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4

小学数学学习笔记

小学数学学习笔记篇一:数学教学随笔 3 篇

数学教学随笔 3 篇(一) 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


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
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
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
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
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一
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
意识。那么,现行的数学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在何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它们之
间联系?教师应该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数学教学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现将观点阐述如下:

首先,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新的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主,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
身可持续发展为蓝本,取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着眼于小问题,升华出科学性的知识和技能,把
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大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其中,其乐无穷。如小学低年级课改课程中,开
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机灵狗、淘气、笑笑等作为主人公,贯穿于整册教材,学生和活灵活
现的主人公一起,畅游数学这个充满智慧的王国,寓教于乐。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币》、《观察物
体》、《统计与猜测》、《时分秒》等直接联系生活实际的课题,使得学生能够寓学于用,活学活用,
乐学乐用,直观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处。课堂练习的设计,摒弃了
枯燥的写写、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赛一赛等游戏形式呈现,学生在情境中充满激情的完成知识练习
和个性形成,高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如何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
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一、创设教学情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要
包括:

1.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枯燥而又干涸的语言环境,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得学习变成生硬的知识灌输过程。然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
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
给学生。以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
学的乐趣。如:在教学《可爱的企鹅》一课时,可以以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海尔
兄弟》吗?海尔兄弟经常和爷爷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探险,春暖花开的这一天,海尔兄弟和爷爷又登上
热气球出发了,不一会儿,热气球飘到了南极,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小企鹅(出示图片:可
爱的企鹅)。这是,海尔兄弟又发现了新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小组互相说说,看哪
一个小组发现的问题多。”这样,孩子们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投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中去。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
体化、直观化,使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的像学生
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体图形,学生通过看、想,交流,更加具体直观的了解物体的方位特性。

3.教学例题简单易懂 创设生活情境

以往的教师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么教什么,不能够灵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数学教学要求
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要求在简单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课堂变得有血有
肉。如在一节三年级的《钟表的认识》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加菲猫这个孩子们熟知而又非常喜
爱的卡通形象带到课堂上来,生动而又形象地给学生展示了加菲猫一天中的作息时间,让孩子们主动
说出主人公每个活动的准确时间,借此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时间的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学生在
整个学习过程中反应是积极的、热烈的,充满兴趣的,这就使得学生把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对生活
和学习产生了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4.模拟生活 创设情境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因此,如果在课堂上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上来,那么,
就真正实现了生活和学习的统一。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购物情境,让
学生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实践的细节,合作的乐
趣,而且还能够学习到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
节约的好习惯等生活经验,切实地在课堂上学会生活。

5.动手操作 创设情境

好动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合作与交流,
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如在教学《有几枝铅笔》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把铅笔摆一摆,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实践与合作能力都
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一摆,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实践与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6. 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

直观具体的图和物是学生最为感兴趣和最能调到学生积极性的,生动的图画和具体的形象可以很
让学生快乐的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觉地把知识牢牢掌握。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可以准备小熊、兔
子、猴子、青蛙等生动多彩的形象图片来吸引孩子主动发现其中的规律。“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
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教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试着自
己贴出图片,说出理由。

创设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情境是熟悉的,
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真正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
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
料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

二、研究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发现知识及规律产生的过程,长
一双充满智慧、善于捕捉问题,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眼睛。所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提炼生活中的实践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
1.指导学生发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以帮其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徐锡数学的最佳途径。低年
级的学生数一数路上的交通灯、家里的凳子、家用电器的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
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知道中高年级学生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美、结构美等。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习惯。

2.挖掘生活素材 丰富教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课本上所展示的知识相对来说是非常单一、静态的,那么,如果把学生的生活经
历拿来作为素材,就可以丰富课堂气氛,使课本知识和生活经历更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客观
的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灵活的用数学,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自
己去留意或收集平时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的价格资料,如一枝铅笔、一块橡皮的价钱,或者一条毛
巾、一斤葱的价钱是多少,在课堂上把这些资料展示出来作为题目资源,学生自然会觉得非常亲切、
真实,培养其热爱生活的精神,也能在课堂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 客观展现生活中的数学原形

