 ,也 許
第三章經典的流通狀況I

就 是 他 想 要 迸 離太宗 的 糾 纗 ,藉 此 専 心 譯 經 事 業 的 方 法 也 故 不 定 。

埴 本 《西 域 記 》記 載 了 玄 奘 從 啟 程 到 回 國 ,在 路 上 的 所 見 所 聞 ;

對 於 印 度 社 會 的 嵐 土 人 情 、 政 治 經 濟 狀 況 , 描 寫 得 十 分 詳 實 , 不說

在 中 國 旅 行 家 裡 無 出 其 右 ,連 外 國 人 都 沒 有 可 堪 比 擬 的 作 品 。 這 可

說 是 一本 有 關 七 世 紀 前 半 窠 印 度 和 中 亞 的 地 理 、歴 史 、宗教、女 化 、

風 俗 、 習 價 、政 治 和 經 濟 等 事 情 的 重 要 資 料 。 唐 太 宗 依 捕 玄 奘 的 報

告 , 派 遣 王 玄 策 出 使 西 域 ;王 玄 策 政 入 印 度 , 立 下 汗 馬 大 功 , 也留

下 一 本 《王 玄策行 傅 》 的 描 遊 記 ,司 椹 現 在 壤 失 了。

做 為 《西 域 記 》 的 補 充 ,後 來 , 玄 獎 的 弟 子 # 立 也 依 據 玄 奘 的

實 錄 ,而 寫 下 + 卷 玄 獎 的 傳 記 — 《大 慈 恩 寺 三 藏 法 師 傅 》,煊 也 是

一部很有惘值的著作。 逍雨書一再被人譯成英、法 等 國的語文, 可


見 西方人早就注意到它們,也 很 認 同 它們的價值了。

雖 然 《大 唐 西 域 記 》記 載 的 國 家 多 逋 一 百 三 十 國 以 上 ,但 是 玄

奘也沒有每一個國家都去過;我 想 ,有些是他根捕當地附近民眾的

描 述 而 記 載 下 來 的 吧 。儘 管 如 此 ,他 對 中 亞 與 印 度 的 記 截 能 夠如此

詳實旦正確, 實在是件 令 人驚嘷的事。

雖然書中配載的佛教遺跡和阿育王的石柱等古物今天都曰經找

不 到 了 ,依 據 玄 洪 的 記 述 前 去 發 掘 和 確 證 迪 跡 的 事 情 ,仍 畤 有 所 聞 。

十二 、 玄奘取經回國

玄奘在印度的研究狀況

如 前 所 地 ,玄 奘年輕力壯、相 貌 堂 堂 、性 格 溫 和 , 加上他非比
I 佛典成立史

尋 常 的 璁明才智、 為法指lg的 虏敬態度等,都獲得大家的好威和敬

佩 ;所 到 之 處 , 也 都 能 得 到 當 地 國 王 的 優 待 和 皈 依 。 遺 有 他 卓 越 的

語 言 能 力 也 非常 派 得 上 用 場 , 他 在 印 度 不 僅 能 钩 閲 鑌 印 度 文, 在 說

寫方面也能通行無阻随意表達。

在 旅 遊 中 ,玄 奘 正 式 研 究 的 開 始 是 在 過 了 中 亞 ,進 入 印 度 以 後 ^

在 印 度 西 北 的 喀 什 米 爾 ,遇 到 幾 位 小 乘 佛 教 的 學 者 , 玄獎便 向 他 們

修 習 小 乘 的 《大 昆 婆 沙 論 》、《俱 舍 綸 》、《順 正 理 論 》和 一 般 論 理 H

文法等學問。 M 些只不過是研究的問踹羅了。 縱使這樣, 由於他具

有 傑 出 的 語 言 與 理 解 能 力 , 以 致 處 處 備 受 譜 嘍 ,聲 名 遺 播 。

他正式研究的地方在印度屮

部 的 瑪 特 拉 ,反 其 東 壤 摩 伽 陀 國 的

那 斕 陀 寺 。那 爛 陀 寺 有 一 所 _ 合 全
印 度 佛 教 學 生 的 佛 教 大 學 ,當 代 最

卓 越 的 佛 學 齿 也 集 中 在 逭 裡 ,教 授

中期大乘瑜伽行派和中觀學派的

教 理 。在 那 斕 陀 寺 定 期 居 住 和 修 行

的 僧 侶 有 四 千 人 ,其 他 邇 有 臨 時 到

來 的 研 究 者 、在 家 修 行 的 信 徒 、外

教 的 遊 學 者 等 ,總 計 人 數 超 過 一 萬

人。 從 近 代 發 掘 出 的 那 斕 陀 寺 埴

跡 ,便 可 窺 知 其 規 模 的 宏 大 。 耶斕陀寺之遺址

逭所佛教大學久稹玄洪的大名,所 以 ,當他前往那爛陀寺時,

譙 寺 派 出 一 千 幾 百 位 憎 俗 雨 眾 來 迎 接 ,讓 他 搭 輪 入寺廟 ,安 排 上 等

房 間 給 他 住 。不 久 ,二 + 位 僧 眾 引 他 認 識 該 寺 最 箸 名 的 戒 賢 論 師 (丙
第三章經典的流通狀況丨

元 五 二 九 〜 六 四 五 年 )。 戒 賢 是 瑜 伽 唯 識 學 的 大 師 , 被 尊 稱 為 正 法

藏 ,意謂收M 正法的侓大學者,高齡一百零六歳。

雙方一見面,打過招呼之後,戒賢便問玄奘:

「你 從 那 兒 來 呀 ?」

「我 從 中 國 來 ,希 望 修 習 《瑜 伽 論 》。」 玄 裝 答 說 。

睢 知 戒 賢 一 聽 ,便 湄 水 直 流 , 叫 弟 子 覺 賛 告 訴 玄 供 一 段 往 事 。

他 說 :「家 師 在 三 年 前 患 了 一 埸 大 病 ,彷 彿 刀 錐 夾 身 ,苦 痛 不 息 ,致

使 他 打 算 絕 食 死 去 。 伯 在 夜 晚 夢 見 一 位 金 人 (佛 菩 薩 的 金 身 〉 向他

說 :「你 遐 不 能 死 。 因 為 你 曾 在 過 去 世 當 過 國 1 ,害 死 不 少 人 命 ,而

今 才 要 S 受 這 些 苦 難 。現 在 有 一 位 中 國 和 尚 來 印 度 遊 學 ,正在半路

上 ,三年後會來到這裡,你必須要教授他佛法,讓它流通於中國。

這 槺 一 來 , 你 的 S 業 才 能 自 然 消 滅 。 我 是 文 殊 菩 镇 ,是 墒 地 來 勉 勸

你 的 。」」 戒 賢 又 問 玄 奘 幾 時 出 發 的 呢 ? 玄 獎 答 說 三 年 前 , 戒 賢 暗 忖
果然與夢中的話符佥,忍不住又驚又喜。 戒賛馬上把年輕的玄奘安

插 在 本 寺 十 位 大 德 裡 ,配 有 四 名 寺 馔 ,每 夭 並 丰 有 上 等 勝 食 二 + 盤 、

米 一 斗 、 各 種 香 料 、奶 油 、 乳 酪 和 蜂 蜜 等 , 外 出 搭 乘 孽 轎 , 並附有

H + 名隨從。 煊是該寺首開的特別待遇。

玄奘奂求戒賢長老不姑先講授瑜伽行派的相本聖典— 《瑜伽

師 地 論 》百 卷 。 這 部 經 只 有 一 部 分 俥 到 中 國 去 。 當 畤 驗 講 人 數 有 幾

千名, 费時+ 五個月才講完, 玄奘央求他再講 一 遍 ,结果費時九個

目講完。

像 埴 樣 ,玄 奘聆聽戒賢授錁五年,不僅完全學會了瑜伽行派的

學 銳 ,也 修 習 了 大 、 小 乘 的 教 學 。 玄 獎 有 意 再 做 深 人 的 研 究 ,但戒

賢教示他説,學 問 之 道無窮盡,不 要 誤 入 歧 途 ,應鹼早些把這套教


丨 佛典成立史

法 帶 回 祖 國 去 宏 搏 才 對 ;他 並 給 了 玄 奘 不 少 經 典 和 哲 學 書 。

玄奘奉師命離 関 那 斕 陀 # , 又繼绩箾往東、西印度等地遊歴。

他 在 西 印 度住了兩年,修習正置部等小乘部添的教學;之後到村林

山 參 諾 一 位 名 叫 勝 軍 的 在 家 大 德 ,待 了 雨 年 進 脩 大 乗 教 法 。 這 裡 每

天 有 幾 百 '位 僧 俗 雨 眾 在 聽 講 。 就 逭 樣 , 玄 奘 在 印 度 吸 收 了 所 有 佛 教

的學問。

上 述 的 那 燜 陀 大 學 同 時 講 授 無 著 和 坦 親 的 瑜 伽 唯 識 學 (瑜 伽 行

派 > , 以 及 锒 樹 與 提 婆 的 中 觀 學 (中 觀 學 派 ), 這 兩 派 的 學 者 們 經 常
發生爭論。 其 中 ,玄奘的老師戒霣長老蹢中觀派的皙光,戒賢的老

飾 護 法 ® 跟 中 觀 派 的 勝 台 互 相 爭 辯 , 這 叫 做 「護 法 與 勝 台 的 空 有 之

爭 威 稱 為 f 戒 霣 與 智 光 的 空 有 之 爭 」。

當 時 有 一 位 中 觀 學 者 叫 師 子 光 , 玄 奘 寫 《會 宗 論 》 三 千 頌 —

每一頌有三+ 二 個 字 ,三千頌便長逋+ 萬 字左右一一來反駁他;玄

_ 寫 好 獻 给 戒 賢通 目 , 獲 得 戒 資 的 大力 稱 讚 。

南 印 度 有 一 位 小 乘 正 量 部 的 大 學 者 , 寫 過 七 百 頌 的 《破 大 乘

論 》,戒 賢 從 部 爛 陀 寺 還 出 四 名 代 表 一 海 慧 、智 光 、師 子 光 和 玄 奘

要 去 駿 倒 它 。 當 時 ,玄與寫了 i 制 惡 見 綸 千六百頌,把小乗論

& 批 判 得 髄 無 完 虜 ,而 獲 得 很 大 的 譜 黉 。 另 外 , 他 又 跟 一 名 叫 做 顺

世 外 道 的 唯 物 論 者 辯 論 ,把 對 方 的 四 十 條 觀 點 蓮 一 駁 倒 , 讓 他 心 稅

誠服,皈依正法。

❿ 而元 i 三0 〜五六一年。原f,Dharmapaala。他堪承•味叩 (西元四へ0
四O 年前後)的系洗,成> 有相唯a 派的大學者。主要著作有《忒
唯诙論》 、C成唯識 f 生 論 大 泉 廣 百 論 釋 論》
、<覲听緣淦釋i 等當々
第 三 幸 經 典 的 流 速 狀 況 I

玄獎的返國

當 畤 , 印 度 境 內 有 許 多 國 家 ,而 各 國 的 政 治 勢 力 都 很 衰 弱 , 所

以 , 彼 此 沒 有 攻 擊 掠 奪 , 一 直 保 持 和 平 。 其 間 , 以 恆 河 中 游 , 定都

在曲女城的戒曰王勢力最壯大,他的聲勢遠M 印度的中部和東部各

地。

表 面 上 , 戒 日 王 保 護 婆 羅 門 、沙 門 等 各 種 宗 教 ,其 寅 ,他真正

皈 依 的 是 佛 教 。 他 的 慈 悲 心 很 费 富 ,每 五 年 會 舉 行 一 次 無 逋 大 會 ;

無 逋 大 會 就 是 將 金 銀 財 寶 和 衣 料 敦 物 等 物 貴 無 限 制 地 布 施 大 會 ^每

過 五 年 左 右 ,國 王 的 倉 庫 就 會 蓠 積 許 多 物 資 ,他 便 在 七 十 五 天 之 間 ,

將進一切布施給各宗教家、哲學家和窮人。

西 元 八 世 紀 以 後 回 教 進 人 印 度 ,到 了 近 代 又 受 制 於 奥 國 ,致 使

這 種 善 良 風 俗 完 全 喪 失 ,統 治 者 只 知 壓 榨 百 姓 ,貧 富 差 距 反 而 更 大 ,

而今到處可見成千上萬的飢餓人民。 相比之下,玄奘時代的印度反

而擁有更安寧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玄 奘 要 離 開 印 疫 時 ,戒 日 王 正 召 集 各 國 國 王 舉 行 無 迆 大 會 ,招

待 全 國 幾 千 幾 萬 的 婆 羅 門 教 和 沙 門 教 徒 , 建 造 一 座 大 房 舍 , 譲他們

分別住在裡面。 以前,玄奘曾在印度東北邊堉接受卡馬爾帕國的招

待 ,為 了 向 鳩 窜 羅 王 講 解 佛 教 ,特 地 寫 了 一 本 《三 身 論 》來 指 導 他 ;

戒 曰 王 聽 到 玄 奘 的 響 亮 大 名 ,便 派 使 者 前 來 遨 _。

鳩摩羅王於是親自陪同護送玄奘至曲女城。當時 ,玄奘被尊稱

為 「大 乘 天 」。戒 曰 王 銳 ,全 國 的 宗 教 家 和 哲 學 家 聚 集 一 堂 ,櫟 會 難

能可夤,不妨讓他們在大庭癘眾面前跟玄奘一問一答,公開辯論。

印度經常舉辦這種辯論大會。H 能辯瑭的入可得許多金銀財寶的賞
I 佛典成立史

賜 ,真 是無上榮饗,名利雙收。

跟玄奘的論戰特鱭了十八夭,部些婆羅門和沙門教徒紛紛被玄

洪 駁 倒 ,任 誰 也 不 敢 上 場 來 爭 辯 了 。 埴 一 來 , 大 家 都 認 同 玄 獎 為 全

印度首屈一指的學者,對他鑽赏有加。

玄 洪 覺 得 再 也 學 不 到 什 麼 ,便 想 早 日 回 國 ; 當 他 表 明 辭 意 時 ,

戒曰王等各 國 國 王鄯想阻止他。 無 奈 ,玄 奘心意堅定,他們便送他

金 銀 財寳 和 豢 等 ,做為旅途的 使 用 。玄 洪 R 接 受 一頭象 和 若 干 飼 料 、

旅 費 和 餅 乾 等 糧 食 ,其 他 一 概 不 收 。 因 為 逭 隻 象 非 常 龐 大 袵 健 , 高

達三丈,長 有 雨 丈 ,背 上可坐八人,所 以 ,驰能載負所有搜集來的

佛 像 和 經 卷 等 物 。 牠 走 得 桉 , 坐 在 象 背 上 也 不 會 樓 晃 太 厲 害 ,所 以

非常舒服。

玄 奘 終 於 向 大 家 一 一 道 別 , 踏 上 返 國 的 阖 途 ,一 直 往 北 前 進 。

凡 他 所 到 之 處 , 都 受 到 當 地 國 王 的 歡 迎 和 蠖 送 ,終 於 平 安 到 遠 中 印

雨 國 的 邊 境 ^當 要 權 渡 印 度 河 上 游 時 , 玄 奘 仍 騎 乘 甚 大 象 ; 加 上 途

中搜集的經典、佛 偉 ,和印度奇珍異草的種子等,塞溻了渡船。 誰

知 忽 然 吹 起 一 陣 大 風 ,船 身 劇 烈 摟 通 得 幾 乎 就 要 沉 沒 ; 五 + 箱 經 典

和 那 些 拕 穐 ,就 逭 様 子 隨 河 流 逝 了 。

正 在 對 岸 迎 接 玄 奘 的 迦 畢 西 王 目 睹 這 種 惰 狀 ,便 問 玄 奘 :「你 的
船 上 有 沒 有 載 負 印 度 的 拕 種 呢 ?」玄 奘 答 説 有 的 ,對 方 馬 上 告 訴 他 :

