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声调

•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 声调是音节读音的高低升降。
• 作用是:区别意义。
• 其他作用:使汉语有美感。
• 除了汉语,还有哪些语言是有声调的?
普通话声调
• 调类:声调的类别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 调值:音节读音的具体变化值。
赵元任设计的“五度标调法”。
55、35、214、51。
• 调型: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模
式。
高平、高升、降升、全降。
• 调号:声调的标志符号。
ā、á、ǎ、à。
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声调
• 都是从古汉语声调发展演变而来的。
• 演变过程不完全相同,反映了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 差异主要表现在调类和调值两个方面:
• 调类的数目不同:少则 3 个、多则 10 个,一般有 4 个(北方)、
7 或 8 个(南方);
• 调类相同,但是调值不同。例如:

北方方言声调

1
• 北方方言各地声调数目一般有 4 个,部分地区有 5 个,少数地区只
有 3 个。
• 北方方言大多数没有短促的入声调,少数方言有。
• 古入声分化有大致相同的趋势:
古入声字分别读成阴平(如:屋、出)、阳平(如:国、直)、上
声(如:铁、北)、去声(如:客、绿)。
• 各地区声调调类大致相同,同一调类的调值却相差很远。
南方方言声调
• 南方方言的声调系统比较复杂,声调数目多,调型、调值多样化。
• 南方方言的声调数目,大多为 7 个左右,最多达 10 个。
• 比较完整地保留中古汉语的调类,大多数南方方言平、上、去、入
都分阴调、阳调两类。
• 绝大多数南方方言都有入声调,入声一般都带有塞辅音韵尾(-p、-
t、-k)或喉塞尾, 其国际音标符号为/ʔ/。

平仄
• 是声调在语言运用中的另一个分类概念。
• “平”指古四声中的平声(包括今阴平、阳平)调。
• “仄”即“不平”,指非平声调,包括古四声中的上声、去声和入
声调。
• 古诗词的“粘”和“对”就是利用“平仄”的交换使用:
•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
• 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
• 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
“粘”;

2
• 简而言之,“对”就是“平对仄”或“仄对平”,“粘”就是
“平粘平”、“仄粘仄”。

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
• 普通话音节的结构成分实际上由五部分构成: 声母、韵头、韵腹、
韵尾、声调。
• 普通话中没有声调的音节是不存在的。

汉语普通话音节的拼写

3
• 隔音。 • 标调。
• 省写。 • 词语拼写。
音位
• 是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
• 与音素的主要区别:不同的音素不一定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但是不
同的音位一定能区别意义。
• 例如:
• 普通话里的:那[nᴀ51] – 辣[lᴀ51];
• 四川话里的:那[nᴀ51] – [lᴀ51]。
音位归纳法基本原则
• 对立原则:
• 在某一语言或方言中,几个音素如果在同样的语音组合环境中能区
别词或语素,那么这几个音素就是对立性的关系,它们可以成为各
自独立的音位。
• 例如:八[pᴀ55]和趴[phᴀ55]。
• 互补原则:
• 两个音素如果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而声音又近似,这两
个音素就形成互补关系。形成互补关系的音素可以归纳成一个音位,
用一个音位符号标写,各音素的不同读音由不同的语音环境决定。
• 例如:巴[pᴀ55]、掰[pai55]、班[pan55]、包[pɑu55]、帮
[pɑŋ55]、边[piɛn55]。
• 不能出现在同一个语音环境,但声音不近似,不能是互补关系!
• 例如:麻[mᴀ35] – 昂[ɑŋ35]。
汉语普通话音位变体
• 辅音音位。
• 元音音位:
• /a/:[ᴀ]、[a]、[ɑ]、[ɛ];
• /ɤ/:[ɤ]、[ə];
• /ɚ/:[ɚ]、[ɐr]。
• 声调音位:
• [55];
• [35];
• [214]:[35]、[21];
• [51]:[5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