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我國綠能產業及科技發展現況與展望

■ 胡耀祖1

前 言
為消弭溫室效應所引發的全球氣候異常現象,各國紛紛採取節能減碳措施,積極發展並使
用再生能源及節約能源等綠能技術,在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綠能新政」的浪潮下,綠能產業亦
逐漸萌芽成長,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臺灣擁有資通訊 、半導體與光電等產業之堅實研
發及生產管理能力,十分適合發展綠能產業。為推動我國綠能產業發展,行政院相繼核定「綠
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綠色能源產業躍升計畫」,各政策皆針對綠能技術研發提出推動策略
與措施。本文將就我國綠色能源產業推動政策、重要綠能產業及其技術發展闡述推動現況與展
望,期望產官學研界共同合作,以協助具競爭優勢及潛力的臺灣綠能產業及科技積極發展,並
掌握全球節能減碳趨勢,進而帶動綠色經濟的龐大商機。

壹、我國綠能產業推動政策
2009 年行政院核定「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推動太陽光電、LED 照明光電、風力發
電、生質燃料、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資通訊與電動車輛等 7 項產業發展,採取技術精進、關
鍵投資、環境塑造、內需擴大、出口擴張等五大策略,推動至今已成功帶動我國綠能產業蓬勃
發展,2014 年產值約新臺幣 4,844 億元,較推動前 2008 年成長逾兩倍。
2011 年歐債危機爆發導致各國經濟發展衰退,我國以外銷為導向之經濟亦受影響,綠能
產業成長也因而放緩。為因應經濟環境嚴峻挑戰,行政院於 2012 年 8 月啟動「財經議題研商
會議」,期間經濟部提報規劃「綠色能源產業躍升計畫」,集中資源推動太陽光電、LED 照明
光電、風力發電及能源資通訊等 4 項綠能產業發展,以製造業服務化思維,拓展下游系統服
務業,並擴大系統業務輸出海外能量,希冀創造綠能產業成長新動力。「綠色能源產業躍升計
畫」已於 2014 年 8 月獲行政院核定,作為現階段我國綠能產業主要推動政策(圖 1)(1),茲針對
4 項綠能產業及其技術之發展現況與展望進行說明。

貳、主要綠能產業及科技發展狀況
一、太陽光電產業
太陽光電是利用太陽電池直接將太陽光能轉換成電力的技術,目前已發展出矽晶、薄膜、
III-V 族、染料敏化等多種材料的太陽電池,以價格便宜且轉換效率高的矽晶太陽電池為主流技
術,根據國際半導體協會最新的太陽光電技術發展路徑報告 (ITRPV),2014 年多晶矽電池占矽
晶電池市場超過 60%,不過單晶矽電池市占率正逐漸提高,預估 2025 年將達 50%,如圖 2 所
示 (2)。太陽光電產業鏈包括太陽光發電裝置及其相關專用零組件、材料、晶圓、電池、模組、
設備及其發電系統領域所涉及的製造、安裝及運維相關產業。
1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所長

鑛冶 59/3 -9-
圖1 我國綠色能源產業政策發展進程(資料來源:工研院整理,2014 年 6 月)

(市場占比)

圖2 ITRPV 預測不同矽晶材料電池產品之市場占比 (2)

我國太陽光電產業以製造業為主軸,已建構完整供應鏈,2014 年廠商數目逾 250 家,產值


達新臺幣 1,840 億元。產值主要來自太陽電池,2014 年矽晶太陽電池產量達 8.7GW,全球排名
第二,昱晶、茂迪與新日光名列全球前十大太陽能電池廠。矽晶片是國內產量第二大的太陽光
電產品,中美晶、綠能為前兩大製造商。

