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7

功能磁共振成像

龙志颖
Brain Function

l 早期哲学家的讨论
l 17世纪中期笛卡尔
提出身心二元论,
认为心灵活动的产
生是由于大脑中的
松果体产生的。
Brain Function

l 同时代的其他人则认为大脑中连接两个半
球的胼胝体提供了所有认知活动的基础。
l 19世纪中期,斯韦登伯格推断皮层本身负
责高级的认知功能,不同的皮层与不同的
功能有关。认为额叶与想象、思维和意志
有关。
l 到19世纪,科学家开始致力于探讨心灵的
不同方面在大脑的不同脑区表征。
Brain Function

l 心灵与脑的研究采用的手段进展
l 颅相学:检查颅骨上的凸起,推断潜在的皮
层体积。
l 脑损伤病的研究

l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第一章 概述
l What’s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l 磁共振成像(MRI)使用强磁场来创造生物组织
的图像。
l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利用磁共振原理
测量大脑活动随时间变化的技术
磁共振成像类型
l MRI

l fMRI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hy using fMRI?

l 不同的技术
l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
像术(PET)提供了关于大脑代谢的信息:通过
氧(fMRI, PET)或葡萄糖(PET)水平的变化,
大脑的特定部分消耗了多少能量。
l EEG和MEG更直接地测量神经元活动

l Lesion study

l TMS
Histor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ve Main Phases
1、1920-1940:提出原子核具有磁的属性,且可
以通过实验操控这些属性。
2、1946-1950s:在固体中发现核磁共振现象的发
现(非生物上的应用)
3、1970s:磁共振成像-MRI(生物上的成像)
4、 1980s:磁共振成像广泛应用于医学(结构像)
5、1990s:发现血氧的改变影响MRI成像,产生
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Phase 1: 1920-1940

l Pauli注意到受激发原子发出的电磁波谱
的异常,他假设原子核有两种性质,称为
自旋和磁矩,它们只能取离散值。

l Pauli的猜想十多年后才得到验证
Phase 1: 1920-1940

l Stern-Gerlach experiment
Phase 1: 1920-1940

l Rabi and 氢和碱金属自旋频率的测量(1937年)


Vacuum Chamber Magnet 3

Magnet 2

Magnet 1 Detector
Oven
Slit Slit

100
BEAM INTENSITY IN PERCENT

75

Win Nobel Prize in


Physics in 1944
50
110 115 120
MAGNET CURRENT IN AMPERES
Phase 2: 1946-1950s

Demonstrate magnetic resonance in bulk


matter(1946) l Bloch and Purcell 独立发现如何
测量大块物质中的核矩 (1946)
l 确定弛豫时间.

l 他们表明,以共振频率施加的能
量被物质吸收,并且可以在探测
器线圈中测量再发射

l They shared the 1952 Nobel


Prize in Physics
Felix Bloch Edward Purcell
Phase 3: 1970s

l 许多早期的核磁共振用于化学分析研究,没有医学应用
l No medical applications

l 1971 – Damadian发表了使用MRI来区分健康和恶性组
织的想法并申请了专利
l “Tumor肿瘤 detection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cience
l 建议借助弛豫时间的差异

l 未提出成像方法
MRI formation
l Lauterbur引入了磁场梯度,这可以改变原子核在空间中
的自旋频率。
l Mansfield开发了回声平面成像方法,可以快速收集图像
l They shared the 2003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Lauterbur Mansfield
The First NMR Image

每个梯度下收集的数据提供了关于物体
物理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的不同信息。
Lauterbur)使用一系列空间梯度对 通过使用投影方法结合这些数据,
一个装有两个装满水的试管的烧杯 Lauterbur能够重建物体的空间组织。得
进行了连续的测量。 到的图像是第一张磁共振图像
The first MR image of the human
body

Damadian (1977)

The first human NMR scanner(0.05T)


Phase 4: 1980s

l 到1980年初,NMR变成了MRI。
l 1982年,GE制造了第一个商用人体1.5T
扫描仪。
l 1985年,FDA批准MRI扫描仪用于临床。
Phase 5:1990s-fMRI

l 1936: Pauling 指出合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具


有不同的磁化属性。
l 1982:Thulorn论证了脱氧血红蛋白的NMR信号衰减
速度比合氧血红蛋白快
l 1986:Fox发现,神经活动伴随区域性脑血流(rCBF)、
血体积(rCBV) 、血氧和代谢等变化。
l 1990: Ogawa报告了大脑皮层微血管中血氧的变化,会
引起局部磁场均匀性变化,从而引起NMR信号强度的
变化,称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
Main Components of a Scanner
l 静态磁场线圈
l 梯度磁场线圈
l 射频线圈

l 数据传输和存储计算机
l 生理监测、刺激显示和行为记录硬件
主磁体 (Static Magnetic Field)

l 分类:
按磁场产生方式:
l 永磁体
(钕 铁 硼) 0.35T 永磁磁体
l 常导磁体

l 超导磁体

1.5T 超导磁体
主磁体
l 按主磁场的场强分类
l 超高场(4.0-7.0T)
l 高场(1.5-3.0T)

l 中场(0.5-1.4T)

l 低场(0.2-0.4T)

l (MRI图像信噪比与主磁场场强成正比)
主磁场的两个重要指标

l 磁场强度与磁场的均匀性
磁场的单位:

高斯(gauss, G): 1高斯为距离5安培电流


的直导线1厘米处检测到的磁场强度
特斯拉(Tesla,T): 1 T = 10000G

5安培

1厘米
1高斯
Gauss (1777-1855):
德国著名数学家,于1832年首次测量了地球的磁场。

地球的磁场
强度分布图
射频系统 (Radiofrequency Coil)

l 射频线圈的作用
(如同无线电波的天线)
Two types of the RF coil
l 表面线圈 Surface coil
l 是直接放在成像样本上,也就是
邻近头皮表面
l 提供高成像灵敏度
l 由表面线圈恢复的信号在空间上
是非均匀的。
l 更适用于针对单一脑区进行的
MRI研究。
Two types of the RF coil
l 容积线圈(鸟笼线圈)Volume coil
(birdcage coil)
l 在大的体量中提供统一的空间覆盖。
l 对MR信号的敏感性较低,但对整个大脑的
覆盖更均匀。
l 更适用于需要覆盖多个脑区的研究。
梯度系统 (Gradient Coil)
梯度磁场是一种人为加入
的,随空间位置线性变化
的不均匀场,分别加在空
间的三个方向。加入梯度
场的目的是使空间不同位
置经受的磁场不同,因此
标识了空间的不同点,即
对成像对象进行了空间编
码。
梯度磁场的产生

A pair of loops with opposite currents


两个评价标准:线性性和磁场强度
匀场线圈(shimming coil)

l 产生高阶补偿磁场,纠正磁场的不均匀性。
l 垫片区域根据每个受试者进行调整。
l 匀场线圈通常调整一次,然后在整个过程
中保持开启
计算机系统

l 数据的重构、分析和显示。

l 对硬件的一系列指示。
(pulse sequence)
其他辅助设备

Ø 空调

Ø 液氦及水冷却系统

Ø 激光照相机

Ø 生理指标监视器
小 结

其他辅助设备

主磁体
梯度系统 计算机系统

射频系统
磁共振仪的安全性

l 静磁场对人生理上的作用
l 强磁场中的铁磁物质
l 梯度磁场:人体组织作为导体,穿过它的磁通
量发生变化时同样会产生电流
l 射频场的作用:射频脉冲对人体的生物效应主
要表现为致热效应(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l 幽闭症
l 噪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