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110405162_傳院⼆_陳姿琳

因為⾝邊有許多很棒的同志朋友,我算⼗分尊重、喜愛同志族群,因此比起⼀
般⼤眾會有誤解同志的想法產⽣,我看到更多的是他們遇⾒的困境,像是 GY
會⾯臨他⼈難以定義性別,或是被誤解性別的情況發⽣,因此他傾向將⾃⼰歸
在「不男不女」的類別,跳脫性別⼆元框架,雖然我更傾向「可男可女」,這
種更強調性別流動性的說法,比起前者不被歸類在現有框架的異物感,後者更
有接納性別流動的包容性。還有⾝邊男同志曾經與我提及,男同志的⼩圈圈重
視外貌的程度比普通⼈的⼩圈圈更嚴格,在⼀般⼈的圈⼦裡,可以看到有男有
女、有⾼有矮、有胖有瘦的組合,但男同志⼩圈圈幾乎是⼤致相同的⾝材、長
相,因此他們必須受更嚴格的外貌、體型審視。當然不只這些問題,但光以上
問題就令我很⼼疼同志族群,希望世界能對他們有更多的善意。

另外,業師演講中我最印象深刻的⼀句話,其實是 GY 無⼼地說:「沒有喜歡
過⼈也沒關係,這也是很正常的。」,擊中了原本猶豫不絕到底該按喜歡男⽣
還是女⽣的我,也讓我開始回想從童年⾄今所有看似有關愛情的記憶。其實也
不是沒有⼈對我⽰好過,我也不是沒有對任何⼈有好感過,只是⼀旦要進入更
親密的關係時,我就會開始退縮,變得⼩⼼翼翼,連結姿葶老師上課所學,可
能我是「逃避型依附」的⼈,往往對⽅想靠近⼀步時,我就會想往後退⼀步,
害怕被控制的感覺。⽽該理論的源頭是要回溯到童年經驗,媽媽在我⼩時候的
確⼯作很忙,通常是爸爸負責打理我的⽣活,像是接送、溫飽等, 但也許是因
為爸爸是男⽣,所以也比較少問我⼼靈⽅⾯的狀況,比較關⼼我物質⽅⾯的需
求是否有缺失,造成我逐漸養成不太跟他⼈說⼼事的習慣,總和⼈們之間保持
⼀段距離,對於進入親密關係時也會感到害怕。「我有⾜夠的⾃信能回應他⼈
的情感需求嗎?」、「我有強⼤到⾜以擔負照顧他⼈的責任嗎?」,這些是我離
愛情最近之際,不斷產⽣的疑問,雖然我最後選擇了逃避、漸漸與他疏離,⽽
且他⼤學時也順利的交了新女友,讓我覺得這世界好像沒有誰非誰不可,不適
合就找下⼀個⼈就好,只是我永遠找不到那個⼈。因此我聽到 GY 說的那句:
「沒有喜歡的⼈也沒關係。」,得到了巨⼤的安慰,原來像我這樣永遠沒辦法
喜歡上誰也是合理的,我愛我⾃⼰便⾜夠了。

*抱歉...我不確定那位老師是否叫 GY (依稀記得是這個發⾳),但就是指那
位穿長⼤衣、⼀開始跟我們上課的老師。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