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9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目 錄
數的概念
分數……………………………………………………… 2
小數……………………………………………………… 3
數的計算
整數的乘法運算………………………………………… 4
整數的除法運算………………………………………… 5
整數的乘法與除法……………………………………… 6
整數的四則運算………………………………………… 9
分數的計算………………………………………………10
小數的計算………………………………………………11
分數與小數………………………………………………12
其他觀念…………………………………………………12
量概念及測量
長度………………………………………………………15
容量………………………………………………………16
重量………………………………………………………17
角度………………………………………………………18
時間………………………………………………………18
形體概念及測量
平面圖形…………………………………………………19
立體圖形…………………………………………………19
九年一貫相關問題…………………………………………… 21
教學者班級經營的拿手绝活………………………………… 22

☆數的概念
分數

1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分數概念:分數通常都會牽扯兩個老師在做講解時一定要頭腦清晰,在解析題目前,就先
單位量,到了四年級一個題目甚至將所要用到的單位先列在黑板上,而在述說題意時,對
會包括三個單位量,學生常會搞不於所提的單位語氣也要強調。另外,也可配合圖解說
清楚狀況。如:一箱禮盒有八個蘋明,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果,將它分成4份 ,請問一份有幾 【郭清萍、黃峰雪老師受訪,楊欣怡訪談】
個蘋果?

單位的錯亂:尤其在分數的部份,
老師多以生活的例子和圖示進行解說。
對於「個、塊」,「箱、個」容易
例如:1個比薩切成4等分,弟弟拿走其中的1塊,請問
分不清轉換。 弟弟拿走了幾個比薩?

解說有顏色的部份是 塊,沒有顏色的

部份是 1個,強調「塊」和「個」的
區分,以及「平分」-平均分配的概
念。【李幸儀老師受訪,余婷筠訪談】
老師在黑板上畫圖形幫助理解,並且以粉筆畫線作記號
區別。 →一盒餅乾,裡面有六塊 →1盒

→拿掉一塊餅乾,裡面剩五塊→
5/6盒
或是以畫大餅或畫蛋糕較貼切小朋友熟悉的物品幫助解
說分數的概念。 【盧燕萍老師受訪,陳靜璇訪談】

整個分數的概念薄弱 像分數這種比較抽象的概念,最好能夠讓想要教的東西
具體化、生活化,ex:蛋糕、水果,這樣會比較貼近孩
子的理解能力。 【盧燕萍老師受訪,郭士賢訪談】

2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小數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小數 小朋友了解分數的概念,可是轉換到小數位,似乎
有一些轉不過來,知道十份蛋糕中取一塊是1/10但
是卻不太了解0.1,所以這個部分老師需要幫孩子將觀
念基本概念建立好。
【張秋霞老師受訪,陳秀如訪談】
1.必需要重複強調向下、向上銜接的部分,在牛頓版的
三下教到分數的概念,這時最好能夠把一除以四,還
有小數中的0.25帶進來,一起讓孩子搞懂,不然教到
小數時又忘了分數中的概念。(例如:1/2=0.5)
2.強調加減運算時必須要上下位數對齊,也就是十位對
十位、十分位對十分位、小數點對小數點等等概念,
需一直加強練習與訂正觀念。
【盧燕萍老師受訪,陳靜璇訪談】
小數點後的位數名 小數點後的位數名:
老師會先從整數123開始,老師說3是個位,2是十位,
1是百位。接著加上小數部份,123.456。4是十分位,
5是百分位,6是千分位。
十 百 千
百 十 個 分 分 分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 | |
1 2 3. 4 5 6
老師說當他自己在教0.1的時候,會跟小朋友說小數點
後面還有很多位數。但是計算的方式都是一樣的。
【陳曉霈老師受訪,許瓊文訪談】

3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小數點時常忘記,尤其是到了百分
教師自製百格板,將一張紙畫分成一百格,以利小朋友
位,則會比較無法理解。 了解百分位的涵義;而另一種百格板的製作,則為將一
張約A3大小的紙折成一百等份的橫條,第一行寫上數字
1,第二行分為左右兩等份,並寫上數字二分之一,以
此類推。如下圖。
◎ 第二種百格板
1
1/2 1/2
1/3 1/3 1/3
以此類推到最後一行分成一百格
【陳明雲老師受訪,陳明瑩訪談】
對於小數的概念較難理解。 用直方格圖表示,並配合分數的概念導入,例如將1cm
例如0.1公分和1公分的差距。 分成10等份,而1/10=0.1,所以1公分=10個0.1公分。
【黃詩萍老師受訪,王聰輝訪談】

☆ 數的計算
整數的乘法運算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乘法計算過程中,對於多位數乘二老師在一開始的直式計算教學一定要放慢速度,強調
位以上的直式計算,常會忘了進 是分成兩部分: 及 ,所以在直式
位。如: 學生在 沒計算中所乘的1代表的是10,要記錄在十位數列中。而
有問題,但在 常會忘記將在學生一開始練習時,一定要學生先其於定位版上做計
計算寫在十位數列中。 算,以養成對位習慣(沒有定位版則要求學生列出)。
* 老師很強調基礎一定要慢、要穩,否則學生在一開
始沒有得到信心,未來位數便多,問題一定會愈來
愈大。
【黃峰雪老師受訪,楊欣怡訪談】

4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整數的乘法 張老師已經上完這一章節,這裡的問題比較小,因
為老師已之前就有先幫孩子打下很好的基本概念,不
過,嚴重落後的同學,就是那幾個,老師已經有先教過
了,但是似乎他們還是不太了解,這一點就只能教多
少,希望多教一兩次,讓他們將觀念弄清楚。
張老師為了了解孩子們學習的情況,所以就教了一
些關念,並作示範的練習之後,直接讓小朋友先寫課本
上的練習題,老師馬上改,這樣可以很快就知道小朋友
了解了嗎?不過這樣老師必須多花時間,因為很少老師
會批改課本,所以老師也想到用此方法,知道孩子的學
習情況,為了不多耽誤,所以選出各組小組長,老師能
先看各組小老師,學習的狀況,然後要小老師們幫忙看
各組組員學習的情形,告訴老師,給予孩子立即觀念的
澄清。
老師也讓孩子們在打掃完後,還有一些些時間,讓
小朋友念”九九乘法表,以及背誦一些課文”,讓還孩
子們反覆練習。【張秋霞老師受訪,陳秀如訪談】
不熟悉九九乘法:老師說明因為三
背九九乘法:老師特別加強學生熟記九九乘法,時常讓
年級以前使用建構式教學,使得部
學生練習,他認為唯有將九九乘法熟記,部分學生才不
分小朋友背不出九九乘法,導致計
會因計算速度過慢,而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與樂趣。
算時速度慢很多,因為九九乘法熟
【陳淑貞老師受訪,蕭慧君訪談】
悉程度的差異,使得小朋友相差。

