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设计教育 湖南包装 2017 年第 2 期 总第 175 期

校园文化中的美育
——以高校校园美术为例
谢 雱 丁 蕾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文化建设一直是高校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式,它们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养着高校师生,
校园美术作为一种实体性的校园文化,它渗透了高校的办 起到了专业的艺术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独特的美
学宗旨、教学理念、学校特色等精神因素,同时也对高校 育作用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丰富性。校园文化载
学生有着“润物无声”的审美教育。本文着重就校园美术 体的多样性显示出不同的美育功能,它从多角度渗透
中的美育、美育现象和美育作用等进行了探讨,旨在更好 到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发展传播校园文化和加强巩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这是其他专门的美术教育所不具备的。第二,独特性。
关键词:校园文化;美育;校园美术 不同的高校因学校性质、办学宗旨、教学理念、学科
专业设置等的差异,所呈现的校园文化也各有千秋。
正是这种“各有千秋”给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奠定了基
1 校园美术中的美育 础,也使学校在追求校园特色文化的同时,为师生提
校园文化是各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 供一个张扬个性、宣泄情感的平台。第三,创新性。
色文化,既受社会大文化系统的影响,又具有相对的 师生参与到学校活动和校园建设中来并以美的各种
独立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 方式进行发现、感受、体验与创造,其创新思维和创
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 造成果便是校园文化创新性的具体表现,如出台关爱
人作用,……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 贫困生的各类“爱心”奖学金,或者是依据师生意见
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校园美术作 增设的“读书亭”和开展“美化校园角落”的活动等。
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渗透的方式对师生进行审 1.2 美育下的高校校园美术
美教育。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又引导人的趣味, 校园美术以校园为平台,表现形式多样,除了
并深化人的感性体验,不断促进感性与理性的协调发 公选的“中外美术名作赏析”、“中外民居建筑赏析”
展来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以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对 以及专为女生开设的“化妆与生活”、“女红”等课
师生情感的陶冶、释放、升华和形成健康人格起着潜 程外,还有各种校园活动以及校园建筑、雕塑、园林
移默化的作用。 等。它们都担负着对高校全体师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感
1.1 校园文化与美育 化,并重在塑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任务。美国
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是校 当代美学家托马斯·门罗在谈到艺术教育中就指出,
园内影响学生的所有文化因素的统称,包括课堂文 虽有多种类型的艺术教育,但那种重视艺术的评价、
化和课外文化在内的学校的整体文化。狭义的理解, 欣赏和理解的教育是最适合大众接受的。由此可知,
校园文化是除课堂文化之外的校园其他诸种文化要 审美教育大众化是校园美术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因
素的统称,即把校园文化视为相对于“课堂文化”而 为这种审美需要和审美熏陶,重在引导师生人格的健
言的一种“课外文化”,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 全和塑造人性的丰满。
文化 [1]。学校的建筑、园林、雕塑以及各种教学设 校园美术的表现方式不一而足,如学校的园林、
施和设备等属于校园里实体性的物质文化;学校的各 建筑、雕塑、校徽、校园手绘插画以及学校的地图、
项规章制度和图书馆的报刊、书籍、资料等属于校园 学生活动招贴画等都属于校园美术。如近来流行在各
里的精神文化。 大高校的校园手绘插画(图 1),就把学校具有代表
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是审美教育的重要 性的风景、建筑等用手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手绘独
特的表现手法来介绍校园美景,既是校园历史文化积
淀的展示,又是学生对母校的感恩情感宣泄。高校校
作者简介:谢雱(1958-),男,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 园美术表现了校园独特的物质文化是随着社会一起
授,博士生导师。 进步与发展的,它迎合了青年学子的审美特性,在学
E-mail:1476988316@qq.com 生群体中广泛传播。并通过渗透打开审美者的情感之
收稿日期:2017-06-17 门,在潜移默化中对审美主体进行美的熏陶和塑造。

88 Hunan BaoZhuang
第 32 卷 总第 175 期 2017 年 6 月 湖南包装 设计教育

活为主。其次,它是学生发现美并创造美的一种方式,
是创作者和审美者的审美观的体现。创作者会根据审
美主体的接受方式和程度来选择合适的题材和表现
方式,让审美主体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审美者通过欣
赏校园美术来对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思想进行解读,
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最后,校园美术在高校校园中
的种类多且运用范围广,为大学校园注入了一股新鲜
的血液,它在对全校师生进行美育的同时,也丰富了
校园文化的呈现形式。

