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Vol.30, No.

6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国际石油公司应对“双碳”目标挑战的策略
与启示
赵喆,窦立荣,郜峰,王曦,闫伟,王子健,何欣,彭云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国际石油公司生产经营面临来自国家政策和法律制约、碳税与
碳关税经济制度倒逼、资本投资领域及其投资方向转变等影响。国际石油公司积极实施公布减排目标、完
善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油气发展战略、加大低碳业务投资、差异布局低碳业务以及重视低碳业务技术等六
大应对策略。中国石油公司应加强实施油气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措施,尽快把握低碳业务进入机遇及运营方
式,特别是海外油气业务发展须充分考虑碳减排影响并稳妥布局新能源业务,多措并举,确保国家能源安
全保障和公司低碳转型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国际石油公司;碳达峰;碳中和;碳减排;低碳;发展策略

Strategies of IOCs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 of “dual carbon” goal and
enlightenment
ZHAO Zhe, DOU Lirong, GAO Feng, WANG Xi, YAN Wei, WANG Zijian, HE Xin, PENG Yun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Abstract:Under the goal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ies are affected by national policies and laws, the economic system of carbon tax and carbon tariff,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apital investment and its investment direction.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ies actively implement such six coping strategies
as announcing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improving corporat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djusting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low-carbon business, distributing low-carbon business differently,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low-carbon business technology. Chinese oil compan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whole life cycle of oil and gas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grasp the low-carbon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operation mode as soon as possible. Overseas
oil and gas business development should fully be aware of the influence by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and stably layout the new
energy business, ensure the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mpany’s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goal through
more 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international oil company; carbon peaking; carbon neutrality;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low 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y

08
公司战略
ORPORATE STRATEGY

1 “双碳”目标与国际石油公司 型资源的前沿领域延伸。在当前全球能源转型与实
现“双碳”目标背景下,国际石油公司必将积极参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以来,化石燃料消耗急 与其中,力争主动引领全球能源转型。
剧增加,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不断提高,导致全
球变暖,引发生物物种、海洋生态、土地、森林等 2 “双碳”目标下石油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系列生态问题。全球气候治理先后经历30余年三
个阶段:以《京都议定书》为标志的“京都时代” 2.1 政策法律约束
(1990-2009年)采取自上而下原则,以发达国家 政府层面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是强
为主,遵循“强共区原则”(“共区原则”即“共 制性碳减排的主要依据,对石油公司形成较大的制
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指各缔约方在公平 约。截至2021年末,全球已有133个国家和地区提出
的基础上,根据各自能力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 碳中和或零碳愿景目标 [5] 。在目标时间节点上,欧
任,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强 盟、美国、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均承诺在2050年
共区原则”是指强调、强化、全面落实“共区原 实现碳中和[6](见表1);在承诺方式上,英国、法
则”);以《哥本哈根协议》为标志的“哥本哈根 国、德国、新西兰、瑞典、丹麦、匈牙利通过立法
时代”(2009-2015年)以自愿减排为主,参与方 形式确立碳中和目标,加拿大、西班牙、斐济、智
包含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采用“弱共区原 利、韩国通过立法草案形式推进碳中和目标。气候
则”,即弱化、淡化“共区原则”;以《巴黎协 治理的政策与法律“高压线”已初步形成并有扩大
议》为标志的“巴黎时代”(2015年至今)采用自 趋势,给国际石油公司运营和管理带来压力。2021
下而上原则,不仅包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还 年,移交国际法庭审理的气候案件共36起。其中,
设定了“温度控制、碳排减缓、资金投入”等治理 由联合国相关机构审理的案件16起,占比为44%;
目标,并遵循“新共区原则”,即对“共区原则” 由国际仲裁机构审理的案件12起,占比为33%;由
进行了重新解读,“共区原则”退化为道义和政治 地区组织审理的案件8起,占比为23%[7]。2021年5月
上的原则,法律层面原则大大削弱[1]。“巴黎时代” 19日,荷兰地方法院裁定壳牌公司对气候变化负有
后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加速与实质阶段,倒逼能源转 责任,裁定该公司到2030年必须使其碳排放量相比
型进入快车道[2-4],推动全球尽快实现碳达峰与碳中 2019年降低45%,这较壳牌公司设定降低20%的目
和(简称“双碳”)成为世界各国的一致目标。 标大幅提高,壳牌公司因此决定将总部从荷兰迁至
国际石油公司长期引领油气行业发展趋势, 英国。2021年5月26日,埃克森美孚公司持股比例仅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以石油“七姐妹”为主的国 0.02%的小股东“引擎一号”,因强调能源转型而获
际石油公司在美国、中东、亚太获得了大量油气发 得股东支持,在董事选举中获得3个席位。两家国际
现,并打通炼化、销售、运输、贸易等环节形成全 石油巨头公司遭遇环保压力,被视为碳排放政策产
产业链一体化经营,为20世纪上半叶全球石油需求 生高压的标志性事件,将在行业内产生示范效应。
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引领了油气作为有效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20世纪末三次全球石油危机 2.2 经济制度压力
迫使“七姐妹”重组成“五巨头”,这些国际石油 碳税与碳关税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经济
公司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引领全球油 手段,对石油公司形成效益压力。目前全球已有27
气勘探开发向深水、深层、极地、非常规等复杂类 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35项碳税制度 [8](见表2),涉

09
Vol.30, No.6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及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5.5%,并不断扩 和地区建立了29个碳交易市场 [8] (见表2),但仍


