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5

权力 转移 、 国 彖意 志 与





国 际 狹專史迕

对七 月 危机 的 考察

袁伟华 韩召 颖

【 内 容 提要 】 在国 际 关 系 史 上 大 国 之 间 的 权 力 转移 是
, 自 然现象 。 在权力 转移

漫 长 的 进 程 中 无 论是 主 导 国 维 护 现 有 国 际 秩 序 的 国 家 意 志 还 是 崛 起 国 建 构 国 际 新


 ,

秩序 的 国 家 意 志 都存 在 强 弱 变 化 , 并 对 国 际 秩序 的 变 迁 产 生 影 响 。 在 权 力 转移 的 持 平

阶段 主 导 国 崛起 国 面 临 的 结 构 压 力 大 致 相 同
, 、 ,

旦 主 导 国 具 有 维 护 现 有 国 际 秩序 的

强 烈 国 家 意 志 崛 起 国 具 有 强 烈 的 构 建 国 际 新 秩序 的 国 家 意 志 那 么 两 国 国 家 意 志 制
, 
 ,

衡决定 了 国 际 秩序 变 迁 的 战 争 机制 。
七 月 危 机前 俄 法 与 德 奥 之 间 的 权 力 对 比 大 致
, 
 、 、

持平 。 在奥 匈 帝 国与 塞 尔 维 亚 危机 中 俄 国 试 图 削 弱 奥 匈 帝 国 主 导 巴 ,
、 尔 干 地区 , 其 

家 意 志不 断增 强 。 然 而 维 护 奥 匈 帝 国 的 完 整性 就 是 维 护 欧 洲 大 陆 的 均 势 秩 序 就 是


 , ,

维 护 德 国 的 安 全 战 略 地位 因 此 德 国 具 有 维 护 奥 匈 帝 国 完 整 的 强 烈 国 家 意 志 , 。 在俄 

德 国 家 意 志制 衡下 , 围 绕 国 际 秩 序 主 导 权 的 竞 争 最 终 通 过 战 争机 制 进 行 

【 关 键词 】 权 力 转移 权 力 持 平 国 家意 志 制 衡 国 际秩序
;
 ; ;

【 作 者简 介 】 袁伟 华 ,
天津 工 业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讲师 ( 天津 邮编 

3 00 3 8 7 ) ; 韩 召 颖 南 开 大 学 周 恩 来政 府 管 理 学 院 教 授

。 ( 天津 邮编 :
3 00 3 5 3 

中 图 分 类号 D8 1 5 文献 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

【 】 【 】 【 】 1 00 6 955 0 (
2015 

2 00 2 8
- -

1 23

本 研 究 为 国 家社 科 基 金重 大 项 项
“ ”

中 国构 建 新型 大 国关 系 的 实践 探 索 目编号 和 天 津市 艺


目 (
1 3 & ZD 04 9

术 科学 规 划 项 美 国对外 文 化 政策 与 大 国 崛 起 项目编号 的 阶段 成果

目 ( :
C 1 40 5 9 ) 。 感谢 《 世 界 经 济 与 政 治 》 杂


志 匿名 审 稿人 的宝 贵 意 见 文 中 可 能 的错 漏 由 笔 者 负 责 , 

 28 
? 


4 孓合 l rt 兑 年第 


+J 20 15 12

大 国 之 间 权 力 转 移往 往 意味 着 动 荡 。 修 昔 底德 (
Thu cy d i de s ) 在 《 伯 罗 奔 尼 撒 战争





史 》 中 指 出 战 争 不 可 避 免 的 真 正 原 因 是 雅 典 势 力 的 增 长 因 而 引 起斯 巴 达 的 恐 惧 , 。


论 断也 被 后 人 称 为 修 昔 底 德 陷 阱 并试 图 用 于 分析 当 前 的 中 美 关 系
“ ”

这 权力 转



移 时 期 国 际 社会 的 主要危 险 在 于 大 国 对 国 际 秩 序 主导 权 的竞 争 ,
。 权力 转 移 之 际 国 际


秩序 为 何 发 生 变 迁 其变 迁机制 如 何 学 术 界有 过 较 多 讨 论 , , 。 这 些 讨 论往往 关 注 权 力

结 构 国 家制 度 文化认 同 等 因 素 但 是 既 有 研 究并 未 区分 权 力 转移 的 阶 段 也 未探 讨
、 
 、 , , ,

国 际 秩序 变 迁 的 不 同 机 制 

文献 回 顾

对 于 权 力 转 移之 际 的 国 际秩 序变 迁机 制 学 术 界 有过讨 论 大致 形 成 了 三种 观 点 , , 

第 种 观 点 研究 国 际 秩 序 的 战 争变迁 机 制 古 典 现实 主 义 认 为 旦发 生 权 力 转 移
一 一

。 ,


国 际 社 会所 面 临 的 动 荡 乃 至 大 战 将 严 重 冲 击 现 存 国 际 秩 序 。 自 从伯 罗 奔尼撒 战争 开

始 直到 世 纪 德 国 的 崛 起 几乎 每 个 新兴 大 国 的 出 现 都 会 引 起 全球 的 动 荡 和 战



20 , ,

争 。
? 他 们 认 为 国 际 秩序 的 变 迁 是权 力 转 移 的 产 物 似 乎 暗 示 了 国 际 秩 序 的 变 迁 只

 , ,

是 权力 转移 发 展 的 自 然 结果 权 力 转 移理 论 进 步 论 述并 解 释 了 在 权力 转 移 进 程 中



为 何爆 发 大 战 以 及 在 何 时 爆 发 战 争 。 权力 转 移 理论 认 为 崛 起 国 , 由 于 对现 有 国 际秩

序 的 不 满 通 过 战 争 建 立 自 己 主 导 的 国 际新 秩 序 。 然 而 预 防 性 战 争理 论 提 出 主导 国
, 
 ,


为 维 护 它 主 导 的 国 际 秩 序发 动 预 防 性 战 争 才 是 权 力 转 移 之 际 爆 发 战 争 的 原 因 。 

① 修 昔 底 德 著 谢德 风 译 , : 《 伯 罗 奔尼 撒战 争史》 上 ( ) ,
北 京 商务印 书 馆 :
1 98 5 年版 第 ,
1 9 页 

②G

r ah a m Alli s on 20 4  G oo d Y e ar f
o r  a Gr
e a t W a r  V ar
io r
ao / h tp / /n a ti o na l i n ter es or / co m


1 ? y t


: :


m en tar
y ,
登录 时 间 :
20 1 4 年 1 2 月  2 6 日 ;
Dav i d  E  S an ge r .

Su

er

o w er  an d  U

s tar t :  S om et im es  It E n d s  W el l , ht



p :
//ww w n .


t i
m es c om/ 2 0 1
. 1 /0 1 /2 3 /we ek i n r evi ew

登录 时 间 :
2 01 4 年 1 2 月 1 4 日 ;
叶 小文 : 《 中 美 如 何走 出 修昔 底


叶 以 中华 智 慧 破解 修昔 底 德 陷 阱 载 《 人 民论


德陷阱 报》 海外版 年6 自成

》 , 载 《人 民 日 (


2〇 1 4 月 2 1
日 ;
: 《 》 ,

坛》 2 01 4
年第 2
期下 第 33 35 页

, ,


③ Ro be r
t G il
p n i

 I Ta r  ami  I Tor W PoZi t ics ,
C amb r i d ge U n
id g e  Cam br :
i v er s i ty P ress ,
 1 98 1  P au



M  Ke nne dy Th e R


i se and  Fa ll o
f t h e G reat Po we rs i Ec o nom i cC ha nge  and  M il it ar
y
C onf
l i ct  f ro m 1 50 0 to 2 000



Lo n d on : U n w i n  H ym an  1 98 8 

< J H

④  J ac ek  Ku g l er  an d D o u gl as  Le mk e ,
 T he  E vol u ti o n  of t h e  P ower  Tr an s i ti o n Pe rs p ec t i v e ,
 i n  J a cek  K ug l
er

and W a r  A nn  A rb or  U n M P re s s  D ou g
Pa r
an d  D o u of  ch i 99 6 3 34

as Le mk e  ed s ve rs i t ga n

p p l
as


y
i .
l it i
y

g ,
, t : , , ;

Le mk e  Regi o ns  of  Wa r  a n d P eace  C ambr



i dg e U ni ver si ty  Pr es s  2004
i d g e  C a mb r t :



“ ”

⑤ M a rc T r
ach te nb er  P re ven ti ve  W ar  an d  U . S .  Fo r
e i n P ol icy  S ec u r it
y or
St fi es Vo l . 1 6 No . l 2 0 07

, ,

g , , 


Pow e r an d t h e P r ev enti v e M ot W ar / Wo rld Po  V〇 1 40  N o

pp
. 1

3 1
;  Ja ck S

 Lev y  D e cl ,
i n in
g
i va ti on  for  l i
t i cs ^


. l


9 87 82

07 D a e C C o ela n d Th eO r g ns of Majo r War  I ha ca C or


ne ll  Un i v er s i t
y
P re s s  200 0 N or r
in


 pp 1
. .
1 l i i t

, :
,  , ;
, ;


M .
R ip s man  and Ja ck S  L evy .
,  T h e P re ven ti ve W ar  Tha t N ev er  Hap p e ne d B r ita :
i n

 F ra n ce a n d  ,
t he  Ri s e o f

Ge rm an y  n t h e 1 9 3 0 s  Secu ri ty Stu d es  Vo 6 N o 20 0 7  pp 32 67


i i
l. 1

. l . 

, f , ,


2 9



权 力 转移 、 国 家意 志 与 国 际 秩序 变 迁

过 此 类分 析 是 单 向 度 的 要 么 从崛 起 国 的 挑 战 要 么 从 主导 国 的 预 防 性 动 机 出 发 忽


 ,
、 ,

视 了 对 于 国 际 秩序 主 导 权 的 竞 争 而 国 际 秩序 变 迁机 制 都 是大 国 之 间 互动 的 结 果 ,


第 二种 观 点 关 注 国 际 秩 序 和 平 变 迁 的 机 制 其所 关 注 的 焦 点 是 权 力 转 移 之 际 国 际

 ,

秩序 的和平变迁 如 ,
20 世 纪 之交 英 美对 拉 美 地 区 主导 权 的 让 渡 。 为 何 英 国 将拉 美 地


区 秩 序 主 导 权 让渡 给美 国 的 进 程 中 得 以 避 免 战 争 ? 威 胁认 知 观点 认 为 衰 落 中 的 英 国

 ,

无力 全 面 应 对 全球挑 战 只 能 选 择将 地理 上 邻 近 的 德 国 而 非 实 力 更 强 大 的 美 国 作 为

 , ,

遏制 对 象 。
? 持 均 势 理论 的 学 者 则 认 为 英美权 力 和 平 转移 的 关 键 在 于 美 国 实 力 的 强

 ,

大对 英 国 的 威 慑 作 用 。 尤其是 1 9 世 纪 末英美 严重 对抗 的 委 内 瑞拉 危 机最 终之 所 以 和


? 现 实主 义的 这
平解 决 在 于 英 国 考 虑 到 相 对不 利 的 军力 分 布 以 及 恶 化 的 国 际环 境
, 。 

解 释 忽 视 了 当 时 大英帝 国 在整 体 实 力 上要 超过 美 国 尤 其是 英 国 在 全球 的 海 上 力量

 ,

占 据 优势 地 位 更 无 法 解 释在 ,
1 8 98 年美 西 战 争 和 1 8 99 年英 布 战 争 中 英 美 暗 中 相 互

 ,

支持 而 非 隔 岸 观火 从 中 渔 利 的事 实 

英美之 间 相 同 或相 似 的 种 族 文 化 文 明 水平 和 制 度 特性 等 往往 被用 来作 为 英美

 、 、 ,

之 间 友好 关 系 的 发 展 和 权 力 和 平 转 移 的 原 因 ? 在 世 纪 英 国 曾 试图 遏 制美 国 崛
。 1 9 
 ,

起 。 但 是 英美 两 国 同 文 同 种 再 加 上两 国 政 治 家 积极 干 预 调 节诱 发 两 国 冲 突 和 对抗


 ,


的 因 素 这 些 因 素 并 没 有 激化 权 力 斗 争 , 。 建 构 主 义 也 被 用 于 解 释 英美 之 间 权 力 转


移 封 永 平 提 出 英 美 近 代 史 就 是 从 敌人 到 朋 友 认 同 的 建 构 过 程
, , 。 查 尔斯 ?

库普 乾


C h arl es  A  Ku p ch an .
) 指 出 权 力 和 平 转 移 更 多 地 源 自 观 念 和 身份 的 谈 判 温 和 的 形


 ,

象 共 同 认 可 的 秩 序 和 合 法 性共 同 发 挥 作 用 是 权 力 和 平 转 移 的 关 键 要 素
、 , 。
? 从历 史

来看 ,
1 9 世 纪末 英美之 所 以 围绕 拉美地 区 秩序竞 争 没有 通 过 战 争 机 制 进行 在 于 英 国 的

 ,

① Aar ie ^
o n Fr ( r
g ,
 I l i n P r
on S r t f
Tea / y T Y t i nc e :



t on P r

i nc eto n U n ve r s i i t
y Pr es s ,
1 98 8
, p
. 1 68

约 瑟夫 ■
奈著 张 小 明 译 《 理解 国 际 冲 突 理论与 历 史 》 上 海 上 海
, 
 : : , :

人 民 出 版社 20 0 2
年版 第 9 7 页 郭 振家 从 冲 突 到 合 作 是 新 崛 起 国 的 必 经 之路 以 9 世 纪 美 国 崛 起及 美



: 《 1 1
, ;

英关 系 发 展 为 例 》 载 《 太平洋 学 报 》 20 3
年第 期 第 32 39 页

1 1
, , , 

②  Ken ne t
hB ou r n e

 如 f
ia /
a ce  〇/
ar / We r i t厶 A me ri c a
n  i Vo r  7 90 5
, ,
Ber k el e
y : U n i ver s i t



* * 

of  Ca l ifo rn i a  P re ss  1 96 7 34 0

34 i st o h er  La n e
 Ch r  Ka n t  or
 C an t  Th e  M h  of t h e  D emo c ra t i c P e ac e /
 pp





p y , :

nat ion al  Se cu rit


In ter Vo l 19 N o 2
 99 4 49


p p
. 





t , , ,

? S tu art  An de r
eo n

Ra cean d Rapp r och eme nt A n g o :
l S a xo ni s m a n d A n

gl o A mer ca n  Relati o n


, 1 895

 1 904


New  Je r se y  F a :
i r l ei

h D i c ki n so n U n i ver s i t
y ,  1 98 1

 Pa ul  A Kr am er  .


Emp ir es

 Ex cep ti on  an d An

lo -
S ax on s  Ra c e


and  Ru l e B etw een  th e B r


it i sh an d U n i t
e d S t at es 1

8 80

1 91 0
/ Th e Jo urna l o
f  Ame r ca  H s i i t or y  Vo

l. 88 , No .
4 

M L b er ali sm  and  W or l d P ol
* 1

c hae lD oyl e s / A me r ca n Po


200 2 3 5 13 53  ti c t ica  Sc n ce Rev iew  V ol


,  pp . 1 1



i i

li l
ie



80 ,
No 4 .


 1 98 6
, p p . 1 1 51

1 1 69 

④ 王玮 : 《 权力 变 迁 责 任 协 调 与 中 美 关 系 的 未 来 》 载 《 世 界 经 济 与 政 治 》 、
, ,
20 1 5 年第 5 期 第 ,
70

73 页 

⑤ 封 永平 : 《 认 同 变 迁 英 美 权 力 的 和平 转 移 》 载 《 国 际 政 治科 学 》 : ,

2 0 05 年第 3 期 第 ,
2 1

43 页 ;
Ch ar l es A 

Ku pc h an  e ,
t  al .

,  Po we r  i n Tr ans it i on :  Th e Peac eful Chan ge  of Inter nat i on al O r der ,  Tok yo U ni t ed  N ati o ns  Uni ver s y


 it

P res s  2 0 0 1 C h ar
,  ;
l es A .
 Kup cha n ,
// ow Be co me F r cm / i s

Pr i n ce ton : P r
i n cet on U n i v er s i t y Pr
e ss ,
20 1 0 



 3 0

?合 、
20 1 5 年第 1 2 

让步 。 文 化 认 同 视 角 无法解 释在权力 转 移进程 中 美 国 对英 国 不 时发 出 的 战 争 叫 嚣


、 

第 三 种 观 点 提 出 国 家权 力 会 发 生 转 移 但 国 际 秩 序 可 以 维 持 , 。 在 传统 的 观 点 中 

国 际 秩序 能 够 得 以 创 建 和 维 护 总 是 与 国 际 权 力 结 构 的 集 中 度 相 关 。 不过 约 翰 ?

