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3

小學數學教材教法解析

~ 代數 ~

林玉鴦
簡報大綱
壹、國小代數題材的安排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参、代數的教學策略
肆、結語
壹、國小代數題材的安排
1 、能理解常用算術符號的使用方式,並用來列出日常問題的算
式,
以進行解題。
例:關係符號如:=、 < 、 >
運算符號如: + 、 - 、 × 、
÷
未知數符號如:□、 甲、 乙、
X、Y…… 。

2 、從整數到分數、小數,在具體情境中,了解各基本運算之性
質, 並用來簡化計算。
例: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對加法的
分配律。加減互逆、乘除互逆。= 、 < 、 > 的遞移律。

3 、從最基本的加減問題開始,到四則混合計算,讓學生最後能獨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一年級 (108 課綱 )~ 關係
R-1-1 算式與符號:
含加減算式中的數、加號、減號、等號。以說、讀、聽、
寫、做檢驗學生的理解。適用於後續階段。

備註:此條目包括小學之後的學習,不再另列條目。
本條目應在加減法單元中完成,不須另立獨立單元
教學。

學習表現: r-1-1
學習數學語言中的運算符號、關係符號、算式約定。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1-1 算式與符號:
1. 一年級所學習的算式與符號,主要是阿拉伯數字和加減法的算式
(包含「加號」、「減號」、「等號」)。為了建立正確的格式,
教師可使用「被加數 + 加數 = 和」與「被減數 - 減數 = 差」的
表示法來協助教學(但不放入評量)。
2. 在恰當教學單元(如 N-1-3 ),可讓學生初步體會「等號」兩邊相
等 的 意 義 。 例 如 「 合 十 」 活 動 中 , 問 題 「 10 可 以 寫 成 誰 的
和?」 教師可以將學生提議的結果記錄成 10=1+9 、 10=2+8 等,
作為後續 學習的前置經驗
3. 在小學,減法算式裡「被減數」比「減數」大的要求是一種約
定。
在減法解題時,教師要注意學生不可寫錯被減數與減數的位置。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1-2 兩數相加的順序不影響其和:
加法交換律。可併入其他教學活動。

備註:先用「併加型」(合成型)情境說明,再應用於
其他情境。不出現「加法交換律」一詞。

學習表現: r-1-2
認識加法和乘法的運算規律。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1-2 兩數相加的順序不影響其和:
1. 本條目學習目標為熟悉「兩數相加的順序不影響其結果
(和)」。 教師從合成分解模型相關情境進行教學,最容易解
釋。
2. 上課時不出現「加法交換律」一詞。
3. 在一年級,學生只要能靈活運用此規律即可。教師教學時不應列
出 底下的算式,也不可如此評量:
「 3 + 48 = 48 + 3 」、「 3 + 48 = 48 + 3 = 51 」。
4. 透過併加型的情境,經驗「兩數相加的順序不影響其和」。
「例 1 」小明左手有 5 顆彈珠,右手有 7 顆彈珠,一共是多少顆彈
珠?」
「例 2 」池塘裡有 5 隻小鴨,岸上有 2 隻小鴨,一共有幾隻小鴨?」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1-2 兩數相加的順序不影響其和:
5. 恰當安排練習,讓學生產生運用「加法交換律」的需
求。 例:教師問學生 1 + 69 是多少? 2 + 59 是
多少?
讓學生體會轉換成 69 + 1 、 59 + 2 ,可大量減少計算
負擔,
而樂於使用。

6. 在其他類型情境,體會如何理解這個規則,更進而運用
這個規則。
「例 1 」動物園管理員每天餵食美猴王,早上給牠 3 根香蕉,傍晚再
給 牠 4 根,美猴王一天共吃多少根香蕉?」
「例 2 」小珍有 3 元,媽媽再給她 49 元,小珍有多少元?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二年級 (108 課綱 )~ 關係
R-2-1 大小關係與遞移律:
「 > 」與「 < 」符號在算式中的意義,大小的遞移關
係。