整數的除法運算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未知數的除法計算:被除數未知時 請學生反推回去,或代入多加驗算檢驗。
(□÷3=6)常會把它跟未知數乘法 【林恆嘉老師受訪,邱旻晟訪談】
計算(□×3=6)的做法混淆,而用
3除以6來求解。

5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直式除法   在一開始教直式除法時,林老師想了一個方式讓直
式除法變得有趣,他把直式除法的框框當作一個房子,
裡面的被除數是小紅帽,外頭除數是大野狼,在一旁畫
上格鬥電玩的生命值顯示條,除的過程就是兩邊格鬥的
過程,當裡面的小紅帽高位數未除盡,要到次一位數的
計算時,老師會裝作是要跳傘,跳到講台下,讓小紅帽
在第二層跟野狼搏鬥,以此類推,學生都覺得很有意
思。 【林恆嘉老師受訪,邱旻晟訪談】  
被除數未知,而除數、商數已知 針對左列所提的迷思
時,學生常常會用商數除以除數, A先用簡單的概念去套。如:□÷2=9
或是除數除以商數。如:□ B.或是有應用題,就用題意去套。
÷3=12,學生會將12除以3。 【顏慧真老師受訪,黃意菁訪談】
除式的運算:因為不熟悉九九乘 #允許學生嘗試犯錯:
法,再加上除法的運算是新接觸的 1
算式,所以常常計算錯誤。 例如:256÷12=12 256
12
13

老師讓學生慢慢試可能的商為何,剛開始學生會先
用比較小的商,或是其他錯誤的數字,老師讓學生
不斷地試,然後他們能從嘗試錯誤的過程中,慢慢
地了解直接用那些數字可以讓計算更為快速。
#在除式旁作乘法的註記:
例如:讓學生在算式旁邊計算
12 12 12
× 1 × 2 × 3
12 24 36
可以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可以最佳的商為何。
【陳淑貞老師受訪,蕭慧君訪談】

整數的乘法與除法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6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由加法進入乘法的概念:如 是
老師在一開始進入乘法及除法計算的單元,會一再地強
3個7的觀念,學生無法反應。 調:乘法是加法演變而來的;除法是減法演變而來的。
而且在一開始進入乘法或除法概念時,一定不厭其煩的
一再重複加法及減法的運算以做對照。
【黃峰雪老師受訪,楊欣怡訪談】
為什麼直式乘法是從後面開始 針對左列所提的迷思
乘,而直式除法是從前面開始 A.先建立學生兩個概念,第一:乘法是累加的概念。
除? 第二:除法是累減的概念。可先舉出幾個比較簡單
的例子,如:
a. 3×5
=3+3+3+3+3 數字3必須加5次。
=15
b. 6÷2=?
6-2=4
4-2=2 數字6必須減3次,才減
完,
2-2=0 所以6÷2=3
B.之後,數字可以晉升至二位數。
c. 乘法部分:正向推算
32×5 = (30+2)+(30+2)
3 2
+ (30+2)+ (30+2) + (30+2)
× 5
=30×5+2×5 1 0
=150+10 1 5 0
=160 1 6 0
最後在歸納整理出,直式乘法和原先的橫式算法
結果無異。
d. 除法部分:先正向推算,再反向舉例。
如:有95元分給5個人,每人可分得多少
錢?
ㄅ. 先在黑板上畫出硬幣。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 1 1 1 1
ㄆ. 從10元開始分,甲、乙、丙、丁、戊
五人各分到一個十元,還剩4個十元分不掉,所以把十
元全部換成1元(即40個1元),再加上原來的五個1元,

7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所以總共有45個1元。故,用45÷5=9。甲、乙、丙、
丁、戊五人各可得到19元。
這種正向推算的例子,最主要是要讓學生體會「要
有先將大的值分完,不夠再跟小的值借的概念」。如此
才能體會為什麼直式除法是先從前面開始除。但是或許
有學生懷疑這種做法,所以可適時舉出另一例子。如:
51元分給3個人,平均每人分到多少錢? 如
果從小的值開始分,1個1元不夠分,故勢必得向十位數
借錢來分,一次借10元以換成10個1元,
二、針對左列所提的迷思(2)
A. 先用簡單的概念去套。如:□÷2=9
B. 或是有應用題,就用題意去套。

△ 小叮嚀:
1. 在教乘法時,可先讓學生熟悉九九乘法表。
2. 乘法學的不好的學生,除法往往會有問題。所以
當你發現學生除法不太行的時候,要釐清會不會
是他的乘法還不夠熟練。
不夠分,故勢必得向十位數借錢來分,一次借10元以換
成10個1元,不夠分又要再借一次,結果將會非常繁
複。

△ 小叮嚀:
1. 在教乘法時,可先讓學生熟悉九九乘法表。
2. 乘法學的不好的學生,除法往往會有問題。所以
當你發現學生除法不太行的時候,要釐清會不會
是他的乘法還不夠熟練。
【顏慧真老師受訪,黃意菁訪談】

整數的四則運算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8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a容易忘記先乘除後加減的規則。1.一開始一定要喚起小朋友的舊經驗,對於容易忘記、
b式子如果比較長,容易漏算某些 或有特定規則,則需要發展出固定的口訣,讓孩子背
算式 誦,「先乘除,後加減,括號優先」要求孩子在算四
則運算之前一定要先念一次口訣,才不會有意外。
2.要求一定要寫出計算過程,並且像國中數學把等號寫
在式子的下面,一次計算一個運算,其他的抄下來;
不然常會有小孩用心算的方式就很容易漏了其中的算

3.把這一次要計算的式子劃線,算出來後其他的式子再
抄到下一個等號,預防有人漏算
【盧燕萍老師受訪,郭士賢訪談】
學生常常會忘記括號裡的算式要先
記口訣:老師請學生熟記「看到括號先計算」的口訣。
算 【陳淑貞老師受訪,蕭慧君訪談】

