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81

项 目 名 称: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委托方(甲方): 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承担方(乙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 级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自资规甲字 21110023

编制阶段:成果阶段

送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送审时间:2022 年 3 月

院规划设计项目送审专用章: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21—2035 年)

基础资料汇编二
3、专题论证报告
3、专题论证报告
目 录
0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3 年批复)实施评估报告
0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0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0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涉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专题论证报告
0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3 年批复)实施评估报告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3 年批复)
实施评估报告

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2017 年 10 月
目 录

前言 ..................................................................................................................... 1

第一章 基本情况 ................................................................................................. 2

一、风景名胜区概况 ................................................................................................ 2
二、总体规划情况 .................................................................................................... 4

第二章 规划实施的一致性评估........................................................................... 9

一、规划内容评估 .................................................................................................... 9
二、规划内容实施评估 ............................................................................................ 9
三、规划管理情况评估 .......................................................................................... 11

第三章 风景资源保护状况评估..........................................................................13

一、风景资源保护保存状况 .................................................................................. 13
二、现状存在的问题 .............................................................................................. 14
三、已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 15

第四章 规划的指导性与履行《条例》情况评估................................................17

一、规划的指导性 .................................................................................................. 17
二、履行《条例》情况 .......................................................................................... 17

第五章 评估结论与建议 .....................................................................................19

一、应对上版规划进行修编 .................................................................................. 19
二、对本次规划修编的建议 .................................................................................. 19

附录 1 上版总体规划景区、景点规划实施分析表 ...........................................22

附录 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3 年批复)评估报告》评估会议
专家组意见 .........................................................................................................24

附录 3 对专家组意见的回复说明 .....................................................................26
前言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于 1986 年完成第一版《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国


务院批复该规划时包括“崂山、市南海滨、石老人礁岩、薛家岛沙滩”四个景区,
其中“石老人礁岩、薛家岛沙滩”与规划中使用的“石老人、薛家岛”名称有所
不同,但所指代的范围是一致的。本次评估认为用“石老人、薛家岛”的名称更
能完整体现其所代表的范围和资源特征,因此在评估中仍沿用 86 版规划中的“石
老人、薛家岛”名称。又因四个部分相互之间比较独立,能够单独称风景名胜区,
因此在评估中用“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表示整个风景名胜区,用“崂山风景区、
石老人风景区、市南海滨风景区、薛家岛风景区”分别表示各部分,以示区分,
与《青岛市崂山风景区条例》中使用的“风景区”这一简称也相符。
86 版规划包括两大块内容,一是“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域规划大纲”,二是
“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因石老人、市南海滨、薛家岛三个部分没有编制
总体规划,本次评估主要是针对 1986 年完成的“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
行评估。

1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风景名胜区概况

1、设立时间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于 1982 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时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2、范围面积

1982 年批准设立时对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描述如下:“位于山东省青岛
市。包括青岛海滨和崂山两部分。青岛海滨岬角曲折,丘陵起伏,其中分布着公
园、浴场、寺院等,隔海有薛家岛、竹岔岛、琅琊台等景区。崂山为我国近海名
山,海山毗连,雄奇秀美。主峰崂顶海拔 1133 米,山上奇峰异石,清泉回流,
可观海上云气岚光、壮丽日出等。还有道家宫观,名人诗文刻石等名胜古迹多处。”
其范围包括崂山以及自崂山往东直至琅琊台的海滨风景资源,但没有明确具体
范围边界和面积。
根据 1986 年完成的《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部在《关于青岛崂山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复函》
(建城[1993]357 号)文中明确了其范围面积“二、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包括崂山、市南海滨、石老人礁岩、薛家岛沙滩四个
景区,总面积为四百七十九点九平方公里。请按此范围标界立碑,建立档
案,……”。
在 1986 年完成的《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崂山、市南海滨、石老
人、薛家岛 4 个部分的范围边界与面积描述如下:

(1)崂山风景区

“包括崂山山体和历史范围的大部分地区,即现行的沙子口、王哥庄、北宅、
惜福镇、夏庄等 5 个乡镇的全部辖区,总面积 446 平方公里”。
本次经数字化地形图精确测算,崂山风景区面积为 469 km2。

(2)石老人风景区

“从东部石老人的山岩区沿海岸向西南延伸至小江口,长约 8000 米,宽约


400 米的海岸礁石区、沙滩及其腹地,面积 3.8 平方公里,其中海边沙滩长约 2500

2
米。”
依据以上描述,以城市道路作为易于辨识的范围边界,本次经数字化地形图
精确测算,石老人风景区面积为 3.91km2。

(3)市南海滨风景区

“包括太平山、青岛山、八关山、小鱼山诸山以南、至海滨诸岬角、诸半
岛、诸滩湾浴场等地区,陆地面积 8.4 平方公里;包括团岛湾、青岛湾、汇泉湾、
太平湾、燕儿湾等海域及所含岛礁,海域面积约 5 平方公里。”
本次经数字化地形图精确测算,市南海滨风景区陆地面积为 9.45km2。
原规划中的 5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没有纳入国务院批复的范围中。

(4)薛家岛风景区

“包括薛家岛岛区、竹岔岛的脱岛及大小石岛,面积 21.7 平方公里。”


本次经数字化地形图精确测算,石老人风景区面积为 27.76km2。
表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面积
2
风景区、景区名称 风景区面积(km ) 备注
崂山 446(实测为 469)
国务院 1993 年批复的青岛
石老人 3.8(实测为 3.91)
崂山风景名胜区面积:
市南海滨 8.4(实测为 9.45) 2
479.9km
薛家岛 21.7(实测为 27.76) 2①
(实测为 510.12km )
合计 479.9(实测为 510.12)

3、管理机构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设置如下:
(1)在青岛市政府层面,根据《关于调整崂山风景区管理体制的通知》
(青
厅字[2007]28 号)文件要求,设立了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
管委会),主要负责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市政
府分管城市建设工作的副市长任管委会主任,崂山区、城阳区、即墨市和市建委
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市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区市为成员单位。管委会办公室设
在市建委,市建委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工作由其相关内部机构城建处承担。
(2)对于崂山风景区,根据《关于调整崂山风景区管理体制的通知》
(青厅
字[2007]28 号)文件要求,设立了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负责崂山风景区
核心景区(实测面积 166.05 平方公里)内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
理,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工作。管理局为正局级,
3
与崂山区合署,受管委会和崂山区双重领导,以崂山区管理为主,不再作为市政
府派出机构。
崂山风景区管理局机关内设办公室等 6 个职能处室,监察室等 5 个党群组织,
共有行政编制 49 名,其中公务员编制 43 名,机关工勤编制 6 名。此外,管理局
下设 7 个基层管理处及崂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崂山林场)等 13 个自收自支
事业单位,共有事业编制 718 名。管理局现有在职人员 607 名(在岗人员 509
名,内退人员 98 名),退休人员 224 名;编外用工 425 名,包括中级雇员 4 名、
普通雇员 135 名、其他季节工和实习人员 286 名。目前,管理局机关事业单位机
构编制能够满足景区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实际,景区管理局制定了完善的管理规章
制度,机构整体运转情况良好。
(3)石老人风景区由崂山风景区管理局负责管理。
(4)市南海滨风景区纳入市南区统筹管理,具体由市南区城管局市南海滨
风景区管理局负责管理。
(5)薛家岛风景区纳入黄岛区统筹管理,具体由黄岛区城管局负责管理。

4、资源特征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人文内涵深厚,文化特色显著。
崂山是我国大陆沿海拔海而起的第一高峰,崂顶及山脊列峰雄伟壮观,峰岩
岛礁、冰川遗迹等具有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典型性与代表性,生态环境丰富,生物
多样性特点突出,是我国的道教名山。石老人、市南海滨、薛家岛风景区的沙滩
质量优良,具有突出的海滨休闲吸引力。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山-城-海相连,山、城、海、岛地域空间富于变化,景
观及其丰富;形成了丰富的海岸沙滩、壮观的脊峰顶崮、幽深的峡谷沟涧、珍贵
的古树名木、生动的泉溪潭瀑、悠久的历史名胜、奇幻的天景天象以及典型的冰
川遗迹等特色景观。
总之,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自然与人文融合形成丰富多样的景源类型;是我
国名山大川的典型代表,具有世界遗产的品质。

二、总体规划情况

1986 年完成第一版《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包括两大块内容,一是“青
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域规划大纲”,二是“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4
1、“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域规划大纲”主要内容

(1)风景名胜区面积为 479.9km2(实测为 510.12km2)。


(2)风景名胜区性质:以山海奇观、千古名胜、滩湾浴场、海天山城协调
融合为风景特点,供游赏观光、度假康复、修养疗养、科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等活动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域。
(3)环境容量:整个风景名胜区日游人容量为 54.3 万人次,其中崂山为 5
万人次,石老人为 7.6 万人次,市南海滨为 27.5 万人次,薛家岛为 14.2 万人次。
(4)管理机构:成立“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域建设管理委员会”,其中崂山
应成立风景区人民政府,石老人可成立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市南海滨可成立风景
区人民政府也可由城市园林部门实施管理,薛家岛宜设立风景区人民政府。

2、“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主要内容与贡献

规划包括现状概述、景源评价、规划范围、性质的确定、规划目标及原则、
风景保护规划、基本布局与结构、环境容量、风景点系统规划、旅游点系统规划、
居民点系统规划、经济发展分析与布局、专业工程规划、生物景观规划、分期发
展规划、投资估算、实施规划的措施等 17 个章节内容。
该规划有力的指导了 30 余年来崂山风景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并具有较
强的前瞻性。其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1)明确了风景区范围、目标与性质

风景区范围:“包括崂山山体和历史范围的大部分地区,即现行的沙子口、
王哥庄、北宅、惜福镇、夏庄等 5 个乡镇的全部辖区,总面积 446 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经数字化地形图精确测算,崂山风景区面积为 469 km2。
风景区性质:“崂山风景名胜区”是“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域”的主体组成
部分,它以山海奇观和历史名山为风景特色,可供欣赏风景、游览观光、度假康
复,以及开展部分科学文化活动的重点风景名胜区。
规划目标:(1)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崂山的景源优势与潜力,积极而有步骤
地恢复崂山西北部和低山区的风景环境,合理组织游人活动和控制环境容量,认
真维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风景区成为舒适、优美、健康、丰富,独具景观
特征、内涵文化渊源、充满无限魅力的风景地域。
(2)建立健全游览设施,合理
组织旅游经济活动,挖掘各种山海资源潜力,发展具有风景区特征的经济实力和
乡土风貌,使风景区成为旅游兴旺,各业繁荣,游人、职工、居民三者满意的经
济实体。
(3)建立有效而可靠的风景区管理和社会组织系统,调动和鼓励风景区
5
的一切积极因素,防范和消除风景社会的消极因素,保障风景区的规划、建设、
管理各项工作协调开展,使风景区成为永葆时代活力的社会实体。
(4)把握当代
社会改革、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项时机,严格控制景区人口,引导景区人口
合理移动,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重点投资、吸引与组织各方力量的建设方
针,使风景区早日成为风景、社会、经济三者协调统一,并闪耀时代理想曙光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深入挖掘并科学评价风景资源

上版规划对崂山风景区内的历史和现状景点进行了深入挖掘,对能够开发利
用的景点进行了筛选和整理。对 218 个景点进行了分级评价,对 162 个景点做了
详细的描述。规划根据崂山风景区的特点和景源评价规律,提出风景区景源评价
体系和评价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采取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历史人
文和现状景点进行了恰当评价,为总体规划奠定了工作基础。

(3)确立了风景区总体规划的结构

崂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从风景区的三个职能系统(风景、社会、旅游)来认识并
规划其整体结构。
建立了景区景点风景系统,将风景区划分为 9 个景区和 5 个风景恢复区,并
对 218 个景点中的 162 个做了详细规划。
提出了居民点系统规划及其经济发展与生产布局规划。
规划了完整的旅游市——旅游城——旅游镇——旅游村——旅游点——服
务站这一旅游服务系统。以青岛市为旅游市,以沙子口为旅游城,以王哥庄、惜
福镇、夏庄、中韩 4 个镇为间接服务的旅游镇,以仰口湾为直接服务的旅游镇,
以流清、青山、泉心和北九水为旅游村,以巨峰、华楼宫等 10 处为旅游点。

(4)提出了风景资源分级保护的方式

在规划中划分了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以及建设控制区。绝对保护区是一
级景点及景物的周围空间范围,面积较小;重点保护区也是 9 个景区的范围,约
160 余平方公里;其他范围划为建设控制区。
该规划提出了风景资源分级保护的方式,提出了相应的保护规定。首次运用
了风景恢复区的概念,深化了对风景区及风景资源的认识和理解,并提出了一定
的保护管理措施。

(5)编制了居民点和经济发展规划

上版规划针对崂山风景区复杂的居民社会状况进行了调研,编制了崂山居民
点和经济发展规划内容,提出了风景区的经济发展类型、特征和发展要求,对居
6
民点提出了工农控制要求。规划还根据风景资源分布特点、山海地貌特征、游览
与生态环境要求、以及经济发展规律,将风景区内的居民点规划为搬迁型、缩小
型、控制型和发展型,制定了相应的规划措施。

(6)强化了风景区管理的政府职能

上年版规划针对当时崂山县存在的面积大、职能繁杂、不能专心管理风景区
的问题,调查分析了崂山管理体制的历史发展变化过程,为了切实加强对崂山的
保护与利用,规划提出了撤消崂山县建制、建立崂山区人民政府直属青岛市管辖
的规划建议。由崂山区对风景区内的保护、规划、建设、旅游发展和居民社会等
有关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在各景区设办事处,建立完善的管理层级和管理机构。

3、上版规划编制的历史局限

1986 年编制完成的《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距今已 30 余年。这一阶段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城乡发展变化较大,以及国家近年来对风景
名胜区提出了新的规划编制与管理要求,原有规划在同现今风景区规划编制要求
方面以及在适应当前的风景区政策要求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
个方面:
(1)风景资源评价相对局限
上版规划中对景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评价和规划,但由于当时还没有《风景
名胜区规划规范》等国家标准,没有按照通行的“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
级”等五级评价体系对景点进行分级,原有评价分级只是在本风景区内部进行的
相对分级。因而,没能将崂山风景区的各级风景名胜资源与国内外同类资源进行
横向对比,不利于与国内其他风景区的资源比较。
(2)保护规划的约束力度低
上版规划中的三级保护措施及功能分区的两级划分已不能有效指导当前风
景区的保护、管理与建设工作。原规划将景源本身及其周围一定的空间范围划定
为绝对保护区的方式,主要是从景点、景物本身考虑,缺少对景点、景物周边更
大范围的游赏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约束。此外,上版规划的建设控制区的范围过大,
管理措施与当代风景区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对风景区内日渐活跃的建设行为缺乏
有力的约束和有效的指导。
(3)风景恢复区区划笼统
上版规划提出风景恢复区的概念,并明确风景恢复区属于崂山风景区整体的
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但区划的风景恢复区中的用地类型

7
较复杂,其中一部分为村镇建设用地,一部分为缓坡农地,一部分为山林地,同
时有些山地地貌景观较好。而上版规划未能对其提出细化的分类区划,使其保护
管理措施针对性不足,指导性不强。
(4)对相关专项规划缺乏有效指导
就崂山风景区地域范围而言,风景区总体规划是基本依据,对相关的专业、
行业的发展、建设应具有效的指导作用。上版规划在有关城乡建设、海岸带保护、
土地利用等方面缺少有效的指导。

8
第二章 规划实施的一致性评估

一、规划内容评估

1、总体框架评估

由于青岛市沿海的风景资源是分散分布的,上版规划通过《青岛崂山风景名
胜区域规划大纲》与《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总-分”关系,对全体风
景资源进行战略布局,对单个风景区进行深入系统布局,很好的解决了规划层次
与规划目标的矛盾问题。
另一方面,上版规划只是对崂山风景区开展了深入系统的总体规划,尚欠却
石老人、市南海滨、薛家岛 3 个部分的总体规划内容。

2、“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内容评价

1986 年版总体规划是崂山风景区的第一个总体规划。该总体规划在大量调
查、深入分析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崂山风景区风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做出了科学的规划。
其规划内容系统、完备、科学。并首创了以风景点系统规划、旅游点系统规
划、居民点系统规划为核心的规划内容体系,成为日后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规
范》的参考范例,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具有开创性意义。
上版规划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需要在规划修编中予以修正和完
善。

二、规划内容实施评估

30 余年来,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各级管理机构依据国务院审批通过的《青
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做了大量有效的保护、管理与建设工作。提高了人们对
崂山特有资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了崂山的地位和知名度。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确定了风景区的管理范围

根据总体规划,确定了崂山风景区的范围和风景游览区的管理界线,对各景
区的入口加强了控制与管理,建立了流请、大河东、仰口、北九水、华楼等入口
9
管理处与管理设施。崂山风景区的范围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和重视,从而奠定了
风景区保护、管理和建设的基础。

2、建立了专门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

成立了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其中
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内部机构完善、人员齐整、专业管理水平较高。并出台
了《山东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青岛市崂山风景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与
政策,风景资源保护、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初步进入正常轨道。在行政区划上,
撤销了原崂山县,成立了以风景区地域范围为主体的崂山区。

3、实行了分级保护管理

在实际管理中崂山风景区根据规划划定的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以及建设
控制区开展管理工作,其中将绝对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约 166 平方公里作为核心
景区由专门管理机构崂山风景区管理局进行严格管理。对于建设控制区按照资源
价值进一步分级管理,将办事处驻地与自然山林区别对待。

4、风景游览系统基本形成

崂山风景区规划中的 9 个游览景区、5 个风景恢复区的格局已经形成。在总


体规划指导下,修复、开发了部分主要的景点、景物、摩崖石刻,加强了文物古
迹、古建筑的保存与修复工作,在开发巨峰风景游览区的同时,挖掘建设了一批
新的景点。规划所提出的近期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崂山风景区游览系统基本形
成,为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详见附录:上版总体规划景区、
景点规划实施分析表)。

5、道路系统建设成绩明显

按照总体规划,风景区内道路系统建设成绩突出,目前风景区内已有车行道
路 200 余公里,步行游路 30 余公里,对外车行交通便捷,步行游路初步完善,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游览交通网络。

6、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突出

风景区山区林木覆盖率显著提高。尤其是风景恢复区内的山林植被恢复成绩
显著。风景区内开山采石破坏植被的行为已大大减少,被破坏的植被得到部分恢
复。

10
7、旅游服务基地建设存在一定差距

近三十年来旅游发展较快,游览设施建设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上版规划
的旅游服务基地建设存在着差距。在崂山风景区范围内,上版规划确定的旅游城
——沙子口镇,虽然发展了一定的服务设施,但总体上其发展方向有些偏离,过
多的引入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和一些与旅游无关的工业项目,旅游服务基地的职能
不强。上版规划的仰口度假旅游镇,依托仰口海滨沙滩,开展国际旅游度假,但
现状建设零乱,沿海滨建设的旅游设施档次很低,还有一些旅游设施已向山上发
展,对风景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上版规划的王哥庄、惜福镇、夏庄、中韩旅游
镇亦没有形成旅游镇的风貌特点,没有发挥相应的职能作用。上版规划的流清、
青山、泉心、北九水等旅游村结合景区的游览线路组织,建有度假宾馆、饭店、
家庭旅馆、餐厅、停车场,形成了一定的服务接待能力,但建设风貌欠佳,一些
服务设施过多的伸入景区内部(如北九水),对景区整体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8、户籍居民人口控制初见成效,居民点调控未能落实

上版规划以严格控制风景区内人口数量为目标,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将居民点规划为发展型、搬迁型、控制型和缩小型。从现状户籍人口统计数据来
看,风景区内户籍人口总体上得到控制,但近年来暂住人口增长很快,风景区面
临着人口机械增长的强大压力。上版规划的搬迁型和缩小型居民点大部分没有得
到落实,反而在建设上有所发展;登瀛村人口并没有减少;北宅恢复区的人口没
有向外流动而是就地改造;沿海居民点建设量增加,没有达到规划的渔村风貌效
果和不破坏风景资源的目标。

三、规划管理情况评估

1、管辖范围与规划范围一致性

崂山、石老人、市南海滨和薛家岛四个风景区均设立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
负责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管理,管辖范围与规划范围一致。

2、管理机构的权责一致性情况

(1)在青岛市层面,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对于风景名胜区整
体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等权责具有一致性。具体到各风景区,权责一致性各有
不同。
(2)对于崂山风景区,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只负责崂山风景区核心景
11
区(实测面积 166.05 平方公里)内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其
余范围根据行政区域分别由辖区政府设立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因此
不能对崂山风景区全域实行统一管理;
(3)对于石老人风景区,由崂山区风景区管理局负责统一规划和管理,具
有权责一致性。
(4)对于市南海滨风景区,由市南区城管局市南海滨风景区管理局负责统
一规划和管理,具有权责一致性。
(5)对于薛家岛风景区,由黄岛区城管局负责管理,具有权责一致性。

3、执法检查与查处情况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对违规建设查处和执法检查问题整改等工作,由青岛市
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总负责,由崂山、石老人、市南海滨、薛家岛风景区管理
机构以及 4 个风景区所属区县的建设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在管理中,落实了《风
景名胜区条例》和住建部的管理要求,对违规建设进行了查处,对执法检查问题
已经整改完成。

12
第三章 风景资源保护状况评估

一、风景资源保护保存状况

1、风景资源概况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共有 323 个景点,其中人文景点 127 个,占 39.3%;自


然景点 196 个,占 60.7%。包含了 8 中类,31 小类。
表 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景点数量表
风景区 大类 景点数
1.自然 163
崂山 247
2.人文 84
1.自然 3
石老人 4
2.人文 1
1.自然 15
市南海滨 47
2.人文 32
1.自然 15
薛家岛 25
2.人文 10
4个 2 大类 323 个景点

按照景点分级,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级。323 个景点
中,人文景点 127 个,占 39.3%;自然景点 196 个,占 60.7%。
表 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分级分类统计表
景点数(323)
所占比例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自然景源 3 26 39 70 58 60.7%
人文景源 - 12 15 38 62 39.3%
合计 3 38 54 108 120 -
所占比例 0.9% 11.8% 16.7% 33.4% 37.2% 100%

2、风景资源保护保存状况评估

(1)崂山风景区保护保存状况评估
崂山风景区管理局组织力量进行了风景资源、植物种群、海岛景观、生态环
境容量等专项调查与研究.对上版规划列出的 218 个景点景物,进行了确认和测
量,出版了《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资源普查报告》和《青岛市青岛崂山风景区沿
海岛屿资源调查报告》,加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此外还出版了《崂山植物
志》、
《青岛崂山环境容量及生态灾害研究》等著作,从研究和实践角度双管齐下,
13
使得崂山风景区的风景资源保存完好。在保护管理过程中没有使风景资源遭到毁
灭性破坏,上版规划所评景点全部存在,价值没有降低。
(2)石老人、市南海滨和薛家岛风景区保护保存状况评估
石老人、市南海滨和薛家岛等以海滨资源为主,对吸引游客的核心资源载体
严格保护,沙滩、礁岩、岛屿、海湾等核心资源没有受到损害。但三个风景区的
腹地因城市建设而使得海湾沙滩的缓冲区域大大减少。

二、现状存在的问题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整体资源保护良好,但仍存在部分问题。

1、城镇建设偏于城市化,城镇风貌与风景环境不够协调

随着青岛市区的扩大,推动了崂山和薛家岛风景区内外的城市化建设,崂山
和薛家岛风景区内的办事处大大扩展了城镇驻区的建设规模。现状城镇建设基本
上是沿风景区内游览干道发展,很少考虑游览路与风景区的景观联系。如崂山风
景区的北宅位于风景区中部,沙子口、王哥庄位于崂山海岸线上,都是风景区游
览路线所经地段,城镇建设没有得到有力的控制,城镇建设风貌与风景区景观环
境不够协调。

2、部分村庄社区建设破坏风景环境

崂山风景区内的居民点建设虽然受到严格控制,但破坏景观环境甚至违规建
设的现象依旧存在,一些村庄由外来市民或通过房地产开发建设了大体量建筑和
成片建筑,改变了风景区传统的村庄景观风貌。此外,村庄人口虽然得到较好的
控制,但村庄建设仍然不断扩大,村庄建筑密布,与传统的树木掩映、建筑与自
然相融的景观不相符。
薛家岛的村庄社区建设风貌控制较好,但甘水湾安置社区建筑体量、高度完
全按照城市高层居住区建设,对全岛景观风貌破坏较大。

3、局部海岸资源遭到破坏

在崂山风景区内的现状鲍鱼池使海岸基岩景观遭到破坏。在薛家岛风景区涵
碧楼等酒店建设占用最好了海岸资源,建设量、建设强度大,建筑高度突出于自
然景观环境,对海岸景观资源有较大破坏。

14
4、相关建设与规划不符合风景保护要求,带来严重后患

滨海公路沿目前的崂山中线穿过崂山风景区,并以隧道形式打通南北岭村至
解家河村的山体。滨海大道建成后,双向六车道的断面,快速的车辆通行与大的
交通流量,形成很大的噪音污染,目前已有沿路两侧开发建设之虞,将破坏风景
区的完整性和风景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各办事处的规划中,规划人口大幅增加,很大一部分是外来迁入人口,这
将加重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人口负荷。其用地规划是依据这些人口,几乎将风
景区内的平地全部发展为建设用地。没有着重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城镇风貌
要求,其旅游职能与旅游品质亦无从发挥。

5、统一管理缺失较严重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在青岛市虽统一由市建委协调管理,但管理人员缺乏,
尤其是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且实际管理权限分属青岛市多个行政区。崂山和石老
人属崂山区、市南海滨属市南区、薛家岛属黄岛区,目前崂山由崂山风景区管理
局管理、市南海滨由市南区城管局下的市南海滨风景区管理局管理、薛家岛由黄
岛区城管局管理、石老人由崂山风景区管理局管理,各风景区的管理方式、力度、
机构、人员差别很大,薛家岛甚至按旅游度假开发区进行管理,造成认识水平高
低不平、管理机构不统一、管理标准不一致、建设水平差别大等矛盾冲突。
在崂山风景区内,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只负责核心景区(面积 166.05 平方公
里)内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不能对崂山风景区全域实行统一
管理。
这种管理状况造成城乡生产建设与风景名胜区管理的诸多矛盾难以解决,因
此,有必要针对建设、生产与风景资源保护管理等诸多方面建立起统一的、有效
的管理机构和行政执法队伍。

三、已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
风景区的管理,尤其是在建设管理上有如下措施:
1、健全完善了景区开发建设、保护利用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景区建设
项目审批行为。
2、对于核心景区内新建或改建的工程项目,根据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有关
要求,建设项目选址履行必要的行政审批;
3、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15
4、建设项目审批符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符合有关审批程序。
5、在核心景区宅基地审批方面,依据 2007 年 6 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调
整崂山风景区管理体制的通知中有关“在核心景区内不再新批宅基地”要求,未
再进行新的宅基地审批建设。
6、对各风景区内存在的违法违规建设进行联合查处。

16
第四章 规划的指导性与履行《条例》情况评估

一、规划的指导性

上版《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在其实施的历史阶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是全国第一个从风景、旅游、居民社会三大系统进行综合规划的的风景名胜区总
体规划,也是 1999 年出台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基础,对 1990 年代以后
的全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具有示范性意义。
上版《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对于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发展也
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力推动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建立,风景名胜区的
保护管理观念深入社会民心,协调了城市发展与风景名胜区保护之间的关系,抑
制了风景名胜区原来“靠山吃山”的资源开发模式。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发展已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保护、利用相对成熟的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

二、履行《条例》情况

1、风景区范围管理情况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内的范围没有发生改变。其中崂山风景区仍遵循上版规
划划定的 5 个街道办事处的范围进行管理;薛家岛风景区仍按上版规划划定的薛
家岛全部范围进行管理;石老人、市南海滨风景区在上版规划范围虽没有落实在
图纸上,但仍根据规划描述的范围进行管理。四个风景区都没有在管理过程中调
整风景区的范围。
风景区范围是《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国务院通过上版总体规划确定的法定区
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建设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于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能够进行充分协调,因
此,没有调整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必要性。

2、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情况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个别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如穿越崂山中部的滨海大
道没有履行相应的核准程序,造成崂山风景区从的割裂,并带来了持续的沿路建
设压力。

17
3、核心景区管理情况

在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所包含的 4 个风景区中,崂山风景区的核心景区管理
规范、管理力量和力度很大,没有出现在设立开发区、度假区、重大破坏性建设、
损毁景点等现象。
其它三个风景区没有划定核心景区范围。

4、《条列》的 4 大类禁止事项

对于条例明确提出的禁止事项执行情况总体上良好,包括:
(1)开山、采石、
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
(2)修建储存爆炸
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
(3)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
涂污;(4)乱扔垃圾。其中因崂山海岸礁岩局部遭到破坏,对于第(1)项的执
行不够到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
5、

印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和编制要求的通知》执行情况

这两个文件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内容和上报要求提出了新的内容,在规划
范围、保护分区划定、游客容量、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用地控制、旅游床位控制、
居民点协调发展、土地利用、相关规划协调等方面都需重新谋划和修改。
另外,上版规划所采用的文本体例、图纸内容与最新的规划编制要求有较大
差距;这都需要对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管理要求。

18
第五章 评估结论与建议

一、应对上版规划进行修编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很高的遗产价值。风景名
胜区规划作为法定规划,是风景区保护、建设、管理的依据,是贯彻“科学规划、
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这一基本原则的手段,对风景区的发展具有重
要作用。
1986 年编制完成的《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距今已 31 年。这一阶段社
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城乡发展变化较大,原有规划对当前的风景区管理
存在一定的不足。
原《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近期国家颁布的相关风景区规划编制的要
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近年来青岛市编制了与风景区相关的若干个规划,各种规
划本身需进一步协调,以利于执行。
上版《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完成其应有的历史作用。在新的社会发
展阶段,很难再继续有效指导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和管理。为了有效
保护、永续利用风景资源,确保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能够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
文化底蕴浓厚,游赏魅力独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著名风景胜地,编制新的《青
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对本次规划修编的建议

综合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现状矛盾和全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趋势,对本次规
划提出修编建议。本次修编应重点解决范围再次确定(全部落实到图纸)、清晰
划定分级保护范围、协调城乡建设、控制破坏风景环境的建设与行为、加强统一
管理。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1、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衔接与协调

当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已获国务院审批通过,本次青岛
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与此规划相衔接。
(1)与市域空间管制衔接协调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市整体生态格局的核心之一,作为空间管制要素纳
入山地生态功能区、海域及海岛生态功能区进行管制。
19
(2)与城市发展整体框架衔接协调
在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层面,配合 “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
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施行,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作为青岛是的生态屏障之一,
应起到构建支撑青岛永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格局的作用;同时作为城市组团隔离的
生态空间,避免城市建设连片发展。
在城市风貌特色保护层面,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是市域“三山、三水、三湾、
一带”的整体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心城区“两山、一湾、多河”自
然环境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对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和景观环境保
护,为构建“山、海、城”融为一体的整体城市风貌起到核心支撑作用。
(3)与城市开发建设衔接协调
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其城市开发边界规定:
“划定中
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 810 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
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
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
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外围组团和各镇开发边界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在各自总
体规划中划定”。在具体实施中应严格实行。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三级保护区的划定与之协调。

2、统筹青岛市域风景体系与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关系

青岛市拥有众多的风景资源,应将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置于青岛市域风景体
系之中,引领青岛市域风景体系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统筹发展。同时利用全市
的整体资源优势,发挥国际海滨风景旅游度假城市的职能,避免开发建设过多地
集中于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有利于缓解当前蓄势待发的又一轮大规模旅游度假
开发建设对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形成的压力。

3、严格界定各级保护范围

根据风景保护的要求,规划拟将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在风景名胜区外设立外围保护地带。明确各级保护区
的范围,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4、合理调控城乡建设规模

合理调控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中办事处的用地规模和用地性质,控制各风景
区内村庄建筑的改建扩建。规划将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村庄分类型进行调

20
控。

5、严格控制工程建设

禁止房产项目以各种名义进入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对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
中的重大基础设施、游览设施等工程建设项目,应按规定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
统筹安排,减少对风景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6、严格保护海岸线

调控沿海一线的渔业生产活动,禁止破坏海滨地貌、污染海水的生产项目。
限制沿海村庄的无序发展,保持原有村庄格局和景观风貌特色。提出村庄建筑的
规模、体量、形式、色彩等的相关规定。严格控制海岸线上的旅游接待设施建设。

7、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从保护培育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整体景观生态环境的目标出发,提出生态环
境保护、分类景观保护、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对破坏的山体提出景观与生
态的恢复措施。

8、丰富游赏内容

结合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特点,加强风景游览区的景点建设、游赏道
路的建设,增加海上游览线路、空中游览方式。通过丰富游赏内容与扩大游赏空
间,合理分散游人,形成较好的游览体验环境。

9、合理引导地区经济发展

合理利用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与区位优势,结合生态环境培育、产
业结构调整、旅游基地建设,研究提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引导规划与配套
政策。

10、重视统一有效管理

加强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监管职能及其下 4 个风景区直接管
理机构的社会管理职能和综合执法职能,监控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城乡建
设、生产活动、各类项目建设。尤其是要监管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内重大工程项
目的论证和研究,监督其建设,杜绝违法违章建设。

21
附录 1 上版总体规划景区、景点规划实施分析表
规划景区 规划内容 实施状况 备 注
太清景区: ①修整太清宫,保护古树名木 ●
以道教圣地、“小江南植物 ②完善充实景点 ◑
区”和天然海石奇境为主要 ③修建植物园和专类园 ○
特色;以游览宗教名胜、海 ④建文史展室 ○
石奇景和植物科普为主要游 ⑤钓鱼石至八仙墩沿线新增景
2 ○
赏内容。面积 3.87km 点,崂山头修栈道
上清景区: ①修复上清宫、明霞洞 ●
以自然山林景观的内向空间 ②在明霞洞附近修建药物园 ○
和道教名胜为主要特色;以 ③整理八水河游览线 ○
登山游览及中草药科普活动
为主要游赏内容。面积 ④改善景区植被 ●
2
15.47km
流清景区: ①完善充实现状景点:流清峡、
以幽静的自然涧谷景观和雄 将军槽、流清水库、响水庵、前 ◑
伟壮观的峰岭、海山景观为 风峡、铁瓦殿、留清浴场
主要特色,以攀登巨峰,登
山游赏山海和开展度假、海 ②改善景区植被,形成植物景观 ◑
2
水浴为主。面积 16.80km
巨峰景区: ①完善充实景点 ●
以高山区著名的峰、顶、崮 ②保护植被,形成植物景观 ●
和自然山林景观为主要特
色;以游赏山景、观赏巨峰
旭照和游赏崂山云海为主要
2
游赏内容。面积 11.35km

九水景区: ①凉清河线整理 ●

以自然溪谷山水景观为主要 ②靛缸湾整修 ●

特色:以游赏溪谷山水风光 ③九水村整理 ◑
和开展琴棋书画活动为主要
2
④九水游线整修 ◑
游赏内容。面积 19.15km ⑤充实完善景点 ●

22
续附录 2
仰口景区: ①整修仙人桥和白龙洞 ●
以仙山宫殿和海湾沙滩景观为 ②修复太平宫、白云洞 ◑
主要特色,以开展海滨旅游度 ③建设海滨浴场及花园 ◑ 实施水平不高
假活动和游赏古道场、奇峰异 ④充实完善景点 ●
石为主要游赏内容。面积 ⑤扩大黑松、赤松林面积,在 ◑
24.10km² 仰口海滩西侧种植一条黑松林

登瀛景区: ①建登瀛水库,开辟游览景点 ◑
以登瀛梨雪和幽䆳迷人的自然 ②山区绿化,生态恢复 ◑
涧谷景观为主要特色;以有所 ③建招鸟点 ○
囊“梨雪”
、山涧登山和游赏涧
溪野趣为主要游赏内容。面积
28.76km²
华严景区: ①修复华严寺 ●
以山海奇观和灵幽胜境为主要 ②修复明道观 ◑
特色;以登山探幽、欣赏奇石、 ③完善现状景点 ◑
名峰、古观以及山海奇观为主 ④调整植被结构,形成植物景 ◑
要游赏内容。面积 22.04km² 观
华楼景区: ①完善现状景点 ○
以奇峰名石、自然山林景观和 ②低山区扩大果树栽植,山区 ◑
宗教名胜为主要特色;以登山 形成秋色叶植被景观
怀古、游赏自然峰石及山林景
观为主要游赏内容。面积
24.0km²

注:●:完全实施; ◑:部分实施; ○:未实施

23
附录 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3 年批复)
评估报告》评估会议专家组意见

24
25
附录 3 对专家组意见的回复说明

一、对意见 1 的回复说明
意见 1:应充分结合青岛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对风景区及周边
用地进行深入调研,对规划范围进行专题论证。
回复说明:部分采纳
在第四章第二节,增加了“1、风景区范围管理情况”的说明。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 2015 年 9 月 14 日发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
划编制审批办法》
(住建部令第 26 号)的要求,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范围调整
应通过专题另行论证。

二、对意见 2 的回复说明
意见 2:进一步对相关规划进行分析,提出统筹协调建议和措施。
回复说明:已采纳
在第五章第二节,增加了“1、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衔
接与协调”的说明。

三、对意见 3 的回复说明
意见 3:进一步明确重新编制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重点事项及针对性
措施建议。
回复说明:已采纳
详见第五章第二节,增加了“本次修编应重点解决范围再次确定(全部落实
到图纸)、清晰划定分级保护范围、协调城乡建设、控制破坏风景环境的建设与
行为、加强统一管理等问题。”

四、对意见 4 的回复说明
意见 4:在景观资源保护状况等方面,应按照评估报告框架的要求进行细化。
回复说明:已采纳
在第三章第一节,增加了“1、风景资源概况”的内容,并深化了“2、风景
资源保护保存状况评估”的内容。

26
五、对意见 5 的回复说明
意见 5:补充对重大建设项目和山水格局保护的论证评估。
回复说明:未采纳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 2015 年 9 月 14 日发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
划编制审批办法》
(住建部令第 26 号)的要求,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重大建设
项目和山水格局保护论证评估应通过专题另行论证。

27
0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
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2022 年 3 月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前 言
1982 年 11 月 8 日,国务院首次公布并设立 44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时称国
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涵盖了五岳、长城等国家象征,青岛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位列其中。1986 年,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完成,确定了风景区的
范围边界,1993 年获国务院批复实施。
根据规划,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包括崂山、市南海滨、石老人礁岩、
薛家岛沙滩四个景区,总面积为 479.9 平方公里”。据此,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
确定了崂山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和风景游览区的管理界线,对各景区的入口加强了
控制与管理,建立了流清、大河东、仰口、北九水、华楼等入口管理处与管理设
施。崂山风景区的范围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和重视,从而奠定了风景区保护、建
设和管理的基础。
1982 年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设立。当时青岛市区人口仅 175.27 万人,城市
建成区与风景区相互分离,风景区内及周边基本为生态自然环境和乡村。2000 年
后,城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口迅速向都市区域聚集,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到 2019 年市辖区人口达 645.2 万,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74.12%。随着青岛市
区的东扩,推动了崂山和薛家岛风景区内外的城市化建设,风景区内各街道的城
镇建设规模急速扩张。风景名胜区外围的乡村地带在 2000 后也迅速城镇化,城
市与风景名胜区的空间距离拉近,局部融为一体。城景关系日益密切,保护、发
展、民生的矛盾日益复杂和突出,现有的风景名胜区范围界线已经不能适应现实
的保护管理需要,有必要做出调整。
2019 年 6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
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风景
作为自然公园的一种类型,原则上按照一般控制区管理。《意见》同时要求“分
类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对自然保护地进行科学评估,将保护价值低的建制
城镇、村屯或人口密集区域、社区民生设施等调整出自然保护地范围”,是本次
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的政策依据。
2020 年初国家林草局发布《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
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 号),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工作的正式开展。但由于风景名胜区问题的复杂性,根据整合优化前期工作情况,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草局办公室在 2020 年 9 月,下发了《关于自然保护
地整合优化优化事项的通知》
(自然资办发[2020]42 号)指出“本次整合优化预
i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案,暂不涉及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同时按照《通知》精神“针对风景名胜区
内存在的城市建成区、建制乡镇建成区、拥挤基本农田等大量人为活动,以及与
其他各类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等问题,将另行研究解决”。
自然保护地相关政策在关于风景名胜区问题上的审慎态度,说明了风景名胜
区问题的复杂性。在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框架下,风景名胜区确实普遍存在
“规划面积不合理、保护与发展矛盾等突出的问题”,但因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复
合性、内部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机械的“按照自然保护地和生态红线的要
求进行调整,空间区域将出现高度的破碎化,整个体系也将受到影响”。崂山风
景名胜区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城景关系复杂、矛盾突出的典型,在
这一时间节点启动范围调整论证工作,具有探索性意义。

ii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目 录
前 言 ......................................................................................................................... I