大。从全球来看,欧洲地区碳税最高,亚洲国家 以局部市场为主,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东亚地
相对较低。以欧盟为例,根据世界银行对欧盟内 区,涉及温室气体排放量仅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部实行碳税国家的价格统计,欧盟现行碳税均价 的16%。碳交易市场对石油公司的影响是正负双向
约为6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但若要实现温控2℃ 的:一方面,高能耗、高排放的石油公司购买碳排
和1.5℃的目标,碳税需要达到110美元/吨二氧化 放配额,势必增加生产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如果
碳当量和15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碳关税方面, 石油公司在碳交易制度下将压力转为动力,提升技
2021年7月14日,欧盟提出建立“欧盟碳边境调 术和管理水平,将碳排放控制在较低水平,则可以
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通过出售碳排放配额获得利益[9-10]。
CBAM),即“碳关税”机制,计划自2026年开始
对进口的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等碳密集型 2.3 资本投资转向
产品增加征税,未来征税领域扩展至油气领域可能 受新冠肺炎疫情、油价波动和能源转型影响,
性很大 [8] 。碳税与碳关税已成为部分国家和地区加 传统油气行业投资与利润持续缩减,低碳和新能源
快“双碳”目标进程的有效举措,作为一种有利于 行业投资逆势增长。一方面,2020年全球油气勘探
政策实施国的强制性措施,征收范围和领域将会不 开发投资约为3100亿美元,较2019年下跌30%。虽
断扩展,极大冲击包括油气在内的高碳行业现有成 然“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油气上游投资
本及利润水平。 将会逐步增长,但预计只能回升至2018年的投资水
推进“双碳”目标的经济制度还包括碳排放 平[11](见图1),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投资传统油气业
权交易(简称碳交易)。碳交易作为一种调节性措 务的谨慎态度。2020年8月,埃克森美孚因经营业绩
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目前,全球已有38个国家 大幅下滑、市值缩水近半、债务大幅增长,在连续

表1 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承诺实现碳中和时间

碳中和时间 正在立法 立法规定 国家承诺

2035年 芬兰

2040年 奥地利、冰岛

2045年 瑞典
欧盟、加拿大、韩国、西班 日本、德国、瑞士、挪威、爱尔兰、南非、葡萄牙、哥
2050年
牙、智利、斐济 斯达黎加、斯洛文尼亚、马绍尔群岛
2060年 中国、俄罗斯

表2 实施碳税和碳交易国家

项目 国家
瑞典、瑞士、列支敦士登、芬兰、挪威、法国、卢森堡、爱尔兰、荷兰、冰岛、葡萄牙、丹麦、
已实施 英国、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乌克兰、波兰、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
碳税 智利、哥伦比亚、新加坡、日本、南非
规划中 奥地利、巴西、文莱、科特迪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塞内加尔、乌拉圭

已实施 加拿大、美国、中国、欧盟、德国、哈萨克斯坦、韩国、墨西哥、新西兰、日本、瑞士、英国
碳交易 巴西、文莱、智利、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黑山、巴基斯坦、塞尔维亚、泰
规划中
国、土耳其、乌克兰、越南

10
公司战略
ORPORATE STRATEGY

略手段,培育新增长点,提高“双碳”目标下公司
可持续发展能力。

3.1 积极公布碳减排目标,彰显公司形象
在国家层面大力推进温室气体减排举措下,国
际石油公司积极公布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其中以
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为代表的石油公
司联盟做出了行动表率,积极设立减排目标和减排

图1 2010-2025年全球油气上游投资及预测 范围 [13-21] (见表3)。目前,该组织共有成员公司


12个,包括沙特阿美、bp、埃尼、雪佛龙、雷普索
尔、艾奎诺、壳牌、道达尔、埃克森美孚、巴西国
92年上榜后第一次跌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30强名 家石油公司、西方石油和中国石油,代表全球近30%
单。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低碳和新能源行业的投 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
资热度与日俱增,2020年全球低碳和新能源投资约 从碳减排目标上看,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中
[11]
为3035亿美元 ,和油气领域投资基本相当。据国 的欧洲石油公司中长期目标最为明确,涵盖了范围
际能源署预测,到2035年,全球低碳和新能源行业 1、范围2、范围3的减排目标。bp、艾奎诺、壳牌、
年均投资或将高达23000亿美元,体现了全球能源转 雷普索尔、埃尼、道达尔[13-18]提出2050年前实现净零
型过程中资本的偏好导向。 排放目标,中国石油提出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
目标,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19-20]相对欧洲同行较为保
3 “双碳”目标下国际石油公司应对策略 守,仅分别提出2050年范围1、2和上游业务碳中和
目标。国家石油公司中,沙特阿美公司和巴西国家
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IPIECA)、美国 石油公司 [21]转型态度更加保守,仅仅确定了减少碳
石油协会(API)和国际油气生产者协会(OGP) 排放强度,未确定具体的减排目标与计划。
共同制定的《石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指南》 值得注意的是,范围1和范围3之间涉及的温室
(2011年)规定,温室气体排放分为范围1、范围 气体排放规模差距较大,范围3的减排目标在碳减排
2、范围3 三个范围
① [12]
。各大国际石油公司针对上 涉及领域和碳减排总量上均远超过范围1,这要求石
述范围1、2、3温室气体排放,制定并公布了减排指 油公司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
标,表明公司积极进行低碳转型的态度,制定了一
系列措施,对公司管理组织架构、传统油气业务发 3.2 完善公司组织架构,加强气候变化应对
展战略进行调整优化,以适应“双碳”目标下公司 完善公司组织架构是国际石油公司最为直观的
发展需求,通过加大低碳和新能源业务投资、差异 举措,主要从公司管理层和相关业务部门两个层面
化布局低碳和新能源业务、重视低碳业务技术等策 搭建新的组织架构[13-20](见表4)。埃克森美孚在管