分數的計算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分數的比大小 題目中並沒有透露出是是什麼東西的,因此如果把此兩
如:1/2 和 1/4 誰大? 者做比較,也會覺得不妥。
老師的方法是讓小朋友自己舉例,想一些題目,並且舉
出答案是正確的題目,用她們自己的經驗去想想看什麼
時候,二分之一會大於四分之一。什麼時候會小於。因
此,小朋友會比較有印象,畢竟是自己舉例過的和同學
討論過的。【陳曉霈老師受訪,許瓊文訪談】

9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同分母的相加: 1.小朋友彼此間的學習:
上面加上面的(分子加分子),下面 有時候,小朋友上課聽不懂,老師會請小朋友教
加下面的(分母加分母)。舉例: 他,老師發現當她聽小朋友教不會小朋友的內容
時,其實老師發現和他自己的內容大同小異,幾乎
完全相同,但是也發現不會的小朋友聽的懂另一個
小朋友教他的。老師心裡覺得,可能是那個不會的
小朋友覺得老師本身因為他不會數學,所以才怎麼
聽都聽不懂吧! 【陳曉霈老師受訪,許瓊文訪談】
2.用圓餅圖實際操作給學生看
【黃詩萍老師受訪,王聰輝訪談】
3.運用遊戲方式學習分數
例如:老師就會跟學生講說分母是媽媽,分子是兒
子,一個家裡只有一個媽媽,所以在進行分數的加
法或減法時,媽媽(分母)是不變的,但是兒子(分
子)可以增加或減少,如此,讓學生可以先藉由有趣
的方式學習分數,減少對分數的恐懼與挫敗感。
【陳淑貞老師受訪,蕭慧君訪談】
學生對分數的擴約分概念較難理 用具體事物操作給學生看,例如一條蜂蜜蛋糕分2等份
後,取一份出來,再拿另一條同樣長度的蜂蜜蛋糕分成
解。ex:
12等份,取4等份出來,讓學生實際比較兩者長度為等
長。 【黃詩萍老師受訪,王聰輝訪談】
如不懂1/2=2/4,數字變大怎麼會多用畫圖或實物操作來講解,如一打鉛筆的三分之一,
一樣;一打鉛筆12枝,1/3打是幾就拿一打鉛筆來操作。以及重複演練多次。
隻。有時上課計算會做,題目一變 【林恆嘉老師受訪,邱旻晟訪談】
化仍會出錯,約有半數學生無法一
次就學會,每一屆都如此。

10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分數的轉換: 1.運用圖卡
假分數化成代分數或是代分數換成 運用分組的方式,每一組給予四張相同的圖卡,讓同
假分數 學運用剪貼的方式實際操作,以了解!
如:
1 13
3 4 =4

2.運用生活實例教學
運用土司、蛋糕或是披薩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來教學,
以讓學生可以更了解,而不只是單純的從課本的文字
敘述來學習。
如:一個披薩通常都是分八等份,所以一個等份可以
問學生是幾分之幾。
另外,也可以運用披薩來出題讓學生計算。如一
號同學吃了三塊,二號同學吃了四塊,三號同學
吃了兩塊,大家共吃了多少披薩?來讓學生了解
分數加減的知識。
3. 分數的換算不可以直接教導學生換算的知識,最好
是舉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輔助教學。另外,也
需要運用「漸進式的教學」方式,一步一步的帶領
學生慢慢的學習,這樣才會讓學生完全的了解。
【高惠敏老師受訪,楊欣燕訪談】

小數的計算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小數點的計算 小數的計算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好,其他數字按照順序排
排站,就可以減少錯誤。
【陳曉霈老師受訪,許瓊文訪談】

11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分數與小數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沒有辦法把1除以四、1/4、跟 必需要重複強調向下、向上銜接的部分,在牛頓版的三
0.25當作同一種東西 下教到分數的概念,這時最好能夠把一除以四,還有小
數中的0.25帶進來,一起讓孩子搞懂,不然下次教到小
數時這些孩子又忘了分數中的概念;如果一直是一單一
單元的教書,小孩子是很難把其他單元中的概念自行帶
到正要上的單元,只能靠老師們把這些相關連的概念統
整起來。【盧燕萍老師受訪,郭士賢訪談】

其他概念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12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應用問題因為語文能力太差,而不
1.重要的概念重複強調,或是利用圖解方式引導孩子
能了解題意。 思考,並於講解後再出一個相似題目讓學生練習以做
檢測。 【黃峰雪老師受訪,楊欣怡訪談】
2.老師帶著學生一起看題目解釋給他們聽,然後在關鍵
的地方加強說明並且叫學生拿筆劃上記號。例如:在
關鍵字下畫線。如此多重複幾次,他們自己做題目時
就會較得心應手。
【蔡孟宜老師受訪,蔡孟君訪談】
3.老師運用之方法:
a.老師會請學生再次唸過題目,並將題意簡化,解釋
讓學生明白。
b.老師找出學生不清楚的關鍵字做解釋。
例如:媽媽買果汁機要7600元,請問媽媽至少要
帶多少張仟元鈔票?老師說學生通常不清楚至少
的意思,會因為有少字出現,答案就寫7張。因此
老師先將題目寫在黑板上,再做至少的解釋:
*同樣題目先抽掉至少兩字:
媽媽買果汁機要7600元,請問媽媽可以帶多少張仟
元鈔票才購買果汁機?7張7000元不夠,學生知道
用8張8000元、9張9000元,甚至更大的鈔票數才可
以買到果汁機。既然媽媽可以帶8張、9張,甚至
10張以上的千元鈔票買果汁機,請問最少是帶幾
張?學生知道是8張。
*回到原來題目:
媽媽買果汁機要7600元,請問媽媽至少要帶多少張
仟元鈔票?所以此題至少的意思是問:當媽媽帶鈔
票出門時,最少帶幾張才夠買果汁機。
【李幸儀老師受訪,余婷筠訪談】
4.不斷地引導和說明
老師認為應用問題是閱讀理解能力加上邏輯思考能力
兩者的結合,所以老師會透過各種活動加強學生的閱
讀理解以及邏輯思考能力,同時在解釋題目時,會用
許多口語的說明和引導,協助學生了解此應用問題的
邏輯概念,培養學生讓學生看到題目能夠越來越清楚
題目的意涵。
【陳淑貞老師受訪,蕭慧君訪談】

