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0

中國崛起的國際面

與國內面
徐斯勤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社科院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任
講授大綱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與近期
變化)。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與近
期變化) 。
三、 中國崛起的國內環境條件。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一)在鄧小平主導下,中國共產黨
於1978年12月18日-22日,在北京舉
行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
會議,確立了經濟上改革開放的路
線,正式告別已往階級鬥爭掛帥的
時期。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二) 中國大陸由1978至今的改革開放,粗略分為三個階段:
(1) 第一階段(1979-1993):
1. (國內)改革—主要是市場化為主的改革,遍及農業、工業、
財政、金融、外貿等不同部門,私有化尚未成為重點。基本上是
在不立刻去除計劃經濟的原則下,逐步擴大市場經濟的比例,所
以稱為增量改革(incremental reform):鼓勵非國有企業成長、對外
開放、建立試驗區和特區等地區性改革模式等。
(2) 第二階段(1994-2000):
1. (國內)改革:一方面是開始擴大私有化,開始逐步推動私有
化,另一方面則是從個別部門各自為政的改革,轉變為整體推進
的改革策略,主要是1993年11月十四屆三中全會後,提出社會主
義市場經濟,而從1994起,在財稅、金融、外匯管理、企業制度、
社會保障各方面,採取重大改革。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二) 中國大陸由1978至今的改革開放,粗略分為三個階段:
(2) 第二階段(1994-2000):
2. (對外)開放:將引入外資方面給予優惠的地區,再加以擴大,
優惠程度也有所提高。
(3) 第三階段(2001-):
1. (國內)改革:私有化改革,面臨瓶頸,公有制仍然存在,甚
至在某些產業中居於主流。市場化與私有化造成的社會差距擴大
後,中共中央推出各種政策,試圖緩解過度強調經濟成長後的各
種弊病。
2. (對外)開放:中國大陸加入WTO,使得對外開放以及和全
球化程度明顯提高,而開放政策也不再強調以特殊優惠條件來吸
引外資。至今回顧,對外開放是造成中國崛起的關鍵因素之一,
這使得中國大量吸收先進國家的資金、技術、人才,以及使中國
能對外投射其物質性和理念性的影響力。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三)改革開放以來,總體經濟的明
顯成長:按照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
計算,1980-2015年間中國實際GDP
年均增長速度達到9.7%,而同期世
界經濟增速僅為2.78%,約為中國的
1/4。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三)改革開放以來,總體經濟的明顯成長:在
2005年中國GDP總量超越德、法兩國,2010年超越
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根據2015年國際貨
幣基金會報告,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若
依購買力平價 (purchasing-power parity, PPP)則已經
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大陸的一個
省總GDP,往往相當於世界上某個國家的總GDP。
例如:
四川 → Sweden 廣東 → Spain
貴州 → New Zealand 上海 → Thailand
江蘇 → Mexico 河南 → Saudi Arabia
中國大陸各省人均GDP與中華民國台灣人均GDP
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接近度(2017年年度數據):
(來源:搜狐財經網,http://www.sohu.com/a/214620888_687803)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三)改革開放以來,總體經濟的明顯成長:
同時,根據2021年數據,中國也是全球第一大
製造業國家、第一大農業國、第二大服務業國、和
世界最大貿易國(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
2020年中國出口總量占全球比例13%,進口總量占
世界的11.8%。2021年(IMF預測)中國全國人均GDP
為11,819美元(2020-10,986美元),但是在一線城市,
2020年深圳為2.28萬美元(接近東歐的Slovenia),廣
州1.94萬美元(接近Saudi Arabia),北京2.38萬美元(
接近南美的Uruguay),上海2.26萬美元(接近南美的
Uruguay)。台灣2020年人均GDP為2.84萬美元。
World Trade Statistical Review 2021
國家名稱 中國大陸 美國
一、 中國崛 指標 GDP年成長率 (%) GDP年成長率 (%)
起的事實基 2008 9.65 -0.298
礎: 2009 9.40 -2.78
2010 10.64 2.53
(三)改革開放
2011 9.54 1.60
以來,總體經
2012 7.86 2.22
濟的明顯成長: 2013 7.76 1.68
中國與美國的 2014 7.30 2.57
每年GDP成長 2015 6.90 2.86
率比較 2016 6.71 1.49
2017 6.90 2.27
2018 6.60 2.90
2019 6.10 2.30
2020 7.50 -1.70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三)改革開放以來,總體經濟的明顯成長:中國
與美國的每年GDP成長率比較
16

14

12

10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

-4

-6

中國GDP 美國GDP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三)改革開放以來,總體經濟的明顯成長:
中國與美國的全國GDP總額比較(不以PPP計算)
25

20

15

10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中國GDP(兆美元) 美國GDP(兆美元)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三)改革開放以來,總體經濟的明顯成長:
中國與美國的全國GDP總額比較(以PPP計算)
30

25

20

15

10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中國GDP, PPP (兆美元) 美國GDP, PPP (兆美元)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三)改革開放以來,總體經濟的明顯成長:
2020年,受到貿易戰持續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
響,中國大陸的第一季度GDP成長率為-6.8%,
這是1992年中國開始公布每季度GDP成長率之
後,首次出現負成長,而美國的第一季則為-
4.8%。2020年第二季,中國為3.2%,美國為-
32.9%。 2020年第三季,中國為3.0%,美國為-
7.5%。 2020年第四季,中國為2.6%,美國為-
1.1%。 2021年第一季,中國為0.6%,美國為-
1.6%。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2019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統計,
中國GDP占世界經濟比重達到15.55%,對世界
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28%,與美日兩國比較:
中國大陸GDP增長率為6.1%,對世界經濟增
長的貢獻率達28% 。
美國經濟增2.3%,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
率達10.5%。
日本經濟增長0.7%,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
獻率達1.8%。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2021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預測,
中國GDP占世界經濟比重達到17.57%,對世界
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26.8%,與美日兩國比較:
中國大陸GDP增長率為8.4%,對世界經濟增
長的貢獻率達26.8% 。
美國經濟增6.4%,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
率達11.6%。
日本經濟增長3.3%,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
獻率達2.5%。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四)中國大陸的外貿投資成長:根據世界貿易
組織 (WTO) 公布的 2020年全球貿易統計顯示,
在貨物貿易方面,中國貿易總額 (進出口合計)
為 46,470 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而2016 年排
名第一的國家為美國。2020 年貿易總額排名二
至四位的分別是:美國 38,400 億美元,德國
25,510 億美元,日本 12,760 億美元。就服務業
貿易總額方來說,2020年美國達11,200億美元,
中國達6,560億美元,分別位居全球前二名。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四)中國大陸的外貿投資成長:截至2021年6月為止,中國大陸外
匯存底居世界第一,且高於前第二至第四名之總和,參見下表。
排名 國家 外匯存底(億美元)
1 中國 32,107
2 日本 14,025
3 瑞士 8,961
4 台灣 5,433
5 印度 4,658
6 香港 4,916
7 沙烏地阿拉伯 4,358
8 俄羅斯 4,357
9 南韓 4,165
10 巴西 3,487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四)中國大陸的外貿投資成長:全球前五大對外直接
投資國家或地區(來源: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對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千億美元)