①范围1(Scope 1)是指公司拥有和控制的能源在生产运营中产生的排放,包括静止排放源、移动排放源、燃料的逃逸排放等;范围2(Scope
2)是指从公用事业供应商处购买的能源(例如电力、蒸汽、热能、冷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3(Scope 3)是指公司生产活动
之前和之后全生命周期产生的所有不包含范围2的排放(例如生产过程、产品使用或第三方运输产生的排放)。

11
Vol.30, No.6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理层面成立了公共事务和管理委员会,下设低碳解 员会下辖综合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电力部;埃尼
决方案部,负责制定与执行具体转型决策;壳牌设 成立了控制与风险委员会、可持续与情景分析委员
计了三级管理制度,分别为安全、环境和可持续发 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下设天然气与发电
展委员会(SESCo),集团碳小组及一体化天然气 部门;艾奎诺成立了新能源解决方案部(NES)。
与新能源部;道达尔以“高层问责”为特色,成立 道达尔组织架构调整最具代表性,增设以董
了综合战略与气候部和气候能源管理委员会,该委 事会为中心的三级管理架构 [18] (见图2)。第一级

表3 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成员国碳减排目标

公司 “双碳”目标 态度
1)到2030年,低碳投资增长10倍;
2)到2030年,油气产量下降40%,不在新国家进行勘探;
bp 3)到2030年,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减少30%~35%;上游油气生产过程碳排放减少35%~40%;所 激进
售产品碳强度(二氧化碳当量/桶油当量)降低15%以上;
4)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适用于范围1、2、3
1)至2050年,减少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50%,适用于范围1、2、3;
2)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和甲烷中性运营(碳中和);
艾奎诺 3)减少挪威海上和陆上油气田温室气体排放:至2030年减少40%,至2040年减少70%,至2050年 激进
降至0;
4)将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发展重点
1)到2035年,出售能源产品碳排放量降低30%,2050年降低65%;
2)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适用于范围1、2、3;
壳牌 激进
3)油气仍是核心业务,将更加注重投资短周期油气项目;
4)更多布局电力领域,力争成为全球规模的电力企业
1)到2025年将碳排放强度降低12%,2030年降低25%,2040年降低50%;
雷普索尔 激进
2)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适用于范围1、2、3
1)到2030年,上游业务实现碳中和,适用于范围1、2;
2)到2040年,集团实现碳中和,适用于范围1、2;
埃尼 积极
3)到2050年,将所有碳排放较2018年减少80%,适用于范围1、2、3;
4)2025年起,减少石油产量,2050年天然气产量占85%
1)2050年前,集团全球范围实现净零碳排放,适用于范围1、2,欧洲生产和能源产品净零碳排放,
适用于范围1、2、3;
道达尔 积极
2)全球客户所使用能源产品平均碳排放强度降低60%以上,适用于范围1、2、3;
3)2021-2025年,油气产量的年均增长目标为2%
中国石油 力争在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近零”碳排放 积极
1)到204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适用于范围1、2;
西方石油 积极
2)到2050年,实现适用于范围1、2、3的净零碳排放
1)到2030年,公司整体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20%~30%,绝对排放量降低20%(约2300万吨),
上游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40%~50%,绝对排放量降低30%(约1500万吨),整体甲烷排放强度
埃克森美孚 保守
降低70%~80%,整体空燃强度下降60%~70%(2016年为基准);
2)到2050年,实现公司运营资产范围1和2的碳中和
1)到2023年,上游温室气体碳排放减少5%%~10%(相较于2016年);
2)到2023年,上游放空燃烧减少25%~30%,甲烷排放减少20%~25%(相较于2016年);
3)到2028年,公司范围1、2和3的碳排放强度下降超5%,甲烷排放强度下降53%(2016年为基
雪佛龙 保守
准);
4)到2030年,完全消除空燃,下游排放强度下降2%~3%(2016年为基准);
5)到2050年,实现上游碳中和
沙特阿美 承诺碳减排,并保证2030年实现零常规燃烧,但未确定具体的零碳目标和计划 保守
巴西国家
到2025年,碳排放强度减少30%~50%(相较于2017年) 保守
石油公司

12
公司战略
ORPORATE STRATEGY

表4 主要国际石油公司应对“双碳”目标组织架构调整概况

公司 高级别职能机构 业务层面主要部门

bp 碳领导小组 天然气与低碳能源部

道达尔 气候能源管理委员会、综合战略与气候部 综合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电力部

壳牌 安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SESCo)、集团碳小组 一体化天然气与新能源部、项目与技术部

埃克森美孚 公共事务和管理委员会 低碳解决方案部

雪佛龙 公共政策委员会、全球事务委员会、战略与规划委员会
控制与风险委员会、可持续与情景分析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
埃尼 天然气与发电部门
名委员会
艾奎诺 安全、可持续与道德委员会 新能源解决方案部(NES)

