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張騫通西域

西域之範圍:
1.廣義:新疆,中亞細亞,中東
2.狹義:指新疆,以塔里木盆地為中心(漢時採狹義說法)
<<漢書.西域傳>>:「自玉門、陽關西出西域有兩道。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
行,至莎車,為南道道。南道踰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自車師前王庭隨北山河
西行,至疏勒,為北道。北道西踰蔥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蔡、焉耆。」
3.漢書匈奴傳記當時西域共有三十六國,後又分為五十二國,部分以農業為生,稱之
為「居國」,若以逐水草而居之遊牧民族則稱為「行國」。

西漢對西域之政策:
1.漢高祖時至文景:和親政策
a.漢高祖於天下初定之際曾親征匈奴,卒為冒頓困於平城,賴陳平之策方得脫險。
由是遂聽婁敬之策以和親政策緩敵,暫時消解匈奴武力侵略之危機。
b.文景之時,行黃老之治,務在養民,不事征備,仍沿用高祖和親之策,對匈奴收羈
糜之效。
2.漢武帝時:孤立匈奴,遠交近攻。

張騫出使西域
甲.動機
1.欲雪和親之恥辱
漢經文景休養生息,國己富裕,更以武帝之雄才大略,積極進取精神,對屈辱的和
親政策不再忍耐,開始對匈奴進行長期的討伐戰爭。
2.欲聯結西域諸國,孤立匈奴
一方面籌劃軍事行動,一方面派人聯絡西域各國,實行孤立匈奴政策。
3.聯絡與匈奴不和之大月氏
漢高祖統一中國時,匈奴經冒頓單于之統治,勢力強大,侵入大月氏,殺其王,以其
頭為飲器,月氏由是怨恨匈奴,並遁走新疆伊犁一帶,隨又為烏孫所逼,再度西遷,
臣服於當時之大夏。武帝時,因悉大月氏為匈奴死敵,乃遣使出大月氏,俾聯約出
兵夾擊匈奴,斷其右臂,以解除北方之威脅。
4.探取敵情,以便一舉消滅匈奴
5.欲買名馬。
武帝聞大宛有駿馬,故通西域,不但裨益於政治之結盟,更重要的是在軍事和經
濟上也有一定的價值。

乙.張騫生平
<<史記.大宛傳>>:「大宛之跡,見自張騫,張騫漢中人,建元中為郎。是時,天子問匈
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逃遁而常仇匈奴,等與擊之。漢方
欲事滅胡,聞此,言因欲通使,道必經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騫以郎應募,使月氏,與堂
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隴西。」

丙.出使西域
1.第一次出使
a.年份:武帝建元三年(138B.C.)至元朔三年(126B.C.)
b.目的:聯結大月氏抗匈奴

漢武帝建元二年,張騫率百餘人出使大月氏。其時西域通
道全受匈奴控制,張騫西行不遠即為匈奴拘捕。單于強他
娶妻生子,使他不再想念中國,但張騫並不屈節,十餘年後,
始得機逃脫,越蔥嶺,經大宛、唐居抵大月氏。時大月氏西
遷己二、三十年,初駐於伊犁,後又因烏孫之攻擊,乃再往
西移動,自伊犁河移居溈水(阿姆河)上游。張抵大月氏時,
月氏己成一農國,安居樂業,不願再與匈奴敵為敵,張騫居
留當地一年,終無成果,欲從羌中歸國,但又為匈奴所得,拘
留年餘,幸而單于去世,匈奴內訌,張騫乘亂逃出,返回長安。

c.經過:來回兩程被匈奴拘禁
d.結果:i)大月氏無復仇之心,不與漢結盟
ii)張被封太中大夫,隨從堂邑父被封為奉使臣
iii)了解西域各國情況

張騫居留大月氏期間,得悉烏孫、大宛、康居等國
情況,回國後將此等西域國家的地理形勢及其土
產情形告之武帝。武帝得聞大宛、安息之屬皆大
國,多奇珍異寶,與中國同俗,而兵則稍弱,非常喜好
漢之財貨。

