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2013 年 4 月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Apr.2013

第 34 卷 第 2 期 JOURNAL OFZHANJ
IANG NORMAL UNIVERS
ITY Vo
l.34 No. 2

《元刊杂剧三十种 》“不及 ”义差比句考察

池 爱 平
(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摘 要:《元刊杂剧三十种》中,“不及”义差比句式基本上沿用上古汉语,但 结 构 要 比 过 去 复 杂 得 多,X 和 Y 在
数量上可以为多个;从比较标记的形式看,可分为否 定 式 比 较 标 记 和 反 诘 式 比 较 标 记,表 达 形 式 丰 富,比 较 标 记 前
还可被副词“犹”、“倒”、“也”、“却”等 修 饰,加 强 了 “不 及 ”语 义;从 比 较 结 果 看,比 较 结 果 既 可 以 出 现,也 可 以 不 出
现,当句子中出现比较结果时,其位置呈现不稳定性,这是《杂剧》独有的语法 特 点,具 有 鲜 明 的 时 代 特 点;从 语 义 来
看,“不及”义差比句表达了 X 在 能 力、性 质、状 态、程 度 等 方 面 不 及 Y。 其 中 “不 比 ”义 原 有 两 层 语 义,即 “不 及 ”和
“差不多”,而在《杂剧》中“不比”句的语义均为“不及”;从句法功能看,差比标记均在句中作谓语。
关键词:《元刊杂剧三十种》;不及;句法;语义
中图分类号:
H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702(
2013)
02-0140-06

《元刊杂剧三十种》(以下简称《杂剧》)作为元代 已凝固成词,如:
唯一保存并没有受 后 人 修 改 的 元 杂 剧,是 研 究 元 代 1)臣 不 如 宁 戚,请 以 为 大 田。(《韩 非 子 · 外 储
汉语或近代汉语不可或缺的材料。比较句是汉语中 说》)
一种重要的句式,受 到 汉 语 学 界 的 重 视。 马 建 忠 将 2)子 之 为 鹊 也,不 如 匠 之 为 车 辖。(《墨 子 · 鲁
比较句 分 为 平 比 句、差 比 句 和 极 比 句 [
1]48
。其中 差 问》)
比句是汉语比较句中的重要句式。“差比者,两端相 从数量上看,《杂 剧》中 “不 如”句 共 55 例,约 占
较有差也。” [
1]52
差比句 即 是 用 来 比 较 事 物 高 下 的 比 总数的 53.
4% ,是“不及”义差比句 中 使 用 最 多 的 句
较句,根据语义我们把差比句分为胜过句、不及句以 型,如:
及异比句。笔者以《杂剧》 为研究对象,从句法、语[
2]
3)濯足而 待 宾,我 不 如 你 脚 上 粪 草!(《汉 高 皇
义等方面对其中的“不及”义差比句进行了多角度的 濯足气英布》第二折)[2]297
分析。拙文所讨论的是含有“不及”义差比标记的句 4)你朝野里 不 如 我 这 里。(《李 太 白 贬 夜 郎》第
子。 为了行文方便,文中用 X 和 Y 分别表示比较前 二折)[2]446
项和比较后项,W 表示比较结果,
VP 表示动词性成 5)一世之 荣,不 如 万 载 之 名。(《晋 文 公 火 烧 介
分,
AP 表示形容词性成分, NP 表示名词性成分。 子推》第三折)[2]522
我们对《杂 剧》进 行 了 穷 尽 性 检 索,共 检 得 “不 6)早 难 道 宰 相 王 侯,倒 不 如 李 四 张 三。(《好 酒
及”义差比句 103 例,根据比较标记可分为以下 5 种 赵元遇上皇》第四折)[2]138
类型:“不如”句、“不 似 ”句、“不 若 ”句、“不 及 ”句 和 从结构 看,
X 与 Y 的 结 构 类 型 较 为 复 杂,既 可
“不比”句。 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上述例子中,比较对象主要
为名词性成分,结 构 类 型 较 为 丰 富,既 可 以 是 词,如
一 、“不如 ”句
例 3)中 X 为代词,例 4)中 X 与 Y 均为方位词;此外
“不如”句早在先 秦 时 期 就 已 使 用,其 中 “不 如” X 与 Y 还 可 以 由 短 语 充 任,如 例 5)中 X 与 Y 结 构

