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名作

欣赏
外国文学

"

传统美的委婉哀歌
—浅析川端康成的《古都》
——

□唐新艳 赵佳舒 ( 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关键词: 古都 传统美 哀愁 悲伤
摘 要 : 二战后美国文化渗透和 影响 加快 了 日本 现代 化 过程 中传 统 文化 衰败 的 步伐 , 日本 传 统的 精神 文
化濒临衰落的境地。因传统的衰亡感到哀伤和 痛 苦的 川端 康 成构 思了 一部 以 京都 为背 景 、反映 日本 的 传统 美
的名作 《古都》。

品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正如川端
一 康成 所 说 的 “古 都 , 当 然 指 的就 是 京 都 ”。对 于 日
本人来说, 千年古都京都已经成为他们心灵的故
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一生创作出了大量的作 乡, 烂熟的千年王朝文化已经熏染出日本人特有的
品, 营造了独特的文学世界, 对日本的传统美的精 审美情趣。 《古都》 就像一首清丽的小诗, 展示了
细刻画及日本传统文学的继承, 使其成为日本文坛 京都美丽的自然风情、温厚的传统底蕴。
上的一代大师, 尤其是对日本传统美的描绘为他赢
得了世界的称誉。川端是一位积极的文学探索者和 二
美的追求者, 对日本正逐渐衰败的传统文化和传统
精神的追寻, 使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川端早年 《古都》 以 京 都 一 年 四 季 自 然景 物 的 变 化 为 线
积极参加了新感觉派的文学活动, 并且成为这一文 索, 伴随着季节的变化, 美丽的风物引起人物情感
学派别的理论旗手。川端康成在创作了几篇新感觉 的变化, 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古都》 的故
的小说之后, 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新感觉的气质和才 事情节并不是很强, 作家本意也不是为了要叙述故
华, 便把目光投向日本传统的文学, 寻找新的文学 事, 只是为了表现古都原本的美丽风情和日本传统
支撑点。同时, 他还积极学习吸收西方文学创作手 的古典 美 。川端 康 成 独 具 匠 心 , 塑 造 了 两位 美 丽 、
法, 尤其是意识流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创 善良的少女, 她们哀伤的情感为古老的京都增添了
作出了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特有的情致和风韵。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 在
二战后美国文化渗透和影响了日本的整个社 千重子和苗子这两个从小分离的孪生姐妹相认、分
会, 这种渗透和影响加快了日本现代化过程中传统 离的故事中穿插了姐妹俩与织匠秀男以及真一、龙
文化衰败的步伐, 日本传统的精神文化濒临衰落的 助兄弟的真挚朦胧的爱情。
境地。战后的京都早已染上了衰亡的色彩, 传统京 千重子是京都一家丝绸商娇生惯养的小姐, 从
都的衰亡令川端感到哀伤和痛苦。“日本的战败也 小深受父母的宠爱, 具有优雅的贵族气质和温柔的
加深了我的凄凉。我感觉到自己已经死去了, 自己 性格。很久之前她就从父母的口中得知自己并非亲
的骨头被日本故乡的秋雨浸湿, 被日本故乡的落叶淹 生女 。聪 慧 的 千 重 子 隐 约 感 到 自 己 弃 儿 的 身 世 , 陷
”①从早期的文学创
没, 我感受到了古人悲哀的叹息。 入了无尽的哀伤。春天, 是一个感伤的季节。院里
作开始, 川端康成就在努力地探寻自己文学的坐 枫树洞的两株上下相距约一尺的紫地丁, 勾起了千
—传统的日本美,
标—— 《雪国》 的问世标志着川端 重子孤单、寂寞的哀伤, 每年都会开花的地丁让千
康成这种文学风格的成熟。川端努力表现日本传统美 重子感受到了它们的“生命”, 与此同时, “孤单”
的文学自觉在二战结束之后表现得更加强烈。 的情绪也袭上了她的心头。日本 人 认 为 紫色 是 尊
22 - 167