一、风景名胜区概况 .............................................................................................................. 1

(一)风景名胜区现状范围 ...................................................................................................... 1

(二)经济社会 .......................................................................................................................... 3

(三)旅游发展 .......................................................................................................................... 3

(四)管理机构设置 .................................................................................................................. 3

(五)相关规划情况 .................................................................................................................. 4

二、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 7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 7

(二)风景资源特征 .................................................................................................................. 7

(三)景点与空间分布 .............................................................................................................. 7

(四)风景资源综合分析 .......................................................................................................... 8

三、调整背景和原因分析 ..................................................................................................... 10

(一)政策背景 ........................................................................................................................ 10

(二)风景名胜区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 11

(三)范围调整的原因分析 .................................................................................................... 13

四、范围调整总则 ................................................................................................................ 17

(一)范围调整的主要依据 .................................................................................................... 17

(二)范围调整的目标与原则 ................................................................................................ 17

(三)技术路线 ........................................................................................................................ 18

五、拟调整区域分片区分析 ................................................................................................. 19

(一)崂山风景区范围调整分析 ............................................................................................ 19

(二)石老人风景区范围调整分析 ........................................................................................ 34

(三)市南海滨风景区范围调整分析 .................................................................................... 37

(四)薛家岛风景区范围调整分析 ........................................................................................ 40

iii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六、范围调整方案 ................................................................................................................ 44

(一)总体情况 ........................................................................................................................ 44

(二)调出区块具体情况 ........................................................................................................ 44

(三)调入区块 ........................................................................................................................ 56

(四)调整成效分析 ................................................................................................................ 60

七、其他建议 ....................................................................................................................... 63

附录:《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 64

附图 ...................................................................................................................................... 67

iv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一、风景名胜区概况

(一)风景名胜区现状范围

1、风景名胜区范围
根据 1986 年完成的《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部在《关于青岛崂山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复函》中明确了其范围面积为“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
包括崂山、市南海滨、石老人礁岩、薛家岛沙滩四个景区,总面积为 479.9 平方
公里”(不含海域)。
由于现行总规编制较早,手工制图精度有限,测算面积的方法存在误差。因
此本次专题论证以 1993 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以下简
称“86 版规划”)为基础,综合了 2004 年启动、2018 年上报山东省政府的崂山
风景名胜区总规修编成果(以下简称“2018 版方案”)、青岛市行政区划、第三次
国土调查成果、青岛市海岸线修测成果等,采用矢量落图,重新确认了风景名胜
区的现状范围。经落图测算,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 510.31km2,各景区
面积见下表。
表 1-1 崂山风景名胜区各片区面积(单位:km2)
风景区名称 批复面积/现行规划 矢量落图面积
崂山风景区 446 464.51
石老人风景区 3.8 4.09
市南海滨风景区 13.4(8.4) 14.45
薛家岛风景区 21.7 27.26
合计 484.9(479.9)* 510.31

*()内为不含海域面积

2、保护分区与保护要求
86 版总规的保护分级划分为三级,与现行风景名胜区规划标准不同。保护
分级内容仅涉及崂山风景区,未涉其他三片区。具体如下:

(1)绝对保护区
保护范围。在一级景点、景物周边划定绝对保护区,包括棋盘石等共计 36
处,总面积约 7.4 平方公里。
主要保护措施。自然景源原则上禁止任何人工设施建设。人文景源附近的建

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设服从原有景观特点。合理控制游人容量,防治超饱和游览减少人为破坏。必须
的人工建设以不削弱景源价值为度,一般情况下,人工建设项目均应设在绝对保
护区之外。绝对保护区内的规划设计建设,需严格审批把关,并报上一级政府批
准。

(2)重点保护区
保护范围。九个风景游览区的范围,五个风景恢复区内的各种景点、景物周
围,总面积约 153.6 平方公里。
主要保护措施。以自然环境取胜,一切建设均应同风景环境协调。十五度以
上的山坡地全部实行退耕还林。一切与风景游览无关的建设应停建,与风景游览
无关的居民应逐步迁出。在保护原有植物的基础上,扩大观赏乔木、花灌木等种
植面积,保护古树名木。合理控制游人容量。

(3)建设控制区
保护范围。除重点保护区外的风景恢复区,面积约 285 平方公里。
主要保护措施。严禁开山采石、乱砍乱伐,20 度以上山坡地全部退耕还林,
逐步恢复原有山林面貌。搬迁有碍风景游赏的工厂、居民、以及有关单位。不得
建设有碍风景环境的项目。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

图 1-1 86 版总规保护分级规划图

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二)经济社会
现崂山风景区范围包括崂山区的王哥庄、沙子口、北宅街道办事处和城阳区
的夏庄、惜福镇街道办事处等五个办事处的全部辖区。

1、居民人口
根据统计资料,崂山风景区内 5 个办事处共有村庄社区 190 个,人口约 26.33
万人。其中沙子口村社 39 个,人口约 6.3 万;王哥庄有村社 34 个,人口约 4.8
万人;北宅有村社 36 个,人口约 3 万人;惜福镇有村社 31 个,人口约 5.0 万
人;夏庄有村社 50 个,人口约 7.2 万人。
薛家岛风景区约 1.96 万人。石老人和市南海滨风景区纳入青岛市建成区。

2、经济发展水平
崂山风景区内各办事处中心区以工业生产为主。各办事处所属村庄以农业生
产为主,并初步形成了王哥庄茶叶、北宅杂果的种植业布局。沿海村庄以水产、
旅游业为主。石老人和市南海滨属青岛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薛家岛风景区
村庄主要以渔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目前多数村落已实现拆迁安置。

(三)旅游发展
由于文人墨客的游历、宗教活动的发展兴盛与建筑营建、帝王的关注,使崂
山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历史人文积淀越来越深厚,加上其绮丽雄伟的自然景观,
促成崂山终为一代名山。1982 年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复为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1986 年完成《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3 年由国务院审批
通过。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崂山的风景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风景资源得到
逐步开发与保护,同时完成了一系列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游客量逐年增加,知
名度不断扩大。目前崂山已形成 9 个游览景区,分设 7 个管理处管辖。已有南线
(东线)、中线、北线三条公路组成风景区内的环形游览车行线,风景区内主要景
区都有了较完整的游览路线。在王哥庄仰口湾处和沙子口流清湾处设有两个主要
的出入口和游人接待处。据《崂山统计年鉴》统计,2018 年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
405.3 万人次,增长 10.9%,实现旅游收入 8.5 亿元,增长 10.5%。

(四)管理机构设置
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崂山作为风景区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始于 1979 年,当年成立了崂山风


景区管理处,隶属于青岛市园林局。1985 年又成立了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下
设办公室,为具体办事机构。1987 年 5 月 1 日在流清河、太平宫、北九水设售
票站。1988 年被确定为县级事业单位,编制暂定 30 人,并设立了太清宫、太平
宫、北九水景管站。1989 年 5 月 5 日,青岛市发出了《关于调整崂山风景区管
理体制的通知》,正式成立了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为市直属局级事业单位,
于 5 月 31 日挂牌对外办公。2002 年 7 月 15 日,青岛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发出通
知,明确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确立了行政执法主体地位。
2007 年,为实施新的《风景名胜区条例》,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再次调
整,组建新的青岛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风景区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
和监督。同时在原崂山风景区管委会的基础上组建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负
责核心景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形成了目前崂山风景区一委一局的管理体
制格局。
2017 年,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再次调整,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更名
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统一对崂山、市南海滨、石老人礁岩、薛家
岛沙滩四个景区的规划、管理、保护、利用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青岛
崂山风景区管理局更名为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主要负责崂山和石老人礁
岩的规划、管理、保护、利用等,并与崂山区政府合署。市南海滨有市南海滨风
景区管理处具体管理、薛家岛有黄岛区城管局具体管理。

(五)相关规划情况

1、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指出:“划定中心城区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 810 平
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
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
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外围组团和
各镇开发边界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在各自总体规划中划定”。
因此,崂山风景名胜区中石老人、市南海滨、薛家岛整体位于中心城区开发
边界内。崂山风景区惜福、夏庄、沙子口的街镇中心区、北宅街道石岭子以南区

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域纳入中心城开发边界,王哥庄的山麓平原地带属外围组团建设空间。

2、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 年)初步成果
青岛市于 2020 年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目前已形成初步成果。
全市划定生态保护区 1852 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 7.82%。包括具有特殊
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敏感脆弱、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自然区域,也是生态保护
红线相对集中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陆域的崂山、大泽山、大沽河、产芝水库、
大小珠山、铁撅山,以及海洋的胶州湾底、墨水河-白沙河口、东岸前海一线、
灵山岛、大小管岛周围区域。全市划定生态控制区 1848 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
的 7.80%。主要集中分布在崂山、大泽山、铁撅山、产芝水库周边,以及海洋的
丁字湾、棋子湾、西海岸前海一线、古镇口等区域。全市划定农田保护区 6268 平
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 26.45%。全市划定城镇发展区 2294 平方公里,占市域面
积的 9.68%。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1735.81 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 7.2%,其中陆域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746.65 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989.16 平方公里。
划定全市主要城镇开发边界 2583 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550 平方
公里以内。
依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成果,石老人风景区、市南海滨风景区整体位于城镇发
展区内,薛家岛风景区除凤凰山以外位于城镇发展区内。崂山风景区的外围山麓
平原地带位于城镇发展区,内部的主要游览景区、山林地、水源地、海岸带等位
于生态保护区,其它村庄、耕地、园地等位于生态控制区。

3、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要求:保护山体、水体、岸线、海岛、风景名胜
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古树名木等构成的整体自然环境,保护由北部大泽
山-天柱山、东部崂山、西部小珠山-大珠山-铁橛山等形成的三大山脉。严格控
制自然岸线的占用,保护岸线的沙滩、礁岩、海湾、岬角等自然资源。保护历史
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好崂山风景区内青山村的试金石湾、青山湾和树
木、竹林等自然环境要素、保护村庄整体格局和茅草石屋等传统民居。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求:保护 28 平方公里历史城区;保护区 13 片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青岛德国建筑群等 180 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210 处历史建
5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筑和 1535 处传统风貌建筑等。其中崂山风景名胜区的市南海滨风景区与历史城
区重叠,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同时也是市南海滨
风景区保护与发展所依托的主要风景资源。

4、相关自然保护地情况
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于 2000 年,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
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花岗岩峰丛地貌。
设立初保护区面积 448.55 平方公里,范围与崂山风景名胜区崂山风景区的范围
基本一致。2018 年,自然保护区范围进行了调整,将保护价值较低的村庄、城市
居民建成区、企业、寺庙道观、景点、交通设施、国防设施等尽可能的调出保护
区,调整后面积 315.26 平方公里。调整后的范围除局部海域外,基本位于风景
名胜区范围之内。
崂山风景区的大管岛、小管岛与鳌山湾省级海洋公园重叠。薛家岛风景区的
海岸线局部与西海岸国家级海洋公园存在交叉。

6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二、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现行《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
(1986 年)指出,崂山风景名胜区的总性
质是:“以山海奇观、千古名胜、滩湾浴场、海天山城协调融合为风景特点,供
游赏观光、度假康复、休养疗养、科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的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域”。

(二)风景资源特征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山-城-海相连、峰岩岛礁的自然风光和历史
悠久、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其风景特征
可概概括为:丰富的海岸沙滩、壮观的脊峰顶崮、幽深的峡谷沟涧、珍贵的古树
名木、生动的泉潭瀑布、悠久的历史名胜、奇幻的天景天象、典型的冰川遗迹。

(三)景点与空间分布

1、景点景源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雄伟、奇险的花岗岩地
貌难有出其左右者,源远流长的道教使崂山被誉为“天下第二丛林”
,并为崂山
增添了一抹仙风道骨的风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两者的结合,形成众多景点,
其中包括崂山著名的“崂山十二景”。
根据风景区总规 2018 版方案,崂山风景名胜区共有 323 个景点。按照类型
来说,其中人文景点 127 个,占 39.3%;自然景点 196 个,占 60.7%,包含了 8
个中类,31 小类。按照等级来说,其中特级景点 3 处,占比 0.9%;一级景点 38
处,占比 11.8%;二级景点 54 处,占比 16.7%;三级景点 108 处,占比 33.4%;
四级景点 120 处,占比 37.2%。
表 2-1 崂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分级分类统计表
景点数(323)
所占比例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自然景源 3 26 39 70 58 60.7%
人文景源 - 12 15 38 62 39.3%
合计 3 38 54 108 120 -
所占比例 0.9% 11.8% 16.7% 33.4% 37.2% 100%

7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2、景点空间分布
各类景点在崂山风景区、市南海滨风景区中的分布相对集中,按照数量排序,
崂山风景区有景点 247 处,市南海滨风景区 52 处,薛家岛 25 处,石老人 4 处。
其中 3 处特级景源均分布在崂山风景区内,具体见下表。
表 2-2 崂山风景名胜区各片区景点统计表

景源等级
片区名称 景源类型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崂山风景区 自然景源 3 21 29 56 54
(247 处) 人文景源 0 4 6 20 54
石老人风景区 自然景源 0 2 1 0 0
(4 处) 人文景源 0 0 0 1 0
市南海滨风景区 自然景源 0 1 8 6 0
(52 处) 人文景源 0 8 9 7 8
薛家岛风景区 自然景源 0 2 1 8 4
(25 处) 人文景源 0 0 0 2 8
合计 3 38 54 100 128

(四)风景资源综合分析
总体上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以崂山风景区景点最多,也是崂山的风景资源最
为丰富,综合知名度和吸引力最大。石老人、市南海滨和薛家岛拥有优质的沙滩
资源,且与崂山山水资源互为补充。从景源类型上看,以自然景源为主,人文景
源为辅,游赏观光的主体是自然风光,文化探寻和体验则是吸引游人的点睛之笔。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以自然风景资源为主,占 66.0%,说明风景游赏的主体
仍然是自然风光。自然风景资源中类又主要以体现在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地景类为
主,占景点总数的 43.8%。自然景点中的天景景点有 7 处,数量虽然不多,但均
为一级景点,且多数属于传统的“崂山十二景”,价值较高。水景也是青岛崂山
风景名胜区中景点较多的类型。主要有三类,一是溪流与山谷的结合,以水景为
主,由水景串连的综合景观;一类是海湾水景;一类是水库景观;其中溪涧的价
值较高。崂山生景景点较少,但长门岩耐冬为特级景点,价值很高,非常突出。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源景点相对较少,主要是现存的道教建筑及道教
活动的遗址遗迹。其中现存的道教建筑价值突出,代表了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
人文特点和价值。胜迹类以道教活动的遗址遗迹占多数,且多荒废,价值不高。
崂山石刻虽然有一定的分布,但资源价值突出的没有,一般均归入其所属的其他

8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景点中,因而石刻景点不多,但增加了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人文内涵。
石老人、市南海滨、薛家岛风景区皆以突出的海滨资源为主,包括海岸线、
海滨沙滩、海岛、海湾、礁岩等,价值较高,景点评级也相对较高。三处风景区
也各有特色,石老人具有青岛市最大的海滨沙滩;市南海滨历史人文价值也很突
出,体现了青岛的历史文化和山海相依的景观特征;薛家岛尚留有较多的自然空
间,其海滨岸线更加自然。

9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三、调整背景和原因分析

(一)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密集发布相关政策文件。2019 年 5 月,
《中共中央 国
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体
系的建立,将主体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
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作为原城乡规划体系中的
一种类型,按照要求,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一类专项规划。
2019 年 6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
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风景
作为自然公园的一种类型,原则上按照一般控制区管理。《意见》同时要求“分
类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对自然保护地进行科学评估,将保护价值低的建制
城镇、村屯或人口密集区域、社区民生设施等调整出自然保护地范围”,是本次
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的政策依据。
2020 年初国家林草局发布《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
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 号),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工作的正式开展。但由于风景名胜区问题的复杂性,根据整合优化前期工作情况,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草局办公室在 2020 年 9 月,下发了《关于自然保护
地整合优化优化事项的通知》
(自然资办发[2020]42 号)指出“本次整合优化预
案,暂不涉及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同时按照《通知》精神“针对风景名胜区
内存在的城市建成区、建制乡镇建成区、拥挤基本农田等大量人为活动,以及与
其他各类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等问题,将另行研究解决”。
2021 年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山东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鲁自然资字[2021]110 号),明确:
“在风景名胜区批准设立前已存在或批准的
城镇建成区、各类开发区、村庄、永久基本农田、矿业权、国家和省规划重要矿
区,经有关机构评估论证不宜编入总体规划的,可以调整出风景名胜区。风景名
胜资源消失且难以恢复的区域,根据专家论证意见,确定是否调整出风景名胜区”
“凡调整出风景名胜区的部分,均应附报告逐一说明原因”。
自然保护地相关政策在关于风景名胜区问题上的审慎态度,说明了风景名胜

10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区问题的复杂性。在新时代自然年保护地体系的框架下,风景名胜区确实普遍存
在“规划面积不合理、保护与发展矛盾等突出的问题”
,但因风景名胜区的功能
复合性、内部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机械的“按照自然保护地和生态红线的
要求进行调整,空间区域将出现高度的破碎化,整个体系也将受到影响”。崂山
风景名胜区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城景关系复杂、矛盾突出的典型,
在这一时间节点启动范围调整论证工作,具有探索性和示范意义。

(二)风景名胜区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30 余年来,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各级管理机构依据国务院审批通过的《青
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做了大量有效的保护、管理与建设工作。提高了人们对
崂山特有资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了崂山的地位和知名度,但同时存在一些
问题。

1、取得的成效

(1)确定了风景区的管理范围
根据总体规划,确定了崂山风景区的范围和风景游览区的管理界线,对各景
区的入口加强了控制与管理,建立了流清、大河东、仰口、北九水、华楼等入口
管理处与管理设施。崂山风景区的范围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和重视,从而奠定了
风景区保护、建设和管理的基础。

(2)建立了专门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
成立了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其中
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内部机构完善、人员齐整、专业管理水平较高。并出台
了《山东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青岛市崂山风景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与
政策,风景资源保护、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进入正轨。

(3)实行了分级保护管理
在实际管理中崂山风景区根据规划划定的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以及建设
控制区开展管理工作,其中将绝对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约 166 平方公里作为核心
景区由崂山风景区管理局进行严格管理。对于建设控制区按照资源价值进一步分
级管理,将办事处驻地与自然山林区别对待。

(4)风景游览系统基本形成
崂山风景区规划中的 9 个游览景区、5 个风景恢复区的格局已经形成。在总
1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体规划指导下,修缮、开发了部分主要的景点、景物、摩崖石刻,加强了文物古
迹、古建筑的保存与修缮工作,在开发巨峰风景游览区的同时,挖掘建设了一批
新的景点。规划所提出的近期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崂山风景区游览系统基本形
成,为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道路系统建设成绩明显
按照总体规划,风景区内道路系统建设成绩突出,目前风景区内已有车行道
路 200 余公里,步行游路 30 余公里,对外车行交通便捷,步行游路初步完善,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游览交通网络。

(6)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突出
风景区山区林木覆盖率显著提高。尤其是风景恢复区内的山林植被恢复成绩
显著。风景区内开山采石破坏植被的行为已大大减少,被破坏的植被得到部分恢
复。

(7)资源调查与专项研究成果显著
风景区管委会组织力量进行了风景资源、植物种群、海岛景观、生态环境容
量等专项调查与研究。出版了《崂山植物志》、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资源普查报
告》、
《青岛崂山环境容量及生态灾害研究》、
《青岛市青岛崂山风景区沿海岛屿资
源调查报告》等。

2、存在的问题

(1)旅游服务基地建设存在不足和偏差
近三十年来旅游发展较快,游览设施建设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规划的旅
游服务基地建设存在着差距。沙子口镇,虽然发展了一定的服务设施,但总体上
其发展方向偏离,房地产开发项目多、与旅游无关的工业项目多,旅游服务基地
的职能不强。仰口度假旅游镇,依托仰口海滨沙滩,适宜开展休闲旅游度假,但
现状建设零乱,沿海滨建设的旅游服务设施档次偏低,还有一些旅游服务设施已
向山上发展,对风景环境造成一定破坏。王哥庄、惜福镇、夏庄旅游镇没有形成
旅游镇的风貌特点,没有发挥相应的职能作用。流清、青山、泉心、北九水等旅
游村结合景区的游览线路组织,建有度假宾馆、饭店、家庭旅馆、餐厅、停车场,
一定的服务接待能力,但建设风貌欠佳,一些服务设施过多的延伸至景区内部(如
北九水),对景区整体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1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2)户籍居民人口控制初见成效,居民点调控未能落实
风景名胜区现行规划以严格控制风景区内人口数量为目标,人口增长以自然
增长为主。将居民点规划为发展型、搬迁型、控制型和缩小型。从现状户籍人口
统计数据来看,风景区内原村社的户籍人口总体上保持稳定,但伴随着城镇化,
人口机械增长压力很大,且不可逆转。规划的搬迁型和缩小型居民点大部分没有
得到落实,反而建设上均有所扩张。登瀛一带的村社人口没有减少,北宅恢复区
的人口没有向外流动而是就地改造,沿海居民点建设量增加,没有实现规划的渔
村风貌效果和不破坏风景资源的目标。
从成效与问题来看,凡涉及资源保护、游憩利用等,现行规划均能得到较好
的执行,成绩突出。但因风景区内村社人口众多,新世纪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
速,城镇村庄建设和民生与风景区保护的关系日益紧张,成为问题突出的焦点领
域。

(三)范围调整的原因分析

1、尊重实际情况,协调城景关系的需要
1982 年,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设立。当时青岛市区人口仅 175.27 万人,城
市建成区与风景区相互分离,风景区内及周边基本为生态自然环境和乡村。2000
年后,城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口迅速向都市区域聚集,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到 2019 年市辖区人口达 645.2 万,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74.12%。随着青岛市
区的东扩,推动了崂山和薛家岛风景区内外的城市化建设,风景区内各街道的城
镇建设规模急速扩张。风景名胜区外围的乡村地带在 2000 后也迅速城镇化,城
市与风景名胜区的空间距离拉近,局部融为一体。城景关系日益密切,保护、发
展、民生的矛盾日益复杂和突出,亟需调和。

1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图 3-1 青岛市城市建成区与崂山风景区空间关系演变示意图

图 3-2 青岛市城市建成区扩张情况(青岛市统计年鉴)

2、协调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的需要
2016 年,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2020 年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
开始编制。在前后两版规划中,崂山风景区的部分区域均纳入中心城区开发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按中央文件精神,自然保护地原则上应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且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线、基本农田保护线原则上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
风景名胜区范围必须按照新要求做出调整,以便与城镇开发边界协调。

1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图 3-3-1 城市开发边界与崂山风景区范围关系(城市总规)

图 3-3-2 城镇开发边界与风景名胜区范围关系(国土空间规划)

3、协调风景名胜区与城市管理的关系的需要
崂山风景区的范围包括“惜福、夏庄、沙子口、北宅、王哥庄”5 个街镇的
完整行政区划范围”。这一范围划定符合当时《风景名胜区暂行条例》中关于“风

15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景区设立人民政府”的制度设计要求,但崂山风景名胜区始终未设立人民政府。
2006 年,
《暂行条例》废止,
《风景名胜区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风景区设立人
民政府”的条目取消,风景区范围与行政区范围保持一致的必要性基础发生变化。
2007 年、2017 年,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及其修订,崂山风景名胜区管
理体制经过 2 次大的调整,形成了目前由崂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实施统一管理,
由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负责崂山和石老人的规划、管理、保护、利用,由属地
政府的职能部门分别对市南海滨、薛家岛进行管理的体制。这一管理体制符合风
景名胜区的实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风景名胜区范围与城市管理区域存
在较多的重叠,管理重点和方式上各有侧重,风景资源管理与城市管理存在权责
划分不明确的情况,不利于风景区的保护和发展,风景资源保护管理与城市管理
的关系亟待协调。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自然保
护地管理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承担生态保护、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特许经营、社会
参与和科研宣教等职责,当地政府承担自然保护地内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
服务、防灾减灾、市场监督等职责”,进一步明确划分了风景区管理机构与属地
政府的职责。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重心逐步向管保护、管资源转移,风景区范
围作为重要的管理依据,也有必要做出与新的管理体制机制相适应的调整。

图 3-4 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示意图

16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四、范围调整总则

(一)范围调整的主要依据

1、中央文件、法律、法规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
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 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
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厅字[2019]48 号)
《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 666 号)

2、部门规章、地方法规、文件
《自然资源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
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 号)
《关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有关事项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42 号)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 26 号)
《青岛市崂山风景区条例》(2018 年修订)
《山东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导则》(鲁自然资字[2021]110 号)

3、相关规划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1986)
《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 年)(初步成果)
国家、山东省和青岛市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二)范围调整的目标与原则

1.目标
协调城景关系,为风景资源的保护利用、城乡经济民生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2.调整的原则
(1)资源完整性的原则

17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调整后的范围,原则上应完整覆盖所有重要风景资源,保证对风景资源的保
护强度不降低、风景区的性质和资源特色不改变。
(2)管理有效性的原则
调整后的范围,应当与崂山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相适应,并体现风景区地
域综合管理的特征。
(3)系统完善的原则
调整后的范围,应尽量保证风景游赏、旅游服务等各系统的完整性。
(4)陆海统筹的原则
调整后的范围应与海岸带相关规划协调,明确陆海分界,适当向海延伸,保
证沙滩、礁岩、滨海湿地等完整纳入。
(5)避免以调代改的原则
范围调整应符合各项法律法规要求,避免“以调代改”情况的发生。

(三)技术路线
以现行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依据,以风景资源评价为基础,明确风景
资源价值空间;以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参考在编国土空间规划,以梳理
城乡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城乡发展空间与风景资源保护利用空间
的矛盾关系,识别冲突区域;兼顾风景名胜区各系统的完整性和与相关规划的协
调性,提出范围调整方案。

图 4-1 技术路线图

18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五、拟调整区域分片区分析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由崂山风景区、石老人风景区、市南海滨风景区和薛家
岛风景区共 4 个片区构成。由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的不同,各自面
临的问题差异很大,范围调整的思路、可能采取的具体处理方式也各有不同,应
当分片区进行分析。

(一)崂山风景区范围调整分析

1、片区基本情况

(1)现状范围
86 版总规确定的风景区范围
86 版规划确定的崂山风景区的范围是“包括崂山山体和历史范围的大部分
地区,即现行的沙子口、王哥庄、北宅、惜福镇、夏庄等 5 个乡镇的全部辖区,
总面积 446 平方公里”。
86 版规划还明确“近海岸有老公岛、大管岛、小管岛、马儿岛、兔儿岛等”
是风景区的自然景源,
“长门岩岛等”规划为外围景点。2018 版方案提出将“近
海岛屿 15 个”“一并作为风景区景观资源进行相应的保护与利用”,纳入崂山风
景区范围。
本次范围调整采用的现状范围
本次专题论证依据北宅、惜福等 5 个街道的行政辖区范围确定风景区朝向陆
域一侧边界,根据海岸线修测成果确定风景区朝向海域一侧边界,根据零米等深
线(国土三调海岛调查范围)确定岛屿相关边界。实际落图后,崂山风景区面积
464.51km2。

(2)资源价值与特征

崂山的资源价值特征可以总结为“宗教名山、山海奇观”
崂山自古被传为“神仙之宅”、
“灵异之府”。崂山道教始于汉唐,盛于宋元,
明清不衰。崂山佛教始于魏晋,盛于隋唐,明代又迭起高潮,清代后期渐衰。
崂山是我国大陆沿海拔海而起的第一高峰,属花岗岩地貌,拥有丰富的海岸礁岩、
壮观的脊峰顶崮、幽深的峡谷沟涧、珍贵的古树名木、生动的泉溪潭瀑、悠久的
宫观庵寺、奇幻的天景天象、典型的冰川遗迹。

19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崂山以其独特的山海相连、峰岩岛礁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相融
合,形成丰富多样的风景,成为我国的传统名山大川。

左图 八仙墩 右图 崂山头

太清宫道教建筑群

2、资源完整性分析
进行风景区资源完整性分析的目的,是明确资源价值的空间分布。考虑到风
景区资源价值的综合性和崂山风景区的特点,从地理单元完整性、生态系统完整
性、风景资源完整性和视觉敏感性 4 个方面分别展开评价,并最终形成综合性的
资源完整性评价结果。

(1)地理单元完整性分析
从地理单元完整心的角度分析,崂山的范围调整,应尽量反映崂山以巨峰为
中心,向四周放射逐次降低的地理山势。完整的崂山山脉由巨峰及三标山、石门
山、午山三个支脉构成。综合崂山区域的海拔及坡度分析,山地与平原的交界线
大体位于王哥庄-惜福-夏庄-石岭子-午山西麓一线,而沙子口则是崂山山脉中的

20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海滨山谷,位于崂山的包围之中,见图 5-1-1 左图。


“山海相连”是崂山风景区又一突出的特征。从地形上看,山海相连的岸线
北至仰口湾,南抵清流湾、登赢湾,以基岩岸线为主,并在仰口湾、清流湾分布
有沙质岸线,是支撑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资源,见图 5-1-1 右图。
天然的泉流、溪涧、瀑布,是崂山风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崂山水库是青
岛市的重要水源地。三标山-巨峰-午山一线为崂山的东西分水岭,分水岭以西山
区大部分汇水入崂山水库,而惜福、夏庄的平原地区汇水则直接进入崂山水库下
游的白沙河,不进入水库。分水岭以东多为独流入海的溪涧,形成了多样的水体
景观,价值比较高的有清流涧、龙潭瀑等,见图 5-1-2。

图 5-1-1 崂山风景区地形地貌分析

图 5-1-2 崂山风景区流域分析图
2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2)生态系统完整性分析
崂山风景区的现存植被分布与气候、地形以及人为活动密切相关。生态系统
完整,保护价值高的有三个小的区域。第一个小区是崂山主体部分的南崂和北崂,
是崂山林场的主林区。这一小区海拔高、南北气候差异大,植被类型最为复杂多
样,也是崂山保护区保护对象的主体。主要植被类型有赤松林、麻栎林、栓皮栎
林、枫杨林、映山红灌丛、胡枝子灌丛、绣线菊灌丛,以及半自然的刺槐林、落
叶松林、鹅掌楸林等,茶园也主要分布在这一小区。第二个小区是华楼林区,也
是崂山林场的主要林区,由于长期处于良好的保护管理,植被总体良好,有少量
赤松林、麻栎林和大面积分布的半自然人工栽培植被,有黑松林、刺槐林、毛白
杨林等。灌丛有荆条灌丛等。第三个小区是三标山及其周边部分,由于受到长期
的保护,基本没有开发,是目前崂山保护区植被类型最为多样的小区,植被类型
包括赤松林、赤松麻栎混交林、油松林、枫杨林和半自然的黑松林、刺槐林,以
及荆条灌丛、绣线菊灌丛、胡枝子灌丛等,还有广泛分布的樱桃园等果园植被。
见图 5-1-3。
青岛地区和崂山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及山地针叶阔混交林,植物种类多样,
气候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又有临近黄海、鱼类资源十分丰富的优势,
为鸟类栖息繁殖迁徙提供了良好栖息环境和食物资源,是许多候鸟迁徙的中转站、
越冬地和繁殖地。崂山东边和南边海岸线长而曲折,山崖岬角之间构成许多海湾,
主要有王哥庄湾、仰口湾、青山湾、试金石湾、太清宫口、流清河湾、登瀛湾等,
海湾也是多条河流的入海口,是鸟类迁徙、觅食之处,海湾和浅海湿地的保护对
于崂山地区鸟类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图 5-1-3 植被分布图
(《崂山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2019 年)》)

图 5-1-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图
(《崂山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2019 年)》)

2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3)风景资源完整性分析
崂山风景区共有 241 个景点,其中人文景点 81 个,占 33.6%;自然景点 160
个,占 66.4%;中类分为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园景、建筑、胜迹、风物等
8 类。天景类景点 5 个,占 2.1%;地景类景点 107 个,占 44.4%;水景类景点 41
个,占 17.0%;生景类景点 7 个,占 2.9%;园景类景点 1 个,占 0.4%;建筑类景
点 28 个,占 11.6%;胜迹类景点 52 个,占 21.6%。
分类来看。人文景源的分布特点是以宫观庙宇为核心,成组团的分布在崂山
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景区。如以太清宫为核心形成的以道教
文化特色的太清景区、围绕华严寺形成的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华严景区、以华楼
宫为核心的华楼景区等。崂山的自然景源分布相对人文景源更加广泛,在各海拔
上均有分布,并在滨海、山地、溪谷等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景区。如以壮观的脊
峰顶崮为特征的巨峰景区、以泉潭瀑布为特色的九水、流清景区,以八仙墩为核
心吸引物的滨海风景带等。
综合两类风景资源的分布可以发现,崂山的风景资源分布大体上形成了崂山
主峰周边、华楼、三标山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其中崂山主峰周边风景资源多样
性、密度、价值最高,是崂山风景资源价值的主要承载空间,并在崂山东麓向海
一侧高度集中,体现出崂山山海相连的风景价值特征。华楼人文与自然兼具,但
景源数量、密度都相对较低。标山则纯以自然景源为主,尚未开发。另外可以看
到,在惜福、夏庄、沙子口等人口较多的区域,基本没有集中的风景资源分布,
仅有一些独立的寺观、遗址等人文景源,敏感度不高。

2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图 5-1-5 景点分布分析图

(4)视觉敏感性分析
以巨峰、华楼宫、太平宫、太清宫、华严寺等崂山风景区内的主要景点为眺
望点进行视觉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太清宫、华严寺等崂山东麓的景点视线面
向海域,敏感度不高。巨峰、华楼、太平宫等海拔较高、视野开阔,同时游客多,

25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具有较高的视觉敏感性。其中沙子口的登赢、王哥庄的仰口、北宅的北九水等建
设区位于主要景点的可见分为内,其镇村的建设风貌对风景区有较大的影响。惜
福、夏庄、沙子口中心区、北宅石岭子以南的建成区则视觉敏感性不高。

图 5-1-6 视觉敏感性分析图

(5)资源完整性分析小结
综合地理格局、生态系统、风景资源、视线分析,形成资源完整性的综合评
价,结果显示:崂山的资源价值空间有自高海拔到低海拔、自海至陆阶梯分布的
特点,呈现出价值由高到低的圈层结构形态。崂山山体、海滨、林地及主要的景
源景点位于价值最高的第一圈层;风景区内部沟谷内的村庄,北宅的北九水,王
哥庄仰口,沙子口的午山、登赢属于价值稍低的第二圈层;惜福、夏庄、沙子口
的城镇建成区,北宅石岭子以南部分,王哥庄的山麓地带,属于第三圈层,风景
价值最低。

26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图 5-1-7 资源完整性综合评价

图 5-1-8 崂山资源价值空间的三个圈层

27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3、城景关系与问题分析

(1)总体情况
根据统计资料,崂山风景区的现状人口大约 26 万人,主要分布在崂山周边
的山麓、平原地带,分布极不均衡。其中惜福、夏庄的大部分平原社区,沙子口、
王哥庄的部分社区的人口密度接近或超过青岛市区的平均人口密度,达到 2000
人/平方公里以上。
表 5-1-1 分街道人口规模一览表
区 街道 行政村(居委会)数量 总人口(万人)
惜福街道 31 5.0
城阳区
夏庄街道 50 7.2
沙子口街道 39 6.3
崂山区 北宅街道 36 3.0
王哥庄街道 34 4.8
合计 190 26.3

图 5-1-7 左图:现状人口规模分布图 右图:现状人口密度分布图


2016 年,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获国务院批复。崂山风景区
的外围区域纳入青岛市的城市开发边界,开发边界内面积 133.75 平方公里,约
占崂山风景区面积的 28.79%。其中城阳区的惜福、夏庄街道中心区属于北岸城
区,崂山区的沙子口、北宅属于东岸城区,王哥庄则属于外围组团。按照在编国
土空间规划,崂山风景区内城镇开发边界内面积 115.05 平方公里,占风景区面
积的 24.77%。
28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总规的布局及、实施,推动了崂山风景区外围的城镇化。在产业布局层面,
有城阳区的总部商务区、北宅的崂山科技城、石老人旅游度假区、仰口旅游度假
区等。而近十几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青新高速、滨海大道、地铁 11 号
线等,从风景区内穿过,带动了沿线建设的加速。根据国土三调数据,崂山风景
区范围内,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 91.14 平方公里,占比约 19.62%。而在纳入城
镇开发边界的风景区区域内,建设用地的占比已经突破 50%以上。除王哥庄之外
的各片区,在空间形态上已经完全城镇化。
表 5-1-2 崂山风景区土地利用现状
地类编码
地类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占比
(一级地类)
01 耕地 13.94 3.00%
02 园地 53.67 11.55%
03 林地 250.34 53.89%
04 草地 4.85 1.04%
05 商服用地 6.39 1.38%
06 工矿仓储用地 20.08 4.32%
07 住宅用地 37.25 8.02%
08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4.90 1.05%
09 特殊用地 6.05 1.30%
10 交通运输用地 16.47 3.55%
11 水域和水利水利设施 20.63 4.44%
12 其他 29.99 6.46%
总计 464.51 100.00%

表 5-1-3 崂山风景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土地利用现状
地类编码
地类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占比
(一级地类)
01 耕地 9.43 8.24%
02 园地 15.39 13.44%
03 林地 14.93 13.04%
04 草地 2.73 2.38%
05 商服用地 4.76 4.16%
06 工矿仓储用地 16.98 14.83%
07 住宅用地 25.70 22.44%
08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4.23 3.69%
09 特殊用地 1.40 1.22%
10 交通运输用地 10.30 9.00%
11 水域和水利水利设施 7.75 6.77%

29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12 其他 0.92 0.80%
总计 115.05 100.00%

图 5-1-8 崂山风景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2)分片区情况
由于各片区区位不同,城景矛盾关系的特征也各不相同,各类矛盾冲突比较
突出的有以下 8 个片区。其中,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有:惜福夏庄片区、沙子
口片区、北宅石岭子以南区域、王哥庄。部分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有:仰口、
登赢、北九水地铁周边。沿海村庄一带整体位于开发边界之外。

