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112 年

撰文老師:游明俐 教師

前言
112 年學科能力測驗數學 A 參加考試學生有 8 萬 5018 人 , 筆者分析如下:
1. 題型與題目數和 111 年學測數學 A 相同 . 題目題型有單選題 6 題、多選題 6 題、選填題 5 題、混合題 3 題;混
合題占 15%, 採卷卡合一 .
2. 試題各冊分布大致分布平均 , 第二冊第四冊有較多一些的命題 .
3. 不論是單選題、多選題、選填題與混合題按照難易度排列 .
4. 結合生活素材的試題:例如第 7 題薪水加薪 , 呼應社會議題;第 8 題抽獎遊戲的中獎機率 , 和生活結合;第 13
題飲料店咖啡售價 , 對應民生飲食 .
5. 大部分的試題要測驗的能力指標是在同一章節;第 3, 6, 9 題的能力指標有跨章節 .
6. 111, 112 這兩年學測數學 A 做比較 , 題型題目數相同 , 今年數學 A 題目難易度整體而言比去年簡單 , 題目敘述
明確 , 讀題所需時間合理 , 計算量適中 , 預估成績較去年提升 . 今年學測試題難度比擬 106 學測 .
7. 108 課綱中新增的「(古典機率)期望值」、 108 課綱中搬移的「正餘弦疊合」、 108 課綱中納入學測範圍的「空
間中的直線」、「歪斜線」、「旋轉矩陣與鏡射矩陣」均有命題 .
8. 第 1 題以計算機的操作文字敘述命題 , 呼應 108 課綱中計算機融入教學;第 3 題與第 9 題應用指數律、常用對
數、對數的意義 , 對應課綱重視數學基本概念 , 第 4 題與第 6 題呈現排列組合機率以應用基礎原理解決問題的
理念 .
9. 今年的第 20 題與去年的第 15 題須應用國中的基礎平面幾何知識 .
10. 今年題目多題結合代數解題與幾何關係的密切關聯 , 例如第 5, 6, 7, 11, 15, 16, 17, 19, 20;空間幾何題型 , 將文
字敘述條件對應幾何關係 , 觀察了解物件幾何關係更益於代數解題 .
今年的試題由易而難 , 鼓勵了一些學生的學習 , 學習數學先理解數學的基本概念、數學性質與定理 , 不要死背
公式 , 適當演練題目 , 釐清數學觀念 , 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 .

題型及試題內容分布
試題各冊配分大致分布平均 , 第二冊與第四冊章節有較多一些的命題 . 其中
1. 第 3 題需運用對數的定義 , 但主要的數學概念是迴歸直線 , 因此歸類在數據分析 .
2. 第 6 題計算向量內積的期望值 , 主要的數學概念是期望值 , 因此歸類在排列組合與機率 .
3. 第 9 題應用等比數列的一般項 , 但主要是利用對數的定義求值 , 因此歸類在指數與對數 .
冊別 單元內容 單選題 多選題 選填題 混合題 配分 總分
第一章 數與式 1 5 高中數學LINE@
第一冊 第二章 直線與圓 10 20 11 21
第三章 多項式函數 14 5
第一章 數列與級數 7 5
第二章 數據分析 3 5
第二冊 28
第三章 排列組合與機率 4, 6 10
108課綱平台
第四章 三角 2 18 8
第一章 三角函數 12 19 11
第三冊 A 第二章 指數與對數 9 5 21
第三章 平面向量 15 5
第一章 空間向量 5 5
第二章 空間中的平面與直線 16, 17 10 線上題測
第四冊 A 30
第三章 矩陣 11 13 10
第四章 機率 II 8 5

112學測數學A.indd 1 2023/1/31 下午 12:15:55


112 年試題測驗能力指標分析

題型 題目 測驗能力指標 說明 難易度

1
1 計算器使用與指數律 計算器開根號對應為做 次方 易
2

2 三角比定義 直角三角形中對應 tan θ 的邊 易

單選題 3 二維數據分析 迴歸直線的判別 易

4 排列 有大小次序的直線排列 易

5 三階行列式 三階行列式的幾何意義與向量的正射影 中

6 (古典機率)期望值 關於空間向量內積的期望值 中

7 數列與級數 加薪薪水的比較 易

8 獨立事件的機率 中獎之機率、獨立事件、笛摩根定律 易

9 對數 等比數列、對數運算 中偏易
多選題
10 (平面上)直線方程式 直線方程式、斜率、半平面 易

11 二階方陣線性變換 旋轉矩陣、鏡射矩陣、線性變換、反方陣 中偏難

12 正餘弦函數疊合 正餘弦函數疊合、函數圖形、對稱軸、根 難

13 三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計算三種飲料的價格 易

14 多項式除法 多項式除法原理、餘式 易

選填題 15 向量性質 分點公式、三點共線、向量垂直 中

16 點至平面的距離 平面方程式、外心、點至平面的距離 中偏難

17 歪斜線 歪斜線的距離 難

18 三角比定義 以三角比表示線段長度 易

混合題 19 兩向量平行 點坐摽、倍角公式、向量平行 中

20 梯形面積 基礎平面幾何、梯形面積 易

從測驗的能力指標中 , 可以發現試題著重在每個章節的基本概念 , 數學的應用與解決問題 . 試題還有以下幾點特色:


1. 結合生活素材的試題:

題號 生活素材 測驗能力指標

7 薪水加薪 數列與級數

8 抽獎遊戲的中獎機率 獨立事件的應用、笛摩根定律

13 飲料店咖啡售價 三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2. 跨章節觀念的試題

題號 測驗能力指標 基本數學能力

3 迴歸直線、數與式 迴歸直線、常用對數的定義、指數律

6 期望值、空間向量 期望值的定義、空間向量內積

9 等比數列、對數 等比數列的一般項、對數運算

3. 測驗的基本數學能力:

題型 題目 測驗能力指標 基本數學能力

1 計算器、指數律 計算器開根號 , 指數律 (Na)b = Nab

2 三角比定義 直角三角形中 , tan θ =

3 迴歸直線 迴歸直線的判別、 log a = b ⇔ a = 10b 、 (10a)b = 10ab

4 直線排列 有大小次序的直線排列 , 組合數 Cmn


u
單選題
   
| v | 為 u , v , w 所張的平行六面體體積
5 三階行列式
w
a 在 b 方向上的正射影長度為 |a⋅b |
|b|

期望值的定義 , 解析幾何
6 期望值
向量內積 (a1, b1, c1).(a2, b2, c2) = a1a2 + b1b2 + c1c2

112學測數學A.indd 2 2023/1/31 下午 12:15:58


7 數列與級數 數列與級數的運算

p ( A ∪ B )  1  p ( A ∩ B)
8 獨立事件的機率
若 A 、 B 為獨立事件 , 則 p ( A ∩ B ) = p ( A) p ( B )

等比數列 < an > 的第 k 項 ak = a1rk – 1


9 對數
b = at ⇔ loga b = t;aras = ar + s

直線方程式、斜率

多選題 10 (平面上)直線方程式 點 A(x1, y1) 、 B(x2, y2) 在直線 ax + by + c = 0 之異側


⇔ (ax1 + by1 + c)(ax2 + by2 + c) < 0

cos   sin   cos 2 sin 2 


11 二階方陣線性變換 旋轉矩陣  、鏡射矩陣 、矩陣運算、反方陣
 sin  cos    sin 2
  cos 2 

正餘弦函數疊合

12 正餘弦函數疊合 b
a sin   b cos   a 2  b 2 sin(   ) ; tan  
a
函數圖形、對稱軸、根

13 三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加減消去法

14 多項式除法 多項式除法原理、餘式

分點公式:設 P 在 AB 上 , 且 AP : PB = m:n,

若 O ∉ AB , 則 OP 

n
OA 
m 
OB

15 向量性質 mn mn
選填題    
a // b ⇔ a = t b , t ∈ R ⇔
a1 a2
= , 但 b1b2 ≠ 0
b1 b2

| ax0  by0  cz0  d |


16 點至平面的距離 d ( P, E ) 
a 2  b2  c2

17 歪斜線 歪斜線的公垂線段長度、垂足點

18 三角比定義 以三角比表示線段長度

sin 2θ = 2 sin θ cos θ 、


混合題 19 兩向量平行 cos 2θ = cos2 θ – sin2 θ = 2cos2 θ – 1 = 1 – 2sin2 θ
向量平行

20 梯形面積 基礎平面幾何、梯形面積

4. 多重解法的試題:
自 111 年起歪斜線納入數學 A 命題範圍 , 111 年學測數學 A 沒考歪斜線;而今年數學 A 第 17 題命題核心觀念就是歪斜線 , 在此提出兩種解法 ,
方法一是先求公垂線段長再利用重新訂坐標求 P, Q 兩點的距離 , 方法二是先求公垂線段的垂足點再推得 P, Q 兩點的坐標 , 進而求得 P, Q 兩點的距離;
還有旋轉矩陣、鏡射矩陣與鏡射矩陣的反方陣之不同方法解法 , 以及空間中三角形外心的性質與應用 .

題號 解法

方法一:
A, B 分別表示以原點為中心 , 順時針、逆時針旋轉 90° 的旋轉矩陣 ,
cos( 90)  sin(90)   0 1  cos 90  sin 90  0 1
A    , B   ,
 sin( 90) cos(90)   1 0   sin 90 cos 90  1 0 
C, D 分別表示以直線 x = y 、 x = –y 為鏡射軸的鏡射矩陣 , 此兩線與 x 軸正向的夾角分別為 45° 與 –45°, 則
cos( 2  45) sin(2  45)  0 1 
C   ,
 sin( 2  45)  cos(2  45)  1 0 
cos( 2  (45)) sin(2  (45))   0 1
D   ,
 sin( 2  (45))  cos(2  (45))   1 0 
1 0 1  1 0 1 
D 1    C .
11 det( D) 1 0  1 1 0 
方法二:
設坐標平面任意一點 (a, b), 由題意得 ,

 a   b   a   b   a   b   a   b 
 A    , B     , C     , D     ,
b   a  b   a  b   a  b   a 
 0 1 0 1 0 1   0 1
 A  ,B  ,C    ,D .
 1 0  1 0  1 0   1 0 
由 D 為鏡射矩陣 , 因為同樣的鏡射變換作兩次 , 點映射至自己 ,
所以 DD = I, 得 D–1 = D = –C.

112學測數學A.indd 3 2023/1/31 下午 12:16:06


方法一:
設 P(a, b, 1) 在平面 E 之投影點為 Q, 因為 QA = QC , 所以 PA
= QB = PB
= PC (畢氏定理),
2 2
因此 , PB = PC ⇒ a2 + (b – 1)2 + 1 = (a + 2)2 + (b – 1)2 + 9 ⇒ a = –3,
| a 1 2 | 4
則點 P 與平面 E 的距離為  2 2 .
2
1 12
2
方法二:
2 2 2 2
設 P(a, b, 1) 在平面 E 之投影點為 Q(x, y, z), 因為 QA = QB , QB = QC , 所以 QA = QB , QB = QC ,
2 2 2 2 2 2
⇒ (x – 2) + (y + 1) + z = x + (y – 1) + (z – 2) ⇒ x – y – z = 0 、
x2 + (y – 1)2 + (z – 2)2 = (x + 2)2 + (y – 1)2 + (z – 4)2 ⇒ x – z + 4 = 0;
x  z  2

又點 Q(x, y, z) 在平面 E 上 , 解  x  y  z  0 , 得 Q(–1, –4, 3);
x  z  4  0
 
 
由 PQ ⊥ 平面 E, 得 QP // n ⇒ (a + 1, b + 4, –2) // (1, 0, 1) ⇒ a + 1 = –2 ⇒ a = –3,
| a 1 2 | 4
16 則點 P 與平面 E 的距離為  2 2 .
2
1 12
2
方法三:
設點 Q(x, y, z) 在平面 E 上與 A, B, C 三點等距離 , 點 Q 為三角形 ABC 的外心 , 即為三邊的垂直平分面與 E 的交點 .

