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4

单位代码: 10166

硕士学位论文

汉越含“马”字成语对比研究

论文作者: 陈氏娥

学科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

指导教师: 学 王力春

培养单位: 文学院

类别: 全日制

完成时间: 2020 年 05 月 20 日

沈阳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

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

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

权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

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摘 要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结构形式固定、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
或句子。成语的出现让人们交流语言及交流内涵更加丰富。无论是中国还是越南,成
语的使用都是两国最有特色的语言现象。
在两国的古代,交通运输工具没有像现在一样发达,人类最常用的交通运输工具
就是马。所以人类在长期的与马生活中,通过观察马的特性和生活习性以及马在人类
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在马的不同领域中赋予马各种各样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在两
国的文化中,马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汉越成语中的“马”字成语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类别。而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单独对“马”字成语专门研究的文章较为稀少,
主要针对“马”字成语的语义方面进行分析,至今对结构方面研究的文章极为罕有。
因而,本文要对此题目扩大研究,为汉语和越南语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本文首先对汉越成语界定以及汉语“马”字和越南语表达“马”字进行对比,从
此划分出汉越含“马”字成语的界定。通过参考具有权威认定的四本汉语成语词典和
四本越南语成语词典进行统计与考察。
其次,对汉越含“马”字成语的结构和语义两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对于结构方面,
将成语分为联合与非联合两组结构,分析各组内部结构的形式以及统计其数量与所占
的比例。对于语义方面,本文将汉越含“马”字成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之间的关
系分为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完全不对应三大种关系,并且对比两种语言之间的象征
意义,从而找出异同点。
最后,通过结构和意义两方面的对比结果,指出异同点的成因,揭示越南学生学
习和日常使用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减少在“马”字成语结构搭配和语义理
解的错误,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汉语“马”字成语的文化涵义,并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
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马”字成语;中越;对比分析;教学策略

I
Abstract

Idioms are fixed phrases or sentences with fixed structure and complete meaning
formed in long-term social practice. The emergence of idioms enriches people's
communication language and connotation. Whether in China or Vietnam, the use of idioms
is the most distinctive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both countries.
In the ancient times of the two countries,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were not as
developed as they are now.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for human
beings was horse. Therefore, in the long-term life with horses, by obser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iving habits of horses and the role of horses in human life, we can
endow horses with various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humanistic colors in different fields.
In the cultures of the two countries, horse is a very important role, so the idiom of "horse"
i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idioms is a very important category. 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articles about the study of the idiom of "horse"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mainly
focusing on the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idiom of "horse". Up to now, there are very few
articles about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expand the research on
this topic and provide more references for Chinese and Vietnamese learners.
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idioms and compares the Chinese
word "horse" with the Vietnamese word "horse", and then divid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idioms containing the word "horse". By referring to four
dictionaries of Chinese idioms and four dictionaries of Vietnamese idioms recognized by
authorities, this paper makes statistics and investigation.
Secondl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and semantics of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idioms with the word "horse". In terms of structure, idioms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joint and non joint. The form of internal structure of each group is
analyzed and the number and proportion of idioms are counted. In terms of semantics, this
paper divid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teral meaning and the actual meaning of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idioms with the word "horse" into three major relationships:
complete correspondence, partial correspondence and complete non correspondence, and
compares the symbolic meaning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so as to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inall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results of structure and meaning,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cause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reveals the problems that Vietnamese students
are easy to encounter in their study and daily use, so as to help students reduce the
mistakes in the structural collocation and seman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horse" idiom,
make them better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meaning of the Chinese "horse" idiom,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dioms as a foreign language.

Key words: “Horse” Idioms;Chinese - Vietnamese;Comparative Analysis;Strategies


of Teaching

II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 II

绪 论.............................................................................................................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二、前人的研究现状........................................................................................ 1

三、研究内容及主要方法................................................................................ 3

(一)研究内容............................................................................................ 3

(二)研究方法............................................................................................ 3

第一章 汉越含“马”字成语概况.................................................................. 4

第一节 汉越成语界定.................................................................................. 4

一、汉语成语界定.................................................................................... 4

二、越语成语界定.................................................................................... 5

三、汉越成语界定比较............................................................................ 6

第二节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界定.......................................................... 6

一、 汉语“马”字的定义...................................................................... 6

二、 越语“马”字的定义...................................................................... 8

三、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概念........................................................ 10

第三节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考察........................................................10

一、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数量........................................................ 11

二、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音节........................................................ 12
第二章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结构对比研究......................................... 14

第一节 联合结构........................................................................................ 14

一、“偏正+偏正”式............................................................................ 14

二、“述宾+述宾”式............................................................................ 15

三、“主谓+主谓”式............................................................................ 16

四、“方位+方位”式............................................................................ 17

五、其他形式.......................................................................................... 18

六、小结.................................................................................................. 18

第二节 非联合结构.................................................................................... 19

一、偏正式.............................................................................................. 19

二、述宾式.............................................................................................. 20

三、主谓式.............................................................................................. 21

四、连谓式.............................................................................................. 23

五、补充式.............................................................................................. 23

六、兼语式.............................................................................................. 24

七、小结.................................................................................................. 25

第三节 总结................................................................................................ 27

第三章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语义对比研究......................................... 29

第一节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对应关系............................................... 29

一、完全对应.......................................................................................... 29

二、部分对应.......................................................................................... 30

三、无法对应.......................................................................................... 32

四、小结.................................................................................................. 33
第二节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象征意义对比....................................... 33

一、汉语含“马”字成语的象征意义.................................................. 34

二、越语含“马”字成语的象征意义.................................................. 35

三、象征意义的异同点.......................................................................... 35

第四章 汉越含“马”字成语异同点原因及教学策略............................. 37

第一节 汉越含“马”字成语异同点原因............................................... 37

一、汉越含“马”字成语相同点原因.................................................. 37

二、汉越含“马”字成语不同点原因.................................................. 38

第二节 针对越南学生习得汉语含“马”字成语的教学策略............... 39

一、注重成语语义的教学...................................................................... 39

二、注重成语使用范围的讲解.............................................................. 41

三、注重汉越成语的对比教学.............................................................. 41

结 语...........................................................................................................44

参考文献...........................................................................................................45

致 谢...........................................................................................................47
绪 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汉语热”也在世界
各地掀起狂潮。并且随着中国政府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高度重视,中越两国在政治、
经济的来往,也越来越多。因此有越来越多的越南人开始学习汉语。但由于两国之间
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地理环境以及民族思维方式存在不少分歧,两国人民对同一
种动物的感知和联想也有所不同,导致两国含“马”字成语在结构、语义和文化内涵
方面上出现差异。因此,在母语的影响下,越南学生使用此类成语进行学习和交流时
会容易出错。通过阅读前人对“马”字成语的相关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研
究都只在动物成语的主体里提到动物“马”成语,专门为汉越含“马”字成语的研究
还是相当稀少,主要倾向于语义和文化两方面上进行研究。因此,希望通过自身的努
力能够填补上这个研究空白。

二、前人的研究现状
(一)汉语研究者对“马”成语的研究现状
1.汉语“马”字成语研究
2006 年,马丹的《论汉语成语中十二种生肖动物的象征意义及其教学》主要的
内容是:在对中国汉族共同语中的十二种生肖动物成语的意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
析十二种生肖动物具有的象征意义、文化内涵并提出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方法。这十
二种生肖动物包含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其中,在动
物成语中单独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马”字。马丹借阅《古今成语大词典》与《中华成
语辞海》这两本词典一共收集了 495 个“马”字成语,在这 495 个“马”字成语中具
有象征意义“马”字成语有 432 个,其余 63 个则没有象征意义或与象征意义无关。
2007 年,房培在《汉语动物成语问题探究》一文中讨论了汉语成语的源流、成
形、演变、结构特征与修辞特征、文化意义、人文性以及意义构建等。具体在 《汉
语成语大词典》 中,共收录了含有动物形象的成语 700 多条。在这些成语中,共涉
及了近 50 种动物,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的动物,如马牛羊
与鸡犬猪。关于“马”字的成语,作者指出马的形象多数使用在褒义的正面形象上。
同时“马”字成语的数量相当多,共有 99 条,因此含“马”形象的动物成语的使用
频率排在第一名,占动物成语的比例为 14.14 %。
关于语言文化研究方面,2012 年,董晓荣在《汉语动物成语的语言文化研究》
一文中按照与中国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程度以及在中国文化中所占地位将其排序为
六类,对动物成语的寓意进行探讨,并对作为重点、难点的动物成语的修辞文化、历

1
史来源及文化内涵等诸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按照作者分类的结果。在《汉语成语
考释词典》中“马”在单独出现在成语中有 72 个,从此看出“马”不仅是在所有动
物单独出现的成语中次数最多的,而且也是所有动物在动物成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就是在中国古代,马作为交通运输和打仗作战的工具,在中国
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3 年,刘珍在《
“马”参构成语的语义结构分析及文化阐释》一文中专门对“马”
参构成语的语义结构和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分析。作者指出“马”参构的成语的语义内
容主要是描绘马作为交通工具、战争工具、战争场景和通过马自身的特点来展示人生
道理。在文化方面上,“马”参构的成语可表达中国的语言、崇拜、宗教以及军事的
历史文化。
2.汉语“马”成语跟别国“马”成语对比研究
2014 年,潘蓉蓉在《汉英成语中动物隐喻对比研究》一文中对汉英成语中动物
隐喻进行了对比,并从语义延伸、目标域的特点等方面对二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
分析。提到 6 含“马”形象的汉英成语,作者指出汉英成语中以“马”为始源域的隐
喻意义共有 9 个,其中有 3 个隐喻意义是汉英成语中共有的,6 个是不对应的,包
括了汉语中的 4 个及英语中的 2 个。具体来说,3 个共有隐喻意义相同的是:“牛
高马大”与“as strong as a horse”都是指高大强壮的人;
“蝇随骥尾”与“work like a
horse”都是指努力、有才能的人;“老马嘶风”与“a willing horse”都含有雄心壮志
的人的隐喻意义。2016 年,桂银萍在《汉英动物成语对比分析及其教学对策》一文
中从英汉动物成语的文化内涵差异角度出发,对英汉动物成语的特征、分类、来源作
了对比,并分析了动物成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作者还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偏
误分析法针对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习得动物成语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类总结。
2016 年,艾龙完成了一篇论文,题目为《阿汉动物成语文化蕴含比较及相关教
学思考》
。该文主要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阿汉动物成语为研究对象,来进行
对比分析阿汉成语的定义及来源;二是阿汉语中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综述;三是阿语
与汉语动物成语之异同及原因;四是阿语学生学习汉语动物成语时存在的困难和解决
策略。其中,提到含“马”形象的成语时,作者指出“马”在阿汉语言中共有的隐喻
形象是速度与力量的象征体。
2011 年,陈志明在《十二生肖动物的汉越成语及其文化比较》一文中,从语义
和文化的角度出发,把汉越“马”成语进行了对比,并指跟“马”文化有关的汉越“马”
成语语义完全相同有 12 条,占 21.05%;汉语用马来描述但越南却不用的有 32 条,
占 56.14%;越南语用马而汉语不用仅有 4 条,占 7.02%。
(二)越南语研究者对“马”成语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越南语的成语研究是相当多的,不过专门为动物成语进行研究的还是
相当稀少。
2003 年,阮氏宝(Nguyễn Thị Bảo)完成了一篇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越南成
语中表示动物词所含的语义,与英语成语对比研究》,该论文通过统计分析指越南含
2
有动物形象的成语一共有 1555 个(包括 157 种动物)
,其中“马”成语有 58 条。英
语含有动物形象的成语却只有 463 个(包括 74 种动物),含“马”形象的有 36 条。
作者指出,马是唯一在两种语言中都有积极意义的动物,虽然马不是常见的动物,但
它在越南人心目中的形象较为丰富。
2009 年,黎氏商(Lê Thị Thương)在《越韩含有动物因素成语对比研究,从语
言和文化的角度》一文中,指出在越南语中,“马”象征着安逸、财富的生活,代表
动作的敏捷性,是团体团结、相近相爱的符号。与此同时,作者也指出越韩含有“马”
形象成语的象征意义大部分都是褒义的成语,具有积极性。
2018 年,范芳青(Phan Phương Thanh)在《从认知角度的汉越“马”成语对比》
一文中,作者主要针对汉越“马”字成语的予以色彩进行对比,并指出汉语具有贬义
色彩的“马”成语的比例大于越南语带有贬义色彩的“马”成语。

三、研究内容及主要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分别汇总、整理和归纳汉越成语的定义及汉越含“马”字成语的界定,并
对其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出汉越含“马”字成语的主要结构,并从外部结构方面
做对比分析;探讨汉越含“马”字成语的基本意义以及象征意义;最后,根据汉越含
“马”字成语对比研究的结果,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统计、归纳、定量分析、演绎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首先从汉语和
越南语的成语词典中收集含有“马”字的成语进行统计与整理。将整理好的成语进行
分类与定量分析,详细分析汉越含“马”字成语在结构和语义方面上的特点,找出他
们之间的异同点。总结好后采用归纳与演绎进行解释并提出措施。