30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图 5-1-9 城景冲突区域位置示意图
惜福、夏庄片区
惜福、夏庄片区属于青岛市城阳区管辖,属于青岛市中心城区的北岸城区。
片区内有村庄社区 70 多个,人口约 10 万人。由于地处青岛市对外交通走廊沿
线,片区内城镇化程度很高,现状建设用地占比达到 60%以上。用地构成上,城
镇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交错穿插,有较大比例的工业用地,处在郊区向城镇
转化的过程之中。根据城市总规,尚有足量建设空间尚待开发。片区内有 2 处人
为景源,分别是 2 级人文景源法海寺和 3 级人文景源通真观。
沙子口片
沙子口片属于青岛市崂山区管辖,属中心城区的东岸城区,同时也是风景区
现行总规确定的旅游服务城,但旅游服务功能并不完善。片区内有村庄社区 26
个,人口约 2.7 万人,建设用地占比约 49%。由于地处午山与崂山之间的滨海谷
地内,适宜建设空间较少,现状基本无新增的可建设用地空间。高密度的村庄与
城市建设并存,局部存在“侵山入海”的现象,村庄更新改造的诉求十分强烈。
片区内无重要景点景源,但午山的山体和滨海地带具有一定的风景价值。
北宅石岭子以南片
北宅石岭子以南片区属崂山区管辖,属青岛市东岸城区延伸入崂山风景区内
的一部分。片区内有村庄社区 8 个,人口约 1.2 万人,建设用地占比约 64%。片
区是风景区总规确定的旅游服务镇,但从现状用地构成上来看,以科教文卫、工
业、居住为主导,缺少承载旅游服务功能的空间。片区内无景源景点,但由于其
位于滨海大道从中穿过的崂山南部入山口,这一区域的风貌管控对崂山风景区的
3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王哥庄片
王哥庄属崂山区管辖,是青岛市城市总规确定的外围组团建设空间。片区内
有村庄社区 12 个,人口约 2 万人,建设用地占相约 30%。区域的现状建设强度
不高,以村庄为主,伴随着崂山湾健康城规划的实施,将步入城镇化开发建设阶
段。但按照规划,区域的风貌仍将呈现为蓝绿交织、疏密相间的组团开发形态,
城景冲突不明显。片区有一些风景资源,主要沿海滨分布,如小蓬莱湾等,而内
陆的山麓平原地带的村镇的风景价值不高。
仰口
仰口一带属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管辖,属于崂山湾健康城的规划范围,在国
土空间规划中部分划入城镇开发边界。现状有村庄 2 个,人口约 1 千人,现状建
设用地占比在 10%左右。仰口是崂山风景区的北入口,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较多。
仰口有 1.5 公里长的沙滩岸线资源,适宜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同时仰口湾也是崂
山景区重要的候鸟落脚地。
登赢
登赢属于崂山区沙子口街道管辖,是崂山风景区的南入口,崂山风景区现状
游客中心即位于这一区域。现状有村庄社区 11 个,人口约 1.4 万人,村庄建设
连片,人口十分密集。片区内无景源景点,但由于向南对接青岛市区,是游客登
顶崂山、去往崂山滨海一带太清宫等景点的必经之路,因此从风景区的游憩组织
上来看,其位置、功能都十分重要。
北九水地铁站周边
北九水地铁站周边区域属于崂山区北宅街道管辖,位于崂山风景区腹地山谷
内,包括北头、孙家、大崂、东西乌衣巷、毕家等 20 余个村庄社区,人口约 1.4
万人。这一带是崂山景区内部的人口聚集区,同时也是崂山水库上游汇水区。民
生、建设、发展受水库环保要求和风景区资源保护的双重制约,经济相对落后。
片区内没有重要景源点,但是是服务华楼景区和北九水景区的旅游服务基地。滨
海大道、地铁 11 号线的通车,进一步强化了其旅游服务的功能,发展乡村旅游、
增加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的诉求十分强烈。

3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沿海村庄一带
崂山风景区沿海约有村庄社区 6 个,人口约 7 千多人,属崂山区王哥庄街道
管辖。由于山海风光的强大吸引力,沿海村庄的旅游产业发达,吸引了大量游客,
村庄内的民宿、餐饮接接待设施很多。但由于地形崎岖陡峭,建设用紧张,村庄
内的建设强度不断提高,交通安全隐患突出,存在建设失控、风貌不佳的情况。
风景资源保护、海岸带保护与民生、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突出。

4、范围调整思路
崂山山体、海滨、林地是崂山风景资源的集中分布区,是保持崂山风景资源
完整性的区域,应当保留在风景区内进行严格的保护。
风景区的外围已经纳入城镇开发边界,是明确的城市建设空间。包括惜福、
夏庄、沙子口的城镇建成区,北宅石岭子以南部分和王哥庄的山麓平原地带。由
于现行总规风景区范围划定较早,这一带是现行总规的保护管理要求与城市建设
发展诉求矛盾集中的区域。这个区域没有重要的风景资源景点,其调整对风景区
的影响不大。
仰口、登赢、北九水和滨海村庄以建设为主,保护与建设、民生的矛盾突出。
但因其功能与风景区紧密相连,且滨海村庄还具有较高的风景价值,对其调整可
能影响风景区的资源价值和游赏系统的完整性,对其调整应当谨慎的进行。

图 5-1-10 城景关系示意图
3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二)石老人风景区范围调整分析
崂山风景名胜区兼有山岳、名城、海滨、海岛等资源类型,是我国风景名胜
体系中的一种独特类型。石老人、市南海滨、薛家岛三个片区均整体位于青岛市
城镇开发边界内,属于青岛市的城市建成区。1982 年风景区设立之初,市南海滨
即为城市建成区,石老人区域在当时也有较多的建设,这表明城市海滨风光本身
便是崂山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资源特征之一。目前,在我国 244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中,有 81 个属于城市型,与城市关系密切,其中具有海滨资源的有 10 多处。
而以滨海历史名城为特色的,目前仅有青岛崂山、秦皇岛北戴河、胶东半岛滨海
(蓬莱)、兴城海滨等 4 处。因此,对石老人、市南海滨、薛家岛三个片区的调
整,不紧要考虑城景关系的协调,保护与发展矛盾的解决,也要考虑崂山风景名
胜区资源特色的完整性,以及其在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中的地位。

1、片区基本情况

(1)现状范围
86 版总规确定的风景区范围
86 版规划确定的石老人风景区的范围是“从东部石老人的山岩区沿海岸向
西南延伸至小江口,长约 8000 米,宽约 400 米的海岸礁石区、沙滩及其腹地,
面积 3.8 平方公里,其中海边沙滩长约 2500 米”,没有具体图纸。
本次范围调整采用的现状范围
随着石老人周边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路网形成。在实际管理中,以 86 版
总规为基础,以城市道路为边界,形成了实际管理范围,即:从东部石老人的山
岩区沿海岸向西南延伸至小麦岛麦岛路,长约 8000 米,向内陆至海口路-香港东
路,宽约 400 米的海岸礁石区、沙滩及其腹地。2018 版方案以管理范围为依据,
以城市道路作为易识别边界范围,测算石老人风景区面积为 3.85km2。
本次专题论证以 2018 年版方案确定的范围为基础,对人工岸线段依海岸线
修测成果进行了微调,对海岛依零米等深线重新确认了范围。实际落图后,石老
人风景区面积 4.09km2。

(2)资源价值与特征
石老人风景区是以碧海银滩和海岛礁岩为风景特色,具有海滨休闲、海洋娱
乐、科教文化等主要功能的风景区。拥有石老人礁岩、石老人沙滩浴场、雕塑公
园至规划展览馆海岸礁盘等自然景点 3 处,拥有雕塑公园人文景点 1 处,共 4 处
3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景点景源。其中,石老人沙滩是一级景源,是石老人风景区内目前最核心、知名
度和品质最高的资源。现状范围对自然岸线的保护不完整,麦岛以至雕塑公园尚
有部分礁岩未完整纳入保护范围。

图 5-2-1 石老人风景区风景资源分布图

2、城景关系与问题分析
石老人风景区整体位于青岛市城市建成区内,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已经发
展成为以滨海休闲、娱乐为主的城市型风景区。风景区范围内已经完全城市化,
各类建设用地的比例约 44%(不含公园绿地)。滨海第一条城市道路以外(东海东
路)均为居住用地,与风景区关系不大。石老人风景区属崂山风景区管理局管理,
风景区范围内划入了较多与风景、旅游无关,且无保护价值的城市居住小区,不
利于保护、管理的实施。

35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图 5-2-2 石老人风景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表 5-2-1 石老人风景区土地利用现状
面积
类型编码 用地类型 占比
(平方公里)
03 林地 0.05 1.20%
04 草地 0.00 0.06%
05 商业服务业用地 0.34 8.34%
06 工矿仓储用地 0.00 0.11%
07 住宅用地 0.93 22.57%
08 公共管理域公共服务 0.25 6.01%
0810 公园绿地 1.23 29.95%
09 特殊用地 0.02 0.37%
10 交通运输用地 0.29 7.08%
11 水域水利设施用地 0.95 23.05%
12 其他(裸地) 0.05 1.16%
合计 0.05 1.20%

3、范围调整思路
石老人风景区的资源集中在滨海一线,范围调整应适当向海延伸,完整保护
其礁岩、海岸、沙滩、海岛海域等海滨风景游憩资源,保证海滨游赏的完整性。
风景区位于城市内部,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对接海岸带保护规划,明
确城市管理与风景资源保护管理、旅游活动管理的界线,将与风景无关的城市建
36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设用地调出。

石老人风景区与周边的高层住宅

(三)市南海滨风景区范围调整分析

1、片区基本情况

(1)现状范围
86 版总规确定的风景区范围
86 版规划确定的市南海滨风景区的范围是“包括太平山、青岛山、八关山、
小鱼山诸山以南、至海滨诸岬角、诸半岛、诸滩湾浴场等地区,陆地面积 8.4 平
方公里;包括团岛湾、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燕儿湾等海域及所含岛礁,海
域面积约 5 平方公里。”,其中陆域有范围示意图,海域范围没有表达。2018 版
方案根据上述描述和图纸,以城市道路为宜识别边界,测算市南海滨风景区陆域
面积为 9.45km2。海域范围以岸线为界,向海洋延展约 150 米作为岸线和近海活
动区域的保护范围,面积 5km2”。
本次范围调整采用的现状范围
本次专题论证以 2018 版方案确定的范围为基础,对岸线依海岸线修测成果
进行了微调,重新确认了海域与陆域的分界线。实际落图后,市南海滨风景区总
面积不变为 14.45km2,其中陆域面积 9.21km2,海域面积 5.24km2。

(2)资源价值与特征
市南海滨风景区内人文景源与自然景源紧密融合,以中西近代历史建筑为突
出代表,以山、海、城相互交融为景观特征,集中体现了崂山风景名胜区“海滨
名城”的资源特征。
风景区内共有景点 47 处,其中人文景点 32 个,占 68.1%;自然景点 15 个,
占 31.9%;中类分为地景、水景、园景、风物等 4 类。风景资源集中分布在青岛
湾、太平山、八大关及太平角。景源类型以人为资源主导,8 处一级景点中人文
37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类占 7 处;其中又以八大关景群(包括花石楼、公主楼、八大关小礼堂等历史建
筑)最具代表性。市南海滨有不少区域属于军事管理区,如团岛、游内山灯塔、
汇泉岬角、太平角等均位于军事管理区内部,不具备直接开展游赏的可能。

图 5-3-1 市南海滨风景区风景资源分布图

2、城景关系分析
市南海滨风景区位于青岛市中心,是青岛传统的海滨风光游览区,城市与风
景融合一体,不可分割。可供游览的沙滩可供游览沙滩海岛、公园绿地、名胜古
迹与城市建设交织,风景区内公园绿地总面积约 298 公顷,占景区陆域总面积的
32%。伴随着城市建设、经济发展,风景区范围内及周边高层高密度的建设不断
增加,原始的滨海风貌发生变化。

图 5-3-2 左图 上世纪初的青岛海滨,右图 现状城市建设与风景区关系

38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图 5-3-3 市南海滨风景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表 5-3-1 市南海滨风景区现状用地表
类型编码 用地类型 面积(公顷) 占比
05 商业服务业用地 1.06 7.37%
06 工矿仓储用地 0.03 0.22%
07 住宅用地 1.40 9.65%
08 公共管理域公共服务 4.05 27.99%
09 特殊用地 1.18 8.15%
10 交通运输用地 1.13 7.84%
*水域水利设施用地(含
11 5.60 38.78%
海域、部分沙滩)
合计 14.45 100.00%
*国土三调采用的海陆界线与海岸线修测成果有差异,因此海域面积统计上略大于风景区海域范围。

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南海滨风景区的范围与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重
叠,历史文化街区也是风景资源的精华区,风貌保持完好。风景区范围范围覆盖
了奥帆中心、八大关、汇泉角、太平角、八关山、鱼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大部分区
域;覆盖了信号山、观海山、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滨海地段;包含了太平山、
青岛山等山地绿地的全部范围。

39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图 5-3-3 风景区范围与历史文化街区关系示意图

3、范围调整思路
市南海滨风景区由海滨风景区管理处管理,已经形成了适应于城市型风景区
的管理体制机制。其范围调整应做好核心资源的保护,一是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规划做好衔接,保护好中西近代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二是要保护好展现展
现山、海、城相互交融,承载市民游憩活动的滩湾岸线、公园绿地等风景游憩资
源。通过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将确实没有风景游览功能也无保护价值
的居住区、商业区等调出风景区范围,与实际管理范围相适应,以利于今后的管
理。

(四)薛家岛风景区范围调整分析

1、片区基本情况

(1)现状范围
86 版总规确定的风景区范围
86 版规划确定的薛家岛风景区的范围是“包括薛家岛岛区(含连三岛)、竹
岔岛的脱岛及大小石岛,面积 21.7 平方公里。”2018 版方案根据数字化地形图
精确测算,薛家岛风景区面积为 27.76km2。
本次范围调整采用的现状范围
本次专题论证以 2018 版方案确定的范围为基础,根据最新海岸线修测成果,
修订了除北海造船厂大规模填海区域外的其它段岸线。根据零米等深线重新确定

40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了竹岔岛等海岛的范围。实际落图后,薛家岛风景区面积 27.26km2。

(2)资源价值与特征
以突出的海滨资源为主,包括海岸线、海滨沙滩、海岛、海湾、礁岩等。沙
滩质量高,具有突出的海滨休闲吸引力。自 85 年至今,因造船厂填海建设,薛
家岛北部的自然岸线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他岸段的自然形态大体上保护良好。
薛家岛风景区有 25 个景点,其中人文景点 10 个,占 40%;自然景点 15 个,
占 60%;中类分为地景、园景、建筑 3 类。

图 5-4-1 左图 1985 年卫片,右图 现状卫片

图 5-4-2 薛家岛风景区风景资源分布图

4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2、城景关系与问题分析
薛家岛风景区属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管辖,整体上位于青岛市总体
规划确定西岸城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属于城市的新拓展开发区域。1984 年,
国家批准设立青岛国家级开发区,1992 年开发区与黄岛区体制合并,2014 年经
国务院批准设立西海岸国家级新区。薛家岛 1995 年设立凤凰岛省级旅游度假区,
2016 年获批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薛家岛建设发展的推动力很强,保护与发展
的矛盾十分尖锐。
目前,薛家岛风景区正处在影响其未来发展走向的关键期。自 2010 年后,
薛家岛迎来建设高潮,各类与与风景名胜区保护目标不完全一致的建设逐渐在风
景区内形成。截止目前,风景区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占比约为 37.53%。薛家岛风景
区由于其突出的风景价值,成为各类投资建设的热土,一些大规模建设正在如火
如荼的开展。根据城市总规,尚有余量建设空间,新的项目也还在不断的酝酿中。
风景区正处在从原生态的郊野生态风景区转变为城市海滨旅游区的过渡期,这一
阶段的资源保护与建设管控,将永久的决定薛家岛未来的走向。
表 5-4-1 薛家岛风景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面积
地类编码 地类名称 占比
(平方公里)
01 耕地 1.29 4.75%
02 园地 0.01 0.02%
03 林地 13.07 47.95%
04 草地 0.99 3.62%
05 商服用地 1.56 5.74%
06 工矿仓储用地 2.02 7.42%
07 住宅用地 2.84 10.42%
08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0.95 3.47%
09 特殊用地 0.32 1.16%
10 交通运输用地 2.54 9.33%
11 水域和水利水利设施 1.58 5.80%
12 其他 0.09 0.34%
合计 27.26 100.01%

4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图 5-4-3 左图 薛家岛风景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右图 现状建设情况

3、范围调整思路
薛家岛目前面临的是未来发展道路选择的问题,是建设成为城市建成区有一
定滨海风光特色的城市公园,还是建设成为都市区内特色的风景游憩地。在选择
后者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局部的范围调整,以适应保护管理的实际。具体是:
一、保护自然岸线和绿色自然本底。自然岸线是薛家岛风景资源的核心所在,
应当实施最严格的保护;保护风景区内的山体、林地,控制相关区域内的建设强
度,保证绿色自然本底。
二、平衡保护与发展,衔接城市总规和国土空间规划,调整范围。将已经形
成,且功能上与风景区确实无关,对风景资源、风貌等不构成大的影响的部分,
调出风景名胜区。包括造船厂、部分居住区等。

4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六、范围调整方案

(一)总体情况
在不改变风景名胜区性质的前提下,以调和城景冲突为目标,进行范围调整。
保证崂山风景名胜区“海天山城一体协调”的基本属性不变,4 片区均保留。在
不影响风景名胜区有效管理的前提下,将城镇开发边界内,风景价值不高,功能
上与风景游赏关系不大的区域调出,同时调入部分需要保护的海域,调整后总面
积 380.27 平方公里。较批复面积(479.9 平方公里)减少了 99.63 平方公里,
占比 20.76%,较矢量落图面积(510.31 平方公里)减少了 130.04 平方公里,占
比 25.48%。调整后,崂山风景名胜区整体陆域面积 358.74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16.94 平方公里,海岛面积 4.59 平方公里。(见附图 03)
表 6-1 调整前后风景名胜区各片各类面积(面积:平方公里)
现状 调整后
片区名称 面积 面积 其中 面积
陆域 332.56
崂山风景区 464.51 342.13 海域 5.95
海岛 3.62
陆域 1.89
石老人风景区 4.09 4.43 海域 2.13
海岛 0.41
陆域 6.20
市南海滨风景区 14.45 9.98
海域 3.78
陆域 18.08
薛家岛风景区 27.26 23.72 海域 5.07
海岛 0.57
总计 510.31 380.27

(二)调出区块具体情况
崂山风景区,将已划入城镇开发边界的区域调出风景区(不含北宅北九水以
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区块),共 8 个区块,总面积 1283.51 公顷,其中现状建
设用地约 6540 公顷,村庄社区 100 多个,人口约 15.14 万人。其中从城阳区惜
福街道调出 2740.24 公顷、夏庄街道调出 4004.99 公顷(小计 6745.22 公顷),
从崂山区北宅街道调出 544.61 公顷、沙子口街道调出 2500.11 公顷、王哥庄街
道调出 3042.56 公顷(小计 6087.29 公顷)。(附图 2-1)

4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石老人风景区,将位于东海东路以北、香港东路以南的现状城市居住区和规
划商业用地调出,调出面积 131.39 公顷,其中现状建设用地约 120.93 公顷。
(附图 2-2)
市南海滨风景区,主要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衔接,将部分不在历史文化
街区核心保护区内的区块调出,面积 480.54 公顷,其中建设用地 303.61 公顷。
(附图 2-3)
薛家岛风景区,将金沙滩路以北的居住区、学校、造船厂填海区等调出,调
出面积 855.48 公顷,其中建设用地 630.00 公顷。(附图 2-4)
表 6-2-1 调出区块情况汇总表
村社数 村社人 现状建设用
片区名 区块 面积 现状建设用
区块名称 量 口(万 地面积(公
称 编号 (公顷) 地占比
(个) 人) 顷)
TC1-1 惜福区块 2740.24 23 3.07 1612.04 58.83%
TC1-2 夏庄区块 4004.99 42 5.59 2625.7 65.56%
TC1-3 北宅石岭子南区块 544.61 6 0.82 339.2 62.28%
崂山风 TC1-4 沙子口南北龙口区块 283.77 2 0.38 163.07 57.47%
景区 TC1-5 沙子口中心区区块 1906.31 18 2.94 991.3 52.00%
TC1-6 王哥庄中心区区块 2678.86 11 2.13 773.12 28.86%
TC1-7 王哥庄仰口区块 363.70 1 0.19 101.55 27.92%
TC1-8 沙子口登赢区块 310.03 - - 200.70 64.68%
TC2-1 东海东路以北区块 109.73 - - 108.1 98.52%
石老人
TC2-2 香港东路南侧区块 12.38 - - 12.23 98.79%
风景区
TC2-3 香港东路南侧区块 9.28 - - 0.6 6.47%

市南海 TC3-1 奥帆中心区块 135.34 - - 135.33 99.99%


滨 TC3-2 太平山周边区块 59.84 - - 51.35 85.81%
风景区 TC3-3 栈桥以西区块 292 - - 142.46 48.79%
薛家岛 薛家岛住宅-造船厂
TC4-1 855.48 - - 630.00 73.64%
风景区 区块

45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1、崂山风景区

 惜福区块、夏庄区块(TC1-1、TC1-2)
片区是惜福街道、夏庄街道的中心区,95%以上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不涉
及生态保护红线,人口多、密度大,人为活动密集,总的建设用地占比达到 62.4%,
以居住用地和各类产业用地为主。片区地处崂山西麓的平原地区,没有高价值的
风景资源分布,保护价值不高,也不承担旅游服务功能,故调出风景名胜区范围。
调出区有二级景源法海寺 1 处,三级景源通真观 1 处,分别寺庙建筑类和遗址遗
迹类的人文景源,未来可作为风景区的独立景点管理。

图 6-2-1 惜福区块(TC1-1)、夏庄区块(TC1-2)图

46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 北宅石岭子以南片区块(TC1-3)
片区是北宅街道的主要建设区,是街道办事处驻地,整体位于城镇开发边界
内,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属于青岛市东岸城区的组成部分,崂山科技城即坐落
于此,聚集了海信等众多的公司企业。片区内现状建设用地占比约 62%,以城镇
住宅、产业用地、农村宅基地占比最高。片区内没有风景区总规确定的风景资源
点,保护价值不高,故调出风景区范围。

图 6-2-2 北宅石岭子以南片区图(TC1-3)

47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 沙子口南北龙口、中心区区块、登赢区块(TC1-4、TC1-5、TC1-8)
片区是沙子口街道的建成区,包括午山有约均位于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人
口多、密度大,人为活动密集,建设用地占比达到 50%以上。用地现状以城镇住
宅和村庄宅基地居为主。片区内没有风景区总规确定的风景资源点,午山和沙子
口湾的沙滩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态和游憩价值,但已纳入城市开发边界,且作为风
景资源保护的价值不高,故调出风景名胜区范围。

图 6-2-3 沙子口南北龙口(TC1-4)、中心区区块(TC1-5)

图 6-2-4 沙子口登赢区块(TC1-8)

48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 王哥庄中心区区块、仰口区块(TC1-6、TC1-7)
片区是王哥庄街道办事处驻地,80%以上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片区内现状
建设强度不高,建设用地占比约 28.86%,以农村宅基地为主。根据青岛市总体规
划,这一区域是未来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和设施建设的主要空间,以各类建设为主,
是未来的城市建成区。中心区区块内有 2 处三级景源,分别是人文景源小蓬莱和
蓬莱湾,有一定的风景价值,但与崂山主体不相联。仰口区块内 2 处三级景源,
分别为仰口湾和峰山岬角。因区域主体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且故调出风景名胜
区。

图 6-2-4 王哥庄中心区区块图(TC1-6)

图 6-2-5 王哥庄仰口区块(TC1-7)

49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2、石老人风景区

 东海东路以北住宅区块(TC2-1)
片区位于石老人风景区,东海东路以北,范围内均为现状城市住宅,无生态
保护红线,无风景资源,不承担游憩功能,调出对风景区的保护、管理无影响,
故调出风景区。

图 6-2-6 东海东路以北住宅区块(TC2-1)

50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香港东路南侧住宅区块、规划商业区块(TC2-2、TC2-3)
区块位于石老人风景区,香港东路南侧。其中 TC2-2 为现状城市住宅,TC2-
3 为总体规划、片区详细规划确定的商业建设用地。两区块内无生态保护红线,
无风景资源,不承担游憩功能,调出对风景区的保护、管理无影响,故调出风景
区。

图 6-2-7 上图香港东路南侧居住、规划商业区块图 下图 片区详规

5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3、市南海滨风景区

 奥帆中心区块(TC3-1)
调出区整体位于城市建成区内,均为住宅、办公、商业等与滨海风景游憩功
能无关的建设用地。调整后,奥帆中心历史文化街区、五四广场、滨海绿地、海
湾等仍保留在风景区内,对保护、游憩无影响。

图 6-2-8 上图、与现状用地关系,下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关系
5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 太平山周边区块(TC3-2)

调出区块要是住宅区,无风景资源点,功能上与风景游赏无关,故调出风景
区。调整后,太平山山体,中山公园、植物园等仍完整的保留在风景区范围内。

图 6-2-9 太平山周边片区图(TC3-2)

5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 栈桥以西区块(TC3-3)
调出区块主要要是占据团岛的军事用地和滨海一带的居住、商业用地,不属
于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建设强度很高,开展的游憩活动相对较少。区
块内有一级景点 1 处,即游内山灯塔,位于军事用地内;三级景点 5 处,均为码
头、广场、公园等现代建成的人工景源,敏感度较低。调出风景区范围后,游内
山灯塔仍按文保单位实施保护管理,八大峡按照城市绿地管理。

图 6-2-10 栈桥以西片区图(TC3-3)

5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4、薛家岛风景区

 薛家岛住宅-造船厂区块(TC4-1)
调出区块主要是对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安排,将薛家岛北部集中连片工
业用地(造船厂)、商服用地、住宅用地、高校、村庄等用地调整出风景名胜区
范围。调出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没有风景资源,对风景区的保护、游憩不造
成大的影响。

图 6-2-11 薛家岛住宅-造船厂片区图(TC4-1)

55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三)调入区块
为完整保护海岸带资源,扩划崂山、石老人、薛家岛 3 片区的海域范围,同
时按城市道路微调了市南海滨太平山周边的局部边界,共调入面积 1262.19 公
顷。其中海域调入区块均位于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
表 6-3-1 调入区块情况汇总表
区块 面积
片区名称 区块名称
编号 (公顷)
崂山风景区 TR1-1 崂山风景区海域 595.25
石老人
TR2-1 石老人风景区海域 165.15
风景区
市南海滨
TR3-1 太平山周边边界微调调入 0.44
风景区
薛家岛
TR4-1 薛家岛风景区海域 501.34
风景区

1、崂山风景区

 崂山风景区海域调入区(TR1-1)
新调入海域总体上按照海岸线向海延伸 150 米左右控制,对宽度超过 150 米
的潮间带,范围延伸至零米等深线,保证将沙滩、礁岩等带完整纳入风景区范围
内实施保护。调入区块整体位于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之内。

图 6-3-1 崂山风景区调入区块(TR1-1)
56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2、石老人风景区

 石老人风景区海域调入区(TR2-1)
新调入海域按照现状边界向海洋方向延伸约 150 米,保证将石老人沿线的礁
岩完整纳入风景区范围内加以保护。调入区块整体位于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之内。

图 6-3-2 石老人风景区海域调入区块(TR2-1)

57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3、市南海滨风景区
 市南海滨风景区调入区(TR3-1)
按照国土三调图斑,依准确的地块边界,微调了太平山周边的局部界线,消
除了同一地块、统一建筑分属风景区内外的现象,优化了管理边界。调入区块面
积约 0.44 公顷。

图 6-3-3 太平山周边边界微调调入区块(TR3-1)

58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4、薛家岛风景区

 薛家岛风景区海域调入区(TR4-1)
新调入海域按照现状边界向海洋方向延伸至零米等深线,宽度约 150 米,保
证将薛家岛沿线的沙滩、礁岩、岬角等纳入风景区范围,包括金沙滩、银沙滩、
石雀嘴等。

图 6-3-4 薛家岛风景区海域调入区块(TR4-1)

59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四)调整成效分析

1、风景资源
范围调整中,崂山风景区共调出,二级景源 1 处,三级景源 5 处,共 6 处;
市南海滨风景区调出一级景源 1 处,3 级景源 5 处,共计 6 处。石老人、薛家岛
的景点景源没有调出。总的来看,调出景源数量占景源总量的 0.2%,对风景名胜
区的整体价值影响不大。调出景源中高等级景源有一级景源游内山灯塔、二级景
源法海寺,均为文保单位,调出后仍按照文物管理,不影响其保护的有效性。
表 6-4-1 调出景源一览表
片区名称 景源等级 景源名称
特级景源 -
一级景源 -
崂山风景区 二级景源 法海寺
三级景源 通真观、小蓬莱、蓬莱湾、仰口湾、峰山岬角
四级景源 -
特级景源 -
一级景源 游内山灯塔
市南海滨风景区 二级景源 —
三级景源 团岛、团岛湾、中苑海上广场、八大峡广场、八大峡岬角
四级景源 -

2、居民人口
崂山风景区内的村庄社区由现状的 190 个调减至 83 个,人口由现状的 26 万
调减至约 9 万人。其中,崂山区调出村庄 42 个,余 70 个,城阳区调出村庄 66
个,余 15 个。村社数量减少了 50%,人口减少了 70%,资源保护与民生之间的矛
盾得到缓解。
表 6-4-2 崂山风景区调整后村庄社区一览表
区 街道 村庄社区名称 人口
栲栳岛、竹窝、大石、大石头、砖塔岭、马鞍子、西九水、东九水、
沙子口
西登赢、岭西、后登赢、前登赢、小河东、大河东、南窑、西麦窑、 20303
(18)
东麦窑、流清河
慕武石、上葛场、观崂、双石屋、河东、燕石、张家、磅石、七峪、
崂山区 北宅 周戈庄、下葛场、北宅科、五龙、五龙涧、华阳、埠落、枣行、兰家
19947
(30) 庄、西乌衣巷、东乌衣巷、书院村、北头、大崂、晖流、孙家、卧
龙、我乐、南北岭、凉泉、毕家
王哥庄 青山、黄山、黄山口、长岭、返岭、雕龙嘴、高家、梁家、常家、囤
24026
(20) 山、黄泥岭崖、解家河、庙石、唐家庄、东台、西台、大桥、张家

60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河、西山、姜家村
惜福 霞沟、棉花、东葛家、书院、青峰、宫家、超然
6874
(7)
城阳区
夏庄 北河崖、上水峪、下蜜蜂涧、上蜜蜂涧、兰山、青峪、下水峪、南坡
4597
(8)

3、土地利用
范围调整后,崂山风景区内的用地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林地、草地、水域等
生态用地的占比由现状的 59.37%提升至 72.56%。各类建设用地的占比由现状的
19.62%下降至 7.35%。调整后的用地结构更符合崂山风景区是以生态保护和控制
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以生态游憩、观光为主要功能的性质和功能定位。
表 6-4-3 崂山风景区范围调整前后用地结构对照表
现状 调整后
地类
地类名称 面积 面积
编码 占比 占比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01 耕地 13.94 3.00% 3.65 1.06%
02 园地 53.67 11.55% 36.99 10.73%
03 林地 250.34 53.89% 227.32 65.94%
04 草地 4.85 1.04% 1.83 0.53%
05 商服用地 6.39 1.38% 1.70 0.49%
06 工矿仓储用地 20.08 4.32% 2.72 0.79%
07 住宅用地 37.25 8.02% 8.74 2.55%
公共管理与
08 4.90 1.05% 0.77 0.22%
公共服务
09 特殊用地 6.05 1.30% 3.95 1.15%
10 交通运输用地 16.47 3.55% 5.82 1.69%
11 水域和水利设施 20.63 4.44% 21.01 6.09%
12 其他(裸地) 29.99 6.46% 28.61 8.30%
总计 464.51 100.00% 342.13 100.00%

4、与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关系
范围调整后,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面积少量增加(新调入区块多数位于海洋生
态保护红线内),增加了约 8 平方公里,占比由现状的 54.44%增加到 75.05%,风
景名胜区范围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的协调性得到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区域面积
大幅减少了 126 平方公里,占比由现状的 28.02%减少至约 4.29%,风景名胜区保
护与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幅减少。

6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表 6-4-4 调整前后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单位:平方公里)
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
片区 风景区面积
面积 占比 面积 占比
调整前 464.56 265.48 57.15% 115.05 24.76%
崂山风景区
调整后 343.11 269.85 78.65% 1.61 0.47%
调整前 4.09 0.80 19.51% 3.20 78.36%
石老人风景区
调整后 4.43 2.45 55.30% 1.90 42.89%
调整前 14.45 3.55 24.57% 9.17 63.43%
市南海滨风景区
调整后 9.65 3.33 34.49% 5.81 60.17%
调整前 27.26 8.00 29.36% 15.55 57.05%
薛家岛风景区
调整后 23.72 10.51 44.31% 7.03 29.65%
调整前 510.31 277.83 54.44% 142.97 28.02%
合计
调整后 381.24 286.14 75.05% 16.35 4.29%

5、调整成效总结
范围调整后,对崂山风景名胜区的整体资源价值影响不大,山海城一体的整
体格局没有受到影响,绝大多数风景资源均能得到有效保护。通过扩划海域,保
证了自然海岸资源的完整纳入,强化了对山海相连的资源特征的保护。风景名胜
区的性质和资源特色没有改变,得到了完整的保护。范围调整衔接了城市总体规
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厘清了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与城市管理之间的边界,协调了
保护与民生、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保留了主要的旅游服务基地,保证了游览系
统的完整性。
总的来看,本次范围调整在保证资源完整性和系统完整性的前提下,有效协
调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结合今后的规划与管理,有利于风景名胜区的严格
保护与永续利用。

6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七、其他建议
调出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区域原则上纳入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外围保护
地带山地应加强绿化与植被抚育,不得开山采石破坏山体,对已破坏的山体宜采
取措施进行恢复,改善景观风貌。城市建设区域应控制建设风貌,打通城市内部
至海滨的视廊和慢行廊道,形成高地错落的滨海天际线。新建设的区域,建设用
地绿地率宜高于 45%,建筑宜为低层或与多层结合。外围保护地带内不得开展破
坏景观、污染环境的工程建设与生产活动。

6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附录: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专
家评审意见

6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65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66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附图
附图 1 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现状图
附图 2-1 崂山风景区范围调整方案图
附图 2-2 石老人风景区范围调整方案图
附图 2-3 市南海滨风景区范围调整方案图
附图 2-4 薛家岛风景区范围调整方案图
附图 3 调整后崂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图
附图 3-1 调整后崂山风景区范围图
附图 3-2 调整后石老人风景区范围图
附图 3-3 调整后市南海滨风景区范围图
附图 3-4 调整后薛家岛风景区范围图

67
0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
专题论证报告

编制单位: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零二二年三月
1
项目名称: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工代号:
项目委托方: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项目承担方: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制完成时间:2022年3月

法定代表人: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70102MA94A2TJ7K
工程咨询单位资信证书等级:甲级
工程咨询单位资信证书编号:甲182021010808
工程咨询设计成果专用章:

2
3
4
5
6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目 录

前言......................................................................................................................................... 1
1 项目条件分析..................................................................................................................... 1
1.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1
1.2 立项必要性及依据........................................................................................................................... 11
1.3 项目建设的紧迫性分析................................................................................................................... 14
1.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5

2 项目选址方案比较........................................................................................................... 18
2.1 选址前提条件...................................................................................................................................18
2.2 选址方案比选...................................................................................................................................19
2.3 索道选址推荐方案........................................................................................................................... 28
2.4 项目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 29
2.5 项目建设的合法合规性分析........................................................................................................... 29

3 选址合理性分析............................................................................................................... 33
3.1 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 33
3.2 环境敏感性分析...............................................................................................................................34
3.3 交通影响分析...................................................................................................................................40
3.4 风景资源影响分析.......................................................................................................................... 41
3.5 环境影响分析...................................................................................................................................42
3.6 社会影响分析...................................................................................................................................45
3.7 设施配套分析................................................................................................................................... 45
3.8 项目安全性分析............................................................................................................................... 49
3.9 建设用地需求分析........................................................................................................................... 50
3.10 索道选型分析................................................................................................................................. 51

4 项目效应分析................................................................................................................... 52
4.1 环境效应分析................................................................................................................................... 52
4.2 经济效应分析................................................................................................................................... 52
4.3 社会效应分析................................................................................................................................... 53

5 项目建设环境治理及保护措施....................................................................................... 70
5.1 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70
5.2 风景资源和生态保护措施.............................................................................................................. 75
5.3 生态景观修复方案........................................................................................................................... 82

6 社会影响分析................................................................................................................... 86
6.1 有利社会影响分析........................................................................................................................... 86
6.2 不利社会影响分析........................................................................................................................... 86

7 结论与建议....................................................................................................................... 88
7.1 评估结论...........................................................................................................................................88
7.2 建议................................................................................................................................................... 89

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前言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系 1982 年国务院公布并设立的 44 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

一,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是以山海奇观、千古名胜、滩湾浴场、海天山城协调融合为

风景特点,具有生态保护、游赏观光、休闲度假、科教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
1993 年原建设部批复《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规划面积 479.9km2。

2021 年,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规划面积 380.27km2。由崂山风


景区、石老人风景区、市南海滨风景区和薛家岛风景区 4 个风景区组成。

索道作为环保、立体交通网络,可以大跨度空中跨越,避开不利的地形地貌、不

良地质区域,占地少,避开景点等敏感点,是解决景区交通瓶颈,完善景区内部交通

体系,实现游客安全有序的进出的理想方式。可以与景区公路、游览步道一起发挥各

自优势,形成景区立体交通网络,对于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崂山乃至清扫

的旅游地位都起到重要作用。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崂山风景区现有 4 条索道,其中仰口索道、太清索道和巨峰

索道 3 条索道运行,华楼索道处于停用状态。由于设备陈旧、水源保护地等因素影响,

亟需对华楼索道进行改线。

本次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包括改线 2 条(太清

索道改为八水河索道、华楼索道改为九水索道),延长索道 1 条(仰口索道扩建)和

新建索道 1 条(华严索道)。

太清索道改线(八水河索道)线路总长度约 5765m。包括下站房(八水河停车场)、

中间站(回音亭)、上站房(护林房)和 27 个支架。永久占地约 0.76hm2。


华楼索道改线(九水索道)线路总长度约 2441m。包括下站房(内八水,潮音瀑

周边)、中间站(九水观景平台)、上站房(滑溜口,与华严索道共用)和 10 个支

架。永久占地约 0.60hm2。
仰口索道扩建线路总长度约 4368m。现已建成的 872m 保持不变,新建上站房(滑

溜口,与华严索道共用)和 18 个支架,原上站改为中间站。永久占地约 0.07hm2。

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华严索道线路总长度约 3907m。包括下站房(华严广场)、中间站(明道观)和

上站房(滑溜口)和 19 个支架。永久占地约 0.97hm2。


索道线路按照 20m 确定征地范围,索道站点和线路直接影响区面积 32.51hm2,
间接影响区面积 3706.26hm2,总评价区域面积 3738.77hm2。
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不得擅自修改。

确需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保护目标、生态资源保护措

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以及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游客

容量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对其他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

关备案。”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和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要

求,须编制《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对索道项目

合规性进行分析、对崂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影响进行评价,提出环境治理措施。
2022 年 2 月,我公司承担了该项报告的编制工作,接到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组建

了项目组,针对此次评价区域开展了实地调查,在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提供相关数据和

项目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本次专题论证报告。

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1 项目条件分析

1.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1.1.1 风景名胜区概况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是以山海奇观、千古名胜、滩湾浴场、海天山城
协调融合为风景特点,具有生态保护、游赏观光、休闲度假、科教文化和
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具有世界遗产品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系 1982 年国务院公布并设立的 44 处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之一,1993 年原建设部批复《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规
划面积 479.9km2。2021 年,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规划面积 380.27km2。
依据《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青岛崂山
风景名胜区由崂山风景区、石老人风景区、市南海滨风景区和薛家岛风景
区 4 个风景区组成。
本索道选址方案位于崂山风景区,具体涉及仰口景区、华严景区、九
水景区、巨峰景区、清流景区和太清景区 6 个景区。崂山风景区面积为
342.13km2 ,核心景区面积 95.31km2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20°26′14″~
120°57′16″、北纬 35°53′17″~36°19′27″之间。

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图 1.1-1 崂山风景名胜区位置图

1.1.2 自然地理环境

1.地质地貌
崂山地质构造属断块隆起,中生代构造线大致以北北东及北东向的大
断裂特别发育,其次为北西向,一般以压性及压扭性断裂为主。主要分为
华夏系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和东西向构造。崂山主体由花岗岩体构成,沉
积地层仅零星出露在周边地区,主要为王哥庄办事处一带前震旦纪的变质
岩系和散布的第四纪地层。崂山花岗岩是一种侵入岩体,属胶南燕山晚期
崂山阶段之产物,这类岩体以崂山脉为核心,南起青岛市,北至鳌山卫,
西起夏庄村,东临黄海,在地质上称为崂山复式岩体。
崂山风景区地貌大致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犬牙交错的山峰,海
拔近 1000m,它们是 1 万多年前末次冰期时形成的;下层的花岗岩地貌,
多是 1 万年来冰后期形成的,由于风化剥蚀形成了斑驳的花岗岩整体及剥