2016 1 2 3 4 5
排名
名稱 美國 荷蘭 中國 香港 德國
2016 4.94 2.42 1.75 1.33 0.64
2017 3.55 0.96 1.68 1.26 1.18
2018 2.58 -2.39 2.35 0.97 1.68
2019 3.11 0.28 1.56 0.53 0.51
2020 -0.59 0.42 -1.02 -0.17 -0.01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五)中國大陸的鋼鐵和能源產量也位列前茅:

鋼鐵產業
(粗鋼產量)

2019 2020
國家
排名 百萬 噸 排名 百萬 噸

中國 1 996.3 1 1064.8

印度 2 109.3 2 100.3

日本 3 99.3 3 83.2

美國 4 87.8 4 72.7

俄羅斯 5 72.1 5 71.6

資料來源: WorldSteel in Figures 2020, World Steel Association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五)中國大陸的鋼鐵和能源產量也位列前茅:
2021年全球油產量國家排行榜
pop2021
1600000

1400000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0
中國 印度 美國 印尼 巴基斯坦 巴西 奈及利亞 孟加拉 俄羅斯 墨西哥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五)中國大陸的鋼鐵和能源產量也位列前茅:
核能發電量
2020

排名 生產國 百萬瓦 (MW) 全球占比

1 美國 97154 24.8

2 法國 61370 15.7

3 中國 46518 11.9

4 日本 31679 8.1

5 俄羅斯 28437 7.3

https://pris.iaea.org/PRIS/WorldStatistics/OperationalReactorsByCountry.aspx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五)中國大陸的鋼鐵和能源產量也位列前茅:
2020
太陽能發電量

排名 生產國 百萬瓦 (MW) 全球占比

1 中國 254355 32.6

2 美國 75572 12.1

3 日本 67000 10.0

4 德國 53783 7.80

5 印度 39211 6.8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lar_power_by_country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六)由三種科技尖端產業來觀察:1. IT產業
全球IT硬體產業的產值主要國家或地區

