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华裔学志》:⼀份在北平创刊的国际汉学

杂志⼋⼗岁了 再会,杭州

杭州亚运收官,15次破世界纪录

李腾
字号 杭州亚运会最终奖牌统计公布
2015-09-04 09:03 来源:澎湃新闻 · 私家历史 >

查看更多
今年夏天,笔者借在圣奥古斯丁参加华裔学志旅欧学者⼯作坊的机会,同《华裔学
志》主编魏思齐(Zbigniew Wesołowski)神⽗进⾏了访谈,下⽂即根据与魏神⽗的访
谈并参考其提供的其他资料⽽撰成,在此特别致谢。

新政落地满⽉,房地产市场活跃度
提升

中基协两⽉开百张“罚单”,私募⾏
业加速“扶优限劣”

查看更多

古代豪宅官邸⻔前摆的⽯狮⼦有公
⺟之分,其中脚边踏绣球的是雄性
还是雌性的狮⼦?

在斯诺克⽐赛中,分数最低的球是
什么颜⾊的?

开始答题

1 杭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201⾦收
官,多个省份晒出奖牌榜

2 头条亚运会|杭州亚运会今夜闭
幕,数字⼈“弄潮⼉”返场亮相

《华裔学志》现任主编魏思齐 3 25省份中秋国庆旅游成绩单:河
南揽客居⾸,江苏吸⾦最多
在以西⽅语⾔发表关于中国及周边地区古典历史、⽂化、语⾔研究的学术刊物中,
4 K435列⻋命案嫌犯被鉴定为精神
《华裔学志》是历史最悠久也最具重要性的国际汉学杂志之⼀。今年刚刚⾛过⼋⼗周
病⼈,法院决定强制医疗
年历史的《华裔学志》,也是天主教会中唯⼀⼀个汉学学术期刊。需要特别指出的
要 视 时 国 财 科 更
是,华裔学志研究所到⽬前为⽌共有三个出版物:除了《华裔学志》,还有两种丛书 5 男⼦在K435次列⻋持⼑杀⼈,⼴
闻 频 事 际 经 技 多 登录
下载客户端 铁集团通报:已对安检不到位相关责
⽆障碍
系列:⼀个是从1937年开始出版的《华裔学志丛书》(Monumenta Serica Monograph 任⼈问责
Series),另⼀个就是从1994年由马雷凯神⽗(Roman Malek, 1951-)创建的《华裔选
6 四川⼀纪检举报箱正对摄像头?
集》(Collectanea Serica)。相对来说,前者注重传统中国的⽂化、中西交流以及基 官⽅:为防⻋辆剐蹭⽽设,举报箱将
督宗教在中国的历史等⽅⾯;后者则侧重中国的宗教和传教史⽅⾯的研究,更为⾯向 另选址

⼀般读者。
1935年,天主教圣⾔会会⼠、汉学家鲍润⽣神⽗(Franz Xaver Biallas SVD, 1878- 7 唐慧兄妹被控寻衅滋事案⼀审:
两⼈分别被判四年、三年半,当庭上
196)在北平辅仁⼤学陈垣校长的⽀持下创办了《华裔学志》(Monumenta Serica-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成为在中国以西⽂(德法英)出版的最为重要的学术刊
8 盛海琳,⼀个⼈的战⽃
物。这个刊物的拉丁名字可以直译为“丝域之迹”、“中国之碑”,当时陈垣将其命名为
《华裔学志》,并专门请北京的书法家孙伯恒以魏碑体题写了刊名。“裔”就是“周边” 9 常熟通报防⽕指挥中⼼流出不雅
监控画⾯:防⽕队员违规拍摄,被⾏
的意思,亦即刊物主旨在于研究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化。

10 习近平对宣传思想⽂化⼯作作出
重要指示

11 中国⼯程院院⼠潘镜芙逝世,曾
任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

12 74岁盛海琳:“托孤”失败之后

13 上海浦东南汇新城镇:4岁⾛失⼥
童搜救⼯作正持续开展,已扩⼤搜索
范围

14 201⾦!中国代表团亚运会完美收

15 深⼀度|把脉亚运中国三⼤球:
问题集中暴露,亟待系统性改造

16 史⽟柱⼜被强制执⾏逾17亿?巨
⼈⽹络:个⼈层⾯担保引起,与上市
公司⽆关

17 ⻓假楼市|上海新房成交同⽐⼤
幅增⻓,⼆⼿房想快速成交仍需“主动
降价”