收稿日期:
2012-11-03
作者简介:池爱平(
1987- ),女,福建福安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2010 级硕士研究生,从事近代汉语研究。
第2期 池爱平:《元刊杂剧三十种》“不及”义差比句考察 141

类型为定中 短 语,例 6)X 与 Y 结 构 类 型 为 联 合 短 从比较结果来看,比较结果既可以出现,也可以


语。 不出现。比较结果不 出 现 时,比 较 标 记 “不 如”及 其
比较对象还可以是谓词性成分,如: 反诘式承担了句子 的 比 较 结 果,同 时 也 是 句 子 的 表
7)我是个道人家动不如静。(《严子陵垂钓七里 意中心。当比较结 果 出 现 时,往 往 伴 随 着 具 体 的 比
滩》第三折) [
2]630
较内容,并且其出现的位置较为灵活,如:
8)汉中王见面不如闻名,分明见把自家请,交你 17)读书万卷多才俊,少是末一世不如人。(《公
做了人情,交我气扑腾。(《汉高皇濯足气英布》第二 孙汗衫记》第一折)[2]361
折)[2]298 18)今上神灵,虽圣明,不如云予仁若考多艺能。
例 7)中 X 与 Y 由 单 音 节 动 词 充 任;例 8)比 较 (《辅成王周公摄政》第一折)[2]647
对象为双音节动 词。 此 外,比 较 对 象 还 可 以 是 主 谓 例 17)中 比 较 内 容 为 “读 书”,比 较 结 果 为 形 容
短语,如: 词“少”,出现于 比 较 主 体 X 前。 例 18)中 比 较 内 容
9)你 道 相 逢 惊 了 人 胆,不 如 我 住 草 舍 茅 庵。 为“艺能”,比较结果为形容词“多”,出现于比较客体
Y 后。此外,我们还 发 现 几 例 比 较 结 果 的 位 置 较 为

2]
(《好酒赵元遇上皇》第四折) 138

10)想这钱石季伦翻做杀身术,倒不如庞居士放 特殊,比较结果出现于 否 定 词 “不”或 疑 问 词 “怎”和


做来生债。(《散家财天赐老生儿》第一折)[2]243 介词“如”之 间,我 们 把 这 种 比 较 结 果 称 之 为 “嵌 入
有时比较主体 X 省略,只出现比较客体 Y,如: 型”。如:
11)不如素娥捧劝,巨瓯一饮倒垂莲。(《李太白 19)这一 遍 不 弱 如 文 王 自 临 渭 滨。(《萧 何 追 韩

2]
贬夜郎》第四折) 460
信》第三折)[2]694
12)不如告 休 和,伏 低 弱,留 得 性 命,落 得 躯 壳。 20)我 想 此 处,却 不 强 如 与 他 每 闹 闹 吵 吵 地。

2]
(《尉迟恭三夺槊》第二折) 275
(《李太白贬夜郎》第四折)[2]460
另外 我 们 还 发 现 一 例 比 较 主 体 数 量 为 多 个,而 21)我 子 待 玄 鹤 出 入 随,谁 想 香 腮 左 右 偎,你 那
客体 Y 的数量为一个,如: 绣 衾 不 耐 如 黄 被。 (《马 丹 阳 三 度 任 风 子 》第 三
13)压着商川甘蔗,鄱阳龙眼,杭地杨梅,吴江乳 折)[2]228
桔,福州橄榄,不 如 魏 府 鹅 梨。(《李 太 白 贬 夜 郎》第 22)我 凭 那 想 象 高 唐,怎 强 如 俺 满 意 宿 鸳 鸯。

