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6

 了解直流發電機的電樞反應。

 了解直流發電機的換向過程。
 熟悉各式直流發電機的電路計算。
3

3-1

 何謂電樞反應

直流發電機若有接負載,電樞繞組就有電流流動,負載越大,電樞電流越
多,這個電樞電流產生磁通,電樞磁通會對主磁極磁通的大小和分布,造成抵
消或干擾,使得主磁場的兩個極尖磁場強度變為不相等,這種現象稱為電樞反
應(armature reaction)。
以 2 極發電機為例:
原本主磁極磁通的分布情形,如圖 3-1(a)所示,磁通方向與極軸平行,與
磁中性面垂直。
電樞電流產生的電樞磁通分布情形,如圖 3-1(b)所示,磁通方向與極軸垂
直,與磁中性面平行。
將主磁極磁通和電樞磁通合併分析,圖 3-1 (c)為兩者合成的分布情形。

磁中性面

場磁力線 磁中性面

90°

場磁通方向
F

轉子

磁場繞組

定子
由磁場產生的磁通分布情形

▲ 圖 3-1 2 極發電機之電樞反應

56
刷軸(中性面)

電樞磁通

極軸

電樞磁通
方向 A

定子

由電樞電流所產生的磁通分布情形

原磁中性面

新磁中性面

新磁中性面

90°
F

A 0

合成的磁通分布情形 3
▲ 圖 3-1 2 極發電機之電樞反應(續) 直








57
3
 電樞反應的影響

電樞反應會伴隨著下列幾種現象發生,電樞電流越大(即負載愈大),影
響程度也就越顯著:
合成的磁通方向發生畸斜,造成磁中性面偏移:如圖 3-2 所示,原磁中性
面會順轉向移動 角度,成為新磁中性面的位置。

新磁中性面

N S
發電機

▲ 圖 3-2 發電機磁中性面的偏移:順轉向偏移

總磁通量減少:如圖 3-3 所示,雖然電樞反應會造成發電機後極尖的磁通


增加,但是由於鐵心磁通飽和問題,其增加量少於另一極尖磁通減少的
量,所以總磁通量會減少。

以電樞轉向而言
此處是前極尖
後極尖磁通
增加有限

N S

前極尖
磁通減少
以電樞轉向而言
此處是後極尖

▲ 圖 3-3 發電機前極尖磁通減少

58
換向困難:(所謂換向,詳細見下一節說明)因為磁中性面偏移,若電刷
仍置於原位置,將要換向的線圈仍然有感應電勢存在,而電刷將這個線圈
短路,會導致電刷與換向片間產生火花,如圖 3-4 所示,針對這一點,將
電刷移到新磁中性面,如圖 3-5 所示(即發電機電刷順轉向移動 角度),
可以改善換向。不過,若負載經常變動,使得電樞電流大小與磁中性面位
置也隨時變動,要以移電刷來改善換向,必須隨時改變移動的角度,顯然
不方便。
新 原
磁 磁
原 中 中 新
磁 性 性 磁
中 面 面 中
性 性
面 面

電樞向右移動 電樞向右移動

換向片 換向片
電刷 電刷

線圈在磁中性面換向 換向的線圈仍在磁場中感應電壓,造成火花

▲ 圖 3-4 換向困難

▲ 圖 3-5 電刷移位改善換向:發電機電刷順轉向移位 3

 改善電樞反應的方法 流


要改善電樞反應的不良影響,有下列幾種方法: 機




59
3
改良主磁極:利用改良主磁極結構,以增加磁極兩極尖的磁阻。
不同心圓:如圖 3-6 所示,極掌的弧心與電樞圓心不在同一點,使得極
尖處的空氣隙變大、磁阻變大,極尖的磁通量會比較少且不易增加。如
此,發生電樞反應時,極尖的磁通量變化並不大,可以使磁通分布變化
較少,減輕磁通畸斜程度。
採用單極尖磁極疊片:如圖 3-7 所示,將缺左尖疊片與缺右尖疊片交互
疊成主磁極鐵心,也可以使極尖磁阻變大,同樣達到上述第 項效果。