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落的球形巨石等景观。最高峰为巨峰,位于全山之东南部,海拔 1132.7m。
崂山山脉以巨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2.气候条件
崂山风景区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丰富,湿润温
和,年均气温 12.4℃。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
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崂山因受海洋影
响,加之地形复杂,东部山区降水较多,空气湿润,小气候明显;中部低
山和丘陵区降水适中,形成半湿润温和区。崂山风景区四季特征突出。春
季气温回升慢,较同纬度的内陆春天来迟约 25d;夏季湿热多雨,从无酷
暑;秋季云淡气爽;冬季风多温低,并无严寒。春秋两季时间较久,夏季
短促,冬季稍长。一月平均气温-1.7℃,八月平均气温 25.5℃。年均降水
量 702.6mm,最大降水量 1426.1mm(1975 年),最小降雨量 273.2mm(1981
年),雨量集中于夏季,占全年的 59.6%。石老人、市南海滨和薛家岛风
景区亦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靠近城区,其气候气象特点同青岛
市区。
3.动植物资源
崂山风景区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胶东松栎林
区。其地带性针叶林属温性常绿针叶林,主要建群种是赤松,落叶阔叶林
以麻栎为主。由于崂山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
据调查,崂山有维管植物 160 科 734 属 1422 种(含 8 亚种、114 变种、5
变型和 13 栽培变种),山区林木覆盖率达 63.4%。
据统计,崂山风景区内陆生脊椎动物共有 27 目 76 科 408 种,其中兽
类 5 目 12 科 36 种、鸟类 19 目 53 科 345 种、爬行类 2 目 7 科 19 种和两
栖类 1 目 4 科 8 种。
此外,崂山淡水水域相对较少,淡水鱼类种类较贫乏,淡水鱼类 6 目
11 科 29 种。
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4.海域
崂山沿海属基岩海岸,海岸线漫长,崂山风景区内海岸线长 87.3km。
由于受燕山运动晚期花岗岩侵入影响,崂山山区的山体延伸入海,形成了
蜿蜒曲折的海岸,并构成了沿海的崖壁、岬角、半岛、岛礁、海湾、潮滩
等。受海水侵蚀作用,海岸上有形式丰富的海蚀岩、海蚀崖、海蚀平台等
景观。
崂山海域属正规半日潮类型,每个太阳日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高
潮出现在月亮中天后 4h50min,低潮出现在月亮中天后 11h2min。崂山近
海海面海水表层年平均水温为 13.5℃。最低水温在 1 月,平均 1.77℃,严
寒年代,沙子口湾浅滩海水结薄冰。最高水温在 8 月,平均 24.5℃。

1.1.3 社会经济

崂山风景区是由崂山区的王哥庄、沙子口、北宅和城阳区的夏庄、惜
福 5 个街道办事处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组成。根据统计资料,2015 年崂
山风景区内 5 个街道共有行政村 190 个,人口约 26.33 万人。2021 年风景
名胜区范围调整后,区内共有 24 处行政村。
崂山风景区内各办事处中心区以工业生产为主,各办事处所属村庄以
农业生产为主,并初步形成了王哥庄茶叶、北宅杂果的种植业布局。沿海
村庄以水产、旅游业为主。各办事处居民的年人均收入主要在 6000~9000
元之间。

1.1.4 风景区交通条件

1.外部交通
崂山风景区外部交通道路联系便捷,多条省道、城市干道均可直达风
景区,距青岛北站、青岛站分别 12.2km、21.4km,距青岛长途汽车站、
青岛汽车北站分别 17.5km、12.6km。此外有多路公交专线均可抵达风景
区。
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2.内部交通
崂山风景区内的道路除各自然村之间的乡村公路外,其余大部分为台
阶路,也有少部分土路和山路。从山脚由登山步道往上游览,耗时 3~8h
不等,垂直高度在几百米不等,且山坡坡度较陡,对游客的心理和体力都
是非常大的考验。

1.1.5 旅游发展

由于文人墨客的游历、宗教活动的发展兴盛与建筑营建、帝王的关注,
使崂山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历史人文积淀越来越深厚,加上其绮丽雄伟的
自然景观,促成崂山终为一代名山。
目前崂山风景区已形成 7 个管理处管辖。已有南线(东线)、中线、北
线三条公路组成风景区内的环形游览车行线,风景区内主要景区都有了较
完整的游览路线。近年来,崂山风景区旅游发展迅速,崂山风景区现状年
游客量约 300 万人次。现状旅游旺季瞬时游客量在高峰时段较大,亟需合
理组织游览交通。

1.1.6 分级保护

由于所建设索道只涉及崂山风景区,因此下文分级保护的内容只限于
崂山风景区。
1.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严格禁止建设范围)
崂山风景区一级保护区陆域面积 89.77km2 ,占崂山风景区面积的
26.24%。涵盖了风景游览区中风景资源最为集中的山体、山峰和峰岭,山
海景观突出的海岸岬角、半岛、海湾和所有无居民海岛。一级保护区海域
面积 5.53km2,占崂山风景区面积的 1.62%,涵盖了所有沙滩、基岩的自
然岸线。一级保护区内风景资源占了风景区的绝大部分,其中包括了全部
特级景点、绝大部分一级、二级景点和大部分三级、四级景点。
2.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
5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崂山风景区二级保护区陆域面积 63.14km2,占崂山风景区总面积的
18.45%,主要是风景游览区内风景资源密度较低的区域,以及有村庄分布
但又需要进行活动管控的部分自然岸线和有居民海岛。二级保护区海域面
积 0.42km2,以现状人工岸线为主,规划布局游船码头等水上设施。
3.三级保护区(限制建设范围)
崂山风景区三级保护区面积是 183.27km2 ,占崂山风景区总面积的
53.57%。其范围分布在一、二级保护区外围,包括了旅游服务区、村庄农
田分布密集的风景协调区和部分风景恢复区。

图 1.1-2 崂山风景区分级保护规划图

6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1.1.7 风景名胜资源情况

崂山风景区共筛选出 241 个景点,其中人文景点 81 个,占 33.6%;


自然景点 160 个,占 66.4%。分为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园景、建筑、
胜迹、风物 8 类景源。
表 1.1-1 崂山风景区景点分级分类统计表

景点数(247)
所占比例
景源类型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自然景源 3 19 29 55 54 33.6%
人文景源 4 6 18 53 66.4%
合计 3 23 35 73 107
所占比例 1.3% 9.5% 14.5% 30.3% 44.4%

崂山风景区以自然风景资源为主,说明风景游赏的主体仍然是自然风
光。自然风景资源中类又主要以体现在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地景类为主。自
然景点中的天景景点有 5 处,数量虽然不多,但均为一级景点,且多数属
于传统的“崂山十二景”,价值较高。
水景也是崂山风景区中景点较多的类型。主要有三类,一是溪流与山
谷的结合,以水景为主,由水景串连的综合景观;一类是海湾水景;一类
是水库景观;其中溪涧的价值较高。崂山生景景点较少,但长门岩耐冬为
特级景点,价值很高,非常突出。
崂山风景区人文景源景点相对较少,主要是现存的道教建筑及道教活
动的遗址遗迹。其中现存的道教建筑价值突出,代表了青岛崂山风景名胜
区的人文特点和价值。胜迹类以道教活动的遗址遗迹占多数,且多荒废,
价值不高。崂山石刻虽然有一定的分布,但资源价值突出的没有,一般均
归入其所属的其他景点中,因而石刻景点不多,但增加了青岛崂山风景名
胜区的人文内涵。

7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1.1.8 游览线路分析

目前崂山风景区主景区分设 7 个管理处管辖。已有南线(东线)、中线、
北线 3 条环形游览车行线,在王哥庄仰口处和沙子口流清湾处设有游客中
心。现有巨峰索道、太清索道和仰口索道 3 条索道正在运行,游客通过索
道和步道进行游览。
1.仰口景区
游览线路大体为:游客服务中心——太平宫——狮子峰——白龙洞
——觅天洞——天苑峰——擎天柱——中心崮——钻子崮,全长 4.8km 左
右,绝大部分为台阶路,部分为土路,单程步行需 5h 左右。
仰口索道始建于 1991 年,2021 年升级改造,全长 841m,高差 219m,
运客能力 2000 人/h。
2.华严景区
游览线路大体为:华严广场——华严寺——那罗延窟——明道观——
滑溜口——巨峰,全长 7.4km 左右,几近为台阶路,部分为土路。单程步
行需 5.5h 左右。
3.九水景区
游览线路大体为:观崂停车场——内三水——潮音瀑——黑风口——
黄花顶——巨峰,全长 5.8km 左右,绝大部分为台阶路,单程步行需 6h
左右。
4.巨峰景区
游览线路大体为:离门——灵旗峰——震门——松涛涧——艮门——
云梯——丹炉峰——原泉——坎门——乾门——五指峰——五峰仙馆
——唯此独尊——兑门——乾门洞——坤门——离门,全长 3.1km 左右,
全为台阶路,全程步行需 3h 左右。
5.清流景区

8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游览线路大体为:游客服务中心——流清涧——前风峡——铁瓦殿
——自然碑——灵旗峰,全长 5.5km 左右,大部分为台阶路,部分为水泥
路,单程步行需 4h 左右。
巨峰索道始建于 2002 年,全长 1000m,高差 400m,运客能力 1000
人/h。
6.太清景区
游览线路大体为:八水河——龙潭瀑——上清宫——明霞洞——天茶
顶——灵旗峰,全长 6.8km 左右,几近为台阶路,部分为土路单程步行需
7h 左右。
太清索道始建于 1990 年,1996 年改建,全长 1200m,高差 226m,
运客能力 800 人/h。

图 1.1-3 崂山风景区现状 4 条索道分布示意图

9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本次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规划对太清索道和华楼索道进行改线,
太清索道改为八水河索道,华楼索道改为九水索道,远期废除太清索道和
华楼索道;延长仰口索道,新建华严索道。巨峰索道保留。太清索道待八
水河索道和九水索道正常运行后,对太清索道、华楼索道实施拆除,恢复
地形地貌及景观。

10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图 1.1-4 崂山风景区规划索道(含改线)分布示意图

1.1.9 游客容量

崂山风景区以其独特的风景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成熟的旅游线
路,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客源市场,现状进入风景区年均 300 万人次的游客
量相对稳定。但在容量允许的条件下,通过丰富游赏内容,延长游人的游
时,发展 2 日游,进而扩大游人规模,应是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的重
点。
崂山风景区合理游人规模是基于现状游客量和规划游赏内容进行测
算。崂山风景区实际日游客容量按 2.63 万人次计算,年旅游天数按 240
天计,游人不均匀系数按 0.60 计,游人规模可达 380 万人次。

1.2 立项必要性及依据

1.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有助于各游览片区同步均衡发展
崂山风景区现状年游客量 300 万人次。现状瞬时游客量在高峰时段已
经较多,游人规模不可过度扩张,需合理发展,且应要做好游线、游时的
合理安排并适时开发新的游览区。根据 2019 年崂山风景区游客量数据,
各游览片区游客量不均衡。
为实现深度旅游,达到立体交通网络,需进行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索
道(含改线)项目建设。索道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实现游人从空中观崂山
美景,同时索道与现有的道路结合,丰富了景区的交通方式,达到进一步
开发景区旅游资源和开启新观景模式的目的;另一方面游客有充足的时间
及体力游览崂山的各个自然与人文景观,使得崂山风景区本身就已存在的
景观潜力可得以充分地发挥和提升,让游人游得舒适、开心。
2.提高景区接待水平,加速游客周转
1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崂山风景区游览线路登山步道坡度陡,登山体力消耗大,心理压力更
大。尤其对于年老、体弱、带小孩的游客,登临山顶、一览群峰几乎成为
一种奢望。为了向游客提供均等的游览机会与体验,建设索道十分必要。
索道建成后,游客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时间安排、旅游目的,多内容、多
情趣、多价值取向地选择符合自己意愿的旅游路线登山。采用现代化交通
手段,把游客的吃、住、行、游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风景区接待水平。
崂山风景区现状主要 2 种游览方式,一是索道+步行,二是全程步行。
索道比步行便捷,且目前索道设备技术已相当成熟,运行安全系数高。现
代旅游的标志之一是“旅宜速、游宜慢”。也就是说游客在辅助游程上花的
时间要缩短,在景区(点)的游览时间要延长,因而游客才能保持充沛的
体力和充裕的时间在景区游览,游完一个景区后可以很快地转移到另一景
区游览。这样不但提高了旅游质量,而且加快了游客周转,为逐步实现“山
上游、山下住”创造了有利条件。
3.客运索道安全高效地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的风景资源与国外有所不同,都属于国家所有。虽然旅游业已成
为我国最重要的第三产业,如泰山 1#索道建成后 14 年时间,营业总收入
为 212 亿元,为基建投资的 22 倍,良好的经济效益使索道成为泰山旅游
经济的重要支柱,为泰山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风景区索道建设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积累了资金,从而为开发新景区、建设新
索道创造了有利条件。风景区环境容量不断扩大,建设不断完善,客流不
断增多,旅游收入不断增加,促进旅游走向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4.在游客和景区发生特殊情况时提供有效的应急服务
索道可跨越高山、河流、沟壑,可在七级风以下的各种恶劣天气(包
括夜间)情况下安全运行。山地区域气候多变,发生自然灾害,游客突发
疾病和意外受伤是难免的。风景区内山高路陡,草深林密,森林覆盖率高,
防火压力很大。由于索道适应气候的能力强,对于恶劣天气下,保障景区
1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的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建成索道后可有利于森林防火人员和物资的
快速输送,在火情发生初期迅速加以控制。索道的建设,将这种优越的交
通方式所能影响的范围从局部扩展到全山,不仅仅能提高景区旅游接待的
能力,也保障了恶劣天气下景区正常的运营和游客的人身安全,将有利于
崂山风景区旅游市场份额的扩大,对均衡客流,消减高峰,减少旅游资源
闲置期,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的利用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有助于崂山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助于青岛
崂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发展。索道建成后将对“崂山全域皆景区”旅游的
理念、加快推进实施“上山下海”的发展战略等具有显著作用。项目建成后
有助于旅游发展板块交通服务质量的提高,将为崂山全力创建首批国家全
域旅游示范区,将青岛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添砖加
瓦。

1.2.2 项目立项依据

1.《风景名胜区条例》(2016 年 2 月 6 日修订);
2.《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报审稿);
3.《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T50298-2018);
4.《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GB 12352-2018);
5.《架空索道工程技术标准》(GB50127-2020);
6.其它相关专业的标准和规范;
7.项目现场相关勘察资料。

1.2.3 项目选址原则

在风景区进行索道线路和站点选址应遵循如下原则:
1.索道线路和站址应符合风景区有关规划的原则要求。
2.索道线路及站址的位置选择要兼顾风景区近期及远期的发展,有利
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1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3.保护风景区的生态系统、地质地貌、自然人文景观,不因修建索道
收到明显干扰和破坏。花岗岩地貌是景区的核心风景资源,索道选址应尽
量避开花岗岩地貌的主要观赏面,索道的站房、支架不应当影响核心风景
名胜资源观赏价值的发挥、或尽量降低相关影响。
4.索道选址应尽量与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游客中心、停车场、换乘
站等)、游览线路结合,充分利用景区现有的建设条件形成完善的游览服
务体系,减少建设量,降低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干扰。新建工程量的
减少也意味着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面积减少。
6.索道选址置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站址的位置要利于游人集散。
索道站作为景区内的一个交通枢纽点,站址的选择不仅要满足索道本身的
功能需要,而且要有足够的供游客休息、等候、集散的场地。
7.索道作为兼具旅游和交通双重功能,除运送游客外,在环境保护、
疾病救护、森林防火、紧急抢险等突发事件发生时也是快捷、安全、有效
的交通设施。所以索道站址不能远离游客和目标的主要聚集地,要方便游
客及紧急事件处理人员的到达。

1.3 项目建设的紧迫性分析

崂山风景区现有 4 条索道,其中仰口索道、太清索道和巨峰索道 3 条
索道运行,华楼索道处于停用状态。其中,太清索道由于存在选址存在一
定的不合理性,导致利用率不高,且由于山谷侧风影响,大风天气易受干
扰;华楼索道由于设备陈旧、水源保护地等因素影响,因此,亟需对华楼
索道进行改线。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索道项目建成后,将崂山风景区的山海景观、道
教古迹、自然风光连为一体,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各游览区走回头路及风景
区内部交通不衔接的问题;实现了风景区的扩容和旅游业态的创新,丰富

1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了风景区的游览交通方式。项目对于崂山风景区的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
展、全面提升崂山乃至青岛的旅游地位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1.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4.1 政策可行性分析

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作为旅游资源极为丰
富的青岛市,一直把发展旅游作为工作重点和地方产业发展支柱,在有序
管理的基础上,给予旅游项目建设各种政策性的支持和扶植。作为从安全
角度、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对风景名胜区的索道进行优
化及增加线路,同样应会的到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及大力支持。

1.4.2 旅游市场发展可行性分析

随着基础建设的完善,旅游推介的加强,以及外部交通的改善,地处
我国沿海经济中心的青岛地区旅游市场发展处于极为良好的上升通道。这
为本索道升级改造项目投资奠定良好的客流基础,无论是根据数据还是经
验,本索道项目投资规模适中,效益可期,风险较低,建设周期短,对景
区交通起重要作用,效果立竿见影,需要尽快立项建设。

1.4.3 技术可行性分析

在山岳型风景区,景区内部交通关键环节的解决途径通常有:汽车公
路、盘山步道、架空索道等形式。
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架空索道具有如下特点:对自然地形适应性强,
爬坡能力大;两端站运距最短,可以大大节省游客行程时间;受气候条件
的影响较小;站房配置紧凑,占地面积小,支架占地更少;可按实际地形
随坡就势架设,无需修筑桥梁、涵洞,不需开挖大量土石方,对地形、地
貌及自然环境的破坏小;索道采用电力驱动,没有“三废”的排放以及噪音

15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的污染,适于风景名胜区对环保的要求;运行安全可靠,维护简单,容易
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劳动定员少;基建投资比公路少,经营费用低,
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收快;能耗低,节约能源,适应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
的需要。
因此,客运索道作为山岳型景区的一种交通形式,对景区的环境保护、
缓解景区的接待压力、处置应急事件、景区冬季旅游和生活物资供应都起
到了重要作用。归纳起来看具备以下几点优势:一是客运索道实现对点的
直线运输,点间距离最短,空间布局最优;二是爬坡能力强,有很高的运
输效率;三是构造立体交通系统,开拓交通资源;四是环境效益突出,节
能减排绩效高,可以将环境影响减至最低;五是舒适性及安全性俱佳。交
通客运索道已经成为各类交通工具中事故率最低、公众乐于乘坐的安全的
交通工具。
基于上述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索道作为运输工具,特别适合风景区尤
其是山岳型景区方便、安全、快捷、易维护和环保的使用条件,具有优势。
本索道项目技术指标属于常规范围,地质条件较为稳固,站址和线路区域
建设条件优良,无特殊技术障碍,技术可行性已得到充分确认。

1.4.4 管理可行性分析

索道属于旅游服务项目,索道建设方可建立独立的运营与技术团队,
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积累运营管理经验。作为景区内经营性项目,索道
与景区正常运营属于相融和促进作用。索道运营管理的可实施和可操作性
可明确预期,不具有典型和特殊性。
此外,由于索道属于特种设备,除常规的运营管理外,安全管理非常
重要。国家对于索道类的特种设备,具有严格和完善的监管措施。根据《特
种设备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在设计、制造、安装、验收、操作管理
人员、制度方面都有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只要接受国家和地方质监部门的

16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监管,纳入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符合相关要求,和全国及山东省
内其他客运架空索道一样,本索道项目安全管理的可行性是不存在任何问
题的。只需对脱挂索道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及学习即可满足
索道系统的要求。

17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2 项目选址方案比较

2.1 选址前提条件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崂山风景区现状主景区为 7 大景区,有南线、北
线和中线三条车行游览线路,但各景区游览组织独立、分散,导致各景区
游览未实现有效衔接,未形成合力,且游览路线较长,导致风景区交通压
力大,游览体验单调,造成各景区游览活力不足,山海联动不够,资源整
合欠缺。为破解传统山岳型风景名胜的游览交通限制,《青岛崂山风景名
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提出“上山下海”战略,留用并改造提升
现有索道。未来可根据发展需要,研究增加索道、轻轨等快捷游览交通设
施。近期可研究华楼索道、太清索道从八水河至巨峰景区的改线方案,远
期可研究九水、仰口、华严至巨峰应用索道作为交通方式的可行性。
借鉴国内其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案例,如黄山景区,1982 年首批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 160.6km2,现
有 3 条索道 1 条缆车,较好地串联了各主要游览区域;泰山风景名胜区,
1982 年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总面积 138 平方
公里,3 条客运索道、1 条货运索道,中天门索道、桃花源索道、后石坞
索道 3 条客运索道,桃花源至岱顶一条货运索道,也较好地优化了泰山主
景区的游览交通。
总规中优化了游步道、索道、轻轨等快捷交通,海上游线,总体实施
“上山下海”战略,为使总规道路交通体系得以落地,进一步解决崂山风
景区游览串联困难,提升崂山游览体验,合理利用资源,真正发挥崂山价
值。

18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2.2 选址方案比选

2.2.1 太清索道改线(八水河索道)方案比选

太清游览区,被誉为“小江南”,崂山必游区域,游客量集中,现状
两条主要游线,八水河——龙潭瀑——上清宫——明霞洞(返程需 3h)
——天茶顶——灵旗峰(单程步行 7h);太清宫——太清索道——明霞洞
——巨峰(单程 5h);以上现状两条游览路线用时均较长。
太清游览区作为南部经典游线,为使游客完整体验崂山自然、人文资
源,缓解旺季交通压力,推动“上山下海”,山海联动,将太清索道改为
八水河索道。
现状太清索道缺点:太清宫——太清索道下站(40min),大多数游
客仅游览太清宫便折返,太清宫承载力有限、交通压力大;太清索道上站,
山谷侧风严重,运行干扰大,上站至明霞洞需 30min,明霞洞下山 1.5h,
多数游客望而生畏,亟需对其进行改线。
1.推荐方案
(1)选线基本情况
八水河索道:八水河内停车场——回音亭——巨峰下现状护林房。线
路水平投影长度约 5765m,下站房为八水河停车场,海拔 15m;中间站位
于回音亭,海拔 290m;上站房位于现状护林房,海拔 965m。高差 950m,
H/L 值为 16.48%。
1)选址优点:
①形成游览区大环线;大河东——巨峰——明霞洞——上清宫——八
水河、太清宫;
②中间站,兼顾上清宫、明霞洞等主要景点;
③解决了南线游客登顶需求;巨峰索道上站至灵旗峰 1.5h;
④缓解了南线交通压力。
19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2)选址缺点:不经过玉清宫,中间站回音亭处占林地较多。
(2)环境影响
修建索道中间站都需要对周边的植被进行一定砍伐。

(3)视线影响
运用 GIS 工具对选线进行可视分析,选线高于地面 60m 模拟架空线
路位置。由下图可见,此选线的可视范围较广。索道线路处于巨峰到上清
宫,上清宫到八水河中间位置,在主要景点周边地貌的主要观赏点皆可见,
对地貌景观的整体性将产生一定影响。
(4)建设影响
根据索道选线的地形进行模拟测算,总高差 950m;其中下站至中间
站段线路水平距离 1935m,高差 275.00m,配置 9 个支架;中间站至上站
段线路水平距离 3815m,高差 675.00m,配置 19 个支架。支架永久占地
面积约 1080m2。索道线路适中,地形起伏较平缓,高差适中,支架数量
适中,建设成本适中。
八水河索道建成后,形成了八水河索道上站(护林房)——灵旗峰
——巨峰索道上站——圣水庵(拟建玉清宫)——八水河索道上站,往北
接观景平台——滑溜口,实现崂山游览区大循环。

图 2.2-1 巨峰区域游览交通组织示意图

20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2.比选方案
此线路下站位于八水河观光车乘车广场,沿山谷上行,到达索道中间
站一(明霞洞站)位于太清游览区空谷回音亭附近,经过中间站一向西北
方向驶入中间站二(玉清宫站)位于巨峰游览区女娲炼石台东南侧,向北
到达索达上站,上站位于巨峰游览摘星六合亭东侧空地上。
本项目索道水平距离全长 5845m,总高差 965.00m;其中 S1 段线路
水平距离 1897.58m,高差 275.00m,配置 10 个支架;S2 段线路水平距离
3490.67m,高差 521.00m,配置 19 个支架;S3 段线路水平距离 418.16m,
高差 169.00m,配置 6 个支架。
选址优点:中间站一距离上清宫不远处,中间站二位于拟建玉清宫地
块。
选址缺点:下站房位于八水河汇水口、为泄洪道,且距离海边太近,
审批难度大,中间站一和中间站二占林地较多,上站房位于灵旗峰处,影
响主要景观视线。

图 2.2-2 项目选址方案示意图(太清索道改线)
2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2.2.2 华楼索道改线(九水索道)方案比选

现状华楼索道位于崂山水库水源区范围内,停用多年、设备陈旧,亟
需对其线路进行优化。同时,随着九水零换乘建成,抵达华楼景区时间大
大缩短,仅需 5min 车程。因此,应统筹考虑华楼景区和九水景区的联动,
综合考虑索道线路。

图 2.2-3 九水景区与华楼景区位置关系示意图

九水景区现状存在进山道路狭窄,沿途村庄众多,进入核心游览区,
必须往返,旅游旺季交通压力极大,汛期安全隐患大等缺点。
九水景区现状游览是:乘坐旅游大巴至观崂停车场,然后步行 30min
至内三水,步行 40min 至潮音瀑,至此大部分游客就选择折返,造成上下
混行,游客、居民混行,安全隐患大。旺季拥堵更为严重,甚至一票难求,
造成外地游客抱憾而归。
为解决九水景区现状游览组织困难,废弃华楼索道,借助游览大巴完
成华楼景区接驳,改为:内八水(潮音瀑区域)——九水观景平台——滑
溜口的索道。

2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1.推荐方案
(1)选线基本情况
内八水(潮音瀑区域)——九水观景平台——滑溜口的索道。线路水
平投影长度约 2441m,下站房为内八水,海拔 480m;中间站为九水观景
平台,海拔 663m;上站房为滑溜口,海拔 956m。高差 389m,H/L 值为
15.94%。
1)选址优点:
①不走回头路、改善了九水景区拥堵问题;
②汛期紧急救援问题;
③串联了九水游览区和巨峰游览区。
2)选址缺点:游客需先步行 70min 左右才可以到达索道下站。
(2)环境影响
修建索道下站都需要对周边的植被进行一定砍伐。
(3)视线影响
运用 GIS 工具对选线进行可视分析,选线高于地面 60m 模拟架空线
路位置。此选线的可视范围不大,索道线路走向对以白沙河形成的九水游
线的影响较小,隐蔽性较好,对地貌景观的整体性影响较小。
(4)建设影响
根据索道选线的地形进行模拟测算,总高差 389m,配置 10 个支架。
支架占地面积约 360m2。地形起伏较平缓,高差适中,支架数量少。
2.比选方案
此线路水平投影全长约 3046m。下站房为内三水,海拔 344m;中间
站为九水观景平台,海拔 663m;上站房为滑溜口,海拔 956m。高差 612m,
H/L 值为 20.10%。
选址优点:下站房位于内三水,可利用现状九水入口游客中心用地。
选址缺点:线路较长,设置的支架较多,对植被的破坏较多。
2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图 2.2-4 项目选址方案示意图(华楼索道改线)

2.2.3 仰口索道扩建方案比选

仰口景区,作为北线主入口,客流量大,现状仰口索道自太平宫至觅
天洞,大部分游客选择折返;若自觅天洞上行——滑溜口——巨峰游览区,
约需 7h。规划对仰口索道进行延长,接至风景区的中心位置—滑溜口。
1.推荐方案
(1)选线基本情况
线路水平投影长度约 4368m,现已建成的 872m 索道保持不变,新建
上站房(滑溜口,与华严索道共用),海拔 956m;原上站改为中间站,
海拔 260m;下站房不变,海拔 38m。高差 918m,H/L 值为 21.02%。
1)选址优点:利用原有的下站房,改建原上站房为中间站,能有效
串联仰口景区和巨峰景区。
2)选址缺点:修建支架较多,对植被有一定破坏。
(2)环境影响
修建索道支架需要对周边的植被进行一定砍伐。
(3)视线影响
运用 GIS 工具对选线进行可视分析,选线高于地面 60m 模拟架空线
路位置。此选线的可视范围大,对地貌景观的整体性影响较大。
2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4)建设影响
根据索道选线的地形进行模拟测算,总高差 918m,配置 17 个支架。
支架占地面积约 612m2。地形起伏相对较陡,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相对
较高。
2.比选方案
此线路水平投影全长约 4372m。下站房不变,海拔 38m;原上站改为
中间站一,海拔 260m;增加中间站二(中心崮),海拔 776m;上站房为
滑溜口,海拔 956m。高差 612m,H/L 值为 20.10%。
选址优点:利用原有的下站房,改建原上站房为中间站一,能有效串
联仰口景区和巨峰景区。
选址缺点:距离中心崮较近,可能会对景观产生一定影响。

图 2.2-5 项目选址方案示意图(仰口索道扩建)

至此,形成滑溜口索道换乘中心,基本实现了周边各景区串联游览。

25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图 2.2-6 华严、仰口、九水、巨峰各景区位置关系示意图

2.2.4 华严索道方案比选

华严景区:现状为华严广场——华严寺(20min)大部分游客选择折
返;若继续步行至那罗延窟(40min)——明道观(1.5h)——滑溜口(1.5h)
——巨峰游览区(1.5h),全程约需 5.5h。该景区游览受到交通等因素影
响,未形成游览环线,与其他景区联系不足。因此,规划华严广场——明
道观(棋盘石)——滑溜口的索道。
1.推荐方案
(1)选线基本情况
华严广场——明道观(棋盘石)——滑溜口的索道。线路水平投影长
度约 3907m,下站房为华严广场,海拔 87m;中间站为明道观,海拔 669m;
上站房为滑溜口,海拔 956m。高差 869m,H/L 值为 22.24%。
1)选址优点:下站房利用现有华严广场,中间站距离明道观较近。
2)选址缺点:中间站对明道观有一定影响。

26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2)环境影响
修建索道中间站都需要对周边的植被进行一定砍伐。
(3)视线影响
运用 GIS 工具对选线进行可视分析,选线高于地面 60m 模拟架空线
路位置。此选线的可视范围较广。索道线路穿插于华严寺——那罗延窟
——明道观主要游览线上,在主要观赏点皆可见,对地貌景观的整体性将
产生一定影响。
(4)建设影响
根据索道选线的地形进行模拟测算,总高差 869m,配置 19 个支架。
支架占地面积约 684m2。索道线路适中,地形起伏较平缓,高差适中,支
架数量适中,建设成本适中。
2.比选方案
此线路水平投影全长约 3517m。下站房为华严寺,海拔 78m;中间站
为八仙石,海拔 530m;上站房为滑溜口,海拔 956m。高差 878m,H/L
值为 24.96%。
选址优点:线路相对短,设置的支架少,对植被的破坏少。
选址缺点:下站房位于华严寺,中间站位于八仙石旁,对景观具有一
定影响,距离主要景点较远。

27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图 2.2-1 项目选址方案示意图(华严索道)

2.3 索道选址推荐方案

综上分析,形成以下表格综合对比:
表 2.3-1 索道选址方案综合比选一览表
太清索道改线 华楼索道改线
华严索道 仰口索道扩建
(八水河索道) (九水索道)
比选内容
推荐方 比选方 推荐方 推荐方 比选方 推荐方
比选方案 比选方案
案 案 案 案 案 案
形成大河
东——巨
峰——明
霞洞——
上清宫— 不走回头 下站房位 利用原有 利用原有
— 八 水 路,改善 于 内 三 的 下 站 的 下 站
中间站一
下站房利 线路相对 河、太清 九水景区 水,可利 房,改建 房,改建
距离上清
用华严广 短,设置 宫旅游环 拥 堵 问 用现状九 原上站房 原上站房
宫 不 远
场,中间 的 支 架 线;中间 题;串联 水入口游 为 中 间 为 中 间
选址优点 处,中间
站距离明 少,对植 站兼顾上 九水和巨 客中心用 站,能有 站,能有
站二位于
道 观 较 被的破坏 清宫和明 峰景区; 地,方便 效串联仰 效串联仰
拟建玉清
近。 少。 霞洞等景 解决汛期 游客直接 口景区和 口景区和
宫地块。
点;解决 紧急救援 乘坐缆车 巨 峰 景 巨 峰 景
南线游客 问题。 游览。 区。 区。
登 顶 需
求,缓解
交 通 压
力。
站房位于
八水河汇
水口、为
泄洪道,
下站房位
且距离海
于 华 严
边太近,
寺,中间 游客需先 线 路 较 距离中心
不经过玉 审批难度
中间站建 站位于八 步 行 长,设置 修建支架 崮较近,
清宫,中 大,中间
设对明道 仙石旁, 70min 左 的支架较 较多,对 可能会对
选址缺点 间站回音 站一和中
观有一定 对景观具 右才可以 多,对植 植被有一 景观产生
亭处占林 间站二占
影响。 有一定影 到达索道 被的破坏 定破坏。 一 定 影
地较多。 林 地 较
响,距离 下站。 较多。 响。
多,上站
主要景点
房位于灵
较远。
旗峰处,
影响主要
景 观 视
线。

28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2.4 项目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

规划索道涉及仰口景区、华严景区、九水景区、巨峰景区、清流景区
和太清景区 6 个景区。项目永久占地区域主要是 9 处站址和 74 处支架,
均位于 93 版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重点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范围内。

2.5 项目建设的合法合规性分析

2.5.1 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符合性分析

1.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规定
2019 年 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
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按照生态功能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具体办法为“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
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对自然保护地进行
调整优化,评估调整后的自然保护地应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
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
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主要包括:不破坏生态功能的适度参观旅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
重要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站房除华严索道下站外,其余站房及支架均位
于生态保护红线内。
2.国家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
2019 年 6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
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将自然保护地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分为 3
级,由高到低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风景名胜区属于自
然公园,“是指保护重要的自然遗迹、自然景观等,具有生态、观赏、文
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水域、冰川、
草原、生物等珍贵自然资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
29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得到有效保护。”设立自然公园的核心理念为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
的关系。
《意见》提出实行自然保护地差别化管控。根据各类自然保护地功能
定位,既严格保护又便于基层操作,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国家公
园和自然保护区实行分区管控,原则上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一般
控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自然公园原则上按一般控制区管理,限制人为活
动。《意见》要求结合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分类分区制定管理规范。
由于崂山风景区属于自然公园,一般控制区未提出禁止建设索道等设
施,索道建设对于合理发挥风景资源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且对风景区的
可持续利用影响较小、生态影响较小,因此与国家自然保护地管理原则不
矛盾。
3.符合《风景名胜区条例》及相关法规的相关要求
项目与《风景名胜区条例》(2016 年)相关内容的符合性分析见下
表。
表 2.5-1 项目与《风景名胜区条例》相关内容的符合性分析

条例内容 本项目情况 符合性

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对风景名胜 本项目为索道建设项
区总体规划中的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保护目标、生态资源 目,属于重大建设项
符合
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以及风景名胜区 目,依照该规定规定
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游客容量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 报有关部门批准
机关批准;对其他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备案。
第二十六条 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一)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损坏景观、
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 本项目为索道项目,
(二)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 不属于条例规定禁止 符合
性物品的设施; 从事的活动。
(三)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
(四)乱扔垃圾。
第二十九条
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下列活动,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 本项目为索道项目,
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需经风景名胜区管理
(一)设置、张贴商业广告; 机构审核后,依照有 符合
(二)举办大型游乐等活动; 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的活动; 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四)其他影响生态和景观的活动
30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条例内容 本项目情况 符合性

第三十条 本项目符合崂山风景
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并与 名胜区总体规划
景观相协调,不得损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 (2021-2035 年)报批
符合
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 稿,并采取一系列措
当制定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周 施对周边生态环境进
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 行保护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建部令第 26 号)第十
五条规定:编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需对经审定的风景名胜区
范围进行较大调整或者安排索道、缆车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风景名胜
区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进行专题论证,形成专题论证材料。
2014 年 10 月 23 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
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50 号,以下简称《决定》)。为贯
彻落实《决定》要求,切实做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重大建设工程项目选
址方案核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根据《决定》要求,“在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选址方案核准”事项,
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我部将依据经批准的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相关要求,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重大建设工程项目
选址方案核准工作实施指导和监督。
根据上述法规、文件的要求,在国家级风景区内修建索道,需经过相
关管理部门的专题论证,并报有关部门批准。

2.5.2 与《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的协调

在关于设施规划的章节中,对崂山风景区的内部道路交通规划中指出
“留用并改造提升现有索道。未来可根据发展需要,研究增加索道、轻轨
等快捷游览交通设施。近期可研究华楼索道改线、太清索道从八水河口至
巨峰景区的改线方案,远期可研究九水、仰口、华严至巨峰应用索道作为

3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交通方式的可行性。”因此本项目符合《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21-2035 年)》。

图 2.5-1 项目与《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范围叠加图

3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3 选址合理性分析

3.1 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

3.1.1 区域地质概况

崂山风景区在大地构造上,属鲁东隆起和胶莱坳断两个Ⅲ级构造单元,

主要构造形迹为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构造。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地貌类

型为中低山丘陵区,山势陡峻、沟壑纵横,地层主要是中生代白垩纪青山

群地层,岩性属坚硬块状侵入岩类。

3.1.2 区域地质概况

崂山风景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三种类型,发生

崩塌 3 处,滑坡 4 处、泥石流 1 处。大多数灾害分布在海拔 250m 以下,集

中在山坡陡峭及河流切割深度强烈的区域。景区工程建设主要为观景线路

开拓,其自身遭受崩塌灾害的可能性小,局部残破积土有可能坍塌于地面,

由于规模小,容易清理,危害程度小。

3.1.3 小结

索道选址远离地质灾害易发点,受到地质灾害影响的可能性较小,亦

不会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索道选址地质情况较为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

条件良好,可以进行索道建设。

3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3.2 环境敏感性分析

3.2.1 地形地貌敏感性分析

索道选线(推荐方案)约 80%位于高程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高程

为 800m;45%坡度为中敏感、高敏感,具体为 10-35°;64%坡向为低敏感、

较低敏感,具体为平面坡向、南向、东南和西南。

索道选线(比选方案)约 85%位于高程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高程

为 800m 以上;50%坡度为中敏感、高敏感,具体 10-35°;60%坡向为低敏

感、较低敏感,具体为平面坡向、南向、东南和西南。

3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图 3.2-1 索道选线(推荐方案)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图

图 3.2-2 索道选线(比选方案)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图
35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3.2.2 水文敏感性分析

索道选线(推荐方案)65%位于低敏感、较低敏感区,离水体相对较远,

因此水文影响不明显。

索道选线(比选方案)70%位于水文低敏感、较低敏感区,离水体较远,

因此水文影响不明显。

图 3.2-3 索道选线(推荐方案)水文敏感性分析图

36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图 3.2-4 索道选线(比选方案)水文敏感性分析图

3.2.3 植被敏感性分析

索道选线(推荐方案)63%位于植被低敏感区、较低敏感区,植被敏感

度低。

索道选线(比选方案)59%位于植被较低敏感区到中敏感区,植被敏感

度低。

37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图 3.2-5 索道选线(推荐方案)植被敏感性分析图

图 3.2-6 索道选线(比选方案)植被敏感性分析图

38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3.2.4 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敏感是基于地形敏感分析、水文敏感分析、植被敏感分析按照比

例加权叠加得出。

索道选线(推荐方案)约 47%的线路位于高敏感区,高敏感、极高敏

感区,剩下的部分位于低敏感区、较低敏感区和中敏感区。索道选线(推

荐方案)有 3 处下站房位于高敏感区域。索道选线(推荐方案)周边是极

高敏感区域,所以索道选线和下站房选择了相对周边较低的敏感区域。

索道选线(比选方案)约 50%的线路位于高敏感、极高敏感区,剩下

的部分位于低敏感区、较低敏感区和中敏感区。索道下站有 4 处位于高敏

感区,索道选线(比选方案)周边是极高敏感区域,所以索道选线和下站

房选择了相对周边较低的敏感区域。

图 3.2-7 索道选线(推荐方案)生态敏感性分析图

39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图 3.2-8 索道选线(比选方案)生态敏感性分析图

3.2.5 小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索道选线(推荐方案)略优于索道选线(比

选方案),还是有部分位于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和中敏感区。但索道对

于崂山风景区影响大的还是集中在站址和支架等点状分散区域,相较与游

览车行道、登山步道这些线性工程对于崂山风景区的影响还是偏小。所以,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还是索道对于崂山风景区的影响最小。

