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7-2-10 桩基承载力评定

7-2-10-1 按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的

承载力
1.一般直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
Quk=Qsk+Qpk=UΣqsikli+qpkAp (7-36)
式中 Qsk——单桩总极限侧阻力特征值;
Qpk——单桩总极限端阻力特征值;
U——桩身周长;
qsik——桩侧第 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特征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表
7-101 取值;
li——桩穿越第 i 层土的厚度;
qpk——极限端阻力特征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表 7-102 取值;
Ap——桩端面积。
桩的极限侧阻力特征值 qsik(kPa) 表 7-101
混凝土预制 水下钻 干作业钻孔
土的名称 土的状态 沉管灌筑桩
桩 (冲)孔桩 桩
填土 20~28 18~26 15~22 18~26
淤泥 11~17 10~16 9~13 10~16
淤泥质土 20~28 18~26 15~22 18~26
IL>1 21~36 20~34 16~28 20~34
0.75<IL≤1 36~50 34~48 28~40 34~48
0.50<IL≤0.75 50~66 48~64 40~52 48~62
粘性土
0.25<IL≤10.5 66~82 64~78 52~63 62~76
0<IL≤0.25 82~91 78~88 63~72 76~86
IL≤0 91~101 88~98 72~80 86~96
0.7<aw≤1 13~32 12~30 10~25 12~30
红粘土
0.5<aw≤0.7 32~74 30~70 25~68 30~70
e>0.9 22~44 22~40 16~32 20~40
粉土 0.75≤e≤0.9 42~64 40~60 32~50 40~60
e<0.75 64~85 60~80 50~67 60~80
稍密 22~42 22~40 16~32 20~40
细粉砂 中密 42~63 40~60 32~50 40~60
密实 63~85 60~80 50~67 60~80
中砂 中密 54~74 50~72 42~58 50~70
密实 74~95 72~90 58~75 70~90
中密 74~95 74~95 58~75 70~90
粗砂
密实 95~116 95~116 75~92 90~110
砾砂 中密、密实 116~138 116~135 92~110 110~130
注:1.对于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的填土和以生活垃圾为主的杂填土,不计算其侧阻力;

2.aw 为含水量,aw=w/wL;

3.对于预制桩,根据土层埋深 h,将 qsik 乘以下表修正系数。

土层埋深 h(m) ≤5 10 20 ≥30


修正系数 0.8 1.0 1.1 1.2
桩的极限端阻力特征值 qpk(kPa) 表 7-102
桩型 预制桩入土深度(m) 水下钻(冲)孔桩入土深度(m)
土的名称
土的状态 h≤9 9<h≤16 16<h≤30 h>30 5 10 15 h>30
0.75<IL≤1 210~840 630~1300 1100~1700 1300~1900 100~150 150~250 250~300 300~450
0.50<IL≤0.75 840~1700 1500~2100 1900~2500 2300~3200 200~300 350~450 450~550 550~750
粘性土
0.25<IL≤0.50 1500~2300 2300~3000 2700~3600 3600~4400 400~500 700~800 800~900 900~1000
0<IL≤0.25 2500~3800 3800~5100 5100~5900 5900~6800 750~850 1000~1200 1200~1400 1400~1600
0.75<e≤0.9 840~1700 1300~2100 1900~2700 2500~3400 250~350 300~500 450~650 650~850
粉土
e<0.75 1500~2300 2100~3000 2700~3600 3600~4400 550~800 650~900 750~1000 850~1000
稍密 800~1600 1500~2100 1900~2500 2100~3000 200~400 350~500 450~600 600~700
粉砂
中密、密实 1400~2200 2100~3000 3000~3800 3800~4600 400~500 700~800 800~900 900~1100
细砂 中密、密实 2500~3800 3600~4800 4400~5700 5300~6500 550~650 900~1000 1000~1200 1200~1500
中砂 中密、密实 3600~5100 5100~6300 6300~7200 7000~8000 850~950 1300~1400 1600~1700 1700~1900
粗砂 中密、密实 5700~7400 7400~8400 8400~9500 9500~1030 1400~1500 2000~2200 2300~2400 2300~2500
砾砂 中密、密实 6300~10500 1500~2500
角砾、圆砾 中密、密实 7400~11600 1800~2800
碎石、卵石 中密、密实 8400~12700 2000~3000

