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2012 年第 14 期

总第 231 期 THE SILK ROAD 文学与语言 S

汉语成语来源类型问题综述
陈晓红
(西北师范大学 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

[摘要]对汉语成语来源进行探讨 ,有着语义学 、语源学、语用学方面的理论意义,对汉语成语来源类型的描述是认识成


语来源的前提。 本文通过考察汉语学界对成语来源类型的研究状况,初步分析了成语来源类型的现有模式。
[关键词]汉语成语; 来源类型; 评价
[中图分类号]H1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 (2012 )14-0079-02

一、汉语成语来源类型划分举隅 的继承,可分为两小类:出自历代典籍的,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解放后的两本主要成语研究专著的类型观 一是由古代的寓言、历史故事等的加工,用于比喻和引申而
解放后的主要成语研究论著, 几乎都尽可能详尽地对 成的;二为由古典著作里节取或节缩个别的语句,沿用定型
成语的来源问题进行探讨和描述说明来源类型。 较为突出 而成的。 来自古口语的。 持以上观点的是武占坤、王勤。
的有两部书:一是马国凡的《成语》。 该书最早确立了成语的 第五,认为成语的来源类型有三个:(1)典故性成语来
来源类型系统。 它将成语的来源分为“新创造的”和“继承 源,可分为古代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及真实的历史事实三小
的”两大类。“继承的”又分为“从书面系统继承的”和“从口语 类。 (2)非典故性成语来源,可分两小类:为人民群众创造的
系统继承的”两类,其中的前一类又分为“寓言故事”、“神话 新成语(占少数);为古代文献记载并流传下来的 (占大多
传说”、“历史事件”、“名句摘引”等四类。同时,马著也关注到 数)。(3)来自外来语的成语来源,可分为两小类:受佛教文化
了外来语源的成语,称之为“成语的借用”。 二是史式的《汉 影响产生的 ;明清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产生的。 持以上观点
语成语研究》。 该书认为,成语的主要来源是口头熟语,是来 的是万艺玲等。
自民间;成语的次要来源是历代文人的创作,来自书面。 马、 第六,认为成语的来源类型有六个:古代寓言、历史故
史二先生的“来源类型说”在汉语学界几乎成为定说。 ① 事、截取古书的文句、采用古人成句、人民口头语。 持这一观
(二)现代汉语的教材与词典的类型划分总览 点的是《中国大百科全书》。 ③

笔者翻检了几种国内使用范围较大的现代汉语教材、 第七, 认为成语的来源按历史发展情况大别为 “老成


部分现代汉语词汇学论著和有关词书。 它们对成语来源类 语”和“新成语”两大类(新旧的区分以改革开放前后为界)。
型问题的认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七种说法: 新成语有五个来源: 中央文件或传播媒介, 文艺界或工商
第一,认为汉语成语有四个来源:神话寓言,如“愚公移 界,民间口语,黑社会,广告等。 持以上观点的是潘六弟。 郭
山”;历史故事,如“破釜沉舟”;诗文语句,如“勾心斗角”;口 伏良与潘氏的大类型类似:分为“传承成语”和“新成语”,其
头俗语,如“众志成城”。 这个说法经马国凡提出后,在 20 世 对新成语则分成了三个来源类型: 出自人民群众的口语之
纪 80 年代至今的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已基本定型。 持这个 作,出自领袖之口或笔下,出自各个时期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观点的现代汉语教材有:张志公和邢福义的“电大本”、张静 的提炼、概括。
的“郑州本”、黄伯荣、廖序东的“兰州本”、林祥楣和张斌的 二、 对已有“来源类型说”的评价
“全国自考本”等。 (一)“来源类型说”观点的主要成绩是建立了初步的类
第二,认为成语的来源多种多样,但可以分作从书面上 型模式
得来的和口头传下来的两大类。 这一说法最早由周祖谟提 成语“来源类型”的确定是进行现代汉语词汇教学、词
出。 ②
持这一说法的有杨欣安和胡裕树的“上海本”。 典编纂、 成语的规范化等必须要重视的课题。 科学地认识
第三,认为成语来源于民间口语、文学作品、历史事件 它,是搞清成语来源、提高其语用效率的前提。 以上所举的
或历史故事、 宗教经典。 持这一观点的是 《语言学百科词 有较大影响的现代汉语教材都毫无例外地对成语的来源及
典》。 其类型作了尽可能详尽的说明和研究。 较权威的语言学辞
第四,认为成语的来源有两个:(1)来自当代的创新,可 书的编纂中涉及汉语成语时, 也都要对其来源类型做出一
分为三小类:转化自当代诗文中的名言警句;赋予古书以新 定的陈述。 这类陈述一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是直接说明
义定型;按现有成语的格式创新而来的。 (2)来自古代成语 成语的来源类型,如《语言学百科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

