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從“同性戀認同歷程”談女同志的現身壓力與因應策略

The Study of Lesbian's Countermeasures for Coming out Pressure and Self-Identity
Process

doi:10.30171/JYUST.200512.0003
元培學報, (12), 2005
Journal of Yuanp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2), 2005
作者/Author: 黃玲蘭(Ling-Lan Huang)

頁數/Page: 33-51
出版日期/Publication Date:2005/12
引用本篇文獻時,請提供DOI資訊,並透過DOI永久網址取得最正確的書目資訊。
To cite this Article, please include the DOI name in your reference data.

請使用本篇文獻DOI永久網址進行連結:
To link to this Article:

http://dx.doi.org/10.30171/JYUST.200512.0003

DOI是數位物件識別碼(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DOI)的簡稱,


是這篇文章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
用於永久連結及引用該篇文章。

若想得知更多DOI使用資訊,
請參考 http://doi.airiti.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see: http://doi.airiti.com
元 培 學 報 Journal of Yuanpei University of
第十二期 民國 94 年 12 月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12, December 2005
33 ∼ 51 頁
P. 33 ∼ P. 51

從「同性戀認同歷程」談女同志的現身壓力
與因應策略
The Study of Lesbian’s Countermeasures for Coming Out
Pressure and Self-Identity Process
黃玲蘭 Ling-Lan Huang
元培科學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Yuanp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ceived, January 11, 2005; Revised, February 14, 2005; Accepted, March 15, 2005)

摘 要:同性戀者在揭露自己的性傾向時,往往面臨著許多的掙扎與壓力,而現身對同性戀者而言,是生
命中的一大議題。本研究藉由深入訪談的方式,對二位已走過自我認同過程的女同志做深層的探索,希望
藉由生命經驗的敘說,找出她們在同性戀認同歷程的發展以及現身歷程的壓力與因應策略。研究發現女同
志在面對現身的壓力時,往往跟她同性戀認同的狀態有很大的關係,意即隨著同性戀認同的逐漸成熟與穩
定,同性戀者對於現身所帶來的壓力也愈能自我調適。除此之外,當事人對於相關知識的吸取,對現身壓
力的紓解也有很大的影響。透過了解女同志們在面對不同現身對象時,所採取的因應策略,期望提供學校
師長與諮商人員在協助同性戀者解決困境的參考。

關鍵詞:同性戀、認同、同性戀認同、現身

Abstract: The homosexual are always facing different kinds of pressure while revealing their sexual orientations.
For them, coming-out is a continuous and complex process. We had better know more about their self-identity
process and coming-out pressure if we want to help them adapt themselves and build prope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coming-out experiences of two lesbians by interviewing. Through their
self-identity procession and coming-out pressure, I have been trying to find out what kind of method they use to
release the pressure coming from family members, friends, teachers and society. This research reveals an
importan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ressure of coming-out and homosexual identity. I have found that the
coming-out pressure will be lowered if the homosexual identity becomes mature. Moreover, I discovered that their
related knowledge of homosexuality also play a very role during this identity process.

Key Words: Homosexuality, Self-identity, Homosexual identity, Coming-out

33
壹、研究動機

在實務工作中,諮商員常常會遇到一些當事人在訴說自己的問題時,產生遮遮躲躲,欲言又止的情形,
而諮商員對其問題也有霧裡看花的疑惑。一旦當事人鼓足勇氣揭露自己是同性戀者時,諮商員回頭思索當
事人所談的問題,便發現先前的訴說彷彿多了一條線重新貫穿,呈現出豁然開朗後的真正面貌。這不免讓
我們思索著,同性戀者在揭露自己的性傾向時,內心所面臨的諸多掙扎。
關於人們對於同性戀者的態度,可由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所出版的心理疾
病診斷統計手冊(DSM)各版本修訂的程序中,看出端倪:同性戀在 1950 年代,被視為是一種心理異常,在
DSM 第一版中,同性戀屬於「社會病態人格失常」
,DSM 第二版中將同性戀列為「人格失常與其他非精神
性心理疾病」,至於 1980 年出版的 DSM 第三版則將同性戀這個名詞從疾病手冊中刪除,且明白指出:同
性戀只是一種性行為的方式,與其他方式的性行為一樣,不再視為病態 1。至此,同性戀終於逐步擺脫心
理異常的外衣。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人們不再以標籤化的眼光來看待同性戀,文化、主流論述中不斷地傳遞
出對同性戀者相同的觀點—同性戀是不好的、羞恥的、令人害怕的、應該被禁止的。雖然社會變遷的確讓
人們對同性戀的態度與對待有了些許改變,但這僅表示社會能夠勉強包容青少年對同性戀行為的試探,可
2
是當同性戀變成個人內在穩定而成熟的特質時,則仍然會受到社會的排斥 ,尤其當同性戀者面臨「現身」
的時刻,更是需要背負著被接納或是被拒絕的心理壓力。
現身(coming out)是一個用來描述同性戀者自我認同歷程和範圍的名詞 3。
「現身」是一種持續進行的過
程,它包含向自己、朋友、家人或陌生大眾表露自己同性戀者的身分,而「現身」方式與程度的拿捏,則
受到個人所處情境所影響。根據 Marso(1991)的研究顯示,青少年晚期與成年早期是同性戀者確認自己的
性取向,以及對家人朋友現身的主要時期。許多研究都指出大部分的男女同志及雙性戀青少年,在學校都
曾經歷過同儕對同性戀或雙性戀所存負面態度的困擾;如果想在學校現身的青少年,一定會遭受許多挫折
和壓力。是以我們可以知道處在學生階段的同性戀青少年,除了要面對一般的認同發展問題外,他們比非
同性戀學生更常面對性取向認同和發展上的掙扎,以及因性取向認同所伴隨的問題和情緒困擾,而這些經
驗有時會帶來很大的創傷。因此對身處異性戀社會情境中的同志而言,他們常處於一種矛盾狀態-想呈現
真正的自我,同時也害怕別人拒絕-故選擇將自己扮裝成異性戀者,以減少這種矛盾衝突的感覺。在探索
自己的認同和考慮現身的問題時,同志們一般會經驗許多類似青春期時的自我認同感覺,對自我做新的身
分認定。採取現身或自我揭露,都是認同發展的一種指標。因此在現身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往往會使他
們改變自己的生涯選擇 4。
現身對同志而言是生命中的一大議題。生活中,現身除了對自我認同的發展歷程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外,也影響著同志未來生涯規劃的態度。而朋友的支持與家人的接納,社會他人的眼光都在這個過程中扮
演著重要的角色,也間接影響著同性戀者如何看待自己。在同性戀的研究中,男同性戀者的相關研究占大
多數,然而許多研究指出男同性戀者和女同性戀者在經驗上並不相似,尤其女同性戀者具有同性戀者與女
性的雙重身分,在社會文化與家庭裡,男女兩性的性別角色也代表著不同的責任義務與期待。另外,在性
別角色的社會化過程中,女性往往被允許與同性有較親密的互動,而這些行為較不會被命名為同性戀,所
以,面對現身的考量與壓力是與男性不同的。本研究者為女性,因此也將研究內容以女同性戀者為研究對
象。
本研究設定探討的主要問題為:
一、女同志的同性戀認同歷程為何?
二、女同志的現身心理歷程與面臨的壓力有哪些層面?因應態度與方式為何?
三、女同志的同性戀認同歷程與現身壓力因應間有何關聯?

