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八曲仙人之歌》译后记之二:“自性”和“觉性”

原创 灵智宝鬘 灵智宝鬘
2019-12-12原文
译后记之二:《八曲仙人之歌》中的“自性”(ātmān)和“觉性”(ci
t)
《八曲仙人之歌》由迦那卡的三个提问而触发:“云何获真知?云何得
解脱?云何离执著?”

八曲仙人回答道,若想要解脱,就要知道以下这一关键:

自性见证此一切,
彼即本具之觉性。
eṁāṁ(of these) sākṁiṁam(the witness) ātmānaṁ(self)
cid(consciousness)-rupaṁ(consisting of) viddhi(know this) muktaye(for
freedom)

此中提到了两个词:自性(ātmān)、觉性(cit)。自性和觉性,这
就是整个《八曲仙人之歌》要传授的真知(jñana)。

据学者们推断,《八曲仙人之歌》大概形成于公元前五、四世纪之间
,佛陀释迦牟尼则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末入灭,两人活动的地区都在
如今的印度比哈尔邦,二者之间,就流传下来的记载看来,似乎没有
过交集。但是八曲仙人所教导的这一真知,却与释迦牟尼以心印心传
下的禅宗,异口同声,甚至在用词上都出奇得一致,正可谓是“达者同
游涅槃路”。对于《八曲仙人之歌》的甚深奥义,我们没有资格进行讲
解,以下只是想基于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所注意到的一些文字资料,对
两者进行一番比较,读者借此可以看到之间惊人的一致。我们引用的
禅宗文字,都是中国禅宗历代祖师们的语录。每一国的智者,都用他
们家乡的语言,用最容易明白的方式,指出那最明显的事实。
古印度后吠陀时期地图,公元前1100至500年左右。八曲仙人所活动的地区为国王迦
那卡所统治的毗提诃国(Videha),其西边为拘萨罗国(Kosala),它为释迦牟尼
佛所属的释迦族的宗主国。蓝色三角形所标注的地点是佛陀一生足迹所至的重要地点

ātmān一词,我们将之翻译成了“自性”,这是采用了中国禅宗的用语
习惯。《六祖坛经》中云:“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
佛。”说的就是这个ātmān。六祖惠能的证悟,就是对于“自性”的了悟
,他在五祖弘忍讲解了金刚经之后,彻底大悟,感叹道:“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是对自性在各个面向上的描述
。拆开一一来看,会发现八曲仙人以及迦那卡也这样描述过自性。
(A)“自性”最根本是具有“觉”(cit)的能力,但这种“觉”,是超越了
二元、主客体认知的“觉”,所以可以译为“觉性”,以有别于庸常的觉
知。

达摩大师《血脉论》云:“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觉者灵觉,应机
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

《六祖坛经》云:“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
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销灭,内外明彻不
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B)觉性、自性是“本自清净”的,这也是《八曲仙人之歌》中一直
提到的:

1.9 我乃独一纯净觉。

1.16 汝即无边纯净觉。

2.1 阿吙!吾乃纯觉性!
无染、宁静超世间。

2.15 由无明故此三者,
于无染之我中显。

2.19 自性唯是纯净觉。

3.4 自性乃是净觉力,
美哉此性无可比!
7.4 自性不含于境中,
境亦不含于性中,
因性无限无染故。

18.5 自性并未在远方,
亦不拘定本已得;
其无分别、无造作,
无有变异、无垢染。

大珠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

《圆悟克勤禅师语录》云:“于分别不生法中,认取不变不移无穷无尽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本来自性。”

(C)自性是“本不生灭”的:

3.1 确知自性真实意,
实乃是一不可摧。

15.9 自性无来亦无去。

18.5 自性并未在远方,
亦不拘定本已得;
其无分别、无造作,
无有变异、无垢染。

20.7 创造、毁灭安在哉?
《赵州从谂禅师语录》云:“未有世间时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
。”

(D)自性是“本自具足”的:

1.12 自性实乃见证者,
遍在、圆满且独一,
自由、能觉亦无为,
无依、离欲本寂静。

18.35 自性具爱纯能觉,
圆满超世离垢染。

五祖弘忍《最上乘论》云:“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
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