3
第一章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界定与考察

第一节 汉越成语界定
成语是各个国家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它将每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传承下来,成为人们交往和社会发展的工具。因此本文将汉语和越语两种语言中含“马”
字的成语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成语的来源、形式、语义、范围等特征上的异同点, 推
动中越两国之间的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
一、汉语成语界定
在《辞源》(1915)中,“成语”被界定为:“谓古语也。凡流行于社会,可证引
以表示已意者皆是。”1936 年出版的《辞海》中,认为“成语”是“古语常为今人所
引用者曰成语。或出自经传,或来自民谣,大抵为社会间口习耳闻,为众所熟知者。
”。
在《汉语词典》
(1936)中将“成语”界定为“谓社会上习用之古语”。这三本辞书是
代表着前期对成语的认识,因此不难发现前期语言学家对成语的认识还没完全定型,
大部分是从来源方面来界定成语,认为成语是古语流传下来的沿用词语。
1979 年,《辞海》进行了两次修订。第一次,在 1979 年 5 月修订的《辞海·语
词分册》中,
“成语”被界定为:
“熟语的一种。长期以来惯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
组或短句。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有些可从字面上理解,
如‘万紫干红’,‘乘风破浪’,等。有些要知道来源才懂,如‘愚公移山’、‘守株待
兔’等。
”第二次修订的《辞海》是在 1979 年 9 月出版,对“成语”的定义有进一步
修改:“熟语的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
源不一。有些可从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有些要知道来源才懂,
如‘青出于蓝’出于《荀子·劝学》,‘守株待兔’,出于《韩非子。五蠢》。”通过这
两次修订我们不难看出《辞海》已改掉“成语是古语”这个观点,同时将成语归纳为
熟语的一种。除此之外,9 月修订的《辞海》还指出成语只是词汇系统里的固定词组
而不像以前《辞海》所表述“成语是组词或短句”这个提法。显出后期语言学家对成
语的解释有了提升。
目前,语言学家对成语有了更加深度和广度的研究。2009 年,黄伯荣和廖序东
在《现代汉语》中认为:“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
短语。”2012 年,
“成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
“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
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在《当代汉语词典》
(2015)中将“成语”定义为:“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结构固定、意义完整而又简洁
精辟的词组或短语。”
总之而言,通过许多年来中国语言学界对成语的解释,本文将汉语成语的内容简
要地概述如下几个特征:相习沿用、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意义精辟、具有书面语色
4
彩、多为四字格式。
二、越语成语界定
在越南语言词汇系统中成语是个具有特殊性的词汇,因为它不仅是个语言单位,
还是一个文化单位。成语充分地体现了越南人的精神、文化、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的
特征。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成语的特征,有不少学术家在语言学、文化学和民族学等方
面上对成语进行广泛探讨和研究。
到目前为止,在越南语言学中研究成语的历史大致能划分为 1945 年前后两个阶
段。
1945 年之前,大部分的研究还没将成语和俗语这两种固定词组分得清楚。范琼
是越南第一个对成语进行探讨的语言学家。1921 年,他在《关于俗语和民谣》一文
中认为所有的固定词组都归纳为俗语。虽然他对成语的研究结果比较粗略,但成功地
为越语成语的研究奠定了基石。
1945 年之后, 成语成为许多越语学家的研究重点。认识到成语在词汇系统中的
特殊地位与作用,他们对成语的定义、结构和语义进行深入了解,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1968 年,阮文修在《现代越语词汇学》一书中将“成语”定义为:
“成语是由固
定词组结合,各个成分构成凝固的整体,同时失去自己的独立意义。成语整体的意义
是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解释的。”
1976 年,胡黎在《构成现代越语词汇的问题》中认为:
“成语是结构坚固、意义
优美的固定词组,常用来描述某个事物的形象、性格或态度。”
1978 年,两位语言学家阮力与阮文当在《越语成语词典》一书中指出:
“成语是
各个语言词汇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是固定的词组或短语,具有广泛的意义。”并强调
了“成语的下限是由两个词组成的词组,成语的上限是句子。越语成语是介于两者之
间的中间单位。”
1988 年,黄批在《越南语词典》中对“成语”的定义是:
“成语是一种相习沿用
的固定词组,其意义通常不能简单地从组成它的成分的本身意义上解释。”
1998 年,阮如意在《越语大辞典》一书中这样定义:“成语是惯用的固定词组,
意义上具有定型性,能够描述事物,通常不能从组成要素推断出整体意义,在口头和
书面语中传流。”阮善甲在《越语词汇学》中将“成语”解释为:
“成语是具有旋律性、
完整意义的固定词组。”
目前,黄文行的定义是最有代表性的,他在《越语成语学》一书中提出:“成语
是结构牢固、意义完整而又简洁优美的固定词组,用于日常交流,尤其是在口语中广
泛使用。

从上述定义看出,大多数语言学家都认为成语是结构凝固的固定词组,成语的意
义不是组成元素总和的意义而是具有形象性、优美性和旋律性,这些特点使成语的语
法功能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可以代替“词”,也可以跟“词”组成句子。因此,
本文简要列出越南成语的几个特点:相习沿用、结构稳定、意义简洁优美,不能地从
字面上解释、具有口语色彩。
5
三、汉越成语界定比较
(一)汉越成语界定的相同点
综上所述可知,虽然中越两国使用着不同语言文字,但在成语这个具有特殊性的
语言单位上是大同小异的。两国语言学家都通过来源、结构、意义与范围的方面来界
定成语,共同认为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简洁精辟、结构定型、意义完
整的固定词组或短语。
(二)汉越成语界定的不同点
虽然中越两国的语言学家对成语的认识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文化也引起语
言思维方式的不同,对成语的定义也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现象。
首先,中国语言学家比较注重成语的格式形式,在大多数跟成语有关的资料中都
指出:“汉语成语多数为四个字”
。以《成语大词典》(缩印本,甘肃教育出版社)为
例统计,该词典共有一万条成语,其中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有九千七百零二条,约占
97%。而越南语言学家阐述成语概念时并没有提及格式形式这方面。但不能认定越南
成语四字格的数量有限,在《越语词汇学》的第二章中阮善甲统计出:“在越语成语
系统中四字格的成语占绝大多数,占成语总数的 70%左右。”虽然汉越四字格的成语
在汉越成语中占的比例多,但越语非四字格成语的比例高于汉语非四字格成语的比例,
因此越语成语的格式显得更灵活、多样化。也因此越语成语定义没有具体的字数要求。
在考察与汉越两种语言之间的成语有关的研究资料时发现,越语成语多半来自民
间口头流传的词句或寓言与外来成语,较少部分是来自古文学作品与历史事件或人物。
因此越语成语多用于日常交流口头用语,具有口头色彩。而汉语成语则主要来源于名
人的名言与古人的经典书籍或著作,这使成语得到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带有较浓的
书面语色彩。因而汉越成语定义中已经明显地指出汉语成语“具有书面语色彩”而越
语成语则带有“口语色彩”。
总之而言,根据上面所分析的内容显然可知,汉语成语的语言学家比较注重成语
的由来以及格式形式,而越语成语的语言学家则主要侧重于成语的整体意义,指出越
语成语的语义靠成语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而不能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作
简单总和的理解。在使用范围的方面上,汉语成语多数用于书面语色彩,而越语成语
则在口语交流中被广泛运用。

第二节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界定
一、汉语“马”字的定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引起了新交际环境的变化,对语言思维的需求日益突出,
词汇意义的层次也增加的越来越多,形成了多义词现象的出现。有不少词最初只含着
一层语义,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有了新的认识,自然
地借用其词来描述另外一个与它在形象、含义等方面上相似的事物,从其本义推演出

6
[1]
新的意义层次,因此派生出引申义,
“马”亦不例外。笔者通过五本辞书《辞海》 ;
《汉语大词典》[2];《汉字源流字典》[3];《汉语大字典》[4];《现代汉语词典》[5]进行
考察“马”字所含的意义,最终收录如下十个义项:

表 1.1 汉字“马”的义项综合

序 义项 辞海 汉语大 汉字源流 汉语 现代汉语


词典 字典 大字典 词典
1 哺乳动物 √ √ √ √ √
2 大 √ √ √ √ √
3 姓 √ √ √ √ √
4 筹码 √ √ √ √ ×
把面孔拉长像马脸
5 × √ √ √ ×
(板脸)(重庆方言)
6 量词,相当于“堆” × √ √ √ ×
7 骑兵 × √ √ × ×
8 官名 √ × × × ×
9 《平水韵》马韵为上声二
十一,旧时因用以代替 × √ × × ×
日期,指二十一日
10 镇,压制(方言) × √ × × ×
11 武事 × √ × × ×
12 瞄,注意看(方言) × √ × × ×
13 形状像马全体的事物 × × √ × ×
14 地名 × × √ × ×
15 《易》为乾、震、坎之象 × × × √ ×
16 骂 × × × √ ×

“马”是一个形象字,它的原始语义(本义)是一种强武有力的大型家畜的名称。
“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
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6]。后来,随着人类思维不断
的运动,生活环境与劳动方式有所改善,引起人们创造了许多与之相关的东西,在没
有新词出现的情况下,人们只好通过各种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将“马”发展为指大、

[1]
夏征农主编.《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年缩印本.第 1396 页.
[2]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年.第 759,760 页.
[3]
谷衍奎编.《汉字源流字典》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年 1 月.第 52 页.
[4]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汉语大字典》
.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年 4 月.第 4830 页.
[5]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年.第 861 页.
[6]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年.第 861 页.
7
骑兵、武事、姓等意义,用来表达相关的东西。而经过长期的使用后,这些引申义项
逐渐变成凝固语义系统。典型可提:基于“马”高大强壮的形体引申出“大”的义项,
用于强调外表长、大的对象。如:马船(大型船);马勺(专用盛饭或盛粥的大勺)。
根据表一所罗列的 16 个“马”的义项,我们可看出,从义项 8 至 16 分别是由个
别词典拥有的,义项 7 由两部词典所列,义项 5、6 由三部词典所列,义项 4 是四部
词典具有的,仅仅只有义项 1、2、3 却在各部词典共收录。因而可知,“马”单音节
词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的义项有:⑴ 哺乳动物马;⑵ 大;⑶ 姓氏马。
由于社会水平的提高,思维方式的改观,“马”单音节词已无法提供足够人们对
表达意义的精致、深刻、准确的需求,因此,伴随着复音词的出现与其发展的动向,
出现了大量的由“马”语素组成的复音词,如:骏马、龙马、马术、马车、马蹄莲、
马维峰等,以及具有特殊用法的固定词组――成语,如:下马威、兵强马壮、东风射
马耳、风马牛不相及等。于是,语素和“马”参构成语后,虽说成语整体意义不是其
构成要素的简单相加,但“马”成语的语义几乎都是从“马”各义项的基础上进一步
概括出来的,建立了十分亲密的关系。
二、越南语“马”字的定义
自古以来,中越两国存着一种极为密切的关系,语言就是其中之一。汉语和越南
语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语言。从秦汉到五代十国时期,越南是中国历代封建朝廷的郡
县,所以两国语言的接触大约有一千多年的时间。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越
南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使越南词汇宝库更加丰富。越南人把这种借词称为汉越词。
越南语言学家阮文修指出“现代越南语中有占总词汇量 60%的汉语借词”[1],因而可
说明越南语中一般有着两个词汇层:一个是纯越词(越南语固有词);另一个是汉越
词,即汉语借词。之所以说“一般”是因为有些词只有汉越词,而不存在固有词。相
反,有些词只有固有词,却没有汉越词。但在越南语中,对“马”这个词来讲,无论
是越南语固有词还是汉越词,两者同时并存。
“马”的越南语固有词是“ngựa”,借用汉语词汇后,越南人还用汉越词“mã”
来表达“马”的意义。可是,越南语本来还存着一个跟汉越词“mã”同音同形、意
义不同的固有词,所以,本文只把越南语固有词“ngựa”进行分析其各义项。通过黄
批的《越南语词典》[2]、黄龙与光雄的《越南语词典》[3]、裴德靖的《越南语词典》
[4] [5]
、《越南百科词典》 ,笔者收集“ngựa”各义项的结果如下:

[1]
阮文修.《现代越语词汇学》
.河内:越南大学与中专出版社,1968 年.第 270 页.
[2]
黄批主编.《越南语词典》.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第 723 页.
[3]
黄龙与光雄编.《越南语词典》.河内:鸿德出版社,2008 年.第 635、636 页.
[4]
裴德靖编.《越南语词典》.胡志明:文化信息出版社,2013 年.第 832 页.
[5]
国家会议编.《越南百科词典》第三册.河内:百科词典出版社,2003 年.第 197 页.
8
表 1.2 越南语固有词“ngựa”的义项综合

《越南语词典》 《越南语词典》 《越南语词典》 《越南百科词典》


序 义项
黄批 黄龙、光雄 裴德靖 国家会议
1 哺乳动物 √ √ √ √
“马力”的俗
2 称,是一种功率 √ √ √ ×
单位
体育工具,专用
3 提高跳跃的高 √ × × ×

大木板,下面有
4 二或四角支撑 √ √ √ ×
柱(方言)
5 吉他琴码 × √ × ×
6 切药材刀 × √ × ×
给大胆风骚女
7 × √ × ×
人蔑视的称呼
动词。去,走(针
8 对女人的说法, × √ × ×
贬义)

首先,跟汉语“马”相同,“ngựa”本义也用来命名一种哺乳动物,在《越南语
词典》一书中,主编黄批将“ngựa”定义为“有蹄的哺乳动物,每肢只有一蹄,善跑,
用来乘骑、拉车。”[1]同时,从应用范围和使用频率来看,
“ngựa”的本义是它的中心
意义。此外,由于人或事物与“ngựa”(本义)的性格、外观、形状之间的相似性,
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ngựa”字来指定这些相似的人或事物,所以,“ngựa”
的各引申义的词类主要都是名词,如:义项 3 是指一种体操工具的名称,该工具有一
个皮革覆盖的部位,下面用大住来支撑,用于锻炼跳跃运动。它之所以称“ngựa”,
是因为其体形较高,跳过它时就像在跳过一匹高大的马。义项 4 指一种用来躺或坐的
东西,它有着四根牢固的柱子,像站在地上的一匹稳重的马,所以它也被称为“ngựa”。
除了用来命名某类东西或人之外,“ngựa”还具有动词职能,但总之而言,在目前生
活中,“ngựa”引申义没有被广泛使用。因而,当“ngựa”参构成语时,人们大部分
是从动物的角度(“ngựa”本义)来创造出成语的整体意义。例如:

[1]
黄批主编.《越南语词典》
.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第 723 页.
9
⑴ Thẳng ruột ngựa
直 肠 马
(直如马肠:指喻说话像马肠一样直言不讳)
Ngựa lồng cóc cũng lồng

马 奔腾 蛤蟆 也 跳跃
(马奔腾,蛤蟆跟着跳跃:指喻互相嫉妒,明争暗斗)
Ngựa non háu đá

马 小 爱 踢
(小马驹爱踢脚:指年纪小的人不懂事,总喜欢争强好胜)

