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目录

如何为四念处......................................................................................................... 1
如何于身观身而住耶?................................................................................................................................ 2
如何于受观受而住耶?................................................................................................................................ 7
如何于心观心而住耶?................................................................................................................................8
如何于法观法而住耶?................................................................................................................................ 9
五盖.......................................................................................................................................................................... 9
五取蕴.................................................................................................................................................................... 10
六内外处................................................................................................................................................................11
七觉支....................................................................................................................................................................11
四圣谛....................................................................................................................................................................12
苦圣谛者何耶?..............................................................................................................................................................12
集圣谛者何耶?..............................................................................................................................................................13
灭圣谛者何耶?..............................................................................................................................................................15
道圣谛者何耶?..............................................................................................................................................................16
正见者何耶?..............................................................................................................................................................................16
正思者何耶?..............................................................................................................................................................................16
正语者何耶?..............................................................................................................................................................................16
正业者何耶?..............................................................................................................................................................................16
正命者何耶?..............................................................................................................................................................................16
正精进者何耶?..........................................................................................................................................................................16
正念者何耶?..............................................................................................................................................................................17
正定者何耶?..............................................................................................................................................................................17

南传本 汉传本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7 册 No. 4 长部经典 (九八)[3]中阿含因品[4]念处经第二[5]

(第 15 卷-第 23 卷) (第二小土城诵)

如是我闻。 我闻如是:

一时,世尊住拘楼国,名剑磨瑟昙之拘楼人市镇。 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劒磨瑟昙拘楼都邑。

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
彼等比丘应诺世尊:「世尊。」 恼,断啼哭,得正法,谓四念处。
世尊如是曰:「诸比丘!为众生之清净,为度忧悲,为
灭苦恼,为得真理,为证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处。

若有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
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
觉。
若有未来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
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
觉。
我今现在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我亦断五盖、心秽、
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
觉。

如何为四念处,诸比丘! 「云何为四?观身如身念处,如是观觉、心、法如法念
1
比丘于此, 处。
于身观身而住,精勤,正知正念,舍离世间之欲贪、苦恼,
于受观受而住,精勤,正知正念,舍离世间之欲贪、苦恼,
于心观心而住,精勤,正知正念,舍离世间之欲贪、苦恼,
于法观法而住,精勤,正知正念,舍离世间之欲贪、苦恼。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身观身而住耶? 云何观身如身念处?
比丘者,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
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寤则知眠寤。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观分别,
屈伸低昂,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鉢,行住坐卧,
眠寤语默皆正知之。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
治断灭止,犹木工师、木工弟子,彼持墨绳,用拼于木,
则以利斧斫治令直。如是比丘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
断灭止。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齿齿相着,舌逼上腭,
以心治心,治断灭止。犹二力士捉一羸人,处处旋捉,
自在打锻。如是比丘齿齿相着,舌逼上腭,以心治心,
治断灭止。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诸比丘!于此,比丘往森林,往树下,往空闲处而结跏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
趺坐身正直,思念现前。
彼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 比丘者,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

或长入息,而知:『我在长入息。』 入息长即知入息长,
又长出息者知:『我在长出息。』 出息长即知出息长,
又短入息,知:『我在短入息。』 入息短即知入息短,
又短出息者,知:『我在短出息。』 出息短即知出息短;
2
修习:『我觉知全身而入息。』 学一切身息入,
修习:『我觉知全身而出息。』 学一切身息出,
修习:『我止身行而入息。』 学止身行息入,
修习:『我止身行而出息。』 学止口行息出。
诸比丘!恰如熟练之辘轳匠或辘驴之弟子,或长转(辘
轳)者,知:『我在长转。』或短者,知:『我在短转。』
诸比丘!比丘如是
在长入息者,知:『我在长入息。』
或长出息者,知:『我在长出息。』
短入息者,知:『我在短入息。』
短出息者,知:『我在短出息。』
修习:『我觉知全身而入息。』
修习:『我觉知全身而出息。』
修习:『我止身行而入息。』
修习:『我止身行而出息。』
如是,或于内身之观身而住;又于外身之观身而住;或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又于身,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对于智识所
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
而住,且亦不执着世间之任何物而住。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以下对不上) (以下对不上)