-10- 一○四年九月
2012 年起政府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採取「初期推動屋頂型設置,並逐步推動地
面型大規模開發」之策略,年度設置目標由最初的 100MW,逐年擴大至 2014 年的 240MW,
至 2014 年底累積設置量已達 645 MW,2015 年 5 月經濟部更將年度目標提高至 500MW,預計
2030 年累計設置目標將達 8,700 MW,透過擴大國內市場使業者具備 MW 級大型太陽光電系統
設計與安裝能力,藉以建立實績拓展海外市場。
近年來由於中國大陸廠商大幅擴充產能,並以低價搶奪市場,使得太陽光電產品價格持續
下跌,為避免與其低價競爭,國內太陽光電技術將持續朝向兼顧高效率與低成本、提高附加價
值與能源技術服務等方向發展,以強化產品差異化。在太陽電池部分,主流的矽晶太陽電池是
技術研發重心。由於矽晶片與金屬電極占整體成本的比重最高,故薄化矽晶片及取代銀電極是
降低成本的重點項目,現階段薄化矽晶片是將厚度由 200µm 減少至 150µm,發展銅電極製程技
術以取代較昂貴的銀電極。此外,採用 n 型單晶片與新結構則可提高轉換效率,為此正在積極
開發硼擴散、表面鈍化等製程技術,以及背面鈍化、背電極、異質接面等特殊結構電池的量產
技術。2014 年完成 PSG 太陽電池表面鈍化技術,提升單晶太陽電池效率達 0.3~0.6%,並開發
異質接面矽晶太陽電池之非晶矽表面鈍化及退火處理技術,已有效提升電池效率至 21.21%。
在太陽光電模組部分,封裝材料占模組成本 30%,國產化與提高性能為重要課題,而國產
封裝材料價格必須與中國大陸相近,才有助於國內業者降低成本。目前在非氟系四層結構背板

表1 我國太陽光電技術發展時程
項目 短程 中程 (~2020) 長程 (~2025)
• 背面鈍化、背電極、異質接
矽基 • 超薄型矽晶太陽電池技術開 • 超薄型高效率矽晶太陽電池
面、N-Type 等 新 結 構 太 陽
太陽 發。 技術開發。
電池量產
電池 • 效率≧ 20%,厚度≦ 50µm • 效率≧ 25%,厚度≦ 50µm
• 效率≧ 20%,厚度≦ 150µm
• 模組使用壽命 >27 年
太陽 • 模組使用壽命 >30 年 • 模組使用壽命 >35 年
• 背面鈍化、背電極、異質接
光電 • 超薄型矽晶太陽電池模組技 • 超薄型高效率矽晶太陽電池
面、N-Type 等 新 結 構 太 陽
模組 術開發 模組技術開發
電池模組
• 普及化系統技術
• 標準化系統建置程序研擬與
• 穩定與安全系統技術
推動
• 簡便與可信賴的承裝市場機 • 自立運轉系統技術
• 合格元件使用推動
制推動 • 家電化承裝與維修體系機制
• 低設置成本系統研究與推動
• 元件規格標準化推動 推動
太陽 • 系統可靠度研究
• 大型專家維運管理系統研究 • 區域性系統輸出預測與電能
光電 • 系統故障診斷與可靠度研究
• 大型系統整合大型儲能系統 管理研究
系統 • 系統維運管理研究
研究 • 大型系統穩定供電研究
• 高效率且高可靠度之變流器
• 區域性系統輸出預測研究 • 島嶼型供電系統開發
開發
• 低能耗 BIPV 建築應用研發 • 低碳光電建築系統應用研究
• 複合功能型 BIPV 模組與建
• 多功能系統應用研發
築整合研發
• 多功能系統整合應用研發
資料來源:2014 能源產業技術白皮書 (3)