2]
三折) 454
(《诸宫调风月紫云亭》第四折)[2]353
例 13)中 比 较 主 体 共 有 5 个,分 别 为 “商 川 甘 上述几 例,可 以 看 到 比 较 结 果 出 现 于 否 定 词
蔗”、“鄱阳龙眼”、“杭 地 杨 梅”、“吴 江 乳 桔”和 “福 州 “不”或疑问词“怎”与介词“如”之间,此时 W 往往为
橄榄”。将这 5 个主体与比较客体“魏府鹅梨”比较, 形容词 性,可 以 用 于 该 句 型 的 W 十 分 有 限,主 要 为
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些比较事物间的优劣差别。 单音节形容词“强”、“弱”和“耐”。
上面例子中比较 标 记 均 为 否 定 式,《杂 剧》中 共 从语义看,“不 如”句 的 功 能 是 从 某 方 面 否 定 X
出现 45 例。此外还有 10 例比较标记为反诘式,如: 项,肯定 Y 项,由 于 人 们 总 是 习 惯 肯 定 事 物 积 极 的
14)是非处没俺,这玉堂食怎如瓮头泔。(《好酒 一面,而否定消极 的 一 面,所 以 “不 如”句 中 的 W 总
赵元遇上皇》第四折) [
2]138
是具有积极的语义特征。即使 W 缺失时,其积极的
15)争如 我 茅 庵 草 舍,蒲 团 纸 帐,高 卧 得 清 闲。 语义特征也隐含在句内。如例 16)中 句 子 要 表 达 的
(《陈季卿悟道竹叶舟》第四折)[2]723 语义是“从前的光 景 不 如 今 日 的 光 景”,句 子 通 过 否
16)欢来不似今朝,喜后那如今日。(《散家财天 定比较主 体 X“从 前 的 光 景 ”来 肯 定 Y“今 日 的 光
赐老生儿》第一折) [
2]241
景”,可以看出 W 的语义是指向 Y 的。
《杂剧》中的反诘 式 比 较 标 记 表 达 的 是 “无 疑 而 从句法功能看,“不 如”句 的 句 子 结 构 大 多 十 分
问,为的是 加 重 语 意,或 表 示 责 难。” [
3]169
“同 样 的 意 简单,为“主谓宾结构”,即 X 在 句 中 作 主 语,
Y 作宾
思,用反 问 句 来 说 比 平 常 的 肯 定 句 否 定 句 更 有 力 语,比较标记“不如”及 其 反 诘 形 式 是 句 子 的 谓 语 中
量。” [
4]206
《杂剧》中 反 诘 式 比 较 标 记 主 要 有 “怎 如 ”、 心。而在具体的比较结果 出 现 的 句 子 中,W 则 充 任
“争如”和“那如”。 其 中 “那 如”相 当 于 “哪 如”,这 些 句子的表意 中 心。 当 W 出 现 于 比 较 客 体 Y 后 时,
标记均表达“不如”的语义。显然反诘式标记要比否 此时 W 作句子的补语,补充修饰谓语中心。
定式表达的“不如”义语义程度更为强烈。 从句型来看,句 子 以 单 句 为 主,也 可 以 是 复 句,
142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 34 卷

“不如”句充当分句,此 时 句 子 多 见 于 选 择 复 句 和 转 主,此外我 们 还 发 现 一 例 反 诘 式 比 较 标 记 “争 似 ”,
折复句。如: 如:
23)倒 不 如 我 这 拂 黄 尘 的 布 袍,漉 浑 酒 的 纶 巾。 32)读书的志气高,为商的度量小,是各人所好,

2]
(《泰华山陈抟高卧》第二折) 196
便 苦 做 争 似 勤 学。 (《散 家 财 天 赐 老 生 儿 》第 二
24)奏 梨 园 乐 章 曲,按 广 寒 羽 衣 谱,一 声 声 不 叶 折)[2]251
音律,倒不如小槽边酒滴真珠。(《李太白贬夜郎》第 比较标记前还可被副词“也”、“全”修饰,如:

2]
二折) 446
33)全不似数声啼鸟留人住,他子待一鞭行色催
25)兀那明朗朗群星虽盛,不如孤月独明。(《泰 人去,我怎肯满身花影倩人扶。(《李太白贬夜郎》第
华山陈抟高卧》第一折)[2]191 二折)[2]446
前两例中,“不如”用于选择复句,表示一种已定 34)再 休 夸 桀 纣 起 刀 兵,谩 说 是 吴 越 相 吞 并,也
选择,即说话者在提出的两种情况中已经有所取舍。 不似这一场虎斗龙争。(《萧何追韩信》第四折)[2]702
例 23)和 24)均 表 达 的 是 先 舍 后 取 关 系,即 Y 是 最 从比较结果看,比较结果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
佳选择。此时 “不 如”相 当 于 “最 好 ”,“还 是 …… 的 现。当比较结果不出 现 时,此 时 比 较 标 记 “不 似”承
好”之义。而例 25)则是用于转折复句 中,“不 如”句 担了句子的比较结果和表意中心,如:
表达的是与前一分句相对的关系。 35)欢来不似今朝,喜后那如今日。(《散家财天
语用层面,由于 W 的 语 义 类 型 较 为 单 一,均 为 赐老生儿》第一折)[2]241
表性状的形容词,因 此 “不 如”句 蕴 含 描 述 性 语 用 功 例 35)中句 子 没 有 出 现 具 体 的 比 较 内 容,比 较
能,预设说话者对事实作客观量度的比较。 标记包含比较结果。此外,比较结果也可以出现,此
时 W 的词性既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如:
二 、“不似 ”句
36)是有遭间阻的也不似俺不吉利,兀的是甚未
“不似”句用于 表 差 比 最 早 出 现 于 唐 代,主 要 见 娘别离!(《诸宫调风月紫云亭》第二折)[2]339
于唐诗中,如: 37)那 婆 娘 打 扮 来 便 似 女 猱,全 不 似 好 人 家 苗
26)朝 来 登 陟 处,不 似 艳 阳 时。 (《全 唐 诗 》第 条。(《张千替杀妻》第三折)[2]771
106 卷) 此外,比较结果的位置也较为灵活,可以出现于
27)用之不高亦不庳,不似长剑须天倚。(《全唐 比较客体 Y 后,如例 37)中比较内容为“打扮”,比较
诗》第 222 卷) 结果为形容词“苗 条”。 和 “不 如”句 相 同,比 较 结 果
《杂剧》中,“不似”句共 22 例,仅次于“不如”句, 还可以出现于否定词 “不”和 介 词 “似”之 间,可 用 于
约占总数的 21.
4% 。从句 法 功 能 看,
X 在句中作主 这种句式的形容词也十分有限,仅限于“热”、“快”和
语,
Y 作宾语,“不似”是句子的表意和谓语中心。 “强”。如:
从结构 看,
X 与 Y 的 结 构 较 复 杂,词 和 短 语 均 38)则他那退猪汤不热似俺那研浓墨,则他那杀
可充当。从 X 与 Y 的结构类型来讲,
X 与 Y 或为名 猪刀不快似俺那 圆 尖 笔。(《岳 孔 目 借 铁 拐 李 还 魂》
词性的词或短语,或为谓词性,如: 第三折)[2]485
28)向五南 行 到 半 年 来,不 似 这 途 远,远。(《霍 39)不强似缠尸裹骨棺函内烂,留着些或时遇着

2]
光鬼谏》第二折) 570
热逢着寒与你 每 子 母 穿,省 可 里 熬 煎。(《岳 孔 目 借
29)你觑那车尘马足,做戏敲锣,聒耳笙歌,不似 铁拐李还魂》第二折)[2]474
今年上庙的多。(《小张屠焚儿救母》第二折)[2]789
三 、“不若 ”句
30)受了他五七日惊胆怕,不似这两三程行得人
力尽身乏。(《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第三折)[2]515 “不若”句是上古汉语常用的差比句式,如:
31)常 想 赵 盾 捧 车 轮,也 不 似 你 个 当 今 帝 主 狠! 40)人 也,忧 忘 其 身,内 忘 其 亲,上 忘 其 君,则 是