13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說明題目或講解較複雜的數學式子
具體操作呈現。例如:畫圖或實際操作會比較容易了
如果只是用嘴巴說明對於學習能力
解。 【蔡孟宜老師受訪,蔡孟君訪談】
較差的學生有時會聽不懂老師在說
什麼。
概數教學 教概數的時候,老師覺得如果直接用數字教小朋友,小
朋友的概念不容易深刻,而且也會不懂。於是老師用她
們的生活經驗,像是金錢的概念,小朋友就會很容易了
解概數的意義,也相對比較有感覺一些。而且從比較小
的數目開始。【陳曉霈老師受訪,許瓊如訪談】
剛升上三年級時,別說應用問題,
因為在低年級時都是一些很單純的計算,也沒有看題目
很多題目都無法理解,還有一些小
的習慣,剛升上三年級後對於突如其來的應用問題有很
朋友是算出來不會寫答 多小朋友完全無法招架,這是必須從看題目教起,而且
一定要讓他們自己念題目,講出題目在問的東西是什
麼,有些題目可能沒有辦法一個算式就把答案算出來,
這時就要讓小朋友自己說出,第一步他想怎麼作,先把
第一個問題求出來,接下來就會變得比較簡單,如果沒
辦法自己審題,到了高年級就很慘了。
【盧燕萍老師受訪,郭士賢訪談】
計算能力及理解抽象符號能力的不
安排適合學生的課程進度:老師會先教導一些需要反覆
足 練習的課程,例如:在期中考試前的前五個單元,老師
會先教乘除法、小數的加減法,因為這些課程需要較長
的時間的反覆練習,所以老師會先叫這些課程,然後讓
學生可以常常熟練這些類型的題目,接著則教導容量和
量測角度兩個課程,最後再教導分數的加減法,因為課
本的安排是將分數排在第二單元,老師認為如果太早教
分數的話,可能因為較難理解分數而導致降低學習數學
的信心與樂趣,老師表示,很多家長都覺得納悶,他的
小孩可能在三年級以前數學都有不錯的成績,但是升上
四年級時,數學就越學越差,很重要的因素是因為越來
越複雜應用問題,以及被依剛開始學習的分數打擊自信
心,所以老師傾向讓學生先有基本的計算能力,培養樂
趣及自信心後,再加強分數的概念。 【陳淑貞老師
受訪,蕭慧君訪談】

14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 量概念及量測
長度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距離 (1)一公里究竟有多長?
(1) 老師會實際帶小朋友走校園去測量一公里的距離究竟有
一公里究竟有多長
多長,也許校園不見得夠長到一公里,但是可以先走出
一百公尺的距離,再說十個壹百公尺就是一公里。有一
個小朋友跟我說,學校的操場一圈二百公尺,五圈就是
一公里的距離。【許瓊文、王聰輝訪談】
(2) (2) 單位計算與換算(公尺與公分,公里與公尺)
單位計算與換算
分,公里與公尺) 至於單位計算的時候,老師會比較強調演算過程,與計
算的精確度,比較不會再跟小朋友談算出來的答案實際
可能是從哪裡到哪裡的距離。我自己發現在單位換算的
時候,有時後換算出的答案,會ㄧ時不知道他的單位。
像是森林步道一公里250公尺,賞花步道二公里300公
尺,哪一步道長,長多少公里多少公尺共走?
學生的算法:二公里300公尺=2300公尺
一公里250公尺=1250公尺
2300
- 1250
1050 這個時候就會忘記單位
還要再回過頭看一次。
另ㄧ種思考:直式思考,單位容易看出。
2公里300公尺
- 1公里250公尺
1公里 50公尺【陳曉霈老師受訪,許瓊文訪談】
公里或長度之類,比較抽象的長度
利用校園的景觀或配合各種課程中,小朋友可以實際體
單位。 驗到的長度來做間接的實測,如每年都舉行的800公尺
越野賽跑,小朋友皆需參加,就可以用這個例子,讓小
朋友體驗實際的一公里大約有多長;大屯國小地處山
區,因此教室建物較短,有大約四層的階梯式排列校
園,美曾長度約兩百公尺,也可以當作間接實測的例
子。另外,直接實測方面,則讓小朋友丈量學校的操場
跑道長度。【陳明雲老師受訪,陳明瑩訪談】

15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單位換算:尤其是小單位換算成大 顏老師提到因為這時候還沒有教到小數,所以只能用分
單位的部分,學生容易產生疑惑。 數來引導。
如:30公分等於幾公尺的問題。 A. 複習舊經驗:1公尺=100公分
B. 將 100 公分和 30 公分以數線圖呈現。
100cm
30cm
C. 以分數的概念來帶入。產生式子
30÷100=30/100。

△小叮嚀: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導單位換算的時
候,盡量拿實際物品來讓學生實際運作。

【顏慧真老師受訪,黃意菁訪談】
單位換算 長度部分:運用皮尺或工程用捲尺,分組讓學生自己
三年級主要教的是「重量與長度,
實際操作,而在操作的過程中,運用「累加」的方式,
但學生易在換算上產生觀念上的錯
讓學生去了解公尺與公分之間的概念。如:先請學生找
誤。 出十公分的位置,再找20、30…到100公分,之後請學
生查看100公分的位置上有沒有「公尺」數字出現,讓
他們從「作中學」中去學習與了解。而公尺轉公分的觀
念上,也運用皮尺或捲尺的小刻度,讓同學去自己計算
與了解。
【高惠敏老師受訪,楊欣燕訪談】

容量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單元:容量和重量 老師以具體的實物,例如:寶特瓶、水桶,講解容量和
學生容易弄不清容量的單位和重量重量的差異,並以「操作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容量或重
的單位。例如:一個馬克杯裝滿水量的大小及其計算使用的單位。
有多少()?公升公斤毫公* 另外,由於南一出版的數學課本單位使用「分公
升。學生會選擇 升」,不符合生活常用的「毫公升」計算單位,學
生容易因為課本的寫法而混淆。所以老師常叮嚀學
生使用生活常用的毫公升來作單位
【李幸儀老師受訪,余婷筠訪談】

16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不清楚單位的概念:學生很難理解
1. 運用許多日常生活例子
「分公升」、「豪公升」的單位概 例如:一分公升就是一瓶養樂多的容量,而一豪升
念,這些單位是我們日常生活較少 就是學生漱口杯上的一小格刻度,透過這樣的方
接觸到的,所以學生對於這些單位 式,讓他們了解這些單位的意義。
的概念相當陌生。 2. 運用實物教導單位換算
老師透過實物間的關係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單位
和單位間彼此的關係,例如:將一公升的水倒入有
毫升刻度的小量杯裡,讓學生了解公升與毫升之間
的關係,協助他們了解單位間的換算。
【陳淑貞老師受訪,蕭慧君訪談】