AB 的中點為 D(
2  0 1  1 0  2
, ,

) ⇒ D(1, 0, 1), 又 BA = 2(1, –1, –1), AB 的垂直平分面 E1 為以 (1, –1, –1) 為法向量且過 D 點的平面 ,
2 2 2
得 E1:x – y – z = 0;

BC 的中點為 G(
0  2 11 2  4
, ,

) ⇒ G(–1, 1, 3), 又 CB = 2(1, 0, –1), BC 的垂直平分面 E2 為以 (1, 0, –1) 為法向量且過 G 點的平面 ,
2 2 2
得 E2:x – z + 4 = 0;
x  z  2

又點 Q(x, y, z) 在平面 E 上 , 解  x  y  z  0 , 得 Q(–1, –4, 3),
x  z  4  0
 
 
由 PQ ⊥ 平面 E, 得 QP // n ⇒ (a + 1, b + 4, –2) // (1, 0, 1) ⇒ a + 1 = –2 ⇒ a = –3,
| a 1 2 | 4
則點 P 與平面 E 的距離為  2 2 .
2
1 12
2
    
設 L1 之方向向量 d1 = (1, –1, 1) 與 L2 之方向向量 d 2 = (2, 1, –1), 因為 d1 ⋅ d 2 = 2 – 1 – 1 = 0, 所以 d1 ⊥ d 2 , 又 L1 與 L2 不相交 , 可知 L1 與 L2 為歪斜線 .
方法一:
設平面 E 包含直線 L2 且與直線 L1 平行 , 因為
d  d  ( 1 1 1 1 1 1
, , ) = 3(0, 1, 1), 取 (0, 1, 1) 為 E 之法向量 , 又 E 過 L2 上的點 (2, 5, 6), 可得 E:y + z – 11 = 0. 又 L1 過 A(1, 1, 2),
1 2
1 1 1 2 2 1
| 1  2  11 |
則 L1 與 L2 公垂線段長  d ( A, E )  4 2 .
12  12
不妨重新定坐標 , L1 為 x 軸 , O(0, 0, 0), P(3, 0, 0), R(0, 0, 4 2 ), Q(0, 3, 4 2 ), OR 為公垂線段 , L2 為 RQ ,

則 PQ  32  32  (4 2 ) 2  5 2 .
方法二:
設 L3 對 L1 與 L2 的垂足點分別為 V(1 + t, 1 – t, 2 + t), T(2 + 2s, 5 + s, 6 – s), 得
17         
VT = (2s – t + 1, s + t + 4, – s – t + 4), 因為 VT ⊥ d1 且 VT ⊥ d 2 , 所以 VT  d1  0 且 VT  d 2  0 ,
1 1 4 2 7 4 14 19
因此 –3t + 1 = 0 且 6s + 2 = 0, 得 t = , s   ⇒ V( , , ) , T( , , ) ,
3 3 3 3 3 3 3 3
   
則 OP  OV  3 (1,  1, 1) , OQ  OT 
3
(2, 1,  1) .
2
4 2 7 4 14 3 19 3
當 P(  3 ,  3 ,  3 ) , Q(  6 ,  ,  ) 時,
3 3 3 3 3 2 3 2
3 3 3
PQ  ( 6  3 ) 2  (4   3 )2  (4   3 ) 2  ( 6  3 ) 2  32  2(  3 )2
2 2 2
 ( 6  3 ) 2  32  ( 6  3 ) 2  5 2 ;
4 2 7 4 14 3 19 3
同理 , 當 P( ± 3 , ± 3 , ± 3 ) , Q( ± 6 , ± , ± ) 時 , PQ = 5 2 . 故 PQ = 5 2 .
3 3 3 3 3 2 3 2

5. 試題難易度由易到難分布 , 學科能力測驗數學考科依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個層面設定測驗目標 , 配合素養導向試題設計 ,


也著重解題過程中閱讀、表達、連結以及推理的能力 . 學測試題應具有穩定的難易度與鑑別度 .

112學測數學A.indd 4 2023/1/31 下午 12:16:23


112 年學測五標
根據今年的題目 , 我們將 111, 112 這兩年成績做比較 , 題型題目數相同 , 今年數學 A 每一大題由易到難排列 , 題目難易度整體比去年簡單 , 題目
敘述明確 , 讀題所需時間合理 , 計算量適中 , 預估成績較去年提升 . 成績分布以大考中心公布為準!

標準
頂標 前標 均標 後標 底標 級距
年度
111 10 8 6 4 3 5.56
112(預估) 12 10 6 4 3 6.29

112 年五標成績預估如上表 , 估計原始成績 88 分左右可得 15 級分 , 在約 31 分達均標成績 .

108 課綱學測數學 A 變革
1. 以計算機的操作命題:
今年第 1 題與去年第 2 題以計算機的操作文字敘述命題 , 呼應 108 課綱中計算機融入教學;108 數學課綱除了自高二起分流數學 A 數學 B 教學以
外 , 還將計算機融入教學 , 所以須熟悉計算器的操作 .
2. 108 課綱中範圍不同的命題:
今年新增的「(古典機率)期望值」、搬移至第三冊的「正餘弦疊合」、 108 課綱中納入學測範圍的「空間中的直線」、「歪斜線」、「旋轉
矩陣與鏡射矩陣」均有命題 , 學生須熟悉相關數學性質與應用 .
3. 國中的基礎平面幾何知識:
今年的第 20 題與去年的第 15 題須應用國中的基礎平面幾何知識 , 像是求多邊形面積、相似形對應邊成比例、相似形面積比為對應邊長平方之比 ,
數學學習是有連貫性的 .
4. 數學基礎概念學習非常重要:
第 3 題與第 9 題指數對數部份應用指數律、常用對數、對數的意義 , 對應課綱重視數學基本概念 , 第 4 題與第 6 題呈現排列組合與機率以應用基
礎原理解決問題的理念 . 學習數學 , 理解數學的基本概念、數學性質與定理非常重要 .
5. 題目結合代數解題與幾何關係的密切關聯:
例如第 5, 6, 7, 11, 15, 16, 17, 19, 20 題目結合代數解題與幾何關係的密切關聯;空間幾何題型 , 將文字代數條件對應幾何關係 , 觀察了解物件幾何
關係更益於代數解題 .
6. 108 課綱中新增的三次函數的局部圖形近似於一條直線、三次函數對稱中心、百分位數(今年數 A 沒命題 , 數 B 第 4 題命題)、(古典機率)期
望值、主觀機率和客觀機率的概念 , 搬移至第三冊的正餘弦函數的疊合 , 原舊課綱納入學測範圍的空間中兩直線的關係、二階方陣的線性變換 ,
以上這些考生們需加強基本概念的學習適度演練 , 釐清數學觀念 .