極尖處的空氣隙變大

▲ 圖 3-6 不同心圓 ▲ 圖 3-7 單極尖磁極疊片

設置補償繞組(compensating winding):如圖 3-8 所示,補償繞組裝置在定


子磁極表面槽中,其匝數少、線粗且與相鄰之電樞繞組電流方向相反。在
電路方面,補償繞組與電樞繞組串聯,所以兩者電流相同,產生的磁通量
恰好可以抵消(不管電流多少),因此可以消除電樞反應。

黑 : 電樞磁通
補償繞組
與電樞串聯

紅 : 補償繞組所生磁通
裝置位置
▲ 圖 3-8 補償繞組

60
設置中間極(inter-pole):中間極又稱為換向磁極(commutating pole),
如圖 3-9 所示,是介於主磁極 N 與 S 之間的小磁極。在電路方面,中間極
繞組與電樞繞組串聯。中間極所產生的磁通,要與電樞磁通相反,所以發

電機的中間極極性,依其轉向為NsSn (大寫 NS 為主磁極,小寫 ns 為中間


極)。中間極所產生的磁通,一方面可以消除部分的電樞磁通,又可以消
除電樞繞組之電抗電壓,使直流電機獲得良好的換向作用。

中間極繞組

電刷軸
S FD
FB(磁極磁動勢)
G
N

FC
F(合成磁動勢)
FA(電樞磁動勢)

▲ 圖 3-9 發電機中間極的位置:NsSn ▲ 圖 3-10 電樞反應向量圖

 磁動勢

磁動勢【安匝】
電機的電刷若有移位,電樞電流所生的磁通方向也隨電刷移動,不再與定
子的磁極垂直,此時可將電樞磁動勢分為兩個向量,一為去磁磁動勢,一為交
磁磁動勢。以向量表示如圖 3-10 所示,FA 是電樞磁動勢,FC 是電樞的交磁磁動
3
勢,FD 是電樞的去磁磁動勢,FB 是定子主磁極的磁動勢,故依向量表示如下:


FA =FC +FD,F=FA +FB 發

去磁安匝 機




61
3
產生去磁效應及交磁效應的正確導體數,以 2 極電機為例,可以由圖 3-11
看出,去磁效應的範圍是上下共 4 之夾角,有效導體共 10 根,也就是有 5 匝
線圈屬於去磁效應的,倘若有 5 安培電流流過此 5 匝導體,則表示有 5×5=25
去磁安匝,但是,這 25 安匝是屬於兩個磁極的,故對每極而言,只有 12.5 安
匝。因此由此可以導出每極安匝數如下:

2
刷軸

2
▲ 圖 3-11 去磁部分

設 Z 是電樞上之總導體數
Ia 是電樞總電流;a 是電樞上電流並聯路徑數; 是電刷從無載中性面移
轉之機械角度。
則每對磁極產生的去磁效應導體數應包含在 4 角度內,電樞上每一度(機
Z
械角度)的導體數是 根,每對磁極有 4 去磁角度(機械角度)。
360
Z
故每對磁極產生去磁效應的導體數=4 × ,又一匝有 2 個導體,
360
1 Z
∴每對磁極產生去磁效應所需要之去磁匝數= ×4 ×
2 360
1 1 Z
每極去磁匝數= × ×4 ×
2 2 360
∴每極去磁安匝數

公式 3-1
1 1 Z I I
× ×4 × × A= ×Z× A
2 2 360 a 360 a

62
若電機磁極數為 P,整個電機的總去磁安匝數

公式 3-2
IA
P× ×Z×
360 a

交磁安匝
交磁效應之確實導體數,以 2 極電機為例,如圖 3-12 所示,應包括 2 機
360
械角度範圍內( = -2 )。
P

刷軸

▲ 圖 3-12 交磁部分

Z
電樞上每一度的導體數是 根
360
Z
∵每對磁極有 2 交磁角度 ∴每對磁極產生交磁效應的導體數=2 ×
360
1 Z
∴每對磁極產生交磁效應的交磁匝數= ×2 ×
2 360
1 1 Z
每極交磁匝數= × ×2 ×
2 2 360
∴每極交磁安匝數
3
公式 3-3 直
1 1 Z I Z I 流
× ×2 × × A= × × A 發
2 2 360 a 2 360 a 電


電機的總交磁安匝數 一

公式 3-4 性

Z I
P× × × A
2 360 a
63
3

範 例 1
有 4 極電機,電樞表面的導體總數為 288 根,繞線方式為單式
疊繞,其電樞電流為 120 安培,若電刷向前移動 15 個機械角
度,求此電機之去磁安匝與交磁安匝?