重量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刻度報讀:例如一公斤秤與三公斤
訓練學生對於單位量的感覺。而在報讀數量時,要求學
秤每個間格所代表的間距不同,學
生一定要做驗算。
生常常會有報讀錯誤發生。 【郭清萍老師受訪,楊欣怡訪談】
單位換算 重量部分
三年級主要教的是「重量與長度,
運用實際磅秤來教學,如此除了可讓學生實際了解公斤
但學生易在換算上產生觀念上的錯
與公克之間的關聯之外,另外因為磅秤有不同公斤數的
誤。 磅秤,磅秤裡面的刻度也不一樣,藉由實際磅秤教學,
也可以讓學生更熟悉刻度之間的專換,另外也可以培養
他們觀察的能力。
【高惠敏老師受訪,楊欣燕訪談】

17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角度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量角器的報讀,學生常會搞不清楚 在一開始學習角的量測時,可以要求學生將兩個角度都
所量的角是70度還是110度。 記錄下來(我想,這可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成就感)。
而在學習到利用量角器量測角度前,學生已有90度角的
概念,可以以此做為角度報讀的判斷。進而教導孩子練
習運用量角器,一定要先找到中心點即開始的起點
『0』。
【郭清萍老師受訪,楊欣怡訪談】

時間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時間計算: 將題目轉換成數線呈現方式引導學生思考。
時間的二階計算 【郭清萍老師受訪,楊欣怡訪談】
時間與時刻的概念混淆,不易轉
用數線標示來讓學生理解兩個時刻之間的差距,也讓學
換。 生在演練習題的時候畫數線或時鐘來計算,時鐘是指用
時鍾刻度來數。
【林恆嘉老師受訪,邱旻晟訪談】
日期方面常會搞不清楚。例如: 教學生比手指頭使其了解
3/1~3/5共幾天?學生會回答4天, 【蔡孟宜老師受訪,蔡孟君訪談】
因為5-1=4。

18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單元:日期和時間(年、月、日的雖然一~二年級有學過時間的概念,但是對於時間的轉
轉換)。例如:一年有幾個月? 換較抽象,學生程度落差很大,部分學生雖然知道「過
一個月有幾日?一天有幾小時? 完一年」,但是不清楚一年有多少月或多少天?
一小時有幾分? 老師會私下抽出學習較差的學生,以實務「月曆」作為
教具來解說,從較大的單位「年」開始認識,再慢慢進
入到「時」、「分」。
【李幸儀老師受訪,余婷筠訪談】
時間計算:學生在分鐘與小時換算 以教距離的方式來教時間的概念。
時容易出錯,主要原因是時間不是 A. 複習舊經驗:在黑板上畫出 4 公分長的數
十進位,而是六十進位。如:爸爸 線,問學生 4 公分和 2 公分之間的距離為
從家裡出發到公司要花30分鐘,已 何?藉此使學生了解終點減掉起點即是距離
知爸爸到公司時,時間為9點20 的概念。
分,請問爸爸幾點從家裡出發?學 B. 運用以上所提的觀念,將時間套入數線圖。
生會有拿8點120分來減30分的情況 經過30分
出現。 0 1 2 3 4 ? 9點20分
4-2=2 9點20分
- 30分
8點80分
─ 30分
8點50分

△小叮嚀: 在教時間計算時,一開始可以直接拿真的
時鐘來教,之後可進階到把時鐘畫在黑板上,最後再把
時鐘的刻度拉直為數線圖。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學
生作答的時間,加快作答的速度。

【顏慧真老師受訪,黃意菁訪談】

19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 形體概念及量測
平面圖形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如果有二度空間的圖形學生也看不
具體呈現給學生看,例如:拿實體呈現給學生看
太懂。 【蔡孟宜老師受訪,蔡孟君訪談】
周長跟面積有時會有小孩搞不清楚
一開始會有小孩搞不清楚面積跟周長究竟那一個是那一
個,老師會教他們:面積就像吃pizza是全部都要吃
掉;周長則像是吃甜甜圈,只是吃外圍而以。
【盧燕萍老師受訪,郭士賢訪談】

立體圖形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平面圖形概念可以,但是到立體圖
上課用牙籤和粘土或陶土直接將立方體等立體圖形做出
形時,就對於點線面的分布概念模
來,讓抽象的觀念變成實體,以正方體為例,小朋友可
糊。 以簡單且明瞭的知道正方體的點是4x2 =8個點。
【陳明雲老師受訪,陳明瑩訪談】
像體積這種空間的概念會有不少人
第一次帶到平面或空間的概念時,老師會拿衛生紙或
無法理解 布,從點到線到面到空間;很多點可以點成一直線,
而在布上可以看到很多線組成平面,然後又可以用衛
生紙撕開一直疊上去,最後則可以構成一個立體圖
形。 【盧燕萍老師受訪,郭士賢訪談】

20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空間: 一、針對左列所提的迷思(1):一定要讓學生實際操
(1)展開圖的部分。 作。透過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學生了解每個形體
(2)透視圖的部分。學生不太清楚 的展開圖不是只有一種。
A點位在形體的那個位置。如下:二、針對左列所提的迷思(2):使用可以清楚看到一個
形體的透視圖(如:用牙籤和黏土組合成一個立方
體,如此即可清楚看到各個點)。之後再拿無法透視
A 的形體來問學生。
【顏慧真老師受訪,黃意菁訪談】

☆ 九年一貫相關問題
不易掌握之概念
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
教學課本的版本問題 由於數學的分段是1-3年級一階段,4-6年級為一階
分為:1-3 年級,4-6年級兩版本 段,學校原本1-3年級採用「牛頓版」到了4-6年級採用
「康軒版」,由於版本的不同,同學們都感受到課程內
容比較難,張老師有讓一些嚴重落後的同學利用寒暑假
來幫他們加強!
【張秋霞老師受訪,陳秀如訪談】
數學節數變少 一週有四堂數學,他會盡量讓每一天有一堂數學課與數
學回家作業,林老師會自己出題加上廠商送的測驗卷一
起使用,作為課堂的練習,他覺得練習非常重要,上課
開頭或結束也會抽問。時數少讓練習機會更少,只有減
少低成就學生的練習量。
【林恆嘉老師受訪,邱旻晟訪談】