34
貳、文獻探討

一、現身在女同性戀者認同發展上的的意涵
認同一詞,從心理學與社會學綜合的觀點來看,指的是個人內在與社會文化脈絡互動下所形成的自我
知覺 5。在同性戀的研究上,同性戀者的認同過程一直是許多研究焦點。一個人之所以會認為自己是一個
同性戀者,進而發展出同性戀認同,跟其所處的社會環境脈絡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同性戀認同是一種認
知上的建構和一組自我概念,將自我放置在社會情境中的清楚認定;也就是說,在真實或是想像的社會情
2
境中,認定自我為同性戀者的態度和感受 。在同性戀者的認同發展上,現身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然
而,當同性戀者考慮是否揭露自己的性傾向時,他們往往發現我們的社會充滿著對同性戀者現身的施壓與
迫害。
祁家威曾說過:「我們的社會是為異性戀者而設計的。」1 文化、主流論述中不斷地對同性戀污名化,
宣揚它是不好的、令人恐懼的、應該被嚴格禁止的。因而身處於社會中的同性戀者常會不自覺地將同性戀
恐懼內化到自己心裡、常感到被批判而鮮少有被支持的感覺,這些污名化的言論造成同性戀者強烈的心理
壓力,這些壓力和困擾對他們的自我知覺造成了很大的挑戰。但是,現身是同性戀者不可避免,且不斷面
對的一種掙扎。每一次的現身抉擇與經驗都對同性戀者的自我認同歷程有著重要的意義。
「現身」
,包括對
其他同性戀者或異性戀者,都是建立同性戀者自我認同的一種支持 6。特別是同性戀者在確認自己的性傾
向之後,能將之結合於個人生活以及社會生活中。然而,對同性戀者而言,不論現身是對家人、朋友、同
性戀者或是異性戀者,每一個現身經驗往往都代表著被拒絕或被接納的二一結果。
當同志開始探索自己的認同和考慮現身的問題時,通常會經驗許多類似青春時期的自我認同的衝突感
覺,而採取現身或自我揭露,都是認同發展的一種指標。Chapman & Brannock7 的研究指出女同志的認同
發展涵蓋五階段,分別為:覺察同性的情感傾向階段、不一致階段、自我懷疑與測試階段、自我認定女同
志階段和生活方式的選擇確立階段。Sophia8 則認為女同志認同有四階段:
階段一 第一次覺察:第一次覺察到自己的同性情誼和同性戀傾向,但並未對任何人揭露自己的女同志意
識,尤其是對異性戀者。在此階段,疏離孤立的感覺相當普遍。特別是疏離持續愈久,個人在接
納自己女同志傾向上將遭遇愈多困難。
階段二 測試和探究:不斷地試探別人對自己性傾向的接受程度,並且試著和同志團體接觸。少數的人會
開始向異性戀朋友揭露自己的同志身分,而有些人依然採取隱瞞的態度,並和異性戀朋友保持距
離。
階段三 認同接受:開始偏好和女同志團體接觸,並且在此階段,負向的女同志認同往往先於正向的女同
志認同,也就是說,排斥、抗拒多在接納自己身分之前發生。而向異性戀者自我揭露的人仍然相
當有限。
階段四 認同統整:把自己和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做正向的統整,並且承認同志與非同志世界存在。經由參
與同志解放運動的經驗,個人開始對自己的同志身分感到驕傲。隨著認同漸趨穩定,個人意識到
自己的同志認同不會再有改變,相對地,也開始擴大自我揭露的範圍。
其中在階段二的測試與探究,女同志開始嘗試著揭露自己的身分,透過現身對象的反應,做為進一步
行為的考量。而認同的初期女同志通常會較為頻繁的和同志團體互動,另外當認同愈穩定,自我揭露範圍
也愈大。
觀察處於異性戀社會情境中的女同志,研究者發現女同志在認同歷程上,涵蓋著五個階段:
1.性傾向的覺察
2.困惑與思考
3.因應異性戀主流文化的掙扎
4.同志身分的確定

35
5.同性戀認同趨於穩定
女同志從覺察到自己的性傾向之後,便開始面臨著許多的困惑與思考。生活中,她們經常面臨著一種
矛盾,一方面想呈現真正的自我,卻又害怕別人拒絕、排斥這個真自我,因而有時會選擇將自己扮裝成異
性戀者,以減少這種衝突的感覺。很多女同志往往在私人的生活中,才以女同志的身分互動,而在工作環
境中則選擇隱匿自己,扮裝成異性戀者,以減低自己在以異性戀為主流的社會情境中生存之壓力。直到自
己在掙扎過程中,逐漸確立自己的同志身分,同性戀認同趨於穩定後,才相對的提升了自我揭露的勇氣,
並進而想致力於性別平權運動中。

二、女同性戀者現身的心理歷程
對同性戀者來說,每讓一個人知曉身分,都是一次冒險的過程,他們忐忑不安,不知道彼此的友誼或
親情,在自我揭露之後,可不可以再繼續。因為對方所呈現真正的接納態度,往往不是當下反應性的答話,
而是在知曉之後的彼此關係的發展 1。Scott 就曾提出同性戀學生所面臨的六個性取向發展上的獨特問題,
2
包括下列六點 :
1.因為多數人認為同性戀是不好的、有傷品格的,同性戀學生在對家人和朋友現身時可能會面臨創傷
經驗,而使他們產生負向的自我概念。
2.對同性戀者來說,發展正向的自我概念是最困難的部分,特別是傳統宗教認為同性戀是不道德的,
也從未支持同性戀者。
3.在發展和維持同性戀愛關係上也充滿艱困,因為這樣的關係難以得到他人的接納和諒解。
4.面對周遭充滿同性戀恐懼症和敵意的環境,他們隨時要評估自己是否決定要現身。
5.面對差別待遇,可能限制了他們未來生涯發展的機會。
6.一旦他們決定現身,則往往必須冒著被家人和朋友拒絕和譴責的危險。
由此可知,對同性戀者在現身的心理歷程上,自我、同志族群,家人及朋友間,無不充滿許多壓力。
Coleman9 把女同志現身的發展階段為前現身階段、現身階段、探索階段、第一段關係和認同的統整。
Monteflores&Schultz10 則提到現身過程的心理發展包括:
1.覺察自己受同性的性吸引
2.第一次同性戀經驗
3.在同性戀世界現身
4.標籤自己為同性戀者
5.對家人朋友和同事現身,到公開現身
由此可見,現身是一種動態歷程,一種由個人內在對性傾向的覺察、確定,到對較親近對象的表露,
進而公開至完全的生活圈。這種從最初感受痛苦、自我被壓抑,到最後完全的釋放、自由的公開,並非所
有人都可以經驗。因為過程中他人的態度與反應,常常是不確定卻又有莫大影響的。
關於現身的策略方面,Hetrick&Martin11 認為同性戀者現身歷程有不同的處理策略:首先是學習隱藏,
能清楚自己的性偏好在不同的情境之下處於有利或不利的地位,並藉此判斷是否該隱藏自己的性傾向。其
次是同性戀者面對友伴否定自己的性偏好時,採取對自己行為的合理化,並且試圖做異性戀的認同。最後
是性別偏離(gender deviance),誇大同性戀者的一些刻板形象和特徵,並且相信這樣做才符合同性戀者的言
2
行舉止。而 Signorile8 的研究中則指出同性戀者有效的現身計畫,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
1.對自己現身:認同自己的性取向,尊重自己,學習對自己誠實
2.對同性戀朋友現身:認識其他同性戀者,並且組成生活圈與人際網絡
3.對異性戀朋友現身:先對好朋友現身之後,再嘗試對其他朋友現身
4.對家人現身:主動和家人談,並且持續和家人討論,然後帶同性戀朋友和伴侶回家
5.對同事現身:瞭解和評估同事性取向,並能夠讓同事「發現」自己的同性戀性取向

36
6.持續現身:幫助其他同性戀者現身,而現身是段持續進行的過程
從自我接納到生活圈中由近而遠的逐一現身,這是一段相當崎嶇又無止盡的歷程。而在男女同志現身
的時間點上,根據 Garnet 與 Kimmel 的研究發現女同志現身的時間通常較男同志晚一些,他們推論這可能
和女性被教導成相信有性慾是危險的、錯誤的有關 12。當然,女性友誼間親密行為的互動較易被大眾所接
受,也因此女同性戀者相較於男同性戀者而言,其親密行為較少被與其性傾向做聯想,而在友誼的煙霧下,
也容易延後其現身時間。