備註:教學不出現「遞移律」一詞。
本階段應在加減法單元中完成,不須獨立單元教學

學習表現: r-1-1
學習數學語言中的運算符號、關係符號、算式約定。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2-1 大小關係與遞移律:
1. 大小比較是兩個數量之間的基本關係,在一年級已進行過教學。
本條目旨在引入「 > 」、「 < 」(或「 = 」)符號來記錄這種關
係。 從情境中學習比較,最初可能連著單位,但最後要統一以
「 > 」、
「 < 」(或「 = 」)記錄數的大小關係,如「 12 > 5 」、「 5 < 12 」
並能說明記錄與原情境的關係。
「例」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2-1 大小關係與遞移律:
2. 本年度除從更多量的直接比較學習遞移關係外,更重要是將遞
移 關係當作可以推理應用的規律,甚至能回答不涉及數量的問
題, 如「小明的錢比小美多,小美的錢比小華多,誰的錢最
多?」 也應討論等號和不等號混合的比較關係,如「小明的錢
和小美 一樣多,小美的錢比小華多,小明和小華的錢誰多?」
3. 為釐清題目,建議在教學或評量此類型題目
時, 應提供線段圖或圖示,協助學生標示解
題。
4. 學生可能會弄混「 > 」和「 < 」的符
號。 教師或可提示「開口處」數字較
大。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2-2 三數相加,順序改變不影響其和: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綜合。可併入其他教學活動。

備註:先在加法的「併加型」(合成型)情境中說明。
教學不出現「結合律」一詞。

學習表現: r-1-2
認識加法和乘法的運算規律。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2-2 三數相加,順序改變不影響其和:
1. 本條目運算律指的是三數相加,誰先加,誰後加,都不影響其結
果,這是合成分解模型的自然結果。一旦確立後,學生可以應用
於其他類型的問題或靈活應用於加法計算,甚至更多步驟的運
算。

2. 教學時透過合成分解模型(併加型)來分析理解最自然。

3. 雖然以加法規律來說,這是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綜合,但本條
目 完全不強調其中的推理關係或代數意義。教學更不該出現
「交換律」、「結合律」的名詞。

4. 由於二年級還沒有學習連加併式,因此本條目旨在讓學生透過生
活 情境,理解到三個數用不同順序加在一起,答案都一樣。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2-2 三數相加,順序改變不影響其和:
4. 由於二年級還沒有學習連加併式,因此本條目旨在讓學生透過生
活情境,理解到三個數用不同順序加在一起,答案都一樣。
本條目教學時,建議可以和 N-2-8 兩步驟問題合併,學生可以
列出兩步驟的算式解題。
「例」小明有 3 顆糖,小華有 2 顆糖,小麗有 8 顆糖,合起來共有
多少顆糖?
「解 1 」 3+2=5 「解 2 」 2+8=10 「解 3 」 3+8=11
5+8=1 10+3=13 11+2=13
3
可以讓學生說明,上面三種不同的解法各是表示什麼?
算式不同,但算出來的答案都相同嗎?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2-2 三數相加,順序改變不影響其和:
5. 可以利用四個數相加的情境,讓學生知道這個規則其實不限
於 三個數。數字設計可以分成兩組容易相加的數,讓學生體
會 運用這個規律的好處。
「例」罐子裡有四種不同顏色的珠子,紅珠子 50 顆、藍珠子 28
顆、 黃珠子 50 顆、綠珠子 22 顆。這四種顏色的珠子共有
多少顆?