为“战略制定层”,即董事会下设的两个行政管理 决心,拓展公司业务领域,也将会是未来公司竞争
部门——综合战略与气候部、集团风险管理委员 力的主要驱动要素之一。
会,前者负责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司战略,后者
负责研究战略实施的潜在风险;第二级为“战略执 3.3 调整油气发展战略,提升创效水平
行层”,由董事会直接领导气候能源管理委员会, 2014-2020年国际油气市场剧烈动荡,特别是新
该委员会负责集团气候战略的落地执行,包括制定 冠肺炎疫情肆虐和全球能源转型,给油气行业造成了
与定期调整集团能源路线图、提出集团在能源政策 巨大冲击。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石油公司不断进行
和减排方面的自主目标、跟踪现有及新型碳市场动 战略调整以争取更大生存空间,最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态、启动或推动相关技术路线图的实施四个方面; 的油气战略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三级为“业务响应层”,新成立气候治理相关的 3.3.1 上游业务聚焦核心领域与区域
综合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电力部门(IGRP),成 国际石油公司在油气上游领域实施“归核化”
立该部门体现了道达尔对新能源业务投资的信心和 战略,不断强化核心资产与核心区域地位,旨在提

图2 道达尔公司气候管理组织与治理结构

13
Vol.30, No.6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高投资效率,提升效益水平。表5总结了主要国际石 资金,减轻资产组合负担。2016-2020年,壳牌、
油公司现阶段上游战略调整动向。 道达尔、艾奎诺等公司持续出售加拿大油砂资产;
收并购是国际石油公司实施油气上游业务聚 2021年壳牌公司继续将其美国二叠纪盆地资产全部
焦的主要方式。2016-2020年埃克森美孚通过收购 出售给康菲公司,并计划出售其尼日利亚所有深水
巴斯家族公司的页岩油资产和莫桑比克深水项目权 油气资产权益[26-27]。
益,强化了美国非常规和优质深水油气资产。2018 国际石油公司的上游资产区域布局逐步回归各
年bp通过与必和必拓的交易获得美国页岩油气资 公司的传统优势地区。如图5所示,bp未来新增资产
产。2020年雪佛龙并购诺布尔公司,不仅加强了美 将主要集中在北美与中亚-俄罗斯地区,雪佛龙和
国本土非常规油气资产以及在全球深水油气资产中 埃克森美孚未来新增资产将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
[22-23]
的地位,更使雪佛龙公司的碳排放强度降低10% 艾奎诺未来新增资产将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28]。
(见图3)。 3.3.2 上游投资在总投资中占比下降
购入优质资产的同时,国际石油公司同步加 油气上游业务是石油公司赖以发展的基础,上
快非核心资产剥离 [24-25] (见图4),实现快速回收 游投资通常在公司总投资中占比60%~90%。2010年

表5 主要国际石油公司油气上游战略调整动向

公司 上游战略
常规+深水+LNG+非常规:巩固核心资产,短期快速产出,中长期向“净零计划”降低油气产量40%
bp
目标靠近
雪佛龙 非常规+LNG:巩固美国非常规、墨西哥湾和LNG资产核心地位

埃尼 常规+天然气:产量结构几乎100%常规;天然气比例将快速提升,2030年达到60%,2050年达到85%

艾奎诺 非常规+深水:提高海外资产比例,重点是美国非常规和墨西哥湾深水、巴西、加拿大、英国、安哥拉

埃克森美孚 致密油+深水+LNG:二叠纪+圭亚那+巴西+莫桑比克+巴新

壳牌 深水+一体化天然气:以深水、LNG大型开发项目为主,继续提升资产组合创效能力
常规+LNG:常规油气产量占比91%,重点包括俄罗斯和阿联酋陆上、深水(西非、巴西、挪威、美国
道达尔
墨西哥湾)、莫桑比克LNG、乌干达

图3 雪佛龙并购诺布尔公司前后碳排放强度预测 图4 主要国际石油公司购入与出售项目的交易金额

14
公司战略
ORPORATE STRATEGY

中产生的碳排放被其他形式的碳减排行为完全抵消
的产品。2019年6月,壳牌与日本东京燃气、韩国GS
能源公司达成全球首单碳中和LNG贸易。截至2021
年6月,全球累计完成21船碳中和LNG交易,交易规
模约147万吨。2021年1月,西方石油公司旗下的低碳
投资公司(Oxy Low Carbon Ventures)、麦格理集团
(Macquarie Group)和全球市场集团(Global Markets

表6 主要国际石油公司低碳和新能源业务投资占比

公司 投资类别 2010年 2019年 2025年


图5 2021-2029年主要国际石油公司新增资产区域 上游 74.40% 76.20% 51.40%
分布比例
中下游 19.60% 19.70% 22.30%
bp
低碳 2.40% 3.60% 25.70%
以来,为兼顾低碳和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大部分国
其他 3.60% 0.60% 0.70%
际石油公司上游投资占比均逐渐下降。如表6所示,
上游 86.70% 83.90% 81.30%
除埃克森美孚与雪佛龙外,其他国际石油公司上游
中下游 11.70% 13.30% 14.10%
投资占比至2025年仍将保持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 雪佛龙
低碳 0.70% 1.30% 2.80%
是bp上游投资占比降幅将达1/3[28]。
其他 0.90% 1.50% 1.90%
3.3.3 调减未来油气产量预测 上游 68.00% 81.50% 67.10%
2016-2019年,国际石油公司油气产量总体 中下游 6.80% 8.50% 6.10%
埃尼
保持稳定或小幅上升趋势。与2014年油价下跌时各 低碳 3.50% 8.80% 25.60%