三、汉越含“马”字成语的概念
为了准确地提出汉越语言含“马”字成语的概念,了解汉语“马”和越南语中的
“马”所蕴藏的意义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从语义角度来看,不难认出汉语“马”各义
项的数量几乎是越南语“ngựa”义项总数量的两倍。这说明汉语“马”的语义比“ngựa”
的更为丰富,运用范围更加灵活、广泛。但越南“ngựa”有部分义项侧重于贬义色彩,
而这一点汉语“马”却没有,显得中越两国的语言各有各的特色。可不管在某种语言
中,本意总是最为主要的参构词组的意义,这意味着成语的整体意义大部分来自参加
构成其各语素的本义,也就是说含“马”字成语里的“马”语素多半是指一种被称为
“马”的哺乳动物。而在越南语中,基本上有两个语素表示哺乳动物“马”的意思――
“ngựa”和“mã”,因而,本文将“ngựa”和“mã”作为对越南语含“马”字成语的
研究对象。
从格式形式方面上来看,作为成语宝库的“成员”之一,含“马”字成语拥有成
语基本特征,多由四个字组成,亦有三字,如:下马威(汉)、Kiếp trâu ngựa(越。
牛马之命);五字,如:东风射马耳(汉)、Già lừa đẻ ra ngựa(越。老驴生小马);甚
至六字以上,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汉)、Voi biết voi, ngựa biết ngựa(越。象知
象,马知马)。
根据上面所分析的内容,笔者对汉越含“马”字成语简要地提出概念:
汉越含“马”字成语是语言形式中含有汉语“马”语素或越语“ngựa”、“mã”
语素的成语,它具有丰富内涵以及与汉字“马”本义有着密切关系的语义,结构形式
凝固,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如:汉语为“马到成功、快马加鞭、兵强马壮、轻裘肥
马”等成语;越语为“ngựa qua cửa sổ”(马奔跑过窗户、“voi giày ngựa xé”(象践马
“cha lừa mẹ ngựa”
踏)、 “mã đáo thành công”
(驴父马母)、 “dã mã vô cương”
(马到成功)、
(野马无疆)等成语。

第三节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考察
含“马”字成语在丰富与表达汉越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以多样的形式参与
组成并丰富了两国动物成语的宝库,使这个基本的组词在结构上更加多样化,在语义
内容上更加深刻含蓄。同时,通过这些成语,
“马”的形象也得到了非常丰富的反映,
10
但对成语进行文献收集过程中,笔者发现,在汉语和越南语含有动物语素的成语系统
中,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不相同的原因,中越两国的人民与每一种动物之间的亲
密度都不一样,引起每一种动物在两种语言之间出现的频率也不一致。
根据越南研究者阮氏宝(2003)的统计,在 1555 条含有动物语素的越语成语中,
出现最多的是鸟类(232 条),其次是鱼类(149 条)、狗(149 条)、水牛(123 条)、鸡(113
条)、黄牛(73 条)、大象(63 条)、猫(61 条)、马(58 个)等。同样,根据汉语研究者
张树(2019)的统计结果,在汉语 1159 条含有动物语素的成语中,使用参构成语最多
的动物是马(148 条)、狗(73 条)、鱼类(69 条)、老虎(67 条)、龙(67 条)、鸡(56 条)、
牛(50 条)等。
从上所述可知,汉语含“马”字成语排第一名,占汉语动物成语总数的 13%左右,
相反,越语含“马”字成语只排在第九名,占越语的动物成语总数的 4%左右,而占
越南动物成语总数最高的是鸟类成语,占总数的 15%。因此,汉语和越南语的“马”
的形象有所不同。
一、汉越含“马”字成语的数量
为了深入研究汉越成语含“马”字成语之间的异同点,本文以汉语的《成语大词
典》[1]、
《中华成语词典》[2]、《分类成语词典》[3]和越南语的《越语成语》[4]、《越南
[5] [6]
成语俗语词典》 、
《汉越成语词典》 为考察对象,对其中的含“马”字成语的数量进
行统计。
在收集和统计含“马”字成语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无论在汉语还是越南语中,
都出现这样两种现象:⑴ 语义内容相同,字面形式上指有一个字的差别,如:汉语
成语中的“走马观花”和“走马看花”只差别在“观”和“看”,但都形容得意、愉
快的心情,后来多用以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越语成语中的“hàm chó vó ngựa”(狗
嘴马蹢)和 “mồm chó vó ngựa”(狗口马蹢)差别在“嘴”字和“口”字,但都用
来表示别招惹狗和马的敏感部位,指喻远离危险的地方。⑵ 语义内容相同,字面位
置调换,如:汉语中的“经裘肥马”和“肥马轻裘”,
“轻裘”和“肥马”互相换位置,
但都用来形容生活非常富裕,奢华。越南语中的“đầu trâu mặt ngựa”
(牛头马面)和
“mặt ngựa đầu trâu”(马面牛头)
,“đầu trâu”和“mặt ngựa”的位置不同,但都意为
残忍、没有人性的人。这两种现象是由流传时受到某种方言或习惯用语的影响而产生
出来,因而它们会有两次或两次以上被列入词典。对于这两种成语,笔者将它们归纳
为一条成语进行统计。
此外,本文只针对越南语中表达“马”的越南语固有词“ngựa”与汉越词“mã”
“giẻ cùi tốt mã”
的成语,不把越南语固有词“mã”的成语作为研究对象,如: (蓝鹊
只有漂亮的外表),成语里的“mã”是用来表示外表的意思,跟汉字“马”毫无关系、
[1]
雅图辞书编委会编.《成语大词典》.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年.
[2]
申红潮主编.《中华成语词典》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8.4.
[3]
《分类成语词典》编纂组.《分类成语词典》.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年.
[4]
阮力与梁文当编.《越语成语》.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 年.
[5]
武容、武翠英、武光崤编.《越南成语俗语词典》.河内:教育出版社,1995 年.
[6]
陈氏清廉编.《汉越成语词典》
.河内:劳动出版社,2012 年.
11
“ăn như thuyền chở mã”(吃饭快如载纸扎的船),这里“mã”却意为祭祀祖先或去
世人的迷信物品——纸扎,与汉字“马”亦无关系。

表 1.3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统计

越语含“马”字的成语
汉语含“马”字的成语
含汉越词“ngựa”字 含汉越词“mã”字
的成语 的成语
数量(条) 59 16
占比(%) 78.67% 21.33% 190 条

总 75 条

二、汉越含“马”字成语的音节

表 1.4 汉语含“马”字成语音节

数量(条) 比例 列如
三音节 4 2.10% 马后炮、马前卒、下马威、露马脚
四音节 172 90.53% 马工枚速、下马看花、车辙马迹、鸠车竹马
五音节 4 2.10% 驽马恋栈、代马不思越、司马牛之叹、东风射马耳
六音节 6 3.16% 疲马不畏鞭棰、死马当活马医、风马牛不相及
八音节 3 1.58%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十音节 1 0.53%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总数 190 100%

表 1.5 越语含“马”字成语音节

数量(条) 比例 列如
Mó dái ngựa(摸马阴囊。冒失、愚昧的行动)
三音节 3 3.95% Theo đít ngựa(跟随马屁。向有权势人谄媚奉承,拍马屁)
Kiếp trâu ngựa(牛马之命。奴隶的命运)
Hỏi trâu biết ngựa(问牛知马)
Biếu bò nhận ngựa(送牛收马。没有任何人会无条件地把
四音节 57 75.00%
东西送给别人,该有来有往)
Lên xe xuống ngựa(上车下马。指富裕、悠闲的生活)
五音节 8 10.53% Ngựa bốn chân còn vấp(具有四蹄的马也会绊倒。不要嘲

12
笑别人)
Già lừa đẻ ra ngựa(老驴生小马。暗指嘴刁、奸诈的人)
Thiếu voi phải dùng ngựa(缺象只得用马。虽然不好,但由
缺乏,只能临时使用)
Voi biết voi, ngựa biết ngựa(象知象,马知马。知道自己的
六音节 7 9.21% 身份)
Được đầu voi đòi đầu ngựa(得到象头还要马头。得寸进尺)
Một con ngựa đau, cả tàu bỏ cỏ(一匹马受伤,整个马栈拒
八音节 1 1.32%
食。团结一致,彼此相爱,同甘苦共患难)
总数 76 100%

13
第二章:汉越含“马”字成语的结构对比研究

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成语的结构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在语言研究系统中,
大多数汉语研究者都基于形式特征,将成语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成语从结构上明显
地分成前后两截,如:鞍前马后;第二类是不分两截的成语,如:马革裹尸。而在越南
语中,成语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比喻成语,如:Ngựa xe như nước(车马如水);对称
成语,如:Ruột ngựa phổi bò(马肠牛肺);非对称成语,如:Thay ngựa giữa dòng(途
中换马)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本文将从成语各成分之间语法关系的角度上,把含“马”
字成语划分为两大类型:联合结构、非联合结构。

第一节 联合结构
联合结构成语是在构造形式上明显地分为没有先后、主次等分的前后两部分。将
前部分定为 AB,后部分定为 CD。从结构形式上看,AB 和 CD 具有并列关系。从语义
方面来看,AB 和 CD 的语义具有独立性。从词义方面上,A 和 C 以及 B 和 D 多半是同
义、反义的关系,或者是同义反义交错使用。此外,有部分联合式成语的 A 和 C 或 B
和 D 是重复使用同一成分。例如:
汉语:人 强|马 壮 越南语:Voi giày|ngựa xé(象践马踏)
驴 前|马 后 Hàm chó|vó ngựa(狗嘴马蹄)
非 驴|非 马 Tâm viên|ý mã(心猿意马)
骑 马|找 马 Thiên binh|vạn mã(千军万马)

联合结构成语有两大特点:第一,属于联合结构的都是双音节的成语(如:牛溲
马勃、鸟头白,马生角);第二,因为前后两部分 AB 和 CD 的语义有着独立性的特点,
两者没有干涉对方的语义,联合在一起为了更加强成语整体的意义,所以大半可以颠
倒成 CDAB 使用,成语整体意义没有改变,如:

汉语:千 军/万 马 越南语:Đầu trâu/mặt ngựa(牛头马面)


万 马/千 军 Mặt ngựa/đầu trâu(马面牛头)

从语法结构的方面上,本文将联合结构成语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B 和 CD 都是偏
正短语、主谓短语、述宾短语、方位短语和其他结构。
一、
“偏正+偏正”式
所谓偏正短语,就是由前后两部分具有限制或修饰关系组的短语。在汉语中,限
制或修饰部分(偏)在前面,被限制或修饰部分(正)在后面。但在越南人的语言思

14
维方式里,如果修饰部分不是量词或数词充当,最重要的部分(中心语)一定要放在
修饰部分的前面,因而越南语偏正短语的结构形式则是“正+偏”,此外,经过多年的
语言和文化交流,为了更加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越南语借用了些汉语基本的语
法结构,可知,对于越语含“马”字具有偏正结构的成语来说,
“偏+正”和“正+偏”
是并存的。
使用“偏+正”式:
① Kim mã | ngọc đường ② Đơn thương | độc mã
金 马 玉 堂 单 枪 匹 马
偏 ﹢ 正 偏 ﹢ 正 偏 ﹢ 正 偏 ﹢ 正
使用“正+偏”式:
① Cương ngựa | ách trâu ② Bò đất | ngựa gỗ
缰 马 鞅 牛 牛 土 马 木
正 ﹢ 偏 正 ﹢偏 正﹢偏 正 ﹢偏
(一)汉语含“马”字成语
汉语含“马”字成语共有 44 条属于联合结构的“偏正+偏正”式:
① 马 迹 | 车 辙 ③ 马 壮 | 龙 神
偏﹢正 偏﹢正 偏﹢正 偏﹢正
② 善 马 | 熟 人 ④ 大 马 | 金 刀
偏﹢正 偏﹢正 偏﹢正 偏﹢正
在汉语含“马”字成语中,这一类成语的数比较多,如:蛇毛马角、南船北马、
蛛丝马迹、铜围铁马、青丝白马、青梅竹马、牛头马面、意马心猿、素车白马、光车
骏马、弊车羸马、金戈铁马
(二)越语含“马”字成语
越语含“马”字“偏正+偏正”式成语有 16 条:
① Ngựa Hồ | chim Việt ③ Ruột ngựa | phổi bò
马 胡 鸟 越 肠 马 肺 牛
正 ﹢ 偏 正 ﹢ 偏 正 ﹢ 偏 正 ﹢ 偏
② Hàm chó | vó ngựa ④ Đầu trâu | mặt ngựa
嘴 狗 蹄 马 头 牛 面 马
正 ﹢ 偏 正 ﹢ 偏 正 ﹢ 偏 正 ﹢ 偏
这类越南语常见的“马”字成语还有:Chuông vạn ngựa nghìn(万铃千马)、cương
ngựa ách trâu(马缰牛鞅)、đơn thương độc mã(单枪匹马)、cân đai xe ngựa(官服马
车)、cha lừa mẹ ngựa(驴父马母)
二、
“述宾+述宾”式
述宾结构短语是由有着支配和被支配关系的两部分短语组成的,其中,表示动作
或行为的动词性词语(述)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宾)在后。
(一)汉语含“马”字成语
15
共有 21 条汉语含“马”字“述宾+述宾”式成语:
① 失 马 | 亡 羊 ③ 杀 马 | 毁 车
述﹢宾 述﹢宾 述﹢宾 述﹢宾
② 休 牛 | 放 马 ④ 作 牛 | 作 马
述﹢宾 述﹢宾 述﹢宾 述﹢宾
这一类的汉语“马”字成语还有:招兵买马、溜须拍马、毁车杀马、休牛放马、
止戈散马、舞刀跃马
(二)越语含“马”字成语
对越语含“马”字成语来说看,
“述宾+述宾”式成语的数量较少,共有 4 条,其
中有一条借用汉语的成语:
① Thay ngựa | đổi chủ ③ Biếu bò | nhận ngựa
改 马 换 主 送 牛 收 马
述 ﹢ 宾 述 ﹢宾 述 ﹢ 宾 述 ﹢ 宾
② Lên xe | xuống ngựa ④ Chiêu binh | mãi mã
上 车 下 马 招 兵 买 马
述 ﹢宾 述 ﹢ 宾 述 ﹢ 宾 述 ﹢ 宾
三、
“主谓+主谓”式
主谓短语是由具有陈述关系的前后两部分组成的短语,对于主谓结构,不管汉语
还是越南语,主语和谓语的位置是一致,主语(被陈述)在前面,能回答“谁”或“什
么”的问题,谓语(陈述)在后面,用来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的问题。
(一)汉语含“马”字成语
属于“主谓+主谓”式的汉语含“马”字成语共有 18 条:
1. 主语(A 和 C)都是单词
所有四音节“主谓+主谓”式成语内部的各个主语都是单音节名词,谓语词性可
以是形容词或动词。
① 马 状(形) | 人 强(形) ③ 人 欢(动) | 马 叫(动)
主﹢谓 主﹢谓 主﹢谓 主﹢谓
② 秋 高(形) | 马 肥(形) ④ 车 驰(动)| 马 骤(动)
主﹢谓 主﹢谓 主﹢谓 主﹢谓
除了四音节的成语之外,也找到一条八音节成语属于这种形式,它内部的两个谓
语都是述宾短语:
⑤ 鞍 ‖ 不 离 马, 甲 ‖ 不 离 身
状 述 宾 状 述 宾