解 已知 =15°,Z=288 根,a=4,IA=120 安培
IA 15 120
每極去磁安匝數= ×Z× = ×288× =360 安匝
360 a 360 4
4 極之去磁安匝數=360×4=1440 安匝
360
-2
Z I P Z I
每極交磁安匝數= × × A= × × A
2 360 a 2 360 a
360
- 2×15
4 288 120
= × × =720 安匝
2 360 4
∴4 極之交磁安匝數=720×4=2880 安匝
答:去磁安匝數=1440 安匝,交磁安匝數=2880 安匝。

( ) 當電樞繞組有電流流動時,會產生磁通,此電樞磁通會對主磁極
磁通的大小和分布,造成抵消或干擾等影響,稱為 電磁效應
電樞反應 磁滯現象 換向。
( ) 有關電樞反應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會使磁通方向發
生畸斜 造成磁中性面偏移 總磁通量增加 換向困難。
( ) 為了改善電樞反應,下列方法何者正確? 減少磁場磁通量
提高轉速 增加磁場磁通量 設置補償繞組。

64
3-2
 何謂換向

磁中性面
直流發電機是利用電刷與換向器,轉換電
20 1 2 3
樞繞組的交流電成為外部電路的直流電,電樞
繞組的每一個線圈,在通過電刷後,其電流方
向會改變,稱為換向(commutation)。
如圖 3-13(a)所示,當電刷位於換向片 2 19 20 1 2 3 4 5 6 電樞向右移動
電刷位於換向片 2
時,電樞線圈 1 內感應一順時鐘方向的電
換向前
流,此為換向前。
當電刷位於換向片 1、2 之上時,如圖 3-13 磁中性面
20 1 2 3
(b)所示,正好將換向片 1 及換向片 2 短
接,此時電樞線圈 1 旋轉至磁中性面,由
於線圈位於磁中性面所以沒有感應電流,
此為換向中。 20 1 2 3 4 5

電刷將換向片 1
如圖 3-13(c)所示,當電刷位於換向片 1 及換向片 2 短接

時,電樞線圈 1 已通過磁中性面進入不同 換向中

的磁極中,因此電樞線圈 1 上感應出新的
磁中性面
電流,而此電流方向已改變成逆時鐘的電 20 1 2 3
流方向,此為換向後。
3
因此,可以發現換向前後線圈上的電流方 直

向是不同的,在換向時,線圈兩端所連接的換 發
20 1 2 3 4 5 電
向片必為電刷所短路,被電刷短路的期間稱為 機
電刷位於換向片 1

換向時間。 換向後 一
▲ 圖 3-13 般

65
3
 換向曲線

直流發電機電樞繞組每一個線圈在換向過程中,電流的變化情況,可以換
向曲線表示,如圖 3-14 所示,圖中顯示出 4 種典型的電流變化曲線。

 直線換向

換向線圈電流的變化是直線性
的,是謂直線換向,這是理想的換向
過程,所以也稱為理想換向。

 欠速換向

事實上有兩個因素會造成發電機
▲ 圖 3-14 直流發電機的換向曲線
出現欠速換向。其一,線圈的電感性
i
質使得正在換向的線圈產生電抗電壓(e= L = N ),有阻礙電流變動的
t t
狀況。其二,電樞反應造成磁中性面偏移,導致換向線圈產生短路電流。圖
3-15(a)顯示這兩個因素造成發電機欠速換向的電流現象,再以圖 3-15(b)~(f)分
時段顯示換向線圈電流,圖中顯示出換向後期有劇烈的電流變化,且後刷邊與
換向片接觸面積趨少,電流卻還很多,後刷邊電流密度大,有可能發熱產生火
花!