公司油气产量相对稳定的情形不同,2020年油价巨 其他 21.70% 1.10% 1.20%

幅下跌期间国际石油公司油气产量出现了明显的下 上游 90.70% 86.00% 80.60%

降。除艾奎诺和雪佛龙公司的油气产量微涨1%以 中下游 5.40% 3.10% 4.00%


艾奎诺
低碳 1.30% 6.80% 12.10%
外,其他国际石油公司的油气产量均出现了5%~8%
其他 2.60% 4.10% 3.20%
的下降,产量平均降幅达到4%。
上游 82.20% 72.60% 71.70%
主要国际石油公司还调减了未来油气产量预测计
埃克森 中下游 14.20% 23.60% 23.90%
划。2021年,多个国际石油公司对其2025年油气产量 美孚 低碳 1.10% 1.50% 2.80%
进行了新一轮预测,除雪佛龙外,其他公司2025年油
其他 2.60% 2.30% 1.60%
气产量较2020年早期预测值下调了13%~36%[25](见 上游 76.00% 59.80% 57.30%
表7),这也表明石油公司不再把油气产量的增长作 中下游 18.30% 32.00% 26.70%
壳牌
为追求目标,而是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平衡油气业 低碳 1.40% 3.40% 11.50%

务与低碳和新能源业务的协同发展。 其他 4.30% 4.80% 4.60%

3.3.4 探索碳中和油气生产 上游 75.70% 65.50% 64.70%

为使油气生产能够适应能源转型下新的市场规 中下游 19.20% 17.20% 14.70%


道达尔
低碳 2.30% 13.90% 17.60%
则,国际石油公司开始尝试碳中和原油和天然气的
其他 2.80% 3.40% 2.90%
生产。碳中和油气是指油气开采、处理、运输过程

15
Vol.30, No.6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表7 主要国际石油公司2025年油气产量预测变化

2020年油气产量 调整前2025年产量预测 调整后2025年产量预测


公司 调整前后产量预测变化
(万桶/日) (万桶/日) (万桶/日)

埃克森美孚 376 500 376 -25%

壳牌 339 412 306 -26%

道达尔 287 366 317 -13%

bp 245 312 200 -36%

雪佛龙 308 358 358 0%

Group)合作,向印度信实工业(Reliance Industries) 和新能源投资保持谨慎增长,预计到2025年埃克森


公司交付了全球第一批200万桶碳中和石油[29]。 美孚和雪佛龙的投资规模将达到7亿和4.5亿美元,
但与欧洲公司相比存在较大差距[30]。
3.4 加大低碳和新能源业务投资,抢占市场先机 从投资数量看,石油公司投资低碳和新能源
2021年11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资产热情日益高涨,特别是2019年以来石油公司
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20个国家和5家国 参与并购的低碳和新能源资产交易数量陡增,突破
际金融机构一致同意2022年底前终止对海外化石燃 40笔/年,较2018年翻了近一番。2020年,在全行
料项目的融资。资本市场转向低碳和新能源业务, 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低碳和新能源资产交易数量仍
国际石油公司也加大了低碳和新能源业务的投资力 然保持了2019年水平 [31] (见图7),显示了石油公
度。从投资额看,欧洲石油公司保持较大投资力度 司对低碳和新能源业务战略转型的信心。
(见图6)。bp在2015-2017年低碳和新能源业务
投资为2亿~3亿美元/年,2018-2020年为5亿~5.5 3.5 差异化布局低碳和新能源业务,打造新增
亿美元/年,预计2021-2025年为10亿~37.5亿美 长点
元/年;壳牌2019-2020年低碳和新能源业务投资为 3.5.1 区域布局差异
10亿美元/年,比2017年翻一番,2025年将增至30亿 国际石油公司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低碳业务的聚
美元/年。与欧洲石油公司相比,美国石油公司低碳 焦区域有所不同。埃克森美孚和西方石油两家美国石

图7 2010-2020年主要国际石油公司低碳和新能源
图6 主要国际石油公司低碳和新能源业务投资趋势 资产交易数量

16
公司战略
ORPORATE STRATEGY

油公司的本土投资额占比均超80%,雪佛龙也有73%
的项目聚焦美国本土;欧洲公司除雷普索尔本土投资
额占比超70%以外,其他公司均兼顾本土和境外投资
布局,本土投资额占比普遍不足40%[30](见图8)。
3.5.2 业务类型差异
国际石油公司在市场前景判断、自身技术禀
赋和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不尽相同,在低碳和新能
源业务领域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国际石油公
司重点在光伏、风电、氢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注:不含中国公司

(CCUS)四个领域拓展低碳和新能源业务。 图9 全球运营与在建光伏装机容量前五大公司

国际石油公司光伏业务主要集中在北美、欧
洲发达地区以及非洲、南美、澳大利亚等光伏资源 联盟是国际石油公司进入风电业务的主要方式,例
丰富地区。道达尔和bp是光伏发电领域的先行者, 如艾奎诺2017-2020年通过以上方式,进入了11个
运营和在建的光伏装机容量都超过了16吉瓦,已经 风电项目[33]。
位列除中国公司以外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前三大公司 国际石油公司的氢能业务总体还处于起步阶
(见图9)。并购是国际石油公司进入光伏业务的主 段,“蓝氢”项目集中在欧洲,以自有和参股炼厂
要方式,2017-2021年道达尔投资40多亿美元,收 为主,“绿氢”项目仍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国际
[32]
购了8个涉及光伏业务的公司和项目权益 。 石油公司下属炼厂每年生产“蓝氢”约1700万吨,
国际石油公司风电业务布局主要集中在欧洲、 全球占比为13%。艾奎诺规划的氢能产量最大,未
北美地区。艾奎诺和bp的风电装机容量在石油公司 来氢能产量将达到260万吨/年。与国际领先的氢能公
中遥遥领先(见图10),艾奎诺以海洋油气生产的 司、研发机构、行业协会、汽车生产商等建立广泛的
优势为基础,主要是海上风电,bp则以陆上风电为 合作是国际石油公司涉足氢能业务的主要方式[34]。
主。与公共事业公司、投资公司及服务商搭建合作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被认为是目前最为可行的