2019 2020
估計產值(百億美元 占比 估計產值(百億美元) 占比
)
北美 165 33% 175 35%
西歐 110 22% 110 22%
中國 150 26% 70 14%
日本 35 7% 35 7%
其他地區 55 11% 110 22%
https://www.comptia.org/content/research/it-industry-outlook-2019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六)由三種尖端科技產業來觀察:
2. 人工智慧(AI)的發展
中國大陸和美國的科技企業,在人工智慧的大舉投入資
金和爭奪人才資源之戰,正開始上演。中國大陸政府又在
2017年提出,到2030年AI總產值要達到1500億美元,這突顯
中國大陸想擊敗美國在下一世紀技術領導力的渴望。中國特
別注重在人臉辨識以及AI處理器這兩個領域的發展。而在川
普執政下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於2018年總預算將下
調10.7%。Google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Schmidt更是警告,
2018年預算案要求將基礎科學和研究經費大幅削減43億美元,
這與中國大陸承諾大幅加碼AI,形成強烈對比。美國智庫估
計,中國大陸政府投入數十億美元扶植AI產業,但美國政府
投入只有數百萬美元。Schmidt認為,到2025年中國大陸在AI
領域將超越美國,2030年將成為主導AI產業的大國,他在
2021年的NSCAI報告中,繼續警告美國投資的不足。不過,
拜登總統2021年就任後,已經計畫在未來投資3000億美元發
展AI、5G、半導體等。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六)由三種尖端科技產業來觀察:
3. 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 (5G)的發展:
5G是人類科技發展上的革命性突破,除了訊號傳輸速度更
快之外,5G還有低延遲與大連結等特性,有利於發展「大人
物」(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服務,包括工業4.0、
智慧住宅、自駕車、智慧城市、智慧醫療、虛擬實境(VR)、
擴增實境(AR)等,乃至軍事作戰能力的大幅提升,5G浪
潮將掀起史無前例的產業與人類社會革命。中國大陸的華為
公司,近年來在5G技術的層次與商業價格上,都已開始領先
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而這也意味著中國可能將在全球霸權
角逐中取得決定性優勢。因此,由2019下半年開始,美國發
動了一連串壓制中國大陸5G發展的行動,最關鍵者有二:促
使西方國家不使用華為的5G技術,以及全面封殺華為發展
5G所需要的各種零組件與設備,尤其是奈米科技製程所生產
的晶片(台積電在這部分扮演關鍵角色)。這對於中國能否持
續崛起,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 中國崛起的事實基礎:
(七)一般民眾容易注意到的中國經濟崛起表現:
1. 成為全球旅遊市場中最大的單一國家觀光
客來源,並展現強大的購買消費力。
2. 高調進行國際併購:紐約Waldorf Astoria旅
館、好萊塢Legendary Entertainment、德國
Deutsche Bank與美國Hilton Worldwide股份
、Volvo股份、IBM筆電、美國GE家電部
門、法國酒莊、希臘小島等。
3. 成為特定高價產品或奢侈品的全球最大消
費國,以及許多歐美國家最大的單一國家
外國留學生來源。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一) 中國大陸外交總體方針的演變:
鄧小平時期(1978-1989):韜光養晦、絕不當頭
、有所作為。
江澤民時期(1989-2002):和平發展、新安全觀
、大國外交。
胡錦濤時期(2002-2012):和平崛起、和平發展
、和諧世界。
習近平時期(2012至今):和平發展、新型大國
關係、奮發有為。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二) 中國崛起後外交政策與行為的逐漸轉型:
江澤民時期,1995年出現了起自日本,後來西方國
家也跟進的所謂「中國威脅論」。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
機時,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間接有助於東南亞國家
維持外貿出口,得以縮短經濟復甦時間,加上江澤民提
出與其他國家促進合作的新安全觀,這都有助於中國帶
來威脅的觀感,稍有下降。2002年11月,中國大陸和東
協十國共同發表《南海共同行為宣言》,帶來南海地區
約十年的相對低衝突狀態。而從2000年起,北京提供了
美國反恐戰爭所需要的國際支持,也凸顯出與美國之間
的合作性。然而,2008年,起自美國的金融海嘯發生,
同年北京主辦奧運獲得成功,此時中國大陸的對外行為
逐漸轉趨強勢。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二) 中國崛起後外交政策與行為的逐漸轉型:
例如在2008年,由於西藏與人權議題的齟齵,北京首次
取消了中歐高峰會;2009年以來,中國大陸與美國在南海與
黃海的軍艦對峙衝突事件頻傳,與日本、菲律賓和越南也因
東海與南海爭議而關係緊張;2010年初,中國大陸中止中美
軍事交流並揚言制裁美國對臺軍售企業。2010年7月在東協
區域論壇會議上,中共外交部長楊潔篪宣稱:「中國是大國,
其他國家是小國,這是事實」,引起東協國家譁然。尤其,
2008年以後,所謂「核心利益」一詞開始頻繁出現在官方的
文件與講話中。「核心利益」其實就是其他國家「不可跨越
的紅線,一旦觸犯將嚴重傷害雙邊關係」。換言之,「核心
利益」是不可談判、不可妥協的,必要時中國會採取武力行
動捍衛核心利益。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二) 中國崛起後外交政策與行為的逐漸轉型:
「核心利益」最早是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在紀
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的演說中,提到
「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核心利益」。2009年
11月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中國大陸,雙方發表《中美聯
合聲明》表示:「同意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對確保中美關
係穩定發展極為重要」,中方當時定義西藏、新疆、台
灣為其核心利益的範圍。近年來,中共官方將「核心利
益」範圍擴大為: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
家統一、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
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然而,這樣的範圍過
於廣泛,也容易流於北京片面的解釋與界定,在外交爭
議中往往造成爭端國的疑慮而使彼此間的緊張升高。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三) 當前中國外交政策的思考線索:
中共總書記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6年7月1日
在中國共產黨第95週年慶祝會說:「中國外交政策
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中國始終
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
序的維護者。」「中國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國
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
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
果。」顯然,從胡錦濤後期逐漸浮現的強勢外交,
在習近平強調「奮發有為」與「中國夢」之下,將
尋求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大影響力,在核心利益問
題上更強硬。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四) 中國近年來在合作性國際議題上
影響力的上升:
1. 北韓核武議題:在金正恩轉變為和美國就核
武議題妥協之前,從江澤民時期開始,美國始終認
為中國對北韓可發揮更大牽制作用而中國並未盡責。
川金會之前和之後,金正恩多次到北京與習會談,
顯然未來中國仍將有舉足輕重影響力。
2. 參與國際組織與遵循國際制度:中國大陸
在諸如聯合國、IMF、世界銀行、WTO、WHO等
多數全球性或區域性國際組織中,擔負重要角色。
以聯合國為例,UN大會通過2016~2018年UN會費
與維和攤款的分攤比額,中國在這三年中承擔
7.921%的聯合國會費,成為聯合國第三大會費國。。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四) 中國近年來在合作性國際議題上
影響力的上升:
3. 當美國從小布希到歐巴馬,再到川普,開始對
於國際組織的支持或遵循逐漸下降時,中國提高其參與
及貢獻,也給雙方影響力消長帶來局部影響。除了提高
UN會費分攤比例彌補美國拖欠九億美元會費的缺口外,
中國也將承擔UN10.2%的維和攤款,成為第二大維和經
費貢獻國。同時,至2016年底止,UN全球維和部隊共
有8.8萬人,安全理事會5個常任理事國,美國、中國、
英國、法國和俄羅斯,以中國派員最多,北京承諾將會
再增加人數。
4. 氣候變遷:川普在2017年6月宣布美國退出《巴
黎氣候協定》(拜登政府於2021年2月重新加入該協定),
同年11月,北京宣稱,將100%兌現落實中國在協定中
應允的減碳承諾。2021年4月的全球氣候變遷線上高峰
會中,習近平重申中國將於206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並
期待與美國及國際社會,共同推進全球的環境治理。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四) 中國近年來在合作性國際議題上
影響力的上升:
5. 在IMF中投票權重的增加:2016年1月,IMF
宣布其「董事會改革修正案」生效後,中國的投票
權權重大幅提高至6%,成為僅次於美國、日本的
IMF第3大成員國。歐美先進國家比例則有所下滑,
美國雖從16.74%微降至16.479%,但仍保留其否決
權。此項改革於2010年提出,目的在大幅增加自有
資本,加強與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合作,但遭到美國
否決。根據日本媒體指出,近日中國創建的亞投行
開始遠離以日美歐為中心的金融系統,讓IMF深感
危機。2015年底,IMF官員曾揚言,若12月以前美
國國會不通過IMF改革案,將把美國排除在外進行
特別增資。最後,美國國會終於妥協。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四) 中國近年來在合作性國際議題上影響力的上升:
6. 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是中國大陸政府在2013年提出與
倡議、主導的跨國經濟帶,包括兩部分:1) 一帶:亦即「絲綢之
路經濟帶」,乃是沿著陸地上的古代絲綢之路,建設與強化沿路的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建設與能源運輸管線等,以強化中國大陸和沿
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與產業投資等合作夥伴關係,並同時消化中國
大陸過剩的產能,以及帶動中國大陸西部地區發展。而絲綢之路經
濟帶,又分為兩條輻射主軸,均以中國大陸為起點,以歐洲為終點。
一條是經由中亞、俄國到達歐洲,另一條則是經由中亞連接西亞,
到達波斯灣與地中海沿岸國家。 2. 一路:亦即「21世紀海上絲綢
之路」,乃是經由海路,來連結強化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南亞、中