6. 學生在二年級尚未學習連加併式,若學生出現併式(不論是直
式 或橫式併式),教師應予以肯定,再請學生依題意要求,說
明 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把做法一步一步用算式寫出來。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 2- 3 兩數相乘的順序不影響其積:
乘法交換律。可併入其他教學活動。

備註:「乘法交換律」不宜太早教學,建議在 2 年級後
期,
以行列模型教學。
教學不出現「乘法交換律」一詞。

學習表現: r-1-2
認識加法和乘法的運算規律。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2-3 兩數相乘的順序不影響其積:
1. 學習乘法交換律,應先學習將問題轉化為行列模型的圖示。
「例」下圖的花共有幾棵?用乘法算式記下來,並說說看。

由此可知 3 × 6 和 6 × 3 的積一樣。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2-3 兩數相乘的順序不影響其積:
2. 觀察「十十乘法表」中和乘法交換律對應的對稱模式,引起學生
的好奇心。
「例」請學生拿出「十十乘法表」,任選二個數字如 5 和 8 ,
查查看「 5 × 8 」和「 8 × 5 」,請學生說說看有什麼發現?
再請學生任意選兩個數字,看看有什麼發現?
透過不同學生的不同選擇,建立被乘數和乘數交換位置的 乘
積相同的深刻印象,並可以利用來減輕記憶「十十乘法表」
的負擔。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2-3 兩數相乘的順序不影響其積:
3. 應用乘法交換律,簡化計算。
「例」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2-4 加法與減法的關係:
加減互逆。應用於驗算與解題。

備註:應用加減互逆到驗算時,只用加法驗算減法答案,
但不用減法驗算加法答案。

學習表現:
n- 1- 3 應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或估算於日常應用解
題。 r-1-3 認識加減互逆,並能應用與解題。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 ( 關係 ) 的教材安

R-2-4 加法與減法的關係:
1. 加減互逆的常見應用之一是驗算。驗算不是重新執行原來的方法,
而是用不同方式檢查計算的正確性。
例如驗算 31 − 14 = 17 ,可用加減互逆,
檢查 17 + 14 是否等於 31 。
2. 單純的括號算式問題如 23 + ( ) = 36 ; 50 - ( ) = 15 ; ( ) + 18 =
40 ; ( ) - 15 = 45 ,可用來檢查學生是否能抽象理解加減互逆關
係。
3. 利用線段圖和還原的想法讓學生理解加減互逆的關係:

「例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一年級 (97 課綱 )
1- a- 01 能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加法的交換律。
※ 「加法的交換律」: a + b = b + a

1-a-02 能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加減互逆。
※ 「加減互逆」: a + b = c
c-a=
b c-b
=a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二年級 (97 課綱 )
2-a-01 能用<、=與>表示數量大小關係,並在具體情 境中
認識遞移律。(同 2-n-03 )
2-a-02 能將具體情境中認識加法順序改變並不影響其

的性質。
※a + b + c = a + c + b = b + c + a
2-a-03 能在具體情境中,認識乘法交換律。
※ a× b = b×a
2-a-04 能理解加減互逆,並運用於驗算與解題。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三年級 (97 課綱 )
3- a- 01 能理解乘除互逆,並運用於驗算及解題。
※ 可以引入下列問題,作為學童練習「乘除互逆」
的 題型,求出下列各題□中的數:
「例 □×7 = 28 可以用 28÷7 來算。
1」
「例 6×□ = 96 可以用 96÷6 來算。
2」
「例 72÷□ = 8 可以用 72÷8 來算。
3」
「例 □÷11 = 8 可以用 8×11 來算。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四年級 (97 課綱 )
1. 能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乘法結合律。
※ 「乘法結合律」: (a×b)×c = a×(b×c)
「例」 988×125×8 = 988×(125×8) = 988×1000 = 988000

2. 能在四則混合計算中,應用數的運算性質。
※ 數的性質包括:
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加減混合之計算順序可調換,
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與除法有關之性質則在五年級才學
習。
※ 讓學生在實際的計算中,活用運算規律,才能讓學生初步理解運算
律 之重要性。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五年級 (97 課綱 )
5- a- 01 能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 並
運用於簡化計算。
※ 「乘法對加(減)法的分配律」:
是指乘法可以分配到以加(減)法隔開的兩項上,也就是
先乘再加(減)與先加(減)再乘的結果是一樣的。