主 ﹢ 谓 主 ﹢ 谓

16
2. 主语(A 或 C)不是单词
通过统计调查,发现这类成语内部的主语大半由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充当。
① 鸟 头 ‖ 白, 马 ‖ 生 角
偏 正 述 宾

主 ﹢ 谓 主 ﹢ 谓

② 君子 ‖ 一 言, 快 马 ‖ 一 鞭
偏 正 偏 正 偏 正

主 ﹢ 谓 主 ﹢ 谓

③ 路 遥 ‖ 知 马 力, 日 久 ‖ 见 人 心
主 谓 述 宾 主 谓 述 宾

主 + 谓 主 + 谓

(二)越语含“马”字成语
在越语含“马”字成语中,有 7 条“主谓+主谓”式成语。虽然七条成语里各个
主语都由单音节名词充当,但谓语却可由动词、名词或短语充当。
① Voi giày | ngựa xé
象 践(动) 马 踏(动)
主 ﹢ 谓 主 ﹢ 谓
② Người kiệt sức | ngựa hết hơi
人 困(形) 马 乏(形)
主 ﹢ 谓 主 ﹢ 谓
③ Ngưu tầm ngưu | Mã tầm mã
牛 寻 牛 马 寻 马
述 宾 述 宾

主 + 谓 主 + 谓
四、
“方位+方位”式
所谓方位短语,是由方位词和实词或短语组成具有名词性的短语,方位词的位置
是直接靠在名词或短语的后面,它主要用来说明处所、范围或时间。
进行收集成语过程中,末找到越语含“马”字“方位+方位”式的成语。但,在
汉语含“马”字成语中,本文共收 3 条符合“方位+方位”式的成语,它们都用来表
示处所。
① 驴 前 | 马 后 ③ 墙 头 | 马 上
名﹢方 名﹢方 名﹢方 名﹢方
② 鞍 前 | 马 后
名﹢方 名﹢方
17
五、其他形式
(一)汉语含“马”字成语
① 马 马 | 虎 虎 ② 声 色 | 犬 马
名﹢名 名﹢名 名﹢名 名﹢名

上面两条成语都具有并列的关系,第一条:“马马虎虎”是属于前后两部分一起
重叠而成,第二条成语“声色犬马”却是单一组合式的结构形式。
(二)越语含“马”字成语
Võng lọng | ngựa xe
吊床 罗伞 马 车
名 ﹢ 名 名 ﹢名

跟汉语中的“声色犬马”一样,成语“võng lọng ngựa xe”也是单一组合式的结


构形式。
六、小结
表 2.1 汉越含“马”字成语中联合结构分类统计表

联合结构 总数
偏正+偏正 述宾+述宾 主谓+主谓 方位+方位 其他
汉语 数量(条) 44 21 18 3 2 88
占比 50% 23.9% 20.4% 3.4% 2.3% 100%
越语 数量(条) 16 4 7 0 1 28
占比 57.14% 14.29% 25.00% 0% 3.57% 100%
从上表所示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在汉语和越南语中,
“偏正+偏正”、
“述宾+述宾”和“主谓+主谓”都是联
合结构成语使用频率较高的三种基本语法关系。其中,
“偏正+偏正”式在汉越语言中
都占绝对优势,汉语中占 50%,越南语中占 57.14%,占比分别差距较小。
其次,虽然“述宾+述宾”式和“主语+主语”式的占比不少,但两者在汉语和越
南语中的比例却出现了相异点。从上表可知,在汉语中,
“述宾+述宾”式所占的比例
比“主谓+主谓”式的比例多,相反,越南语中,
“主谓+主谓”式的比例却比“述宾+
述宾”式稍微多了些。但总体来说,不管汉语还是越南语,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大。
最后,
“方位+方位”式就是汉语和越南联合结构含“马”字成语之间最明显的不
同点,是汉语含“马”字成语独有的特征形式。
此外,通过分析联合结构的各个结构后,也得出如下结论:
从联合结构的识别特点来看:联合结构成语 ABCD 有部分成语出现 A 和 C 或 B 和
D 重复的现象,在汉语含“马”字成语中,共收集 4 条成语,其中有两条“偏正+偏
正”式成语(一马一鞍、非驴非马)和两条“述宾+述宾”式成语(作牛作马、呼牛
呼马)。跟汉语相反,越语含“马”字成语却没有这种现象。此外,汉语含“马”字

18
成语中也有一条重叠结构成语——马马虎虎,而越语含“马”字成语并没有。表明,
汉语联合结构极为紧密,具有标示性,而越语含“马”字成语的结构较为自由。
从联合结构的各项形式来看:汉语和越南语都有基本的联合结构形式,两者之间
的差异不大。首先,对于“偏正+偏正”式结构,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两种语言表示偏
正关系的形式不一致。越南语可用两种形式“偏+正”和“正+偏”来表示偏正关系,
汉语表示偏正关系的中心语(正)只能后置,不能前置。其次,在汉越含“马”字成
语中,对于“主谓+主谓”式结构,主语大部分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都由
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短语充当,但汉语里可用主谓短语来做主语,用名词性短语(偏
正短语)作为谓语,越语含“马”字成语没有这一点。最后,对于“述宾+述宾”式
和单一组合式的内部结构,汉语和越语都没有相异点。
总之而言,汉越的联合结构成语同多于异,都有联合结构基本的特点和形式,这
证明了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相似之处。

第二节 非联合结构
跟联合结构相反,非联合结构成语不分前后两部分,参构成语的各语素之间有主
谓、偏正、述宾、连动、补充等关系。
一、偏正式
(一)汉语含“马”字成语
共收集 36 条有着偏正式结构的汉语含“马”字成语:
1. 修饰部分是定语
对于偏正式结构,大多数修饰部分是定语(定+中),在汉语含“马”字成语,共
收 29 条“定+中”成语:
① 下 马 | 冯 妇 ② 犬 马 | 之 报
定 + 中 定 + 中

③ 龙 马 | 精 神 ④ 马 前 | 卒
定 + 中 定 + 中

⑤ 戎 马 一 生 ⑥ 驷 马 高 车
定 + 中 定 + 中 定 + 中
定 + 中 定 + 中
①、②、③、④ 是单层定语的成语
⑤、⑥ 是多层定语的成语
2. 修饰部分是状语
在汉语含“马”字成语中,“状+中”成语只共有 7 条:
① 马 前 | 泼 水 ② 以 毛 | 相 马
状 + 中 状 + 中

19
③ 倚 马 | 可 待 ④ 马 后 | 跑
状 + 中 状 + 中

(二)越语含“马”字成语
1. 修饰部分是定语
越语含“马”字成语有 4 条“定+中”式成语,没有“状+中”式成语:
① Như ngựa | bất kham ③ Dặm nghìn | da ngựa
如 马 不 驯服 里 千 革 马
介 宾 状 中 中 定 中 定
中 + 定 定 + 中

② Vành | móng ngựa ④ Chạy đua | một ngựa


圈 蹄 马 赛跑 一 马
中 定 定 中
中 + 定 中 + 定
①、② 是单层定语的“定+中”成语
③ 是多层定语的“定+中”成语,同时,“定+中”和“中+定”两种偏正形式并
存在其内部结构。
二、述宾式
(一)汉语含“马”字成语
本文共收 5 条述宾式的汉语含“马”字成语:
① 打 | 马 虎 眼 ③ 不 食 | 马 肝
定 中 状 中 定 中
述 + 宾 述 + 宾

② 仅 容 旋 | 马 ④ 露 | 马 脚
状 中 定 中
述 + 宾 述 + 宾

从上面四条述宾结构成语可知,在一般的情况下,述宾关系都以“动词+宾语”
形式存在,但在特殊情况下,宾语也可前置,如:
⑤ 马 首 | 是 瞻
定 中 代 述

宾 + 述

“马首是瞻”中的“是”是指示代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复指“马首”,这是
倒装修辞手法。
(二)越语含“马”字成语
越语含“马”字成语共有 4 条述宾式成语:

20
① Đánh | kẻ ngã ngựa ③ Làm | thân trâu ngựa
打 人 落 马 做 身 牛 马
中 定 中 定
述 + 宾 述 + 宾

② Mó | dái ngựa ④ Theo | đít ngựa


摸 阴囊 马 跟随 屁 马
中 定 中 定
述 + 宾 述 + 宾
三、主谓式
(一)汉语含“马”字成语
在非联合结构中,主谓式成语的使用频率占绝大多数,共收 47 条成语:
1. 主语是名词
① 马 ‖ 不 停 蹄 ② 车 ‖ 在 马 前
状 述 宾 述 宾
主 + 谓 主 + 谓

③ 塞翁 ‖ 失 马 ④ 伯乐 ‖ 相 马
述 宾 述 宾
主 + 谓 主 + 谓

在成语①和②里,主语是单音节名词
在成语③和④里,主语是双音节名词
2. 主语是偏正短语
对于主谓结构来讲,大部分成语的主语是由偏正短语充当
① 马 革 ‖ 裹 尸 ③ 代 马 ‖ 依 风
定 中 述 宾 定 中 述 宾
主 + 谓 主 + 谓

② 一 马 ‖ 当 先 ④ 快 马 ‖ 加 鞭
定 中 述 宾 定 中 述 宾
主 + 谓 主 + 谓

3. 主语是主谓短语
主语是主谓关系的成语不多,本文只找到一条成语:
兵马 未 动 ‖ 粮草 先 行
主 谓 主 谓

主 + 谓

21
4. 主语是并列短语
本文对这类成语共收集 3 条,都属于名词并列的短语:
乌 焉‖成马 犬 马‖恋主 犬 马‖齿素
名 + 名 名 + 名 名 + 名

(二)越语含“马”字成语
1. 主语是名词
① Ngựa ‖ qua cửa sổ ② Ngựa ‖ chạy đường dài
马 过 窗户 马 跑 路 长
述 宾 述 宾
主 + 谓 主 + 谓

③ Ngựa ‖ chạy về ngược ④ Tái ông ‖ thất mã


马 跑 往 后 塞翁 失 马
中 状 述 宾
主 + 谓 主 + 谓

成语①、②、③,主语是单音节名词
成语④的主语是双音节名词
2. 主语是偏正短语
① Già lừa ‖ đẻ ra ngựa ③ Da ngựa ‖ bọc thây
老 驴 生 马 革 马 裹 尸
定 中 述 宾 中 定 述 宾
主 + 谓 主 + 谓
② Bạch mã ‖ phi mã ④ Dã mã ‖ vô cương
白 马 非 马 野 马 无 缰
定 中 述 宾 定 中 述 宾
主 + 谓 主 + 谓

3. 主语是主谓短语
① Ngựa lồng ‖ cóc cũng lồng
马 奔腾 蛤蟆 也 跳跃
主 谓 主 谓
主 + 谓

② Một con ngựa đau ‖ cả tàu bỏ cỏ


一 匹 马 疼 全 栈 拒 食
主 + 谓 主 谓
主 + 谓

22
4. 主语是述宾短语
① Thiếu voi ‖ phải dùng ngựa
缺 像 只得 用 马
述 宾 状 述 宾
主 + 谓

② Có chồng ‖ như ngựa có cương


有 丈夫 如 马 有 缰
述 宾 中 定
主 + 谓

5. 主语是并列短语
① Ngựa hươu ‖ thay đổi ② Ngựa xe ‖ như nước
马 鹿 变换 马 车 如 水
名 + 名 名 + 名

跟汉语一样,这类的主语都是名词并列短语
四、连谓式
连谓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从意义来看,每个谓词性词语都
能给同一个主语进行陈述,连用的谓词性词语之间不存在联合、偏正、述宾、主谓等
关系,同时不使用任何关联词,没有语音停顿。
(一)汉语含“马”字成语
汉语含“马”字成语共有 9 条连谓式成语:
① 骑马 | 找马 ④ 走马 | 观花 ⑦ 借坡 | 下马

② 见鞍 | 思马 ⑤ 走马 | 上任 ⑧ 饮马 | 投钱

③ 下马 | 看花 ⑥ 走马 | 换将 ⑨ 问牛 | 知马

(二)越语含“马”字成语
越语含“马”字成语共有 4 条连谓式成语:
① Quất ngựa | truy phong ③ Hỏi trâu | biết ngựa
策马 追风 问牛 知马

② Cưỡi ngựa | xem hoa ④ Được đầu voi | đòi đầu ngựa
走马 观花 得像头 讨马头

五、补充式
补充式成语是由一前一后的两个部分组成的成语,前面是被补充成分,后面是补
充成分,被补充成分一般是谓词性的词语,补充成分是让被补充成分所表达的意义更
加明确。

23
(一)汉语含“马”字成语
汉语含“马”字成语共有 4 条补充式成语:
① 饮 马 | 长江 ③ 求 马 | 唐肆
述 宾 补 述 宾 补

② 走 马 | 章台 ④ 率 马 | 以 骥
述 宾 补 述 宾 介 补

(二)越语含“马”字成语
越语含“马”字成语共有 6 条补充式成语:
① Bắt ngựa | đằng đuôi ② chạy | như ngựa tế
抓 马 于 尾 跑 如 马 祭
述 宾 补 介 宾
述 补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 Cưỡi ngựa đầu thềm(走马前台)、Chung ngựa với đức ông(与


德高望重的人共骑一匹马)、Lồng lên như ngựa(狂奔如马)、Thay ngựa giữa dòng(在
途中换马)
六、兼语式
兼语式就是由述宾结构与主谓结构套叠而成的结构
(一)汉语含“马”字成语
汉语含“马”字成语有一条兼语式成语
指 | 鹿 为 马
主 谓
述 宾