東、北非及歐洲各國的經貿往來與合作。而海上絲綢之路也有兩條
主軸,都是由中國大陸東部與南部沿海地區出發,一條是從南部沿
海港口經由南海到達印度洋,並延伸至歐洲,另一條則是從東南沿
海港口經由南海到達南太平洋。中國大陸並建立「亞洲基礎建設投
資銀行」(AIIB)與「絲路基金」,來貸款給沿線需要資金進行相關
建設的國家。
6. 一帶一路:
6. 一帶一路—在 COVID-19疫情以來的變化:
中國大陸透過一帶一路提供其他國家的貸款,不但金額龐大,而
且利率遠高於IMF與世界銀行的貸款利率,這使得債務國負擔十
分沉重。新冠疫情發生後,非洲方面,2020年4月6日,現任世界
銀行和IMF的「發展委員會」(The Development Committee)主
席的加納財政部長Ofori-Atta呼籲中國減輕因疫情而遭受經濟災難
的非洲國家之債務負擔。隨後,烏干達、肯亞、安哥拉、衣索比
亞與奈及利亞等多個國家主動向中國要求債務減免或延後還款,
並展開談判。
中亞方面,原本就已拖欠中國巨額債務的吉爾吉斯與塔吉克經濟
也 因 疫 情 而 遭 受 重 擊 。 4 月 14 日 , 吉 爾 吉 斯 總 統 Sooronbai
Jeenbekov的辦公室對外表示已致電習近平要求減輕、延遲償還該
國對中國的外債。隨後,吉國政府宣布中方同意重整 17 億美元
債務的還款計劃,只是未公布細節。
南亞的巴基斯坦與斯里蘭卡也向中國提出債務重整、延後還款或
免除今年到期貸款等請求;而斯里蘭卡財政部長稱,中方會將信
貸額度擴大 7 億美元,降低利率,且將還款時間延後兩年。
截至2020年6月8日,中國已經同意削減七十七個國家的償債成本,
今年平均免除兩億六千萬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甫於2021年9月奪得阿富汗政權的塔利班組織已
經向北京表示,一帶一路有助於阿富汗的繁榮,塔利班政府希望
繼續參與及支持該計畫,並希望中國前來阿國投資,協助阿國重
建。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五)中國近年來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強勢作為:
1. 東海釣魚台列島衝突:此為存在於台、日、中三方之間長期
的領土主權衝突議題。2010年9月,中國大陸漁船與日本海上保安
廳巡邏船在釣魚台海域附近碰撞,漁船船長被日方扣押,中國對日
本禁止出口稀土作為制裁措施之一。日本政府在2012年將釣魚台國
有化,使雙方緊張再升高。2013年11月,北京宣佈設立東海防空識
別區(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 ADIZ),範圍擴大至釣魚台
海域,引起周邊國家抗議。
2. 南海領土主權衝突:越南、菲律賓、印尼等國,長期與中
國在南海領土主權上有爭議。菲國於2013年1月在國際上提出南海
仲裁案請求後,中國於下半年開始在其所佔領的南海島礁動工,進
行填海造陸工程。到2021年為止,已經在8座島礁上完成此種工程,
特別是興建許多可供軍事用途的機場、跑道、港口等,便於投射軍
事力量,大大威脅東南亞其他聲索國。菲國總統雖然一度靠向北京,
但最近又與其疏遠,尋求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支持。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五)中國近年來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強勢作為:
3. 與菲國在南海黃岩島的衝突:2009年3月,菲國將有爭議的
南沙部分島嶼和中沙的黃岩島劃歸為其領土,北京除了透過外交途
徑表達強烈抗議外,還派出漁政船前往南沙和西沙群島護漁及宣示
主權;2012年起,中菲雙方船艦開始在黃岩島附近水域對峙。中國
大陸除了舉行軍事演習示威外,還限制菲律賓農產品的進口與中止
赴菲旅遊團以作為反制。
4. 與印度在中印邊界地區的領土主權衝突:洞朗位於西藏與
錫津交界處,2017年6月中國軍隊派出兩台推土機剷除印度在當地
築成的碉堡,並於洞朗地區開始修築一條道路。而後,印度軍隊和
2台推土機越過錫金段中印邊界,深入約3公里至工地現場與中國解
放軍產生非武裝對峙。印度軍隊實際上是侵入中國領土,但主要原
因在於,中國企圖修建聯通錫金和不丹的道路,形同侵犯了印度傳
統的勢力範圍(中國大陸在恆河上游興建水壩則是另一個潛在的衝
突來源)。雙方對峙兩個半月,情勢一度瀕臨開戰,最後在中方暫
停修路下,雙方均撤除對峙的部隊。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五)中國近年來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強勢作為:
4. 與印度在中印邊界地區的領土主權衝突:自2020年5月5日
以來,中印兩國部隊據稱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多地出現侵略性行
動、對峙和小衝突並造成了雙方的人員傷亡。事發地位於西藏自治
區阿里地區的班公錯及日喀則市的乃堆拉山口。另外,阿克賽欽西
部實際控制線附近也出現了對峙,其中大多數人聚集在加勒萬河谷,
中方反對印度在此地方修築公路。雙方至今已發生多次以冷兵器交
戰的的衝突,儘管雙方外交部長甚至國防部長均已進行了多次會談,
並聲稱在獲取共識上有所進展,但交戰行動並未停止。9月7日,雙
方軍隊衝突中,首次傳出槍聲,這是1975年衝突以來的第一次打破
雙方不使用槍砲武器的協議。多次衝突中,雙方互有死傷,也相互
奪佔部分重要據點。印軍中包括屬於藏獨勢力的藏人部隊,觸動中
國的敏感神經。最近一次的重要雙邊溝通,是9月10日在莫斯科的
外長會談,雖然達成多項避免衝突升高的共識,但實際上雙方都仍
在增加兵力與重武器部署。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五)中國近年來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強勢作為:
5. 2016年11月開始,中共軍機開始頻繁繞台:由台
灣以北出發向東飛行,沿著台灣東岸向南,進入台灣的
防空識別區,以順時鐘方向從台灣以南穿過巴士海峽飛
回大陸。之後,也有多次逆時鐘方向繞台飛行。截至隔
年12月,繞台次數已達15次。繞台飛行,是1949以來未
曾發生過的,其目的絕對不僅是針對台灣,而是要向國
際宣示,東海或第一島鏈以東,事實上是中國的勢力範
圍,中國在此地區的軍力投射會逐漸被國際認為是一種
常態。同樣的,中共航空母艦遼寧號,在2017年1月首
次穿越台灣海峽;到當年7月為止,穿越海峽以及行經
台灣東部海域已有4次。遼寧號這些航程,都屬於在南
海或東海進行演訓的整體航程的一部分,因此顯然也不
只是針對台灣,而是在中國週邊區域進行軍力投射,並
造成fait accompli (既成事實)的系統性戰略作為。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除了繞島巡航外,2019年3月以來,解放軍軍機更多次飛
越海峽中線、進入台灣附近空域,也被美國批判是片面改
變現狀的作為。9月17日為止仍在持續的危機,是台灣西南
海空區域中的中共軍演,阻斷了台灣與東沙島之間的運補
航線。
日期 事件
2019/3/21 2架殲11越過海峽中線,進入台灣西南面空域飛行10至15
分鐘。此被認定為1999年來首次蓄意越界。
2020/2/10 轟6、空警500、殲11由澎湖西南方跨越中線
2020/2/28 轟6出海演訓時一度進入我西南防空識別區
2020/3/16 空警500、殲11於台灣西南方外圍空域夜航訓練
2020/5/9 運8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後遭我方驅離
2020/6/9 蘇愷30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後遭我方驅離
2020/6/12 運8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後遭我方驅離
2020/6/16-18 運8、殲10、殲11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後遭我方驅離
2020/8/20 殲10、殲11跨越中線,疑有1架共機在東側繞飛近1.5小時
以上的表格顯示,共機除了跨越海峽中線以外,主
要是從2020年5月開始,進行持續性、系統性、長
期性、大規模的以軍機侵入我防空識別區(ADIZ)的
西南空域。而這些侵擾行動,多半均由我方軍機升
空監控或驅離。2020年整年,共機侵入我西南空域
共計380餘架次。2021年1-6月,總共有352架次,共
擾台112天,包括:運八反潛機81 架次,運八技偵
機35 架次,運八遠距干擾機28 架次,運九通信對
抗機 3 架次,空中預警500型17 架次,運八電子戰
偵察機3 架次,轟6K共22 架次,殲-16共90 架次,
蘇愷-30共2 架次,殲-10共47 架次,殲-11共10 架次,
殲轟-7共10 架次,殲-7共4 架次。2021年7-9月,仍
持續侵擾。8月17日當天,則是2021年侵擾的架次
首次超過了2020年整年的侵擾架次。
中共侵擾我西南空域,可能的目的至少有:1. 由於台海
中線未延伸至西南ADIZ,所以共機藉由進入該地區,既
可測試我方反應,又可作為突破海峽中線的預備動作。
2. 對我方的東沙島防務造成隱形壓力,阻斷台灣本島與
東沙島的運補與聯繫溝通能力。3. 於該地區是中共潛艦
由太平洋淺水區進入深水區的要道,故共機也能蒐集該
地區海底地形與潛艦作戰等相關資訊,有利於中共潛艦
進入西太平洋以及嚇阻美軍潛艦在此地區的活動與作戰。
4. 對抗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活動。由於美中關係從川普
到拜登總統持續惡化,美軍在南海乃至鄰近中共南方海
域的頻繁軍事活動與演習,讓中共備感壓力。台灣西南
方空域及巴士海峽是美國駐日本與東亞的海空軍進入南
海的主要航道之一,共機頻繁甚至常態化的在此地區活
動,顯然有助於在與美國之間的南海競爭中,提高對於
美方的壓力。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五)中國近年來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強勢作為:
5. 中共軍機在亞太地區不斷延伸力量的後果之一,
是造成此一地區整體緊張程度的升高。2019年7月23日,
中共兩架轟6K軍機,由中國大陸基地起飛,飛到日本海
與兩架俄國Tu95轟炸機與一架俄國A50預警機會合,實
施聯合編隊飛行,然後飛到對馬海峽附近海域巡航。編
隊巡航繼續往南飛,到台灣以北之後,中共軍機向西飛
回大陸,俄國軍機又原路折返,穿過對馬海峽與日本海,
然後飛返俄國基地(請參照以下編隊飛行路線圖)。在上述
航程中,該編隊侵入了獨島(竹島)領空,以及韓國的防空
識別區(ADIZ),因此日本與韓國戰鬥機均升空攔截。韓
國軍機甚至向俄國軍機發射了20發閃光彈與360發機槍彈
作為警告。國外軍事分析家認為,中俄軍機此一冷戰結
束後史無前例的聯合行動,可能旨在演練有必要時,封
鎖對馬海峽,更顯示了兩國間的合作關係,已經進入戰
鬥時的實際操作層面。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五)中國近年來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強勢作為:
6. 就中共的軍事實力而言,2021年公布的「全球火
力指數」顯示,中國大陸整體軍力位居全球第三(台灣
是22名),僅次於美國、俄羅斯。解放軍目前有218萬人。
過去30年來,每年的國防預算成長平均為兩位數字,支
出金額居世界第二位。2021年的軍費就達到1兆3795億
元人民幣,年增長6.8%左右,在GDP中占的比重在1.36
%左右(美國的比重接近3%),為我國國防預算的16倍之
多。解放軍目前擁有超過360艘軍艦,5200多架飛機與
直升機,以及逾13050輛坦克。美國媒體稱,中國的軍
艦總數在2020年底已經超過美國。英國智庫英國皇家三
軍聯合研究所(RUSI)表示,到2030年前,中國海軍
將有430多艘大型海面戰艦和近百艘潛艦,作戰區域內
的艦艇規模和戰鬥力將力抗美國海軍。美國媒體稱,中
國近年來造艦是以「不可思議」的快速在進行,未來15
年也將持續如此。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五)中國近年來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強勢作為:
7.在中國大陸的尋求遠洋利益以及全球性擴張戰略
下,近年來或則投資其他國家及獲取使用權,或則租借
其他國家港口獲取獨家使用權,或則在其他國家建立海
外軍事基地。下表羅列出一些主要項目。
年份 2010 2013 2014 2015 2016
所在國 奈及利亞 吉布地 多哥 土耳其 巴基斯坦 希臘 澳洲