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搜集资料,了解生活,提炼生活。例如在教学
《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时,教师没有自己把资料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搜集搭乘出租
车的有关资料,如出租成的起步价,每公里几家及等待时间与价格之间的问题,熟悉了解这些问题后,
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生动交流的平台,种种生成性的
问题在交流与研讨中产生。学生借此走进了生活,又了解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真诚成为了生活和学习
的主人。见解,使得课堂成为生动交流的平台,产生很多生成性的问题。学生借此了解了生活中的数
学,真正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三、数学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
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
力,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
积极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
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
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设计符合学生口味的实际
行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践活动、生活问题相结合。

1.具有生活化、应用性的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
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可以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喜欢主动地完成。
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生动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过关游戏、儿童乐园
和数学王国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索研究,
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改变学习和练习是学生负担的状况。

2.数学练习的合作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完成

现行的数学教材使得教师不断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个性和品质,可以定期让学生以班或组
等为单位,制作内容丰富多彩又充满生活乐趣的《数学手抄报》或《数学墙报》,学生自主收集生活
或通过图书、网络等发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常识,通过交流、研讨,制作出趣味性、综合性、启发性
的报纸,学生易于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3.学科生活结合 综合发展

学生可以在已有基础上,把生活中发现的已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道听途说的或充满趣味
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限制内容和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获取数
学知识,使得数学练习更具有时代性、自主性和个性。学生对发现和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加
深入。

4.评价生活化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以往的数学评价往往只是单一的等级评价,只是起到了调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调整教学策
略和教学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对主体的激励作用。而生活化的数学评价,恰恰弥补了这些。在对学
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以评价之余,从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
评价,表扬优点,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学生在真实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
立学习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对认真踏实、书写工整地的学生评价:你的作业书
写的真漂亮,批改起来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继续努力吧,相信你一定会更加优秀!对聪明而又马
虎的学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错,但是却出了问题,好好查一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
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让学生更爱学数学,更会学数
学。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靠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
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问题情景和练习,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
学问题回归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贴近生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数学,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会用数学。(二)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
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
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
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与数学“亲密接触”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起始于我们的生活
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 21 世纪的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知识与学生
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会哪些数学知识?”学生
们有的说:“我会从 1 数到 100。”有的说:“我会做一些加减法 2+5=7 30+10=40 9-3=6 15-
5=10 等。”“我还知道 3-4=-1 4-7=-3。”。接着我又提出:“你一天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数学?”
老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们的争议。有的学生提出:“你做电梯不按数字能上、下楼吗?”“买东西花钱
时,不用数学能行吗?”“你上学不看表能知道几点吗?”“妈妈给你买了 5 个苹果,吃了 2 个,还
剩几个,你不用数学知识去算一算,怎能知道还剩几个?”。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议论了起来。通
过议论,从中发现到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切的感受到了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
中间,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从小爱数学、
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级的孩子们养成了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来学习数学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进学生与数学知
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作为教师要设计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
供观察、操作、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来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
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在讲“前后”这一新课时,教师提问:“你们大家还记得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吗?我
们班的同学参加了低年级组的跑步比赛,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紧张又激烈的场面。”这时教师出
示本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的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教师把画面定格在比赛开始
不久,接着向学生提出问:“你通过观看,知道当时谁跑在最前面吗?谁跑在最后面吗?”从而引出
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有关问题“前后”。这样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再比如“认识物体”,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家里的各种家具、摆设),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几何物
体的样子,然后再观察、触摸自己桌子上摆放的各种形体的学具,这样从视觉到触觉,从大物到小物,
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在学生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表象的基础上,再引入新课。这些都是从学生生
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同时又强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从学生熟悉的景与物、
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
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情境。
例如,在教学“20 以内的加减法(二)”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一名小小邮递员”的
游戏,将口算卡片制成信件,请“邮递员”将信件投到与口算卡片得数相同的信箱里,再集体检验
“小小邮递员”送信的结果是否正确。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一副邮
递员的姿态,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认为该投的“信箱”里。教师根据孩子们好动、好
说、争强好胜的特点,将枯燥的计算寓于教学游戏中,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
中的应用价值。又例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休息日里,你们喜不喜
欢跟父母一起逛商场选东西呢?”“下面老师请同学门看一组照片,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照片
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呢?”教师出示照片(大商场各种物品摆放的几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
说一说观察的结果。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里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许多事情都需要
我们分类整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商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购物环境,通过多媒体再现了商
场物品分类摆放的优越性,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要从小做起。 如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位置”一课,除了教室中的
“位置”外,还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联想到影院、列车、书架等生活中
与“位置”有关的问题。这些看来不算难的内容,如果不多加那么一两句话,学生就可能不会联想到
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内容,也可能当拿到一张火车票时,不会有数学应用的意识,当然就不知道
利用火车票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个小学生(7 岁左右)有了这种意识,当和父母一起
乘车时,就会高高兴兴地手拿车票帮助父母找“位置”。可以看出,使学生从小就学会用数学的眼光
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多么的必要。

