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What Does the New Caspian Sea Agreement Mean for the Energy Market?

https://worldview.stratfor.com/article/what-does-new-caspian-sea-agreement-mean-energy-market

內容摘要

前言:裏海劃界協議簽訂

2018 年 8 月 12 日,俄羅斯、亞塞拜然、伊朗、哈薩克和土庫曼各國總統在經過 20
多年的漫長談判後,終於就裏海管理辦法及其周邊資源的所有權問題達成協議,並
在哈薩克的阿克套市簽署了劃界協議。裏海位於歐亞之間的跨大陸地區,在地理位
置和資源上皆屬重要的地緣戰略水域,歷史上也是東西方之間的重要貿易、過境走
廊。而在發現超過 500 億桶石油和 9 萬億立方公尺天然氣的能源儲藏量之後,現今
裏海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

自上世紀以來,伊朗和蘇聯共享了裏海的天然資源。但自從 1991 年蘇聯解體以來,


亞塞拜然、哈薩克和土庫曼獨立後成為該地區的競爭對手,令裏海邊界的劃定爭議
再次浮上檯面,限制了當時裏海沿岸國利用其資源的能力。

三大爭點

主要的爭議在於裏海應被劃分為海洋或湖泊,若為海便需依每個沿岸國的海岸線長
度對裏海進行劃分,而若為湖則將令五個沿岸國得以均等地劃分裏海的資源。而裏
海法律地位的模糊使得相關的權利與義務難以確立,雖不至於影響沿岸國利用在其
海岸線附近的能源蘊藏,卻阻礙了在更深的海上進行的能源開採。此外,任何需跨
越海床的海底能源管線項目亦難以為繼。

以下將列出裏海劃界議題的三大爭點:

一、界線的公平性爭議
伊朗強烈反對以「等距原則」劃分裏海水域,因為在此原則下,伊朗獲得較少的裏
海主權範圍。根據《International Maritime Boundaries》的數據,與其餘 4 國相比,
雖然伊朗沿裏海的海岸線佔整體長度約 18.7%,但如果按「等距原則」劃分,伊朗
最終只會得到約 14.7% 的裏海海床面積,直接損失了 4%,十分不利。是故伊朗認
為:應根據「均等原則」(Equal Principle)劃分裏海海床,亦即每個沿岸國可得
到 20% 的裏海海床面積,才較公平。

1
左邊是根據「等距原則」所劃的邊界;右邊是按照「均等原則」所劃的邊界。圖/Courtesy of
Kaveh Madani

二、界線劃分下的資源之爭
如何為裏海劃界,也影響各國能獲多少蘊藏在裏海海床的油氣田。隨著前蘇聯加盟
國獨立,需要發展石油及天然氣等能源經濟,裏海劃界問題便趨於緊迫。俄羅斯最
先嘗試前與蘇聯國家達成雙邊協議,在 2000 年代即已透過共同開發爭議油氣田方
案解決與哈薩克的爭端,現今只剩下亞塞拜然與伊朗、土庫曼之間存在油氣田的主
權爭議。

在亞塞拜然與伊朗方面,雙方長期爭論 Alov-Sharg-Araz 油氣田的主權歸屬。伊朗


欲依「均等原則」劃分裏海海床的另一原因,就是能剛好使伊朗的主權範圍延伸至
該油氣田位置,將之據為己有。

而在亞塞拜然與土庫曼方面,雙方主要的爭議點是 Azeri-Chirag-Gunashli 油田。事


實上,此爭議源於土庫曼與亞塞拜然對以「等距原則」劃界的定義有異:土庫曼希
望在北緯 40.2 度與對岸連接劃分中間線,便可剛好把此油田歸入其主權範圍。因
此,各國未就劃界達成共識,亦與資源爭奪有關。

土庫曼以北緯 40.2 度劃分中間線,可令其有較寬的經濟海域。圖/Frappi, C. (2014). The


Caspian sea chessboard: Geo-political, geo-strategic and geo-economic analysis. Milano: EGEA.

2
上圈為土庫曼與亞塞拜然之間的爭議油田;下圈為伊朗與亞塞拜然之間的爭議油氣田。圖/英
國石油公司(BP)簡報,Azerbaijan Strategic Performance Unit September, 2009.