伊肯

伯里 ( G  Jo h n  I k e nbe rr y )

则 提 出 当 今 国 际 秩 序 越 来 越具 有 宪 制 性 质
, 。 他指 出 ,
二战


之后 美 国 主导 建立 的 国 际 秩 序 并 未 随 着 冷 战 的 结束 而 瓦 解 ,

个重要 原 因 在 于 西方 国

际 秩 序本 质上 是 一

个 宪 制秩 序 具有 , 自 身 的制 度 特性 。 美 国 权力可 以 衰落 但是美 国

 ,


主导 下 的 自 由 秩序 并 不 会 被 新 的 竞 争 性 秩 序 所取 代 、 。 然 而 美 国 占 全球 实力 份额

 ,

的 减 少 并 不意 味 着 它 的 衰落 。 事实 上 冷 战 结 束 后 单 , ,

国 家对美 国 的 制 衡能力 反而


下降了 。 在 这 样 的 背 景 下 认 为 美 国 主 导 下 的 国 际 秩 序 不 会 被 取代 还 为时 尚 早 , 

目 前 对 于 权力 转 移进程 中 国 际 秩 序 变 迁 的 讨 论 要 么 从 崛 起 国 的 挑 战 或 主 导 国
, 
 ,

预 防 性 动机 单 向 度 出 发 要 么 侧 重 权 力 结 构 忽 视 权 力 转移 的 漫长 历 史 进 程 无 法 解 释

 , , ,

发 生在 权力 转 移 不 同 阶段 中 国 际 秩序 变 迁 的 差 异 。 文 化认 同 视 角 则 忽 视 了 国 际 秩 序


变 迁 的 和平 机 制 也充 斥 着 战 争 的 风 险 。
而 假定 当 前 国 际 秩序 的 宪 制 特 征 可 以 保 证 其


永 恒 不 变 既 缺 乏 历 史 依 据 也 与 当 前 的 权力 结 构 现 实 不 符
, 。 在 权力 转 移 进 程 中 主 导

 ,

国 具有 维 护现 有 国 际 秩 序 的 国 家 意 志 崛 起 国 具有 构 建 国 际 新 秩序 的 国 家 意 志 国 际

 , ,

秩 序变 迁 的 机 制 取决 于 主 导 国 与崛 起 国 国 家 意 志 的 制 衡 。 权 力 转 移 起始 阶 段 国 际 秩





序 得 以 实 现和 平 转移 是 主 导 国 和 崛 起 国 国 家意 志 的 较量 即 国 家 意 志 制 衡 的 结果 , ,

国 家意 志 制 衡 的 分析 框架 还 有 待 于 进 步 完 善 此 前笔 者分 析 了 权 力 转 移起 始 阶 段 进


程 中 国 际 秩序 的 和 平 变 迁 选 取 的 案 例 是 ,
1 9 世 纪 末 英 美 两 国 在 拉 美 地 区 秩 序 主导 权


的 转移 。 对 于 权 力 转 移其 他 阶 段 进程 中 国 际秩序 变迁 的其 他 机制 没有 进行 探讨 ,
。 


于 此 本 文 将 对 权 力 转 移 持平 阶 段 国 际 秩 序变 迁 的 战 争 机 制 做 进

步分 析 与 研 究 




二 一

个 初 步 分析 框 架

权力 转 移 之 后 大 国 对 国 际 秩 序 的 竞争 是 国 际 体 系 的 普 遍 现 象 ,
。 国 际体 系 中 的 权

①G .

 Joh n  I k en ber ry  Af , :


t er  Vic to ry  Ins ti t ut io n s Str a t egi c Re s tr a i nt a nd th e R e bu ildi n g of Or e r P r i n c et on ,
f 

* *

in c eto n  Uni ve rs i ty  P re s s 20 0 1 G  Joh n  I ken ber ry


Pr ,

,  Th e L i b e r a l I n te r
n ati o n al O rd er an d Its  D i s c on te n t s ,
Ml i


— ,
Vo i . 38 , No . 3
,  20 1 0
, pp . 5 09

52 1

约翰 .

伊 肯 伯 里 著 赵 明 昊译 ,
: 《 自 由 主 义 利 维 坦 》 上 海 上 海 人 民出

 , :

版 社 20 1 3 年版 

② 参见韩 召 颖 袁 伟 华 、
: 《 权 力 转 移 进程 中 的 国家 意 志 制 衡》 载 《 中 国 社 会 科学 》 ,
, 20 14 年第 9
期 第 ,
1 85


20 1 页 

③ 本 文 理 论分析 框 架 部分 与 笔 者 在 此 前 论文 中 的 论 述 大 体

致 但 做 了进

步 的 完善 。 本文 深 人 论 述 了

权 力 转 移 的 持 平阶 段 国 家 意 志 制 衡 对 国 际 秩 序 变 迁 的 影 响 与 之 前 文 章 对 权 力 转 移 起始 阶 段 的 论 述 存 在差 异 ,


参见 韩 召 颖 袁 伟 华 《 权力 转 移 进 程 中 的 国 家 意 志 制 衡 》 载 《 中 国 社会 科 学 》 2〇 4
年第 9
期 第 90 93 页

、 , ,
1 1 1 


: ,


? 


3 1
权 力 转移 、 国 家 意 志 与 国 际 秩序 变 迁

力 转 移 主要 是 指 主 导 国 相 对权 力 衰 落 崛 起 国 相 对权 力 增 长 的 历 史 进程 、 。 这 一

历史 进

程 的 终 结 以 主 导 国 与 崛 起 国 对 国 际 秩 序 主导 权 竞 争 的 结 束 为 标 志 。 国 际秩 序 演 变 的

机制 由 主 导 国 崛 起 国 国 家 意 志 制衡 所 决定 、 

国 家 意 志 顾 名 思 义 唯 国 家 才 具 有 之意 志 ,
。 尽管 在 国 际 关 系 学 界 对 于 这 一

问题的



专 门 论述 并 不 多见 但是对 于 国 家 具 有 意 志 的 认 识 有 定 的 共识 例如 有 学 者 认



。 ,

为 美 国 在 军事 干 涉 问 题上 倾 向 于 采取 单边 主义 的 立 场 将 , 自 身 意志 凌驾 于 国 际 社 会 之


上 。
? 也有 人 认 为 只 有 展 示 中 方 强 硬 的 战 略 意 志 时 美 方 才 会 现 实 地 拋 弃 台 湾 地

 ,


区 。 宋 德星 归 纳 总 结 了 国 家 意 志 的 三 个 特性 将 国 家 意 志 视 为 主 权 的 理 性 的 政 策

 , 、 、

的 。 具体 而 言 , 国 家 意 志 首 先 是 主权 的 体 现
… …

其 核 心 不 外 乎 国 家 之 生 存 发展 与

 、

伟 盛 其 次 国 家意 志 是理 性 的 体 现
; ,
… …

其 核 心 关切 仍 然 是 国 家 之 生存 发 展 与 伟 盛 、 


再 次 国 家意 志 直接 反 映在 国 家政 策 之 中 尽管 未 广泛 探 讨 但 国 家具 有

, 。 , 自 己 的意


志 通 常 暗 含 在对 于 国 家 意 图 、 目 标和 行为 的 分 析 之 中 

国 家 意 志 是 国 家 共 同 体 集体 意 志 的集 合 。 国 家作 为 一

个 整体 实 际 是 集 中 这个 共

 ,

同 体 中 的 个 体 意 志 而 最 终 形 成共 同 体 的 意 志 。 因 此 作为 整 体 的 国 家必 须 具有 自 己 的
, 

? “

意 志 也 就是 说必 须做 出 决 定 ,
。 因 为 国 家是 把 大 家 所有 的 权力 和 力 量 托 付 给 某 个


人或


个 能 通 过 多 数 的 意 见把 大 家 的意志 化 为 个 意 志的 多人 组 成 的 集 体 在这



个 集 中 之 中 做 出 决定 的 通 常 是 政 府 决 策 者 , 。 决策 者 做 出 决策 执 行决 策 实 施 国 家 行

 、 、

为 给 予 了 评估

国 国 家意 志 的 可 能 。 决策 者 做 出 决 策 有 一

个 自 下 而 上 的 集 中 过程 

即 将共 同 体 中 多 数 人 的 意 志 集 中 然 后 形 成 决 策 同 时 决策者 旦 以 国 家的 名 义做


, 。 ,

出 决 策 还有 个 自 上 而 下 的 过 程 即 国 家 意 志 必 须 为 共 同 体 的 多 数 所接 受 认 可 至 少



、 ,

不 是 激 烈 反对 

国 家 意 志 服从 于 特 定 的 国 家 目 标 。 在 以 国 家名 义 进行 决策 的 决 策 者看来 他 们 做

 ,

出 的 决 策 总是 服 务 于 某 些 具体 的 国 家 目 标 。 在 古典 现 实主 义看 来 国 家 的 首 要 目 标是

 ,

权力 国 家 使 用 切 政 策 工 具 最大 程 度 攫 取 权 力 新 现 实 主 义则 认 为 国 家 权 力 太


, ,

词 在 中 国 知 网 全 文搜 索 在 中 国 政 治 与 国 际 政 治

① 笔者 20 1 5
年 9 月 1 4 日 上午 8
点 以 国 家 意志





有 89 5 23 条 结 果 以 关 键 词 搜 索 该 栏结 果 共有


3 1 8 条 

② 刘丰 : 《 联 合 阵线 与 美 国 军 事 干 涉》 载 《 国 际 安 全研究 》 , ,
201 3 年第 6
期 第 ,
25 页 

“ ”

③ 忻怿 朱卫 斌 、 :
《 亚 太 再 平衡 战 略 与 美 台 防 务 关 系 新 进 展 》 ,
载 《 辽 宁 大 学 学 报 哲学 社 会科 学 版 ( )
》 

20 15 年第 4 期 第 ,
1 74 页 

④ 宋德 星 : 《 国 家 意 志 与 大 国 东 亚 地 缘 战 略大 角 逐 》 载 《 外 交 评 论 》 , ,
20 1 4
年第 6 期 第4 页 ,


⑤ 査尔 斯 ?

泰勒 著 张 国 清 朱进 东 译 ,
、 : 《 黑格 尔 》 南 京 , : 译林 出 版 社 200 2 年版 第 ,
67 6 页 

⑥ 托马 斯 ?

霍 布斯 著 黎思 复 黎 廷 弼 译 , 、
: 《 利 维 坦 》 北 京 商 务 印 书馆 , :
1 98 5 年版 第 ,
1 3 1 页 

⑦ H an sJ .
 M or ge n hau  A t

) 设 ics X mo n
g
Voii o nj



7 7 w  S fr u

gg /e
 知 / We r  a r w £ P e a ce , N ew Y or k A f
re d  A :



Kn o f
 19 48 


3 2
? 


合 兹 2 01 5 年第 1 2 

强或 太 弱 都 有 弊 端 明 智 的 政 治 家总 是 维 持适 度 的 国 家 权 力 ,
。 尤 其 在 关键 时 刻 国 家

 ,


首要 关 注 的 不 是权 力 而 是安 全 ,
。 在新 自 由 主 义看 来 国 家 安 全 固 然 重 要 但 是 在 复

 , ,

合 相 互 依 赖 的 世 界 多 元 工业 化 国 家 对遭 受 攻 击 的 恐惧 减 少 了 对相 互 攻 击 的 恐 惧 实


 ,

际 上 已 不 复存 在 而 诸 如 经济 福利 或 良 好 的 生 态 环 境 等 ,
目标 的重要性 日 益突出 

过 在决 策 者制 定政 策 时 其 国 家 目 标 更 为 具 体
, ,
。 例如 在 ,
20 1 5 年美 国 《 国 家 安 全 战



略 》 报 告 中 明 确 美 国 战 略 目 标 是 维 护 美 国 的 领导 地 位

。 在 一

定 时期 内 国 家 的 , 目 


是 既定 的 国 家意 志 围 绕着 实 现 国 家

目 标 服 务 。

国 家意 志 体现 于 国 家 的 政 策 行 为 之 中 。 不 同 的 国 家 行 为 背 后体 现 了 国 家 所 需 付


出 成 本的 差 异 , 从 而为 衡 量 国 家 意志 强 弱 提供 了 借 鉴 。 例如 公 开 的 外 交谴 责 比 秘 密


交涉 所 需 付 出 的 成 本 多 。 因 为 公 开 谴 责 本身 会产 生 观 众 成本 吸 引 更 多 的 国 际 国 内 观

 ,


众 如 果 未 来 采 取让 步 领 导 人 遭 受 的 观 众 成 本 也 随 之 上 升

, 。 而 战争 决策所需要付


出 的 成 本要 超 过外 交行 为 的 成 本 是显 而 易 见 的 。 因 此 我们 将 国 家 意 志 定 义 为, ,



为 了 实 现 特 定 的 国 家 目 标 而持 有 的 国 家 意 愿 和 采 取 的 行 为 的 集合 。 在 权力 转移 进 程

中 主 导 国 与 崛 起 国 的 国 家 目 标 被分 别 假 定 为 维 护 既 有 国 际 秩 序 建 立 国 际 新 秩序 唯


 、 ,

有如 此 方 能 讨 论 国 际 秩序 变 迁机 制

。 主 导 国 的 国 家 意 志 服从 于 维 持 现 有 国 际 秩 序 

崛 起 国 的 国 家 意 志 则 围 绕 重建 国 际 秩序 展 开 大 国 的 国 家 目 标 是 既 定 的 ,
。 不过 即便

 ,

主导 国 崛 起 国 的 国 家 目 标 是 既 定 的 其 国 家 意 志 依 然存 在 强 弱 变 化 的 差 异
、 ,


在 国 际关系 史 上 没 有 ,

个 国 家 可 以 始 终 居 于 国 际 主导 地 位 。 换言之 大 国 盛

 ,

极 而 衰 是 国 际关 系 中 的 自 然 定 律 是亘 古 未变 反 复 出 现 的 现 象 ,
、 。 不 过 处 于衰 落 进

 ,

程 中 的 大 国 总 是竭 力 阻 止衰 落 的 历 史进 程 甚 至为 此不 惜 采 取 战 争 手 段
, ,
。 例如 预防

 ,


性 战 争 常 常 用 来 防 止 发生 于 自 身 实 力 相 对 衰落 可 能 带 来 的 不 利 局 面 。 为维 护 在 国

际结 构 中 的 地 位 主 导 国 如 果 认 为现 有 国 际秩 序 是 关键 的 必 定 具有 强 烈 的 维 持 现 有


 ,

国 际秩 序 的 国 家 意志 若认 为 现 有 国 际 秩 序 为负 担 需 要 进 行 ; ,

定 的 战 略收 缩 则 维持

 ,

现有 国 际秩 序 的 国 家意 志 较 弱 甚 至 拒 绝 承 担 维 护 现 有 国 际秩 序 的 成 本 ,
。 换言 之 主

 ,

导 国 维护 现 存 国 际 秩序 的 国 家意 志 是变 化 的 

① K enne h W a lt z ona / Po/ R e ad A d d We s


 27 c o /n t
emo cs n i so n l ey 1 9 79






i /
y ii i ii , i
g : ,

②Ro b er
t 0 .
 Ke oh an ean d J os e ph S  N ye .
, Po m晰 am / /他r f i epewi e/ i ce

Lo n d on : Lo n gm an ,
2 00 0 

③ T h e WW e  H ou t se ,
 / Va 如 肪 Z Sec 奶 f  汾r

at e
gy ,
Feb r u ar  2 0

1 5

h tt
ps :
//www w h i t eho u s e g ov/ s i t es / de fa ul t
_ /
 .

il e s/ d oc s /20 1 5
f _
n at io n al _ s ec ur
ity _ s t rate gy .


df

登录 时 间 :
2 0 1 5 年  8 月 1
日 


ca l A u d i e nces a nd t h e E sc al a t i o n o f I nt er n at i o na l D i s u te s  7V
④  Jam e s  D  F e ar on

,  D o me s t i
c P ol i ti
p ,

£

c on  Pol i tic al Sc ien ce  Rev V o 88 N o 3  1 9 9 4 p p 57 7 592


ew



l . . .
i i , ,
, ,

⑤ 斯 蒂芬 范 埃 弗 拉 著 何 曜译 战 争 的 原 因 》 上 海 上海 人 民 出 版 社 2 〇〇 7 年 版 第 页

? .
, : 《 : ,
89 90 


? 