鑛冶 59/3 -11-
封裝材料開發方面,已可降低 30% 以上材料成本。而由於 PERC (Passivated Emitter Rear Cell)、
異質接面等新型高效電池需求逐步擴大,國內刻正開發對應之模組製程技術,並以通過國際認
證為目標,使業者提升高效模組產量以掌握商機。此外,因應未來太陽光電採行高電壓系統以
降低成本之趨勢,進行模組耐高電壓及相關材料特性研究,以延長保證壽命至 30 年;在太陽
光電系統部分,由於系統設置普及化之趨勢,需建立系統品質認證及系統可靠度提升機制,透
過系統發電量評估、系統測試與監測、性能分析及故障診斷研究,提高系統建置前及長時間運
轉之性能可靠度及穩定性。未來國內太陽光電產業將持續深耕元件製造,並以系統服務為發展
方向,其短中長期技術發展時程如表 1 所示。 (3)
二、LED 照明光電產業
發光二極體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是將電能轉換成光能的半導體元件,目前以白光
LED 元件的產量最大,因為性能快速提升及市場供過於求,加速 LED 元件低價化發展。根據
2015 年美國能源部發布的 LED 技術發展藍圖,目前冷白光 LED 元件價格約每千流明 1 美元,
效率超過 180 lm/W,預估 2020 年將降至每千流明 0.35 美元,效率超過 220 lm/W,如圖 3 所
示 (4);隨 LED 元件效能提升,LED 燈具發光效率大幅躍升,預估用電只要目前 T5 辦公室燈具
的 1/3。LED 產業鏈包括上游磊晶與晶粒、中游封裝與模組、下游應用等,背光、照明與車燈
是 LED 主要三大應用,目前照明已超越背光成為全球產值最大的 LED 應用項目。

圖3 LED 元件技術發展藍圖 (4)

我國 LED 產業發展歷史悠久,產業鏈十分完整,具群聚基礎及優異元件製造技術及能量,
為全球前三大 LED 元件生產國與第二大 LED 背光模組供應國。2014 年我國 LED 照明光電產業
產值達新臺幣 2,379 億元,廠商數逾 800 家。目前我國 LED 磊晶與晶粒龍頭廠商晶元光電的產
能位居全球第一,LED 封裝龍頭廠商億光電子名列全球營收前十大 LED 元件廠,光寶 (Leotek)

-12- 一○四年九月
公司則為全球前 2 大 LED 路燈供應商。
為開創 LED 節能照明國內應用市場,我國陸續推動交通號誌燈、路燈示範及 LED 燈泡節
能推廣計畫。2011 年完成全臺 70 萬盞 LED 交通號誌燈設置,自 2008 年展開 LED 路燈汰換
水銀路燈示範計畫與全臺 LED 路燈設置措施,至 2015 年 6 月底已累積設置約 30 萬盞 LED 路
燈,每年節省道路照明 2.3 億度電。2014 年 11 月行政院核定「水銀路燈落日計畫」,預定 2016
年將全臺水銀路燈全部換裝為 LED 路燈,屆時我國 LED 路燈滲透率將達 56.4%,居全球第一。
2013 年經濟部推動 LED 燈泡節能推廣計畫,由中央採購 50 萬顆 LED 燈泡分送中低收入戶及社
福機構,預估每年可節電 5,138 萬度。
因應全球節能減碳需求,照明為 LED 主要應用領域,未來 5 年市場成長率最高,LED 照
明技術亦成為我國產業發展的重心,其研發重點包括高性價比光引擎與高值化智慧照明系統技
術。在光引擎方面,LED 元件技術研發方向在於高整合性系統級封裝,高性能材料及符合智慧
型需求的封裝結構,以確保光引擎效能並降低成本。驅動電路積體化是另一項提高光引擎性價
比的途徑,其關鍵重點為交流電直接輸入的單晶片驅動 IC,以及高壓半導體製程,光引擎另
外必須解決熱源集中的問題,故需搭配高導熱基板技術,最後再透過一次光學取代部分二次光
學組件,達到降低光引擎成本並提高效率。國內目前針對光引擎之散熱已開發高性能熱管,性
能較傳統熱管提升 32.5% 以上;亦完成兩款高度小於 5mm 的微結構封裝,光引擎效率達 125.9
lm/W;此外,高效率智慧型光引擎電源設計,最佳效率亦可達 88%。
在智慧照明系統部分,以智慧人因照明及利基型應用為兩大主軸,前者主要設計滿足人的
視覺感官需求的照明光環境,開發結合感測、照明管理、光調控及節能演算系統等技術,將環
境維持在最適照明品質,並提升健康與舒適性,減緩人眼疲勞程度,甚至提供使用者自由調整
照明色溫與亮度,營造出個人光環境的情境,能使空間照明達到低耗能、高舒適性、健康、優
質光環境之目標。2014 年在醫護病房燈具開發方面,發光效率已達 70 lm/W,並具備色溫可變
及可調光等功能;未來利基市場則以路燈及植物工廠等農業照明為具前景的次產業。我國 LED
元件與背光等次產業已具國際競爭力,為爭取 LED 照明龐大商機,需強化既有製造優勢,並持
續於光引擎與智慧照明技術投入研發,其短中長期技術發展時程如表 2 所示。(3)