(二)越语含“马”字成语
越语含“马”字成语也只有一条兼语式成语
Khen | phò mã tốt áo
称 驸马 好 衣衫
主 谓
述 宾

24
七、小结
表 2.2 汉越含“马”字成语中非联合结构分类统计表
非联合结构 总数
偏正式 述宾式 主谓式 连谓式 补充式 兼语式
数量
36 5 47 9 4 1 102
汉语 (条)
占比 35.30% 4.90% 46.08% 8.82% 3.92% 0.98% 100%
数量
4 4 29 4 6 1 48
越语 (条)
占比 8.33% 8.33% 60.42% 8.33% 12.5% 2.09% 100%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在非联合结构中,汉语含“马”字的成语所占比例
最高的是主谓式,占 46.08%。其次是偏正式成语,占 35.30%。在越南语中所占比例
最高的也是主谓短语,为 60.42%,其次是补充式成语,占 12.5%。越语偏正式成语的
数量跟汉语完全相反,仅有 4 条,所占的比例相当底。兼语式在汉越两种语言中都各
有一条成语,所占比例最低,汉语仅为 0.98%,越南语仅为 2.09%。两种语言的不同
之处在于各形式之间的数量差距,在汉语中,如果主谓式数量与偏正相差不多,那么
在越南语中,具有主谓式成语的数量就占绝大多数,因此主谓式与其他形式之间的数
量差距相当大。接下来,将分析两种语言中每种形式的异同点:
(一)主谓式
进行分类时发现,如果把主谓式成语里的谓语部分进行拆小分类,会出现较多纯
一结构,使得统计数据更加复杂,除了纯一结构之外,大部分谓语都属于“述-宾”、
“状-述-宾”、
“主-谓”或“述-宾-补”结构,两种语言之间的谓语结构也大同小异,
因而本文只把主谓式成语的主语作为对比对象,进行统计后得出如下表格:

表 2.3 主谓式成语中主语分类统计表
主语结构 名词 短语 总
单音节 双音节 偏正 主谓 述宾 并列
数量(条) 6 3 33 2 0 3 47
汉语
占比 12.77% 6.38% 70.21% 4.26% 0% 6.38% 100%
数量(条) 6 0 15 4 2 2 29
越南语
占比 20.69% 0% 51.72% 13.79% 6.90% 6.90% 100%
从上表,得出如下结论:
在具有主谓式的汉语含“马”字成语中,共收 9 条主语为单词的成语,占 19.15%;
38 条主语为短语的成语,占 80.85%。在具有主谓式的越语含“马”字成语中,收集
到 6/29 条主语为单词的成语,占 20.69%,主语为短语的成语有 23 条,占 79.31%。
从此可知,不管是汉语还是越南语,主语大半由短语充当,这表明两种语言在主语结
构上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当进一步把单词和短语再次分类时,我们会发现它们的两
25
大不同点:首先,在越南语中,述宾短语能够作为主语,汉语则没有。第二是,在汉
语中,单音节名词和双音节名词都可以作为主语,越南语却只有单音节名词作为主语。
(二)偏正式
表 2.4 偏正式成语分类统计表
汉语 越语
定+中 状+中 定+中 中+定
数量(条) 29 7 1 3
占比 80.56% 19.44% 25.00% 75.00%
总 36 4
对于偏正式来讲,汉语和越南语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表示偏正关系的修饰与被修
饰两部分的前后顺序。正如联合结构中所分析的内容,汉语用“偏+正”形式来表示
偏正关系,越南语则是同时把“偏+正”式和“正+偏”式用来表示偏正关系。根据偏
正式成语分类统计表的统计数据,在五条偏正式成语中,越语含“马”字成语仅有一
条使用“偏+正”形式表示偏正关系的成语,这数据表明,虽然越南语有两种表示偏
正关系的形式,但使用频率并不相同。收集相关资料时发现,在越语成语中“偏+正”
式能够实现,必须满足以下两种条件之一:第一,表达偏正关系的成语是借用汉语偏
正结构的或从汉语成语中直译过来的成语;第二,中心语是由数词、量词、时间词、
副词或助词修饰限制。由此可见,在应用范围如此之小的情况下,
“偏+正”式越语含
“马”字成语的数量极少是可以理解的。
(三)述宾式
从数量上看,汉语和越南语各有四条表达述宾关系的含“马”字成语,数量相对
较少。从内部结构上看,越南语四条述宾式成语的内部结构完全一致,都是“单音节
动词 + 偏正短语”的形式,其中,偏正短语都由“中+定”式充当,而汉语中,表示
动作或行为的部分可由单音节动词充当,也可由偏正短语(“状+中”式)担任,表
示被动作或行为支配的部分可由偏正短语(定+中)充当,也可由述宾短语担任。此
外,汉语成语还存在一条特殊的述宾结构的成语,一般述宾结构均为“动词+宾语”
(动词前置,宾语后置)的形式存在,但“马首是瞻”中的“是”是古代指示代词,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所以“马首是瞻”中的“马首”起着宾语的作用。因而,汉语的
述宾式成语比越语的更加复杂。
(四)连谓式
从数量差距的角度来看,具有连谓式的汉语含“马”字成语的数量比越南语多了
一半,不仅如此,越南语中“cưỡi ngựa xem hoa”
(走马观花)和“hỏi trâu biết ngựa”
(问牛知马)这两条连谓式成语都是从汉语成语中借用而成,这说明对于越南语而言,
连谓式的使用频率低,应用范围较为窄小。虽然数量不多,但从结构上讲,在越语含
“马”字成语中,连谓式所表示的方式也有其独特之处。汉语中的九条连谓式成语百
分之百是四音节的成语,这跟汉语成语大半由四字组成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

26
汉语含“马”字成语中的连谓结构是一致的,而在越南语中,有一条是六音节的成语
(được đầu voi đòi đầu ngựa,译:得到了大象的头还讨马头),音节多,使得它内部
的被动作或行为所支配部分的结构更加完整。虽说越语含“马”字成语仅有一条连谓
式成语是由四音节以上组成,可是这一点再次强调越语含“马”字成语的自由性和灵
活性,同时也让汉语含“马”字成语的结构简洁特点明显地表现出来。
(五)补充式
从数量上看,汉语含“马”字成语中共有 4 条补充式成语,只占 3.33%,越语含
“马”字成语中却有 6 条补充式成语,占 12.5%。
从补充式的种类来看,补充式成语中的补充与被补充两部分往往存在着意义上的
关系,有的是补充动作或行为所发生的处所的关系,如:汉语中的“饮马长江”、“走
马章台”、“求马唐肆”;越南语中的“cưỡi ngựa đầu thềm”(走马前台),有的是
说明动作或行为所凭借的方式的关系,如:汉语中的“率马以骥”,越南语中的“Bắt
ngựa đằng đuôi”(抓马于尾),有的是让动作或行为所达到的程度更加明确的关系,
如:越南语中的“chạy như ngựa tế”(跑得像用来祭奠的马纸)和“lồng lên như ngựa
vía”(狂奔如祭祀魂魄的纸马),亦作“lồng lên như ngựa”,有的是说明动作或行
为所指向的对象的关系,如越南语中的“chung ngựa với đức ông ”(与德高望重的
人共骑一匹马)。从上所述,我们很明显的看出来,汉语含“马”字成语中的补充式
成语只有两种补充,第一是处所的补充,第二是方式的补充,而在越语含“马”字成
语中共有四种补充,包含:处所的补充、方式的补充、程度的补充和对象的补充,这
说明虽然按数量方面上对比,没有太大的差距,但越南语中的补充种类却比汉语多了
几种。
(六)兼语式
汉语和越南语中各有一条兼语式的含“马”字成语,汉语为“指鹿为马”,越南
语为“khen phò mã tốt áo”(称驸马有好的衣衫),兼语式成语的使用频率极少,同
时,对于这种结构形式,汉语和越南语之间没有差异点。

第三节 总结
通过对汉语和越南语中含“马”语素成分的结构进行调查与分类,我们可以得出
以下几个特点:
从结构内部各成分的顺序上看,基本上,越语含“马”字成语的结构顺序大部分
是符合越南语固有的结构顺序,然而,仅有小部分成语跟汉语成语有着相同的结构顺
序,这是由于在把汉语成语翻译成越南语时,越南人已经保持了最初的结构顺序,通
常情况下,汉语和越南语之间的这些成语在结构和语义上都是完全对应。
汉语和越南语各种结构的成语的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这证明了汉语和越南语两
种语言之间在思维方式、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相似之处。
对于联合结构成语,汉语的数量往往比越南语的高得多,符合联合结构的大半是

27
四字格成语,因此汉语含“马”字成语的结构类型比越南语的更加丰富。对于非联合
结构成语,虽然汉语的数量依然比越南的多,但由越南成语音节数量比较自由,使越
语成语的结构类型比汉语的稍微丰富一些。

表 2.5 联合结构统计表

结构形式 汉语 越南语
“偏正 + 偏正”式 √ √
“述宾 + 述宾”式 √ √
主语是名词 √ √
“主谓 + 主谓”式 主语是偏正短语 √ ×
主语是主谓短语 √ ×
“方位 + 方位”式 √ ×
重叠式 √ ×
其他
单一组合式 √ √

表 2.6 非联合结构统计表

汉语 越南语
定 - 中 √ √
偏正式
状 - 中 √ ×
述宾式 √ √
主语是名词 √ √
主语是偏正短语 √ √
主谓式
主语是主谓短语 √ √
主语是述宾短语 × √
连谓式 √ √
处所的补充 √ √
方式的补充 √ √
补充式
程度的补充 × √
对象的补充 × √
兼语式 √ √

28
第三章:汉越含“马”字成语的语义对比研究

第一节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对应关系
汉越语含“马”字的成语都是人们长期以来所习用的,流传已久的,结构稳定的,
有特殊深刻寓意的短语。含“马”字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的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
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概括提取出来的整体意义。因此,在
理解一个含“马”字成语时,我们不能望文生义,要注意其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之间
的关系。
一、完全对应
所谓完全对应,指汉语成语与其对应的越语成语在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方面相同。
汉语成语 越语成语
1 马到成功 Mã đáo thành công
2 马革裹尸 Da ngựa bọc thây
3 金马玉堂 Kim mã ngọc đường
4 野马无缰 Dã mã vô cương
5 快马加鞭 Khoái mã gia biên
6 快马一鞭 Khoái mã nhất tiên
7 五马分尸 Ngũ mã phanh thây
8 人仰马翻 Người ngã ngựa đổ
9 牛头马面 Đầu trâu mặt ngựa
10 兵荒马乱 Binh hoảng mã loạn
11 窗间过马 Ngựa qua cửa sổ
12 土牛木马 Bò đất ngựa gỗ
13 问牛知马 Hỏi trâu biết ngựa
14 心猿意马 Tâm viên ý mã
15 青梅竹马 Thanh mai trúc mã
16 招兵买马 Chiêu binh mãi mã
17 千军万马 Thiên quân vạn mã
18 塞翁失马 Tái ông thất mã
19 路遥知马力 Đường dài hay sức ngựa
20 盲人骑瞎马 Thằng mù cưỡi ngựa đui

在汉语和越南语都用“马”形象来表达共同意义的情况下,大部分此类越语成语
都起源于汉语(被称为越语的汉越成语)。在语言借用过程中,当汉语成语转换成越
29
南语时,其成语常只以一种形式存在,第一是汉越词形式,如“马到成功”转成“mã
đáo thành công”,不能说“ngựa đến thành công”,
“金马玉堂”译成“Kim mã ngọc đường”,
也不能用为“ngựa vàng phòng ngọc”;第二是越南语固有词的形式,如“盲人骑瞎马”
译成“thằng mù cưỡi ngựa đui”,其汉越词形式的“mang nhân kỵ hạt mã”并不存在,
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为了适应不同的文风和语境,少数成语可共存以上两种形式,
如“塞翁失马”可以译成“tái ông thất mã”,亦作为“tái ông mất ngựa”。又如“牛头
马面”可以译成“đầu trâu mặt ngựa”,也可以用为“ngưu đầu mã diện”。
此外,当成语借用过程完成,为了符合越南语的语言思维以及越南人的文化特征、
风俗习惯,汉语成语本来的意义就稍微被缩小、改动。如:“马到成功”在汉语中可
以用于祝福话语,也可以用于强调取得成就的速度。但越南人却仅用这条成语作为“新
一年开始的祝福话语,希望收到祝福的人能够获取运气或成功”。又如“青梅竹马”
的意思是“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借指自幼亲密玩耍且陪伴长大的青年
男女。也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越南语却仅把“thanh mai trúc mã”(青梅竹
马)这条成语用于“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
二、部分对应
(一)字面意义稍有区别,实际意义相同
属于此类的汉越“马”字成语共有五对成语:

汉语成语 越语成语
1 单枪匹马 Đơn thương độc mã (单枪独马)
2 车马如龙 Ngựa xe như nước (车马如水)
3 作牛作马 Làm thân trâu ngựa(作牛马之身)
4 走马看花 Cưỡi ngựa xem hoa (骑马看花)
5 拍马屁 Theo đít ngựa(跟随马屁)

越南语的这类成语大部分是汉原的成语。当传到越南之后,还仍然保留着原本的
含义,但为了符合越南语的民族文化和语言文风,经过语言本地化之后,字面形式发
生了较小的变化。虽然这种关系可以使越南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成语含义方面有很大的
优势,但这也是让他们在运用这类成语时容易造成错误的原因。
(二)字面意义非对应,实际意义相同
这类的成语既包含实际意义相似的非“马”字性汉越语成语。
1. 汉语和越南语都含有“马”字的成语

汉语成语 越语成语
1 马革裹尸 Dặm nghìn da ngựa (千里马革)
2 五马分尸 Voi giày ngựa xé(象践马踏)
3 指鹿为马、权移马鹿 Ngựa hươu thay đổi(马鹿变换)
4 脱缰之马 Như ngựa bất kham(如不驯之马)

30
2. 汉语含“马”字成语对照越语非“马”字成语
此类成语笔者统计共有 13 条成语:

汉语成语 越语成语
1 下马威 Ra oai phủ đầu(迎头摆威)
2 露马脚 Lòi đuôi chuột(露鼠尾)
3 骑马找马 Đứng núi này trông núi nọ(站这山望着那山)
4 立马万言、倚马千言 Văn thơ lai láng(文诗奔泻)
5 万马齐喑 Im hơi lặng tiếng(停气吞声)
6 一马当先 Đầu tàu gương mẫu(火车头做榜样)
7 高头大马 To như voi(大如象)
8 非驴非马 Dở ông dở thằng(半老头半小子)
9 以毛相马 Trông mặt đặt tên(见脸起名)
10 害群之马 Con sâu làm rầu nồi canh(一个小虫弄坏整个汤锅)
11 东风射马耳 Nước đổ đầu vịt(在鸭头上倒水)
12 死马当活马医 Còn nước còn tát(即使仅有一滴水也要戽水)
13 牛头不对马嘴 Ông nói gà bà nói vịt(公说鸡,婆说鸭)