川端康成几次游历京都, 对京都的民俗风物表 贵、高雅的颜色, 象征着易变、虚幻, 带有哀伤的


现了极大的关注。战后, 出于对传统的日本美和文 色彩, 而且它还“有一种‘因缘’的意味, 常常以
CN14 - 1034 /I

化精神的切实追求, 川端康成试图构思一部以京都 紫色作 为恋 人 的 象 征 ” ②。这 两 株 紫 色地 丁 为 下 面


为 背 景 的 小 说 , 反 映 日 本 的 传 统 美 , 这 就 是 《古 千重子孪生的妹妹——
—苗子的出场做了铺垫, 也暗
都》。 《古 都》 是 川端 康 成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的获 奖 作 示了她们最终因为社会地位和生活背景的悬殊不得

MZXS 8 /2008 113


名作
欣赏
外国文学

不分离的哀伤。千重子淡淡的哀愁, 纤细敏锐的心 为传统之美逐渐消失的寂寞和惆怅。除了樱花, 川


灵触觉构成了小说的主基调。紫花地丁也就成为展 端康成对北山的杉林也做了出色的描绘, 并且把它
示小说人物心理发展变化的线索, 成为姐妹俩悲伤 当作 《古都》 主要的舞台。作者借助千重子喜欢看
命运的象征。作者本意是写一部恋爱小说, 这两棵 北山的杉林引出了苗子, 为两姐妹相认做了很好的
紫色地丁也就暗示了千重子与真一之间纯洁、朦胧 铺垫。挺拔、秀丽的杉树不仅是勤劳、纯朴、正直
的情感, 后来却发展成了孪生姐妹相认的故事, 成 的苗子的象 征 , 同 时 也 暗 示 了 千 重 子与 苗 子 纯 洁 、
为从小分离的两姐妹的象征, 这也是作者始料未及 真挚的姐妹之情。
的。“这是我撰写之前始料未及的, 连我自己也觉 除了古都一年四季美丽的风物, 川端康成还对
得不可 思 议 。”川 端 强 调 说 : “我 丝毫 没 有 要 与 其 古都的传统节日做了忠实、完美的记叙。整个五
他作家近来的小说标新立异, 或离经叛道, 却自然 月, 京都的古神社、寺庙里几乎每天都在举办各种