 3 3
权力 转移 、 国 家意 志 与 国 际 秩序 变 迁

历 史上 权 力 转 移 引 发 的 动 荡 暗 示 了 崛 起 国 必 定 带 着

自 己 对 国 际 秩 序 的构 想 而



来 。 几 乎 没有 一

个 崛起 国 不 发 动 一

场 重 塑 国 际体 系 的 战 争 以 反 映 新 的 权 力 现 实 ,



例如 德 国 在 ,
1 8 70 年 崛 起 和 欧 洲 对 它 的 反 应 最终 导 致 第 ,

次世 界大 战爆 发 。 

过 难 以 断 言所 有 崛 起 国 在崛 起之 前 之初 甚 至 崛 起 之后 何 时构 想 了

、 ,

个 它将 主 导 的

国 际 新 秩序 。 在未 曾 构 建 自 己 主导 的 国 际 秩 序 之 前 崛 起 国 愿 意 维 系 现 存 的 国 际 秩

 ,

序 。

旦 崛 起 国 希 望重 构 国 际 秩 序 它 愿 意 投 入 多 大 成 本 依 然会 存 在 差 异 ,
。 不 过从 国

际 关 系 历史 来看 大 国 间 权力 转 移进 程最 终 完 成 的 标志 是 崛 起 国 取 代 主 导 国 成 为 国 际


 ,

秩 序 的 主导 者 。 因 此 在 崛 起 的 不 同 时 期 崛 起 国 对 于 构 建 自 己 主导 国 际秩 序 的 国 家 意
, 
 ,

志 存在 巨 大 差异 。 换 言之 崛起 国 重建 国 际 秩序 的 国 家意 志 同 样 存在

个变化 的过 程 

所谓 国 家 意 志制 衡 是 指 两 国 或多 国 围 绕 某 目 标 展 开 的 国 家 意志 较量 权力 转



移 之 际 主 导 国 崛 起 国 国 家意 志 制 衡 将 导 致 国 际 秩序 不 同 的 变 迁 机制
, 、 。 当 主导 国 维


护 现有 国 际 秩序 的 国 家 意 志 强 烈 崛 起 国 愿 意 维 系 现 有 国 际 秩 序 时 现有 国 际 秩 序 不

 , ,

会 发生 根 本 变 化 换言之 现 有 国 际 秩序 得 以 维 系 当 主导 国 维 护 现有 国 际 秩 序 的 国 家


, , ;

意 志 强 烈 崛 起 国 具有 同 样 强 烈 的 重建 国 际 秩序 的 国 家 意 志 时 主导 国 与 崛 起 国 之 间
, 
 ,

必 然爆 发 战 争 国 际 秩序 将 通 过 战 争 方式 变 迁 当 主 导 国 维 护 现 有 国 际秩 序 的 国 家 意
, 
 ;

志 薄 弱 崛 起 国 具 有 强 烈 的 重 建 国 际 秩序 的 国 家意 志 时 国 际 秩 序 可 以 实 现 和 平 的 变
, 
 ,

迁 当 主 导 国 维 护 现 有 国 际 秩 序 的 国 家 意 志 薄弱 崛 起 国 重 建 国 际秩 序 的 国 家 意 志 同
; 
 ,

样薄 弱 时 现 有 秩序 无 法运 行 国 际 新 秩 序 难 以 建 立 国 际 社 会 将 陷 入 无 序 状 况
, , , 。 

此 主 导 国 和 崛起 国 不 同 国 家 意 志 的 制 衡 将 决定 国 际 秩 序变 迁 的 机 制
, 。 如表 1 所示 


表 1
国 家意 志 制 衡 与 国 际 秩序 变 迁机 制 

主导 国 国 家意 志 强 主 导 国 国 家意 志 弱



崛起 国 国 家意 志强 战 争方 式变 迁 和 平变 迁
  

崛 起 国 国 家意 志 弱 维 持 现 有 秩 序 无 秩 序

资料来 源 笔者 : 自 制 

权力 转 移 是 一

个 漫长 的 过 程 学 术 界 要 么 对其 不 加 区 分 要 么 集 中 探 讨某 , ,

阶段 

如 权力 转 移 理论 集 中 探讨 了 权 力 持 平 阶 段 它 们 认 为 权 力 持平 阶 段 是 指 崛 起 国 和 主

 , ,

① Ro be rt G i

pi n ,
 I Ta r  C/ i a n
^e in  Wo rW  /

〇 份 ic s
, p p .
41

43 

M an a g n g  C h

② Ro be r

Th e  Dl u s ,  Po

t K a gan ,
i o i i  of  
i i na st ,
M a y 1 5 ,
200 5 , h tt
p :
// ww w 

w as h i n gto n o s t co m
p ,
登录 时 间 :
20 1
5 年 7 月2 0  日



3 4 
? 


4 咚合 认兑 年第 



? !
5 2 01 5 12


导 国 的 相对 权 力 比 率 大致 在 4 :  5 至 6  5 : 之间 。 在 此 基 础上 我 们 可 以 将 权 力 转 移

 ,

持 平 阶 段 之前 看 成 权 力 转 移起 始 阶 段 在 崛 起 国 权 力 超越 主 导 国 ,
20 % 之后 即 视 为 崛

 ,

起 国 实 现 了 权力 转 移 的 超 越 。 在 权 力 转 移 的 不 同 阶段 主导 国 和 嵋 起 国 面 临 的 权 力

 ,

结 构 压力 是 不 同 的 。 在 权 力 转 移 的 起始 阶段 主 导 国 具 有 权力 优势 因 此 面 临 的 结 构

 , ,

压 力 较小 反 之 崛 起 国 面 临 的 结 构 压 力 较 大 在 权 力 转 移 持 平 阶段 主 导 国 和 崛 起 国
, 
 , ; ,

权 力 相 当 面临 的 结 构 压力 大 致 相 同 在 权 力 转 移 超越 阶段 崛 起 国 具 有 权 力 优 势 面


 ; , ,

临 的 结构 压力 较 小 而 主 导 国 面 临 的 结 构 压 力 较 大 ,
。 因此 , 仅就 主 导 国 崛 起 国 面 临

 、

的 结构 压力 而 言 在 权力 转 移 的 不 同 阶 段 国 际 秩 序 变 迁 的 可 能 性 也 具 有 差 异 如 表

 , ,

2 所示 ) 


表 2 权 力 转 移 阶段 与 国 际 秩 序 变 迁 可能 性 

起 始 阶段  持平 阶 段  超越 阶 段




主 导 国 结 构 压 力  小 中 大

崛 起国 结 构 压 力 ±
 
^  ^ 

国 际秩 序变 迁 可 能性  低 中 

资 料来 源 笔 者 :
自 制 

在 权力 转 移 起 始 阶 段 国 际 秩序 变 迁 的 可 能 性较 低 而 且 从 主 导 国 和 崛 起 国 的 实

 , ,

力 差 距 出 发 进 行 理 论推 演 国 际 秩序 只 能 和 平 地 变 迁 , ,
。 因 为 权 力 差 距 决定 了 崛 起 国

 ,

不能 在 一

场 这 样 的 大 战 中 获 胜 通 过 战 争 无 法 获 得 国 际 秩序 主 导 权 , 。 在 权力 转 移 的 超


越 阶 段 国 际 秩序 变 迁 的 可 能 性 较高 此 时 崛 起 国 已 经 实 现 了 权 力 超 越 如 果 国 际 秩
, 
 , , ,

序 发 生 变迁 仅 从 国 际 结构 的 权 力 差 距 就 可 以 进 行较 好 的 解 释 , 。 本文 分析 在 权 力 持平


阶段 主 导 国 崛 起 国 国 家 意 志制 衡决 定 了 国 际 秩 序 变 迁 的 战 争 机 制

、 。 这是 一

个极 具


争 议的 话 题 在 传统 的 均势 理 论 中 在 权 力 持平 阶 段 大 国 之 间 的 制 衡 将使得 战 争 的 可
, 
 , ,


能 性 很低 。 与 之 相对 的是 权 力 转移 理论和 预 防性 战 争 理论 都 认 为 恰 恰 是 在 权 力 持

 ,

0 Ro n a d L l .
 Tam me n  e  a ,

l .


Po w er Tr a ns i


on s  Stra tegi es  fo r th e 2 1 s t Ce nt ury N ew  Y o rk  Ch a ham  Ho u s e


 :

* ' * *

P u b li s h er s I n c  2 0 00  Ro n a d  L  T amm e n  Th e O r gan s k  Le gac y  A F Yea r Re s ea rc h Pr og ram  Int er


- 

3 1 l i i ft y
p
. .
, :
, , ; ,

nat i on a l I nter a cti ons V o 34 N o 4  20 08 3 4 3 32




l .


, ,
p p . 1 

② K en ne h  W a t
lt z

 T T eo i r
y y /n f
ema i i a a /
or Po Zi ii c s
, 1 979

 E me rs o n M  S  N . . i ou ,
P e te r  C .  O rd e s h oo k an d

Gr eg or y  F Ro s e .


 Th e Ba l ance  o
f Power :  S ta bi lity  in Inter na t i on a l Sys te ms ,  C ambr
i dg e :
id g e U n ive rs i ty
 C am b r 


P re s s  98 9 W am C  W oh lf or h  et  al  T es n B a la n c e -

of

P ower  T he or y n  W o rl d Hi s to ry  E uro ea n  Jo ur


g
1 il li ti



. t
, , , ,

nal  o Inte rn ationa l  R e lat i o ns  V ol 3 N o 2  200 7 55 85


f 1
p p 1 


. . . 1

^ , , ,

? 

 3 5
权 力 转移 、 国 家 意 志 与 国 际 秩序 变 迁

平 阶 段 主 导 国 崛 起 国 国 际 秩 序 竞 争 最 易 以 战 争方 式 进 行 、 。
? 因 此 考 察权 力 转 移 持


, ,

平 阶 段 大 国 国 家 意 志 制 衡 对 国 际 秩序 变 迁 的 战 争 机制 具有 重要 的 学 理意 义



主 导 国 崛 起 国 国 家意 志 制 衡 是 、

个 互 动过程 其 国 家 意 志 反 映 在 ,

国 所采 取 的

国 家行 为 之 中 。 不 同 的 国 家 行 为 反 映 了 不 同 的 国 家 意 志 这 是 因 为 国 家行 为 本 身 是 国

 ,


家 意志 的 执 行 阶 段 是 国 家 意 志 的外 在 表 现 , 。 不同 的 行为背后 体现 了 一

国 愿意为 了

特定 国 家 目 的 本文 指 国 际 秩 序 的 主 导 权 付 出 代 价 的 差 异 ( ) 。 需要指 出 的 是 在实践

 ,

中 国 家 行 为 更 为复 杂 多 样 我们 进 行 的 简 单 归 纳 只 为 表 明 不 同 国 家 行 为 所 付 出 代 价

 , ,

的 差 异 从 而 反 映 国 家 意志 的 强 弱 变 化

。 为 了 简 要说 明 这 一

问 题 我们 制 作 了 国 家 意
, 

志 强 弱 参 照 表 见表 ( 3 ) 


表 3 国 家 意 志 强 弱 参 照 表  ̄ 

口 头 行 为 非 武 力 实 质性行 为  军 事 对抗


国 家 行 为
      

椹 式  秘 密 公 开 谴 责/  H 太 也 跑 料 納  军 事 局部  + 沙

 、

破 織 籠 大战

交涉 卿 抗议 干H 龄

¥意 志 强 度  弱 |
< 

^ 

资料来 源 笔 者 :
自制 

此外 对 于 国 家 意 志 的 制衡 需 要 明 确 两 个 问 题 是 国 家意志 的 横向 比较 即互


, 。 ,

动性 。 在 主 导 国 和 崛 起 国 对 国 际 秩序 主 导 权 的 竞 争 中 国 家意 志 更 强 的 国 家通 过 展示

 ,

更强 硬 的 国 家 行 为 来 表达 其意 愿 集 中 更 多资 源 迫使 对方 要 么 为 对抗 追加 资 源 要 么

 , , ,

做出 让步 国 家 意 志 较弱 的 方则 更倾 向 于 采取 妥协 让步 的 行为 避 免在 某 国家 目



。 ,

标上 承担 它 不 愿 意 付 出 的 成 本 。 二 是 国 家 意 志 的 纵 向 比 较 即 连续 性 ,
。 大 国 围绕 国际

秩 序 竞 争 之切 当 ,

国 可 以 用相 对 较弱 的 国 家 意 志 实 现 其 国 家 目 标 时 通 常 不 需要 再

 ,

表 现 出 更加 强 烈 的 国 家意 泰 。 也 就 是说 国 家 意 志 的 强 弱 具 有 相 对 性 如 果 , ,

国 能够


以 较 弱 强 度 的 国 家 意 志 迫 使对 方让 步 这 就 意 味着 它 的 国 家 意 志 要 强 于 对 方 ,
。 因此 

对于 国 家 意志 制 衡 的 分 析 既要 分析 主 导 国 崛 起 国 国 家 意 志 的 互 动 也要 比 较某 、 ,




件中 国 国 家 意 志 的 前 后 变化





① W oo s an
g
K i m ,
P ow er  Tr an s i t i on s  an d  G re at  P ow er  W ar  f
ro mW es t
p h al i a t
o Wa t e rl oo ,
 Tor W Po 设 c
I i s 

*' '

V ol 45  N o  J a ck  S  Le vy  Wa Co nd it i on s  of  P ea ce / A n nu al R e




, 1 992 ,
 pp

 1 5 3 1 72 ;


Th e  Ca u s es of  r and  th e


v iew of P oli t ic al S c ie nc e V ol  No 




l ,

l ,
1 9 98 ,
p p .
 1 39 1 65 

② 有 学 者提 出 一

国 绘 制 的 地 图 也 展示 国 家 意志 实 际 也 是 通 过 国 家行 为 衡 量 国 家 意 志 ,

参 见郑 志 华 : 《 


国 南海 U 形线 地 图 的 可采 性 与 证 明 力 》 载 《 外 交 评 论 》 ,

20 1 3 年第 4
期 第

30

44 页 


3 6 


4 略合 20 1 5
年第 12


本 文 的 考 察对 象 是在 权力 转移 持 平 阶段 围 绕 国 际 秩序 主导 权竞 争 引 起 的 国 家 意

 ,

志 制 衡 最 终 导 致战 争 爆 发 的 现象 所 选 取 的 案 例 是 ,
19 1 4 年 七 月 危机 采用 过程 追 踪 法

 ,


探 讨该危 机 中 大 国 国 家 意 志 制 衡 。 在 七 月 危机 中 俄 国 希 望 建 立 在 巴 尔 干 地 区 的 主

 ,

导 地位 进 而 确 立 自 己 在 欧 洲 秩 序 中 的 优 势 地 位 而 这 需 要 削 弱 奥 匈 帝 国
, , 。 但德 国 无

法 接受 一

个 受 到 削 弱 的 奧 匈 帝 国 因 为 这 将 影 响 欧 洲 大 陆 既 有 的 均 势 秩序 ,
。 在重 建 或


维 护 欧 洲 均 势 秩序 问 题 上 俄 国 德 国 都 具 有 强 烈 的 国 家 意 志 在 两 国 国 家 意 志 制 衡

 , 、 ,

下 最终 导 致 欧 洲 国 际 秩 序 的 变 迁通 过 战 争 机 制 进行
, 

三 俄 德 国 家 意 志制 衡 与 七 月 危机
、 

1 914 年6 月 28 日 , 奥匈 皇储 弗 朗 茨 ?

斐 迪南 大 公 (
Ar c h d u k eF ra nz Fe rd i n an d ) 


波 斯 尼 亚遇 刺 身 亡 迅速 引 发 了 奥 匈 与 塞 尔 维 亚 之 间 的 危 机 ,
。 但 是 俄 德 的 卷人使 得

 、

局 限 于 巴 尔 干 地 区 的 危机 演 化为 欧洲 大 陆 危 机 。 这 场危 机 的 实质 是 俄 德 在权 力 转 移

 、

持平 阶 段关 于 欧 洲 国 际 秩 序 主 导 权 的 竞 争 。 尽 管 此 时 欧 洲 大 陆 已 形 成两 大 联 盟 体 系 

但 在 七 月 危 机 中 意 大利 与奥 匈 帝 国 在 巴 尔 干 地 区 存 在 战 略 冲 突 并 不 支 持 奥 匈 帝 国

 , ,

? ?
的行动 而 英 国 的 态 度 在整 个 都非 常 模 糊 采 取 脚 踩 两 只 船 的 战 略
“ ”

。 7 月 , 。 法国



表 示无 论 在 欧 洲 发生 何 种 类 型 的 战 争 都将 支 持俄 国 , 。 奥匈 帝 国 则是 事 件 的 直 接 相


关 方 在 外交 行 动 中 始终 依赖 德 国 的 支 持

。 因 此 在 七 月 危机 中 俄 德 决 策 者 都 清 楚 , , 、 

只有 个 盟 友 是 可 靠 的 因 而 对 于 国 家权 力 的 衡 量 都 加 上 了 个 可 以 信赖 的 盟 友

, 

俄 德 权 力 转移 阶段


( ) 、


对于 1 9 1 4 年 之 前 欧洲 各 国 权 力 的 变化 学术 界 已 有 诸 多 论 述 , 。 俄国 以 幅员辽

① 当 前 的 中 美 关 系 常 常 被 拿来 与 战 前 的 欧 洲 做 比 较 但 多 数 研 究 往往 专 注 战 前欧 洲 的 国 际 权 力 变 化




但 忽 视 了 七 月 危机 的 真正 进程 参见 or a  Gr ea  W a r?