同样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汉语成语用“露马脚”,而越语成语用“Lòi đuôi
chuột”(汉译:露鼠尾)。这两条成语的字面意义完全不同,汉语用“马”形象来转
达其含义,越语却以“老鼠”的形象作为表达含义的质料。
同样形容某事物或现象不伦不类,什么都不像,汉语用“非驴非马”,越南语用
“Dở ông dở thằng”
(汉译:半老头半小子),这两条成语使用的形象也不一致,如果
汉语用两种外貌有点相似的动物“驴”和“马”来表达不伦不类的意义,越南语却选
用“老头”和“小子”这两个年龄段的人作为表达其意义的工具。
3. 汉语非“马”字成语对照越语含“马”字成语
经过统计后,笔者收集此类成语共有 8 条:

越语成语 汉语成语
1 Ngựa Hồ chim Việt(胡马越鸟) 越鸟南栖
2 Ngựa non háu đá(小马爱踢脚) 初生牛犊不怕虎
Ruột ngựa phổi bò(马肠牛肺) 心口如一
3
Thẳng ruột ngựa(直如马肠)
4 Hàm chó vó ngựa(狗嘴马蹄) 虎尾春冰
5 Lên xe xuống ngựa(上车下马) 乘坚策肥
Được đầu voi, đòi đầu ngựa 得寸进尺
6
(得到象头还要马头)
7 Ngưu tầm ngưu, mã tầm mã 物以类聚、臭味相投
31
(牛寻牛,马寻马)
Voi biết voi, ngựa biết ngựa 一个萝卜一个坑儿
8
(象知象,马知马)

同样比喻欲望愈发大,贪心无底,不知满足,汉语成语用“得寸进尺”,而越语
成语用“Được đầu voi, đòi đầu ngựa”(汉译:得到象头还要马头)。这两条成语采用
的比喻形象完全不一样,如果“尺寸”是汉语用来表达贪心不知足此含义的方式,
“象
头”和“马头”却是越南语所借以批判某人欲望无穷大的形象。
在汉语中,中国人借用了“刚生出来的牛犊不懂事,不会怕老虎”这个特点,将
牛犊作为比喻年经人因世事经验缺乏而勇敢胆大,无所畏惧,敢作敢为的形象。为了
表达其含义,越南人也将小动物的形象作为比喻工具,不同点在于使用小动物的形象
不一致,越南人所借用的是因年纪小,不懂事,不怕危险,爱用后蹄乱踢的小马的形
象,所以出现“Ngựa non háu đá”(汉译:小马爱踢脚)这个成语。
(二)字面意义相近,实际意义完全不同

汉语成语 越语成语
老马识途(褒义):阅历多,经验 Ngựa quen đường cũ(马识熟途)
(贬义):
1 丰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能够看 老毛病重犯,不知改悔的人。
清方向。
一马一鞍: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 Một ngựa hai yên(一马双鞍):比喻一
2
老。 个人不能同时担任两件重事。

虽然此类的汉语成语仅有两条,但是最容易让越南学生在运用时,因受母语干扰
而产生误解。所以,这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需要给越南学生加以强调的一类。
三、无法对应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对动物的联想体现了不同民族的词语文化内涵。因
为中越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也不同,因
而对动物的感受和联想也不尽相同,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色。
这点导致不少含“马”字成语在汉语或越南语成为特有的成语。如果按照对应的
关系进行对比,那么,它们就属于无法对应的汉越含“马”字成语。而且,要想理解
其意义就必须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来源或文化背景。
汉语特有含“马”字成语如有:
马工枚速 下马冯妇 犬马之诚 龙马精神 汗马功劳
打马虎眼 束马悬车 饮马长江 驽马铅刀 大马金刀
率马以骥 不食马肝 墙头马上 天粟马角 伯乐相马
越南语特有含“马”字成语如有:
Ngựa khôn lắm tật(聪明的马总有很多积习)
Ngựa chạy đường quai(马跑窄路)

32
Ngựa chạy về ngược(马往后跑)
Cương ngựa ách trâu(马缰牛鞅)
Thay ngựa đổi chủ(改马换主)
Biếu bò nhận ngựa(送牛收马)
Chạy đua một ngựa(只有一匹马参加竞跑的比赛)
Thiếu voi phải dùng ngựa(缺象只得用马)
Ngựa bốn chân còn vấp (四蹄的马也会绊倒)

四、小结
据考察,可以得知,越南语有不少来自汉语的成语,这表明中越两国在文化、生
活观念和语言思维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然而,有部分成语虽然含义方面有所相同,
但都属于各语言特有的自造成语,因此,成语里使用的形象有着不同点,显得各语言
各有特色,具有明显的独特性,这说明每个国家特有的语言思维和风俗文化对自己语
言良好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是由自己民族造成,还是借用外来的语言,都必须重视对
自己的文化和语言思维的符合性。
根据汉越含“马”字成语的字面意义结合其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分类
如以下图表: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对应关系

完全对应 部分对应 无法对应

字面意义稍有区别 字面意义非对应 字面意义相近


实际意义相同 实际意义相同 实际意完全不同

第二节 汉越含“马”字成语的象征意义对比
象征意义是人类通过语言设施所寄托表达的思维、领略以及情感,是语言和思维
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语言被认为“直接的现实”。因此,从成语的角度来看,成
语是人类对某个客观的现实传达思维、感想与评价的工具,这等于成语就是生活现实
的一部分,它不仅是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亦是创意或使用者表达文化、风俗、心识
以及对人生各种各样的观念的元素。因而,成语的象征意义才是真正表达文化深度的
元素。
33
在汉越成语中,“马”的象征意义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体现出来,从描述个人的性
情、才能或外形,如汉语中的“牛头马面”、“牛马襟裾”、“高头大马”;或越南语中
的“ngựa non háu đá” “ruột ngựa phổi bò”
(小马爱踢脚)、 “mặt dài như ngựa”
(马肠牛肺)、
(脸长如马面),到反映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如汉语中的“人喊马嘶”、“不食马
肝”;越南语中的“người ngã ngựa đổ”
(人仰马翻)、“ngựa xe như nước”
(车马如水),
这一切都通过了马的形象在成语中深刻地反映出来。这表明中越两国的人民都充满着
丰富的联想思维,这种联想可以相同,可以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这反应了文化在语
言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为了扩大成语适用范围,创造象征意义,联想思维的基础必起于从不同的角度对
某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找出相同或相似之点,运用修辞手法造出成语深层含
义,作为生产象征意义的起源,这些特征起了重大的作用,是创造象征意义过程中必
不可少的象征材料。在汉越含“马”字的成语中,通过调查后,笔者发现中国人和越
南人对马动物的特征和属性都有相当详细的观察,这明显地反映在两国成语中。马的
特征和属性已经成为构成汉越成语的材料,这使得成语具有独特的特征。然而,并非
马的所有属性和特征都是构成成语的材料,能够成为的通常是马的典型属性和特征。
通过调查和统计,发现参构“马”字成语的以下常见的某些特征和属性:
马的外貌和身体部位的特征:汉语成语中有“高头大马”、
“牛头马面”、
“天粟马
角”、 “以毛相马”等,越语成语中有“Đầu trâu mặt ngựa”
“不食马肝”、 (牛头马面)、
“Mặt dài như ngựa” “Thẳng như ruột ngựa”
(脸长如马面)、 “Hàm chó vó
(直如马肠)、
ngựa”(狗嘴马蹄)等。
马的颜色和种类:汉语成语中有“青丝白马”、
“戎马一生”、
“戎马生涯”、
“戎马
生郊”、 “光车骏马”等,越语成语中有“Ngựa khôn lắm tật”
“宝马香车”、 (聪明的马
有很多积习)、“Ngựa Hồ chim Việt”(胡马越鸟)、“Dã mã vô cương”(野马无缰)。
马的年龄特征:汉语成语中有“老马恋栈”、“老马识途”、“老马嘶风”,越语成
语中有“Ngựa non háu đá”(小马爱踢脚)、“Già lừa đẻ ra ngựa”(老驴生小马)。
马的行为特征:汉语成语中有“万马齐喑”、
“万马奔腾”、
“马不停蹄”等,越语
成语中有“Ngựa chạy về ngược” “Ngựa quen đường cũ”
“马往后跑”、 “Ngựa
(马识旧途)、
lồng cóc cũng lồng”(马奔腾,蛤蟆跟着跳跃)。
从上所知,不管是汉语还是越南语,在采用象征材料的数量和范围上都有一定的
相似之处,最大区别在于联想的角度,同样的象征材料,如果在感知和联想角度上出
现了差异点,将在每种语言中产生象征意义的独特性。
一、汉语含“马”字成语的象征意义
从远古时代起,马就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凭借其
快速奔跑的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性情温顺,马成为古代最重要的驮运、交
通工具,并且成了人们忠实的朋友,得到人们的喜爱。也因如此,“马”的形象早就
在汉语文库中极为生动地被书写出来。“宝马香车”、“光车骏马”、“走马观花”、“走
马上任”等成语中的“马”都指为人们当时重要的交通工具。因其高大的外表,
“马”
34
形象也象征体形高大、飒爽英姿的人,如“高头大马”、
“人高马大”、
“神龙马壮”。 此
外,“伯乐相马”中的“马”象征有才能的人。用“老马识途”象征有经验的人。成
语“犬马之劳”、“犬马之报”、“犬马恋主”“犬马之诚”中的“犬马”都是臣子自谦
以表示对君主的忠诚。用“龙马精神”代表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
在热武器还没出现的时代,马被视为军事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战斗力量,是决定一
场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因而照射出的马形象显然是魁梧、勇猛、强壮、
饱满、敏捷,与此同时,马的形象还用来比喻具有英勇果敢精神、立功的战士和人才、
贤人等。如成语“兵强马壮”象征军队的战斗力强大,“士饱马腾”象征军粮充足,
士气饱满,“马革裹尸”除了形容战乱场景,还象征着战士们在战场中为国捐躯的精
神,跟战事有关同类的成语有“枕戈汗马”、“戎马生郊”、“千军万马”、“招兵买马”
等。
除了上述积极的象征意义外,马也是家畜动物之一,是一种受人类支配、控制,
随意宰杀的动物。因此,“马”也象征无知、地位低下、不得志、平庸、志向短浅的
人,如“作牛作马”、
“牛马风尘”、
“驽马十舍”、
“驽马铅刀”、
“马齿徒增”、
“率马以
骥”等。同时“马”亦作愚笨、丑陋、残酷、叛乱、不受控制,给群众带来危害的份
子,如“马牛襟据”、“牛头马面”
、“野马无缰”、“害群之马”。
二、越语含“马”字成语的象征意义
在越南,“马”虽然不是常见的动物,但它与建国及护国的进程中有着密切的关
“马”都象征着在沙场中,“da ngựa bọc thây”
系,一直以来, “dặm nghìn
(马革裹尸)、
da ngựa”
(千里马革),为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而英勇牺牲的战士形象,因而,“马”
就成了越南人心目中的重要动物之一,被越南人在感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借用其形象
不断地跟客观世界联想起来。
根据“马”所有的特征,在越南文库中,
“马”代表着奔突、精干的人,如“chạy
như ngựa tế”(跑得像马),象征物质、财富,如“chuông vạn ngựa nghìn”(汉译:万
、“trâu cày ngựa cưỡi”(犁地牛,骑跑马),象征着富裕、休闲的生活,有权
铃千马)
才的人,如“Võng lọng ngựa xe”(吊床、罗伞、马、车)、“Tàn che ngựa cưỡi”(伞
、“Cân đai xe ngựa”(官服马车)、“theo đít ngựa”(跟随马屁)。此外,“马”
遮马骑)
还象征有才华的人,如“ngựa hay lắm tật”(好马多积习)中的“好马”指为聪明才
智的人,这条成语指的是有才华的人常有很多小毛病,不好的习惯或性格。在“thẳng
như ruột ngựa”(直如马肠)“ruột ngựa phổi bò”(马肠牛肺)中的“马肠”象征着性
情坦率、直言、不会胡说八道的人。
在负面意义上,在越南语中,“马”象征丑恶、凶恶、狂妄、不受控制的人,如
“Đầu trâu mặt ngựa” “Như ngựa bất kham”
(牛头马面)、 (如不驯之马)。在成语“Ngựa
non háu đá”
(小马爱踢)中,
“小马”象征胆子大、不知死活、冒昧从事的人。
“Ngựa
quen đường cũ”(马识熟途)中的“马”指为老毛病重犯,不知改悔的人。
三、象征意义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
35
自古以来,马是一种跟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之一,因而,在汉越成语
系统里有不少的“马”字成语都跟人类有关,它可以代表人的性格、品质、行为习性,
“牛马襟裾”;越南语中的“ruột ngựa phổi bò”
如汉语中的“牛头马面”、 (马肠牛肺)、
“ngưu tầm ngưu mã tầm mã”
(牛寻牛,马寻马)。象征地位低下、身份卑贱、志向短
浅、受别人控制的人,如汉语有“作牛作马”、“乞儿马医”、“马齿徒增”;越南语有
“kiếp trâu ngựa”(牛马之命)、
“làm thân trâu ngựa”(做牛马之身)、
“cương ngựa ách
trâu”(马缰牛鞅)。此外,汉越含“马”字成语也用来象征男女之间的感情,如汉语
中的“马前拨水”、 “一马一鞍”;越南语中的“có chồng như ngựa có cương”
“墙头马上”、
(有了丈夫就像带缰绳的马)。
在古代战争中,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军队主要的战斗力之一,是战争胜利
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在汉越成语中“马”成为军事资源、实力的象征形象,战争混
乱的符号意象,是战士的形象,英勇、果敢、为国捐躯的精神,如:汉语为“金戈铁
马”、
“千军万马”、 “人翻马仰”;越南语为“dặm nghìn da ngựa”
“戎马生涯”、 (千里
“da ngựa bọc thây”
马革)、 “binh hoảng mã loạn”
(马革裹尸)、 “chiêu binh
(兵荒马乱)、
mãi mã”(招兵买马)。
除了上述象征意义之外,“马”字成语在两种语言中都用来反映社会中所存在的
道理、现象或生活中办事、解决问题的措施。如,汉越成语中的“指鹿为马”和“ngựa
hươu thay đổi”
(马鹿变换)都比喻某事被故意颠倒是非,其中“马”象征着被改变事
实的对象。亦如汉语中的“问牛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是一种寻找
真相的方式,“马”象征要弄清楚的真相;越南语的“送牛收马”喻为等价的交换,
强调没有任何人无条件地给别人任何帮助或东西的生活真实现象,要知道如何相互交
换、帮助,“马”象征用来相称、平等交换的主体。同类的汉语成语有“以毛相马”、
“溜须拍马”、
“天粟马角”、 “北叟失马”等;越南语有“theo đít ngựa”
“不食马肝”、
(跟随马屁)、“mó dái ngựa”(摸马阴囊)、“chạy đua một ngựa”(只有一匹马参加竞
“ngựa chạy về ngược”
跑的比赛)、 “lên voi xuống ngựa”
(马往后跑)、 (上象下马)等。
(二)不同点
汉语常倾向于通过采用“马”高大、健壮的外表来形容人强壮的形体,描述军队
的强大,如“高头大马”、
“兵强马壮”等。越语成语中属于这类的成语都是源自汉语
的汉越成语,数量较少,如“thiên binh vạn mã”(千兵万马),通过收集成语结果,
并没找到此类的越南固有成语。
越语含“马”字成语象征集体、社区成员之间的团结有爱,团结一致。如成语“một
con ngựa đau cả tàu bỏ cỏ”(一匹马受伤,整个马栈拒食),汉语却将“马”象征着给
群体带来危害的人,如“害群之马”。
汉语中有不少“马”字成语象征有才能、有经验、清廉忠诚的人,如“老马识途”
象征有经验的人,
“饮马投钱”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犬马之劳”、
“犬马之报”、
“犬马恋主”“犬马之诚”中的“犬马”都是臣子自谦以表示对君主的忠诚。此类是
汉语独有的象征意义,越语含“马”字成语中并没有这层含义。
36
第四章 汉越含“马”字成语异同点原因
以及对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汉越含“马”字成语异同点原因
一、汉越含“马”字成语相同的原因
(一)认知方式相同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通过某些熟悉的事物或概念(源域)来解释或表达另一个事
物或概念(目标域),此过程称为认知。在含“马”字成语中,大半成语都跟动物“马”
有关,因此,汉越含“马”字成语的认知机制是通过“马”动物的基本特征,投射到
创造者想要表达的对象,中国人认为“马是一种强武有力的大型家畜的名称。头小,
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
[1]
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 同时越南人也认为“马是有蹄的哺
乳动物,每肢只有一蹄,善跑,用来乘骑、拉车。”[2] 从此可知,中国和越南对“马”
的定义上存在共性,甚至达成共识,让认知机制在一定的程度上有相似之处,因此汉
越含“马”字成语出现相同点。
(二)越南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和越南是两个山水相连的国家,一起走过千年历史。在远古时期“两国都使
[3]
用同一种文字” ,因此,两种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文化对
越南文化最深刻、最普遍的影响就是语言,因此“现代越南语中有占总词汇量 60%的
[4]
汉语借词” ,这些词汇称为汉越词。正因为如此,在越南语的形成和完善过程中,
这些汉越词也对丰富越南语词汇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同经过千年历史文化,两国
人民许许多多的生活文化与风俗习惯几乎都融合在一起,在现代生活中,很多汉越词
都受到越南人的喜爱并熟练地运用于日常交流,但也有一部分来自汉语的汉越词经过
越化过程后,就转身变成越南固有词汇,对越南人来说,有许多熟悉的成语都来自汉
“mã đáo thành công”
语。所以越语含有“马”语素的成语也有不少来自汉语的成语,如:
“tái ông thất mã”
(马到成功)、 “thanh mai trúc mã”
(塞翁失马)、 (青梅竹马)、
“chiêu
binh mãi mã” “đơn thương độc mã”
(招兵买马)、 (单枪匹马)都是还保留着汉越词原
“đầu trâu mặt ngựa”
型的成语; “cưỡi ngựa xem hoa”
(牛头马面)、 “da ngựa
(走马观花)、
bọc thây”(马革裹尸)都是已经过越化过程的成语。