三、女同性戀者現身過程的壓力
由於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同性戀取向後,往往面臨的是排斥或拒絕的態度,或者更多的是表面的接納,
實質在行為互動上,則呈現疏離,因此同性戀者在生活中經常必須處理與消化被拒的沮喪,甚至不斷地修
正或挑戰自己的未來規劃。對於青少年時期的同性戀者而言,成長之路相當艱澀,這個社會和絕大多數家
庭為迷惑青春期所提供的協助,幾乎全是為異性戀者所準備,因為同性戀青少年幾乎生長在完全沒有同類
的孤立環境中;甚至比不上其他社會中的少數族群 13。尤其青春期正是發展自我認同的重要階段,孤立無
援之下,往往讓許多青少年同志有強烈的疏離感,甚至陷入憂鬱沮喪的低落情緒。
周華山提出華人同志現身時所面臨的困難來自庭,而最難現身的對象是父母 14。對青少年而言,成長
過程中,家庭是提供他們重要支持的來源,他們期待從家庭中得到愛與歸屬感,但也相對的,害怕失去家
庭的認可和支持。因此同志青少年相當擔心自己的性傾向揭露後會被家庭成員所拒絕,所以大部分的同志
青少年都選擇不向家人揭露。劉安真 5 的研究中發現女同志雖然在人際上採取較為公開的策略,但對於家
人卻都採取隱瞞的策略。尤其,同性戀者特別害怕受到父母的拒絕、懇求,並且恐懼面對父母親的傷害與
失望。父母對同志青少年的拒絕,多半源自於他們的同性戀恐懼症、擔心愛滋病感染、及受傳統價值觀的
影響,他們一開始通常會拒絕接受孩子的同性戀性取向,自責著自己是否做錯什麼事情使子女變成這樣(例
如是否因為童年經常給女兒穿長褲、爬樹,而讓她變成女同志);或是彼此責怪對方造成孩子的『偏差行為』
(責備先生經常不在家,讓兒子缺乏行為楷模而成為男同志)。
根據 Hetrick&Martin11 在紐約市的同性戀保護組織中提到的:父母對於同性戀子女的口語和身體傷害
有時甚至是以逐出家門做為懲罰。由此可以瞭解青少年在認同自己同性戀性取向時,對自身和父母帶來很
大的壓力,當一方無法面對和克服此壓力時,親子雙方都可能在心理的或實質上造成莫大的傷害。所以同
志青少年很少把父母親當成自己現身的第一人選。同志通常選擇手足作為向家庭成員現身的試金石,因為
他們相信手足比父母更能接受、支持他們,選擇先向手足現身能幫助他們去修正日後向家庭其他成員現身
所採取的行為和方法。另外,由於母親比較能體諒同志的處境,而不像父親只會對同志們生氣或是在言語
和心靈上給予傷害,所以一般而言,同志通常選擇先向母親現身 4。
若比較朋友與家人二者,大多數的青少年同志仍會選擇先向朋友現身,再向家人現身,他們相信友誼
能為自己帶來支持與鼓勵。在青少年時期,同儕關係往往是生活重心的所在,每天幾乎有八小時以上與同
儕互動生活,其時間和頻繁程度遠遠超過家人,再加上社會文化期待朋友間能坦誠相待,因此同志們對同
儕現身的時間點都早於家人。而在社會方面,污名化所衍生的壓力仍不容忽視,同志在工作與生活場合裡,
經常面臨著是否採取中性化裝扮作為身分掩飾的考量,以避免因曝光而帶來的指責和輕視。

參、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欲探討的主題為「同性戀認同歷程」和「現身的心理歷程與壓力」,研究對象為「女同志」

一、受訪者
本研究的受訪者符合下列標準:

37
1.年齡在十八歲以上,具備了法定的行為能力。
2.認同自己為女同性戀者,且對女同志的認同呈穩定狀態,即不會因自己的性取向感到持續且顯著的
痛苦。
3.了解本研究的意義,願意分享個人經驗,且無酬賞的接受本研究者的訪談。
因本研究的主題較具敏感性,研究者在訪談前,在訪談同意書上承諾,不會透露受訪者的基本資料。
表 1 中簡單介紹受訪者的年齡、認同狀態及情感狀況。

表 1 受訪者基本資料

稱呼 年齡 性/別 情感狀態
小朱 22 T/女同性戀 曾有幾次情感經驗,目前有一穩定交往對象
夏夏 20 T/女同性戀 認為自己沒有真正的情感經驗,目前情感處於空白狀態

二、資料蒐集步驟
基於研究倫理的考量,在邀請受訪者參與本研究之前,研究者有義務向受訪者解釋本研究的目的與進
行的方式,包括訪談的次數(1-3 次)和時間(1-2 小時);訪談時需要對內容錄音,以利將來的資料分析;若
訪談問題涉及過於隱私的部分,受訪者有權決定是否回答;對於受訪者的身分絕對保密;以及研究過程中,
若受訪者遭遇特殊事件必須停止參與研究時,可隨時終止研究關係。研究者說明受訪者的權益並擬成訪談
同意函,經過受訪者的仔細考量後,在接受訪談前簽下同意函。
本研究的訪談指南為半結構式的訪談題綱,其目的為蒐集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和同志身分現身之心理歷
程的感受與看法。訪談指南包含以下的重點:
1.性傾向的覺察與因應
2.同性戀認同的發展歷程
3.現身的心理歷程
4.現身歷程中面臨的壓力
5.面臨壓力時的因應態度與方式
6.和家人的關係
研究的訪談是由研究者親自進行的,在訪談的過程中,研究者保持接納與傾聽的態度,支持並鼓勵受
訪者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並且以受訪者獨特的認同發展經驗為主軸,隨時反映、反省,適時提出相關問
題,以蒐集更多深層的資料。

三、研究程序
本研究的實施程序可分為三個階段:訪談前的準備、訪談過程、訪談後的資料整理。
(一)階段一:訪談前的準備
研究者主動與受訪者接觸,說明研究的主題、進行的方式及目的,提出邀請,並確定受訪者的
參與意願。在進行訪談前,蒐集並閱讀相關的文獻資料,編擬訪談大綱與訪談同意函等資料蒐集工
具。
(二)階段二:訪談過程
研究者進行面對面的訪談,除了針對訪談大綱的問題作討論外,也適時針對受訪者的生活狀況
加以關心。同時進行錄音的工作,以利之後資料的分析。
(三)階段三:訪談後的資料整理
訪談結束後,開始進行錄音逐字稿的謄寫與整理。並針對訪談逐字稿,將其中的對話給予編碼。
然後將受訪者的話語內容歸類成不同的子題,將核心子題架構成分析大綱。研究者逐一標示出受訪

38
者所經驗到的重要事件,以及她的因應方式、內在感受和省思,以建立受訪者現身歷程的發展脈絡,
進一步對她的現身的心理歷程做分析。編碼方式如下:

IA7 女同志「小朱」在第一次晤談的第七次回答內容
IIB22 女同志「夏夏」在第二次訪談的第二十二次回答內容

肆、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以現身作為觀察的切入點,藉此了解兩位女同志,小朱與夏夏,她們在同性戀認同發展與現身
過程中的心理歷程、壓力,及所採取的因應策略。透過與小朱、夏夏的接觸與深度訪談資料的整理,發現
其所呈現的面向相當豐富。以下將針對二人在「同性戀認同的發展歷程」與「現身歷程中的壓力與因應策
略」來做討論。

一、小朱的故事
(一)同性戀認同的發展歷程
在這個以異性戀為主流的社會裡,小朱從覺察、探索,到認定自己為同性戀身分上經驗了一段發展的
歷程。
1.性傾向的覺察
小學階段可以說是小朱性傾向的萌芽期,當時懵懂的她,因為一個小女生的擁抱而震撼:

◎「……國小三年級的時候,班上有一個女生,我們真的很好,我很喜歡她,她也很喜歡我,但是純粹感
覺是友情吧。一直到有一天,她忽然整個抱住我:「小朱,我真的好喜歡妳喔!」我那時候被嚇到了,愣
住了,感覺很尷尬,什麼反應也沒有。窗外好多低年級的小朋友在看我。然後四年級時她就轉學了,全班
都知道,只有我不知道。我每天都在等她來學校…」(IA7-A8)
◎「…一直到我國小五升小六,我真的開始暗戀一個女孩子。她是我們家鄰居,但不是住得很近。我們在
同一個補習班補英文,我期待著每個禮拜幾可以看到她…」
(IA15)