21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 教學者班級經營拿手絕活

教學者的拿手絕活
訪談者:楊欣怡 受訪者:郭清萍老師(口湖國小)
郭老師覺得可以多運用生活經驗培養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如單位感覺及運用。在
孩子的生活經驗中常常運用到數學單位,例如:體育課,要大家跑兩圈操場,可以順便
將兩圈操場約為400公尺說出;班上平均身高約145公分;每天要對班上花圃澆一桶約1
公升的水...等。以此訓練學生對於單位的量感。
隨時做數學的練習訓練。讓孩子不自主的於生活中運用數學來思考及解決問題。老師也
可設計相關的闖關活動或遊戲,將數學練習更加活潑有趣化。

教學者的拿手絕活
訪談者:楊欣怡 受訪者:黃峰雪老師(水林國小)
黃老師在數學學習上會運用小老師的制度,給予學習較緩慢或是學習力較差的學生
安排專屬的數學小老師。小老師利用一對一教學,而且用孩子的語言去做引導,有時也
可達到意想不到的成果。而有些學生的九九乘法表背的很不熟,也可利用小老師的制
度,安排小老師在與該學生遊戲過程中抽背其九九乘法,將九九乘法表融入生活中。
黃老師常拉入家長參與學生課後數學學習。針對數學反應較慢之學生,黃老師會額
外加出約五題相關於當天課程進度之數學練習題,並事先與家長溝通,希望其能陪伴孩
子一起練習,這樣的重複練習對於反應較遲緩之學生有很大的助益。
黃老師覺得任何一個新單元的學習一定不要求快,基礎打的穩,之後的教學才能事半功
倍。

教學者的拿手絕活
訪談者:蔡孟宜 受訪者:蔡孟君老師(橋愛國小)
用小組競賽的效果最好,學生為了可以加分會同儕激勵.互相合作,另外多給予孩

22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子獎勵也不錯,尤其是當全班的面!有時利用私底下教談,有點像談心並正面表示出老
師對他的期待,讓他知道老師原本是很器重他的還要說出他的優點,然而行為卻讓老師
失望以希望他可以怎麼做。
讓很多學生分擔老師的事情,不要只讓功課好、行為好的學生做。例如:發簿子。
我都讓大家有機會幫忙,尤其平常學習成就比較低落的學生也會因此得到鼓勵而行為變
好。以上四點效果都不錯
老師認為多用心、關心、愛心,可以讓孩子深切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尤其多問候
孩子更可以拉近與他的距離,而學生也比較願意聽老師的話。最重要是切忌把自己的情
緒帶到孩子身上,避免運用難聽的字眼。而且小孩子的學習力很強,無形之中老師的模
樣都會被孩子學到,所以教師的身教言教都很重要,一定要做孩子的榜樣,並且說到做
到以得到孩子的信任!!

教學者的拿手絕活
訪談者:陳秀如 受訪者:張秋霞老師(鄧公國小)
因為下學期的時間總是比較短,所以張老師也利用上學期學期末,小朋友還有一星
期會待在學校,大部分都是以遊戲,同樂會等活動,張老師除了有這一些讓小朋友開心
的活動,也各利用每天一兩節的時間,幫小朋友先打下下學期數學概念的一些基礎觀
念,讓小朋友一開學,能夠很快就進入狀況。
張老師很厲害,她很會善用資源,之前有看到上社會科,由於是教到地形,一般來
說,地形不就是:丘陵、高山、平原、盆地等等……,張老師為了讓小朋友加深印象,
所以就要小朋友帶一個小紙盒,就是拿一張不用的廣告紙,折成一個小紙盒,張老師利
用紙盒打開,就像是”盆地”,倒過來就是高山,當老師說的什麼,小朋友們就要把紙
盒子弄成老師所要的樣子,這是一個小小的活動,不會用到什麼特別的教具,只是一個
小小的紙盒,張老師忽然天外飛來一筆,帽子,聰明的小朋友舉一反三,立刻戴在頭
上,小朋友也玩得很開心!
張老師也會針對課文裡面較難背的課文,老師教一些動作,手勢,讓小朋友印象深
刻,有了一些小小的動作,小朋友一邊背,一邊做動作,這樣課文一下子就可以背誦
了。
老師也會將一些學習較不好的單元,老師將課程靈活的應用,拿一些些綜合課可能
約剩下10分鐘,然後要求小朋友,把錯誤的數學習作來訂定,其實只是多花一些零散的
時間,不會很久,可以幫助孩子,趕緊將一些錯誤的地方去修正。
然而很多學校老師總是會認為學校這樣子排課,使得有一些正課:語文、數學、社
會,會教不完,常常都在趕進度,那有時間讓孩子多做一些其他的活動,不過我在張老
師的班級裡是看不到”跟不上進度的情況”,張老師很會靈活應用時間,小朋友學到更
多,而他們班級的活動也很多,像是聖誕節,有聖誕活動,交換禮物;冬至有讓小朋友
與家長一同”搓湯圓”,同樂會等等……,小朋友學習得很快樂!

23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特別一堤,廠商也會送給老師們,測驗評量試卷,由於教育部規定,這些是不
可以拿來測驗孩子,和用這些測驗卷來給孩子們評量成績,於是張老師就將這些測驗
卷,讓小朋友一次一張,當作回家作業拿來練習,然後隔天老師批閱,錯的要訂正,尤
其是訂正,張老師也要求有錯誤的地方,一定要訂正,把不會的弄懂才是最重要的。

教學者的拿手絕活
訪談者:余婷筠 受訪者:李幸儀老師(文化國小)
1. 老師說學生因為一、二年級多是做數字的計算,而升上三年級看到有文字敘述的應
用題時,會因為陌生而害怕不知如何著手。老師常花較多時間解說題意讓學生明
白。
2. 在算乘除法的計算題請學生上台演算,了解學生是否會因為進位的概念不清楚而
計算錯誤,並進行解說。
3. 由於學習的東西進入較抽象的部份,老師會用具像的物體或是畫圖解說。多和生活
中可以接觸的實物相結合學生會較有興趣學習,讓學生有動手操作的機會,例
如:上到重量時,老師請每位學生用磅秤量一量鉛筆盒的重量。
4. 在上課中若上完一段落,老師請學生撕下課本後的附件做練習。
因為三年級進入抽象的學習學生容易學過後又忘記,老師在進入下堂課之前,會不
斷複習過去已經教過的內容,讓學生有被抽問和做練習題的機會。除上課檢視,回家作
業也會有練習題。