用途 投資港口 投資港口 投資港口 投資港口 租借 投資港口 投資港口


及使用 及使用 及使用 及使用 瓜達爾港 及使用 及使用

年份 2017 2018 2019


所在國 西班牙 緬甸 吉布地 斯里蘭卡 澳洲 馬爾地夫 義大利

用途 投資港口 投資港口 海軍基地 租借 租借 租借島嶼 投資港口


及使用 及使用 漢班托塔 墨爾本港 建觀測站 及使用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五)中國近年來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強勢作為:
8. 上述的斯里蘭卡深水港Hambantota租借給中國大陸99
年,主因之一是由於斯國在加入一帶一路計畫後,積欠中國
大陸的龐大債務,無力償還,於是不得不答應中國的要求,
卻也引起斯國國內民眾暴動抗議。中國在Sri Lanka與
Maldives的行動,被視為威脅到印度的傳統勢力範圍。但是,
中國近來也挑戰美國的傳統勢力範圍—Panama。在2017年6
月與巴國建交後,中國大陸從10月起,在Panama Canal入口
的小島上開始興建貨櫃碼頭,將來也會引進中國的企業與商
店進駐當地。2018年7月,巴國政府宣布,由中國交建和中
國港灣聯營體的投標團隊,獲得Panama Canal第四大橋的興
建合同,合同總價14.2億美元。美國南方司令部司令、海軍
上將Kurt W. Tidd指出,中國利用其一帶一路政策,透過貸款,
不斷對拉美地區進行戰略滲透,這種滲透可能會構成美國國
家安全的漏洞,對美國安全構成挑戰。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五)中國近年來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強勢作為:
9.上述的中國大陸利用對外國貸款,擴張其影響力,
而貸款只是廣義的對外援助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比較中
國和美國近年來的整體對外援助,那麼同樣顯示了中國
對於美國的挑戰(下表單位為百萬美元)
年分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總計

中國 2.6 5.4 5.5 6.2 6.5 9.6 18.7 18.5 12.8 69.6 30.6 52.7 41.7 36.7 37.3 354.4

美國 13.4 13.0 14.8 25.6 25.3 29.9 23.1 23.9 29.2 33.8 37.2 34.2 31.0 30.7 29.4 394.5
中國 美國
87.5