趨勢分析及展望未來
經過兩年的學測 , 讓大家了解 108 課綱下大考的測驗方式 , 因此給 113 年學測數學 A 的考生們一些準備的方向與建議:
1. 增強每個章節的基礎數學概念、性質與定理的學習 . 可再參考這兩年數學 A 的測驗能力指標多加練習 , 108 課綱新增的內容 , 三次函數的局部圖
形近似於一條直線、三次函數對稱中心、百分位數、(古典機率)期望值、主觀機率和客觀機率的概念 , 搬移至第三冊的正餘弦函數的疊合 , 原
舊課綱納入學測範圍的空間中兩直線的關係、二階方陣的線性變換 , 須充分理解與演練 .
2. 增進幾何關係與代數解題關聯的觀察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數學 A 題目結合代數解題與幾何關係的密切關聯;空間幾何題型 , 將文字代數條件對應
幾何關係 , 觀察了解物件幾何關係更益於代數解題 .
3. 增進解題過程中閱讀、連結、推理以及正確作答論述(混合題)的能力;也提升對題幹選項條件舉反例的能力 .
4. 增進作答能力 , 提升表現 . 各題型大致會由易到難排列 , 從簡單的會做的題目作答 , 先拿到高分 , 作答狀態會較穩定 , 單選題與選填題可先做答 ,
再判斷多選題與混合題的作答順序 .
5. 了解升學制度參採科目 . 首先先了解你想唸的學系是參採數學 A 或是數學 B, 可查詢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網頁:
https://srecruit.moe.edu.tw/mathsys/

112學測數學A.indd 5 2023/1/31 下午 12:16:23


試題詳解

第壹部分、選擇(填)題(占 85 分)
一、單選題(占 30 分)
說明:第 1 題至第 6 題 , 每題 5 分 .

1. 若在計算器中鍵入某正整數 N, 接著連按「 」鍵(取正平方根)3 次 , 視窗顯示得到答案為 2, 則 N 等於下列哪一個選項?


3 4 6 8 12
(1) 2 (2) 2 (3) 2 (4) 2 (5) 2 .
[ 出處 ] 第一冊 第一章 數與式
答:(4)
1 1 1 1
解: ((( N ) 2 ) 2 ) 2 = 2 , 由指數律得 ( N ) 8 = 2 , 故 N = 28, 故選 (4).

2. 坐標平面上 , 以原點 O 為圓心、 1 為半徑作圓 , 分別交坐標軸正向於 A 、 B 兩點 . 在第一象限的圓弧上取一點 C


作圓的切線分別交兩軸於點 D 、 E, 如圖所示 . 令∠OEC = θ, 試選出為 tan θ 的選項 .

(1) OE (2) OC (3) OD (4) CE (5) CD .

[ 出處 ] 第二冊 第四章 三角
答:(5)
解:因為∠DOE = ∠DCO = 90°,
所以∠COD = θ,
CD CD
直角△DOC 中 , tan     CD , 故選 (5).
CO 1

3. 某生推導出兩物理量 s, t 應滿足一等式 . 為了驗證其理論 , 他做了實驗得到 15 筆兩物理量的數據 (sk, tk), k = 1, …,


15. 老師建議他將其中的 tk 先取對數 , 在坐標平面上標出對應的點 (sk, log tk), k = 1, …, 15, 如圖所示;其中第一個
數據為橫軸坐標 , 第二個數據為縱軸坐標 . 利用迴歸直線分析 , 某生印證了其理論 . 試問該生所得 s, t 的關係式最
可能為下列哪一選項?
(1) s = 2t (2) s = 3t (3) t = 10s (4) t2 = 10s (5) t3 = 10s.

[ 出處 ] 第一冊 第一章 數與式﹑第二冊 第二章 數據分析


答:(4)
1
解:由圖形 (s, log t) 的迴歸直線非常近似 log t = s ,
2
1
s
得 t = 10 2 , 故 t2 = 10s, 故選 (4).

4. 將數字 1 、 2 、 3 、…、 9 等 9 個數字排成九位數(數字不得重複), 使得前 5 位從左至右遞增、且後 5 位從左至右遞減 . 試問共有幾個滿


足條件的九位數?
8! 8! 9! 8! 9!
(1) (2) (3) (4) (5) .
4!4! 5!3! 5! 4 ! 5! 5!
[ 出處 ] 第二冊 第三章 排列組合與機率
答:(1)
解:由題意由左至右的第 5 位數字為 9,
由 1, 2, …, 8 取 4 個數 , 從左至右遞增排前 4 位 ,
再從剩下的 4 個數 , 從左至右遞減排後 4 位 .
8!
方法數為 C48C44 = , 故選 (1).
4!4!

5. 已知坐標空間中 P 、 Q 、 R 為平面 2 x  3 y  5 z  7 上不共線三點 . 令 PQ = (a1, b1, c1), PR = (a2, b2, c2). 試選出下列行列式中絕對值為最大
 
的選項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a1 b1 c1 (2) a1 b1 c1 (3) a1 b1 c1 (4) a1 b1 c1 (5) a1 b1 c1 .
a2 b2 c2 a2 b2 c2 a2 b2 c2 a2 b2 c2 a2 b2 c2

[ 出處 ] 第四冊 (A) 第一章 空間向量


答:(2)

112學測數學A.indd 6 2023/1/31 下午 12:16:30



解:設 PS 表示選項中第一列的列向量 ,
PS
   
PQ 的絕對值表示 PS , PQ , PR 所張的平行六面體體積 .
PR

設平面 2 x  3 y  5 z  7 的法向量 n = (2, –3, 5).
     
由題意即是取 PS 在 n 上的正射影長度  
| PS  n |
最大 ⇔ 取 | PS ⋅ n | 最大 .
|n|
(1) |(–1, 1, 1).(2, –3, 5)| = 0
(2) |(1, –1, 1).(2, –3, 5)| = 10
(3) |(1, 1, –1).(2, –3, 5)| = 6
(4) |(–1, –1, 1).(2, –3, 5)| = 6
(5) |(–1, –1, –1).(2, –3, 5)| = 4
(2) 最大 , 故選 (2).