▲ 圖 3-15 (a) 電抗電壓的因素 + 電樞反應的因素 = 欠速換向曲線

66
為了改善欠速換向的問題,以下方法
可以解決部分問題:
方法 1:移動電刷的位置
把電刷的位置順轉向移動一個角度,
使線圈確實是處於磁中性面(通常說成電
b t1時
刷置於新磁中性面)才換向,即可改善換
向。發電機電刷不移位或移位不足,一定
是發生欠速換向。
方法 2:設置中間極
中間極主要是針對正在換向的線圈,
c t2時
在主磁極之間設置中間極,發電機依其轉
向為 NsSn(加中間極彷彿把偏移的磁中
性面拉回原磁中性面位置)。正在換向的
線圈切割中間極所感應的電勢,正好可以
對抗線圈的電抗電壓!
d t3時
方法 3:設置補償繞組
補償繞組可以消除電樞反應,換向的
問題就可以改善。
方法 4:電阻換向
利用碳質電刷和換向片的接觸電阻來
e t4時
限制換向線圈內的短路電流,愈大的接觸
電阻使短路電流愈小而得到良好的換向,
3
此法稱為電阻換向法,常用於小型電機 直

中。 發

方法 5:減少線圈的電感值 機
f t5時 之
線圈的電感值減少,可以減少換向線 一

圈的電抗電壓,改善換向。 ▲ 圖 3-15 直流發電機欠速換向電流分析(續) 性

67
3
 正弦換向

利用前述的方法改善欠速換向,可以
使發電機成為接近理想換向的正弦換向。

 過速換向
b t1時
如果發電機採用電刷移位來改善換
向,就是要順轉向移動,但是電刷移位過
度了,就造成過速換向,如圖 3-16(a)~(f)
所示。過速換向之換向初期的電流變動率
較大,前刷邊可能發熱產生火花!所以發 c t2時
電機發生過速換向時,就要將電刷再逆轉
向移回。

d t3時

e t4時

f t5時
▲ 圖 3-16 直流發電機過速換向的電流分析

68
( ) 電樞繞組的每一個線圈,在通過電刷後,其電流方向會改變,稱
為 電磁效應 電樞反應 磁滯現象 換向。
( ) 在換向期間的初期,電流變化率大,導致前刷邊有火花,稱為
過速換向 直線換向 正弦換向 欠速換向。
( ) 在換向期間的後期,電流變化率大,導致後刷邊有火花,稱為
過速換向 直線換向 正弦換向 欠速換向。

3-3
※ 計算直流發電機之電路時須掌握兩大原則
一、發電機電路的感應電勢 E >端電壓 V。
二、電樞電流方向是由電樞往外流出。

 他激式 電樞電流 IA

負載電流 IL
他激式發電機的簡易電路示
V
電刷壓降 B
2
意圖,可用圖 3-17 表示,其中

電樞壓降 IARA 電 負載 RL
他激式的場繞組是獨立的,不與 壓
感應電勢 E
電樞電路相連結,在計算發電機 V
VB
電路時,我們習慣將整個電樞內 電刷壓降
2

部用一直流電源(即電樞繞組的 3
▲ 圖 3-17 他激式發電機的電壓與電流 直
感應電勢)和一電樞電阻RA來表 流

示,解發電機電路時須注意電流的方向是由電樞端流出,然後供應給外部的負 電

載,如圖 3-17 所示將他激式發電機外接一負載後,其端電壓如公式(3-5)所示。 之

公式 3-5 般

E = IARA + VB + V 質
【伏特】
V = E - IARA - VB
69
3
* 表 3-1 他激式發電機電壓公式的名稱和單位
代號 E V IA RA VB
名稱 感應電勢 端電壓 電樞電流 電樞繞組電阻 電刷壓降
單位 伏特 V 伏特 V 安培 A 歐姆 伏特 V

範 例 2
有一部 4 極他激式發電機,電樞感應電勢為 120 伏特,電樞電
阻為 0.05 ,當電樞電流為 100A 時,電刷壓降為 1 伏特,試
求發電機之端電壓為多少?