「自 古 以 來 , 只 要 有 人 想 把 花 種 帶 出 國 外 , 為 了 阻 止 他 , 必 然 會 沉

船 。」

被 河 水 沖 走 的 五 +箱 經 典 ,乃 是 小 乘 部 派 飲 光 部 的 三 藏 聖 典 ,

雖 遺 不 到 玄 奘 攜 帶 回 國 總 數 的 一 成 ,伹 一 想 到 千 辛 萬 罟 搜 集 的 東 西

'流失, 也 覺 得 很 可 借 ;玄 奘 便 在 這 裡 待 留 五 + 幾 天 ,設 法 補 充 失 掉
第 三 章 蛵 典 的 流 通 狀 況 1

的經典。

就 造 樣 ,玄 獎 用 一 頭 象 、+ 頭 騾 子 、四 匹 罱 來 載 運 物 品 ,迎向

軎 馬 拉 雅 山 的 重 重 險 阻 , 千 辛 萬 苦 地 越 過 帕 米 爾 高 原 , 終於到逹了

中亞的于閩國。

不 料 , 一 路 上 負 載 經 卷 和 佛 像 的 巨 象 ,到 這 裡 過 河 畤 溺 死 了 。

因 為 牠 一 向 載 重 殛 多 ,使 玄 獎 在 當 下 不 知 如 何 是 好 。 逭 時 有 一 位 高

昌國商人叫做馬玄智,正好要去中國經商,玄奘便飪他送一份奏耷

去向太宗求援^
等了半年多才見使者回来;在此其間,玄供每天為此地的國王

和僧俗兩眾講經宏法。 太宗下達動令给子闐國王,要他好好幫助玄

奘 ,玄 奘 才 能 用 二 + 幾 隻 馬 匹 搬 載 佛 像 經 卷 ,嚼 利 椹 浪 大 戈 莹 沙 潜 。

貞 觀 十 九 年 (西 元 六 四 五 年 ) 元 月 , 玄 奘 終 於 回 到 了 長 安 , 並 受 到

駐守長官房玄齡的迎接。 那時的玄獎已經四+ 六歳了。

玄 獎 攜 帶 回 來 的 行 李 裡 , 包 括 ㈠ 佛 陀 的 舍 利 子 一 百 五 十 粒 ;㈡

印 度 各 地 的 金 銀 佛 ,含 六 尊 栴 楂 離 刻 的 佛 像 ;㈢ 經 典 類 五 百 二 + 箱 、

六百五十八部。 煊些經典有大乘經二百二+ 四 部 ;大乗論一百九+

二 部 ;小乘鲒郎派的聖典,包括上座部經律論+ 五 部 、大眾部經律

論 + 五 部 、 三 彌 底 部 (正 量 部 ) 的 經 律 綸 + 五 部 、 彌 沙 塞 邮 (化地

部 ) 的 經 律 論 二 + 二 部 、迦 窠 臂 部 (飲 光 部 ) 的 經 律 論 + 七 部 、 法

密 部 (法 馘 部 )的 經 律 論 四 十 二 部 、說 一 切 有 部 的 經 律 論 六 十 七 部 ,

遺 有 一 般 性 學 術 的 因 論 (論 理 學 書 ) 三 + 六 部 、聲 論 (文 法 書 ) +

三部。
170 I 佛典成立史

十三、玄 奘 的 譯 經 事 業

譯經的開始

玄 裝 從 印 度 帶 回 的 經 典 多 連 五 百 二 十 箱 、 六 百 五 十 八 部 , 加上
佛 俦 、 佛 具 等 , 諝 要 二 + 匹 馬 來 搬 埋 , 真 是 瞌 然 大 物 Q 所 以 , 玄奘

的摄大心願是儒快把埴些經典漢譚出來,此為當前的急務。

當 玄 奘 返 回 西 都 長 安 時 , 唐 太 宗 已 經 遷 都 到 車 都 洛 躅 了 。 函家

統 一 後 的 國 內 外 瑣 事 ,使 唐 太 宗 + 分 忙 攝 , 縱 使 有 心 會 晤 玄 獎 , 也

終究不能來長安見面Q

返 國 一 個 多 月 後 的 貞 覼 + 九 年 (西 元 六 四 五 年 ),玄 洪 已 將 帶 回

來 的 物 品 整 理 完 畢 , 身 體 的 狀 況 也 有 好 轉 ;此 時 , 太 宗 終 於 將 玄 奘

迎人洛暍皇宮,並當面麹問玄奘自己想耍知道的中亞和印疫等狀

況 。鴆些資料都是 相 當 珍 贵 的 ,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説盡。

唐 太 宗 對 於 玄 奘 紮 實 可 篛 的 嵐 度 、非 比 尋 常 的 相 貌 和 身 材 、淵

博 的 知 識 和 豐 富 的 經 驗 等 都 十 分 春 愛 ,始 終 不 讓 他 離 去 。 他想譲玄

奘 在 政 事 和 軍 事 方 面 做 自 己 的 左 右 手 ,便 想 求 玄 奘遺俗來協助自

己 ; R 是 玄 奘 念 念 不 忘 要 譯 經 ,一 宣 推 辭 不 肯 。

缭 之 ,雨 入 鐄 曰 長 燄 , 不 知 不 覺 就 過 了 好 幾 天 ; 此 時 出 征 的 軍
隊已集結宪舉,莆勢待發,唐太宗便要求玄奘一起出征,方便半路

上繼續交燄。 然而,玄奘表示自曰厭惓長途旅行,而 且 惶 ®萬 分 ,

婉拒了陪件皇帟出征,竝誠懇地央求太 宗 讓 自己進行翻髅佛經的宏

大 事 黹 。 太 京 對 此 也 能 理 解 , 於 是 便 安 排 玄 獎 ,在 他 為 亡 母 稚 太 后
第 三 幸 經 典 的 流 通 狀 況 丨 171

在長安所建的靜議禪院— 弘 福 寺 ,展開繹經的工作。 煊即是銳,

玄奘的譯經可是領受了勅命, 由國庫所賛助的;他所譯的佛經上有

「奉 詔 輝 」 三 字 , 指 的 就 是 埴 個 意 思 。 這 種 待 遇 跟 羅 什 、 不 空 等 人

一樣優厚。

到了三月,玄奘從格阔返回長安,準備在弘福寺開始譯經。 一

切 事 務 都 由 房 玄 齡 負 责 處 理 ,他 從 全 國 各 地 召 集 有 能 的 离 僧 大 镝 前

來協助翻譯。到了六月才完成人選的楝擇。選 出 的 醱 義 大 德 (
檢驗

譯 意 正 不 正 確 的 高 僧 ) 有 雪 潤 、文 備 , 慧 貴 、 明 琰 、 法 祥 、 普 賢 、

神 明 、 道 深 、 玄 忠 、 神 奉 、 敬 明 和 道 因 等 + 二 位 ;綴 文 大 德 (整 理

譁 文 的 高 僧 ) 有 栖 玄 、 明 濬 、 弁 機 、 道宣> 靜 堪 、 行 友 、 道 卓 、 魅

立 和 玄 3 彳等九位; 字 學 大 德 (畲 核 字 句 正 確 的 高 僧 ) 有 玄 晡 ; 證梵

語梵文大德(
楡 驗 譯 經 中 梵 語 梵 文 的 高 僧 ) 有 玄 蟆 ;其 他 尚 有 不 少
潤筆人和睹稿人。

在 這 樣 阃 密 的 準 備 下 ,當 年 首 先 譯 出 《菩 薩 蔵 經 》二 十 卷 、《佛

地 經 》 一 卷 、 《六 門 陀 羅 尼 經 》 一 卷 、 《顯 揚 聖 教 論 》 二 十 卷 等 。 有

些較短的經典也能夠在一天之内譯完。

貞 覼 二 十 年 (西 元 六 四 六 年 ) 禪 出 了 《大 乘 阿 唐 達 磨 雑 集 論 》
十 六 卷 ;如 前 所 述 , 玄 奘 也 寫 完 + 二 卷 《大 唐 西 域 記 》 呈 獻 給 唐 太

宗 了 。 因 為 太 宗 一 心 想 要 鲜 知 西 域 --- 印 度 與 中 亞 的 情 況 ,法

本 《西 域 記 》很 可 能 便 是 因 應 這 個 要 求 而 作 , 以 免 太 宗 姑 礙 了 譯 經

的事業也銳不定。 _ __

當 年 也 閩 始 箸 手 翻 譯 《瑜 伽 師 地 論 》 — 百 巻 , 宣 到 貞 厭 — 十二

年 (西 元 六 四 八 年 ) 五 目 才 大 功 告 成 。 對 玄 獎 個 人 來 銳 ,對 <瑜 伽

師 地 綸 》原 本 的 求 尋 、 學 習 , 越 將 它 介 绍 到 中 國 來 , 無 疑 才 是 他 遊
I 佛典成立史

學 印 度 的 主 要 目 的 ; 所 以 ,他 對 本 書 的 翻 繹 很 慎 重 , 期 望 也 很 大 ,

幾乎费畤兩年的歳月。

貞 觀 二 + 二 年 春 ,唐 大 宗 遠 征 回 來 ,到 山 間 清 靜 的 玉 華 宫 休 養 ,

仍不忘邀諾玄奘來談話。 太宗要求玄奘遺俗來輔佐政事的願望一宣

沒 有 改 變 。 但 是 , 當 他 跟 玄 獎 交 談 H 久 , 逐 漸 了 解 佛 教 以 後 , 也開

始 有 了 信 仰 的 意 念 了 ,他 遛 捐 醋 袈 裟 給 高 僧 大 徳 , 下 令 夭 下 諸 州 度

僧 巨 出 家 。 儘 苷 逭 樣 , 太 宗 也 始 終 不 讓 玄 奘 離 開 ,令 玄 獎 威 到 非 常

為難。
當 年 + 月,太宗偕同玄奘離開玉箏宫, 回到長安。 伹他為了要

踉 玄 奘 住 在 一 起 ,便 在 王 宮 附 近 建 造 一 座 弘 法 脘 , 譲 玄 奘 住 進 來 。

白 天 a 見玄奘到宫裡問話,到 了 夜 晩 ,玄奘才返回私法院繼鱭翻譯

佛 經 c■ 如 此 導致 _ 經 的 進 度 停 滯 不 前 , 害 得 玄 奘 署 急 得 很 。

m 年 , 皇 太 子 為 玄 獎 在 長 安 建 造 一 座 大 慈 恩 寺 ,寺 內 另 設 譯 經

院 , 裝 設 輝 埋 , 也 増 加 了 輔 助 譯 經 的 人 員 ,準 備 讓 他 能 s 正 的 進 行

翻 譯 。 然而, 玄洪窮於應付唐太京,以致不能専心去譯經

貞 觀 二 + 三 年 (西 元 六 四 九 年 )四 冃 ,玄 奘 陪 伴 大 宗 離 開 京 城 ,

前 柱 翠 微 宮 ,玄 奘 逐 漸 灌 输 太 宗 佛 教 的 教 理 ,太 宗 更 覺 與 玄 鹄 相 見

恨 晚 。 這 時 候 , 太 宗 的 健 康 m 況 不 佳 ,到 了 五 月 即 行 崩 逝 ,由太子

繼 位 ,號稱高宗。

譯經岛峰期

終於不用再應付皇帝的玄奘,等到太宗的一切喪事和鞟播结

束 ,在 攻 年 的 永 撇 元 年 (西 元 六 五 〇 年 ) 才 回 割 大 慈 恩 寺 , 開 始 專

心翻譯佛絕。
第三幸經典的流通炚況I

他 每 天 擬 定 功 課 , 預 估 翻 譯 份 量 , 之 後 全 力 以 赴 ,務 求 要 在 當

夭完成作業。如 果白天有事不隹作業,夜晚也一定特绩到十時オ停

筆 。接 署 又 膜 拜 行 道 , 直 到 十 二 黏 才 就 商 。次 曰 四 點 起 床 , 閲 鳊 當

天 #譯 的 梵 文 本 ,安排_ 序, 才鬨始動筆。

這 一 來 , 不 但 能 按 時 完 成 每 天 預 定 的 翻 譁 , 而 且 也 能 把 _ 好部

分 分 成 午 餐 後 和 輦 昏 兩 次 , 向 全 國 各 地 前 來 聽 法 的 學 僧 講 拽 》 並答

覆他們的問題。

在 這 段 日 子 裡 , 玄 奘 自 己 也 用 乾 漆 製 作 二 百 多 尊 佛 像 ,並不時

向各地前來的官吏和道俗傳授菩薩戒。雖然來自王室和官府的各種

雑 務 也 不 少 ,但 在 如 此 繁 忙 之 下 , 年 通 五 + 歲 的 玄 奘 一 點 部 不 顯 衰

老 ,依然精力充沛地從寧繹經作業。 其 間 ,他也不忘翻譯佛教以外
的 典 雜 ,如 印 度 的 邏 輯 和 外 道 哲 學 等 書 。

唐 离 宗 和 武 則 天 皇 后 愈 來 愈 尊 敬 玄 裝 , 穡 來 ,簡 倉 跟 太 京 一 様

經 常 找 玄 奘 談 話 。_ 慶 二 年 (西 元 六 五 七 年 ),玄 奘 陪 伴 他 們 到 格 陽

宫 、穑 翠 官 和 明 德 宫 等 地 , 只 有 少 許 時 間 能 夠 譯 經 。 他 便 奂 求 离 京

皇 帝 允 許 自 己 到 南 方 安 静 的 少 室 山 少 林 寺 去 _經 , 到 九 月 才 好 不 容

易 離 間 都 城 和 皇 帝 ,在 少 林 寺 開 始 譯 經 。

然 而 , 逍 様 的 惰 形 也 沒 有 特 續 多 久 ,到 了 年 底 他 又 被 皇 帝 召 回

積 翠 宫 ,並 於 次 年 的 顯 _ 三 年 (西 元 六 五 八 年 ) 元 月 , 跟 随 离 宗 回

到 了 長 安 。不 久 ,在 當 年 秋 天 ,皇 帝 又 為 他 在 長 安 興 建 一 座 西 明 寺 。

只 是 他 在 都 城 有 太 多 雜 務 ,故 在 次 年 十 目 央 求 高 宗 准 許 自 己 在 都 域

郊 區 的 玉 華 宫 翻 譁 《大 般 若 經 》,來 成 就 其 畢 生 最 後 的 宏 大 事 業 。於

是 , 顯 麽 五 年 元 月 一 曰 便 正 式 起 譯 六 百 卷 《大 般 若 經 》。
在 闭 有 谨 讓 佛 經 裡 , 以 搶 祕 《大 般 若 鮏 》 最 為 龐 大 。 梵 女 療 本
I 佛典成立史

也 有 二 +萬 頌 (
六百 四 十 萬字 ) ,漠餺本在 《大 藏 經 》裡 佔 了 整 整 三

冊 。 在 潢 譯 佛 經 裡 , 僅 次 於 《大 般 若 經 》 的 龐 然 巨 冊 ,仍 茼 是 玄 洪
套 譯 作 一 二 百 卷 的 哲 學 書 《大 毘 婆 沙 論 》;它 雖 佔 了 《大 藏 經 》

的 一 冊 份 量 , 但 也 只 有 《大 般 若 經 》 的 三 分 之 一 而 巳 。

已 經 六 十 二 歳 的 玄 奘 ,似 乎 竭 盡 昀 年 的 全 部 精 力 在 翻 譯 M 部

《大 般 若 經 》。因 為 他 帶 回 三 種 梵 文 本 ,所 以 他 不 断 先 比 較 再 翻 譯 。

由於經文既長又龐雜,重 複之處也多, 玄奘便考慮採纳弟子們的進

言 , 與 以 前 的 羅 什 一 樣 ,將 經 文 中 的 重 複 部 分 刪 除 , 而 只 選 譚 中 國

人喜好的部分就好。

不 料 ,玄 獎 夜 晚 一 直 做 惡 夢 ■>他 夢 見 自 己 爬 登 峭 立 険 峻 的 山 峰 ,

並 遒 到 猛 獻 迫 擊 。 夢 醒 之 後 , 他 不 禁 冷 汗 宣 流 ,戰 戰 兢 競 , 他向弟

子 們 說 明 實 情 ,決 心 依 照 原 文 , 奄 不 省 略 地 翻 譯 下 去 。

之後他就在夢中看見菩薩現身,眉 間放出光明, 大喜過望的樣

子 :而 玄 洪 則 是 用 香 華 、 明 燈 來 供 養 佛 菩 皤 , 坐 在 高 座 向 大 眾 講 經

銳 袪 , 深 受 大 眾 的 恭 敬 譜 喵 ,得 到 鮮 美 果 物 的 布 施 。 赭 如 此 類 的 吉

夢經常不斷。

就 這 樣 ,他 一 字 也 不 漏 的 正 式 開 始 翻 譯 原 典 。 若 有 任 何 疑 問 ,

便 * 刻 比 較 三 種 原 本 , 之 後 才 決 定 如 何 下 策 。 在 譁 絰 期 間 ,不 僅 玄

奘 自 己 常 有 吉 夢 ,連 參 與 翻 譯 的 所 有 弟 子 也 不 時 看 到 吉 瑞 和 吉 夢 。

譁經殿旁壤的芑果樹在非開花季節,居然也能鮮花盛開。

玄 奘 自 知 來 曰 無 多 ,便 傾 全 力 的 翻 譯 ,在 日 夜 不 停 的 努 力 之 下 ,

終於在譫朔三年(
西 元 六六三年) 十月底醪完全六百卷。 前後費時
大 約 四 年 ^譚 完 那 天 , 玄 獎 歡 軎 之 餘 ,合 掌 告 示 徒 眾 說 :
第三章經典的流速狀況丨

這部經跟中國有緣,我所以能安隹在這座玉華宫, 全得々於
這部經。以前,我住在邹城有太多雜務 ,一 點兒辦法也沒有,
直纠現在才好不容易譯完它 。 這 全靠諸佛加持 和 龍 天護祐,
才能如镅以償。 這 部 《大般若經》 是國家鎮沒之寶,也是人
問和天上的攻寶。

擔 說 , 當 時 { 大 般 若 經 》 放 出 光 明 ,諳 天 散 花 如 雨 , 空 中 傳 來
陣陣音樂和異常的香氣。

因 有 蝤 些 霣 瑞 顯 現 ,《大 般 若 經 》 被 視 為 是 一 部 銪 譲 國 家 的 寶

典 。 曰 本 自 古 以 來 也 把 它 跟 { 金 光 明 經 》、《仁 王 經 》 一 起 看 作 護 國

三 部 經 ,在 平 常 祈 禱 時 也 會 展 _ 《大 般 若 經 》,其 中 又 以 第 五 七 八 卷

的 〈理 趣 分 〉 為 誦 誚 的 代 表 。

有 人 不 饋 《大 般 若 經 》, 反 而 更 熱 心 讀 《般 若 心 經 》, 它 把 《般
若 經 》 的 要 點 簡 略 成 二 百 六 十 個 字 左 右 ,而 道 部 短 經 也 出 自 玄 奘 的