6. 坐標空間中 , 考慮邊長為 1 的正立方體 , 固定一頂點 O. 從 O 以外的七個頂點隨機選取相異兩點 , 設此兩點為 P 、 Q, 試問所得的內積 OP ⋅ OQ


 
之期望值為下列哪一個選項?
4 5 6 8
(1) (2) (3) (4) 1 (5) .
7 7 7 7
[ 出處 ] 第二冊 第三章 排列組合與機率﹑第四冊 (A) 第一章 空間向量
答:(3)
解:不妨設此正立方體的 8 個頂點分別為
O(0, 0, 0), A(0, 0, 1), B(1, 0, 1), C(1, 1, 1), D(0, 1, 1), F(1, 0, 0), G(1, 1, 0), H(0, 1, 0).
從 A, B, C, D, F, G, H 取兩點的方法數為 C27 = 21 ,
1
所以每一組 P, Q 被選中的機率為 .
        21
設 OK  OA  OB  OC  OD  OF  OG  OH  (4, 4, 4) ,
              
OA  OB  OA  OC  OA  OD  OA  OF  OA  OG  OA  OH  OA  (OK  OA)  (0, 0, 1)  (4, 4, 3)  3 .
                 
同理 , OB  (OK  OB )  6 ; OC  (OK  OC )  9 ; OD  (OK  OD)  6 ; OF  (OK  OF )  3 ; OG  (OK  OG )  6 ; OH  (OK  OH )  3 .
又因為重複計算要除以 2,
1 1 6
故期望值為 (3  6  9  6  3  6  3)   , 故選 (3).
2 21 7

二、多選題(占 30 分)
說明:第 7 題至第 12 題 , 每題 5 分 .

7. 某公司有甲、乙兩新進員工 , 兩人同時間入職且起薪相同 . 公司承諾給甲、乙兩員工調薪的方式如下:


甲:工作滿 3 個月 , 下個月開始月薪增加 200 元;以後再每滿 3 個月皆依此方式調薪 .
乙:工作滿 12 個月 , 下個月開始月薪增加 1000 元;以後再每滿 12 個月皆依此方式調薪 .
根據以上敘述 , 試選出正確的選項 .
(1) 甲工作滿 8 個月後 , 第 9 個月的月薪比第 1 個月的月薪增加 600 元
(2) 工作滿一年後 , 第 13 個月甲的月薪比乙的月薪高
(3) 工作滿 18 個月後 , 第 19 個月甲的月薪比乙的月薪高
(4) 工作滿 18 個月時 , 甲總共領到的薪水比乙總共領到的薪水少
(5) 工作滿兩年後 , 在第 3 年的 12 個月中 , 恰有 3 個月甲的月薪比乙的月薪高 .
[ 出處 ] 第二冊 第一章 數列與級數
答:(3)(5)
8 2
解:(1) ☓; = 2 , 200 × 2 = 400.
3 3
12
(2) ☓;甲加薪: 200   800 元 , 乙加薪 1000 元 .
3
18
(3) ◯;甲加薪: 200   1200 元 , 乙加薪 1000 元 .
3
(4) ☓;甲總共領到加薪的薪水 – 乙總共領到加薪的薪水 = (200 + 400 + 600 + 800 + 1000) × 3 – 1000 × 6 > 0
(5) ◯;第三年 , 只有在 10 ∼ 12 月 , 甲的月薪比乙的月薪高
月份 1∼3 4∼6 7∼9 10 ∼ 12

24
每月甲加薪 200   1600 1800 2000 2200
3

每月乙加薪 2000 2000 2000 2000


故選 (3)(5).

112學測數學A.indd 7 2023/1/31 下午 12:16:40


8. 某抽獎遊戲單次中獎機率為 0.1, 每次中獎與否皆為獨立事件 . 對每一正整數 n, 令 pn 為玩此遊戲 n 次至少中獎 1 次的機率 . 試選出正確的選項 .
(1) pn + 1 > pn
(2) p3 = 0.3
(3) < pn > 為等差數列
(4) 玩此遊戲兩次以上 , 第一次未中獎且第二次中獎的機率等於 p2 – p1
(5) 玩此遊戲 n 次且 n ≥ 2 時 , 至少中獎 2 次的機率等於 2pn.
[ 出處 ] 第四冊 (A) 第四章 機率 II
答:(1)(4)
解:(1) ◯;pn = p(n 次至少中獎 1 次 ) = 1 – p(n 次都不中獎 ) = 1 – (0.9)n, pn + 1 = 1 – (0.9)n + 1, 故 pn + 1 > pn.
(2) ☓;p3 = 1 – (0.9)3 = 0.271.
(3) ☓;pn = 1 – (0.9)n, < pn > 不是等差數列 .
(4) ◯;p2 = 玩 2 次至少中獎 1 次的機率 , p1 = 玩 1 次且中獎 , 故所求 p2 – p1.
(5) ☓;所求 = pn – p(n 次恰中獎 1 次 ) < pn.
故選 (1)(4).

9. 設 a1, a2, a3, …, an 是首項為 3 且公比為 3 3 的等比數列 . 試選出滿足不等式 log3 a1 – log3 a2 + log3 a3 – log3 a4 + … + (–1)n + 1 log3 an > 18 的項數
n 之可能選項 .
(1) 23 (2) 24 (3) 25 (4) 26 (5) 27.
[ 出處 ] 第三冊 (A) 第二章 指數與對數
答:(3)(5)
3 k 1
3k  1
解:由題意 ak  a1r k 1  3(3 3 ) k 1  3 2
 log 3 ak  …①
2
若 n 為偶數
3 n 3n
(log3 a1 – log3 a2) + (log3 a3 – log3 a4) + … + ((–1)n log3 an – 1 + (–1)n + 1 log3 an)      …②
2 2 4
所以 n 為奇數 .
若 n = 2k + 1,
3  2k 3(2k  1)  1 3k  2
左式      18 ⇒ k ≥ 12 ⇒ n ≥ 2 × 12 + 1 = 25,
4 2 2
故選 (3)(5).