。 
Gr ah a m Al l
is on

20 1 4 : G o od Y ear  f t
;
Ja  Ia n C h ong  and

w *

T od d H Ha  Th e L es s on s o f 1 9 4  fo r E as t  A si a Tod a M ssin h e Tr ee s fo r t he F or es t /  Inter n at on al  Se cu r i




ll 1 i t i
g


y :


 Ch
* *

 Vol 39 N o  20 1 4  p p 7 43  Ren 6 e Jef Ter  E val u at n th e



na Th r eat P ow e r T ra ns on  Th e or y  he


y l

: it i
g
t . i i t


; ,
, , , , ,

Su c ce s s or S ta te  Im a e a nd  he D an er s o f  H s to r i ca An a l og es / A u stra l a n  Jo ur n a lo f  Inter nat o nal Afa rs


 Vo l




t i l i i i i ^
g , g

63 No 2 .
200 9 .
30 9

3 24 Ja ck  S n yd er B et er N o w h a n L at er  T h e P ar ad ox o f 1
t 9 1 4 a s  Ev ery on e s F av or ed


, ,

pp ;
, :

' *

Y ea r f o r  Wa r  Internat  Yol N o


i o na lS e curity ,

39 ,

l t 2 01 4 , p p .
7 1 94 

② 西 德尼 ?
费 著 于 熙 俭译 , : 《 第

次 世 界大 战 的 起 源 》 下册 ( ) ,
北 京 商 务 印 书馆 :
1 96 3
年版 第 ,
21 2 、
3 29 页 

“ ”

③ G en n  H  S ny d er .
Th e S ec u ri t D lem ma  n  Alli a n ce P o li t ic s  WW d Po Zi i ics Vo l 36 No 4 198 4
y
. .
l , i i , , 


, ,


46 1

4 9 5 ;  J am es  Jol l ,
 The O ig r i
ns  o
f  the F i
rs t  Wo rld Wa r  Lo n do n L on g man 1 9 8 4  p p
t ,
. 19

20 S c ott D  Sa .


pp

, ;

Vol
**

 O f en se  an d  In s on al Sec u r i t  No

an  1 9 1 4 Re vi s i t ed A l l i es ,


ab ili t
y  In ter n at i
y 
. l l . 2
1 9 86
p p . 1 67 1 68 



, , , t , ,

④ T h om as  G O 『or W Uo  Fa r  Su mmer  C am b r

. _
tt e ,
Ju y C ri s is

: 77 i e s i / I id g e


i d ge U n
C am b r i


v er sit y P r ess  20 1 4 p p 34

, . 1 1 35 

⑤ Pa u M l .  Kenn e dy ,  T he  F ir s t  Wo rl d  Wa r and  th e I n ter efe mofio no / 义似


n at i o n al P owe r S ys t e m , /r 吻 

 No  9 84 40  Pau l M  K en ned y  Th e R a nd  F all o h e Great  Po we rs 249


Vo 9 7 t
 pp 27 4

is e

pp f
. .




l. . .
, f
, , ; ,

? 

 37 
权力 转 移 、 国 家意 志 与 国 际 秩序 变 迁

阔 和人 口 规模 在 欧 洲 具 有 优 势 处 于 有 利 的 地 缘 战 略地 位 陆军 规模 欧 洲 领 先 尽管 俄

 , , ;

国 的 经 济 和 工 业 化 程度 落 后 于 欧 洲 其 他 大 国 ,
但是 20 世 纪 之 交 俄 国 工业 化 发 展 迅

 ,


速 尤其 是 机 动 性能 大 大 提 速

。 俄 国 的盟友 法国 人 口 增 长缓慢 在欧洲 大 陆大 国 中

 ,

人 口 最少 但是 文化 程 度 高 军 事力 量尽 管 也 在 发 展 但 是 长期 忽 视 机械 化 建 设 与 德


 ; , ,




国 相 比 始 终处 于 下 风 ,

在 经 济 发展 速 度 上也 不及 欧洲 其 他 大 国 。

1 9 世纪后 期到 20 世 纪 初期 德 国 人 , 口 增长 较 快 且 城 镇 化进 程 迅 速 大 量 的 人

 , ,

口 涌 入 城 市 就 业 德 国 的 经济 发 展 在 欧 洲 各 国 乃 至 世 界 处 于 领 先 地 位 在 各 项 指 标

 ;

上 居 欧 洲 大 陆 国 家 之 首 军 队 人 数 较 多 战 斗 力 也 被 公 认是 欧 洲 大 陆 最 强 的 ? 奧 匈

 ; , 。

帝 国 在 四 大 国 中 实 力 较 弱 尽 管人 口 规 模 比 法 国 更 大 但 内 部 矛 盾 重 重 经 济 发 展 较

 , , ;

慢 但 也 已 经 启 动 了 工业 化 进 程 军 事 建 设 开 始 向 现 代 军 队 转 型 尤 其 是 加 快 了 动 员
, 
 ; ,




速度 。


时期 德 国 和 法 国 具 有毋 庸 置 疑 的 大 国 地 位
, 。 俄 国 作为大 国有 一

些 缺陷 但

 ,

是到 1 91 4 年 在经 济 和 军 事 潜 力 快 速 发 展 的 基础 上 俄 国 被认 为 比 奧 匈 帝 国 和 意 大 利
, 
 ,


更 强 大 大致 与 法 国 相 当 ,
。 不 过 奥匈 帝 国 正 在 逐 步 跌 出 大 国 行 列 巴 尔 干 半 岛
, ,
日 


兴 起 的 民 族 主义 风 潮 已 经 令帝 国 处于 风雨 飘摇 之 中 。 战 争 相 关 因 素 数 据 库从 经 济 军

 、

事 人 口 三 个 方 面对各 国 权 力 进行 了 衡 量 并得 出 国 家能 力 综 合指 数 可 以 为 分析 欧 洲
、 
 ,

大 陆 四 大 国 的 国 家 整 体实 力 提 供 帮 助 。 如表 4 所示 ,
1 913 年法国 与 俄国 的 国家能力

综 合指 数 相 加为 0 . 1 84 1 93 , 德 国 与 奥 匈 帝 国 国 家能 力 综 合 指 数 相 加 为 0 .
1 880 5 1 。

总 之 从 相对 概 念 来 说 俄 国 和 德 国 处 于 相 对 实 力 增长 阶 段 法 国 则处 于 相对 衰 落


 , ,

的 境况 奧 匈 帝 国 面 临 解 体 的 危 险 可 能跌 出 大 国 的 行 列
, , 。 不 过 在七 月 危 机 前 的 ,



时 间 俄 法两 国 的 实 力 大 致 与 德 奥 两 国 相 当 从 而 可 以 看 出 欧洲 四 大 国 处 于 权 力 持
, 、 
 、 ,

平 阶段 

① 尼 古拉 ?
梁赞 诺夫斯 基 马 克 、

斯 坦 伯 格 著 杨烨 卿 文 辉 主 译 ,
、 :
《 俄 罗 斯史 》 上 海 上 海人 民 出 版 社

 , :

2 007 年版 沃尔特 莫斯 著 张冰 译 俄 国史 海口 海 南 出 版 社 2 00 8 年 版

9 96 》

; ,

《 :
1 8 55 1
,  : 

② 瑟 诺博斯 著 沈炼 之 译 , : 《 法 国 史》 北 京 商 务 印 书 馆 , :
1 97 2 年版 皮埃尔 ;

米盖 尔 著 蔡 鸿 滨 张 冠 尧 桂

 , 、 、

裕 芳等 译 《 法 国 史 》 北 京 商 务 印 书 馆 : ,

1 9 85 年 版 科林 ;

琼斯主 编 杨 保 筠 刘 雪 红 译 ,

: 《 剑 桥插 图 法 国史 》 北

 ,

京 世界 知 识 出 版社
: 
2 0 0 4 年版 ; Jo
hn  F . .
a nc e  a M  r
V Ke i ge r  Fr f * Fo rM S i n ce / S7 0 Lo nd on A r no l d  2 0 0 1


, : , 

③ 科佩 尔 ?
平森 著 范 德 ,

译 :
《 德国 近 现代史 它 的 历史和 文化》 上 册 : ( ) ,
北 京 商务 印 书 馆 :

98 7 年版 吴

 ;

友法 :
《 冒 险 失 败 与 嵋起

二 十 世纪 德 意 志 史 》 武 汉 武 汉 大 学 出 版 社 ,

1 99 2
年版 格 ;

艾 斯勒 阿 、

诺尔 登 

阿 ?
施 莱 诺著 金 刘 译 ,
: 《 德 国 的教 训 —

德 国 史指 南》 北 京 三联 书 店 ,

1 95 9
年版 

④ 埃里 希 ?

策尔 纳著 李澍 泖 杜 文 棠 林 荣 远 译 ,

、 : 《 奥 地 利 史 从 开 端至 现 代 》 北 京 商 务 印 书 馆
: , :
1 981



版 何蓉; : 《 奥 匈 帝 国》 西 安 三 秦 出 版 社 , :
2 00 1
年版 

⑤ D om n i i c C  B  L e ven
. .


如 F r i sf  Fo rW  Ta r  Lo n do n  Th e Ma cm
I I


il l an P re ss

LT D ,
 1 9 83 , p .
1 2 

? 


 3 8
4卷 合 年第 2 



2 01 5 1

表 4 1 9 世 纪 末 20 世纪 初 四 大 国 综 合 国 力 比 较

能 耗

国家 秘
年份
纖产 量 H 军事 人 员 军费 当 年 [ 总人 口 数 国雜力


( 千吨 ) ( 万 ) 英镑 万 ( ) ] ( 万 ) 综合 指 数

1 90 0 1 5 65  4 8 65 0 62 .
1 4 05 6 .
9  5 23 .
3  3 8 94  0 .
0 747 1 

1 90 5  22 5 5  4 8 1 1 46 2 6 4 1 94 75 4 4 6  3 9 22 0 0 623 65


. . 
 . .

1 90 7  27 67 55 0 89  6 1 .
9  44 1 5 2 .
5 5 3 .
1 3 92 7 0 .
0 70 36 1

法国


1 90 9  3 0 3 9 5 6 67 2 64  4 74 .
1 1 .
2  5 65 .
4 3 9 4 3 0 0 700 63

 .

1 91 1  38 3 7 59 3 6 46 3 . 8  55 44 .
1 57 8 .
0 3 9 62 0 0 7 1 3 20

 .

1 91 3  46 8 7 64 8 4 4 63 .
2  667 0 .
6  5 90 .
8  3 97 7 0 .
0 68 0 46

1 90 0  22 1 6  3 3 93 0 1 1 4 2 4 3
. 1 0 4 .  6 66 . 6 1 3 290 0 . 1 092 3 9

1 90 5 2 2 6 6 3 3 3 5 5 23 6 . 5  1 7 000 . 68 4 5 71 43 90 0 . . 1 63 1 43



1 9 07 267 1 43 05 0 1 2 3 4 687 9 7 9 3 0





1  1 4 9 1 0 0 .
1 1 94 75

俄国


1 90 9  294 0 46 03 0 1 4 3 4 600 2 91 0 23 1 5 7



. 1 0 0 .
1 1 90 27

1 91 1 3 94 94 74 8 6 1 4 2 7 642 9
. .
1  1 1 2 5 3 1 63 90  0

. 1 200 98

1 9 1 3 4 9 1 8  48 97 4 1 2 8 6 85 3 9 .

1  1 2 37 .
6 1 70 90  0 .
1 1 6 1 47

1 90 0 646  1 1 22 68 1 6 2 .
4 3 96 8 .
1 8 7 1 .
9  5 60 4 .
6 0 . 1 3 1 5 25

1 90 5 9 66 9 1 3 7 77 1 6 4 . 8 4 6 16 .
7  1 09 8 66 0 1 3 4 0
. .

1 2 3 0 73

1 90 7  1 1 6 1 9 1 66 3 70 6 5 .
8 5 1 96 5 .  1 1 84 9 . 6 20 1 . 3 0 .
1 3 5 9 03

德国


1 90 9 1 1 5 1 5 1 68 76 26 6 7 5 8 5 6 7 1 2 5 6 . . . 1 6 3 7 1 .
7 0 . 1 3 52 3 

1 91 1  1 4 3 0 3 1 76 00 8 6 7 7 6 1 65 .
. 21 3 3 1 .
6 6 53 5 .
9 0 .
13 73 1 

1 91 3  1 7 60 9 2 0 1 693 8 5 .
9  8 84 1 .
8 1 4 1 1 .
5 6 69 7 .
8 0 .
1 4 33 2 

1 900 1 1 7 0 20 1 5 8 3 0 8 1 624 23 . . 1 7 5 . 4 67 9 . 8 0 . 04 23 99



1 90 5 1 459  22 63 8 3 1 .
3 2 059 . 1 36 7 .
8 4 8 8 8  0 .
1 .
03 8 26 4

1 907  1 73 1  28 5 95 3 1 .
6 20 29 .
7 3 9 0 .
9  4 65 6 . 9 0 .
04 1 99 3

奥匈


1 90 9  1 96 3 3 0 3 4 3 3 1 . 7 2 62 1 . 7 4 1 5 6 . 5 04 3 .
8 0 . 044 4 3 5

1 91 1 2 3 48 3 2 3 1 5 3 02 222 .
7  44 1 . 8 5 13 0 8  0 04 1 72 7


 .

1 9 13 2 6 1  3 7 670 3 5 1 .
8 3 75 1 .
3  46 9 .
6 5 2 1 6 6 0 044 73 0
. 
 .

资料 来 源 : Na t i o n al  Ma t i al  C a
er
pabi li ti e s Da ta D oc u me nt at i on V e r si o n 4 0 . .


htt
p / / c o w2:
. l a .


s u 

e du/ 登录 时 间

: 2 0 15 年 8 月 20 日 


二 ) 俄 德 国 家 意 志制 衡
、 

七 月 危 机 之 后 俄 国 坚决 反 对 奧 匈 帝 国 严 厉 惩 罚 塞 尔 维 亚 德 国 则 坚 定 支 持 奥 匈


 ,

帝国 法国 站在俄国 ,

边 。 奧 匈 帝 国 向 塞 尔 维亚 递 交 最 后 通 牒 之 后 俄 国 率 先 进行 了

 ,

军事 准 备计 划 随 后 进 行 总 动 员 ,
。 在俄 国 准备 军 事 计 划 时 德 国 ,

度 希 望 采 用 外 交方

? 


 39 
权力 转 移 、 国 家 意 志 与 国 际 秩序 变 迁

式 解 决 危机 但 在 俄 国 进 行军 事总 动 员 之后 德 国 迅 速动 员 并 展开 军事 行动 , , 。 俄 德国

 、

家 意志 制 衡 导致 了 欧 洲 大陆 战 争 的 爆发 

1 .
俄 德 国 家 意 志 的 初 次交 锋
、 

奥 匈皇 储斐迪 南遇 刺 之后 欧洲 各 国 对于 塞尔 维 亚 与 刺 杀 事件 的关 联没 有 怀疑 ,
。 

匈 军 方认 为 应 该对 塞尔维 亚 采 取军 事 行 动 但是文 官 集 团 认 为 德 国 的 支 持是 关键 , 。 1 91 4

年7 月 3 日 , 奥匈 帝 国 派 遣何约 斯 (
C ount  Al e xa nd er H o yo s ) 作为 特 使携带 重要信 件前 往


德国 。 在奥 皇发 给 德皇 的 信件 中 认 为 刺 杀 事 件 事 关 奥 匈 生 死 存 亡 如 果奥 匈 不 做 出 强

 ,

烈 反应 将 无法保 持其 大 国 地 位 , 。 奥皇 指 出 只 要 贝 尔 格莱 德 的 这 种罪 恶 的 煽 动 根 源不

 ,

受 到 惩 罚 所有 欧 洲 君 主 国 家 的 和 平政 策 将受 到 威 胁 ,
。 德 皇 威 廉二 世 (
Ka is er  W il h el m

II) 认为 事态 严重 同 意 奥 匈 大使可 以 向 国 内 汇 报说 这 次 事 件 奥 匈可 以 得 到 德 国 全 力 的

 , ,




支持 。 关 于 奥 匈 对 塞 尔维 亚 采取任何行 动 的 问 题 德皇 指 出 这 种 行动 宜早不 宜迟 , 。

年 日 下午 德 国 首相 冯 贝 特曼 T he o b al d vo n B e th ma nn  H o 



1 914 7 月 5 ,

l lw e
g )

召 前 往波 茨 坦 君 臣 商 议 的 结 果 是 电 告驻 维 也 纳 的 德 国 大 使 通 知 奥皇 德 国 非 常 关 注

 , ,

俄 国 和 大 斯拉 夫 主 义 者 的煽 动 对奥 匈 的威 胁 也是 对三 国 同 盟 的 威 胁 , 。 至于 塞 尔 维 亚



问 题 德 国 向 奥 匈 保 证 将根 据 条约所 规定 的 义 务 和 传 统 友 谊 忠 于 奥 方
, ,
, 。 德 国 方面

不 仅支 持奥 匈 对 于 塞尔 维 亚 可 能 的 军 事 打 击 而 且 敦促 其加 快这 ,

行动的 步伐 。 在 

场 巴 尔干 的 地 区 冲 突 中 德 国 不 会吝窗 自 ,
己 对 奥匈 的 强 烈支 持 

在 萨 拉热 窝 刺 杀 事 件发 生后 很 多 俄 国 官 员 包 括 沙 皇 尼 古 拉 二世 , , (
T sa r  N i c h ol a s

II
) 都 委 派 特 别代 表参 加 了 奥 国 大 使在 圣 彼 得 堡举 行 的 追 悼 会 。 不 过 俄 国 在 向 奥匈

 ,

表 示 哀 悼 的 同 时 提 出 奥 匈 不 要对 塞 尔 维 亚 采 取 严 厉 行 动 的 瞽 告 , 。 在 追 悼 会 结 束不

久 俄 国 外 交部 部长 瑟 吉

沙 佐诺夫 ( S er ge i D .  S az o nov ) 指 出 奥 匈 官 员 不 仅 容许 对

 ,

塞 尔 维 亚 的 攻 击 而 且 故意纵 容 群众 的 愤 怒 , 。 沙 佐 诺 夫 支持 塞 尔 维 亚 的 说 法 刺 杀 行

 ,

为 只是 一

班 未 成 熟 的 青 年孤立 的 行 为 并没 有 证 据说 明 他 们 与 任 何 秘 密策 划 的 政 治 阴

 ,


谋 有 何关 联 。 1 914 年 7 月 的 前三 周 , 俄 国 多 次 要 求奥 匈 不要 对塞 尔 维亚 采 取 严 厉 行


动 但是 奥 匈 坚 定 地 声 称 这 些 谣 言 是不 真 实 的
, , 。


① I man u el  G e i s s ,
/u y
f /
? 97 4 : 如 朽 rs J  I To rW  IT ar  S et
e cd  N ew Yor k  W W



. 