三、非沿岸國與沿岸國的能源合作
裏海劃界問題多年懸而未決,更重要的原因是俄羅斯擔心美國、歐盟與裏海國家擴
展能源合作,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對周邊中亞國家的影響力。

如上述提到,亞塞拜然已經有 BTC 石油管線,及其後又建立了南天然氣走廊管線


(Southern Gas Corridor),以將油氣輸往歐洲。除此之外,美國與歐盟多年來都支
持在裏海建設跨裏海天然氣管線(Trans-Caspian Gas Pipeline),以協助土庫曼將
天然氣出口至歐洲,以分散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並削弱俄羅斯在中亞的影
響力。事實上,此計劃早在 1990 年代即被提出,但其後因裏海劃界問題未解決而
胎死腹中。若此一計劃成功實現,無疑是俄羅斯的夢魘。

裏海劃界協議內容

在阿克套峰會上,裏海沿岸五國簽署的協議將裏海視為既不是湖也不是海,而是
「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水體」。根據該協議,裏海被分為水面和海床兩部分,並且
部分適用海洋法,每個國家將控制距海岸線 15 海里以內的水面作為領海,並控制
距海岸線 25 海里以內的水面用於捕魚,其他非專有經濟水域將被視為各國共享的
中性水域。且與各當事國達成協議後,可在海床上興建能源管線。然而,大多數能
源資源所在之海床的劃界問題尚未解決,需要進一步談判相關的雙邊協議。

協議中還禁止非裏海沿岸國的軍艦進入裏海。這對俄羅斯和伊朗都是一個福音,他
們長期以來一直擔心美國或北約的軍事存在會增加西方的影響力,特別是對亞塞拜
然的影響。不過,由於亞塞拜然和哈薩克都為美國和北約駐阿富汗部隊提供了後勤
補給作用,該協議並未阻止軍用貨物透過裏海進行運補。

3
後續可能的阻力

俄羅斯和伊朗這兩個裏海地區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國家,出於自身的經濟利益,特
別有意願拖延最終協議達成。以海床的資源劃分方式而言,若嚴格適用海洋法的規
定,則伊朗的損失最大,因其將使伊朗的裏海海床面積最小、分得資源最少。

同時,劃界協議促進了跨裏海天然氣管線等項目的建設,能將土庫曼的天然氣資源
與亞塞拜然的南天然氣走廊管線連接起來,從而使該國能將其天然氣出口至歐洲,
並將與俄羅斯競爭天然氣出口的市場。因此,俄、伊兩國都試圖盡可能拖延裏海協
議的後續談判,同時俄羅斯亦試圖阻止土庫曼推進跨裏海管線項目。

結論

裏海劃界協議是 20 多年談判的重大成果,但裏海內能源資源的分配等主要癥結尚
未獲得解決,需要進一步尋求後續的談判。此協議確實在某些領域(如安全領域)
取得了進展,但俄羅斯和伊朗可能試圖推遲任何最終的水體管理協議,以保護其能
源戰略利益。尤其是俄羅斯,或將進行更多協議外的外交工作,以防止跨裏海天然
氣管道等項目實現,並可能損害其在歐洲的能源市場地位。

評論意見

此文簡要分析了裏海劃界協定的爭議所在,以及可能的後續發展。然而,筆者認為
此文作者過度強調了俄國與其他裏海沿岸國的能源競爭關係。今年四月,俄羅斯在
將近 3 年後恢復從土庫曼進口天然氣。近幾年土庫曼向中國出口了絕大部分的天然
氣,故恢復對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可大幅改善疲軟不振的土庫曼經濟,並幫助其擺
脫對中國的過度依賴,增加與俄羅斯合作的機會。是故筆者認為:基於俄羅斯既有
的區域影響力,其與土庫曼等國在能源議題上不盡然會走向競爭關係。且裏海劃界
協定簽署後成立了跨國管理機制,應有助於各國在能源議題上進行溝通、協調,避
免上述的商業衝突發生。

而俄羅斯若真要對裏海相關合作議題進行杯葛,其針對的也應非經濟上的衝突,而
是西方國家在此的軍事活動。哈薩克批准美國利用該國裏海港口運送非軍事物資至
阿富汗時,便令「美軍在裹海建立軍事基地」的傳言甚囂塵上。是故俄羅斯和伊朗
在裏海劃界協議談判中,始終堅持「水面共享」、「非政治軍事化」等原則,以阻
止西方勢力的擴張危機。然文中較少提到此點,若能適當補充之,將更臻完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