讖 箪 , 曰木佛教徒也福愛讀它。 雖 然 , 淨土宗和曰蓮宗不鲼它,殊

不 知 《般 若 心 經 》不 僅 為 《般 若 經 》的 賴 魅 ,也 策 把 佛 教 的 根 本 —

—切 皆 空 的 思 想 概 述 出 来 。

《大 般 若 經 》譯 完 後 , 弟 子 們 在 汝 年 的 麟 德 元 年 (西 元 六 六 四

年 )元 月 一 日 ,央 求 玄 獎 繹 怍 《大 脔 稂 經 》;無 如 ,玄 獎 自 知 沒 有 精

力 再 譯 作 缜 樣 大 部 頭 的 經 典 ,僅 譯 完 幾 行 便 打 住 , 並 在 當 年 二 月 五

曰 半 夜 ,結 束 了 他 那 六 + 五 年 燦 调 輝 煌 的 一 生 。
I 佛典成立史

十四、 印度語經典的漢譯

經典的翻譯

釋尊念念不忘想把佛教的教法向天下蒼生講解, 不問男女老

幼 、階 級 或 有 無 教 養 ,希 望 整 個 社 會 都 能 成 為 和 平 幸 福 的 理 想 淨 土 。

因 此 , 釋 尊 吩 咐 弟 子 們 要 用 淺 顯 的 大 眾 化 語 言 傅 布 教 理 ,好 譲

無知文盲的下層階級也能沐浴法喜。

佛 教 在 M 個 理 念 下 ,通 反 印 度 各 地 ,而 佛 經 也 因 此 被 轉 化 為 各

地方百姓的日常用語。

在 阿育王時代傳到錫蘭的南傳佛教,之後也遍及缅甸、泰 國 、

寮 國 和 高 棉 等 地 , 雖 也 像 今 天 這 榡 旺 盛 ,但 這 些 地 區 仍 然 沿 用 主 要

是 巴 利 語 ,也就是古印度語的佛經。

所 镯 巴 利 語 文 ,在 語 言 上 屬 於 比 夏 賈 齬 , 即 西 印 度 古 老 的 民 眾

語 系 ,在 阿 脔 王 時 代 以 前 , 為 當 地 民 眾 的 日 常 用 語 。 這 點 在 前 面 B

經說明過了。

蜾 尊 說 法 用 摩 伽 陀 語 的 佛 镪 ,被 轉 為 當 地 的 比 1 賈 簡 , 便 成了

巴利頷。到了阿育王時代, 巴利語在西印度成為百姓親切的曰常用

語 。 然 而 ,這 種 語 言 傳 到 鋦 蘭 、 缅 甸 和 奉 國 等 地 時 ,顯 然 不 是 一 般

民 眾 所 能 理 解 的 外 國 語 言 ,他 們 也 就 不 惰 佛 教 的 真 諦 了 。缜 様 一 来 ,

便遠鎗了釋尊的旨趣和慈悲的願望。

今 天 ,我們從中亞鲒種語言的經典寫本裡,可知佛教從印度傳

到 中 亞 各 地 區 時 ,佛 經 便 已 經 被 繹 作 當 地 的 語 言 了 。 還 有 佛 教 傳 人
弟三章經典的流通狀況I

中國後,經典也全都被人漢譯,也足以證明中國人已經接受了佛教
的正確傳統。
不過,佛教傳入日本一千多年,主要佛經仍舊沿用潢文的誦縯

和研究,只不遇是灌文的日本式讀法而已,而始終沒有真正的曰本
語譯。所 以 ,一般日本人縱使閲讀佛經,也照様不易理解。煊跟南

傳佛教一樣,完全埴反釋尊的旨意和心願。站在佛教原來的立煬上
說 ,佛經也應該用日本語文表示,鳊 断 有 日本人都能僧得才對。
以上歧到印度佛經漢譯的倩形,現在不妨再談一談印度頷經典
漢譯過程的若干鬮節。

漢譯梵文的因 難

漤 _印 度 語 文 的 佛 經 ,的確碰到極大的困難& 雙方除了語言方

面完全臛於不同系納以外,佛教開始傅人中國時,由於中印的思想
文化差異巨大,所以,當佛經的語言與概念婕成中國語文,便發現
雙方的思考方法與表規方式南轅北轍,困難重重。 關於這一點,埭
在羅什来到中謹以前,一 直 活 躍 在 佛 教 界 的 釋 遒 安 便 提 倡 「五失三
不易」;而 玄 奘 也 提 刭 「五種不翻」。所 以 ,我想談一燄鴆方面的情
形。
先 談 道 安 的 「五失 J : 第一是中國語與印度語的語句配列相反。
例 如 「三皈依文」第 一 句 的 漢 譯 為 r 自皈依佛」,印 疸 話 卻 是 「
佛皈

依自 j , e 規相反顒序。
第二是印度文章踏宵,而中國人喜歡優美文句,為了酎人喜愛,
就必須修飾文章。煊是兩者很大的不同。例 如 吳 的 支 謙 灌 鐸 《法句
經 》時 ,本想採用中國式的優美文句,但是,攜 帶 那 本 《祛句經》
178 I 佛典成立史

原 典 的 印 度 和 尚 維 衹 難 忠 告 他 說 : 「怎 榑 表 達 佛 教 的 正 確 意 思 最 要

緊 ,沒 有 必 要 用 優 美 的 文 句 來 飾 潤 。 你 應 該 正 確 拿 握 佛 的 教 法 , 別

使 人 誤 解 才 對 ,在 乎 美 顔 的 修 飾 反 而 失 去 正 確 的 意 思 , 千萬使不

得。」 聽 從 此 忠 告 , 支 謙 便 忠 寅 於 佛 經 原 意 , 而 沒 有 任 何 文 飾 了 。
第 三 是 印 虔 語 若 要 #底 銳 出 真 諦 或 精 髄 時 ,舍 不 躍 其 煩 地 三

次 、 四 攻 童 複 其 文 ,而 嫿 — 點 不 符 合 中 國 人 的 口 味 , 故 在 漢 譯 時 省

略 反 覆 的 情 節 文 句 。 在 印 度 , 梵 文 本 來 用 在 誦 _,故有極多 反 覆 之

處 。 近 代 西 方 人 出 版 或 翻 譯 印 疸 語 經 典 時 , 不 勝 其 煩 ,通 常 也 都 省

去一切反薄的句子。

第四是梵文常常在本文裡插入一千多字的長篇解釋,乍 見 下 ,

文 章 的 旨 意 好 像 硬 被 切 断 、 文 脈 不 通 的 樣 子 ,但 若 仔 細 査 閲 , 卻 不

會 不 妥 當 ;灌繹裡通常都會省掉這些插入文章,结果反而失去了梵

文的詳盡意思0

第 五 是 梵 文 裡 蛻 完 某 件 事 情 ,轉 向 下 一 段 情 節 時 , 又 常 常 會 反

覆 ,但 在 漢 驊 時 便 會 賒 掉 這 段 反 種 句 子 。 第 四 和 第 五 點 表 示 印 度 人

親 切 有 力 的 性 格 ,和 中 國 人 嫌 煩 的 作風。 關 於 煊 一 點 , 日 本 人 遠 比

中 國人更 淡 泊 ,對 於 煩 瑣 的 事 物 也 有 厭 僧 的 傾 向 。

以 上 是 道 安 提 倡 的 五 失 ,之 後 他 又 提 到 「三 不 易 」,意 謂 梵 文 灌

譯 會 碰 到 三 種 困難。 第 一 是 梵 文 即 使 形 式 上 屬 於 儍 雅 的 古 文 , 如果

要 漢 譯 ,便 得 轉 變 為 近 代 淺 ■ 的 文 章 。 第 二 是 從 內 容 来 說 ,即 使 梵

文 敘 述 千 年 以 前 的 微 妙 狀 況 ,漢 譁 時 一 定 要 能 符 合 現 代 的 世 俗 民

情 。 第 三 是 在 第 一 結 集 畤 ,摩 訶 迦 絮 率 領 五 百 位 阿 羅 潘 , 經 過 憤 重

畲謅而結集經典, 由現代的一群輕率凡夫,毫無深慮地翻譯出來。

他們根本是一群不僧佛法的蠻勇之徒。今夭在理解和解說經典畤也
第 三 章 經 典 的 流 通 ! ( 大 沅 丨 179

有煊些困難。

其 次 談 到 玄 奘 的 「五 種 不 翻 」,意 謂 印 度 語 在 谦 譯 時 有 五 穫 不 翻

譯的情狀。

第一是「秘密 故 不 翻 ,如 陀 羅 E 」。所 謂 陀 羅 尼 或 真 言 ,是 指 在
簡 單 的 齬 句 裡 包 含 各 種 深 奥 的 意 思 。 將 表 面 的 語 句 漢 譯 出 來 , 不僅

奄 無 意 義 ,反 而 央 去 原 意 ; 断 以 不 必 漢 _, 不 如 採 用 梵 女 原 來 的 音

譚 。 因 此 ,偉 真 言 和 陀 羅 尼 等 全 是 音 譯 , 而 不 用 t 譯 。

第 二 是 「多 含 故 不 翻 ,如 婆 伽 梵 有 六 種 意 義 」。因 為 印 度 字 有 畤

一 個 字 有 多 種 意 思 ,倘 若 R 漤 譯 一 穐 意 思 , 便 會 尖 去 其 他 意 思 , 這

樣 只 好 避 免 意 譯 ,而 改 用 音 繹 了 。 例 如 婆 伽 梵 煊 個 宇 包 括 以 下 六 種

意義— ㈠ 是 具 祥 者 (具 有 瑞 祥 者 ) ; ㈡ 是 破 壊 者 (
破壊煩惱過惡

者 } ; ㈢ 是 具 瑞 徳 者 (具 有 自 在 、法 、S 聲 、吉 瑞 、欲 和 勤 等 瑞 徳 者 );

㈣ 是 分 別 者 (了 解 四 聖 諦 之 分 別 者 );㈤ 是 受 習 者 (受 持 與熟悉各種

卓 越 行 法 告 ) ; ㈥ 是 彷 徨 棄 捨 者 (捨 棄 輪 迴 的 彷 徨 者 ); 相 本 沒 有 辦

法 漢 譯 。 古 代 有 人 把 它 譯 作 眾 祐 、佛 、 世 尊 ,伯 侬 玄 奘 看 來 , 這些

譯 語 都 不 夠 周 延 和 完備。

第 三 是 「此 無 故 不 翻 ,如 閻 浮 樹 」。凡 是 中 國 沒 有 的 植 物 、礦 物 、

動 物 和 地 名 等 , 只 有 採 用 音 譯 一 途 。 例 如 間 浮 樹 、 瑠 璃 、獅 子 、 摩

伽陀國和舍衛城等是。

第 四 是 「順 古 故 不 翻 ,如 阿 锝 菩 提 , 自 迦 窠 摩 騰 以 來 經 中 只 存

梵 音 J 。此 例 的 阿 轉 菩 提 一 詞 ,雖 然 可 以 意 譁 為 無 上 道 和 無 上 覺 等 ,

因 為 自古以來習惯用音譯,故只好依照舊習慣採用音譯了。

第 五 是 「生 善 故 不 翻 ,如 般 若 上 般 若 即 智 慧 ,但 若 _ 成 智 慧 ,

聽起來卻嫌輕薄•,不 如 音 譯 為 t 調 殊 勝 智 憝 的 般 若 ,來 的 更 令 人敬-重。
180 I 傣典成立史

古譯、 舊譯、 新譯

瀑 譯 佛經從二世紀以來,歷 經 一千多年,以及極多翻譯家的參

舆 ,故 也 出 現 許 多 不 同 的 譯 語 。 同 一 個 字 ,有 音 譯 也 有 意 譯 ;音譯

_ 好 幾 種 ,意 譯 也 因 時 代 和 人 物 不 同 而 有 所 變 通 。 漢 _ 名 詞 若 以 譯

出 年 代 為 搮 準 , 可 分 成 古 譁 、 繭 譯 和 新 譯 等 三 種 。 所 諝 古 譯 ,是 指

鳩 摩 羅 什 以 前 的 譯 作 ,包 括 東 漢 、 H 國 和 西 晉 等 古 代 作 品 。 所謂舊

譯 ,是 從 鳩 摩 羅 什 的 翻 譯 開 始 ,到 玄 奘 以 前 的 譯 作 。 新 譯 是 指 玄 奘

自 己 確 立 的 新 譯 名 詞 , 並 以 此 做 為 往 後 翻 譯 的 依 擁 。 規 在 ,且把:

階段譯語列表於下:

古 譯 « 譯 新 譯
比丘、除謹 比ji 生%

清信士,優婆塞 傻婆塞 近事男


清估女、優婆夷 優婆夷 近事女
舍利弗羅、鶩鷺子 舍利弗 舍利子
覲世音 親 自在
緣一览, 各怫 緣觉、辟支怫 m
世尊 婆伽梵
無上正具 阿栲き羅三貌三菩從 無上正等菩提
泥 U 、泥沒 涅輳

因緣,葦連 因.緣 緣起
三十七品經 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菩提分

定意,一心 三昧、定 三摩地、 荨枓

四意止 四念處 四念住


四正勤 四正_斷
第三幸經典的流通伏況I
181

由 上 例 可 知 今 天 雖 也 多 少 採 用 玄 獎 的 新 譯 名 詞 ,但 一 些 古 者 的

佛 學 術 譲 ,仍 多 半 採 用 羅 什 的 轚 譯 。例 如 較 少 用 舍 利 子 , 反 而 常 用

舎 利 弗 ;較 少 用 觀 自 在 , 反 而 常 用 観 世 音 ;較 少 用 獨 費 , 反 而 多 半

用 線 覺 和 辟 支佛。

一 般 的 漢 譯 也 有 許 多 不 同 的 版 本 ,而 埴 也 是 今 天 學 佛 的 困 撞 之

一 。 例 如 舍 利 弗 , 在 現 今 的 印 度 有 人 用 梵 語 , 也 有 人 用 巴 利 語 ;音

譯 有 舍 利 # 羅 、 舍 利 弗 、舍 利 子 、奢 利 相 祖 羅 等 ; 意 課 有 m m 子 、

秋 盡 子 、 身子等。遛有解空第一的須菩提,亦有須扶提、蘇部底等

眘 譯 ,和 善 現 、 善 吉 、 空 生 等 意 譁 。

誦 讀 漢 譯 佛 經 時 , 除 了 學 說 理 論 的 難 處 以 外 ,像 煊 様 子 有 替 各

種譯語等都是一大障礙。 這即是說,即使是漢譯的佛經,也必須要

譯成純粹近代的日本湧才行。

十五、翻譯事業輿目錄製作

翻譯事業的實況

經典的灌擇存在蔷許多困難。就謫我們來看看經典是透過什麼

樣的程序被翻譯出來的肥。
任何倕秀的翻譯人才,不論是印度人、中亞人或中國人,都言

嬰精通印度語女與中國語文,對於佛教也要有充分的理解與艘驗,
オ有可能較為容易地從事譯經的 I 作。在鳩摩羅什以前,最大的翻
_ 家 是 西 # 的 竺 法 護 ® ,他出身中亞,據說通晻印度與中亞等地的
_ 西元二三た〜三--六年。原名.!:摩羅利(Dtiarmaraksa)。大月氏的後裔,
丨佛典成立史