[1]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年.第 861 页.
[2]
黄批主编.《越南语词典》
.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第 723 页.
[3]
阮氏杏.《一些越语成语的来源》
.芹苴:科学杂志,12 号,2009 年.第 134 页.
[4]
阮文修.《现代越语词汇学》
.河内:越南大学与中专出版社,1968 年.第 270 页.
37
二、汉越含“马”字成语不同的原因
(一)联想与取义的角度不同
某种动物的本身特征在每个人的印象中是不同,因此,马的外貌、习性、行为等
特征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人的感知中,引起了每个人对马的关注和看法有
所不同。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两国人民对马的看法有一定的分歧。
因此,中越两国人民对马的联想以及取义的角度产生不同之点是完全可以理解。如:
“老马识途”出于《韩非子 说林上》: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
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通过“马”本
身具有灵敏的嗅觉,能够认识走过的道路的特征,中国人将“老马”联想到经验丰富
的老人,具有正面含义。但在越语成语“ngựa quen đường cũ”
(马识旧途)中,同样
从马匹嗅觉的生理特征发起,越南人却联想到不愿修复缺陷,原来的老毛病又重犯的
人,马的识途能力喻为难以改善的不良习惯,主要用于负面含义。
又如:汉语中的“一马一鞍”和越语的“một ngựa hai yên”
(一马双鞍),同样借
用“马”和“鞍”形象,但两者所表示的含义的范围却不相同,汉语的“一马一鞍”
喻为“一夫一妻,白头偕老”,越语的“một ngựa hai yên”则表达“一个人不能同时
担任两件大事”的含义。从这些不同的认知方式显示了两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和“背景
知识”是不一样。
此外,从一匹马与整个群马之间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将这种关系联想到消极的一
面,在群体里,总有一匹危害马群的坏马,因而形成了“害群之马”这条成语。相反,
在越南人的思想里,马是一种具有团体精神的动物,只要一匹马受了伤,整个马群就
心思重重,不想吃草,担心、照顾受伤的成员,从此“một con ngựa đau,cả tàu bỏ cỏ”
(一匹马受伤,整个马栈拒食)这条成语象征着团结互爱的精神,具有正面含义。
(二)地理条件与文化不同
越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潮湿多雨,河流系统发达,形成肥沃的平原沼泽和物种
丰富的热带森林。这种地理和气候条件对越南的民间文学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
有成语。在越语含有动物因素成语中,含有鱼类和鸟类形象的成语占最数量大比例。
再说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气候类型复杂的国家,因而除了农耕文化之外,
还有着游牧文化,而这种文化越南则没有。在那里,自由自在的马匹在广阔的草原上
驰骋的形象成为了游牧文化的典型形象。因此,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动物成语中使用
马形象的成语数量占最高比例的原因,同时也解释了汉语和越南语之间的“马”成语
数量的差异。
为了让成语宝库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含义,扩大认知范围,中越两国的人民
都将“马”形象与其他动物结合在一起创造成语。然而,在选择创意材料的过程中,
“lên voi xuống ngựa”
越南人倾向于选用大象作为与马配对的对象,如: (上象下马)、
“được đầu voi đòi đầu ngựa” “thiếu voi phải dùng ngựa”
(得到象头还要马头)、 (缺象
“voi biết voi, ngựa biết ngựa”
只得用马)、 (象知象,马知马)。在战争时期的战斗场景
中,除了战马在战场上昂首阔步的形象外,体型庞大的战象英雄冲向战场的形象也不
38
可或缺。在公元前二世纪末至公元前三世纪初,越南有一位民间尊称为赵婆(赵氏贞)
的女将军。248 年,赵婆骑在象头上冲锋陷阵,多次击败东吴侵略军,从那以后,
“赵
婆骑大象”的形象已成为越南人民独特的历史文化之美。因此“voi giày ngựa xé”
(象
践马踏)这条成语不仅与“五马分尸”有相似的含义,还用于描述战时混乱、残酷的
景象。相反,在汉语“马”成语中并没有遇到大象的形象,中国人却喜欢使用龙和驴
的形象,如:
“龙马精神”、
“车马如龙”、
“车水马龙”、
“驴年马月”、
“驴前马后”、
“非
驴非马”
、“驴唇不对马嘴”。从此可知,两个民族都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民族的生活、
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创作材料,这些选择的基础很大程度上由于地理环境的条件规定。
地理条件的不同会导致中国和越南产生出各自独特的文化特征。在地理条件的影
响下,中国和越南都出现了农耕文化,牛是水稻农业的典型代表,是两国农民的主要
劳动工具,因此,在汉越含“马”字成语中,我们经常看到牛的形象。在越南人的潜
意识里,马和牛不仅代表着消极的形象,如:“đầu trâu mặt ngựa”(牛头马面)用于
“kiếp trâu ngựa”
描述残忍、邪恶的人; (牛马之命)和“làm thân trâu ngựa”
(做牛马的
“cương ngựa ách trâu”
身份)指为身份低下的人; (马缰牛鞅)代表着那些失去自由、
任人控制的人。对于越南农民来说,尤其是在旧制度下,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种植
水稻,牛和马是他们最有价值的资产,所以民间作家将“牛马”的形象纳入了成语中,
为了表达他们对安逸、快乐生活的渴望,而马和牛的形象也代表着物质财富。如:
“trâu
cày ngựa cưỡi”(犁地牛,骑跑马):只有生活富裕的人才有牛可犁地,有马可骑。同
时,在汉语成语中,牛和马的组合几乎都包含负面的含义,如:“土牛木马”用于表
示没有价值的东西、“襟裾马牛”喻为没有头脑、无知的人。

第二节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含“马”字成语教学的启示
一、注重成语语义的教学
成语语义的理解是学习成语非常重要的一步,就像建造房屋时一样,建好地基是
房屋稳定、安全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可见,能够选择适当的方法向学生解释成语的语
义是极为重要的一步,直接决定教学的有效性。
在汉语含“马”字成语中,有些成语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基本相同,学生对此类
成语的意义并没有遇到太多困难,只要理解字面意义就会掌握好其实际意义,但此类
成语的数量极为稀少。大部分汉语含“马”字成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都是不相同
的,字面意义仅用于引出实际意义,实际意义不能直接从字面意义理解出来。这类成
语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实际意义由字面意义引申、比喻出来的成语,为了让学生能
够掌握这一种成语,教师该注重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字面意
义推测出整体意义;另一种是背后隐藏着文化或故事来源的成语,如果对其文化或故
事来源没有深入了解,越南学生将难以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基于上述两种成语,为
了避免学生对成语意义的误解,培养学生自行分析成语整体意义的能力,有效于提高
他们对引申义的推测能力,在成语语义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参构成语各语素的讲解以