10. 考慮坐標平面上的直線 L:5y + (2k – 4)x – 10k = 0(其中 k 為一實數), 以及長方形 OABC, 其頂點坐標為 O(0, 0) 、 A(10, 0) 、 B(10, 6) 、 C(0, 6).
設 L 分別交直線 OC 、直線 AB 於點 D 、 E. 試選出正確的選項 .
(1) 當 k = 4 時 , 直線 L 通過點 A
5
(2) 若直線 L 通過點 C, 則 L 的斜率為 −
2
(3) 若點 D 在線段 OC 上 , 則 0 ≤ k ≤ 3
1
(4) 若 k = , 則線段 DE 在長方形 OABC 內部(含邊界)
2
3
(5) 若線段 DE 在長方形 OABC 內部(含邊界), 則 L 的斜率可能為 .
10
[ 出處 ] 第一冊 第二章 直線與圓
答:(1)(3)(5)
解:L:5y + (2k – 4)x – 10k = 0 ⇔ (5y – 4x) + k(2x – 10) = 0.
若 5y – 4x = 0 且 2x – 10 = 0, 則 x = 5, y = 4 ⇒ L 必過 (5, 4), 設 F(5, 4)
(1) ◯;當 k = 4 時 , L:5y + 4x – 40 = 0, A(10, 0) 代入 L 滿足方程式 .

(2) ☓;L 的斜率 = CF 的斜率 



64
 .
2
05 5
(3) ◯;即點 O, C 在 L 的異側或在 L 上 (5 × 0 + (2k – 4) × 0 – 10k)(5 × 6 + (2k – 4) × 0 – 10k) ≤ 0 ⇔ 0 ≤ k ≤ 3.
(4) ☓;5y – 3x – 5 = 0, 過點 E(10, 7), DE 部份在長方形 OABC 外部
4  2k 5 3
(5) ◯;承 (3) 0 ≤ k ≤ 3, 又 L 的斜率  , 當 k = , L 的斜率為 .
5 4 10
故選 (1)(3)(5).

11. 坐標平面上 , 設 A 、 B 分別表示以原點為中心 , 順時針、逆時針旋轉 90° 的旋轉矩陣 . 設 C 、 D 分別表示以直線 x = y 、 x = –y 為鏡射軸的鏡


射矩陣 . 試選出正確的選項 .
(1) A 、 C 將點 (1, 0) 映射到同一點 (2) A = –B (3) C = D–1 (4) AB = CD (5) AC = BD.
[ 出處 ] 第四冊 (A) 第三章 矩陣
答:(2)(5)

112學測數學A.indd 8 2023/1/31 下午 12:16:44


解:方法一:
cos( 90)  sin(90)   0 1  cos 90  sin 90  0 1
A    , B   ,
 sin( 90) cos(90)   1 0   sin 90 cos 90  1 0 
直線 x = y 、 x = –y 與 x 軸正向分別夾 45° 與 –45°,
cos( 2  45) sin(2  45)  0 1 
C   ,
 sin( 2  45)  cos(2  45)  1 0 
cos( 2  (45)) sin(2  (45))   0 1
D   .
 sin( 2  (45))  cos(2  (45))   1 0 
(1) ☓;A 將點 (1, 0) 映射到 (0, –1), C 將點 (1, 0) 映射到 (0, 1).
 0 1 0 1
(2) ◯; A        B .
 1 0  1 0 
1 1 0 1   0 1
(3) ☓;det(D) = –1, D    D  C .
1 1 0   1 0 
(4) ☓;AB = I, CD = (–D)D = –D2 = –I, 所以 AB ≠ CD.
(5) ◯;AC = (–B)(–D) = BD.
故選 (2)(5).
方法二:
坐標平面上任意一點 (a, b), 由線性變換的意義 ,
a   b   a   b  a  b   a   b 
A     , B      , C      , D      ,
b   a  b   a  b  a  b   a 
 0 1 0 1 0 1   0 1
⇒A  , B  , C  , D  .
 1 0  1 0  1 0   1 0 
(1) ☓;A 將點 (1, 0) 映射到 (0, –1), C 將點 (1, 0) 映射到 (0, 1).
 0 1 0 1
(2) ◯; A        B .
 1 0  1 0 
(3) ☓;因為鏡射兩次即單位變換所以
 0 1 0 1 
D 1  D        C .
 1 0  1 0 
(4) ☓;旋轉 90°, 再旋轉 –90°, 即旋轉 0°, 即單位變換 ,
所以 AB = I, CD = (–D)D = –D2 = –I, 所以 AB ≠ CD.
(5) ◯;AC = (–B)(–D) = BD.
故選 (2)(5).

12. 令 f ( x)  sin x  3 cos x , 試選出正確的選項 .



(1) 鉛直線 x  為 y = f (x) 圖形的對稱軸
6
(2) 若鉛直線 x = a 和 x = b 均為 y = f (x) 圖形的對稱軸 , 則 f (a) = f (b)

(3) 在區間 [0, 2π) 中僅有一個實數 x 滿足 f ( x) = 3


1
(4) 在區間 [0, 2π) 中滿足 f ( x) = 的所有實數 x 之和不超過 2π
2
2 x
(5) y = f (x) 的圖形可由 y = 4 sin 的圖形經適當(左右、上下)平移得到 .
2
[ 出處 ] 第三冊 (A) 第一章 三角函數
答:(1)(5)
1 3   
解: f ( x)  sin x  3 cos x  2(sin x   cos x  )  2(sin x cos  cos x sin )  2 sin( x  ) .
2 2 3 3 3
    
(1) ◯; f ( )  2 sin(  )  2  1  2 , 直線 x  過正弦函數的最高點 , 所以 x  為 y = f (x) 的對稱軸 .
6 6 3 6 6
7 7  7 7  7
(2) ☓; f ( )  2 sin(  )  2  (1)  2 , 直線 x  過正弦函數的最低點 , 所以 x  為 y = f (x) 的對稱軸 , 但 f ( )  f ( ) .
6 6 3 6 6 6 6

(3) ☓; f (0)  f ( )  3 .
3
1
(4) ☓;在 [0, 2π) 滿足 f ( x) = 有兩根 α, β,
2
 5 13
  ,       2 .
2 3 6
x 1  cos x 3
(5) ◯; y  4 sin 2  4   2  2 cos x  2  2 sin( x  ) ,
2 2 2
將 ,


即得 y  f ( x)  2 sin( x  ) .
3
故選 (1)(5).