三 十 六 國語亩 , 故 能 單 獨 翻 譯 一 百 五 + 餘 部 、 三 百 餘 卷 的 大 部 頭 經

典 , 只裔有人幫忙筆鋳。還 有 在 南北朝的舆、 陳戰乱時代,在各地

淹 浪 途 中 不 忘 譯 經 的 真 謙 ,也 幾 乎 都 是 自 行 執 筆 。

反 之 ,像 羅 什 、 玄 奘 和 不 空 等 人 的 譯 經 , 皆 是 國 家 性 的 事 樂 ,
也都有幾+ 位 ,甚至幾百位學者徙旁協助。

例 如 鳩 摩 羅 什 在 長 安 城 北 的 逍 遙 園 漢 譯 《大 品 般 若 經 》時 ,就

由他手持印度語原本,直接譯成灌語, 同時解釋意思。 國王姚興也

親 自 坐 陣 ,將 它 跟 以 前 同 系 統 的 《放 光 般 若 經 》、《光 讃 般 若 經 》做

比 載 ,辨 明 其 異 同 , 賛 問 他 正 確 的 意 義 。 遺 有 當 時 的 高 僧 碩 學 如 慧

恭 、 僧 智 、僧 遷 、 寳 度 、 慧 精 、 法 領 、 道 流 、僧 叡 、道 恢 、 道 棵 、

道 恆 、道棕等五百餘也,是在鲜細密核内涵旨趣、整 理文章之後,

才 進 行 抄 寫 ,再 加 以 校 正 和 檢 閱 , 如 此 槙 重 的 從 事 佛 典 的 翻 護 。

如 同 上 述 ,當 玄 獎 在 長 安 弘 福 寺 漭 譯 《瑜 伽 師 地 論 》一 百 巻 時 ,

除了他自己拿著梵文本譯成漢文,周 有 筆 鋳 其 漢 譯 的 記 錄 者 、

檢 證 梵 語 正 誤 者 、檢 査 譯 字 正 誤 者 、鲜 驗 譯 文 的 鲜 證 大 義 者 > 整理

文 章 的 證 文 者 和 自 贵 監 督 的 監 閲 者 等 ,可 見 翻 譚 過 程 和 手 鯖 都 很 鼹

玄洪以後,繹經塌更加堉重和莊嚴, 宋代更建立譯經院制度,

為其設立了九類的翻譁官。

第 一 為 譯 主 , 就 是 攜 帶 梵 文 本 來 中 國 的 譯 經 音 。 他坐在 譯 煬 中

央鋪績梵文本。

出生於敦玫,边歷西域各 g 而得到怫經兒文本。R 西 二 - ふ = 〇八

年之/-1 , 紐 在長安,如 n 光滅 若 輕 》
、u 法華經》
、{無 科 淨 平
荨覺蛵 > 等。被人專偁為月氏菩鳋、敦煌莕接
第三幸經典的流达狀兄I

第 二 是 記 錄 者 ,他 們 的 任 務 不 是 像 羅 什 和 玄 奘 在 繹 經 時 的 纪 錄

者 般 , 負 啬 記 下 其 漢 諱 的 内 容 , 而 是 將 譯 主 誦 饋 的 梵 語 經 文 #錄 下

來 。 即 使 挪 ⑽ 日 辨 ,轴 職 靜 _ 經 娜 ,也 齡 把 他 誦

讀的内容筆錄下來才行。

第 三 是 度 齬 者 ,是 負 貴 把 梵 文 譯 成 漢 文 的 翻 譯 者 ,也 叫 譯 語 者

或 傳 話 者 。 若 U 羅 什 和 玄 與 的 情 況 來 說 , 他 們 不 但 有 原 本 , 而 且自

己 也 通 曉 梵 漢 兩 種 語 言 , 所 以 不 莆 要 上 述 第 一 和 第 二 類 人 , 自 己可

以直接進行翻譯。

第 四 是證梵語者, 負貴對照梵本檢驗澳譯有無錯誤。 證梵語者

也包括檢驗灌譯是否符合梵文原意的證梵義者,以反榆證權定的内

容和行法是否有誤的證禪義舎。

第 五 是 撋 筆 者 , 負 責 整 理 漢 譯 文 章 ,將 其 滴 飾 為 易 讀 悦 耳 的 谩

美文鳢。 羅什的譯經所以會這樣膾炙人口,人人愛_ ,除了經典内

容 资 富 、譯 女 鵪 確 外 ,它 經 過 潤 飾 的 文 字 使 人 讀 來 順 □ 、聽 來 舒 服 ,

也是一大原 因 。 有些 人 能 把文章修改得 非 常優雅艶麗,早在羅什以

前 , 三 國 時 代 的 東 吳 支 嫌 , 就 以 四 個 字 對 散 文 做 切 割 ,形 成 四 六 駢

體 的 瑰 麗 女 鳢 。 羅 什 的 譯 筆 深 受 他 的 影 響 ,散 文 部 分 也 多 半 採 用 每

四個字切句,格 調 才很完整。但 若 脩 飾的太過分,真正的意思就有

可能失落, 而煊是絕對不允許的。 就 煊方面來說,羅什的譯文不但

優美,也能傅達正確的意思,不失為理想的作法。

第 六 是 證 羞 者 , 負 貴 檢 證 所 譚 之 文 是 否 前 後 一 致 ,毫 無 矛 盾 。

第七是梵咱者, 貧费把印度語的經文以音樂的節拍吟唱出來,

煊 是 在 開 始 譯 經 或 法 筵 畤 ,最 先 進 行 的 — 種 儀 式 。 在 以 前 的 譯 經 都

不 曾 有 這 種 儀 式 , 我 想 , 只 有 當 譯 經 事 業 論 為 形 式 化 時 , 才有嫿櫟
1 8 4 丨佛典成立史

子的儀式吧。

第 八 是 校 勘 者 , 若 知 現 在 的 課 本 早 已 經 有 前 譯 ,就 得 比 較 和 參

照 兩 方 面 的 内 容 ,看 一 看 是 否 — 致 。煊 是 鳩 摩 羅 什 與 玄 與 在 譯 經 時 ,

必 定 採 取 的 作 法 , 而 今 翻 課 舊 本 或 外 藷 時 ,通 常 也 會 埴 樣 做 。 藉由

嬙 種 方 式 ,始 知 前 譯 的 倕 缺 點 ,對 於 兩 者 的 内 容 差 異 也 會 更 加 清楚,

嫿様オ能成就更好的譁怍。玄奘能随時指出當年真諦在翻譯上的飢

鏐 之 處 (有 時 只 是 立 塌 不 同 ),就 是 因 為 如 此 。

第九是監護大使,即是從各方面來監督和檢校整個驛經事紫,

確保譁經的過程能夠順利進行。

女奘以後的譯經與目鋅製作

玄 奘 翻 譯 佛 經 是 劃 時 代 的 事 業 , 不 論 質 與 量 方 面 ,都 是 空 前 絕

後 的 卓 越 作 為 。 就 這 様 ,佛 經 的 數 置 一 時 之 間 激 増 , 製 作 新 的 經 典

目 錄 , 也 就 + 分 的 必 要 。 在 這 種 迫 切 需 求 下 ,靜 泰 等 人 就 在 玄 奘 過

世 的 麟 徳 元 年 (西 元 六 六 四 年 )完 成 五 卷 { 眾 經 目 錄 》(
《靜 泰 錄 》)。

逭 就 是 收 存 在 格 陽 敬 愛 寺 的 《一 切 經 》 的 目 錄 。 舊 經 錄 掲 示 的 現 存

經有七百四十一部、雨千七百H 十一卷,加上玄奘新譯出的七 + 五

部 、 一 午 三 百 二 十 五 卷 ,合 計 為 八 百 一 + 六 部 四 千 零 六 + 六 卷 。 同

畤 ,曾 經 參 與 玄 奘 譁 經 的 道 宣 ,也 為 長 安 西 明 寺 的 《一 切 經 》,寫了

十 卷 《大 唐 内 典 錄 》,記 載 内 容 比 前 杳 更 為 鲜 細 a 兩 者 都 有 記 載 現 存

經典的細張數目,故能具體知晡經典的長短。

玄 奘 以 後 ,也 有 不 少 來 自 印 度 的 憎 趿 ,繼 壤 投 入 譁 經 寧 業 。 高

宗 廟 逝 後 , 由 武 則 天 皇 后 掌 權 , 不 久 即 自 稱 為 帝 ,改 國 號 為 周 (西

元 六 九 O 〜-1 〇 五 年 )。
第三章經典的流通■狀況j

在 唐代,道 教 與 佛 教 的勢力糾紛比前代更加激烈, 因為道教認

為 唐 朝 王 室 姓 李 , 跟 道 教 始 祖 老 子 同 姓 , 故 為 王 室所 取 ,導致 道 教

在 王室 的 地 位 超 過 佛 教 , 而 得 到 更 多 更 優 厚 的 待 遇 與 護 持 。 唐 高 祖

時 代 對 佛 教 的 排 斥 ,也 出 自 道 教 的 策 劃 。

自 從 武 則 天 飯 依 玄 奘 以 來 ,便 對 佛 教 深 具 好 威 ,给 予 深 厚 的 優

待 ; 佛 教 方 面 , 也 想 向 天 下 人 誇 承 佛 經 的 質 量 都 胙 比 尋 常 ,便 在 武

后 天 冊 萬 歳 元 年 (西 元 六 九 五 年 ),製 作 廉 大 的 經 典 目 録 ;煊 就 是 由
明 佺 等 二 + 幾 人 所 寫 的 《大 周 刊 定 眾 經 目 録 》 + 五 卷 。 埴 部 目 錄 雖

然 也 收 錄 了 玄 奘 之 後 所 譯 出 的 經 典 ,但 整 醴 而 言 , 卻 有 相 當 多 是 杜

措的,内容錯誤亦所在多有。

這 部 經 錄 作 成 以 後 ,也 有 實 叉 難 K (西 元 六 五 二 〜 七 一 〇 年 〉、

菩 提 流 支 (西 元 五 七 二 〜 七 二 七 年 〉、金 剛 智 (
西元六七一〜七四一
年) ® 、善 無 畏 (西 元 六 三 七 〜 七 三 五 年 )❿ 等 印 度 僧 侶 相 繼 前 來 ,

並 有 若 干 優 秀 課 作 。例 如 實 叉 難 陀 因 譯 有 《華 嚴 經 》八 十 卷 、《人 梢

伽 經 》七 卷 等 而 普 名 ; 玄 奘 未 H 翻 譯 的 《大 寶 積 經 》 等 , 便 由 普 提

流 支翻譯出来;而 金剛智與善無畏跟以後的不空等人,則投入密教

經 典 的 繹 作 。 其 中 ,善 無 畏 譯 出 《大 日 經 》七 巻 、《蘚 悉 地 經 》三 卷

等 重 要 經 典 。 遺 有 當 畤 去 印 度 旅 行 的 中 國 人 也 帶 回 不 少 佛 經 ,例如

義 淨 (西 元 六 三 五 〜 七 一 三 年 ) 便 是 其 中 之 一 。 義 淨 十 五 歲 時 , 因

« 原 名 Vajrabodhi。 出 身 南 印 度 的 婆 羅 門 象 庭 ,曾 在 邪 爛 陀 寺 出 家 ,修習
密 敎 。西 元 七 二 O 年 ,橫 渡 海 路 去 賡 州 ,又在長安和 洛 埼 翻 .跨 《金剛頂

經 》 等密 教 經 典 。

©原 名 SuWiakatasimha。屮印及的摩伽陀罔ん。先在那爛陀キ條皙密教;
西元七-六年來外中國長安,_ 《大日經》、《略 患 地 娜 經 》等。
I 佛典成立史

仰 慕 玄 洪 的 高 超 志 節 , 便 立 志 去 印 度 旅 遊 ;在 他 三 十 七 歲 那 年 , 偕

同幾十位同伴從 南 方 海 路 出 發 , 不 料 其 他 人 都 中 途 失 落 , 只剩下他

— 個 人 。 他 經 遇 爪 哇 、耶 婆 提 等 南 海 諸 地 去 印 度 , 之 後 到 那 斕 陀 大

寺 修 習 佛 法 , 經 過 二 + 四 年 (西 元 六 七 一 〜 六 九 五 年 ) 的 旅 遊 , 才

攜 回 近 四 百 部 佛 經 ; 其 中 ,他 譯 出 四 十 六 部 、 二 百 三 + 卷 。 不 過 ,

義淨的最大目的是研究印度佛教的戒律,即是根本說一切有部的律

藏 ,共計一百七+ 餘卷。 在 他的譯經裡,也有日本護國三部經之一

的 《金 光 明 最 勝 王 經 》 十 卷 , 和 其 他 哲 學 害 。 他 還 寫 了 《大 唐 西 域

求 法 高 僧 傅 》兩 卷 ,記 載 六 十 多 位 到 印 度 旅 行 的 中 國 人 (含 新 羅 人 )

的 傅 記 。 他 的 《南 梅 寄 歸 內 法 傅 》 四 卷 記 述 僧 侶 戒 律 行 儀 在 那 爛 陀

寺的實況,序女也描述了當時印度的佛教狀況;他逍本書跟法_ 、
玄 奘 等 人 的 印 度 遊 歴 記 ,都 深 受 海 内 外 學 者 們 的 重 視 。

玄 奘 死 後 七 + 年 左 右 , 因 為 上 述 許 多 佛 經 紛 纷 被 漢 譯 出 來 ,終

於 在 開 元 十 八 年 (西 元 七 三 〇 年 ) 由 智 昇 製 作 了 二 十 卷 的 鹿 大 經 典

目錄— 《間 元 釋 教 錄 》;其 中 收 集 當 時 的 現 存 經 典 多 達 一 千 零 七 十

六 部 、 五 千 零 四 + 八 卷 ,今 天 我 們 說 《一 切 經 》 五 千 餘 卷 , 即 淵 源

於 《開 元 錄 》。煊 套 經 錄 包 括 當 時 失 散 的 經 典 一 千 一 百 四 十 八 部 、一

千 九 百 八 十 卷 。《開 元 錄 》雖 然 在 內 容 方 面 多 少 有 些 問 題 ,但 其 形 式

非常的完整,因而成為後世經典目録的梢横。

《問 元 錄 》 以 後 的 六 + 多 年 間 , 因 為 有 法 月 、 不 空 、 般 若 等 人

持 鑛 在 進 行 譯 經 的 工 作 , 圓 照 便 在 貞 元 + — 年 (西 元 七 九 五 年 ) 製

作 了 《貞 元 釋 教 錄 》三 + 卷 。它 包 括 現 存 經 五 千 三 百 九 十 卷 ,比 《開

元 錄 》 増 加 了 約 三 百 五 十 巻 ,含 有 不 少 跟 密 教 有 關 的 資 料 。 其 中 ,

不 空 (西 元 七 〇 五 〜 七 七 四 年 ) 以 《金 剛 頂 經 》 ❿ 二 卷 為 首 , 共潘
第 三 章 經 典 的 流 边 狀況丨

譁 了 一 百 一■h 部 、一 百 四 十 三 卷 經 典 ,為 中 國 四 大 佛 經 翻 譯 家 之 一 ;

雖 然 他 的 鐸 作 量 不 甚 多 ,卻 被 視 為 傳 授 密 教 的 第 一 人 。

不空出生於錫籣,+ 四歲拜金剛智為師,不久偕同師父來到中
國 ,二 十 歲 在 洛 陽 癀 福 寺 受 具 足 戒 。開 元 二 + 九 年 (西 元 七 四 一 年 )

金 剛 智 逝 世 , 不 空 便 依 從 師 父 遺 命 前 去 印 虔 。 因 為 他 在 中 國生活了

こ 十 幾 年 ,故除了精通印度語外,也通曉潘齬。

當 時 ,那 爛 陀 寺 和 錫 鷗 為 密 教 的 中 心 ,錫 蘭 遺 有 不 少 密 教 經 典 ;

貪 到 今天 , 仍 可 以 在 錫 蘭 發 現 這 些 殘 留 的 痕 跡 。 不 空 在 錫 蘭待過二

牟 , 柊 習 密 教 ,並 得 到 國 王 的 皈 依 。 之 後 , 他 遍 遊 印 度 各 地 ,攜 帶

各 種 經 典 、 密 教 道 具 和 妙 香 , 在 天 寳 五 年 (西 亓 七 四 六 年 ) 回 到 中

_ , 之 後 三 + 年 投 人 佛 經 漢 譯 , 並搶彳i 玄 宗 、肅 宗 、代 宗 三 朝 的 國

師 ,得 到 王 室 許 多 人 的 皈 依 。

® 跟 《大日經》並列為密教的恨本典籍。雖然嚴格來說,這是由十笔項丄
へ會組成的經典群名稱,但一般是指初會的《真實攝經》
。 節譯衣有—
空 譯 《金州頂一切如來真肯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三春;金剛脅辞《金
剛項瑜伽中咯出念氣經》四春:全譯本有施謾譯《一切如來真貧诉ナ
現證三昧大找王蛵》三十卷,真言宗崇尚不空的譯衣a 、
CHAPTER I 第四章

《大藏經》的 #寫 與 刊

箏 四 拿 《大成绖 》 的 抄 窝 與 刊 行 丨 1 9 1

一、 寫 經

《大 藏 ■經》 與 經 典 的 抄 窝

《大 藏 經 》也 叫 做 《一 切 經 》。 到 唐 代 以 後 ,《大 藏 經 》 經 過 多

攻的欽定。欽定意味由王室來指定。凡是新譯佛經或由中國人檟M

的 重 要 佛 窨 都 要 得 到 王 室 許 可 才 得 以 編 入 《大 趟 經 》 裡 。 因 此 ,在

中 國 撰 述 的 佛 書 裡 ,某 個 時 代 能 被 列 入 《大 藏 經 》,彳日到 後 代 也 會 被

除 去 。 例 如 在 陏 代 倡 導 三 階 教 的 信 行 ,他 的 各 頬 基 作 和 專 論 禪 史 的

《W 林 傳 就 只 在 某 時 期 才 被 列 人 《大 藕 經 I

從 南 北 朝 起 才 將 諸 經 鼸 纳 為 《一 切 經 》,南 齊 明 亲 叫 人 杪 寫 《一

切 經 》,陳 武 帝 和 宣 帝 命 人 抄 寫 + 二 部 ,女 帝 命 人 抄 窝 五 十 部 ,放在

諸 州 各 大 寺 廟 裡 。 北 齊 孛 明 帝 也 命 人 抄 寫 + 二 部 《一 切 經 》。此 外 ,

民 間 若 干 有 力 人 士 也 流 行 把 《一 切 經 》供 奉 在 鍺 寺 裡 。

隋統一南北朝之後,尊 奉 佛教為國教,隋 文 帝 並 命 人 #寫 四 +

六 部 《一 切 經 》 放 在 各 州 。 隨 著 玄 裝 翻 譯 出 了 謔 多 新 經 ,洛 陽 的 敬

愛 寺 和 長 安 的 西 明 寺 也 放 置 了 加 人 瑄 些 新 輝 經 典 的 《一 切 經 》;為此

版 本 { 一 切 經 》所 作 的 目 錄 郎 《靜 泰 錄 》和 《大 唐 内 典 鏵 》,其 製 作

過程已在前文中介鋁過了。
智 昇 (西 元 A 五 八 〜 七 四 〇 年 ) 的 《開 元 錄 》(西 元 七 三 ◦ 年 )

對 《一 切 經 》 做 了 合 理 的 整 理 與 分 類 ,當 時 的 現 存 經 計 有 一 千 零 七

十 六 部 、 五 千 零 四 + 八 卷 。 之 後 的 圃 照 加 上 《開元 錄 》後 才 出 現 的
新 譯 本 ,作 成 《負 元 錄 M 西 元 八 〇 〇 年 )一 書 ;南 唐 時 代 又 為 其 追
I 佛典成立史