3.3 交通影响分析

1. 太清索道改线(八水河索道)推荐方案

该索道选址下站位于八水河景区停车场,游客进入景区后乘坐索道非

常安全便捷,不需要跨越崂山旅游专用路。

40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2. 华楼索道改线(九水索道)推荐方案

该索道选址下站位于内八水(潮音瀑旁边),游客游览完内九水后可

以乘坐索道到达仰口景区和华严景区,非常便捷。

3. 仰口索道扩建推荐方案

该索道下站不变,原来的上站改为中间站,新建的上站与华严索道、

九水索道共用,可以游览仰口景区,乘坐索道游览九水景区和华严景区。

4. 华严索道推荐方案

该索道选址下站位于华严广场,游客停车后进入景区乘坐索道非常便

捷。

3.4 风景资源影响分析

3.4.1 地文景观影响分析

索道建设需在工程地质勘测的前提下精准确定施工点位,减少不必要

的建设影响,采用对岩体破坏少的技术建造索道。

3.4.2 水文景观影响分析

根据对场地的汇水分析,索道的选址避开了汇水线和主要冲沟,且索

道的形式为间断柱体支撑,对地表径流影响小。

根据对场地的河网分级分析,索道选线临近三级河网和四级河网,是

河流的汇集源头,但是由于河道仅在降水时才有水流汇集,因此在建设过

程中,严格控制污染物直接排入周边水体,则不会对水文产生较大影响。

4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3.4.3 生物景观影响分析

本项目不会涉及到珍稀濒危树种的砍伐,但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减少

施工对植物群落的不利影响。

项目建设需采伐项目区内的少量植被,但对现有群落不会产生较大影

响,不会造成破坏特殊生境植被的现象。项目实施过程中,尽量减小塔基

施工区和施工便道的占地面积,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并选择植被稀薄的

地方,以尽量减少工程临时占地对自然植被的破坏。

3.4.4 人文景观影响分析

索道选线周边 100m 内无人文景源。可种植树木屏障,减少索道视觉与

噪音对该处展览馆的影响。

3.4.5 视觉景观影响分析

太清索道改线(八水河索道)、华严索道和仰口索道扩建的索道线路

位于主要游览线上,在主要观赏点可见,对地貌景观的整体性将产生一定

影响。

华楼索道改线(九水索道)索道线路可视范围不大,索道线路走向对

以白沙河形成的九水游线的影响较小,隐蔽性较好,对地貌景观的整体性

影响较小。

3.5 环境影响分析

3.5.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索道用电力驱动,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4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索道和其它交通工具相比,对环境破坏最小,能耗最低。

索道站址建设占地面积约 20264m2,且地块分散,对自然植被影响较小。

同时,做好索道土建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自然生态

系统的完整性产生较大影响。

索道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存在影响,但只要加强旅游管理,对人类的活

动范围进行限制,则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可以控制。

3.5.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大气污染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和车辆所排放的尾气,施工

人员餐饮排放的废气以及施工扬尘等,其中,施工机械和车辆所排放的尾

气对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可在施工机械上装备有效的尾气治理装置,采

取多种降尘措施,以降低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随着施工结束,不利影

响就会终止。索道采用电力做为动力,索道运营无大气污染物排放。

3.5.3 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的辐射噪声、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和施

工人员产生的不规律施工行为噪声,加强施工期管理,禁止夜间施工,在

各个施工作业点应合理调配施工人员,尽可能减小人为噪声和施工行为对

当地声环境的干扰破坏。

索道机房运营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建议将声源较大的设备单独设

置隔声间,通过采取隔声降噪等措施将噪声对外环境特别是游人的影响降

到最低。采取降噪措施后,在索道正常工作状态下,机房外 25m 处噪声可

恢复到环境背景值,对附近声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4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3.5.4 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在景区内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施

工期的施工废水主要为有机废水,一般情况下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轻微。

索道建成运营后,伴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大量游人涌入,带来了不

少的生活污水。可通过建设小型智能化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污水排放管网,

来解决生活污水对景区环境的不利影响。

3.5.5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索道建设工程中的主要固体废弃物来自于施工中产生的工程弃渣和生

活垃圾,工程弃渣主要是施工中开挖出的碎石、弃土以及建筑材料的废渣

和包装物等,弃渣一部分用来回填施工场地,另一部分将用作建筑配料,

其它多余弃渣及时运至山下垃圾压缩站,然后运至景区外。对生活垃圾应

加强管理,禁止任意弃置。

索道工程投入使用后,游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将是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

源,需在上、下站设置固体废弃物的收集装置,上下站的固体废弃物要做

到日产日清,及时运至山下垃圾转运站,不宜在山上过夜堆置。

3.5.6 小结

通过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环境管理,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周

围环境空气、水体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切实落实各项环

保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4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3.6 社会影响分析

3.6.1 风景区管理影响分析

索道的建设与运营有利于缓解登山步道的压力。崂山风景区登山步道

坡陡路窄,在游客高峰日登山步道上人头攒动,极易产生安全隐患。索道

开通运营后将极大缓解游览步道的交通压力,提升景区游览的安全性。

索道能够为游客提供均等的欣赏自然美景的机会。由于崂山风景区坡

陡路窄登山带给游客的不仅是高体力消耗,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老

年人和儿童望而却步。索道的修建将解决部分游客登山难的问题,提高游

览的舒适性。

索道的建设还将促进景区安全设施的建设,有效改善景区原有应急救

灾系统。

3.6.2 周边村庄发展影响分析

索道的开通将进一步繁荣景区,增加游客量,依据《青岛崂山风景名

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周边居民社会将参与到游览体系中,经

营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提升收入水平。

3.7 设施配套分析

3.7.1 游客规模

根据《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规划期末(2035

年)崂山风景区的日极限游人量为 4.73 万人次/日。

45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规划预测崂山风景区 2035 年游人量将达到 380 万人次/年,按每高峰日

120 天、高峰人数约占全年总游客量的 55%计算,则高峰日游客规模约为

17417 人次,预计将有一半游客约 9000 人乘坐索道登山。

3.7.2 给水工程

1.用水量

用水量估算按 9000 人次/日,用水量标准 3 升/人次•日,未预见水量按

10%计。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 29.7t/d 。

2.水源

为满足索道上站水源,可规划建设蓄池(容量 50m3),需通过管理控

制用水量,满足项目运营需求。

索道下站水源可从就近引出,可满足运营需求。

3.消防供水

对于建筑体积大于 5000m3,按照规定,设置消防给水。建筑体积不满

5000m3,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定,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手提式灭火

器。

3.7.3 排水工程

最高日污水排放量以生活用的 100%计,为 29.7t/d。

室内排水雨、污、废分流。室外排水雨、污分流。上站生活污水经处

理达标后中水回用,用于站房附近的植物绿化及卫生马桶冲洗;下站生活

污与其它废水一起排入市政污管,进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雨水经汇集

后就近排入附近河道或市政雨水管。

46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3.7.4 电力工程

1.用电负荷

本项目索道项目用电负荷总计约为 9190kW。

索道下站作为索道线的迂回站,主要用电设备为液压张紧装置、控制

柜和设备检修、暖通、给排水、照明和其他生活用电等,3 处索道下站用电

负荷合计约为 462kW。索道中间站为驱动站,其中最主要的用电设备为索

道的主驱动装置。其起动功率约为 2080kW,运行功率约为 1715kW。其他

用电负荷为索道控制柜、检修、暖通、给排水、照明和其他生活用电等,

预计用电容量约为 390kW。4 处驱动站索道设备用电负荷合计约为 8420kW。

索道上站为索道的迂回站,主要用电设备为液压张紧装置、控制柜和设备

检修、暖通、给排水、照明和其他生活用电等,2 处索道上站用电负荷合计

约为 308kW。

2.电源情况

根据索道设备的用电需要及建设单位的电源现状,索道中间站一站需

从附近的变配电站引一路 10kV 电源,作为中间站一的电源。索道下站、索

道上站及索道中间站分别从其附近的变配电站引一路 0.4kV 电源。

按照设计分工,各站房的电源线路由建设单位负责引入,引入方式均

为电缆引入。

3.7.5 通讯工程

1.电话和无线对讲系统

47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为满足站房内各部门之间的联系需要,各站内设小型程控交换机一部。

索道各站之间除设有直通电话外,还配有覆盖全线的手持式无线电对讲机

供站房与站房间、站房与线路间联络使用。

同时,下站索道站房就近引入一路市话线路。

2.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索道支架设备监控和索道站房监

控。其中支架监控主要针对索道支架上轮衬、抱索器、钢丝绳等运行部件

进行实时、动态、细节、主动的直观监测和记录,采用具备高速、防抖、

高清摄像和防水设计的专业摄像机和防雷组件。站房监控主要是对站内的

进、出站厅、出入口、主要通行道、重要设备间(控制室、配电室)、等

场所进行监控,并在必要的情况下联动相关系统。各站房内分别设视频监

控主机,前端摄像机的视频信号通过内部网络设备送至监控主机,经过视

频处理器,实现视频的切换功能;磁盘阵列记录全部视频信号,建议视频

监控图像存储时间不少于 90 d,同时不低于相关部门的要求。

3.广播系统

为满足索道运行的需要,在各站设音频播控系统一套,广播主机位

于控制室内。在站台及室外集散广场设有广播喇叭,以便随时向乘客

播送通知、注意事项及背景音乐等。广播系统在市电停电的情况,仍然需

要继续工作。并且,广播系统同时兼具火灾报警广播的功能。

4.售检票系统

售检票系统由数据处理设备和终端设备两部分组成。其中数据处理核

心设备采用双机热备、加密技术和企业级防火墙等措施保障数据安全。终

48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端设备主要包括自助售取票机、人工售票设备、检票闸机、手持检票机等。

电子票务管理平台在实现计算机售票、检票、查询、汇总、统计、报表的

同时,还能与门禁系统、OTA 分销平台、停车场系统、商户收银系统等对

接。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为保证人员人身安全,财物安全和安全生产,本项目各站房分别设置

独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根据站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区域设置报警

控制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盘、图形显示装置、消

防电话和消防广播联动盘。火灾报警控制器为智能型二总线报警控制器,

具有黑匣子功能,储存信息便于查找事故原因。火灾报警系统具备手动或

自动联动控制功能,并依据火灾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联动控制消火栓系统、

消防广播系统、切断非消防用电回路、启动应急照明系统等。

在控制室、办公室、配电室、库房、电缆沟等重要位置,根据不同环

境采取不同的探测方式,如点式感烟、感温探测器、感温电缆。同时,各

主要通道口、走廊和配电室设声光报警器和手动报警按钮。配电室、控制

室等处设置消防电话分机。

3.8 项目安全性分析

3.8.1 施工期间的安全措施

科学安排施工艺与进度,作好设备安装和土建施工的协调工作。

49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在索道施工期间,如果线路需要跨越小路,当货索运货通过通过小路

上方,或钢丝绳通过小路时,需要施工组织者对此进行安排,以保障索道

施工安全和小路通行安全。

在不利于索道施工的恶劣天气,应停止施工,以保障人员人身安全。

索道的试运行,必须在全部安全措施完善后,方可进行。

3.8.2 运营后组织方面的安全措施

建立以索道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机构,全面负责企业

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安全管理度,监督和检查安全管理制

度的实施状况,制定和实施职工的安全教育计划。主要管理人员进行上岗

培训,并执证书制度。

制定完善而切实可行的职工安全教育计划,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使企业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建立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根据个人岗位职责建立严格的操作规

程和安全规程,为客运索道的安全运行从制度上创造良好条件。

3.9 建设用地需求分析

驱动站:为减少设备噪音对游客和索道工作人员的影响,将驱动站建

筑做成两层,将驱动系统的主电机、减速器和备用动机的柴油及液压泵等

放在下层,把索道乘降的站台和车库设在二层。

迂回站:设备由站房标准设备和张紧装置组成,站房标准设备与下站

相同。由于迂回站址用地比较局促,故除索道运行必须的主站房、控制室

和值班室外,其他附属设施较少。
50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车库:当索道每天工作完毕停止运行时,需把线路和站内的车厢存放

在车库内以避免在线路中风吹雨淋或夜间人为破坏。次日运行时再把车厢

由车库内推出,按设计间距发往线路。考虑到下站用地较开阔,并尽可能

把迂回站占地面积缩小,车库设在下站。

索道支架:支架优先采用钢结构,位置设置与地形相关。

太清索道改线(八水河索道)下站(八水河停车场)1500m2,中间站

(回音亭)3600m2,上站(护林房)1500m2;华严索道下站(华严广场)

1500m2,中间站(明道观)2400m2;华楼索道改线(九水索道)下站(内

八水,潮音瀑旁边)2000m2,中间站(九水观景平台)3600m2,仰口索道

扩建的上站(滑溜口)1500m2,74 处支架每处按 36m2 计算共 2664m2,大

体测算用地需要在 20264m2。

3.10 索道选型分析

根据索道线路长、运输能力大、运行速度较快、运行安全可靠要求高

的特点,本索道的主要机电设备拟从国外引进。

本索道为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 8 人吊厢索道,本索道系统根据最新的

索道技术进行设计、其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索道设

计符合中国客运索道有关规范。

5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4 项目效应分析

4.1 环境效应分析

1.索道点状分布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相对于景区上山步行道的铺建,索道以支架点的形式修建对植被的破

坏更少。而且,索道通直的选线建设,比道路需依据山体走向铺设对植被

的影响范围更小。

2.索道封闭、快速的游览方式减少沿途的污染物

相对于步行上山,索道封闭的环境将致使游客没有机会向沿途遗留垃

圾,而且管 理人员会在上下站统一收集垃圾。

3. 改善景区基础设施,为防火、救援和灭虫等工作提供支持

索道的投入使用可以使得防火、救援和灭虫等工作更加便利,能够有

效缩短救火时间。

4.2 经济效应分析

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景区游客量的增长,为崂山风景区的可持续持发展

奠定基础。

1.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带动运输业、商业、餐饮业、娱乐业等行业的发展,

并对原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当地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和适应市场要求。

2.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

5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旅游业所带动的第三产业将稳步提高居民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促进

地方经济建设,整体上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3 社会效应分析

1.带动就业

景区发展、游客量增加后,需新增劳动人员,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

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2.景区发展

项目投入运营后,对小武当景区的发展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为游客

带来的便利 能够扩大游客群体,游客节省的时间可以用来游览其他的景

点。运营收入可以为景区 积累资金,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3.应急服务

在游客发生身体不适或其他突发事件时,索道作为最便捷的运输方式,

可以最大程度争取时间,提供有效的应急服务。

5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5 项目建设环境治理及保护措施

5.1 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5.1.1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1.废水

(1)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为基坑废水、搅拌机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

1)基坑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可以回用于场地内洒水抑尘,不外排。

2)来自于搅拌机的冲洗废水,分别在上、下站设置沉淀池,经沉

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混凝土拌合。

3)混凝土养护废水经收集池收集后,回用于混凝土养护。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项目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如厕依托景区已有的公厕,经景区生活污水

处理系统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一级标准后排放。

2.废气

(1)施工扬尘

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针对本项目,施工扬尘

主要产生于土石方工程、房屋建筑工程、运输过程等环节产生的扬尘。

扬尘污染,主要与施工过程 中的管理有关。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采取

以下措施防止扬尘污染影响:

1)作业时,配合洒水,抑制扬尘飞散,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70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2)土石方开挖时,遇到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停止作业,同时作

业面覆盖防尘网。

3)所使用的具有粉尘逸散性的工程材料(砂石、土方等),密闭

处理。若在工 地内堆置,取覆盖防尘布措施防止风力扬尘。

4)对于工地内裸露地面,取覆盖防尘布或防尘网、铺设细石,防

治风力扬尘。

5)工地内建筑上层具有防尘逸散性的工程材料、砂石或废弃物输

送至地面时,从建筑物内部或密闭输送管道输送或者人工搬运。

6)建材运输车辆,装载的物料高度不得超过车辆帮槽上沿,运输

时车斗用防尘 布覆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

7)根据施工工序编制施工期内扬尘污染防治任务书,实施扬尘的

全过程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序。

8)在施工期间设置施工标志牌、生态环境部门的污染举报电话。

(2)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

施工汽车和施工设备选用绿色环保型号,不低于国Ⅳ标准,严禁使

用接近报废或 组装的机械和车辆进场施工,施工机械和车辆要进行维

护和保养,及时发现燃油动力部件的工作异常状态并及时更换或修复。

3.噪声

施工期对噪声污染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1)降低声源的噪声源强

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将噪声源强降到最低;固定机械设备可通过

排气管消声器 和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来降低噪声;对动力机械设备进

7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行定期的维修维护,避免因部件松动或损坏而增加其噪声源强;暂不使

用的设备及时关闭;在模板、支架拆卸等作业过程中,减少人为原因产

生的噪声。

(2)采用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技术

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设置隔声棚,并对施工场地设置临时隔

声屏障,以达到降噪效果。

(3)强噪声源远离敏感点

在施工过程中,强噪声源应尽量设置在远离居民点、游览线路的地

方。

4.固体废弃物

(1)施工生活垃圾

施工期间设专人管理生活垃圾,做到及时清理,不能与建筑垃圾混

放、混运。集中运送,集中收集后与景区生活垃圾一起,及时清运到指

定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置。

(2)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至指定建筑垃圾堆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严格实行密闭运输,严禁出现超高、超载、撒漏和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的

行为。凡运输散体、流体材料、建筑垃圾的运输车辆,应有覆盖、密闭

等措施,避免撒漏、飞扬,污染环境。

(3)危险废物

7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危险废弃物妥善处理,定点堆放,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

准》规定进行暂存,项目在下站施工物料中转场设置危废暂存间存放,

并定期交由资质单位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5.1.2 营运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1.废水

运营期间游客及上站职工使用站房或景区已有公厕,产生的生活污

水经景区污水 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

2.废气

(1)备用发电机废气

对于索道备用的柴油发电机(在突发停电事件时运行),要求选择

绿色环保型号,采用轻质柴油,定期对发电机组进行保养维护,发现工

作异常状态应及时更换或修复。运行时产生的废气通过机械通风,将废

气排出备用发电机房。

(2)垃圾桶和垃圾收集箱臭气

1)做到日产日清;

2)每次使用完毕必须清洗一次垃圾桶,保持桶内外清洁、无渗滤

残留;

3)夏季每天最少喷一次消毒剂;必要时喷洒除臭剂消除臭味;

4)严禁在垃圾桶周围人工分选垃圾或露天堆放垃圾。

3.噪声

(1)索道设备噪声

7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运营期间驱动设备产生的噪声处理,应在站房设计施工中增加隔声

降噪措施,设 备基础采取减震措施,索道站房墙体采用隔声降噪处理。

同时应该加强对上、下站设备的维护保养。

(2)游客喧哗噪声

景区加强管理,注重景区文明旅游的宣传与教育,以减少游客的喧

哗、娱乐、商 业等活动噪声的影响。禁止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其他发

出高噪音设备。若使用音响器 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必须事先经当地管理部门申请批准。努力创 建一个舒适、恬静的旅游

景区环境。

(3)备用发电机产生的噪声

发电机放置在专门的房间内,房间设计施工中增加隔声降噪设备,

采用立基础,底座下设置橡胶隔振器、金属弹簧隔振器或弹性衬垫材料,

加强对发电机的维护。

4.固体废弃物

(1)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必须分类收集。应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

量化和无害化。上、下站的生活垃圾每天由专人收集,与景区生活垃圾

一起,运至政府指定的垃圾填埋场处置。

(2)危险废物

危险废弃物不得随意抛弃,必须妥善处理,定点堆放。

7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5.2 风景资源和生态保护措施

5.2.1 施工期风景资源和生态保护措施

1.风景资源保护措施

风景名胜资源位于索道上站房 100m 以外,对风景资源影响较小,

可以通过减小开挖面和噪音,减少对视觉和听觉影响。

2.施工期植物保护措施

索道建设对植被产生不良影响和不同程度的破坏,如能及时采取有

效措施,有的已破坏的可以减轻到最低限度或得以补救,尽可能地实现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控制施工场地面积,减少破坏范围

施工前对索道工程的每个支架点、站房和附属设施的占地面积和施

工范围,以及需要砍伐的重要树木种类的数量、弃土和石碴堆积场所,

石料供应基地、输送建筑材料和通道等,均应进行详细勘测和认真研究,

尽量限制施工时对植被破坏的范围和程度。要严格防止为追求工程建设

速度或贪图方便、或节省经费开支而随意扩大破坏范围、增加林木砍伐

量,同时严禁随地堆放弃土石碴。

(2)加强施工管理,强化保护意识

施工时,对工作人员应做好值物保护宣传工作,提高保护植物对风

景区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为防范有价值的树种受到有意无意的破

坏,应在这些树木上设置明显的保护标志以引起警戒。在施工场地内的

国家保护树种,较大的应尽量保留,小树应尽量移栽;经伐枝留桩后还

75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能生长的树木,尽量伐树留桩。对必须砍伐的国家保护树种和普通较大

树木,应进行登记造册,报有关部门审批,施工人员不得自行其事。

3.施工期动物保护措施

索道施工期间在局部范围内将给动物带来一定的影响,有关部门不

能因此而掉以轻心。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为此提出如下建

议:

(1)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施工生态监管,禁止将生

活垃圾堆放在保护目标范围内;教育施工人员不要捡拾鸟卵、捕捉野生

动物及其幼体,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禁止无关人

员随意进入施工现场区,禁止越界施工。

(2)施工现场设置警示牌和宣传牌,提醒施工人员和过路人员保

护野生动物,避免野生动物侵入。

(3)严格限制施工范围,不得随意扩大工程占地范围。施工期间

遇见常见野生动物应进行避让或保护性驱赶,禁止捕猎。施工如误伤野

生动物,应立即送往当地兽医站等动物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4)在林地较密集路段施工应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

量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5)对在施工中遇到的幼兽,一定要交给林业局的专业人员,不

得擅自处理;对施工中遇到鸟窝一定要移到非施工区的其他树上;对在

施工中遇到的幼鸟和鸟卵交由林业局专业人员妥善处置。

(6)施工期间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避免生活污水直接

排放,减少水体污染,最大限度保护动物生境。

76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7)工程施工尽量选在枯水期进行,减少对鱼类生境的直接影响。

4.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

(1)在土方作业时间的确定上,应选择有利于大气扩散的时段。

此外,为改善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项目应按设计方案要求使用湿式钻

孔,以减少粉尘的产生量;破碎机、振动筛、物料输送带应配备集气系

统和除尘装置;或安装有自动酒水装置保持物料湿度;施工场地周边尽

量硬化,并每天定期酒水,防止浮尘产生,在大风日加大酒水量及酒水

次数;多尘物料采用帆布覆盖,以避免露天堆放。

(2)及时运走泥沙等弃碴物,并要求运土卡车保持完好无泄漏,

装载时不宜过满,及时清洗车辆,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撤落。

(3)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尽量避免或缩短在敏感地区的

行驶路程。

(4)现场配备专、兼取代管理人员。

5.声环境的保护措施

(1)在工程施工中,主要噪声为大型施工设备使用时所产生的,

因此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噪声影响严重、作业周期长的

施工机械或设备的作业点与敏感点之间的距离保持在 30m 以上,以减

小噪声影响。同时严格控制高噪声设备夜间作业。高噪声施工机械应尽

量安排在白天作业,土方及材料运输车,当市政及交通管理部门允许白

天进出施工场地时应尽可能在白天运输,夜间行车严禁鸣笛,控制行车

速度。

77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2)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运输途径大规模的运输作业,对周围噪

声环境影响最大,应尽量把这一阶段工作安排在春、秋、冬季中较寒冷

的闭窗时期。施工车辆,特别是重型运输车辆的运输途径,应尽量避开

敏感区域。

(3)加强环境管理为了有效地控制噪声影响,除落实有关的控制

措施外,还必须加强环境管理,由环境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施工单

位在进行工程承包时,应将有关环境控制列入承包内容,设专人负责,

以确保各项措施的实施。

6.水环境的保护措施

由于施工期往往缺乏完善的排水处理措施,其废水将会影响施工作

业段内受纳水体,使水中泥砂含量增加,虽然水量不大,但影响时间较

长,是不应忽视的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施工期各施工场地废水排放量

很小,也无特殊有毒物质,只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管理,其环境影响

将可缩小。

(1)在场地安排时,将有废水排放的作业点尽量紧靠受纳水体入

口处。

(2)受纳水体入口处设置隔离栅,对排水通道应经常清游,降低

废水浊度,保证水流畅通。

(3)加强管理,严禁污水乱排、乱放。

7.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建筑垃圾主要是一些废土石、沙石,预计产生量较小,就近运往填

埋场地或铺路。施工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应分别堆放。生活垃圾委

78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托环卫部门妥善处理,及时清运或定期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理处

置;建筑垃圾全部用于平整场地。

5.2.2 运营期风景资源和生态保护措施

1.风景资源保护措施

风景名胜资源位于站址 100m 以外,对风景资源影响较小,可以通

过道路两侧种植绿化,减少视觉影响。

2.运营期植物保护措施

做好植被修复工作。施工期间对植被的破坏,除了建筑物、支架点、

专用道路占用的土地外,其余大部分土地是属可恢复部分。施工结束后

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植被可慢慢恢复,为使植被尽快恢复,应采取人

工修复措施。即对树木被砍伐的地段,应尽快组织力量进行人工植树。

树种应选择有价值的当地树种或替代树种。考虑到风景区的特点,在不

致造成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根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增加金钱松、银杏、

厚朴、玉兰、梅、桃、杏、樱等树种的栽培。逐渐形成风景林、珍稀植

物和药物园等。对土层较薄的陡坡和弃土石碴堆积场所,树木破坏严重

者,一时难以恢复、可事先培育草灌植被、待土壤条件改善后,让乔木

自然侵入或进行人工栽培。

3.运营期动物保护措施

(1)尽快恢复地面植被

动物的栖息环境和分布规律与植被类型密切相关,因此施工期间对

植被的破坏,除了建筑设施,专用道路、停车场等外,其余大部分植被

是属于可恢复的。施工结束后,应及时采取措施,种植树木,使植被尽
79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快恢复(自然恢复较慢),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清除施工痕迹。对土层较

薄的陡坡和弃土石碴堆积场所,将一时难以恢复林木,可先草后木,即

先培育草灌植被,把地面覆盖起来,待土壤改善后,让乔木自然侵入或

进行人工栽种。

(2)严禁捕杀野生动物

索道在施工期间对动物的干扰、惊吓,使沿线及附近地区的动物逐

渐迁徙。索道正常运营时,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各类动物将陆续返回,这时要严禁在此狩猎、捕杀动物。对附近村民要

大力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对不法狩猎分子要严加制裁,以儆效尤;

对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要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加以保护。

(3)封山护林、分点旅游和加强对游客废弃物的管理

为保护索道沿线的植被顺利恢复和各类动物安全返归,附近所有村

民不得进山滥砍滥伐;在该区域内的所有风景点,应划定游览范围,并

实行分点,分时段计划旅游,这样使得各个风景点都先后有恢复阶段。

另外,必须加强对游客废弃物的管理,净化环境,防止污染,这对维持

本区生态系统平衡有重大意义。

总之,索道工程的建设及运营虽对本区的动物有一定的影响,但只

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真正懂得动物是大自然的重

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珍贵资源,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定会更加生气

勃勃,繁荣昌盛。

4.环境质量保护措施

(1)环保监测

80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利用现有环境监测机构,对公路不同时期的环境进行环保方面的指

导与管理,负责索道沿线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环保监测和管理,以

控制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废气

本工程项目的主体客运索道是以电力作为其驱动力,无废气排放。

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时,采用环保型产品,并将其置于机房内,同

时设置降噪消烟措施,以使其废气和噪声达到排放指标,将其影响降低

到最小程度。

(3)废水

运营后,废水只为少量生活污水及清洗地面废水,水质不含有害有

毒成份,一般无需处理即可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I

类标准要求。对于在索道上、下站,严格控制生活污水和清洗废水的排

放。其它站址的生活污水可考虑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排放。

(4)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

固体废弃物为工程基建的废石、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废石和建筑

垃圾除用于填方外,全部清理外运。生活垃圾装袋,定期外运,不会对

景区及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5)噪声及振动

噪声主要来自于索道驱动设备的机械噪声。设计选用优质设备,振

动及噪音较小,站房和司机室内的噪声可以低于 80dB,其噪音值可满

足有关标准规范,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8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索道建设对开发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有积极意义。

况且索道工程系非工业性生产建设项目,不产生较大数量和严重的污染

性物质。本项目穿越崂山风景名胜区,项目建设期间,应采取有效的措

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并加强各种管理,有效地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

侵扰,运营期通过进一步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可减少对风景区造

成的威胁。

5.3 生态景观修复方案

1.上下站生态恢复

站点植物选择上,原有植物尽量保留,尽量选用乡土树种,突出本

地特色。注重乔木、灌木、草本以及藤本植物的搭配使用。

上站房为原址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不会产生新的永久占地,需要

在施工期时控制临时施工场地的面积,竣工后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

工作减少破坏范围。

下站用地较平坦,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方式。索

道服务房、售票管理用房、公共卫生间、配电室组成的空间组团植物配

置以自然式配置为主。空间入口处置以景观石,凸显特色,植物选择上

比较丰富,保留的大刺槐作为骨干树种,常绿乔木有黑松和大叶女贞等,

落叶乔木有白蜡、紫荆和紫叶李,灌木主要有红叶石楠球、火棘球和海

桐球等,地被主要有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红王子锦带、小龙柏、石岩

杜鹃、斑叶芒、鸢尾和狼尾草,攀缘植物有凌霄、常春藤、五叶地锦等。

2.支架基础用地景观恢复

82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1)树种选择

先按当地潜在的自然植被类型确定仿建目标林型,选择各群落的建

群种和灌木层优势种,作为“近自然森林”建设的种源。各站点临近树种

大多为松柏类和壳斗科植物,灌木以麻栎、酸枣、荆条等植物为主。

(2)栽种模式和种植后的管理

在适当改造地形和改良土壤的情况下,采用构建“复层林”,短期与

长期结合互补的模式。在下层对杜鹃、栓皮栎、麻栎等多种类的目标树

种进行混合密植,苗木密度一般为 2-3 株/m2,因为高密度种植既有利于

环境对苗木的自然选择,同时也可以作为“树种银行”,以备今后绿化建

设时使用。在其上层配置高度为 2-3m 的速生先锋树种,优先选用乡土

树种,株行距在 3m 左右,起到“遮荫木”和“肥料木”的作用,为下层目

标树种的生长提供一定的遮荫环境,其落叶又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待

目标树种形成一定的规模后,进行适度的疏减,以减轻竞争压力,并为

其他地区的绿化建设提供优质的树苗。“复层林”建设是近期与远期景观

效果融合的最佳模式,也是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有效途径。

栽植后,用秸秆覆盖,并用草绳将覆盖物压住,防止风吹、干燥以

及杂草滋生,同时腐烂的秸秆分解后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种植后 2-3

年内,需要进行除草等一般的养护,其后群落便进入自然生长过程,不

需要进行任何的养护和管理。5 年左右可初具规模并达到适当的景观效

果,10-20 年即可形成森林景观,与周围景区环境相协调。

3.索道沿线边坡景观恢复

(1)客土植生带绿化法

83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是指人工制作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带状物,其剖面结构一般为防护网

+防水纤维层+(种子、肥料、土壤、改良剂、保水剂)+无纺布(从上

而下)。施工时先清理边坡,再按一定间距铺设植生带,用铁丝等将其

固定在边坡上,最后喷射一定厚度含肥料的泥土。覆盖无纺布或薄膜,

植物种子长出覆盖坡面后除去。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但不具备护坡

功能,坡面经受不起大雨或长时间降雨的冲刷,也不耐干旱,绿化效果

差。

(2)纤维绿化法

是指用植物秸秆等粉碎制成的纤维与肥料、种子等有机胶胶结,喷

射到边坡坡面的一种绿化方法。该法早期有一定的护坡功能,能经受暴

雨袭击,缺点是不耐干旱,成本较高。

(3)框格客土绿化法

是指先在边坡上用预制框格或用石料、混凝土砌筑框格,再在框格

内置土种绿化植物。由于岩石边坡迎水面积小,浆砌框格是一般不设排

水沟。为防止雨水冲刷土壤,可在其上覆盖稻草帘。该法成本低,工艺

简单,绿化效果好,但对边坡的防护作用小,只适用于坡度小于 45°的

边坡。

(4)喷浆防护和喷射混凝土防护

在索道建设过程中,由于风化、裂隙和节理发育、坡面不平整的岩

石的边坡较为普遍,若经雨水的长期作用,形成的浮石、流沙给沿线埋

下了不安全隐患。喷浆和喷射混凝土防护可以通过喷射机以较高的冲击

速度把混凝土喷射到经清理过露出坚挺表面的边坡上,形成一个坚硬稳

8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定的保护层,起到封闭边坡岩石裂隙、阻断大气降水对裂隙的进一步破

坏的防护作用。

85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6 社会影响分析

6.1 有利社会影响分析

1.项目对扩大社会服务容量的影响

索道作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建设和运营期间均

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项目不仅在建设期间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直接

的就业机会,而且索道建成后将成为崂山景区内部交通建设的重要一

环,索道的建设会促进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游客量的增长对于带

动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促进社区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均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索道建设可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旅游理念

旅游业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业,除了景区资源和宣传之外,提高接

待水平,强化人性化服务理念,也是景区发展的重要一环。“上山一

身汗,下山腿打颤”的传统的、单一的、强体力移动的旅游交通组织,

已不能满足现代旅游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和物资水平的提高,时代

的进步,寻求舒适的、轻松的、休闲的、老少皆宜的、可选性强的快

旅慢游方式的旅游消费观念,正成为当前游客的旅游理念。乘坐索道

可以提高旅游效率,游人旅的时间缩短了,游的时间就可延长,提高

游览性价比。同时索道也为残疾人的旅游提供了方便。

6.2 不利社会影响分析

1.环境影响

86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索道项目环境影响损失主要是施工期工程废水、废气、噪声、固

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场地清理和建设施工对生物生态环境(主要是植

被)的直接破坏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对植被的间接破坏。本项目施

工不可避免地影响景区局部景观,造成景观切割、景观斑块,影响游

客的视觉感受,也会对景区各景点之间的和谐统一产生一定干扰。另

一方面,运营期对环境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包括工作人员及游客

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生态影响最主要的是对景观的影响。

2.经济损失

索道站点建设占用对林地、果园等,需要进行异地补划或补偿,

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等。

87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7 结论与建议

7.1 评估结论

现有运行中的客运索道为崂山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如今,崂山风景区为充分整合资源,联动周边区域,打造更好的旅游

体系,规划对太清索道和华楼索道进行改线,太清索道改为八水河索

道,华楼索道改为九水索道,远期废除太清索道和华楼索道;延长仰

口索道,新建华严索道。巨峰索道保留。太清索道待八水河索道和九

水索道正常运行后,对太清索道、华楼索道实施拆除,恢复地形地貌

及景观。

本项目永久占地面积较小,主要为上下站房和支架,在工程建设

初期,临时占地会造成短期的景观变化,后期经过修复与自然恢复,

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景观生态结构,不会对风景区内原有的景观格局造

成损坏。本工程建成后的初期,原有占地类型面积发生少许变化,不

会改变原有生态系统,暂时导致区域自然生态体系生产能力和稳定状

况的发生改变,对本区域生态完整性具有短暂影响。

索道项目主要为架空线路,设施建设过程中没有造成大面积的林

地、草地损坏,就整个区域而言设施占地不会对动植物物种间基因交

流产生显著影响。临时占地通过自然恢复即可逐步复原有地表植被,

对评价区内自然体系的平均生产能力影响得到进一步减缓,因此本工

程对该风景区自然体系恢复稳定性的影响不大。

88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合理组织游览线路,在做好相关防范措施的前提条件下,本项目

对景观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因此,从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的角度考虑,本项目建设对崂山

风景名胜区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7.2 建议

建议太清索道改线和华楼索道改线作为近期建设,仰口索道延长

和华严索道延长作为远期建设;在具体施工方案设计中,支架要尽可

能隐蔽,不要和景观发生冲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景区景观的影响,

因此,在规划索道施工建设前应进一步论证站房及支架位置。

支架和站房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技术、安全、经济指标等因素,更

重要的是环境保护问题。本着“保护环境、保护景观、方便旅游”的原

则,解决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1.施工前建议

对工作人员进行森林防火、动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的

宣传教育,并制作一定数量的宣传标识牌,时刻提醒施工人员做好森

林防火、动植物和环境保护工作。为了保障生态措施有效落实,建设

部门应与风景区管理处充分沟通,协商好每个措施的建设细节,共同

维护和提升风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2.施工中建议

建设施工过程中所需调入风景名胜区的各种木质材料及可能带

来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其他材料,都需经过有关检疫机关的严格检

89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验,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入评估区。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可回用于施工场

区机械、车辆冲洗及场地洒水抑尘,不得外排周边水体。严禁夜间施

工及在施工场地使用强光照明设备。做好化粪池及污水的防渗措施,

防止污水泄漏,污染地下水。对生活垃圾应及时处理,日产日清。

3.施工后建议

工程竣工后,与工程建设无关的临时设施和道路将全面拆除,对

施工临时建筑物及废弃杂物及时清理,整治施工开挖裸露面,尽快恢

复施工迹地,以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对道路管理人员定期进

行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面的培训,注意消防安全。制定环境管理制度,

实施清洁生产,节约用水、用电。

90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索道(含改线)专题论证报告

附图:规划索道布局示意图

91
04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涉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专题论证报告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涉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专题论证报告

二〇二二年三月
项目名称: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涉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专题论证

报告

建设单位: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单位:山东润昌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康睿桓

技术质量负责人:吕琳雪

项 目 负 责 人:崔飞翔

编制人员:

孙 健 园 林 工 程 师

崔飞翔 林 学 工 程 师

韩福杰 生 态 学 助理工程师

资质证书:林业调查规划资质等级 乙级

资格证书编号 乙 15-016
前 言

1982 年 11 月 8 日,国务院首次公布并设立 44 处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时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涵盖了五岳、长城等国家象征,
青岛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列其中。1986 年,《青岛崂山风景名
胜区规划》编制完成,确定了风景区的范围边界,1993 年获国务院
批复实施。
随着近几十年来青岛市城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口迅速向都

市区域聚集,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景关系日益密切,保护、发展、

民生的矛盾日益复杂和突出,现有的风景名胜区范围界线已经不能适

应现实的保护管理需要,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青岛市崂山区风景名胜

区管理委员会组织了新版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青岛崂山风景名胜

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根据 2022 年 2 月国家林草局对新版总体规划初审意见要求,须

补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专题论证报告。同月,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委托我公司编制该报告。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涉及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新版规划范

围的有地铁 1 号线、地铁 2 号线、地铁 3 号线、地铁 4 号线、地铁 5

号线、地铁 7 号线、地铁 8 号线、地铁 9 号线、地铁 11 号线、地铁

12 号线等 10 条地铁线路。其中地铁 2 号线、地铁 3 号线、地铁 11

号线已于 2019 年、2016 年、2019 年通车运营,并取得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在风景名胜区

建设地铁出入口有关问题的函,因此本报告不再对此 3 条线路进行评
估,仅对其余 7 条线路进行专题论证。

报告编制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收集项目区及生态敏感区

相关资料,外业实地调查项目区风景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生态环

境等因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建设项目产生的影响进

行评价,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了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在上述工作的

基础上,编制单位完成了《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涉及城市轨道交通项

目专题论证报告》。
目 录

1 总论..........................................................................................................1

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

1.2 项目建设的紧迫性分析.............................................................. 3

1.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4

1.4 编制依据.......................................................................................4

1.5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6

1.6 主要风景资源与保护目标.......................................................... 7

1.7 评价内容.......................................................................................8

1.8 评价技术路线...............................................................................9

2 建设项目概况........................................................................................ 11

2.1 项目基本概况.............................................................................11

2.2 涉及风景名胜区情况................................................................ 18

2.3 项目建设的合法合规性分析.................................................... 25

2.4 项目建设的不可避让性分析.................................................... 32

3 涉及风景名胜区概况........................................................................... 41

3.1 基本概况.....................................................................................41

3.2 自然特征.....................................................................................43

3.3 社会经济特征.............................................................................46

3.4 分级保护.....................................................................................46

3.5 主要风景资源及分布................................................................ 49
3.6 管理概况.....................................................................................50

4 评价区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51

4.1 生态功能定位.............................................................................51

4.2 评价分区.....................................................................................52

4.3 调查时间及样地样线设置........................................................ 52

4.4 生态系统现状调查.....................................................................53

4.5 风景名胜资源调查.....................................................................60

4.6 植被及植物多样性调查............................................................ 63

4.7 动物多样性调查.........................................................................74