※ 「分配律」只適用於乘法對加法或乘法對減法的算
式。
「例 1 」 56×37 + 44×37 「例 25× ( 40 -
2」 4)
=( 56 + 44 ) ×37 = 25×40 -
25×4
= 100×37 = 1000 - 100
= 3700 = 900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五年級 (97 課綱 )
5- a- 01 能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 並
運用於簡化計算。
「例 1 」小芳一家 4 人,每天早上每人都要吃一個 25 元的三明
治 和一杯 15 元的豆漿,小芳家每天的早餐共要花幾
元?
「解 「解 2 」 (25+15)×4
1 」 25×4+15×4 =40×4
=100+60 =160
=160
※ 由上面兩種算法知道: 25×4+15×4=(25+15)×4

※ 你能說明上面兩種不同算法的意義
嗎?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五年級 (97 課綱 )
5- a- 01 能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 並
運用於簡化計算。
「例 2 」麥當勞 1 號套餐賣 99 元, 2 號套餐賣 89 元,昨天 1 號套餐和 2
號套 餐各賣出 456 份,昨天賣出的 1 號套餐比 2 號套餐多多少
元?
「解 1 」 99×456-89×456 「解 2 」 (99-89)×456
=45144-40584 =10×456
=4560 =4560
※ 由上面兩種算法知道: 99×456-89×456=(99-89)×456

※ 如果想讓學生用分配律解題,出題的數字要妥善設
計。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5- a- 02 能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先乘再除與先除再乘的結
果相同,也理解連除兩數相當於除以此兩數之積。
「例 1 」一盒糖有 15 顆, 7 盒糖平分給 5 人,一人分到多少顆
糖?
可以寫成: 15×7÷5( 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
也可以寫成: 15÷5×7( 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
※ a×b÷c = a÷c×b = a×(b÷c)

「例 2 」 48 個布丁,每 3 個布丁裝 1 盒,每 8 盒裝一箱,可裝成


幾箱?
可以寫成: 48÷3÷8 ( 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
也可以寫成: 48÷(3×8)( 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
※ a÷b÷c = a÷(b×c)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3. 能熟練運用四則運算的性質,做整數四則混合計
算。
※ 四則運算的性質:指加法與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乘法對加法
的分配律 5-a-01 以及 5-a-02 之運算性質。

4. 能將整數單步驟的具體情境問題列成含有未知數
符號的算式,並能解釋算式、求解及驗算。
※ 學童可以用△ 、 □ 、 甲、乙、 x 、 y … 來代表未知數。
※ 單步驟指的是未知數之計算步驟為單步驟,如下例:

8+ x = x + 5 = 16 ;
13 x - 10 20 - x =
= 10 7× x 15 ; x ×5 =
= 28 x ÷9 20 ; 40÷ x =
= 63 5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六年級 (97 課綱 )
6-a-01 能理解等量公理。
※ 「等量公理」:在等式兩邊同加、減、乘、除一數
時,
等式仍然成立。
※ 可利用天平的操作,協助孩子理解等量公
理。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6-a-01 能理解等量公理。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6-a-01 能理解等量公理。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6-a-01 能理解等量公理。
3. 等量公里的應用
~ 利用等式兩邊同時加減一個相同的數,等式兩邊一樣會相

的原理來算出未知數

「例 1 」一包糖果有 x 顆,吃了 24 顆後,還剩下 26 顆,這包糖果


原來
有幾顆?依題意先列出等式,再算算看。
「解」 x - 24 = 26
x - 24 + 24 = 26
+ 24 x = 50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6-a-01 能理解等量公理。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6-a-01 能理解等量公理。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6-a-01 能理解等量公理。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6-a-02 能將分數單步驟的具體情境問題列成含有未知
數符號的算式,並求解及驗算。