复次,诸比丘!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离生喜乐,渍身润泽,
比丘于行者,知:『我在行。』 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犹工浴人器盛
又于住者,知:『我在住。』 澡豆,水和成抟,水渍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
于坐者,知:『我在坐。』 如是比丘离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
于卧者,知:『我在卧。』 生喜乐无处不遍。
又此身置于如何之状态,亦如其状态而知之。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
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忆念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定生喜乐,渍身润泽,
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 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定生喜乐无处不遍。犹如山泉,清
亦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而住。 净不浊,充满流溢,四方水来,无缘得入,即彼泉底,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水自涌出,流溢于外,渍山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
如是比丘定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定
四 生喜乐无处不遍。
复次,诸比丘!比丘不论行往归来,亦由于正智而作;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彼观前、顾后,亦由于正智而作;彼于屈、于伸,亦由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正智而作;彼于着僧伽梨(袈裟)衣、鉢,亦由于正智
3
而作;彼于食、饮、咀嚼、尝味亦由于正智而作;彼于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无喜生乐,渍身润泽,
大、小便,亦由于正智而作;彼于行、住、坐、卧、醒、 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犹青莲华,红、
语、默,亦由于正智而作。 赤、白莲,水生水长,在于水底,彼根茎华叶悉渍润泽,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 普遍充满无处不周。
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 如是比丘无喜生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
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忆念 喜生乐无处不遍。
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而住。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意
解遍满成就游,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犹有一
人,被七肘衣或八肘衣,从头至足,于其身体无处不覆。
如是比丘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念光明想,善受善持,
善忆所念,如前后亦然,如后前亦然,如昼夜亦然,如
夜昼亦然,如下上亦然,如上下亦然。如是不颠倒,心
无有缠,修光明心,心终不为闇之所覆。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善受观相,善忆所念,
犹如有人,坐观卧人,卧观坐人。如是比丘善受观相,
善忆所念。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以上对不上)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以上对不上)

复次,诸比丘!比丘于皮覆包充满种种不净物之此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此身随住,随其好恶,
观察此身,上至头发,下至跖底,知:『于此身有发、 从头至足,观见种种不净充满,我此身中有发、髦、爪、
髦、爪、齿、皮、肉、筋、骨、髓、肾脏、心脏、肝脏、 齿、麁细薄肤、皮、肉、筋、骨、心、肾、肝、肺、大
肋膜、脾脏、肺、肠、肠间膜、胃、排泄物、胆汁、痰、 肠、小肠、脾、胃、抟粪、脑及脑根、泪、汗、涕、唾、
脓、血、汗、脂肪、泪、淋巴液、唾液、粘液、关节液、 脓、血、肪、髓、涎、胆、小便。
尿。』
诸比丘!犹如两口之袋,填进种种谷物,即:稻、粳、 犹如器盛若干种子,有目之士,悉见分明,谓稻、粟种、
绿豆、豆颗、胡麻、糙米,具眼者开解之,得观察:『此 蔓菁、芥子。
是稻、此是粳、此是绿豆、此是豆颗、此是胡麻、此是
糙米。』