三、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生活世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满足了
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
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
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下水道的
盖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
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
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掉下去这一结论。经常这样指导,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
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
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
用意识。

四、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人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有联系
的因素。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从而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
如学习了“分类”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整理自己的书包和书桌,让整理好的学生来说一说他是
按什么进行分类整理的;学习了“生活空间”的前、后、左、右后,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座位的前、
后、左、右分别是谁,学校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地方;学习了“统计”,让学生统计教室内
各种清洁用具的数量、统计一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统计班里学生是在那个季节出生的;
在学完“20 以内的加减法”后,有意识的带领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拿 20 角钱去菜
市场买菜。在这次活动中,就有许多学生出现了不会算账的想象,有的是口算不过关,有的是弄不清
元、角的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
的价值有多么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学生从活动中不仅理解、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在
解决中又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再开动脑筋加以完善解决,从而获得应用的技能。

总之,要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生活与数
学密切联系起来,只有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促使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
积极的数学情感,使运用数学知识成为每个学生的本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
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
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
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与数学“亲密接触”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起始于我们的生活
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 21 世纪的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知识与学生
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会哪些数学知识?”学生
们有的说:“我会从 1 数到 100。”有的说:“我会做一些加减法 2+5=7 30+10=40 9-3=6 15-
5=10 等。”“我还知道 3-4=-1 4-7=-3。”。接着我又提出:“你一天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数学?”
老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们的争议。有的学生提出:“你做电梯不按数字能上、下楼吗?”“买东西花钱
时,不用数学能行吗?”“你上学不看表能知道几点吗?”“妈妈给你买了 5 个苹果,吃了 2 个,还
剩几个,你不用数学知识去算一算,怎能知道还剩几个?”。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议论了起来。通
过议论,从中发现到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切的感受到了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
中间,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从小爱数学、
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级的孩子们养成了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来学习数学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进学生与数学知
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作为教师要设计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
供观察、操作、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来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
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在讲“前后”这一新课时,教师提问:“你们大家还记得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吗?我
们班的同学参加了低年级组的跑步比赛,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紧张又激烈的场面。”这时教师出
示本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的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教师把画面定格在比赛开始
不久,接着向学生提出问:“你通过观看,知道当时谁跑在最前面吗?谁跑在最后面吗?”从而引出
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有关问题“前后”。这样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再比如“认识物体”,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家里的各种家具、摆设),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几何物
体的样子,然后再观察、触摸自己桌子上摆放的各种形体的学具,这样从视觉到触觉,从大物到小物,
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在学生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表象的基础上,再引入新课。这些都是从学生生
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同时又强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从学生熟悉的景与物、
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
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情境。

