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第二章 –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

※ 原子論的歷史 :

⚫ 起源 :

➢ 物理學源於 古希臘時期 ,透過哲學家的敏銳觀察和思辨提出。

例如 : 留基伯 德墨克利特 認為物質最基本單位叫 原子 。

⚫ 沒落 :

➢ 亞力士多德 主張萬物由 水 火 土 氣 組成,又可稱 四元素論 。

⚫ 復興 :

➢ 拉瓦傑 用 實驗 測出 質量守恆定律 推翻古希臘學家與四元素論。

➢ 道爾頓 對 氣體分析 認為物質組成就是 原子 現代物理學的開源 。

➢ 布朗 發現懸浮水中 花粉微粒 不斷進行 不規則運動 布朗運動 。

➢ 愛因斯坦 對布朗運動透過 數學分析 證明水是由許多微小粒子組

成,對現代原子論有非常大的幫助。

➢ 佩蘭 以實驗驗證,對於愛因斯坦的數學分析有很有力的證明,並開

始更多科學家已接受原子論。

※ 布朗運動 : 花粉微粒周圍大量 水分子的熱運動 ,其 碰撞效應

而導致花粉出現不規則的運動。

⚫ 分子 : 原子 以 特定比例 組成,形成分子。 具物質特性的最小粒子

8
第二章 –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

※ 物質三態的介紹 第四態 電漿態

液態(l)

凝固
凝結
融化 汽化

凝華

固態(s) 氣態(g)
放熱 吸熱
昇華

固態 液態 氣態

固定形狀

固定體積

分子間作用力 強 中 弱

分子間距離 小 中 大

9
第二章 –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

⚫ 一般純物質的三相圖 特殊純物質三相圖 :

壓力 超臨界
超臨界
壓力
流體
流體

固 液 固
臨界點 臨界點

氣 氣
三相點
三相點

氣 液 固 溫度 氣 固 液 溫度

物質的三態

受 壓力 與 溫度 影響。

壓力

※ 純物質受熱時溫度變化圖 :

溫度
固態 液態 氣態

固液共存 液氣共存

溶化 汽化

溶化熱 汽化熱
加熱時間

※ 原子 的大小 10−10 𝑚 , 原子核 的大小 10−15 𝑚 。

10
第二章 –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

※ 原子發現的歷史 :

1909 年 ⚫ 提出者 : J.J 湯姆森

➢ 發現物 : 電子

➢ 提出內容 :

𝑒
 荷質比 = = 1.76 × 1011 𝐶/𝑘𝑔
𝑚

 葡萄乾布丁模型

➢ 實驗內容 : 陰極射線實驗

1. 電子直線前進 產生影子

2. 具質量 讓風車轉動

3. 帶負電 偏向正極,產生偏轉

1909 年 ⚫ 提出者 : 密立坎

➢ 發現物 : 電子帶電量

➢ 提出內容 : 𝑒 − = 1.6 × 10−19 𝐶

➢ 實驗內容 : 油滴實驗 。

⚫ 提出者 : 拉塞福 。
1911 年

➢ 發現物 : 核原子模型

➢ 實驗內容 : 𝛼粒子的金箔散射實驗 。

11
第二章 –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

1919 年 ⚫ 提出者 : 拉塞福

➢ 發現物 : 質子

➢ 實驗內容 : 𝛼粒子撞擊氮原子 14
7𝑁 + 42𝐻𝑒 → 17
8𝑂 + 11𝐻

⚫ 提出者 : 查兌克

1932 年 ➢ 發現物 : 中子

➢ 實驗內容 : 𝛼粒子撞擊鈹原子 49𝐵𝑒 + 42𝐻𝑒 → 12


6𝐶 + 10𝑛

➢ 核子 : 質子與中子的組合

※ 原子核中的中子 : 穩定存在,且呈電中性。

※ 單獨存在的中子 : 不穩定存在,易發生衰變。

※ 原子的表示法

⚫ 元素名稱 : 𝑋

𝐴 n
𝑋
⚫ 原子序 質子數 : 𝑍

⚫ 質量數 :

𝑍
𝐴

⚫ 帶電量 : 𝑛

⚫ 中子數 : 𝐴 − 𝑍

⚫ 電子數 : 𝑍 − 𝑛

⚫ 同位素 :原子序 𝑍 相同,中子數 𝐴 − 𝑍 不同。

⚫ 離子 : 質子數 ≠ 電子數 ; 原子 : 質子數 = 電子數 。

12
第二章 –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

※ 原子的觀測及操控術 :

⚫ 介紹 : 使用穿隧顯微鏡 𝑆𝑇𝑀 和原子力式顯微鏡 𝐴𝐹𝑀 非光學顯微鏡

※ 利用間接造影的方式,描繪原子的影像

⚫ 操控原子 : 可操控原子形成特殊的排列方式,可製造新材料

※ 奈米材料開發 𝐷𝑁𝐴 重組

※ 原子核模型

葡萄乾布丁模型 行星模型 氫原子模型 電子雲模型

※ 原子的基本粒子 :

質子 𝟏𝟏𝑯. 中子 𝟏𝟎𝒏. 電子 (輕子) 𝟎𝒆.