18 酸、甜、苦、咸、鲜……科学家
或发现第六种基本味道

19 村⽀书微信⼯作群对群成员发“想
⼩宝⻉你”,被停职调查

20 ⽼⼈在上海地铁站坐电梯摔倒,
男⼦好⼼搀扶成被告,法院这么判

Android版

iPhone版
60

华裔学志创刊号封⾯ 扫码下载 iPad版


澎湃新闻客户端

鲍润⽣在筹备期间就曾撰⽂表⽰,“⽬前的北平是旧⽂化的中⼼,同时也正成为中国
科学新发展之核⼼点。中西学者共同合作,展望未来东亚研究的最佳成果,殊堪可 关于澎湃 加⼊澎湃 联系我们 ⼴告合作

期。”陈垣作为天主教辅仁⼤学的校长,也提出了天主教学术研究的三个⽬标:⼀、 反馈
法律声明 隐私政策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应⽤西⽅最新的研究⽅法论,整理、组织中国的历史资料;⼆、编撰和翻译相关参考
书籍,协助中外学者之研究⼯作;三、藉由书刊出版及向外流通,发布汉学研究领域
沪ICP备14003370号
之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促进国际之学术交流。在这些⽅⾯,陈恒特别强调了中西学 沪公⽹安备31010602000299号

者合作的重要性。 互联⽹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报业有限公司
陈垣与辅仁⼤学同仁:前左四为陈垣,右三为秘书长英千⾥,右四为⽂学院院长沈兼
⼠。

《华裔学志》与德国汉学

《华裔学志》创刊之时,正值德国亚洲研究最著名的期刊《泰东》(Asia Major)被
迫停刊。这份在莱⽐锡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因为创办⼈和发⾏⼈都是犹太⼈,在纳粹
政权⽇益猖獗之时被迫流亡海外。《泰东》的停刊从某种程度上为《华裔学志》创造
了更⼤的⽣机,许多此前长期在《泰东》发表论⽂的德国东⽅学专家,开始转⽽投稿
《华裔学志》。其中包括汉满学家海尼⼠(Erich Haenisch, 1880-1979)、满蒙学家福
华德(Walter Fuchs, 1902-1979)等。

此外,德国汉学界还有两份期刊。其中⼀份专门出版考古学和艺术⽅⾯的论⽂,名为
《东亚杂志》(Ostasiatische Zeitschrift);另⼀份名为《中国》(Sinica)的⽉刊,
则只刊载针对⼀般读者的普及⽂章。在欧洲范围内,研究东亚与中亚历史⽂化等最重
要的刊物当属《通报》(T’ oung Pao)。这份在莱顿出版的刊物⾃1890年以来⼀直为
法国和荷兰的学者把持,由于第⼀次世界⼤战后法德交恶,长期拒绝接受德国学者的
稿件。因此,在1935年新⽣的《华裔学志》就不仅仅是唯⼀⼀份在中国出版的、以西
⽅语⾔发表研究的汉学期刊,也成为整个德语汉学界最重要的⼀份期刊(Herbert
Franke语)。

“我越研究中国,就越喜欢中国⼈”

令⼈惋惜的是,《华裔学志》的创办⼈鲍润⽣神⽗在这份杂志刚刚问世便不幸去世。
鲍润⽣1878年11⽉15⽇出⽣于西⾥西亚地区(今属波兰境内),1893年进⼊建⽴不久
的圣⾔会⼗字圣架(Heiligkreuz)修院。从1910年起,鲍润⽣游学于柏林、莱⽐锡、
巴黎等地,跟随当时著名的汉学家(⽐如Alfred Forke, Jan de Groot, August
Conrady,Paul Pelliot)等⼈学习中⽂和汉学。⼀战期间⼀度被迫中断学业,最终在
1918年获得莱⽐锡⼤学哲学博⼠学位,主修课⽬为汉学,辅修科⽬为斯拉夫语⾔⽂学
和民族学。博⼠论⽂题⽬为《屈原的<远游>:导论、⽂本、译⽂及阐释》。
《华裔学志》创始⼈鲍润⽣神⽗