加 補 充 資 料 , 成 就 了 《續 貞 元 錄 》 (西 元 九 四 五 年 ), 共 計 收 銪 一 千

二 百 五 十 八 部 、五 千 三 百 九 + 卷 的 《一 切 經 》。凡 是 童 要 的 佛 經 在 唐

代皆已罈出,宋代譁出的經典只有少數而已。

中國人寫經主要是用黑墨寫在紙張上。現存最古老的佛經寫本

是 三 世 紀 時 候 (三 國 畤 代 ) 的 抄 本 , 之 後 各 個 畤 代 雖 然 都 有 留 下 寫

本 , 但 多 半 是 斷 簡 殘 篇 ,數 量 很 少 。 古 代 的 寫 經 模 式 並 不 一 定 ,最

早 似 乎 是 採 一 行 十 七 悃 字 的 形 式 。誠 如 上 述 ,自 從 唐 代 有 《靜 泰 錄 》

和 《内 典 錄 》以 来 ,《一 切 經 》裡 都 有 記 載 各 經 典 的 張 數 ;雖 然 之 後

的 版 本 各 異 ,詰 經 錄 的 張 數 卻 大 體 一 致 。 埴 表 示 諸 絰 錄 的 字 數 已 很

固 定 了 。《内 典 鎵 》裡 ,最 先 的 那 部 經 ,一 張 有 細 註 二 十 八 行 ,毎 一

行 宇 數 不 定 ; 也 許 唐 代 所 有 經 錄 都 是 一 張 二 + 八 行 , 一行4 * 七 字 的

抄寫本0

宋 代 以 後 ,採 用 印 刷 的 方 式 來 製 作 《一 切 經 》 迆 些 刊 本 雖 然 版

面 様 式 各 有 差 異 , 不 過 一 般 的 刊 本 (宋 、 元 、 明 三 本 ) 都 是 一 張 三

十 行 , 一 行 + 七 個 字 。 日 本 最 新 、 最 廣 為 使 用 的 《大 藏 經 》刊 本 ,

每 段 有 二 + 九 行 、 每 行 有 十 七 個 字 ; 因 為 日 本 《大 藏 經 》 的 一 頁 三

段 等 於 中 國 一 般 #寫 本 和 刊 本 的 三 張 左 右 ,所 以 唐 代 的 寫 經 比 曰 本

的 《大 藏 經 》 要 多 出 一 張 。

如 此 抄 寫 的 《一 切 經 》,就 被 收 集 在 稱 為 「經 藏 」的 害 庫 裡 。經
藏 沒 有 — 定 形 式 ,其 中 以 輪 藏 比 較 有 名 。 那 就 是 在 經 藏 的 建 筘 物 中

央 造 一 座 八 角 形 的 害 架, 中 心 豎 立 一 支 軸 , 使 書 架 可 以 自 由 旋 轉 。

依 照 傳 說 , 輪 藏 是 梁 代 傅 大 士 發 明 的 (傅 大 士 也 叫 善 慧 大 士 ,在家

佛 教 徒 ),孃 文 亩 也 能 轉 動 輪 棘 ,得 到 和 誦 鑌 《一 切 經 》相 同 的 功 德 。

銪 之 ,利 用 輪 藏 能 夠 自 由 旋 轉 的 特 性 , 使 用 者 無 論 站 在 任 何 一 面 ,
弟 四 章 《大成經》 的 抄 寫 與 刊 行 I

都 能 取 得 自 己 需 要 的 經 典 ,十 分 便 利 。 自 古 以 來 , 日 本 寺 廟 都 有 輪

藏 ,在 其 正 面 都 供 奉 箸 傅 大 士 的 埴 儉 。

日本人的經典抄寫

與 佛 教 同 時 傳 入 日 本 的 經 典 舆 時 俱 增 。聖 德 太 子 寫 過 《'法華》

《勝 翼 》和 《維 摩 》等 三 部 經 的 講 義 與 鮏 解 ,並 且 派 逋 使 镫 到 )^朝

直 接 從 中 國 帶 經 典 回 來 。 在 奈 良 正 倉 院 的 《聖 語 _ 》裡 , 只 有 阃 於

東 大 寺 所 有 的 八 種 隋 代 寫 經 ,是 在 太 子 以 後 才 傅 人 的 。

奈 良 朝 天 武 天 皇 元 年 (西 元 六 七 三 年 ) , 曾 在 川 原 寺 _ 人抄寫

《一 切 經 》,依 我 看 , 煽 可 能 是 日 本 人 最 先 抄 寫 的 《一 切 經 》。 塙 部

《一 切 經 》,威 許 是 被 收 集 在 《内 典 錄 》 (西 元 六 六 四 年 ),傳人日本

後 ,再 轉 抄 下 來 的 版 本 吧 。 之 後 對 佛 經 的 抄 寫 ,就 匾 見 不 鮮 了 。

聖 武 天 篁 時 代 的 夭 平 七 年 (西 元 七 三 五 年 ),有 一 位 玄 昉 從 唐 朝

帶 回 五 千 多 卷 佛 經 ;煊 應 該 是 五 年 前 编 輯 那 部 《問 元 錄 》 的 《一切

經 > , 計 有 五 千 零 四 + 八 卷 。 玄 啪 帶 回 來 的 這 部 《~ t D 經 》,在 光 明

皇 后 與 聖 武 天 皇 的 發 願 下 ,抄 寫 了 許 多 部 ; 跟 唐 朝 帶 回 來 的 經 典 ,

以 员 新 寫 的 《發 願 經 > , 仍 有 極 多 留 在 正 倉 脘 的 御 物 裡 。

在 抄 寫 佛 經 方 面 ,早 在 夭 武 天 皇 時 期 便 設 置 了 公 立 寫 經 所 , 並

在 聖 武 天 皇 時 代 , 改 制 為 寫 經 司 , 下 轄 寫 經 所 (抄 寫 經 典 )和 寫 疏

所 (# 寫 註 疏 )。由 於 寫 經 的 流 行 ,東 大 寺 與 宫 中 的 道 埸 裡 也 設 立 了

寫 經 所 ;此 外 ,私 立 寺 廟 與 貴 族 們 設 立 的 寫 經 所 也 紛 紛 出 現 。 抄 寫

經典有功德,傅承法寳的謭法熱忱也照様功徳無量。

延 曆 + 六 年 (西 元 七 九 七 年 ),最 澄 想 在 比 叡 山 供 奉 《一 切 經 》,

便 派 弟 子 去 奈 良 ; 另 外 , 又 得 到 東 大 寺 的 協 助 ,终 能 如 願 以 憤 。 後
I 佛典成立史

來 ,他 也 為 桓 武 夭 畠 抄 寫 《― 切 經 》, 使 寫 經 人 也 能 享 有 敘 位 。
不 久 ,中 國 新 編 了 《貞 元 釋 教 錄 》,增 改 經 典 數 置 。也 許 受 到 這

個 影 響 ,曰 本 在 西 元 八 三 三 年 也 抄 窝 雨 部 《一 切 經 》,放 在 彌 勒 寺 和

神 護 寺 ;大 約 二 十 年 後 ,關 東 諸 國 三 次 命 人 窝 作 《一 切 經 》,並 將 它

放在各地的國分寺和太宰府的彌勒寺。

此 時 ,中 國 有 唐 武 宗 發 動 會 昌 法 難 C 西 元 八 四 五 年 ),洵 汰 掉 二

+ 七 萬 七 千 名 僧 g 兩 眾 ,破 窜 四 萬 七 千 座 寺 鹿 。經 過 一 百 多 年 以 後 ,

又 有 後 罔 排 佛 事 件 (西 元 九 五 五 年 ),又 廢 除 了 三 千 三 百 多 座 寺 廟 ,

把 佛 像 、鐘磬等鎗成金幣。 熗 一 來 , 佛教在中國受到朝廷的迫害,

導 致 經 典 的 大 量 流 失 。 宋 代 為 了 檟 興 佛 教 , 反 而 從 曰 本 ,韓 國 進 口
佛經與註釋書箱。

值 得 一 捐 的 是 ,當 初 玄 獎 為 了

永遠保存自己從印度帶回的佛像、

梵 文 寫 本 ,特 地 在 長 安 用 磚 瓦 建 造

一 座 高 速 一 百 八 十 尺 的 巨 塔 ,收藏

所 有 梵 文 康 典 。逭 便 是 鼎 鼎 大 名 的

大 雁 塔 。後 來 ,适 座 塔 有 過 若 干 修

護 ,直 到 今 天 依 然 存 在 。只 可 描 ,

裡面收藏的經典由於遇到唐末五

代 的 排 佛 事 件 和 戰 亂 等 原 因 ,早已

全部尖落,不存半部了。

還 有 ,在 玄 奘 前 後 傳 人 中 國 的

許 多 梵 文 隳 典 ,原 本 都 被 憤 重 保 存

於 諸 寺 廟 中 ,可 是 ,也 因 法 雜 與 戰
第 四 幸 《大藏經》 的 抄 寫 與 刊 行 I

亂 不 休 ,致 使 那 些 收 蕕 逐 漸 散 佚 , 一 部 也 沒 有 留 下 。 遒 寳 在 是 太 可

楢了。

偶 爾 有 日 本 和 尚 到 唐 朝 帶 回 若 干 梵 文 的 貝 窠 寫 本 ,保 存 在 日 本

各地的寺廟,而燋些都在近代被人拿出來研究和發表了。例如明治

初年,馬 克 斯 .米 勒 (
Max MUller ) 和 日 本 的 南 條 文 雄 博 士 合 作 ,在

牛 津 大 學 出 版 大 小 《梵文般若心經: K 《梵 文 金 剛 般 若 經 》、《梵 文 阿

張 陀 絰 》 和 (梵 文 大 無 置 壽 經 》 等 。 曰 本 自 古 以 來 都 很 和 平 , 也能

持 續 佛 教 的 信 仰 , 或 許 ,這 就 是 法 寶 能 被 保 存 至 今 的 原 因 吧 。

因 為 唐 束 五 代 的 排 佛 事 件 ,致 使 佛 經 消 失 不 少 , 以 研 究 經 典 為

主 的 佛 教 _ 宗 _ 派 也 衰 退 了 。提 倡 「不 立 文 字 ,教 外 別 傅 J ,主 粟 不

拘 泥 經典與文字, 而是努力發搏佛教真諦的襌宗,便於此時大為興

盛 ; 從 唐 代 至 宋 代 ,禪 京 可 説 是 中 國 佛 教 的 代 表 。

金字與銀字經典

從 + 世 紀 以 後 , 日 本 也 非 常 渝 行 《一 切 經 》 的 抄 禽 , 後 來 遺出

現 奢 侈 的 寫 經 , 那 就 是 用 金 泥 、 銀 泥 (把 金 粉 銀 粉 放 入 水 裡 代 替 墨

水 ) 將 佛 經 抄 寫 在 紺 錤 (青 黒 色 的 紙 ) 上 。

其 » , 中 國 從 中 唐 前 後 便 有 人 開 始 用 金 垢 、 銀 泥 來 寫 經 了 〇依

捸 故 山 的 圓 仁 在 《入 唐 求 法 巡 禮 行 記 》 卷 三 上 說 , 中 國 五 台 山 金 閩

寺 内 的 普 寶 道 場 藏 經 閩 裡 , 收 藏 蒈 六 午 多 卷 甜 紙 金 銀 字 的 奈 華 《大

藏 經 》;這 些 被 認 為 是 大 曆 十 四 年 (西 元 七 七 九 年 )所 抄 寫 的 。 又在

叡 山 淨 土 院 裡 , 發 規 藏 有 唐 會 昌 二 年 (西 元 八 四 二 年 ) 所 寫 的 紺 紙

金 泥 《金 光 明 經 》。 中 國 宋 代 以 後 也 仍 製 作 紺 細 金 銀 字 谶 的 《一切

經》

I 佛典成立史

埴 種 習 俗 也 傳 到 了 日 本 。 例 如 正 倉 院 御 物 《聖 諝 藏 》 中 就 含 有

一 卷 紺 紙 金 泥 的 《大 般 若 經 》 (第 四 六 三 卷 )。

康 和 五 年 (西 亓 一 一 0 三 年 ),白 河 上 皇 在 袪 勝 寺 供 養 金 字 《一

切 經 》; 天 治 三 年 (西 元 一 ー ニ 六 年 ), 藤 原 清 衡 在 奥 州 平 泉 的 中 尊

寺 呈 獻 紺 紙 金 銀 m 的 《一 切 經 》,而 今 遺 保 存 筈 其 中 一 部 分 。當 時 ,

寫經m 裡甚至還有専做金銀字的金字經所。
平 治 元 年 (西 元 一 一 五 九 年 > ,美 福 門 院 想 為 鳥 羽 法 皇 祈 冥 福 ,

便 呈 獻 紺 紙 金 泥 的 《一 切 經 》 於 高 野 山 的 金 剛 峰 寺 。 平 清 盛 偕 同 胞

弟 賴 盛 在 長 寅 二 年 (西 元 一 一 六 四 年 ) 把 甜 紙 金 泥 的 《法 華 》三 部

經 ,放 在 安 芸 的 匾 & 神社裡供奉。

一 百 多 年 間 , 印 刷 版 的 《大 藏 經 》 B 數 次 從 中 國 、 朝 鮮 進 入 曰

本 ,使 日 本 早 已 具 備 確 # 完 整 的 刊 行 《大 藏 經 》了 ,所 以 ,抄 寫 《一

切 經 》 便 不 像 以 前 那 樣 緊 迫 。 但 是 , 金 銀 字 的 佛 經 無 法 刊 行 , 為了

要 保 留 *華 的 經 典 , 只 能 繼 编 抄 寫 。 然 而 其 目 的 ®怕 不 是 出 自 純 梓

的信仰,而是想誇示金錢與亲勢而已。

用 黑 墨 抄 寫 《一 切 經 》 雖 持 續 不 絕 , 卻 已 經 淪 為 形 式 化 , 根 本

不 知 道 佛 的 真 義 。 其 中 比 較 可 貴 的 是 《一 曰 經 》 或 稱 《頓 寫 經 》 め

抄 寫 。逋 是 由 許 多 人 分 搶 ,在 一 天 之 内 抄 寫 完 《一 切 踝 》。例如户'坪1

上 皇 時 , 慈 應 譲 一 萬 名 出 家 和 在 家 佛 教 徒 分 檐 ,用 一 天 抄 窝 《一切

經 》 來 供 養 。 又 如 後 鳥 羽 上 皇 在 建 曆 亓 年 (西 元 一 二 一 一 年 ) 前 往

最 勝 四 天 王 院 , 命 令 一 萬 三 千 三 百 一 + 五 位 僧 侶 用 一 天 抄 寫 《一切

經 》。

另 外 谓 有 人 费 了 極 長 的 時 間 ,獨 自 抄 富 五 千 餘 卷 《一 切 經 》,放

在 寺廟裡供奉的奇特例子。
第 四 章 (大 成 缦 》 的 抄 寫 與 や m I

二、 經典的刊行

最 早 出 刊 的 《大 藏 經 》

— 直 到 唐 朝 ,{大 蔵 經 > 的 流 通 仍 是 用 書 寫 的 方 法 ;但 要 窝 盡 《一

% 經 》 五 千 餘 卷 ,誠 非 易 事 。 若 想 _ 經 典 廣 泛 流 通 , 正 確 地 普 反 各

地 ,比箪寫方便多了的印刷方法,實不可或缺。

文 字 的 印 行 , 自 古 以 來 便 是 以 印 章 的 方 式 在 世 界 上 流 行 普 ,如

日本福岡縣就發現了中國漢代的金印。但要刊行長篇文章在中國恐

始 自 唐 代 。 在 女 字 印 刷 方 面 ,如 今 世 界 上 最 悠 久 的 存 在 物 , 要 a

曰本百萬塔的陀羅尼了。

百 萬 塔 是 依 撺 孝 謙 天 畠 的 發 願 , ® 天 平 蜜 字 八 年 (西 元 七 六 四

年 ) 起 , 到 寅 龜 元 年 (西 元 七 七 〇 年 ) 所 造 的 百 萬 基 小 培 ; 並 且 ,

將 《無 垢 淨 光 大 陀 羅 尼 經 》 裡 的 四 種 陀 羅 尼 的 刻 印 本 收 納 於 塔 中 。

依 據 煊 部經典上說,若 肯 建造幾千幾百萬小塔,並寫上陀羅尼放在

塔 裡 畤 ,便 會 增 長 * 命 ,一 切 罪 陣 也 會 消 M , 惡 賊 怨 敵 也 得 以 安 撫 。

於 是 ,趁 著 惠 美 押潴的叛亂,幸謙天皇便發願建造了這座塔。

塔 是 木 製 品 ,分 成 大 中 小 三 類 。 大 者 用 二 尺 三 寸 五 分 的 + 三暦

塔造成+ 基 ;中者闲一 R 九寸的七重 堪 造 作 百 基 ,小 者 m 七寸的三

重 塔 造 作 百 萬 基 。埴 些 分 別 放 在 大 安 寺 、元 興 寺 、興 福 杏 、藥 師 寺 、

東 大 寺 、西 大 寺 、 法 隆 寺 、 弘 福 寺 、 四 天 王 寺 和 崇 福 寺 (近 江 ) 等

+ 大存廟裡。 塔 中 收 藏 四種陀羅后,計 有四百多字;雖然也有用筆

寫 的 ,但 若 要 杷 它 們 書 窝 個 百 萬 次 , 將 是 非 常 困 難 的 , 因 此便採用
I 佛典成立史

了 印 刷 的 方 式 。 至 於 印 刷 是 用 木 板 威 銅 板 呢 ? 因 為 那 幾 十 萬 H 的印

刷 女 宇 絲 奄 沒 有 磨 滅 , 從 煊 一 點 看 來 ,顯 然 不 是 用 銅 板 的 。

在 西 方 , 德 國 的 古 登 貝 克 首 先 發 明 印 刷 術 ,但 百 萬 塔 卻 比 迆 遺

早 七 百 年 左 右 中 國 也 可 能 在 遣 以 前 便 有 印 刷 術 了 。 不 過 ,中國最

早 的 現 存 印 刷 物 ,卻 比 百 萬 塔 惟 — 百 年 。 那 就 是 在 敦 煌 午 佛 洞 所 發

現 , 於 威 通 九 年 (西 元 八 六 八 年 ) 以 犄 巧 的 木 板 所 印 刷 刊 記 的 《金

剛 般 若 經 》。 不 久 ,儒 家 的 窨 籍 也 採 用 印 刷 了 。然 而 ,傕 《一 切 經 》

這 欉 大 部 頭 的 經 典 印 刷 ,卻 遲 延 到 百 年 以 後 的 栄 朝 才 有 ;煊 也 比 西

方印刷早了五百年左右。

最 早 的 刊 本 《大 藏 經 》,據 說 是 「北 宋 官 版 」,或 稱 「蜀 版 」。在

宋 太 祖 的 勅 命 下 , 閧 寶 五 年 (西 元 九 七 二 年 ) 在 四 川 省 開 始 製 作 木

板 , 费 時 + — 年 才 於 太 平 興 國 八 年 (西 元 九 八 三 年 ) 完 成 + 三 萬 H

木 板 。 因 為 採 用 堅 硬 木 板 作 成 ,所 以 不 會 磨 滅 。 其 宵 ,雕 刻 一 M 木

板 就 很 不 容 易 , 何 況 要 造 作 + 三 萬 H 的 壯 舉 。 這 部 《大藏 經 》上 的
經 典 針 有 《開 元 鋳 》 五 千 零 四 + 八 卷 , 宋 代 新 譯 二 百 七 + 九 卷 , 開