N or  96 7 76
F r F h er
 Ger man ^ A i ms  i n  th e  F i rs t Wo r d  Wa r  N ew  Yo rk  W W  N or

on 1 77 i tz i sc on
 pp
. . .
t l t

, ,
, ; :
t 

1 9 67
p 53 S a mu e l R  W l li
ams o n J r  an d  R u s se l  Va n W y k Ju ly 1 9 1 4  So d l
ers  S ta es men  a n d h e Comi n
g of


. . .
i i , t t
, ; , : ,

War  A  Br ef D oc u men tar y H  N ew  Y or


h e G re at  i  S  Ma  2 00 3  pp 97 98

t t i is t o ry y




r ti n s ,

. 

② I man u el Gei s s  Ju Z


y
/ 9 74 F ir t
r 『o rW  Wb r  Se/ ec er
f D oc u mcn is 80  J oa ch m R e


p

i i

: ,
, : ;

m ak The  O ri gin s of Wo rld  Wa rI 1 8 71 1 9 14  New  Y o rk H o R n eh ar t  a n d W n  9 67 05 06


— —

, ,





i ns to


, pp , 1 1 

③ 西德尼 ?

费 : 《 第 一

次 世界 大 战 的 起 源》 下 册 ( )

第 224 页 

④ Do m n i i c C .
B L . i ev e n

沢 1 4? £ 〇  am i t/ i e F i rs t TTor W I Ta r ;  p . 1 40 

4 0
? 


4必 合 年第 


+上 U 兹
20 1 5 12

随着奥 匈 对 塞 尔 维 亚 递交 最后 通 牒 的 日 期 临 近 沙 佐 诺夫 甚至 通过 德 国 向 奥 匈 施

,

加 压力 要 求 奥匈 不要 对塞 尔 维 亚 提 出 过 分要 求 , 。 1 9 14 年 7 月 21 日 , 德 国驻 圣 彼 得


堡 大使 向 国 内 报 告 沙 佐 诺 夫 表 示 俄 国 不 会 对 使 塞 尔 维 亚 蒙 羞 的 任 何 行 动 漠 不 关

 ,

心。① 俄 国 之所 以 采 取 如 此 强硬 的 措施 不 仅仅 在 于 保 护 塞 尔 维 亚 作 为 ,

个独 立国 家


对 于 俄 国 的 重要性 而且 在 于 俄 国 预 期可 以 得 到 法 国 的 充 分 支 持 , 。 7 月 20

23 日 


法 国 总 统 和 总 理访 问 俄 国 的 日 子 。 正如 俄 国 所 希 望 的 那 样 ,
7 月 21 日 , 法 国总统 雷

蒙 ?

普恩 加莱 ( R ay mo nd P 〇 nC a r6

) 警 告 奥 匈 驻俄 国 大使 反对 奥 匈 针 对 塞 尔 维 亚 的 任

 ,

何行动 ? 在普 恩 加 莱离 开 时 向 沙 皇 表示 此 次访 问 巩 固 了 俄 国 和 我 们 法 国 不 可 分

。 
 ,

裂 的联 盟 步促 使 俄 国 支持 塞 尔 维 亚 的 国 家 意志 更加 强 烈

? 法 国 的 支 持进

。 

2 .
最 后 通 牒与俄 德 国 家 意 志 制 衡

 、

1 914 年 7 月 23 日 下午 6 时 奥 匈 向 塞 尔 维 亚递 交 最后 通 牒
, 。 最后 通 牒 首 先 回 顾


了 塞尔 维 亚 政 府 的 言 而 无 信 萨 拉 热 窝 刺杀 事件 证 明 了 在 塞尔 维 亚 存 在 着 挑 拨 奧 匈 ,


部 分领 土 脱 离 奥 匈 帝 国 的 颠覆 活 动 。 奥匈 政 府 向 塞 尔 维 亚 政府 提 出 了 十项 要 求 。 

外 最 后通 牒要 求塞 尔 维 亚 王 国 政 府 至迟 在

7 月 25 日 星 期六 晚上 6 时 以 前 答复 。


德 奥 方 面 认 为 最后 通 牒 对 于 惩罚 塞 尔 维 亚 的 罪 行 是必 须 的 俄 国 方 面 认 为 最 后 通 牒
、 
 ;

是 对 塞 尔 维 亚 主 权 的 侵犯 是 无 法 接 受 的 , 

19 1 4 年 7 月 24 日 上 午 奥 匈 驻 俄 国 大 使 奉 命 向 沙 佐 诺夫 宣 读 最 后 通 牒
, 。 之后 

沙佐 诺 夫 马 上 要 求 召 开 内 阁 会 议 。 当 日 下 午 俄 国 内 阁 会 议 决定 要 求 奥 匈 延 长 最后 通


牒 时 间 要 求沙 皇 批 准 四 个 军 区 的 动 员 补 充 军 备 物 资 收 回 在 德 奥 的 存 款 ? 7
、 , , 、 。 

25 日 , 沙 皇 主 持 的御 前会议决 定 批 准针 对 奥 匈 的 临 时 动 员 军 队 在 ,
24 小 时内返 回 驻


地 军 校学 生 迅 速补 充 到 部 队 俄 国 与 德 奥 边 界 地 区 进 人 战 争 状 态
“ ”
? 7 


, , 、 。 月 25 日

上 法 国 驻 俄大 使在火 车站看 到 火车 里 装 满 了 军官 和 士 兵 他认 为 这 次就 是 战 争
, , , 。
⑦ 

① I ma n u e l G ei
y 川7 4
/u t
咖 巧 故 『or W 『a r 5

53
ss
 q/ p p 1
. 


, 1 1
: :

“ ”

②  S am u e  R  W l .

ll
a ms o n
i , Jr .
, T he  O r
ig i n s  of  W or l d  War  I ,
T A e Jo um a Z
 q/ at
/rer disc 如 i n a/ y  is t
f oy / , Vol 

1 8

N o . 4

 1 9 88
p

. 81 1 

③ 西德 尼 ?
费 : 《 第 一

次世 界 大 战 的 起 源 》 下 册 (
) ,
第 23 3 页 

④ I man u el G e i ss

T Ti e 如  F i rs t T To rW 『o r Zf
ec:
z wn c/ i fs
, pp . 1 42

1 44  S am



u el R . W i lli amso n

 Jr .  an d R uss e l  Van W k
y ,
 J u ly 1 91 4 S o ldie rs  St ates men  and the C omi n g of th eGreat Wa r

, , 

A B r ief Do c ume ntar y  H s i or



y  pp


36

37 

⑤ I m anu el G ei s s
, y 7 9 7 4
 Ju f :  i/ ie  Fi r r
t Wb rW  WW  Se :
l ec t
ed Z )〇 cr? n £ n ts ,
pp

1 86

1 87  S am



ue l R W. i ll i am so n ,  Jr  an d Ru s s e

l  V a n  W yk

 J uly 1 9 14  So ld e rs  Sta:


t es me n  a n d th e C omi ng  of  h e Gre a t Wa r




A Bri ef Doc u mentar yHi sto ry p p




36 37 

⑥ Ima n u e l Ge i
ss

Ju/y 7 9 24 : 7 7 i e O i rc red A f
ff q
如F ir
st  I To rW 『 a r  S ef

ed  Do c umc n
ec t is ,
pp . 2 07

2 08 

⑦ 西德 尼 费 第 次世 界 大 战 的 起 源 》 下册 第 2 47 页



《 ( ) ,


 4 1
? 


权 力 转 移 国 家 意 志 与 国 际 秩序 变 迁

 、

国 对 最 后 通 牒 最 直 接 的 反 应就 是 军 事 措 施 表 明 其 国 家 意 志 较 强 ,


然 而 俄 国 军 方认 为 实 施 部分 动 员 将 是非 常 危 险 的
, , 。 俄 国 国 防 部 长亚历 山 德罗

维奇 ?

苏霍 姆 利 诺夫 (
V A  Su kh o m l
. . i no v ) 告 知 沙 皇 在 实 施 部 分动 员 之 后 需 要 更 多

 ,


的 时 间 为 总 动 员 创 造 条 件 反而不 利 于 俄 国 的 国 家 安全 , 。
1 91 4 年 7 月 28 日 , 奥匈 向

塞 尔 维 亚宣 战 但 真 正 大 规模 军事 行动 要等 到 ,
8 月 1 2 日 。 俄 国 决 策 者有 三个选 择 接

 :

受 奥匈 造成 的 既定 事 实 部 分 动 员 只 是 直 接 针 对 奥 匈 全 面 动 员 直接 反 对 奥 匈 和 德

 ; ;

国 ② 俄 国 的 部 分 动 员 由 于 军 方反 对 并 未立 即 实施
。 ,
但 是 俄 国 决 策 者 在做 出 总 动 员 决


定 时 也 十 分 犹豫 , 。 7 月 29 日 早晨 沙 皇 批准 了 俄 国 的 总 动 员 计 划 但 晚 上


1 1 点 沙皇


? 7
又 下 令 中止 总 动 员 令 。 月 30 日 上 午 俄 国 军 政 双 方 要 求 沙 皇 再 次 批 准 总动 员 令
, 

沙 皇 承认 在 当 前 的 情 况 下 不 及 时 地 为 似乎 无 法 避 免 的 战 争 做 出 准 备 是最 危 险 的 因

 , ,


此沙 皇 允 许 开 始 总 动 员 。 换 言 之 军事 上 的 要 求 迫 使 俄 国 进 行 政 治 考 虑
, 。 为 了 支持


塞尔 维 亚 俄 国 要么 进 行 军事 总 动 员 要 么 什么 也不 做 , ,


俄 国 声 称军事 动 员 是为 了 保护 其核 心 利益 但 奥 匈 的 动 员 计划 没 有威胁 俄 国 ,
。 从纯


军事 观 点 来 看 俄 国 没 有 必 要总 动 员 奥 匈 的 部分 动 员 并 不 是 针对俄 国 的 , , 。 反之 奥匈 军

 ,


队 部署 在 巴 尔 干 反 而 使得 它 在与俄 国 的 边 境 地 区 兵 力 更 加 薄 弱 , 。 然而 俄 国的 总动

 ,


员 在 决定 第 次 世界 大 战 无法 避免 中 起 着 决定 性 作 用 从 俄 国 方 面 看 这 些 军事 准


。 ,

备措 施 意味 着它 愿意 承担 保护 塞尔 维 亚 的 高 昂 代 价 表 明 俄 国 的 国 家 意 志强烈 , 

德 国 坚定 支 持奥 匈 的 最 后 通牒 。 1 914 年 7 月 24 日 下 午 德 国 驻 伦 敦 大使 冯 ,



奇 诺斯基 亲 王 Ka r P r
i n ce v on  L i ch n ow s k
拜 会 英 国 外 交 大 臣 爱 德华 格雷爵士



y) (
Si r

“ ”

E d wa r d  Gr ey ) , 为 奥 匈 的 行 动 辩护 极 力 主 张 这 次 冲 突 应 地 方 化 ,
。 格雷 爵士说 如

 ,

“ ”

果 最 后通牒 不 引 起 奥 俄 之 间 的 纠 纷 他 并无 意卷 人 此 事 、 ,
。 德 国 始 终 希望将 危 机


保 持 在 地 区 化 的 层 次上 避 免 危 机 的 升 级 德 国 只 有 在确 认 英 国 不 参 加 战 争 的 情
“ ”

, 。 


① J a ck S .
 Lev y  , O r ga n z at i i o n al  Rou ti n es  an d t h e  Ca us es  of  W ar ,
Inter na t i ona l Stu di es
Q
uar t er l y V〇



30


No .
2 ,  1 98 6 ,
p

20 1 

② F ra n k C . Z aga re ,
 Th e Games  of July  E xp 

la inin
g  he  Gre at War  A n n  Ar b or T h e U n



i v er s i y  of M
t i c hi

an

Pr
e ss ,
2 01 1 ,


1 1 6 

③

ma nu el  Gei s s 4  7 % e  (? w t & r f  VFor W Wa r  S eZ e c/ e d  pp

I / u /y  / 9 / ea A  t/ e rst 29 6 298
. 



 q/
_ i
, : :

④ S a mu e l  R W .

ll
i amso n , J r a n d R u s s e l  V an  W yk J ul y1 9 1 4 S o ldie rs  S tate sme n  a nd t h e C omi n g of th e

, 
 \
, ,

G re a Wa r  A  Br ief  Doc u me nt a ryH is


or 1 42

y p
. 


t : 7

“ ”

⑤ Le on a rd  C  F  T ur n e r 
. .


T h e R u s s i an M ob ili
za t i o n i n  1 9 1 4
, f C on tempo rary  H i st ory  V ol 3
 Jo u rn a l  o ,

, N o 



 1 9 68

p . 74 

“ * M

? L eona rd C  F  T ur n er . .

,  T h eR us s i a n M ob i liz at i o n n  1 9 1 4

/ p

65

 J a ck  S  Lev y  O ^an .


i i z ati on al R ou 

' *

ti n es a n d the C a us e s  of  Wa r , p .
201 

⑦ I man u el  G ei s s , J uly ! 9 J 4 :
Th eO u t
b re a k
 qf 
t h e F r st  Wor dWa r  S e
i l

l e ct e d  Docu me n t s
, p .
2Q 5 

4 2 
? 


4 喀 合 +上 》£兹 2 01 5 年第 1 2 



况 下 才 接 受更 大范 围 战 争 。 但 是 在 俄 国 的 军事 行 动 面 前 德 国 的 这
, ,

政策必然遭

遇失 败 

德 国 支 持奥 匈 的 态 度 在 1 9 1 4 年 7 月 27 日 曾 出 现转 变 。 当 日 ,
德 国外 交 大 臣 冯 

雅哥 ( Go t tl i e b v o n Ja g〇W ) 对 英 国 驻 德 大使 表 示 如 果 俄 国 仅 仅 是 在 南部 针对 奥 匈 动

 ,


员 德 国 将 不 会动 员 但 如 果 俄 国 在 北 部 动 员 德 国 将 不 得 不 进 行 动 员
, ;

。 但俄 国 的军


事 准 备 措施 令 德 国 的 地 区 化 政 策 破 产 深夜 德 国 正 式 放 弃
“ ”

。 当 日 ,

直 采 取 的 不妥


协 态度 , 向 奥 匈 提 出 采 取 外 交 手 段 解 决 危 机 的 要 求 即 止 步 贝 尔 格 莱德 计 划 , ( H al  t 


B e rg l ad e ) ,
但 提议 姗姗 来迟 。 次日上午 1 1 点 奥 匈 对 塞尔 维亚 宣 战



1 9 14
年 7 月 28 日 晚 威 廉 二 世 决 定 恢 复 与 俄 皇 电 报往 来 的 传 统

。 在 双方你 来 我


往 的 电 报交 流 中 德 皇 提 出 用 和 平 方式 解决 奥 匈 与 塞 尔维 亚 之 间 的 争 端 ,
。 沙皇 看到 了

和 平 的 曙光 ,
7 月 29 日 晚 紧 急 撤 回 了 总 动 员 令 为 和 平 解 决 危 机赢 得 了 些许 时 间 , 。
③ 

月 30 日 凌晨 3 点 左 右 贝 特 曼 也两 次致 电 奥 匈 表 示 拒 绝 与 圣 彼 得堡进 行任 何 意见 的

 , ,


交换 都 是严 重 的 错 误 因 为 这样正 可 以 激起 俄 国 进 行 武装 干 涉 ,
。 然 而 奧 匈 的答 复 已

 ,

经不 重 要 了 因 为 俄 国 已 于 7 月 ,
30 日 晚 上 下 令总 动 员 没 有为 和 平 留 下 足 够 的 时 间 , 

俄 国 在 奥 匈 递 交最 后 通 牒 之后 立 即 考 虑 采 取 军 事 行 动 支 持 塞 尔 维 亚 在 军 事 总

 , ,

动 员 和 无所 作 为 之 间 俄 国 选 择 了 前 者 表 明 其 国 家 意 志 强 烈 , ,
。 德 国 在 外 交上 支 持 了

奥 匈 的 最后 通 牒 在 意 识到 危 机升 级 为 欧洲 大陆 层 面 时 最 初 希 望用 和 平方 式 解 决 但

 , , ,

是 俄 国 的 军 事 总动 员 迫 使 德 国 要 么 退却 要 么 对 抗 , 

3 .
德 国 国 家意 志 与 战 争


七 月 危 机 中 德 国 军 方 最 初 并 没有 考虑 过军 事 行 动 的 可 能性 。 19 1 4 年 7 月 23 日 

德 国 军 方 给东 部五 个 集 团 军 的 情报 部 门 发 去 官 方 通 知 只 要 求 提 高 警惕 性 关 注 俄 国

 , ,

? 7
的 行 动 并 迅 速 通 知 柏林 。 第 二 天 同 样 指 示 西 部各 集 团 军 关 注 法 国 的 军 事 动 态,


月 25 德 国 前线 开始 将 些异 常 情 况 报 告 国 内 7 月 26 日 晨 德 国军事 官 员 发现


日 ,
。 ,

在 圣 彼 得堡 进 行军 事训 练 的 俄军 突 然 返 回 驻 地 军 官候 选 人提 前 服 役 俄 国 司 令 部 对

 , ,

K w

① J ac k S  Levy  an d J ac Fav or ed  Y ear W ar  Intema t io rv


’  ̄

 S n d er  C or r es po n d en c e E v e on e s f or  or N ot



k r
y y

, : ,

a l Se c urit
y 

V ol .
39

N o 4  2 0 1 5  p 2 0 8

, ,
. 

