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多灾多难的蒋介石

这个帖子只是把一些很常见的资料汇总, 给大家理理头绪, 由于很多东西都是凭记忆


所以错误在所难免。

北伐战争 1926-1928

北伐战争刚结束国民党内部分裂, 形成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和一群元老组成的武
汉政府, 2 个政府无非是权力斗争, 这个斗争一直延续到 1936 年.

蒋桂战争是于 1929 年 3 月 27 日-6 月

1930 年 5 月-11 月, 中原大战爆发.

中原战争是冯玉祥的西北军, 李宗仁的桂系和阎锡山的晋军对蒋介石的中央军以及陈济棠的
粤军, 其中西北军是公认的武器装备最优良之部队(一说冯得到了日本人的支撑, 获得了总计
60W 银元来扩充军备, 以冯这种卑鄙小人这种可能性很大), 西北军最多的时候是 50-60W
人, 中原大战投入了 30 多万, 桂系是倾巢而出,弃广西于不顾猛攻武汉, 总兵力也是
30W 左右, 晋军 20W, 以此对照的是中央军 40, 粤系大概 20W, 粤系主要作用是牵制
桂系的北上, 中原大战主要是在蒋介石与冯阎锡之间展开, 中间一波三折, 最后在蒋介
石基本控制局势的情况下张学良出兵入关支持蒋介石, 中原大战结束。 有人说中原大战中
央军的实力并不强云云,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资料:
中原大战时期,严格意义的中央军只有 6 个师,这是蒋军嫡系的雏形。

第 1 师:北伐时期的刘峙第 2 师,后来交到胡宗南手上,扩展了第 1 军,“西北王”的核


心部队。
第 2 师:北伐时期的第 3 师第 14 师等合成,师长先后有顾祝同/楼景樾/黄杰/郑洞国等,后
与 25 师合编为关麟徴的 52 军。
第 3 师:北伐时期的第 20 师,师长先后有钱大均/陈继承/李玉堂,后来发展为第 10 军,以
方先觉守衡阳闻名。
第 9 师:北伐时期王柏龄的第 1 师。北伐中在南昌受创,回后方整编,重编序列后为第 9 师,
后来发展为蒋鼎文/李延年的第 2 军。
第 10 师:由两部组成,一是黔军王天培部的残余,师长杨胜治 /方鼎英,二是国民军方振
武投蒋后编成的 45 师,师长卫立煌。后来第 10 师与 45 师合并,仍称第 10 师,师长卫立煌/
李默庵,由于部队渊源不好,以及卫立煌与蒋的关系一般,这一部又称中央军的杂牌。
第 11 师:原福建周荫人部,投降北伐军,先编成 17 军,后改 11 师,师长曹万顺/陈诚。这
是陈诚“土木系”的根基。

中原大战后,又按德式编制建成了张治中的教导师,随后教导师一分为三,教 1 师冯轶裴、
教 2 师张治中、教 3 师钱大均。教 1 师发展的 36、87、88 师即后来的 71 军;教 2 师发展为第
4、25 师,第 4 师是汤恩伯系的班底,25 师编入关麟徴 52 军;教 3 师发展为第 14、89 师,
后来 14 师归陈诚,89 师归汤恩伯。
上述这些构成国民党中央军嫡系的最原始根基。
至于其他中央军基本都是旧军阀残留部队,比如湖南的谭延闿/鲁涤平等部

中原大战结束后除了西北军被打散其他军阀都保持了一定实力(其实冯玉祥也一直蠢蠢欲
动, 这才有后来察哈尔同盟军的闹剧, 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可以查资料)
各地军阀简单列表:
东北: 张学良, 一个纨绔子弟却心比天高, 后来直接断送了国民党天下
广西: 李宗仁
粤系(广东福建): 陈济棠, 粤系后来代替了西北军成为国内的主要军阀之一, 也是后
期让老蒋最头痛的人, 中原大战后粤系军队急速膨胀, 总兵力超过了 50W
湖南(包括江西): 唐生智, 何健, 相对比较弱, 因此比较依附于蒋介石,也是第一二
次围剿的主力
云南: 龙云, 地方军阀,
贵州: 王家烈, 同上
四川: 刘湘, 同上; 云贵川军阀有很多共同点, 比如天高皇帝远,对于老蒋的依附程度
最低; 而且同一地区有其他军阀牵制, 比如刘湘之于刘文辉, 王家烈之于毛光翔等。
宁夏: 马家, 同上, 可以说云贵川。

可以说这里面任何一个对老蒋的影响都要甚于 GCD, 可以说截止到第四次反围剿老蒋并没


有把 GCD 当成一个主要对手。

1930 年 11 月-1931 年 1 月第一次犯围剿: 从时间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反围剿是在中原大战刚刚


结束就展开, 并没有任何中央军的嫡系部队投入, 10W 军队全是杂牌, 被歼灭的张辉瓒
师谭道源师基本来自于湖南谭延闿的原国民国民军第 2 军,知道谭的应该清楚他是湖南早
期的军阀, 北伐后未能在湖南立足,曾先后在浙江、江西等地驻防,由于没有固定地盘,
听命于蒋,部队战斗力就不提了。