元 未 放 人 、 宋 代 前 的 薗 譯 二 百 五 + 九 卷 ,總 共 多 達 五 千 五 百 八 十 六

巻 、 五百三+ 七帙。

逭部新刊放在中國各地的大寺廟裡,剛巧此時有日本東大寺的

脔 然到中國來,並於開版完成的翌年受賜一部刊本,他便於九八七

年 帶 回 日 本 去 。 □ 本 人 很 珍 惜 它 ,看 作 稀 罕 的 祛 會 ,後 來 ,放 在 関

白 _ 原 道 長 建 造 的 法 成 寺 裡 。 一 〇 五 八 年 ,賅 寺 不 幸 發 生 火 災 , 便

把那部寶物燒毀了。此刊本至今雖g 失傳,幸好有一部分目前放在

京 都 的 南 禪 寺 和 敦 煌 的 發 掘 物 裡 ,後 人 總 算 能 夠 略 知 它 的 跡 象 。

煊 部 北 宋 官 版 在 九 九 〇 年 也 送 了 一 部 給 高 麗 的 成 宗 ,朝 鮮 相 捕
第四章 《大藏經 》 的抄寫與そ,
丨行 I 199

它 造 作 出 馳 名 於 世 的 《高 麗 版 大 藏 經 》。

北 宋 官 版 系 《大成經》 出刊

在 北 栄 ,r 蜀 版 」完 成 以 後 ,又 在 大 中 祥 符 六 年 (西 元 一 〇 — 三

年 )和 景 祐 三 年 (西 元 一 〇 三 六 年 ),都 補 添 了 新 課 佛 經 ,並 在 — 〇

七一年奉皇命將所有木板送往顯聖寺的聖舂禪院,轉譲到民間去。

不遇,由於監督權仍然操在官方手上,民間尚来+ 分普反。

此 時 , 契 丹 族 在 中 國 東 北 建 立 逋 國 ,但 卻 信 奉 佛 教 , 在 跟 南 宋

對 峙 之 餘 , 準備振興文化。 他們繼缋房山雲居寺的石刻經製作,閧

始 製 版 《太 藏 經 》。此 版 依 照 「蜀 版 」為 其 補 充 版 ,遲 到 西 元 一 〇 五

五年以後才告完工。 此版今天完全不詳,但 他們曽在一〇五八年贈

送 一 部 給 高麗,而 它 也 影 饗 到 「高 麗 版 」 的 《大 藕 锱 》。

高 麗 (朝 鮮 ) 參 照 「北 宋 官 版 」與 「契 丹 版 」,很 可 能 前 後 有 過

雨 次 刊 行 《大 藏 經 》, 而 煊 些 綜 稱 《高 麗 版 大 藏 經 》。 第 一 攻 開 版 在

顯 宗 (西 元 一 〇 一 六 〜 一 〇 二 九 年 ) 前 後 , 依 照 「蜀 版 」 髗 裁 再 刻

開 元 人 藏 的 五 千 零 四 + 八 卷 。 第 二 次 在 文 宗 (西 元 一 0 四 七 〜 一 〇

八 二 年 ) 時 期 ,纗 刊 《閛 元 錄 》 以 後 的 經 典 ,其 中 包 括 r 蜀 版 」 到

「契 丹 版 」,燋 雨 次 刊 本 有 一 千 五 百 二 十 四 部 。 《高 麗 版 大 藏 經 》 #

S 3分 放 在 南 禪 寺 和 增 上 寺 。 京 都 的 建 仁 寺 有 壳 整 的 刊 本 , 可 惜 在 夭

保 八 年 (西 元 一 八 三 七 年 ) 幾 乎 全 毀 在 一 瑨 火 災 裡 。

在 朝 鮮 , 經 過 一 百 多 年 以 後 , 又 在 海 印 専 再 度 印 刷 上 述 的 《大

藏 經 >。後 代 一 般 人 所 謂 《高 麗 版 大 藏 經 》,就 是 指 這 邮 「海 印 寺 版 」。

增 上 寺 幾 乎都 保 全 這 悃 版 本 。 海印 寺板 木 今 夭 仍 熟 存 在 , 近 年 曾 經

刊行贈给日本寺廟,也容易賈锝到。
丨佛典成立史

中 國 山 西 一 帶 ,金 人 建 國 號 為 金 朝 (西 元 ------五 〜 一 二 三 四

年),替 代 了 遼 朝 ,他 們 重 刻 「北 宋 官 版 」,「蜀 版 」部 分 跟 這 個 相 同 ,
而 補 添 部 分 呈 不 同 樣 式 。 本 版 的 大 部 分 木 板 保 存 在 山 西 廣 滕 寺 ,好

像 在 戰 前 遺 很 完 備 ,但不知今天怎樣啦?

上 述 《金 版 大 藏 經 》 有 一 部 分 失 講 和 損 滅 , 拮 在 元 世 祖 的 勅 命

下 , 又 造 作 了 「弘 法 寺 版 J 。 這 個 版 算 是 欽 定 《人 藏 經 》, 廣 為 天 下

宏 揚 , 而 藏 經 目 錄 叫 做 《至 元 法 脔 勘 同 绚 錄 } ( 西 元 一 三 O A 年 ) ,

藉 此 才 把 《大 藏 經 》 的 收 藏 經 典 弄 明 白 。 元 朝 是 由 輦 古 人 建 * 的 ,

他 們 信 奉 的 是 藏 傳 佛 教 ,所 以 ,《至 元 法 寳 錄 》上 有 漢 驛 與 藏 譯 的 比

較 和 對 照 ,而 漢 譯 也 附 有 藏 譯 所 引 的 梵 文 名 稱 。 日 本 南 條 文 雄 在 明

治 十 六 年 , 曾 將 《大 明 H 藏 聖 教 目 録 》 (
《明 版 大 藏 經 》 的 目 録 ) 英

譯 出 版 ,而 記 在 荚 譯 上 的 梵 文 , 主 要 就 來 自 《至 元 袪 寳 錄 》。

福 州 東 禪 寺 版 的 《大藏經》

以 上 屬 於 rib宋 官 版 」—
— 「蜀 版 」系 《大 藏 經 》,但 在 形 式 舆

内 容 都 不 同 的 新 刊 本 《大 藏 經 》, 卻 於 十 二 世 紀 初 在 中 國 南 部 製 怍

了 。 那 就 是 「福 州 東 禪 寺 版 」,它 成 了 後 來 「宋 版 丄 「元 版 」 與 厂明

版 」諸 類 《大 藏 經 》的 泉 源 ,跟 蜀 版 系 統 的 离 麗 版 等 都 不 同 。「南•襌

寺 版 」 是 在 福 州 車 禪 寺 , 經 由 六 代 住 持 , 費 時 三 十 三 年 (西 元 一 〇
八 〇 -------- 二 年 ) 所 作 成 的 一 件 民 間 事 業 ,伹 不 久 朝 廷 賜 予 「崇

寧萬奏寺大馘J 之名,當作官版。
本 来 ,蜀 版 的 木 板 一 H 二 十 三 行 , 一 行 填 上 + 四 字 (高 麗 版 二

+ 五 行 、一 行 填 十 四 宇 ),而 福 州 東 禪 寺 版 卻 一 M 三 十 行 ,毎 一 行 填

+ 七 字 。 每 一 行 十 七 字 是 從 前 寫 本 時 代 的 槇 式 ,逭 倒 能 跟 寫 本 《大
系 四 章 《大故•經》 的 抄 驾 與 刊 行 丨 201

藏 經 》 取 得 埵 繫 。 歷 來 的 寫 本 《大 蔵 經 》 叫 做 卷 子 本 , 每 一 卷 以 卷

軸 的 方 式 保 存 ; 蜀 版 雖 然 是 卷 子 本 槇 式 ,但 新 的 東 禪 寺 版 卻 是 祈 本

模 式 。 後 者 每 一 頁 有 六 行 ,每 H 三 + 行 的 木 板 , 拆 分 成 五 頁 ; 蜀 版

系的髙鼷本雖是每一片二十五行,每一頁五行,也能折成五頁,但

若拙一 H 木板的宇數來說,東禪寺版超過蜀版的一倍半以上。

除了煊些權式不同以外,兩者在採錄經典、經典的組織排列等

方 面 都 有 相 當 差 異 。 例 如 「北 宋 官 版 」 系 的 「高 麗 版 」 裡 ,不 完 整

的 收 錄 了 《那 先 比 丘 經 》 雨 卷 :但 在 「東 禪 寺 版 」 系 的 宋 、 元 、 明

諸 版 上 ,卻 記 載 了 完 整 的 三 卷 。 諸 如 此 類 的 例 子 在 別 處 也 有 ,依我

看 , 「蜀 版 」 是 侬 照 另 外 系 統 的 寫 本 《大 藏 經 》而 来 的 。

東 襌 寺 版 的 木 板 傳 到 元 末 刊 行 , 後 期 的 成 品 跟 「間 元 寺 版 J 同

畤 傳 入 曰 本 ,其 目 錄 高 山 寺 (
高 雄 山 )作 為 < 舊 葡 唐 本 一 切 經 目 録 》

保 存 ,經 典 類 則 分 別 藏 在 南 襌 寺 、宫 内 廳 圖 會 寮 、高 野 山 、知思脘

等 處 。逭 些 《大 藏 經 》不 少 是 從 藤 原 末 期 到 鎌 倉 時 代 傅 到 日 本 來 的 ^

「福 州 閙 元 寺 版 」 受 到 東 禪 寺 版 的 影 響 , 也 晡 於 民 間 事 業 , 费

時 三 十 七 年 (西 元 ------二 ------ 四 八 年 ) 才 大 功 告 成 ,觼 裁 等 均

與 後 者 一 様 。 在 曰 本 ,這 雨 個 版 本 是 湣 #一 起 傳 承 了 下 来 ,即使從

出版資訊中也無法將兩者區隔開來。

以 上 靥 於 北 末 時 代 的 情 況 , 到 南 宋 (西 元 一 ー ニ 七 〜 一 二 七 九

年 ) 以 後 , 則 刊 行 「思 溪 法 寳 寺 版 J 、 「思 溪 圓 覺 院 版 」、 「硪 砂 延 聖

院 版 J 等 ,體 裁 承 受 東 禪 寺 版 系 的 影 響 。 這 些 版 不 是 析 本 , 而 是 卷

子本。

但 是 ,傅 到 曰 本 並 放 在 增 上 寺 、長 谷 寺 (大 和 )、喜 多 院 (川 越 )

等 處 的 「思 溪 法 寶 存 版 」,卻 全 是 折 本 。德 川 初 期 ,上 野 的 寬 永 寺 刊
I 佛典成立史

行 木 板 活 字 《大 藏 經 》,叫 做 「天 海 版 」,據 說 煊 是 依 撺 「法 窗 寺 版 J

而來的成品。

這 些 刊 本 《大 鏟 經 》傳 人 曰 本 , 使 日 本 在 這 種 刺 激 下 ,在 錄 舍

時代就壊定在奈良和鎌倉出版各部經典類了。 奈良以興福寺為中

心 ,分 敗 在 諸 寺 廟 刊 行 ,而 後 綜 稱 為 「春 日 版 」。興 福 寺 祭 祀 春 曰 明

神 ,就 是 因 為 在 這 些 版 本 裡 記 截 有 眘 曰 的 話 語 。

現 存 的 最 古 版 本 是 建 久 六 年 (西 元 一 一 九 五 年 〉 刊 記 的 { 成 唯

識 論 述 記 > , 其 次 是 從 建 仁 元 年 (西 元 一 二 〇 — 年 )到 凌 年 出 版 的 +

卷 《成 椎 識 論 》^ 法 隆 寺 在 寶 治 年 間 (西 元 ー ニ 四 七 〜 一 二 四 九 年 )

則 出 版 了 蜜 德 太 子 的 《三 經 義 疏 》。

鎌 倉 方 面 也 以 極 樂 丰 、建 長 寺 和 圓 覺 寺 等 為 中 心 ,從 ー ニ 〇〇

年 左 右 起 的 一 百 八 十 年 間 ,也 以 出 版 眾 多 經 典 而 閛 名 。

到了元代,雖然中國北方印刷锸版系的弘法寺版,中部卻在十

三 世 紀 末 蒱 , 於 深 受 思 溪 版 影 響 的 杭 州 大 普 寧 存 出 版 《元 版 大 藏

經 》,本 版 目 前 保 存 於 增 上 寺 、浅 箪 寺 、園 城 寺 、東 福 寺 和 西 大 寺 等

處 。 淺草寺 的 {元 版 大 藏 經 > 原 先 在 鎌 倉 的 鶴 岡 八 幡 宮 , 诅在明治

初 年 下 令 神 佛 分 離 ,本 想 把 它 跟 佛 具 一 起 燒 毀 ,幸 而 一 位 名 叫 貞 運

的 曹 洞 南 女 巨 ,因 為 淺 箪 寺 的 藏 經 堂 缺 少 造 部 書 而 威 到 遑 憾 ,便 奂

求 對 方 給 她 ; 之 後 ,她 托 鉢 得 到 雨 百 兩 鋇 子 的 搬 運 黄 , 才 能 安 然 在

明治四年放進淺草寺。這真是一段奇妙的因绦。
第 ® 章 《大藏經》 的 抄 窍 與 刊 行 f 203

三、 日本出刊《大藏經》

中 國 後 代 與 明 治 以 前 在 日 本 出 刊 的 《大藏經》

在 中 國,徙宋 朝 到 元 朝 , 南 北 雨 地 刊 行 { 太 藏 經 》 也 有 過 十 次
左 右 。 奈 因 元 末 戰 亂 不 息 , 致 使 中 國 各 地 保 存 的 《大 藏 經 》 幾 乎 散

失 殆 盡 。 縱 使 明 朝 企 圖 振 興 佛 教 ,怛 也 沒 有 經 典 了 。

因 此 ,明 太 祖 (西 元 一 三 六 八 〜 一 三 九 八 年 在 位 )建 國 後 不 久 ,

便 命 人 在 南 京 刊 行 「東 禪 寺 版 」 系 的 《大 鰱 經 》。煊 叫 做 明 代 的 「南

藏 」。 然 而 ,刊 行 時 脫 誤 甚 多 ,經 過 訂 正 ,到 第 三 代 明 成 祖 (西 元 一

四 0 二 〜 一 四 二 四 年 在 位 )時 ,在 北 京 刊 行 「北 藏 」。兩 版 都 是 官 版 ,

跟 「南 宋 版 」 的 折 本 形 式 相 同 , 頒 布 或 打 開 來 讀 都 不 方 便 。

私 版 有 r 武 林 版 j 和 徑 山 「楞 嚴 寺 版 」 的 《大 蘊 經 》,它 們 的 刊

行 目 的 ,便 是 要 除 去 上 述 的 缺 陷 。尤 其 ,後 者 内 容 雖 然 跟 以 前 一 様 ,

俏 為 了 方 便 閲 讀 , 便 改 為 一 紙 二 十 行 、 一 行 二 十 字 的 方 冊 本 ; 因為

頒 布 傾 格 便 宜 , 流 通 的 相 當 普 遍 。 煊 個 版 本 從 萬 曆 + 七 年 (西 元 一
五 八 九 年 ) 以 來 ,刊 行 幾 十 年 ,通 常 叫 做 《萬 麿 版 大 藏 經 》。萬 曆 版