“ ”

H Mo b

at i on i n  1 9
② Le on a rd C  F  Tu r n e . .
r , i e  R u s s i an  i

iz
1 4
, p . 71 

③ S am ue l R . W i
ll
i ams on ,
Jr a n d R u s s el  V a nW y k  Ju/y  / 9 7 4  SoW i crs


: ,
汾o t es mc/ i ,
f 如  Com i n g o/
on r t Ac

Grea  Wa r A B r ief Docume nt ary H s to ry  p p 13 43





. 8 1 

④  Fr
i tz Fi s c h er

Gc n r
aa n s A

i m s h  如 F i rs t  ToI / W I Ta r ,
pp

78

79 

C e n r a

⑤ U l ri ch  Tr u m

e ne r

Wa r P r
e m ed i t ate d  Ger man  I n tel li

en ce O p e ratio n  i n J uly 1 9 1 4 ,
t 

H s o ry V o  No

i t

l . 9




1 9 7 6 p p ,

64 65 

4 3 
? 

_
权力 转 移 、 国 家意 志 与 国 际 秩序 变 迁

于 奥 匈 的 行 动 感 到 兴 奋 针对 奥 匈 的 动 员 非 常 明 显 正 在 进 行 。
? 在 俄 国 采 取 军 事行 动


的 种种 迹象 面前 ,
7 月 28 日 德 国 参谋 总长赫 尔 穆 特 .

冯 .
毛奇 ( He l mut h  von  Mo lt ke ) 


写了

份备忘 录 交给 贝 特曼 。 毛奇认 为 俄 国 全面 动 员 政策 迫 使德 国 也 将 不 得 不 动 员 , , 

法 国 也 可 以 在几 天 之 内 发动 进攻 。 因 此 尽 快 确 定 俄 国 和 法 国 是 否 决定 了 与 德 国 进 行 战


争 非 常 关键 。
② 这 份 备忘 录 指 出 了 确 定 俄 国 总 动 员 之 后 德 国 的 军 事 行 动 计 划 

在 一

场 可 能 导 致 奥 匈 瓦 解 的 战 争 面 前 德 国 并不 愿 退 却 , 。 1 914 年7 月 29 日 ,


件 事 表示 德 国 已 经 做好 了 大规 模 战 争 的 准 备 。 第 一


德 国 特 使携 带 密 件 赶赴 比 利 时 

要求 德 国 大使 在 得 到 指 令 后 交 给 比 利 时 政 府 。 这份 密 件 是 给 比 利 时 的 最 后 通 牒 要 求

 ,

比 利 时 在 德 国 军 队 通过其 领 土 时 不 要 抵 抗 ,
。 第二 ,
7 月 29 日 深夜 贝 特曼 向 英 国 驻

 ,

柏 林大使 爱德 华 ?

葛尔 逊 (
S i r E dw ar d Go s c h en ) 提 出 如 果 德 国 在 战争 中 获 得 了 胜 利
, 




德 国 不 会 寻 求 法 国 在 欧洲 的 任 何 领 土 。

1 914 年 7
月 30 日 晚 间 德 国 军 方 的 情 报 机 构 开 始 收 到 俄 国 总 动 员 的 报告
, ,
3 1 

上午 1 1
点 40 分 德 国 驻俄 国 大 使 发 来 确 认 电 报 俄 国 已 经 进 行 总 动 员
, ,
。 下午 1
点 

德 皇 和 贝 特 曼 毛 奇 及 其他 官 员 举 行 的 会 议 决 定 宣 布 即 将 来 临 的 战 争 威 胁

、 , ( ^ ! !11




n ent  d a n ge r of  w ar ) 的 状态 。 俄 国 的 总动 员 改 变 了 德 国 政治 和 军 事 领 导 人 的 战 略


观点 和 心 态 导 致 了 德 国 政 治 和 军 事 决 策 者 相 信 大 陆 战 争 无 法避 免 事 件 已 经 失 去
, 
 , ,




控制 。

德 国 决 定 在宣 布 战 争 之 前 进 行 最 后 次外交努力 年 月 德国 向


。 1 9 1 4 7 3 1 日 ,

俄 法 发去 最后通 牒
、 。 德 国 指 出 如 果俄 国 在 ,
12
小 时 以 内 不停 止 总 动 员 并 且 向 德 国

 ,

做 出 明 确 保 证 德 国 将被 迫 进 行动 员 , 。 但是俄 国 加 以 拒绝 德 国 向 法 国 政 府提出 

如 果 法 国 政 府 准备 维 持 中 立 德 国 政府 要 求 法 国 政 府将 图 尔 和 凡尔 登要 塞 作 为 中 立 的

 ,

保证 德 国 在 与 俄 国 战 争结 束 之后 还 给 法 国


? 但 法 国 断然 拒 绝德 国 最后 通 牒 提 出 的

* '

 W ar  P re med

0 U l
i ch T ru m pe n er
r ,
i a ted  Ge r man  I n t el l i en c e O

g p
e ra ti on  i n Ju ly 1 9 1 4
, p ‘ 67 

② Im anu e
l
G ei ss ,
7 9 74 

77 ie O ut ir ea A : F irs t I To rW IT

ed
a r  S e / e ct ?

p . 28 3

 S am u el R 

W  an d Ru Wy k di er s  Sta t es men  an d t he Co min h  Gre at Wa r


i a ms o n
 Jr ss e  V an J uly  1 9 1 4  S ol
g  of t e A  B rief
ll l


, : , , 
 :

Doc um en t
ary  Hs i t
ory  p


1 04 

③ I m anu e lGe i ss

J u /y  77 ie 0 r
f 6re o Ai ;  『or WWW Z :
)o c w me ; i t
e , p p

2 68

26 9

 Fr
i tz

F i s c h er Ger man y ^  A ms n  the  Fir st Wor ld Wa r 76 77



i i

p p . 


④ H o l
ge r  H

 He rw i
g ,  G er many ,
i n  R i c h ar d F .
H am i lt o n a n d Ho l

er H .
 He rw i
g , e d s .

, The O r g i i ns  o


Wor l d Wa r  /  Ca mb r d ge  Ca mb r d g e U n i v er s



i it
y
P r es s  20 0 3 ,

p

18 2 

⑤ R i ch ard  N ed  Leb ow , f a  / Vo ce  VTor


i e it y ee r ,
B a lt i mo r
e : J ohn s  H ^> k i n s  Un i vas t
y Pr
( e s s  19 8 1
 pp i
, ,

13 4

1 39 

⑥ 西 德尼 _

费 : 《 第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起 源》 下 册 ( ) , 第 42 7 页 

⑦ B a ba i ra  W T u ch ma n 7 7i £  G w/ w N ew Yo rk T h e M a cmi l la n 1 9 62 76 Im a nu el  G e i ss /u





. .
: ,
, , ; ,

19 14 Th e O ut break  of  he  Fi r st Wo rl d Wa r  Se ec ted  Doc u men t


s p 3 25
y
l t l . 


\ \ ,

? 

4 4
4 2 01 5 年第 1 2 

要求 并 于 ,
1 914 年 8 月 1 日 下午 4 点 下 达动 员 令 。 德 国 是在 8 月 1 日 下午 5 时下 令


动员 在 欧洲 大 陆 各大 国 中 德 国 是 最后 采 取这 项极 端军 事 措 施 的 国 家
, ,


德 国 的 军 事 计 划 要 求 快 速击 败 法 国 快 速 击 败 法 国 必 须 通 过 比 利 时 领 土 对 法 国 进

 ,

行包 围 通 过 比 利 时 就 必 须 占 领 列 日
, ( L i e ge
f ) 这 个 极为 关 键 的 铁 路 枢纽 。 攻占列 日 , 



要 用 快 速 手术 方式 以 免 破坏 其关 键 的 隧道 和 桥 梁 , 。 因 此 对 于德 国 而 言 动 员 意 味


 ,

着 迅 速发 动 战 争 。 七 月 危 机 中 俄 国 国 家 意 志 不 断增 强 从 最初 的 外 交警 告 到 军 事 准

 , ,

备措施 直 至 军 事 总动 员 , 。 德 国 的 国 家 意 志 出 现 过 变 化 在 预期 危 机 仅 仅 是 地 区 冲 突

 ,

时 给 予 奥 匈 坚 定 的 外 交 支 持 但危 机 升 级 之 后 德 国 希 望 通 过 外 交 方 式 解 决 危 机 在
, 
 , , ,

俄 国 军 事 总 动 员 后 德 国 采取 了 针锋相 对 的 军 事措 施 ,
。 正是 俄 国 德 国 的 国 家 意 志 制

 、

衡 最 终导 致 了 战 争
, 。 然 而 俄 国 德 国 缘何 在 七 月 危 机 中 国 家 意 志 如 此 强 烈 则 需 分
, 
、 ,

析 七 月 危机 的 性 质 


三 七 月 危 机 性 质分 析
) 

假定 俄 国 是 为 了 塞 尔 维亚 而 在 1 914 年走 向 战争 这是天 真的 , 。 大 国 通 常 不会 动



员 数 以 百 万 计 的 军 队保 护 个 小 的 附 庸 国 的 领 土 完整 到 世 纪初 俄 国 的 对 外


。 20 ,

扩 张 主要 目 标转 向 了 巴 尔 干 地 区 奥 斯 曼 土 耳 其帝 国 的 , 日 渐 衰微 给 予 了 俄 国 在 这 一



域 扩张 势 力 的 机 会 。 俄 国 扩张 的 第 一

步 是 军舰 可 以 无 障 碍 地 从 黑 海 通 过 达 达 尼 尔 海



峡 建立 政 治 影 响 最 终确 立对 君 士坦 丁 堡 的 军 事 控制
, ,
。 不过 俄 国认为 要 实 现 这



目 标 要 么 是 在 和平 时 期 通 过 武 力 突 然 占 领 要 么 是 通 过
, ,

次欧洲 大 战 占 领海 峡 

1 91 3 年 1 2 月 , 沙 佐诺夫 在 给沙 皇 的 一

篇 报告 中 指 出 凡 是 占 有海 峡 的 人 不 仅 掌 握 了

 , ,

黑 海 和 地 中 海 的钥 匙 而 且 掌 握 了 人 侵 小 亚 细 亚 并 据 有 巴 尔 干 霸 权 的 钥 匙 ,
。 为此 沙

 ,


佐诺 夫 提 出 加 快 陆 海 军 的 组 建 为 武 力 夺 取 海 峡 做 准 备 , ,
。 这 份 报 告 实质 表 明 俄 国

希 望在 欧洲 冲 突 中 实 现对海 峡 的 控 制 。 于 是 俄 国 鼓 励 巴 尔 干地 区 民 族 主 义 发 展 这
, 
 ,

既 可 以 加 速奥 斯曼 土 耳 其帝 国 的 灭 亡 也 可 以 大 大 削 弱 奥 匈 帝 国 的 势 力 为 实现 占 领

 , ,

海 峡 和 控 制 君 士 坦丁 堡 做好准 备 

塞尔 维 亚 在 1 9 03 年 政变 之后 成 为 俄 国 的势 力 范 围 。 塞 尔 维 亚 内 政 外交 皆 取决 于

俄国 。
1 914 年 春 塞 尔 维 亚 首 相 尼 古拉 ,

帕斯卡 (
N ko l a P a g
i i 6
) 在 与塞 尔 维 亚 军方 的

i gi n s of  t he Fi r s tW o rld  W ar


① S t e

h en ,
V E ve ra


T h e C u lt  of  t he O fen s i v e an d t h e O r 


Se curi ty  V ol 9 N o



l ,
 1 9 84 ,

p

74 

② S ean  Mc Mee k i n ,
Tf
ee l 細  y 访 e F i r st
『o rW P Ta r ,
L on d on :
 Th e  Be l kna
p
Pr es s  of  Har va rd

Un i v er s i t y P re ss  20 1 1 p



27 

③  Ru h He n i Or
igin s  q/  i/ i e  F  To r/d WW Lo n d on an d  N ew Yor k R o u ed e 993 7 8

t tl 1 1 1
irs
pp
I .

g g



: , ,
, ,

④ 西德 尼 ■

费 著 于熙 俭 译 ,

《 第

次 世界 大 战 的 起源 》 上 册 ( ) , 北京 商务印 书 馆 :
1 95 9 年版 第 ,
4 17

4 18

页 ;
S ean  Mc M ee ki n , 认e Z Y r sf I To r WW W  p ,

3 1


? 

 45
权力 转移 、 国 家意 志 与 国 际 秩序 变 迁

争论 中 获 得 了 俄 国 的 支 持 。 所 以 当 帕 斯卡在 ,
1 9 1 4 年 6 月 被 迫辞 职时 , 俄 国 向 塞尔 维


亚 国 王 施加 压 力 保 住 了 他 的 首 相 职 位 ①
, 。 不 唯如 此 民 族 ,
自 决原则 在 巴 尔 干 地 区 已

经深 入人 心 加 上 泛斯 拉 夫 主义 的 冲 击 大 大 增 加 了 奥 斯 曼 土 耳 其 帝 国 和 奥 匈 帝 国 的
, 
 ,

治理 成 本 加 剧 了 地 区 动 荡 ,
。 民族 自 决 原 则 直 接 威 胁 到 奥斯 曼 土 耳 其 帝 国 之 后 就 是

 ,

? 七 月 危 机 的 根 源 在 于 巴 尔 干 民 族 主义 的 发 展 民 族 主 义 直 接 威 胁 了 奥 匈
奥匈 帝 国 。 
 ,

帝 国 的 完 整 关 系 到 奥 匈帝 国 能否 维 系 ,
自 己 作为

个 欧 洲 大 国 的 地位 。 奥匈 能否 保 持


欧洲 大 国 地位 又 与 德 国在 欧 洲 大 陆维 持均 势秩 序密 切相 关 ,


德 国 尽管 也逐 步 扩大 在 巴 尔 干 地 区 的 影 响 但 没 有 直接 利 益 , 。 1 9 13
年 在 土耳 其


问 题 的 争 论 中 面 对俄 国 咄 咄 逼人 的 外 交 举 动 德 国 做 出 让 步 换 取 了 危 机 的 和 平 解
,
 , ,

决 。
? 但 是 德 国 无 法接 受 民 族 主 义 的 发 展 令 奥 匈 帝 国 分 崩 离 析 假 如 这种 不 幸 发 生
, , 

不 仅 德 国 失去 了 盟 友 而 且 欧 洲 大 陆 均 势 秩 序丧 失 支 柱 , 。 维 持 奥 匈 的 大 国 地 位需 要 打


击 在 巴 尔 干 地 区蔓 延 的 民 族主 义 满 足 民 族 主义 的 要 求 就 会 威 胁奥 匈 的 大 国 地 位 , 。 

者之间 难以 共 存 冲 突 在所难 免 ?
, 。 在 七 月 危机 中 德 国 给 予 奥 匈 空 头支票 备受指

 ,


责 。 然 而 仅 就均 势秩 序而 言 德 国 的 空 头 支 票 和 奥 匈 对 塞 尔 维 亚 提 出 的 最 后 通 牒
, 
 ,

绝 非颠 覆 现存 欧洲 均 势 秩 序 的行 为 。 反 之 俄 国 的 军 事行 动 则 是对 欧 陆 均 势 秩序 的 致
, 

命危 害 

德 国 给予 奥匈 帝 国 空 头 支票 意 图 不 仅 仅 是 支 持 和 维 持 封 建 的 哈 布 斯 堡 王 朝 而

 , ,

且 也 是 抵 消 欧 洲 体 系 内 开始 出 现 的 权力 变 化 。 其 深层 原 因 在 于 在 俄 国 与 奥 匈 帝 国 在

 :

巴 尔干 地 区 的 权力 竞 争 中 , 德 国 领导 人愿 意 看 到 奥 匈 与 塞 尔 维 亚 冲 突 地 区 化 以 抵 制

 ,

俄国 威胁 ? 巴 尔 干 地 区 民 族 主 义 的发 展 直 接 危 害 了 奥 匈 帝 国 的 生 存
。 。 在这 种 背 景


下 德 国 给 予 奥 匈 空 头 支票恰 恰 表 明 了 它 维护 欧 洲 均 势秩 序 的 强 烈 国 家 意 志



有 证 据 表 明 当 时 欧洲 大陆 大 国 奥匈 帝 国 的 皇储 费 迪 南 大 公遭 遇 恐 怖 势 力 遇 刺 身


亡 与 塞 尔 维 亚政 府 有 直接 关 系 。 如果 一

个 大 国 在 其 皇储 遭 遇 刺 杀 后 竟 然 没有 做 出 适


当 的 反应 显 然 与 身 为 欧 洲 大 国 地位 不 符 ,
。 奥 匈 知 道 塞 尔 维 亚 背 后 有俄 国 势 力 的 支


持 所 以 德 国 对 于 奥 匈 行 动 的 支持 至关 重 要
, 。 在这 种 情 况 下 如 果德 国 拒 绝 予 以 奥 匈

 ,



①  Sam u e  R W i ll i am s on T he O r
i nso f W or d W ar  I
l .