图 1 校园手绘插画

2 校园美术中的美育现象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特征,人们在认识某事物时,
总是先感知其表面现象,然后揭示根本属性。校园精
神文化通过校园美术这一外在表现,以审美教育作用
于人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对师生进行熏陶和浸染。
2.1 诉说校史故事
校史是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和校园文化建
设的重要内容。校园美术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成长,
并阐释着校园的精神文化。在校园美术中讲述校史故
图 3 篮球赛招贴画
事,主要表现在校园的建筑、雕塑、园林等方面。如
历史悠久的岳麓书院(图 2),兴办于北宋年间,它 2.3 重温美好时光
的整体古建筑群是坐西朝东、主轴对称的,极大地受 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都在校园里,他们在这
里不仅能收获知识,还会触景生情,重温往昔的美好
时光。校园内的美景、建筑、雕塑等作为校园美术是
校园师生情感的载体,它们用不同的形式记录和表达
着主体的喜怒哀乐。如图 4 的纪念石,即是毕业生用
独特的、诙谐幽默的数学语言表达对母校的深情厚谊
和对往昔学习生活的回忆;同时,它还是校园内的
一景,使学子在学习之余感受到学长对母校的情谊
和对学科的热爱,并珍惜现有的时光。美育是感性、
图 2 岳麓书院
情感的教育,不仅要满足审美主体情感生活的要求,
到了儒家思想和以等级、尊卑来划分社会伦理关系的 也是释放其情感的方式。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
影响。它的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从书法的 过程、各方面,通过校园美术这种载体,开发审美者
层面来讲,与颜体楷书较为接近,更显雍容圆厚;从 的审美需要和意识。以文明健康的形式释放情感,使
历史的角度看,岳麓书院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 审美主体重温美好时光,在情感上得到宣泄和升华,
这正是其独有的书院文化精神的体现。岳麓书院以传 提高其理想境界,塑造健康人格。
统的建筑、古老的书法等,通过渗透式的审美教育,
向湖南学子展示千余年的历史文化。
2.2 呈现校园生活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里的各项活动大多是围
绕学生展开,如校园社团活动、各类比赛和演讲等都
真实地呈现了高校学生丰富的课余生活。其宣传和推
广都离不开校园美术,譬如以招贴画展现篮球赛的激
烈和运动员的英姿,从而吸引更多的学子参赛和观赛
(图 3)。校园美术以独特的角度呈现校园生活,首先,
其创作者和欣赏者都是高校师生,内容以反映校园生
图 4 纪念石

89
Hunan BaoZhuang
设计教育 湖南包装 2017 年第 2 期 总第 175 期

2.4 展示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和生存期
望的有机构成,各高校的办学理念不仅体现在教学、
科研以及学科、专业等的发展建设上,还体现在校
园文化中。校园美术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呈现方式,
它融入了学校办学理念的直观性和目的性,使之以审
美教育的方式渗透进每一位学子的内心。如学校的校
训墙一般都在主体建筑的旁边,以雕塑或雕刻的形式
展现。审美主体欣赏校训墙时,既是对雕塑或是雕刻 图 6 湖南师范大学校徽
作品形态、质地和色彩的一种欣赏,更是对学校办学
出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解读;欣赏者通过建筑、雕塑、
理念的一次深层次解读。如图 5 为清华大学的校训墙,
园林等反映的审美趣味来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感
它既可触又可视,有强烈的空间感和以静制动的感染
化陶冶中提高审美欣赏的能力和对学校历史的了解。
力,给予审美主体大气磅礴之感,是其校园文化精神
的呈现和办学理念的展示。 如湖南大学的著名雕塑“朱张会讲”(图 7),
让欣赏者睹物思人,联想朱熹和张拭当年“论《中庸》
之义,三日夜而不能合”的会讲盛况,以感性的美育
方式来感染欣赏者,这比理性说教的课堂教育效果更
佳。又如一幅讲述校史的大型书法雕刻,通过书法独
特的艺术形式来讲述校史,使枯燥的历史教育以生动
的形式呈现,加深对校史的理解。校园美术运用形象
化的手段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对欣赏者进行审美
教育和对学校历史进行诠释,唤起欣赏者对美的思
考和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图 5 清华大学校训墙
2.5 彰显文化特色
彰显文化特色是校园美术精神和内涵的深层次
体现,校徽的设计便是高校文化特色的典型表现。其
通过图案、文字来介绍学校的性质和学科,既有鲜明
特色的设计理念,又以突出的艺术形象表现学校主体
精神和文化特色;既能体现学校特征,提高学校知
名度,又是彰显高校文化特色的表现。如湖南师范大
图 7 湖南大学“朱张会讲”雕塑
学校徽(图 6)用“人”字进行简化设计,意思即“教
书育人”、“以人为本”;同时,它也是翻开的书本, 3.2 导播校园风采
表示“开卷有益”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教育行业特征, 校园风采是校园景象和事物的面貌,也是校园
彰显了师范院校的文化特色。 文化的精神表现。校园美术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其
美育目的是运用导向功能,导播校园风采,帮助学生
3 校园美术中的美育作用
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校园美术的美育作用是美育现象所对应的本质, 首先,校园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
其表现在师生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时,在潜移默 的精神传统和表现形式,而校园风采可以对社会大众
化中对师生进行美育。从而陶冶师生情感、提高精神 树立起高校的旗帜,使高校的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等
境界,促进欣赏者全面发展,塑造健康人格。它主要 通过校园美术的导播深入人心,展现其风貌。其次,
表现在以下 5 个方面: 校园美术对校园文化的导播功能对大学生的学习、成
3.1 传承历史记忆 长提供有力的人文导向 , 且以美育特有的方式渗透进
校园美术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艺术的美、 学子的心灵深处,使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和行
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来传承历史记忆。校园美术中体 为方式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统一。最后,校园美术这
现的审美文化以渗透式的教育启发人的思维、活跃 一校园文化的窗口,承载着高校的文化精神,发挥
人的思想。创作者用不同的、直观的美术形式表现 审美教育中的导向功能,展现高校独特的校园风采。