表2 我國 LED 照明技術發展時程
項目 短程 中程 (~2020) 長程 (~2025)

• 高整合光引擎封裝
光引擎 • 高可靠度、高性價比光引擎 • 智慧化泛用型光引擎設計平
• R2R 面光源封裝
關鍵技 照明技術 台
• 全積體化驅動電路
術 • 光引擎系統效率 200 lm/W • 固態照明半導體製程整合
• 光引擎製程與設備開發

高值化 • 低色偏、低眩光自我補償調
智慧照 控燈具 • 開發智慧型光環境調控技術 • 智慧型人性化照明系統示範
明系統 • 低成本高可靠之照明用通訊 • 人性化 LED 照明系統 應用
技術 協定
資料來源:2014 能源產業技術白皮書 [3]

鑛冶 59/3 -13-
三、風力發電產業
風力發電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然後再驅動發電機發電。風力發電機可分為大型
和小型兩類型。根據 2014 年國際能源總署之風力發電技術藍圖,目前風力發電機主流功率為
3MW,轉子直徑為 100 公尺,預估 2015 至 2020 年主流功率為 5MW,轉子直徑為 120 公尺,
2020 年後可望出現更大型的風力機,如圖 4 所示 (5)。風力發電產業包含製造與服務兩部分,前
者涵蓋材料、零組件、系統製造等次產業,後者則有風場規劃、設置、營運、維護等次產業。

圖4 風力發電機功率與轉子直徑趨勢(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總署 (2014))

我國風力機產業供應鏈已漸趨完整,廠商多為零組件業者,樹脂、鑄件、發電機等已切入
國際大廠供應鏈,2014 年我國風力發電產業產值達新臺幣 114 億元。2010 年東元電機公司完成
第一部 2MW 大型風力機組,獲得德國勞氏認證協會國際認證,使我國成為第 8 個大型風力機
設備製造國。
在國內設置方面,透過 2012 年推動「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陸域部分採取「先開發優良
風場,續開發次級風場」的推動策略,預計 2020 年累計設置目標達 1,200 MW,至 2014 年底已
商轉 321 架風力機,總裝置容量達 637MW;海域部分則以「先開發淺海區域,續開發深海區
域」為推動策略,預計 2030 年累計設置目標達 4000 MW。2012 年 7 月政府公告「風力發電離
岸系統示範獎勵辦法」,並於次年 1 月公布業者評選結果,由「福海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籌
備處」、「海洋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取得受獎勵人資格,台電公司則經專案審查合格
亦為受獎勵人。其中,海洋公司與福海公司籌備處於 2013 年 8 月完成示範獎勵案簽約,目前亦
已完成電業籌備創設程序。2015 年 6 月政府進一步完成 36 塊潛力區塊場址畫設,並於同年 7 月
公告「離岸風力發電規劃場址申請作業要點」,開放廠商提出設置計畫。
我國風力發電技術發展項目包括風能評估技術、大型風力機系統與元件技術、小型風力機
開發技術、離岸海事工程技術等。在風能評估技術部分,透過風能、海象環境資料調查分析與
驗證,作為離岸風場規劃設計之用,以降低開發風險。整合海域氣候窗研究,進行短期施工作
業風險指標預報,以降低施工成本,2014 年已完成海域施工環境及短期預報技術研發,準確度

