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幕末狂人---高杉晉作

幕末長州有兩個奇人, 他們是高杉晉作和大村益次郎! 一個狂一個痴! 但皆不永年!

高杉的狂是出於他的奇特想法! 枉枉令對手不知如何反應!殺他一個措手不及!
例如設立奇兵隊, 所謂奇兵,是指由藩士以外的武士和庶民組成的混成部隊,與
藩士、武士組成的撰鋒隊相對。非正規軍。

按照高杉晉作的提議,著手組建新軍。新軍的編制及訓練被認爲受到了高杉的
恩師吉田松陰所著《西洋步兵論》的強烈影響。奇兵隊設立之初的目的主要是
抵禦外國軍艦,指揮所設在白石正一郎的宅邸,後轉移至赤間神宮。

高杉晋作仿效太平天國的軍隊,主張「草莽武裝論」組織「奇兵隊」,這是日
本首次出現不分士農工商的國民兵。

這是他吸收了從吉田松陰處所學到的西洋徵召兵制與草莽崛起思想的影響,加
上他親身感受過太平天國的巨大威力後所總結的成果。

日本在古代,只有武士能當兵,而一般老百姓不能當兵。他率領此藩士與平民
混雜「奇兵隊」(長州籓武士組成的稱為「撰鋒隊」),成為第一任奇兵隊總監。

「奇兵隊」衣著襤褸,被正規兵的長州藩武士「撰鋒隊」取笑為「変な兵隊」
(奇怪的軍隊),相對於正規軍所以以奇兵為隊名。

奇兵隊的出現,事實上在當時可能被視為,一種草莽的想法和做為,也常招致
正規武士的歧視和訕笑,但是高杉晉作總監卻對隊員們說:「沒錯!你們就是
奇怪的兵士,所以才叫奇兵隊!把所有被取笑的恥辱和憤怒,保留起來,他日
戰場上和正規軍隊對戰時,好好出這口怒氣!」。

在倒幕戰爭中, 奇兵隊比正規軍更勇猛・並且是常勝軍!

高杉的名句是「把無聊的世界變得有趣一些」,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他的人
生似乎一直都感到孤單無聊。29 歲就因為肺結核死掉的高杉晉作,是長州邁向
「開國攘夷」的關鍵行動者。

高杉本來是「松陰塾」的一員。對於「尊王攘夷」的主張甚為激烈,但當高杉
獲得藩命出訪上海時,開始發生了轉變。
1862 年五月,高杉來到上海,當時的清國已經經歷了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戰役,
積弱不振是全球對於清國形象的描寫。在上海租界區,洋人出入自由,清人被
迫避道。洋人享有特殊權利,而清國政府對這些特權毫無反擊能力。不僅如此,
上海剛剛經歷了太平天國戰爭,百業蕭條,只有租界繁榮,這些現象,高杉都
看在眼裡。

在他的《遊清五錄》之中,記載了高杉在上海活動的記憶,看見了當時清國的
內憂外患處境。也感受到日本如果不趕快圖強,接下來所面對的處境,跟清國
不會相去太遠。而圖強之道,並不在「攘夷」,而在向西方引進文明、科學和
技術。

上海之旅奠定了高杉的「開國攘夷」主張,這樣的主張,也使得他和原先「松
陰塾」的夥伴的主張開始有了差異。回到日本之後,高杉的想法漸漸和松陰塾
的夥伴衝突,雖然他也帶頭去燒了御殿山的英國使館,但這種立場來來回回的
掙扎,對高杉來講越來越多、也越複雜。

同一時期,長州因為持續主張攘夷,接連在池田屋、禁門之變當中蒙受重大損
失,並且成為幕府眼中的「朝敵」。高杉在松陰塾的好友,很多都走上了烈士
之路,為了攘夷而戰死。高杉面對這些處境,心裡想必也很掙扎,在藩內俗論
派再次掌權時,高杉離開了長州,躲到四國思索未來。

長州因為持續主張攘夷,接連在池田屋、禁門之變當中蒙受重大損失,並且成
為幕府眼中的「朝敵」。圖為禁門之變浮世繪。(維基共享)

把「開國攘夷」的路線想通後,高杉再一次回到長州。他首先組織了「奇兵
隊」,打破武士階級才能打仗的迷思,希望所有復興長州的有志者,不分出身
階級,都可以參與。這種作法,算是階級分明時代的創舉,也為後來的「四民
平等」打下了最先頭的基礎。

接下來,他帶領這支部隊先後在功山寺起義,以武裝政變趕走了「俗論派」,
改變藩內決定屈從幕府的政治態度,再一次扛起倒幕改革的大旗。同時,高杉
也和另一位從出石地方逃回長州的夥伴桂小五郎聯手,積極的推動藩的外交工
作,希望能夠找到更多合作夥伴,一起來推動倒幕大業。最終,在坂本龍馬的
牽線下,長州人終於和「禁門之變」時的宿敵薩摩人放下成見,成立同盟。

高杉和坂本算是時代的兩個怪人,坂本不太修邊幅,頂著一頭亂髮,腳上不試
穿木屐,而是穿西式的皮靴。而高杉為了彰顯自己要跟過去一刀兩斷,全力走
向「開國攘夷」,把長髮剪去,應該是維新時少數的短髮人士。兩人不僅在妝
容上怪,心中也惺惺相惜,在上海時,高杉買了一把手槍,回來後送給龍馬。
據說龍馬在寺田屋遇刺時,曾經開過幾槍,後來因為手被砍傷握不住槍,才放
棄射擊。
這時候,發生了第二次幕長戰爭,面臨幕府的大軍壓境,高杉又帶領奇兵隊,
接連在小型會戰中告捷,迫使士氣低落的幕軍陷入戰局泥沼。身體一向不太健
康的幕府將軍德川家茂剛好在此時過世,幕府也就順勢收了兵。只是經此一戰,
幕府威力大衰,隔沒幾年繼任的將軍慶喜就推動了「大政奉還」,讓多年來志
士們追求的倒幕工作有了如願以償的結局。

不過高杉本人,並沒有機會看到此情此景。

在第二次幕長戰爭後不久,高杉就肺結核發病。原先規劃要去探索世界的海海
人生,於是不了了之。他歸鄉養病,只是當時結核病算是難纏的絕症,養好的
機會很低。1867 年,在大政奉還前夕,二十九歲的他就離開了世界,同坂本龍
馬一樣.沒能見到自己跟夥伴一起創造的維新大業。

在患病的歳月中.他作了以下的一首詩
櫻山七絶
落花斜日恨無窮,
自愧殘骸泣晩風。
休怪移家華表下,
暮朝欲拂廟前紅。

櫻山是位於下関市的櫻山神社・戰死的奇兵隊士兵.有些正正葬在此神社中.此詩
正正為記念他們而作.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