39
及做好文化传播的工作。
(一)重视成语语素的教学
要让汉语含“马”字成语的语义教学变得更有效率,仅注重对学生讲解成语的实
际意义是不够的,成语语素的讲解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成语定义中指出“成语整体意义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但倪宝元曾经
表明:“人们之所以不了解成语的意义,有时是因为不了解成语中某一语素的意义”
[1]
。因此在成语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只专注于解释成语的实际意义,而忽略了构成
成语的每个语素的意义,就会使学生难以掌握成语。此外,由于“马”形象与古代中
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汉语含“马”字成语都起源于悠久的古代历史,
因而,有不少仅在古文中出现的古字或偏僻字参加构成“马”字成语,使得越南学生
习得成语过程中遇到困难。所以,在进行成语语义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讲解参构成语
的每个语素,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容易地掌握成语整体意义。如“乌焉成马”中的“焉”
字对越南留学生来说是偏僻字。因此,讲解成语时应该首先跟学生讲解“焉”的意义,
其次,指出成语的“乌”和“马”的繁体字分别是“烏”和“馬”,引导学生从字体
推测出“乌焉成马”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成语。此外,在
进行成语语素的讲解时,教师需要找出重点和难点,对成语中的疑难语素、决定性语
素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对成语整体的掌握。如“风马牛不相及”这条成语中有两个
重点语素是“风”和“及”,
“风”是“放逸”或“走失”的意思,
“及”是指“达到”,
了或“碰头”,成语整体的意义是“即使马和牛走失看,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
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二)注意成语背后的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有着最古老,最复杂的文化的国家之一,中国文化被称为神传文化,
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一直流传至今。因此,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因
母语与汉语的差异而面临障碍,而且由于遇到了隐藏在语言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
而面临困难。与此同时,大多数成语都起源于古代,即中国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
的历史文化印记。再说,在人类心目中,马是一个亲密、忠诚的朋友,是始终为人类
生活带来巨大利益的得力助手,“马”形象早就融入到中华历史的洪流。因此,汉语
含“马”字成语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达成语的意义,而还要注重文化的因素,帮助
学生提高对中国文化的知识,培养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看出两国之间的
文化异同。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将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沟通能力,并且
能够培养对文化多样性的“灵敏”
,避免对成语的意义与使用范围有误解。
在向越南学生进行汉语含“马”字成语教学时,隐藏在汉语含“马”字成语中的
文化因素对越南学生学习知识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如:“下马冯妇”喻为重操旧业的
人,而在越南历史文化中并没有存在“冯妇”这人物,因此,仅解释成语的意义而不
注意成语所含的文化,学生难以将“冯妇从马上下去”(字面意义)与“重操旧业的
人”(深层含义)联系在一起,便难以记住和使用成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1]
倪宝元: 《汉语学习》,1983 年第 1 期,第 54 页。
《要理解成语语素的意义》,
40
应通过引用典故方式来进行文化传播,展示全部故事:“战国时期,晋国勇士冯妇敢
赤手空拳打老虎,后来他宣布再也不打老虎从此专心读书。一天他与朋友去郊外玩,
看见很多人在围攻一只老虎,但不敢上前。冯妇走上前去抓住老虎一摔就把老虎摔死
了,他的朋友说:‘你又重操旧业了’。”这样能够对学生引起了更清晰的印象,激发
记住成语含义的能力。除了通过典故的讲解,教师也可以采用展示古诗并解释其起源
的方法来传播文化,如:“江州司马”起源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座
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首古诗出现之前,白居易被降职到江州任司马,
有一天,他听到船上一位歌女弹出的琵琶声,回想起被降职的感觉,即撰写《琵琶行》
送给那位歌女,因而后来“江州司马”意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从上述分析可以
看出,成语文化讲解主要通过讲解成语来源的方式来实现,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成语
的含义。
文化因素在汉语含“马”字成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掌握好中国
文化的特征,学生就无法将汉语“当家做主”。因此,为了加强教学质量和效果,有
必要帮助学生掌握好汉语含“马”字成语中所隐藏的文化。
二、注重成语使用范围的讲解
在汉语含“马”字成语教学中,仅仅集中精力解释成语的意思是不够的,因为即
使学生能够理解成语的意义,也不能准确地使用成语。如“青梅竹马”这条成语用来
指“幼年时亲密无间的青年男女”或“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虽说越南语也借
用了这条成语,直译为“Thanh mai trúc mã”,但在借用汉语成语的过程中,为了适应
越南人民的语言和文化思维,该成语多用于“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的意思,因
此,越南学生对第一个意义会产生模糊感。如果仅注重成语语义教学,给学生讲解:
“青梅”指为“小女孩”;
“竹马”是“小孩的玩具”,代表为“小男孩”,成语形容“小
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那么,越南学生会容易错
误地认为该成语可以用于“仅在幼年时亲密玩耍的青年男女”或“家里的哥哥和妹妹”。
又如“竹马之友”,亦作“竹马之交”,
“竹马”也是指“小孩的玩具”,但不代表“小
男孩”,该成语的使用范围不仅喻为“两个小男孩儿童时期的好朋友”,还能用于“小
男孩和小女孩之间的朋友”。
从此可知,在进行成语讲解时,除了语义方面之外,成语使用范围也是不可忽略
的一部分,教师一定要抓住成语使用范围,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够划分范围的成语例句,
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成语的实际内容。
三、注重汉越成语的对比教学
虽然说越南语深受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导致汉越含“马”字成语之间的相同
点多于不同点,但不等于越南学生在受母语干扰的影响下不容易出错。通过汉越成语
的结构和语义两方面的对比结果,笔者认为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含“马”字成语时容易
出现以下几个错误点:
第一:选错象征形象、喻体。如,同样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汉语有
“露马脚”而越南语却使用“lòi đuôi chuột”(露鼠尾)。虽然联想的形象不相同,但
41
实际意义和音节结构一致,在结构思维上具有相似性。因而,越南学生在想要表达“暴
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这个意思时容易误认,写成“露鼠尾”。因而可见,如果在教
学过程中忽略了汉语和越南语的对比,母语的影响很容易混淆了学生的选择。
第二:错别字。汉语的“车马如龙”中将“车马”喻为游龙,形容“车马众多,
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越南语也有相似的成语——“ngựa xe như nước”(车
马如水)
,因为它们只相差一个语素,其实际意义完全一致,所以容易使学生把“车
马如龙”错写成“车马如水”。
第三:误解成语的实际意义。如,笔者在第三章已指出:汉语的“一马一鞍”和
越南语的“một ngựa hai yên”的实际意义完全不相同,但由于使用同样的象征形象,
字面形式上只相差一个语素,所以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成语实际意义误解的现象。
第四:误解成语的语义色彩。如,汉语的“老马识途”和越南语的“ngựa quen đường
cũ”(马识熟途)属于“字面意相近,实际意义完全不同”的对应关系。“老马识途”
“ngựa quen đường cũ”
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能够看清方向”,
喻为“老毛病重犯,不知改悔的人”。从此可知,这两条成语虽然字面意义相近,但
它们所表达的语义色彩完全相反,正由于字面意义的相同而容易让学生误解“老马识
途”的语义色彩。
第五:颠倒参构成语各语素的顺序。如,汉语的“窗间过马”和越南语的“ngựa
qua cửa sổ”(直译:马过窗间)这两条成语的所参构成语语素和实际意义完全相同,
不同点只在于参构成语语素的顺序相反,因而在学生的随性思维和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下,容易让学生按照越南语的顺序写成“马过窗间”。此外,在结构方面上,汉越成
语之间最明显的不同点是两种语言的表达偏正关系的形式有差别,汉语只能使用“偏
+正”形式表达此类关系,而在越南语中,中心语不仅可以后置(偏+正),还可以前
置(正+偏)。再说,中心语前置的成语数量往往比中心语后置多,因而导致越南学生
容易错误地认为越南语不存在中心语后置的成语。如果进行教学时,教师不强调汉语
和越南语之间对这类结构的差别,越南学生容易受母语的影响而产生成语各语素颠倒
使用的情况。如,越南语有一条与“土牛木马”在语义方面上完全对应的成语——“bò
đất ngựa gỗ”(直译:牛土马木)
,因为大半越南语的偏正结构都是“正+偏”形式,
因而“土牛”变成“牛土”,“木马”变成“马木”,很多越南学生会受母语的影响而
用错这条成语,说成“牛土马木”

从上述可知,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不仅让学生在语义方面上出错,对成语结构的运
用也受到了影响。在语义方面上,“部分对应”是最容易受母语的影响而让学生产生
混淆情况的一类成语,因此,教师针对越南学生进行成语语义教学时要重视对比此类
成语。在结构方面上,由于汉语和越南语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偏正结构的成语,教师要
注重针对此类结构进行对比。此外,通常人们都认为母语和目的语的相似之处越多,
学习目的语的障碍就越少。但实际上,正因为如此才使学生容易产生错觉,出现随性
忽略小区别的现象,总是倾向于将语义和结构归为母语中的“等效值”元素,主观认
为字面意义相同会使实际意义或结构也一致。因此,为了让教学活动更有效,教师不
42
仅要注重对比汉越成语的语义或结构,还要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进行仔细、完整的
对比,从而找到能够限制和纠正不适合汉语含“马”字成语的习惯的有效教学方法。

43
结 语

成语是每个民族的文化精髓之一,是各种语言的宝贵财富。因此,通过成语,我
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民族文化。同时,对《汉越含“马”字成语》的主题进行研究也
能够为汉语和越南语学习者提供更多了解两国的语言和文化特征的机会。本文已阐明
得指出研究的目的是将汉越含“马”字成语在结构和语义两方面上进行对比,以找出
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为汉语和越南语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根据异同的原
因,指出越南学生在学习和日常交流中容易犯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效的建议,
以帮助学生减少在“马”字成语结构搭配和语义理解的错误。通过研究结果,本文主
要结论如下:
从结构方面,汉越含“马”字成语大部分都由四字格组成,但越南语非四字格成
语的比例高于汉语非四字格成语,这表明越南成语在结构上的自由性比汉语的更高一
些。在内部结构上,汉语和越南语的成语都可以分为主谓式、述宾式、偏正式、补充
式等普遍的结构形式,相似点较大。可是,两种语言对这些形式的表达方式并不完全
相同,典型的可提到偏正式。
从语义方面,无论是汉语还是越南语,成语的实际意义不是字面意义简单的相加。
虽然越南有不少来自汉语的“马”字成语,但由于汉越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别的因素,
借用语言过程完后,这类成语并不完全一致,产生字面意义稍有变化或实际意义被缩
小的现象。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越南和中国地理位置相邻,两国人民在语言思维上有
一定的相似性,有部分越南成语虽然字面意义跟汉语的不一样,可是都将“马”形象
表达同一个观点或看法。
从结构和语义上的异同可得知,汉语和越南语含“马”字成语同大于异,同中有
异,正由这些较小的差异使越南学生在母语的影响下产生出主观心理,使用成语时容
易出错。为了克服这一点,将汉语和母语进行对比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因而,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汉语成语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实用价值。
《汉越含“马”字成语对比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题目,由于时间和学识有限,
文章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次研究的范围对象比较窄,仅涉及结构和语义的两方面,
未能更为深入地研究成语的语用方面,因此还需在日后的学习中继续思考和提高。

44
参考文献

著作部分
[1] 申红潮:《中华成语词典》,吉林教育出版社,2018.4.
[2] 雅图辞书编委会:《成语大词典》,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3]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2012.
[4]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辞书出版社,2010.
[5] 《分类成语词典》编纂组:《分类成语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6] 秦敏,王晶:《成语的智慧》,学林出版社,2008.
[7] 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语文出版社,2008.
[8] 正坤:
《成语故事》(上、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9] 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 夏征农:《辞海》,辞书出版社,1999 年缩印本.
[11]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12] 马国凡《成语概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3.

期刊论文类:
[1] 许晋,马丽娜:《生肖动物“马”成语及其文化义探析》,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3.
[2] 张长宝:《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与习得研究综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
[3] 权娥麟:
《中韩语言中“马”的象征意味与文化背景初探——以中国成语与韩国俗语为中心》,
理论界,2010.
[4] 刘丹:
《含“马”字成语的俄译策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5] 杨祖宪,程海峰:《英汉“马”字成语比较》,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6] 张长宝:《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与习得研究综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
[7] 蒋莎烈:《中英动物成语辨析》,松辽学刊,1995.
[8] 崔莺莺:
《汉日马文化意象对比研究再探——以成语、谚语为分析对象》,佳木斯职业学院学
报,2017.
[9] 刘玲:
《俄汉成语中动物隐喻意义的对比研究》,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
[10] 马丹:《论汉语成语中十二种生肖动物的象征意义及其教学》,四川大学,2006.
[11] 房培:《汉语动物成语问题探究》,天津大学,2007.
[12] 董晓荣:《汉语动物成语的语言文化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12.
[13] 陈静:《汉语动物成语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
[14] 林暹莲:《汉泰动物成语对比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4.

45
[15] 潘蓉蓉:《汉英成语中动物隐喻对比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14.
[16] 艾龙:《阿汉动物成语文化蕴含比较及相关教学思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
[17] 廖灵专,潘芳清:
《汉越动物成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对比分析——兼谈 B1 级汉语水平的越南学
生汉语成语教学》,现代语文,2018.
[18] 曾沁涵:《含“狗(犬)
”、“chó”的汉、越成语和俗语对比研究》,广西民族大学,2017.
[19] 杨德旺:
《汉越语含“蛇”、
“鸡”、
“牛”成语的对比研究及相关教学策略》,苏州大学,2015.
[20] 韦氏水:《汉、越动物成语对比研究》,吉林大学,2012.
[21] 陈志明:《十二生肖动物的汉越成语及其文化比较》,华中师范大学,2011.
[22] 阮氏秋香:《汉越成语对比研究》,四川大学,2004.
[23] 林朝海:《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四字格成语偏误分析》,广西民族大学,2012.
[24] 李冬梅:《汉俄动物文化意义比较及翻译》,辽宁师范大学,2008.
[25] 蔡心交:《越汉成语对比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1.
[26]刘珍:
《“马”参构成语的语义结构分析及文化阐释》,福建师范大学,2013.

外文资料:
[1] Nguyễn Lực, Lương Văn Đang:《Thành ngữ tiếng Việt, nhà xuất bản khoa học xã hội》, 1978.
[2] Trần Thị Thanh Liêm:《Từ điển thành ngữ Hán Việt, nhà xuất bản lao động》, 2012.
[3] Bùi Đức Thịnh:
《Từ điển tiếng Việt, nhà xuất bản văn hóa thông tin》, 2013.
[4] Hội nghị quốc gia:
《Từ điển bách khoa Việt Nam, nhà xuất bản từ điển bách khoa》, 2003.
[5] Nguyễn Văn Tu:
《Từ vựng học tiếng Việt hiện đại》, nhà xuất bản đại học và trung chuyển Việt Nam,
1968.
[6] Vũ Dung, Vũ Thúy Anh, Vũ Quang Hào:
《Từ điển thành ngữ tục ngữ Việt Nam》, nhà xuất bản giáo
dục, 1995.
[7] Hoàng Phê:
《Từ điển tiếng Việt》, nhà xuất bản khoa học xã hội, 1988.
[8] Hoàng Long, Quang Hùng:《Từ điển tiếng Việt》, nhà xuất bản Hồng Đức, 2008.
[9] Hoàng Văn Hành:《Kể chuyện thành ngữ tục ngữ》, nhà xuất bản văn hóa sài gòn, 2005.
[10] Tiêu Hà Minh:《Đi tìm điển tích thành ngữ》, nhà xuất bản Thông Tấn, 2007.
[11] Phong Hóa:《Ngựa trong thành ngữ và tục ngữ Việt Nam》, Tạp chí Ngôn ngữ và đời sống, 2002
[12] GS Hoàng Văn Hành:《Về bản chất của thành ngữ so sánh trong tiếng Việt》, Tạp chí Ngôn ngữ,
1976
[13] Nguyễn Thị Bảo:
《Ngữ nghĩa của từ ngữ chỉ động vật trong thành ngữ tiếng Việt (so sánh với thành
ngữ tiếng Anh)》, Đại học sư phạm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2003.
[14] Lê Thị Thương: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thành ngữ Hàn - Việt có yếu tố chỉ tên gọi động vật (nhìn từ
góc độ ngôn ngữ văn hóa)》,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2009.
[15] Phan Phương Thanh:《Ngựa “马” trong thành ngữ tiếng Hán và tiếng Việt nhìn từ góc độ chi
nhận》, Tạp chí Khoa học - Đại học Huế, 2018.

46
谢 辞

转眼间,我已经在中国学习和生活了三年。这三年的学习经历,将会伴随我一生。
有时我总是在想着这三年的学习生活,自己有许多的感触。
1. 我要感谢我的家人,这三年来家人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学习和生活中,
他们都非常的关心我,陪伴我,让我可以专心的在学校学习。正是他们无私的奉献,
我才能度过三年的学习生活中
2. 感谢在校里认识的所有同学和朋友。上天既然安排我们认识,那就是我们的
缘分,能够在这美好的大学生活里认识你们,是我一生的幸运。在这三年里,我们有
过许许多多的回忆,我非常怀念当初我们一块学习,一块玩耍的日子。在这里我衷心
地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祝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心想事成,家庭和睦,
事业蒸蒸日上。
3. 感谢我的导师对我毕设的指导,当我在做毕业设计有问题时,他总是能给我
帮助,教我从哪方面解决问题。我非常感谢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他教给我一种做
事情思维方式的教导,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4. 感谢学院对我培养。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做人道理,
学院老师们都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东西。这些知识我将受用终身。再一次感谢学院老
师们对我的培养。

4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