-14- 一○四年九月
大於 60%。次外,亦投入研發光達測風系統,以補足傳統觀測之不足;在大型風力機系統與元
件技術部分,建立自主化系統設計技術,研發大幅減輕機艙重量且抗颱耐震之系統架構,並發
展抗颱複合材料葉片、高可靠度之齒輪傳動、電力轉換與控制及智慧維護等技術,以增加整機
運轉效能與可靠度。國內亦透過建立大型風電葉片與傳動鏈測試平台,完成測試場之建置,節
省測試時間與成本;並建立本土維修技術,減少對國外技術依賴,以大幅降低運維成本。在小
型風力機開發技術部分,發展建築物屋頂之紊流與風力機效能量測技術,建構小型風力發電機
性能與安全標準之測試與驗證環境,開發自動化生產技術及產品多樣化應用。
在離岸海事工程技術部分已透過成立產業聯盟,以共同投資方式進行研發,而且可以聯盟
名義自國外引進關鍵技術,以利產業分工及整合。目前我國已發展離岸風場自主運維技術,並

表3 我國風力發電技術發展時程
項目 短程 中程 (~2020) 長程 (~2025)

風力發電安全評估技術
風能
大氣 / 波浪 / 海洋
評估 海域施工環境分析暨自動預報系統
環流數值模擬技術
技術
光達測風系統研發 場址校驗與特性評估技術

3~5MW 抗颱離岸風力發電系統開發 8~10MW 大型離岸系統開發


大型
風力 離岸風力機測試實驗室與測試場建置
機系
風力發電標準與施工規範國家標準建立
統與
元件 低成本高可靠度關鍵元件技術研發
技術
建立本土維修技術

建構完善標 兩岸標準及
兩岸共通標準形成國際標準及
準測試與驗 相互認證機
小型 國際相互認證機制建立
證環境 制
風力
機技
術 開發輕量化與模組化關鍵組件, 建構多變應用產品技術,及
及量產與自動化生產技術 風光互補型社區微電網環境

屋頂紊流與風力機效能量測技術 發展城市型風力機分級標準

推動海事工程技術聯盟及輔導國內施工船隊
離岸
海事 國內風場最適化基礎設計研究
工程 臺灣海域風場最適化施工技術
技術
運維策略及執行技術

資料來源:2014 能源產業技術白皮書 (3)