图8 国际石油公司本土和境外低碳业务投资金额占比 图10 主要国际石油公司风电装机容量

17
Vol.30, No.6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碳减排技术。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捕集能力大于40万 30~40年,各国实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还有很大差
吨/年的大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共有25个,二氧 异,个别国家可能会出现反复。2021年10月26日,
化碳捕集能力共计4200万吨/年,项目主要集中在美 中国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进
[35]
国和加拿大,其中3/4用于提高采收率 。主要国际 一步明确碳达峰具体要求。未来30年处理好油气在
石油公司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规模占运营中的碳 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和“双碳”目标要求,需要更加
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规模的31%。其中,埃克森美 具体、细致的工作。
孚最为突出,运营中的项目规模为700万吨/年,未
来计划规模将达2800万吨/年 [36]。 4.1 油气业务在中长期仍将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点
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在
3.6 重视低碳业务技术,培育竞争优势 未来较长时间内仍以化石能源为主。2020年,中国
与投资低碳和新能源业务相同,国际石油公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占比
司十分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投资与商业化应用,例 分别为56.8%、18.9%、8.4%,非化石能源占比为
如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成员公司对低碳和新能源 15.9%[3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
技术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氢能示 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范项目、电动汽车(EV)技术和基础设施(移动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6家
出行)的商业化应用。雪佛龙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国内研究机构,都基于2060年碳中和情景进行了中
方面研发投资已经超过10亿美元,例如与西方石油 长期预测,普遍认为2030-2035年,中国实现能源
公司共同研发直接空气捕集法(DAC)技术的商业 消费达峰,油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的预测
化应用,研发二氧化碳制造碳酸盐岩石以替代石灰 均值为31%,“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油气在中
石的碳利用技术;埃克森美孚正在研发利用捕集的 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保持增长趋势;2060年
二氧化碳制造碳酸盐燃料电池技术,以及全新的碳 实现碳中和目标时,油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的
捕集吸附工艺;埃尼正在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固定微 预测均值仍达15%[38-44](见图11)。未来一个时期,
藻生物、生产甲醇、聚碳酸酯和建筑材料的相关技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还将维持70%左右,天然气对外
术。在氢能方面,艾奎诺和埃克森美孚推进将“蓝 依存度或将上升至55%,国内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
氢”生产设施与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整合的商业 的同时,有效获取海外油气资源仍是油气供应安全
化应用;道达尔积极推进太阳能发电与“绿氢”项 的重要保障。
目的整合商业化应用;雷普索尔正在开发利用太阳
能辐射的光电催化作用生产氢气的技术。在电动汽 4.2 加大碳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
车方面,埃尼、道达尔、bp、壳牌、雷普索尔和沙 提高碳利用的经济性,政策激励是关键。以碳
特阿美通过开发包括氢燃料电池、生物燃料、传统 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为例,大范围商业化发展存在
内燃机的改进、移动碳捕获、超快速充电等技术, 两个主要的制约因素:一是全流程成本居高不下,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技术经济性有待提升;二是缺少系统的政策保障和
激励措施支持,企业发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缺
4 启示与建议 乏内在动力。
美国是全球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发展较早、规模
全球各地碳达峰、碳中和是大势所趋,在未来 最大的国家,90%以上的项目均获得过联邦资金支

18
公司战略
ORPORATE STRATEGY

2026年用于提高采收率或其他用途的二氧化碳捕集
税收抵免,抵免额为35美元/吨;对于“安全地质封
存”“提高石油或天然气采收率”或“由纳税人使
用”的符合条件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设施,二氧化
碳税收抵免额为50美元/吨;美国国内税收法第48A
条和第48B条规定,向经美国国家税务局和能源部
认证的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提供最高可
达30%的燃煤电厂投资税收抵免。加拿大、挪威和
英国也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企业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
图11 国内研究机构预测碳中和情景下油气在中国一次 存业务。
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
现阶段中国二氧化碳平均捕集成本为300~900
元/吨,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仍缺乏经济性支撑。碳捕
持或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美国不同行业、不同方法 集利用和封存的相关支持政策与激励措施尚处于研
捕集二氧化碳的成本大约为20~140美元/吨,若直接从 究制定阶段,需要国家加快投资支持、税收减免与
[45]
空气中捕集二氧化碳,其成本更高达94~230美元/吨 补贴等政策的出台速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
(见图12)。美国政府为鼓励企业开展碳捕集利用 碳利用技术支持基金等[46-48]。
和封存业务,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美国国内税
收法第43条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二氧化碳提高采收 4.3 加强油气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措施实施
率项目的资本支出和运营费用(例如二氧化碳成本 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主要
和有形设备成本),采取15%的采油生产税收抵免, 有油气生产、火炬燃烧、油气处理、泄漏和液化5个
抵免与油价挂钩;美国国内税收法第45条规定,到 环节,其中油气生产与处理环节碳排放量占比大于