4
诸比丘!如是比丘于皮覆包充满种种不净物之此身,观 如是比丘此身随住,随其好恶,从头至足,观见种种不
察上至头发,下至跖底,〔知〕:『于此身有发、髦、 净充满,我此身中有发、髦、爪、齿、麤细薄肤、皮、
爪、齿、皮、肉、筋、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肋 肉、筋、骨、心、肾、肝、肺、大肠、小肠、脾、胃、
膜、脾脏、肺、肠、肠间膜、胃、排泄物、胆汁、痰、 抟粪、脑及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髓、
脓、血、汗、脂肪、泪、淋巴液、唾液、粘液、关节液、 涎、胆、小便。
尿。』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
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
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从界(要素)、如存在、如志向而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观身诸界,我此身中有
观察此身,即知:『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诸比丘!犹如熟练之屠牛者,或屠牛者弟子之杀牛,于 犹如屠儿杀牛,剥皮布地于上,分作六段。
四衢道,片片分解已犹如坐,
诸比丘!如是比丘!从界、如存在、如志向而观察此身, 如是比丘观身诸界,我此身中,地界、水界、火界、风
〔知〕:『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界、空界、识界。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
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
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于冢间之死尸,死后
经一日二日乃至三日,膨胀成为青黑、腐烂,彼注视此
身,〔知〕:『此身不脱如是法(性质),而成为如是
者。』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
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
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
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
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于冢间之死尸,被鸟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观彼死尸,或一、二日,
所啄、或鹰所啄、或鹫所啄、或犬所喰、或豺所喰,乃 至六、七日,乌鵄所啄,犲狼所食,火烧埋地,悉腐烂
至各种生类之所喰。彼注视此身,〔知〕:『此身不脱 坏,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
如是法,而成为如是者。』 得离。』
5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
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
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以下与左“七”能对,似乎顺序不同)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骸骨青色,
烂腐食半,骨璅在地,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
俱有此法,终不得离。』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以上与左“七”能对,似乎顺序不同)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冢间之死尸,由于具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离皮肉血,
有血肉而筋连结于骸骨……乃至……无肉之附着血而筋 唯筋相连,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
连结骸骨……乃至……无血、肉,唯筋连结骸骨……乃 终不得离。』
至……〔关节〕解散,手骨于此处,足骨于彼处,髁骨
于此处,腿骨于彼处,盘骨于此处,背骨于彼处,头盖
骨在彼处,骸骨散在四方八面。彼注视此身,〔知〕:
『此身不脱如是法,而成为如此者。』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
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
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以下对不上)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骨节解散,
散在诸方,足骨、膞骨、髀骨、髋骨、脊骨、肩骨、颈
骨、髑髅骨,各在异处,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
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以上对不上)
6
一〇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冢间之死尸,初如螺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骨白如螺,
色之白骨……乃至……经过一年,骸骨堆高……乃 青犹鸽色,赤若血涂,腐坏碎粖,见已自比:『今我此
至……骸骨粉碎败坏,彼注视此身,〔知〕:『此身不 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
脱如是法,而成为如此者。』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
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 若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身如身者,是谓观身如身
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 念处。
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一一
然,诸比丘!如何比丘于受观受而住耶? 云何观觉如觉念处?
诸比丘!比丘于此,若在感乐受,知:『我在感乐受。』 比丘者,觉乐觉时,便知觉乐觉。
在感苦受者,知:『我在感苦受。』 觉苦觉时,便知觉苦觉。
在感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不苦不乐受。』 觉不苦不乐觉时,便知觉不苦不乐觉。

若在感肉体之乐受者,知:『我在感肉体之乐受。』 觉乐身、苦身、不苦不乐身;
又在感精神之乐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乐受。』 乐心、苦心、不苦不乐心;
或在感肉体之苦受者,知:『我在感肉体之苦受。』
又在感精神之苦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苦受。』
或在感肉体之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肉体之不苦
不乐受。』
又在感精神之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不苦
不乐受。』

(以下对不上)
乐食、苦食、不苦不乐食;乐无食、苦无食、不苦不乐
无食;
乐欲、苦欲、不苦不乐欲。乐无欲、苦无欲觉、不苦不
乐无欲觉时,便知觉不苦不乐无欲觉。
(以上对不上)

7
如是,或于内受,观受而住;于外受,观受而住;又于 如是比丘观内觉如觉,观外觉如觉,立念在觉,有知有
内外受,观受而住。或于受,观生法而住;于受,观灭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觉如觉。
法而住;又于受,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
所成,皆会『有受』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
不执着世间任何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受观受而住。 若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觉如觉者,是谓观觉如觉念
处。