鑛冶 59/3 -15-
授權 2 家業者先期參與。風力發電產業為我國具發展潛力之綠能產業,為配合國內政策研擬及
產業需求,所規劃之短中長期技術發展時程如表 3 所示。(3)
四、能源資通訊產業
能源資通訊涵蓋各類應用於能源領域的資通訊技術,整合發電、輸電及配電以即時監控、
分析用戶能源使用之系統,並導入自動化與資訊化進行最佳化管理,以實現節約能源或提高能
源使用品質、可靠與效率。其應用範圍包括輸 / 配電自動化系統、智慧電表系統及能源管理系
統。
我國具有完整的資通訊產業與技術,多項電腦與網通產品全球市占率高,嵌入式系統與強
固型產品設計能力強,並結合電力電子系統技術能量,構成極具全球競爭力之產業鏈,2014 年
我國能源資通訊產業產值達新臺幣 224 億元。
為加速推動國內智慧電表系統建置工程,2010 年經濟部能源局推動「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
推動方案」,至 2013 年我國已完成 24,000 戶高壓智慧電表系統及 10,000 戶低壓智慧電表示範系
統建置;能源管理系統應用部分,至 2014 年已建置 1,981 座便利商店能源管理系統及建置第一
座國道綠色智慧服務區,並完成全國第一座綠色智慧便利商店。配合臺商需求,推動能源管理
系統海外應用服務,包括便利商店能源管理系統於中國大陸上海試點計畫及中華電信於中國大
陸福建之推廣服務;工業節能方面,針對鋼鐵、石化及高科技廠房導入公用與製程系統最適控
制技術,促使廠區能耗降低,以有效節約能源。
能源資通訊為整合應用技術,因此技術發展團隊必須具備足夠領域知識,並於實證中提升
研發能力。目前我國能源資通訊技術開發領域分成電網管理、工業能源管理、住商能源管理
等三部分。在電網管理部分,智慧電表系統需提供穩定、可靠之雙向通訊,關鍵在於運作相
容性、通訊穩定性及資訊安全性。相容性就是開發符合歐規 IEC-62056、美規 ANSI C12.22 的
產品,方可進入國際市場。穩定性就是產品須克服環境變化,達到 99.9% 以上之資料擷取成功
率。安全性就是透過加密驗證技術與金鑰交換機制,以確保資料與電力系統運作安全。2014 年
完成符合歐規之智慧電表與通訊系統,爭取日本、東南亞及歐洲之智慧電表建置標案;電網管
理涵蓋終端用戶、輸電層、配電層與發電廠,愈向上游調度量越大,失誤造成之損害越嚴重,
其技術開發主要是結合負載預測、再生能源發電預測、需量反應系統等技術,並於小型示範系
統驗證技術以建立實務經驗。電網管理領域之短中長期技術發展時程如表 4 所示。 (3)
半導體、面板、石化、鋼鐵等為我國重要製造業,耗能相當大,發展工業能源管理技術有
其必要性。工廠須應用感測器進行產線調控,為了減少佈線成本與空間需求,利基感測系統與
無線感測網路是智慧型能源感測與傳輸技術的重點項目;工業能源分析與節能軟體技術主要是
開發跨系統、全廠甚至一個工業區域間之節能技術,可降低廠區或整體區域能耗,達到有效節
約能源;透過能源供給與需量平衡控制技術的開發,可有效評估廠內系統能源使用效率或計算
碳足跡,以供應適當能源於系統或製程;開發具備資料收集、儲存、管理、控制、顯示與報表
之能源監控管理平台,並採用開放通訊協定,以降低設置與維護成本並提高整合與擴充性。
2014 年完成燃燒爐操作優化技術,60MW 汽電共生爐每年可減少 1,000 噸用煤量;開發空壓機
多機並聯操作建模管理平台,約節省 9%~16% 能耗。「工業能源管理」領域之短中長期技術發
展時程如表 5 所示。(3)

-16- 一○四年九月
表4 我國能源資通訊應用於「電網管理」領域之發展時程
項目 短程 中程 (~2020) 長程 (~2025)

• 相容性通訊協定
• 電表資訊系統
智慧 • 通訊可靠度 • 電表資料加值應用
• 資料分析應用模組
電表 • 電表網路安全 • 智慧電表佈建解決方案
• 符合 FIPS 140-2 之網路安全
系統 • 電表資訊系統雛型 • 能源管理系統之應用整合
系統
• 智慧通訊晶片

• 區域電力負載預測
電網
• 再生能源出力預測 • 儲能整合運作決策
整合 • 動態整合之微電網系統
• 需量調度決策 • 離島微電網系統
調度
• 再生能源調度管理
資料來源:2014 能源產業技術白皮書 (3)

表5 能源資通訊應用於「工業能源管理」之發展時程
項目 短程 (~2015) 中程 (~2020) 長程 (~2025)
• 軟硬體感測系統開發
智慧型能源感測與 • 近端初級資料處理技術
• 工業環境無線傳輸技術 • 低 / 零耗能傳感技術
傳輸技術 • 資訊安全技術
開發
• 廠務公用系統之節能技
術 • 模組化製程節能技術
工業能源分析與節
• 動力設備節能技術 • 跨系統節能整合技術 • 區域能源整合
能軟體技術
• 鍋爐系統及石化製程節 • 全廠能源管理技術
能技術
• 廠內能源流與損失技術
能源供給與需量平 • 整合供應與需求之節能
• 能源使用與負載預測技 • 智能化動態平衡技術
衡控制技術 減碳新方法

