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3

(1)女兒牆 與屋身之間以橫向飾帶作分割。 在女兒牆下緣以紅磚疊澀,

形成簾口線,作為整棟建
築物的收頭。

(2)開口部 1.  二樓立面兼有拱型及圓形窗框,風 1.  二樓立面保持樸素的特質,


格活潑。 三開間,開窗中央大兩側
2.  二樓店面大面積開窗。 小,比例為1:1;3:1,窗
3.  騎樓為連續拱廊。 型為平拱式樣。
2.  一樓店面大面積開窗。

(3)顏色與材 以國防面磚為主,貼以網紋淺綠色釉 同左,但133~137號二樓


質 面磚,材質呈色平淡不反光,具 腰牆使用RC臥樑與紅磚等
有防空掩護作用,窗台上加洗石 材質,腰牆表面以洗石子
子處理。 處理,色彩以紅磚、淺灰
色為主。

(4)面寬 5.4公尺 4.5公尺

(5)構造形式 磚木造,混凝土橫樑 磚木造,混凝土橫樑


       1.發展歷程簡述 
       2.監控空間分析       
       3.象徵、權利空間  
大           分析 
稻 
埕        4.公共空間分析 
       5.空間結構分析 

艋 
台 

北 

發展歷程簡述
因牡丹社事件,沈葆楨奏請清廷設立台北
府(1875年設,轄淡水,新竹,宜蘭三廳) 

1880年台北知府陳聚星選擇在艋舺和大稻
埕間興建台北府城,1884年完成清廷最早的
都市規劃概念: 土地規劃為整期劃一的建
築基地台灣傳統街屋標準模式 

1885年台灣建省,重要行政機關皆在台北府
城內,確立台北的首府地位 

1895年日軍登陸進入台北城,為南進之大
本營,以台北為首都 
  建立在未開墾,刻意規劃之區

  傳統中國思維城市:城牆、府治、
文廟、武廟、城隍廟

  人口集中於城內的北部與西部

  街道以城門連接為主,發揮與城外
流通功能

  衙署設於北門與西門以便民

  城內擴建過程與政治發展息息相關
往來大稻埕通道

1. 棋盤式道路網絡 

2. 空間地景軸線:   
   府衙—文武廟 
   (王城國家神權空間 
   表徵) 
往來艋舺通道
3.隱藏地景軸線:. 移 
  民信仰中心—天后宮 
  (西門與南門軸線交 
   點) 
天后宮

台北城鳥瞰圖

軍裝局 武廟
台北城現圖

1895年日軍佔領台北城後
天后宮 第一張正式測繪地圖 

軍裝局 武廟
資料來源:河出圖社,2004, 《古地圖台北散步‐‐‐‐一八九五
清代台北古城》
監控空間分析
台北城—監控空間(城廓、城
門)
特色: 
 光緒五年以磚石築台北城 
  方正的城廓 
 日據時代,總督府以市區改正為理由拆除城垣 
 城門左偏 
  五個城門 
  以磚石築城