國小三年級的事件,最後卻以對方突然轉學為收場,小朱的心裡充滿了許多年少的不解。一直到國小
六年級時,她才真正清楚發現自己喜歡一個女生,從困惑到被吸引,小朱逐漸覺察到自己的性傾向。
2.困惑與思考
升上國中後,小朱發現自己與暗戀的對象同校,愛戀的感覺越發濃烈,小朱開始意識到自己與他人不
同,她嘗試找出原因,但當時的她並不知該從何著手,只好求諸於自身的感受,像是夢。小朱說:

◎「…我記得國三那一年,幾乎整天都在想:
「原來不是每個人都跟我一樣。那為什麼我會這樣?」我想
了很多,我會掙扎…」
(IA36)
◎「我真的作夢。夢到在我房間有風吹進來,窗簾在飄,我跟那個我喜歡的女生接吻,然後夢就醒了…也
不完全是因為這個夢,而是很多有關這種感覺。」
(IIA60-A61)

這個階段的小朱,一方面發現自己被同性別的人所吸引,一方面也對自己對同性的愛戀心情感到困
惑,而夢境中的畫面對她而言似乎是一種同性戀傾向的暗示。
3.因應異性戀主流文化的掙扎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朱內心的衝突越發強烈。有時她想坦率的表達自己對同性的喜愛,然而週遭朋友

39
的反應,卻也讓她意識到這分情感是不太見容於異性戀社會。這讓小朱思考著:是不是該改變自己去符合
這所謂社會的主流模式?於是她開始試著去喜歡異性,甚至在開展一段同性戀情時忽然的怯步。她提到:

◎「……因為專一時,國中剛升上來…我是西洋劍社,女生比較風靡運動選手吧!那時候有三四個女生黏
著我,下課十分鐘來找我,跟我講話,就已經黏到耳朵上了、親到了。我們班的男生看到就想:為什麼她
們寧願選我也不要選他們。…我同學很好笑,下了課,晚上在宿舍無聊,就跑到我寢室來,甚至我在睡覺
把我拉起來:
「妳不能這樣,妳要改啊,這樣下去怎麼辦?妳怎麼可以喜歡女生呢?」整天幫我洗腦,…」
(IA36)
◎「……就是看每個男生我都換個角度去想:
「這個男生如果我跟他交往好不好?」想到最後,唉!不可
能。沒多久後,就放棄了。」(IA58)
◎「……我專一時幾乎跟一個女生在一起…可是到了要確定的時候,我突然不理那個女生,不想看到她,
也不想跟她講話。我突然在想:我真的是這樣子嗎?…」(IA39-A40)

從小朱的嘗試、同學的勸說,以及她在發展一段情感前的猶豫遲疑,可以看出她在覺察自己與主流文
化格格不入之時,徘徊在對女同志的認同與逃避的衝突。
4.同志身分的確定
小朱認為自己很早就承認被同性所吸引。她曾經提過幾種同性戀的成因,然後對自己的成因也有她的
歸納:

◎「所以我一直都覺得我是天生的…我想說我比較接近天生的,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轉變,我一直都
跟人家講我是天生的。」
(IA49)
◎「…有時候我也會跟人家講說「下輩子,我還是要當個 T」
(笑)….因為我覺得當T,…某些部分我會
覺得有優越感….我覺得 T 不比男人弱,除了可能比有些男人力氣小啊,長得高啊,什麼…這一方面,生
理方面而言。其他我覺得,工作能力啊,或是外觀啊,或者是(遲疑)交女朋友的能力啊(笑),我覺得
蠻多方面其實不見得比男人差。」(IIIA36-A37)

小朱歸納自己較傾向為天生的同性戀者,是不易改變的。並且在女同志的「T」與「婆」中,她最初
認同是「T」
,對 T 的描述隱隱呼應著自己的外表體型,此外,她拿 T 與「男性」性別角色相評比,顯然的
她認為 T 優於男性。從她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她認為身為 T,在生活上,有一種界乎女性與男性性別角色
中的優勢。
5.同性戀認同趨於穩定
在一次聚會中,一位學姊的話為小朱帶來了許多衝擊,也改變了她原來「T/婆」分明的態度。

◎「…我有一個學姊…她說:「我不曉得妳們是不是心理變態,明明就是女生,女生就是喜歡女生,幹嘛
把自己打扮得像男生?如果喜歡上妳的女生是因為這樣看上妳的,她怎麼不會想去找一個真正的男生?那
妳們怎麼能要求她們讓妳有安全感之類的。」那個時候,老實說我並不贊同她的話,但是我承認會刻意把
自己打扮得像男生。後來我就一直在想我是不是心理變態….我想了很多,我想何必把自己打扮得這個樣
子,那妳的另一半乾脆去找一個男人算了,她跟妳在一起是什麼心態?……」
(IA28-31)
◎「老實說,我常常跟我女朋友講,我只能跟我父母說這輩子我對不起他們…我覺得如果現在叫我再去接
受一個男人,不太可能吧。真的…我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習慣我自己所扮演的角色。」(IIA68-71)

學姊的話,讓小朱發現自己在情感的互動上,仍不自覺的套用著異性戀的模式,小朱體會到,如果她

40
渴望得到對方的真愛,那她必須去除掉自己酷似男性的外型與特質,回復自己的女性性別角色。另一方面,
她也意識到自己的同性戀認同趨於穩定,難以改變。

(二)現身歷程的壓力與因應策略
從訪談的資料中可清楚看到小朱因「現身」而面臨的各種壓力,她現身的對象可分為四個部分。
1.家人方面
小朱的家庭壓力主要來自母親,從最初偶然地讓母親有些察覺,到老師對母親正面的揭露,她的內心
充滿了強烈的煎熬。

◎「…我的那些書其實她(母親)都看過,我本來都把它放得很隱密,我有我自己的專用書櫃可以鎖起來。
不小心有一次回家,突然想看「我們是女同性戀」那本書,晚上看一看,累了,把它塞在枕頭下睡覺。就
這麼巧,下個禮拜我媽剛好洗枕頭套,結果那本書正正方方地放在我書桌上,可是我媽什麼都沒講。」
(IA5)
◎「… 我專五的時候,老師一打電話來,我就不敢回家。我會愧疚,說真的是愧疚。我會羞愧去見到他
們。因為我不是你們想要的樣子。不是我不要那個家或是我不重視父母,我就是怕又去看到他們…後來我
有一年多沒有回家…」
(IA4)
◎「我媽甚至問我有沒有男朋友?正好上次回家的時候,對面在嫁女兒。我媽問我(聲音壓低)什麼時候
換妳啊?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說嫁就嫁啊!…要不然,我也不可能跟她說,我嫁啊,嫁給女的吧!
(笑,有點自嘲)…」
(IA5)

小朱原想就讓一切順其自然。只不過老師提早向她的母親揭露這一事實,改變了小朱跟家裡的關係。
現階段,母親仍抱持著否認的態度,這多少讓小朱感到壓力與挫折。目前小朱的父親仍被蒙在鼓裡,尤其
在母親的事件之後,小朱更決意對父親隱瞞。對小朱而言,她寧可視先前的揭露為一場意外。

◎「…我爸快六十歲,是個好爸爸,沒脾氣,我們家算是嚴母慈父,所以我媽寧願保守這個秘密一輩子,
只要我不講。我本來就希望這樣子,不可能跟他們講的…」(IA11-IA12)

母親否認事實的態度,讓小朱感受到自己被拒絕;而父親的疼愛,又讓小朱害怕面對父親知道後的傷
心失望。於是小朱採取「逃避」策略,以減少回家的次數和對相關話題的閃閃爍爍,來因應家中的壓力。
2.朋友方面
從國中二年級,小朱便開始嘗試向朋友現身。

◎「…到了國二升國三,因為分班,我在 A 段班認識了一個女生,是我開始跟別人說我喜歡一個女生,我
的性向是這樣。」
(IA16)
◎「國中時,大家都說妳想太多了,妳可能是多想了,大家都會覺得是負面的。但是妳跟第一個講過之後,
妳就會有勇氣跟第二個講,跟第二個講過之後,妳就會更有勇氣跟第三個講。」
(IA20)