Jr .




, p .
7 98 

② I m anu e l G e i ss W y 7 9 7 4  7 %£ q/ 決 e  F
J i r sf
I To rW  PTa r  S e/ ec t
erf  D oc u m cr
et s

l 7 

_


: j
, : ,

③ He n r
y
K iss i n

er

 Z ) p ^ oma c y N e w Y or k S



i mo n & S ch u s t er

 1 9 94 ,


l 98 

_





④  Lan c e o l t  L Fa r rar  Jr




Th e  L i mi ts  of  Ch o i ce : J u ly 1 9 14  Rec on s d e re d i

 7 %£  J ou r
n o/
 q/

l ut io n  Vo



1 6 ,  No . l

 1 9 72
p

. 10 

A i mj i n Fi rr
t  Tor W Ta r

⑤ F r it z Fi sc h er ,
G e rma ny s
p p I I


53

55 

“ ”

⑥  E gm on  in H  W Koc h  ed WWW




t  Z ech li n , Jul y  1 9 1 4 ,  R ep l
y
t o a P ol e mi c

. .




7%e  O r

gf w 

y F i
i rs f

Wa r  Grea t  P ow er  R v a a nd German  War  A i ms  Lo n d on M ac mi 


i l r ll an 1 984 p p .
37 1 3 73
y
: 


, : , ,


 4 6 


4冬 合 珐 20 15 年第 12 

充 分支 持 德奥 同 盟 的 前景 无 疑 将蒙 上 阴 影 , 。 基于 这

认 知 奥匈 预 期 在危 急 时刻 德

 , ,

国 不 会 放 弃 奥 匈 德 国 的 关 键利 益需 要维 持 奥 匈 的 大 国 地 位 , 。


在 均 势秩序 下 给 予 盟 友 空 头 支 票 只 是 表 明 均 势 秩序 的 稳 定 性 并 不 会颠 覆 均 势

 , ,

秩序 。 七 月 危机 前 给 予 盟 国 空 头支 票 的 情况 屡 见不 鲜 ,
。 1 9 09 年 在 波斯 尼 亚危 机 期

 ,

间 德 国 承 诺 在 俄 国 动 员 时 德 国 也 将 进行 动 员 支 持 奧 匈 ②

, ,
。 法 国 也 从 不 吝惜 给 予 盟

国 空 头 支票 。 1 9 1 2 年 9 月 , 时 任法 国 总 理 普恩 加 莱 向 俄 国 外交 大 臣 沙 佐 诺 夫 承诺 在

 ,

俄 国 与 其 他 中 欧 国 家 的 战 争 中 法 国 将 毫 不 犹豫 地 履 行对 俄 国 的 条 约 义 务 , 。 随后 法

 ,

国 在 同 年 两 次 向 俄 国 提供 此 种 保 证。? 甚至 俄 国 也 曾 向 塞尔 维 亚开 出 过 空头支票 

1 9 14 年年 初 塞尔 维 亚王 子 和 首 相 帕 斯 卡访 问 俄 国 ,
。 沙皇 尼 古 拉 二 世 给 予 帕 斯 卡 保


证 俄 国 愿 意 为 塞尔 维 亚 做任 何事 情
, 。
④ '


在 两极 均 势秩序 中 给 予 盟 国 空 头 支票确 实是 外交 冒 险 , 。

旦 盟 友 采取 的 是破 坏


现 有 秩 序 的 行 为 可 能 使 事态 难 以 控 制 , 。 然 而 如 果盟 友 只 是 在现 有 秩 序 之 内 采 取 适



当 行 为 给 予 盟 友 支 持符 合 现 有 国 际 秩 序 规范 ,
。 因 此 德 国 给 予奥 匈 帝 国 空 头 支 票 是
, 

否 可 能颠 覆欧 洲 大 陆均 势 秩序 尚 需 考 察 奥匈 帝 国 对 塞 尔 维 亚 提 出 的 最 后 通 牒 ,


对 于 奥 匈 帝 国 的 最后 通牒 塞 尔 维亚 的 答 复 是 回 避 实 质 问 题 的 表 面 合 作 特 别 是

 ,

塞尔 维 亚 并没 有对履 行奥 匈 帝 国 最 后 通 牒条 款 做 出 任 何 保 证 。 ? 为 此 需 要 明 确两 个

 ,

问题 第 :


最后通 牒 的 内 容及形 式 是 否无 法 接 受 ? 第 二 是塞 尔 维 亚 还 是俄 国 无 法 接

,

受 奥匈 帝 国 提 出 的 最 后 通 牒 

塞 尔 维 亚 明 确 拒绝 最后 通 牒 最 重要 的 第 五 条和 第 六 条 。 第 五 条 提 出 接 受 奥匈 政

 ,

府 的 代 表在 塞 尔 维 亚合 作取 缔危 害 奥匈 帝 国 领 土 完 整 的 颠 覆 活 动 第 六条 提 出 对 于

 ; ,

在 塞尔 维亚 领土 内 参 加 19 1 4 年 6 月 28 日 事 件 的 同 谋犯 提 出 控诉 奥 匈 政府 的 代 表 将

 ;

参加 关 于此 事 的 调 査 。
? 以 今 天 观 点 看 奥 匈 政 府 派 代 表 参 与 事 件 的 调查 无疑 将 严 重

 ,


〇  Kon r ad H J ara u sc h  T he  I


l l u si o n  of  Li m i t ed  W ar  Ch an c e :
ll or B et h m ann  Hol l we ^  Cal c u la ted  Ri s k J ul y
g 
 ,

914 C e ntra l Eu r o e a n Hs i to r  Vo 2 N o  96 9 55

p 1
p
. . . 


l l


, , , ,

“ ”

② M a r c ac ht enbe rg
Tr T h e M e an n g of  Mo b li z at i on  i n 1 9 1 4  / Uemof

i o noZ  Sec u r i f Vo l

1 5 No .
3 1 99 0 /



i i ?
, , , , ,

99 31

p



1 1

③ Dom i
n i c C  B L
. .
i eve n ,
O ri gin s  fA e  朽如 I For W B Ta r ,


. 48 


“ ”

④ R ch ar d C  Ha S erb i a  n R ic h ar d F H am on an d  Ho e r H  Her w e ds 77 i e O r Tor W




i . ll


i . il



. i
g ,


i g i / w  q/  I

War / p p ,
.  1 05

1 06 

⑤ Lu d w g R e n er  L amp i i s ,
s  TTen t O w i n  ^ ur o c

i J

Cle ve land  Th e W or d  Pu bl

l i shin
g C
om

an y

1 9 5 5 , pp


1 20

1 2 1
; 西德尼 ?

费 : 《 第 一

次世 界 大 战 的 起源 》 下册 (
) ,
第 28 2 苋 

最后 通 牒 全 文参 见

⑥ F m  I To rW I P o r
I ma nu el  Ge i ss , Juf
y q /  fAe i i



S am u e  R  W Rus s e  V an  Wy k Jul  1 91 4  Soldi er s  States men  a nd  he Co mi n


42 44 lia m s on
 Jr  and
g of




. ?

. .
l il l
pp y

; , , t ,

如 Gre o J W 4 Br
i e/ D ocu mma r r 你 〇 西 德尼 费 第 次世 界 大 战 的 起 源 》 下 册 第
- 一 

7 pp 2 20

IP




36 37 ; : 《 ( ) ,

222  萸 

4 7 
? 


权力 转 移 国 家 意 志 与 、 国 际 秩序 变 迁

侵犯 塞 尔 维 亚 的主 权 。 但在 1 9 世 纪末 20 世 纪 初 欧 洲 大 陆 均 势 秩序 并 没 有 给 予小 国

 ,


平等 地 位 均 势 秩序 的 国 际 社 会 是不 平 等 的 存 在 强 弱 之 分
, ,
。 奥 匈 官员 要 参 与 的 是


针 对 费 迪南 大公 刺杀 阴 谋 事 件 的 调 查 而 非 司 法 审 判 未 来 奥匈 政 府 机 构 要 与 塞 尔 维

 , ;

亚 政 府 合作 镇 压 分离 主 义 的 运 动 。 这并 非 不 可 接 受 。 当 时 在法 国 巴 黎 有 俄 国 的 警 察


局 负 责 镇 压 俄 国 的 无 政府 主 义 者 俄 国 在 柏 林 也设 有 同 样 的 机 构 ,
。 甚 至奥 匈 帝 国 在 不


久 之前 曾 经 允 许 塞 尔 维 亚 地 方 法 官 在 奥 匈 帝 国 的 领 土 内 对 塞 尔 维 亚 迈 克 尔 王 子

 ,


i n c e M
Pr i ch a el ) 的 刺 杀 阴 谋进 行 调查 。 但 现 在 塞 尔 维 亚 政府 认 为 这 些 要 求 无 法 接

,


受 最大 的 可 能 是 因 为 谋 杀 者 和 政 府 的 关 系 可 能 公 之 于 众
, 。 可 见 塞尔 维亚 的拒绝
, 

是 担 优 奥 匈 帝 国 揭露 塞 尔 维 亚 政府 与 刺 杀 案 的 直接关 系 

关 于 是塞 尔 维 亚 无 法 接受 还是 俄 国 无法 接受 奥 匈 帝 国 的 最 后通 牒 在 收 到 最后 通

 ,

牒后 塞 尔 维 亚 的 监 国 亚 历 山 大 王 子
, (
i nc e Al e x and er )
Cro wn P r 电 告 沙 皇尼 古 拉 二 世 

我 们 准 备 接受 奥 匈 提 出 的 要 求 奥 匈 正 在 我 们 的 边 界 聚 集 军 队 恳 请 俄 国 尽 可 能 快 地

 , ,

给 予 我 们 援助 。
? 塞尔 维亚 事 实 上 已 经 开 始 为 接 受 最 后 通 牒 做 准 备 。 塞尔维 亚首相


帕 斯 卡 通 知 塞 尔 维 亚 各个 党 派 的 领 导人 如 果 没 有 俄 国 的 帮 助 塞 尔 维 亚 将 不 得 不 接

 , ,

受最 后 通 牒 。
? 在 塞 尔 维亚 看来 对 最后 通 牒 的 接 受 与 否 完 全取 决 于 俄 国 的 态 度 , 

欧 洲 大 国 最 初 对 于 最 后 通 牒 的 反 应 并 不 令人 沮 丧 。 德 国 的 态 度 毋庸 置 疑 是 坚 决


支持 奥匈 帝 国 的 。 英 国 外 交大 臣 格 雷称 最 后 通 牒 是 他 见 过 的 一

个 国 家给 另 一

个国家


最可 怕 的 文 件 但 是 同 时 承认 在萨 拉热 窝 事 件 中 塞 尔 维亚 是 有 罪 的 奥 匈 帝 国 的 要 求


 , ,

完 全 是合 理 的 ⑤ 法 国 代 理夕 交 部部 长 比 安 弗 尼 马 丁 Mon s i eu r  B i env e nu M ar n) 




ti
。 卜 (

认塞 尔维 亚有 不 能逃 避 的 责 任 。
? 塞 尔 维 亚 在 与保 加 利 亚 作 战 时 的 盟 友 罗 马 尼 亚 则



建议 毫无 保 留 地 接受 奥匈 帝 国 的 最 后通 牒 。 不 过 俄 国 的 态 度 至 关 重要 它坚 决 反 对

 ,

奥 匈 帝 国 的 最 后通 牒 

19 1 4 年 7 月 25 日 中 午 俄 国 坚 定 支持 塞 尔维 亚 的 消 息 在最 后 通 牒 到 期 的

6 个小


时之 前 传 到 贝 尔 格 莱 德 塞 尔 维 亚 的 气氛 随 即 改 变 , 。 塞 尔 维 亚 国 王 宣 布 军事 动 员 并 且

命 令政 府 转移 内 阁 草 拟 的 答复 有 选 择地 接 受 了 奧 匈 的 要 求 但 是 拒 绝 了 最 重 要 的 部
, 
 ,

① M i ch ae l S h e eh an ,
 Sa Z a ce  〇/
ar Pow e r  H so
t y ami Lo n do n  an d N e w Y or k  R ou

i r


le d e

, 1 99 6 

. 8 

② Lu dw i
g
Re i n er s

 l am p s 『e n i
 O uf i n ?

五u r
op e
p

. 1 1 8 



③ R i ch ar d C .  Ha ll

 SeA i a ,
p . 1 09 

④ L udw i
g  R e i n er s , 7 7 i c L a m

s  Fe ni 0 故 h  五u r
I o e
p p ,
. 1 1 9 

⑤ 认£  F

I m anuel  G ei ss , J u i y  J9 7 4 : 7 ^6  O u t r re a A  q/
f  i rs t 『or W I Ta r  S e/ ec t e d  Docu mc r

efs ,
p

1 75 

⑥ hn an u e G e ss l
i , Ju y  J 9 】4 The  Ou
f :
tb re a k o
f t
h e Fi r st  Wor d Wa r  Sel


e cted  D ocu ments ,

A7 9 

“ ”

⑦ R i ch ar d C .  Ha ll

S eA i a , p .
 1 1 0 


 48  


4必合 铽5 6 20 15 年第 1 2 


分 。 更重 要 的 是 在 ,
7 月 25 日 中 午 塞 尔 维亚 已 经 动 员 了 

1 5 个 军 区 的 军 事力 量 。 


尔 维 亚不 仅 没有 接 受 奥匈 帝 国 的 最后 通 牒 而 且 主 动 采 取 军 事 措施 意 在挑 衅 奥 匈 其

 ,

最 大依 靠 在 于 俄 国 的 支持 

从 欧 洲 秩 序看 奥 匈 帝 国 向 塞 尔 维 亚 提 出 最后 通牒 并不 会 颠覆 现 有 国 际 秩 序 , 。 


塞 尔 维亚 自 身 来 看 它 并非 不 接 受 奥 匈 严厉 的 最 后 通 牒 , 。 关 键 问 题是 俄 国 坚 决 不 接

 ,

受 奧 匈 的最 后 通 牒 。 有 了 俄 国 的支 持 才 有 了 塞尔 维 亚拒绝 奧 匈 最 后 通牒 的 可 能 , 

19 1 4 年 的 欧 洲 本 应该 享 有 和 平 与 宁 静 至 少 在 英 国 的 政 要 看 来 是 如 此 , 。 丘吉尔

年 的 春夏 之 际 欧 洲 显得 特别 平 静 ?
认为 1 9 14 , 。 即 便 是 萨拉 热 窝 刺 杀 事 件发 生 之后 

英 国 外 交经 验 丰 富 的 外 交部 常 务 次 官 亚 瑟 尼 科尔 森 Si r A r t hu r N i c ol s o n ) 认为 在 萨



拉 热窝 发生 的 悲剧 不会导 致欧 洲 情势 进 一

步的恶化 。 然 而 俄 国 的 军 事 动 员 措施 打
,

破了 这 一

平静 。 问 题是 俄 国 的 军 事 措 施 是 唯 ,

的 选择 吗 ?

既 然塞 尔 维 亚 与 刺 杀 事 件 有 直 接关 系 应 有 的 惩 罚 是 必 要 的 也 是 欧 洲 各 国 可 以

 , 、

理解 的 。 奧 匈 帝 国 的 最 后通 牒 并 没 有 要求 占 领 塞 尔 维 亚 的 领 土 也 没 有 要 求塞 尔 维 亚

 ,

改组 中 央 政 府 。 奥 匈 帝 国 严 厉 的 最 后 通 牒 只 会 令 塞 尔 维亚 民 族 主义情 绪更 加 激 愤 塞

 ,

尔 维 亚 不可 能 重 回 奥匈 怀 抱 反而 促使 塞尔 维 亚 完 全 倒 向 俄 国 , 。 此外 塞尔维亚不具

 ,

有危 及 欧洲 均 势 的 分量 。 1 91 4 年 7 月 24 日 , 英 国 外 交 大 臣 格 雷 表示 英 国 并 不 希 望

 ,

卷 入 奥 匈 和 塞 尔 维 亚 之间 的 争 端 。 但 是奥 匈 和 俄 国 的 争端 可 能 引 发世 界 大战 英 国 希

 ,


望 管理 危机 避 免 战 争 。 实 际上 英 国 容忍 奥 匈 和 塞尔 维亚 冲 突 的地 区 化 其 实 质就


 ,

在 于 奥 匈 与塞 尔维 亚 的 危 机不 足 以 改 变 欧 陆秩 序 。 1 9 世纪 末 20 世 纪 初 欧洲 大 陆 逐

渐形 成 了 四 强均 势 秩序 。 20 世 纪 初 随着 俄 国 ,
日 益 强 大 逐 渐将 其 扩 张 目 标 锁 定 在 巴

 ,

尔 干 地 区 意 图 打 破 现 有欧 陆 均势 获 得 在 欧 洲 秩 序 中 的 优 势 地位
, ,
。 即 便认为德国 应

该在 一

战起 源 中 承 担更 大 责 任 的 弗 利 茨 ?