70
單位:百萬美元

52.5

35

17.5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五)中國近年來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強勢作為:
10. 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的發
展:SCO於2001年6月在上海成立,成員國為中國、俄羅斯、哈薩
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目前還包括蒙古、巴基斯坦、
伊朗、印度、阿富汗和白俄羅斯6個觀察員國,以及7個對話夥伴國:
白俄羅斯、斯里蘭卡、土耳其、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柬埔寨和尼
泊爾。SCO前身是1996年由中國 、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和
塔吉克組成的「上海五國」會晤機制,當時目的是解決中國與其他
四國間的邊界問題。擴大為SCO後,合作領域主要是軍事安全與政
治安全(包括反恐與情報合作),另外則輔以經濟合作和教育文化及
衛生救災合作。SCO是迄今唯一在中國境內成立、以中國城市命名、
總部設在中國境內的區域性國際組織。近年來當中國和俄國都與美
國的緊張日趨升高的同時,中俄間透過SCO進行多項合作,也就特
別受到矚目。由2005年開始,SCO每年舉行一次以反恐為名的稱作
「和平使命」的聯合軍事演習。此外,在美國小布希與歐巴馬政府
期間,SCO納入了當時反美特別激烈的伊朗作為觀察員。以上種種
因素,使得許多人認為SCO頗像是以中、俄為軸心所構建的,隱隱
然針對美國的同盟體系。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五)中國近年來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強勢作為:
11. 中國對於美國在軟實力(soft power)上的挑戰:以上所談的
主要都是政治、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層面。而軟實力是指在理念、
價值、觀感層面,能夠獲得他人認同接受,甚至改變他人的程度。
在此我們檢視他國人民對中國的印象觀感。根據美國重要民調機構
Pew Center在2016的調查結果,俄羅斯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
家最喜歡中國大陸,俄羅斯為70%。美國人對於中國的意見比較分
歧,支持者和批評者分別為44%和47%。日本和越南等部分亞洲國
家對中國的評價較負面,南韓對中國的好感度為34%,印度的對華
好感度也不高。反之,歐洲和北美的年輕人對中國較友好,英國最
明顯,62%的英國年輕人(18至29歲)對中國有好感。類似的結果同
樣出現在澳洲、加拿大、荷蘭的受訪者中。
而2017年7月Pew Center公布的全球民調中,接受調查的38個
國家的近4.2萬人中,有49%的人對美國持贊許看法,而對中國持
贊許看法者的比例為47%。中國的全球反感率為37%,而美國則為
39%。42%的人認為美國是世界頭號經濟大國,而32%的人認為是
中國。包括俄羅斯、加拿大、英國、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都不再
視美國為頭號經濟大國,轉而認為中國才是。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五)中國近年來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強勢作為:
11. 川普擔任美國總統以及發動美中貿易戰後的演變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五)中國近年來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強勢作為:
11. 川普擔任美國總統以及發動美中貿易戰後的演變
-----------------------------------------------------------------------
主要歐洲國家民眾對於中國大陸的正面印象(%)
Country Pew (2018) Pew (2019) Pew (2020)
United Kingdom 49 38 22
France 41 33 26
Germany 39 34 25
Spain 42 39 36
Greece 43 51 --
------------------------------------------------------------------------------
主要拉丁美洲國家民眾對於中國大陸的正面印象(%)
Country Pew(2015) Pew(2018) Pew (2019)
Brazil 55 49 51
Argentina 53 41 47
Mexico 47 45 50
11.中國對於美國在軟實力(soft power)上的挑戰:在
COVID-19疫情後又有所演變,丹麥Alliance of
Democracies Foundation在2021年公布的一份全球民調
顯示,在來自53國的12萬名受訪者當中,超過70%認
為中國很好地應對了疫情的挑戰,而不到50%認為美
國對疫情做出了有效回應。
另外,根據Pew Center的數據,在作為歐盟領頭羊之
一的德國,2020年時有37%受訪者認為與美國的夥伴
關係較中國重要,認為與中國夥伴關係較重要者卻佔
36%;然而,2021年,認為與美國的夥伴關係較重要
者比例上升至59%,認為與中國夥伴關係較重要者比
例則僅占21%。
Pew Center的另一份數據中顯示,美國人民中雖然有
較多人認為中國防控疫情較優,但國際多數國家人民
對於美國夥伴關係的重要性,與去年相比有明顯上升
的趨勢。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六) 其他國家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反應:
1. 美國在Obama總統第二任開始,就開始採取所謂
Pivot to Asia的全新亞太地區外交與安全政策。其主軸是
在軍事上強化與既有盟邦的合作關係,在經濟上推動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的自由貿易協定。雖然美
國官方說法是此一政策並無針對性,但學界與政界普遍
有不同看法。
2. 東海衝突與南海衝突的聯結:由2015開始,與
中國在東海有衝突的日本,積極發展與東南亞國家如菲
律賓、越南(均與中國存在南海主權爭議)、印度等國軍
事合作。日本提供的軍事服務包括:官員互訪、武器軍
售、軍事援助、雙邊及多邊聯合軍演、人道救援演訓、
軍事技術轉移等,而這些國家開放港口提供日本自衛隊
補給加油等。雙方實際上基於共同需求而形成戰略夥伴
關係。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六) 其他國家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反應:
3. 東海議題和南海議題聯結的更重要發展,是2017年和2018年,
美國、日本、印度,三國都進行了海上聯合軍事演習,演習主要項
目是空戰、水上作戰和對潛艦作戰等。這兩次演習,各界普遍認為
具有針對性。而日本與印度決定在2018年底前,舉行陸上自衛隊與
印度陸軍的聯合反恐訓練,地點在靠近中印邊界的Mizoram省。印
度與印尼也在2018年5月的峰會中也達成印度洋防衛合作的協議。
4. 美國從歐巴馬到川普與拜登,多次派遣軍艦進入中國大陸進
行填海造陸,以及宣稱有領土主權的南海海域,特別是接近中國控
制的島礁,以顯示美國不接受北京的領土主張,以及行使公海上的
航行自由。2018年4月11至13日,中國大陸以遼寧艦為首的48艘軍
艦,在海南島附近實施大規模軍演。但11日完畢後便提早結束演習。
外國媒體報導,在11日中共演習期間,美國「羅斯福號」航母打擊
群闖入中共軍演海域,同時進行了常規訓練,在20分鐘內,20架F-
18戰鬥機從航母上演練了升空、降落,有意展示美軍的精準度和效
率。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六) 其他國家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反應:
5. 拜登於2021年就任美國總統後的發展:拜登就任後,對於包括
東海與南海的整體印太安全議題上,明顯升高了與中共對抗的態勢。
除了美國本身提高其軍事部署之外,拜登政府也透過多邊安全合作途
徑,來尋求與印太盟友的合作。就前者而言,2021年美國本身在印太
地區的軍事演習中,有兩場最主要者:(1) 2月間,美國「羅斯福」號
和「尼米茲」號兩艘航母在南海舉行軍演;(2) 9月6日美國「卡爾.文
森號」航母打擊群,未通知中國大陸政府,進入南海軍演,其中一艘
驅逐艦被北京抗議侵入中國控制的美濟礁領海,但美國否認中國在當
地享有領海主權。
就後者而言,拜登政府大幅強化了印太地區原先的「四方安全對
話」(QUAD,包括美國、日本、印度、澳洲),尤其是盟友間的聯合軍
事演習,包括:1) 4月5日至7日,QUAD四國加上法國的海軍,在印度
洋東部聯合軍演;2) 5月間美國與日本加上法國的陸軍與陸戰隊,在日
本境內軍演;3) 6月間美國與日本的陸軍在日境內的「2021-東方之
盾」;4) 7月間美國與澳、紐、日在澳洲海域進行軍演;5) 8月3日至
27日,出動5支美國艦隊展開1981年以來全球最盛大的「2021大規模演
習」(LSE 2021),總共橫跨17個時區,其中包括在印太地區與英國、
日本、澳洲的聯合演習;6) 8月26日,QUAD四國海軍在南海地區展開
馬拉巴爾軍演。QUAD事實上已經形同亞洲的「小北約」。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六) 其他國家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反應:
6. 中國當前的對外政策重點—一帶一路,初期獲得包括亞、歐、
非、南美洲,來自工業先進世界與發展中世界的多國參與。2017年
5月,在北京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號稱逾130個國
家代表參與。但到最後,英國、法國、德國、希臘、葡萄牙,以及
愛沙尼亞等歐洲國家,都拒簽「一帶一路」的會議公報。這些歐