112學測數學A.indd 9 2023/1/31 下午 12:16:56


三、選填題(占 25 分)
說明:第 13 題至第 17 題 , 每題 5 分 .

13. 某間新開幕飲料專賣店推出果汁、奶茶、咖啡三種飲料 , 前 3 天各種飲料的銷售數量(單位:杯)與收入總金額(單位:元)如下表 , 例如


第一天果汁、奶茶、咖啡的銷售量分別為 60 杯、 80 杯與 50 杯 , 收入總金額為 12900 元 . 已知同一種飲料每天的售價皆相同 , 則咖啡每杯的
售價為 元.

果汁(杯) 奶茶(杯) 咖啡(杯) 收入總金額(元)


第1天 60 80 50 12900
第2天 30 40 30 6850
第3天 50 70 40 10800

[ 出處 ] 第四冊 (A) 第三章 矩陣


答:80
解:設果汁、奶茶、咖啡每杯的售價分別為 x, y, z 元 ,
60 x  80 y  50 z  12900 …①

30 x  40 y  30 z  6850 …② ,
50 x  70 y  40 z  10800
 …③
② × 2 – ① 可得 10z = 13700 – 12900 = 800 ⇒ z = 80.

14. 設 a, b 為實數(其中 a > 0), 若多項式 ax2 + (2a + b)x – 12 除以 x2 + (2 – a)x – 2a 所得餘式為 6, 則數對 (a, b) = .
[ 出處 ] 第一冊 第三章 多項式函數
答:(3, –9)
解:ax2 + (2a + b)x – 12 = a(x2 + (2 – a)x – 2a) + (a2 + b)x + (2a2 – 12)
餘式為 (a2 + b)x + (2a2 – 12), 因此 a2 + b = 0, 2a2 – 12 = 6, a > 0,
得 a = 3, b = –9, 故 (a, b) = (3, –9).

 3 
2
15. 設 O 、 A 、 B 為坐標平面上不共線三點 , 其中向量 OA 垂直 OB . 若 C 、 D 兩點在直線 AB 上 , 滿足 OC  OA  OB 、 3 AD = 8 BD , 且
  
5 5

OC 垂直 OD , 則

OB
= .(化為最簡分數)
OA
[ 出處 ] 第三冊 (A) 第三章 平面向量

3
答:
4
解:不妨設 A(5a, 0), B(0, 5b),
  
3 2
由 OC  OA  OB 與分點公式得 C(3a, 2b),
5 5
3  
5
又 3 AD = 8 BD , 因此 OB  OA  OD ,
8 8
  
8 3
則 OD  OB  OA  (3a, 8b) ,
5 5
 
由 OC  OD  0  (3a, 2b)  (3a, 8b)  0  9a 2  16b 2  3a  4b 
OB 5b 3
  .
OA 5a 4

16. 令 E:x + z = 2 為坐標空間中過三點 A(2, –1, 0) 、 B(0, 1, 2) 、 C(–2, 1, 4) 的平面 . 另有一點 P 在平面 z = 1 上且其於 E 之投影點與 A 、 B 、 C
三點等距離 . 則點 P 與平面 E 的距離為 .(化為最簡根式)
[ 出處 ] 第四冊 (A) 第二章 空間中的平面與直線

答: 2 2
解:方法一:
設 P(a, b, 1) 在平面 E 之投影點為 Q, 因為 QA = QC , 所以 PA
= QB = PB
= PC (畢氏定理),
2 2
因此 , PB = PC ⇒ a2 + (b – 1)2 + 1 = (a + 2)2 + (b – 1)2 + 9 ⇒ a = –3,
| a 1 2 | 4
則點 P 與平面 E 的距離為  2 2 .
2
1 1 2
2
方法二:
2 2 2 2
設 P(a, b, 1) 在平面 E 之投影點為 Q(x, y, z), 因為 QA = QB , QB = QC , 所以 QA = QB , QB = QC ,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 (x – 2) + (y + 1) + z = x + (y – 1) + (z – 2) ⇒ x – y – z = 0 、 x + (y – 1) + (z – 2) = (x + 2) + (y – 1) + (z – 4) ⇒ x – z + 4 = 0;
x  z  2

又點 Q(x, y, z) 在平面 E 上 , 解  x  y  z  0 , 得 Q(–1, –4, 3);
x  z  4  0
  
由 PQ ⊥ 平面 E, 得 QP // n ⇒ (a + 1, b + 4, –2) // (1, 0, 1) ⇒ a + 1 = –2 ⇒ a = –3,
| a 1 2 | 4
則點 P 與平面 E 的距離為  2 2 .
2
1 1 2
2

112學測數學A.indd 10 2023/1/31 下午 12:17:01


方法三:
設點 Q(x, y, z) 在平面 E 上與 A, B, C 三點等距離 , 點 Q 為三角形 ABC 的外心 , 即為三邊的垂直平分面與 E 的交點 .

AB 的中點為 D(
2  0 1  1 0  2
, ,

) ⇒ D(1, 0, 1), 又 BA = 2(1, –1, –1), AB 的垂直平分面 E1 為以 (1, –1, –1) 為法向量且過 D 點的平面 ,
2 2 2
得 E1:x – y – z = 0;

BC 的中點為 G(
0  2 11 2  4
, ,

) ⇒ G(–1, 1, 3), 又 CB = 2(1, 0, –1), BC 的垂直平分面 E2 為以 (1, 0, –1) 為法向量且過 G 點的平面 ,
2 2 2
得 E2:x – z + 4 = 0;
x  z  2

又點 Q(x, y, z) 在平面 E 上 , 解  x  y  z  0 , 得 Q(–1, –4, 3),
x  z  4  0
 
 
由 PQ ⊥ 平面 E, 得 QP // n ⇒ (a + 1, b + 4, –2) // (1, 0, 1) ⇒ a + 1 = –2 ⇒ a = –3,
| a 1 2 | 4
則點 P 與平面 E 的距離為  2 2 .
2
1 1 2
2

x  1 t  x  2  2s
 
17. 坐標空間中有兩不相交直線 L1:  y  1  t , t 為實數、 L2:  y  5  s , s 為實數 , 另一直線 L3 與 L1 、 L2 皆相交且垂直 . 若 P 、 Q 兩點分別
z  2  t z  6  s
 
在 L1 、 L2 上且與 L3 之距離皆為 3, 則 P 、 Q 兩點的距離為 .(化為最簡根式)
[ 出處 ] 第四冊 (A) 第二章 空間中的平面與直線

答: 5 2
解:方法一:
 
設 L1 的方向向量 d1 = (1, –1, 1), L2 的方向向量 d 2 = (2, 1, –1),
  
因為 d ⋅ d = 1 × 2 + (–1) × 1 + 1 × (–1) = 0, 所以 d ⊥ d ,
1 2 1 2

又 L1, L2 不相交 , 可知 L1, L2 為歪斜線 .