解 V = E - IARA - VB = 120 - 100×0.05 - 1 = 114伏特


答:114 伏特

 分激式
分激式發電機的簡易電
場電流 IF 電樞電流 IA 負載電流 IL
路示意圖,可用圖 3-18 表 VB
2
示,其中分激場繞組是並聯 端
場繞組 RF IARA 電 負載 RL
在電樞兩端,其端電壓公式 E 壓
VB V
2
與 他 激 式 相 似,如 公 式
(3-6)所示。
▲ 圖 3-18 分激式發電機的電壓與電流

公式 3-6

依據克希荷夫電流定律 流進=流出
∴IA = IL + IF
V
IF =
RF
∵E = IARA + VB + V
∴V = E - IARA - VB

70
* 表 3-2 分激式發電機電壓電流公式的名稱和單位
代號 E V IA IL IF RA RF VB
分激場 電樞繞組 分激場
名稱 感應電勢 端電壓 電樞電流 負載電流 電刷壓降
電流 電阻 繞組電阻
單位 伏特 V 伏特 V 安培 A 安培 A 安培 A 歐姆 歐姆 伏特 V

範 例 3
有一部 6 極直流分激式發電機,每一磁極磁通量為 0.003 韋
伯,電樞繞組導體數共有 1000 根,並形成 4 個並聯路徑,以
1800rpm 旋轉,電樞電阻為 0.04 ,當電樞電流為 200A 時,
電刷壓降為 1 伏特,試求發電機之端電壓為多少?

PZ 6×1000
解 發電機的應電勢E = n= ×0.003×1800
60a 60×4
=135 伏特
端電壓 V = E - IARA - VB
= 135 - 200×0.04 - 1 = 126伏特
答:126 伏特

範 例 4
有一分激式發電機,應電勢為 110V,電樞電阻為 0.1 ,磁場
電阻為 53 ,電樞電流為 40A 時,若電刷壓降忽略不計,則
輸出功率為多少?
3



解 如圖 3-19 所示,發電機的端電壓 電

V = E - IARA - VB 之

= 110 - 40×0.1= 106伏特 般

71
3
V 106
場電流IF = = = 2安培 IF IA=40A IL
RF 53
負載電流
RA=0.1
RF=53 V RL
IL = IA - IF= 40 - 2 = 38安培 E=110V

輸出功率
Po = VIL= 106×38 = 4028瓦特
答:4028 瓦特
▲ 圖 3-19

3. 串激式
IS 負載電流 IL
串激式發電機的簡易電路示
串激場繞組壓降 ISRS
意圖,可用圖 3-20 表示,其中
IA VB 端
2 電 RL
串激場繞組RS是與電樞繞組RA串 壓
IARA V
聯在一起,其電壓電流公式如公
E
VB
式(3-7)所示。 2

▲ 圖 3-20 串激式發電機的電壓與電流

公式 3-7

IA = IL = IS
∵E = IA RA + RS + VB + V
∴V = E - IA RA + RS - VB

* 表 3-3 串激式發電機電壓電流公式的名稱和單位
代號 E V IA IL IS RA RS VB
串激場 電樞 串激場
名稱 感應電勢 端電壓 電樞電流 負載電流 電刷壓降
電流 繞組電阻 繞組電阻
單位 伏特 V 伏特 V 安培 A 安培 A 安培 A 歐姆 歐姆 伏特 V

72
4. 長分路複激式

長分路複激式發電機的簡
IS
易電路示意圖,可用圖 3-21 表 IF IL
ISRS
示,其中串激場繞組RS是先與電 IA 端
VB
RF 電 RL
2
樞繞組RA串聯後再與分激場繞組 壓
IARA
V
RF 並 聯(先 串 後 並),其 電 壓 E VB
電流公式如公式(3-8)所示。 2