例如,在教学“20 以内的加减法(二)”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一名小小邮递员”的
游戏,将口算卡片制成信件,请“邮递员”将信件投到与口算卡片得数相同的信箱里,再集体检验
“小小邮递员”送信的结果是否正确。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一副邮
递员的姿态,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认为该投的“信箱”里。教师根据孩子们好动、好
说、争强好胜的特点,将枯燥的计算寓于教学游戏中,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
中的应用价值。又例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休息日里,你们喜不喜
欢跟父母一起逛商场选东西呢?”“下面老师请同学门看一组照片,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照片
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呢?”教师出示照片(大商场各种物品摆放的几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
说一说观察的结果。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里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许多事情都需要
我们分类整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商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购物环境,通过多媒体再现了商
场物品分类摆放的优越性,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要从小做起。 如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位置”一课,除了教室中的
“位置”外,还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联想到影院、列车、书架等生活中
与“位置”有关的问题。这些看来不算难的内容,如果不多加那么一两句话,学生就可能不会联想到
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内容,也可能当拿到一张火车票时,不会有数学应用的意识,当然就不知道
利用火车票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个小学生(7 岁左右)有了这种意识,当和父母一起
乘车时,就会高高兴兴地手拿车票帮助父母找“位置”。可以看出,使学生从小就学会用数学的眼光
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多么的必要。

三、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生活世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满足了
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
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
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下水道的
盖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
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
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掉下去这一结论。经常这样指导,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
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
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
用意识。

四、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人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有联系
的因素。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从而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
如学习了“分类”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整理自己的书包和书桌,让整理好的学生来说一说他是
按什么进行分类整理的;学习了“生活空间”的前、后、左、右后,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座位的前、
后、左、右分别是谁,学校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地方;学习了“统计”,让学生统计教室内
各种清洁用具的数量、统计一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统计班里学生是在那个季节出生的;
在学完“20 以内的加减法”后,有意识的带领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拿 20 角钱去菜
市场买菜。在这次活动中,就有许多学生出现了不会算账的想象,有的是口算不过关,有的是弄不清
元、角的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
的价值有多么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学生从活动中不仅理解、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在
解决中又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再开动脑筋加以完善解决,从而获得应用的技能。

总之,要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生活与数
学密切联系起来,只有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促使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
积极的数学情感,使运用数学知识成为每个学生的本领。

(三)如何学好数学数学呢?数学的根是什么?数学课堂我们究竟要关注的是什么?

想到了姜昆在一个相声中抨击进水管、出水管的题目:同时开着进水管和出水管,问何时能把水
池装满?

想到了王小丫说她小时候数学课的任务就是把数学题目读完,然后一节课就没有事了,由此她认
为自己笨极了。

想到了自己对小学阶段的数学现象做过的不完全的调查:刚入学的孩子孩子非常喜欢数学,原因
是他们认为数学可以使他们变聪明。一二年级开办的奥数班深受欢迎,往往是报名超出班级规定人数,
而到了高年级,报名参加学习的人数逐渐减少。在五年级的学生问卷调查中,更使我们数学老师尴尬
的是喜欢数学课的不超过百分之四十。对不喜欢数学的同学谈话调查,原因是数学太难,没意思,总
是做题而且永远做不完的题。

想到了如果在学生走出课堂、离开(甚至有的还没离开)学校时,就开始讨厌数学的话,那么说
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

想到了在我们教师的心目中数学是什么形象?数学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可以让人感觉多姿多彩?
怎么样可以促进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数学到底是什么呢?

数学是人类生活使用的工具。
早上睁开眼一缕阳光洒在身上,太阳从东方升起,看看手机或钟表几时几分了,起床做早餐要注
意营养的合理搭配,上班或上学要知道路程的远近计算时间的长短,孩子玩耍游戏需要数数,会计做
账需要计算,工程师设计图纸离不开测量,科学家制造火箭卫星离不开精密的计算。。数学就在我们
周围,无论何人何时生活工作都需要用到数学。

欧拉以深邃的洞察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华罗庚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
“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不仅为节约能源,增加
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技队伍。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足以说明数学这一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

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而在大多数人的脑中,常常有“数学=逻辑”的观念,犹如一个充满活力
的数学美女,只剩下一副 X 光照片上的骨架了!不会全面的欣赏它,它就会枯萎。

“从结绳记数到计算器”的历史、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和演变,比如加减乘除符号的来历、各个
国家分数的形成、七巧板九连环和华容道(中国古典智力游戏三绝)等还有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解决从 1
加到 100 的故事,陈景润、希尔波特的 23 个问题等通过多种途径带领学生一起去欣赏古今中外的数
学史料,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和神奇,能够很好地增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做体操是为了锻炼身体使身体更加强壮,而数学可以锻炼大脑,使人变的更聪明,因此说数学是
思维的体操。也就是说我们学习数学更主要的还是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在数学上
获得了不少的奖项,但当他们不从事与数学有关的工作后,他们凭着活跃的思维和扎实的数学基础,
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数学是唤醒人类素质的手段。
一谈到素质教育似乎就想到了体音美,而与数学无缘。其实数学学科有它独特的育人功能。比如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要想成功,孩子要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作风,要有积极向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的精神。