一二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心观心耶? 云何观心如心念处?
于此,诸比丘!比丘心贪者,知:『心贪。』 比丘者,有欲心知有欲心如真,无欲心知无欲心如真,
又心,离贪者,知:『心离贪。』
又心,瞋者,知:『心瞋。』 有恚,无恚,
又心,离瞋者,知:『心离瞋。』
又心,痴者,知:『心痴。』 有痴,无痴,
又心,离痴者,知:『心离痴。』 (以下对不上)
有秽污,无秽污。
(以上对不上)

又心,集中者,知:『心集中。』 有合,有散,
又心,散乱者,知:『心散乱。』 (以下对不上)
有下,有高,
(以上对不上)

又心,广大者,知:『心广大。』 有小,有大,
又心,狭小者,知:『心狭小。』

又心,有上者,知:『心有上。』 修,不修,
又心,无上者,知:『心无上。』
8
又心,有定者,知:『心有定。』 定,不定,
又心,无定者,知:『心无定。』

又心,解脱者,知:『心解脱。』 有不解脱心知不解脱心如真,有解脱心知解脱心如真。
又心,未解脱者,知:『心未解脱。』

如是,或于心,观心而住;又于外心,观心而住;又于 如是比丘观内心如心,观外心如心,立念在心,有知有
内外心,观心而住。或于心,观生法而住;于心,观灭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心如心。
法而住;又于心,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
所成,皆会『有心』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
不执着世间任何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心观心而住。 若有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心如心者,是谓观心如心
念处。

一三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观法而住耶? 云何观法如法念处?
于此,诸比丘!比丘于法即五盖,观法而住。
又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即五盖,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

或于内贪欲存在者,知:『我于内贪欲存在。』
于内贪欲不存在者,知:『于我内贪欲不存在。』
彼知未生之贪欲生起,知已生之贪欲灭尽,又知已灭尽
之贪欲,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瞋恚存在者,知:『于我内瞋恚存在。』
于内瞋恚不存在者,知:『于我内瞋恚不存在。』
知未生之瞋恚生起,又知已生之瞋恚灭尽,又知已灭尽
之瞋恚,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睡眠(愚钝)存在,知:『于我内睡眠存在。』
或于内睡眠不存在,知:『于我内睡眠不存在。』
而知未生之睡眠生起,又知已生之睡眠灭尽,又知已灭
尽之睡眠,于未来不再生起。
9
或于内掉悔存在,知:『于我内掉悔存在。』
或于内掉悔不存在,知:『于我内掉悔不存在。』
而知未生之掉悔生起,又知已生之掉悔灭尽,又知已灭
尽之掉悔,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疑惑存在者,知:『于我内疑惑存在。』
于内疑惑不存在者,知:『于我内疑惑不存在。』
而知未生之疑惑生起,知已生之疑惑灭尽,又知已灭尽
之疑惑,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
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
法,观法而住。
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
观生灭法而住。
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
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即于五盖法,观法而住。

一四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
〔知〕:『如是色,如是色之生起,如是色之灭尽——
如是受,如是受之生起,如是受之灭尽——如是想,如
是想之生起,如是想之灭尽——如是行,如是行之生起,
如是行之灭尽——如是识,如是识之生起,如是识之灭
尽。』

如是,
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
法,观法而住。
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或于法,
观生灭法而住。
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
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