桩型 沉管灌筑桩入土深度(m) 干作业钻孔桩入土深度(m)
土的名称
土的状态 5 10 15 >15 5 10 15
0.75<IL≤1 400~600 600~750 750~1000 1000~1400 200~400 400~700 700~950
0.50<IL≤0.75 670~1100 1200~1500 1500~1800 1800~2000 420~630 740~950 950~1200
粘性土
0.25<IL≤0.50 1300~2200 2300~2700 2700~3000 3000~3500 850~1100 1500~1700 1700~1900
0<IL≤0.25 2500~2900 3500~3900 4000~4500 4200~5000 1600~1800 2200~2400 2600~2800
0.75<e≤0.9 1200~1600 1600~1800 1800~2100 2100~2600 600~1000 1000~1400 1400~1600
粉土
e<0.75 1800~2200 2200~2500 2500~3000 3000~3500 1200~1700 1400~1900 1600~2100
粉砂 稍密 800~1300 1300~1800 1800~2000 2000~2400 500~900 1000~1400 1500~1700
中密、密实 1300~1700 1800~2400 2400~2800 2800~3600 850~1000 1500~1700 1700~1900
细砂 中密、密实 1800~2200 3000~3400 3500~3900 4000~4900 1200~1400 1900~2100 2200~2400
中砂 中密、密实 2800~3200 4400~5000 5200~5500 5500~7000 1800~2000 2800~3000 3300~3500
粗砂 中密、密实 4500~5000 6700~7200 7700~8200 8400~9000 2900~3200 4200~4600 4900~5200
砾砂 中密、密实 5000~8400 3200~5300
角砾、圆砾 中密、密实 5900~9200
碎石、卵石 中密、密实 6700~10000
注:1.砂土和碎石类土中桩的极限端阻力取值,要综合考虑土的密实度,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比 hb/d(hb 为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d 为桩径),土

愈密实,hb/d 愈大,取值愈高;

2.表中沉管灌筑桩系指带预制桩尖沉管灌筑桩。
2.大直径(d≥800mm)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
Quk=Qsk+Qpk=UΣψsiqsiklsi+ψpqpkAp (7-37)
式中 qsik——桩侧第 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特征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表
12-131 取值,对于扩底变截面以下不计侧阻力;
qpk——桩径为 800mm 的极限端阻力特征,可采用深层载荷板试验确定;
当不能进行深层载荷板试验时,可采用当地经验值或按表 7-101
取值,对于干作业(清底干净)可按表 7-103 取值;
ψsi、ψp——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按表 7-104 取值。
对于混凝土护壁的大直径挖孔桩,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时,其设计桩径取
护壁外直径。
U、lsi、Ap 符号意义同上。
干作业桩(清底干净,D=800mm)极限端阻力特征值 qpk(kPa) 表 7-103
土名称 状态
0.25<IL≤10.75 0<IL≤0.25 IL≤0
粘性土
800~1800 1800~2400 2400~3000
0.75<e≤0.9 e≤0.75
粉土
1000~1500 1500~2000
稍密 中密 密实
粉砂 500~700 800~1100 1200~2000
细砂 700~1100 1200~1800 2000~2500
砂土、
中砂 1000~2000 2200~3200 3500~5000
碎石
粗砂 1200~2200 2500~3500 4000~5500
类土
砾砂 1400~2400 2600~4000 5000~7000
圆砾、角砾 1600~3000 3200~5000 6000~9000
卵石、碎石 2000~3000 3300~5000 7000~11000
注:1.Qpk 取值宜考虑桩端持力层土的状态及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效应,当进入持力层深