傳 人 曰 本 也 不 少 , 日 本 的 《貧 檗 版 大 藏 經 》 就 是 萬 曆 版 的 原 樣 複 刻

品。
曰 本 也 學 習 中 國 刊 行 《大 藏 經 》,明 治 以 前 以 「夭 海 版 」和 「賛

檗 版 」 比 較 有 名 。 部 分 性 的 經 典 刊 行 從 鎌 倉 時 代 起 便 流 行 了 , 到了

徳 川 時 代 以 後 才 刊 行 《一 切 經 》。不 過 ,據 說 捉 川 天 皇 康 和 四 年 (西

元 一 一 〇 二 年 )就 有 刻 製 《一 切 經 > , 奈 因 沒 有 寅 物 保 存 下 來 ,其真
I 佛典成立史

偽並無法確定。

關 於 部 分 方 面 ,在 鹽 臣 畤 代 (西 元 一 六 一 三 年 > , 伊 勢 常 明 寺 宵

—位 宗 存 曾 計 晝 刊 行 活 字 《大 藏 經 》,可 惜 未 能 成 功 。 不 久 後 ,天海

僧 正 於 寬 永 十 四 年 (西 元 一 六 三 七 年 ) 發 心 ,在 上 野 的 寅 永 寺 開 始

刊 行 活 字 版 《大 藏 經 > , — 宣 到 他 死 後 的 麽 安 元 年 (西 元 一 六 四 八

年 ),费 時 + 二 年 ,终 於 刊 行 了 一 千 四 百 五 十 三 部 、六 千 三 百 二 十 三

卷 的 《一 切 經 》
。這 是 南 宋 思 溪 版 的 童 刊 。活 字 版 不 必 每 一 H 木 板 都

要 雕 刻 ,只 要 製 作 毎 一 個 宇 的 活 版 , 2 後 搜 集 組 合 為 經 文 , 而後刊

行 便 可 以 了 ; 因 為 刊 行 結 束 ,活 字 也 就 解 閧 回 復 原 狀 , 因 此 與 今 日

的 鉛 版 印 刷 不 同 ,刊 行 部 數 也 有 限 。 文 字 離 刻 與 版 的 組 合 比 木 板 簡

單 ,奈 因 組 版 留 不 住 , 所 以 不 方 便 。 若 是 普 通 木 板 , 則 能 保 留 , 只

要 文 宇 不 磨 M , 那 麼 ,幾 十 幾 百 H 也能折疊, 方便極了。夭海

版 叫 做 「寬 永 寺 版 」, 它 的 活 字 保 存 在 寬 永 寺 裡 。

「天 海 版 」不 太 普 M , 德 川 時 代 餘 入 不 少 中 國 的 「萬 曆 版 」,也

仍 然 不 能 滿 足 日 本 佛 教 界 的 爾 要 。 黃 檗 宗 的 鐵 眼 禪 師 (西 元 一 六 三

〇 〜 一 六 八 二 年 ) 覺 得 極 不 方 便 ,便 在 宇 治 啬 缠 山 萬 福 丰 境 内 搭 建

寶 藏 院 ,當 作 木 板 貯 藏 所 , 並 在 京 都 印 爵 铺 版 エ 刻 佛 經 。 _ 些 贄 用

全 犇 各 國 詰 候 ,和 一 般 百 姓 贊 助 。 伯 是 , 途 中 各 國 曾 有 饑 饉 發 生 ,

鐄 眼 禪 師 不 忍 心 見 到 百 姓 抟 餓 ,便 毅 然 拿 出 尊 敖 去 救 濟 貧 民 , 之後

再 重 新 募 款 。 為了救濟貧民,他曾經如此撥出三次化緣來的款項。

最 後 , 從 寬 文 九 年 (西 元 一 六 六 九 年 ) 起 到 天 和 元 年 (西 元 一 六 八

一 年 ), 费 畤 十 三 年 才 完 成 《一 切 經 》 的 製 作 刊 行 。

「黃 檗 版 」的 刊 行 對 於 德 川 中 期 開 始 復 興 的 佛 學 研 究 助 益 良 多 。

「黃 酵 版 」 的 内 容 和 體 裁 全 是 明 朝 「萬 曆 版 」 的 原 様 複 刻 , 版 木 至
第四章 { 大 藏 經 》的 抄 寫 與 刊 行 j

今仍收趙在寳藏院中。

明 治 七 年 (西 元 一 八 七 四 年 ),日 本 使 節 岧 倉 具 視 到 英 國 畤 ,大

其 博 物 館 曽 向 其 求 贈 漢 譯 《大 藏 經 》,依 照 約 定 ,便 在 次 年 淋 《黃 擊

版 大 藏 經 》贈予印度画書館。後 来 ,英國一位漢文荸家比曾,《 作

缜 部 《大 藏 經 》 的 英 文 目 錄 ,但 卻 極 不 完 整 ^ 一 八 七 六 年 , 南 條 令

雄 到 英 國 研 穷 佛 學 ,先 饋 兩 三 年 英 文 以 後 ,某 日 ,目 睹 比 魯 的 目 録 ,

始 知 散 亂 不 堪 。 於 是 ,他 便 失 整 理 這 部 混 亂 的 《大 藏 經 》,繼 而 在 —

八 八 三 年 完 成 《南 條 目 錄 》, 取 名 為 《佛 教 三 藏 目 録 》, 出 版 後 ,深

受世禅上的東方學者和佛學者的讚賞與重視。缜本書到今天仍為西

方 唯 一 的 滿 樺 佛 經 目 錄 。 埴 部 目 錄 谨 講 為 《大 明 三 藏 聖 教 目 録 》

明 治 以 後 的 《大 藏 經 》 刊 行

徳 川 時 代 的 佛 學 研 究 , 曾 經 對 「東 禪 寺 版 」 系 的 「貧 _ 版 」 和

北 宋 官 版 式 的 「高 麗 版 」 做 比 較 與 檢 討 。

例 如 京 都 祛 然 院 的 忍 徵 知 道 「萱 檗 版 」 的 錯 誤 舆 脫 落 不 少 ,便

想 將 它 跟 「髙 麗 版 」比 較 。 一 開 始 ,他 先 比 較 堵 上 寺 的 「高 鼸 版 」,

伹 由 於 這 是 後 代 的 作 品 ,他 心 想 應 該 跟 京 都 建 仁 寺 的 初 期 高 麗 版 比

較 才 對 ,於 是 , 他 懇 求 能 得 見 近 衛 公 特 別 交 待 不 准 帶 出 門 外 的 「建

仁 寺 本 J ; 從 寶 永 三 年 (西 元 一 七 〇 六 年 )起 ,忍 微 花 費 四 年 多 的 時

間 ,將其全部内容嚴密桉訂完畢。

還 有 越 前 淨 灌 寺 的 順 惠 , 從 文 政 九 年 (西 元 一 八 二 六 年 ) 起 ,
費時 十 一 年 比 較 了 「黃 _ 版 」 跟 建 仁 寺 的 「高 麗 版 」,並 補 充 前 者 欠

缺 的 五 百 卷 。 這 些 仍 在 今 天 蝤 上 寺 裡 保 存 替 。 建 仁 寺 的 「高 麗 版 」

在順惠校訂完畢的次年(
西元一八三七年)九冃二十六曰清羼失火
I 佛典成立史

燒毀,只剰下四十九卷而已。

增 上 寺 從 德 川 時 代 以 来 , 收 藏 有 「高顧 版 」、 「栄 版 」 (「思 溪 袪

寶 寺 版 」) 與 「元 版 」 (「大 替 寧 寺 版 」) 三 種 刊 本 。 a 些 全 是 德 川 家

康 捐 贈 的 。 增 上 寺 那 部 《高 麗 版 大 藏 經 》最 先 由 僧 侶 榮 弘 在 文 明 時

代 期 間 (西 元 一 四 六 九 〜 一 四 八 七 年 ) 徙 朝 鮮 帶 回 日 本 , 安 放 在 大

和 圓 成 寺 裡 ;慶 長 + 四 年 (西 元 一 六 ◦ 九 年 ) 德 川 家 康 以 一 百 五 十

石 土 地 交摘 得 之 , 奉 納 於 增 上 寺。 增 上 寺 那 部 《宋 版 大 藏 經 》 在 建

治 元 年 (西 元 一 二 七 五 年 ),由 近 江 管 山 寺 的 専 暁 求 得 ,置 於 該 寺 ;

徳 川 家 康 在 慶 長 + 八 年 捐 贈 一 百 五 十 石 田 地 和 山 林 交 掄 而 得 。螬上

寺 的 《元 版 大 藏 經 》 原 來 在 伊 豆 的 脩 禪 寺 ,但 在 慶 長 + 四 年 , 家康

亦用食 邑一百四+ 石的土地交 換 而得之。

在 德 川 畤 代 , 南;it 雨 系 的 刊 本 《大 藏 經 》經 過 比 較 研 究 , 到了

明 治 年 間 , 随 著 出 版 事 業 的 日 漸 發 展 ,便 開 始 研 究 新 學 問 , 企 圖 綜

合 「高 麗 版 」 系 舆 r 萬 唇 版 」 系 ,製 作 完 整 的 《大 藏 經 》。 其 结 果 便

是 在 明 治 以 後 ,計 畫 刊 行 三 個 種 類 的 《大 藏 經 >。第 一 是 從 明 治 + 三

年 四 月 起 到 + 八 年 七 月 刊 行 的 《大 日 本 校 訂 大 藏 經 》,俗 稱 《縮 冊 藏

經 》。 第 二 是 從 明 治 三 十 五 年 起 到 三 + 八 年 刊 行 的 《大 曰 本 校 訂 藏

經 》,俗 稱 《卍 字 藏 經 》。 第 三 是 從 大 正 十 三 年 起 到 昭 和 三 年 刊 行 的

《大 正 新 修 太 M 經 》,俗 稱 《大 正 蔵 經 h 埴 些 刊 行 是 原 來 的 《大藏

經 》 出 版 後 ,再 加 上 中 日 兩 國 的 著 述 補 充 的 錆 藏 鏑 刊 , 所 以 越 後 面

的就含有越多的經典。

《卍 字 藏 經 》含 有 較 多 中 國 撰 述 的 文 獻 ,因 為 其 中 不 乏 以 後 《大

正 藏 链 》 所 缺 少 的 部 分 , 雖 熟 可 以 提 供 學 杳 們 極 貴 童 的 資 料 ,可 惜

今 夭 很 雛 得 到 , 索 價 也 極 高 。 近 年 來 , 臺 湾 有 廉 價 版 的 出 版 , 因而
第 四 章 《大蟓經 》的 抄 寫 與 刊 行 I

日本也漸漸有了複刻版。

《大 正 藏 經 》收 集 最 多 文 獻 , 那 是 可 稱 為 今 天 日 本 印 度 學 與 佛

學 之 祖 的 高 楠 順 次 郎 所 發 願 籌 剷 的 。《大 正 藏 經 》的 組 織 髄 裁 不 是 依

據 《開 元 錄 > 以 後 ,俥 統 大 小 乘 經 律 論 的 區 分 方 式 , 而 是 依 照 經 典

史 的 發 展 順 序 ,將 其 合 理 的 由 舊 至 新 進 行 排 列 。 不 僅 如 此 ,遺 鲜 細

指出在澳驛中相當類似的巴利女及梵文等,有時也註釋跟漢蟫名辭

對 應 的 印 度 字 ,充 分 考 量 到 荸 術 上 的 用 處 , 因 此 ,鑲 外 國 學 者 也 能

輕易用得箸它。 由此可見, 它有學術性的組織髗裁,譲原來寫本與

刊 本 諸 《大 藏 經 》 也 得 以 校 勘 。 所 以 , _ 内 外 學 者 今 天 幾 乎 只 闬 镩

套 《大 正 蔵 經 》 而 已 。

《大 正 藏 經 》 包 括 四 個 部 分 。 第 一 部 分 正 ® 有 三 + 二 卷 譯 自 印

瑄頷和二+ 三卷中國人的撰述,共計五+ 五卷。最初的三十二卷含

有 一 千 六 百 九 十 二 部 , 塘 比 《開 元 錄 》 一 千 零 七 + A 部 增 多 五 成 以

上 , 光 是 a 個 部 分 就 比 《開 元 錄 》 的 《一 切 經 》 更 多 。 第 一 部 正 藏

二 千 一 百 八 + 四 部 包 含 的 經 典 類 ,比 歷 來 任 何 《大 藏 經 》都 還 要 多 。

第二部分續藏有三十卷,其中包括日本撰述的文獻和敦煌出土

的佛典。第三部分圖像有十二卷三百六十三部。 第四部分有總目錄

H 卷 七 十 七 部 ^ 四 部 分 共 有 一 百 卷 三 千 三 百 六 + 部 , 無 異 為 B 前最

廉 大 ,也最完整的藏經。

再 者 , 大 正 時 代 刊 行 了 《大 日 本 佛 敦 全 書 》 一 百 五 + 冊 和 《曰

本 大 M 經 》 五 十 一 冊 , 聚 集 曰 本 人 撰 述 的 佛 學 文 獻 ,也 出 版 不 少 漢

譯 佛 經 的 曰 譯 如 《國 譯 大 藏 經 》和 《國 譯 一 切 經 》 等 , 皆 使 佛 學 研

究 的 推 癀 更 形 容 易 。而 且 ,「髙 楠 博 士 功 續 紀 念 會 J 甚 至 從 昭 和 十 年

四 目 起 到 + 六 年 一 冃 的 七 + 個 月 裡 ,塍 續 出 版 了 六 + 五 卷 七 + 冊 的
I 佛典成立史

《南 俦 大 蘊 經 》
。這 是 杷 錫 蘭 、涵 甸 和 奉 國 等 南 傳 佛 教 所 用 的 巴 利 文

三轅聖典g 其他重要典籍 諸 成 曰 文 ,造樣一來, 大家便能輕易研究

原始佛教和根本佛教了。

今天 , 自漢譁佛經,以反中、 曰兩國的大部分佛教文献間始,

直 到 諸 宗 諸 派 的 全 集 ,喆 宗 的 始 相 與 高 僧 著 作 , 以 反 巴 利 文 和 梵 文

的 佛 經 曰 譯 本 都 紛 紛 出 版 了 ,還 有 在 西 藏 與 中 國 刊 行 的 幾 種 《藏文

大 藏 經 》 等 也 都 在 日 本 復 刊 了 。 在 經 典 等 佛 教 文 獻 方 面 ,全 世 界 首

推 曰 本 最 完 備 ,也 最 柙 全 。

就 這 様 , 今 天 • 在 日 本 幾 乎 都 很 容 易 找 得 到 所 有 佛 經 ,佛 學 研 究

為此比起明治、 大正時代更輝煌,全世界沒有一個_ 家在逭方面的

研究比得上日本。
然 而 ,佛 學 研 究 如 此 的 進 展 是 否 便 能 促 進 佛 教 的 宏 掲 呢 ? 很可

楢 ,在 歷 史 與 文 獻 研 究 と 的 長 足 進 展 , 並 不 保 證 對 佛 教 的 虔 誠 信 仰

與 贲踐就能夠與之俱進;我們必須從廳大的經典中,洞察佛教的真

髓才是。
附録佛教史年表
西 曆 I 印哎、 t 尚亞 屮國、 中亞、朝.3羊 表
1
而元前 印度:'ィ文明(
三〇〇〇■
三00 O 〜二 前後)000
二〇〇〇 :

五〇〇 六钸外逍耆那教始祖瑪

釋尊べ減
四 八 五 年 說 (分別說
部的博承)
H -切
三八三年まこ(
•有部的傅,
70
五四四一五四三年
說 (南博彿软各闻邹
採用)
第--結集(
王舍城结集。
釋尊入減之年) 屮网我 S1時 代 開 始 (

丨第二结集(昆舍離结集,1〇〇前後〉
4
釋 減後百年諸說)。怖
I 教教團根本分製為上座I
,部與大农部 1
1 I
二 六 八 .阿 育 王 即 位 (好--說馬,

阿育王涑遗博道師纠肯I
I 達拉、喀什米爾、緝蘭
本地宏法 ;
2 1 0 丨佛典成立丈

西 辱 印 度 、 東南亞 中 ® 、 屮 亞 、 朝 鮮 a 本

阿 育 王 在 石 柱 磨 崖 則 法

勅 文 (二 五 一 以 後 )

秦 统 一 中 國 (ニ ニ ー )

第 三 結 集 (華 氏 城 結 集 匈 奴 極 盛 (二 〇 九 〜 一

— 分 別 說 部 的 傳 承 ) 七 C9 )
瑪 希 遠 長 老 荨 人 M 赴踢 而 漢 成 立 (二 〇 二 )

蘭宏揚彿法 張 騫 赴 大 月 氏 (一 三 ん )

建 立 大 寺 (二 四 〇 前 後 )
--〇 〇 部 派 分 裂 稍 微 结 東 。

滇 軔 設 立 西 域 郎 濩 府 控

圪 立 無 畏 山 寺 、 保 守 的 1制 塔 里 木 盆 地 (九 一 〉

大 寺 派 跟 無 畏 山 寺 派 分

離 、 大 寺 派 抄 寫 巴 利 聖

大 月 氏 王 的 使 者 伊 存 在

景 盧 口 授 《浮 屠 經 》, 首

次 到 屮 國 傅 播 彿 敦

西元 東 漢 成 立 (二 五 )

六七 明 帝 夢 見 金 人 , 派 秦景

去 西 成 求 佛 法

避 葉 摩 騰 偕 同 竺 法 蘭 荨

ん 來 屮 國 , 在 洛 陽 台 馬
寺 漢 譯 《四 十 二 章 經 》

— 〇〇 成 立 初 期 大 乘 經 如 《般

若 經 》、 《法 華 經 》、 《華

嚴 經 》、《維 摩 經 》等 (一

世 紀 〜 三 世 紀 )

迦 腻 色 迦 王 皈 依 佛 敎
(― 二 九 前 後 ) 安 世 岛 來 洛 陽 開 始 漢 譯

《修 行 道 地 蛵 》 等 (一
附 錄彿 敎史 年表丨 21 1

西 曆 印 度 、 東南亞 中 國 、 中 亞 、 軔拜 9 本

成 立 《珂 昆 達 磨 大 旯 婆 四 七 ) 1

沙 論 》, 杷 《婆 沙 論 》 釗 '

在 纳 板 , 故 在 喀 什 米 爾 支 婁 迎 滅 來 洛 陽 開 始 漢

王宮 譯 《般 舟 三 昧 經 》 荨 (一

肯 達 拉 彿 教 真 % 館 興 1七 九 )

盛 , 開 始 雕 钊 佛 像
二〇〇 晚 树 (一 五 〇 - • 二 五 ■〇

前 後 ) 著 《屮 論 》、 《十

二 門 論 》、 《十 住 昆 婆 沙 東 漢 減 亡 ,三 国 鼎 立 (二

論 》 等 二 〇)

提 婆 (一 七 〇 〜 二 七 〇 1

前 後 ) 著 作 《四 百 論 》、 埭 憎 玆 來 洛 陽 譯 《無 量

《百 論 》 等 壽 經 》 芩 (二 五 二 )

朱 士 行 赴 于 閒 闯 找 it 本

( 成 立 《桴 深 密 經 》、 《如 (二 六 〇 ) !