▲ 圖 3-21 長分路複激式發電機的電壓與電流

公式 3-8

依據克希荷夫電流定律 流進=流出
∴IA = IS = IL + IF
V
IF =
RF
∵E = IA RA + RS + VB + V
∴V = E - IA RA + RS - VB

* 表 3-4 長分路複激式發電機電壓電流公式的名稱和單位
代號 E V IA IL IF IS RA RF RS VB
分激場 串激場
感應 電樞 負載 分激場 串激場 電樞繞 電刷
名稱 端電壓 繞組 繞組
電勢 電流 電流 電流 電流 組電阻 壓降
電阻 電阻
單位 伏特 V 伏特 V 安培 A 安培 A 安培 A 安培 A 歐姆 歐姆 歐姆 伏特 V

5. 短分路複激式
3


短分路複激式發電機的簡易電路示意圖,可用圖 3-22 表示,其中分激場繞 發

組RF 是先與電樞繞組RA 並聯後再與串激場繞組RS 串聯(先並後串),其電壓電 機

流公式如公式(3-9)所示。 一


73
3
IS IL
ISRS

IF 端
IA VB 電
壓 RL
2
IARA V
RF VF
E VB
2

▲ 圖 3-22 短分路複激式發電機的電壓與電流

公式 3-9

依據克希荷夫電流定律 流進=流出
∴IA = IF + IS 且IS = IL
∴IS = IL = IA - IF
VF = V + ISRS = E - IARA - VB
VF
IF =
RF
∵E = IARA + VB + ISRS + V
∴V = E - IARA - ISRS - VB

* 表 3-5 短分路複激式發電機電壓電流公式的名稱和單位
代號 E V VF IA IL IF
分激場端
名稱 感應電勢 端電壓 電樞電流 負載電流 分激場電流
電壓
單位 伏特 V 伏特 V 伏特 V 安培 A 安培 A 安培 A

代號 IS RA RF RS VB
電樞繞組 分激場 串激場
名稱 串激場電流 電刷壓降
電阻 繞組電阻 繞組電阻
單位 安培 A 歐姆 歐姆 歐姆 伏特 V

74
( ) 直流發電機在有載的狀態下,其端電壓 V 與應電勢 E 的大小關係
為 V<E V=E V>E  不一定。
( ) 串激式發電機,若負載電流為 15A,電樞電流為 15A,其磁場電流
為  30A  15A  0A 不一定。
( ) 一部 4 極分激式發電機,電樞感應電勢為 200V,電樞電阻為 0.05 ,
當電樞電流為 100A 時,電刷壓降為 2 伏特,發電機之端電壓為
 193  200  207  198 V。

3









75
 電樞反應:電樞繞組產生的磁通會對主磁極磁通的大小和分布,造成抵消
或干擾,這種現象稱為電樞反應。
現象: 合成的磁通方向發生畸斜,造成磁中性面偏移。發電機方面磁
中性面會順轉向移動 角度。
總磁通量減少。
換向困難。
改善方法: 改良主磁極,以增加磁極兩極尖的磁阻。
設置補償繞組:補償繞組裝置在定子磁極表面槽中,與電
樞繞組串聯。
設置中間極:中間極繞組與電樞繞組串聯。發電機方面:
中間極極性依其轉向為 NsSn。

 磁動勢
IA
去磁安匝: 每極去磁安匝數= ×Z×
360 a
I
總去磁安匝數=P× ×Z× A
360 a
Z IA 360
交磁安匝: 每極交磁安匝數= × × (其中 = -2 )
2 360 a p
Z I
總交磁安匝數=P× × × A
2 360 a
 換向:電樞繞組的每一個線圈,其引線在通過電刷後,其電流方向會改變,
稱為換向。
現象: 直線換向
欠速換向:換向線圈產生電抗電壓,以及電樞反應造成磁中性
面偏移,會造成欠速換向,換向末期,電刷之後刷邊會產生火
花。
正弦換向
過速換向:發電機電刷順轉向移位過度是造成過速換向的原因
之一,換向初期,電刷之前刷邊產生火花。