1922年,鲍润⽣第⼀次来到中国,先后在兖州、青岛和上海等地从事汉学研究和牧灵
⼯作。1933年,鲍润⽣⾃上海北上参与圣⾔会接管辅仁⼤学的事项,并成为圣⾔会第
⼀位受聘辅仁⼤学的教授。他当时担任社会学系的系主任,兼任历史系的教授,教授
的科⽬包括“中世纪历史”、“社会学原理”、“语⾔学概括”、“汉民族的形成”、“法语的
结构与发展”。从这⾥也可以看出他渊博的学识。

在三年的从教⽣涯中,他⼀直筹备创办⼀份⾼标准的汉学杂志,却在《华裔学志》刚
刚起步就因斑疹伤寒去世了,这实在是⼀个巨⼤的打击。他的遗体埋葬在北京,与他
的前辈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在⼀起。

鲍润⽣的作品并不多,但是其成就得到了学界公认。许多熟悉他作品的⼈都知道他的
研究特别详尽、准确,连⼀个标点都不放过。他总是有很多的计划和未完成稿,却不
愿意匆匆发表,他追求的是所有交出去的作品必须⽆懈可击。⽤他⾃⼰的话说,“我
希望我的作品出版之后不会有任何评论家说,这个研究不够扎实,或者说我遗漏了某
个版本。”

担任辅仁⼤学的教授之后,鲍润⽣和陈垣讨论过⾃⼰的研究,陈垣作诗相赠,刊载在
《华裔学志》的第⼀期,题为《闻鲍润⽣司铎编楚词书此以赠》:

屈⼦素为⽅外友,骞公早有楚词⾳。⽽今又得新知⼰,鲍叔西来⾃柏林。

演西也是西来客,天问曾刊艺海尘。此⽇若逢⼭带阁,印书定补鲍⼭⼈。
陈垣给鲍润⽣的赠诗

北平时期:《华裔学志》之奠基

我们可以将《华裔学志》的历程分为四个时期。从1935年到1948年是《华裔学志》的
中国时期,总共出版了⼗三卷,这也是该杂志的奠基时期。从某种程度上说,《华裔
学志》在中国的成长主要是在第⼆任主编雷曼(Rudolph Rahmann SVD, 1902-1985)
的领导下。事实上,鲍润⽣⼀直想让顾若愚神⽗作为他的继任者,并且在临终前还清
醒的时候明确请求顾若愚接⼿《华裔学志》的编辑⼯作。当时的圣⾔会总会长葛德林
(Josef Grendel,1878-1951)则希望辅仁⼤学圣⾔会团体的院长能够同时兼任《华裔
学志》的发⾏⼈和主编,所以这⼀时期也会被称为“雷曼时期”。
《华裔学志》初创时期的中国雇员

最早的编辑成员多数来⾃于辅仁⼤学,也有当时⾝在北平的著名汉学家,其中最为著
名的有⽥清波(Antoine Mostaert,⽐利时⼈)、钢和泰(Alexander von Staë1-
Holstein,俄国⼈)、艾锷风(Gustav Ecke,又名艾克,德国⼈)、谢礼⼠(Ernst
Schierlitz,德国⼈)。⽽在中国⼈⽅⾯,主要有辅仁⼤学⽂学院的院长沈兼⼠、历史
系主任张星烺、西⽂系主任英千⾥等。值得⼀提的是,英千⾥就是曾任中国⽂化部副
部长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最深⼊⼈⼼的形象⼤概是《茶馆》中的刘⿇⼦以及
《我爱我家》中总是跟⽼傅同志过不去的⽼胡)的⽗亲,著名导演英达的爷爷。

当时的北平可算是中华⽂化的中⼼,⽽天主教辅仁⼤学是中西交流的重要之处,北平
也被视为德国汉学的⼀个重镇。这⼀时期的副编辑除了⽥清波是⽐利时⼈、戴何都
(Robert des Rotours,1936-1948)是法国⼈之外,其余的九位外国副编辑都是德国
籍汉学家或者具有德国⾎统。