2]
(《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第四折) 526
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荀子·荣辱篇第四》)
例 29)中 比 较 主 体 省 略,客 体 为 时 间 名 词 “今 41)至 于 身,而 不 知 所 以 养 之 者,岂 爱 身 不 若 桐
年”。例 30)中比较对象为谓词性 成 分,结 构 类 型 为 梓哉?弗思甚也。(《孟子·告子章句上》)
主谓短语。 不过先 秦 时 期 更 多 的 是 用 “未 若 ”来 代 替 “不
从比较标记看,“不 似”句 比 较 标 记 以 否 定 式 为 若”,如:
第2期 池爱平:《元刊杂剧三十种》“不及”义差比句考察 143

42)鲁未若 商、周 而 改 其 常,无 乃 不 可 乎?(《国 王周公摄政》第二折 [2]656


语·卷第四》) 例 50)中 比 较 主 体 分 别 为 “武”和 “文”,比 较 客
43)今 足 下 虽 强,未 若 知 氏;韩、魏 虽 弱,未 至 如 体应该分 别 为 “伍 子 胥 的 武 ”和 “周 公 旦 的 文 ”。 例
其在晋阳之下也。《韩非子·难三第三十八》) 51)中比较主体分别为“才”和“辩”,比较客体应分别
《杂剧》中“不若”句 与 “若”字 句 相 同,由 于 其 文 为“傅说的才”和“蒯彻的辩”。例 52)中 比 较 主 体 分
言色彩较浓而逐渐淘汰,文本中仅为一例,如下: 别为“德”和“才 ”,比 较 客 体 应 分 别 为 “夔 龙 禹 稷 的
44)素 衣 匹 马 单 刀 会,觑 敌 军 如 儿 戏,不 若 土 和 德”和“伊尹皋陶 的 才”。 上 述 3 例 中 比 较 客 体 均 为
泥。(《关张双赴西蜀梦》第一折)[2]4 名词性,结构为定中短语。
从结构看,例 44)中 比 较 主 体 与 比 较 客 体 词 性 从比较标记来看,主要为否定形式“不及”,未见
不一致,
X 为谓词性,而 比 较 客 体 Y 为 名 词 性,结 构 反诘形式。比较标记前不能被副词修饰。从比较结
类型为联合短语。 从 比 较 标 记 来 看,“不 若”的 形 式 果来看,“不及”句中 由 比 较 标 记 “不 及”承 担 了 句 子
较为单一,未见其反诘式。从比较结果来看,例句中 的比较结果。从句 法 功 能 看,句 子 结 构 大 多 十 分 简
没有出现具体的比 较 内 容 和 结 果,比 较 标 记 “不 若” 单,为 “主 谓 宾 结 构 ”,即 X 在 句 中 作 主 语,Y 作 宾
承担了句子的比 较 结 果。 从 句 法 功 能 看,由 “不 若” 语,比较标记“不及”是句子的谓语中心。
构成的差比结构在句中 作 谓 语,
X 在 句 中 作 主 语,