−𝟏

發現順序 次之 最晚 最早

帶電量 +𝟏. 𝟔 × 𝟏𝟎−𝟏𝟗 𝑪 0 -𝟏. 𝟔 × 𝟏𝟎−𝟏𝟗 𝑪

質量比 1836 1839 1

基本粒子 夸克 𝟏𝟎−𝟏𝟖 𝒎 夸克 𝟏𝟎−𝟏𝟖 𝒎 電子

2 個上夸克 1 個上夸克

+ 1 個下夸克 + 2 個下夸克

※ 夸克 : 總共有 6 種

2 1
其中 上夸克 帶電量 +3 𝑒 , 下夸克 帶電量 - 3 𝑒 。

13
第二章 –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

※ 物質間的基本作用力 :

⚫ 重力 : 任何質量 間皆有作用力,稱 萬有引力 ,又因為萬有引力是

地表物體 的重量來源,又可稱 重力 必為相吸的作用力

➢ 作用對象 質量 之間 作用距離 無限遠

➢ 相對強度 : 4 。

➢ 例子 : 星系的形成 星球間作用力 物體在地球表面 。

➢ 規則 :

𝐺𝑀𝑚
 萬有引力定律 : 𝐹= 提出者 : 牛頓
𝑟2

𝐺 : 萬有引力 常數 = 6.67 × 10−11 𝑁 ∙ 𝑚2 /𝑘𝑔2

 適用於 均勻質量球體 ,可 實心 也可 空心 則

𝑟 : 為兩 球心間距離

 萬有引力常數的由來 : 藉 卡文迪西 改良 庫侖測量靜電

力的 紐秤實驗裝置

※ 人造衛星的運動 :

⚫ 介紹 : 牛頓 推論出在地表上空拋出一物, 不同的初速度的物體 會

得到 不同的運動軌跡 軌道運動保持橢圓或正圓

⚫ 表面衛星 : 軌道半徑約為地球半徑

➢ 衛星中速度最快,週期最短者。 𝑣 = 7900𝑚/𝑠 ; 𝑇 = 5063𝑠

3𝜋
➢ 𝜌𝑇 2 = = 定值 行星密度 : 𝜌 ; 表面衛星週期 : 𝑇
𝐺

14
第二章 –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

⚫ 地球同步衛星 : 繞地公轉週期與地自轉同步

➢ 距地心約地球半徑 6.6 倍

➢ 位於赤道上空,由西向東運轉

➢ 作通訊衛星,南北極處是死角

⚫ 規則 :

➢ 僅受 萬有引力 且所受 向心力 = 萬有引力

⚫ 電磁力 : 可以為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

➢ 作用對象 電荷 之間 作用距離 無限遠

➢ 相對強度 : 2 。

➢ 例子 : 正向力 摩擦力 彈力 壓力 原子穩定的作用力 浮力

➢ 規則 :

𝑘𝑄𝑞
※ 庫侖定律 : 𝐹 = 𝑟2

𝑘 : 庫侖常數 = 9 × 109 𝑁 ∙ 𝑚2 /𝐶 2 。

※ 適用於 均勻帶電荷的球體 ,可 實心 也可 空心 則

𝑟 : 為兩 球心間距離

15
第二章 –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

※ 電力 :

⚫ 摩擦起電 : 兩個 不同的絕緣體 彼此摩擦,物體表面會有 等量且異性

的靜電荷 之現象。 藉由負電荷的轉移影響 遵守電荷守恆律

毛皮 玻璃棒 絲綢 塑膠棒

+ -

+ -

+ -

+ -

⚫ 靜電感應 : 一帶電體 靠近且不碰觸 導體 ,導體會出現 局部正電

荷,負電荷 不均勻的現象,保持 電荷守恆定律 閃電現象

※ 電荷守恆定律 : 正電荷產生量 等於 負電荷產生量 因此總電荷

量應維持不變 自然界任何反應皆不產生靜電荷

⚫ 接觸起電 : 不帶電導體和另一帶電導體接觸,電子重新分配

※ 兩物帶同性電

⚫ 電力 :