教學者的拿手絕活
訪談者:許瓊如 受訪者: 陳曉霈老師(永平國小)
在數學課的時候,老師會用討論競賽的方式,由於並非每個人都會很積極參與討
論,老師便訂立這樣的規定:當整組討論完的時候,由老師自己選訂一個小朋友上台發
表結果,說對的整組加上一個蘋果,(當然老師會選沒有認真討論的小朋友),如果他答
對了可以加分,答錯了就沒有加分,老師想讓那些小朋友知道老師是有隨時在觀察小朋
友的。)如果討論的題數有兩題,就是加上兩個蘋果。
有時候學了很多種單元,像是乘法,小數,分數,小朋友常常會不確定看到題目要
用什麼方式算,會拘泥於究竟是要用乘法或是小數算或是分數。老師會告訴小朋友算式
有很多種,不一定用特定某種方式算才會有答案。老師也覺得其實小朋友接觸的題目多
了,也許到了五六年級自然就能理出一種可以解決的方式。老師這樣的方式其實也是鼓
勵小朋友多方思考,但是變相的題目也會要求小朋友用小數回答計算,這樣小朋友就知
道要用小數算。因此當老師敎十分之一,也會跟小朋友說等於0.1。
如果上課到一半,老師講到某個讓小朋友有興趣的話題時,小朋友也會你ㄧ言,我
ㄧ語,老師會利用這個時間聽小朋友在講什麼,過了三十秒老師會說時間到了,下課在
聊。老師沒有叫她們趴下或是起立或是ㄧ摸頭,二怎麼樣的方式。
至於老師的班級經營有一項是老師會讓小朋友自己跟自己比賽,老師做了一張有魔
鬼氈的海報,如果獲得甲上星號20個就可以貼一個愛心的魔鬼氈,如果整組作業沒有遲

24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教就可以整組的人都得到兩個愛心,吵鬧的話會扣除一個。達到十五個就可以得到一個
紐蛋,整組ㄧ週表現如果得到五個小蘋果,整組就可以得一個愛心。老師會一直讓小朋
友有動力去努力,如果當老師發現小朋友得愛心的現象比較少了,老師就會給一些機會
讓小朋友表現得到愛心。

教學者的拿手絕活
訪談者:陳明瑩 受訪者: 陳明雲老師(大屯國小)
1. 小小解說家:在一個概念上完之後,陳老師會讓小朋友回去自己出約八題的習題
回 家作,然後陳老師再挑出比較好的題目印給所有的小朋友練習,並讓該位出題
的小朋友上台講解給大家聽,加深印象。這樣可以讓同學有教學相長的機會,而且
可以培養自信,並藉由講解的過程,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
2. 遊戲式數學:陳老師針對不同的主題設計有趣的遊戲,如概數概念,則讓同學用
體重配對,如兩人配對約九十公斤,或是身高配對,兩人合起來約三公尺的遊
戲,讓同學了解概念。
陳老師除了活潑的遊戲式教學之外,也利用精熟教學法,回家皆有數學的練習題,
平常課堂上也有檢測。而平常上課時間之餘,也會出一些難度稍高的挑戰題讓小朋友嘗
試。

教學者的拿手絕活
訪談者:王聰輝 受訪者: 黃詩萍老師(莒光國小)
1. 小組競賽
藉由分組競賽的方式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並可藉加扣分制度有效控制學生秩序。
2. 1 分鐘環保時間&讀經
上課鍾響後,要求學生先花1分鐘撿拾座椅週邊垃圾,收完後便要求學生集體讀經(每次
讀一章節,約4~5分),經文包括弟子規、孝經、朱子治家格言等,經文的教授是利用週
五的早自習時間由一位學生家長(某國中老師)來教,教師及學生家長均表示學生開始讀
經後,對於上課秩序以及平時表現都有正面的效果。
3. 人人皆是股長
班上每位同學都擔任某股長一職,例如風紀股長有3位等,老師說這樣的做法可以增進
學生在擔任該職位時被肯定的自信,而且老師還安排有交接制度,可以提升學生擔任該
股長的上手度。
4. 說話課
利用彈性時間安排「說話課」,讓每位學生都能上台說話,例如分享寒假旅遊、各種心
得等等,藉由讓每位學生都能有上台說話的機會,訓練學生膽量以及思考邏輯能力,如
果學生剛開始不知道如何表達,老師會適當的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闡述想法。

25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5. 訓練學生自主能力
學生常會一直問反覆同樣的問題,或是問一些可以自己解決但卻不願動腦的事情,
因此當學生問老師這類問題時,教師會反問學生”那你覺得應該怎麼做呢?”教師說一
開始有些學生會被問到傻掉,但後來學生開始會比較願意自己思考(因為知道這些東西
問老師也是沒結果…),學生自主性提昇。

教學者的拿手絕活
訪談者:郭士賢 受訪者: 盧燕萍老師(竹圍國小)
1、目前在國小裡,有關課程最大的問題就是幾乎每學期每學期都在換版本,雖然官
方有分段能力指標,但每家出版社的想法不一樣,可能整個六年所學的東西是一
樣的,但會出現的年段就不一樣了;所以同樣一個量角度的單元,有可能三年級
學過,到了四年級打開課本發現又有量角度的單元,有單元重複就代表可能會有
其他的單元漏掉了。而且銜接的部分也常常出問題,因此想要上好一個科目,最好
每位老師心裡都有一套自己的版本,先比較過市面上所有的版本,然後可以以校
內買的教科書為主,但不時的要作向上、向下銜接,還要有對相關的概念作結合的
動作,而且只要孩子可以,也要不斷的有加深加廣的動作,因為目前六年級要接
到七年級課程的落差其實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不過有打算這麼作的老師要有心理準
備,這種教學方式到後來會越來越輕鬆,但是在一開始一定會很累,可能校內第
一次段考考到第三單元,但是因為我們把相關的概念拿出來一起上,或許會上到
後面一甚至二個單元的東西,所以一開始花的時間一定會比較多,雖然在國小是
包班制,但是要自行把某一科的節數增加,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行為,所以對於
整個學期課程的規劃一定要有通盤的想法。
2、有一些新的觀念或是操作的單元,尤其是可能會有人搞混時,不要怕花時間,讓
每個小孩都有上台計算或操作的機會,雖然可能一次才六個左右的人上台,但可
以要求其他的小孩在台下幫忙找錯誤,這樣操作下來,每個小孩實際上都走過好
幾次這個過程了;對於小學生理解一個新的觀念是很有幫助的。
3、有關數學的回家功課或是考卷,盡量要求孩子寫下計算過程,可以從孩子的計算
過程中發現他不足的地方。 