据说英国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许多数学知识,这也不是因为英国律师学习的课程与数学工具
有何直接联系,而只是出于这样的一种考虑:那就是通过严格的数学训练,使之养成一种坚定不移而
又客观公正的品格,使之形成一种严格而精确的思维习惯,从而对他们的事业取得成功大有益助。

数学是魔术师,变幻莫测。

数学是美的殿堂。

数学是无限,博大精深,无限永远。。

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
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多方面的了解数学、认识数学才能引领孩子们亲近
数学 1、 要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量好的老师;要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当你遇到困难时
不要轻信放弃,要反复告诫自己;我能克服困难,我要学好数学;学好数学还需要坚强的毅力、好的
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

2、 要相信自己,信任老师。和老师介质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你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并能挖
掘自己的潜能。

3、 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认真听老师讲解、分析。领悟教材中包含的知识与方法,去体验、
去受教材的应用性和文化性,能迅速又正确地解决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不要小题大做或者会而不对。
重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重视个人能力的培养。

4、 要做一定量的试题,但不要陷入题海中。精做题,常反思,多总结。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研
究,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记学习数学,不能像蝴蝶在百花
丛中翩翩起舞去赏花,而应像蜜蜂一样去采蜜。

5、 学好数学,必须深入进去。谨记:懂了不等于会了,会了不等于对了,对了不等于快了。懂
了只是较低层次,对了又快了才是高层次。

6、 重视自己学习,课堂上老师要面对全体学生,既要重视基础好的同学,又要兼顾中等中学在
把握好课堂的同时,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会自我发展。学生能否学好数学,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关怀、帮助,就能给学生以鼓舞和启迪,学生就会喜欢上教师所教的学
科。在这种融洽的感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就能极大地提高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收到
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进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教材的中心,提出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
考,进行启发式授课;或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
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教师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布置不同的要求的作业。在课堂提问中,应让
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获得心理上的平衡。那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享受被赏识的快
乐,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他们的学习信心就会被激发,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四、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重视分数的心理激发学习的兴趣。有些学生及部分家长把分数看成评估教学质量的唯一
标准,以考分论成败;很少考虑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所以,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考
卷及时做出评价,并且这种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全面,既要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又要让学生明
确努力的方向。只要客观实际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当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发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这样学生
的理解深刻,才能记得更牢。学习就会更灵活,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部分同学在数学这一科投入了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始终没有起色,甚至出现倒退,第一个就
栽在数学上。这样导致了不少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完全失去信心,于是,我对部分同学的数学学习状态
进行了研究,调查,访问,造成数学成绩不好,出现厌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被动学习

很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依然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性,跟随老师的步调一致,没有掌握学习
的主动权,学习不定计划,课前不预习,坐等上课,对老师讲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做笔记,不主
动积极思考,没听到“门道”课后不巩固,不总结归纳。

二 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
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
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每天就只是赶做作业,学习一点目的性都没有,应付老师,
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
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 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
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
“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四 缺乏自主钻研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
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
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
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
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极为重要,能够为学生排除其对数学的恐惧,树立起学好数学的
信心,具体做法如下:

(一) 注意对浓厚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 注意对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

(三) 注意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
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2) 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3)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4)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


习的重要一环。

(5) 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
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6)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
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7) 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8)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
心得等。

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

因为喜欢数学,所以乐意学数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愿意去克服;克服困难所得
来的成功体验又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所以更喜欢学数学了!
一个很简单的正循环摆在我们面前,学好数学,提高学生兴趣和自信是关键。怎样提高呢?我们
来看看校信通数学名师们的经验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的理由都是——不喜欢老师。校信通名师
有很多吸引学生的妙招。