洲國家擔心:1)未來建設過程中,公共採購程序是否透明;2)中國
政府是否會圖利自身廠商;3)中國是否會擴大本身在當地的經濟和
政治影響力;4)「一帶一路」所經過的許多地區,保存有大量自然
景觀與特殊生態,中國的大力開發是否能顧及其保育,能否兼顧當
地的環保及符合世界的環保標準;5)中國在執行國內建設時,往往
對環境問題關注程度不足,因而難以確定「一帶一路」建設會確實
遵循世界環保法規;6) 「一帶一路」的決策透明程度有所不足,
在中國強力主導下,中國政府所欲發表的論壇共同聲明,給各與會
國代表後,並不接受任何修改意見,因而讓各國擔心未來是否會不
得不被動接受中國的決定。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八月訪問北京,北
京同意取消一帶一路在馬國的高鐵項目。馬哈迪當面公開告訴中國
大陸,馬國不希望看到 “new version of colonialism”;7) 前述的許
多非洲國家,乃至中亞國家,紛紛要求中國大陸減免債務或延遲償
還期限。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六) 其他國家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反應:
7. 美國在2016年在韓國部署薩德(THAAD)反飛彈系統,具
有抵禦北韓彈道飛彈的功能,但其雷達偵測監控系統也可涵蓋
中國大陸東北、華北、山東的部分地區。
8. 中共誘使巴拿馬、多明尼加、薩爾瓦多與台灣斷交的同
時,也進行前述的在中南美建立勢力範圍。美國四位跨黨派參
議員在9月6日提出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協助防止中國大陸再奪走台灣的邦交國。
從2017到2018,美國還通過了Taiwan Travel Act,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以及開放售予台灣已往不開放的軍事
技術與武器。
9. 眼見中國大陸以驚人速度造艦,美國海軍於2018年2月向
國會提交《30年艦船建造計劃》,計畫花費50到60億美元(約
1520到1824億新台幣)的預算,在未來25到30年新建超過80艘
軍艦,並將現有艦隊規模擴充到355艘,擴充重點是航母、攻擊
潛艇、兩棲艦、大型水面戰鬥艦隻。 拜登政府現已將擴充重點
朝向輕型航母、無人化、海上作戰平台去修改,但總體規模可
能增加到382-446艘。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六) 其他國家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反應:
9. 西方國家在屬於軟實力的價值理念議題上,明
顯提高對於中國政府的正面衝突。2020年9月14日,
這場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
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
恩(Ursula von der Leyen)、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
(Charles Michel)四人參與的歐中高峰會議,以視訊
方式進行。 會中雖然對於雙方在經貿與投資議題上,
應繼續朝向簽訂協議來進行,獲得共識,但歐洲方面
明確就新疆與香港的人權問題,挑戰了習近平。習近
平當場強硬的回應,中方不接受人權「教師爺」、相
信歐洲能妥善解決本身的內在人權問題、反對搞「雙
重標準」。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六) 其他國家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反應:
10. 美中貿易戰:美國由2018年1月開始對中國進口到美國
的不同製造業產品,分多次宣布徵收或增加關稅或反傾銷稅,
歷次宣布貿易制裁的進口金額至2019年8月已達約2500億美元。
由發展歷程看來,有以下幾點特別值得注意:
1)美國發動的主因,是川普的短期選舉策略考量加上主要政府
官員(Bolton, Lighthizer, Navarro, Pompeo, etc.)長期性的戰略規劃
2) 美國的目的不只是縮減雙邊貿易失衡,更是全面性的遏止中
國崛起(包括所謂中國製造2025,以及中國的技術進步);
3) 美國對於約略在同時發動貿易戰的其他國家(多半是美國盟邦
),都在朝著重新談判新協定或新規則的方向前進,唯獨對於中
國不然。未來的發展有可能是排除中國在外的全球自由貿易體
系嗎?
4) 拜登政府就任至今,在貿易戰與科技封鎖上,其實都比川普
時期更為升高;拜登不像川普在口頭上那麼強調貿易赤字與工
作機會流失,以及強調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而是將中
國視為美國保持全球霸權的最大威脅,強調要擊敗來自中國的
競爭。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六) 其他國家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反應:
11. 川普總統在2017年12月8日公布任內第一份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NSS)報告,其中明確的將中國大陸定位為
strategic competitor。美國官員也表示,NSS所強調的美國面
臨三大挑戰,其中的第一項—將世界塑造成對美國利益與價
值觀不利環境的其他強權—指的主要就是中國和俄國。2017
年11月,川普提出所謂「印度太平洋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其基本的概念是以美國、日本、印度、澳洲為四
邊,連結太平洋和印度洋,作為未來川普政府強化與亞太國
家關係的戰略方針。國務卿Pompeo指出,印太戰略尋求的是
「夥伴」關係,而不是「霸權」,是包容與合作,而非排他
或主導。「印太戰略」不會排除任何國家,美國反對任何一
個國家在這個地區的獨霸或威嚇。顯然,這和Obama不公開
宣稱中國是主要對象的Pivot to Asia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六) 其他國家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反應:
11. 拜登總統就任不到一年,尚未推出NSS,但他在上任
後說明其對內對外政策最重要的一場演講(4月28日對美國國
會演講)當中,提到中國時,說習近平極力尋求讓中國成為世
界上最重要的國家、美國必須擊敗中國的競爭方能贏得21世
紀、「我告訴習近平,我歡迎競爭,但不尋求衝突」。而在3
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和中
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及外交部長王毅,於阿拉斯加進行
高層官員會談時,蘇利文也直接表達歡迎競爭但不尋求衝突
的立場,布林肯則是指責中國破壞規則、威脅全球穩定,並
表示美國將討論中國在新疆、在香港、在台灣的行徑,以及
中國對美國的網路攻擊,以及對美國友邦澳洲採取的經濟脅
迫。楊潔篪在說明中方基本立場後,指責美國利用軍事力量
和金融手段施壓其他國家,美國濫用自身的國家安全、威脅
全球貿易。他還表示,新疆、香港及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領
土,中國堅決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他強調非裔美國人在
美國遭到殺害,美國應先處理好本身的國內事務(「我們中國
人不吃這一套」),讓中國管理自己的事情。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六) 其他國家在衝突性國際議題上的反應:
12. 從幾個議題領域來觀察美國對於中國崛起的全面性壓制:
(1) 物質性利益(material interest)之一:軍事、科技(美國大
舉強化在亞太地區的長期軍事部署、發展新武器、提高與亞太
盟友間軍事合作、對中國大陸的抵近偵查、壓制中國大陸的5G
與AI發展—台灣高科技業對於美國的戰略重要性是否有可能影
響美國對台灣安全承諾的強度、全面性杜絕美國國內和中國大
陸的科技交流合作)。美國在此方面的近期成效,還展現在迅速
整合了美國的傳全球統盟友乃至中國大陸的全球傳統盟友,共
同形成對中國大陸的抵制甚或包圍網絡。
(2)物質性利益(material interest)之二:經濟議題(美中貿易戰、
川普政府尋求與中國大陸的全面性經濟脫鉤)。
(三) 非傳統性安全議題:疫情防治上的相互指責與競爭關
係。
(四) 理念性利益(ideational interest):美國朝野基於中共政
權愈來愈趨向專制壓迫而徹底反轉其原先的「和平演變」大戰
略,而這也是1970年代初以來,美國對中國基本策略的關鍵性
轉折。此種轉折是否將持續以及將會持續的力道有多強,是觀
察的焦點。
二、 中國崛起的國際影響力:
(七) 從中國大陸國內反應來觀察2020年以來劇
烈變化對中國崛起的影響:
由於全球有愈來愈多國家,加入美國的行列,升
高了各種對中國大陸的敵意性舉動,因此近來中國大
陸網路上,出現愈來愈多的質疑:「為何全世界都是
中國的敵人?」而被視為中國大陸官方喉舌之一的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2020年9月5日發文表示,
有很多網民認為中國在全世界到處被指責,國際輿論
不利於中國,中國也前所未有地孤獨,這些完全是
「嚴重的錯覺」。無論是網民或胡錫進誰對誰錯,重
點在於,美國與其他大國(甚至包括俄羅斯)對中國的
根本性戰略轉變,是從1970年代初至今,中國所面臨
國際環境最劇烈的變化,也是人類歷史上並不多見的
關鍵時刻,如果這種變化在時間與強度上持續到一定
程度,無疑將對中國崛起帶來決定性影響。
三、 中國崛起的國內環境因素:
(一) 政治發展:
1. 反貪腐與整黨、為官不為
2. 權力集中與個人崇拜
3. 挑戰中共高層政治在改革開放以來的制度化趨
勢,包括突破了任期限制的不成文規範。
(二) 經濟發展:
1. 供給側結構改革與去產能 vs. 以投資帶動成長
2. 資本外逃問題、融資平台(P2P)風暴
3. 龐大的地方債問題
(三) 社會發展:
1. 十八大後的一般公民自由幅度
2. 對於宗教信仰和少數民地區的政策與作法