90 Hunan BaoZhuang
第 32 卷 总第 175 期 2017 年 6 月 湖南包装 设计教育

如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的毛泽东像,以雕塑的形式承 而是通过审美教育所营造的特殊的文化氛围,用“润
载着湖南大学的校园文化精神,亦是对湖南大学学习 物无声”的方式来提升和加强审美者对美的感受、文
毛泽东精神的校园风采的导播。 化的熏陶和思想的影响,并满足审美者的审美需要、
3.3 释怀眷恋情意 发展审美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等。
美育是一种感性教育,这种特性具体体现在感 如教师节的校园宣传画中体现的“蜡烛精神”
(图
性泄导和感性升华两个方面。 8)便是以美的形式为先导,以审美情感为内驱力,
所谓“感性泄导”,就是在美育过程中引导受 在赏心悦目的审美情境中,使学子认识到“春蚕到死
教育者在文明、健康的途径中释放情感,使它得到 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深刻内涵。使审美主
自由 [2]。校园美术把人的感性从过分强调理性压制、 体在对招贴画的表现形式和构成元素进行审美之时,
忽视感性发展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在创作校园美术的 获得正能量、形成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和生活。并
过程中,学生的才能得到施展,能量得到释放,被压 传承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确立正确的
抑的情感得到宣泄,此释放和宣泄的过程,就是感性 人生观和价值观。
泄导的过程。 3.5 激发创新思维
“感性升华”是指将人的感性从无意识的深处提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
升到表层,将人的感性从兽性的层面提升到人性的层 思维过程,激发创新思维和促进人的审美创造是美育
面,从生物学的水平提升到社会学的水平,使感性真 不可或缺的任务。校园美术的创作活动是典型的精神
正成为人的感性 [3]。校园美术中的美育是超功利的、 审美创造形式,其主要是为了供人进行审美欣赏和体
超实用的,如欣赏校园雕塑时,并不会让人觉得它是 验,其创新也是美育批判性和发展性的体现。
否方便实用,而会使欣赏者以雕塑所呈现的形态来品 创作者的创造活动是以校园生活为表现对象,以
味其中的内涵,使其对对象的感知获得一定的自由度 校园文化为内在含义,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构造审美
和深度,从而升华人的感性。 形式,带着创作者本身强烈的思想倾向和生活态度。
如校友会以互赠纪念品来怀念当年的懵懂岁月, 并以多样的艺术语言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呈现主题,
纪念品正是审美教育中感性泄导和理性升华的体现。 每一个作品都是凝聚了其创作能力和运用创新思维
在选择有纪念意义的美术载体时,这个载体倾注着主 的艺术成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体的情感和回忆,释放其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情意; 欣赏者带着自己不同思维方式去欣赏作品时,会产生
通过带有人性内涵的纪念品来寄托和怀念已逝的时光。 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激发欣赏者的创新思
3.4 净化学子心灵 维、共同塑造和形成着其特有的世界观。如高校校园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 井盖绘画,以涂鸦的方式在井盖上创作出各异的卡通
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案,表现了创作者的奇思妙想和别出心裁,也让欣
赏者眼前为之一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
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总之,校园美术在校园文化中扮演了至关重要
校园美术是校园文化的承载体,其具有陶冶情操、净 的角色,是高校美育的重要环节和主要载体。它在本
化心灵的强大功能。校园美术以缓慢的过程作用于 质上是一个具有鲜明审美特征的物质文化,其也是校
人的情感,其不是使师生获得现成的、死板的知识, 园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为校园创造了一种审
美氛围,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有机融合在一起,
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校园活动的审美空间。充分利用
和挖掘校园美术的审美育人功能,以美育促进德育、
智育、体育、劳育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拥有健康
人格、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杜卫 .美育学概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37.
[2] 杜卫 .美育学概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2.
[3] 杜卫 .美育学概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4.

图 8 教师节招贴画

91
Hunan BaoZhuang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