台北城外護城河
台北西南城角的窩鋪

台北西城牆的敵台 台北城東南角角樓(1896)
台北城—監控空間(城廓、城
門)
南門(麗正門) 
現在位置:愛國西路上
台北城—監控空間(城廓、城
門)
小南門(重熙門) 
現在位置:愛國西路、延平南路交叉口
台北城—監控空間(城廓、城
東門(照正門) 
門)
現在位置:凱達格蘭大道、中山南路、仁愛路、信義路交  
會點上東門圓環
台北城—監控空間(城門)
北門(承恩門) 
現在位置:博愛路、延平南路交叉口
台北城—監控空間(城廓、城
門)
西門(寶成門) 
現在位置:衡陽路、寶慶路和中華路交會處
台北城—監控空間(軍營)
兵營(清代) 總督府醫學校(日治時期) 台大醫學院 
現在位置:台大醫學院
台北城—監控空間(軍營)
參將衙門(清代) 台北監獄(日治時 軍械所(清代) 
期)             現在位置:延平南路以西、貴陽街
拆除作為學校用地  以南 一帶
現在位置:公園路近南門一帶
象徵、權利空間分析
台北城—象徵、權力空間(官署)
巡撫衙門(清代) 總統府(台灣民主國) 砲兵隊營(日軍) 學校(1908年
後) 
現在位置:武昌街以北,博愛路以西,漢口街部分以南,中華路以東地方
台北城—象徵、權力空間(官署)
布政使衙門(清代) 總督府及相關使用(日治時代) 拆毀改建中山堂(1919年
後)         
現在位置:武昌街以南,博愛路以西,衡陽路以北,延平 南路以東地方
台北城—象徵、權力空間(官署)
台北府署(清代) 台北縣廳(日治時代) 拆除 (1915
年)         
現在位置:重慶南路、懷寧街之間
台北城—象徵、權力空間(官署)
糧台(中法戰爭期間) 善後局(清代)  淡水縣署(清代) 憲兵隊宿舍
現在位置:武昌街以南、延平南路以西地方 (日治時代) 拆除 (1915年)         
現在位置:衡陽路以北,重慶南路
部分以西,武昌街部分以南,博
愛路以東地方
台北城—象徵、權力空間(官署)
欽差行台(1893年) 行台、籌防局(清代) 台灣總督府(日治時期) 拆除  
現在位置:延平南路、武昌街交叉口以南一帶
台北城 (文教)
考棚(1880)          城中分局  
現在位置:忠孝西路、中山南路交會處
台北城 (文教)
文廟、府學、明倫堂 
文廟 (清代) 臨時醫院(日人據台之初)
拆毀(1907) 重建為大龍峒孔廟(1927開工) 
現在位置:北一女中一帶
台北城 (文教)
西學堂、番學堂(清代)  樟腦
登瀛書院(清代) 南近司令部(日人據台之初)
局或其他局所辦公之用 (1902)    
淡水館(1895/12)         倒塌(1906)         總督府官邸、長官官邸(1895)   
現在位置:長沙街之一部份、中國婦女會東鄰
現在位置:長沙街之一部份、婦聯
會一帶
公共空間分析
台北城—公共空間(交通)

機器局 北門街
府前街

火車頭 府後街

西門街 石坊街
空間結構分析
台北府城之空間分析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1. 延續清之統治政策與傳統禮制
 營建制度  1.  為政治、文教重心 

2.代表封建王朝的中心性象徵 2.初期行政架構未穩定下來,臨時派遣
來台的作戰部隊也還沒全部撤離,
3.屬封閉性空間結構與艋舺、大稻埕以  因此台北城內清代留下來的建築物
   有機式空間發展截然不同 使用配置變動無常 

4. 軸線影響主要建築配置
3.在城牆拆除後其空間變化為開放式,
城市發展趨於快速
5. 街屋沿街道兩旁興建

6. 傳統街屋形式集中於通往艋舺的西  目前 
門與通往大稻埕的北門 1.  仍為政治、經濟中心 

7.  撫台衙、布政使司衙門城隍廟之政 
   治性空間與民間商業空間形塑棋盤  2.街廓大多方整,成棋盤式街道 
式市街
結論與議題 
結論與議題
參考資料
•  李乾朗,2001,《台北市古蹟簡介》,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  河出圖社,2004, 《古地圖台北散步‐‐‐‐一八九五清代台北古城》
•  黃溪海,2004,《艋舺物語》,永業
•  莊展鵬,1991,《台北歷史散步》,遠流
•  葉昌嶽,2001,《萬華古蹟追尋》,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  高傳棋,2004,《穿越時空看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  黃富三,1995,《台北建城百年史》,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  李正雍,1985,《台灣城鄉實質居住環境歷史變遷及未來發展之研究( 大溪、三
唻、新莊、萬華、淡水) 》
•  鄭欣茹,2003,《艋舺市街發展與商行建築的關係 》
•  顏淑華,2005,《日治時期「艋舺埋立地」土地建物發展之研究》
•  葉昌嶽,2005,《萬華(艋舺)滄桑史》,台北文獻 
•  尹詩惠,2000,《艋舺、大稻埕、城內機能的轉換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