度 hb 为 hb≤D,D<hb<4D,hb≥4D;Qpk 可分别取较低值、中值、较高值;

2.砂土密实度可根据标贯击数 N 判定,N≤10 为松散,10<N≤15 为稍密,15<

N≤30 为中密,N>30 为密实;

3.当对沉降要求不严时,可适当提高 qpk 值。

大直径灌注桩侧阻力及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 ψsi、ψp 表 7-104


土类别 粘性土、粉土 砂土、碎石类土

ψsi 1
ψp

注:表中 D 为桩端直径。

7-2-10-2 按单桩的静载试验确定承载力

1.荷载-沉降(Q-s)关系曲线图的绘制(图 7-119)
其横坐标为荷载 Q(kN),以 1cm 代表 5kN;纵坐标为沉降 s(mm),以
1cm 代表 1cm;用于爆扩桩;以 1cm 代表 1mm,用于灌筑桩或预制桩。图中应
标明试桩的构造尺寸和地质剖面以及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图 7-119 桩静载试验的荷载-沉降(Q-s)曲线
1-第一拐点;2-第二拐点

2.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Qu 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1)根据沉降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陡降型 Q-s 曲线,取
发生明显陡降起始点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2)根据沉降量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缓变型 Q-s 曲线,一般可取 s=40mm
对应的荷载值;对于大直径可取 s=0.03~0.06D(D 为桩端直径,大桩径取低值,
小桩径取高值)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于细长桩(l/d>80)可取 s=60~80mm 对
应的荷载值作为极限荷载;
3)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绘出各级荷载作用下的 s-
lgt 曲线如图 7-120 所示。在桩达到破坏以前某级荷载所绘出的 s-lgt 曲线保持直
线关系,如 a~d,其斜率表明桩的沉降速率。当桩达到破坏时,s-lgt 曲线急剧变
陡,如 e~h,其中从 f 线起曲折比较明显。在该级荷载下,沉降速率骤增,尾部
出现明显的向下弯曲,表明土中塑性变形急剧发展,因此 f 线为桩的破坏标志,
可取其前一级荷载(即 e 所对应的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图 7-120 桩静载试验的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
(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取值,按参加统计的试桩数取试验求得的极
限荷载的平均值,并要求其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 30%,可取其平均值的一半
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Quk;若桩数为 3 根及 3 根以下的柱下承台,取最小值为其
极限承载力 Qu。当极差超过时,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宜增加试桩数。
(3)对于爆扩桩和摩擦桩,除按上述方法确定 Qu 外,还要按桩的沉降确
定 Qu 值。即在 Q-s 曲线上取 s/D=1.5%(爆扩桩)或 s/d=3%(直径小于 50cm
的摩擦桩)所对应的荷载作为 Qu,然后取两个 Qu 中的较低值作为单桩的承载力
特征值。
(4)最后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一般情况下单桩竖向承载力值按 1.2 倍特
征值确定。对桩数为 3 根及 3 根以下的柱台,取 1.1 倍特征值为设计值。
7-2-10-3 按桩的抗拔试验确定抗拔承载力

抗拔力的大小取决于桩的埋置深度、土层的抗剪强度、桩的直径(扩大头直
径)等因素。按抗拔荷载试验结果,绘出荷载 -变形(U-Δ)曲线图(图 7-
121)。

图 7-121 抗拔试验的荷载-变形(U-△)曲线图
一般有三个阶段的情况:
第一阶段荷载较小,曲线变化平缓,呈直线或近似直线上升。
第二阶段荷载增大,土体开始出现塑性变形,表现出不太明显的转折后,
上升坡度增大。
第三阶段荷载达到最大值,土体被带动,变形(拔伸量)成倍增加,土体
受剪破坏。
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的判定:
(1)对于陡变形 U-△曲线,取陡升起始点荷载为极限荷载;
(2)对于缓变形 U-△曲线,根据上拔量和△-lgt 曲线变化综合判定,即
△-lgt 曲线尾部显著弯曲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