而然地发展成这个样子。” 酬神的活动, 这其中的葵节尤其热闹。夏天的京都
千重子一直为自己的弃儿身世悲伤、不安, 春 最美的就是绿色, 作者出色地描写了俊秀挺拔的北
天飘零的落花引 起 的 伤 春 之 情更 增 添 了 她 的 忧 伤 。 山杉树。鞍马寺举行的斩竹会是一种有男子汉气魄
夏天的京都是满眼的绿色, 千重子与朋友一起去北 的以竹试刀的试艺活动。祗园节是京都传统的重大
山看杉林, 她的朋友发现在劳作归来的女工中有一 节日, 整个七月份都有活动, 尤其是十六日晚上的
个女孩长的酷似千重子, 这就为千重子与孪生妹妹 “前夜 祭 ”和十 七 日 的 彩 车 游 行 。七 月的 节 日 结 束
在祗园节上的相见埋下了伏笔。回家后与父母谈起 之后, 接下来就是八月盂兰盆节的篝火大会了。苗
杉林, 千重子赞叹枫树的顽强的生命力, 同时感伤 子和秀男约定相 见 的 十 月 二 十 日 是 著名 的 历 史 节 。
地哀叹自己顶多就像生长在枫树洞里的紫地丁。祗 历史节与葵节、祗园节被公认为日本传统的三大节
园节的晚上, 千重子遇到了酷似自己的北山姑娘苗 日。因各种原因停止举行的还有火节、芋茎节, 但
子, 她正在做七次参拜, 祈祷能找到从小失散的孪 是伐竹节还是照常举行。近年来还恢复了在岚山河
生姐姐。此时, 苗子也认出眼前美丽的小姐就是自 流上泛龙舟的雅乐和曲水流觞宴。千重子的父亲太
己一直寻找的孪生姐姐。与从小分离的妹妹的重逢 吉郎去观看了北野的秋季舞蹈会。十二月十三日就
并没有让千重子感到欣喜。尤其是从苗子口中得知 要筹备过年了。但是, 川端并没有停留在对古都的
了自己从小被遗弃的事实, 以及亲生父母早已经离 风物和民俗风情的简单记叙上。之所以名为《古都》
开了人世的消息, 反倒让忧伤的千重子感到无尽的 而不是京都, 是因为“成为小说标题的‘古都’是作
哀伤。回到家中, 千重子看着已经凋谢了 的 紫 地 者对京都中马上就要沦亡的古都的哀愁。虽然每年都
丁, 流下了感伤的热泪。为了让苗子接受秀男的饰 例行的繁华节日里还残存着旧时的习惯和风俗, 但是
带, 千重子去北山找苗子, 从小分离的孪生两姐妹 马上就要消失了”④。京都将会长久存在, 而京都中
在秋天的杉林享受着亲情的喜悦。秋天, 寄生在枫 残存的古老的记忆将会变成历史的尘埃, 消失在岁月
树洞里的紫地丁的叶子已经变黄, 千重子和苗子由 的长河, 这才是川端康成真正的哀愁。
于地位的悬殊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幸运是短暂 小说人物的活动看起来是为了串连古都一年四
的, 而孤独却是长久的。冬天脆弱、美丽的霜花是 季的风物以及繁多的传统节日, 可是无论是千重子
虚幻、易逝的梦, 只有不得不分离的千重子和苗子 父女还是秀男, 他们都是古都最传统的民众, 是即
内心的悲伤在清冷的清晨回响。 将消失的传统精神的最后承继者。他们对传统节日
珍爱的情感加深了作者对传统民俗即将消失的哀
三 愁。在各种节日活动缠绵悠长的思绪里, 小说的人
物和京都的风物得到了自然、柔和的统一。
《古 都》 是 一 部 人 物 与 景 物 融 于 一 体 的 小 说 ,
也有的评论家认为它实在算不上小说, 说是一部风 四
物志也许更适合些。川端康成按照四季的变迁描绘
美丽的京都风情。春天的京都最美的当数樱花。虽 千重子对身世的哀伤, 与苗子相认又不得不分
然川端康成认为谷崎润一郎在 《细雪》 里已经做了 离的悲伤是小说情感发展的主线, 使整部小说笼罩
ISSN 1006- 0189

出色的描绘, 不想重复别人的老路, 可是他还是借 着淡淡的愁绪。通过千重子的活动为媒介展现的京


助千重子游览了京都的樱花名所。正处美丽年华的 都四季的风物和民俗, 带着多情少女对自己的人
千重子淡淡的伤春情感里夹杂着对自己身世的哀 生、命运、爱情的感伤。但是“如果只是结束于这
M534A