2.第二次出使
a.年份:元狩二年(122B.C.)
b.目的:因張在大夏見有邛竹杖及蜀布,欲經西南道到身毒國
c.經過:從蜀犍出發,遣使分道求通身毒
d.結果:為西南夷所阻,不能通,但通了滇國,平定了西南夷,設七郡
3.第三次出使
a.元狩三年(119B.C.)至元鼎二年(115B.C.)
b.目的:漢通河西走廊,欲經營西域,張騫主張結烏孫以制匈奴,斷匈奴右臂

自武帝元狩二年以後,漢己擊破匈奴,渾邪王來降,漢得祁連
敦煌之地,於是河西走廊暢通無阻,武帝拜張為中郎將,領
三百人,牛羊萬頭及大批金貨物再出使西域。
<<史記大宛傳>>:「今單于新困於漢,而故渾邪地空無人,蠻
夷俗貪漢財物,今誠以此時而厚幣賂烏孫,招以東居故渾邪
之地,與漢結昆弟,其勢宜聽,聽則斷匈奴右臂也。」

c.經過:張到烏孫,但烏孫國王年老,對漢認識又不深,故不敢結盟
d.結果:張遣副使訪問西域各國,如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安息、身毒等有遣
使入朝。

丁.張騫在中西交史上的貢獻和影響
1.政治上為漢帝國播聲威於異域
a.張之通西域,使西域各原屬於匈奴的,亦因武帝時勢力的擴張轉而與中國親善,
如大月氏,烏孫等與漢關係好,漢又以武力破大宛、樓蘭使匈奴不能再以西域
之人力和物力對抗中國。因張之通西域與西域諸國建立邦交,收政治之效。
b.通西域以前,中國於西域的知識十分貧乏。及張騫通西域後,對於西域各國的
實際情況始大白,故古代西域的研究材料主要是出自張騫所得到的資料,此
資料對於加強漢室對西域之了解,而決定對外之政治和軍事決策,也起了決
定性的作用。
2.擴展與西域的交通
a.張騫通西域,最大之成就乃為中西交通之開闢,其西行之途徑,即漢代所謂北道。
其歸國之路,即所謂南路,此即為漢代對外交通發展之始。
b.張騫試通西南,令到滇黔從此內屬中國。武帝開闢西南夷孔道,平定南越,於其
地設南海、蒼梧、合浦、交趾等郡,進一步開發了中國西南方的交通。
3.商業及貿易之發展
a.自中西交通道路發展後,中亞和西亞使者、商人來中國的,絡繹不絕,不但將西
域的物產帶來中國,而中的絲綢,也沿天山南北路輾轉經中亞運往大秦(即羅
馬帝國)。中國之絲己有運至中亞,西南亞甚至遠至歐洲者。其路線是經敦煌
道過蔥嶺,至地中海東岸,再經腓尼基商人海運至意大利的佛羅倫斯而抵羅
馬,此路乃日後聞名於世,西方之稱之為絲路的由來。
4.西方物產之輸入
a.西域物產自通西域後不斷傳入中國,其時由西域移植於中國之農作物有葡萄、
石榴、紅藍、胡豆、胡瓜、苜蓿、胡荽、胡桃、胡麻、胡蔥等。
b.礦物則有明珠、琉璃之類。
c.動物亦有駱駝及大宛之馬匹,武帝得大宛馬後,改良中國之馬種,以此組織訓練
強大的騎兵,與匈奴的戰爭,才能漸取得優勢。
5.藝術與文化之交流
a.當時印度音樂已入中亞,因漢與西域開始交通而由張騫及其他漢使臣傳入中
國,對中樂的發展影響頗大。<<晉書卷二十三樂志>>:「橫吹有雙角,即胡樂也
張博望(張騫曾封博望侯)入西域,傳法於西京(長安)。惟得摩訶兜勒(兜勒是
一種鐃鈸的樂器)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以為武樂...」
b.古代波斯的雕刻藝術,大秦的魔術與雜技,西域的舞蹈等亦由西方傳入中國。
c.印度之佛教亦因中西交通道路之開闢,經西域而傳入中國。大月氏使臣伊存,
於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口授漢博士弟子秦景憲以浮屠經,使佛教開始在中國
傳播。此後中亞和印度僧在中國宣揚佛法,建造寺院,翻譯佛經,對中國的思
想有極大的影響。
d.中國之鑿井技術亦自中西交通之開展而傳至中亞一帶,大宛傳:「宛城中無井,
汲城外流。...宛城新得秦人,知穿井。」
_
<< 完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