(E)自性是“本无动摇”的:

1.13 不动、能觉亦不二。

15.9 自性无来亦无去。

18.40 智者不见有彼此,
但见不变之自性。

傅大士《传心颂》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
四时凋。”
(F)自性是“能生万法”的:

2.4 宇宙源由自性生,
与性无异无有别。

4.4 宇宙全体唯是性。

4.6 自性无二唯是一,
乃为宇宙之上主。

《圆悟克勤禅师语录》云:“所谓天真自性本净妙明,含吐十方独脱根
尘。”

(G)八曲仙人强调自性的作用,是见证着一切:

1.3 自性见证此一切,
彼即本具之觉性。

1.5 汝乃万物见证者。

1.7 万象森罗诸一切,
汝乃唯一之观者。

1.12 自性实乃见证者,
遍在、圆满且独一,
自由、能觉亦无为,
无依、离欲本寂静。
14.3 究竟自性吾已悟,
此即怙主、见证者。

《雪峰义存禅师语录》云:“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

曹洞宗传下来《宝镜三昧歌》,把自性比作宝镜,就是强调它见证的
一面。

(H)自性不在对境中,离言绝相:

7.4 自性不含于境中,
境亦不含于性中,
因性无限无染故。

12.2 自性亦非感知境。

16.1 吾儿!经文不胜数,
汝可复论或听闻;
然而除非尽忘却,
否则不能住自性。

18.70 那不可说离言诠,
即为纯者显真相。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云:“此灵觉性……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
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我此禅宗从上相承已来,不曾
教人求知求解,只云学道早是接引之词。然道亦不可学,情存学解却
成迷道。道无方所名大乘心,此心不在内外中间,实无方所。第一不
得作知解。”

(I)自性在一切之中,一切都在自性中:

15.6 识得性在众生中,
众生亦在性之中。

15.15 唯视一切皆自性。

18.9 确知一切皆自性,
此瑜伽士更默然。

傅大士《心王铭》云:“水中盐味,色里胶青。”

《六祖坛经》云:“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

《圆悟克勤禅师语录》云:“所谓天真自性本净妙明。含吐十方独脱根
尘。”

(J)对于这个“自性”,八曲仙人还有许多的比喻,如同虚空(1.20,
6.1,15.13),如海洋(2.23,2.24,2.25,3.3,5.2,6.2,7.1,
7.2,7.3,15.7,15.11)。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云:“尽十方虚空界元来是我一心体。”

《雪峰义存禅师语录》云:“如虚空。亦名无住心。亦名自性涅槃。亦
名无言说。亦名无系缚。亦名无形相。亦名一心法门。亦名大涅槃。
亦名定念总持。亦名真如性海。亦名无为大道。亦名一真法界。亦名
无去无来菩提萨埵。亦名无性涅槃。亦名金刚三昧实谛。亦名自性清
净心。亦名如来藏。亦名实相般若。亦名正因佛性。亦名中道一乘。
亦名净性涅槃。亦名一念真如。”

《玄沙师备禅师语录》云:“大道虚空绝纤尘,重重世界性海身;十方
三世无别佛,万般神用只我真。”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云:“若以毘卢自性为海。”

(K)自性没有束缚和解脱:

1.6 汝非做者,非受者,
亘古至今恒自由。

1.7 万象森罗诸一切,
汝乃唯一之观者,
从本以来具解脱。

15.20 汝乃自性本无缚。

18.7 一切皆从妄想生,
自性永存本解脱。

黄檗《传心法要》云:“天真自性本无迷悟。尽十方虚空界元来是我一
心体。纵汝动用造作。岂离虚空。虚空本来无大无小。无漏无为。无
迷无悟。”
还有许多禅宗公案,比如僧人问石头希迁:“如何是解脱?”石头说:“
谁缚汝?”回答说:“无人缚。”石头希迁说:“无人缚汝,即是解脱,
何用更求解脱?”

以上所摘录出来以作比较的禅宗文字,只是禅宗祖师们类似的说法中
的沧海一粟。真正的禅师,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在宣说自性的秘密

智严、钟七条、笛哲
2019年12月

点击“ 喜欢作者”,支持原创翻译!

精选留言

暂无...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