※ 單步驟指的是未知數之計算步驟為單步驟。
貳、小學各年級代數的教材安排
3. 能用符號表示常用的公式。
※ 正方形的面積= a × a ,其中 a 為正方形的邊長。
※ 長方形的面積= a ×b ,其中 a 、 b 為長方形的兩鄰邊長。
※ 直柱體的體積= A × h ,其中 A 為底面積, h 為高。

4. 能利用常用的數量關係,列出恰當的算式,進行
解題,並檢驗解的合理性。 ( 同 6-n-13)
参、代數的教學策略
~ 四則運算
※ 四則混合計算的規則 ( 利用逐次減項法 )
1. 由左而右計算:
一個算式裡,如果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就由左而右,
依照順序計算。
「例 1 」 15 - 7 + 3 - 6
「例 2 」 120÷5×6×2

2. 先乘除,後加減:
一個算式裡,如果有加減,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
最後再算加減。
「例 1 」 13 + 8×4 - 18÷9
「例 2 」 100 - 56÷4×7
参、代數的教學策略
~ 四則運算 ~
3. 有括號,由括號先算:
1 在四則混合計算的算式裡,如果有括號,
就要先算出括號裡的數。

2 括號裡的數如果有加減,也有乘除,
則要先算乘除,最後再算加減。
「例 1 」 15× ( 4 + 6 )- 9
「例 2 」 120 +( 20 + 5×2 ) ÷5
参、代數的教學策略
~ 四則運算 ~
※ 孩子常見的迷思概念或錯誤之處
1. 只有出現加減符號,會「先加再減」。
「例」 80-20+5 = 80-25 = 55

2. 只有出現乘除符號,會「先乘再除」。
「例」 40÷5×2 = 40÷10 = 4

3. 答案正確,而計算過程不對。
「例」 100-6×5+8 = 100-30 = 70+8 = 78

4. 其他的錯誤類型
「例」 16+4×(10÷5-2) = 16+4×0 = 20×0 = 0
参、代數的教學策略
~ 善用交換律來做簡化計算 ~
※ 交換律:一個式子中,各數字的計
算順序任意變
動,其計算結果都是一樣的。

★ 「交換律」只適用於連加法或連乘法的算式。
ㄅ+ㄆ+ㄇ ㄅ×ㄆ×ㄇ
=ㄅ+ㄇ+ㄆ =ㄅ × ㄇ ×
=ㄆ+ㄇ+ㄅ ㄆ
=ㄆ × ㄇ × ㄅ
「例」 799 + 865 + 201 「例」 125×78×
= 799 + 201 + 8
865 = 125×8×78
= 1000 + 865 = 1000×78
= 1865 = 78000
参、代數的教學策略
~ 善用結合律來做簡化計算 ~
※ 結合律:一個算式中,不論
先算哪兩項,
其計算結果都是一樣的。

★ 「結合律」只適用於連加法或連乘法的算
ㄅ+ㄆ+ㄇ ㄅ×ㄆ×ㄇ
=〈ㄅ+ㄆ〉+ㄇ式。 =〈ㄅ × ㄆ〉 ×
=ㄅ+〈ㄆ+ㄇ〉 ㄇ
=ㄅ × 〈ㄆ ×
「例」 879 + 64 + 36 ㄇ〉
「例」 875 ×125×8
= 879 +〈 64 + = 875× 〈 125×8 〉
36 〉 = 875×1000
= 879 + 100 = 875000
= 979
参、代數的教學策略
~ 善用分配律來做簡化計算 ~
※ 分配律:「乘法對加(減)法的分配律」是指乘
法 可以分配到以加(減)法隔開的兩項
上, 也就是先乘再加(減)與先加
(減)再乘 的結果是一樣的。