《华裔学志》创刊号上的编辑名单和启事

在《华裔学志》的第⼀时期,跨⽂化的研究成为⼀个核⼼特⾊。在创刊号的编辑语
中,就特别强调为读者呈现多⽅⾯的资料,包括中国及其邻邦的民族、语⾔和⽂化的
研究,同时也不忽视⼈类学和史前史学的领域。从刊⽂⽬录来看,西⽅汉学家的研究
具有⾮常鲜明的语⽂学(Philology)倾向,⽽且随着20世纪初丝绸之路沿线(尤其是
敦煌和吐鲁番)⼤量⼿稿的发现,使“中国及其周边”的⽂化关系引发了西⽅汉学家和
中国学者的极⼤热情。⽐利时圣母圣⼼会神⽗⽥清波是当时最为杰出的蒙古鄂尔多斯
⽅⾔学者,他的主要著作中有三册收录于《华裔学志丛书》,并在《华裔学志》期刊
上发表了⼤量⽂章。另外,司律思的西藏和⽅⾔学研究,钢和泰著名的《论西藏⼈的
六⼗进位》也都发表在《华裔学志》上。

⽽且,《华裔学志》还特别注重异域宗教。基督宗教⽏庸置疑是其核⼼关注。单单在
景教研究⽅⾯,《华裔学志》上刊载的《远东的基督教历史》(1935.1)、《唐代的
景教寺院和景教碑发现地址》(1938.3)、《内蒙古Mr. D. Martin所见已毁之景教
碑》(1938.3)都引领了当时的学术潮流,代表着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其中不乏景
教研究的典范之作。此外,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等与基督宗教同源的宗教也受到了相当
的重视,⽐如F. S. Drake的《唐代的伊斯兰教》(1943.8)、张星烺的《泉州波斯⼈
驻军的叛乱,公元1357-1366》等。在这些研究中,陈垣作为中国学者的杰出代表,
也投⾝其中,先后发表了《吴渔⼭:纪念⼊耶稣会⼆百五⼗周年⽂集》(1938.3)、
《汤若望与和尚⽊陈忞》(1940.5)等。可以说,闪族宗教在中国的流传研究是以
《华裔学志》上的诸多经典为其滥觞。

此外,除了作为刊物编委的沈兼⼠等⼈之外,杨树达、费孝通等中国学者也曾在《华
裔学志》上发表论作。

《华裔学志》的⼀个特⾊栏⽬是“刊物简评”,不仅囊括了西⽅主要的汉学期刊的最新
研究,也包括中国和⽇本出版的汉学期刊。在通讯不发达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利⽤⾃
⾝优势,向整个汉学界传达重要⽽不易得的学术信息,也是该杂志的⼀个作⽤和贡
献。其中不少简评迄今仍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在⽇本时期的华裔学志研究所

战后流转:从中国到⽇本再到美国

1948年前后,随着时局的变动,《华裔学志》迁往⽇本,开启了⼋⼗年历程的第⼆个
阶段。先是在东京出版了第14卷,⽽后在名古屋的圣⾔会南⼭⼤学出版了第15卷。当
时的编辑全部为圣⾔会会⼠,没有其他国家的学者,主编则是⼘恩礼神⽗(Heinrich
Busch, 1912-2002)。他曾在1939年被派往北平辅仁⼤学,1947年赴美进⼊哥伦⽐亚
⼤学攻读汉学,1953年获得博⼠学位。

⼘恩礼神⽗

在⽇本时期,《华裔学志》秉承了原先的办刊宗旨,特别注重东西⽅学者之间的合作
与对话。在⽇本复刊的第⼀卷编辑语中,就强调“我们希望在此新家做客,缘其丰厚
的中国研究传统,《华裔学志》仍得如先前在中国⽂化中⼼北京时⼀般,得其地缘之
便共蒙其利,同时也令学志的作者和读者共霑其益”。

战后的环境⾮常不好,所以曾经经历过数年的停刊,直到1954年才恢复。经过⼗年的
努⼒,《华裔学志》有了新的发展,再次出现了⾮圣⾔会的汉学家编辑。在1959年的
第18卷中,出现了研究蒙古族和⼥真族历史的⽐利时圣母圣⼼会汉学家司律思
(Henry Serruys, C.I.C.M)和罗⽂达(Rudoph Loewenthal)等作者。⽇本原先的汉学
研究条件⾮常好,但是⼆战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华裔学志》也⼒争将⽇本汉学
家、满蒙学家的重要研究介绍给西⽅读者,并连续⼗期刊布了⼗篇论⽂,分别介绍⽇
本学者对中国哲学、宗教、考古、碑铭学和⼈类学等⽅⾯的研究。