從最初帶著些許的試探,到後來自在的回應與揭露,隨著年齡的增長,小朱在對朋友現身的態度越發
的坦然。面對同儕時,小朱內心的衝突較少,較不會因彼此的不同而感到隔閡或痛苦。相對的,戀情中則
仍有許多壓力與苦楚。

◎「…有一次我跟那個男人(學妹的新男友)講電話,我真的被罵到無地自容。他跟我說:「妳憑什麼跟
我爭?妳能給她幸福嗎?妳只是個女的,妳能給她將來嗎?妳這樣對她公平嗎?她怎麼承受得起社會輿論

41
的壓力,她怎麼承受得起家庭父母的壓力?我現在有房子、車子,錢我可以再賺。妳只是個學生,妳怎麼
跟我比,妳只是個女生,妳怎麼給她幸福?」那時聽了,我超級難過的,整個人都呆掉了,無法辯駁….」
(IA73)
◎「…至於她的家人,至少她弟弟,她也是有兩個弟弟,她大弟小弟都以為我是男的,因為見面的次數也
不多,之前都是冬天。…」
(IIA78)

在以異性戀為主流的現實社會裡,仍不時有許多人物與事件提醒著:「同性戀情」是不被接受與認可
的,有時小朱甚至選擇假裝男性來避免衝突。
3.師長方面
學校對青少年而言,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空間。每天六至八小時的生活作息,言談舉止裡,個人的學習
與思維難以不透露些徵兆。小朱認為一般的師長難以接受同志,她徘徊在害怕拒絕與渴望被接納之間,也
因此她發展出一套觀察方式來檢視老師的態度,進而決定自己現身的程度,以減低不必要的挫折和排斥。

◎「我想不是每個老師都能接受吧,而且在我的心裡,我認為大部分的老師應該都不大能接受。」
(IIA1)
◎「我班導對我很好,那時候就有跟我談,我一五一十跟他講。我們班導是男生,他真的很好。他一直開
導我。常常叫我去辦公室講給他聽,從小到大的種種。」(IAl73)

師長代表的是捍衛異性戀主流的傳統,小朱認為在學校教育裡,自己的性傾向猶如一個異數,她害怕
現身後連帶而來的批判,卻又渴望從師長方面得到關愛與接納,補償自己對家人部分的遺憾。校園就像是
社會的小縮影,師長的態度也正如同一般大眾一樣,有的接納,有的排斥同志,小朱在此部分倒是較能坦
然以對。
4.社會方面
在規劃未來時,社會的現實考驗尾隨而來,一是小朱在求職過程中,常因自己中性化的打扮,使人對
她的性傾向產生懷疑而屢屢受挫,筆者記得最後一次訪談時,小朱仍在為之後將到的面試機會,是否該穿
裙子而掙扎;另一方面,「女女」的同性戀情模式,在婚姻關係中依然沒有容身之處。因此尋找一個可以
接納自己與女友的空間,是小朱所考量的重要因素,她目前做了一個移民的決定。

◎「…像我女朋友現在在上班,有時候我到她的公司去,別人就會問她說:「這是不是妳說的那一個男朋
友?….我會不太敢穿這麼貼身,要不然我就是一定會穿所謂的 T 的世界裡才有的束胸。這種衣服是整件
伸縮的,是小背心式的,但它包的很緊。然後讓它看起來比較沒有….我甚至連穿著束胸都還會怕說:
「萬
一那邊的長輩如果看出來會不會對我女朋友…」(IIA75-A76)
◎「我一直認為有一天我一定會結婚,只不過不一定是在台灣,也許是國外,一個可以接受的地方。」
(IA75)
◎「…而且美國目前還沒有這種法律可以接受結婚吧?我知道荷蘭有美國有,只有一個州有。所以要去的
話,也只會去那個州。」
(IIA98)

小朱偶爾必須假扮男性,讓自己與女友的戀情得以維持。對於未來,小朱希望擁有婚姻,只不過是「女
婚女嫁」
。她期待移民國外尋找一個接受同性戀的國家,而父母部分,她仍然打算採取逃避與隱瞞的態度。
在小朱的未來計劃裡,同志身分是不可改變的,忠於自己是她的決定。
根據關係親疏的不同,小朱在採取對家人、朋友(戀人)、師長及社會的現身策略時,也不盡相同,
有的自我坦露,有的扮裝男性,有的沉默逃避。目前對小朱而言,最大的挫折來自家人,尤其是母親逃避
否認的態度,讓她感到愧疚與無奈,而來自朋友及師長的挫折,倒不至於對小朱造成太大的壓力。

42
二、夏夏的故事
(一)同性戀認同的發展歷程
1.性傾向的覺察
夏夏開始覺到自己性傾向的不同,是在小學的時候,她發現吸引自己目光的大部分是漂亮女生而非男
生:

◎「…大約是在小學的時候,因為我從小到大就覺得自己好像跟別人不太一樣,就是當班上女生都在看帥
哥的時候,我卻在注意漂亮的女生,甚至到後來我發現到,我跟男生可以很好很好,那種好就是朋友、像
哥兒們一樣,可以一起打架、可以幹嘛。可是我卻比較喜歡女生,那種感覺上很不一樣,喜歡的感覺跟朋
友的感覺就是很不一樣,然後我就會去找些相關的資料…真正確定是五年級的時候!」(IB1-IB3)
◎「…當初模糊階段的時候,其實只是覺得我自己跟人家不一樣。後來就覺得 OK,我喜歡女生,可是喜歡
女生又怎麼樣?我覺得沒什麼不好,這就是我,我沒有害人,我沒有去防礙別人,我覺得這就是我。…」
(IB12)

小學五年級時,夏夏對自己的性傾向有較清楚的意識,並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辯過程。
2.困惑與思考
感覺到自己的不一樣後,夏夏並沒有太多時間探索這個部分,國中時忙於課業,只能利用課餘時間上
網、看書。而網路與書籍這二個管道提供了她認識同性戀議題的相關知識。

◎「…興趣(追求這方面的知識)是有,可是因為那時候(國高中)就是忙於課業,變成是說我沒有那個
時間、沒有那個管道去找。…」(IB64)
◎「我會開始去挖知識,甚至就是我會到處去找書、去看書,我可能去誠品,性別那櫃坐,一坐就是一整
天,不斷的看,因為我看書速度很快…高一、高二的時候比較有閒的時候,假日的時候…就跑書局,就在
那邊看性別的書,…開始上網的時候,就是差不多高中的時候,國中接高中那一段,開始上網,我就發現,
有同志聊天室這種東西,既然大家都一樣,那就來聊!…」(IB135-IB138)

利用書籍,利用聊天室,夏夏開始與同性戀議題有了接觸,疑惑也隨之遞減。
3.因應異性戀主流文化的掙扎
知識拓展了夏夏看待自己與看待同性戀的角度,她一方面了解到同性戀在社會屬於弱勢地位,另一方
面也清楚知道同性戀、異性戀並非對錯、正常不正常的二分法可以涵蓋論述的。

◎「…雖然說他們的那些評價是很負面的東西,可是我知道那其實只是一種標籤而已。那時候覺得全世界
好像只有我一個是怪人…我有去找資料,知道有這種東西,然後甚至說後來有開始上網,知道我們還有一
票這樣的人,其實同性戀的比例並不算少……」 (IB14-IB15)
◎「…你今天一旦打開聊天室那種東西、目錄,你會發現其實一堆找援交的全部都是異性戀,今天他會亂,
不是因為同性戀會亂,而是因為同性戀是個標籤,這個標籤已經認定了,為什麼它跟愛滋病扯上關係呢?
我會覺得因為愛滋病這種東西在台灣第一例,或是在美國第一例,都是在男女同志身上發現的,所以說大
家就覺得這是同性戀的病,可是事實上以現在比例來講,異性戀的比例比較高。…」(IB130)
◎「…我爸每次都跟我講,你上了大學以後就很好啊!就是去玩啊、怎樣的,可是我爸大概沒有想到今天
我上大學會造就我現在這個結果,如果他知道我現在的狀況,他當初可能會反對我上大學,因為上大學以
後,時間多了,然後資源多了。…」(IB67)