4.8 水土流失调查.............................................................................75

4.9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75

4.10 评价区主要生态问题调查...................................................... 76

5 风景名胜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和评价.................................. 77

5.1 风景区主要风景名胜资源影响预测........................................ 77

5.2 生态系统影响分析.....................................................................78

5.3 对沿线植被、城市绿地的影响分析........................................ 78

5.4 动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79

5.5 自然景观影响分析.....................................................................80

5.6 风景名胜区旅游影响评价........................................................ 81

5.7 环境风险预测分析.....................................................................81

5.8 对风景名胜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88
6 生态及风景资源保护和恢复措施.......................................................90

6.1 建设方案优化措施.....................................................................90

6.2 施工期生态和风景资源保护措施............................................ 90

6.3 运营期生态和风景资源保护措施............................................ 98

6.4 生态和风景资源恢复措施...................................................... 102

7 结论与建议......................................................................................... 105

7.1 结论...........................................................................................105

7.2 建议...........................................................................................107

附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青岛市地铁二号线

一期工程涉及崂山风景名胜区市南海滨风景区选线问题的函(建城函

〔2011〕36 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崂山风景名胜区市

南海滨风景区建设地铁出入口有关问题的函(建城函〔2009〕286 号)

(3)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青岛-海阳城际(蓝色硅谷段)

轨道交通项目选址意见的函(鲁建城字〔2016〕30 号)

(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

调整方案(2013-2021 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16〕909 号)

(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2021-2026 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21〕1225 号)

(6)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的
批复(青政字〔2020〕33 号)(青政字〔2020〕33 号)

(7)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复青岛市地铁 1 号线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青发改投资审〔2014〕31 号)

(8)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复青岛市地铁 4 号线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青发改投资审〔2016〕71 号)

(9)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复青岛市地铁 4 号线工程

(沙子口站-大河东站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青发改投资审〔2018〕

109 号)

(10)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复青岛市地铁 8 号线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青发改投资审〔2016〕96 号)

(11)青岛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工程项目选址方案核准

意见通知书

(12)《地铁 4 号线工程穿越崂山风景名胜区不可避让性论证报

告》专家评审意见

附图:

(1)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与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位置关系图

(2-1)青岛市地铁 1 号线涉及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位置关系图

(2-2)青岛市地铁 4 号线涉及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位置关系图

(2-3)青岛市地铁 5 号线涉及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位置关系图

(2-4)青岛市地铁 7 号线涉及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位置关系图

(2-5)青岛市地铁 8 号线涉及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位置关系图

(2-7)青岛市地铁 12 号线涉及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位置关系图
(3)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与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系

(4)评价区范围图

(5)评价区样地分布图

(6-1)评价小区 1 植被分布图

(6-2)评价小区 2 植被分布图

(6-3)评价小区 3 植被分布图

(6-4)评价小区 4 植被分布图

(6-5)评价小区 5 植被分布图

(6-6)评价小区 6 植被分布图

(6-7)评价小区 7 植被分布图

(7-1)评价小区 3 风景名胜资源分布图

(7-2)评价小区 4 风景名胜资源分布图

(7-3)评价小区 5 风景名胜资源分布图

(7-4)评价小区 7 风景名胜资源分布图

(8)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图
1 总论

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是实现城市“组团布局”空间发展战略的需要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设想,青岛市目前正处于“依托主城、拥湾
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阶段。青、红、黄三岛环胶州湾而建,
人口均在百万以上,要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必须使用大容量快速的
轨道交通,才能缩短各组团间的时间距离。未来青岛市域将形成以“一
轴、三带”为框架的组团式、多中心、海湾型城市群格局。依托“走
向深海、走向高端”的国家海洋战略要求,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实施
“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战略,拉
开城市空间发展大框架,加快建设组团式、生态化的海湾型大都市。
青岛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实现了青岛各市区之间的联系,形成了贯
通青岛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对支持城市总体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2)是促进城市土地使用合理布局的需要
青岛主城东部接崂山山脉、南濒临黄海、西为胶州湾,中心城的
土地资源非常有限。作为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城市,老城区房屋破旧,
街道狭窄,且利用已比较充分,人口过分集中而造成密度过大。青岛
市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土地的开发利用,经济的活跃程度都形成
了由南到北逐渐减弱的梯级形态。同时老城区商业衰退,人口依然密
集需要疏导,CBD 地区高度集聚带来的交通拥挤和停车困难,市北
和李沧中北部地区滞后发展,南北差距继续扩大,城市发展很不均衡。
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快速连接不同的地区,将极大加强区域经济、交通
的一体化进程,缩小南北及各地区差距,改善薄弱环节,促进整个地
区和谐、统筹发展,从而使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合理紧凑。

1
(3)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需要
青岛市人口主要集中于主城区,不利于城市历史和生态环境的保
护。为改变这种状况,主城区人口将有计划地向外围进行迁移,这也
需要有大容量、便捷、安全高效、舒适的轨道交通系统与之配套,促
进和引导城市向外围发展。
轨道交通的建设通常具有双重作用,其一是交通疏导功能,其二
是城市规划引导功能。轨道交通通过自身的快速、便捷、准时、集约
化等特点引起城市居民、企业等向轨道交通沿线靠拢,引起土地利用
的调整和再次开发。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极大促进人们的活动空
间,拓展城市的建设空间,使青岛市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城市。
(4)是进一步促进轨道交通沿线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开发利用、旧区改造、改善投资环境、带动
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竞争力和提升城市形象
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它将有力促进青岛市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发
展,加快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进程,为实现远景目标
创造条件。
轨道交通提高市民出行距离和范围,促进人们高密度的经济活动
和社会活动。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的活动范围也迅速增大,
居民平均出行距离逐渐增长,因此,需要快捷、准时的交通系统来支
持和引导这种发展趋势。轨道交通具有快速、便捷,准时的优点,有
利于吸引中长距离出行客流,提高居民出行距离和范围,有助于城市
空间向外拓展,支持规划的城市空间布局,大大缓解了城市经济发展
和交通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的促进整个城市经济的繁荣。
(5)是推动出行方式转变,提高出行质量的需要
轨道交通建设可解决青岛各市区内部通勤客流的出行,同时兼顾

2
组团间及跨组团客流出行,使道路资源可以有效释放和利用,改善道
路通行状况,对发展公共交通,适度控制私人交通工具,改变客流出
行方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将发挥其运量大、速度快、
时间准等特点,对提高旅客出行品质起着关键作用。
(6)是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
城市交通的发展在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又给环境造成
了一定的影响。机动化带来的噪声和尾气排放成为交通给城市环境带
来的主要危害。不同的交通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公交车、轨
道交通等集约化交通方式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比较小,而小汽车等个体
交通方式带来的噪声和尾气污染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轨道交通具有
输送能力强、占用土地少、能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运输成本低、
安全性较高等优势。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中
的优势,不仅能够利用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运送最多乘客,同时也
有利于尽快建立与小汽车具有竞争力的公交体系,大大缓解由小汽车
交通的迅速增长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恶化问题,对进一步保护历史
文化名城以及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项目建设的紧迫性分析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对于缓解城市交通紧张局面,改善居民
出行结构,带动和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推动城市总体规划实现,
加快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尽快形成轨道交通网络骨架,构筑现代化快
速交通体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
的积极影响。由于轨道交通投资较大,涉及面广,前期研究和设计及
建设周期长,因此,为确保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轨道交通建设也是非常迫切的。

3
1.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2013~2021 年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的《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
建设规划(2013 年~2018 年)》《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
划调整方案(2013-2021 年)》《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
(2021-2026 年)》同意建设地铁 1、4、5、7、8、9 等多条地铁线路。
2019 年青岛市人民政府以青政字〔2020〕33 号文批复了《青岛
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2019 年),提出 17 条远景年轨道交
通线路,本此评估的 7 条线路全部被涵概。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线、站位与线网规划基本相符,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土地利
用规划等规划相协调。工程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将产生一定的噪声、振
动、大气、水和固体废物污染,对各环境要素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工程和管理措施,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缓
解和控制。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是可
行的。

1.4 编制依据

1.4.1 国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 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 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 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7 年修订);

4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 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 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 年修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 年修订);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 年修正);
(14)《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 年);
(1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 年);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实施条例》(2013
年);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6 年);
(18)《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保护动物实施条例》(2016
年);
(1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682 号令);
(2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 年)。

1.4.2 地方法规

(1)《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 年);
(2)《青岛市崂山风景区条例》(2016 年);
(3)《山东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198 号);
(4)《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18 年修正);
(5)《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 年);
(6)《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18 年修订)。

5
1.4.3 规范性文件与技术导则

(1)《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建设项目使用风景名胜区审查审
核有关事项的通知》(鲁自然资字〔2020〕77 号);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18 年修订);
(3)《国家公益林管理办法》(2013 年);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453-2008);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1.4.4 相关规划等文件

(1)《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6 年编制);
(2)《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3)《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 年~2018 年)》

(4)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13-2021
年)》;
(5)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21-2026
年)》;
(6)《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2019 年)》。

1.5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1.5.1 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项目
穿越区域属于重要生态敏感区,项目长度≥100km,本次生态评价等
级为一级。
表 1.5-1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
面积≥20km²或长度 面积 2km²-20km²或 面积≤2km²或长度

≥100km 长度 50km-100km ≤50km

6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一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域 二级 二级 三级
本项目风景名胜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工程项目两侧
外扩 1 km 范围,面积 4724.97 hm2。

1.5.2 评价时段

考虑到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特点,本专题评价时段分为施
工期和运营期。

1.6 主要风景资源与保护目标

1.6.1 主要风景资源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主要包含历史人文景源和自然景
源。其中历史人文景源有官、观、寺、庙、庵、院的全部及其遗址、
遗迹,古树名木,摩崖石刻等;自然景源有峰、峦、齿、岭、山口、
壁、峡、间、谷、奇石、矶、洞、泉、溪、河,瀑、海湾、海滩、瞧、
品、树、花、草、鸟、鱼、天景等。

1.6.2 保护目标

本项目保护目标主要包括如下五个:
(1)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而有效的保护,维护
景观完整性。
(2)保护风景名胜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风景名胜区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生态进程的延续性不被破坏。
(3)对风景名胜区的风景名胜资源进行全面有效地保护,避免
对景源的破坏和影响。
(4)保护风景名胜区内良好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控制建设
活动对风景名胜区大气环境、水资源、声环境的影响,并对风景名胜
7
区环境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使其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区标
准,水域水质达到 III 类标准以上,声环境优于 I 类标准,绿化覆盖
率超过 65%。
(5)保护风景名胜区的土壤,减少风景名胜区内的水土流失。

1.7 评价内容

根据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和穿越风景名胜区的方式,
确定本次专题报告的主要评价内容包括以下七项:

(1)项目的合法合规性分析
分析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上位规划,是否符合《风景名胜区条例》。
(2)项目的不可避让性分析
进行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不可避让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
分析。
(3)项目对主要风景名胜资源的影响评价
预测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及运营期对风
景名胜区主要风景名胜资源的影响,并提出减少对景源影响的措施和
方法。
(4)项目对生态系统及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价
分析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及运营期内对
评价区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预测生态系统结构、服务功能
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重点关注其中的不利影响、不可逆影响和
累积生态影响,并从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声环境等方面分
析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要素的影响。
(5)项目对植被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8
分析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及运营期内对
评价区自然植被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重点分析对植物种群数量、群
落结构、演替等方面的影响。
(6)项目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分别从施工期及运营期分析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
的穿越对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内野生动物栖息地、繁殖地、迁徙或迁
移路线等方面的影响。
(7)项目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评价
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评价区内自然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进行
分析,明确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后对青岛崂山风景
名胜区自然景观造成的影响。

1.8 评价技术路线

由于本项目为线路工程,评价按“以点为主、点线结合、反馈全
线”的方法开展工作。结合本项目各评价区段的环境特征和各评价要
素的评价工作等级,有针对、有侧重的对环境要素进行监测与评价。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项目合法合规性、
不可避让性、施工期间和运营期对风景名胜区环境的影响,针对评价
结论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恢复和缓解措施。最
后综合分析各章节评价结论,给出项目建设实施的可行性结论。主要
技术路线如下:

9
编写专题报告大纲

收集相关资料 现场调查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明确评价重点和生态保护目标
2、确定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制定评价方案

项目合法合规性、不可 评价区生态现状调 施工期和运营期对风景名胜区景


避让性分析 查与分析 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

编制专题评估报告

图 1.8-1 技术路线图

10
2 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基本概况

2.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建设单位: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1.2 项目概述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本次评估的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线
路有地铁 1 号线、地铁 4 号线、地铁 5 号线、地铁 7 号线、地铁 8 号
线、地铁 9 号线、地铁 12 号线等 7 条地铁线路,覆盖青岛市崂山区、
城阳区、市南区、市北区、黄岛区、胶州市等 6 个区(市)。
其中地铁 1 号线于 2021 年底已全线通车,地铁 4 号线、地铁 5
号线、地铁 8 号线属于在建或待建线路,地铁 7 号线、地铁 9 号线、
地铁 12 号线属于远景规划线路。

图 2.1-1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涉及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位置图

11
(1)地铁 1 号线
地铁 1 号线起自黄岛峨眉山路与长江路交叉口,沿长江中路、长
江东路、滨海大道、跨海向北进入青岛主城区,线路进入主城区后沿
费县路向东左转穿过青岛火车站场,沿即墨路北侧、胶州路、和兴路、
人民路、四流南路、胶济铁路东侧、仓安路、兴华路、重庆路、风岗
路、中城路、209 省道至东郭庄。线路全长 60.1km,共设车站 39 座,
均为地下站,最大站间距 7775m,最小站间距 740m,平均站间距
1567m。全线设置 2 座车辆基地和 1 座停车场。控制中心位于黄岛,
与 M1、M6、R3 共享。工程于 2014 年开工,2018 年建成。2021 年
底全线通车。

图 2.1-2 地铁 1 号线示意图

12
(2)地铁 4 号线
地铁 4 号线工程线路主要沿太平路、江苏路、热河路、辽宁路、
华阳路、内蒙古路敷设,过海泊桥后,向东沿鞍山路、辽阳西路、辽
阳东路、规划长沙路、李宅路(S296)、李沙路(S214)到达沙子口,
然后向东沿崂山路至终点大河东站。线路全长 30.718km,全部为地
下线,共设 25 座车站,共有 12 座车站与其他 8 条轨道交通线路换乘,
平均站间距 1258m,最大站间距 1963m(崂山六中站~西登瀛站),
最小站间距 681m(人民会堂站~沂水路站),全线设车辆段及综合基
地 1 处,位于线路东端崂山路南侧、鱼水路西侧地块内,分别在鞍山
路站及张村站设 35kV 开闭所,控制中心与 2、5、11 号线共用,位
于 2 号线辽阳东路车辆基地内。

图 2.1-2 地铁 4 号线示意图

(3)地铁 5 号线
5 号线是东岸城区内部“C”型的环状线路,自麦岛站起,沿麦
岛路、宁夏路、胶宁高架路、宁海路、昌乐路至国际邮轮港区域,后
线路向北沿傍海路、瑞昌路至欢乐滨海城、总部大道,线路向东沿郑
13
州路、常宁路、劲松七路、海尔路,到达终点云岭路站。
线路全长约 32.7 km,均为地下线,全线设站 29 座,均为地下站,
平均站间距 1.1 km,全线共有 10 座车站与其他线路换乘。设镇平车
辆段 1 处。

图 2.1-3 地铁 5 号线示意图

(4)地铁 7 号线
规划地铁 7 号线为远景规划线路,南北向的骨干线路,连接了东
岸城区、北岸城区及即墨市。线路自奥帆中心起,沿燕儿岛路向北,
经银川西路、劲松三路至浮山后,沿南昌路、周口路,穿越李村河至
沧口机场,沿重庆路向北穿越白沙河至流亭国际机场,向北沿凤岗路、
中城路穿越城阳区现状中心至墨水河南,向东北沿 209 省道至青银
高速,后沿烟青路向北,穿过即墨中心城区,过鹤山路、青威路后转
向东,在青威路和规划营流路转向北敷设,经孔雀河路、龙门路、太
和路至大众三路,沿大众三路向东至即墨龙泉镇,设置终点二十七路

14
站,线路全长约 56.2 km。

图 2.1-4 地铁 7 号线示意图

(5)地铁 8 号线
青岛 8 号线起点自胶州北站,终点至五四广场,主线串联了胶州
市、红岛高新区、李沧区、市北区、市南区等五个行政区,是连接青

15
岛新机场、北岸城区、东岸城区的快速骨干线路。线路起自国铁胶州
北站,经胶东国际机场、国铁红岛站、红岛 CBD、东大洋,过海至
青岛北站枢纽,然后经沧口机场沿周口路、南昌路、山东路至香港路
五四广场站。线路正线全长 60.865km,其中高架线长 6.550km,过渡
段长 0.530km,地下线长 53.785km。设车站 16 座,其中高架站 1 座,
地下站 15 座。平均站间距为 4.023km,最大站间距 9km(位于胶东
镇站~东河套站区间);最小站间距为 1.125km(位于太原路站~曲戈
庄站区间)。支线从东河套站后引出,向西引入胶州市中心城区,长
18.5km。8 号线与 1、2、3、4、5、7、9、10、12、14、16 号线均有
换乘。

图 2.1-5 地铁 8 号线示意图

16
(6)地铁 9 号线
9 号线为远景规划线路。线路起自红岛街道办科技馆路站(与 8
号线进行换乘),沿岙东路向北,过耕海路、田海路、环湾高速、新
悦路、新业路、火炬路、河东路至上马社区,后线路沿省道 395 转向
东,过聚贤桥路、汇智桥路、华中路、祥源路、华贯路、华东路、和
源路,跨过洪江河后,线路穿过墨水河后沿正阳路转向北,过省道
218 后转向东,穿过胶济铁路、黑龙江路后进入现状城阳中心城区,
过正阳路、长城路、青威路、青新高速后转向东北,后沿萃元路转向
东,线路沿省道 214 敷设,过省道 297 后,线路转为高架敷设,继续
沿省道 214 向东至土寨河,设土寨河站,与 11 号线换乘,后线路继
续沿省道 S214 向东至王哥庄, 线路全长 53.5km。
终点站为王哥庄南站,

图 2.1-6 地铁 9 号线示意图

(7)地铁 12 号线
青岛地铁 12 号线为远景规划线路,是连接西岸城区和北岸城区
的轨道交通快线,为西、北两城区的客流交换提供了快捷的轨道交通,
是环湾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路自黄岛区金沙滩起,沿嘉陵江东路向北、向西进入昆仑山路,
沿昆仑山路向北至中德生态园,后线路继续向北经胶州产业新区,沿

17
双积路向东至铁路红岛站,后线路继续向东、向北至终点秀园路站,
与 16 号线支线换乘。
线路全长约 54.8km,共 21 座车站,19 座地下站,2 座高架站,
平均站间距 2.74km,换乘站 8 座。采用高架及地下线敷设方式。高
架段长约 5.2km,地下段 49.6km,设计时速:120km/h,车辆制式为
6 辆编组的 B 型车。全线设置车辆段一座(营海车辆段),停车场 1
座(创业路停车场)。

图 2.1-7 地铁 12 号线示意图

2.2 涉及风景名胜区情况

青岛地铁 1 号线、地铁 4 号线、地铁 5 号线、地铁 7 号线、地铁


8 号线、地铁 9 号线、地铁 12 号线等 7 条地铁线路以地下线方式穿
越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地下穿越距离约为 6331m;地上占地区域主
要为部分地下车站的露出部分,如地铁出入口、风亭等,以及小部分
登瀛车辆段综合基地,合计地上占地面积 1.6214 hm2。
涉及线路中,地铁 1 号线穿越薛家岛景区靠近胶州湾区域,1 组

18
风亭占用风景名胜区的一级保护区,但该地铁线路 2018 年底已取得
青岛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崂山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工程选址方案核准
意见书,2021 年 2 月全线洞通,先于此次新版风景名胜区规划研究,
且风亭占地面积较小,仅 85m2,对风景名胜区影响较小;其余线路
地上占地区域不占用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
项目在风景名胜区占用情况见表 2.2-1、2.2-2。
表 2.2-1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穿越情况
穿 地面永久占地部分
越 穿越风景名胜区 穿越风景名胜区 涉及地
地铁线路 地面永久占 面积
方 名称 区域 下车站
地建筑 (hm2)

穿越一级保护区
薛家岛 东环路
1 号线 230m,穿越二级保护 1 组风亭 0.0085
风景区 站
区 2247m
穿越二级保护区 出入口 1 处、
崂山 西登瀛
300m,穿越三级保护 登瀛车辆基 0.5264
风景区 站
区 165m 地部分区域
4 号线
穿越二级保护区
青 市南海滨 人民会 出入口 2 处、
270m,三级保护区 0.0835
岛 风景区 堂站 风亭 1 组
185m

地 穿越二级保护区
山 石老人 石老人 出入口 2 处、
5 号线 下 677m,穿越三级保护 0.1243
风 风景区 站 风亭 3 组
穿 区 535m

越 穿越二级保护区
名 市南海滨 奥帆中 出入口 4 处、
7 号线 425m,穿越三级保护 0.3871
胜 风景区 心站 风亭 2 组
区 410m

市南海滨 穿越二级保护区 五四广 出入口 1 处、
8 号线 0.3247
风景区 100m 场站 风亭 1 组
崂山 穿越三级保护区
9 号线 无 无 0
风景区 420m
穿越二级保护区
薛家岛 金沙滩 出入口 2 处、
12 号线 81m,穿越三级保护区 0.1669
风景区 站 风亭 1 组
286m
合计 1.6214

表 2.2-2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地面占用风景名胜区情况表
地上部分占用风景名胜区情况
一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 三级保护区
地铁线路
面积 面积 面积
涉及区域 涉及区域 涉及区域
(hm2) (hm2) (hm2)
1 号线 1 组风亭 0.0085
4 号线东段 车辆基地小部分区域 0.4831 出入口 1 处 0.0433

19
4 号线西段 风亭 1 组 0.0263 出入口 2 处 0.0572

5 号线 出入口 2 处、风亭 1 组 0.088 风亭 2 组 0.0363

7 号线 出入口 4 处、风亭 1 组 0.2644 风亭 1 组 0.1227

8 号线 出入口 1 处、风亭 1 组 0.3247


9 号线 目前不涉及地面占地
12 号线 出入口 2 处、风亭 1 组 0.1669
合计 0.0085 1.3534 0.2595

(1)地铁 1 号线涉及风景名胜区情况
青岛市地铁 1 号线工程以地下线方式穿越薛家岛风景区的一级
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线路自瓦屋庄站进入薛家岛风景区,自胶州湾
入海。该线路在薛家岛风景区内穿越距离为 2477m,其中穿越一级保
护区 230m,穿越二级保护区 2247m。在风景名胜区内涉及 1 处地下
车站(不涉及车站地面建筑)为东环路站,涉及 1 组风亭,其位于一
级保护区,占地面积 0.0085hm2。

图 2.2-1 地铁 1 号线涉及风景名胜区局部图

(2)地铁 4 号线涉及风景名胜区情况
青岛市地铁 4 号线工程以地下线方式穿越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

20
的崂山风景区、市南海滨风景区。
①崂山风景区段
工程以地下线方式穿越崂山风景区的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
线路自崂山六中站进入崂山风景区,自西登瀛站离开崂山风景区,穿
越距离 465m,其中穿越二级保护区 300m,穿越三级保护区 165m。
在风景名胜区内涉及 1 处地下车站,为西登瀛站,仅 1 处出入口露出
地面,面积 0.0433hm2;涉及登瀛车辆段综合基地小部分区域,地上
占用面积 0.4831hm2。

图 2.2-2 地铁 4 号线涉及风景名胜区-崂山风景区局部图

②市南海滨风景区段
工程以地下线方式穿越市南海滨风景区人民会堂站区域,穿越长度
455m,其中穿越二级保护区 270m、三级保护区 185m。工程涉及地
下车站 1 处,为人民会堂站,地面露出出入口 2 处、风亭 1 组,地上
占用面积 0.0835hm2。

21
图 2.2-3 地铁 4 号线涉及风景名胜区-市南海滨风景区局部图

(3)地铁 5 号线涉及风景名胜区情况
地铁 5 号线工程 2 次以地下线方式穿越石老人风景区。第 1 次自
海情新苑进,艺凡国际大酒店出;第 2 次自鲁邦悦海豪庭进,滨海休
闲体育公园东段出。共穿越二级保护区 677m,穿越三级保护区 535m。
涉及地下车站石老人浴场站,地面露出部分为 2 处出入口、3 组风亭,
地上占用面积 0.1243hm2。

图 2.2-4 地铁 5 号线涉及风景名胜区局部图

22
(4)地铁 7 号线涉及风景名胜区情况
地铁 7 号线工程以地下线方式穿越市南海滨风景区奥帆中心区
域,共穿越二级保护区 425m,穿越三级保护区 410m。线路涉及地下
车站 1 处,为奥帆中心站,地面露出部分为出入口 4 处、风亭 2 组,
地上占用面积 0.3871hm2。

图 2.2-5 地铁 7 号线涉及风景名胜区局部图

(5)地铁 8 号线涉及风景名胜区情况
地铁 8 号线穿越市南海滨风景区五四广场区域,共穿越二级保护
区 100m。涉及地下车站 1 处,为五四广场站,地面露出部分为出入
口 1 处、风亭 1 组,地上占用面积 0.3247hm2。

23
图 2.2-6 地铁 8 号线涉及风景名胜区局部图

(6)地铁 9 号线涉及风景名胜区情况
地铁 9 号线工程处于远景规划阶段,还未设计地下车站位置,目
前规划设计以地下线方式穿越崂山风景区 420m,穿越区域为张家河
社区区域,穿越风景名胜区的三级保护区。该线路是串联红岛经济区、
城阳区及崂山区,分担城区地面交通压力,加强组团间联系的重要交
通线路。
该线路张家河社区段,从线路走向和尽量减少对风景名胜区影响
的角度考虑,可以避让风景名胜区范围,因此建议对该段线路走向进
行微调,避开景区范围。
该线路在未来规划设计实施中若有部分车站地面露出部分(出入
口、风亭等)涉及崂山风景区,应单独编制专题报告报批。

24
张家河社区

图 2.2-7 地铁 9 号线(目前设计方案)涉及风景名胜区局部图

(7)地铁 12 号涉及风景名胜区情况
地铁 12 线工程穿越薛家岛风景区金沙滩区域,其中穿越二级保
护区 81m,三级保护区 286m。涉及地下车站 1 处,为金沙滩站,地
面露出部分为出入口 2 处、风亭 1 组,地上占用面积 0.1669hm2。

图 2.2-8 地铁 12 号线涉及风景名胜区局部图

2.3 项目建设的合法合规性分析

(1)与《风景名胜区条例》的符合性分析
25
条例内容 本项目情况 符合性分析

第二十六条 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进行
下列活动:
本项目为城市
(一)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
立碑等损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
项目,不属于条例 符合
(二)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
规定禁止从事的活
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

(三)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
(四)乱扔垃圾。

第二十九条 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下列
活动,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 本项目为城市
批准: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
(一)设置、张贴商业广告; 项目,不属于条例 符合
(二)举办大型游乐等活动; 规定禁止从事的活
(三)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的 动
活动;
(四)其他影响生态和景观的活动
本项目属于重
第三十条 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应 大工程,在专题论
当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并与景观相协调, 证后纳入总体规
不得损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 划,城市轨道交通
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 符合
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污染防治和水土保 采取严格生态保护
持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周围景物、 和污染防治措施,
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 不影响主体功能定
位。

26
(2)与《山东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的符合性分析

条例内容 本项目情况 符合性分析

第二十四条 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下
列行为:
(一)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
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行
为;
本项目为城市
(二)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
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 符合
项目,不属于条例规
(三)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
定禁止从事的活动
(四)携带火种进入核心景区,在禁
火期、禁火区内吸烟、点火、烧香、燃放
烟花爆竹或者孔明灯等;
(五)乱扔垃圾;
(六)其他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 本项目为城市
目应当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项目的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
选址、布局和建筑物的造型、风格、色调、 项目,属于重大民生
高度、体量等应当与周围景观、文物古迹 保障项目,地铁轨道
和生态环境相协调。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
符合
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建 采取严格生态保护
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污染防治和水 和污染防治措施,不
土保持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周 影响主体功能定位
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
和地形地貌。

27
(3)与《青岛市崂山风景区条例》符合性分析
符合性分
条例内容 本项目情况

第十三条 风景区内的建设项目
应当符合风景区规划,不得损害生
态、危害安全、污染环境、破坏景观、
妨碍游览。风景区内禁止设立各类开
发区,禁止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
项目绝大部分区域占用
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
区域为风景名胜区的一级保
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宾馆、
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仅地铁
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房地产
1 号线 1 组风亭位于一级保
开发项目以及其他与风景名胜资源
护区。但该地铁线路 2018 年
保护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
底已取得青岛市城市建设委 符合
二级保护区内,严格限制与风景
员会崂山风景名胜区重大建
游览无关的建设,控制建筑高度、体
设工程选址方案核准意见
量与密度。
书,2021 年 2 月全线洞通,
三级保护区内,应当保持山体余
先于此次新版风景名胜区规
脉、河流水系、田园绿地等生态缓冲
划研究,造成的影响较小。
区与景观廊道,不得形成连片建设地
带。
依照国家、省法律法规须逐步迁
出的开发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
他设施,应当按照风景区规划迁出。
第二十八条 风景区内禁止下列
行为:(一)开山、开矿、采石、采
砂、开荒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
貌的活动;(二)非法引进、带入外
来物种或者未经依法检疫的动植物
及其产品;(三)在一级保护区、二 本项目为城市轨道交通
级保护区内放牧牲畜;(四)非法猎 工程建设项目,不属于条例 符合
捕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五) 规定禁止从事的活动
擅自砍伐树木;(六)非法采集鹅卵
石、景观石或者珍稀岩石;(七)在
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写;(八)
乱扔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九)其
他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行为。

28
第三十一条 风景区的外围保护
地带内,应当保持山体完整,保护风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主要
景区以及周边的整体环境。
在地下敷设,地面建筑物与
经批准进行的建设活动,建设规 符合
周围景观相协调,不会对山
划、建筑物的设计应当与风景区的景
体形成遮挡
观相协调,不得对山体形成封闭式遮
挡。
(4)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符合性分


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指出推进港口、
机场、高铁、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建设,建立轨道交通(含有轨电车)

常规公交、出租车、旅游公交、公共自行车为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
实现城市中心区、人口居住密集区与机场、港口、铁路客运站等交通
枢纽间的快速换乘、便捷联系。规划期末建成全长约 268 公里的轨
道线网,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 40%以上,中心城区公交站点 500
米内全覆盖。
地铁 1 号线、4 号线、5 号线、7 号线、8 号线、9 号线、12 号线
均已被纳入《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远景年规划。

29
图 2.3-1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域轨道交通规划图

30
(5)与《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符
合性分析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21-2035 年)规划说明书[第
四章关于设施规划的说明-道路交通规划-其他交通方式]中指出《青岛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确定的地铁 1 号线、4 号线、5
号线、7 号线、8 号线、9 号线、12 号线可研究以地下方式穿过风景
区、设置地下车站;地铁 4 号线可研究以地下方式延长至大河东服务
基地以及车辆段的建设选址;地铁 9 号线可研究以地下方式延长至王
哥庄,设置车站、车辆段。
因轨道交通属风景区重大建设工程,其选址、建设应另行开展可
行性研究和专题论证,并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上
报审批。

(6)与《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2019 年)

符合性分析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2019 年)对原线网远
景年方案进行了局部调整,调整后青岛市轨道交通远景年线网方案由
19 条线路(含 2 条支线)组成,总规模 872 km。其中,轨道交通普
线 9 条,包括地铁 1-7 号线、9、10 号线,总长 395.2 km;轨道交通
快线 10 条,包括 8 号线、8 号线支线、11-17 号线、16 号线支线,总
长 476.8 km。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涉及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 7
条地铁线路均为该线网规划中的线路。
(7)与《青岛市城市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 年)的符合
性分析
该规划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大力改变传
统的用地模式,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城镇闲置、分散低效用

31
地的整合,鼓励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引导城乡建设向地上、
地下发展,不断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积极推行节地型城、镇、村更
新改造,促进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进一步提高现有城乡建设用地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轨道交通在节约用地方面具有地面交通不可代替的优势。完成同
样运输量,轨道交通比地面交通占地大大将少,并可节省大量车辆段
用地。通过轨道交通建设来缓解青岛目前道路由于车流量和客流量迅
速增长引起的负担,不仅能节约土地,而且能积极引导城市交通土地
利用结构合理化。
轨道交通项目的实施,将对沿线外围区域空间产生强大的吸引效
应,刺激沿线区域的再开发并增强轨道走廊的开发强度,提升功能,
优化城市用地布局,使土地从原有的粗放型利用,转向高附加值的利
用,新的人口和就业中心将向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周围转移,区域的
土地开发将走向集约化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必将得到较大提
升。
综上分析,本工程是落实《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举
措,与规划内容、规划方向一致。

2.4 项目建设的不可避让性分析

(1)地铁 1 号线
①功能定位
地铁 1 号线是连接青岛中心区的南北骨干线路,将长江路沿线商
圈、青岛老火车站及中山路商务圈、市北区台东商务圈、四方西部居
住区、李沧交通商务圈及李沧西部板桥居住区、流亭机场及城阳主城
区连接在一起,为沿线各重点功能区、综合交通枢纽及居住区之间提
供方便快捷的交通衔接。并于地铁 2、3、4、5、6、7、8、9 等多条

32
线路衔接,形成 12 个换乘节点。
②不可避让性分析
地铁 1 号线瓦屋庄站至贵州路站段,西侧为武船重工、海西重机
等船厂,东侧为崂山风景名胜区,胶州湾海底隧道从中部穿过。《青
岛胶州湾隧道管理办法》规定隧道上方、沿线两侧各 100m 范围和洞
口外沿 100m 范围内属于隧道安全保护区,
在保护区内不得从事新建、
改进或扩建影响隧道安全的建构筑物,爆破、钻探、锚泊,以及可能
危及隧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的水下施工、山体改造等活动。
受瓦屋庄停车场和海底隧道选址影响,青岛地铁地铁 1 号线须从
东部风景名胜区穿过,不可避让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且该方案已进
行专题研究,并编制完成《青岛地铁 1 号线过海隧道专题研究报告》。

图 2.4-1 地铁 1 号线穿越风景名胜区段

33
(2)地铁 4 号线
①功能定位
地铁 4 号线为主城区东西向的骨干线,连接了市南区、市北区、
崂山区,线路总体呈东西走向,连接前海历史风貌旅游区、辽宁路电
子商业区、中央商务区、错埠岭居住区、浮山后居住区、崂山科技城、
沙子口街道登瀛片区、大河东崂山景区等重要片区,为沿线各重点功
能区、综合交通枢纽及居住区之间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衔接,其定位
为大运量等级的骨干线路,是城市东西向的就业、居住交通走廊,是
主城的一条重要发展轴,承担城市客流的主要客运任务,解决了青岛
东西向交通出行问题,也可加速沿线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青岛市地
铁 4 号线与 7 条规划轨道交通市区线形成换乘关系,对于有效利用网
络资源、实现网络共享、发挥轨道交通网的城市客流快速运送和引导
城市发展等功能,将起到重要作用。
②崂山风景区段不可避让性分析
本段沿线为市郊小镇及崂山风景区,周边用地主要有居住用地、
绿地以及少量商业用地,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登瀛片区主要为
村庄建设用地,该片区东西向仅有崂山路服务于该片区及崂山风景区,
再无其它通道,且登瀛车辆段用地已稳定,很难改变。本段线站位能
较好的服务于沙子口街道、登瀛片区及崂山风景区,且通过备选线路
1、2 对比分析,该方案对崂山风景区影响最小。且该线路已编制《青
岛地铁 4 号线工程穿越崂山风景名胜区不可避让性论证报告》,并通
过由青岛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34
图 2.4-2 地铁 4 号崂山风景区段城市总体规划图

图 2.4-3 备选线路图

③市南海滨风景区段不可避让性分析
地铁 4 号线起于太平路人民会堂站(与地铁 3 号线换乘),出站
后线路沿太平路下穿天后宫拐入江苏路,在沂水路路口南侧设沂水路
站,出站后继续沿江苏路敷设,在胶宁高架路南侧设江苏路站,与地
铁 1 号线换乘。本段线站位受已开通运营 3 号线车站设置及既有道路
影响,不可避免地小范围下穿市南海滨风景区,对风景区影响较小。

35
图 2.4-4 地铁 4 号线市南海滨风景区段与 3 号线换乘关系图

(3)地铁 5 号线
①功能定位
地铁 5 号线串联了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连接麦岛风景区、
宁夏路居住区、大港规划区、中车科技园、欢乐滨海生态新城、闫家
山居住区、浮山后居住区、石老人风景区、“四姜一湾”片区和沙子口
生态居住区等重要片区,形成环绕东岸城区的轨道交通走廊,并与地
铁 1、2、3、4、7、8、11 和 15 号线换乘衔接,其功能定位是青岛市
东岸城区的一条重要的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②不可避让性分析
地铁 5 号线在石老人浴场站与已开通运营 2 号线换乘,目前,该
站位已锚固,无调整空间。海口路与海尔路路口北侧为大型居住区,
现状有碧海山庄、金海花园和弄海园等居住区,海口路南侧为石老人
风景区。线路出石老人浴场后,为减小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大型居住区
36
的影响及降低社会稳定风险,线路下穿崂山风景区,该段以地下敷设
方式下穿崂山风景区,对石老人风景区整体影响较小。
5 号线石老人站位于香港东路与银川东路路口南侧,该站位周边
以居住用地和绿地为主,车站北侧已实现规划,南侧规划有石老人滨
海公园。该站 800m 辐射范围内常住人口约 1.7 万人,岗位约 0.32 万
人,有成熟的客流出行需求,设站必要性较强。石老人站为与规划石
老人滨海公园充分衔接,更好地服务于公园客流,车站南侧出入口不
可避免的侵入石老人风景区。
综上所述,地铁 5 号线涉及石老人风景区段线站位受周边居住区
及既有道路的影响,线站位不可避免地小范围下穿或占用风景名胜区,
对风景名胜区影响较小。

图 2.4-5 地铁 5 号线石老人段周边城市总体规划图

(4)地铁 7 号线
①功能定位

37
地铁 7 号线为南北走向线路,线路起自青岛市南区奥帆中心终至
即墨区龙泉镇,形成了连接青岛东岸城区、北岸城阳区和即墨区的南
北向骨干线路。线路从青岛市南区奥帆中心起,向北把市南区、市北
区、李沧区、城阳区和即墨区通过轨道交通线有效的联系起来,为老
城区客流向外围疏散提供了快捷的通道;同时为城阳区和即墨区客流
快捷进入青岛市中心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沿线经过城阳现状中心城区
和即墨区现状中心城区,为两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
②不可避让性分析
地铁 7 号线起自市南奥帆中心,目前仅有起点站奥帆中心站出入
口、风亭等地面附属及站前 200m 左右区间位于市南海滨风景区,奥
帆中心为起点站,站点周边现状有奥帆中心,海尔洲际酒店、东海花
园等大型旅游、居住、商业区,客流量较多,交通需求大,因此 7 号
线起点站设于此处较为合理。受周边规划和现状影响,目前站位位于
新会路和澳门路交叉口,同时由于新会路道路曲折,车站大里程段为
曲线段,站位没有向大里程调整条件,且起点站列车需要折返,由于
大里程端为曲线,也不具备设置折返线条件,因此小里程端需设置一
组交叉渡线兼折返线,同时为尽可能减少对风景区影响,目前奥帆中
心站暂定为侧式站台,站前利用正线区间作为停车兼折返功能,从而
缩短进入风景区长度,减少对风景区影响。
综上所述,7 号线涉及市南海滨风景区段线站位方案受周边现状
和规划以及道路既有条件的影响,线站位和部分地面附属不可避免地
小范围位于风景区内,对景区整体影响较小。
(5)地铁 8 号线
①功能定位

38
地铁 8 号线起点自胶州北站,终点至五四广场,主线串联了胶州
市、红岛高新区、李沧区、市北区、市南区等五个行政区,是连接青
岛新机场、北岸城区、东岸城区的快速骨干线路。且本工程与既有 2、
3 号线换乘车站,方便客流从五四广场到达胶东国际机场。
②不可避让性分析
既有地铁 2、3 号线五四广场站在车站南侧预留换乘接口,北侧
设置多个出入口,无付费区接入条件,因此本线车站需设置于既有车
站南侧,实现付费区换乘。同时车站站后需设置本线停车线,为线路
必要条件,且道路东侧建筑物密集,无法满足建设需求,因此本线车
站不可避免地部分设置于风景名胜区内,以便实现换乘功能和线路末
端停车功能。