美國學者謝淑麗 (Susan Shirk):


China is a “fragile superpower.”
三、 中國崛起的國內環境因素:
(四) 近一年多來,一些值得注意的中共中央政策變化:
1. 對於主要私有企業集團的核心人物(例如:阿里巴巴
的馬雲、騰訊的馬化騰,但不限於網路相關產業),迫其退出
該企業集團,或甚至直接將某些大型私企由國有企業入股。
2. 對於地位重要但經營體質有問題、可能危害公眾利益
的私企集團(例如:恆大地產),給予壓力,迫其面對處理其根
本問題(恆大地產負債2.4兆,資產總值4000億)。
3. 透過 所謂「第三次分配」(政府課稅或由企業「主動」
捐款回饋社會) ,調和高所得與低所得群體之間的分配差距,
達到所謂「共同富裕」的整體目標。
4. 要求由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以習近平思想為主軸的
思想教育課程。縮減小學生在考試上的負擔。
5. 壓制打擊補習教育,遏止中產階級花費過多資源扭曲
下一代的學習和教育過程。
6. 點名和打擊指標性藝人,整頓影藝圈的各種違法與失
德風氣,並嚴厲限制影迷粉絲團體的各種不當作法,指責西
方娛樂文化造成中國男性青年走向所謂「娘砲」化的影響。
三、 中國崛起的國內環境因素:
(四) 近一年多來,一些值得注意的中共中央政策變化:
7. 習近平從2013年起,在許多公開與未公開講話中,都
極力強調要不斷從事「鬥爭」。2021年9月1日在中央黨校對
年輕幹部訓話時說:「只想過太平日子,不想鬥爭,是不切
實際的」, 「要丟掉幻想,勇於鬥爭,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
讓,寸土不讓」。
(五) 這些政策變化可能給中國崛起帶來的影響:
1. 經濟上:可能有助於調和貧富差距,可能深切影響經
濟發展所需要的根本誘因(incentive)。
2. 政治上:可能更走向權力的個人集中化並有利於壓制
權力競爭者,可能更加強壓制整體社會中不同的政治意見。
3. 國民素質發展與公共/私有領域的分界:對於國民素
質的提升有正面也有負面影響,公私領域更為模糊。
(六) 這些變化反映出何種整體的策略或方向?
1. 媒體報導中的一些看法:為了2022年中共二十大的重
要權力安排預作準備、中共在「搶錢」、中共在走向「戰時
經濟」。
2. 基本上是對於改革開放背後整套的基本價值與理念的
挑戰—習近平上台後屢次強調所謂「不忘初心」。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