43
從國中一路走來,夏夏自覺在同性戀認同過程中沒有太大的掙扎。從她的敘說裡可以得知,大學生活
無疑地為她開啟了一扇增廣視野的窗,也讓她獲得有別以往的自由。
4.同志身分的確定
夏夏認為自己很早便完成了自我認同的過程,沒有特別的掙扎或動搖,她從未嘗試去喜歡男性,她定
位自己是女同志偏T。

◎「…我的心境從很早就開始,當別人在玩扮家家酒的時候,我已經在自我認同,所以說我的信念會比任
何人都堅定,今天我是個同志,我就是個同志,我不會去懷疑我,今天你要這樣看我是你的問題。…」(IB90)
◎「…我有碰過那種很悲觀的,就是那種明明跟女生在一起,喜歡女生,可是卻死不承認自己同志的身分,
我碰過這種的,可是這種的人我覺得需要再教育,因為當妳沒辦法認同自己的時候,妳要怎麼去說妳愛一
個人?我覺得這非常的困難。…自我認同這種東西,我覺得它是一個過程,今天是看你自己願不願意去走
這個過程,還是你從頭到尾就否定它。…」(IB114-IB115)
◎「…一開始也不知道有分 T 有分婆,只知道我喜歡女生,後來去翻書以後才覺得自己好像比較是 T,因
為我喜歡那種比較女生的女生。…」(IB39)

5.同性戀認同趨於穩定
夏夏認為自己很早就完成了自我認同,她歸納自己因為在認同上的發展順利,才得以承受青春期時,
來自外在的歧視與壓力。

◎「…今天我想一個問題,我如果自我認同沒有那麼快完成,我國中、高中到底挺不挺的過去?這是一個
很大的問號。就是我如果自我認同沒有完成那麼早、沒有那麼圓滿,我到底能不能夠挺過去?。…」(IB117)
◎「…我覺得要趁我年輕,我還能吸收的時候,我要趕快去抓住一些東西,我要去多學一點、多聽一點、
多看一點,甚至多講一點,我覺得講是很重要的,因為同志跟一般人唯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有跟人家
不一樣的生命經驗,我們或許沒有轟轟烈烈的感情史,可是我們有非常豐富的生命經驗,這些是人家沒有
的,這些是一些異性戀他們無法感受的,那種背負著很多東西,那種壓力,那種生命經驗、那種看到陽光、
那種破土而出的經驗,那是別人無法去體會的,這是我們所擁有的。…」(IB97)
◎「…我認同我自己是女生,然後我愛女生,我從沒有考慮過變性,因為我接受我自己是個女生,所以我
不考慮變性,因為今天我變了性,我就不是同性戀了…」(IB47-IB48)

現在的夏夏對於自己的同志身分相當確立,她急於吸收,急於善用自己的生命經驗去創造屬於自己不
同的人生。

(二)現身歷程的壓力與因應策略
夏夏的現身對象可分為四個部分來探討。
1.家人方面
夏夏的父親最早是因為國中的時候,檢查她的書包而隱約感覺到女兒的不同。父親從未正面跟她討論
過這個問題,卻在日常生活中藉由一些行為來暗示夏夏他的不贊同。

◎「我爸從我很小,就是我國中的時候,就開始盯我,他會趁我睡覺的時候翻我書包,然後甚至把我寫的
一些東西全部翻出來,可是其實我們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點破…」(IB19-IB20)
◎「反正他要是看到相關的報導,或是比如說像之前女同志婚禮,我爸也不會把電視關掉,他會直接走到
我面前把電視擋住,剛開始我會嚇到,想說他怎麼會有這樣的反應?…他什麼都不講就擋住,然後等那個

44
新聞結束他才走,…他好像覺得說,我今天不跟他 come out,他也不會去點破我,就會好像當作沒事這樣
一直下去,可是我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IB26-IB28)
◎「我試過 n 百遍了,可是我只要稍微提到一點點關於同志,關於性別的東西,我爸就會開始長篇大論,
所以說每次都是不了了之。到後來我乾脆不做了,因為我知道你太根深蒂固了,你不接受沒關係,我就是
我,即使我是你生命的延續,你也沒有資格管我,你沒有資格管我的性傾向是怎麼樣,我愛男人、我愛女
人,那是我的事。」(IB86)

而母親是因為一次聊天中的擦槍走火而得知的,但母親似乎仍不願接受這樣的事實,而想說服夏夏改
變,也因此造成兩人互動的不愉快。

◎「那時候也算是擦槍走火啦!就是我跟我媽在聊天,然後就聊到這方面的東西,可能太專業了,我媽就
突然冒出一句「你是不是?」,然後我就回答「我是啊!」我覺得這種事情,當人家問出來的時候,就覺
得沒有必要隱瞞,因為她都已經問出來了,而且我相信他們心裡也都有底了…」(IB33)
◎「當初還是有冷戰啊!因為那時我媽想跟我談的時候,她的論調我沒有辦法接受,因為我媽覺得我是接
觸這些太多,所以才會變成同性戀,其實我是先知道我是同志,我才開始去接觸這些,如果我不是,我大
可以丟在一邊不管,我幹嘛要去接觸這些,我幹嘛覺得性別重要?可是他們好像完全搞混了,一般人都是
這樣,都覺得你接觸太多,所以你變這樣。事實上應該是我們先是這樣,我們才去接觸的。可是我媽到現
在一直都搞不懂。」(IB34)

夏夏對於母親的論調相當不以為然,家中唯一較接納她的是弟弟。雖然如此,夏夏在和姑姑的互動中,
還是被不斷地冠上不孝的罪名。從最初的氣憤,到目前的自我調適,夏夏一方面尋找出內心的對應之道,
另一方面卻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性傾向會讓家人感到蒙羞。

◎「…當我姑姑把不孝的帽子往我身上扣的時候,我已經在想,今天就算我奉養你,你也未必會接受,像
我爸爸那麼硬的性格,今天一個同性戀女兒拿回家的錢,他那樣會接受嗎?我很懷疑,他當然把錢丟掉,
或是怎樣。」(IB80)
◎「我們家是個家族,就是以小家庭來講,我們家是四個人,可是以整個家族來講,如果說你有一個女兒
是這個樣子,你會覺得蒙羞、你會覺得很丟臉,那很好,我們就斷了,你如果覺得我是個羞恥的話。」(IB78)

雖然家人不斷的打壓夏夏,但夏夏知道他們的許多批判都是對同性戀的誤解,而要去鬆動那些刻板的
錯誤認知是相當不易的。因此,現階段的夏夏藉由唸書的緣故,搬到學校附近,為自己尋求暫時的自由空
間。

◎「…曾經有一個老師給了我一句話,因為我跟他講說,我要是考性別所可能會被踢出家門,那個老師跟
我講說,你根本不要等他踢你出家門,等你考上性別所,你就自己離開家了。抬頭挺胸走出去,總比被人
家踢出去的好…所以說以我爸那種性格,我就算不跟他斷,他也會跟我斷。…」(IB73)

對於自己的未來,夏夏卻早已開始思考學業和生涯的規劃,現在的她計劃未來投入於性別運動或同志
運動的相關領域,甚至對於家中親人可能給予的壓力,也已有了最壞的打算。
2.朋友方面
國中時期,夏夏因為自己的日記而被迫出櫃,被同學排擠的她,痛苦的一度想以自殺了結。

45
◎「我是強迫出櫃,就是強迫出櫃,我國中的時候喜歡我們班的一個女生,因為我有習慣性的要寫東西,
就是札記、日記,算是心情的紀錄吧,結果那時候就是被我們班男生知道,然後就開始一個傳一個,一班
傳一班,然後就發現開始沒有人願意接近我….」(IB53)
◎「那時我非常的痛苦,因為我回到家都很晚了,我們那時候有晚補考,曾經我回到家躺在床上希望自己
不要醒過來,我找不到出口,拿著美工刀往自己身上劃,可是我現在卻追溯不出我畫下去的時候,我到底
在想什麼?我只知道不會痛,沒有痛的感覺,是那種麻掉了…」(IB54)