𝑘𝑄𝑞
➢ 庫侖定律 : 𝐹 = 𝑘 : 庫侖常數 = 9 × 109 𝑁 ∙ 𝑚2 /𝐶 2 。
𝑟2

➢ 適用 均勻帶電荷的球體 ,可 實心 和 空心 ,𝑟 為兩 球心間距離

➢ 基本電荷 : 1𝑒 = 1.6 × 10−19 𝐶 具有 整數倍關係

16
第二章 –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

⚫ 電場 : 電荷作用 涉及區域, 電場方向 即為 正電荷的指向 。

➢ 電力線 : 描述空間中電場強弱及方向 。

 提出者 : 法拉第

 規則 :

1. 電力線由正電荷出發指向負電荷。

2. 電場和正電荷方向 : 電力線 切線方向

3. 封閉曲線 : 任兩條 電力線皆不相交

4. 疏密程度 : 電力線 愈密集 , 磁場越強 。

※ 磁力 :

⚫ 磁鐵 :

➢ 磁性 : 含有 鐵 鈷 鎳物質 的特性,且具磁性的物體稱 磁鐵

➢ 𝑁 𝑆 極 : 磁棒懸掛靜止時,其 兩極分別指向地球南北方

指向北方稱 𝑁 極,指向南方稱 𝑆 極,且 𝑁 𝑆 極 成對出現 。

※ 拆成 𝑛 等分,產生 2𝑛 個磁極

➢ 磁力 : 磁鐵間的作用力 同名極相吸,異名極相斥 ,但因 磁力來

源仍與電荷 相關,因此又可稱作電磁力

17
第二章 –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

⚫ 磁場 : 磁力作用 涉及區域, 磁場方向 即為 磁針 N 極指向 。

➢ 磁力線 :

 提出者 : 法拉第

 內容 : 磁力線 描述空間中磁場強弱及方向 。

 規則 :

1.磁棒外部 : 𝑁 → 𝑆 ; 磁棒內部 : 𝑆 → 𝑁

2.唯一 封閉曲線 ,任兩條 磁力線皆不相交

3.磁力線 切線方向 即為 N 極受力方向 或 磁場方向

5.疏密程度 : 磁力線 愈密集 , 磁場越強

※ 磁傾角 : 磁針的 N 極與地表水平面夾角

※ 磁偏角 : 磁針的 N 極與地磁北極所夾的角度。

18
第二章 –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

⚫ 強力 核力

➢ 作用範圍 核子 之間 作用距離 10−15 𝑚之內

➢ 相對強度 : 1 。

⚫ 提出者 : 湯川秀樹

 內容 : 介子理論 : 核子間會產生強作用力,並在實驗中證實。

➢ 例子 : 質子-質子間 質子-中子間 中子-中子間

※ 核子之間 與電荷無關

⚫ 弱力

➢ 作用範圍 核子 之間 作用距離 10−18 𝑚 之內

➢ 相對強度 : 3

⚫ 提出者 : 費曼

 內容 : 其現象無法以既有的 電磁力或強力解釋 ,其又可稱做 弱

交互作用 或 弱作用力 。

※ 中子的衰變,是其內部弱力作用所造成

➢ 例子 : 𝛽衰變 例如 : 太陽內核融合

 𝛽 -衰變 : 中子 → 質子 + 電子 + 反微中子 放射性原子核

1
0𝑛 → 1
1𝑝 + 0
−1𝑒 + 𝑣̅ 。

 𝛽 +衰變 : 質子 → 中子 + 正電子 + 微中子 當質子過多

1
1𝑝 → 1
0𝑛 + 0
+1𝑒 + 𝑣 。

19
第二章 –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

※ 重力與電磁力比較 :

 日常生活 只體會到 重力和電磁力 。

 質量較大者 或 電中性 物質體驗到 重力

 質量較小者 或 帶電荷 物質體驗到 電磁力

※ 強力與弱力 :

 為 核融合 反應不可或缺的作用力 。

 強力 讓 核子聚合 發生的機率較高

 弱力 讓 核子質變

※ 物質間基本交互作用力 :

重力 電力與磁力 強作用力 弱作用力

作用對象 質量之間 電荷之間 核子之間 核子之間

作用距離 無限遠 無限遠 𝟏𝟎−𝟏𝟓 𝒎內 𝟏𝟎−𝟏𝟖 𝒎內

吸力 𝒐𝒓 斥力 吸力 (+ , +) (- , -) : 斥力 吸力 斥力

(+ , -) : 吸力

相對強度 4 2 1 3

𝑮𝑴𝒎 𝒌𝑸𝒒
例子 𝑭 = 𝑭 = 質子-質子 𝜷衰變
𝒓𝟐 𝒓𝟐

𝑮 = 𝟔. 𝟔𝟕 × 𝟏𝟎−𝟏𝟏 . 𝒌 = 𝟗 × 𝟏𝟎𝟗 . 質子-中子

星體間的作用 各種接觸力 中子-中子

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