來 藏 經 》、 《勝 髮 經 》 等 敦 煙 的 竺 法 護 開 始 在 長

唯 a 系 和 如 來 藏 系 荨 中 安 譯 《正 法 華 經 》等 (二

期 大 乘 經 (二 〇 〇 〜 四 六 五 )

100)
1 & 脅 統 一 (二 へ 〇 )

三 〇〇 1

1 而 域 的 佛 阖 澄 來 洛 陽 1

1 (三 --〇) 1

i印 度 東 南 的 塔 連 普 拉 槁 1
帶彿齒 來踢閘
1
西 晉 減 亡 , 五 胡 十 六 國 |

貴 德 拉 庫 普 連 --世 即 時 代 開 始 (三 一 六 ) 丨

位 ,庫 普 逑 王 軻 興 起 (三 1

二 〇) 1

; 道 安 (三 一 四 〜 三 八 五 ) 丨
1 知 遇 於 前 秦 符 堅 , 來長
1

2U I 怫典成立史

西 曆 印度、 東南亞 中國、中亞、朝.鮮 本


沙門樂傅在莫岛贫( 敦
煌)建石 f 佛 (
三六七)
符坠派順道赴岛句簏,
蹭予彿像經文(三七二)
比造那斕陀夺
I前 秦 的 竺 佛 念 譯 《鼻奈
1即》十春。前秦的呂光
征服西域諸國(三八二)
;呂先滅亡亀茲,從住鳴
摩羅什。慧运去廬山(

八四)
彌 勒 (三五 O 〜四三 O 北 魏 达 同 (三八六)
前後)著 《瑜伽師地論》
f I
法顯、 铯景、 道蝥、 珐丨
應、 慧嵬荨離開長安去
印度( 三九九)
四O O I 碑摩羅什來長安,開始
法碩、 道蝥渡遏_f至河, to譯 《妙法蓮華經》 へ
到 連 摩 伽 陀 首 都 華 氏 卷、《金剛般若經》等三
城,並參訪王舍城荨佛 十 五 部 二 百 九 十 四 春
陀 遑 跡 (四〇五) (四 〇—)
绝遠在t 山與■同修締結
台 蓮 钍 (四〇二)
沸陀跋陀羅( 三五九〜
四二九) 來 到 長 安 (

法顯周遊印度各地,學 〇六前後)
習免言、 免語,抄寫經
典,從踢聞經海路返國 I 無 飒 (
三八五〜四三 I
(四— ) 三)來到姑臧(四一二)
,i
後 來 在北涼譯《大般 涅 I
I槃經》 !
附 錄 彿 教 史 年 表 丨 2 1 3

西 曆 印度、 東南亞 中國、 中亞、朝鮮 曰本


三九五〜四七 O
無著(
、 法頻遣遇巨風,返 EJ青
前後)著有《攝大乘論》
《顯揚聖紋論》等書 Hi, 次年,著 作 《法顯
傅》( 四一三)

宋朝興起,南北朝時代
開 始 (四二〇)
怫陀跋陀羅譯《華嚴經》
(四ニー)

: 世 就 (四 0 0 〜 四 八 〇 北魏統一華北(四三叱〉
I前後)著《唯誠二十論》、
1 《唯 a 三十項》
、《十地 北 魏 太 武 帝 廢 佛 毁 釋
i經論》等 (三武一宗的法難之--。
P3 四六)
開始營造大同、 雲岡ん
f (四六 O 前後)

五〇〇:
彿 獲 (四七〇〜五四〇|
I前 後 ) 註 釋 《中 論 》 !梁 武 帝 捨 紊 道 教 , 皈 依
四八 O 〜五四 O j 彿 教 (五〇四前後)
1陳 那 ( I
前 後 ) 著 《集 量 論 》、《因 I I
I明正理門論》、《觀 所 緣 I菩提流支、勤 #摩 提 等 :

論》荨言 丨譯《十 地 經 論 》 (五 一 1
I I一 ) 。 後 來 ,菩 提 流 支 譯 I
I清 弁 (五 ◦ 〇 〜 五 七 ◦ 丨 有 《金 剛 經 》、 《深 密 解 I
前後)著 《般若燈論》
、 晛 經 》、《人 楞 伽 經 》、《不
I《中觀心頌》、《思擇炎》 增不減經》荨經典, 又
I等 漢 譯 《十地經論》
、《法
華絰論》
、《無量壽經論》
等 論 # ,共有三十部一 I
¥ 餘卷 I
2 1 4 丨佛典成立史

西 麼 印 度 、 東南亞 f 中 ® 、 c
中亞、朝邛 曰本
^ ^真 諦 在 梁 、 陳 時 代 , 漢
,譯 (金 光 明 經 》、 《無 上

依 經 》、 《仁 王 般 若 經 》、

《解 節 經 》 荨 經 典 。 又

漢 譯 (十 七 地 論 》、 《決

1 定 藏 論 》、 《攝 大 乘 淪

釋 》、 《彿 性 論 》、 《中 邊

分 別 論 》、 《大 象 唯 識

論 》、 《三 無 性 論 》、 《阿 I
昆 達 磨 俱 分 釋 論 》、 《部

執 異 論 》 等論•書

安 达 (五 - - 0 〜五七〇
I前 後 ) 著 唯 a 的論釋 菩提遠摩 逝 世 (
五三 六 I
前 後 ) 百 濟 雙 明 王 獻 上 邯 像 和

j I彿 貪 (
五三八, 又一說
I曇 鸞 圓 寂 (五 四 二 ) I是 五 五 二 )

I I北 周 廢 除 佛 道 二 敎 , 毁 I
|錢_法(五三〇〜五六一) 減 經 像 , 迫 使 二 苜 餘 萬 1

: 著 《成 唯 識 論 》 憎道還俗(
三武一宗法
難 之 一 。 稍 前 為 佛 減 一

千 五 百 年 , 害 怕 末 法 來

到。五七四) 智 額 上 天
台山( 五七五〉,著有《天
台 三 大部》 等

隋 朝 統 一 中 阈 (五 八 九 )

完 成 《眾■經目録》(
《法
經錄》

三 階 敎 的 信 行 (
五!!9 一
〜五九四) 死亡
費 長 房 著 有 《歷 代 三 寶 丨

紀 》 (五 叱 七 )
附 錄 怫 教 史 年 表 I
2J5

西 賡 印度、 東南亞 中國•中亞、軻巧 0 表


《眾經目钵K 《彦钵餚》、
《仁壽錄》)完 成 (六 〇
二)
堃谂太 子 狱 定 《十七保1
依靜琬的發願, W]始在 憲法》( 六〇四)
芎 稱 (六 六 五 〇 河北房山石刻{ 大藏經>

前後)著 《淨明句集》、 (六0五"— •〇t 四) 第 一 次 派 使 者 列 校 朝


《入+ 論 }荨 六 (六〇七)
孪 消 (高祖) 次 唐 (
砝 稱 (六 0 0 〜 六 五 〇 一八)

前後)著(正理一滴論》 、
《量抨釋》等 玄 奘 離 開 長 安 去 西玖
(六二た) ,第 一 次 派 使 者 到 唐 朝
I玄奘到印度周遊各地, (六三〇)
丨巡彳S 怫跡,在那爛陀寺
I聽成 K•講《瑜伽細地掩》 道綽 (五 六 二 -六 B J 五)
I百 卷 (六三五前後) 邱寂

玄奖返長安,終 &漢 譯
I 帶回的濘經(六四五)
大化苹斩之詔(六四六)
長安达大慈思夺, 在而
北設立譯經院(六四八)
寂 天 (六五〇〜-t o o 玄獎譯 t 《大般若經>,
前後)著<入甚提行设>,
才V年圓获泠玉華官
《大乘集菸眭學論》竿 道 宣 撰 逑 十 卷 《大唐四丨
典錄》
。完成五卷<眾經
目鈽》(
《靜泰錄> ) ( 六
六四)

善 導 圊 苌 (六一三〜六
ベー)
義淨( 六三五〜七—三〉 壬 申 之 乩 (六七ニス
I 遊 S 印戍二十五年後,
在川龙寺•海 <一切妓》 。
216 I 佛典成立史

1 度、 東南亞 I 中同、 中亞、朝 . 叫 l a 本_______


I回 洛 陽 翱 譯 {金 光 明 故 ,
「此 應 為 H 本 故 初 抄 寫

1勝 王經》尊,並 著 述 《南 I 《一切經 》 (
六七三)
海寄歸内法傅》
、(大唐1
I西 域 求 法 高 憎 傅 》 等 。 I遷邹 藤 原 宮 (六 九 四 )
完 成 十 五 卷 《大 周 刊 定 I
I眾 經 目録》(
六九五) 丨

I實 又 難 陀 譯 出 《華 嚴 經 》 |
i へ 十 卷 (六 九九) j
-too I I完成_<大f 律令》(七〇
■ , 丨一 )
七二五〜七八八 I善無畏來長安(
议獲( 七一六)I遭 坏 平 城 (
七一〇)
I前後) 著 《真實綱要》 ,
1 金剛智與不空相纊 來洛丨
■ I埽 (
七二〇)
I 智 界 著 《開元釋教錄》 !
二十4 (七三〇)
玄昉獻沸像經論,傳承
法相宗(
七三五)

蓮華成著《真 f 綱要註》 !供養大佛開眼(七五二)


不 空 譯 《金剛頂經》三 1鑑真到大宰府(
七五三)
卷 (
七五三) I惠美押勝叛跫失 敗 (七

建造趄成夺、 飛行寺與 六四)
I梭馬昝林荨寺廟 根據孝謙天皇的钕龆,
达迻小塔扣¥ 抵塔收藏
在西藏的桑耶寺舉辦印 根木陀羅 AL, 故進十大
|度佛教與屮阀彿教的辯 寺 ( 七 六 ©〜 七 七 〇)
論 (七九四) 遭邹平安( 七九四)
八〇〇 I I圓 照 編 《貞元釋較錄》 空海著《三教指歸: K 七
I(《貞元錄》)三 十卷(八 夂七)
〇〇) 丨
i空海、故邊相繼前來(八 1
附 錄 沸 ? i史年表丨217

I
西 曆 ______印度、 史南亞 中同、中亞、朝 鮮 _ ____ 日 _ 本 ____
「師 子 賢 (九 世 紀 ) 著 《現 卜 O 四 前 後 )

觀 牯 蔽 光 明 》 尊 ! 故 澄 著 《法 華 秀 句 》, 次

I 武 宗 廢 沸 , 迫 使 二 十 七 :年 ® 玟 (八 ニ ー )

I 萬 七 千 餘 S 憎 ■€還 俗 ,

1廢除四萬七千多所寺廟
, (三武一宗法難之一。i
丨 へ 四 二 〜 八 pa 五 )
叱〇〇 : I唐朝滅亡,後梁興起(九
i I。七)

恆 安 棵 述 《續貞元錄》

i世宗禁止私度,廢 除無 I源 信 定 成 《往生要集》
I勅 額 的 寺 廟 (三武一宗 1 (九八五)
I法難之一。 九五五>

丨 采 軻 興 起 (九 六 〇 一 '

I二 七 九 ) I
宋 大 祖 下 令 在 S 地 進 行 i
i第 一 部 刊 本 《大 藏 經 》。 1

丨‘ 板 十 三 萬 片 , 費 時 十 :昏 然 從 采 軔 帶 © 彿 像 和

I一 年 完 成 (九 八 三 ) I刊 本 《大 藏 經 》(九 べ 七 )

--〇〇〇 頻 宗 (一 〇—六〜--〇
I二 九 ) 與 文 宗 (一 0 四
七〜一〇ベニ) 兩代刊
, 行 兩 次 《高 虎 大 成 經 》 從今年(
--〇五二)進
入 朱 法 (以西元前也四
!福 州 東 禪 寺 開 始 刊 行 九年鸟彿減年代計算)
: 《大藏經》,费時三十三
I年,經過六代住持才大
I功 告 成 (一〇八〇 - —
I 佛典戒立史

台河上1 在法縢夺供養
福 Hi開 元 夺 計 贫 出 刊 I紺紙金泥《一切經》(

怡 位 卡 瑪 一 世 在 位 (一 ([大浃經>,以 後 費 時 三 —0 三)
十 七 年 (-------- 二 〜 一 I
—五三一' 八六),他
i整占铧钛, 大寺派出家 -—四八) I
金 人 比 ® (----- 五) ! 膝原清衡攻立中尊寺仝
I邑 堂 (— 二四),
j 1二六年, 在食色堂供養
I出 刊 c湖川思溪版大我 I紺 紙 金 銀 羌 的 < _ 切
■經> (一一三二-有後) 丨經>0
, '平治之亂。其福門院馬
I I了 脊 鳥 羽 注 皇 析 络 冥
i椹,待地在, $野山金剛
I 丨峰寺敬成紺紙全泥ぐ一
I 切經》(一一■五九)
I I平清备族人共卩1在安尽
I 丨藏岛神社供奉纟tf紙金泥
I
I的 「法華三部經j (一
1^ P9)
j完成 《金版犬藏經》(―
1一八九前後)
I法 然 著 作 《暹擇 本 艏 念
0 0 1 休%胡教徒蟯坟趄成 I i彿集》(---九八)
,夺,段 減 沸 教 (
一二〇1
丨三:
) 1
丨道元糊 ,駐 缚 天 杳 丨
山。向 如 淨 面 仗 傳 . I!
jニニ 三 〜 ー ニ ニ 提 紫 著 有 《教 行 信 ® 》
I ! <■一ニニ四)

1ぬ 《ぺ
附 錄 彿 教 史 年 表 丨 2 1 9

印度、 東南亞 中 ® 、中亞、朝鮮 y —. g 本


lii元 完 成 《正法眼藏》
十五卷。 同年,道元
圊寂(
一二五三)

日 蓮 著 有 《立正安阀
論》,呈送給北條時賴
ーニ七一) (―二六 〇)
元朝開始(

定 成 《至元法 f 勘同總
錄》十 4 (一三〇六)
元朗滅亡, 來 元 璋 (大
祖)建 立 明 朝 (
一三六
八〉
。攻國後不久,太伹
刊出東禪寺版系的《大
故經 > ( 明南歧)

《海印寺大藏經》(岛 1:
版) 刻 印 完 成 (
一三九:
九) !

—四〇〇I ;北京 t 成 《永樂版大藏 I


經》(明北歲)(一四 一!
I〇前後)
I 應仁之釓開 始 (一四六
遠伽瑪發現印度斩航路1 七)
I (一 四 九八) !

--五 ◦ 〇 I葡 萄 牙 人 阿 美 達 就 任 第 i
丨一 任 印 度 總 督 (一五 O I
I五) I
! 耶 稣 會 傳 敎 士 利 瑪 賓 來

I到 滇 門 (--五八二)
2 2 0 丨佛典成立史

西 曆 印度、 東南亞 中0 、中亞、胡鮮 曰本


完 成 《萬曆版大藏經》
(―五八九)
一 六 00
完 成 《天海版一切經》
(―六四八;)

鐵 艰 完 成 《黃檗版大藏
經》( 一六八一)
- 七 00
富 永 仲 基 著 有 《出定後
語》,倡導大乘非彿說
(一七四四)

一八0 0 發生鸱片戰爭( 一八四


〇--- 八四二)
在鮞句的泛德雷舉行巴
利 彿 典 大 校 訂 (第五次
结集,一八七一)

第三次英緬戰爭結東。
貢榜王朝減亡,英國人
統治緬 iij
皁 斯 大 術 (一八四三〜
一九ニニ)在偷敦設立
巴 利 聖 典 協 會 (一八八
一),次年開始校訂出版 出 刊 《大日本校訂大藏
《巴利聖典》 經》( 《縮冊藏經》)(一
八八〇〜一八八五)

史威黑德第一次探險塔
克位馬干沙滇(
一八九
三)
附 錄 彿 教 史 年 表 I 221

西 /! 印度、 東南亞 中 ® 、中亞、朝鮮 9 本


—九0 0
發 起 「中亞遠軋歷史學 村 上 專 猜 出 版 第 一 編
1 考古學語言學民俗學荨 《怫敎統一論》,並脫離
1 丨研究國際學會J 。矣闻ん 真宗大ル派(一ん〇—)
斯坦因第--次探險。 德 前 ® 法 雲 出 刊 《大乘彿
, 1國 探 險 隊 初 來 吐 魯 # 教史論》(
一九〇三)
1 (―九。二) 出刊《大日本忮訂藏經》
(《卍字藏經》
)(一九〇
j 德國第三次探險隊調查 二〜一九〇五)
1 1 庫車的克孜爾千怫洞
丨 圪〇五)
11 1
■法国人培里歐來到敦煙
1 丨莫;V 益‘(一九〇八)

I 俄 S 人奥资堡來調查吐
1 魯番、庳 丰 し〇扎)

大谷探險隊铽瑞超, 吉
1 川小一郎來到莫岛奋
(一九—
— )
1
I 出刊《大正新修大藏經》
I 1 (《大正矻經》 )(一九二
四---- 几二八)

1 1
高蝻順次郎博士功績紀
1 在仰光舉行第六次結 念會出刊《南博大藏經》
i 集,以铋句文出刊巴利 1 (―九三五〜--九四一)
i 語 聖 典 (一:!五四〜一!
叱五六) 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