當時,夏夏告訴自己考上大學就可以脫離這個被歧視的情境,這樣的信念讓夏夏熬過那一段難堪的時
期,上了大學之後,夏夏開始交到朋友,得到接納,自我認同更加堅定。

◎「在外面沒有什麼壓力,因為其實我同學她們都很能接受,甚至我外面一票朋友,也有一堆同志。壓力
是來自於家裡,其實我發現社會壓力對我們來講不算什麼,因為當我們要去面對社會壓力的時候,其實是
一票人,就是一個挺一個,你發現有一群人在背後挺你,甚至相對的我們也去挺他們,可是當面對家庭壓
力的時候,我們是單打獨鬥,因為你會發現很多小孩子受到委屈的時候,他會習慣性的向家人哭訴、向家
人去傾吐一些東西,可是我們沒有這個權利,因為我們的傾吐只會換來更嚴重的打壓,所以說其實,比較
嚴重的壓力還是來自於家裡。」(IB49)

夏夏目前把大部分的心力放在知識的吸收上,她曾經形容自己彷彿上了大學之後,才開始看見陽光。
這個階段的她,無暇顧及情感生活。

◎「…情感的部分我覺得這還是要順其自然吧,因為目前沒有找到適合的人,因為我很忙,我沒有時間去
哄女朋友,我甚至沒有時間去顧到她,今天如果有人要跟我在一起,就必須去接受這個事實,因為我太忙
了,我必須顧兩個學校,甚至三個學校的東西,我沒有時間去管女朋友,我甚至沒有時間去管感情。…」
(IB96)
◎「…我會覺得感情這種東西是要隨緣,就是碰到就碰到,碰不到我也不太會刻意去追,因為我覺得那個
對現在的我來講,不是那麼重要…對我來講知識才是比較重要的吧,我想,那才是我要的。…」(IB131)

3.師長方面
對夏夏而言,求學階段的老師面對她身上所呈現的性別議題,大多採取不去碰觸的方式,但這反而提
供夏夏探索性別的生存空間。

◎「我猜兩個導師都知道這回事,可是他們什麼都沒有說,可是說實在現在我要謝謝他們,他們什麼都沒
有說,讓我能夠上大學,因為他們一旦跟我父母親講,我可能會在家裡關禁閉吧,所以說我很感謝他們沒
有說…」(IB59)

夏夏曾經擔心老師若向父母揭露此部分,可能會帶來無形的打壓,因此老師的心照不宣反而給她許多
的自由。

4.社會方面
對夏夏而言,她清楚的知道社會的壓力與歧視消除不易,因此她很早就思考畢業後踏入社會入職場的
因應方式,她以自行開店做為生涯的規劃的第一站,而對於未來,她更期許自己能獻身同志與性別運動。

46
◎「…高中差不多,我就想那我就自己開店…反正現在同志的據點那麼多,總有缺人的時候,那今天我是
個同志,我不要接受社會壓力,甚至於我反彈那些壓力,我可以去同志據點去找工作...」(IB111-112)
◎「…我有陸陸續續開始有在講一些生命經驗的東西,那以後可能也許會去當老師,或是投身於社運、同
運這些東西。….」(IB91)
◎「…意義或使命?我最想追的應該是性別平等,不是立法的平等,而是性別教育,等到大家都能接受性
別平權,等到那一天,其實有沒有立法,我覺得都無所謂了…我覺得也許我看不到最後的成果,因為這是
一條非常漫長的路,可是我願意去當中間那個過程,因為我覺得那很重要…我願意盡一份心。…」
(IB143-IB144)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對夏夏而言,最大的壓力來自家人,尤其是父親的沉默與姑姑的批判,讓她
感到無奈與憤怒。至於來自朋友排擠和接納,以及師長的隱諱,則是給了夏夏在情緒上不少的起伏與體驗。
她目前渴望透過對於同志、性別、平權等知識的吸收,能夠作為同運或社運中的一棒。

三、綜合討論
(一)同性戀認同的發展歷程
表 2 呈現小朱與夏夏同性戀認同的發展歷程,小朱與夏夏的性傾向覺察皆發生於國小階段,在國小時
覺察到同性對自己的吸引。等到進入青春期後,當一般青少年開始感受到對異性青睞的渴求時,相對的小
朱與夏夏在性幻想與暗戀的對象上,卻都以女性為主,而這也逐漸讓她們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對小
朱而言,發現自己的同性戀傾向曾帶給她許多的掙扎,在身邊朋友勸說下,她一度嘗試要去適應主流社會
的異性戀文化,但最後卻發現無法謀合而放棄,這樣的經驗讓小朱認清與接納了自己同性戀傾向,心態上
也對自己的同性戀認同較為確立。比較特別的是,原先小朱在同性戀者的性別身分裡,明顯的認同自己為
T,並刻意的在髮型穿著上扮演較陽剛者,但後來由於學姊的挑戰鬆動了她對 T、婆性別角色原先的固著,
現在的她,同性戀者親密關係裡,角色認同上的不再向先前般堅持。
觀察夏夏在同性戀認同的發展歷程,便可發現「知識」扮演著很重要的支持角色。喜歡女生曾經帶給
夏夏許多的困惑,跟別人的不一樣讓她自覺是怪胎,這樣的自我認知充斥在她的國高中時代,因此她形容
自己的青春期是沒有陽光的。直到自己開始上網和逛書店找尋跟同志議題相關的知識,心中的疑惑逐漸解
開,同性戀認同才愈趨穩定成熟。現在她有如得到知識貧乏症,上了大學的她把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於「同
志」與「性別平權」的相關活動,同志認同完成的她,渴望未來致力於同志權益的爭取和性別平權等運動,
她知道這條路並不好走,但期許自己是這場馬拉松裡的一棒。

(二)現身歷程的壓力與因應策略
女同志在認同發展歷程中,往往需要面對自己心理上或週遭環境上所存在的許多價值或規範,而這些
價值可能一方面是自己已有某種程度的接受,一方面又與自己的同志認同相衝突的。這樣的現象,在「現
身」的過程中,尤其明顯。
「現身」就某部分而言是認同發展的一種指標,意涵著許多的心理掙扎與調適,
它是獲得外在認同支持力量的一種方式,但現身背後所帶來的現實壓力卻又是不可避免的 4。
表 3 和表 4 除了呈現小朱與夏夏的同性戀認同發展歷程,並配合 DeMonteflores & Schultz 的現身心理
歷程和同性戀認同發展階段,嘗試以此分析小朱與夏夏在不同階段因現身所面臨的壓力與因應行為。
1.家人部分:家人仍是同志們在現身過程中,最大的壓力來源。小朱和夏夏的父母皆採取否認或是默認
的態度,也許是對擺在眼前的訊息視而不見,或是以責備、懇求的方式企圖改變。而同志們在面對家
庭的壓力時,尤其是父母的部分,通常在採取一二次抗爭後,便發現困難度太高,而改以「時間換取
空間」策略,也就是一方面在家裡,逐漸讓自己的聲音變小或消失,以減少衝突過程中力量或自由度
的折損;另一方面,則在假裝一切正常的掩飾下,換得自由,然後透過工作或知識的追求,儲存經濟

47
自主與專業能力,累積自己的籌碼,希望未來自己在性別和情愛的選擇上能擁有更多的自主權。

表 2 小朱和夏夏的同性戀認同歷程
階段 小朱的同性戀認同歷程 夏夏的同性戀認同歷程
事件與行為 事件與行為
性傾向的覺察 被小女生擁抱 喜歡注視漂亮女生
(小三) (小學)
暗戀鄰家小女孩
↓ (小五)
困惑與思考 暗戀的感覺持續濃烈 感受到對女生的喜歡持續濃烈
(國中) (國中)
夢境中與同性的性幻想 開始上網逛書店尋找與同志相
↓ 關的知識
(高中)
因應異性戀主流文化 同儕的勸說 一度懷疑自己是怪胎,但後來
的掙扎 (專科) 因知識的獲得而推翻此想法
嘗試喜歡異性,後而放棄 (高中)


同志身分的確定 認定自己是女同志,且是「T」 認定自己是女同志,且是「T」
學姊話語的挑戰 (高中)
(專科)

同性戀認同趨於穩定 同志身分確定、T/婆角色較不明 同志認同完成,渴望未來致力
顯 於同志權益、性別平權等相關
體會到現實社會中同志的處境 運動
(現階段) (大學)