1931 年 3 月-5 月第二次反围剿: 基本延续第一次围剿, 以湖南江西本地军阀为主, 只不


过多了从南边过来的粤系军阀, 粤系军阀战斗力虽然较强, 但对于围剿基本是阳奉阴违,
他们并不希望和 GCD 拼个你死我活,中原大战之后他们主要担心的还是蒋介石的中央军
对广东伸手。

第一二次围剿基本一个模式:GCD 捡两个软柿子捏, 捏完后战役也就结束了。那些神出鬼


没的指挥有没有呢? 各位自己去查资料吧。

1931 年 7 月-9 月第三次反围剿, 这次围剿蒋介石出动了蒋鼎文的第 9 师(嫡系部队出场


了),那知道围剿刚刚开始就出了问题, 国民党内部出现倒蒋事件, 那帮国民党元老联
系粤系逼迫老蒋下台, 因此 8 月下旬,蒋介石就下令各路军队从中央苏区退出(所以说
白了这次围剿根本就没展开)。全线退却的部署很快就被红军获知(这么大事件不知道才
是傻子)。    

 9 月 7 日、8 日,红三军团主力与红四军、红十二军等,在兴国的高兴圩与敌蒋鼎文第九师、
沈汉光第六十师、六十一师,鏖战两昼一夜,结果红军吃了大亏, 按照官方的说法是打成
平手,“亡 780 人,伤 1500 人,牺牲了曾士峨、邹平两个师长“, 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到老
蒋的嫡系部队并不是软柿子
    
 后来红军主力在敌人北撤的必经之途——兴国方石岭,截住了蒋鼎文第九师两个旅、韩德
勤第 53 师,红军歼敌 3000 有余,俘虏人数超过 5000(官方数字); 考虑到韩德勤的 53
师基本完蛋, 蒋鼎文的第 9 师应该损失不大, 大部突出包围。

1931 年 9 月老蒋下台,1932 年一月 20 日蒋介石复职, 第三次反围剿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


结束的。

1931 年 9 月 18 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
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起于 1931, 结束时间应该是 1933 年 3 月热河失守。

1932 年 6 月起对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此役按照官方说法是 40W, 其中以以陈诚指挥


的中路军十二个师为主力,向广昌进攻;粤系余汉谋指挥六个师又一个旅担任福建、赣南,
粤北地区的"清剿",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汉指挥对鄂豫皖和洪湖地区红军的围剿; 还是那
句老话, 粤系和老蒋穿的不是一条裤子, 陈济棠对余交待,同共军作战要特别慎重,
各部均要加强县城或镇的防御工事,以固守为主,非有必要不能派大部队出击"扫荡"。
因此真正对中央苏区的围剿还是以陈诚的 12 个师为主力,总兵力应该在 15-20W 左右,
不过历次反围剿中这次是唯一具有含金量的一次, 中央军第 11 师和第 9 师都损失一部,
外带 52/59 两个杂牌师, 也正是这次战役让老蒋清楚看到了 GCD 的实力,他在给陈
诚的手谕中写道:“惟此次挫失,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惟一之隐痛 。不过老蒋并非一
无所得,鄂豫皖和洪湖地区的红军在围剿过程中被重创, 无法立足。

1933 年 9 月-1934 年 10 月蒋介石调集 100 万兵力(中共官方数据, 其实水分挺大,


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查资料吧),老蒋这次动用了中央军大部, 粤系军一部, 湖南江西
的何健一部, 整个反围剿持续一年。 一般共产党总是将此次失败归结为红军阵地战的
原因,其实真正的原因各位可以自己去思考。

第五次反围剿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插曲, 老蒋又挨了一刀, 1933 年 11 月 20 日(围剿


刚开始没多久),闽变 正式爆发,粤系反水, 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同时废止国民党。并推李济深 、陈铭枢、陈友仁、蒋光鼐、蔡廷锴、黄琪翔 等为政府委员。
之后即与江西中共中央苏区签署协定,停止军事对抗和开始经济合作。

之后,蒋介石调八个师的陆军入闽,并以空军、海军配合攻击。十九路军迅速溃散。蒋光
鼐连同蔡廷锴、陈铭枢、李济深等人则逃至香港。十九路军的番号取消,部队亦被分散收
编, 1934 年 1 月底福建事变终告失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逃往香港,第十
九路军的番号被取消,军队被蒋介石改编,保留 60、61、78 师三个主力师番号,军官大
多调整为黄埔系。

1934 年-1935 年红军长征, 这段历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一段神话了, 其实只是