• 開放式通訊介面技術 • 智慧型建構式節能監控
能源監控管理平台 • 工業能源雲端管理平台
• 能源可視化技術 系統軟體技術
資料來源:2014 能源產業技術白皮書 (3)

住宅與服務部門用電調節較具彈性,易於導入能源管理系統。建構全面智慧感知環境被視
為是降低住商耗能之有效方法,不過須開發具能量採集功能之感測器,以降低因建構所增加之
能耗;開發具即時需量反應功能之控制模組與智慧家電,以降低尖峰用電對電力系統之衝擊及
未來時間電價對使用者之能源使用行為之改變;藉由再生能源發電預測與耗能預測技術開發,
提升發電效益並降低不確定性之影響;藉由耗能分析得知所使用之設備,並透過互動式人機介
面呈現,以提升大眾節能意願及效率。2014 年完成無線溫控器、水閥與風速控制之節能演算
法,以及電壓感測器之微機電製程開發。「住商能源管理」領域之短中長期技術發展時程如表 6
所示。(3)

鑛冶 59/3 -17-
表6 能源資通訊應用於「住商能源管理」之發展時程
項目 短程 (~2015) 中程 (~2020) 長程 (~2025)
• 人員活動與耗能感知技術
環境感知技術 • 整合式能源監控分析 • 低 / 零耗能傳感技術
• 能源採集技術
• 智慧家電能源資訊介面 • 區域需量反應調度
需量反應技術 • 動態需量管理技術
• 需量反應機制與安全性 • 聯合契約容量管理
能源自我管理 • 能源使用與負載預測 • 整合供應與需求之節能
• 智能化動態平衡技術
技術 • 能源系統建模 減碳新方法
勸誘式互動 • 非侵入式耗能分析
• 關聯式節能演繹控制 • 演繹式節能推論控制
能源管理技術 • 遊戲互動式節能控制
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總署 (2014)

參、結 論
在政府政策有效推動與業者努力經營下,我國綠能產業發展至今已頗具規模,然而國內市
場需求成長有限,必須向海外市場拓銷才能持續擴大產業規模。發展成熟的太陽光電與 LED
照明光電產業在全球供應鏈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韓國業者大舉投
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廠商市占率亦受威脅。我國具發展潛力的風力發電、能源資通訊
產業發展較晚,尚需提升技術與整合應用能力,進而擴大國外市場。另一方面,在組件價格下
跌的趨勢下,以製造為主的我國綠能廠商須及早朝向高毛利的下游系統服務業發展,才能有效
提升獲利。於是整體來看,技術開發與提升將是突破前述之我國綠能產業發展瓶頸的關鍵,除
了作為重要推動政策的「綠色能源產業躍升計畫」已將技術研發列為各產業的發展策略之一環
外,政府還透過業界科專、業界能專等計畫補助綠能業者進行新技術開發,以厚植元件與系統
技術能量、強化國際競爭優勢,同時藉由擴大內需讓國內系統業者能建立實績與營運經驗,深
化輸出海外市場能量,以拓展系統服務產業,引導我國綠能產業朝向高值化轉型與永續發展。

致謝 感謝經濟部能源局於「綠能產業發展策略平台建置與推動計畫」計畫給予本研究經費之
補助,謹此致謝。

參考文獻
(1) 經濟部 (2014),綠色能源產業躍升計畫(核訂本)。
(2) SEMI(2014), ITRPV Edition 2014。
(3) 經濟部能源局 (2014), 2014 能源產業技術白皮書。
(4) US DOE(2015), 2015 Solid-State Lighting R&D Plan。

(5) IEA(2013), Wind_2013_Roadmap。

-18- 一○四年九月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