76
改善方法: 移動電刷位置:若是發生欠速換向,電刷順轉向移動;
若是發生過速換向,電刷逆轉向移動。
加中間極:發電機依其轉向為 NsSn。
加補償繞組
電阻換向
減少線圈的電感值

 直流發電機的電壓與電流公式
E = IARA + VB + V
他激式
V = E - IARA - VB
V
電流:IA = IL+ IF = IL+
分激式 RF
電壓:V = E - IARA - VB
電流:IA = IL= IS
串激式
電壓:V = E - IA RA + RS - VB
電流:IA = IS = IL + IF
長分路複激式
電壓:V = E - IA RA + RS - VB
電流:IS = IL = IA - IF
短分路複激式
電壓:V = E - IARA - ISRS - VB

77
一、選擇題

3-1 直流發電機的電樞反應

( ) 電樞反應是由 電源電壓 磁場電流 電樞電流 負載


性質 所引起。

( ) 直流電機負載增加時,磁極兩極尖之磁通量變成不相等,此現象
稱為 負載效應 電樞反應 磁滯現象 飽和現象。

( ) 有關直流電機的電樞反應,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發電機之應
電勢將因而減少 主磁通量減少 電樞磁通方向與主磁極磁
通方向平行 發電機與電動機皆會發生電樞反應。

( ) 直流電機若發生過速換向,火花在 前刷邊 後刷邊 整


個電刷 不一定 產生。

( ) 如圖 所示,電樞導體 B 的電流方向為   無法判斷


電流為零。

G G

A B C D A B C D
▲圖 ▲圖

( ) 如圖 所示,導體 A 是屬於 電樞繞組 磁場繞組 中間


極繞組 補償繞組。

( ) 如圖 所示,導體 C 的電流方向為   無法判斷 


電流為零。

78
G

A B C D
▲圖

( ) 下列何者可以降低電樞反應? 減少極尖之磁阻 增加極尖


之磁阻 減少極身之磁阻 增加極身之磁阻。

3-2 直流發電機的換向

( ) 下列對直流電機換向的敘述,何者錯誤? 電樞繞組的電流方
向改變 電樞繞組的電壓極性改變 電樞繞組的電流大小改
變 電樞繞組的電阻值不變。

( ) 直流電機發生過速換向的現象是 電刷之前刷邊產生火花 
電刷之後刷邊產生火花 電刷之前刷邊及後刷邊都會產生火花
電刷之前刷邊及後刷邊都不會產生火花。

( ) 直流電機發生欠速換向的現象是 電刷之前刷邊產生火花 
電刷之後刷邊產生火花 電刷之前刷邊及後刷邊都會產生火花
電刷之前刷邊及後刷邊都不會產生火花。

3-3 直流發電機的電路計算

( ) 直流串激發電機供給 200V、4kW 負載,其串激場電阻為 0.2 ,電


樞電阻為 0.4 ,則此發電機的感應電勢為多少?  212  204
 192  188 V。

( ) 某 4 極直流分激式發電機,轉速為 1800rpm,電樞導體數 1200 根,


每極磁通量為3×10 3韋伯,電樞繞組並聯路徑數為 4,電樞電阻為
0.1 歐姆,當電樞電流為 50 安培時,電刷壓降為 1 伏特,發電機之
端電壓為  97  100  102  110 伏特。

79
( ) 某分激式發電機,應電勢為 60 伏特,電樞電阻為 0.05 歐姆,滿載
端電壓為 50 伏特,若忽略激磁電流,此發電機滿載時,電樞電流
為  50  100  200  250 A。

( ) 某台 6 極直流發電機,電樞為單分疊繞組,其電樞導體數為 600
根,而每一電樞導體之平均感應電勢為 1.5 伏特,電樞電流為 20
安培,則該機之輸出功率約為多少瓦特?  1200  1500 
2000  3000。

二、問答題

3-1 直流發電機的電樞反應

 何謂電樞反應?電樞反應會造成哪些現象?

 一發電機順時旋轉如圖 所示,標示
中間極的極性。
電樞導體的電流方向。
補償繞組的電流方向。

中間極 中間極

中間極 中間極

▲圖

3-2 直流發電機的換向

 何謂換向?

8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