1.展示能力,让学生佩服。有位老师学识十分渊博,他不仅仅研究数学,还喜欢人文历史、新闻
时事等,讲课的时候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学生们个个都很崇拜他。另一位名师则是计算能力超级强,
再难计算的数据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学生特别敬佩。校信通教研中心在做优秀大学生数学学习规
律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喜欢某一个老师,理由很简单,可能只是因为老师随手就可以画出标准的
圆和椭圆。

2.展示人格魅力,让学生敬服。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学生,比如幽默、严谨。有位名
师说自己储备了至少 200—300 条笑话,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也有很多学生喜欢老师
的理由是:“她认真负责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样,辩论会什么的,干啥啥行!”

3.用心关爱学生。如果想让所有学生都喜欢您,那就平等对待他们吧!课堂上,如果有成绩不好
的学生举手发言,明知他会回答地一塌糊涂,也要鼓励和支持他。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进步和学习的
乐趣很重要。

如果您想改变某个学生的话,那就去“偏爱”他吧!我们曾经向学生了解过喜欢老师的原因,不
少学生这样说:“我喜欢这位老师,是因为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妹妹一样。”“有一次我数学考砸了,
老师在我的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感动极了!”

与新潮事物、生活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大都对电脑感兴趣,如果从这一点入手引导学生学数学,是个很好的办法。举个例子:
校信通里的一位名师喜欢用几何画板,几何画板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体会数学知识,学生在学几何
画板的同时,学数学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因为他们觉得数学没有用处,那么我们就要时刻向学生传递“数学有用”
的信息,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的数学包括身边的事、新闻时事等,比如:让学生适度参
与很多父母都热衷的股票问题;自己家里每月消费多少米,多少油,多少盐等,人均消费多少,房屋
面积等等。

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魅力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
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体验思维的魅力,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校信通名师们特别善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

他们的课堂别具一格。有时候一节课只讲一道题,带领学生一起思考,一题多解,越思考越深,
方法也越来越好,有时候是今天讲了一道题,明天还会再讲这道题,常讲常新。通过一道题,学生往
往可以学到或自己发现一些方法和规律,甚至包括人生的哲理。

跟学生一起创造成就感

兴趣与成就感往往有很大关系。每个学生都有想成为研究者、发现者的内在愿望,都有被认同和
赏识的需要,都希望取得成就和进步。校信通里的名师们非常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上课的时候
也会通过轮流提问等方式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传递老师的重视。

名师建议,可以鼓励学生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写自己的成功记录。错题本很重要,但只有错题
本,学生就只能多关注自己的失败经验,用成功记录本记录自己做出某一道对自己来说比较难的题目
的过程,记录下今天对比昨天的点滴进步,可以增强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迅速找到学习瓶颈

学生学习存在“木桶原理”,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所有知识点都不会,而可能是被一
两个知识点卡住了。校信通名师们特别擅于通过课堂、作业或试卷分析,帮助学生发现长期困扰他们
的学习症结,从而迅速提高其学习自信和学习成绩。

期中考试后,学生吕梦把试卷拿给老师看,老师通过试卷分析和学生沟通,便可迅速帮助吕梦分
析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运算能力和行程问题比较薄弱,喜欢用阅读的方式,读数学题目导致吕梦成
绩一直上不去。老师建议吕梦,多找一些运算题和行程问题做一下,同时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读题
读三遍,学习成绩便可从 70 分,提高到 90 分。通过老师的试卷分析,吕梦忽然感觉到自己其实也
可以学好数学!

三种提问方法,引导孩子爱思考

数学是很好的思维体操,它可以逐渐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灵活多变起来。在数学实验班中,老师们
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调动课堂,培养学生探索、发散以及迁移等思维方式。从课后的反馈上来看,效果
非常好,学生普遍感觉上课的时候思路很开阔,课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么老师采用了哪些提问方
法呢?