五 、“不比 ”句
在句中作宾语。“不 若”句 文 言 色 彩 浓 厚,现 代 汉 语
中已不再使用。 《杂剧》中“不 比”句 共 17 例,占 总 数 的16.
5% 。
“不比”句 主 要 有 3 种 句 法 格 式,即 “
X 不 比 Y”式、
四 、“不及 ”句
“X 比 Y 不 W”式 和 “
X 比 Y 无 W ”式。 其 中 “
X不
“不及”句早出现于先秦时期,较为常用,如: 比 Y”式在东汉时期就已出现,《杂剧》中共 14 例,其
45)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楚辞 表达形式十分丰富,主要有:
·卷四九章》) 其一,直接用 表 示 否 定 词 语 “不”来 表 达,共 11
46)公及 齐 大 夫 盟 于 暨。 公 不 及 大 夫。 (《春 秋 例,如:
榖梁传·庄公》) 53)今 日 不 比 往 常,他 每 怕 不 口 和 咱 好 说 话。
47)故诸侯 问 政,不 及 安 存,则 不 告 也。 匹 夫 问 (《关大王单刀会》第一折)[2]60
学,不及为士,则不教也。百家之说,不及后王,则不 54)那鞭不比衠钢枪槊,双眸剑凿。(《尉迟恭三
听也。(《荀子·儒效篇第八》) 夺槊》第二折)[2]275
《杂剧》中“不及”句共 8 例,约 占 总 数 的 7.
8% 。 55)不比九重龙凤阙,这里是千丈虎狼穴。(《关
从句法功能看,比 较 主 体 X 在 句 中 作 主 语,Y 作 宾 大王单刀会》第四折)[2]80
语,比较标记“不及”是句子的表意和谓语中心。 其二,用否定补语“不得”表达,《杂 剧》中 仅 为 1
从结构来看,比较对象均为名词性成分,可以是 例,如:
由词或短语充当,如: 56)这埚儿 比 不 得 你 祭 台 边 唬 鬼 瞒 神。(《张 千
48)都说你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端 替杀妻》第二折)[2]763
的是鬼怕神惊。(《严子陵垂钓七里滩》第三折)[2]631 其三,用反问语气来表达,共 2 例,如:
49)陛 下 不 知 霸 王 却 有 几 桩 儿 不 及 我 王 处。 57)怎把山鸡比凤凰,不信是飞在梧桐上。(《死

2]
(《萧何追韩信》第三折) 696
生交范张鸡黍》第四折)[2]610
例 48)
X 与 Y 结构类型均为定中短语,例 49)
X 58)见 他 语 言 儿 栽 排 得 淹 润,怕 不 待 言 词 硬,性
与 Y 均为双音节名词。 格村,他 怎 比 寻 常 世 人。 (《诈 妮 子 调 风 月 》第 一
我们还发现几例承前省略的句子,如: 折)[2]94
50)臣 武 不 及 伍 子 胥,文 不 及 周 公 旦,可 惜 了 六 从句法上看,这三种表 达 手 法 中 比 较 对 象 X 与
合乾坤,万里江山。(《霍光鬼谏》第四折)[2]582 Y 均由名词性成分充当,大多是普通名词;还可以是
51)量 小 生 才 不 及 傅 说,辩 不 及 蒯 彻,被 这 厚 礼 时间名词,如例 53)中的“今日”和“往常”;还 可 以 是
卑辞送了也。(《死生交范张鸡黍》第二折)[2]597 人称名词,如例 58)中 的 “他”。X 与 Y 分 别 充 当 句
52)德不及夔龙禹稷,才不及伊尹皋陶。(《辅成 子的主语和宾语。“比”仍然为动词,在句中作谓语,
144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 34 卷