10
一五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六内外处法,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六内外处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
知眼,知色,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 眼缘色生内结,比丘者,内实有结知内有结如真,内实
知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 无结知内无结如真,若未生内结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
内结灭不复生者知如真;
又知耳,知声…乃至…知鼻,知香…乃至…知舌,知味… 如是耳、鼻、舌、身,意缘法生内结,比丘者,内实有
乃至…知身,知触…乃至…知意,知法,知缘其二者生 结知内有结如真,内实无结知内无结如真,若未生内结
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知已灭尽 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内结灭不复生者知如真。
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于外法,观法而住;于内 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
外法,观法而住。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内六处。
或于法,观生法而住;或于法,观灭法而住;或于法, (以下与左“五盖”能对,似乎顺序不同)
观生灭法而住。 「复次,比丘观法如法。比丘者,内实有欲知有欲如真,
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 内实无欲知无欲如真,若未生欲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
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 欲灭不复生者知如真,
比丘如是,于法观法而住。 如是瞋恚、睡眠、调悔。内实有疑知有疑如真,内实无
疑知无疑如真,若未生疑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疑灭不
复生者知如真。
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五盖也。
(上与左“五盖”能对,似乎顺序不同)

一六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七觉法,观法而住。 「复次,比丘观法如法。比丘者,内实有念觉支知有念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七觉法,观法而住耶? 觉支如真,内实无念觉支知无念觉支如真,若未生念觉
于此,诸比丘!比丘 支而生者知如真,
或于内念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念觉支存在。』 若已生念觉支便住不忘而不衰退,转修增广者知如真,
或于内念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念觉支不存在。』
而知未生之念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念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择法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如是法、精进、喜、息、定。
或于内精进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喜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息(轻安)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
就。
或于内定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舍觉支存在者,知:『于内舍觉支存在。』或于 比丘者,内实有舍觉支知有舍觉支如真,内实无舍觉支
内舍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舍觉支不存在。』 知无舍觉支如真,若未生舍觉支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
而知未生之舍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舍觉支修习成就。 舍觉支便住不忘而不衰退,转修增广者知如真。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 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
11
于内外法,观法而住。 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七觉支。若有比
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 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法如法者,是谓观法如法念处。
观生灭法而住。
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
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即于七觉支法,观法而住。

一七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四圣谛法,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四圣谛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
是苦之集。』如实知:『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
是到苦灭之道。』

一八
然,诸比丘!苦谛者何耶?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忧、悲、苦、
恼、闷是苦,求不得是苦,约略言之,五取蕴是苦。
复次,诸比丘!生者何耶?于到处之生类中,有诸众生
之生、出产、入胎、转生、诸蕴之显现,〔内外〕诸处
之摄受,诸比丘!此名为『生。』
复次,诸比丘!老者何耶?于到处之生类中,有诸众生
之年老、老耄、齿落、头发白、皱纹皮肤、寿命短缩、
诸根熟衰,诸比丘!此名为『老。』
复次,诸比丘!死者何耶?于到处之生类中,有诸众生
之消失、散灭、破坏、灭亡、消灭、死殁、命终、诸蕴
之破坏、死尸之放弃,诸比丘!此名为『死。』
复次,诸比丘!忧者何耶?诸比丘!有俱若干不幸,被
若干苦法所恼、忧、愁、慼、内忧、内怆,诸比丘!此
名为『忧。』
复次,诸比丘!悲者何耶?诸比丘!有俱若干不幸,被
若干苦法所恼、叹、悲、叹息、悲哀、悲叹、悲痛,诸
比丘!此名为『悲。』
复次,诸比丘!苦者何耶?诸比丘!关于身之苦痛,身
之不快,由身触所生之苦痛及不快之感受,诸比丘!此
名为『苦。』
复次,诸比丘!恼者何耶?诸比丘!关于心之苦痛,于
心不快,由意触所生之苦痛及不快之感受,诸比丘!此
名为『恼。』
复次,诸比丘!闷者何耶?诸比丘!有俱若干不幸,被
苦法所恼,失望、沮丧、气馁、愁闷,诸比丘!此名为
12
『闷。』
然,诸比丘!求不得苦者何耶?
诸比丘!于生法之众生,生如是欲求:『我等实非于生
法之下,我等不愿意生来。』然,不得此欲求,此为求
不得苦也。
诸比丘!于老法之众生……乃至……
诸比丘!于病法之众生……乃至……
诸比丘!于死法之众生……乃至……
诸比丘!于忧、悲、苦、恼、闷法之众生,生如是之欲
求:『我等实非于忧、悲、恼、闷法之下,我等不愿意
忧、悲、苦、恼、闷法之来。』然,不得此欲求,此为
求不得苦。