在⽇本时期的编辑⼯作

当⽇本出现“战后经济奇迹”之时,《华裔学志》的编辑部又迁移到美国。第22卷第1
期写的是“出版于加州⼤学洛杉矶分校和⽇本名古屋南⼭⼤学分⽀”,这说明当时在⽇
本那边还做过⼀些⼯作。当时《华裔学志》的编辑部是受到Richard Rudolph教授的邀
请,到加州⼤学洛杉矶分校协助创建东亚语⾔系所。美国⼈主要想研究“当代中国”,
主流是以费正清为代表的“中国学”(Chinese Studies)⽽⾮传统历史⽂化,杜维明曾
称之为“⼀种反汉学的中国研究”。
主编还是⼘恩礼神⽗,但是早期出版地通常会写美国和⽇本两地。这是因为印刷刊物
时需要⽤到的钢字,在美国找不到,只能到⽇本去印刷。在美国时期,许多留美的中
国学者和美国汉学家也加⼊进来。

⼘恩礼与孔德成

转赴德国:《华裔学志》的新开始

1972年,华裔学志研究所离开了美国,全部迁往圣⾔会德国会省的圣奥古斯丁修道
院。在编辑备注中,我们没有看到编辑部对这次迁移的明确说法,但根据当时的情况
可以找出⼀些可能的原因。

圣⾔会的会祖杨⽣神⽗是德国⼈,虽然当时的圣⾔会越发国际化,但仍以德国籍会⼠
为多。研究所的编辑除⼀⼈之外,都是德国⼈。另外,很重要的⼀点在于,圣⾔会德
国会省计划在圣奥古斯丁市建⽴⼀个研究学术和传播知识的中⼼。华裔学志研究所⽬
前所在的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创建于1913年,1962年初原先的⼈类学研究所迁到了奥古
斯丁(Wilhelm Schmidt, 1868-1954),该所1906年创办的《⼈类学杂志》
(Anthropos)是⼀份关于民族学和语⾔学的国际性期刊,⾄今享有盛誉。在转到德国
之后的43年⾥,虽然出现过⼀些困难,不得不把年刊改为两年刊,但总算坚持了下
来,⾄今⼀共出版了34卷。此外,1985年以来,《华裔学志丛书》出版了50余册,
《华裔选集》出版了21本。
马雷凯神⽗在研究所门⼜。

现在的《华裔学志》主编魏思齐神⽗是波恩⼤学的汉学博⼠,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梁漱
溟的思想和中国佛学;研究所主任顾孝永(Piotr Adamek)神⽗则毕业于荷兰莱顿⼤
学,博⼠论⽂题⽬为中国古代的避讳学。

从2015年开始,《华裔学志》重新变成半年刊,并陆续电⼦化。
华裔学志研究所现任主任顾孝永

在和魏思齐主编访谈的最后,他特别提到先教宗若望·保禄⼆世在2001年关于天主教会
与中国⽂化的讲话。教宗保禄⼆世说:“我为过去的那些过失和缺陷深深感到遗憾,
对这些事情竟在不少⼈⼼中造成了天主教对中华民族缺乏尊敬和重视的印象,使他们
信以为天主教对中国怀有敌意,我实在惋惜。为这⼀切,我向所有感到⾃⼰被天主教
徒这类⾏为思想所伤害的⼈⼠请求宽恕和原谅。”魏思齐主编相信,源远流长的中国
⽂化能够为整个世界的⽂明多样性做出巨⼤的贡献,踏实稳健的汉学研究,则是使西
⽅真正了解东⽅的必然道路。⽽《华裔学志》,则是这⼀道路的坚定⽀持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60 收藏 我要举报

相关推荐

:礼亲王世铎⼩传 韩昇:“群趋东邻受国史”的时代 旗⼈英敛之:他创办了《⼤公 私书︱天主教辅仁⼤学校长陈垣 西班⽛流感与美国远征军


已经过去 报》和辅仁⼤学 是基督徒吗?

#汉学 #华裔学志 #国际学术刊物 #东⽅学 #天主教 #辅仁⼤学 #满蒙研究

#中国学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