否定词“不”和 疑 问 词 “怎 ”作 状 语,“不 得 ”作 补 语。 区分 X 与 Y 之 间 的 高 下、优 劣、长 短、快 慢 等。 例


在“不比”句 中,由 于 比 较 标 记 “不 比”表 达 的 是 “不 59)表达的是“鬼不如阳人自由。”
及”义,这样“不比”承 担 了 比 较 标 记 和 结 论 结 果,因
六 、结 语
此结论项 W 往 往 不 出 现,但 是 比 较 客 体 Y 后 会 解
释“不及”义的原因,如例 54)中 X“鞭”不 及 Y“衠 钢 《杂剧》中表示 “不 及”义 的 差 比 句 共 103 例,各
枪槊”的原因在于“衠钢枪槊双眸剑凿”,比较双方一 类句式的使用情况如下表:
般不省略。此 外 还 出 现 蒙 后 省,如 例 55)后 半 句 已 《杂剧》不及义差比句使用情况统计表
出现主语“这里”,因而前面便省略“这里”,因此这个
句式 比较标记 数量 合计
例子中 X 应为“这里”,
Y 为“九重龙凤阙”。 否定式 不如 45 45
从语义上看,对于“不比”的语义判断,学界尚没 怎如 7
“不如”句 55
有统一的看法。吕叔湘和相原茂认为“不比”意思为 疑问式 那如 1 10
“差不多”[5]360,[6]。 刘 月 华 认 为 “不 比”有 两 种 意 思, 争如 2
一为“不如”,二 为 “一 样” [
7]846
。 笔 者 认 为 “不 比 ”应
否定式 不似 21 21
“不似”句 22
包含“不及”和“差 不 多”这 两 个 义 项,我 们 可 以 通 过 疑问式 争似 1 1
具体的语境来判 断 何 种 义 项。 根 据 语 境,我 们 发 现
“不若”句 否定式 不若 1 1
《杂剧》中的 11 例“不比”句,意思均为“不及”。
“不及”句 否定式 不及 8 8
从语用上看,“
X 不 比 Y”式 表 达 了 说 话 者 对 客
观事实的态度和评估。其中“怎比”句还具有很强的 不比 11
强调意味。“怎比”句 是 一 种 反 诘 问 句,在 反 问 句 中 比不得 1
否定式 15
用肯定形式来表示 否 定 意 义,把 本 来 已 确 定 的 思 想 “不比”句 比……不 2 17
比……无 1
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
疑问式 怎比 2 2
此外《杂 剧 》中 还 有 3 例 句 法 格 式 为 “X 比 Y
不/无 W”式,该式 在 表 达 不 及 义 时,W 往 往 是 由 名 由上表和上文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杂剧》“不
词充当,如: 及”义差比句的特点:
59)元来这做鬼的比阳人不自由!(关张双赴西 首先,“不及”义差比句式基本上沿用上古汉语。
蜀梦第四折)[2]20) 从构成上看,《杂剧》中“不 及”义 差 比 句 式 的 结 构 要
60)比俺那使磁瓯好不自在,怎如咱草店上倒开 比过去复杂得多,比较主体 X 和客体 Y 不仅有名词
怀。(《严子陵垂钓七里滩》第四折)[2]638 性成分,也可为谓词性成分,甚至扩展为短语。从结
61)臣比张劭无名望。(《死生交范张鸡黍》第四 构类型讲,名词性 短 语 有 联 合 短 语、定 中 短 语,谓 词
折)[2]610 性短语有动 宾 短 语 和 主 谓 短 语。 由 于 X 在 前 文 中
从结 构 上 看,该 式 在 表 达 不 及 义,W 往 往 由 名 已涉及,因此 X 有时可 以 省 略。 我 们 还 发 现 在 例 句
词充当。例 59)和 60)句 法 格 式 为 “
X 比 Y 不 W” 中 X 和 Y 在数量上可以为多个,可见《杂剧》“不及”
式,W 分别为双音 节 名 词 “自 由”和 “自 在”。 例 61) 义差比句有了新的发展。
的句法格式为 “ X 比 Y 无 W ”式,W 为 双 音 节 名 词 其次,从比较标记的形式看,可分为否定式比较
“名望”。而 现 代 汉 语 中 该 式 表 不 及 义 时 往 往 用 “
X 标记和反 诘 式 比 较 标 记。 否 定 式 比 较 标 记 主 要 有
不比 YW”式来表示,这恰好凸显了《杂剧》鲜明的时 “不 如 ”、“不 似 ”、“不 若 ”、“不 比 ”、“比 不 得 ”和 “不
代特色。从比较对象来看,比较对象 X 与 Y 均为名 及”。此外还可以用“比 …… 不”和 “比 …… 无”的 形
词性成分, X 与 Y 在句中分 布 作 主 语 和 介 词“比”的 式来表示否定式“不比”。反诘式比较标记表达形式
宾语。 有 时 X 可 省 略,如 例 60)中 根 据 上 下 文 分 析 也十分丰富,主要有“怎如”、“那如”、“争如”、“争似”
可得知省略了比较主体“七里滩”。 和“怎比”。此外比较标记前还可被副词“犹”、“倒”、
从语义上看,该式 W 均表否定义,可看做对“胜 “也”、“却”等修饰,加强了“不及”语义。
过”义比较句的否定,因而句子表达的是“不及”义。 第三,从比较 结 果 看,比 较 结 果 既 可 以 出 现,也
从语用上看,表达的主要功能是“较高下”,句子 可以不出现。当句 子 中 出 现 比 较 结 果 时,其 位 置 呈
表达的焦点在句末的 W 上,表明表达者用这种句式 现不稳定性。不稳定性主 要 体 现 在:W 既 可 以 出 现
第2期 池爱平:《元刊杂剧三十种》“不及”义差比句考察 145