费 希尔 (
Fr
i t z F i s ch e r ) 也 承认 俄 国 支 持 下

 ,

的 泛 斯 拉 夫 主义 逐 步成 为 奥 匈 君 主制 生 存 的 威 胁 俄 国 运 用 泛 斯拉 夫 运 动 推 进 , 自 己的



帝国 目标 。 如 果 从俄 国 想 要 占 领 土 耳 其 的 海 峡 打 通 黑海 地 中 海 的 海上 通 道 控 制

 , 、 ,


君 士 坦 丁 堡 的 世 纪 目 标 出 发 塞 尔 维亚 就 是 俄 国 针 对 奥 匈 帝 国 的 堡 垒 ,
。 如 果控制 住

 O ut i n  Eu ro
0 Lu d w g  Re  Th e La mps We n 20 2

i i n er s , t
pe  pp

. 1 1 1 

② 温 斯顿 ?
丘吉 尔 著 吴 良 键 译 ,

《 第 一

次世界大 战 回 忆 录 》 (
第 一

卷 1 91 1

1 9 1 4 )

海 口 南 方 出 版社 :
2 0 02

年版 第 ,
98
页 

③ Im an u el  G ei s s ,
/w / y  79 7 4 : Ou f t re a A q /
f :
如  To rW Wa r Se t
 o e d p I

. 54 

④ Im an ue l Ge i
ss ,
 J u Zy  77 e  i (7 uf 6 ea f
r c
qf 
如 W b W  Wa r r :
Se l ec t e d  X)o c ume nXs



_ 20 5 

⑤ Fr
i t
z F i
s ch er  Ge r ma ny s  A iV rw i r

e 执c F r r
f i J To rW I Tar ,
p

30 

⑥C hr i s t o

h er C l ar k  7% e f

low f ar opc 切 Wa r  ? i n N ew  Yor k :  Al le n  Lan e ,
20 1 2 

. 352 

? 

4 9
权力 转移 、 国 家 意 志 与 国 际 秩序 变迁

塞尔 维 亚 俄 国 可 以 利 用其作 为 前 站 推进 斯拉 夫 主 义 运 动 继 续 削 弱 奥 匈 和 土耳 其 两


 ,

大帝 国 的 力 量 从 而 为 俄 国 实 现 世 纪 目 标 打下 坚 实 的 基 础

。 而 德 国 实力 在 20 世 纪初


有进 步 的 增 长 但 是 德 国 盟 友 奥 匈 的 处 境则 非 常 不 妙 加 上 德 国 地 理 位置 上 的 被 动

, , 

德 国 迫切 需 要 维护 奥匈 的 地 位 这 对 于德 国 维 护 欧洲 大 陆 的 均势 以 及 自 身 的 国 家安 全

 ,

极 为 重要 因 此其 国 家 意 志 非 常 强 烈
, 。 俄 国 德 国 两 国 国 家 意 志 的 制 衡决 定 了 欧洲 大
、 

陆 国 际秩 序 以 战 争机 制 发 生 变 迁 

四 结论

权 力 转 移 之 际 大 国 国 家 意 志 制 衡 决定 了 国 际 秩 序 变 迁 机 制
, 。 20 世 纪 之 交 欧洲

 ,

大 陆 形 成 了 英 俄 法 与 德 奥 意 两 大政 治军事 同 盟 、 、 、 、 。 不过 在 七 月 危 机 中 英 国 和 意 大

 ,

利 各 自 游离 于 自 己 的 同盟 之 外 俄 法 与 德 奥 之间 的 权 力 大致 持 平 , 、 、 。 随着 实 力 增 长 和


海 外 扩 张 受 挫 俄 国 希 望 借 助 欧 洲 战 争 的 机 会 夺取 巴 尔 干 地 区 的 主 导 权
, , 。 在 危机 中 

俄 国 反 对 奥匈 帝 国 对塞 尔 维 亚 的惩 罚 从 ,

开 始 的 外 交 警 告 军事 准 备 措 施 到 部 分 动

 、

员 直 至 最 后 决 定 实施 总 动 员 表 明 俄 国 在夺 取 巴 尔 干 地 区 秩 序 的 主 导 权 上 国 家 意 志
, 
 , ,

不 断增 强 。 德 国 在 预期 巴 尔 干地 区 冲 突 时 给予 奥 匈 坚 定 支持 , 。 当 巴 尔干 地 区 冲 突 有


扩 大成 欧 洲 危 机时 ,

度愿 意甚至 提 议 以 外 交 方 式 解 决 危 机 但 是如 果 巴 尔 干 危 机 的

 ,

发展 将 损 害欧 洲 大 陆 均 势 秩序 德 国 最终 选 择 了 以 战 争 方 式 维 护 奥 匈 帝 国 的 完 整 即

 , ,

是维 护 自 己 在 欧洲 秩 序 中 的 地 位 。 七 月 危 机 的 发 展 就是德 国 俄 国 国 家意 志 制 衡 的 进

 、

程 正 是 俄 国 德 国 国 家 意 志 的 制 衡 决 定 了 欧 洲 大 陆 秩 序 以 战 争机 制 发 生 变 迁
, 、 。 至于

战 争 的 扩 大 涉 及 主 导 国 英 国 联 盟 管 理 危 机 管 理 的 失 败 德 国 战 略 计划 以 及 其 他 诸 多
, 
 、 ,

问 题 则需 另 文 讨论
, 。 当 然 本 文 仅 就 权 力 转 移 的 持平 阶 段

1 914 年 七 月 危 机 作为 个案


进 行 研究 至 于 权力 转 移其 他 阶 段 的 案 例 国 际秩 序 变 迁的 其 他 机 制 在理论 验 证 上 还
, 
 、

需要进 步探 讨



( 截稿 :
2015 年 9 月 责 任编 辑 主 父 笑 飞 :


 50 
? 


No . 1
 2  20 1 5W o rl d E c on o mi cs a nd P oli t ics


A b st ra c ts

“ "

T he  Ue ology  of Ma mi e St at e : T he Na rrat


iv e St r uc ture and  It s  Impact

L i  Jie Y ang  S hu  (
4)

w ^

【 A b st r ac t
】  T h e Isl a m i c S t at e  h a s b ee nm ak i n g  s t ro ng i m p a c t  o n t h ep ea ce a nds t a


b il i ty of th e M id d l e E as t  a n d e ve n  h e sy s t em  of m od er n n at i o ns ta t e wi th an unpr ec





“ ”

ed e n t e dfa sh i on e ve r s inc e t h e a nn o u n ce me n t of  t h e r ec on st r u ct i o n of  Kh il a fah . A




“ ”
c om pa ra t iv el y  c o mp l e te i d e ol o gy o f I sl a m i c  S t a te  h as b e e ne st a b li sh ed  b
y h ef ol l ow



n g m o d el re u rn in g  o t h e pa st  sha p ng  th e  re a y  by  vi o le n c e  e nvi s o ni ng  he  A




i t t i li t i t
: ,

“ ”

p oc a ly pse  a nd  es t ab l
i s hi n
g o f a  Kh il a fa h  em p i re . T he d e n i al  an d t he  im pac t  of  t hi s


d e o l og y t ow ard s t h e s y st e m of m o d em na t i on  s ta t e ar e m a in ly  as fol l o ws ;
 t h e ac q u isi


ti o n of  te rr it or yb y f or ce t o e s ta b l i s h ar e gi me  in o r d er  to  re bu i ld a  t heo cr at i c e m p i re



n eg at e s t h e  d om in an t  p o s i ti o n of  a m od e m nat i o n  s t at e  d e n ie s t h e s ec u l ar y a nd e




it i

q u al
it
y o f  h e so u r c e o f s ov er e g n
t i

a nd  i t  ha s s e cu r e d t h ed iv i n ep ow er  in  t h e na me of

s o ve r ei g nty  of t he  All ah ;  i t  d en i e s t he e x i
s t in
g
na t io nal b o und a ri e s und er t he  co ve r of

“ ’’

c ou nt er col oni a l l e ac y t o a gi t at e t he e xp an s io no f t h e Kh a fa h whi c h ha s  ch al


- 

 il 

g ,


h a s l e 

h e na t io n st d  a ct es  t o
le n
g ed  a l nte a n d  g al z e  vi o l en v


t er r it
o ri i r it i t i it s t i iti
g y ;

w ar ds t h e c i vi l i an s t hr ou gh v ar
i ou s m ean s
wh ch ha s ch all e n
g e d h e b o t om l ne  of  n


i t t i i

t e rn at i on a l
p ea c
e a n d h u ma n c i vi l i z at i on b
y c o nt i n uo u s  h or r
i d  cr u e l t
y . I  d e pen ds o n
t 

14

t he  ef fe ct i ve i n t er n at i o nal  ant i

t err o i s m c oo p e ra t
r i
o n t o d e al w i th  t he t hr e at s of  t he Is



l a mi c S t a t e w h i l et h e re i s b efo re t h e i n t er nat io nal  c omm un i t y a  hea v y re sp ons i b i l i t y



a nd a l o n g way  t og o t o c urb  th e l on g  ch a ll en g e


t er m 

“ ”


Ke y Wo rd s  】
th e Is l a mi c S t at e ,
i de ol o gy ,
 na ti on s t at e s y st e m ,
 na rra t i v e s t r uc t ur e


Au th or s 】  L  J i i e
, A s s o c i a te  P ro fes s or  a  t t h e  In s t i
t u t e fo r C e n tr a l A s i an  S t u d ie s 

S ch o ol  of  M ana ge m e nt ,  L an z ho u U n i ve rs i ty ; Y an g Sh u  D ,
ir e ctor  and P ro fes s or  at  t h e

I ns t i tu t efo r C e n tr a l A s ia n S tu d i es ,
La n z h o u  Un i v er si t y 

Pow er Tr an si ti on , S tat e  Wf ion al O rd e r  A


l land  tbe T r sm s fonn aton  of Internat 
 :

C as e St n ^ of H e J u yCr i l i si s

Ym m W et r
aa Ha n Zh aoy i ng  (
28


Ab s P ow er  r an si t i on  is t he n a t ur al  i n th eh i st or
tr ac t p h en o m e na n at i o nal  r e
o f i n t er 

y

【 】

l at
i on s . E i
t h e r  t h e wi l lo f t h e d o mi na n t s t at e m ai n t ai ni n g  ex i s t i n g i n te r
n at i o n al o rde r  or

h e w il l  of  r i s in s t a t e re c o ns t r u c t i n n a t io na l o r d er  c h a ng es  d u r i ng th e l en gt hy
n t er
g 
t i
g 

p ro c es s
 of ow er t r ans i t i on  an d h a s i mp ac t  o nt h et r ans for ma t o n  of  i n t er nat i o nal o r



p ,

 A s h e c on d it i on of st r u ct u r e p r e ss u r e i s app rox i m at e l y  th es am e


d er .
t ,
 t h e b a l an c e o f

s t at e w il ls w i ll  d et er mi n e  t h e  out c om e o f t h es t r ug gl e  o n  int er nat i o n al o rd er  D ur in g t h e


. 

is i s  of A u st ro H un ar
Cr an at t e mpt e d t o we ak e n A u st ro Hun ga ry
y a nd S e rb a  h e R u ss
- -

i t i
g ,

an d d omi na t e t h eB a k an  re gi o n a nd  i t s s t a t e wi l l  wa s  en h an c e d s te b  H ow ev


 y s t ep


p .

er ,  fo r G er ma ny ,  t o sa fe g uar
d  t he i nt e ri t  of Au s tr o
g y

H u nga r ym ea n t  t o m ai nt a i nt he



 1 5 7 


Wo r l d E co n o mi cs  a nd  Po li ti cs No . 1 2 20 1 5


or d e r  of t he b al a nc e of
p o w er  in  E u r op e an c on ti nen t a n d  Ge rm an s t ra te gi c p os i t io n  of

s e cu r it in  E u r o
p e  Thu s  Ge rm an y  sh owe d  t he s t ro n ge s t  st a t e  w  t od o s o A s  a c o n 

il l
y .

se
quen ce t h e b al an c eo f s t at e wi ll s  b etwe en  R u s si a n a nd G er m a n y n t he 1 9 1 4 Cr
i s is


,
 i

of  Ju l y re su l t e d i nw ar 


K ey  W or d s ]  p ow er  tr an si t i on , p ower  par it
y , s t at ewi l l t he b al an ce o f st a t e wi l l s 
, ,
i n 

t n at i o n al  or d er
er 

【 A u t hor s 】  Y u a n We i hu a ,
L e c t u re r ,
 S c h oo o f  M arx
l i sm

T an


i n  P ol yt e chn ic Un i v er s i 


y ;
 H a nZ h a oy i ng ,
P ro fes s or Z h o u E n l a i S ch oo l of  Go v er n me n t  N an k ai U ni v ers i y
, ,
t 

A ir De fac e  Idmt


ificat
i on Z kme u nd er H i e P e rspe c tive o f Fr ee dom of  O ye rf ^ t

 li i

on  S eas

Z han g L d ( 5 1 )

【 Ab s tr ac t 】  T he m a i nco n ve n t i on s t h a t  ar er e l ev an t to  f
re ed o m o f ov er f
li g h t on s ea s ar e

th eC o n v en t i o n  on t h e  La w of  t he  S ea an d th e C hi c ag oC o n v en t on T h e f re ed o m i s n o t



 i .

ab s o lu t es i n c e b o t ho f t he  c o n v ent i on s l i mi t i t . I na d d i ti on ,  i na t i o nal  co nv ent i o n s


nt e r 

an d c u st o ms  u n p r oh i b i t ed  u nd er  int e rn a t io nal  l aw i nc l ud in g A ir  De fenc e I d en t i fi





a c ts

ca t io nZ on e
,  may  l i mi t t h e  fr ee d om  of o ve rf l ig h t  on  se as , t o o
. T he va l d i t
y fo r A i

r De 

o n Z on e t o  l i mi t fr ee d om  of  ov e rfl i
fe n c e d en ca
g h t  on s e as  c ome s f r om  th e fa ct  t ha t
I ti fi ti 

 i s no t r ohi b n at i ona l l aw an d t he j u s t if i c at i on  for c o as t al  st a t es  t o s a fe


d  b y i n te r


it i
te
p

guard  n a t o n a l s ec u r ty I t s  be cau se  t hat  fre edo m o f o v erf l i


gh t o ns ea s  m ght b e e he r


i i

i i i

p ro te c t ed  or ab u se d ,

and  wh en  ab u s e d ,  it  w ou l d t h r ea te nn at i ona l s e c ur i t
y of  co as al
t 

st a t es . Fr om t h i s
p e rs p e ct i ve ,
 t l i gh t  on  s ea s e nt i tl e d t o  st a te s  is
h ef r ee d o mo f ov erf 

 D efen ce I d e n ti f i ca t i on Z on e


co m
p a t b l e w t h th e fre ed o m of  c o as t al  s t at es  t o  se t  up  A r
i i i 

H e n ce  ,
t h el eg al n atur e of  A ir  D e fenc e  Id en t i f i cat io n  Zo n e i n int e rn a ti o n al  l a w i s  an

an t i c ip at or y s el f d efen ce t ak e n by c oa s t al s t at e s t os afe gu ard  n at i on al s e cur it y wi t h fu n





os e  for i d e nt if
i c at i on ch  s b l e an d  e db a
d am en t al
 p ur p  wh ju st ifi a not  p roh b n t er n


i i i it
y

o n a l l a w  T he E a s t  C h i n a S e a A i r D efe n ce I d e nt i f
i c at io n Z one  is  c ons st e n t  wi t h i nt er 

ti . i

n at i on al p r ac t i ce a n d d oe s n ot  ob s t ru c t fre ed o m of  ove r fl i gh t o n s ea s 




K ey W or ds 】  fre e do mo f ov e rf
l i
gh t o ns e as , A ir D efe nce I d e nt i f
i ca t
io n Z on e ,  na ti o nal

se cu r i t  C o nv ent io n  on  th e
La w of t he Se a  C h i c ag oC on v e nt io n


y ,

A ut h o r Z h a ng Le De p u t y D ir e c to r of  H uma n  R g h t s an d H u m an it a r


i an Law R e 

i i
【 】 ,

se ar ch  Ce nt e r a nd A s so c i at e  P ro fes so r o f In t e r na ti on al  La w C o ll ege ,


Ea s t  C h n a U n i v er



P ol i t ca l S c i en c e an d L aw


si t
y of 

V is ual I mage s an d F ore g n P oli< 7  Ayl an Kn rdi  and f


lie  Br
itish  Debat e o f Eur o 


i :

 Cr
pea n  Re uge e
f i sis

He We t
 (
74 )


A b st r ac t 】  Th e p i ct u r e of t he d e ad b o d
y of  a 3

y ear

ol d S

ia n b o

y
Ay l an  K ur d i  h as

a t tr a ct e d w or l dwi d e at t e n t io n  aft er  i t s  ex t ens iv e  ci rc ul at i on  i


n s oc i al m ed a

,  wh ch
i



r om
p e d s ev er a l E ur o p ea n c oun t es t o r el a x  t h e r p rev ou s  s ta unc h  st an ce o n refu s n g
t i i i
p 

to t a k e E ur o e a n re fu e e s C am er a h as  a p e n et ra t i n g  pow er c omp a red  t o wo rd s a s r e




p g .

d b  th e K u r d i ic t u re ch  th e i m of  v i s u al  i ma e s i n
p r e se n e wh lu s a te s or ta nt  ro le 

t i il tr
y p ,
p g

? 

 1 5 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