图 2.4-6 地铁 8 号线五四广场段与其他既有线路站点关系图

(6)地铁 12 号线
①功能定位
青岛地铁 12 号线是连接西岸城区和北岸城区的轨道交通快线,
为西、北两城区的客流交换提供了快捷的轨道交通,是环湾轨道交通
的重要组成部分。

39
②不可避让性分析
地铁 12 号线目前仅有起点站金沙滩站部分出入口等地面附属及
站前 200m 左右折返线区间位于薛家岛风景区段,
金沙滩站为起点站,
站点周边现状有金沙滩广场,希尔顿酒店、南营社区等大型旅游、居
住、酒店区,客流量较多,交通需求大,因此地铁 12 号线起点站设
于此处较为合理。由于金沙滩站为起点站,列车需要折返,根据客流
和行车组织,需要在小里程端设置一组交叉渡线兼折返线,同时为尽
可能减少对风景区影响,目前方案为金沙滩站站前折返线区间为单洞
双线,正线截止到金沙滩路以北,区间结构由原来单洞四线变为单洞
双线,通过减少开挖规模减少对风景区影响。综上所述,地铁 12 号
线涉及薛家岛风景区段线站位方案受周边现状和规划以及道路既有
条件的影响,线站位和部分地面附属不可避免地小范围位于风景区内,
对景区整体影响较小。

图 2.4-7 地铁 12 号线起点段线路周边现状和规划情况图

40
3 涉及风景名胜区概况

3.1 基本概况

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首次公布并设立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时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涵盖了五岳、长城等国家象征,青岛
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列其中。1986年,《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规
划》编制完成,确定了风景区的范围边界,1993年获国务院批复实施。
根据规划,“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包含相对独立的六个风景区,
分别是崂山区、石老人区、市南海滨区、薛家岛区、灵珠区、琅琊台。
总面积为553km2”。据此,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确定了崂山风景名胜
区的范围和风景游览区的管理界线,对各景区的入口加强了控制与管
理,建立了流清、大河东、仰口、北九水、华楼等入口管理处与管理
设施。
1982年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设立时,风景区内及周边基本为生态
自然环境和乡村。2000年后,城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口迅速向
都市区域聚集,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风景名胜区外围的乡村地带也迅
速城镇化,城市与风景名胜区的空间距离拉近,局部融为一体。城景
关系日益密切,保护、发展、民生的矛盾日益复杂和突出,现有的风
景名胜区范围界线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保护管理需要,有必要做出调
整。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
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林草局发布的《关于
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
资函〔2020〕71号),启动了新一版总体规划的修编。目前已编制完

41
成《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调整后总面
积380.27km²。其中:
(1)崂山风景区:面积为342.13km2。核心景区面积95.31km2,
占总面积的27.86%,范围四至坐标为东经120°26′14″~120°57′16″、北
纬35°53′17″~36°19′27″。
(2)石老人风景区:面积为4.43km2。核心景区面积2.47km2,
占总面积的55.76%。范围四至坐标为东经120°25′18″~120°30′1″,北
纬36°3′7″~36°5′54″。
(3)市南海滨风景区:面积为9.98km2。核心景区面积6.79km2,
占总面积的68.00%。范围四至坐标为东经120°18′47″~120°24′16″,北
纬36°2′24″~36°4′24″。
(4)薛家岛风景区:面积为23.72km2。核心景区面积8.59km2,
占总面积的36.21%。范围四至坐标为东经120°17′23"~120°9′55"、北
纬36°0′58"~35°53′26"。

图 3.1-1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位置图

42
3.2 自然特征

3.2.1 地质地貌

崂山地貌景观以花岗岩为主。崂山地貌大致可以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为犬牙交错的山峰,海拔近 1000m,它们是 1 万多年前末次冰期
时形成的;下层的花岗岩地貌,多是 1 万年来冰后期形成的,由于风
华剥蚀形成了斑驳的花岗岩整体及剥落的球形巨石等景观。这就是崂
山特色的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奇石怪岩遍布的地貌形态。
崂山最高峰为巨峰,位于全山之东南部,海拔 1132.7m。崂山山
脉以巨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按崂山山脉的自然走向,可分为 4 个
支脉及多个分支脉。
巨峰支脉是崂山的主体,包含巨峰,包括东北、东、东南、南、
西五个分支脉。三标山支脉包括石人河以西和白沙河以北的诸山,主
峰为石门山,位于山区西部,海拔 570m。午山支脉包括张村河以南
和黄海北岸的诸山,主峰为午山,位于山区西南部,海拔 398.3m。
崂山之余脉,北至即墨市,西抵胶州湾,西南延伸到青岛市区。

3.2.2 气候气象

崂山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丰富,湿润温和,
平均气温 12.4℃。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
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一月平均气
温-1.7℃,八月平均气温 25.5℃。年均降水量 702.6mm,最大为 1975
年的 1426.1mm,最小为 1981 年的 273.2mm,雨量集中于夏季,占全
年的 59.6%。崂山因受海洋影响,加之地形复杂,东部山区降水较多,
空气湿润,小气候明显,太清宫附近被誉为“小江南”,巨峰北侧北
九水则名“小关东”,中部低山和丘陵区降水适中,形成半湿润温和

43
区。

3.2.3 河流

崂山区域内有白沙河、张村河、南九水河、乌龙河、土寨河、石
人河、晓望河等 18 条主要河流,以巨峰延伸的各大山脊为分水岭,
沿山谷呈放射状扩展分布,属季节性河流,除汛期外,多数河流平时
干枯断流。其特点是短小、坡陡、流急、直流入海。白沙河为境内最
大的河流,发源于崂顶之阴天乙泉,流经北九水、卧龙村、大崂村、
乌衣巷村、凉泉村进入崂山水库,区内流程 17km,流域面积 55.6km2;
张村河为境内第二大河,发源于北宅峪夼村东及鸿园村之雾露顶,流
经北龙口、南龙口、牟家、张村、东韩、西韩诸村,进入李沧区汇入
李村河,区内流程 16.5km2,流域面积 49.8km2;南九水河原名汉河。
发源于柳树台青峰顶,流经竹窝村进入大石村水库,再经东西九水村、
汉河村、松山后、戴家埠、沙子口诸村进入沙子口湾。流程 14.5km,
流域面积 36.6km2。

3.2.4 土壤

崂山区的土壤成土母岩,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酸性岩类及喷发熔
基性岩类构成,其母质有现代残积物、河流冲积物、河海相沉积物等
几大类,主要土壤类型是棕壤,其次是河流沿岸和滨海地带有少量潮
土和盐土分布。棕壤土多含粗砂砾石,是直接发育在风化母岩的残积
物上,砾石较多,土层浅,易受干旱,养分含量低;潮土为冲积母质,
土层深厚,质地适中,通透性好,保水肥,表层质地砂性较大,有机
质含量较低。崂山区的耕地以棕壤为主,其分布规律为:由于受崂山
山脉的影响,北宅、王哥庄西部和南部以及沙子口地域的大部分为丘
陵山地,土层浅薄,一般多在 30cm 左右,质地粗糙,养分贫瘠,保

44
水性差,农业生产性差。海积及河流淤积区位于王哥庄东北部和中部,
以及沙子口的姜哥庄周围和中韩沿海、张村河两岸以及由张村河至海
边的浮山与金家岭之间地带,为堆积性土壤,土层较厚,农业生产性
能较好。总之,崂山区表层土壤质地较好,但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低,
磷肥缺乏,局部地区缺碘。

3.2.5 植被

崂山山海相连,生物多样性突出。崂山植被属华北落叶阔叶林带
胶东松栎林区,历史上曾是森林密布的地区,近代以来,多有破坏。
近 40 多年进行了山林抚育,植被恢复较快。据调查,崂山共有维管
束植物 1500 种,5 亚种,136 变种,7 变型,11 栽培种。
温暖型森林植被在崂山南麓的太清宫及其周围地区。干旱型森林
植被在流清河、登瀛、沙子口、汉河一带山地阳坡及大标山之东北坡。
阴湿型森林植被在崂山阴坡。半湿润型森林植被在崂山西部丘陵及平
原低洼地区。从森林植被的覆盖情况看,崂山巨峰南麓太清宫一带植
被品种较多,覆盖率高,这与其“小江南”的小气候有关。

3.2.6 海域

崂山沿海属基岩海岸,海岸线漫长,海岸线长 87.3km。由于受
燕山运动晚期花岗岩侵入影响,崂山山区的山体延伸入海,形成了蜿
蜒曲折的海岸,并构成了沿海的崖壁、岬角、半岛、岛礁、海湾、潮
滩等。受海水侵蚀作用,海岸上有形式丰富的海蚀岩、海蚀崖、海蚀
平台等景观。因而崂山海岸景观丰富,近海空间层次较多。
崂山海域属正规半日潮类型,每个太阳日(24 时 48 分)有两次
高潮和两次低潮。高潮出现在月亮中天后 4 小时 50 分,低潮出现在
月亮中天后 11 小时零 2 分。

45
崂山近海海绵海水表层年平均水温为 13.5℃。最低水温在 1 月,
平均 1.77℃,严寒年代,沙子口湾浅滩海水结薄冰。最高水温在 8 月,
平均 24.5℃。

3.3 社会经济特征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由四大景区组成,包括崂山风景区、石老人
风景区、市南海滨风景区、薛家岛风景区。
崂山风景区范围包括崂山山体和历史范围的大部分地区,即现行
的沙子口、王哥庄、北宅、惜福镇、夏庄等 5 个乡镇的全部辖区,面
积为 464.54km2。共有村庄社区 190 个,人口约 26.33 万人。其中沙
子口村社 39 个,人口约 6.3 万;王哥庄有村社 34 个,人口约 4.8 万
人;北宅有村社 36 个,人口约 3 万人;惜福镇有村社 31 个,人口约
5.0 万人;夏庄有村社 50 个,人口约 7.2 万人。薛家岛风景区约 1.96
万人。石老人和市南海滨风景区纳入青岛市建成区。
崂山风景区内各办事处中心区以工业生产为主。各办事处所属村
庄以农业生产为主,并初步形成了王哥庄茶叶、北宅杂果的种植业布
局。沿海村庄以水产、旅游业为主。各办事处居民的年人均收入主要
在 6000~9000 元之间,其中以北宅最低。石老人和市南海滨属青岛
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薛家岛风景区村庄主要以渔业和旅游服务
业为主,目前多数村落已实现拆迁安置。

3.4 分级保护

根据《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风景
区实施分级保护,并对一级保护区实施重点保护控制。各级保护区可
开展适宜的风景建设,可根据需要配置服务部等必要设施。各级保护
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应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要求。

46
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应符合《风景名胜区条例》要求,加强生态修
复与植被抚育,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立桩划界明确各级保护区的范围。
(一)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严格禁止建设范围)
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面积 113.15km2,占总面积的 29.76%。
严格保护风景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其周边环境,保护好基岩海岸、
沙滩、海岛、海域等海滨资源。控制游人量,组织好游览路线,管理
好游览活动与游客行为,不得因游览损害风景资源及其价值。加强生
态环境保护,崂山风景区植被抚育应以风景林为主,结合居民调控开
展退耕还林工作。严格限制与风景保护和与游览无关的建设,严格禁
止对风景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工程建设与生产活动。应编制详细
规划,分析论证进而明确景点景物建设、各类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恢
复、景观环境整治提升等各项工作内容。对于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
以及破坏景观环境的各项建筑物、构筑物,都应当结合详细规划提出
逐步搬迁、拆除的处理方案。加强卫生管理,将垃圾转运至风景区外。
对污水、污物进行环保处理。市南海滨风景区内涉及特殊用地、历史
文化名城和城市建设用地,应同时符合相应的特殊管控要求和规划要
求。
(二)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
二级保护区面积 79.04km2,占总面积的 20.78%。
保护和管理好有价值的风景资源。崂山和薛家岛风景区以恢复植
被为主,石老人和市南海滨风景区可进行景观环境整治,提升景观品
质,为公众游览服务。海域可在不破坏海岸资源的前提下,依规开展
游船码头建设。区内村庄不得新增建设,房屋可进行翻修改善居民居
住条件,也可在保持传统格局与风貌的条件下依村庄规划开展建设,
建设后的各类建(构)筑物的面积不得超过原合法面积,并符合第十

47
六条[居民点调控措施]的规定。禁止破坏风景环境的各种工程建设与
生产活动。对区内现有的违章建设制定相应的改造措施和拆除计划,
并限期整治完成。市南海滨风景区涉及历史文化名城和城市建设区,
应同时符合相应规划的要求。
(三)三级保护区(限制建设范围)
三级保护区面积 188.08km2,占总面积的 49.46%。
可结合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服务设施的安排,统筹用地规划,
优化建设布局。区内建设应保持山体余脉、河流水系、田园绿地等生
态缓冲区与景观廊道,避免建设地带的连片发展;通过合理控制建筑
高度、体量与密度,加强绿化,统一建筑风格,达到建设与风景协调
的效果。区内不得安排污染环境和破坏景观的项目,已经存在的应采
取措施限期进行调整、改造或拆除。区内划入城镇开发边界的区域,
由国土空间总体(分区)规划确定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公共服务和
基础设施布局、城市风貌管控等规划要求,依据国土空间总体(分区)
规划进一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并落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关于环
境和景观保护的要求。可接纳从二级保护区搬迁的居民,并应预留居
民安置用地。
区内未划入城镇开发边界的村庄禁止风景区外的人口迁入,按传
统风貌进行控制,依乡村规划开展建设。可对村庄合规用地进行调整
置换,安排旅游服务设施,并符合第十六条[居民点调控措施]的规定。
区内旅游服务基地应根据所编制的详细规划、参照传统村庄风貌进行
建设,并保护自然要素。崂山风景区可在原有坡耕地的基础上发展观
光果园、农家旅游休闲,结合旅游采摘,发展第三产业;资源条件较
好的区域在条件成熟时可发展为游览景区,配套相应设施建设。

48
3.5 主要风景资源及分布

3.5.1 景点景源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雄伟、奇险
的花岗岩地貌难有出其左右者,源远流长的道教使崂山被誉为“天下
第二丛林”,并为崂山增添了一抹仙风道骨的风采。自然景观、人文
景观及两者的结合,形成众多景点,其中包括崂山著名的“崂山十二
景”。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共评价 318 个景点,按类型分,人文景点
125 个,占比 39.3%;自然景点 193 个,占比 60.7%。按级别分,包
括特级景点 3 个,占比 0.9%;一级景点 36 个,占比 11.3%;二级景
点 54 个,占比 17.0%;三级景点 97 个,占比 30.5%;四级景点 128
个,占比 40.3%。

3.5.2 景点空间分布

各类景点在崂山风景区、市南海滨风景区中的分布相对集中,按
照数量排序,崂山风景区有景点 241 处,市南海滨风景区 47 处,薛
家岛 26 处,石老人 4 处。其中 3 处特级景点均分布在崂山风景区内。

3.5.3 风景名胜资源特征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山城海相连、峰岩岛礁的自然风
光和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其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观与
人文景观。其风景特征可概述为:丰富的海岸礁岩,壮观的脊峰顶崮,
幽深的峡谷沟涧,珍贵的古树名木,生动的泉溪潭瀑,悠久的历史名
胜,奇幻的天景天象,典型的冰川遗迹。

49
3.6 管理概况

崂山作为风景区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始于 1979 年,成立了


崂山风景区管理处,隶属于青岛市园林局。1985 年又成立了崂山风
景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具体办事机构。1987 年 5 月 1 日
在流清河、太平宫、北九水设售票站。1988 年被确定为县级事业单
位,编制暂定 30 人,并设立了太清宫、太平宫、北九水景管站。1989
年 5 月 5 日,青岛市发出了《关于调整崂山风景区管理体制的通知》,
正式成立了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为市直属局级事业单位,于 5 月
31 日挂牌对外办公。2002 年 7 月 15 日,青岛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发出
通知,明确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确立了行政执
法主体地位。
2007 年,为实施新的《风景名胜区条例》,崂山风景名胜区管
理体制再次调整,组建新的青岛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风景区
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同时在原崂山风景区管委会的基础
上组建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负责核心景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
工作。形成了目前崂山风景区一委一局的管理体制格局。
2017 年,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再次调整,崂山风景区管理
委员会更名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统一对崂山、市南海
滨、石老人礁岩、薛家岛沙滩四个景区的规划、管理、保护、利用进
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青岛崂山风景区管理局更名为青岛崂山
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主要负责崂山和石老人礁岩的规划、管理、保护、
利用等,并与崂山区政府合署。市南海滨由市南海滨风景区管理处具
体管理、薛家岛由黄岛区城管局具体管理。

50
4 评价区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4.1 生态功能定位

《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3〕119 号)中,按照区域
生态特点及主导生态功能将全省划分为 5 个生态功能区,分别为鲁东
丘陵生态区、鲁中南山地丘陵生态区、鲁西南平原湖泊生态区、鲁北
平原和黄河三角洲生态区、近海海域与岛屿生态区。青岛崂山风景名
胜区所在的区域属于鲁东丘陵生态区。
鲁东丘陵生态区位于潍河、沭河以东,包括青岛、烟台、潍坊、
威海、日照、临沂的全部或部分区域。东、南、北三面临海,具有温
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点,是山东省生态条件最好、森林植被覆盖率
最高的区域。区内植被为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物种多样性为全
省乃至华北最丰富的地区,是我国温带水果和花生生产基地之一。黄
金、石墨、滑石等矿产资源丰富。本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是半岛诸河流
的水源涵养、径流调节和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物种多样性维持。主要生
态问题一是河流源短流急,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河流干涸、断流或受
到污染;二是超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三是幼中龄针叶林所占比例
大,森林生态功能低。
该区生态保护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是加强次生天然林保护,
积极推进封山育林,实施退耕还林,加速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
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科学、适度调水,缓解用水矛盾;全面建设
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严格限制地下水开采,从根本上解决地
下水严重超采问题,遏制海水入侵;建设沿海防护林带;保护生物多
样性,加快自然保护区和河流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加快国家环
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建设以山海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基地;

51
建设高水平的我国第三个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
加快半岛城市群建设进程,充分加强和完善青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的作用和地位。

4.2 评价分区

本项目风景名胜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工程项目两侧
外扩 1km 的范围。
由于风景名胜区共涉及青岛市 7 条地铁线路,涵盖崂山区、市南
区、黄岛区等多个区(市),地理跨度较大,所以结合地铁线路在青
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穿越情况及地理位置,共分为 7 处评价小区。
表 4.2-1 评价分区基本情况

评价分区 行政区 涉及景区 涉及地铁线路 主要生态系统


村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
1 崂山区 崂山风景区 4 号线
系统、林地生态系统
村庄生态系统、农作物生
2 崂山区 崂山风景区 9 号线
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林地生态
3 崂山区 石老人风景区 5 号线
系统、海域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海域生态
4 市南区 市南海滨风景区 7 号线、8 号线
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海域生态
5 市南区 市南海滨风景区 4 号线
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林地生态
6 黄岛区 薛家岛风景区 1 号线
系统、海域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海域生态
7 黄岛区 薛家岛风景区 12 号线
系统

4.3 调查时间及样地样线设置

4.3.1 样方设置原则

样方大小:根据各区段植被类型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样方大小,
实际调查中设置样方规格如下:乔木样方 100m2、灌木样方 25m2、
草本样方 1m2。
样方布设原则:1)尽量在铁路穿越的地方及其附近设置样方,

52
主要在重要生态敏感区域布设样方;2)评价范围内以农业栽培植
被为主时,样方重点布置在低山丘陵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段;3)
在实测样方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对同一植被类型重复设点。

4.3.2 调查时间

2022 年 2 月 20 日

4.3.3 样地样线设置

样方调查点主要分布于风景区内评价区,同时调查每个地点的鸟
类等野生动物情况。共设置了 7 个植物调查样方。动植物调查方样线
贯穿整个评价区,基本涵盖了评价区内各生境类型。

4.4 生态系统现状调查

4.4.1 各评价小区生态系统现状调查

(1)评价小区 1
评价小区 1 为地铁 4 号线涉及区域。
经调查,评价小区内生态系统主要为村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
统和林地生态系统。村庄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区面积的 30%,主要
由农村宅基地组成;城市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区面积的 30%,主要
主要由住宅、开发区用地组成;林地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区面积的
40%,主要由黑松林组成。

53
表 4.4-1 评价小区 1 生态系统现状表
生态系统
序号 现状及分布 典型照片
类型 占比

在该评价小区
村庄生态 内成群片分布,
1 30%
系统 主要为农村宅
基地

评价区内错落
城市生态
2 30% 分布,主要为住
系统
宅和开发用地

该评价小区西
林地生态 部崂山路两侧
2 40%
系统 山体,主要为黑
松林

(2)评价小区 2
评价小区 2 为地铁 9 号线涉及区域。
经调查,评价小区内生态系统主要为村庄生态系统、农作物生态
系统、林地生态系统,村庄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区面积的 20%,主
要由农村宅基地组成;农作物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区面积的 30%,
主要由茶叶作物组成;林地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区面积的 40%,主
要由黑松林组成。

54
表 4.4-2 评价小区 2 生态系统现状表
生态系统
序号 现状及分布 典型照片
类型 占比

村庄生态 在评价区内错
1 25%
系统 落分布

农作物生 分布在村庄四
2 40%
态系统 旁

林地生态 该评价小区西
3 35%
系统 部山头

(3)评价小区 3
评价小区 3 为地铁 5 号线涉及区域。
经调查,评价小区内生态系统主要为城市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
统、海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区面积的 65%,主要
由城市商业区、住宅区、海滨公园组成;林地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
区面积的 15%,主要由刺槐、麻栎、黑松混交林构成;海域生态系统
约占该评价小区面积的 20%。

55
表 4.4-3 评价小区 3 生态系统现状表
生态系统
序号 现状及分布 典型照片
类型 占比

海域生态 该评价小区南
1 20%
系统 部

评价小区大部
城市生态 分区域,主要为
2 65%
系统 商业区、住宅
区、海滨公园等

评价小区东部
林地生态 山头,主要为刺
3 15%
系统 槐、麻栎、黑松
混交林

(4)评价小区 4
评价小区 4 为地铁 5 号线、地铁 8 号线涉及区域。

56
经调查,评价小区内生态系统主要为城市生态系统、海域生态系
统,城市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区面积的 70%,主要由住宅区、政府
机关单位驻地组成;海域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区面积的 30%。
表 4.4-4 评价小区 4 生态系统现状表
生态系统
序号 现状及分布 典型照片
类型 占比

评价小区大部
城市生态 分区域,主要住
1 70%
系统 宅用地、政府机
关单位驻地等

海域生态 该评价小区南
2 30%
系统 部

(5)评价小区 5
评价小区 5 为地铁 4 号线涉及区域。
经调查,评价小区内生态系统主要为城市生态系统、海域生态系
统,城市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区面积的 75%,主要由住宅区组成;
海域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区面积的 25%。

57
表 4.4-5 评价小区 5 生态系统现状表
生态系统
序号 现状及分布 典型照片
类型 占比

评价小区大部
城市生态
1 75% 分区域,主要为
系统
住宅用地等

海域生态 该评价小区南
2 25%
系统 部

(6)评价小区 6
评价小区 6 为地铁 1 号线涉及区域。
经调查,评价小区内生态系统主要为城市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
统、海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区面积的 40%,主要
由船厂用地、住宅用地组成;林地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区面积的
40%,主要由黑松、刺槐混交林组成;海域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区
面积的 20%。

58
表 4.4-6 评价小区 6 生态系统现状表
生态系统
序号 现状及分布 典型照片
类型 占比

评价小区西部
城市生态
1 65% 区域,主要为船
系统
厂、住宅区等

评价小区东部
林地生态
2 15% 山头,主要为黑
系统
松、刺槐混交林

海域生态 该评价小区北
3 20%
系统 部胶州湾

(7)评价小区 7
评价小区 7 为地铁 12 号线涉及区域,经调查评价小区内生态系
统主要为城市生态系统、海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约占该评价小
区面积的 90%,主要由住宅区、商业区、公园组成;海域生态系统约
占该评价小区面积的 10%。

59
表 4.4-7 评价小区 7 生态系统现状表
生态系统
序号 现状及分布 典型照片
类型 占比

评价小区大部
城市生态 分区域,主要由
1 90%
系统 住宅区、商业
区、公园组成等

海域生态 该评价小区南
2 10%
系统 部

4.4.2 评价区生态系统总结

通过分析各个评价小区的生态系统构成,可以得出评价区主要为
城市建成区,城市生态系统是其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约占整个评价区
总面积的 60%,其余为林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4.5 风景名胜资源调查

通过查阅《总体规划》及实地调查,评价区共存在 15 处风
景名胜资源,其中评价小区 1、2、6 不涉及风景名胜资源,评价
小区 3 存在 2 处风景名胜资源,评价小区 4 存在 4 处风景名胜资
源,评价小区存在 7 处风景名胜资源,评价小区 7 存在 2 处风景
名胜资源。

60
表 4.5-1 评价区风景名胜资源现状表
涉及的相 项目与风
评价小区 关风景名 景名胜区 典型照片
胜资源 位置关系
1
不涉及风景名胜资源
2

地铁 5 号
石老人海
线附近穿
滩浴场

距离地铁
石老人礁
5 号线约

520m

地铁 7 号
奥帆中心 线出站口

距离地铁
燕儿岛 7 号线出
口约 250m

61
涉及的相 项目与风
评价小区 关风景名 景名胜区 典型照片
胜资源 位置关系

五四广
地铁 8 号
场、五月
线出口旁
的风雕塑

地铁 4 号
天后宫 线地下穿

距地铁 4
栈桥及回
号线约
澜阁
1000m
5

距地铁 4
小青岛灯
号线约

1000m

海军博物
馆、鲁迅
公园、水 距地铁 4 号线约 500m
族馆、小
鱼山公园

62
涉及的相 项目与风
评价小区 关风景名 景名胜区 典型照片
胜资源 位置关系

6 不涉及风景名胜资源

地铁 12 号
青岛啤酒
线出入口
节广场

距地铁 12
石雀嘴 号线出口
约 800m

4.6 植被及植物多样性调查

4.6.1 调查方法

(1)基础资料收集
收集整理评价范围区域及邻近地区的现有植被及植物多样性资
料。
(2)野外实地考察
在调查过程中,确定评价范围区域内的植物种类、经济植物的种
类及资源状况、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及生存状况等。实地调查采取路
线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没有原生植被的区域采取路线

63
调查,在重点影响区域以及植被状况良好的区域实行重点调查;对资
源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调查采取野外调查、民间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进
行;对有疑问的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采集凭证标本并拍摄照片。
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确定典型群落地段,采用常用的“群落学
—生态学”方法进行群落调查。选取一定面积的样方点,分别记录样
方内所有植物种类、高度、株数、盖度等。

4.6.2 评价区植物种类调查

按照《山东植物区系地理》对山东省植物区系的划分方案,工程
项目所在区域的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
区、华北植物地区、华北平原植物亚地区。该植物小区受土壤、地形
以及水热条件的影响,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
评价区主要为城市绿化植物及崂山、黄岛地区的山地植被,城市
绿化植物主要有国槐、雪松、银杏、白蜡、三球悬铃木等,山地植被
主要有黑松、侧柏、麻栎、刺槐等。
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主要植物共有 31 科,70 属,80 种。未记录到
国家或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64
表 4.6-1 评价区现场调查植物表
科名 属名 中文种名 拉 丁 名 称
银杏科 银杏属 银杏 Ginkgo biloba
悬铃木科 悬铃木科属 三球悬铃木 Platanus orientalis
木犀科 梣属 白蜡 Fraxinus chinensis
木兰科 木兰属 荷花玉兰 Magnolia grandiflora
槭树科 槭属 三角枫 Acer buergerianum
松属 赤松 Pinus densiflora
松科 松属 黑松 Pinus thunbergii
雪松属 雪松 Cedrus deodara
圆柏属 龙柏 Sabina chinensis
柏科
侧柏属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杨属 加杨 Populus canadensis
杨柳科
柳属 垂柳 Salix babylonica
桤木属 日本桤木 Alnus japonica
桦木科
鹅耳枥属 千金榆 Carpinus cordata
胡桃科 胡桃属 核桃 Juglans regia
短柄枹 Quercus glandulifera
壳斗科 栎属
麻栎 Quercus acutissima
葎草属 葎草 Humulus scandens
桑科 柘属 柘树 Cudrania tricuspidata
构属 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萝藦科 萝藦属 萝藦 Metaplexis japonica
鼠李科 枣属 酸枣 Ziziphus jujuba
十字花科 荠属 荠 Capsella bursa-pastoris
槐属 国槐 Styphnolobium japonicum
葛属 葛 Pueraria lobata
紫穗槐属 紫穗槐 Amorpha fruticosa
山合欢 Albizia kalkora
豆科 合欢属 合欢 Albizia julibrissin
山槐 Albizia kalkora
刺槐属 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鸡眼草属 鸡眼草 Kummerowia striata
胡枝子属 胡枝子 Lespedeza bicolor
苹果属 苹果 Malus pumila
蔷薇科 梨属 白梨 Pyrus bretschneideri
棣棠花属 棣棠花 Kerria japonica

65
科名 属名 中文种名 拉 丁 名 称
山楂属 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牛叠肚 Rubus crataegifolius
悬钩子属
木莓 Rubus swinhoei
桃 Amygdalus persica
桃属
茅莓 Rubus parvifolius
苦木科 臭椿属 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紫葳科 凌霄属 凌霄 Campsis grandiflora
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车前科 车前属
平车前 Plantago depressa
马鞭草科 牡荆属 荆条 Vitex negundo
忍冬科 忍冬属 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藤黄科 金丝桃属 黄海棠 Hypericum ascyron
桔梗科 桔梗属 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s
茄 Solanum melongena
茄属
茄科 龙葵 Solanum nigrum
番茄属 番茄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野菊 Dendranthemai idicnnl
菊属
菊花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白酒草属 小飞蓬 Conyza canadensis
飞蓬属 一年蓬 Erigeron annuus
蒙古蒿 Artemisia mongolica
菊科 蒿属 艾 Artemisia argyi levl
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鬼针草属 鬼针草 Bidens pilosa
苍耳属 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蒿属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蒲公英属 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芦苇属 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鹅观草属 鹅观草 Roegneria kamoji
狗牙根属 狗牙根 Cynodon dactylon.
刚竹属 淡竹 Phyllostachys glauca
野古草属 野古草 Arundinella anomala
禾本科
穇属 牛筋草 Eleusine indica
雀稗属 雀稗 Paspa1um thunbergii
狗尾草属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白茅属 白茅 Imerata cylindricac
荩草属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66
科名 属名 中文种名 拉 丁 名 称
马塘属 马唐 Digitaria sanguinalis
穇属 牛筋草 Eleusine indica
菅属 黄背草 Themeda triandra
薹草属 薹草属 Carex tristachya
莎草科
羊胡子草属 羊胡子草 Carex rigescens
椴树科 扁担杆属 扁担杆 Grewia biloba
防己科 木防己属 木防己 Cocculus orbiculatus
芸香科 花椒属 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67
4.6.3 植物群落样方调查

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表(1)
样方地点:听海社区北约 133m 样方号:1 样方面积:10m×10m
经度:120.554651 纬度:36.131224 海拔(m):138
调查人:崔飞翔 调查日期:2022 年 2 月 20 日

株 平均 平均
盖度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名 物候期 (丛 多度 高度 胸径
/%
)数 /m /cm
1 黑松 Pinus thunbergii 果熟期 7 Cop1 12 23 30
2 荆条 Vitex negundo 落叶期 / Cop1 0.7 / 10
3 薹草 Carex spp. 枯黄期 / Sp 0.3 / 1
4 芒 Miscanthus sinensis 枯黄期 / Cop2 0.4 / 40

68
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表(2)
样方地点:西苑生态茶厂南约 212m 样方号:2 样方面积:10m×10m
经度:120.560450 纬度:36.129137 海拔(m):127
调查人:崔飞翔 调查日期:2022 年 2 月 20 日

株 平均 平均
盖度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名 物候期 (丛 多度 高度 胸径
/%
)数 /m /cm
1 黑松 Pinus thunbergii 果熟期 6 Cop1 12 23 30
2 荆条 Vitex negundo 落叶期 / Sp 1.2 / 5
Stephanandra
3 华空木 落叶期 / Cop1 0.5 / 20
chinensis
4 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枯黄期 / Sol 0.3 / 1

69
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表(3)
样方地点:张家河水库东北约 400m 样方号:3 样方面积:10m×10m
经度:120.617290 纬度:36.307312 海拔(m):103
调查人:崔飞翔 调查日期:2022 年 2 月 20 日

株 平均 平均
盖度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名 物候期 (丛 多度 高度 胸径
/%
)数 /m /cm
1 黑松 Pinus thunbergii 果熟期 7 Cop1 12 23 40
2 藜草 Chenopodium album 枯黄期 / Sp 0.25 / 2
3 雀稗 Paspalum thunbergii 枯黄期 / Sp 0.3 / 2
4 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枯黄期 / Sp 0.35 / 2

70
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表(4)
样方地点:善慧殿约 119m 样方号:4 样方面积:10m×10m
经度:120.500313 纬度:36.098685 海拔(m):78
调查人:崔飞翔 调查日期:2022 年 2 月 20 日

株 平均 平均
盖度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名 物候期 (丛 多度 高度 胸径
/%
)数 /m /cm
1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果熟期 25 Cop2 6 12 40
2 荆条 Vitex negundo 落叶期 / Cop1 0.7 / 10
3 白檀 Symplocos paniculata 落叶期 / Sp 2 / 5
4 芒 Miscanthus sinensis 枯黄期 / Cop2 0.4 / 40
5 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枯黄期 / Sol 0.4 / 5

71
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表(5)
样方地点:青岛胶州湾隧道东 193m 样方号:5 样方面积:10m×10m
经度:120.288323 纬度:36.014774 海拔(m):56
调查人:崔飞翔 调查日期:2022 年 2 月 20 日

株 平均 平均
盖度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名 物候期 (丛 多度 高度 胸径
/%
)数 /m /cm
Robinia
1 刺槐 落叶期 5 Cop1 14 24 20
pseudoacacia
2 麻栎 Quercus acutissima 落叶期 4 Cop1 16 22 20
3 芒 Miscanthus sinensis 枯黄期 / Cop2 0.4 / 40
4 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枯黄期 / Sp 0.25 / 15

72
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表(6)
样方地点:瓦屋庄水库北 334m 样方号:6 样方面积:10m×10m
经度:120.289284 纬度:35.996625 海拔(m):86
调查人:崔飞翔 调查日期:2022 年 2 月 20 日

株 平均 平均
盖度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名 物候期 (丛 多度 高度 胸径
/%
)数 /m /cm
1 黑松 Pinus thunbergii 果熟期 7 Cop1 12 23 40
2 白檀 Symplocos paniculata 落叶期 / Sp 2 / 5
三桠乌
3 Lindera obtusiloba 枯黄期 / Sp 0.7 / 10

4 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枯黄期 / Sol 0.4 / 2

73
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表(7)
样方地点:凤凰之声大剧院南广场南
样方号:7 样方面积:10m×10m
约 139m
经度:120.238730 纬度:35.950695 海拔(m):61
调查人:崔飞翔 调查日期:2022 年 2 月 20 日

平均 平均
株(丛) 盖度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名 物候期 多度 高度 胸径
数 /%
/m /cm
1 黑松 Pinus thunbergii 果熟期 6 Cop1 12 23 40
2 荆条 Vitex negundo 枯黄期 / Cop1 1.2 / 10
3 薹草 Carex spp. 枯黄期 / Sp 0.3 / 1

4.7 动物多样性调查

通过参考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结合样线实地调查,发现的
野生脊椎动物有:
兽类:评价区内无大型兽类,区内兽类主要以中小型兽类为主,
如狗獾(Meles meles)、野兔(Lepus sinensis)、刺猬(Erinaceinae)、
黄鼬(Mustela sibirica)、普通田鼠(Microtus arvalis)等。
鸟类:区域内鸟类以雀形目为主,如山麻雀(Passer rutilans)、
喜鹊(Picapica)、燕(Swallow)、大山雀(Parus major)等。
爬行类:壁虎(Gekko)、中华草龟(Chinemysreevesii)、中华
鳖(Pelodiscus sinensis)等。

74
两栖类:区域内两栖类以无尾目为主,如东方铃蟾(Bombina
orientalis)、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trauch)、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金线蛙(Pelophylax plancyi)、泽蛙(Rana limnocharis)
等。
样地及其周边动物均为青岛市广布种和常见种,评价区不属于国
家重点保护鸟类集中分布区,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
通过走访周边村庄和咨询当地专家,发现项目周边的评价区不是鸟类
集中迁徙活动区。

4.8 水土流失调查

工程区原地貌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由降雨和地表
径流冲刷形成,侵蚀程度以沟蚀、面蚀为主,另外由于植被的显著季
节性,在冬春季节也有风蚀作用存在。现场调查评价区原地貌平均土
壤侵蚀模数为 900t/km2.a。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96)
(1997 年 6 月 10 日实行,见表 4.8-1),该地区属于轻度侵蚀区。
表 4.8-1 土壤侵蚀分级标准一览表

土壤侵蚀程度 微度 轻度 中度 强度 极强 剧烈

侵蚀模数(t/km2·a) <200 ~2600 ~6000 ~8000 ~16000 >16000

流失厚度(mm/a) <0.16 ~1.9 ~3.7 ~6.9 ~11.1 >11.1

评价区平均侵蚀模数 900t/km2·a。经分析计算,评价区水土流失
量结果为 20547t。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呈线状分布,且
工程基本在地表以下,地表影响水土流失情况较小。

4.9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4.9.1 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评价区面积总共 4724.97hm2,陆域面积 3878.60hm2,海域面积

75
846.37hm2。评价区主要以城市建设用地为主,其次为林业用地,其
他地类占比较小。
表 4.9-1 评价区陆域土地利用现状表

序号 用地名称 面积(hm2) 比例
1 耕地 20.3 0.52%
2 园地 165.3 4.26%
3 林地 917.5 23.66%
4 草地 45.6 1.18%
5 建设用地 2592.1 66.83%
6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25.5 0.66%
7 其他土地 112.3 2.90%
8 合计 3878.6 100%

4.9.2 项目区土地利用调查

项目地上占地总面积 1.6214h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 1.1298hm2,


林地 0.4916hm2。

4.10 评价区主要生态问题调查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属于鲁东丘陵生态区,该区主要生态功能为
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评价区内主要生态问题是评
价区主要为城市建成区,人为活动频繁,人工干扰较为严重。

76
5 风景名胜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和评价

5.1 风景区主要风景名胜资源影响预测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主要沿城市交通道路地下敷设,避让了
风景名胜区大部分景观资源。根据评价区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区
共涉及 15 处景点。
地铁线路涉及风景名胜区部分均为地下敷设,评价区内绝大部分
风景资源距离地铁线路较远,如石老人礁岩、燕儿岛、栈桥及回澜阁、
小青岛灯塔、海军博物馆、鲁迅公园、水族馆、小鱼山公园、石雀嘴
等,对其基本不构成影响。地铁 5 号线以地下方式穿越石老人海滩浴
场,地铁 4 号线以地下方式穿越天后宫,施工时可以通过加大埋深的
方式,进一步减小工程对该景点的影响。奥帆中心、五四广场、青岛
啤酒节广场分别位于地铁 7 号线、地铁 8 号线、地铁 12 号线车站旁,
但车站均为地下车站,仅部分出站口、风亭位于地面,占地面积较小;
且建筑物均为单层,高度不超过 3m,无高大建筑,不会对崂山山体
形成遮挡,建设单位已委托专业设计单位对建筑物外表、构筑物形式
进行景观设计,确保建筑物色调、形式与周边环境融合,对景区影响
较小。
综上,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对风景区风景名胜资源影响较小。
表 5.1-1 项目对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影响程度分析表
涉及的相关风景
评价小区 位置关系 影响程度
名胜资源
1
不涉及风景名胜资源
2
地铁 5 号线于地下敷设,施工时
地铁 5 号线附近
3 石老人海滩浴场 加大线路埋深,进一步减小工程
穿越
对该景点的影响