然,诸比丘!约略而言,五取蕴之苦者何耶?如次之色
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诸比丘!约
略而言,此等名为五取蕴之苦。
诸比丘!此亦名为苦圣谛。

一九
然,诸比丘!苦集圣谛者何耶?
此爱能引导再生,有俱喜、贪,到处为追求满足,即:
欲爱、有爱、无有爱。
复次,诸比丘!彼爱于何处生起、于何处止住耶?凡于
世间有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何者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耶?

眼于世间为可爱、可喜也。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
止住。耳于世间……乃至……鼻于世间……乃至……舌
于世间……乃至……身于世间……乃至……意于世间为
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于世间……乃至……声于世间……乃至……香于世
间……乃至……味于世间……乃至……触于世间……乃
13
至……法于世间为可爱、可喜也。此爱即于此处生起、
于此处止住。

眼识于世间……乃至……耳识于世间……乃至……鼻识
于世间……乃至……舌识于世间……乃至……身识于世
间……乃至……意识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
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眼触于世间……乃至……耳触于世间……乃至……鼻触
于世间……乃至……舌触于世间……乃至……身触于世
间……乃至……意触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
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眼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耳触所生之受于世
间……乃至……鼻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舌触
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身触所生之受于世间……
乃至……意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
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想于世间……乃至……声想于世间……乃至……香想
于世间……味想于世间……乃至……触想于世间……乃
至……法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
于此处止住。

色思于世间……乃至……声思于世间……乃至……香思
于世间……乃至……味思于世间,乃至……触思于世
间……乃至……法思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
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爱于世间……乃至……声爱于世间……乃至……香爱
于世间……乃至……味爱于世间,乃至……触爱于世
间……乃至……法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
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寻于世间……乃至……声寻于世间……乃至……香寻
于世间……乃至……味寻于世间,乃至……触寻于世
间……乃至……法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
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伺于世间……乃至……声伺于世间……乃至……香伺
于世间……乃至……味伺于世间,乃至……触伺于世
14
间……乃至……法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
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诸比丘!此名为苦集圣谛。

二〇
复次,诸比丘!苦灭圣谛者何耶?
对彼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弃舍、解脱、无染是。
复次,诸比丘!彼爱于何处舍弃、于何处止灭耶?于世
间有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何者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耶?
眼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
止灭。耳于世间……乃至……鼻于世间……乃至……舌
于世间……乃至……身于世间……乃至……意于世间为
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于世间……乃至……声于世间……乃至……香于世
间……乃至……味于世间……乃至……触于世间……乃
至……法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眼识于世间……乃至……耳识于世间……乃至……鼻识
于世间……乃至……舌识于世间,乃至……身识于世
间……乃至……意识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
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眼触于世间……乃至……耳触于世间……乃至……鼻触
于世间……乃至……舌触于世间……乃至……身触于世
间……乃至……意触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
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眼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耳触所生之受于世
间……乃至……鼻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舌触
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身触所生之受于世间……
乃至……意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
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想于世间……乃至……声想于世间……乃至……香想
于世间……乃至……味想于世间……乃至……触想于世
间……乃至……法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
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15
色思于世间……乃至……声思于世间……乃至……香思
于世间……乃至……味思于世间……乃至……触思于世
间……乃至……法思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
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爱于世间……乃至……声爱于世间……乃至……香爱
于世间……乃至……味爱于世间……乃至……触爱于世
间……乃至……法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
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寻于世间……乃至……声寻于世间……乃至……香寻
于世间……乃至……味寻于世间……乃至……触寻于世
间……乃至……法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
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伺于世间……乃至……声伺于世间……乃至……香伺
于世间……乃至……味伺于世间……乃至……触伺于世
间……乃至……法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
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诸比丘!此名为苦灭圣谛。