★ 「分配律」只適用於乘法對加法或乘法對減法的
「例 1 」 56×37 + 44×37 算式。
「例 25× ( 10 -
2」 4)
=( 56 + 44 ) ×37 = 25×10 -
25×4
= 100×37 = 250 - 100
= 3700 = 150
※ 做四則計算時,若能善用交換律、結合律或分配律,
可以簡化計算,不但可以節省計算時間,
更能降低計算的錯誤率。
参、代數的教學策略
~ 四則運算的簡便算法 ~
1. 連減法:被減數不可以換位置。
(1) 可以先把減數相加後,再用被減數去減。
「例」 875 - 49 - 125 - 151
= 875 -( 49 + 125 + 151 )
= 875 - 325
= 550

(2) 可以把減數任意對調。
「例」 875 - 49 - 125 - 151
= 875 - 125 - 151 - 49
= 750 - 151 - 49
= 550
参、代數的教學策略
~ 四則運算的簡便算法
~
2. 連除法:被除數不可以換位置。
(1) 可以先把除數相乘後,再用被除數去除。
「例」 39000÷125÷8
= 39000÷ ( 125×8 )
= 39000÷1000
= 39

(2) 可以把除數任意對調。
「例」 4500÷25÷45÷10
= 45000÷45÷10÷25
= 1000÷10÷25
= 100÷25
=4
参、代數的教學策略
~ 四則運算的簡便算法 ~
3. 只有加減:第一個數不更動位置,先加後減或先減後
加,
「例」 163其結果是一樣的
+ 87 - 「例」 163 + 87 - 63
63 = 163 +( 87 -
= 163 - 63 + 63 )
87 = 163 + 24
= 100 + 87 = 187
4. 只有乘除:第一個數不更動位置,先乘後除或先除後
= 187
乘, 其結果是一樣的
「例」 24×48÷6 「例」 24×48÷6
= 24÷6×48 =
= 4×48 24× ( 48÷6 )
= 192 = 24×8
= 192
参、代數的教學策略
~ 四則運算的簡便算法 ~
5 、其他的簡便算法
(1) 善用 125×8 = 1000 及 25×4 = 100 的事實來簡化計
算。
「例 1 」 125×75×8 「例 2 」 125×96
= = 125×8×12 〈 96 =
125×8×75 8×12 〉
= 1000×75 = 1000×12
= 75000 = 12000
「例 3 」 25×89×4 「例 4 」 25×96
= 25×4×89 = 25×4×24 〈 96 =
= 100×89 4×24 〉
= 8900 = 100×24
= 2400
参、代數的教學策略
~ 四則運算的簡便算法 ~
5 、其他的簡便算法
(2) 「加 99 」,可以想成「加 100 再減 1 」,
「減 99 」,可以想成「減 100 再加 1 」
……
「例 1 」 9 + 99 + 999 + 9999 「例 2 」 8999 + 899 + 87
= 10 + 100 + 1000 + 10000 = 9000 + 900 + 90
-4 -5
= 11110 - 4 = 9990 - 5
= 11106 = 9985
「例 3 」 7856 - 99 - 998 「例 4 」 35872 - 4996
= 7856 - 100 - 1000 = 35872 - 4000
+3 +4
= 6756 + 3 = 31872 + 4
= 6759 = 31876
参、代數的教學策略
~ 四則運算的簡便算法 ~
5 、其他的簡便算法
(3) 乘以「 99 」,可以看成乘以「 100 -
1 」, 乘以「 101 」,可以看成乘以
「例「 + 1 」。
100786×999
1」 「例 2 」 1001×78
= 786×(1000 - 1) = (1000 + 1) ×78
= 786×1000 - 786×1 = 1000×78 + 1×78
= 786000 - 786 = 7800 + 78
= 785214 = 7878
肆、結語
※ 代數的指導:
1. 指導孩子確實熟悉四則計算的運算規則。

2. 指導孩子能善用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或其他的
簡便算法,做簡化計算,不但可以節省計算時間,
更能降低計算的錯誤率。

3. 如果要求孩子用簡便法算,那麼題目上所呈現的數字
要用心設計。
謝 謝 聆 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