先來算 L1, L2 的公垂線段長:
設 E 為包含 L2 且與 L1 平行的平面 ,
d  d  ( 1
1 1 1 1 1
, , )  3(0, 1, 1) , 取 (0, 1, 1) 為 E 的法向量 ,
1 2
1 1 1 2 2 1
又 E 過 L2 上一點 (2, 5, 6), 則可得 E:y + z –11 = 0.
| 1  2  11 |
L1 過點 A(1, 1, 2), 於是 L1, L2 的公垂線段長 d ( A, E )  4 2 .
12  12
重新定坐標 , L1 為 x 軸 ,
O(0, 0, 0), P(3, 0, 0), R(0, 0, 4 2 ),
OR 為公垂線段 , Q(0, 3, 4 2 ), L2 為 RQ ,

則 PQ  32  32  (4 2 ) 2  5 2 .
方法二:

設 L1 的方向向量 d1 = (1, –1, 1), L2 的方向向量 d 2 = (2, 1, –1),

L3 對 L1, L2 的垂足點分別為 V(1 + t, 1 – t, 2 + t), T(2 + 2s, 5 + s, 6 – s),

VT = (2s – t + 1, s + t + 4, – s – t + 4),
     
因為 VT ⊥ d1 且 VT ⊥ d 2 , 所以 VT  d1  0 且 VT  d 2  0
 
1 1 4 2 7 4 14 19
⇒ –3t + 1 = 0 且 6s + 2 = 0, 得 t = , s   ⇒ V( , , ) , T( , , ) ,
3 3 3 3 3 3 3 3

4 2 7 
4 14 19
因此 OP  ( , , )  3 (1,  1, 1) 且 OQ  ( , , ) 
3
(2, 1,  1) ,
3 3 3 3 3 3 2
4 2 7 4 14 3 19 3
當 P(  3 ,  3 ,  3 ) , Q(  6 ,  ,  ) 時,
3 3 3 3 3 2 3 2
3 3 3
PQ  ( 6  3 ) 2  (4   3 )2  (4  (  3 )) 2  ( 6  3 ) 2  32  2(  3 )2
2 2 2
 ( 6  3 ) 2  32  ( 6  3 ) 2  50  5 2 .
4 2 7 4 14 3 19 3
同理 , 當 P( ± 3 , ± 3 , ± 3 ) , Q( ± 6 , ± , ± ) 時,
3 3 3 3 3 2 3 2
PQ = 5 2 . 故 PQ = 5 2 .

112學測數學A.indd 11 2023/1/31 下午 12:17:12


第貳部分、混合題或非選擇題(占 15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1 題組 , 單選題每題 3 分 , 非選擇題配分標於題末 . 限在標示題號的作答區內作答 . 選擇題與「非選擇題作圖部分」使用 2B 鉛筆作答 ,
更正時以橡皮擦擦拭 , 切勿使用修正帶(液). 非選擇題請由左而右橫式書寫 , 作答時必須寫出計算過程或理由 , 否則將酌予扣分 .

18-20 題為題組
坐標平面上 O 為原點 , 給定 A(1, 0) 、 B(–2, 0) 兩點 . 另有兩點 P 、 Q 在上半平面 , 且滿足 AP = OA 、 BQ = OB 、
∠POQ 為直角 , 如圖所示 . 令∠AOP = θ. 根據上述 , 試回答下列問題 .

18. 線段 OP 長為下列哪一選項?(單選題 , 3 分)
(1) sin θ (2) cos θ (3) 2sin θ (4) 2cos θ (5) cos 2θ.
[ 出處 ] 第二冊 第四章 三角
答:(4)
解: OP 的中點為 M, 因為 AP = OA , AM ⊥ OP ,
則 OP  2OM  2OA cos   2 cos  , 故選 (4).

19. 若 sin  
3  
, 試求點 Q 的坐標 , 並說明 BQ = 2 AP .(非選擇題 , 6 分)
5
[ 出處 ] 第三冊 (A) 第一章 三角函數

36 48
答: Q(− , )
25 28
解:(a) 因為∠POQ 為直角 , ∠AOP = θ, 所以∠BOQ = 90° – θ,
設 OQ 的中點為 N, 因為 BQ = OB , BN ⊥ OQ , ∠OBN = ∠NBQ =θ,
得 Q(–2 + 2cos 2θ, 2sin 2θ),
3 36
因為 2  2 cos 2  2  2(1  2 sin 2  )  4  ( ) 2   ,
5 25
48
2 sin 2  4 sin  cos   ,
25
36 48
因此 Q(− , ) .
 25 25
(b) BQ  (2 cos 2 , 2 sin 2 ) ,

AP  (OP cos   1, OP sin  )  (2 cos   1, 2 cos  sin  )  (cos 2 , sin 2 ) ,
2

 
故 BQ = 2 AP .

20. (承 19 題)試求點 A 到直線 BQ 的距離 , 並求四邊形 PABQ 的面積 .(非選擇題 , 6 分)


[ 出處 ] 第一冊 第二章 直線與圓

72 108
答: ,
25 25
48

解: BQ 的斜率  25
0

24
,
36 7
  (2)
 25
 
設 BQ :24x – 7y + k = 0, (–2, 0) 代入 BQ , 得 k = 48 ⇒ BQ :24x – 7y + 48 = 0,

則 d ( A, BQ) 
| 24  1  48 |

72
.
2
24  7 2 25
1 72 108
四邊形 PABQ 的面積   (1  2)   .
2 25 25

112學測數學A.indd 12 2023/1/31 下午 12:17: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