7-2-10-4 按桩的水平荷载试验确定水平承载力

按水平静载荷试验记录可绘制桩顶水平荷载-时间-位移(H0-T-x0 )曲线
(图 7-122),或绘制水平力-位移(H0-x0)曲线(图 7-123)及水平力-位移梯度
(H0=△x0/△H0)曲线(图 7-124),或水平力-位移双对数(1gH0-lgx0)曲线,
当具有桩身应力测量资料时,尚可绘制应力沿桩身分布和水平荷载与最大弯矩
截面钢筋应力(H0-σg)曲线(图 7-125)。

图 7-122 单桩 H0-T-x0 曲线

图 7-123 单桩 H0-x0 曲线
图 7-124 单桩 H0-△x0/△H0 曲线

图 7-125 单桩 H0-σg 曲线
从以上曲线可求出单桩的水平临界荷载和极限荷载。
1.单桩水平临界荷载 Hct,即相当于桩身开裂,受拉区混凝土明显退出工
作前的桩顶最大水平荷载,按下列方法综合确定:
(1)取 H0-T-x0 曲线(H0-x0 曲线)出现突变(相同荷载增量条件下,出现
比前一级明显增大的位移增量)点的前一级荷载(图 7-122、图 7-123)为水平
临界荷载。
(2)取 H0-△x0/△H0 曲线第一直线段的终点所对应的荷载(图 7-124)为
水平临界荷载。
(3)取 H0-σg 曲线第一突变点对应的荷载(图 7-125)为水平临界荷载。
2.单桩水平极限荷载 Hu 是相当于桩身应力达到强度极限时的桩顶最大水
平荷载,可根据下列方法综合确定:
(1)取 H0-T-x0 曲线(H0-x0 曲线)明显陡降的前一级荷载(图 7-122、图 7-
123)为极限荷载。
(2)取 H0-△x0/△H0 曲线第二直线段终点对应的荷载(图 7-123)为极限
荷载。
(3)取桩身折断或钢筋应力达到流限的前一级荷载(图 7-125)为极限荷
载。
对于桩身配筋率小于 0.65%的灌筑桩,可取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的临界荷载
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Rh。
对于混凝土预制桩、桩身全截面配筋率不小于 0.65%的灌筑桩,可根据静载
试验结果取地面处水平位移为 10mm(对于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水平位移
6mm)所对应的荷载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Rh。
7-2-11 打(沉)桩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1.打桩前,应对邻近施工范围内的原有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进行检查,对
有影响的工程,应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或隔振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2.机具进场要注意危桥、陡坡、陷地和防止碰撞电杆、房屋等,以免造成事
故。
3.打桩机行走道路必须平整、坚实,必要时宜铺设道渣,经压路机碾压密
实。场地四周应挖排水沟以利排水,保证移动桩机时的安全。
4.在施工前应先全面检查机械,发现有问题时及时解决,检查后要进行试
运转,严禁带病作业。机械操作必须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要求,由专人操作,并加
强机械的维护保养,保证机械各项设备和部件、零件的正常使用。
5.吊装就位时,起吊要慢,拉住溜绳,防止桩头冲击桩架,撞坏桩身;加
强检查,发现不安全情况,及时处理。
6.在打桩过程中遇有地坪隆起或下陷时,应随时对机架及路轨调平或垫平。
7.机械司机,在施工操作时要集中精力,服从指挥信号,不得随便离开岗
位,并经常注意机械运转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纠正。要防止机械倾斜、倾
倒,桩锤不工作时,突然下落等事故的发生。
8.打桩时桩头垫料严禁用手拨正,不要在桩锤未打到桩顶即起锤或过早刹
车,以免损坏桩机设备。
9.钻孔灌筑桩在已钻成的孔尚未浇筑混凝土前,必须用盖板封严;钢管桩
打桩后必须及时加盖临时桩帽;预制混凝土桩送桩入土后的桩孔,必须及时用
砂子或其他材料填灌,以免发生人身事故。
10.冲抓锥或冲孔锤操作时,不准任何人进入落锤区施工范围内,以防砸
伤。
11.成孔钻机操作时,注意钻机安定平稳,以防止钻架突然倾倒或钻具突
然下落而发生事故。
12.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
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
13.人工挖孔桩尚应采用以下特殊安全措施:
(1)人工挖孔桩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井,使用的电葫芦、
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或脚
踏井壁凸缘上下。电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
(2)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 。
桩孔开挖深度超过 10m 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设备,风量不宜少于 25L/s。
(3)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一般加 0.8m 高围栏围护。
(4)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 lm 范围内,机
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5)挖孔桩各孔内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孔上电缆必须架空 2.0m
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孔内电缆、电线必须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措施。
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 12V 以下的安全灯。并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规范》(JGJ 46-88)的规定。
主要参考文献