2.同儕部分:國中階段,小朱與夏夏同時感受到自己性傾向跟別人的不同,這樣的不同帶來了許多孤
單和不被了解的感受,甚至當喜歡同性被同儕知道時,往往必須面對同學們的耳語與排斥,而這種
困惑與孤單,便成為小朱與夏夏在青春期時最大的痛苦。在此我們可以發現,小朱與夏夏分別在專
三與大學階段,開始得到同學的接納與認同,這樣的對待迥異於以前的排擠與遠離、甚或道德勸說。
這似乎意味著對國高中生而言,價值觀仍多未完成分離與獨立,因此多抱著和父母、師長相同的主
流價值,比較不敢反對或與之相抗;但當邁入成人階段,自己的知識和判斷力也逐漸增加,比較敢
決定自己在性別議題上的拿捏與態度,這正可說明為什麼大學生對同志的接納程度較高,而同志也
較願對同儕採取公開策略的原因。
3.師長部分:在小朱的經驗中,她因為老師向母親的揭露,而被迫出櫃,甚至後來有長達一年的時間
不敢回家,這讓我們看到了師長在處理同性戀議題的態度與方式,往往對於同志在現身壓力的因應
上影響深遠。師長雖為傳道授業解惑者,但似乎在同性戀議題上,並未發揮如此的功能,且二人仍

48
認定師長為主流價值派,因而行為低調隱瞞,較期待自己能被師長所忽略,自我坦露的也相當有限。
4.在社會部分:由於「同性戀情」處於現今社會的邊緣文化,在情感的發展上必須面對許多社會價值
的挑戰,
「女女」的戀情模式仍然難以為家庭與社會所接受,夏夏顯然遭到像姑姑等親人強烈的質疑,
而小朱因採取隱瞞態度,所以親戚部分的壓力較少,但在與女友交往過程中,外在的挑戰比比皆是,
她在職場與情場的人際部分採取了中性化裝扮的因應方式以逃避質疑的眼光。再則在生涯發展上,
女同志也受到了現實壓力的侷限,因此夏夏與小朱分別以獨立開店和規劃移民做為因應的策略。
除此之外,從表 3 和表 4 中,也可以看到隨著同性戀認同的愈趨穩定,小朱與夏夏在因應現身壓力的
態度和行為上,也愈公開和自我肯定。

表 3 小朱之現身歷程的壓力與因應策略
DeMonteflores&Schultz 時間 面臨的壓力 因應與思考 同性戀認同歷程
的現身的心理歷程
受同性吸引 國小 無 覺得自己似乎跟別 性傾向的覺察
人不太一樣
第一次同性戀經驗 國中 覺得孤單、不被了 想尋找跟自己相同 困惑與思考
解 的人
在同性戀世界現身 專科 是否堅持為女同志 對外型與心態上的 困惑與思考
中 T 的認同 自我調整
標籤自己為同性戀者 專科 同學的道德勸說 自己對同志身分也 因應異性戀主流
開始猶豫,並嘗試喜 文化的掙扎
歡男性,但失敗
對家人朋友和同事現 專科 母親的否認、擔心 偶爾扮裝男性,以減 同志身分的確
身,到公開現身 女友家人的不接 低現身壓力;並考慮 定,同性戀認同趨
納;以及工作上的 最後遠離家人移民 於穩定
受挫

表 4 夏夏之現身歷程的壓力與因應策略
DeMonteflores&Schultz 時間 面臨的壓力 因應與思考 同性戀認同歷程
的現身的心理歷程
受同性吸引 國小 無 覺得自己似乎跟別 性傾向的覺察
人不太一樣
第一次同性戀經驗 國中 被同學們貼標籤與 覺得自己是怪胎、一 困惑與思考
排斥 度痛苦的想自殺
在同性戀世界現身 國中 同學的排斥造成自 開始上網與書店找 因應異性戀主流文
我的封閉 尋同性戀相關的知 化的掙扎
識,發現對同性戀的
偏見很多來自社會
建構
標籤自己為同性戀者 高中 同學的排擠與遠離 接納自己的同志身 同志身分的確定
分,尋找夥伴
對家人朋友和同事現 高中 父親的否認、母親的 考慮自我獨立、遠離 同性戀認同趨於穩
身,到公開現身 大學 默認;以及「家族蒙 家人,獻身於性別運 定
羞」的壓力 動

49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依據本研究,針對女同性戀者現身的心理歷程和壓力部分,提出以下四點結論:
1.女同志在面對現身的壓力時,往往跟她對同性戀認同的狀態有很大的關係,隨著同性戀認同的逐漸
形成與肯定,同性戀者對於現身過程中的壓力也愈能自我調適。另外同性戀相關知識的吸取,對現
身壓力也有很大的影響。由研究中發現當進入高中大學時期,往往因資訊的接收管道豐富,內心的
矛盾衝突轉而減少,自我認同度逐漸增高。
2.同志現身過程中,經由這些年來同志運動的發聲與網路人際網絡的普遍化,同性戀者逐漸能感受到
同伴群體支持的力量,但面對家人現身卻仍有相當困難的處境,單打獨鬥、孤立無援之感普遍存在。
此顯示家人對同性戀者的情緒與態度反應,仍是同志現身最大的壓力來源。
3.同志現身策略中,對朋友較能坦率表露,對家人則通常採取沉默逃避的策略,以時間拖延換取空間
的生存,藉由培養經濟獨立的能力,以爭取更多自主的權利。而在面對社會污名化的壓力,女同志
仍會視情況採取男性裝扮混淆他人,以逃避壓力。
4.師長對同志現身,應更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否則貿然的向家人現身,可能會引發當事人的痛苦與家
庭的風暴。雖然師長們在處理上往往出自於善意與協助,但仍應適時尊重當事人的判斷與意願,才
不至於讓善意成為一種粗暴的侵犯。

二、建議
對於女同性戀者未來相關的研究,則有以下的建議:
1.家人是同性戀者最難現身的部分,卻也是同性戀者最渴望得到支持的對象。未來可以進行同性戀者
與家人關係的相關研究,探討家人面對同性戀者現身過程的心理感受與調適,以提供同性戀者在面
對家人現身的準備與策略上的選擇。
2.研究發現女同志中偏 T 認同者,由於外型打扮問題普遍在工作上容易受挫,因此在生涯規劃上多傾
向獨立開店發展。建議未來可針對女同志的職涯做相關研究,進一步了解女同志在職場生涯上的發
展與所面臨的困境,以提供女同志在生涯規劃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莊慧秋等著,中國人的同性戀,台北:張老師出版社,民國 80 年。
2. 洪雅琴,「女同性戀者性取向認同發展歷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
文,民國 86 年。
3. Goves, P. A. and Ventura, L. A., “The Lesbian Coming Out Process: Therapeutic Considerations,” The
Personal and Guidance, Vol. 62, 1983, pp. 146-149.
4. 陳麗如,
「她們的故事:七個女同志的認同歷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民國 89
年。
5. 劉安真,
「女同志性認同形成歷程與污名處理之分析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
論文,民國 90 年。
6. Sophie, J., “Counseling Lesbians,” The Personal and Guidance Journal, Vol. 60, 1982, pp. 341-344.
7. Chapman, B. E. and Brannock, J. C., “Proposed Model of Lesbian Identity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Vol. 14, 1987, pp. 69-80.
8. Sophie, J.,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Stage Theories of Lesbian Identity Development,” Journal of

50
Homosexuality, Vol. 12, No. 2, 1985-1986, pp. 39-51.
9. Coleman, 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the Coming Out Process,”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Vol. 7,
1981, pp. 31-43.
10. Monteflores, C. D. and Schultz, S. J., “Coming Ou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for Lesbians and
Gay Me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Vol. 43, No. 3, 1978, pp. 59-60.
11. Hertrick, E. S. and Martin, A. D., “Developmental Issues and Their Resolution for Gay and Lesbian
Adolescents,”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Vol. 14, 1987, pp. 25-43.
12. Fassinger, R. E., “The Hidden Minority: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 Working with Lesbian Women and Gay
Men,”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Vol. 19, 1991, pp. 157-176.
13. 許佑生,當王子遇見王子,台北:皇冠出版社,民國 85 年。
14. 周華山,後殖民同志,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民國 86 年。

5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