图12 美国二氧化碳捕集成本

19
Vol.30, No.6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50%,生产环节甲烷泄露等碳排放占比为28%[46],石 4.5 把握新能源业务进入机遇和运营方式


油公司落实“全过程减排”要抓住这些关键环节。 从国际石油公司进入低碳和新能源业务的方式
全球各地区的作业对象、作业方式不同,温室气体 看,收并购是主要方式,并且80%以上的并购发生在
排放来源也会有差异,例如大洋洲澳大利亚碳排放 项目投资决策前或者正在投资决策中的前期阶段。
主要集中在天然气液化环节,非洲、中亚俄罗斯地 在进入低碳和新能源项目后,国际石油公司通常采
区油气生产国普遍存在伴生气火炬放空现象,该环 用联盟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运营,独立运营占比
节温室气体排放占比较大 [49](见图13)。石油公司 小。中国石油公司布局低碳和新能源业务应以国内
需区别对待不同地区间的温室气体排放差异性,因 为主,以“弯道超车”方式收并购新能源公司或进
地施策,因项目施策。 行合资开发,项目和技术成熟后向境外推广或者形
成油气企业联盟,发展海外“油气+”的合作新模
4.4 海外油气业务发展要充分考虑碳减排影响 式;在境外获取新能源项目时也要因地制宜,把握
越来越多的国家明确碳中和愿景与目标,必将 进入新能源项目的类型、方式与时机,从源头确保
对油气勘探开发行业或能源生产环节采取更加严格 项目效益;油气项目运营过程中,要通过合资合营
的管理措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业务发展也将面临 的方式引入合作伙伴,降低投资压力与风险;现有
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未雨绸缪。一是对于海外油 油气项目引入成熟新能源技术,降低碳排放。
气新项目获取,要充分做好资源国碳中和措施与相
关政策法规的尽职调查,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发 “双碳”目标下全球能源产业正面临全方位深
方案编制中单独成章,全面分析对项目技术性与经 刻变革。国际石油公司为应对宏观政策、经济效益
济性的影响。二是对于目前运营中的海外项目,要 和资本市场的三重压力,在公司发展目标、公司组
尽快编制“海外油气项目碳减排行动方案”,明确 织架构、油气发展战略、低碳新能源发展战略和技
碳排放来源,科学核算碳排放量,制定碳减排目标 术发展等方面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中国石油公司
路径等。三是对于现有的重油和沥青砂项目,要想 应当立足于中国的资源禀赋,科学分析自身优势与
方设法进行资产的合资合作,最大限度避免今后因 定位。一方面充分认识到中长期油气在能源消费结
碳税增加带来操作费大涨造成项目的经济效益受损 构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同
的情况。 时有效获取海外油气资源;另一方面适当借鉴国际
石油公司转型实践经验,合理发展低碳和新能源业
务,做好保障国家油气安全与落实“双碳”目标的
双重责任。

参考文献:

[1] 陈洪波. “共区”原则的历史作用、演变趋势与我国的


应对策略[J]. 生态经济, 2017, 33 (10): 163-167.
[2] 何少琛.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现状、改革方法及前
景[D].吉林: 吉林大学, 2016.
[3] 谭显春, 顾佰和, 王毅. 气候变化对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影

图13 全球不同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占比 响分析及对策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 32 (09):

