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孤桐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 年—1086 年 5 月 21 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
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存世。王安石在
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
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庆历二年(1042 年)登进士榜,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
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 年)神宗初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后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推行新法。熙宁九年(1076 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钟山,谥号“文正”,又称王文公。其
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

原诗与注释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天质:天生的性质。森森:树木茂盛繁密貌。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凌霄:形容桐树长得高,接近了云霄。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弥:更加。
yùn zhuó

明时思解愠,愿 斫五弦琴。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斫:砍。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


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
以解吾民之愠兮”。
译文
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孤立高耸入云(拔地高达几百寻)。
接近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岁月越久根越壮实,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
正值清明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象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赏析
主题:诗人借桐树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
疾苦而献身。

诗的前六句描写桐树的外观形象和愈磨愈坚的性格品质。
首两句写出桐树天生枝叶繁茂,岿然独立、树干高耸入云的特点。三四句说明它能拔地高达几
百寻的原因在于它深深扎根于大地。五六句写它越老越强壮坚实,越是暴晒越是茁壮、叶子浓密茂
盛。
末两句写桐木的用途。桐木可以被造成五弦琴,在清明的时代,让关心民瘼的统治者弹奏着。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
首两句比喻他天生志存高远,本性正直不屈,表明他尽管在变法中受到种种打击,但他仍坚
持理想的追寻。三四句说明他能积极追求高远志向,也能坚持正直不屈的本性,不是因为他有什
么个人的优势,而在于他“得地本虚心”:他的远志和不屈根植于他对人民百姓的幸福的追求,
因而他从广大群众里获得坚持斗争的精神和力量。五六句写他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定;他
斗争的时日越长,积累的经验越丰富。
末两句中,诗人从桐木是造琴的好材料这一特点,引出帝舜弹五弦琴,心里念着为人民解忧
困的典故,借此表明心迹: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

诗人在前六句以近于白描的手法鲜活的把桐树立于读者之前,诗句对比工整干净,更加突出
了桐树的特点,也使其形象更为立体化。末两句巧用典故,把贡献社会人民的心志表现得含蓄又
坚定。
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怀,表现出诗人钦羡桐树的品质,欲仿效之,
全诗写物明志,浑然一体。
诗人以孤桐自喻,表明立志改革决心,却不见孤高的形象,而是给人以坚定亲近之感,令人
赞佩,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