1.迁移性提问,提供思维活动的导向。

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情况,校信通名师
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

例如:已知一个角为 300 的直角三角形边长为 1,求其他两边长度,假设这个边长是 2 呢?由于


是新的问题情景,学生没有很快口算出来。于是老师把问题变成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比较好算的角为
450 的直角三角形,通过计算边长的变化,老师让学生总结三边变化的规律,验证 300 角的直角三
角形,再扩展到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2.系统性提问,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比如复习“平行四边形”时,老师会让学生连带着一起思考:当具备什么条件时,平行四边形是
菱形、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样可以引导孩子把知识串联起来。

为避免孩子们只是说出他记忆中的答案,老师会再进一步追问,你可以证明吗?让孩子养成这样
的习惯——“我每走一步都需要严密的思考和充分的证据”,而不是“我记得应该是这样”。

3. 此外,老师还会通过探索性提问,让孩子思考一个问题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学习笔记篇二:《数学文化学》读书笔记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教
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让自己的课更有数学文化
的味道,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时时牵挂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阅读了郑毓信、王宪昌、蔡仲三位教
授共同编写的《数学文化学》一书,通过阅读,让我真正明确了数学教育的意义及实质,对数学教育
的目标及达成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从古希腊数学的起源讲到当今飞速发展的数学,在我面前展示了一个数学发展的历史长卷,
曾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人物一一跃然纸上,通过对西方的数学与中国的数学发展史进行对比,
使我对历代数学名家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及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本书又不
是单纯地历史的叙述,教授以自己的视角进一步阐述了什么数学能够称之位一种文化,及将数学作为
文化看待的意义,让我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

全书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从教育的角度看数学文化”这一部分的内容,笔者强调,我们应当注意
纠正这样一种倾向,不能一味地强调数学的工具的作用,然而目前,我们中、小学的数学课程的教学
目标主要是将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来进行传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当更为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与
培养。从教学的角度看,以下问题就有着特别的重要性,既应如何通过日常的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
数学思维,因为“思维活动不是在获得课程内容的知能后才出现的,而是成功的学习过程中整体的一
个部分,因此,课程内容须能够挑动思考的灵感,即使在最不起眼、最基本的课堂情境中,亦可启发
学生的思考的源泉。”这样的一段话,让我明确了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养成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
学习相比是更为重要的。由此,我深深思考着我自己的课堂。

“一个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文化的民族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是
注定要衰落的,我们应当努力建立民族或国家的清醒的数学意识。”我想,我们应当把思维方法的训
练渗透于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应当以思想方法的分析去带动、促进具体数学内容的教学。

书中提到肖文强先生借用了清代文学家袁枚关于“学、才、识”的论述来说明三项数学教育目的,
他认为广义的数学教育不是把数学仅仅视作为一件实用的工具,而是通过数学教学达至更广阔的教育
功能,包括数学思维延伸至一般思维,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良好的学风和品德修养,也包括
从数学欣赏带来的学习愉悦以及知识的尊重我们必须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比,数学的文化价值(包括思维训练和文化素养)更为重要。
小学数学学习笔记篇三: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

列车奔驰在前往南京的轨道上,窗外的麦田就像一块块柔美舒适的绿色地毯。田间小路上时而有
行人走过。湛蓝的高空中,时而有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抖动着欢快的翅膀轻盈的飞过。此时我的心里也
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今天,教研室与课题组的领导带领我前往南京江宁讲课学习。现将这次学习的
情况及感受向大家做一简单的介绍:

本次活动于 2011 年 12 月 25 日在南京市江宁区竹山中学开展,参加人员包括竹山中学的部分同


学、家长及老师。25 日上午主要由我给大家上三节高效速读演示课。

第一节课是高效速读起始课,首先向大家介绍高效速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如:提高视觉机能方
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及通用固定程序的七项内容。同学们在很短时间内就了解
了上述内容,并记住了克服速读障碍的方法和通用固定程序阅读的七项内容。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两篇
文章的速读训练。最后请同学们谈了速读训练的感受,此时,同学们很激动,有的同学说:这样的课
堂让他感到紧张而序,有的同学说:课堂上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还有的同学说:这样的阅读让
他的读书速度更快......就这样第一节课在紧张而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

第二节课是速读训练课,课堂环节包括:

眼脑机能训练

巩固复习

速读检测

反思感悟

第三节课是速读复述,读完文章后请同学们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复述。
这次外出学习,我不仅增长了一些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些上课经验。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工作,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