77
涉及的相关风景
评价小区 位置关系 影响程度
名胜资源
距离地铁 5 号线 地铁 5 号线于地下敷设,距离该
石老人礁岩
约 520m 景点较远,基本不构成影响
地铁 7 号线出站 仅地铁出入口和风亭位于地面,
奥帆中心
口旁 影响较小
距离地铁 7 号线 地铁 7 号线于地下敷设,距离该
4 燕儿岛
出口约 250m 景点较远,基本不构成影响
五四广场、五月 地铁 8 号线出口 仅地铁出入口和风亭位于地面,
的风雕塑 旁 影响较小
地铁 4 号线于地下敷设,施工时
地铁 4 号线地下
天后宫 加大线路埋深,进一步减小工程
穿过
对该景点的影响
距地铁 4 号线约 地铁 4 号线于地下敷设,距离该
栈桥及回澜阁
1000m 景点较远,基本不构成影响
5
距地铁 4 号线约 地铁 4 号线于地下敷设,距离该
小青岛灯塔
1000m 景点较远,基本不构成影响
海军博物馆、鲁
距地铁 4 号线约 地铁 4 号线于地下敷设,距离该
迅公园、水族馆、
500m 景点较远,基本不构成影响
小鱼山公园等

6 不涉及风景名胜资源

地铁 12 号线出 仅地铁出入口和风亭位于地面,
青岛啤酒节广场
入口旁 影响较小
7
距地铁 12 号线 地铁 12 号线于地下敷设,距离该
石雀嘴
出口约 800m 景点较远,基本不构成影响

5.2 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通过评价区生态系统调查得知,青岛市地铁沿线生态系统主要为
城市生态系统,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地铁出入口、风亭
等永久占地设施产生的影响,以及临时施工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项目地下线状敷设,不会造成地理隔离,不会对动植物物种间基
因交流产生影响,且永久地上占地区零散且面积较小,7 条线路地上
占地面积仅为 1.6214hm2,对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影响较小。

5.3 对沿线植被、城市绿地的影响分析

轨道交通项目中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冷却塔设置不可避免会

78
占用部分林地或城市绿地,造成一定面积绿地植被破坏或树木移植。
项目工程主要沿城市既有道路地下敷设,在缓解地面交通的同时,
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占用城市绿地,最大限度减少对树木等植被的破坏,
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对出入口、风亭四周临时用地绿化恢复,且项目
区周边无国家和省重点保护植物,破坏的植被均为青岛市常见种、广
布种,影响只是一些植物个体数量上的少量减少,不会对它们的生存
和繁衍造成威胁。因此本工程建设对绿化程度较高的青岛市区绿地系
统影响甚微。

5.4 动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5.4.1 动物多样性影响

项目建设对动物的主要影响是工程施工占地、噪声、灯光等,使
动物远离施工区域,从而减少适宜动物栖息、觅食和活动的面积。本
项目施工区域是局部的,在风景区内占用土地面积较小,且主要穿越
景区地下区域,相对于整个风景区,造成的影响很小。同时,项目建
设区域基本见不到哺乳类动物和鸟类栖息,且影响主要集中于施工期,
影响持续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工程建设对评价区内陆生野生动物
和鸟类生境的影响较小。

5.4.2 鸟类影响

(1)施工期影响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噪声、废水、废气,施工材料运输等活动均
对施工区及邻近地区鸟类的栖息和觅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区域中分
布的鸟类数量减少、多样性降低。但本工程施工区域是局部的,主要
施工区位于地下,因此项目对鸟类迁徙和鸟类栖息地造成影响较小。
(2)运营期影响

79
建设项目区域内基本见不到哺乳类动物和鸟类栖息,对野生动物
的影响很小。风景名胜区虽然处在鸟类迁徙路线上,但工程投运后未
产生线路切割效应和迁移障碍效应,不会对空中飞行的鸟类及鸟类迁
徙产生影响。沿线现场调查时没有发现评价区内有珍稀濒危动物物种
存在,不涉及对沿线珍稀濒危动物的影响问题。
因此,本工程在运营期对风景名胜区内动物无明显不良影响。

5.5 自然景观影响分析

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新建项目不会改变境内地形地貌的基本
态势,不会在境内构成一个新的地理分界线,进而改变现有的地貌单
元构成,在保证地表径流通畅和现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不会改变现
有地表径流汇水区域的基本格局。通过上述分析来看,项目建设不会
改变风景区地貌类型构成,也不会由此产生较大的地貌单元,因此不
会对沿线地貌整体形态产生影响。
工程线路敷设沿既有道路以地下方式通过景区,且工程涉及景区
内的车站出入口及风亭全部位于风景区边界线上的观光大道两侧的
绿化带内,具备一定隐蔽性,且距离景区主要景点都有一定缓冲距离。
只要加强景区内车站出入口及风亭的景观设计,加强施工期管理,在
地下车站出入口及风亭的施工范围内设置施工围挡、加强洒水降尘、
落实交通疏解,施工场地的设置避让各敏感要素保护区域,施工废水
和弃渣有组织排放和堆放,并及时清运,便能有效确保工程施工基本
不会对景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登瀛车辆基地区域现状为有污染的工厂、企业及少量山体林地,
工厂、企业对周边景观环境影响较大。该区域现状自然景观较差,拆
除有污染的厂区,对站点、车辆基地做好环境绿化,确保与周围景观
协调,对崂山风景名胜区的影响较小。

80
从总体上看,该项目对沿线风景资源和景观环境影响较小。

5.6 风景名胜区旅游影响评价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成后,将串联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
四大景区,大大提高景区(特别是崂山景区)的可达性,有效改善景
区交通环境,缩短旅客在旅游景点之间的车行时间,可以使人群在各
个景区之间迅速流动、选择,同时减少了对地面公交和旅游大巴的依
赖,可以极大减轻旅游景点附近车辆停放的问题和地面交通工具的环
境污染,而且轨道交通与铁路实现换乘,可以使旅客方便、快捷地进
出青岛市,对景区的发展和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5.7 环境风险预测分析

5.7.1 施工期环境风险分析

5.7.1.1 水土流失风险分析
本工程产生的水土流失,可能威胁市政雨水管网的行洪能力。大
量的土石方外运,对周边居民的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可能造成水土
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
(1)项目区开挖和建设形成的大量裸露松软土壤如不及时进行
防护,易发生水土流失。
(2)开挖造成的临时弃土堆积地,在雨水打击和水流的冲刷下
易在场地内形成紊流现象。
(3)项目的施工占地,使原有的水土保持措施遭到破坏,保持
水土的功能减弱或丢失。尤其是在雨天,如不采取有效地水土保持措
施,易造成水土流失。
5.7.1.2 水环境风险分析
施工期污废水主要来自雨水冲刷产生的地表径流、建筑施工废水

81
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由于施工期往往缺乏完善的排水设施,如果施
工期废污水处理和排放不当,会引起市政排水管堵塞或使排水口附近
水体的污染物浓度升高,影响周围水环境,在含水层施工还可能污染
地下水水质。
(1)地表径流
雨水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砂石、弃土等,可能夹带少量油类
和其他污染物,管理不善易造成现场泥泞和污染。根据水质情况可分
为含油废水、生活污水、高浊度泥浆水等。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驻地一般选在车站工点附近,由于施工
人员居住、生活均较简单,生活污水排放量相对较少污染行为单一,
主要为粪便污水、厨房污水和洗浴废水等在内的生活污水。青岛市城
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均位于青岛市规划污水管网建设范围内,区域内
大部分地段已铺设污水管网,根据青岛市排水管理处的计划安排,目
前尚未建成污水管网的区段将结合本次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
程同步建成沿线污水管网。因此,区域内大部分地段具备污水处理厂
纳管条件,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附
近的市政污水管网。
(3)建筑施工废水
建筑施工废水主要为基坑开挖、地下连续墙施工、盾构施工等过
程中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的冷却水和洗涤水;泥浆水 SS 含量相
对较高,机械设备的冷却水和洗涤水为含油污水。建筑施工废水每个
站排放量泥浆水平均约为 10~20m3/d。在每个车站设置沉淀池 1 座,
将施工排放的泥浆水沉淀处理后排入附近的市政污水管网。对于含油
废水,设置隔油沉淀池进行初步处理。

82
5.7.1.3 声环境风险分析
(1)各种施工方法施工噪声分析
施工期噪声影响主要集中在地下车站和明挖区间,不同的施工方
法在各施工阶段产生的施工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影响周期也
不同。各种施工方法中,盖挖法施工噪声影响时间短,影响程度较轻,
仅在基坑开挖初期阶段产生施工噪声;明挖法影响时间贯穿整个施工
过程,属于坑内半开放式施工,影响范围较大;矿山法为地下施工,
对地面声环境不产生施工噪声影响。区间隧道施工方法中,TBM 和
盾构法、矿山法为地下施工,对地面声环境不产生施工噪声影响;明
挖法施工噪声影响主要集中在基坑土石方阶段及底板平整阶段。
(2)施工现场主要敏感点影响分析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场地较为紧张,部分施工现场较难避开噪声敏
感点,根据施工场地布置情况,施工场地噪声主要影响采用明挖施工
的地下车站附近的敏感点。明挖法施工方法,在基坑开挖初期及结构
施工期间,主要受施工机械作业噪声影响和运输车辆噪声影响,其余
施工过程中,主要受运输车辆噪声影响。根据对既有轨道交通施工场
地的调查,在施工场界修建围墙具有良好的隔声降噪效果,同时根据
《青岛市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若干规定》相关要求,建议地铁施工
时在主城规划区施工场地周围设置 3m 高围墙,其他地区设置 2m,
以降低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日常生活影响。
5.7.1.4 大气环境风险分析
(1)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分析
根据既有青岛市地铁线路的施工情况调查分析,工程施工期间的
大气环境污染源主要为:
①拆迁、开挖、回填及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走行车道所带来的扬

83
尘;
②施工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砂石料)装卸过程及土石方运输
过程中所造成的抛洒;
③施工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动力燃料排放的烟尘废气;
④具有挥发性恶臭的施工材料产生的有毒、有害气味,如油漆、
沥青蒸发所气体。
(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①扬尘影响分析
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干燥地表的开挖和钻孔产生的扬尘,粒径>100um 大颗粒在
大气中很快沉降到地面或附着在建筑物表面,粒径≤100um 的颗粒,
由于在风力的作用下,悬浮在半空中,难于沉降。
2)开挖的泥土在未运走前被晒干和受风力作用,形成风吹扬尘。
3)开挖出来的泥土在装卸过程中造成部分扬尘扬起和洒落。
4)在施工期间,植被破坏,地表裸露,水分蒸发,形成干松颗
粒,使地表松散,在风力较大时或回填土方时,均会产生扬尘。施工
扬尘主要发生在明挖车站处,施工场地周围敏感点众多,施工扬尘影
响较为严重。根据对既有轨道交通工程的调查可知:扬尘影响主要集
中在基础开挖阶段 5~6 个月时段内,工程开挖产生大量弃土,主要
为地下深层土,在施工场界周围设置一定高度的施工围墙,可阻止部
分扬尘向场外扩散,同时场地内定时洒水、清扫现场,场界门口处设
置运输车辆轮胎清洗池,将能够极大限度得降低扬尘对周围的敏感点
的影响。
②运输过程扬尘影响分析
施工场地内的渣土,需要通过车辆及时清运。车辆在行驶过程中,

84
颗粒较小的渣土,由于车辆颠簸极易从缝隙中泄露出来,抛撒到路面
上。车辆经过造成二次污染,影响运输道路两侧空气环境。在车速、
车重不变的情况下,道路扬尘的产生完全取决于道路表面积尘量,积
尘量越大,二次扬尘越严重。根据 3 号线施工场地类比调查结果,在
正常风速、天气及路面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道路运输扬尘短期污染可
达 8~10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扬尘浓度随与道路垂
直距离增加而减小,影响范围为 200m 左右,对施工弃土运输道路沿
线居民有一定影响。
③运输车辆尾气环境影响分析
全线工程土石方量较大,预计将动用几十万辆次的大型渣土运输
车,车辆的运输过程中将排放大量的尾气。施工期间短期内将导致运
输道路沿线汽车尾气排放量有所增加,对沿线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
随着弃渣运输的结束,汽车尾气对沿线影响也将随之消除。
④装修有毒有害废气的影响分析
工程在对车站构筑物的室内外进行装修时(如表面粉刷、油漆、
喷涂、裱糊、镶贴装饰)等,使用装修材料有可能含有多种挥发性有
机物,主要污染物有:氡、甲醛、苯、氨以及酯、三氯乙烯等,以上
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造成轻重不同的损害,不容忽视。
5.7.1.5 固体废物风险分析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
现场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车辆段段址地面建筑物、地下车站地面风亭
和车站进出口附近的房屋进行拆迁,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若不及时
清运,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影响市容卫生。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有机质丰富,如不妥善处理,及时清除,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影响

85
环境,危及人群(市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施工人员聚
集地多为地下车站、隧道出口,生活垃圾极易进入地下含水层而污染
地下水质。

5.7.2 运营期环境风险分析

5.7.2.1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可能导致少量的水土流失,而运营期则会因为水土保
持工程措施的实施,更好地保护水土,避免了水土流失的增加。
5.7.2.2 水环境影响分析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车站均为地下车站,污水性质主要
为车站厕所生活污水、地面冲洗废水等。沿线各车站均位于市政污水
处理厂汇水范围内或邻近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范围内,所排放污水可
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铺设污水支管连入市政污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
进行处理。各车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能够满足《污水排入城
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标准,水处理措施合理。因此,
工程建设对风景名胜区水环境基本无影响。
5.7.2.3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地下车站粉尘影响分析
地面空气在进入轨道系统内部之前,须经过滤器过滤,资料表明,
过滤器的滤料初次使用时,最低除尘效率为22%,积尘后正常工作时
对各种粒径的颗粒物除尘效率均在95%以上,对于1μm以上的颗粒,
效率更高达99.6%,清灰(不破坏粉尘初层)10次后除尘效率仍达88%。
风亭排出的粉尘主要是来自地铁内部隧道、站台及施工后积尘。
(2)风亭异味影响分析
根据类比调查结果,地铁风亭在运营期产生的异味很小,对周边
环境几乎无影响,且本工程车站均位于城市主干道下,车站周围环境

86
敏感目标较少,只要车站风亭保证与建筑物的控制距离,风亭运营不
会对周边造成异味影响。
(3)车辆段食堂及炉灶油烟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职工食堂燃气
及炉灶油烟,职工食堂采用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气体燃料,这些燃料
燃烧较完全,污染物的排放量小。
(4)地面空气质量对地下车站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本工程主要路段通过人流、交通流密集的市区,地铁进风口附近
地面的大气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系统内部的大气环境质量。为减少地
面总悬浮颗粒物TSP对系统内部大气环境的影响和减少通风系统过
滤器负荷,根据大气中TSP浓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一般为随高度的
增加而减少,从0m到20m,TSP的浓度明显下降),在满足设计规范
的要求下,尽可能提高进风口的高度。同时,为保持过滤器性能,应
对滤料定期进行除尘,在除尘过程中保留粉尘初层,确保过滤器的过
滤效果。
5.7.2.4 声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车辆段评价范围包含多处社区,该区域敏感点声环境执行2
类区标准;风亭、冷却塔评价范围内共分布有噪声敏感点40处。运营
期全线风亭冷却塔周围敏感点昼间环境噪声增量为0~5.4dB,夜间环
境噪声增量为0.1~13.6dB,敏感点超标主要受风亭冷却塔噪声影响所
致。车辆段噪声预测值昼间为44.4~46.6dB,夜间为21.8~39.9dB,均
满足标准要求。
5.7.2.5 固废环境影响影响分析
地铁车站在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
废和危险废物。

87
(1)沿线车站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沿线车站乘客垃圾,停车场内生产人员的
生活垃圾和少量的维修生产垃圾,车辆清扫产生的乘客垃圾等。由于
轨道交通的乘车和候车时间短,旅客流动性大,垃圾产生量不大,并
且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随手乱抛乱弃的现象进一步减少,地面卫生
条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根据对国内地铁运营车站的调查,车站
内的垃圾主要是乘客丢弃的饮料纸杯(塑料杯、软包装盒)、塑料瓶、
塑料袋以及报纸、杂志等,数量不大,并且由于车站内均设有垃圾箱
等设施,这部分垃圾基本全部被收集起来,统一处理。
(2)车辆段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在工程初期,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建成投入运营后,产生的生活垃
圾进行统一收集,交由地方环卫部门统一处理。综合维修基地内产生
的金属切屑、木料、废旧金属或塑料配件等工业垃圾,根据对国内地
铁工程的类比调查,产生数量初期约5t/年。综合维修基地车辆维修过
程中,会产生废蓄电池、废油纱、擦拭油布等危险废物,均属于《国
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6月发布)中规定的危险废物,应按照《青
岛市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青环发〔2003〕39号)等办理本
项目危险废物的运输转移。

5.8 对风景名胜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主要沿城市交通道路地下敷设,避让了
风景名胜区大部分景观资源。地面露出部分仅部分出站口、风亭及小
部分车辆基地用地,建筑高度较低,不会对崂山山体进行遮挡,建筑
物色调、形式与周边环境融合,对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影响较小;项
目建设施工期、运营期不会对植物多样性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对以陆
生动物和鸟类为主的动物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影响不大,并可通过

88
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和工艺设计等方面减少不利影响,不会造
成动物物种的减少;工程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将产生一定的噪声、振动、
大气、水和固体废物污染,对各环境要素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通
过采取各种有效的工程和管理措施,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缓解
和控制。
从整个生态系统看,项目建设在采取必要的措施的情况下,对风
景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89
6 生态及风景资源保护和恢复措施

项目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生在施工期与运营期,且在采取必
要的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后,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降低,是可
接受的。针对工程可能造成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制定相应的减缓、避
免或补偿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6.1 建设方案优化措施

本项目在穿越风景名胜区时主要以地下敷设的方式,在满足地铁
正常使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减少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
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施工临时工程不得设置在征地范围外风景
名胜区其他区域,减少对风景名胜区的破坏。施工完毕后,对开挖的
路基周边区域及时进行植被的恢复。植被栽植选用当地的乡土树种,
采用乔灌草复式植被的种植形式,建立新的植被群落,减少对风景名
胜区森林覆盖率和生物量的影响。

6.2 施工期生态和风景资源保护措施

6.2.1 动植物保护措施

(1)植被保护措施
施工对植被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场地开挖,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
坏以及施工工人滥采滥挖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具体提出了以下保
护措施。
①加强对特殊或稀有植被的保护。针对风景名胜区的特殊或稀有
植被,建议在落实名录的基础上,保护部门明确管理方法,建设部门
在项目建设的时候注意保护周围植被。
②施工前应明确施工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
90
两侧的植被,对占地范围内的表层土体进行剥离,做好堆放并覆盖,
用于工程完工后的植被恢复。施工时严格控制占地范围和开挖作业面,
避免超挖破坏植被,减少对生态的破坏。确实需要破坏风景名胜区内
植被,不能就地保护的,植被铲除后要集中存放,对树木、珍稀植被
及时进行移栽,专人负责,保证成活。禁止引种带有病虫害的植物,
禁止引种外来入侵物种。
③合理规划施工便道、施工场地。临时设施和施工场地与自然环
境设置隔离设施,限制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施工工区等临时建筑尽
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植被的破坏。弃土场应选
择低洼、无地表径流、无植被覆盖或植被覆盖较差、远离线路的荒地,
不准将弃土场设于植被发育良好的地段。
(2)动物保护措施
施工的扬尘和噪声会使动物生存的环境质量下降,而野生动物对
环境的污染比人更加敏感。因此合理规划协调施工工期,把对风景名
胜区内野生动物的影响减到最低程度。
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施工生态监管,禁止将生活垃
圾堆放在保护目标范围内;教育施工人员不要捡拾鸟卵、捕捉野生动
物及其幼体;施工现场设置警示牌和宣传牌,提醒施工人员和过路人
员保护野生动物,避免伤害到野生动物。
(3)鸟类资源保护措施
对于鸟类来说施工作业带来的噪音、光源、空气等污染具有很大
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时要防止高噪声和人类活动对项目区周边鸟类
的惊扰。
要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①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有关规定,选用低噪声

91
设备,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采取消声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噪
声。
②为了减少工程高噪声施工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
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实施等。
③加强工程施工行为的监控和管理,禁止施工人员对鸟类捕杀、
驱赶等一切伤害鸟类的行为。
(4)重点保护动物
调查期间在评价区域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由于风景名胜区面积较大,植被茂密,很多动物将其作为栖息繁殖地
或越冬场所;并且由于鸟类、爬行类、啮齿类等动物活动范围较广,
所以不排除猫头鹰、黄嘴白鹭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会出现在项
目区域的可能性。
划定在非施工期间的活动范围;避免夜间施工,防止施工噪声和
夜间照明对野生动物栖息的影响;施工前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
增强环保意识,严禁捕猎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施工期结束
后及时恢复平整作业带,恢复植被及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

6.2.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避开集中的暴雨季节施工
可以避免土壤水蚀流失,避开大风季节施工可以避免土壤风蚀吹失;
(2)施工期备齐防暴雨的挡护设备,如盖网、苫布或草帘等,
在暴雨来临前覆盖施工作业破坏面,并在雨季到来之前做好防、排水
工作,可以极大地防治水土流失;
(3)填方施工时,表土开挖过程中,一定要对表土进行妥善的
临时堆置和防护,避免渣土直接被降雨径流冲入市政雨水或污水管渠;
(4)为防止工程或附近建筑物及其它设施受冲刷造成淤积,应

92
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临时排水
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不应引起淤积、阻塞和冲刷;
(5)选择合理的围护结构形式以及内支撑体系,减少开挖量,
及时清运弃土和建筑垃圾,落实工程弃渣去向,弃渣场应堆置整齐、
稳定、排水畅通,避免对土(渣)堆周围的建筑物、排水及其它任何
设施产生干扰或损坏,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
(6)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尤其加强施工期的水土保持监
理工作,并严格按照《青岛市关于开展建筑、市政、拆除施工现场渣
土专项整治活动的通告》的相关要求进行申报登记、清运管理。

6.2.3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为减轻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控制和减少扬
尘量的产生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施工场地
及运输沿线附近的扬尘及汽车尾气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
(1)严格执行《青岛市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若干规定》、《山
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卫生工地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对易产生扬
尘的水泥、砂石等物料存放入库或者遮盖;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
禁止在工地现场随意熔融沥青、油染等有毒、有害烟尘和恶性气体的
物质。
(2)在开挖、钻孔时对干燥断面应洒水喷湿,使作业面保持一
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范围内由于植被破坏而使表土松散干涸的场地,
也应洒水喷湿防止扬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
防止回填作业时产生扬尘扬起;施工期要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
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湿的措施,防止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施
工场地的弃土应及时覆盖或清运。极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敏
感点的影响。

93
(3)对施工车辆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应做好计划,对环境要求较
高的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夜间运输,减少扬尘对人群的影响。
采用封闭式渣土清运车,严禁超载,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如果运
输过程中发生洒落应及时清除,减少二次扬尘污染。
(4)现场大门处可设置车辆冲洗处,车辆出场须将车轮及底盘
冲洗干净,不带泥沙上路。
(5)在施工过程中,应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
(6)施工中选择污染物排放稳定且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施
工机械,不得使用劣质燃料,保证尾气达标排放。

6.2.4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污(废)水主要有泥浆废水、施工降水和施
工营地生活污水等,根据水质情况可分为含油废水、生活污水、高浊
度泥浆水等。只要施工单位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管理,
施工期间产生的水环境影响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1)严格执行《青岛市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若干规定》、《青
岛市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若干规定》、《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
卫生工地管理规定》的要求,严禁施工废水乱排、乱放。并根据青岛
市的降雨特征和工地实际情况,设置好排水设施,制定雨季具体排水
方案,避免雨季排水不畅,防止污染道路、堵塞下水道等事故发生。
(2)加强环境管理和环保意识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
施工现场设置专用油漆油料库,库房地面墙面做防渗漏处理,储存、
使用、保管专人负责,防止跑、冒、滴、漏污染土壤和水体;对施工
过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要妥善保管,避免泄露污染土
壤和水体。
(3)泥浆废水须经沉淀处理后排入城市市政管网,执行《污水

94
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标准。在工程施工场地内
需构筑集水沉砂池,以收集高浊度泥浆水,经过沉砂处理后排入市政
管网,无法接入市政管网的区域施工废水应经隔油沉淀等预处理后排
放或加强综合利用,可于施工场地绿化、洗车、洒水等,不得直接排
入沿线河流,如沿线的张村河、海泊河等地表河流。
(4)施工人员驻地有条件的可以临时租用附近的企业厂房,生
活污水排放进入城市下水管网,食堂含油污水应经隔油池处理后方可
纳入现有的污水处理管网,水质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43-2010)标准;无条件租用住房的可采用移动式厕所或设置化
粪池等预处理后排放。
(5)在污水管网建成前,施工期废水应集中收集后,运至污水
处理厂处理。

6.2.5 声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车站周围和明挖地段分布有较多的居民区,施工期受到不
同程度的施工噪声的影响。由于施工现场场地狭小,机械设备集中,
受施工噪声的影响,距离施工场地较近的敏感点的声环境超过国家规
定的限值标准,因此工程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青
岛市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若干规定》、《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
卫生工地管理规定》及青岛市其他有关建筑施工环境管理的法规条例
等 相关 规定 , 使工 程 施工 噪声 满 足《 建 筑施 工场 界 噪声 限 值》
(GB12523-2011)要求。
(1)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作业时间
在环境噪声现状值较高的时段内进行高噪声、高振动作业,施工
机械作业时间限制在7:00~12:00和14:00~22:00,尽量降低施工机械对
周围环境形成噪声影响。限制夜间进行高噪声、振动施工作业,若因

95
工艺要求必须连续施工作业须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
(2)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
在满足土层施工要求的条件下,选择低噪声的成孔机具,避免使
用高噪声的冲击沉桩、成槽方法。在人民会堂站~劲松七路站的城区
范围内禁止使用蒸汽桩机,使用锤击桩机须经过市建委批准。应采用
商品混凝土,以避免施工场地设置混凝土搅拌机。
(3)合理布局施工设备
在施工安排、运输方案、场地布局等活动中考虑到噪声的影响,
地下段可将发电机、空压机等高噪声设备尽量放在隧道内。对切割机
等产生高噪声的机械设备采取室内设置,墙壁贴吸声材料。
(4)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对地下车站施工,在靠近居民区附近车站结构尽量采用盖挖法或
暗挖法施工,降低施工噪声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5)采取工程降噪措施
在车站和车辆段施工场界修建高3m的围墙,降低施工噪声影响。
(6)突出施工噪声控制重点场区
对受施工噪声影响较大的敏感点,在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制
订具体降噪工作方案。对噪声影响严重的施工场地建议采用临时隔声
围墙或靠敏感点一侧建工房,以起到隔声作用,减轻噪声影响。
(7)明确施工噪声控制责任
在施工招投标时,将施工噪声控制列入承包内容,在合同中予以
明确,并确保各项控制措施的落实。

6.2.6 固废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减少固体废弃物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建议采取
如下措施:

96
(1)严禁在工地焚烧各种垃圾废弃物。对固体废弃物中的有用
成分先分类回收,确保资源不被浪费。
(2)加强出渣管理,可在各工地范围内合理设置渣场,及时清
运,不宜长时间堆积,不得在建筑工地外擅自堆放余泥渣土,做到工
序完工场地清洁。
(3)严格遵守《青岛市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若干规定》中的
有关规定:分类堆放并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禁止将建筑垃
圾混入生活垃圾,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不得凌空抛撒或者向建
筑物外抛掷建筑垃圾、废弃物。
(4)提供流动或固定的无害化公厕处理大小便,厨余等生活垃
圾须集中收集,并指定场所存放,交环卫部门处理,不得混杂于建筑
弃土或回填土中。
(5)加强对各种化学物质使用的检查、监督,化学品使用完后
应做好容器(包括余料)的回收及现场的清理工作,不得随意丢弃。
(6)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
尽量缩短在闹市区及居民区等敏感地区的行驶路程,并采取洒水降尘
和蓬布覆盖或密闭车厢等措施;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
时清扫。

6.2.7 振动防护措施

(1)对打桩机类的强振动施工机械的使用要加强控制和管理,
同时施工中各种振动性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进行,避免夜间施工扰民。
(2)在建筑结构较差、等级较低的陈旧性房屋附近施工,应尽
量使用低振动设备,或避免振动性作业,减少工程施工对地表构筑物
的影响。
(3)对直接下穿的建筑物进行施工期跟踪监测,制定施工期风

97
险应急预案,事先详细调查、做好记录,对可能造成的房屋开裂、地
面沉降等影响采取加固等预防措施。尤其对风景资源及文物所在区段,
施工阶段应重点监测其沉降、倾斜、裂缝发展等情况,并制定预警值、
报警值和控制值,及时反馈监测信息,同时制定施工应急预案,做到
信息化施工。根据受地铁施工的影响程度,应对重点文保建筑提前进
行修缮加固,确保其在地铁影响发生前处于较好的状态。
(4)文保建筑作为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重点,在各设计阶段(初
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其保护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论
证,确保文物的安全。
(5)本次工程施工中,应充分运用青岛市基岩爆破施工已取得
的成果与经验,按照“短进尺、密炮眼、少药量、多段、多循环、弱
爆破、强支护”的原则,控制一次起爆的最大装药量,爆破方案采用
分步开挖等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振动环境影响减小到最低程
度。

6.3 运营期生态和风景资源保护措施

及时恢复风景名胜区内被破坏的植被和生态环境,防止地表裸露,
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加强运营期管理,保证各项工程设施完好和
确保安全生产是生态保护最基本的措施。建议开展相关环保培训和认
证,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杜绝环境事故。

6.3.1 动物保护措施

进入运营期后,在 4-8 月进入保护鸟类繁殖期时,加强对鸟巢、


鸟卵的保护。对于发现的受伤、病弱、饥饿、受困的鸟,采取积极的
救护措施。注重加强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包括
生物多样性和科普知识及相关法规,宣传当地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

98
简易识别及保护方法。

6.3.2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1)地下车站粉尘
风亭排出的粉尘主要是来自地铁内部隧道、站台及施工后积尘。
因此,为有效减小风亭排出粉尘对风亭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工
程建设完工后,应对隧道及站台进行彻底清扫,减少积尘量。
(2)地下车站环境空气质量
工程沿线进风口附近的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为
减轻其影响,应对进风口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为减小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对进风口附近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将进风口布设在距离机动车道较远
的位置。
②对于位于比较开阔地区的车站,风亭进风口应综合考虑到植物
高度和密度,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尽量做好风亭周围的绿化。
(3)风亭排放异味气体
根据以上环境影响分析,建议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地下车
站排风亭的位置在选择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在风亭位置选址时,尽量远离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最小
的距离控制为 15m。
②若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满足 15m 的控制距离要求的排风亭,
应将排风亭的排风口背向居民住宅,在风亭通风道内壁贴瓷砖,粉刷
抗菌涂料,防止细菌滋长,对风亭进行绿化覆盖,以消除风亭异味的
影响。
③地面风亭通风口下缘距地面高度一般不小于 2.0m,特殊情况
下可酌情降低,但不宜小于 0.5m,因此可根据周边建筑情况,选择

99
风亭的高、低位置。
(4)车辆段食堂及炉灶油烟排放
厨房炉灶产生的油烟,有可能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必须对该部分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经排烟井高空排放。

6.3.3 声环境防治措施

(1)风亭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预防为主”原则,风亭噪声防护主要从优化风亭位置方面
考虑。本次评价主要采用优化设计方案,调整风亭布局,提出风亭的
噪声排放要求等环境保护措施。
(2)车辆段噪声防治措施
鉴于车辆段厂界噪声达标,规划敏感点声环境也达标,不需采取
降噪措施。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厂界一般设置有围墙,为了进一步
降低车辆段内噪声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设计时厂界采用实心砖
混结构墙体。

6.3.4 水环境防治措施

本工程车站污水主要为车站厕所生活污水、车站地面冲洗废水等。
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运营期沿线各车站均位于市政污
水处理厂汇水范围内或邻近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范围内,所排放污水
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铺设污水支管连入市政污水管网由污水处理
厂进行处理。车辆段粪便污水及卫生间冲洗水等生活污水、食堂污水
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排放污水符合《污水
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标准要求,设计污水工艺
措施合理。
生产废水经调节、沉淀、隔油、气浮处理后,再通过过滤、消毒

100
处理后进行回用,回用主要用于道路冲洗、绿化灌溉和景观用水,不
外排,设计污水工艺措施合理。

6.3.5 固废环境防治措施

(1)对沿线各车站的生活垃圾,运营管理部门可在车站内合理
布置垃圾箱,安排管理人员及时清扫并进行分类后集中送环卫部门统
一处理。
(2)车辆段和停车场内产生的少量金属切屑、废边角料可回收
再利用。
(3)车辆段和停车场内产生的废油渣(泥)、擦拭油布、废变
压器油等危险废物,应加强集中管理,设专门地点室内集中堆放,并
按国家和青岛市对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交给有资质的机构处置。

6.3.6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车站工程防治区
工程结束后,车站风亭及冷却塔、临时用地等周围进行整地并绿
化。
(2)区间隧道工程防治区
工程完工后进行场地清理并进行迹地恢复。
(3)车辆段与综合基地防治区
工程完工后,对表土存放区进行撒草籽恢复绿化,对场区内空闲
的区域进行绿化。
6.3.7 振动防护措施
为减缓本工程运营对沿线居民建筑等和风景资源的干扰程度,根
据地铁振动的产生机理,在车辆类型、轨道构造、线路条件等方面进
行减振设计,降低轮轨接触产生的振动源强值,从根本上减轻轨道交

101
通振动的影响。
针对天后宫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与主体设计沟通后,虽然线路方
案平面布置无法规避该文物点,但可以加大线路埋深,进一步减小工
程对文物点的影响。

6.4 生态和风景资源恢复措施

(1)施工期间,施工场地、营地搭建占用绿地的,对原有绿地
植被尽量不进行铲除,而进行移植;待施工完毕后及时对临时场地进
行平整和绿化恢复。
(2)工程建成后,对所有车站范围内有条件的地面建筑物(主
要是车站进出口、风亭等)附近地面及车辆段内可绿化范围进行种植
草皮、栽种乔灌木等绿化、美化。
①地下车站出入口恢复方案
应合理确定车站类型、规模和布置形式。在满足乘客需求和运营
管理及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最大限度的压
缩车站规模,使车站设计体现最优性价比。
车站出入口设计要求在形体、体量、色彩上统一考虑,景观风格
上要求与周边环境和建筑风格协调一致,兼顾现代发展和旅游开放的
格局。配以绿化种植,掩映于绿化带中,出站口注意乔木的种植,起
到美化遮阴的作用,融入环境的同时提升景观效果。

102
图 6.4-1 地下车站出入口意向图
②风亭设计
风亭、风井及冷却塔多位于人行道沿线绿化带内,根据其高度不
同、与人行道的间距不同,在留出检修通道的基础上,应用植物进行
围合遮挡,对其进行保护,保证风亭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
常规情况下,冷却塔高度较高、体量较大,通过周边种植雪松、
龙柏等常绿乔木,通过丰富的层次搭配,对其进行围合遮挡,使其隐
藏于绿化景观中;矮风亭高度约 1m,应用法国冬青、大叶黄杨、红
叶石楠等对其进行围合绿植对其周边进行绿化围护,使其隐藏于绿化
景观中,不易被外界损坏。

图 6.4-2 风亭组意向图

103
图 6.4-3 冷却塔意向图
③车辆基地段及综合基地绿化方案
为了节约用地,增加绿化面积,车辆度内建筑物集中布置以减少
建筑占地面积。场区绿化主要分布在办公区和道路两侧,房屋周边均
设置绿化用地。道路两侧栽植绿化带,生产用房区域绿化主要利用道
路两旁植树,以及道路与厂房间地面进行绿化。绿化布置原则为:
1)人员相对较集中的综合楼周边均留有宽敞的绿化用地。
2)充分利用股道间的用地,见缝插针的绿化,考虑到车辆的进
出入不能栽植大的乔木和灌木,因此本项目对股道间临散的用地采用
撒播草籽绿化。
3)沿场内道路栽植行道树,美化场地环境。
4)沿项目区围墙栽植乔木、灌木相结合,形成一道绿化屏障,
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图 6.4-3 车辆段综合基地景观绿化效果图

104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1.1 建设项目评价

青岛作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随着社会经
济及城市的发展,修建轨道交通是非常必要的。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
对于缓解城市交通紧张局面,改善居民出行结构,带动和引导城市空
间结构调整,推动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加快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尽快
形成轨道交通网络骨架,构筑现代化快速交通体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
的意义,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由于轨道交通投
资较大,涉及面广,前期研究和设计及建设周期长,因此,为确保轨
道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轨道交通建设也是非常迫切
的。

7.1.2 建设项目与风景名胜区的位置关系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地铁 1 号线、地铁 4 号线、地铁 5 号


线、地铁 7 号线、地铁 8 号线、地铁 9 号线、地铁 12 号线等 7 条地
铁线路以地下线方式穿越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部分区域,地上占地区
域主要为部分地下车站的露出部分,如地铁出入口、风亭等以及登瀛
车辆综合基地小部分区域,合计地上占地面积 1.6214hm2。
各线路中,地铁 1 号线穿越薛家岛景区靠近胶州湾区域,1 组风
亭占用风景名胜区的一级保护区,但该地铁线路 2018 年底已取得青
岛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崂山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工程选址方案核准意
见书,2021 年 2 月全线洞通,先于此次新版风景名胜区规划研究,
且风亭占地面积较小,仅 85m2,对风景名胜区影响较小;其余线路

105
地上占地区域不占用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

7.1.3 建设项目的合法合规性分析

项目建设符合《风景名胜区条例》
《山东省风景名胜区条例》
《青
岛市崂山风景区条例》《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青岛市城市综合交
通规划》《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2019 年)《青岛
市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等多项条例、规划,项目合法合规。

7.1.4 建设项目的不可避让性分析

经项目不可避让性分析评估,项目周边的风景名胜区区域大部分
处于城市建成区,地铁部分出入口、风亭等不可避免地占用风景名胜
区用地。

7.1.5 建设项目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评价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主要沿城市交通道路地下敷设,避让了
风景名胜区大部分景观资源。地面露出部分仅部分出入站口、风亭及
小部分车辆基地用地,建筑高度较低,不会对崂山山体进行遮挡,建
筑物色调、形式与周边环境融合,对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影响较小。
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期、运营期不会对植物多样性产生明显不利影
响;项目建设施工期对以陆生动物和鸟类为主的动物有一定的不利影
响,但影响不大,并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和工艺设计等
方面减少不利影响,不会造成动物物种的减少。
工程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将产生一定的噪声、振动、大气、水和固
体废物污染,对各环境要素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通过采取各种有
效的工程和管理措施,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缓解和控制。
从整个生态系统看,项目建设在采取必要的措施的情况下,产生
的风景资源和生态影响较小。

106
7.1.6 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施工期间,施工场地、营地搭建占用绿地的,对原有绿地植被尽
量不进行铲除,而进行移植;待施工完毕后及时对临时场地进行平整
和绿化恢复。工程建成后,对所有车站范围内有条件的地面建筑物(主
要是车站进出口、风亭等)附近地面及车辆基地段内可绿化范围进行
种植草皮、栽种乔灌木等绿化美化工程。

7.1.7 综合评价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合法合规,不可避
让崂山风景名胜区,且对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和生态影响程度较小,
提出了合理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本次评价从风景资源和生态影响
的角度考虑,认为项目建设对风景名胜区影响是可接受的。

7.2 建议

(1)建议项目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综合采取各种工程技术措
施及管理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方面的不利影
响。
(2)对于项目穿越的崂山风景名胜区建设区域,施工前应编制
安全控制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方案施工,并加强监控量测和地表观
测,同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一旦出现事故及时启动预案妥善处理。
(3)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日常游客较多,地铁施工和施工车辆
通行期间需注意当地行人安全,必须设置封闭的防护栅栏,施工需做
好洞口围挡和爆破等控制措施,确保施工安全,保障地铁沿线群众及
游客安全。
(4)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加强环境监管。
环护部门、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要明确监管责任人,落实监管方案,

107
加强对风景名胜区内建设项目实施期间的监管。对于项目实施中环保
设施和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应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恢复治理;
对拒不改正的,要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108
第 215 页
第 216 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