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Han Academy 汉鼎书院

八年级第二单元复习小测
日期: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1. 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线的词语。(2 分)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___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这

里指母亲得以走大路,儿子得以走小路。
2. 阅读《散步》,回答下列问题。

(1)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C )(2 分)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
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BD 两项“没有主见”和“只能听从安排”不是正面的评价,而 A 项和 C 项相比少

了一个前提条件,这个前提条件应该是“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的肩上转到了

我的肩上”,而不仅仅是因为“母亲老了”。

(2) 文中第⑤段反映了“我”和妻子尊老爱幼 的品质,体现了 和谐、和睦 的家庭

关系。(2 分)

1
(3) 为什么说作者背上的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2 分)

解读一:

是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母亲和孩子对我们来

说,是我们最爱的人,世界上没有人家人更重要了,他们对

于我们来说,就是整个世界。我们背负的,也是家庭的责任

解读二:

母亲代表着过去的时代和世界;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

世界和未来的时代。“我”和妻子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

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

也是对生活的使命感。
3.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这一关键语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分)

第一次是母亲劝刚瘫痪不久的作者去看花,但作者却不

断捶打自己双腿,极度厌世的时候;另一次是母亲去世多年

后,作者的妹妹推着他去看花的时候。

第一次的 “好好儿活”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鼓励,以及希

望他能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第二次的“好好儿活”,体现了

作者释怀后的坚强与自信,也表明他真的如母亲所愿,勇敢

地继续生活下去。

2
4. 《秋天的怀念》第三段写道“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请结合全文,分析母亲脸
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态。(3 分)

因为儿子已经陷入绝望和悲伤很久了,母亲看着他消沉,

劝也劝不动,时间久了之后,母亲早已不再期盼什么,心里剩下

的只是最后一点希望。

联系全文来看,母亲大概已经觉得自己的日子也不多了,

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看到生活的希望坚强起来,所以她

在央求,央求儿子看到她的心她的希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3
1. 读拼音,写词语。(5 分)

xìn fú fēn qí yí shà

( 信服 ) ( 分歧 ) ( 一霎 )

shuǐ bō lín lín jiān áo

( 水波粼粼 ) ( 煎熬 )

2. 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线的词语。(2 分)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每一个人都得到恰当、妥善的安排。这里指母亲走大路,儿子走小

路。 ·

3. 阅读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
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
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
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
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
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
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
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
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就在 阳光下 下,向着那 菜花 、 桑树 和 鱼塘 走
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
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
都是 慢慢地 ,稳稳地,走得 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
界。

4
1)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C )

(1 分)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

她一样。

D. 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3) 第③段主要采用了 心理 (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方法。(1 分)

4) 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反映了“我”和妻子 尊老爱幼 的品质,体现了 和睦

的家庭关系。(2 分)

5) 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加粗的词语——整个世界?(2 分)

___母亲养育了我,我和妻子养育了儿子,祖孙三代在一起,代表了过去、现在和未

来,这是生命的传承,因此对于作者来说,母亲和儿子是整个世界。_____

6) 第④段能不能改成“”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为什么?(4分)

5
不能,因为如果这么改,就会缺少对春天景物的(环境)描写。而春景却是本文的

一大重点,因为春景象征着生命力。选择了小路,就等于接受了生命的呼唤。将春景

和小路放在一起才更能体现这一点。

<全卷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