伤。千重子的孤独、淡淡的哀愁也正是川端康成因 种感伤的话, 就会有结束于美丽少女趣味的危险”⑤。

114 MZXS 8 /2008


名作
欣赏
外国文学

作者对捡到千重子的佐田太吉郎、阿繁夫妇独具匠 满、悲哀、孤独的心境也正反映了川端内心的孤独
心的描写和设定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和切实的哀愁。
太吉郎是一个耿直的没落丝绸批发商, 他对京 千重子的孤独、哀愁里潜藏着川端康成因为传
都渐渐失去传统的趣味感到悲伤和无奈。太吉郎从 统之美逐渐消失的哀伤和惆怅。川端写 《古都》 就
年轻时起就具有名士的气质, 性格也比较孤僻。因 是为了寻找正在日益衰亡的传统之美。感受悲哀的
此他家的铺子至今还保存着古香古色的老铺子原来 痛苦更加深了川端孤独、悲哀的情感。这种孤独和
的风貌, 并没有换上时新的装饰。孤僻、倔强的性 哀愁消融在他用现代技法对日本传统美的继承和再
格是他没有改变店铺格局的决定因素, 这也是太吉 现之中。川端康成通过塑造了两位美丽的少女来描
郎家的生意越来越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太吉郎不 绘千年古都深厚的文化风韵, 从少女们的哀伤中体
满于战争结束后显著变化了的和服的花纹图案, 就 味历史的凝重, 川端康成对古都即将失去的传统的
把自己关在嵯峨山深处的尼姑庵里, 试图创作出逆 风韵、情趣的悲哀则融汇于美丽少女的淡淡哀愁之
反时代潮流的具有古典格调的和服图案。后来他还 中。“川端氏继承了日本文学最纤细最玄妙的传
打算盘掉铺子, 找一个安静的小房子, 过一种清 统, 另一方面他又身处迅速经历过危险的现代化的
静、避世的生活。太吉郎的妻子阿繁更是一位温柔 国民精神危机的尖端。这种如履白刃之上的紧迫的精
贤淑的妻子、善解人意的母亲。她觉察到了千重子 神史, 隐藏在他柔弱纤细的文体之中, 使他对现代的
因为自己弃儿的身世感到哀伤后, 几次否认了这一 ”⑦
绝望融化在古典的美的静谧之中。
事实, 说千 重 子 是 她 和 太 吉 郎 从樱 花 树 下 偷 来 的 , 《古都》 的 淡 淡 哀 愁 、温 和 的 传 统 底 蕴 , 体 现
以期减轻千重子的哀伤。千重子就是被这样一位善 了川端 康 成对 平 安 王 朝 “物 哀 ”精 神 凝练 的 把 握 ,
良温柔的母亲抚养大。“佐田夫妇的生活是在最后 对蕴含在女性悲哀中的美丽的体味, 这也正是川端
的京都, 继承着最古老的精神残存下来的, 捡来的 文学的真髓。 《古都》 反映了川端康成对京都即将
千重子反而成为上天赐予的宝物。关于佐田老夫妇 消失的传统美和传统精神的哀伤, 是川端康成为即
此后的人生, 是谁也无法预测的, 想一想就让人感 将消亡的平安之美谱写的优雅的哀歌。 《古都》 里
到切实的悲伤。”⑥ 飘出的淡淡哀愁正似平安王朝的千年面影, 是没有
与佐田家生意上关系密切的西阵的织匠大友宗 消失的旧梦, 温情、美丽、虚幻。
助与太吉郎志趣相投, 其长子秀男也是一位优秀的 ( 责任编辑: 水 涓)

年轻织匠。这种传统的手工业不仅需要勤奋, 更要
具备天分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但是, 战后日本工 作者简介: 唐新艳, 日本文学硕士, 烟台大学外国

业化的发展也影响到了京都西阵地区“饰带”手工 语学 院 讲师 ; 赵 佳 舒 , 日 本 文 学 硕 士 , 烟 台 大 学 外 国 语
学院副教授。
业作坊的命运, 本来就难以传承的饰带手艺也摆脱
不了被机器大工业批量生产取代的悲惨命运。织匠
秀男切实地感受到了自己高超的手艺即将面临的命
① 川端康成 : 《独影自命》, 金海曙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
运, 也只有悲伤和无奈, 这也是川端康成对即将消
出版社, 1996 年版, 第 2 页。
亡的传统技艺的忧伤和悲哀。
② 叶渭渠、唐月梅 : 《物哀与幽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 2002 年版, 第 69 页。
五 ③ 叶渭渠 : 《冷艳文士: 川端康成传》,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1996 年版, 第 198 页。
京都是千年的古都, 王朝文化熏染出京都特有 ④⑤⑥ 森 安 理 文 : 《川 端 康 成・破 灭 的 文 学》 国 书 刊 行
的生活情趣。对于日本人来说, 古都京都已经成为 会, 1989 年版, 第 77 页, 第 84 页, 第 76 页。

他们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精神家园在西方文 ⑦ 唐 纳德・金主 编 : 《不灭 之美——


—川 端康 成 研究》, 中

明的冲击下的失落成为他们无法排遣的哀伤和寂 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9 年版, 第 11 页。

寞。尤其对于深深沉浸在王朝文学的物哀之美中的
川端康成来说, 传统的失落更加深了他的寂寞和悲
哀。他不厌其烦地对古都一年四季传统节日的记叙
22 - 167

反映了他对京都残存的风俗习惯的珍爱, 对这些古
老的风俗即将消失的悲哀, 从坐在嵯峨山深处的尼
CN14 - 1034 /I

姑庵里的桌子前的太吉郎的身上, 我们能看到作者
自身生存的切实幻影。太吉郎对战后京都变化的不

MZXS 8 /2008 1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