20
公司战略
ORPORATE STRATEGY

1029-1035. OL]. https://www.eni.com/assets/documents/eng/just-


[4] 孙悦.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及其价格机制研究[D].吉 transition/2020/Eni-for-2020-Carbon-neutrality-by-2050.
林: 吉林大学, 2018. pdf.
[5] Climate Action Tracker. CAT Climate Target Update [18] Total. Getting To Net Zero[R/OL]. https://www.total.
Tracker[EB/OL]. https://climateactiontracker.org/climate- com/sites/g/files/nytnzq111/files/documents/2020-09/total-
target-update-tracker/. climate-report-2020.pdf.
[6] 邹才能, 熊波, 薛华庆, 等.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 [19] ExxonM obil. U pda te d 2021 Ene rgy & Car bon
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1, 48 (02): 411-420. Summary[R/OL]. https://corporate.exxonmobil.com/-/
[7] CAT H, DAVID F, JOSH H. Climate litigation shaping media/Global/Files/energy-and-carbon-summary/Energy-
investment risk in the global upstream[R]. IHS Markit, and-Carbon-Summary.pdf.
2021. [20] Chevron. Climate change resilience: advancing a lower-
[8] The World Bank. Carbon Pricing Dashboard[EB/OL]. carbon future[R/OL]. https://www.chevron.com/-/media/
2021. https://carbonpricingdashboard.worldbank.org/map_ chevron/sustainability/documents/climate-change-
data. resilience-report.pdf.
[9] 吴必轩. 谨慎地创造游戏规则——欧盟最新“碳关税” [21] Petrobras.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0[R/OL]. https://
法案详解[EB/OL]. (2021-07-16). https://finance.sina.com. sustentabilidade.petrobras.com.br/en/src/assets/pdf/
cn/world/gjcj/2021-07-16/doc-ikqciyzk5881693.shtml. Sustainability-Report-2020-Petr%C3%B3leo-Brasileiro-
[10] 薛华. 全国碳市场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SA.pdf.
[N]. 中国石油报, 2021-07-27 (006). [22] SIMON FLOWERS. The Edge: How Big Oil’s M&A
[11] MONTES R, LARSEN F, D, et al. Global upstream targets ave changed[EB/OL]. (2020-06-23). https://
Spending[R]. IHS Markit, 2021. my.woodmac.com/document/424692.
[12] IPIECA, API, OGP. Petroleum industry guidelines for [23] 窦立荣, 肖伟, 刘贵洲. 抓住低油价机遇积极获取优质
repor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2nd Edition)[R/ 油气资产[J]. 世界石油工业, 2020, 27 (05): 52-60.
OL]. (2011-05). https://www.api.org/~/media/files/ehs/ [24] IHS Markit. Transaction Analysis Tool[DB/OL]. (2021-
climate-change/ghg_industry-guidelines-ipieca.pdf. 08-27). https://connect.ihsmarkit.com/transaction-analysis.
[13] bp.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0[R/OL]. https://www. [25] IHS Markit. Company Metrics Tool[DB/OL] . (2021-08-
bp.com/content/dam/bp/business-sites/en/global/corporate/ 27). https://connect.ihsmarkit.com/upstream/companies-
pdfs/sustainability/group-reports/bp-sustainability- transactions/company-metrics.
report-2020.pdf. [26] 窦立荣, 盛宝成, 李希林, 等. 加拿大油气投资环境变化
[14] Equinor.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0[R/OL]. https://www. 及应对策略[J]. 国际石油经济, 2020, 28 (05): 71-80.
equinor.com/en/sustainability.html. [27] 窦立荣, 汪望泉, 肖伟, 等. 中国石油跨国油气勘探开发
[15] Shell.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0[R/OL]. https://reports. 进展及建议[J]. 石油科技论坛, 2020, 39 (02): 21-30.
shell.com/sustainability-report/2020/servicepages/ [28] Wood Mackenzie. Corporate Benchmarking Tool[DB/
downloads/files/shell-sustainability-report-2020.pdf. OL]. (2021-08-27). https://my.woodmac.com/cbt/.
[16] Repsol. Path towards decarbonization[R/OL]. https:// [29] IHS Markit. Carbon-neutral and low-emissions LNG[DB/
www.repsol.com/en/sustainability/climate-change/net-zero- OL]. (2021-05-12). https://connect.ihsmarkit.com/master-
emissions-2050/index.cshtml. viewer/show/phoenix/3773790?connectPath=Search&searc
[17] Eni. Eni for 2020 Carbon neutrality by 2050[R/ hSessionId=2fdff7b6-cb5c-4d1b-a7b8-f9c127ded46a.

21
Vol.30, No.6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30] IHS Markit. Power & Renewables[DB/OL]. (2021-08-27). index.html.


https://connect.ihsmarkit.com/cs/climate-and-sustainability/ [41] 国际能源署. 世界能源展望2020[EB/OL].(2020-10-12)
dashboard/powerrenewables. [2021-10-19]. http://www.iea.org/weo.
[31] IHS Markit. Oil & Gas Company Low-Carbon M&A [42]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中国长期低
Tracker[DB/OL]. (2021-08-27). https://connect.ihsmarkit. 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R]. 2020.
com/attachments/heroldReports. [43]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办公室. 零碳之路:“十四五”
[32] ADELA K, XIAOJING SUN. Majors' solar 开启中国绿色发展新篇章[R/OL]. [2021-10-12]. https://
benchmarking[EB/OL]. (2021-08-16). https://my.woodmac. wri.org.cn/research/accelerating-net-zero-transition-strategic-
com/document/518250. action-for-china%E2%80%99s-14th-five-year-plan.
[33] NORMAN V, SOREN L, LUKE P. Majors' offshore wind [44]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
benchmarking[EB/OL]. (2021-02-16). https://my.woodmac. 研究报告[R]. 2021.
com/document/469996. [45] LAWRENCE I. Global Costs of Carbon Capture and
[ 3 4 ] G E R R I T V, B R A N D O N M . M a j o r s ' h y d r o g e n Storage[R]. Global CCS Institute, 2017.
benchmarking[EB/OL]. (2021-06-30). https://my.woodmac. [46] 胡永乐, 郝明强. CCUS产业发展特点及成本界限研究
com/document/505134. [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0, 10 (03): 15-22.
[35] Zoë S, TOM E, GREIG A. Majors' CCUS [47] 胡永乐, 郝明强, 陈国利, 等. 中国CO2驱油与埋存技术
benchmarking[EB/OL]. (2021-04-09). https://my.woodmac. 及实践[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 46 (04): 716-727.
com/document/482287. [48] 赵志强, 张贺, 焦畅, 等. 全球CCUS技术和应用现状分
[36] 秦积舜, 李永亮, 吴德斌, 等. CCUS全球进展与中国对 析[J]. 现代化工, 2021, 41 (04): 5-10.
策建议[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 27 (01): 20-28. [49] JESSICA B, ANGUS R, IGNACIO R. How to
[37]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R]. London, 2021. decarbonise the upstream industry[EB/OL]. (2021-05-14).
[38]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 https://my.woodmac.com/document/491936.
源展望[R]. 2020.
[39] 国网能源研究院. 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2020[R]. 2020 收稿日期:2022-03-21
[40] DET NORSKE VERITAS. Energy Transition Outlook 编  辑:戚永颖
2020[EB/OL]. [2021-10-16]. https://eto.dnv.com/2020/ 编  审:张一驰

2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