教學者的拿手絕活
訪談者:陳靜璇 受訪者: 盧燕萍老師(竹圍國小)
1. 老師課堂上會提出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帶到課本上的概念,讓小朋友聽來感到有
趣,又不對數學感到厭煩。
2. 會帶領學生依照課本一步一步走,讓他們練習後,會請他們舉手上台寫下算式,
老師不會只點特定的同學,而會特意從程度低、中、高的同學都點幾個上台,讓每

26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個人都有機會上台再計算一次,才能知道是否班上大部分的人都已弄懂現在學的
數學概念。若是出來的同學都還是有問題,老師就會再對著全班重新講解一次。
3. 有關數學的回家功課或是習作題目,盡量要求學生寫下計算過程,如此才來從學
生寫下的計算過程中發現他是否真的以了解這個部分的概念。 

教學者的拿手絕活
訪談者:邱旻晟 受訪者: 林恆嘉老師(光復國小)
林老師已任教十一年,覺得要跟學生作「麻吉」,讓學生信任,以及覺得學習是有
趣的,活潑的,但學生還是要有其分寸,學習上他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率與健
康。
  林老師採取的班級經營方式分為團體與個人兩類,團體的是單排的整體表現,獲得
加分時老師會在黑板上該排的計分區貼上紅蘋果磁鐵,一週分數最高的一排可以獲得作
業減半的優待,個人則有個人作業連續良好而獲得作業減半(每週計算),例如作業獲
得甲上或百分都會蓋章,十次蓋章可換小貼紙,貼紙會貼於榮譽榜,可累積換學校的獎
章,每學期的前十五名積分高的學生,老師會自掏腰包請學生看電影。
  對於較低成就學生,老師會減少其作業量,並會在下課時間找他們多作教導,課堂
若有不錯表現會多加鼓勵,安排座位時也以高低成就搭配,讓學生可互相指導學習,
他認為老師對低成就學生的態度會影響其他學生看待低成就學生的態度。
  他不太贊同建構式教學是唯一方式的做法,以及數學課時數的減少,並認為數學的
不斷練習有其必要,林老師不使用分組學習,因為在討論秩序上會出問題。另外認為目
前數學課程與日常生活的關係不大,多半是為了考試而學。
對於安親班對學生的影響,林老師頗不以為然,,因為在安親班學習的學生,練
就一套很快寫完作業與試卷的能力,但是品質不佳,也不願回頭仔細檢查,對於學校
老師的教學,有時會以安親班老師的那一套來反駁,讓老師不知學生到底是聽誰的。

教學者的拿手絕活
訪談者:黃意菁 受訪者: 顏慧真老師(光復國小)
嚴老師自市立師院畢業後即至光復國小,至今已屆九年,在班級經營部分,皆能給
予學生正面積極的肯定,不會因為學生的成績,或是家庭背景(光復國小位於信義區,
班上學生的家長社經地位普遍偏高)而給予差別對待。除外,嚴老師十分注重學生的品
德舉止,所以在初帶班級(二升三年級時需換新班級)時都花費相當多的精力。同時,嚴
老師也強調為了和學生建立良好互動,所以始終與學生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
至於在針對學生學習動機的部分,嚴老師除了使用給予個人獎勵卡的方式外,也會
進行分組的團體競賽。除外,嚴老師在聲音表情、咬字發音或是手勢動作都十分合宜,
所以有時儘管沒給予增強物,學生在上課時也能保持專注。不過,嚴老師也提到獎勵的

27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問題,因為班上學生大多物質水平很高,所以有時候會覺得老師送的東西很便宜,對
此,嚴老師坦承一開始聽到學生說這種話的時候曾感到很傷心,但是現在都會告訴學
生:「老師給你東西其實代表的是一種榮譽,如果你覺得你不喜歡這個東西的話,也可
以把它還給老師。」
但是儘管學生學習動機普遍皆高,仍有幾位學生程度並不太好,不過,嚴老師還是
會盡量抽出時間,如:早自修或是午休,來對這些比較屬於低成就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或許是因為嚴老師本科系為數學系,所以在教導數學時,都十分強調概念,故,
總是適時舉出不同的例子;除外,也盡量給予學生實務操作的機會。但是,嚴老師也
表示,因為現在面臨數學時數緊縮,上課時,雖然來的及講完概念,卻無法留下充足
的時間給孩子吸收、練習,仍是現今亟需解決的一大問題。否則,學生永遠都是急急忙
忙、囫圇吞棗地吸收知識,如此的學習品質又怎麼會好。

教學者的拿手絕活
訪談者:楊欣燕 受訪者: 高惠敏老師(鄧公國小)
1.口訣的運用
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運用一些口訣讓學生邊操作編唸口訣,如此除了可以讓
學生了解操作重點之外,也可以很輕易的讓學生記得操作流程。而口訣有些可以配合
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輔助,有些也可以配合教學的年級來改變。如:
(1)我是量角王
中心對頂點,一邊疊零線,從零數過去,一邊找數字,我是量角王。
(2)畫角王
先點一個點,在劃一條線,中心對頂點,一邊疊零線,從零數過去,一邊找數
字,我是畫角王。
(3)圓
圓的中心是圓心,舉起右手是半徑,舉起雙手是直徑,轉個圓圈畫個圓…..
2.與生活相結合
數學的教學多包含加減乘除,所以除了要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外,也需講此能力
知識與生活相結合,所以盡量運用如 DM、火車時課表或是電視節目表等與學生生活
息息相關的物件來輔助教學,如此可以讓學生可以更有興趣學習,另外,也可以真
正的將所學與生活相結合。
3.遊戲教學
如運用過五關斬六將或接龍等遊戲方式來讓學生對於所學的知識更加的了解。
(1)過五關斬六將遊戲
可運用在加、減法與九九乘法等的教學上,遊戲方法為讓學生猜拳,猜贏的一方
出題給另一位同學,大家輪流互相問答,如此除了可以熟練他們的計算能力外,
也可以訓練他們的反應能力。

28
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全班彙整)TKU94B 陳秀如、蔡孟君、楊欣怡

(2)接龍遊戲
可以運用在加、減、乘、數等數學運算上,遊戲方法為將同學分組進行,在黑板上
寫上指定的題目,並將同學分組進行,一個人計算一部分,直到算完答案出
現,如此除了讓同學可以訓練計算能力外,也可以培養他們檢查的能力(檢查
前面一位同學有沒有算錯)。

2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