1 江正荣编著.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2
2 顾晓鲁,钱鸿缙等主编.地基与基础(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93
3 《地基处理手册》编写委员会.地基处理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88
4 岩土工程施工方法编写组.岩土工程施工方法.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0
5 郭继武编.地基与基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 张述勇,郭秋生编.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993
7 周汉荣主编.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8 叶书麟,韩杰等编著.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94
9 卢肇钧,曾国熙等编.地基处理新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989
10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91).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
11 张永钩.强夯法的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几点建议.施工技术,1993 (9)
12 江正荣.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及软弱地基的试验与应用.有色冶金建筑,
1991 (2)
13 甘兴友.钢冷轧板厂房承载板地坪粉煤灰填筑施工.有色冶金建筑 ,
1992(1)
14 吴春林,阎明礼等.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特性及其应用.建筑技术 ,
1992 (1)
15 江正荣.喷粉桩施工工艺、应用与问题探讨.建筑技术,1996 (3)
16 曾锡庭,刘家豪等.塑料板排水法加固软基.工业建筑,1985(11)
17 杨若芳,郭雅静.土工织物在铁路工程的应用.工业建筑,1987(8)
18 乐云,唐纪宇.土工织物在尾矿坝工程上的应用、工业建筑,1987 (8)
19 王 铁 儒 . 用 土 工 织 物 垫 层 处 理 气 柜 工 程 软 土 地 基 . 工 业 建 筑 ,
1985(11)
20 王文彬,刘心禹.钻孔植桩工法.施工技术,1992(8)
21 陶义.钻孔压浆成桩法.施工技术,1992(2)
22 李桂池.钻孔压浆成桩法施工工艺.建筑技术,1993 (3)
23 沐道生.压浆桩施工技术及其应用.建筑技术,1995 (3)
24 周志道.锚杆静压桩法.工业建筑,1986 (6)
25 江正荣.新型多分支撑力盘灌筑桩施工工艺及应用.建筑技术, 1994
(3)
26 江正荣.大直径灌筑桩在抗滑工程中的应用与滑坡防治施工.建筑技术,
1990 (9)
27 汤元昌.大直径冲孔灌筑桩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施工技术,1988 (1)
28 刘昌祀.钢管桩基在沿海软土地区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建筑技术,1992
(1)
29 张功英.钢管桩施工.宝钢施工技术专题总结,土建 3
30 徐枚在,刘昌满.桩的动测新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94).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2 地质矿产部勘查技术司主编.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JGJ/T 93-
9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33 江正荣.山区地基基础的处理.冶金建筑,1986 (3)
34 杨嗣信.候君伟主编.高层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1
35 赵志缙.候君伟主编.实用建筑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36 史佩栋主编.实用桩基工程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7 江正荣编著.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3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建筑地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9 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主编.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