一个泡沫, 红军一路溃败并在湘西遭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溃败, 10 多 W 剩了
3W, 最后清醒过来只好往云贵川逃逸。 为什么往那边跑? 因为云贵川是老蒋当时还控
制不了的地区,那些 4 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什么的基本都是一种宣传,为了让剩下的人别
做了逃兵, 其实云贵川军阀很现实,他们并不想和红军火拼被老蒋渔利, 所以只要你
走一些穷山僻壤我懒的理你, 这些军阀与其说追缴不如说是驻防, 只要保证一些重要
城市安全你红军该干嘛干嘛。 而老蒋在湘西击溃中央红军后已经完全掌控了局势, 他
也不急着搞你, 你不是爱跑吗? 我跟着你走,顺便把云贵川的军阀收拾了, 这是老蒋
的策略, 不可谓不高明, 结果就是云贵川被老蒋牢牢的掌控,再也不是天高皇帝远了

如果不是中央红军偶尔听说陕北居然也有一个苏维埃政府估计就该逃到大西北去了,
毕竟不行了还可以投靠老大哥。 这一个消息结果也就断送了刘志丹,最后死的稀里糊涂。

红军到达陕北老蒋这时候一是没当回事, 二也确实有其他事情扯住了, 所以只是将丢


掉东三省的少帅仍到了西安,堵住红军的出口(胡宗南的第一军协防), 只要红军出
不了陕北就反不了天(陕北那地方是真穷啊, 就养个几万红军都要勒紧裤带,一度还
因为地租太贵闹出了民变, 后来 GCD 一是大规模缩减后勤人员外带全军种地, 才勉
强维持温饱,当然日用品药品什么的就只能靠种鸦片去敌占区换了)

这东北军自从到了少帅手上真就成了一堆草包, 1935 年 11 月东北军 5 个师进犯, 结


果直罗镇丢了 109 师外带 106 师一部, 东北军再也不敢进攻苏区了(可能也有保存实
力的概念, 毕竟地盘都丢光了, 兵再要打光那就真完了)

蒋介石这时候忙啥呢? 还是内讧, 1936 年 6 月 1 日,由粤桂地方实力派组成的国民党


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通电全国,以蒋介石中央对抗日不作为为借口,
声称两广愿意与日寇决一死战(其实这次事变陈济棠李宗仁他们就是得到了日本人的支
持才有持无恐, 人心险恶啊) 6 月中旬,蒋介石调集部队,武装解决两广。而粤桂两军
则出动 30 万人马,飞机 100 多架,内河舰艇 20 多艘,抢先进攻湖南。但当时何键已经
投向中央,和中央军一道防堵粤桂两军。粤桂两军暂停于湘南,不再前进。两广一起事,
粤军第一军军长余汉谋便暗中与蒋介石联络,随后由发表通电,宣布归顺中央。蒋介石
则允诺倒陈后以余汉谋主政广东。7 月 4 日,数十架广东空军飞机飞离广东投蒋,粤军
实力大损。最后这场闹剧一直持续到 9 月初,终于达成了协议。9 月 4 日,国民政府和军
委会发布命令,李白二人和桂系大小官员之职位不变,新桂系官员则隆重在南宁就职,
宣布服从蒋之中央。至此,两广事变解决。9 月中旬,蒋介石与李宗仁在广州会晤,新桂
系与中央军之矛盾暂时得以解决。

等到老蒋解决了两广事变回头准备彻底消灭中央红军的时候 1936 年 12 月 12 日 西安事


变, 悲痛啊。

其实回顾 28-36 西安事变之前老蒋对局势的掌控可以称的上完美,大大小小的军阀连同


GCD 都打打服服帖帖,而同期 GCD 除了那些注了太多水分的战绩其实乏善可陈, 老
蒋一辈子就是看错了那个纨绔子弟, 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西安事变的内情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张学良的出发点根本不是抗日, 要抗早抗了,还
用等东三省丢了再抗(那些把东三省丢失推卸给老蒋的基本都是无脑产物,中原大战后
张学良虽然名义上是国民国民军副总司令, 其实老蒋根本指挥不动,就像西北军桂系
军一样)

西安事变的原因在于张学良希望东山再起, 从东三省仍到陕西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靠
国民政府的接济勉强解决军饷, 张感觉很憋屈, 结果遇到了老毛这个玩政治的高手,
老毛给了他 2 个承诺: 一 你只要振臂一呼红军将全部在你的领导下 二。 苏联人会支持
我们的。 这傻子看到这张烙饼还真动心了, 结果把老蒋扣了。 结果扣完傻眼了: 不仅
全国人民反对, 连斯大林都生气了(谁都清楚老蒋一死中国肯定又是内乱, 这么多军
阀能不乱吗, 乱只能是对日本有好处, 敢情这老毛是玩空手道的), 而这时候他的所
谓盟友红军也不吭声了; 这傻子终于知道是被摆了, 最后只好玩了一趟负荆请罪, 也
算得上有点骨气了。不过西安事变的后遗症就是达成了国共两党的抗日同盟,红军终于
名正言顺的开出了陕北, 从此踏上了光明之路, 悲剧

老蒋这辈子犯的最大错误就是看错了他的少帅, 老蒋性格中的悲剧就是他不够流氓,
你说这协议你签了不能撕毁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