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中國哲學史(一)期末考

哲學二 109104021 楊曉薔


2021/12-1

一、
老子
老子認為道本身雖似有若無,但卻又能作為天下萬物之母,作為宇宙產生
的根源。另外,「道」也可以作為宇宙普遍的規律,如「返也者,道動也。」
中「反」字三種意思:一、萬物的發展皆會返回自身的根源。二、對立與轉
化,即是兩元的概念,如災禍和幸福無窮相生。三、相反而相成,如左與右、
上與下、善與不善相互依存,之間的差異在於比例。
既然「道」能作為宇宙普遍的規律,那麼也能作為人行為的準則。首先,
「嗇」,即認為人該積蓄(愛惜),杜絕貪愛淫樂、奢侈;其次,應用「反」
字對立與轉化之義,如事物有時增益它反而得到減損,減損它反而得到增益;
第三,應用「反」字相反而相成之義,如最圓滿的事物仍須有所殘缺;第四,
柔弱勝剛強;最後,無為,如沒有爭執就沒有怨懟。
最後是老子的自我修正,「道」也可以作為對於自然的抑制。崇尚自然固
然好,但是完全的自然未必那麼好,仍需「道」微弱的統治力量。
老子以「道」作為宇宙普遍的規律、個人行為的準則,應用於躺平和奔跑
的概念,其應會贊同躺平文化。從宇宙的角度來看,躺平或許算是一種回歸原
始生活(快速發展之前)的展現,即「反」返回自身根源之義,另外,躺平或
許也算是社會快速發展的一個反動,即「反」對立與轉化之義;而從個人的角
度來看,唯有躺平才能做到杜絕奢侈淫樂,唯有躺平才能實現「無為」,才能
阻止社會的快速發展,以柔弱戰勝剛強。

莊子
莊子鼓吹離開「方內」趨向「方外」。而「方內」、「方外」是來自於孔
子:「彼,遊方之外者,而丘,遊方之內者也。」這句話,故「方內」是儒家
所推崇的,指修身、治國、平天下。儒家總認為人應發揮功用以貢獻社會,然
而莊子則認為「無用之用」才是最大之用,故莊子推崇「方外」,即是「道」
所在之處。
「方外」是個沒東西的地方,有別於方內物之物是有交接,在方外物之物
不交接,而「養生」即是把物之物的交接轉化成沒有交接。遊於「方外」之人
的活動是無念、思思(研究思維)、內觀、冥思,而能喜樂平安、看輕生死、
沒有治理天下的雄心等。欲使心遊於方外必須透過專心於某一技藝、親近方外
之人或是把心擴大到向宇宙一樣大(才不會計較人事)等方法。
莊子推崇「方外」,應用於躺平和奔跑的概念,其應會贊同躺平文化。因
為躺平之人即放寬心胸,不計較人事,進入「方外」之人。而可以在「方外」
研究哲學、內省冥思、看輕名利,得以心靈平安。

韓非
雖不是原創,但韓非非常重視「順道理以取成功,反之逆道理則罹禍患」
這個原則。而此中所謂的「理」即如馮友蘭所謂「理」,為萬物之依據,屬於
物理屬性;「道」即為萬物成其如此的原因,屬於事情屬性。「道」也是
「無」,即去掉成見、好惡,使內心虛無。
另外「德」,也可謂之「得」,例如對於身體來說需要修道、得精氣而為
「德」。而一個人為「德」、得精氣,則他的「神」在面臨外在的誘惑時仍能
不為所動,精神安靜、不需太多的耗費,即是從道服理的表現。而一個能成就
大體的人,則需順應自然運行、順應天道,且依法律行事。
最後,韓非也批評「微妙之言」,微妙之言即令人難以捉摸的話。他認為
應避免空泛、理想化的言論,而著重實際應用的部分。而這也呼應到韓非的歷
史觀,他認為凡事都應重視當代的狀況,以前適用的應用到當代不見得適用。
韓非認為凡事應順道理,應用於躺平和奔跑的概念,其應會保持中立。因
為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凡事皆求進步,故凡事之理應為奔跑。然而縱使社會在
奔跑,但因人之順理爲「德」,故人的內心、身體仍需要躺平,以得精氣。