二一
复次,诸比丘!苦灭道圣谛者何耶?
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
进、正念、正定也。
然,诸比丘!正见者何耶?
诸比丘!如实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灭、知至苦灭之
道,诸比丘!此名为正见。
复次,诸比丘!正思者何耶?
无欲之思,无恚之思,无害之思,诸比丘!此名为正思。
复次,诸比丘!正语者何耶?
远离两舌,远离恶口,远离妄语,远离绮语,诸比丘!
此等名为正语。
复次,诸比丘!正业者何耶?
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邪淫,诸比丘!此等名为
正业。
复次,诸比丘!正命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圣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营〔活〕命,
诸比丘!此等名为正命。
复次,诸比丘!正精进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
16
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不生未生之恶、不
善法。
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远离已生之恶、不善
法。
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生未生之善法。
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住已生之善法,令
不惑乱、使之增长、充满、修习、成就。
诸比丘!此等名为正精进。

复次,诸比丘!正念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
于身观身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离世间之欲、恼;
于受……乃至……
于心……乃至……
于法,观法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离世间之欲、恼,
诸比丘!此等名为正念。

复次,诸比丘!正定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
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达初禅而
住;
灭寻伺,内心安静,心成专一,无寻无伺,由定生喜、
乐,达第二禅而住;
更舍离喜而住,正念正智,以身感受乐,唯诸圣者说:
『舍此而正念乐住』达第三禅而住。
其次舍乐离苦,以前所感受之喜、忧皆灭故,而不苦不
乐,成为舍念清净,达第四禅而住。
诸比丘!此名为正定。

诸比丘!此等名为苦灭道圣谛。
如是,于内法,观法而住;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
外法,观法而住。
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
观生灭法而住。
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
彼当无所依着,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四圣谛观法而住。

二二
诸比丘!实不管任何人,七年间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 若有比丘、比丘尼七年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
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期 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年,六五四三
17
待不还来。 二一年。
诸比丘!当建立七年间〔之念〕。
诸比丘!实不管任何人,于六年间,……乃至……五年
间……乃至……四年间……乃至……三年间……乃
至……二年间……乃至……一年间,如果修此四念处者,
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
期待不还来。
诸比丘!当建立一年间〔之念〕。

任何人七个月间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 若有比丘、比丘尼七月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
〔即〕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诸比 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月,六五四三
丘! 二一月。
当建立七个月间之念。
实不管任何人,于六个月……乃至……五个月……乃
至……四个月……乃至……三个月……乃至……二个
月……乃至……一个月……乃至……半个月,如是修此
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
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
诸比丘!当建立半月间〔之念〕。

诸比丘!实不管任何人,于七日间如是修此四念处者, 若有比丘、比丘尼七日七夜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
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 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日七夜,
期待不还来。 六五四三二,置一日一夜。
若有比丘、比丘尼少少须臾顷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朝
行如是,暮必得升进,暮行如是,朝必得升进。
如叙述:『诸比丘!此为众生之清净,为度忧、悲,为
灭苦恼,为得真理,为证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
处。』为此而说此经。

世尊如是说已,彼随喜之诸比丘,欢喜世尊之所说。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念处经第二竟(三千一百三十七字)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八千六百九字)(第二小土城诵)

【典籍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元亨寺版)第 7 册 No. 4《长部经典》 【典籍资讯】大正新脩大藏经第 1 册 No. 26《中阿含经》

【版本记录】发行日期:2020-01-28,更新日期:2019-09-12 【版本记录】发行日期:2020-01-28,更新日期:2019-11-14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元亨寺版)所编辑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经所编辑

【资料说明】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资料说明】萧镇国大德提供,张文明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法雨道场提供新式标点

【版权宣告】详细说明请参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版权宣告】详细说明请参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该对照本编辑于 2020 年 3 月 25 日星期三

18

You might also like