于比较客体 Y 后,如“
X 比 YW ”式,此时 W 是 整 个 最后,从 语 义 来 看,“不 及 ”义 差 比 句 表 达 了 X
句子的谓语中心;W 可 以 出 现 于 比 较 主 体 X 前;W 在能 力、性 质、状 态、程 度 等 方 面 不 及 Y。 其 中 “不
还可出现于否定词“不”或疑问词“怎”和介词“如”或 比”义原有两层语义,即“不及”和“差不多”,而在《杂
“似”之间,此时 W 的 使 用 仅 限 于 “强”、“弱”等 单 音 剧》中“不比”句的语义均为“不及”。从句法功能看,
节形容词,这是《杂剧》独有的语法特点,具有鲜明的 差比标记均在句中作谓语。
时代特点。

参考文献:
1]马建忠 .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
[ 1935. 5]吕叔湘 .吕叔湘全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2002.
2]徐 沁 君 .新 校 元 刊 杂 剧 三 十 种 [M ].北 京:中 华 书 局,
[ 6]相原茂 .汉 语 比 较 句 的 两 种 否 定 形 式———“不 比 ”型 和

1980. “没比”型[
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2(
3):
73-87.
3]王力 .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 1985. 7]刘 月 华 .实 用 现 代 汉 语 语 法 [M ].北 京:商 务 印 书 馆,

4]声 树,等 .现 代 汉 语 语 法 讲 话 [M].北 京:商 务 印 书 馆,
[ 2001.
1999.

TheI
nfe
rio
rit
yCa t
ego
rie
sofComparat
iveCons
tru
cti
ons
inThi
rtyTypesofYuankanZaju

CHIAipi
ng

Schoo
lofHuman
iti
es,Wenzhou Un
ive
rsi
ty,Wenzhou,
Zhe
jiang325035,
Chna)

Ab
s t
ract:Theinfe
r io
rit
ycategor
iesofcompa r
ati
veconstruc
tionsinThir
tyTypesofYuankanZajuba-

ica
llyfollowedanci
entCh i
nee ,bu
s ti
tsstructur
eismo recomplext hanbe
foe,andt
r hecompara
tivesub-

jc " "
t X andob e
jc " "
t Y i smo r
et hanthecorre
cto rrequ
irednumbe r.Fromthecompa
rat
ivemarkerforms,

tsexpress
ionformi sveryrich,wh i
chcou
ldd iv
idei
ntonega
tionandrhe
tor
ica
lques
tionforms,andthead-
verbssucha "
s y ou" ," dao " ," y "
e and q" "
ue areus
edto modif
ycomparat
ivemarke
rt, huss
treng
the-
ni
ngi n
feri
ori
tys eman
tics.Fr
omt hecompara
tivere
sult,i
ttakesonunstab
lepos
iti
on.Thisi
sanexclus
ive
pecu
lia
rit
yo fZaju whichcont
ainsthedi
sti
nctiveerachar
acte
ris
tic.Fr
om thesemant
ic ,
s thei
nfe
rior
ity
cat
egorie
sofcompa rat
iveconstruc
tionsshowsthat" X" wasbeneath" Y" i
nab i
li
ty,pr opery,s
t t
atusand
exten
te t
c.Inadditon," b
i ubi" i ncl
udedtwolayersofme aning ,
which wereinfe
riori
tyands imil
ar,but
theme an
ingof" b
ub i" i
sinfe
riori
t y.Fromthesynt
a ct
icfunc
tion,thecompa r
isonstructur
ema in
lyusesas
pr
edi
cat
e.
Ke
ywo
rds:Th
irt sof YuankanZaju ;i
y Type nfe
rio
riy;syn
t tac
tic;s
eman
tic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