王弼
在何劭的《王弼傳》中看見王弼的聰慧和成就;在王弼在《老子指略》
中,即可以看出他對《老子》和「道」的見解。
王弼認為萬物為有形有象,固有它的界線;而「道」作為萬事萬物生成的
根源,是無形無象的。故若要了解一件事物,就算事物完全呈現在眼前,也需
要確知它的根源,即「道」。同理,王弼認為《老子》的玄妙之處就在於,雖
有五千言,但宗旨是始終如一的,就是「崇本息末」。
然而就如老子「反」對立與轉化之義之義,王弼認為若直稱「道」,便會
失去他的本真。所以為人應順應自然,不應違背事物之常;同理,關於
「仁」。王弼認為有名稱的就會有象狀,有象狀就會有它的界線,故為人並不
是僅遵守「仁」的律法,而是應順應自然本性而為。棄絕聖德後,聖功才能完
善;拋棄仁義後,仁義之德才能淳厚。
王弼延續老子的思想,以「道」作為萬事萬物生成的根源、個人行為的準
則,應用於躺平和奔跑的概念,其應也會贊同躺平文化。人應順應自然本性而
為,不應違背事物之常。但是在社會的快速發展,大自然被破壞帶盡、人類的
心靈和價值觀崩壞。如此已違背事物之常,故王弼應贊同會歸自然的躺平文
化,而非奔跑。
二、
我贊同躺平運動作為一個呼籲,但是我不贊同躺平文化作為生活的態度,
理因有四,如下:
一、不可能做到完全的躺平。在社會發展中資本家肯定不是支持躺平的一
群,然而資本家和僱員的關係卻是相互依存的。躺平的人即不願成為資本家,
只願成臨時的僱員。然而如此一來,全世界躺平的結果,就不會有打零工的機
會了。
二、躺平即是搭便車行為。既然社會不可能完全的躺平,那麼在社會中躺
平的人就是在利用社會的資源,且沒有提供對應的付出。
三、自給自足的生活不是躺平。或許試想,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就不必擔
心沒有資本家和僱員,也不必擔心僱員無法脫離資本家的剝削。然而,自給自
足的生活卻是非常忙碌的,像是東西壞了沒有師傅幫忙修理,沒有五金行買材
料,一切都要由自己開始等。可想而知,自給自足的生活須以最原始的方式來
完成生活瑣事,已經非常勞碌,是否仍有時間讀書、思考、鍛鍊?
四、躺平是在一定程度發展下的特權。如果社會沒有一定程度的發展,需
要忙於自給自足的生活,需要忙於社會分工、資源的建立,是不可能躺平的。
故綜合以上,我不贊同躺平文化作為生活的態度。因為我們仍需要滿足基
本的需求,且若要斷開社會的關係,只靠著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在自然的
狀態下,人還是會形成聚落,傾向互相分工,然後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後,還是
會重回現在的社會。
然而,雖不贊同躺平文化作為生活的態度,但我認爲在中國如此極端、快
速發展的背景下,躺平運動或許作為一個呼籲。呼籲大眾應重視休閒和心靈的
健康,呼籲現在奔跑的社會:不可能躺平,但或許我們可以慢行。
另外,和老子相比,老子認為應在宇宙和社會、個人態度和行為上皆回歸
根源、躺平。但由於我和老子的社會背景不大相同,我處在的是一個高度發
展、國際化的社會。故我的認為或許我們無法做到社會的躺平,但是即便是在
奔跑的社會中,我們還是可以讓自己的心靈偶爾躺平,去內省冥想、思考哲
學,提升心靈的境界。

總字數:1865+77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