THE SILK ROAD 79


另一种是说明成语有的从字面可以理解, 有的要知道来源 体”这一标准分类,虽过于简洁,但角度一致、标准统一。
才能懂得意思,如《辞海》语词分册和语言文字分册、《现代汉 第二,是类型范围过于狭窄。 从语源上看成语涉及的社
语词典》对此问题的表述大同小异。 现仅举《现代汉语词典》 会生活、文化类别和民族语言形形色色,从多种角度看,范
的表述为例: 围大、类型多应是其主要特色之一,然而,目前的汉语教材
和有关词书中,划定的类型范围过于小,主要表现在:
汉语的成语 大多由四 个字组成 , 一 般 都 一方面, 对外来语这一汉语成语的直接源头之一普遍
有出处。 有些 成语从字 面上不难 理解,如“小 重视不够。 而众所周知,源自外语的汉语成语很不少,例如:
题大做”、“后 来居上”等 。 有些成语必 须知道 “大千世界”、“昙花一现”、“火中取栗”等。 以上所举的固定
来源或典故 才能懂得 意思 , 如 “朝 三暮四”、 短语都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 并且都带有汉
“杯弓蛇影”等。 语书面语的典雅特色。 既不是格言、谚语,也不是通俗的惯
用语。 它们早已与现代汉语原有词汇浑然一体,作为汉语教
词典指出重要性,高校教材具体操作说明或论证,相得 科书和工具书应该承认,它们的确是汉语成语的一类。 可是
益彰, 建立好初步的类型模式, 促进了成语来源研究的发 它们的语义内容又都来自外语, 因此还必须对其来源予以
展,为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做出了一定贡献。 说明。
(二)“来源类型说”观点的主要不足 另一方面, 对当代新成语这一类型未能引起应有的关
学术界在成语来源类型划定方面的主要不足之处有两 注。 它们的数量也是惊人的,仅举一例就可见一斑:郭伏良
个方面: 举出刚刚解放时出现的新成语如“当家作主”等 8 条;举出
第一,标准方面的失误。 学术界对汉语成语的来源类型 1952~1965 年出现的新成语如 “白手起家”等 32 条;举出
说法的不统一甚至大相径庭,在同一层次竟用了多重标准。 “文革”期间出现的新成语 12 条;举出 1976 年以后产生的
像以上所述的中央电大等家的“四来源类型说”在同一叙述 新成语如“教书育人”、“一国两制”等共 24 条。 总共多达 76
层次同时使用了文学体裁(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语体(诗 条。 其中虽说有一些是生命力不大长的“应时、应制之作”,
文语句为“书面语体”,口头俗语是“口语语体”)的双重标准; 但除了“文革”期间产生的以外,大多流传至今。 即使“文革”
《语言学百科词典》的“来源说”在同一层次同时用了文体(民 之作,在用于描述历史时,也还是有其使用价值的,例如“文
间口语与文学作品,即“口语”和“书面语”)、文学样式(历史 攻武卫”、“横扫一切”等。所以,现代汉语教材和语文词书,在
故事)、文化类型(历史事件、宗教经典)等三个互为交叉或 谈到汉语成语来源时,不应忽略“当代社会生活”这一汉语
从属的标准。 这些都不合乎逻辑学上的“同一层次的划分只 成语的重要来源,应醒目地将其列为一种类型。
能用一个标准”的规则。 相比之下,杨欣安和胡裕树只按“文

[注 释]

①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史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355~ 社 1957 年版,第 120 页。 该书引用了周祖谟《谈成语》一文的成

358 页 ,该 书在 述及 建 国后 的 汉 语 成 语 研 究 专 著 成 果 时 ,只 列 语分类观点。
出这两本书作了重点介绍。 ③ 该书的“成语”条由周祖谟撰写。
② 杨欣安:《现代汉语 》(西南师 范学 院函 授 讲义 ),重 庆人 民 出版

[参考文献]

[1 ]马国凡 . 成语简论[M ].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58. [11 ]《辞海 》编辑 委 员会 . 辞 海 (语 词 分 册 、语 言 文 字 分 册 )[M ]. 上


[2 ]晁继 周 . 二 十 世 纪 的 现 代 汉 语 词 汇 学 [A ]. 二 十 世 纪 的 中 国 语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言学[C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 现代汉语词典[M ].
[3 ]黄 伯 荣 、廖 序 东 主 编 . 现 代 汉 语 [M ]. 北 京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002. [13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 中 国大 百 科全 书 [M ]. 北京 :中


[4 ]张静主编 . 新编现代汉语[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5 ]胡裕树主编 . 现代汉语[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14 ]西北师范大学《汉语成语词典》编写组 . 汉语成语词典 [M ]. 北
[6 ]林祥楣主编 . 现代汉语[M ].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7 ]张斌主编 . 现代汉语[M ].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15 ]王勤,武占坤 . 现代汉语词汇概要 [M ].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
[8 ]张志公主编 . 现代汉语[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出版社,1983.
[9 ]邢福义主编 . 现代汉语[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16 ]万艺 玲,郑 振 峰,赵 学 清 . 词 汇 应 用 通 则 [M ]. 沈 阳 :春 风 文 艺
[10 ]戚雨村等 . 语言学百科词典[M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出版社,1999.

80 THE SILK ROA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